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范文

时间:2023-11-01 17:13:18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1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超声联合六合治疗仪治疗组80例,中频电并超短波治疗组(对照组)80例。两组离子导入之中药相同。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68例,治愈率85%;对照组临床治愈36例,治愈率45%,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超声并六合治疗仪治疗椎动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超声治疗 颈椎病 椎动脉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ultrasound treatment in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ˉcal spondylopathy.Methods 160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reatˉ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ltrasound and liuhe machine.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dium frequency eletrotherapy and ultrashort wave.Results Among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ure rate was85%;among the control group was4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ultrasound with liuhe machine has a better effect for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pathy.

Key words ultrasound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e vertebral artery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它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较长的病理发展过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不稳、退变、骨刺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者由于刺激了颈椎关节囊韧带或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的反射性椎动脉痉挛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症状。它的病变实质以钩椎关节处骨质增生为主并由此引起相应颈椎处软组织痉挛、牵拉导致椎动脉的痉挛与狭窄所致大脑后动脉、小脑下动脉和内耳动脉等供血不足症状。本文对采用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1] 患者均为本院住院和门诊就医患者,男78例,女8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27年。其中治疗组80例患者中颈部疼痛及功能受限32例,头痛、眩晕与头改变有关的48例,心慌胸闷2例;影像学检查颈椎骨质增生伴椎间隙狭窄65例,钩椎关节增生43例;对照组80例患者中颈部疼痛18例,头痛、眩晕与头改变有关的43例,颈椎骨质增生伴椎间隙狭窄51例,钩椎关节增生39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有(1)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北京产SUT-400型多功能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频率0.8MHz,四个声头分别置于双囟门、百会穴及椎基底动脉处,接触剂为耦合剂,超声强度为1.25W/cm 2 ,2cm×4cm及2cm×2cm橡胶电极置颈部患处及双风池穴作生物电中药离子导入,电流强度为耐受量,1次/d,20min/次。(2)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湖南产多功能六合治疗仪,频率50~60Hz,脉冲调制波形,四个电极分别置于大椎、天柱、双肩井穴,电极上用医用脱脂棉花蘸中药水行中药离子导入伴穴位刺激,耐受量,1次/d,20min/次。中药方剂选用杜仲、地龙、桑寄生、丹参、当归、红花、白芍、三七、鸡血藤、乌蛸蛇、蜈蚣、独活等药,用45%酒精浸泡半年,用其滤出液行药物离子导入。(3)患者端坐位,采用四川羊青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手摇颈椎牵引器,每天牵引1次,每次20~30min,连续式牵引,颈屈曲度为5°~15°,牵引力为13.6kg。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有(1)患者取平卧位,采用北京产电脑中频治疗仪行中药离子导入,中频频率为2kHz,3cm×5cm橡胶电极置颈部患处,耐受量,1次/d,20min/次,药物同治疗组。(2)患者取平卧位,采用上海产超短波治疗仪,频率为40.68MHz,电容电极为颈、胸对置,电极间隙4~6cm,温热量,1次/d,20min/次。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采用放松手法治疗5min,用适中力量从枕骨粗隆下方揉推至双肩井穴,反复数次,配合按压风府、风池、天柱、肩井穴。随后行颈肌揉按及颈侧理顺,用拇指揉法从枕骨粗隆下沿颈后棘突两侧软组织边按揉边旋转移动,依次向下揉至肩胛内上角。再分筋并理顺颈两侧肌群。以上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可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但有复发;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半年以上,按疗效标准评定,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颈椎病多以筋骨为患,病情迁延,精血耗损,血海失养,因此临床上多见头晕眼花,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以及颈、腰、膝沉重伴酸软无力等症状,西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钩椎关节增生或上关节增生及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变位而波及两侧上下横突孔,以致出现轴向或侧向移位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导致椎动脉供血的改变即为机械压迫与神经机制;骨性增生的骨赘反复刺激,造成椎动脉内膜的创伤,可引起局部血栓形成或纤维化,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 [2] 。中医认为“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肾主骨藏精,精生髓,故肾亏则骨痿,肝主筋,筋附骨,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

颈椎牵引可有效改善颈椎及后关节轻微的错位等所致的颈椎解剖及生物力学的紊乱,也能减轻颈部肌肉的水肿、痉挛以及病变所致的炎性刺激,对因颈椎退变增生等椎间隙及椎间孔变窄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症状、体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单项治疗时治疗效果多不能持久。

超声波可以穿过颅骨直接作用于脑细胞 [3] ,并在经过脑组织时声能被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局部产生冲热效应, 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4] ,消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态,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利于组织功能恢复,而超声波声头选置百会、太阳、椎基底动脉处,电刺激置风池以及患处,六合治疗仪电极置大椎、天柱、双肩井穴有滋阴补肾、和络镇痛、醒脑开窍、缓解椎动脉痉挛的作用,使经络得以调和。多功能六合治疗仪是集针灸、气功、仿人体生物磁场、远红外温热、磁疗与药物离子导入为一体。它具有红外热疗和磁疗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渗出吸收,消炎消肿,松解粘连作用,穴位刺激具有中医针灸、气功舒通经络、调理气血、防止肌肉萎缩、舒筋活血药物离子导入达到祛风止痛,活血化瘀,缓解肌肉痉挛之效。

物理治疗后,肌肉因长时间的刺激收缩可致其疲劳,经放松手法治疗可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松解颈部肌肉痉挛,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通过刺激反馈到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进行调节,改善椎动脉痉挛及其改变,从而缓解颈椎病变所带来的症状。按压、弹拨穴位也具有舒通经络、镇痛醒脑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多功能超声心脑血管治疗仪联合颈椎牵引及六合治疗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互补及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无创、安全、简便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孙宁,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476.

