脊柱运动锻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1:14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1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药物 康复 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疾病[1]。大部分AS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病情缓解药、疾病教育、康复锻炼等治疗方法反应良好。我院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给予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指导,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单纯药物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50±10.55岁;康复锻炼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平均31.53±11.82年龄,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修订的AS纽约诊断标准。

康复锻炼方法:在患者疼痛能耐受且不加重症状的前提下进行,包括:①脊柱后伸运动:嘱患者举臂挺腰、曲腿挺腰、仰头挺胸、俯卧后伸、半身俯卧撑等;②胸廓扩张运动:主要以规律性的呼吸训练和上背部伸展体操相结合,如双臂外展扩胸或双臂上举扩胸时吸气,还原时呼气,以保持较大的肺活量;③四肢关节运动:主要以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运动为主。髋关节活动以屈曲为主,肩关节活动以肩上耸和肩胛内收为主,膝关节活动可以通过下蹲运动与髋关节共同完成。④维持和姿势纠正运动:髋关节受累出现屈曲挛缩时可采用俯卧位方法。姿势纠正运动包括:“四肢”位(手膝跪位),并向足跟方向后坐,向肩关节方向前俯,必要时可以爬行;站立时伸展颈部使颈部靠墙,上下滑动并轻度屈膝;面朝椅背骑坐椅子进行胸椎旋转活动。⑤肌力训练[2]。

疗效判断标准:于入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范围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4分表示疼痛干扰睡眠,7分表示疼痛无法入睡,10分表示疼痛剧烈;②AS活动性指数(BASDAI),总分范围0~10分,0分表示最好,10分表示最差;③AS计量指数(BASMI),测量指标包括耳屏至墙距离、腰椎屈曲,颈椎旋转、腰椎侧屈、踝间距,每项2分,0分表示疾病轻度受累,1分表示疾病中度受累,2分表示疾病严重受累,总分范围0~10分,0分表示最好,10分表示最差[3];④实验室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VAS、BASDAI、BASMI、ESR和CRP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VAS、ESR和CRP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锻炼组BASDAI和BASMI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分别P<0.05和P<0.01),见表1。

讨 论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炎,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髋关节常累及,晚期出现脊柱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保持和恢复患者的功能状态是治疗的最终目标。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等症状,但是对改善患者关节挛缩、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并不明显。

目前对AS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进行康复锻炼,可促使患者全身关节及局部关节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介质消退,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通过对患者肌肉进行牵张训练,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挛缩,预防及减轻脊柱及外周关节强直畸形,从而改善功能,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康复训练还能强化患者的本体感觉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4]。

AS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功能锻炼是伴随患者终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单纯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和功能具有一定疗效,如果能够联合康复锻炼,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锻炼,能够进一步促进AS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肢体废用,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康复锻炼简单实用,适合推广使用,同时应长期随访指导,督促患者坚持康复锻炼,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总之,康复锻炼能够提高强直性脊柱炎药物治疗疗效,应当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57-559.

2 何予工,常学民,李淑英,等.综合康复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应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482-483.

3 杜旭娜,李晏,张胜利,等.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活动性判断的价值.中华内科杂志,2012,51:206-209.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2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度;复健体操;甲氨蝶呤

强直性脊柱炎又叫强脊炎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风湿疾病,若得不到适当合理的处理,病情可逐渐由骶髂关节向上位骨关节(腰胸颈椎以及胸廓)发展最后变成全段的脊柱及胸廓强直无用,导致脊柱融合,部分患者产生严重驼背佝偻,又可牵连扩散周围关节及呼吸肺、肾脏、眼睛等脏器,患者残废比率高[1]。作为一种慢性长期反复病患需长期坚持服药控制,坚持科学并系统的自我锻炼可以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我们总结了一套针对AS的复健体操,应用临床效果满意,简单实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为长期治疗随访的AS患者,男35例,女12例;年龄15~43岁,平均年龄(237±489)岁;病程4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331±163)个月。诊断符合1984年纽约标准[2],均排除心脑肝肾病患及另外风湿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组)24例和对照组(C组)23例,两组患者治疗前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放射学分级、主要症状、脊柱活动度及实验室检查等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E组:复健体操+甲氨蝶呤(MTX);C组:甲氨蝶呤(MTX)。详细方案:

121复健体操①足后跟、肩背贴靠墙,下肢直立伸直,向前平视,后枕尽量向后伸,坚持3~5 s后放松,不断交替20次。②颈椎活动度训练:上肢叉腰,双足分立,头颈向左及右最大限度转动,双向交替20次。③胸廓运动:仰卧位,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屈膝,作深呼吸锻炼。④俯卧膝关节伸直,髋部后伸抬起左下肢,右臂前伸。保持5~10 s回复原位,休息5 s再行上述动作。⑤俯卧位,尽量抬头抬肩,然后放松,反复交替做10次。⑥平卧位双膝屈曲支撑,抬起臀部达最高点,坚持3~5 s再缓慢降下。⑦平卧时双膝屈曲支撑,双上肢伸直合拳上举,上肢尽量往左旋转,同时双膝向右摆动,坚持3~5 s再互相反向活动。⑧平卧,双腿弯曲,抬头屈颈,双手伸至膝部,然后放松。⑨双上肢伸直前撑地面,像猫一样低头弓起背部,接着抬起头部以及屁股,极力让背部下弓。⑩挺胸平视坐在靠背椅子上,双足钩住椅脚,左手抓住椅背。躯体躯体右倾,右手尽可能触地。

