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1:08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1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闭幕了。召开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深化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省委、省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就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表彰奖励杰出人民教师,出台的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有关文件进行了专题研究。昨天上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和在家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省政协分管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作了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广大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突出贡献,强调了各级领导在教育发展中应负的重大责任,提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教育的殷切希望。代省长黄小晶同志主持了会议。会议表彰奖励了改革开放以来为我省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33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展工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会前印发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若干意见的通知》,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于意见》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刚才,9个设区市负责同志和厦门大学校长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对贯彻实施本次会议精神提出了很好的思路。

同志们一致认为,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殷切期望,对全省教育战线的工作者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会期虽短,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求真务实,既有宏观发展战略和目标,又有具体政策和措施,是一次富有成效的会议,收获很大。

一是认清了形势,形成了共识。通过认真学习展工同志的重要讲话,大家对教育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认清了教育的形势,增强了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家一致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是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同志们认为,这次会议明确把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和重点建设高校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工作的重点,符合中央的要求和我省的实际,工作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凝聚了省委、省政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把握和战略思考。只要在这些重点问题上真正取得突破,就能在总体上推动我省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次会议还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强调要大力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教育工作的机制,强调要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开创我省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大家认为,我省教育工作尽管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有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有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积累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奋发有为,把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把我省教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现在,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再强调几点。

一、必须落实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

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中央和省里的文件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已经规定的很明确,即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因此,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教育采取重点扶持和倾斜的政策。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好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问题;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下决心多办实事、力求实效,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抓教育目标任务的规划,抓教育投入的保障,抓教育政策措施的制定,抓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的新局面。

二、必须确保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省政府出台的《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7年福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这是教育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本届政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程蓝图,也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行动方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保《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统一各级政府和教育系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工作部署的认识,用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及时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教育事业在今后几年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本地区推进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因地制宜推进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

确保《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率先垂范,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认真履行发展教育的法定责任,努力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走开放式办教育的路子,多渠道拓展教育资源,集成、凝炼、创新和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三、必须努力实现教育发展的重点突破

这次会议已经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事业的重点是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重点建设高校工作,以此带动整个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会前印发的4个主要文件分别对各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现在的关键是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尽快实现新的突破。

发展教育,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把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问题作为今后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战略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通过坚持"两基"巩固提高与推进"双高普九"并重,加强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落实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制度等,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突破。"双高普九"是国家对我省义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市、县(区)要按照这次会议对"双高普九"。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好本地区工作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双高普九"进程,确保如期完成"双高普九"任务。已经实现"双高普九"的地方,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水平,向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努力成为我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示范区。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必须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县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省和设区市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和增加专项补助等,增强经济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必要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

职业教育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类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部委、省有关厅局的文件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落实职业教育"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设区市政府在统筹职业发展的责任,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引进民办运行机制,推进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支持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即办学思想的转变、办学模式的转变、办学机制的转变,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活力;要以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为主要任务,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结合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服务"三农"计划,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

重点建设好一批高等学校,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若干意见的通知》,对重点建设高校工作作出了部署。省有关部门和重点建设的高校要牢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力量,精心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高校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使重点建设高校在我省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成为我省培养聚集高层次人才的高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提升我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持。其他学校也要努力办出特色和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适应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战略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统筹规划,调整结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及重点建设好一批高等学校奠定基础。要坚持面向科技前沿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学科技园为主构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和闽台经济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不断增强高校原始性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以及解决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为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能力。要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的需要,以实施"闽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依托,积极构建吸引、培养、用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支持体系,加速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各重点建设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创新机制,走开放式建设的路子,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项目申请、咨询、论证、立项、投资和成果考核制度,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建设水平与效益。

四、必须精心组织教育六大工程

省政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等六大工程,这是贯彻实施项目带动,实现我省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手。各级各部门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必由之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抓好道德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各级教育部门要做好实施新课程的整体规划,落实责任要求,保证经费投入,健全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健全、指导、检查评估制度,确保新课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二是培育和扩大优质高中工程。下大力气培育和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围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新建、扩建。改造、充实等多种形式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发挥现有优质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和扶持一般高别是农村高中的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

三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围绕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建立实验设备与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系统应用水平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根据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五是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高校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我们要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要求出发,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推进毕业就业市场与各类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种服务。同时,要面向就业需求,深化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各项改革,加大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

六是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推进教育创新和培育人才,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更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要围绕新时期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切实加强高校特别是新办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定期对贡献突出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这次会上,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了33位改革开放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旨在弘扬他们兢兢业业、不懈追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开拓创新的精神,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五、必须落实好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六项重要措施

省政府《实施意见》提出六项举措,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坚强有力的保障。各级各部门和各类学校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创造性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一要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办学活力。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中职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努力实现社会创新活力、资金资源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三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对国外高水平大学。学科的研究,加强对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究,加强对国外先进办学理念、课程教材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推进全方位、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四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改革拨款方式,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度,努力为教育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五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组织、思想和作风保障。六要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加强对城乡教育的统筹,努力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六、必须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

这次会议结束后,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一要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要认真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于部、教师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特别是展工同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动员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为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而奋斗。二要认真抓好工作的部署实施。各市、县(区)和高等学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地、本校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规划和具体措施,把这次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三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各新闻单位要集中力量对这次会议和教育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各地、各校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各级领导在教育工作中求实效、办实事的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对这次会上受表彰奖励的"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的先进事迹要进行重点宣传,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学生管理

学籍管理是每一所高校对于学生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办高校较公立高校相比,学生的学籍管理更是较为频繁的,从新生入学之初的学籍注册,到在校期间的成绩管理,特别是学生休学、退学、参军、转专业、留降级等等学籍异动,乃至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学历注册,都是和学籍管理息息相关的,可谓学籍管理贯穿着每一个学生的大学时代,也并不为过。

一、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就一般的民办高校而言,学籍管理分为两大块: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包括新生入学的编辑学号,新老生的学籍注册,新生保留入学资格,学生参军保留学籍,学生出国留学,休学、退学,转专业,转学,降级,专业分流,辅修学历,第二学位,毕业信息采集、毕业证,学位证,肄业证,结业证的审核、制作,学历注册等等。成绩管理:收集整理期末成绩,补考成绩,省级计算机考试成绩、四六级成绩,组织开设学校的重新学习班,安排学生课程补修,录入对外交流的学生返校后成绩录入和存档,出国留学学生的成绩单制作,学生申请查卷,异常成绩录入,毕业生成绩单打印,毕业生成绩审核,配合学工处对于学生的评优评先、党建等工作的成绩证明,以及学校其他部门对于学生的学籍认定和成绩证明等等。从工作内容不难看出,学籍管理工作不论是和学校整体工作还是学生本身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更显示出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年的学籍管理工作中,经过不断总结和分析,发现学籍管理上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二、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一)对学籍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学生从入学之初,对于学籍管理的内容非常陌生,更没有深入的了解,也并不知道学籍管理对于学生本身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未来都有着深远影响,甚至有些思政辅导员或者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制度都知之甚少,这样会对学生学籍以及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个学生挂科已经达到降级的地步,自己却还不知道大学里还有这么一个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是对学生不负责,不仅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利益,同时也把学校的管理水平落下一个台阶。因此建议:在新生入学报到后,加大对于学籍管理工作宣传力度的推广,针对学籍管理制度开展专题讲座,详细讲解学籍管理的具体内容,并可以组织开卷考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本身的重要性。