2 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7-129.

3 Sun J.Focusing of therapeutic ultrasound through a human skull:anuˉmerical study.J Acoust Soc Am,1998,104(3):1705-1715.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2

关键词:颈椎骨折;后路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效果

颈椎骨折脱位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脊柱创伤类型,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交通事业越来越发达,颈椎骨折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极易损伤脊髓,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高位截瘫,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会产生严重影响[2]。目前,关于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临床疗效难以令人满意,随着侧块钉棒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后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凭借其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颈椎骨折治疗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颈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34.8±1.7)岁。按照allen-ferguson 分型的损伤机制可分为:屈曲压缩型19例,牵张伸展型5例,侧屈压缩型5例,屈曲旋转型11例。骨折受伤原因:因交通意外受伤者22例,因高空不慎坠落受伤者9例,因重物砸伤者5例,因外界暴力损伤者4例。临床表现:4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四肢无力、肢体麻木等症状,其中四肢瘫患者34例,颈部存在广泛压痛区者7例,颈部肌肉痉挛者5例,颈肩部剧烈疼痛者5例,完全瘫痪者2例。

1.2方法 一旦确诊为颈椎骨折脱位后,应立即进行颅骨牵引治疗,初步复位颈椎骨折脱位症状,初步稳定骨折脱位部位,可有效避免以及减轻患者发生继发性脊髓损伤,稳定患者全身机体状况,然后进行下一步手术。进行后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时,应采用局部麻醉或者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处理,取患者俯卧位,将患者的头面部放在马蹄形托架上,使颈椎保持中立。取患者颈后正中部位作为入路口,行一道纵形切口,剥离骨膜下椎旁肌肉,使损伤的颈椎以及相邻上下椎骨椎板及其两侧关节的突外侧边缘充分显露出来。进钉点选择侧块中心点下方,(大概1~2 mm),应与椎间关节面保持45°倾斜角进行钻孔,冠状面应指向侧块外上象限(保持25°~30°),将骨皮质利用钻头(直径2.5 mm)磨开,可将钻头深度开始设定为12 mm,然后再慢慢加深2 mm/次左右,一直到穿透远侧骨皮质为止,进钉的深度大概在10~16 mm左右。准备植骨床,在小关节间以及椎板间利用同种异体骨进行植骨,按照颈椎的自然生理弧度,选择合适的钉棒预弯固定颈椎。术后应积极应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术后1~2 d后,若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撤去切口负压引流;术后2 d应祛除颅骨牵引,并采用颈围妥善固定,多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照Frankel神经功能标准[3]进行评估,优良:相比术前神经功能等级,术后上升两级以上。显效:相比术前神经功能等级,术后上升一级。差:与术前神经功能相比,术后并无明显变化。

2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术后神经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显效9例(22.5%),优良31例(77.5%)。经过6个月~1年时间随访,经X线片复查显示颈椎排列以及生理弧度无明显异常,颈椎旋转脱位以及颈椎前后已经完全复位,并未发现有钢板螺钉断裂、脊髓损伤等现象发生,见表1。

3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失稳症状,临床治疗的关键是通过前路固定术、后路固定术或者前路联合后路固定术稳定颈椎,尽早进行复位[4]。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取出破损的椎间盘,也可以整复骨折颈椎骨块,尽可能减少脊髓损伤以及压迫,降低对脊髓的压力,有效减轻或消除脊髓水肿症状,促进脊髓局部血液循环。其次通过手术治疗可以重建颈椎骨折脱位,维持颈椎基本稳定,保护颈椎周围神经根以及椎动脉,有利于促进脊髓功能尽快恢复。但是目前临床上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如果患者受到脊髓前方压迫较明显,则可选择经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取出椎体碎骨片,减轻椎间盘对脊髓的压迫,但由于很多患者存在小关节交锁,采用经前路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欠佳,无法有效解决颈椎生理曲度丢失以及颈椎不稳问题,也有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而前后路联合入路内固定术对患者创伤较大,会使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会大大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经后路内固定技术可以在肉眼直视下进行交锁小关节的复位,然后再采用侧块钉棒进行内固定,固定效果更加牢靠,可有效整复颈椎生理曲度,使颈椎骨折脱位得到有效复位,达到很好的减压复位效果。且该种固定方法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可尽早采取功能锻炼,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相关文献报道表明,经后路侧块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在伸直位上稳定性可提高60%,屈曲位阶段上的稳定性可增加>90%,旋转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本组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77.5%,显效率达到22.5%,术后随访表明,颈椎生理弧度、颈椎排列均正常,且颈椎旋转脱位以及颈椎前后完全复位,并未见明显并发症,与赵学凌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经过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术前应进行全面、细致的诊断,准确把握颈椎骨折脱位部位以及类型。术中应严格控制进钉点、进钉角度和深度,可减少脊髓激发性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较少、颈椎活动基本保留等优点,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赵学凌,赵宏斌,王兵.经后路联合使用侧块钢板螺钉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J].中华外科杂志,2012,43(4):215-217.

