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1:34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1

关键词: 护理程序; 脊柱侧弯; 围术期护理;

脊柱侧弯分为非结构性脊柱侧弯与结构性脊柱侧弯,其中非结构性脊柱侧弯的发生与神经根损伤、炎症刺激有关,同时也包括姿势性侧弯。结构性脊柱侧弯的发生与先天脊柱发育不良、神经肌肉损伤致脊柱侧弯以及严重营养不良、代谢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好发该病,若青少年未及时治疗,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2,3]。本次研究为论证脊柱侧弯患者围术期患者护理程序应用价值,比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20例行常规护理患者与20例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患者相关手术诊疗资料以及脊柱矫正角度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20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0例,女10例,年龄最小为14岁,年龄最大为24岁,中位年龄为(18.12±1.12)岁。对照组20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为13岁,年龄最大为25岁,中位年龄为(18.11±1.1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参考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脊柱侧弯相关内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胸弯曲均大于40°,胸腰弯与腰弯最大比值超过35°。(2)患者均自愿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术前血流动力学、各项生命指征异常患者。(2)排除神志异常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

1.3、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行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起效后充分暴露需矫正部位,借助螺钉、钉棒等相关器械对矫正部位脊柱进行复位与固定。

1.3.1、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程序:

入院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一般评估,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大体讲解脊柱侧弯手术治疗步骤,术后向患者讲解相关术后注意事项并持续性关注患者病情,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协助患者行功能康复锻炼。

1.3.2、 实验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程序干预:

(1)术前护理。(1)入院第1 d: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指征给予一般评估,此外了解患者是否伴有躯体不适、下肢运动功能以及二便情况,并协助患者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一般情况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可伴有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大体介绍手术流程,并列举手术成功案例以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2)入院第2天至第3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及床上肢体功能锻炼,患者每日取仰卧位,将枕头置于膝关节或髂部,鼓励患者保持该体位,直至可保持40 min,以提升患者术中俯卧位耐受能力。(2)术后护理。(1)术后第1 d: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术后24 h陪护,手术回科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已成功完成手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讲解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借助VAS视觉疼痛评估量表判断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通过与家属沟通、播放音乐等形式,吸引患者注意力。此外对于VAS量表疼痛超过3分的患者在医嘱指导下给予镇痛药物,并每隔1 h询问患者下肢感觉。(2)术后第2天:若患者术后24 h各项生命指征平稳,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轴线翻身,在翻身时应保证患者脊柱适中在一条直线上,鼓励患者适当下肢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术后第3~5 d,根据患者手术方案以及个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支具,向患者介绍早期康复锻炼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在支具辅助下,在家属陪同下尝试下地行走,并逐渐完成穿衣、刷牙、如厕等日常活动,避免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导致局部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4)出院前: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患者家属联系方式,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送脊柱侧弯术后康复科普软文,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资料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诊脊柱矫正角度。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资料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诊脊柱矫正角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入院复诊脊柱矫正角度为(25.11±4.11)°,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入院复诊脊柱矫正角度为(17.12±4.14)°,(t=10.172,P<0.05)。

3 、讨论

脊柱侧弯根据病因不同分为非结构性脊柱侧弯与结构性脊柱侧弯,其中非结构性脊柱侧弯与脊柱神经根受到刺激以及长期坐姿不良等因素有关,结构性脊柱侧弯的发生与脊柱发育不良有关,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脊柱侧弯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4,5,6,7]。本次研究显示对于行脊柱侧弯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护理程序干预的实验组术后1个月复诊,结果显示该组患者脊柱矫正角度为(25.11±4.11)°,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脊柱侧弯的发生对患者各项生理机能造成的影响较大,该病临床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对于胸弯角度超过40°、胸腰弯与腰弯最大比值超过35°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胸弯角度超过40°的患者与胸腰弯与腰弯最大比值超过35°的患者一般单纯依靠支具难以控制脊柱侧弯患者病情发展。近些年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脊柱侧弯患者在术前会担忧手术治疗效果,且由于缺乏术前准备,手术治疗过程中以及手术治疗后机体耐受能力低[8]。脊柱侧弯常规护理流程将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但是脊柱侧弯手术患者一般术前、术后需要完成的护理任务较多,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过程中易出现疏漏,忽视心理干预[9,10]。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程序与常规护理相比,以时间为临床护理干预实施的重要指标,在不同的时间段开展相关护理,满足了患者围手术期个体需求的同时可提升护理质量[11]。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程序术前第1 d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收集患者临床症状资料,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交流,缓解患者入院之初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也为次日患者术前功能锻炼做好基础。术后第1 d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并结合VAS视觉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肢体疼痛程度,依据VAS量表得分给予患者针对性疼痛干预[12]。术后嘱第2 d在保证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的前提下协助患者轴线翻身,并鼓励患者适当锻炼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第3~5 d选择合适型号的支具,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本次研究通过分组比较脊柱侧弯手术患者护理程序干预与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时间、脊柱矫正角度恢复情况、相关手术指标,论证护理程序干预对脊柱侧弯手术患者机体康复的重要性,与既往研究相比具有进一步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月平,贾宁.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评估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6):229-230.

