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1 17:30:22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  亚健康; 脊柱; 影像学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变化,如电脑网络的普及,大量私家车的出现等原因致运动量的减少,大量的人群习惯长期坐姿,造成脊椎疾病患病率猛增,患病年龄界限下移,亚健康人群比例增高。所谓“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称为“次健康”或“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长时间的亚健康状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 人们会逐渐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和体征, 如颈肩腰背酸痛、肌肉酸楚、关节疼痛、疲劳、困倦、头晕、头昏、失眠、健忘、心悸、胸闷、恶心、抑郁、烦躁、焦虑、孤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精神紧张等及脊柱曲度的变化、椎旁肌张力的改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甚至出现影像学的改变, 导致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理论一贯强调治未病。亚健康当属中医学“未病”范畴。所谓“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健康无病变;二是有病变的萌芽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症状,也就是指亚健康状态。脊柱影像学顺应中医学发展潮流,能及时发现脊柱曲度、顺列、骨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改变。综合各影像信息,及早地进行预防和调理治疗,及时改善和消除亚健康状态,起到未病先知未病先防的重要作用。

1  脊柱与亚健康的关系

   

临床上大量的患者平常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心慌、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脊柱相关疾病的表现,但往往忽视了这些症状与脊柱的关系。

   

彭飞[1]认为,脊柱的一些病理变化与亚健康的发生关系密切。脊柱是躯体的支柱, 四肢与头颅均直接或间接地附着在脊柱上,其本身是靠椎体、关节突、椎间盘、关节囊、韧带等组织来维持稳定的。 脊柱的正常生理活动是在肌肉舒缩的推动和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的稳定作用下完成的。 在外力作用下, 以上任何一种组织成分发生异常或损伤, 都可以使脊柱的平衡功能失常、不协调的脊柱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形变小、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脊柱管内容积减少等病理变化, 刺激和压迫脊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椎动脉、颈动脉窦及临近动脉, 而导致心脑缺血缺氧,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代谢障碍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症, 其早期多表现为亚健康状态。

   

潘氏[2]对颈椎病和神经衰弱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后指出,颈椎病是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神经衰弱人群中,80%以上患有颈椎病,而颈椎病患者,90%以上有神经衰弱症状(椎动脉型患者几乎达到100%),故认为防治颈椎病对防治神经衰弱来说,是开创了治本之路。

又如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指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证候群。病人主诉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肌肉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四肢酸软无力、腹胀便泌、心悸气短、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以及不可名状的神经精神症状,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能缓解,通过理化检查不能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王秀义等[3]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人类脊椎的生理机能及病理改变,首次提出病变椎体的诊断新观点--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性位移,从而进一步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脊椎(尤其是胸椎)病变的相关性,指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是脊柱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性位移导致体表内脏之间的平衡系统:神经、体液、经络等传导反馈系统的不协调而引发的一组非器质性病理改变综合征。

   

从脊柱相关疾病理论来看,亚健康与脊柱异常密切相关,所谓脊柱相关疾病系指因脊柱区周围软组织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造成脊柱失稳,在一定诱因条件作用下,发生椎间关节移位、脊柱变形、椎间盘改变、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等,直接或间接地对脊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或经络)等信息(网络)通道产生刺激或压迫,导致生物信息传递或调制整合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症状[4]。出现上述状态应如何检查和确诊呢?我们结合脊柱影像学对脊柱亚健康状态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2  脊柱影像学在脊柱亚健康诊治中的运用

脊椎影像能客观地发现脊椎的各种异常变化,可科学、准确、清晰地发现脊椎形态、结构有无异常改变:①脊椎各段的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顺列有无异常;②骨质的改变,观察脊椎骨质密度的改变,有无破坏情况,骨质增生及边缘的改变;③关节的改变,各关节间隙是否发生异常,关节面是否完整,各细小关节突的改变;④周围软组织肿胀,血管、韧带的机化、钙化。

   

常规x线片可对脊柱畸形、骨折及肿瘤等进行初步的诊断,具有经济、简便等优点,是ct、mri检查的基础,可为基层医院筛选进行ct、mri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对于颈椎和腰椎来说,其稳定性的评价需依据普通的x 线平片检查,而对软组织的病变以及椎管周围的了解需依赖ct 和mri。ct能清晰显示脊柱各横断层的骨性和软组织结构,能从病变部位的横断层面显示病变特点,为病理变化、临床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是平片检查无法比拟的。如在颈椎,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颈椎管矢状径,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形状和脊髓受压情况。mri技术是继ct之后的又一进步。mri能进行矢状位、横截面和冠状面成像,可以同时观察数个节段。mri的突出优点还在于其无创性和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这是任何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目前mri已成为诊断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方法。ct和mri各有特点,ct对骨性组织的辨别优于mri,如腰椎小关节增生和肥大的显示;而mri对软组织的辨别又优于ct,如椎间盘信号的强弱改变。因此,临床上结合脊柱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脊柱亚健康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长晶等[5]回顾性分析了误诊为冠心病的颈心综合征患者14例,所有患者颈椎ct或mri检查均有椎体缘增生,骨赘形成,其中c4~c7椎间孔狭窄11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3例。认为颈椎病可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样心绞痛,因为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窦颈椎交感神经丛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发出,对心脏活动及冠脉供血有重要调节作用,当骨赘刺激或压迫颈椎内神经和血管时,导致了颈交感神经节细胞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功能,导致心脏活动及供血异常,而出现胸痛或胸闷等不适症状。

  

魏征[6]和龙层花[7]等认为颈胸椎椎间小关节错位, 压迫或牵拉交感神经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重要原因之一, 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上位颈椎错位多出现心律紊乱、窦性心律过速和心悸, c4~c6椎错位易发生心动过缓,c7~t2椎错位可发生心房纤颤,t3~t5椎错位可诱发室性或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

   