122甲氨蝶呤(MTX)片剂,100片/瓶,10 mg/片,10 mg Qd,饭后立即服用,温开水送服。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制订,包括症状、脊柱活动度及理化检查。

131疗效评价①临床治愈:主证大体缓解,理化检验关键项目恢复正常,脊柱关节活动复原。②显效:主证好转,理化检验趋于正常,活动功能改善较为明显。③有效:主证有改善,理化检验数值部分好转。④无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无改善,理化检验数值无好转甚至加剧。

132脊柱活动能力预后指标治疗前后对比胸廓腰椎活动度、Schober肖伯试验、指地距、枕墙距及强脊炎功能Bath指数(BASFI)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总体疗效比较E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C组的总有效率为6522%。E组优于C组,经过秩和检验,总体分布不相等(P

22脊柱活动度恢复胸廓及腰椎活动度、肖伯试验、指地距、枕墙距以及BASFI等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AS(ankylosing spondylitis)从字面解释由强直(Ankylos)与脊柱炎症(Spondylitis)的组合而成,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风湿疾病,棘间韧带止点及附着点处炎症反应发炎而致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脊柱、骶髂关节等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到后期脊柱等中枢关节类似“竹竿”一样强直无法屈伸展,一部分患者甚至变成严重驼背,所以此类患者右被叫做“竹竿病”[3]。AS经常影响年轻人,患者往往是在学习,工作的重要阶段,导致工作能力下降或残疾,部分患者有进展,1~2年将是明显的脊柱强直和弓支持变形,在严重的情况下,更有个别髋关节受累可导致长期卧床[4]。现共识为发病年龄越小,髋关节疾病的早,反复、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的,不坚持长期锻炼预后越差。AS该病还没有明确的根治方法,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或注射的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但患者若能了解这种疾病,医生、患者及家属衷心合作,接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得当,与疾病和平共处是完全可以的[5]。

预防和矫正的原则是在全面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平衡,伸肌张力和强度,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为了争取在脊柱关节病,以保持身体平衡[6]。对常见病的病理特征,体育活动应包括适度合理地自我规律做复健体操,保持正确的和姿势,四肢功能的锻炼,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体育综合素质的培训。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对疾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7]。而且患者应该坚持抱着乐观的态度与信念,维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和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即夜间不能开夜车,才能使疾病能尽快治疗。此外,除了他们的患者和疾病作斗争,家庭也应了解强直性脊柱炎。并应掌握患者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护理。同时,家庭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为宜[8]。

AS早期应优先考虑预防性治疗,强调主动运动和重力改正,应避免被动强制力量相结合,注重身体锻炼和当地的活动。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原理,运动强度不能过度及太大,在关节能适应的范围内活动,防止过于劳损,预防过量锻炼引起不适事故。由于该病病程缠绵,康复往往是一个温度和漫长的过程,因此,出院后患者以及随访患者应长期坚持自我康复锻炼,这样是非常重要的[9]。

本研究显示,医疗复健体操加药物治疗AS取得较满意疗效,有叠加效应,AS疾病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167%,高于单纯药物治疗,对AS患者脊柱活动度恢复有显著改善作用。我们认为,复健体操治疗AS临床疗效满意,对AS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安全性与依从性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

[2]叶应陵,崔仲礼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54.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123.

[4]黄烽,张莉芸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22126.

[5]魏丽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64265.

[6]董秋梅,阎小萍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强化治疗. 中医正骨,2006,18(5):6466.

[7]赵竹玲中药熏蒸配合关节体操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124125.

[8]顾芳,刘琳功能锻炼联合益塞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吉林医学,2012,33(30):65036504.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3

骨折后治疗目的是使骨折端正确对位或复位,使其尽快愈合,促进其后的功能恢复,临床上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复位和固定常在上级医院已完成,患者术后转至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经过科学的功能锻炼,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很好地避免了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功能障碍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广其价值,整理2010年1月~2011年6月相关临床资料及功能锻炼方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骨折患者54例,上肢骨折30例,下肢骨折16例,脊柱骨折8例。其中42例经过内固定术,4例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8例脊柱骨折均为压缩性无移位骨折,未手术。年龄32~74岁,平均55.2岁。