[2] 姑丽娜·吐孙江,布合力切木·艾散.探究对行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儿采取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2):12,11.

[3] 吴春晓,袁胜芬.优质护理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8,22(36):30.

[4] 孙丹华.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综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7):72-73.

[5] 林丽嫚,曾丽雯,邱慕丹,等.重度脊柱侧弯患者术后的护理策略[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2):50-52.

[6] 魏岚,牛培君,卢锴璇,等.脊柱矫形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8,30(5):74-76.

[7] 陈莉.脊柱侧弯矫形术63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8):85-86.

[8] 吴东杰.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273-274.

[9] 陈瑜.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有效利用[J].饮食保健,2018,5(49):227.

[10] 周芬.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具体运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5(6):109.

[11] 刘旭琴.护理程序在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211-212.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2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原因;护理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1]。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低颅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椎管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是脊柱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专科护理技术。本科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脊柱手术患者125例,有9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8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1例患者施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4±13.5)岁。脊柱侧凸1例,胸椎肿瘤1例,胸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肿瘤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滑脱1例。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无低颅内压症、硬脊膜囊肿形成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原因分析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因此,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脊膜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2]。由于医生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术中视野不清操作不当而误伤硬脊膜,损伤后的裂口未能发现而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遂引起术后脑脊液自引流管或切口皮肤外漏。其次,患者自身的疾病如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肿瘤等,因发病时间较长,黄韧带肥厚使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切除黄韧带、松解粘连时撕裂而致损伤;尤其重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时,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是手术中损伤硬脊膜的重要因素[3]。另外,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由碎骨块直接损伤或复位时撕破硬脊膜,术中未及时修复;术中硬脊膜破裂患者如咳嗽、喷嚏、用力排便、不当、过早坐起或站立致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过大等均可导致术后脑脊液外漏。

3观察与护理

3.1脑脊液漏的观察 脊柱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脑脊液漏[2]①头痛、头晕、呕吐,且与姿势有关,手术部位伤口有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渗出。②手术记录中明显记载有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术后有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③术后伤口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④术后伤口渗出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⑤皮下积液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清亮液体或者局部切口周围隆起,有波动感,伤口敷料潮湿,呈淡红色血渍印,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⑥脊髓造影或MRI可明确诊断。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护理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护理是治疗的重要方法[3]。术后正确安置,避免脊柱扭曲并行轴线翻身。取头低足高俯卧位[3]时,主要以平卧为主,可平卧与侧卧位交替,适当抬高床尾15cm,以减少脑脊液外溢;俯卧位时,脊髓漂浮于脑脊液上而位于椎管背侧,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封堵漏口的作用,对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愈合前,禁止患者下床活动,脑脊液漏停止后,继续保持治疗48h后恢复正常。

3.3引流管道的护理 脊柱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防止牵拉,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若确诊脑脊液漏后应将负压改为低位常压引流,24h内引流量30ml可停止引流,引流时间可持续大7~10d[2] ,而腰穿置管则保留到手术切口拆线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时为止[4]。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并夹闭引流,防止逆行感染。敷料干燥程度是早期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发生渗出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抽吸皮下积液、延长术区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重置引流管如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持续腰椎穿刺引流10ml/h,240ml/d脑脊液压力可维持在80~200mmH2O的水平,患者平卧基本无不适,头痛头晕常发生于改变之时[2]。因此,引流量100~200ml/d可通过变换引流袋高度,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和引流量,待切口脑脊液停止5d后拔管[2]。在引流过程中密切注意脑脊液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引流速度,维持脑脊液压力,避免低颅压症。通过三通管测脑脊液压力3次/d,不测时关闭三通管防止继发感染。引流管拔除后伤口用厚棉垫覆盖,对伤口针距较大者增加缝合数针,用腰带或腹带加压包扎;对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针眼,给予厚敷料覆盖数日即可。