马日海[8]报道治疗l2~l4椎关节错位引起膝关节痛50例,由于腰椎关节错位,椎间孔改变正常结构,引起周围软组织牵拉、损伤、渗出水肿,甚至机化,神经根一方面受到软组织无菌炎症的刺激,一方面受到椎间孔变窄的骨性压迫。两种因素作用于神经根,引起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支配膝关节的韧带、肌肉、血管功能亦发生相应的变化,故引起胫骨粗隆、胫骨内侧、股骨下端、内外侧副韧带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外展痛剧,行走困难,病程长者可见膝上部肌肉萎缩。,采用手法纠正l2~l4椎关节错位,经1~5次治疗,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消失。

魏海林[9]报道采用旋转复位寰枢椎半脱位的方法治疗颈源性耳鸣48例。查体发现c2椎棘突多有偏歪或后突, 椎旁压痛与耳鸣同侧, x线片提示寰枢关节有半脱位征象。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48例中痊愈30例。

  

邹世昌等[10]报道治疗与颈椎病相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2例, 患者每次鼻炎发作都伴有颈背胀困感。x线片提示, c1~c4椎有不同程度生理曲线改变和小关节错位。经颈椎定点旋转复位配合局部点穴治疗12~15次后, 两例均获痊愈, 随访1年来未见复发。

   

脊柱影像学在脊柱亚健康诊治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从中医角度来讲,因为脊柱与周围组织和内脏有着复杂的联系,脊柱的正中线上分布着督脉及其穴位,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对背俞穴、华佗夹脊穴及督脉穴位施以推拿手法,可调理经络脏腑气血,疏通淤滞,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内脏、五官及骨关节疾病的目的。

3  前景与展望

脊柱亚健康患者近年来逐年递增,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强调脊柱影像学与治未病有机结合。中医学强调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人体各部位之间紧密相关, 具体体现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应该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可能缘于其他部位的病变或对其他部位产生影响。治未病思路和整体观是密切相关的,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显然是强调在人体未发病之前, 就应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曰:“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反之, 见肝之病, 不解实脾, 惟治其肝, 就是缺乏整体观的表现, 就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中医治未病的目的是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强调医学的重心将从治病向治未病发展。脊柱影像学顺应中医学发展潮流,脊柱影像能及时发现脊柱曲度、顺列、骨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改变,综合各影像信息,可及早进行预防和调理治疗,及时改善和消除亚健康状态,起到未病先知未病先防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 飞.亚健康与脊柱的关系[j].按摩与导引,2006,22(10):39.

[2]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07.

[3]王秀义,王文强,王文军.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脊柱相关性的研究[j].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4,6(1):103.

[4]王志峰,何 磊.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述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55.

[5]陈长晶,杨艳丽.颈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l4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9,11(22):184.

[6]魏 征.脊柱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93:216.

[7]龙层花.以正骨推拿为主的治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实验研究[j].按摩与导引,1990,(1):1.

[8]马日海.手法纠正l2~l4椎关节错位治疗膝关节痛[,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13.

[9]魏海林.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48例疗效分析[j].中医正骨,2004,16(2):49.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肺结核 尿脱氧吡啶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 (DPD)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STB) and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All subjects were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1, STB patients; group 2, Pulmonary TB patients: group 3,healthy controls. Their DPD was detected by ACS:180 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The values for urinary DPD were adjusted for urinary creatinine to overcome confounding variables such as body mass index and urine dilution.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The mean urinary concentrations of DPD in spinal tuberculosis ,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re 1(4.9±9.8) μmol/mol Cr.,(6.4±2.6) μmol/mol Cr, and (6.3± 2.0) μmol/mol Cr., respectively (P value=0.001, 0.000).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had a higher urinary excretion of DPD than those without spinal tuberculosi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group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healthy controls (P=0.751) . DPD had a bett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0.83. For DPD, the sensitivity (87%) and specificity (73%) were seen at the cut-off level of 8.4 μmol/mol creatinine. [Conclusion]Change of bone matabolic activities can b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STB. Bone resorption can increase sharply by DPD.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DPD may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TB from Pulmonary TB.

Key words:spinal tuberculosi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大部分原发病灶为肺结核,如能早期在肺结核患者中发现脊柱结核,使脊柱结核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手术的难度,还可以增加手术的治愈率。在结核杆菌侵及骨骼的过程中,存在着骨质的丧失,能否通过对骨质丧失的检测,达到对脊柱结核的早期筛选,作者检测了96例脊柱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尿脱氧吡啶啉(DPD)的水平,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尿DP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脊柱结核病例组:选择2004年5月~2005年5月间,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30~46岁之间,平均(36.3±8.5)岁。患者入院后均经胸片或胸部CT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所有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均通过病理学确定,同时选择性别、年龄与观察组匹配的对照组。肺结核对照组:随机选取2004年5月~2005年5月确诊肺结核病人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8~43岁,平均(34.4±9.4)岁。经由X线、CT或MRI排外脊柱结核等肺外结核。健康对照组:为本院体检未发现任何异常的健康人,年龄性别与患病组匹配,既往均无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病史者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5~39岁,平均(26±8.4)岁。为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尿DPD水平的因素,以上受试者均按以下标准选择:(1)在实验前(近1个月)和实验过程中均无以下药物的应用,包括免疫抑制剂或增强剂,钙剂、维生素D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2)无以下慢性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患、内分泌系统疾患、高血压、代谢性骨病、恶性肿瘤及骨折(6个月内)。(3)无HIV感染、妊娠。

1.2 方法

1.2.1 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按照Zaninotto[1]法,取病例组、肺结核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空腹晨尿,被测对象检测前禁饮食10 h,次日取自然排出晨尿10 ml。避光保存在-2 ℃无霜冰箱中,集中统一编号,解冻混匀离心后测定DPD浓度。用专用吸管把样品10 ml吸入离心管,在1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3 ml到反应杯,确保标本中无颗粒及泡沫。按测试步骤检测标本。