功能锻炼方案:功能锻炼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⑴主动运动:主动运动为在医生的指导下的锻炼形式。动运时,患者要用力保持肌肉紧张,按骨折愈合临床过程,稳定程度分为4个阶段:①血肿炎症机化期(伤后1~2周):此期练功的目的是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黏连。练功形式主要是肌肉收缩锻炼,具体方法:上肢:握拳,吊臂,提肩。握紧拳头是上肢活动的基本动作。握拳一定要用力,使手指能完全伸直和屈曲。只有握紧拳头,整个上肢才能用上力,再做吊臂和提肩动作。下肢:踝关节背伸,股四头肌收缩,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踝部骨折只能做肌肉收缩锻炼。脊柱子:胸腰段骨折绝大多数为屈曲型压缩性骨折。单纯压缩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不全截瘫的病例,仰卧木板床,骨折部垫枕,保持脊柱过伸,利用前纵韧带的张力,使骨折稳定。用头枕部、双肘及双足五点支撑,使身体腾空,离开床面,脊柱强力过伸,通过背伸肌的张力及前纵韧带,椎间环的拉力,将压缩楔形变的椎体逐渐重新张开。②原始骨痂形成期(伤后3~4周):此期只要患者肌力恢复,骨折部不痛,上肢患者能握紧拳头,即可做一些主动的关节伸屈活动,先由一个关节开始,而后几个关节协同锻炼。下肢患者在踝关节背屈下可以抬高患者,足不发颤时,即可练习做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牵引的患者可以通过患者整体活动,而上肢及健肢支撑离床,来带动患侧的髋关节活动,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关节活动。脊柱骨折可以让患者将上肢置于胸前,头枕部及两足三点支撑仰卧脊柱过伸功能锻炼,因为脊柱进一步过伸,压缩的椎体一般可以完全张开,尽量恢复原有高度。③骨板成形塑形期(伤后5~7周):此期骨折断端已相当稳定,上肢骨折部接近临床愈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方向的关节活动,在患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是次数及活动幅度都可以加大。下肢骨折一般牵引已解除,在局部外固定的保护下可以扶拐下地适当负重步行。脊柱骨折可以做两手足四点支撑法,使脊柱过伸,全力呈拱桥腾空。④临床愈合期(伤后8~10周):此时一般上肢骨折关节的功能已基本恢复,可以让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关节往往同时得到锻炼。下肢骨折可以弃拐练习步行。脊柱骨折除继续执行上述卧位三步练功外,还可以做俯卧位一般背伸肌练功法,患者也可以下床,但必须保持脊柱过伸,即令患者双臂在腰部反抱,挺胸伸腰,直到3个月后可以逐渐弯腰,以免张开的椎体重新压缩。⑵被动运动:是在患者肌肉无力,不能自行活动时,在医护人员帮助下所进行的辅助活动,可以分为3种:①按摩:主要运用于骨折部及肢体远端严重肿胀,其目的在于驱散瘀血,促进循环,防止粘连。操作时手法要轻柔,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加重局部损伤,不能使骨折移位。②活络关节法:活络关节法是术者运用手法作用于关节处,从而促进关节功能改善的一种方法。早期可预防关节囊挛缩,肌腱黏连。晚期可松解挛缩及粘连。操作时动作要轻,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加重局部损伤,不影响骨折愈合。③关节功能牵引:在适当姿位固定关节的近端,在其远端按需要的方向(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用适当重量持续牵引。牵引重量以引起适度致痛感觉并以患者能从容忍受,不致引起肌肉痉挛为宜。每次牵引10~20分钟,继以放松运动。关节功能牵引可以用于各种比较顽固的关节挛缩强直。

结 果

54例骨折中有49例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8周,较正常愈合时间缩短2周左右,无肌肉萎缩或仅轻度肌力减弱(Ⅳ级),无关节僵硬。另有6例平均愈合时间8~10周,无明显肌肉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

讨 论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4

【关键词】 老年人压缩骨折;卧床;药物;功能锻炼

老年人压缩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多表现为胸疼和两季肋区疼,腰椎及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除两季肋区疼痛外,还常常出现腹胀及便秘,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现将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00~2011年临床收治的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在65~90岁。胸椎压缩骨折23例,腰椎压缩骨折12例,胸腰段压缩骨折22例。单一椎体骨折18例,2个椎体以上骨折35例,其中最多4个椎体压缩骨折6例,年龄都在80岁以上。有明显外伤史的31例,陈旧骨折5例。经骨密度测定骨量明显减少的29例。56例患者均无脊髓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卧床垫枕 老年性急性损伤的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应绝对卧床。骨折处垫枕协助复位,矫正畸形。枕的位置应以患处为中心,高度开始可2~5 cm,以后可逐渐增加高度,一般为15 cm左右为宜。卧床时间为8周左右。陈旧性骨折患者可适当卧床,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翻身时躯体呈滚动式翻身,防止脊柱扭转损伤脊髓。

2.2 药物治疗 伤后疼痛者可给一些止疼药如复方氯唑沙宗片或扶他林等。伤后2周可给一些活血化瘀、状腰建肾、养筋强骨中草药。疼痛局部可贴服一些止疼膏药。如有腹胀便秘者应给一些胃肠动力药和软便药,如莫沙必利、达力通、四磨汤等。骨质疏松患者可给钙剂治疗。

2.3 功能锻炼法 应用①五点式锻炼法:即患者平卧屈膝、屈髋、屈肘,使患者双足、双肘及头部五点接触床面,让患者主动锻炼腰背肌。②飞燕式:患者俯卧位,陪练者一手伸入患者胸前,一手托起双膝关节,两手一齐向上收拢抬起,锻炼腰背肌。以上2种方法作者认为不易用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因运动量较大容易出现意外,60岁以下老人如身体无其他疾病,可以在家人及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锻炼。作者主张患者采用③四肢锻炼法:患者平卧位,做四肢关节伸屈活动。双上肢做扩胸运动,双下肢直做腿抬高运动等。以上功能锻炼可每天5~7次,每次15~20min不等,以老年患者能坚持为度。做完锻炼后给以按摩理疗,促使腰背肌恢复。下床后在胸腰围固定带的保护下适宜活动及功能锻炼。

3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卧床时间最短10d,最长38d,平均28.9d。经过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一年,胸腰椎处完全无疼痛者26例,久站久立久坐或阴天时有轻度疼痛者25例。5例遗留下慢性腰背痛,其中4例合并严重骨质疏松,一例为91岁患者,为多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退行性病变。遗留脊柱后突畸形2例,园背畸形5例,均不影响心肺功能。全部患者均恢复了脊柱的支持负重功能,生活能自理。