3.4防止感染 硬脊膜破裂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脑脊液漏、防止感染、保证切口愈合,重要的是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充分补充水、电解质,适当补充白蛋白或少量血浆,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提高脑脊液压力,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颅内压过低。给予润肠通便药物、避免便秘增高腹压,配合全身支持、营养治疗。

3.5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检查WBC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补充液体,增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6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脑脊液漏增加了患者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护士应注意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说明脑脊液每天可自生,少量外漏对身体和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会治愈。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康复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避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讨论

脊柱手术后特别是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易发生脑脊液外漏,并以医源性脑脊液漏为多,严重者可能影响脊柱手术治疗效果[3],尤其是顽固性脑脊液漏的处理非常棘手[2]。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病情的治疗起关键作用。护理时应严格予以头低足高俯卧位,减少脑脊液外漏,必要时腰围加压固定,加强切口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做好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超远,宋应超,付鹏军,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8):610-614.

[2]李超.脊柱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2-84.

[3]李艳会,高明林,安春荣.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观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33):177-178.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3

【关键词】 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医疗外科手术的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以及脊柱结核损伤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目前内固定术已成为脊柱结核治疗的趋势【1】。各种内固定器材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中,明显提高了疗效【2】。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病灶清除的基础上行各种方式的内固定术,颈椎结核的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脊柱不稳定问题也得到解决【3】。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在传统的清除病灶和减压术后,采用前路脊柱钢板内固定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同时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脊柱的稳定性,而且缩短了患者术后的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术的患者30例, 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49. 3±6. 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0±0.21)年。所有患者行病清或减压加钢板固定术,等到患者的病灶清除并成功减压后,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本组病人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从患者住院到患者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具体对策包含:①术前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②术后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③出院指导及定期复诊。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次30例研究对象中,在医生和护理人员全程的密切配合下,没有一例患者因在手术过程中管理不当而导致截瘫或植入骨块脱出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杜绝了受压部位损伤,神经损伤,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定期随访1~2年,功能恢复均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3 护理对策

3.1 心里护理对策 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时间较长,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大【4】。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因此,心理护理很有必要【5】。护理人员态度和蔼可亲,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减少患者不安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病情、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特殊需求,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倾听患者倾诉,解除患者的顾虑,减轻其思想负担【6】。使患者提前对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有思想准备,通过自我克制,及术前镇静,阵痛药物的合理应用,使患者情绪平静,排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心理压力。

3.2 术前护理措施 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部分患者心理认定手术是治愈疾病的唯一方法,对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从而产生失落感【7】。针对患者对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的这种认知情况,护理人员有必要告知其真实情况,同时还应讲解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手术前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及准备工作,如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禁食6 h等【8】。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密切观察意识、面色、体温、皮肤温湿度等情况,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

行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敦促患者术前训练轴线翻身、床上排便、卧位进食、有效咳嗽等,以便术后迅速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并发症发生。严格控制手术环境的温湿度、清洁度、细菌含量【9】。护士还应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发生肌肉萎缩、足下垂等并发症。行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前护理人员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15~30 min静脉注射安定10 mg、东莨菪碱0.3 mg、度冷丁50~100 mg。

3.3 术中护理 行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大多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大部分消失或减弱,丧失自我调节能力,当麻醉生效后,护理人员在固定患者手术时应注意侧卧位时应腋下垫枕,以保证输液通畅,必要时开放下肢静脉通路【10】。在改变时应由专科医生指导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轴线,动作协调一致,做到轻慢稳,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用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意识、腹痛情况等变化。同时在翻身时要注意输液通路及尿管是否脱出,以免造成损伤。术中调节室温23~25℃,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术中要经常检查患者肘部的受压情况,以免损伤尺神经。同时,手术过程中库血输入前应该将血液放置在手术室中,让血液自然复温。冲洗患者体腔的液体要求加温至人体正常温度值,避免由冲洗患者体腔的液体温度过低而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行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改变患者手术时的,以解除患者的压力,并按摩受压部位,缓解其部位疲劳。在患者推离手术室之前,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并作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3 术后护理对策 手术结束后,患者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该正确、轻柔地搬运患者至病床,向病房护士交接术中情况,特殊情况应着重交接。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测体温、脉搏、观察并详细记录各项变化,特别注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和尿量的变化,防止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等发生。全身麻醉患者专人护理,术后初期每天需要补液5L~10 L【11】。由于阿片类药物可引起呕吐,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常,防止呕吐物误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控制血糖,监测中心静脉压。护理人员应及时、准确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汇报医生。