1.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仪器为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BA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尿DPD分析试剂盒,DPD酶免分析试剂盒为美国Bayer Health Care公司产品。肌酐的检测采用美国贝科曼库力尔特有限公司试剂产品。

1.2.3 实验方法

ACS:180尿DPD检测是利用高灵敏度的直接化学发光免疫竞争法,测定采用双盲法。根据试剂盒提供的说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尿DPD通过尿肌酐来校正于体重指数和稀释因素所带来的差异。同一尿样进行肌酐的检测,Cr.采用。Jeffe’s速率法,应用美国BECKMAN COUJ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苦味酸法测定。结果以尿DPD浓度(nmol/L)与尿Cr.(mmol/L)的比值即尿DPD排泄率表示。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为方差不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秩和检验。两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诊断试验的相对有效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阳性(敏感性)比假阳性(1-特异性)率评估。统计学P值<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脊柱结核、肺结核及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的尿DPD的统计描述性数据(表1) 表1 脊柱结核、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尿DPD的 测定值 注:*脊柱结核患者与肺结核患者平均尿DPD浓度比较的P值;**肺结核患者与健康成人对照组平均尿DPD浓度比较的P值;***脊柱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平均尿DPD浓度比较的P值

脊柱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健康对照组平均尿DPD浓度的测定值分别为(14.9±9.8) μmol/mol Cr.、(6.4±2.6) μmol/mol Cr.和(6.3±2.0) μmol/mol Cr.,三组两两对比(表1),脊柱结核患者平均尿DPD浓度较肺结核患者、健康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00)。肺结核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平均尿DPD浓度的检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751)。健康对照组的95%的可信区间确定的DPD浓度的参考值范围为[1]:5.6~7.11。

2.2 脊柱结核、肺结核及健康对照组检测对象的检测值分布

将所测的每个对象的DPD测定值一一标出(图1),图中的水平实线代表相应测定值的平均值,虚线的为参考值的上限。从图中可以看出,脊柱结核患者的尿DPD值要高于肺结核及健康对照组。以8 μmol/mol Cr.为正常临界值[1],脊柱结核中尿DPD含量>8.00 μmol/mol Cr.诊断为脊柱结核的敏感性为88%(29/33),特异性为70%(23/33),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6.7%(22/33)。而且5%(33例中的2)的对照组的DPD测定值高于参考值的上限。

图1脊柱结核、肺结核、正常人的尿脱氧吡啶啉(DPD)(浓度。图中的水平实线代表相应测定值的平均值,虚线的为参考值的上限)

2.3 诊断脊柱结核的DPD的ROG曲线

诊断试验的性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价,通过改变诊断界值获得多对灵敏度(sensitivity)和假阳性率(1-特异度)的值,以灵敏度为Y轴,1-特异度为X轴,绘制ROC曲线图,计算观察ROC曲线下面积(表2),来发现此检测方法的优劣,理论上这一指标的取值在0.5~1。该方法的值为0.5时,为无意义的诊断方法;如曲线下面积值为1时,为完美的诊断方法。诊断脊柱结核的尿DPD的ROC曲线见图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对于DPD,在截断值为8.4 μmol/mol Cr.时,其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3%。表2 ROG曲线下面积检测物面积标准误P值95%可信区间[5]下限上限DPD.832.054.000.727.937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之一。大部分病例的原发病灶为肺结核,如诊治不及时,极易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截瘫,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近50年来,尽管以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及脊柱重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极大的进步[2],但术后不愈及复发率仍高达13~26%[3]。脊柱结核如能早期发现,大部分经药物等保守治疗即可以得到治愈,而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也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治愈率。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包括涂片,细菌培养及免疫学检测等[4]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结核病的“金标准”,但由于结核菌的遗传特性决定的生长周期长,致使常规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操作复杂、需时间较长和影响因素较多的缺点[5]。当前对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等,这些临床表现多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许多脊柱骨质破坏在平片中被发现时,骨矿已有50%的丢失。MRl及CT引导下的椎体穿刺活检,在普查筛选时,因为价格的因素使它的应用也受到限制。因此临床上急需寻找一种简单、早期筛查脊柱结核的重要指标。

结核杆菌在感染骨的过程中,炎症细胞产生许多炎症介质如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直接、间接的免疫途径作用于破骨细胞,从而引起骨吸收,另一方面又刺激免疫系统促使IL-8急剧增高,增加无菌性炎症反应,在骨结核浸润期可能起到诱导作用[6]。骨组织中骨矿质成分占细胞外基质的65%,可以通过检测血、尿等体液中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间接反映骨骼的生理状态。本实验通过检测骨吸收标志物,从而达到早期发现骨破坏,进而达到在肺结核患者中发现骨结核的目的。

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将脱氧吡啶啉(deoxypyidinoline,DPD)作为骨吸收的敏感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已被人们所接受。目前DPD检测方法较多,ACS180 S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因为其操作简单、检测准确、价格合理,灵敏度可达1 μg/ml, 已为大多数实验室所采用[8]。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通过检测尿DPD来分析其他疾患的骨量变化可见报道,而用于观察分析脊柱结核患者骨破坏过程中骨量的变化并进一步在肺结核患者中早期筛选脊柱结核患者,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ACS∶180化学发光免疫测试系统,测定脊柱结核尿DPD/尿Cr的水平,通过与健康对照组、肺结核组测定结果的对照观察,分析DPD在三组患者中的不同。

本实验中,健康对照组、肺结核组、脊柱结核组测定的DPD的浓度结果表明,脊柱结核组测定值最高,肺结核组次之,健康组最低,分别为(14.9±9.7) μmol/mol Cr.,(6.4±2.6) μmol/mol Cr.和(6.3±2.0) μmol/mol Cr.。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在脊柱结核组与肺结核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0),肺结核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831)。