(二)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队伍不够稳定。就一般的民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较公办院校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也导致民办高校的教职工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特别是学籍管理这一项工作,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离职后,新进的管理人员对于各项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了解不够深入、透彻,导致新进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很难给予准确的解决方法,遇到较为棘手、特殊的问题更是无从入手,与其他兄弟院校和上级单位的学籍管理人员又很陌生,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更甚者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本身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因此建议:比照公立院校的相关制度,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给予教职工更强的归属感,以确保教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为民高校长远的发展确立坚实的基础。

(三)学籍管理制度中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力度有待提高。就近几年的情况看,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非常重视,出台了许多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目前不论民办高校或者是公办高校在学籍管理的方面都没有出台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较为优惠的学籍管理制度。特别是民办高校中,学生因为创新、创业而休学退学的人数比较多,与学生参军入伍的政策相比,对于学生因为创业而休学的年限卡的还是比较严,只有两年的休学时间;另外对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在学业上也没有比较优惠的管理制度。因此建议:民办高校应针对此情况当出台相关的学籍管理制度,在成绩管理或者修业年限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如参加国家、省一级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学生教学计划内如有相关课程,可以给予该课程免试政策,或学生因为创业、创新休学的,只要能够提供充分的材料,可以给予延长休学年限等。

(四)学院或系部的二级学籍管理欠缺。因为学籍管理是涉及到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庞大而细致的工作,经常需要各个学院或系部的协助完成。但由于学院、系部的教学秘书或是工作比较繁忙或是缺乏相关的学籍管理经验,导致传达不够准确,工作进度缓慢或无法按期完成,不仅影响了学生本身的利益,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因此建议:建立学院、系部的二级学籍管理制度,由学院、系部教学秘书或其他行政人员兼任,负责学生的成绩和学籍的管理与通知,由教务处组织相关的学籍管理培训,定期召开学籍管理会议,将新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或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近期的工作重点和安排加以分析、总结和布置,形成一条新的工作链,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校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将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全国高校都提高了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素质的要求,而学籍管理作为整个高校运转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作的内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并且每天都要与学生打交道,是一个真正最接地气的部门,更要求学籍管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修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换位思考,不能还是用老的方式方法和制度来解决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建议:将服务好学生的理念落实在实处,在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同时,勇于创新,并不断地拓宽视野,积极参加各类学籍管理的交流会议,多汲取其他兄弟院校在学籍管理方面的经验。

三、结语

学籍管理工作既纷繁复杂又不失严谨,它需要学籍管理人员要有这非常大的责任心、耐心、细心,要求管理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总结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每一位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是为学校的整体顺利运行和树立学校品牌创造良好声誉的基础工程。

【参考文献】

[1]殷建群.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熊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3]陈素红,王思.民办本科高校学籍管理现状与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9

[4]吴东升,阚洲.基于网络平台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林秀兰,朱艳.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4

[6]何兴芳.新形势下优化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50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3

几年来,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如下办学理念:

1、学校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科学执教,严格管理,踏实、探索、创新、发展。

2、教师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做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

关注学生的思想细节、生活细节、学习细节、行为细节,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基石。

(二)办学目标

“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科研求提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学生培养目标

1、总目标:

“文明的沈阳人、高尚的中国人、创新的现代人、发展的未来人”。

2、具体培养目标

(1)道德品质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进取、正直守信、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自尊、自律、树立环保意思。

(2)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浓厚、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掌握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计划与反思、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独立研究,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探究的策略和解决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

(3)体质与健康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不断提升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没有不良嗜好,讲卫生。

(4)审美与表现

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珍惜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劳动,创造与表现美。

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实现目标靠的是认认真真地思考,脚踏实地的工作,我们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教研要有新方法”的工作要求。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在三年内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满意,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控制在0.1%以下,完成率达到98%以上。

(一)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1、完善学校领导干部选拔聘任制度,建设精简高效的干部队伍。

干部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选聘遵循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效能的原则;以提高素质、完善结构、曾强活力为重点;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放在首位,把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作为选拔任的重要条件。真正把那些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能驾驭全局,坚持民主集中制,胸襟开阔,廉洁自律,有群众威信,能团结同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

加大对青年校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德才优秀,业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年青干部,应及时推荐到校级领导岗位上来。

2、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政意识。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从学校改革、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利益出发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开展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及“官本位”重要内容,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学校领导干部应当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以及较丰富的现代教育管理知识,懂得办学规律,善于治校治教,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加强学

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领导班子必须改变重权力、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的思维定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指导教育管理行为,凭职业能力管理学校,实现由“业务型班子”向“专业化班子”的转变。

要提高推进学校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教科研、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要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把握工作全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学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个方面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维护学校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学校稳定。

要提高管理学校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善于正确分析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经常分析并及时发现影响学校稳定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保持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学校的稳定。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学校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

建立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制度。学校办学目标、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要规章制度、教职工聘任、人员流动、内部机构调整、招生工作、教职工奖惩、职称评聘学校内部分配方案、年度经费预算决算、重大经费开支、大宗物品采购、重大基建项目、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都必须经校务会议(行政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建立校级领导事前沟通制度。在事关学校改革发展重大政策方案及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提交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前,校级领导应预先进行沟通,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事项应暂缓提交讨论,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提交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学校校级领导应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党组织要积极支持行政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对违反原则违背政策的事项党组织有权提出否决意见。

(2)健全校务公开制度

要结合实际,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办事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等关键环节,制定校务公开方案,建立校务公开的年度报告制度。

下列项目必须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聘用、中层干部聘任、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事宜公开;学校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及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公开;大宗物资采购事宜和学校基建招投标情况公开;教育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公开;学校招生事宜公开;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宜(困难生减免学杂费)公开;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宜(奖惩、福利等)公开。

(3)进一步健全学校财务审计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财务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财务由校长负责审批,小额款项审批由校长授权副校长审批,校长对学校财务情况负总责,校长应每学年向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汇报学校经费收支情况。

学校应建立由党组织牵头,工会干部、教代会代表、财务人员参加的财务审查小组,每学年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审查,并将审查情况予以公示。

(4)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校务公开方案、经费预决算等都要向教代会报告,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方案、办法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

全面落实教代会的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民主评议权。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沟通。

(5)健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

校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由市教育局进行自我述职,教职工民主评议,同时实行中层干部述学和述廉职制度。干部在年度述职时,除德、能、勤、绩外,还必须把述学和述廉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述学,就是干部在述职报告中要将自己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参加培训情况、进行教育科研及取得成果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述廉,就是以上级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其他要求和规定为基本依

