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1:36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颈前路钢板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08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treated in the 98th Hospital of PLA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peration types, 4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fracture healing tim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score and neural function grading 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JO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JOA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neurologic ASIA grading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dramatically improve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remarkable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but it need strictly comply with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to ensure the satisfied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Neck roadside block screw fixatio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fixation;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fracture dislocation;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近年恚由于意外活动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作为一种骨外科临床常见病,可因过度的旋转及伸展等运动导致颈椎原有序列出现异常[1]。根据颈椎的生理结构可知,颈椎具有负重较小但活动范围较大等特点,若出现意外情况发生骨折,极易对颈髓造成损伤而出现截瘫,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日常活动能力造成较大影响。目前,通常将手术作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以往临床工作中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方法较常见,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此种手术方法获得的远期疗效一般,部分患者存在不良预后。为此,第九八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始将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应用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中,并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与预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均符合骨科疾病诊疗指南中关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标准[2],年龄为18岁以上,排除存在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者及存在精神类疾病者。按照不同的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2~70岁,平均(53.2±2.4)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19例,交通事故16例,砸伤1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29~71岁,平均(52.9±2.9)岁;致伤因素:高处坠落18例,交通事故15例,砸伤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权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采用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给予全麻处理,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切口,切口长度通常5 cm左右。切开后利用C型臂X线机确定损伤位置,后采用Caspar撑开器,按照颈前入路的方法将椎体前方完全暴露。将受到损伤的椎间盘及其上方与下方的椎体终板软骨切除后,清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3]。采用咬骨钳取出部分椎体,利用刮勺切除相邻两个椎体的终板软骨,待完成减压操作后,保持牵开器维持状态,向其中植入三面皮质髂骨,放置并固定好颈椎前路带锁的钢板。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处理,冲洗切口,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层关闭切口[4]。

观察组采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后,行后正中切口,于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充分暴露两侧关节突外缘,观察单侧或双侧小关节突,后切口,为后期复位等操作做好铺垫。手术过程中联合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部位,于侧块后壁中点的内上方,钻孔得到骨道,钻孔的角度为向外倾角30°左右,钻孔深度为12 mm左右,直至突破侧块前方的皮质时停止操作[5]。攻丝后清除关节软骨面,采用磨钻打磨出植骨床,植入自体骨至椎间关节与椎板部位,后采用钢板与螺钉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C型臂X线机给予透视处理,对切口进行冲洗,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脊髓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分级。常见并发症类型包括颈部疼痛、切口感染、血栓形成等。脊髓功能采用颈椎脊髓损伤(JOA)评价[6],分别从运动、感觉及膀胱障碍3个方面开展,满分为17分,得分越低说明功能障碍越明显。神经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7]评价,A级为完全性损伤,表现为骶段S4~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为不完全损伤神经平面以下,骶段S4~5存在一定的感觉功能,但失去了原有的运动功能;C级为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50%以上的关键肌肌肉力量在3级以下;D级为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平面以下,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50%以上的关键肌肌肉力量在3级及以上;E级为神经功能正常,具有正常的感觉及运动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Z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ASIA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主要是指颈椎椎体发生骨折的同时,合并存在椎节脱位的情况,随着脱位时间的延长,若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则可对脊髓产生较大的压迫作用,甚至引起脊髓出现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8-9]。目前,针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一方面快速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颈椎出现继发性损伤,加强对脊髓的保护工作,从而有效促进预后[10]。近年来,随着外科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绝大多数手术类型显示出了诸多临床优势,绝大多数患者也开始接受内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11-12]。以往手术操作中,多将前路作为首选途径,比较适用于椎间盘或椎体病变的患者,但结合以往研究发现,经前路操作仅可早期恢复患者椎序列不整等问题,但在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13-15]。

本研究对收治的9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分别给予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及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能够通过充分显露出病变部位,减少了复杂的操作步骤,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16-17]。对比脊髓功能及神经功能时可见,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第12个月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ASIA分级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具有螺钉固定的良好的效果,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高的术后活动度,更加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18-19]。另外,由于侧块的骨质主要为皮质骨,对于合并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而言,此种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稳定性,抗旋转性效果更加突出,在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贾生凯[20]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远期效果优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但在实施期间需严格遵守临床适应证,从而确保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敬义,牛建军.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42-944.

[2] 陈安民.骨科疾病诊疗指南 [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3-124.

[3] 张永峰.64排螺旋CT扫描对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弓根钉置入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63-64.

[4] 刘晓旭,刘军科,郭俊超,等.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34-135.

[5] 刘正蓬,梁春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4,27(12):621-622.

[6] 石凯明,李永斌,刘清云,等.下颈椎骨折脱位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271-272.

[7] 孙远新,沈建辉,张龙,等.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34-135.

[8] 姚勇.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37-38.

[9] 朱道平,刘克斌,黄奎.后路减压固定治疗伴椎间盘突出的下颈椎骨折脱位[J].骨科,2014,5(2):98-101.

[10] 赵钢,林佳声,尹擘.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8):273-274.

[11] 张红星.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5, 36(8):122-123.

[12] 刘瑾,汪大斌,黄杰,等.颈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棒治疗颈椎骨折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3):193-196.

[13] 苑福升,刘健,闫鹏,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42-44.

[14] 宋禹.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7(30):109.

[15] 苑福升,刘健,闫鹏,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90-91.

[16] 申海生.颈椎侧块钛版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89-90.

[17] 王建元,强,盛伟斌,等.下颈椎骨折脱位修复方法的选择: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522-530.

[18] 马先华,付晓旭,张如国,等.颈椎前后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严重脊髓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5):90-91.