因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切口大,术后卧床等原因,手术后的患者不敢深呼吸和咳嗽,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用术前训练的方法进行有效咳嗽,同时采取翻身、扣背等辅助措施促进排痰。同时做好饮食护理,患者长期卧床,食欲不振,肠蠕动减慢,且因创伤后大量蛋白质丢失,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宜进食蔬菜、蛋类、水果、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食物。本组患者经指导后积极配合饮食调护,无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出现。

参考文献

[1]李畅飞.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吉林医学.2012/08

[2]廖俊君; 陈建常.脊柱结核内固定术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11/13

[3]陈巧利; 黄蓉.脊柱结核内固定术护理及康复训练.吉林医学.2011/17

[4]郭梅秀; 高建国; 李领娣; 刘建强; 刘淑娈.颈椎结核内固定术疗效分析.河北医药.2007/08

[5]邓喻晓; 黄巧玲.老年性脊柱结核的围术期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11/11

[6]毛玉兰; 郭岚峰.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围术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20

[7]蒋雅娟; 齐朝华; 呼延宝娟.脊柱结核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全科护理.2011/29

[8]黄东影; 戚丽丽; 孙荣伟; 孙伟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围术期护理.护理研究.2011/13

[9]李徽; 扎西卓玛.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05

[10]黄世敏; 林明侠.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19

[11]刘海容; 郭晓菊; 于梅.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围手术期的护理.山东医药.2007/32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4

【关键词】脊柱侧凸;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数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前后凸、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1]。脊柱侧凸作为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等各个领域都包含专科性强的理论,尤其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知识的宣教不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接收脊柱侧凸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女4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12.6岁;其发性侧凸52例,先天性侧凸11例,其它4例;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5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胸椎侧凸42例,腰椎侧凸4例,胸腰椎侧凸21例;术前Cobb氏角,最大120度,最小45度,平均50度。

1.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48个月,术后Cobb氏角最大45度,最小20度,平均25度。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活动功能异常。除一例发生感染外(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2术后康复训练

2.1肺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在术后,特别是全麻后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第1天起进行肺功能训练。①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端屏气片刻再用力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②吹气球方法: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用力吹入气球,3次/d,每次15min;③吹乒乓球方法:将3-5个杯子装满水,乒乓球放入杯内,嘱患者将漂浮于第一个杯子内的乒乓球深吸气后吹入最后一个杯内,每次练习10min[2];④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方法:密封瓶内装半瓶水,将吸管一根插入瓶内,深吸一口气后将肺内气体吹入吸管,见水面出现水泡为有效,2次/d,每次15min;⑤扩胸运动:注意进行该运动时两肩尽量后伸,2次/d,每次15min。

2.2胃肠功能训练腹胀是胸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3]。术后当日起,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法:指导病人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2次/日,30min/次。②做自主收腹、缩肛活动,3-4次/d,5-10min/次。

2.3肢体功能训练(1)术后1-3天,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脊柱轴式翻身,1次/2h。②四肢屈伸功能训练,2次/日,10-20min/次。③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次/日,10-20min/次。(2)术后3-5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颈后伸前屈、侧旋侧屈,4次/日。②耸肩活动,以肩关节为主,进行上举、外展、旋转活动,4次/日,10-20min/次。③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3次/日,15min/次。④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外加阻抗力训练,3次/日,10min/次。(3)术后5-7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五点法和三点法腰背肌功能训练,3次/日,10min/次。②上肢抗阻力训练,应用橡皮筋牵拉上肢作肩上举、外展、肘屈伸活动,5min/次,3次/日[4]。(4)术后7-14天日,行飞燕式功能训练: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头肩部和双腿同时抬起背伸,形如飞燕,2次/d,30-50个/次。