脊柱结核患者比单纯的肺结核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尿的DPD浓度显著增高,这说明了脊柱结核患者在其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刺激破骨细胞,使破骨作用增强,而在其破坏的骨组织有机物成分中,以I型胶原为主,I型胶原重要的分解产物即是脱氧吡啶啉,脱氧吡啶啉不能为肝脏代谢,以原型自尿中排泄后,出现尿的DPD增高。而在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因为病灶不在骨中或无骨中病灶,因此尿DPD表现为正常水平。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脊柱结核的病理过程中,大部分以破骨为主的病理表现。尿DPD是可靠的脊柱结核的骨破坏生化标志物。

在本实验中,诊断试验的性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价,DPD曲线下面积为83%。当截断值为8.4 μmol/mol Cr.时,其对于脊柱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3%。本例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3。一般情况下,曲线下面积为0.5~0.7时,表示诊断的正确性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7~0.9时,表示诊断的正确性中等,曲线下面积大于0.9时,表示诊断的正确性较高。

总之,在脊柱结核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存在骨代谢的变化,其变化可以为尿DPD敏感、特异地反映。检测尿DPD的变化有助于早期从肺结核患者中筛选脊柱结核的患者。尿DPD测定干扰因素少、标本易留、没有创伤、测定方便快捷,可考虑作为脊柱结核辅助诊断的有效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Zaninotto M,et al.A proposal for standarding urine collections for bone resorption markers measurement[J].J Clin Lab Anal,1998,12:145-149.

[2] Jin DD,Qu DB,Chen JT,et al.One-stage anterior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instrumentation in primary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J].Eur Spine J,2004,13:114-121.

[3] 施建党,王自立.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2005,13:1184-1187.

[4] Julian E,Mitas L,Hemandez A,et al.Evaluation of a new serodiagnostic tuberculosis test based on immunoglobulin.A detection against Kp-90 antigen[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0,4:1082-1085.

[5] Angeby KII,Alvarado-Galvez C,Pineda-Garcia L,et al.Improved sputum microscopy for a more sensitiv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Int J Tuberc Lung Dis,2000,4:684-687.

[6] 张春宝,张蓉,马轩祥,等.牙周治疗对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7:373-376.

[7] 贾成瑶,李萍.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是骨吸收特异性生化标志物[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56-2257.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3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训练法和试验法及数理统计法,针对某中学青少年脊柱形态的变化分析、研究。金相奎等采用仰卧背部垫枕、坐位仰靠、仰卧两头翘等体育康复手段对处于普通脊柱弯曲的青少年进行矫正实验。上述研究表明,运动训练有可能对身体姿态产生良好影响,但是针对身体姿势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期的实证研究却缺乏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 核心力量 脊柱形态 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社会是一个以个人素质文化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个人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及审美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各器官系统良好的生理机能状态,还包括健美的体型和身体姿态。

二、核心力量定义及研究现状(方法)

核心力量的定义最早来源于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青少年运动中起到矫正身体姿势作用,是人体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发力源”。

根据核心中心肌群的特性及系统训练产生的作用,颈前曲与身高呈低度正相,指出在青少年教育中要重视对身材高的学生身体姿势为初始阶段的教育与训练,目的是控制身体的核心肌群力度以及矫正身体姿势,一般是1到2周做一次练习测试。

三、体育运动对脊柱形态(定义)影响研究

脊柱形态是身体姿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脊柱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仰卧背部垫枕、坐位仰靠、仰卧两头翘等体育康复手段对处于普通脊柱弯曲的青少年进行矫正实验,获得一定的效果。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青少年进行脊柱形态的测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网上输入关键词。

2.专家访谈法:确定研究的测试指标、测试方法、测试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试验法:以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青少年为试验对象。

4.训练方法:开学第1、2周,从40名中筛选出颈前曲大于4.8cm的颈前曲过大者20名作为研究对象,该方法分为:(1)寝室内练习方法:每天起床做仰卧背部垫枕3min,仰卧两头翘3min(在床上仰卧,十指交叉于枕部,做静力性背弓两头跷),提踵直腿立2min(两手叉腰,挺胸,绷腿提踵)。(2)教室内练习方法:利用课间休息做3min坐位仰靠(十指交叉抱于枕部,头用力后仰,使背部垫靠在椅子上缘),再做2min拉臂推背动作(受试者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协助者一手握交叉在手上),在13周的训练阶段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第15周进行实验后的测试,测试指标与方法同实验前。

五、结果和分析

(一)核心力量训练对颈前曲过大原因的分析

颈前曲过大同时也伴随着胸后曲的过大,颈前曲与胸后曲综合反应是体现在脊柱弯曲过大,发生颈前曲过大的原因并不是由脊椎的12个椎骨发生了异变,而是由连接固定软组织发生了渐进性的适应性改变的。

(二)对颈前曲过大青少年脊柱弯曲矫正效果分析

通过对20名颈前曲过大的青少年实施13周的体育康复矫正训练,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正常发育期其脊柱弯曲异常者也可以通过脊柱弯曲体育康复矫正训练,而得到一定的矫正改善,并且在13周的体育康复矫正时间里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三)对腰前曲、肺活量、胸围的实验前后差值的分析

实验前腰前曲的均值为3.93cm,很接近正常范围2.0cm~5.0cm的中值4.0cm。样品的变异范围在1.1cm~5.2cm之间,腰前曲超过5.0cm这一正常范围的上限的有4例,占样本总量的13.1%,说明颈前曲过大同时伴随腰前曲过大者的比例不是高。本抽样显示样本的8.5%都是纯属于的颈前曲过大。

实验后腰前曲的均值为3.82cm,差值的均值为-0.2cm,差异的显著特征检验显示P>0.05,说明13周脊柱弯曲康复矫正法对腰前曲的影响不大。

实验后肺活量虽然平均增加了76mL,但显著性检验显示表明P

实验后胸围的平均值增加了0.21cm,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说明13周的脊柱弯曲体育康复矫正法对胸围的影响不是很大。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0名颈前曲过大青少年经过13周的体育健康康复矫正训练,腰前屈和颈前曲平均减少了0.86cm。其中有11名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占样本总量的52.3%,说明在13周体育健康康复矫正中,说明青少年不规范坐立及行走姿势通过脊柱弯曲体育健康康复矫正训练,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金相奎.大学生脊柱弯曲体育康复矫正效果的观察[J].大连大学学报.2006.8.