[19] 张东,陈敬忠,罗肖.手术治疗严重上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4):45-46.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

随着交通的提速,交通工具的普及,以及高空作业、蹦极等体育运动的兴起,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下颈椎骨折脱位多见于青壮年,在颈椎损伤中较为常见。下颈椎是指C3~C7,发生骨折或脱位时,脊椎骨排列出现异常,脊髓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引起高位截瘫,病残率非常高,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目前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式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2],我院自2007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并经CT或MRI确诊,充分了解患者颈椎椎体、椎间盘损伤情况及脊髓有无受压。入选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35.7±2.41)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9例;车祸伤28例,重物砸伤15例。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28例,损伤节段椎间盘破裂或突出14例,爆裂性骨折10例。脊髓功能分级A级4例,B级12例,C级26例,D级8例,E级2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4 h~7 d,平均(5.2±0.14)d。

1.2方法

1.2.1入院后除了12例急诊手术外,其他患者即行颅骨牵引,一般牵引复位重量为体重8%~10%,维持2.0~5.0 Kg,合并有小关节交锁者可行渐进性大重量屈曲位牵引,同时严密观察生命征及截瘫平面,随时摄床旁颈椎正侧位X线片了解复位情况,复位后改行水平位维持牵引,检查完备和病情平稳后即尽早手术治疗,每天行气管推移训练。

1.2.2伤后8 h内入院者给予常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检查完善、病情平稳后尽早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插管麻醉成功后颈肩部稍垫高,头部放置头圈固定,手术选取以损伤椎体为中心颈右侧横切口,分开颈阔肌,纵行切开颈深筋膜的浅层,切开颈动脉鞘内侧包绕肩甲舌骨肌的颈深筋膜深层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拉向外侧,将气管食管和甲状腺拉向内侧,钝性分离抵达椎体及椎间盘前部,剪开椎前筋膜,用定位针头穿刺后于C臂机下定位确定骨折椎体,充分显露上下位椎体,并植入撑开螺钉,置入Caspar牵开器,适当调节张力,使得脱位椎体之椎间隙略张开,根据损伤情况将脱位或骨折椎体的椎间盘切除或伤椎次全切除,以两侧颈长肌内缘为界,避免损伤椎动脉,再次调节牵开器张力,并行C臂X线透视确认,经过术前颅骨牵引脱位及利用撑开器撑开撬拨椎体复位脱位椎体已获得理想复位,清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骨片\椎间盘和血肿),刮除相邻两椎体的终板软骨,形成一植骨槽,在牵开器维持状态量取椎间宽度,取合适钛笼内填入自体骨(取自髂骨或颈椎椎体)或同种异体骨后植于骨槽内,安放颈椎前路锁定钛板(艾迪尔公司),术中C臂机透视确认满意后冲洗切口,伤口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3]。

1.2.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脱水药物、激素消除水肿。观察切口引流的颜色和量,术后2 d将引流管拔除;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术后7 d可戴颈托下床活动;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1.3术后随访 术后进行3~36个月的随访。嘱患者用颈托固定3个月;定期拍摄颈椎正侧X线片,以观察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稳定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是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

2结果

2.1并发症观察 本组52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52例患者手术中无颈部大血管、气管及食道意外损伤;手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8例患者发生咽喉疼痛,为术中股骨肌肉牵拉损伤,局部含服润喉片缓解;患者X线片复查显示,颈椎脱位复位满意,颈椎椎间排列正常,生理曲度恢复,颈椎稳定性满意;术后3~6个月植骨块均获得骨性融合,没有发生骨不连及假关节;52例患者中未见钛板螺钉松动、断裂或移位。

2.2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根据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4],52例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分级为A级4例,B级2例,C级6例,D级22例,E级18例,较治疗前的A级4,B级22,C级16,D级4,E级2有明显进步,平均改善1~2级。手术前后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颈椎外伤是创伤后常见的损伤类型,其中以下颈椎外伤(C3~C7)受累为主,通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其受伤机制多为暴力所致,导致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失稳,引起椎间盘损伤,患者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手足麻木、肌无力、跛行,甚至高位截瘫,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医学界主张早期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解除脊髓压迫症 状[5]。

颈椎损伤后3~7 d内,机体应激反应强烈,属于颈椎手术的危险期,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高[3]。因此手术最佳时间为伤后3 d内,或伤后7 d手术。早期手术可达到有效的解剖复位,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保存脊髓神经功能;早期彻底减压,可促进颈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稳定性满意,植骨块均获得骨性融合,脊髓功能平均Frankel评分提高1~2级。

综上所述,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结构,解除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保护受伤脊髓功能,内固定稳定,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桑宏勋,雷伟,陈志文,等.颈椎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策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4):314-318.

[2]郝定均,贺宝荣,许正伟,等.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J].脊柱外科杂志,2009,7(5):266-268.

[3]杨物鹏,付万有,闫占明,等.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43-44.