4 讨论

本组56例患者中,5例遗留下慢性腰背疼,5例均为陈旧骨折,疾病初期未很好治疗而导致。此病常见发病原因多因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大肌体内骨无机物含量较少,骨弹性减低而脆性增加导致骨质疏松和椎体退行性改变,不一定有明确外伤史,多数因身体不正确的姿势负重、轻微外伤、甚至生活中的简单活动引起。56例患者中29例经检测有明显骨质疏松21例,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因此,老年人应提早补钙,活动或用力时要保持正确姿势。骨折后腰肌功能锻炼虽很重要,但老年人其他疾病较多,5点式锻炼及燕飞式锻炼法老年人不易坚持。但卧床垫枕及四肢锻炼法可以坚持的。腰背压缩骨折处垫枕是使被压缩的椎体得以复位,使脊柱过伸可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从而逐渐张开压缩椎体而复位,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此种方法虽然复位较慢,时间较长,但疗效确切,危险性相对较小[1]。对老年人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作者的体会是:①大部患者没有明确的外伤史,往往以两季肋区疼或腹胀便秘去内科就诊,如内科遇到不明原因的以上症状,应让患者做脊柱X线检查。②不要过力给予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尤其对骨质疏松患者将骨折复位是不可能的。应通过卧床,腰背处垫枕进行复位,加上功能疗法,将会促进疾病的恢复。③功能疗法贯穿康复全过程,坚持有效的功能锻炼防止遗留慢性腰背疼,减少长期卧床的骨量丢失。④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会使疾病尽快恢复,可加用一些活血化瘀、壮腰健肾、强筋健骨等中药。⑤良好的心理、生理、生活护理是最终康复的有利保证。

参 考 文 献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5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强直性脊柱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83-0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的标记性特点是骶髂关节炎〖1〗。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我院成功开展并迅速发展起来。但因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炎而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还是首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右髋部反复疼痛逐渐活动受限5年余收住入骨科。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髋部疼痛,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右髋部屈曲受限,伴腰痛,曾到外院门诊就诊,行CT、X光片检查后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经治疗效果欠佳,且右髋部屈曲受限,逐渐明显致活动受限,可站立行走,跛行,腰部被动侧弯,为求进一步诊治,拟强直性脊柱炎并强直性右髋关节炎收入院。入院时体查:T37°C,P76次/分,BP102/62mmHg,腰椎向左侧弯曲,弯腰受限,疼痛,右髋部活动受限,难屈曲,右下肢强直,肌力IV-级,双上肢及左下肢活动感觉好,趾端学运好,CT示双侧髋关节强直性关节炎,X光示强直性脊柱炎,实验室检查: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查结果阳性,血沉43.89mml/h,CRP:1.72mg/dl。在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1-4-24在腰硬联合麻下行右髋关节强直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切口愈合好,于2011-5-9切口拆线后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AS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致患者往往会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思想负担重〖2〗。该患者为年轻男性,离异,育有一5岁儿子,护理人员应以体贴的服务,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行安慰疏导,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面对现实,医护人员一起做好患者的定期教育,解除患者思想顾虑,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说明手术的目的在于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疾病带来某种程度的残疾,导致在家庭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我们还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

2.1.2 术前指导和准备:①心肺功能的锻炼:为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着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及对手术的耐受力,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进行吹气球锻炼呼吸功能,指导患者利用床上的吊环作扩胸运动,增加胸部肌肉运动。②训练:我们根据患者脊柱弯曲度放置软枕,让患者尽量平卧,以适应术后要求,教会患者在臀下垫毛巾,水垫,一侧肢体重心侧移以及床上大小便等。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记录BP、P、HR、R及SPO2的变化,维持SPO2在95%以上,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皮肤粘膜的变化。

2.2.2 呼吸道护理:持续低流量给氧,由于全麻气管插管的刺激,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患者麻醉清醒后,即用温开水湿润嘴唇,以缓解粘膜干燥;超声雾化,吸入予生理盐水2ml+糜蛋白酶4000单位+地米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2次/天,以湿润气管促进排痰,按术前训练方法指导有效咳嗽及深呼吸。

2.2.3 护理:由于患者脊柱侧弯及颈项强直,我们按脊柱弯度放置枕头,避免骨突部位的压疮。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足穿丁字鞋,两脚之间放硬海绵枕,适当抬高患肢,禁止患肢内收、内旋及外旋,翻身及搬动患者时髋部与患肢应水平托起,翻身后两大腿之间垫枕头,避免患侧受压及脱位。

2.2.4 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深静脉血栓是全髋人工关节患者的严重并发症〖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表现:下肢肿胀、皮肤颜色紫绀、皮温升高,甚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故术后麻醉效果消失后,即嘱患者进行术肢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踝泵运动,与观察患者下肢血运、肿胀、疼痛情况,术侧肢体垫软枕抬高,利于血循环,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运动。患者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应嘱患者患肢制动,禁止按摩和热敷。

2.2.5 康复护理:髋关节置换后要达到4个目标,即髋关节能活动-逐渐负重-能完成日常生活的一般活动-能完成特殊的活动(如娱乐和运动)。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在术后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肌肉锻炼,达到锻炼不少于200次/天,并逐日递增。术后第三天在主动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关节被动运动。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有助于避免关节僵直,并使患者开始新的髋关节产生信心。锻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指导患者如何移动身体,这包括躺-坐、坐-站,以及相反过程。对患者来说,下床和上床是开始锻炼的一个挑战。离床前准备:我们先将床头摇高至45°到60°的练习座位,4-6次/天,20-30mim/次,使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少起床后头晕、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同时继续加强患肢肌力训练。下床练习:在征得医生同意下,先协助患者床边站立的练习,患肢不负重,2次/d等适应后练习行走,让家属陪伴在场。第一次必须有医生协助。行走练习:使用步行器,患侧肢体先起步,健侧肢体跟上,逐步过渡到腋拐。8周后可弃拐行走。