[2]阮建伟,范顺武.侧块固定在广泛椎板减压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作用[J].浙江医学,2012,28(1):41-42.

[3]赵孔波,李季,穆卫东,等.AXIS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6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4(6):119-121.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3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约为10%,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多见,占颈椎病的60~70%[1]。本病有关的治疗方法较多,其疗效特别是长期疗效不理想[2],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纠正睡眠姿势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见效快、远期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颈椎病诊断标准症状体征:颈椎强直,椎旁压痛,手指麻木,上肢放射性疼,肌力减弱,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受累节段感觉减退,严重者有上肢肌肉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颈椎X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有骨质退变。

1.2 方法

1.2.1 干预组给予生活护理指导,首先是纠正睡眠姿势:①枕头牵引:每天2~3次,休息时平卧于硬板床上,将枕头置于颈后,枕头一边放在后友际的部位,另一边向胸背部延伸,保持头部后仰,使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姿势。每次0.5~6个小时,范围内时间越长效果越好。②枕头与睡眠姿势:枕头要合适,当正侧卧时枕头应与肩同高,半侧卧时将枕头拍低也应与肩同高,头不要向前屈,保持头与颈的中心线在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可使颈肩部肌肉放松。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点:①工作姿势坐位工作应尽量避免驼背、低头,看书时不要过分低头,尽量将书和眼睛保持平行;写字、使用电脑、开车等时间不应太长,一般工作45分钟要改变姿势或做1~2分钟的头颈部活动。②日常生活与家务中行要正,两眼平视前方,挺胸抬头,坐要直,不要躺在床上看书,时间不宜太长;低头劳作时,如:缝纫、绣花、切菜、包饺子等其他手工劳作时,不要过分低头,要经常改变姿势。③指导患者坚持做颈椎病体能操,每天1~3次。④鼓励患者参加适合中老年运动的项目――太极拳。⑤局部保暖尽量穿带领的衣服,注意颈、肩、背部的保暖,避免受凉,避免直吹风,尤其在长夏期间,同时避免潮湿。⑥食疗:多食茄子、蘑菇、木耳、栗子、豆类、黄、绿色蔬菜等,以摄取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1.2.2 对照组采用理疗加针灸,理疗采用CM-3000电脑中颇电疗仪,选择第2号骨关节处方,用并置法,将两片浸透生理盐水的温纱布敷于患部,再将两电极板置于纱布上,给予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表现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半年后随访无复发情况。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颈肩部仍有轻度不适感。进步症状体征较前减轻。无效治疗表现症状体征无任何好转[3]。

2、结果

两组均6个月后随访。临床治愈率66.69%,对照组36.6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着性意义(x2= 20.67,P

表1 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或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从表中可见,干预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20.67,P

3、讨论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4

【摘要】 

目的通过运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并且3个月随访发现,中医综合疗法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以手法、腹针、中药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理想,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因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中医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脊柱专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0~62岁,平均41.6岁,病程5天~4年;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8~65岁,平均40.5岁,病程3天~4.5年。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1992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颈椎病分型诊断标准,其中病例纳入标准为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③知情同意者。病例排除标准为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孕妇、病情危重及由于纳入观察可能加剧病情者或其他有悖医德不适合纳入的病人;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组,即根据患者就诊次序,按1∶1比例分别分配到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b组(西药对照组),所有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年龄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2周后结束治疗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①旋转提拉手法:包括使患者颈部前屈、侧屈及旋转提拉等动作,施行手法前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松解理筋治疗,整个过程约15 min,2 d/次;②腹针:以中脘、关元、下脘、气海、下脘上、商曲(双)、滑肉门(双),气穴(双)为标准处方加减,1次/d;③中药辨证用药:按下述分型辨证用药,每日1剂。脾肾两虚: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乏力、不温,腰膝酸软,夜尿较多,舌淡或淡暗,边有齿印,苔滑,脉沉细弱为主证。治宜以温肾健脾益气。方选附桂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痰瘀互阻:以眩晕头痛,颈项肩臂四肢重着麻木,甚则挛缩刺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胃纳欠佳;舌质偏暗或有紫斑,苔腻,脉细涩为主证。治宜涤痰化浊,散瘀通络。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气虚血瘀:以眩晕阵作、头痛、肩臂四肢重着麻木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少力或涩为主证。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b组(西药对照组)西其汀(国药准字h23023509,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250 ml静脉滴注,1次/d;西比灵(国药准字h1093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

   

两组共同处理措施  两组患者如合并颈椎不稳,在起床活动和坐位时均需戴颈围制动,制动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均被指导正确的颈部生活工作姿势,并嘱在无痛、无晕状态下坚持每天行颈操锻炼,2次/d。

2.2   观察指标 

①病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和职业等。②影像学检查:颈椎正、侧、斜和动力位片(治疗前和最后1次随访各检查1次),了解颈椎退变、不稳等变化情况。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疗效评价30分表,各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评价1次。