[4]吕晓峰.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8):125-126.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1~66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4d。均行X片及MRI(或CT)检查。诊断为颈椎爆裂骨折合并椎体前脱位28例,颈椎爆裂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交锁4例。上述病例MRI均显示有脊髓损伤伴前方受压,致压因素为突出的椎间盘、脱位椎体后缘和爆裂骨折块。损伤节段为C4:6例;C5:16例;C6:8例;C7:2例。32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功能分级。入院后4例急诊手术,其余患者均行颅骨牵引,一般复位重量为体重8%~10%,据损伤机制进行牵引方向调节,床旁X光机进行监测,脱位纠正后进行维持牵引,辅助检查完善,病情平稳尽早伤安排手术(其中2例因为小关节绞锁无法在床旁牵引复位,入手术室全麻下一期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术)。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全麻插管麻醉成功后颈肩部垫高。手术选取以损伤椎体为中心颈右侧斜切口,分开颈阔肌,纵行切开颈深筋膜的浅层,切开颈A鞘内侧包绕肩胛舌骨肌的颈深筋膜深层,将胸锁乳突肌和颈A鞘拉向外侧,将脏鞘牵向内侧,骨膜下从椎体前侧向外剥离颈长肌至钩突关节平面,据椎体前缘骨折、血肿、椎间阶梯感(或用定位针头穿刺后于C臂机下)定位确定骨折椎体。置入Caspar牵开器,适当调节其张力,使得脱位椎节之椎间隙略张开,术前评估椎体复位困难者暂不去除颅骨牵引,以利术中牵引辅助复位,其中2例小关节绞锁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得以复位而只行前路手术。将脱位椎体的椎间盘切除。清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骨片、椎间盘和血肿),刮除相邻两椎体的终板软骨(对于骨折时间长粘连紧密骨块采用磨钻去除),在牵开器维持状态下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安放颈椎前路钢板[3]。术中C臂机透视确认满意后冲洗切口,伤口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即刻去除颅骨牵引,用颈椎护领保护3个月。术后2d拔除引流管,常规使用激素和脱水剂3~5d。不全瘫患者可在术后72h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全瘫患者可斜坡卧位定时翻身,以防并发症。

2 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立即拍X片,显示所有椎体脱位得到复位,颈椎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因合适内固定使颈椎获即刻稳定。其中29例患者得到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椎间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无假关节和不愈合发生,无1例发生内固定并发症。32例患者术前、术后脊髓功能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分级标准评定平均改善1~2级。

3 讨论

3.1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目的 下颈椎骨折脱位(C3~7)是一种影响脊髓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损伤。其颈椎排列异常并失稳;脱位椎体大多合并椎间盘损伤或突出,血肿形成等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损伤;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不同程度丧失。因此,治疗应以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稳定为基本原则[4],前路手术可直接切除压迫物,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为神经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3.2手术时机 下颈椎骨折脱位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多数合并脊髓损伤,为最大可能挽救脊髓残存功能,我们对观察4例患者入院后经检查未见手术禁忌,8h内急诊手术余28例均行颅骨牵引3~7d内手术。颅骨牵引好处:①减少脊髓压迫的持续伤害;②充分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对于复合性损伤患者减少漏诊可能,处理并发症;③术前牵引复位后只需前路手术,无需前后联合入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利于患者早期恢复。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本组所有病例均争取1w内完成手术,治疗效果明显。

3.3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疗效分析单纯的植骨,由于植骨区上下界面缺乏稳定性,假关节形成甚至植骨块移位、脱落时有发生,假关节发生率达26%[5],Caspard等相继报告了采用前路钢板重建颈椎即刻稳定,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彻底减压和植骨融合是手术的基本原则。虽然颈椎脱位可行牵引或后路手术,但无法解除前方压迫,对于来自前方压迫脊髓的骨质、髓核、血肿,应经前路直接去除,恢复脊髓正常形态和椎管容积,术中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入钛网)植骨,恢复正常序列、重建颈椎生理弧度和伤椎高度;加用前路钢板内固定,重建了颈椎的即刻稳定性。本组32例进行该术式,经过6~12个月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持续好转,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提高1~2级,预期节段全部融合。

总之,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是积极有效的,术后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活动,方便护理;颈前路手术解剖结构虽然较为特殊,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术中切口应足够手术操作,减少神经牵拉,就能有效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让该术式发挥最大功效并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忠卓,党耕町,刘晓光,等.AO带锁型钢板螺钉在颈椎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33-35.

[2]袁文.颈椎固定融合存在的问题与进展[J].脊柱脊髓杂志,2002,12(3):327.

[3]袁文,贾连顺,陈德玉,等.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1):23-25.

[4]刘景臣,高中礼,刘光耀,等.下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2003,16(6):326-328.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椎弓根螺钉; 钢板; 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6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012-02

The Efficacy Comparison of Internal Fixation by Multilevel Pedicle Screw in Posterior and Internal Fixation by Steel Plate in Anterior on Treating Hangman Fracture/LI J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0):12-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internal fixation by multilevel pedicle screw in posterior and internal fixation by steel plate in anterior on treating Hangman fracture.Method: 45 patients with Hangman fracture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3 in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osterior group (23 cases) and anterior group(22 cases). Surgery time, bleeding volum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cure condition of fracture and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gery time, bleeding volume, cure condition of fracture and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osterior group(4.3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anterior group(31.82%),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angman fracture; Pedicle screw;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211,China

上颈椎损伤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为Hangman骨折俗称枢椎椎弓骨折,在颈椎骨折中占5%~21%,并且死亡率比较高,主要原因为,骨折时分离颅颈,强烈的牵张外力使颈脊髓受累,或使颈脊髓严重褶皱,扭曲颈脊髓,瞬间损伤患者,严重者可立即死亡[1]。稳定性的Hangman骨折在早期可以采用手术使该区域得到重建或恢复,使其生理功能得到保持[2]。但对于治疗不稳定性的Hangman骨折的方法尚未确定,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Hangman骨折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颈后路组23例和颈前路组22例。颈后路组女11例,男12例,年龄18~66岁,平均(41.2±4.3)岁;颈前路组女12例,男10例,年龄19~64岁,平均(40.3±5.7)岁。采用X线片和CT三维扫描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颈椎正侧位的检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表现均为颈部疼痛、活动障碍。