2.4负重站立训练术后7-14日,可按体形制作上体支具,在佩带支具坐起无不适后可于床边站立片刻,待站稳半小时后,再佩带支具离床活动,进行负重站立训练:①在床旁进行抬腿及屈膝运动,20-30min/次,4次/日。②下蹲运动,勿弯腰屈膝下蹲,注意保持脊柱直立,3次/日。③甩腿运动,双手扶栏或叉腰,前后用力甩腿,交替进行,5-10min/次,3次/日。④倒退缓慢行走训练,10-20min/次,4次/日。⑤体侧运动:双足并拢,靠墙站立,双手中指贴于大腿外侧中线,一侧中指沿大腿外侧中线缓慢下滑,身体逐渐侧屈至极限,然后还原。脊柱向右侧弯者做左侧侧屈练习,脊柱向左侧弯者做右侧侧屈练习[5],5-10min/次,3次/日。

2.5形体训练①坐位训练:两脚平踏地面,背部紧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②站立训练:靠墙站立,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抬头挺胸,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③卧位训练:睡硬板床,侧睡时双膝弯曲,两腿间夹一枕。仰卧时膝下垫一软枕。④跪位训练:左、右偏坐,轮流进行。左侧凸者,重点练右侧偏坐;右侧凸者,重点练左侧偏坐[6]。

3小结

脊柱侧凸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脊柱侧凸康复的必要保证,把康复训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术后活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忌简单、粗暴,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有平.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3-45.

[2]周智.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5-176.

[3]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4]李雪平,钱兴皋,刘方刚,张辅才.脊柱侧凸矫形术的康复治疗操作规程[J].现代康复,2001,5(12):86.

[5]何晓红,何燕.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患者支具治疗期间功能锻炼指导[J].护理学报,2010,17(8B):41-42.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 椎弓根钉;复杂胸腰椎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10-02

脊柱骨析是临床常见脊柱疾患,需行手术治疗以恢复脊柱解剖结构并重建脊柱稳定性。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深入,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和改进,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常用的技术[1]。在脊柱骨折中,2个或者2个以上相邻或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和(或)脊柱骨折合并脱位,称之为复杂脊柱骨折[2]。此类型骨折绝大多数由较大暴力所致,例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伤等,较单纯一个节段的脊柱骨折较易伤及脊髓,易发生颅脑、脏器等合并伤,护理不当易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例:压疮、脊髓损伤加重等。我科在1998~2004年共收治102例患者,经医生积极治疗和护士细致周到的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患者。男62例,女40例;年龄24~67岁,平均32.3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0例,交通事故伤36例,其他16例。脊柱骨折脱位44例,多节段脊柱骨折45例,二者皆有13例。腰椎脊髓损伤56例,胸椎34例,胸腰段12例。就诊时神经功能评分按照FrankeL分级:A级22例,B级36例,C级30例,D级10例,E级4例。

1.2手术方法

7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对其中48例有神经损伤者同时行椎板减压;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时前路减压、植骨固定。全部病例均行后外侧植骨融合,20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

1.3治疗转归

术后有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零2个月。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26例,2级16例,3级8例,无改善2例。未发现迟发型神经障碍者。

1.4 护理

1.4.1 术前护理

1.4.1.1 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患者入院后立即给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每小时或者每30分钟测量1次,SpO2>90%,若血压下降或者是血压平稳但患者有烦燥的表现,应警惕有内脏损伤、休克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积极的处理,同时应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变化,预防颅脑损伤。

1.4.1.2 心理护理患者受伤较突然且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伴有神经的损伤,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于截瘫的患者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说“瘫痪”等字眼,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同时还应积极地向患者介绍同种疾病的治愈情况,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4.1.3 预防压疮向患者讲述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侧卧位交替,侧卧时侧卧45°即可。翻身时一定是2名护士进行,保持轴心位翻身,避免扭曲脊柱和伤椎,加重疼痛和脊髓损伤。每天用红花酒精按摩尾骶、内外踝、足跟等骨突出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4.1.4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观察并记录损伤部位以下肢体感觉活动情况,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

1.4.1.5 尽早制订出康复训练计划,早期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

1.4.2术后护理

1.4.2.1 护理术后平卧6 h以压迫止血,有些固定牢靠未植骨的患者平卧4 h即可翻身,翻身时仍需保持轴心位翻身,侧卧时尽量侧卧90°。一方面能很好地预防压疮,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流伤口血液。

1.4.2.2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24 h给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血压下降。给低流量吸氧6~12 h,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1.4.2.3 伤口及负压引流管护理伤口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敷料干燥。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负压球处于负压状态,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负压引流管,引起伤口疼痛,当患者只能耐受侧卧45°时,可用软毛巾包裹负压引流管靠伤口端,包一层即可,可减少负压引流管对皮肤的刺激,增强患者舒适感。