2.3  质量控制①进行研究前严密组织、精心策划,制定计划书和时间表;②对所有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程序;临床试验按照gcp程序严格执行;③所选用中药药材全部由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每味药独立包装,能保证中药的质和量的一致性;所选用的西药亦由同一药厂生产。

2.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所有受试者经治疗后需手术者,按无效统计)为无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内如出现症状体征同前或加重,即30分评分法等同或低于治疗前,即为复发。

2.5   安全性评价 

①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②心率、血压(治疗前、后和最后一次随访各记录1次)。

2.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类资料(临床资料与疗效)采用χ2检验和ra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2。表1  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情况,表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略)。

由表1~2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间积分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中医组3个月后随访积分与治疗前自身积分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积分与治疗前自身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医组,说明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两组治疗前后x线片无明显变化,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亦称颈性眩晕,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csa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间盘或颈椎退变引起失稳,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所致。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多主张运用综合疗法治疗csa,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法治疗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旋转提拉手法可以调整和改变颈椎关节、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结构,改善颈椎的动力平衡,缓解对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的刺激,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供,调节紊乱的椎-基底动脉血管功能,改善颈部本体觉紊乱[1]。熟悉颈椎解剖生理特性,合理施术是获得疗效的关键[2],规范手法操作,可以规避手法治疗颈椎病带来的风险。颈椎病的手法合理施术应是理筋手法和旋转提拉手法的密切结合,缺一不可。理筋手法可缓解痉挛僵硬的颈肩肌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旋转提拉手法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提供安全。采用颈椎旋转手法的要点在于手法的全过程都是在轻度牵引下进行,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病变情况的不同,合理选择前屈、中立还是后伸位置,旋转要适度,力量不宜过大。同时在应用本手法时,要稳、准,不可粗暴,要以腰部旋转动作带动肘关节的动作,合理控制旋转角度,从而完成整个手法治疗。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症,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疾病的针灸疗法[3]。腹针治疗颈椎病主穴由天地针组成,中脘为天,关元为地,其中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力,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配穴由商曲穴、滑肉门穴、气穴、气旁穴、下脘上穴组成,商曲在腹部全息图中与颈部相对应,可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滑肉门为阳明经的经穴,是脏腑之气向上半身布散的妙穴,可滑利双肩关节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气穴、气旁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经穴,有加强补肾之功;下脘上在腹部全息图与颈部相对应,在上肢麻木时使用此穴。众穴合用具有补脾肾、强筋骨、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可使颈部气血通畅,筋肉得以濡养,缓解或消除局部不适,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腹针作为一种新兴的针灸疗法,以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统针灸的弊端,且临床实践及既往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了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4~6],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眩晕的病因病理有风、火、痰、虚等理论,其中认为虚证者所占比例为多。本研究中csa的辨证主要包括脾肾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3种类型,其中脾肾两虚者居多,占全部患者的70%,治疗上采用附桂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究其实质,主要是脾肾两虚患者由于素体阳虚,中阳虚衰,则运化失职,化源不足,致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发为眩晕。肾失所养导致肾阳虚衰,肾为阳之根,脾为阳之本,脾肾阳气虚衰,则阴寒内盛,脾胃虚寒,故用附桂理中汤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其中附子、肉桂增强温中散寒,温肾健脾,黄芪、茯苓增强补中益气,健脾祛湿作用,全方使太阴脾土阴寒之邪尽散,中气足,脾胃健,阳气运,清气上升,推动血运,增加脑血流量而诸证痊愈。

   

注重颈部功能锻炼,是维持治疗效果的关键。三分治疗,七分锻炼应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理念。增强患者康复意识,充分发挥患者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利于颈部动静平衡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连宝领,严隽陶,沈国权,等.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1,17(2):9.

[2]梅继文,梁文杰,韦贵康.颈椎病手法意外2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l(5):53.

[3]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98.

[4]曹 媛.颈牵配合腹针治疗颈椎病98例小结[j].湖南中医药学导报,2003,9(2):38.

[5]郭万刚,刘登娥,邹西兰.腹针治疗颈椎病5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1):19.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5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药治疗;孙树椿;名老中医经验;孙氏手法;颈椎1号方;功能锻炼;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1.010

孙树椿教授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得到全国著名骨伤科名医刘寿山的亲授真传,对颈椎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有独到的研究,尤其是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机核心归属中医学中的“瘀滞之血不行,乃至瘀血内结”,探讨证明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血瘀气滞、脉络闭阻关系密切,形成“入其法而又出其法”的独特手法,配合药物及功能锻炼疗法,疗效颇佳。笔者运用孙树椿教授独到的临床经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2例,男50例,女32例;年龄22~71岁,平均(49.8±19.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中位数6.2年;工人35例,干部28例,其他职业19例。

1.2 症状与体征 本组82例患者皆有颈肩背疼痛,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其中右侧放射痛32例,左侧40例,双侧10例,疼痛为钝痛、灼痛或酸痛,伴有针刺样或电击样痛,甚至阵发性剧痛,颈部屈伸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握力减退,疼痛和麻木部位多出现在肩、前臂和手指。查体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正常10例、变直36例、反弓30例、侧弯6例;从C3~4到C7~T1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有骨刺,项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小。MRI检查提示椎间盘变性、髓核后突、神经根有不同程度受压迫。