据,重点对干部廉洁从政方面作出实事求是的反映。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教职工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制度。学校校级领导每年向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述职,并接受教职工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工作小组由市教育局或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若干人组成,评议结束后向评议对象反馈评议情况,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

建立干部之间谈心谈话制度。学校要积极开展主要领导之间、副职之间、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之间的谈心谈话,相互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共同勉励,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建立领导干部责任事故引咎辞职制度。校级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在担任现职的,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免去其现任职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基本情况

专任教师90人,其中本科85人,专科5人,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97%。

2、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制定学校师德建设考评方案,签责任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考核档案,进行跟踪考核,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评比,把师德教育同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优等工作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严格按区“十二五”继续教育方案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并为教师建档,每人一档。

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师活动计划,要求各教研组统一备课,根据“新课标”编写教案,教研活动时间对“新课标”进行探讨研究学习。

业务学习:分骨干教师、新教师、全体教师三个方面培训,主要用“新课改”进行培训考核,对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方面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并分别进行考核。

学校重视对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校本培训和对他们考核,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带头做公开课、示范课,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工作,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新秀课、创新课、探索课,新老结对子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在教教学中已成为中坚力量。

3、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成立了学校领导、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信息技术教研部,以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要求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三)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校、德育处及团委、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德育常规》《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打造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活动室等,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的大型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课程改革

1、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全学科、开足课时。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三政治、历史、劳技,初一初二劳技实行大课小课穿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上,小课主要从理论上学,大课主要结合实际观看录象片,购买各种教学光盘,组织学习观看,如:劳技课观看“装潢与布置”、“家用电器使用和保养”、“中国植物王国”,历史政治课组织学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英雄儿女》、《校园军魂》、《百年叱咤》(丛网上下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热爱劳动教育,不仅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而且使学生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知识,增长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依据。

3、研究性学习

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在学期末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评奖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的学生给与表扬。

4、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以艺体为载体,先后开发了体育方面的“篮球和健美操”,美术方面的“雕塑与装潢”音乐方面有“通俗音乐”每学期开课6课时。

(五)加强教学管理

1、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前,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教师再根据学科组、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精细化,提高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

(3)讲求实效作好作业布置和批改。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

(2)开展“教师读书”、“教育开放月”“教学基本功大赛”“党员示范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

(3)开展集体备课。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主要模式,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六)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所在。

1、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一是细化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监督检查,要把常规管理工作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指标。加强质量监控,进行分析评估,对好的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整改,以促我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并为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无论是平时还是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都能严肃、认真的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学校、学生、家长三满意。

3、几年来,我校初一、初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一直居于全区上游,初三完成率和升学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七)办学特色

我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坚持德育创新,3、科研促发展;4、艺体创品牌

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充分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发展和需求出发,学校大事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制度,这样群众就会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下发了教育教学征求意见表,全校教职工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工作中逐渐修正。

⑵我们学校的德育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党员先锋岗、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都是德育创新的具体事例。

⑶我们学校__——__年,教育科研立项,部级4项,省级3项,市级25项,区级72项,参加人数达95%。特别是教师个人立项,逐年增加,比如:李玲老师的《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美术、音乐、体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品牌。以开展群众性的艺体活动为依托,丰富学校艺体内容,把校本教材的内容,融入到大课间、艺术节、运动会等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中去。创建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几年来的“德艺双馨”汇演,每年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不仅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同时也吸引了社会与家长的关注。现在我们学校的大课间和间操在全区也是最有特色的。

我校几年来曾多次派代表队代表去参加市里各项比赛,为区和学校争了光。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4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市委的要求,我校学习实践活动自2009年x月上旬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在市委第八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强化措施,通过各党支部、全体党员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历时一个多月,全面完成了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各环节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形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现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在认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对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三个环节的工作。学校向市分管领导、主管单位、市直及各县医疗卫生单位、全校职工及学生发出征求意见函共1000份,收回840份,召开有各方面代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11次,党总支成员分别主持召开分管科室、班组的干部职工代表和部分离退休干部、派人士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认真疏理,共征求到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9条。

在分析检查阶段,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和党员、党员之间开展各种形式交心谈心131人次,4名校领导都撰写了发言材料,分别参加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4个党支部都分别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通报。2009年5月28日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征求对分析检查报告的修改意见,于2009年6月4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集中评议,满意率达88.2%。

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吕梁日报》、吕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我校学习实践活动情况7次;编发简报33期。第一阶段活动结束时,市直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在我校召开了现场推进会。

二、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为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转段前多次召开会议,就如何开展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行认真研究。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省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吕梁卫校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分析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步骤和要求,制发了分析检查阶段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各环节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时间、工作要求、参加人员和责任人等具体内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2009年5月9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校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议,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薛永斌书记作重要讲话,市委指导检查八组李建春组长等到会指导,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行了思想发动和全面部署,强调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重要性、总体要求及工作原则、分析检查阶段要把握的几个环节以及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并明确了领导责任;会上,宋国林副校长作第二阶段安排,并就如何做好第二阶段各环节具体工作进行安排。各支部认真履行职责,认真抓好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的工作。校领导深入各联系点及分管科室,督促指导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确保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效。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结合分析检查阶段的具体要求,继续深化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找准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校长穆天真为全体党员进行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辅导讲座;宋国林副校长作了题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专题辅导。各支部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

(二)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一开始,采取积极措施,将征求意见贯穿于整个分析检查阶段始终,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三个环节都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个别走访、设立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征求上级有关部门、市县直兄弟单位、老干部以及派等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二是领导带头征求意见。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前,就本校、本科室(支部)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广泛征求了意见,召开了座谈会。三是认真梳理汇总,查找突出问题。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共归纳出39条意见和建议。四是按规定、分层次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和分解。将涉及全校性、协调性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反馈到党政联席会议。