1.4.2.4 呼吸道管理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吹气球预防肺不张。有痰液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利于痰液咳出。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给沐舒坦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高位胸椎骨折患者有可能损伤脊神经,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应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3]。

1.4.2.5 功能锻炼患者术后卧床6~8周以上,根据骨折恢复及植骨融合的情况在腰围保护下逐步做起,适应后才能离床活动。对于无截瘫的患者术后1 d即指导其在平卧时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在侧卧位时做下肢的后伸练习,预防神经根粘连。同时还应积极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踝关节伸屈活动等,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合并截瘫的患者要被动进行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热敷等,并注意观察肢体的感觉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法。

1.4.2.6 并发症预防①预防腹胀及便秘。由于手术和创伤直接或间接地损伤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经,可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新鲜水果及含纤维素类食物,减少食生、冷、产气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番泻叶或开塞露通便。对大便失禁的患者,给予高纤维饮食及足够的水分,依患者习惯在某一餐前给轻泻剂,每天固定时间训练,避免患者3 d不解大便[5]。②预防泌尿系感染。在进行留置尿管和膀胱冲洗等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鼓励患者多喝水,我们采取早期夹闭导尿管的方法训练膀胱收缩功能,每2~4小时定时1次,当膀胱功能逐渐恢复时,告知患者尿急时再。尽可能早期拔除导尿管,以减少感染几率。

2结果

术后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年。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26例,2级者16例,3级8例,无改善2例。未出现各种并发症。

3讨论

复杂胸、腰椎骨折创伤较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打击,患者往往不能接受,易产生激动、恐惧等心理,护士应高度重视,早期进行心理疏导。严密观察有无颅脑、内脏损伤等合并伤的存在。术后积极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护理并发症是患者安全和早日康复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学军,霍洪军,肖宇龙,等.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5):521.

[2]解京明,张颖,王大兴,等.胸腰椎复杂脊柱骨折的外科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06,27(3):215.

[3]李中梅.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护理[J].中外医疗,2008,10(10):58.

[4]何艺娇,沈丽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5):587.

[5]匙静丽,朱绍凤,朱春艳.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8):731.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37.2岁(21~62岁)。病变累及椎体部位:L1及L3 2例,L1、2及L4 3例,L2、3及L5 1例,L2及L5 2例。所有患者都有腰背疼痛和下肢麻木感存在,并有体重减轻、午后低热及体力下降等结核中毒症状。按照Franka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例,E级4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椎后凸畸形,腰椎后凸Cobb’s角为5°~40°,平均为21.5°。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四联抗痨3周。对存在营养不良情况患者(血红蛋白100g/L, 白蛋白30g/L)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1.2.2手术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取侧卧位,从有腰大肌脓肿或椎体破坏严重、椎管内受压严重侧进入。采用肾切口或低肾切口,经腹膜后入路。常规显露病椎及相邻正常椎体的腰大肌和椎体侧前方,结扎切断节段血管,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包括脓液、肉芽、死骨、残留的椎间盘及硬化骨,直至正常骨质。尽量做到既不残留结核病灶又充分保留正常椎体骨质。将脊髓前方致压物彻底清除,充分减压椎管。应用双氧水、异烟肼、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病灶。准备好植骨床,确定固定上、下椎体螺钉的入口点:上方距椎体上、后缘5mm处,下方距椎体下、后缘5 mm处,钻孔方向与终板平行,偏离椎管向前倾斜5°~10°。旋入螺钉并撑开,以复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测量植骨床大小,取大块髂骨嵌入减压骨槽中, 选择合适长度的前路钛板,连接固定,加压钳加压卡紧植骨,通过垫圈拧入上、下椎体相应固定螺钉各1枚,螺钉方向与侧向中线轴成5°~19°,C型臂X线机透视位置满意后,局部放置链霉素1g。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所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学检查。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如果患者长期过度紧张使“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增高,不利于对结核杆菌产生抵抗力,而有利于结核杆菌扩散。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患者对疾病的顾虑,使患者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增强抵抗力有重要意义。

2.1.2 加强营养,生活指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患者进食足够热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辛辣和干硬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静脉滴注氨基酸、脂肪乳等药物,以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愈合能力。有烟酒嗜好者,劝其戒掉。指导患者如何深呼吸、咳嗽、咳痰及主动活动四肢。训练床上大小便。