1.2 方法

颈后路组患者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头部被固定在头架上使头部稍往后仰,沿颈后正中线切开,确定进针的位置,将椎弓根探子钻进入椎体沿着椎弓根的方向。根据椎弓根探子及钉道内的导针进行诊断,确定位置,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颈前路组的患者术前准备与颈后路组的患者相同,在颈前路切开,切口为衡弧形,约5 cm的长度,使第二、三颈椎体及椎间盘暴露,采用X线定位,第二、三椎间盘切除,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在放置引流条后。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的24 h心电监护,术后48~72 h拔出引流管,均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时间为5 d。在颈托的保护下术后3~4 d可下床活动,颈托保护1个月,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产生的并发症的类型及人数,骨折痊愈的程度(痊愈的标准:按压或叩击局部没有头痛的感觉;骨折处有骨痂的生长在X线下诊断;痊愈过程中无任何畸形)及恢复脊髓功能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痊愈的程度及恢复脊髓功能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痊愈例(%) 脊髓功能恢复例(%)

颈后路组(n=23) 122±19 361±24 19(82.61) 18(78.26)

颈前路组(n=22) 119±18 355±28 20(90.91) 19(86.36)

t/字2值 0.5432 0.7729 0.1445 0.102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颈后路组的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的类型及人数明显少于颈前路组的患者,颈后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明显低于颈前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778,P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例(%)

组别 静脉丛损伤 喉上神经损伤 食管损伤 总并发症

颈后路组(n=23) 1(4.35) 0 0 1(4.35)

颈前路组(n=22) 0 4(18.18) 3(13.64) 7(31.82)

3 讨论

Hangman骨折常常被定义为:骨折发生在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连接区域内,又被称为创伤性枢椎滑脱,常常合并枢椎椎体脱位[3]。骨折可分为4型:骨折移位小于2 mm时为Ⅰ型骨折,韧带损伤程度较轻,上颈椎伸展压缩外力是其主要的机制[4]。椎体移位大于2 mm时为Ⅱ型骨折,可以成角。脱位性骨折为Ⅲ型骨折,可有单侧或双侧的关节突脱位[5]。对于稳定性的Hangman骨折早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对于不稳定性的Hangman骨折治疗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在医学界是一大难题,引起了高度的重视[6]。有研究表明颈前路手术很难使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及直接加压固定的作用,仅仅达到间接固定的效果,只能使脊柱的前柱得到固定,所以后方结构的稳定性很难得到保证,畸形的可能性很大,虽然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可以使骨折端到达解剖复位,确切的加压,但是术后会有颈椎不稳的可能性[7]。所以本研究中研究者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的Hangman骨折。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原理是采用了三柱固定,手术选择较浅的部位,比较容易暴露且有较小的创伤,在手术中操作比较容易,第二颈椎椎弓根螺钉可以使骨折端解剖复位及在之间可以使骨折的愈合得到促进 。有研究表明,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稳定性明显高于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所以对于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为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且比较安全可靠 。本研究显示: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的类型及人数明显少于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35%)明显低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3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Hangman骨折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上有较高的价值,并且比较安全可靠,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所以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Hangman骨折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金泉,徐皓,姚晓东,等.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4):280-283.

[2]任虎,申勇,张英泽,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8):1361-1364.

[3] Levine A M,Edwards C C. Selection of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Hangman’s fra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2011,21(7):554-560.

[4]王海川,随承锋,桑原田.胫骨远端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7):1980-1982.

[5]邹剑,范鑫斌,张长青.胫骨远端骨折:经皮钢板内固定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9):821-824.

[6]李莹,张力丹,王满宜,等.经皮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干远1/3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7):642-646.

[7]岑毕文,尚晖,王达义,等.Hangman骨折1型、2型手术方式探讨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3,17(5):359-363.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80-02

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是指X线检查无骨折和脱位,但确有明显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症状[1]。我院于2002年5月~2007年12月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46~75岁,平均63.2岁; 致伤因素:行走摔伤8例,骑自行车摔伤4例,头颈部撞击伤5例,骑摩托车摔伤3例,车祸伤7例,跌落伤3例;伤后8h内入院12例,伤后8~48h入院20 例。伤后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标准[1],A级8例,B级13 例,C级7例,D级4例;X线显示:均无骨折脱位,其中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椎体指数

1.2治疗方法

(1)入院后行颅骨牵引制动,伤后8h内的患者依患者条件使用NASCIS推荐的大剂量MP冲击方案,30mg/kg 15min滴完,休息间隔45min,再按5.4mg/(kg・h)维持泵入23h,共计有9例。其余给予脱水剂;地塞米松20mg,日一次静点,辅以神经营养剂,以预防各种并发症。

(2)检查完善后,诊断明确,手术指征确定,制定手术方案和选择时机。伤后72h内手术23例,>7d手术9例。

(3)手术过程:气管插管全麻,避免过伸位颈椎、颅骨牵引,颈部略屈位,后正中切口入路,显露C3~C7棘突和椎板及C2、T1部分棘突、椎板,咬除过长的C6、7棘突,在C3~C7两侧关节突内缘做骨槽,用磨钻磨槽,开门侧磨透两层皮质,门轴侧磨透外层皮质,处理C2/C3、C7/T1的棘间韧带及椎间黄韧带,掀起椎板,小心尝试,避免造成完全骨折,用剥离子剥离硬膜粘连,开门幅度45°~60°左右,一般是开门侧椎板掀起后与床面平行,见硬膜恢复搏动,C3~C7棘突根部打孔,用10号丝线穿棘突孔,与门轴侧关节囊缝合悬吊15例,与椎旁肌外深筋膜悬吊3例,“锚定法”悬吊14例,有节段不稳者+侧块钢板螺钉固定7例,+侧块钉棒固定4例。门轴侧的椎板骨槽处植骨,固定节段的小关节处及骨槽处均植骨融合。术后即见硬膜搏动26例,用生物蛋白胶外喷硬膜外,明胶海绵覆