(三)紧扣科学发展主题,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

根据市委有关精神,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前,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开成一般工作总结会,确保“两会”不走过场。一是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校领导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吕梁精神,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主题,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以及深入调研、征求意见建议和谈心情况,对照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把学校办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根本任务,提出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举措,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撰写了发言提纲,提出班子和班子成员整改的打算和建议。二是多层次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校领导之间、校领导和党员之间、党员之间把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作为征求意见、找准问题的有效手段,作为沟通思想、增进团结的重要途径,坚持“与人为善,坦诚相待,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原则,在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所分管的科室之间、科室正职与副职之间、党员之间普遍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围绕自身在履行工作职责中的思路、措施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情况,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等进行沟通;主要领导还主动与派、老干部等沟通思想,听取意见建议;为保证谈心交心活动取得实效,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谈心交心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下发了《学习实践活动谈心登记表》,要求谈话人认真做好谈话准备,选择适当的谈心内容,讲究谈心方式,做到说真话、实话。三是及时召开“两会”,确保质量。在广泛征求意见、完成领导班子发言材料的撰写、多层次开展交心谈心等工作基础上,及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为确保会议质量,切实做到了“四不上会”,即问题找得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专题民主生活会由党总支书记主持,校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邀请派、教师、老干部、职代会代表11人列席会议,市学习实践活动第八指导组组长李建春和市委组织部孙志红主任到会指导。会上,大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畅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全面回顾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领导班子和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开诚布公地谈问题,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入分析检查,严把分析检查报告质量关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为形成有份量、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书记薛永斌、校长穆天真牵头,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抓落实,成立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小组。严把质量关,按照市委 “四不通过”的原则,即: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范围不广的不通过,查找突出问题不准的不通过,科学发展思路不清的不通过,科学发展举措不实的不通过,对分析检查报告反复研究、修改完善。一是把握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要求。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推动科学发展总体思路及解决突出问题的主要措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检查。二是在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为进一步完善分析检查报告的内容,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两次召开联席会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梳理后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到分析检查报告中。先后六次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三是于6月4日召开教职工大会,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在通过群众评议后,将分析检查报告提交指导检查第八组审定,在指导检查第八组指导帮助下,又再一次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报告。

(五)紧密结合实际,组织群众评议

按照分析检查阶段第三环节的工作要求,在认真查找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09年6月4日,组织全校教职工召开了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大会。会议由校长穆天真主持,书记薛永斌宣读了分析检查报告全文,会议引导参评人员着重从认识深不深、问题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思路理得清不清、措施定得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评议。

参评人员以无记名填写评议表方式进行评议,现场共发放群众评议表178份,收回178份。在群众评议中,大家一致认为分析检查报告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符合我校实际,并客观公正地反映了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措施。6月5日,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将群众报告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公开。

三、初步成效

一是找准了突出问题,透彻分析了原因。紧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分析检查阶段各环节广泛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查找、深入剖析。目前,已梳理出立即整改的有17条,限期整改的13条,努力争取的1条,解释的7条。同时,深入透彻地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四个方面:科学发展理论学习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不够强;深入调研不够,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二是理清了发展思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的工作,明确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创建卫生职业学校为目标,提升办学层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学校占地不足的瓶颈问题。根据实际,学校已提出重新征地300亩,将学校整体搬迁、易地新建,创建吕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争取把附属医院建设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建设。

以创建市级文明和谐单位为载体,利用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机遇,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要积极进行管理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在推动制度的落实上做文章。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教代会工作机制为主体的民主管理体制,完善教代会工作制度,积极推行教代会代表竞选方式,建全教代表工作小组,落实教代会代表考察检查制度和定期评议教代会工作制度,不断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规范高效的工作过程,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坚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和问责措施,推动学校工作不断进步。

二要进一步明确科室职能,近期内将科室职能要进行细化,增强科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顺相互关系,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规范科室管理,健全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室工作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利用学习实践活动的契机,查找科室在资料收集、办事程序、各种记录记载、收发文及处理情况、工作责任落实、资产管理、执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近期内摸清情况,及时进行整改,该补的补,该加强的尽快加强,全面夯实科室工作基础。

三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针对新教师多的实际情况,采取岗位培训,送出进修提高,开展技能竞赛等综合措施,加强培训提高。今后招聘人员,要提高层次,引进高质量、高水平人才,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同时要继续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全面落实科技强校和人才强校战略。

四要进一步按照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关心职工具体生活和工作入手,尽快解决教职工关心的职工食堂建设,师生服务部的设置,澡堂的运行,职工文体活动室的建立等具体问题。

五要根据附院的情况,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格局运作。立足教学实际,合理配置医疗人才和设备,尽力解决运作中存在的设施设备、人力资源、资质、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附院在医疗活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明确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具体举措。

(一)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要坚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从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一课三会,心得体会交流等学习制度入手,创新学习方式,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拓宽学习内容,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充实完善自身工作思路。

(二)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主动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带头抓落实,对学校部署的重点工作,带头研究,设计载体,构筑平台,谋划特色活动,制定行动方案,督促落实到位。

(三)继续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用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原则更好地贯彻落实。要坚持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充分反映民意、符合民情。要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增进领导集体的团结和合力。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自觉做到职责分,思想合、工作分、目标合,岗位分、行动合,真正形成思想经常见面,工作经常商量,情况经常通气,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紧张又有活泼的良好政治局面。

(四)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从抓责任意识入手,把责任分解、责任履行作为着重点。要以制度建设、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为手段,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化。要进一步强化廉政教育,不断提高对党风廉政工作的认识。要进一步强化监督,增强监督的整体合力,提高监督的实际效果,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要以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正确行使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监控为手段,形成廉洁勤政的良好风气。

(五)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继续大力弘扬“以顽强拼搏为乐,以奋勇争优为荣,以崇尚厚德为首,以提倡精业为本”的传统精神,围绕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真才实学,会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奖优罚劣,使学校形成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荣誉,不干事的有危机的良好局面。

四是为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分析检查阶段中,我校已出台了“吕梁卫校创新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就我校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落实了责任。对体制上存在的诸如占地面积不足、难以有较大发展,需重新征地300亩,整体搬迁、易地新建学校;中职学校职工收入偏低;中职学校存在“多头管理”实际是“多头不管”的体制方面的问题,已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报告和建议。

四、下步打算

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不足。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表现为交心谈心活动的广度、深度不平衡。领导干部之间、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交心谈心较多,干部职工之间的交心谈心相对较少。二是专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分析检查报告分量不够,原因分析不够透彻。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对整改落实阶段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涉及许多突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政策性强,时间紧,要求高。要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继续把学习贯穿始终,特别是要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引导广大教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抓好整改落实阶段各环节工作,把能不能解决突出问题、制定可行措施、创新和完善机制体制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有没有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参加整改落实工作的主动性,通过扎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要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措施、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具体化,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整改方案要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便于操作。要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中长期安排,逐项分析研究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要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将任务分解细化,把责任落实到人。最后,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及时通报情况,接受监督。

三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要把抓落实、求实效作为抓好整改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时间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一要按照整改方案,分轻重缓急,从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抓起,从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办起。逐项明确整改责任人,狠抓落实。二要多措并举,务求取得整改实效。要把整改的各个环节把握好、各项措施落实好,要建立健全整改落实督促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抓好整改落实;对有条件解决或近期内可以创造条件解决的,及时加以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跟踪问效,逐步予以落实。三要尽力而行,量力而行。要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通过求真务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

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明确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的内容,着力解决制度落实和制度障碍等突出问题,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制度机制进行系统清理,查找原因和漏洞,对该废止的及时废止,需要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新建的按照“要精、要管用”原则,努力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出台几项规章制度。要充分借鉴调查研究和分析检查报告的成果、以及从各方面收集的意见建议,确保体制机制的政策性和科学性。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5