1.3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①颈肩背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伴有神经根过电样或针刺样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②颈部出现僵硬或活动受限;③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④X线提示椎间关节、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

2 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孙树椿教授的颈椎旋转复位手法配合颈椎Ⅰ号方内服和颈椎“以头书”功能锻炼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1 手法治疗 采用孙氏颈椎放松手法及颈椎旋转手法治疗[2-3],①准备阶段: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放于患者颈部,用拇指指腹检查颈后正中线,颈后正中线旁开4 cm左右颈旁线,即为两侧小关节突位置,从上到下,逐个检查颈椎椎置和周围软组织情况,并把颈椎病变分为3段,C1、C2为上段,C3、C4为中段,颈C5~7为下段,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是否变直,局部肌肉张力情况,两侧关节突是否增生,关节囊等软组织为否有条索样、肥厚等病理改变,确定病变部位。②放松手法:用法和提拿法在病灶部位及周围颈肩背部进行肌肉放松,使痉挛或紧张的颈肩背部软组织变软,用时15 min,最后用散、拿、劈和归合法作为结束手法,约5 min。③旋转手法:患者取正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微侧身,以左旋为例,用左手或左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右手托枕部,轻提并做颈部旋转2~3次,放松颈部肌肉,然后上提,牵引颈部,并使后伸,牵引的同时将患者头颈左旋到固定感时,左臂稍加用力左旋颈部,此时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本法要稳、准、轻柔,旋转力度不要过大,旋转完左侧再旋转右侧。每周治疗4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药物治疗 采用孙树椿教授经验方颈椎Ⅰ号

方[4](药用川芎、三七、延胡索等),水煎服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2.3 颈椎功能锻炼 依据孙树椿教授自创的“以头书”练功[5],即用头颈部做笔,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运动书写“”字,操作时速度要缓慢,动作要到位,笔者教会每一位患者后,嘱咐患者每日练习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1.5 min。

3 结 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可以从事日常工作,神经根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总分值≥90%为临床治愈;原有体征、症状显著减轻,60%≤总分值< 90%为显效;原有体征、症状有所减轻,30%≤总分值< 60%为好转;原有体征、症状无改善,总分值< 30%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本组8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治愈29例,显效4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8.78%。

4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伴随颈椎骨质增生,局部小关节错位、韧带松动,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本型约占颈椎病发病的60%,是颈椎病类型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好发于40~60岁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臂丛神经压迫症状为主,常伴发颈项部疼痛不适,反射肩臂,手指麻木,有烧灼样疼痛或针刺样触电感,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随着现在社会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人们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

4.1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神经根型颈椎病归属中医学“眩晕” “痹症” “血痹” “颈肩痛”等范畴,孙树椿教授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归结为中老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筋骨失去濡养,外邪侵袭导致闭阻经络,风寒湿邪侵袭及瘀血阻滞为本病标实,同时,外伤、劳损、长期不良姿势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在神经根管狭窄的基础上,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代谢物质瘀积出现神经根内微循环障碍,微小动静脉回流障碍发生瘀血、渗出水肿,增加神经根内压,而神经根内压增高又反过来加重微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而神经根的水肿、小静脉回流障碍是产生临床症状的基本病机,同时符合中医学“气滞血瘀”理论,故孙树椿教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标,补益气血、滋补肝肾治本。

4.2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的多样性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病因病机较复杂,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马珑等[6]采用牵引加孙树椿教授旋转复位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有效率占94.5%;黄金波[7]采用孙树椿教授介绍的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该病50例,有效率占94%;孙树椿教授采用颈椎Ⅰ号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2例患者,发现无论在临床疗效及体征、症状的改善,还是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4]。孙树椿教授自创“以头书”指导患者颈部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6]。通过对孙树椿教授临床经验的总结体会,笔者采用孙树椿教授介绍的旋转复位手法配合其经验方颈椎Ⅰ号方剂及其自创的“以头书”颈椎功能锻炼综合疗法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取得98.78%的临床有效率。

4.3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会 在应用旋转复位手法上,孙树椿教授认为,首先要找到颈部的压痛点,根据压痛点不同形态,针对性的运用按、揉、点、捻等手法放松僵硬的肌肉群;其次旋转复位手法通过纠正小关节错位、松解粘连,解除关节滑膜的嵌顿来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要掌握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法要轻柔,注意旋转手法力度,避免粗暴手法,也不要刻意追求弹响声,微微屈颈15°来增加寰枢关节间的稳定性,更有利于该疗法安全有效,再次旋转复位后要进一步放松僵硬、挛缩的肌肉,指导患肢加强功能锻炼,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着凉,从而来解除疾病的痛苦。在应用药物方面,孙树椿教授的颈椎Ⅰ号方中,君药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三七内含有人参皂戒, 可显著改变血栓素A2(TXA2)及前列腺素I2(PGI2)的含量,还可以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有利于消除肿胀,此外具有抗炎、镇痛功效。配合延胡、川芎等活血理气,增强方中活血化瘀的功效。在颈椎功能锻炼方面,用头颈部书写“”字,简单、省时,不受场地的限制,坐位或站立都能进行锻炼。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笔者通过总结孙树椿教授的临床经验,采用3种方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方法简单、经济、适用,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5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孙树椿,郭学勤,刘小宁.手法治疗颈椎病144例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6,32(9):677-679.