盖,摆放一枚引流管24~48h,术后颈托保护3个月。

2结果

本组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无感染,无脊髓损伤,出现3例脑脊液漏,2例肩外展肌力下降,肩背部酸痛7例,颈椎曲度变直5例,术中门轴处骨折3例,椎板骨折节段做椎板切除减压,无再关门现象。神经功能恢复见表1。

3讨论

3.1临床特点

①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是指X线检查无骨折和脱位,但确有明显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症状[1]。以颈椎管狭窄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为最主要的临床病理基础。近年来,对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已基本明确[2],当有发育性椎管狭窄时,椎管的储备间隙减小,脊髓在椎管内退让余地消失或减少,尤其是在颈部过伸时,椎间盘向颈椎管内突出增加,黄韧带向椎管内皱褶以及脊髓的矢状径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椎管的矢状径进一步缩小。意外的外力使椎间关节发生轻度移位即会造成脊髓损伤。②病例多是中老年人,以男性多见,伤前已有椎管狭窄但没有临床表现或症状轻微,伤后大多为不完全性瘫痪,中央管损伤多见。③X线检查未发现颈椎骨折或脱位,常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椎体指数

3.2治疗选择

对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非手术,一种是手术。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病理基础的进一步明确,绝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积极争取早期手术减压,清理肿胀,避免或减轻脊髓的继发损害,改变脊髓的血液循环,保护未被损伤的正常脊髓组织,防止脊髓损伤的Wallerian变性,手术效果优势明显[4]。手术时机我们掌握的原则是,能在72h内进行手术,尽早安排;如超过72h,则在1周后手术,期间制动,药物治疗。脊髓损伤水肿高峰期在3~7d,此期间手术水肿加重,神经恶化,会出现严重后果。

选择术式有关手术的成败。研究认为[2]局限性腹侧压迫,诸如椎间盘的突出、退变性的颈椎管狭窄、孤立性OPLL,可考虑前路手术;对于多节段脊髓腹背侧均有压迫,如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或广泛OPLL,则选择后路减压为宜。

本组32例均为多节段椎管狭窄,我们选择后路C3~C7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伴有颈椎节段不稳的给予内固定,相应节段融合手术,融合部位为小关节处、门轴处。经过10个月~2年的随访,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4级,疗效满意。

3.3手术体会

①减压充分的必要性,范围应从C3~C7,症状较重侧为开门侧,在C2、T1常规潜行减压。回顾早期曾有4例,随访发现,脊髓向后漂移,局部有压迫。②开门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角度标准,我们掌握的就是开门的椎板掀起后呈水平状即可满意,一般大约45°~60°左右。门轴侧一定要做成青枝骨折,有弹韧性,不要造成完全骨折,此时漂浮,容易继发椎管狭窄。③术中硬膜粘连重的病例小心剥离,避免硬膜撕裂,如有撕裂,尽量修补缝合,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机会;如出现脑脊液漏,观察2d后强行拔管,缝合引流管口处,其他按常规处理。本组出现4例,全部愈合,未感染。④术中静脉丛出血处理一定要彻底,双极电凝的有效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不用担心硬膜外血肿的问题。⑤并有颈椎不稳的,根据不稳的节段选择内固定,并且植骨融合,植骨在小关节处,于开门侧的门轴处植骨。小关节处骨床处理用磨钻打出粗糙面,这样损伤小,只有良好的骨床才能有效融合。⑥悬吊完毕后,硬膜外喷生物蛋白胶,外覆明胶海绵,摆放引流管。⑦本手术优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减压充分有效,并发症出现少,是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理想方

法。

[参考文献]

[1] Pang D,Janes E,Wieberger J.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children[J]. Neurosurg,1987,57(1):114-129.

[2] 党耕町,孙宁,刘忠军. 无骨折脱位型颈椎损伤的外科治疗[J]. 中国脊柱脊椎杂志,2003,13(10):581-582.

[3] 沈惠良,曹立,张庆明.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5):289.

[4] 肖联平,刘智,江毅,等.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4):255.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6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36.4岁。致伤原因:走路跌倒3例,骑车摔伤9例,车祸26例,高处坠落伤7例,头部撞击伤4例。

影像学资料:根据伤后X线、CT、MRI等检查,均未见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垂26例,后纵韧带钙化6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1例,颈椎不稳6例,颈椎间盘突出并颈椎不稳5例。

脊髓损伤及脊髓神经功能评分:所有患者伤前均无明确神经系统症状,伤后脊髓为不完全损伤。伤后出现四肢瘫痪9例,上、下肢不完全瘫痪34例,仅有四肢麻木、疼痛、乏力6例。采用JOA颈脊髓功能评定标准(17分法)作为神经功能评定标准。

治疗方法:①保守治疗组:采用脱水,抑制神经水肿,营养神经,牵引,颈椎外固定,功能锻炼等非手术治疗;②手术治疗组:术前采用脱水、糖皮质激素、牵引、颈椎外固定等对症治疗,本组患者受伤后至手术时间3~52天,平均78天。对于颈脊髓腹侧局限性受压者,如椎间盘突出、脱出、孤立性颈椎后纵韧带钙化者,采取前路减压,单节段病变者切除椎间盘、钙化的后纵韧带;两节段者行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减压后行自体髂骨块植入或椎间融合器植入,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后给予甘露醇、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使用颈围领保护3个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结果