[关键词]创业导向;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69 ― 02

一、问题的提出

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创业可以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所以倡导创业、特别是在青年人中倡导创业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非凡的意义。最早对“创业”一词的解析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 BaPtistesay),1800年他提出“创业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的产出多的地方的过程”。此后不同的理论学家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对创业一词进行了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有影响的观点。一是创业是新企业的创造及过程(代表人物Macmillan,Dess et al.等);二是创业等同于创新(代表人物Peeter F. Drucker);三是创业是捕捉新商业机会的过程(代表人物Shane)等。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2008)认为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精神是创新的源泉。早在2010 年 5 月,为了激励大学生创业,人社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可见创业早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级。作为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普通高校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从创业者素质要求看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按创业的创意来源不同创业可分为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演进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四种。复制型创业是创业者对其所熟知的企业经营模式的完全重复与翻版;模仿型创业是创业者对已取得创业成功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严格意义上讲这两种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演进型创业是创业者以自己拥有的专业特长和技术成果为核心竞争力所进行的创业。这种创业难点在于组织创新,具有风险高收益大的特点,是一种机会型创业。创新型创业是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有创造性地开发和引导市场以满足顾客现有需求及潜在需求的创业。这种创业同样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但能创造较大的社会价值,是一种开拓型创业。一般来说演进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是社会倡导的创业主流,这也决定了普通高校对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创新型和开拓型创业人才为主要规格。一般来说创新型和开拓型创业人才应具有冒险精神、首创意识、协调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特质。具体到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还需要具有理财能力、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决策与判断能力等。上述素质能力的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备较扎实的财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金融证券、工商管理、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按照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的素质反观我国目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会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缺乏创新创业知识要素的融和。目前虽然不少高校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但多是独立课程,并且侧重于理论,从财务管理专业所设置的系列课程看,形式上其与创新创业课是相互割裂的;在内容上其尚未引入创新创业理念,未与创新创业知识要素相融合。

2.课程体系结构以理论教学为主。目前我国不少普通高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理论课仍占较大比重,比较忽视实验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但实验课程门类少,且所占教学课时也较少。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的消化理解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

3.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目前不少普通高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课仍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同时制订严格的教学计划对授课内容及进度加以约束;考核方式仍以考试为主。这些方式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规划设计、分析总结、求异思维、创新创造等多种能力的提升。

4.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理论扎实和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做引领。纵观我国普通高校教师绝大多数受过博士或硕士教育,理论功底较厚、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普通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缺少在企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的工作经历,拥有创业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以创业为导向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前面所论述的问题,结合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建议完善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及内容

1.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求的知识与能力是多方位的,所以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围绕提升学生素质需要区分出不同的课程层次,并按不同的原则加以设置。按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是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以此为中心依次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教育必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在设置原则上专业基础课程为必须;普通教育必修课为够用;素质拓展课则为宽泛并可跨专业。每一类课程又可以区分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必修课应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选修课应具有多样性并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及职业发展。

2.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提升受教育对象的创业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所传授知识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深度性。所以建议财务管理专业在设置理论课程时应在现有的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项目评估、跨国公司财务、会计学、财务分析与评价、经济法、税法等核心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可将企业运营管理、工程预算、纳税申报及税收筹划、管理信息系统等纳入到核心课程之中。同时在非核心理论课程中加上常用办公软件、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电子商务、经济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导向及风险管理、创新创造学、大学生创业指导等。为了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建议设置涉及财务管理、风险投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经济法、税法及创业经验等专题讲座课。

3.加大实验及实践课力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求异性思维,所以建议各高校应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实验、会计学实验、ERP、TOP-BOSS、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做实做强,在此基础上应增加实验的种类和数量,建议增设投资学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财务分析与评价实验、纳税申报及纳税筹划实验等。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增设集财务管理、税法、投资学、项目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会计、内部审计、专业英语、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践。在实验实践教学顺序上依次是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TOP-BOSS、ERP企业模拟实践等。建议采取交叉方式安排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序。即一段理论课后即一项单项实验,理论课结束后即是课程综合实验。全部理论课结束后是专业综合实践。同时建议每学期以上述系列课程为知识基础举办大学生创业赛、创业计划赛、创业知识赛等,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元素相结合并加以强化,以此强化能力,提升创业潜质。

(二)改革教学执行与考核方式

1.实行弹性教学计划

为了突出教学活动的人性化、提升知识的传播时效和成果,建议在规范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赋予教师一定调整计划的权利。不但教学时间可以一定的调节,同时教学内容根据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一定的增减。这样教师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方便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将最新的知识吸纳入课堂。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改革过去填鸭式和教师一言堂教学形式,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发挥好引导和督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的部署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之后在课堂上通过反馈交流、案例设计、实景参与、小组讨论与对抗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在教学理念上完成学生从过去知道什么及为什么到运用知识怎样去圆满完成任务的转化。

3.改变考核方式

树立过程考核理念。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学科成绩的评定兼顾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试卷成绩同时重点向学生整个学科学习期间的表现倾斜。如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程度、解决问题质量、课堂上的活跃度等。同时还要综合学生的综合能力评定,如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发表的相关学科的论文、参加相关学科的赛事、创业经历等。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6

【关键词】网络平台;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

【作者简介】檀钊,广西北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 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2-0124-04

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是管理与服务,以服务师生员工为重点,因此,党建工作做得如何,就看服务群众的工作如何,而服务群众的工作重在服务活动方式上。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是目前顺应网络快速发展和党群联系方式变革的一种全新的服务群众的活动方式,这种新型服务活动方式的运用能更好地将高校党建服务群众落实到满足师生员工的需求上,能更好地实现易于被群众接受,受益面更广泛的效果。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意义

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改变,可以引发服务活动效果的变化。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采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高党建服务活动的效率,同时能实现更好的服务效果。

(一)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可以很好地突破服务活动的时空限制

非网络形式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具有活动范围受限、活动途径特定化等僵化的一面。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则可以很好地突破服务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非网络形式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可以说是传统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在服务党员群众时存在从预约联系到服务的中间环节较多,时间上不能体现便捷性,甚至连咨询类的服务活动也存在联系方式单一。或者联系成本较高的劣势。如果党员群众亲自找高校寻求咨询服务,一则可能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比如上班时间才可能与高校党建服务部门接触上,或者通过电话方式咨询,话费成本也较高。而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在服务的时间上没有限制,经由网络平台的服务活动可以实现全天候服务,实现成效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网络服务活动方式还在部分服务活动上具有特别的优势,例如党员群众的有些需求因具有某种特殊原因不方便当面咨询或寻求服务,网络平台可以实现隔空服务,实现党建服务主体在与服务对象不发生实际接触的情形下便捷地提供服务,满足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员的整体素养

网络平台只是一个工作载体,是一种更为大型的工作工具,灵活高效地使用网络平台尚需使用者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技能和具备较扎实的网络实用知识。因此,尝试使用新型的工作平台,使用者必须通过相应的途径获取网络知识和习得相关技能,这样对提高党员的整体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党员的整体素养。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基本要求