[3] 张军,宋铁兵,唐东昕,等.孙氏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操作规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 (11):698-699.

[4] 张军,孙树椿.颈椎Ⅰ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0,12(9):518-520.

[5] 龙奉玺,唐东昕,张军,等.“以头书”改善颈椎活动度的疗效观察13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739-740.

[6] 马珑,孙树椿,崔宏勋.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0,22(11):

820-821.

[7] 黄金波.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 例[J].福建中医药,2013,44(2):37-38.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6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非手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3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27-01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节段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颈椎病中神经根型的发病率最该高,约占50%-60%[1],目前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本文对CSR的非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药物治疗

西药治疗CSR尚无特效药物,因其疼痛不适性质属于慢性非癌痛范畴,故临床上主要应用消炎镇痛药物。卫生部《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指出,慢性非癌痛的药物治疗可将WHO用于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治疗方法作为重要参考。治疗的第一步是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第二步采用弱阿片类镇痛药,最后为强阿片类镇痛药,强调只有当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满足镇痛需要时才选择阿片类镇痛药[2]。其中属于第一阶梯中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CSR的主要药物,但易发生各种程度的不良反应,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又以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最常见。针对CSR特有的临床表现,除了消炎止痛, 临床还常采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肌松、利尿、脱水、消肿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类药物。中药治疗方面,中医认为本病乃是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肝肾亏虚,标为风、寒、湿邪侵袭及瘀血阻滞,同时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中药内服治宜以补肝肾、祛风寒、通络止痛[3]。苏海涛[4]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配合颈椎枕颌带牵引治疗CSR68例,总有效率为91.17%。种清治等[5]运用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CSR25例,总有效率达92%。

2 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治疗CSR的重要方法之一。牵引使颈椎保持制动状态,有利于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颈椎间盘的压力;颈椎牵引可以调节椎间小关节紊乱,从而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牵引还可拉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缓解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6]。颈椎牵引有四要素,即、角度、力量、时间。可选择坐位或仰卧位;角度普遍认为颈前屈20°到0°位,略向前倾为宜;重量最常采用的为4到8KG,或为患者重量的15%到20%;时间以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为宜。张希利[7]等采用不同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102例,显效率为80.4%,以神经根颈椎病疗效最佳。郭玉海[8]等将132例CSR患者分别采用前屈位牵引组和垂直中立位牵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2%,83.33%。

3 手法治疗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摩手法治疗也是治疗CSR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CSR的的手法治疗主要可分为单纯手法治疗和以手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具体手法分为具体分可为整骨手法(旋转类手法、拔伸牵引类手法)和理筋手法(各类软组织手法和推法、揉法、拿法)两大类。现代研究表明,手法可以调节力学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松解软组织及神经根黏连,还具有镇痛作用。苏国宏等[9]对87例患者采用拔伸手法和正骨手法治疗,治愈率为67.41%。王乾[10]等采用旋提手法治疗CSR54例,总有效率达94.44%。

4 针灸治疗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改善组织微循环[11],促进炎症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逐渐减轻病变组织对颈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以缓解症状。近年来国内针灸治疗CSR主要可分为毫针疗法(普通针刺、腹针、平衡针、踝腕针)、特色针法(水针、温针、火针、针刀)以及综合疗法。针刺部位主要以颈夹脊穴为主,配合风池、天柱、大椎、肩井、曲池、合谷、阿是穴等学位。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改善肌肉痉挛,缓解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症状。岳延荣[12]采用针刺牵引整复法治疗56例,针刺取双侧风池、肩井、天柱、大杼穴,加电针,用连续波,留针25分钟,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94.6%。岑玉文等[13]通过取穴颈夹脊、百会、风池,辅以阿是穴、肩井治疗15例,有效率为100%。

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又称练功、导引,是中医骨伤的传统治疗方法。颈部功能锻炼可以增强颈肌肌力,维持颈椎稳定性,缓解神经压迫,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缓解CSR症状的作用。颈部功能锻炼可以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治疗中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还可防范于未燃,起到中医"治未病"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颈部功能锻炼方法大致可分为颈肩部活动度锻炼、颈部肌力锻炼和自我按摩3大类。刘建芳等[14]以颈椎操配合中药枕治疗颈椎病90例,总有效率达93.33%。王群[15]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颈操八段锦功能锻炼,总显效率达86.5%,复发率仅为5.2%,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非手术治疗CSR的方法种类繁多,但各种方法的运用尚无一统一标准。故临床上采用非手术治疗CSR,更应依据症状、部位、病情的轻重、患者的意愿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病评估其安全性及适应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5-855.

[2]易洁梅,岑宁,黄小英.镇痛药在慢性非癌痛中的应用分析[J].今日药学,2009, 9(4):17-19.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4-264.

[4]苏海涛,余字峰,许少健,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4):16-16.

[5]种清治,赵德琴.血府遂瘀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院学报,1993.16(3):5-5.

[6]涂豫建,张允,李怡.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5):923-925.

[7]张希利.颈椎病不同角度牵引的疗效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4,17(1):31-32.