[2] 王珍武.大学生脊柱前后弯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8.12.

[3] 王卫星.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

[4] 林华.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66-68.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4

摘要针对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实施有效运动处方护理,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有效调整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的\动处方护理管理模式,发挥其优势,是当前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护理工作要关注的重要节点,在满足人民需求方面,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是以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病人的护理为研究对象,积极探寻护理工作其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作用,旨在在新医改环境中,寻找更加有效的办法,努力探索医学护理服务综合发展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运动处方

随着社会和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增高,我国慢性腰疼患者人身体健康程度也在不断增强。据统计在2005年我国人口死亡人数中,0~64岁者占33.8%,65~79岁者占36.3%,80岁以上者占29.9%。65岁以上老年死亡人数为91931人,死亡数较去年增加4.1%。目前,引起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产生的主要慢性腰疼为主。因此,关注慢性腰疼患者的健康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区医院100名慢性腰疼患者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健康发展的发展概况、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及柔力球锻运动教学开展状况、出现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文件资料,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研出究对象实质。

2.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使用Idiag Spinal Mouse脊柱电子测量仪,体质测试选用北京奥美之路公司华夏汇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质测试仪(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均为无限数据传输)、芬兰产s610心率遥测仪、皮褶厚度计、电子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这个是静态平衡测量仪)、电子反应时测试仪、电子握力计。将宁波市海曙区100名的慢性腰疼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然后对这些慢性腰疼患者进行样本分析。

3.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00名慢性腰疼患者特征表如表1所示,从中可见,整体情况是男性患者比重稍高于女性,0~18、19~55、55以上三个年龄层分布比较均匀。对比分析中,发现了,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组成、身体健康状况、手术风险大小等进行护理强度以及药物种类的选择。年纪相对较大的,身体较为虚弱的,需要尽力降低护理强度,以保证其身体健康,年富力强和身体健康较为强壮的可以适当增加护理强度;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的结合药效较长以及药效较短的药物,合理搭配使用技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影响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功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肌肉功能障碍以及小脑的功能的发挥,最重要的原因就疲劳[2]。因此,进行锻炼、强化肌肉功能也是增强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功能的重要手段[3]。

运动处方治疗是借鉴了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技术的精髓和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这一运动符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在竞争中只要掌握技术特点,合理运用,便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锻炼,进而达到球拍合一、心球合一的境界,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提升中老年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功能时,应该配合病人情况戒除烟酒、不断加强锻炼、合理使用药物、坚持长期氧疗,提高呼吸道抵御能力,改善呼吸困难、供氧困难的情况,改善心肺脑的功能。根据有效数据显示,当坚持长期吸氧,比不采用氧疗的慢性腰疼患者的脊柱功能情况都有明显提高,因此,氧疗也是切实可行的手段[4]。

(二)建议

1.护理干预措施

联合护理,重视氧疗和食疗。采用氧疗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手段。根据调查发现,颈脊椎机能不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气功能的障碍长期发展下来所导致的。长期的供氧不足,会影响到有氧代谢,会影响到小脑的供养,这样脑部的机体代谢率也会受到影响而下降。在缺氧的环境下,脑部的血管会产生收缩状态,这种血管收缩会造成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头晕。此外,缺氧的环境下,刺激到了肾脏,因为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内红细胞随着刺激增多,红细胞的增多就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强血管压力,给心脏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这个更容易引起颈脊椎机能不足,还非常有可能引起脑血栓。营养治疗,供给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物质。减轻心肺压力,舒缓呼吸节奏、满足身体营养需求,为患者病情缓解提供有利帮助。

从运动处方治疗的方法,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对治疗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进行康复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苦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不良的症状,延缓病情的恶化,会给病人的病情好转带来更多的转机。从此次的调研发现,在对比分析中,发现了更多有效的社会因素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患者的护理手段措施,并且可以有条件根据每位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患者的临床特点来实施。研究运动处方治疗在于临床上如何正确解决评价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问题做出探析,根据患者现有情况采取合理的中医护理法,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重大课题。

2.适度的锻炼指导,强化颈脊椎功能

进行锻炼强化颈脊椎功能也是防治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加重的重要手段。由于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加重是缓慢发展的,并不要求所有病患必须住院治疗,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好锻炼就是关键。坚持有效和规律的锻炼。随着天气变化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出现在污染的环境中,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3.气血调节

缓解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加重,采用气血调节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手段。在治疗慢性腰疼患者脊柱功能加重时,应该配合病人情况戒除烟酒、不断加强锻炼、合理使用药物、坚持长期,提高呼吸道抵御能力,改善呼吸困难、供氧困难的情况,改善心肺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岩.术前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之评估系统的制定与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2004:22.

[2] 赵斌修.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的回顾性分析[J].青岛大学.2005:31.

[3] 何高.中文版RMDQ下腰痛量表的研制[J].安徽医科大学.2005:13-14.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脊椎矫正疗法;治百病;防百病

【Abstract】The spinal column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is a new discipline which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had more than 100 years history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development, because its curative effect was unique, did not have the wound, did not have the pain, did not give an injection, did not eat merit and so on medicine, deeply western person’s favour. The spinal column is the human body controller, nearly all diseases all with spinal column related,therefore certainly must maintain the vertebra, rectifies the vertebra, aptness eliminates all the various illnesses, everybody health.