创新和运用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要体现时代性,注重民主性。善于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一)与时俱进。突出时代性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要始终坚持高校党建服务活动以顺应时展和党建的根本要求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大局的理念。在重视传统党建服务活动方式成效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有营养的成分,强化针对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拓展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丰富和创新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机制和活动内容,突出时代性。

(二)发扬民主,体现民主性

发扬民主是我党永葆青春的法宝之一。在创新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民主的原则,努力调动和发挥党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鼓励和敦促他们提高创新能力。要努力实现党建服务活动全程民主化,建立并完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的民主制度,尊重党员的个人意见和观点,正确对待党员和群众的建议,关注党员和群众的言论,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党员和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以及评价和监督权,充分体现党建服务活动的民主性。

(三)共同发展,把握规律性

高校作为服务主体不能偏安一隅,要与其他党建服务主体一起共同发展,努力发挥高校范围内以及相关兄弟单位和部门的网络资源优势,在党建服务领域实现广泛的深入的合作,实现党建服务资源共享,建立局域性的网络党建服务平台,逐渐实现区域党建服务活动领域专业化和合作化。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与其他所有的社会活动一样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要大胆尝试,努力开拓,广泛积累工作经验,从党员群众的需求共性和个性、网络平台的技术发展以及党建服务主体服务技能的提升角度出发,深入探求和把握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的内在规律性,为今后更好地基于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奠定基础。

(四)开拓进取,富有创造性

广大高校党员和群众对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要与之相呼应,服务内容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而言,不能认为凡通过网络平台处理或解决了问题就是提供了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网络平台是一种概括式的载体,是运用网络技术的活动载体的一种通称,高校的网络平台党建服务由于存在网络系统和网络内容架构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固守网络平台建成之初的系统和服务架构,难以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日新月异且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因此,要对网络平台不断进行创新,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网络服务系统,及时调整服务模块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党建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具体运用

(一)探索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工作体制。拓展党建服务活动的范围

以网络为平台,探索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工作机制,拓展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的领域。以高校党委为中心,以系部院所为延展,以高校党建网络平台为主要阵地,以高校二级机构和部门的网站党建服务版块为依托,积极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党建服务组织,按照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专业特长,分设不同的服务岗,依据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工作特点,设置多种非专业性的共通岗位,例如学生生活信息交流岗、治安协助岗等,及时便捷全方位地为师生员工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服务。

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工作机制中,高校党委应始终总揽全局,为系部院所的党建服务活动打气鼓劲,努力协调系部院所的关系,同时还要担负起与兄弟院校以及高校周边社区和机关单位的沟通和合作的责任。实现党建活动资源共享,解决高校与周边社区以及机关单位之间党建活动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提高高校党建服务资源的使用率,防止资源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浪费,在深度合作的框架内,拓展党建服务活动的范围。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内容模块化。努力实现服务活动内容的全覆盖

网络平台的运用大大拓展了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的范围,依据活动的性质按照某种合理的标准进行分类,将服务活动内容进行模块化,提高服务的水平就成为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具体运用的基础。

网络平台只是拓展了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的范围。但党建服务活动的内容仍会以传统的党建服务活动内容为核心,变化的可能只是服务的方式和形式,因此,可以传统的党建服务活动内容为基准,实现服务活动内容的模块化。按照党建服务活动的常见内容,构建咨询、生活(便民)服务、党员管理与服务、思想交流等大的服务模块,随平台运用的成熟度,适当调整或增加相应的模块。尽力将群众关心和需求的服务项目纳入既有或新增的服务模块,努力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内容的全覆盖。

(三)适应服务活动内容模块化,提供“分诊台”式的引导服务

将群众的服务咨询和其他需求进行分导,安排相应的党员专业人士或其他有能力答复咨询的党员负责专门处理相应固定的模块,网络平台接受的咨询和申请通过分导,具体分配到相应的模块,交由具体的责任人负责处理。分配或指令党员答复咨询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话、短信、QQ等其他即时通讯方式进行任务的分解和安排。为确保群众的服务咨询能落实到位,还需构建相应的模块服务责任制度。

(四)实现党建服务网络平台与高校的创业就业等服务网络无缝对接,提高服务群众的效能

高校学生是高校党建服务的重要对象,绝大多数学生属于群众的范畴,服务好学生就是服务群众。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一度扩大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日渐凸显。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困扰着高校、学生及其家庭。切实解决或缓解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是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得好坏不仅关涉学生本人,也关涉学生背后千千万万的家庭,做好这项工作正是高校党建工作践行服务群众理念的表现。但鉴于高校党建平台的功能主要不在于此,且党建平台也无法做到很专业地处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所以,需要探索党建服务网络平台与高校的创业就业等服务网络无缝对接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服务学生和服务群众的效能。党建工作平台与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的对接,有一定的技术上的要求,例如要保持党建网络平台的基本功能。不能因就业创业问题而舍弃党建平台的本色,始终坚持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服务平台只是与高校党建网络平台无缝对接,而不是将高校的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完全吸纳进党建平台,否则就是盲目的做法,就会极大地影响党建工作。所以,实现高校党建服务网络与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的对接并非简单的相互融入。究竟是采取完全外链、部分外链还是部分融合,其中的分寸和衔接的技术问题还是值得花时间研究和琢磨的。

(五)探索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台账。实行党建服务活动积分制

高校应按照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根据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积分制,全面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台账,切实落实积分制管理。建立台账落实积分制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认真学习和研究关于高校党建服务活动积分制的相关精神,明确积分制的意义,成立相应的积分制管理工作领导组织,研究制订具体的积分制实施方案,开展相应的积分制管理工作培训和研讨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积分制工作的责任,并将其作为党员考评的重要内容。

按照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内容模块化的要求,在建立积分制的过程中要实行分类操作,确保各类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结合实际,将高校基层党组织积分制管理与各类服务项目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党员群众的不同需求细化服务台账内容,制订对应的具体的评议标准。高校党建工作在将服务群众作为基本价值追求和服务定位的基础上,要围绕服务标准和服务宗旨,勇于接受评议。在评议服务台账时,要坚持不同的创建和评议标准,高校校级党组织和系部院所党小组的创建服务台账的标准是有区别的。通过采取上级评议,同级评议,下级评议和群众评议互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党建服务活动进行评议,确定评议积分。

实行积分制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保障创建效果。所谓突出重点,即始终突出精细、真实和准确。其中精细是指积分要积得细,真实指积分档案建立要真实,准确是指积分结果反馈要准确。只有在日常的服务活动中始终坚持做到突出这些重点,才能保障党建服务积分制落到实处,才能取得预定的创建效果。

(六)充分发掘手机在党建服务中的作用,丰富网络平台的服务内容

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考虑党员群众的需求,依据不同人员的专业特色、行业特点、知识基础和文化水平,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和发掘手机在信息服务方面的各种功能,强化党建网络平台的工作效能。手机的运用一是能快捷地进行信息传递,尤其是在手机上网的前提下,手机作为党建服务活动工具的优势更为突出,真正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党建服务活动包括对党员群众的教育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与手机功能的充分融合,高校的党员就能做到哪里,学到哪里,能随时掌握党的政策和最新信息,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大大强化了党建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