[8]郭玉海,林定坤,孔畅,等.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06,27(1):66-67.

[9]苏国宏,罗建明,周忠良.手法配合正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283-284.

[10]王乾,朱立国,高景华,等.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9,21(6):9-11.

[11]薛丽霞,邱彩贵.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前后甲皱微循环变化的观察[J]. 吉林中医药.1996,(5):24-25.

[12]岳延荣.针刺牵引整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6):36-37.

[13]岑玉文,杨顺益,庄礼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J].颈腰痛杂志,2000,21(2):104-107.

[14]刘建芳,周旭文,金瑛,闻建明,孙晓芬,俞黎.颈椎操配合中药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633-635.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7

【摘要】

目的通过运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最佳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积分的改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结果中医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并且3个月随访发现,中医综合疗法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以手法、腹针、中药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较理想,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因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疗效; 中医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遵循简单随机对照原则,以中药、手法、腹针综合疗法为治疗组,并设立对照组,共对12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脊柱专科住院部及门诊部。WWw.133229.cOM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0~62岁,平均41.6岁,病程5天~4年;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8~65岁,平均40.5岁,病程3天~4.5年。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1992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颈椎病分型诊断标准,其中病例纳入标准为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者;③知情同意者。病例排除标准为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孕妇、病情危重及由于纳入观察可能加剧病情者或其他有悖医德不适合纳入的病人;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组,即根据患者就诊次序,按1∶1比例分别分配到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b组(西药对照组),所有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年龄段等均无统计学差异,2周后结束治疗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a组(中医综合治疗组)①旋转提拉手法:包括使患者颈部前屈、侧屈及旋转提拉等动作,施行手法前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松解理筋治疗,整个过程约15 min,2 d/次;②腹针:以中脘、关元、下脘、气海、下脘上、商曲(双)、滑肉门(双),气穴(双)为标准处方加减,1次/d;③中药辨证用药:按下述分型辨证用药,每日1剂。脾肾两虚: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乏力、不温,腰膝酸软,夜尿较多,舌淡或淡暗,边有齿印,苔滑,脉沉细弱为主证。治宜以温肾健脾益气。方选附桂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痰瘀互阻:以眩晕头痛,颈项肩臂四肢重着麻木,甚则挛缩刺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胃纳欠佳;舌质偏暗或有紫斑,苔腻,脉细涩为主证。治宜涤痰化浊,散瘀通络。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气虚血瘀:以眩晕阵作、头痛、肩臂四肢重着麻木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缓少力或涩为主证。治宜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b组(西药对照组)西其汀(国药准字h23023509,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250 ml静脉滴注,1次/d;西比灵(国药准字h1093000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

两组共同处理措施 两组患者如合并颈椎不稳,在起床活动和坐位时均需戴颈围制动,制动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均被指导正确的颈部生活工作姿势,并嘱在无痛、无晕状态下坚持每天行颈操锻炼,2次/d。

2.2 观察指标

①病人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和职业等。②影像学检查:颈椎正、侧、斜和动力位片(治疗前和最后1次随访各检查1次),了解颈椎退变、不稳等变化情况。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疗效评价30分表,各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评价1次。

2.3 质量控制①进行研究前严密组织、精心策划,制定计划书和时间表;②对所有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程序;临床试验按照gcp程序严格执行;③所选用中药药材全部由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每味药独立包装,能保证中药的质和量的一致性;所选用的西药亦由同一药厂生产。

2.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所有受试者经治疗后需手术者,按无效统计)为无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内如出现症状体征同前或加重,即30分评分法等同或低于治疗前,即为复发。

2.5 安全性评价

①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性分析;②心率、血压(治疗前、后和最后一次随访各记录1次)。

2.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类资料(临床资料与疗效)采用χ2检验和ra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 结果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2。表1 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情况,表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略)。