12例患者采用保守法治疗,住院2周~35个月;手术治疗37例患者,其中单节段颈前路减压21例,两节段颈前路减压16例。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来院复诊,随访时间4~46个月,平均158个月。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见表1。

保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增加,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手术治疗组术后JOA评分增加,患者四肢运动、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与保守组相比,手术组伤后1、3、6个月时,JOA评分均增加(P

讨论

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的致伤机制及特点:本病影像学表现上无颈椎骨折、脱位[2],却导致严重的颈脊髓功能障碍,但致伤因素并非全部为强大暴力。本组病例中,因轻、中度外力致伤31例(6324%),表明轻中度损伤也可导致颈脊髓损害。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基础是颈椎管狭窄、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如颈椎退变、不稳、退变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和(或)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颈椎过度屈、伸[4]。患者活动时,颈脊髓受压,外伤仅为诱发因素。本组病例中,49例患者中分别有不同程度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垂、后纵韧带钙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不稳。

治疗方法的选择:近年来研究发现,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病例改变早期主要是出血、水肿,而后者使椎管内压力增加,进而引起脊髓局部循环障碍、代谢受阻,后期引起神经细胞坏死。脊髓损伤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减少脊髓继发损害,治疗的基本原理是解除脊髓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5]。早期减压能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手术时间越晚、受伤越重,术后恢复越差;但中晚期手术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亦有促进作用。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其中9例伤后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有颈椎退变、不稳、退变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和(或)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等基础疾病,仅有MRI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例四肢瘫痪症状较轻且因经济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仅给予脱水、抑制神经水肿、营养神经、牵引、颈椎外固定、功能锻炼等对症治疗,该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效果不如手术治疗患者。

综上所述,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是颈椎管狭窄、椎管储备间隙减少,外伤为诱发因素,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Epstein N,Epstein JA,Benjamin V,et al.Traumatic mye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methods of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ognosis.Spine,1980,5(6):489-496.

2Hayashi K,Yone K,Ito H,et al.MRI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a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ho do not show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a fracture or dislocation.Paraplegia,1995,33(4):212-215.

3罗彬,王清.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治进展[J].西南军医,2012,14(2):303-305.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Jefferson骨折; 复位钢板; 手术治疗; 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153-02

【Abstract】 Jefferson fractures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type of the atlas of fracture risk,it must be treated promptly lift oppression,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to preserv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pplications reduction plate is relatively safe and has less bleeding,but also meets the physiological and reasonable biological fixation.Especially now with the advent of various steel,Jefferson fractures treat the steel sheet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This paper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Jefferson fracture meaning and pathogenesis,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Jefferson fractures were discussed,focused on the Jefferson fracture reduction plat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reviewed the Jefferson fracture reduction plate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Jefferson fractures; Reduction plate; Surgery; Application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5.084

寰椎是枕-寰-枢复合体最重要关节,其中Jefferson骨折为常见的类型,对上颈椎的稳定性影响最大。Jefferson骨折一旦发生可造成上颈段脊髓的损伤,其后果比较严重[1]。随着现代交通事业和运动项目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Jefferson骨折患者越来越多[2]。常规不伴有神经损伤的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可通过适当的外固定支具保守治疗都可以得到较好的预后,但是保守治疗的固定不确切,具有容易出现颈项部肌肉萎缩等缺点[3]。Jefferson骨折手术的目的在于纠正脱位、恢复寰枢椎的稳定、解除脊髓压迫,不过常规手术会使枕颈部的屈伸旋转功能丧失,在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复位钢板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5]。本文具体探讨了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现报道如下。

1 Jefferson骨折的含义与发病机制

寰椎位于枕颈交界处,是枕-寰-枢复合体的重要一环,Jefferson骨折是指寰椎前后弓的双骨折,属于寰椎骨环的部分骨折。当前Jefferson骨折占寰椎损伤的25%左右、颈椎骨折的10%左右、整个脊柱创伤的2%,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6]。从解剖学上分析,寰椎两侧块较厚而前后弓较薄,寰、枢椎之间的韧带中最主要的是横韧带,侧块与前后弓交界处是寰椎骨环最脆弱的部位。寰椎附着于寰椎侧块内结节上,横韧带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在其中央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为此决定了其刚度较高而弹性不足的力学特点[7]。从发病机制上分析,当颈椎处于直立位,外力由颈椎轴位撞击头部,因寰椎上下关节面的内向性,轴向暴力和反作用力聚积作用于寰椎时,最薄弱部位发生爆裂骨折[8]。特别是当头部一侧受力或受力同时颈部有旋转运动而使头部转向一侧时,导致一侧椎弓骨折。并且如果暴力作用瞬间头颈部处于屈曲位,可使应力主要集中于横韧带上,造成横韧带部分或者完全断裂[9]。

2 Jefferson骨折的临床诊断

寰椎发育过程中尚未融合的软骨联合往往造成“伪Jefferson骨折”的假象,为此需要熟悉寰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解剖变异,并将其与骨折分辨清晰。而枕骨-寰椎的稳定性通常依靠骨性结构的吻合来维持,必须联合一系列韧带共同维持[10]。相关研究表明寰椎前1/2骨折即使横韧带未断裂,而无横韧带断裂的半环骨折也存在着潜在脱位的可能,也存在着由于前弓不能束缚齿状突前移而引起寰椎向后脱位的可能性[11]。而只有不合并横韧带断裂的单纯前1/4、后1/4以及后1/2Jefferson骨折均会对上颈椎的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为此对于临床诊断的要求比较高[12]。而CT与MRI在寰椎先天性裂和骨折之间的鉴别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判断脊髓的受压程度和血肿的大小等也有一定的价值[13-15]。