手机载体的介入是创新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党建服务活动方式的最自然的成果,与必须借助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服务活动方式相比,手机能真正实现让基层党员随时找到组织,也能让组织随时联系上党员和群众。手机党报等信息平台是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的重要信息手段,是促使党建服务活动触角更深入党员群众的载体,甚至连党费的缴纳都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实现。手机还能实现即时的民主监督和即时投诉乃至即时举报。手机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将来党建网络多网结合,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7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2002 to 2010 in China is analyzed from the tim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respectively. Further more, som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papers are given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Finally, our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类;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Key words: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categories;research method;research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05-02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直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使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我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型,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这些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基于众多研究,郭晓川[1]曾对国内11种科学与科技管理专业期刊1989~1994年间发表的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198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论述;原长弘等[2]也对1994~2002年间发表的243篇相关研究论出了分类统计和分析,这些阶段性的总结回顾对于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统计了2002~2010年度中,国内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论文,分别从时间、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这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研究的现状,给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研究成果,并对国内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1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分类

2010年,笔者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上,分别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对题名或关键字进行了检索,时间是从2002~2010年,得到377篇论文,这也正说明了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纵览这些论文,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汇总:

1.1 按研究时间进行汇总笔者将得到的377篇论文,按照研究时间进行了分布汇总,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10年之间的数量的总体走势呈现类M型。两次峰值发生分别在2003年和2007年。由于2010年的数据收录不全,因而2010年的相关论文数量最低。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峰值的数据明显高于第一个峰值的数据。这就说明国内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者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呈上升态势。

1.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按照以前学者的分类[1][2],我们将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五种:理论分析,观点陈述,经验总结,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笔者对377篇研究文章进行了分类统计。可以发现,各类研究方法的大致格局分布较明显,约占75%的研究文献均属于观点陈述型和经验总结型;约10%的研究文献集中于理论分析型,较之郭晓川和原长弘的调查数据有一定的提高;其余为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型的文章。

笔者还发现近两年来,在调研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论文数量在逐年增加;同时,不少学者将博弈论的研究理论应用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例如汪侃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一文中,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3]。雷永等在《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4],通过分析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博弈中各自的期望收益,探讨了产学研联盟利益的形成机理和补贴策略,认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政府补贴收益政策也可能改变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此外,还有学者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研究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糊性的特点,学者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化和良好泛化能力,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5]。

1.3 按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按照以前学者的分类,我们将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8种类型,对377篇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并与1989~1994年、1994~2002年两个时间段的论文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图2。

在研究内容上,2002年~2010年之间,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重点。按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制约因素、作用与优势、管理机制、转化模式、概念与理论。在百分比的高低排序上,较之郭晓川的调研结果的排序(由高到低:转化模式、对策建议、障碍因素、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概念与理论、作用与优势、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差异,研究内容更多的侧重于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以及运行机制的层面。较之原长弘的调研结果的排序(由高到低: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制约因素、管理机制、转化模式、作用与优势、概念与理论)高低顺序变化不大。虽然主要研究内容的排序不变,但是在各指标的百分比上变化较大。例如,原长弘的调研结果中有关作用与优势、转化模型、管理机制这几项指标的研究内容均超过总内容的10%,而2002~2010年之间,均不足10%。

究其原因,研究内容的变化,与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进展是分不开的。由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蒸蒸日上,逐步的突显出问题,学者们根据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研究内容上的变化,说明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

2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

2.1 新的理论分析工具与方法的应用例如前文提到的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高校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又如,以实物期权的方法,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研发项目和市场化项目中所包含的实物期权的类型以及项目价格评估的框架[6]。梁燕在广东省高校专项课题的支持下,以广东省高校作为样本,检验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经营的状况与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转让实际收入的相关性,为发展高校科技产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7]。但总的看来,新的分析工具与方法的研究还太少。

2.2 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由上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及对策建议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主流。学者们总结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激励机制、缺乏企业人才和资金、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对此提出的相应对策建议有: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校企人才的交流、建立新型的联盟模式、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等。在一般研究的基础上,梅姝娥等从高校科技工作的特点与一般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差别、技术交易的特点和必备条件,以及我国企业技术吸纳能力的现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8]。

2.3 制度创新持续深入李平在原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的支持下,从创新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出发,基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和探索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问题,侧重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9]。郭晓东等分析了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高校和企业存在的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种种弊端,并从体制改革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10]。

2.4 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备受重视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的河北省发展高新技术的对策建议。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论证了高校在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中的地位[11]。王铁军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几种适合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12]。

2.5 比较研究进一步开展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转移到了国外。通过对国外著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达到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和比较作用。例如,胡冬云介绍了美国的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的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以及其如何促进美国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然后,作者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完善符合我国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议[13]。陈兰杰在分析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14]。

2.6 研究方法继续拓展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多采用的是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采用较少。特别是用于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层面的机制问题。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在这方面有所倾注,尝试运用新的定量的研究理论,例如博弈论,灰色系统理论等方法来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预测机制等问题,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分支。鲍新中等从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产学研的组建和运行的过程,建立了合作收益最优分配系数的模型,考虑了学研方技术风险条件下的合作收益分配系数,并对合作各方在协议的收益分配方案下如何进行自己的最优行动选择进行了非合作博弈的分析[15]。

3总结

2002~2010年之间,学者们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作为社会的科技型组织和教育中心,在科技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还将是今后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郭晓川.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评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3):25-29.

[2]原长弘,杨鹏,惠龙等.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新进展:1994,-2002[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6):94-101.

[3]汪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J].武警工程学报,2007,6:91-95.

[4]雷永,徐飞.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26):28-31.

[5]王桂月,王树恩.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94-209.

[6]杨家伟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物期权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21.

[7] 梁燕.广东省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78-280.

[8]梅姝娥,仲伟俊.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3):22-27.

[9]李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3):292-296.

[10]郭晓东,韩汝军,王德青.加强体制创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39-42.

[11]梁平等.河北省发展高新技术的对策~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J].商场现代化,2008,25:269-270.

[12]王铁军.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96-100.

[13]胡冬云.美国AUTM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4):152-154.