【Key words】Vertebra corrective therapy; Treats all the various illnesses; Guards against all the various illnesses脊柱医学

在我国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其疗效独特,无创伤,无痛苦,不打针,不吃药等优点,深受西方人的青睐。今天本人有幸学习了脊椎矫正疗法,深深被其科学的诊治方法所折服,特殊的疗效所吸引,应该说这确是一种治百病的技术,那么理论依据是什么呢?从解剖角度看,人体的神经系统主要分为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两大系统,若以其分布区域的不同,又分成躯体神经及内脏神经两大系统,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和运动系,亦即凡属能靠自己意识控制的肌肉(如四肢及体表肌肉),均属躯体神经负责,内脏神经又叫自律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构成,分布于全身的内脏、血管、腺体。人体的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是包括脑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周围神经系包括12对脑神经及31对脊神经,他们的连接规律是:脊髓从大脑发出,经过脊柱这条信息主干,再由31对神经根象树枝一样分布全身骨骼和肌肉,而每个神经根均有两个交通支(灰、白交通支)通过交感链和神经节,再由交感链上的各神经节发出内脏神经支配各个内脏器官,所以脊柱得病(错位),不但压迫了脊柱的31对脊神经根,引起我们的颈肩背腰腿痛、四肢麻痛,还会因为灰、白交通支的联系,影响到内脏神经传导障碍,从而引发内脏疾病,我们称之为脊柱相关疾病。简单说,就象一根电线(神经根)上串连的两个灯泡,当您想送电让一个灯亮时(好比神经根的前后两支,受压后会引起颈肩背腰腿痛),通过灰、白交通支串连的另一个灯泡(交感神经受压后会引起上百种脊柱相关疾病,这其中也包括迷走神经和椎动脉等)也会同时亮起来,这便是治百病的理论基础。目前发现有280余种脊柱相关疾病,脊柱是百病之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经常说,大脑是司令,而我说,脊柱是军长,军长即可统领全军官兵,若叛乱也可危及到司令的安全(颈椎病压迫椎动脉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可见脊柱在人体生命中所处的位置及重要性。一个人人都认为最为坚固的脊柱却最容易出现问题,美国脊椎矫正专家董安立博士调

查中国少年儿童脊柱移位达50~68%,25周岁以上几乎人人都有。美式整脊疗法认为脊柱是人体的控制器,几乎所有疾病都与脊柱有关,所以一定要维护脊椎,矫正脊椎,方能消除百病,人人健康。

那么矫正脊椎又如何能防百病呢?其机理也基本与治百病的机理相同,所不同的是治疗时所选择的脊椎移位的时期不同,一般来说,脊椎移位的程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脊椎移位较轻,椎间孔横径缩小1/3,对神经根的压迫较轻,可无症状;第二阶段,椎间孔的横径缩小至1/2,患者随体位的变化有症状出现;第三阶段,脊椎移位较重,椎间孔横径小于1/2,此时临床症状明显了,不但会引起颈肩背腰腿痛,还会压迫内脏神经,产生脊柱相关疾病,我们所说的治百病就是指该阶段移位,而防百病主要是指第一、二阶段的脊椎移位,因脊椎移位发病率较高,成年人中几近百分之百,至50周岁时,脊柱相关疾病发病率高达80%以上,所以有专家提出,一生不得脊椎病和脊柱相关疾病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应该说,第一、二阶段是疾病的代偿期或潜伏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运动、外伤、劳累等,脊柱的退化进入第三阶段出现脊椎病及相关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该期无临床症状,所以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脊椎病症状,就盲目的认为自己的脊椎没有问题,也就不需要脊椎矫正了,这便是我们最大的盲点,也正是我国脊椎病及相关疾病非常普遍的主要原因。而发达国家美国,由于脊柱医学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脊椎健康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健康的最新理念是脊椎健康,主张一个人即使没有脊椎病的症状,也应定期进行脊椎矫正,以防问题累积,病情复杂化。脊椎矫正师的预防目标是: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上乘功夫的医生,不但治疗已经得病的患者,更应当关注并治疗那些未得病的健康人,理想的脊椎健康模式应是以预防为主的。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6

早在他12岁时便进入少林寺武术培训学校习武,18岁便入伍当兵,复员后由于受传统中医文化影响,特拜著名中医学专家袁健强博士为师,勤学苦练7年之久,后又进广州医学院进修深造3年,专心攻读《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经络脊柱学》等理论和临床实践。

如今,他已在广州医学院诊所、广州国医馆有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二十年他都始终如一执着于他的事业。

曾获中国人民总后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中医药重点诊疗技术项目、并由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交流中心负责组织研究实施并向全国推广的独特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椎错位 “四步十法”,恰是“龙氏脊椎正骨手法”的创新之处。

而“龙氏脊椎正骨手法”是由全国著名骨外科专家魏征、龙层花教授以脊椎病因治疗学为基础,综合中医传统手法之长,集40多年经验独创的一套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

作为盛国芳的恩师袁健强博士,是“龙氏脊柱正骨疗法”传人,80年代始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州医学院时,并师从魏征、龙层花教授学习龙氏正骨手法。

袁健强博士,90年代赴美国留学专修脊骨神经专业和另类医学,其间将中医经络按摩、脊椎正骨推拿、针灸等祖国传统医学的适宜疗法在美国推广应用,得到当地病患者和医学同道的好评。从事中医经络脊椎正骨推拿、按摩、针灸临床20多年,对治疗颈、肩、腰、腿痛及脊椎相关疾病所引起的头晕、头痛、失眠等脊源性的内科顽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袁健强博士是广州市荔港国医馆馆长,广州医学院所属广州市卫生保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康复保健培训部主任教授。

作为袁健强博士门下,盛国芳由其专教“放松肌肉、气功点穴、整骨复位、疏通经络”等正宗的龙氏脊诊整脊手法,这一学就是7年。后又进广州医学院进修深造3年,专心攻读《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阴阳五行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经络脊柱学》等理论和临床实践,并且在广州医学院诊所,广州国医馆几年的临床经验,由袁健强博士教授专教《放松肌肉、气功点穴、整骨复位、疏通经络》等治疗手法。