3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

保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寰齿关节的旋转功能,牵引重量不超过3 kg,牵引3周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不过保守治疗需要足够骨愈合时间,治疗时间长达3~5个月,且单独的牵引也难以获得对寰椎侧块满意而持久的复位,且长期而严格的卧床制动则伴随着肺炎和血栓形成的高风险。相关研究表明对已明确横韧带损伤且伴有寰枢椎不稳症状的Jefferson骨折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16],但是无法实现后路坚强固定,难以对寰椎骨折进行复位。前路经口内固定术能有效保留寰枢关节功能,但是手术操作困难,危险较大[17]。

3.1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治疗的应用原理

在寰枢椎后路复位钢板系统中,其螺钉尾部有固定螺母,可拧入的活动螺母,在固定螺母与活动螺母之间可放置钢板;随着活动螺母的不断拧入,借助于活动螺母之间、预弯钢板与固定螺母的杠杆关系,抵消了使骨折向外分离的颈部肌肉的收缩力,侧块较易向内自动复位,而当待分离复位后拧紧螺母,骨折即可自动复位[18]。

3.2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治疗的方法

3.2.1 钢丝固定术 在具体应用中,钢丝先从寰椎后弓的下方穿入绕过后弓的前方从其上方穿出,再将钢丝绕过枢椎棘突根部,其应用比较简单,手术时间短;但该方法仅固定了脊柱的后柱,对前、中柱无固定的作用,对前屈、后伸有很好的限制作用,因而抗旋转及水平移动作用较差,也增大了脊髓损伤的风险。

3.2.2 椎板夹内固定术 椎板夹内固定术不需要进行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下剥离,但是附件有松动的可能,需要螺钉固定,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椎板夹有疲劳性松动、脱夹等可能,内固定的并发症可高达30.0%左右。

3.2.3 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 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的要求明显高于后路钢丝内固定术,其不依赖于后弓的完整性,能明显减少寰枢椎的旋转运动,增加稳定性及提高融合率[19]。

3.2.4 椎弓根螺钉棒或板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棒或板固定术跨越了整个椎体的前后柱,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经枢椎椎弓根拧入螺钉比经关节突拧入螺钉更靠近中线,从而减少了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有学者在此技术基础上加用横连杆加压技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增加内固定结构的强度,尤其是可增加旋转稳定性,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0]。

4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在临床上的经验总结与应用进展

4.1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在临床上的经验总结

运用颈椎外固定装置可以有效地治疗寰椎单弓或侧块骨折,横韧带完整的寰椎爆裂骨折也可使用硬质颈围进行保守治疗,但治疗时间为10~12周。椎弓根是颈椎最坚强的骨结构,能够提供框架式三维结构的牢固固定,对螺钉有紧握作用,横向连接杆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21-22]。

4.2 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人体中整个颈椎大约55.0%的旋转动作发生在寰枢关节,因此无论哪种寰椎骨折都应首选保守治疗,而不是首先考虑行颈后路寰枢融合术。而随着对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探求一种既能实现理想复位固定又可保留寰枢关节活动功能的内固定方法,以及一种兼具多种功能内固定材料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总之,绝大多数Jefferson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的各种复位钢板计数各有优势。展望未来Jefferson骨折治疗的发展,这一技术有望成为国内临床上新的Jefferson骨折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尹一恒,乔广宇,等.C1侧块螺钉治疗寰椎枕骨化合并枕颈不稳160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5):2821-2824.

[2]江军歌.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医正骨,2013,25(6):77-78.

[3] He X F,Hu Y,Ye P H.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complex pilon fractures:A strategy of soft tissue control[J].Indi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3,47(5):487-488.

[4]王建华,夏虹,吴增晖,等.经口咽前路复位钢板固定技术用于儿童寰枢椎内固定的CT解剖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9):788-791.

[5]蒋伟宇,马维虎,赵刘军,等.一期后路寰枢椎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5):536-541.

[6] Cole P A,Michael Z,Philip J K.Treatment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Using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urgical Experience and Early Clinical Results In 77 Fractures[J].Peter J Orthop Trauma,2014,18(2):528-535.

[7]夏虹,尹庆水,林宏衡,等.Jefferson骨折复位钢板的设计、改良及初步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5):527-535.

[8] Schroeder G D,Kepler C K,Koerner J D,et al.A Worldwide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an Injury to the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 in AO Type A Fractures[J].Global Spine J,2015,5(35):378-382.

[9]马向阳,杨进城,邱锋,等.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5):474-480.

[10] Penera K,Manji K,Wedel M,et al.Ankle syndesmotic fixation using two screws: risk of injury to the perforating branch of the peroneal artery[J].J Foot Ankle Surg,2014,53(5):534-538.

[11] Rasouli M R, Viola J, Maltenfort M G,et al.Hardware Removal Due to Infection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Trends and Predictors[J].Arch Bone Jt Surg,2015,3(3):184-192.

[12] Shallop B,Starks A,Greenbaum S,et al.Thromboembolism After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Metastatic Bone Lesions[J].J Bone Joint Surg Am,2015,97(18):1503-1511.

[13]谭明生,麻昊宁,郝定均,等.寰枢椎脱位TOI外科分型临床应用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5):465-473.