2.1.3 卧床休息是维护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继续受压的主要保证:脊柱结核患者脊椎遭受破坏,有死骨形成,少许病例有脊髓受压的神经症状。因此,卧床休息可消除负重和体重对脊柱的压力。本组11例患者有脊柱后凸现象,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2.1.4 止痛治疗:86例中有31例患者由于疼痛,不能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物:如力美松或西乐葆,缓解疼痛,帮助休息,减少脊柱不稳定引起脊髓的神经症状。

2.1.5 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是手术治疗的先决条件:短程化疗是迅速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治愈患者的首要措施。术前至少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告知患者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异烟肼和利福平应空腹时口服,同时服用利福平后尿液会变红。注射链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有耳鸣、耳聋、咽发麻、头晕等,报告医生后给予对症处理。定期监测血沉及肝肾功。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及伤口渗血的观察与护理:颈部手术后,伤口内血肿可压迫气道;麻醉反应所致的呕吐物可误入气道。床旁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接负压吸引装置于备用状态。

2.2.2 引流管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如引流量多,且为鲜红色,及时告知医生;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气味;引流物多而清亮时,应考虑脑脊液漏,须抬高床尾,让患者去枕卧位,询问患者是否有无头痛、头晕症状;同时注意加强抗感染治疗,防止椎管内感染。妥善固定引流管;改变体位时,先将引流管提起,卧位固定后,再将引流管置于最佳引流状态;每1~2h轻轻挤压引流管近端,防血块堵塞。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还应训练肺功能。

2.3 神经功能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的活动与感觉情况,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应与术前相比较,检查方法可让患者活动足趾或体会触摸感,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可通过高压氧或血肿清除术,让患者获得恢复。

2.4 康复功能锻炼:病灶清除植骨同时行内固定目的是尽快恢复脊柱稳定性及脊柱功能,加快骨愈合。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较为重要。术后第一天护士协助患者做被动的直腿抬高练习,预防神经根粘连,每次双下肢交替抬高。指导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股四头肌、踝关节活动等。第二天患者主动的直腿抬高练习,同时做膝、髋关节的屈伸练习,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腰椎结核患者到临床症状消失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3 出院指导

3.1 环境舒适:应尽量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地方休息。

3.2 坚持治疗:继续遵医嘱口服抗结核药物6~18个月,坚持早期、适量、规律、联合、全程的用药原则。同时注意保肝治疗。

3.3 加强营养: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使机体的抵抗力增强。

3.4 继续卧床休息3~6个月,同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腰部施行暴力或者负重。因术后恢复期较长,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3.5 门诊随访:每1~2个月复查血沉、肝肾功,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复查X线,了解植骨块融合情况、内固定有无松动、有无窦道形成、畸形矫正丢失及截瘫者神经躬耕恢复情况;复查时接受医生康复指导,直至骨性愈合,完全康复。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脊柱骨折;康复期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也称为“实证为基础的护理”[1],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护理措施[2]。随着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我科开始尝试在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自2009年8月-2013年8月我们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102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康复期护理,现将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204例均为临床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病例来源为我院两个骨科病区,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男性86例,女性16例,年龄21-59(39.6±4.7)岁,骨折类型:颈椎骨折26例,胸椎骨折36例,腰椎骨折40例;受伤类型:车祸61例,摔伤19例,其他22例;闭合损伤89例,开放损伤13例;合并四肢骨折34例,合并胸部外伤21例,合并腹部外伤19例;手术治疗81例,保守治疗21例,对照组男性84例,女性18例,年龄19-58(39.3±4.9)岁,骨折类型:颈椎骨折25例,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39例;受伤类型:车祸59例,摔伤20例,其他23例;闭合损伤90例,开放损伤12例;合并四肢骨折35例,合并胸部外伤20例,合并腹部外伤18例;手术治疗80例,保守治疗2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和临床经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康复期护理计划。

(1)根据不同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个人家庭及社会地位、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出康复期存在的问题

(2)根据患者疾病的轻重,可预知的恢复程度,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康复期心理调适程度,对未来生活的愿望与规划,提出问题。

(3)针对问题通过查询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制定护理措施。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护理模式,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康复期功能训练和指导,如膀胱功能差者给予膀胱功能的恢复锻炼,肢体活动障碍者给予肢体的屈伸锻炼及肌肉的推拿按摩锻炼,以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三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等。