基于脊柱病因理论创立龙氏正骨法

支配人体五脏六腑的神经都是从脊柱发出的,脊柱是人体生命的栋梁。在从爬行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脊柱所受到的压力是越来越大。直立行走的人,全身的压力都集中在脊柱上。例如经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开会多的人,很容易出现由脊柱引起的疾病。其实,早在1959年,魏征、龙层花教授研究颈椎病后发现,不少病人在脊椎病好转时,原有的内脏(器官)病症状同时好转或痊愈,就开始立项专门研究脊椎病与内脏病症的关系。经过大量的临床解剖及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官能症、头痛、眩晕、高血压、原因不明的胸闷、心悸、失眠、顽固性呃逆、冠心病、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痛经等,特别是许多病因不明、屡治不愈的70多种内脏疾病多与脊椎疾患有关,提出了脊柱相关病因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了龙氏正骨手法。

龙氏正骨将中医正骨、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结合进行手法的革新,形成一套针对脊椎软组织损伤、脊椎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椎间盘突出等治疗脊椎病的手法。这套手法可以对脊椎病因引发的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其特点为:稳准、轻巧、无痛、安全,疗效确切,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和成果正在推广应用,上海人才培训出境中心、世界自然医学联合总会也加入了推广之列。

脊柱相关病因理论是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脊柱相关病因理论的核心是,脊柱关节的错位,压迫邻近组织,从而引起相关的疾病。运用正确的手法纠正错位,解除对邻近组织的压迫,从而使相关疾病得以迅速康复。脊柱相关病因理论的出现,在病因学方面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它打破了以往的分科界限,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许多常见病及疑难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规律,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探讨。

注重三步定位诊断是关键

据盛国芳介绍,龙氏脊柱正骨与其它正骨疗法的区别,主要是龙氏正骨注重三步定位。第一,神经血管体征的定位。病人主诉哪里痛,就考虑哪个部位,是什么神经支配,病根在哪里;第二,触诊定位。根据西医的脊椎解剖理论为基础,一般情况下,对脊椎的触诊有横突、棘突和后关节突。横突两边是对称的,棘突居中,后关节突也是对称的。在检查的时候,用手触摸两边的横突是否对称。从第1颈椎横突触摸到7颈椎横突,如两边不对称,一边凹进去,一边凸出来,凸出来那边压下去有压痛感,就表明是病态的,是错位;第三,最后通过X光、MR、CT影像手段进行客观的诊断定位。通过触诊判断错位的形式,结合神经血管体征定位,来综合分析究竟是哪节脊椎出了问题,最后再结合放射影像诊断定位进行确诊。

三步定位是用于诊断,诊断之后再进行治疗。如是疼痛是压迫神经受压、中下方脊椎错位引起的,先通过神经定位是哪一节段脊神经受压,然后再通过触诊进行判断,最后通过X光确诊,诊断完成之后就要用对应的骨伤复位手法进行复位。如果疼痛是由于下段腰椎的侧弯侧摆式错位,就会有压迫神经感,就会出现肩痛、背痛、手痛、腿痛等,就需要用侧位复位法进行复位。龙氏手法的一个特征,就是根据不同的错位形式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矫正。需要注意的是,龙氏正骨适用于各种腰痛、脊髓型颈椎病、腰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慢性腰扭伤以及内科疾病等,而对于患有腰椎结核、腰椎肿瘤、严重骨折、严重腰椎滑脱、马尾神经症状、嗜伊红肉芽肿等情况都不适宜进行矫正。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前要选择适应症,排除禁忌症,这样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

正骨过程中要把握的要领,首先诊断很关键。如果一个病人弯着腰来求诊,那我们就要通过检查,判断是什么问题,是椎管内的问题,还是椎管外的问题,还是第几椎关节的问题。这时候,三步定位就派上了用场。其次,手法要娴熟到位。正骨推拿手法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放松手法;第二步正骨手法;第三步强壮手法;第四步痛区手法。病情较轻或初次患病的人,只作放松和正骨手法即可。手法重点是正骨,放松手法保证正骨顺利而避免人为的损伤;强壮手法是正骨后进行软组织治疗和点穴治疗,对慢性久病的人十分有效;痛区按摩有良好的安抚镇痛作用,是推拿的传统方法,但在正骨推拿中只作为辅助治疗和结束手法。

盛国芳坦诚,做这一行20多年了,做起来虽然说是得心应手,但任何一种医疗技术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创新、实践,才能得以不断提高。

“在平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颈椎问题,龙氏手法安全简单无痛,大部分的问题在十分钟之内能得到有效缓解,是建立患者对我们信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盛国芳说。

作者简介: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7

脊柱侧弯的危害:

常见脊柱畸形有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畸形,前者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发病率较高,国内普查达到1.06‰,我国15岁以内患有脊柱侧弯的儿童达3亿多,影响很广。脊柱侧弯可使躯干严重变形,使心、肺功能发育障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丧失劳动力,所以防治脊柱侧弯是我国肢残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成脊柱侧弯的原因:

(1)先天性的原因:如怀孕期第4~7周时胎儿的脊柱正在发育形成,此时胎儿的体内外环境发生紊乱,如母亲感冒、精神刺激或创伤等,即可导致脊柱发育畸形,所以应注意孕期保健。

(2)有些脊柱侧弯的原因还不太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等有关,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约80%的病人属于此型。

(3)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脊髓空洞症、小儿麻痹与马凡氏综合症等所致的脊柱侧弯;

(4)脊柱结核和外伤也可引起脊柱侧弯,儿童期姿势不当和背书包方法不正确也会促进侧弯发展加重。

我国脊柱侧弯治疗的发展过程:

我国脊柱侧弯矫治工作起步较晚,至60年代后期,只有北京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几家医院利用石膏法治疗脊柱侧弯。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先后有广东省的陈之白教授、上海的俞昌泰教授、湖南的柳用墨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吴之康教授、王桂生教授等使用国产的“哈林同”装置矫正了几例脊柱侧弯,开始了在我国用内固定矫正脊柱侧弯的历史。