[14]马向阳,杨进城,邱锋,等.寰枢椎脱位后路植骨材料的选择与融合效果评价[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2(13):5-9.

[15] Savage J W, Moore T A, Arnold P M,et al.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Pediatric Spine Trauma[J].Spine(Phila Pa 1976),2015,40(18):1014-1018.

[16]陈诚,顾庆国,王占超,等.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4):349-354.

[17]杨庆磊,尹庆水,黄金龙,等.镁合金JeRP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Jefferson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6):706-711.

[18] Schroeder G D,Kepler C K, Kurd M F,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Geriatric TypeⅡOdontoid Fractures[J].Neurosurgery,2015,77(Suppl 4):6-14.

[19]孙韶华,方剑利,马维虎,等.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J].中国骨伤,2013,26(1):81-84.

[20]胡勇,张美超,赵红勇,等.人工寰齿关节置换后各寰枢椎部件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01-804.

[21] Shields E,Behrend C,Bair J,et al.Mortality and Financial Burden of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Geriatr Orthop Surg Rehabil,2014,5(4):147-153.

[22]马维虎,许楠健,徐荣明,等.经口咽入路寰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4):293-298.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颈椎骨折;侧块钢板内固定术;疗效

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较多,其目的为恢复颈椎正常序列,稳定颈椎以防止伤椎再次或继发损伤颈髓及周围结构,最终达伤椎间骨性融合。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后路内固定中日趋得到重视。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收治4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7~70岁;损伤部位:C3:8例;C4:12例;C5:15例;C6:7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16例,双侧小关节脱位20例,双侧关节脱位骨折移位6例;脊髓损伤35例(按ASIA分级,A级10例,B级15例,C’级6例,D级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7 h~10 d。

1.2 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后, 患者取俯卧位,维持颅骨牵引(3 kg)。手术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暴露伤椎及其相邻的上、下各一个椎板及侧块,根据骨折脱位情况进行术中减压和复位。置钉采用Magerl方法[1]即螺钉的进入点位于侧块中心内上侧2~3 mm,外倾角25°,上倾角45°,根据术中测探,一般13~16 mm,选择长度适当的钢板及螺钉,预弯后固定于侧块。本组42例,固定3个节段31例,4个节段11例,均双侧固定。在钢板固定前用磨钻破坏小关节软骨而,行固定节段的植骨融合。术后负压引流24~48 h。用颈围固定10~16周。

2 结果

本组42例,均获6个月~3年随访。术后X线摄片,颈椎均复位完全。3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有10例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8例恢复至B级,2例无恢复;15例B级患者,7例恢复至E级(完全恢复),5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1例无恢复;6例C级患者,3例恢复至E级,2例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本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术后6个月均获得良好愈合。

3 讨论

对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既往多采用颅骨牵引复位,头颈胸石膏固定,此类方法易造成创伤性颈椎不稳;手术行棘突间钢丝、Lugue棒或环扎术稳定脊柱后柱,抵抗颈椎后伸和旋转的程度差,易出现钢丝断裂,造成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影响疗效,而且棘突、椎板骨折患者的使用受到局限[2]。自1970年首次报道应用颈后路侧块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以来,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相继得到应用推广。根据Denis三柱理论,对于颈椎中后柱的稳定性的重建,侧路比前路内固定具有更大的生物机械稳定性,且术中减压更直接、更充分,同时手术暴露中解剖复杂性也比前路手术简单。该术式具有固定、节段短、牢固、创伤小等优点,是颈后路内固定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对合并有脊髓完全瘫痪的病例,在彻底减压的同时给予即时可靠的内固定,有利于手术后早期康复、理疗减少并发症。因此,原则上对各种损伤导致的颈椎后柱结构稳定性破坏,只要侧块完整性保持,均可采用该技术固定。其适应证主要包括:创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滑脱;伴有旋转不稳定的关节突骨折,骨折块压迫神经根时;关节侧块的分离骨折,有2个骨折线,1个在椎弓根,1个在椎板,造成关节侧块游离;椎体的泪珠样骨折;颈椎损伤后局部的后凸畸形,常伴有后方韧带损伤;颈椎脱位合并椎板骨折,骨折片突入椎管;椎体爆裂型骨折,此时应首选前路带锁钢板,当采用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时,必须双节段固定同时行前路减压,植骨[3~4]。

颈椎侧块内固定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内固定松动;椎动脉损伤;神经根病;颈髓损伤。手术要点:选择正确进针点,侧块后壁中间点,常位于侧块后壁隆起的最高点。侧块后壁隆起的内侧约有2 mm侧块与椎板连接处形成一凹陷,此处常有一滋养孔。选此点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准确。外倾角度小,可增加损伤椎动脉的风险,头倾方向减小,可损伤神经根,或刺激并发生神经根卡压,引起神经根性疼痛,易造成关节面损伤,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术后颈部疼痛;固定节段。原则上选择能固定螺钉和能植骨融合的最少节段;植骨融合。钢板植入前用高速磨钻破坏小关节面软骨,植入自体碎骨屑,骨条摆于钢板两侧;掌握手术适应证,不可扩大手术指征[5]。

总之,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固定、节段短、牢固、创伤小等优点,是颈后路内固定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谢宁.下颈椎后路螺钉技术的拔出强度研究.中国国矫形外利杂志,2001,8:794.

[2] 尹庆水.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的解剖学研 究和临床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1):16.

[3] 孙宇.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50.

[4] 李红果.颈椎不稳的解剖学研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8:154.

[5] Aebim,Thalgott JS,党耕町,刘忠军.AO/ASIF脊柱内固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

上一篇:债权与债务的关系范文 下一篇: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