3 出院指导

3.1 生活护理:在起居方面,患者的房间最好向阳,通风,室内干燥,切忌住在潮湿阴冷的地方。在饮食方面,合理增加营养,一般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3.2 自我护理:教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如睡硬板床时应根据脊柱的弯曲度选择合适枕头,避免感冒,戒烟戒酒,谨慎而长期地进行锻炼,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防止外伤,尤其患侧髋部应平稳,每月定期来院复查。

4 小结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都应当进行姿态的矫正和关节功能锻炼。患者在行走和站立时,均应尽力保持正常的姿态,应做到坐姿要正,站立要直,切不可为了避免腰背疼痛或疲劳而随弯就弯,怎样舒服怎样做,这样长期下去就可加速脊柱的畸形和髋关节人工假体的使用寿命,病人应经常进行脊柱功能锻炼及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锻炼,防止髋关节、膝关节的挛缩畸形,致关节功能丧失。

参考文献

[1] 陈庆贺,姜洪和.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323-1328

[2] 蔡秀珍,罗燕玲,林彩霞.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 护理学报,2007.14(5):79-80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6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67-0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及邻近躯干大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20岁左右的青少年,严重时要么脊柱弯曲到90度呈驼背畸形,要么脊柱如同木棍,如同“木偶人”。我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共收治AS患者58例,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使得病情得以好转和控制。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8例,男51例,女7例,年令12-57岁,平均2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9年。 有遗传倾向35例,与环境因素有关的18例,病因不明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酸痛、腰背痛、脊柱活动不利,晨起症状明显,活动后减轻,久坐后活动又不灵活。DR正位片均可见关节突间关节囊棘上韧带骨化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的纵行致密带”及“单条正中致密带”。侧位片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呈现骨性强直,椎体间骨桥形成,脊柱呈竹节状强直。骶髂关节DR线片可见骶髂关节间隙变狭窄甚至融合,髂骨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新骨形成或骨化。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纤维、高含钙和铁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可食黄芩炖鸡、黑木尔炖鸡、猪腰煮杜仲等补气养血、风通络除湿之品。饮食宜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多饮水,每天2500ml以上,以减少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

2.2 心理护理 本病是隐袭性慢性进行性的关节病,病程缠绵,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急躁悲观情绪,对坚持长期治疗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应教育病人认识本病,了解防治方法,按要求进行治疗与锻炼,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以减少关节功能障碍、延缓病程直至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日常姿势教育 注意保持生理姿势,防止发生脊柱畸形和僵直。不论坐、站、行、卧都应保持躯干挺直。坐:尽量挺直腰板,坐高一点的硬椅子,不坐沙发或过软的椅子,避免坐躺椅,禁用矮椅,以防发生脊柱前曲;站:挺身,收复或两手叉腰,避免长久弯腰及蹲位,避免佝偻驼背姿势;卧:睡硬板床,以仰卧或俯卧为宜,不宜侧卧,忌用高枕。

2.4 功能锻炼 早期进行适当活动,可减少脊柱及关节畸形的程度。①颈椎活动:缓慢做左右侧屈、前屈、后伸、旋转活动;②扩胸运动:收腹挺胸行深呼吸、扩胸训练;③腰椎活动:站立弯腰、左右旋转、后伸、卧位式挺腰锻炼;④下蹲活动:屈髋、屈膝下蹲,站起锻炼。活动量以不引起第二天关节症状加重为限,活动前应先按摩松解椎旁肌肉,可减轻疼痛,防止肌肉损伤。也可配合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

2.5 药物指导 我院主要采用自制药物治疗强脊炎,疗效比较显著。常见的副作用为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史的病人要慎用,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注意观察大便色泽及腹部体征变化。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如有肝肾功能损害或白细胞减少,应立即进行对症治疗。药物的减量、加量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7

摘 要:目的:探讨哈达瑜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4组,哈达瑜伽锻炼的为A组,推拿治疗的为B组,药物治疗的为C组,D组不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和治疗。治疗实验6个月,且再跟踪6个月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颈椎生理弧度测定:生理弧度变化采用 t 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A、B、C、D四组生理弧度在实验后的改变率分别为12.947%、9.919%、8.821%和-0.868%,A组降低明显,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停止实验6个月后,四组生理弧度增加率分别为0.637%、2.686%、2.909%和0.308%,各组自身停止实验前后进行比较,A组差异不显著( P >0.05),具有维持疗效的效应;B组、C组各自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无维持疗效效应;组间综合疗效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哈达瑜伽锻炼、推拿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帮助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哈达瑜伽的作用优于推拿和药物治疗,在停训一段时间后哈达瑜伽能够维持疗效,效果优于推拿与药物治疗。

关键词:哈达瑜伽;颈椎病;大学生;生理弧度

中图分类号:G80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72-03

Influence of Hada Yoga on College Students Cervical Vertebra Suffers' Physiological Radian