1983年10月,作者的老师阿姆斯特朗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举办我国首届近代脊柱外科学习班,介绍了脊柱侧弯的诊治原则,同时演示了脊柱侧弯的前后路手术,并全面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这次学习班大大推动了我国脊柱外科事业迅速发展。

十几年来,在脊柱外科学组的领导下,我国的脊柱侧弯防治工作发展迅速,使成千上万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矫治,并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我们用国外引进、改造和自行设计的各种器械,为国内外3000余例各种类型的脊柱侧弯进行了治疗。其中100度以上的严重脊柱侧弯――后凸畸形占1/3,几十例脊柱侧弯病例合并截瘫,均获得满意矫正;100度以内脊柱侧弯平均矫正率为68.8%,不少病例达100%矫正 ;术前平均畸形度120度的严重脊柱侧弯,平均矫正率为40%,术后身高平均增加6.2厘米,最多达12厘米。特别值得强调指出,我们所治疗病例无一例因手术原因发生死亡和截瘫;而法国报道的一组平均128度的脊柱侧弯病例中,死亡率高达5.6%,国际上报道脊柱侧弯治疗的截瘫发病率为4~6‰。

非手术治疗:对于年龄小于15岁,畸形度小于50度的脊柱侧弯,我们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一是用脊柱侧弯矫正支具,二是在炎热的季节或炎热的地区不适合带支具者,用脊柱侧弯体表电刺激治疗仪。此仪器通过贴于体表皮肤上的电极板,输出矩形电刺激波对脊柱侧弯进行矫治,但其效果不如支具。我们用这两种方法治疗了几百例轻型脊柱侧弯畸形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一大批脊柱侧弯的病儿避免了手术治疗。

脊柱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篇8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检验科,辽宁铁岭 112700

[摘要]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以86例AS患者(疾病组)和8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IgA、IgG、IgM的浓度。结果 AS患者血清IgA和Ig 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免疫球蛋白变化以IgG异常为主,异常率为31.4%(27/86);IgA异常率为17.4%(15/86);IgM异常率为5.8%(5/86)。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炎症指标。

[

关键词 ] 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球蛋白;血清

[中图分类号] R59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36-0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脊柱、关节、肌腱附着点炎症为主的脊柱关节病,病变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1]。该病好发于青少年,且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约为(2-10):1[2]。目前,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献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出现异常[3],那么,伴有脊柱关节损害的A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如何?本研究探讨了86例A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笔者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就诊的门诊或住院的AS患者共86例(疾病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21例,年龄在1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12.9)岁。其诊断参考AS诊断标准执行[4]。同时,选择笔者医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在1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11.4)岁。

1.2方法

于清晨8~9点钟空腹采集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标本,注入含促凝剂的血清管中,4000r/min低速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待测。血清IgA、Ig G、IgM的浓度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在德国BN ProsPec仪器(购自德国西门子公司)上进行测定。IgA、Ig G、IgM的浓度的测定步骤为:加入试剂,进行定标,标准曲线确定后,放入待测血清样品,由BN 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设定的参数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结果如表1所示,AS患者血清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S患者血清Ig G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86例A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异常分布

本组患者以IgG异常为主,异常27例,异常率为31.4%(27/86),其中IgG升高患者26例,IgG降低患者1例;IgA异常15例(17.4%),其中升高患者13例,降低患者2例;Ig M异常5例(5.8%),其中升高2 例,降低3例;IgG、IgA同时升高10例(11.6%);Ig G、Ig M同时升高1例(1.2%)。

3 讨论

A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在0.1%~0.9%之间,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非常重要[5]。文献表明,多种免疫炎症因子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6-7],其发病与HLA-B27分子密切相关[8]。

本研究结果表明,AS患者血清IgA水平为(2.84±1.32) g/L,而对照组为(2.21±1.05) 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S患者血清IgG浓度为(14.62±5.37) g/L,而对照组为(6.58±5.14)g/L,AS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Ig G明显升高(P<0.05)。与国内文献[9]报道一致。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表明AS患者存在以体液免疫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异常免疫应答,同时患者体内存在各种免疫因子参与的慢性炎性反应或组织损伤[10]。但AS患者血清IgM与健康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IgM是急性免疫炎症反应的指标,而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免疫炎症反应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故血清IgM变化不明显。也可能与本研究入选病例数不多有关系,因此有必要增加病例标本量做进一步研究,将会对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AS患者血清两种以上免疫球蛋白同时升高,这提示该病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增高的情况。

因此,临床上可将免疫球蛋白测定作为AS的常规随访指标,免疫球蛋白明显异常可作为AS活动性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

[

参考文献]

[1]高俊丽,李小峰,王鑫,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肾脏损害三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2):230-233.

[2]邵锴,刘学明.强直性脊柱炎免疫指标检测及中医证候分型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5,25(2):58.

[3]马海芳,张文兰,胡同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指标的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7(11):1116-1117.

[4]吕青,林智明,许漫龙. 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的诊断参数、诊断和评价方法摘录[J]. 新医学,2011,42(3):193-195.

[5]王睿铸,胡彦君,智勇,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体会[J].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4):470-471.

[6]王倩倩,魏平,孟景红.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白介素怨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431-433.

[7]Wallis D, Asaduzzaman A, Weisman M, et al. Elevated serum anti-flagellin antibodies implicate subclinical bowel inflammation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Arthritis Res Ther,2013,15(5):166.

[8]Colbert RA, Tran TM, Layh-Schmitt G, et al. HLA-B27 misfolding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Mol Immunol,2014,57(1):44-51.

[9]叶文芳,刘健,曹云祥.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2):121-123.

[10]肖艳辉,汤艳平,林赛玲,等.强直性脊柱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72-1078.

上一篇: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 下一篇:房地产资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