1.3护理效果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功能锻炼良好,和医、护、病友间沟通正常,参与自己的疾病治疗、护理,乐观积极,有强烈的回归社会的愿望;好转:患者在护理人员督促下进行功能锻炼,和医、护、病友间沟通少,对自身疾病关注度低,寡言少语,对出院后生活方式无积极规划;预后不良:患者功能锻炼处于被动状态,和医、护、病友间无交流,对自身疾病漠不关心,消极悲观。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其中治愈94例,好转7例,预后不良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期护理方法,治愈80例,好转14例,预后不良8例。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得的科学证据进行辩证论证,然后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护理,该护理模式对病人而言,既能使患者得到最佳护理,又能通过科学的护理增加病人对治疗护理手段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愈率。其次,循证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护理理论体系,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医护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与信任指数,增强护理人员自我存在感。

传统的康复护理把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看做一个发病群体,一个共同的“病”,护士作为医生发出号令的执行者只去机械地做好分内工作,而没有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观察、掌握其心理动态、生理病理变化,更没有思考过患者在康复期究竟处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哪个层次,作为一名专科护士,又能帮助患者把心身健康程度提高到哪个层次。事实上,护士是和患者面对面最多的人,比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患者,知道患者需求,医生要对症下药,护士要对症护理,这样患者才能早日康复,所谓“三分治七分养”的道理就在于此。

总之,对脊柱骨折患者康复期实施循证护理,不仅丰富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打破了护理人员固有的护理、思维模式,而且科学实用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和护理学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篇8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作为骨科常见创伤之一,脊柱骨折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活动功能、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这类创伤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2-3]。结合既往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经验可知,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分析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类型及防范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3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室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常规组(54例)和防范组(59例)。常规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70.4±3.8)岁。防范组男35例,女24例;年龄(69.8±3.9)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防范组接受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1)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估。护理人员结合既往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相关科研资料等,确定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最终确定为:术中体位不当;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2)制定护理方案。逐一结合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类型、原因,制定防范方案。术中体位不当:加强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脊柱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方法。术中皮肤损伤:这一不安全因素主要与脊柱骨折俯卧位下四肢皮肤保护不当、手术时间较长有关。要求护理人员于正确摆放脊柱骨折患者的体位后,采用于四肢、腹部等部位下方增设软垫的方法,做好皮肤保护,减少局部受压。切口感染:遵医嘱给予脊柱骨折患者使用抗生素;术中合理控制手术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脊柱骨折患者切口处皮肤变化,指导患者正确识别切口感染征象。(3)实施防范护理。按照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总结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水平,如发现仍存在不安全因素,重新优化防范方案,以促进脊柱骨折患者预后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状况;对比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状况;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软件统计。不安全因素、护理满意度数据以x2检验统计;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数据以t检验统计。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状况

常规组3例术中体位摆放不当,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各2例,防范组仅1例术中体位摆放不当,组间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活动功能状况

常规组住院时间(17.26±3.92)d,长于防范组(P0.05);常规组术后1周活动功能(83.19±5.17)分,低于防范组(P0.05)。见表2.

3护理满意度常规组护理满意度

83.33%,低于防范组(P0.05)。见表33讨论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与患者的手术疗效存在密切关联,还直接决定着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活动功能恢复速度及效果等[4]。因此,改善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1)术中体位摆放不当。这一不安全因素主要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技能水平不足等有关。脊椎骨折患者的体位与其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这一问题的发生会导致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性。(2)术中皮肤损伤及切口感染。这两种不安全因素均与术中皮肤保护不当、手术过长等有关[5]。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优势为(1)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逐一针对脊柱骨折手术中的不安全因素类型,选择适宜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本研究证实:防范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1.69%,低于常规组(P0.05)。(2)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可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原因为:这种护理方法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制定了安全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因此,其护理满意度水平可逐渐提高。本研究证实:防范组护理满意度96.61%,高于常规组(P0.05)。(3)促进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模式下,术中皮肤损伤、切口感染等容易影响脊柱骨折患者康复锻炼、活动功能康复状况的因素均得到良好控制,因此,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本研究证实:防范组术后1周活动功能(94.03±4.98)分,低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宜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推行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改善其术后恢复状况。

上一篇:纺织市场分析范文 下一篇:幼儿教学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