ZHOU Yong,ZHANG Yu-chao,CAO Rui-hua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nxi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Hada yoga exercise on cervical vertebra suffers' cervical vertebra physiological radian. Method: 64 patients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 Hada yoga exercise is A group, the massage treatment is B group, the medicine treatment is C, and D group does not carry on any planned exercise and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tests lasts for 6 months, then after 6 months tracking, to test the cervical vertebra physiological radian respectively. The physiological radian change uses the t test, and synthesizes curative effects a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by the (2. Result: the 4 groups A, B, C, D of physiological radian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change rate are respectively 12.947%, 9.919%, 8.821%, -0.868%. A group reduces obviously, and has a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 0.05)between B and C. After 6 months later of the test, 4 groups of physiological radian increment is respectively 0.637%, 2.686%, 2.909%, 0.308%. Itself of each group i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 group's differences isn't remarkable ( P >0.05), which has the maintaining curative effect, B and C groups are all remarkable ( P

Key words: Hada yoga;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 college students; Physiological radian

颈椎病是一种中老年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1~2]。随着电脑的普及,该病越来越多,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30岁以下的青年患者约占总患者人数的11.1%左右,并呈增加的趋势[3]。哈达瑜伽是众多瑜伽流派中着重于人体脊柱健康的一支。练习时着眼于人的脊椎、韧带、关节,通过模仿动物的姿态,使人的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让关节和韧带松弛,并使肌肉伸展、经络疏通、促进循环,达到全面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目前,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运用瑜伽来治疗颈椎病的相关报道还未见到,本研究探讨了哈达瑜伽运动对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旨在为颈椎病患者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过体检筛选,选择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的大学生颈椎病患者64例,男36例,女28例。受试者年龄(21.4±3.37)岁,颈椎病(1.9±0.21)a。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将64例受试者按颈椎病年限及男女相当随机分为4组(各16例):A组进行哈达瑜伽锻炼;B组进行推拿治疗;C组运用药物疗法;D组为对照组。

1.2.2 实验时间及计划 各组实验时间均为6个月。计划实施如下:

A组以哈达瑜伽为主要训练手段。本研究的运动处方主要选择哈达瑜伽的眼镜蛇式、骆驼式、弓式、鱼式、蝗虫式、狗伸展式、简化脊柱式及山式等动作技术。这些动作与脊柱,尤其与颈椎运动密切相关,有助于脊柱健康[4]。每次训练之前做些常规的热身活动。最初一个月学习哈达瑜伽的基本动作和技术,同时进行相应的活动,然后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开始进行训练时,不要求动作十分到位,尽力即可。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逐步增加动作幅度,逐渐使动作趋于标准。训练难度及运动强度由小渐大,整个运动训练的量均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以轻度疲劳为限。每次训练45~60 min,每周5~7次,基本为早晨训练;

B组以推拿为主要手段。首先用放松手法进行拿、揉、按、推,使病人痉挛解除,疼痛减少,再通过调整颈椎的位置,以达到纠正椎体旋转,恢复颈椎生理曲度,解除小关节的错位等,手法要轻要稳,忌旋转和过重牵拉。3次/周,2周为一疗程[5];

C组主要运用药物治疗。静脉滴注丹参16 mL+5%葡萄糖500 mg谷维素20 mL/次,3次/d,田七片3片/次,3次/d。静滴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平均用药2疗程[5];

D组不进行任何治疗。

1.2.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设定。治愈:症状消失,无阳性体征,X线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线明显改善(颈椎角度在训练6个月后变化率大于或等于6.0%,停止训练6个月后增加率小于或等于2.5%),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症状减轻,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好转(不计停训后的增加率,凡在训练6个月变化率大于0小于6.0%),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劳累、伏案过久或头前倾时间较长则症状加重,经治疗后可缓解;无效:主要症状及X线片均无好转(凡在训练6个月变化率小于或等于0)。

1.2.4 颈椎生理弧度测量 实验前在颈椎的X线侧位片上进行生理弧度测量,从第二颈椎后上沿到第四颈椎椎体下缘中点的连线和第七颈椎后下缘与颈椎椎体下缘中点的连线的夹角,得到“颈椎角度”[6]。

1.2.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生理弧度改变采用 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2 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颈椎生理弧度在6个月实验期前、后及停止治疗6个月后再跟踪测定的结果 经6个月的治疗实验,D(参照)组不参加有计划的锻炼和治疗,其生理弧度增加(增加率为0.868%),A、B、C三组颈椎角度均有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2.947%、9.919%、8.821%),其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停止治疗6个月后,A两组停止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05),B、C组生理弧度增加较多(增加率分别为2.686、2.909%),与自身6个月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表1 实验前后各组对象颈椎角度(度)的变化( x±s )

2.2 组间综合疗效比较 按疗效标准对组间疗效进行比较,A组和B、C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表2)。结果表明,哈达瑜伽锻炼的效果相对推拿和药物治疗更明显。

表2 训练后各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3 讨 论

3.1 大学生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3.1.1 慢性劳损 目前,高校学生的颈椎病发病率在迅速增加,主要是有很多学生在教室里坐着时习惯于低头弯腰。加上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坐姿不正确,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向前屈的劳累状态,颈后肌处于强直状态,违背了颈椎前凸,胸椎后凸的生理曲线,从而导致颈部慢性劳损,使其关节囊、椎间韧带松弛及肌肉张力降低,功能失调,削弱了对颈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随之颈椎的生理弧度也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颈椎病[7-9]。

3.1.2 外伤因素 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如不注意保护自己的颈椎,尤其是突然转颈,或者外界暴力,均会导致颈椎不稳、颈椎间盘突出、局部软组织损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和神经刺激症状,尤其是受伤后掉以轻心,继续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颈部运动,加剧病情的发展。