[14]陈兰杰.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3(28):53-56.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MM as reference to analyze the sci-tech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applies project network technology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get the specific critical path method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top-level desig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科技创新;关键路径法(CPM);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critical path method;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195-03

0 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及国家相关层面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校企合作共同创新也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的内在要求[1]。全国各省市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2]。在此背景下,理论与实践领域研究人员围绕校企合作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理论探索[3]。然而,鲜有将成熟的工程管理经验引入到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管理应用与实践。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校企合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背景,利用工程网络管理技术之关键路径法提出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作为吉林省地方性农业院校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自2014年教育部倡导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以来,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校企合作的尝试与探索,创办了吉林省高校范围内首个校企合作的鼎利学院。学校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以此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探索,取得了大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学校在与世纪鼎利集团合作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工程网络管理技术,开展了校企合作创新的机制与发展路径的理论、实践探索,并基于工程网络之关键路径法提出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1 工程网络及在校企科技创新管理的适用性

1.1 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工程网络(Networking Planning,NP)及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CP)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于1986年首次提出来的一种改进软件过程的策略。CMM策略力图改进软件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技术和工具的管理。

NP是制订进度计划时一种常用的图示化建模工具,它能够描述任务分解情况以及每项任务(作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此外,它还能够显式地描述各个作业(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工程网络能够显式地通过圆圈表达每个任务开始的时间节点(即事件),结束的时间节点(即事件),并通过节点间的箭头(即任务)表达任务间的依赖关系[4]。当工程网络图中有部分事件的最早时刻和最晚(迟)时刻相同,这些事件就定义了当前工程网络中的关键路径。

通过工程网络这个建模工具,系统分析人员能够估算整个工程的进度。特别是,借助于各个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可以确定每个事件最早开始的时间、最晚开始的时间。随后,以工程网络中第1个事件的最早时刻定义为零,从左到右,并行或串行分析其他事件的最早、最晚发生的时刻。按照这个方法,分析人员不难沿着工程网络从左至右顺序算出每个事件的最早时刻及最晚时刻。

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CP)的确定。当工程网络图中有部分事件的最早时刻和最晚(迟)时刻相同,这些事件就定义了当前工程网络中的关键路径。即,关键路径上的事件(关键事件)必须准时发生,组成关键路径的作业 (关键作业)的实际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估计的持续时间,否则工程就不能准时结束(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管理人员,应该要密切注视(关注)关键作业的进展情况,如果关键事件出现的时间比时间晚,就会使最终完成项目的时间拖后。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系统的及时、高效完成,管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关键作业,并在必要的前提下,增加关键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才会有相应的效果。

1.2 工程网络技术在校企科技创新管理中的应用性

工程网络图适用于复杂的工期不定情况下的多任务分析与管理[6]。在利用工程网络技术对于复杂系统、多任务进行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关键路径来确定系统中的核心关键任务[7]。校企合作科技创新是一个多任务、任务间存在着时间或资源的制约关系。因此,利用工程网络来解决相应的校企合作创新,是可行的,并为校企创新的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工程化解决方案。

当然,基于不同任务的划分、任务间时空资源的制约关系的认识不同,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关键路径[8]。对校企合作创新的管理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反馈,以不断优化这一工程管理的实践。利用工程网络技术管理校企合作科技创新要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中的过程能力、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理念,对于校企合作科技创新这系统工程中的任务划分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启发式原则。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管理完全可参照CMM的理念进行分析,划分不同实践域的关键活动。学校及企业要组织人力对校企科技创新管理活动进行观察、访谈,以CMM为参照分析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相关科技创新活动。

其次,工程网络技术对CMM所获取的主要管理活动与任务进行分析,明确任务间的制约关系、关联关系;利用工程网络技术获得关键路径图,得出校企合作所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或任务序列,即关键任务链。

最后,以关键路径中的任务序列表向学校及企业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任务分析及关键路径。从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核心业务(任务)的进程,以期及时发现阻碍因素,保障关键路径中的核心任务的完成,保障校企双方的投入得到及时的回报。

2 工程网络方法语境下的校企科技创新管理――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2.1 学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所开展的活动即子任务分析

首先,分析学校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主要活动域,并根据各个活动之间的时间、空间、资源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DEIJEnd所示的路径。其中,学校启动校企科技创新合作工作(如图2之Start->A所示),双方签署意向性协议;校企双方的参观,双方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与沟通(如图2之AD所示);对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及合作可行性分析(如图2之DE所示);业务专项能力与研发背景的了解,潜在成果项目的分析(如图2之EI所示),形成合作的企业的资质报告;最终为校企科技合作创新的正式协议的签署提供企业方面的信息支持(如图2之IJ所示)。

其次,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制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活动域,并结合各个活动,即子任务间的资源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GHKJEnd所示的路径。其中,校企合作中所涉及的学生及教师或企业员工的业务评价(绩效)管理与评价制度建设调研(如图2之AG所示);组织保障与效益分析(如图2之GH所示);校企双方在资金与人力投入方案协商(如图2之HK所示);合作机构的建立(鼎利学院)的建立(如图2之KJ所示),合作机构运行机制与制度的建立,包含人员及工作职责的制定,事项的决定议程。

最后,围绕校企合作科技创新的法律事务为主线进行学校主要活动的分析,并依据子任务间存在的约束关系绘制如图2中StartABCFJEnd。其中,校方创新团队组建(如图2之AB所示);合作项目可行性分析、企业现有项目研究本地化分析(如图2之BC所示),得到技术可行性报告;双方经过初步磋商,签订框架性协议(如图2之CF所示);然后经过校企双方在法律事务、管理、财务、人事、宣传与公共关系、知识产权等细节上的反复磋商后,签署双方正式协议(如图2之FJ所示);最后是阶段性评价,对相关事项执行与检查,可以通过会议、数据分析等定性及量化方法评价合作绩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关键活动域的迭代与优化(如图2之JEnd所示)。

2.2 对任务间的制约关系的再分析与关键路径确定

根据时间序列完成了子任务的划分及约束关系确定只是完成了部分任务间的关系分析。利用工程网络法来寻找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关键路径,还需要对任务间的其他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图2之DF表述了签署框架性协议需要完成双方意向性磋商及协议的签署,如图2之EF表述了签署框架性协议还需要完成企业合作资质报告的形成,如图2之HF表述了组织机构等保障可行性报告是框架性协议必要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网络技术就可以提出一个初步的关键路径,如图2所示StartADEFJ-End。由于子任务间时空、资源的约束关系因视角不同、研究人员经验等因素,可能所获取的关键路径不同。因此,需要反复论证,并以实际案例进行验证,最终形成基于关键路径的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报告。

3 结论

利用工程网络技术来显化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管理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它为高校提升校企合作效率,为校企合作的成功提供了任务视角下的时间序列管理。但由于工程网络技术应用人员对于每个任务的确定、任务序列间制约关系的分析、任务划分视角与粒度感知的不同,因此工程网络技术在校企合作管理领域的应用还需要一个规范化的过程。本文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世纪鼎利合作科技创新实践,利用工程网络技术进行了合作主关键路径的分析,为高校提供了技术视野下的管理思路,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希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8,30:22.

[2]张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15-17.

[3]申俊霞.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赢发展路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2:14-15.

[4]杨青.关键线路在工程网络计划中的作用及确定[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171,213.

[5]张海蕃,吕云翔.软件工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68.

[6]刘叶志.工期不确定下工程网络计划关键路线的确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164-166.

[7]邝英强.工程网络中关键路线的确定方法及其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4:54-57.

上一篇: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范文 下一篇:心理素质强的人的表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