综上所述,承重状态下的不良姿势习惯是引起颈椎病的关键因素。对于承重状态下的不良姿势分析:长期坐姿、低头和右手操作鼠标,以及其他一些不正确的坐姿等,使腰、背及颈肩部两侧的肌肉、韧带的张力和骨性结构受力不均,产生脊柱生物力学失衡。脊柱及周围软组织是一个功能整体,颈部应力状态的失衡及骨性结构异常改变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把颈椎病简单的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更应重视脊柱的整体应力状态。脊柱的应力状态常常是动态的,随着人的姿势、等行为而变化,在生理范围内的变化,不会给机体造成损伤(因体质差别,生理范围也是因人而异的)。只有在局部受力的大小、方向、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软组织和骨性结构会出现本能地保护性应力代偿,如:软组织张力增加,骨性结构的受力不均,关节突关节移位,椎间盘的损伤,应力集中的部位会产生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纤维化、骨质增生等病理变化过程[10]。机体应力代偿的目的是维持脊柱的承重稳定性,本能的继续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慢长的、逐渐的应力代偿过程,机体不会出现明显不适,但会出现结构上的变化和功能相对的丧失及相应的临床症状,这是机体对异常应力整体代偿的一部分代价,大脑往往意识不到代偿后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时仍然会按记忆中的本能动作,尽管是在生理范围的各种动作,此时会出现异常结构的应力失代偿,从而诱发病痛等症状的发生[11]。

3.2 哈达瑜伽的运动特点 本研究的运动处方主要选择哈达瑜伽的眼镜蛇式、骆驼式、弓式、鱼式、蝗虫式、狗伸展式、简化脊柱式及山式等与脊柱,尤其与颈椎运动密切相关的动作技术进行训练。这些动作大多以反弓形势锻炼脊柱,并且主要针对颈椎和胸椎的锻炼。同时结合颈椎前屈、扭转等运动。整个训练均由慢速而充分地拉伸。训练均在能适应的状态下,使其颈椎骨性结构及其软组织得到充分地刺激和锻炼。如眼镜蛇式的做法:1) 俯卧,双手贴在身旁,两腿并拢,一侧脸颊着地,全身完全放松;2) 转动头部,让前额靠在地面,用面部和颈部肌力慢慢将头部充分翘起;3) 发挥背部肌肉的作用,把双肩和躯干逐步抬高,同时慢慢吸气,两手置于双肩之下,两手手指相对。慢慢将上体推起,让背部继续相对充分地上升,感到舒适为度,肚脐尽可能贴紧地面,头向上方和后方拉,手臂推直;4) 保持伸展的姿势10~20 s,正常地呼吸;5) 慢慢呼气,逐渐把躯干放回地面。将头转向一边,全身放松,然后再做下一次。要求翘起头部、背部及抬起躯干时,应先从脊柱顶部第一节脊椎开始翘起,一节接一节地向上翘而升起,还原时,由下至上一节脊椎接一节脊椎地放下,直到胸部回到地面。同时要求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均要结合意念,以意识带动动作,从而增强其运动效果。

3.3 哈达瑜伽对颈椎病的影响 哈达瑜伽通过法(身体的操作)、呼吸训练(身心调节)及意识冥想(心理的意念)的引导来达到一个良好状态,它对人体在心理、生理、精神、情感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哈达瑜伽注重身心合一,具有减少压力与消除神经紧张、松弛肌肉,增加自主能力与纠正身体姿势以及增进身体机能的作用;能训练和控制人的身体和心情,锻炼人体里的腺体、器官和神经。在脊椎周围有32对神经,这些重要的神经都附着在重要的内脏上,整个中枢都控制着不同的感觉。因此人体的整条脊椎,从尾骨一直向上顺延至头部,都有能量流转,也称为能量中枢,要获得良好的健康状态,该中枢必须要能如水般自由流动。哈达瑜伽的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姿态,所有的动作都围绕着脊椎进行练习,使脊椎周围神经里的淤血消除,从而保证人体经络通畅,使脊椎保持弹性和灵活性,并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让关节和韧带松弛、肌肉伸展、经络疏通,达到全面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12]

3.4 哈达瑜伽对颈椎生理弧度的康复作用 哈达瑜伽和其他多数体育练习的特征不同,它的祛病健身,多体现在通过抻筋拔骨和内在气息的调整,以促进血液的流通,增加肌肉力量及柔韧性,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它对颈部而言,有前屈、后伸及扭转等拉伸运动,在充分锻炼颈部肌群的同时,通过背部各肌群在各动作方向中的深度静力拉伸,起到牵拉颈椎的作用。即哈达瑜伽运动疗法对本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颈部的肌肉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颈部肌肉锻炼可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骨性结构、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僵硬,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

哈达瑜伽训练后肌力增强,因每一式法都包含有躯干训练,尤其是胸腹及背部肌群的锻炼。法在操作上不像一般肌肉的耐力训练,是用低负荷、高反复次数的操作形式帮助肌肉伸展,改善关节柔韧性有利于整体柔韧性的提高。总之,在同等的训练强度下,法对肌肉力量的增强和关节的柔韧性具有积极的效果。肌肉发展不协调及某特定肌群和关节的柔韧性缺乏会导致不良的身体姿势,而哈达瑜伽法对不良习惯姿势有矫正的效果[13]。哈达瑜伽能够调节和恢复已破坏的颈椎平衡,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拉开嵌顿的小关节滑囊;缓解因椎间隙和椎间孔变窄、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功能紊乱所造成的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受压,促使迂曲的椎动脉变直,增加有效血流量;缓冲椎间盘组织周缘的压力,有利于突出物回纳复位等。从而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提高颈部的柔韧性,使颈椎生理弧度达到正常的状态。另有学者认为,哈达瑜珈锻炼通过法使力可以达到每个椎体及椎间盘,从而减轻了椎体、椎间盘所承受的负荷重量,另一方面,持续的力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压下降,有利于纤维组织复位,改变神经根受压,从而缓解症状。这一点和治疗颈椎病的传统方法颈椎牵引法在生物力学原理上极其相似,但瑜伽运动比牵引法更加省时、方便而且可以减轻经济压力,最重要的是瑜伽运动疗法维持疗效的效应更明显。

4 结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哈达瑜伽锻炼以及推拿、药物治疗对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均有积极作用,而哈达瑜伽疗效优于推拿和药物治疗,并且哈达瑜伽锻炼停训后一段时间内有维持生理弧度的效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颈椎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2] 顾根兴.复旦大学教职工颈椎病102例追踪观察[J].中国校医,1999,13(4):277-278.

[3] 裴仁和.青年人颈椎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56-58.

[4] 张婷.为了生命枢纽的健康请练哈达瑜伽[J].中华养生保健,2003,(7):37.

[5] 李小明.颈椎病体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4):64.

[6] KATSUSHI TSKESHITA,MOTOAKI MURAKAMI AKIRA KORAYASHI,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vical curvature index (Ishihara) and cervical spine angel (C2-7)[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 2001(6):223-226.

[7] 朱枫华,孙栩.长期伏案工作人员颈椎病患者病率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3,28(1):37-38.

[8] 李新忠,苑庆龄.青年颈椎病的发病及其诊治[J].中医正骨,1996,8(6):15-16.

[9] 毛丹凤.颈椎病发病与年龄、职业的关系[J].现代诊断治疗,2003,14(2):104.

[10]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1994:18-28.

[11] 王立东,王志义,禹向国.工业设计人员颈椎x射线表现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202-205.

[12] Dion,M.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rogressive relax-ationt raining on changes in self-concepts in low self-concept cllege students[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97,37:48-60.

脊柱运动锻炼方法篇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临床经牵引、针灸、电疗等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2007年2月~2009年8月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及健康宣教,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20例患者中,男206例、女114例,年龄18~62岁,初发188例,复发132例,病程2个月~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加运动疗法及健康宣教),对照组(单纯治疗),每组160例。

方法:⑴单纯治疗: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牵引、针灸、电疗等。⑵运动疗法:通常当患者症状初步缓解后,即尽早开始卧位时的腰背肌和腹肌的锻炼,常用的腰背肌锻炼方法有:①挺胸:仰卧位,双肘支撑床面,抬起胸部和肩部;②仰卧拱桥:仰卧位,双腿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胸挺腰,犹如“半桥”;或平卧,抬起臀部同时挺胸挺腰,犹如“全桥”;③俯卧撑:俯卧位,用双手支撑床面,先抬头,然后上身和头抬起,并使头抬起后伸;④“燕式”:俯卧位,双手和上臂后伸,躯干和下肢都用力后伸,两膝伸直,使之成为反弓状。每一个动作重复6~20次,开始时次数宜少,以后酌情渐增。⑶常用的腹肌锻炼方法有:①抬头:仰卧位,双上肢平伸,上身和头部尽量抬起;②下肢抬起:仰卧位,下肢并拢,抬起双下肢离开床面。以上姿势维持4~10秒,重复4~10次[1]。⑷健康宣教:①指导患者维持正确的坐、立姿势,保持正常的腰椎前突。②尽量减少坐位或半坐位,避免长坐同一姿势或重复。③避免弯腰取物及侧弯突然扭转身体。④从地上搬重物时,应曲髋、曲膝下蹬姿势,避免采取在双膝伸直位时弯腰搬物;携带重物时,应使重物尽量贴近胸部和腹部,以减少躯干的重力距。⑤鞋的选择:不宜穿高跟鞋,以免影响下腰椎的稳定性[2]。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劳累或天气变化时腰部轻度不适;②好转:症状部分或基本消失;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略有改善。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其中治疗组显效96例(60%),好转52例(32.5%),无效12例(7.5%),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58例(36.3%),好转72例(45%),无效30例(18.7%),有效率81.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由于急性或慢性损伤而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的髓核向外突出,挤压或刺激神经根,造成腰痛,同时伴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多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患者常因疼痛、功能运动障碍而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腰椎间盘是人体最易发生退变的部位,脊柱前、后、侧方肌群是控制背柱活动的主要力量,可使脊柱在各个维持协调与稳定,由于劳损和退变而破坏了脊柱的正常生理平衡,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引起以腰痛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病变,因此,加强脊柱各方位的肌肉,尤其腰背部、腹部肌肉锻炼并开展健康宣教,可避免劳损及退变,是预防腰椎间盘病变的关键。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常规保守治疗的同时,实施腰背肌及腹部肌肉锻炼及健康宣教,就能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增加脊柱骨关节的稳定性,增加骨骼钙、磷和有机物的含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并可延缓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的退行性变。同时能使后突的髓核位置前移,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神经根水肿消散,使腰腿痛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总之,患者如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同时纠正不良姿势,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及预防均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南登,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6-218.

上一篇: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范文 下一篇: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