由表1~2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间积分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中医组3个月后随访积分与治疗前自身积分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积分与治疗前自身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中医组,说明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两组治疗前后x线片无明显变化,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亦称颈性眩晕,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csa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间盘或颈椎退变引起失稳,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所致。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多主张运用综合疗法治疗csa,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法治疗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旋转提拉手法可以调整和改变颈椎关节、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结构,改善颈椎的动力平衡,缓解对椎动脉与交感神经的刺激,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供,调节紊乱的椎-基底动脉血管功能,改善颈部本体觉紊乱[1]。熟悉颈椎解剖生理特性,合理施术是获得疗效的关键[2],规范手法操作,可以规避手法治疗颈椎病带来的风险。颈椎病的手法合理施术应是理筋手法和旋转提拉手法的密切结合,缺一不可。理筋手法可缓解痉挛僵硬的颈肩肌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旋转提拉手法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提供安全。采用颈椎旋转手法的要点在于手法的全过程都是在轻度牵引下进行,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病变情况的不同,合理选择前屈、中立还是后伸位置,旋转要适度,力量不宜过大。同时在应用本手法时,要稳、准,不可粗暴,要以腰部旋转动作带动肘关节的动作,合理控制旋转角度,从而完成整个手法治疗。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症,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疾病的针灸疗法[3]。腹针治疗颈椎病主穴由天地针组成,中脘为天,关元为地,其中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力,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配穴由商曲穴、滑肉门穴、气穴、气旁穴、下脘上穴组成,商曲在腹部全息图中与颈部相对应,可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滑肉门为阳明经的经穴,是脏腑之气向上半身布散的妙穴,可滑利双肩关节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气穴、气旁穴为足少阴肾经的经穴,有加强补肾之功;下脘上在腹部全息图与颈部相对应,在上肢麻木时使用此穴。众穴合用具有补脾肾、强筋骨、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作用,可使颈部气血通畅,筋肉得以濡养,缓解或消除局部不适,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腹针作为一种新兴的针灸疗法,以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统针灸的弊端,且临床实践及既往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了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4~6],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眩晕的病因病理有风、火、痰、虚等理论,其中认为虚证者所占比例为多。本研究中csa的辨证主要包括脾肾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3种类型,其中脾肾两虚者居多,占全部患者的70%,治疗上采用附桂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究其实质,主要是脾肾两虚患者由于素体阳虚,中阳虚衰,则运化失职,化源不足,致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发为眩晕。肾失所养导致肾阳虚衰,肾为阳之根,脾为阳之本,脾肾阳气虚衰,则阴寒内盛,脾胃虚寒,故用附桂理中汤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其中附子、肉桂增强温中散寒,温肾健脾,黄芪、茯苓增强补中益气,健脾祛湿作用,全方使太阴脾土阴寒之邪尽散,中气足,脾胃健,阳气运,清气上升,推动血运,增加脑血流量而诸证痊愈。

注重颈部功能锻炼,是维持治疗效果的关键。三分治疗,七分锻炼应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理念。增强患者康复意识,充分发挥患者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利于颈部动静平衡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连宝领,严隽陶,沈国权,等.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作用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1,17(2):9.

[2]梅继文,梁文杰,韦贵康.颈椎病手法意外2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l(5):53.

[3]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2,98.

[4]曹 媛.颈牵配合腹针治疗颈椎病98例小结[j].湖南中医药学导报,2003,9(2):38.

[5]郭万刚,刘登娥,邹西兰.腹针治疗颈椎病5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1):19.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8

【关键词】  颈椎病;护理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易受外伤,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损[1]。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其护理也较复杂,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2例,男54例,女48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5岁。以上患者(均经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住院2~12周,病程1个月~31 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级别护理配合治疗。

1.2.2 观察组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配合治疗。

1.2.2.1 心理护理:本病发展缓慢,但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疼痛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同时伴有神经、动脉压迫症状。患者精神状况与疾病的康复关系密切,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给予高度重视,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及不良刺激,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治疗全过程。

1.2.2.2 起居护理:合理的起居是治疗颈椎病的措施之一 ,要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颈部的保暖非常重要,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体位护理也是颈椎病康复的重要环节,应指导患者采取自然端坐姿势,保持胸部正直,头颈部略微前倾,不可过度前屈和后伸,不要长时间低头或仰头,避免颈肌疲劳。应采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的睡眠姿势,头颈部及胸腰部应保持自然曲度,全身肌肉放松。应纠正俯卧位和左侧卧位的睡眠体位,俯卧位往往使头颈处于向一侧极度扭转的体位,容易引起颈部肌肉、韧带、关节的劳损退变,左侧卧位可加重心脏负担,故不适宜。并适当调整枕头的高度,应使用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枕头,中央略凹进,高度为10~15 cm,颈部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不躺着看书,也不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1.2.2.3 饮食护理: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身体虚弱,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故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勿过食肥甘厚味,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1.2.2.4 颈椎牵引护理:牵引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讲解牵引治疗的机制,告之患者本疗法具有安全、有效和无痛苦的特点,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感。向患者说明牵引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加到6~8 kg,1次/d,30 min/次[1]。牵引后宜做颈肌练习,以牵伸挛缩肌群,增强肌力的主动锻炼为主,至少1次/d。要明确认识和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发热、脉搏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以及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心律不齐者,均应暂停牵引,待症状改善后择期牵引。

1.2.2.5 对症护理:神经根型患者应指导行颈椎牵引及颈肌锻炼。脊髓型患者禁忌牵引或推拿,要使用保护性围领减少颈部活动。交感神经型患者要特别注意有无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病情较重时要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颈动脉型患者常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防止患者突然跌倒出现意外伤害。

1.2.2.6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根据动静结合的康复要求,在治疗颈椎病患者时,应将颈部的体位护理与颈部的功能锻炼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病情轻重指导和鼓励患者积极进行相应的颈部医疗体操及肩背部的肌力锻炼。要耐心向患者说明其医疗体操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疗体操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重要手段,因此需教会患者简单的颈椎运动锻练。常用的医疗体操方法有:①左右旋转:取站位或坐位,双手插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须缓慢,当转至最大限度时,停留3~5 s。②伸颈拔背:体位同前,双肩放松下垂,同时颈部尽量上升,似用头顶球,持续3~5 s。③与项争力:体位同前,双手交叉置于枕部,头项用力向后伸,两手用力阻止后伸,呈对抗相持续状态,持续5~10 s。④环绕颈项:体位同前,颈部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2]。但是,颈椎运动锻炼应选择适当的医疗体操动作及运动量。

1.2.2.7 健康教育:注意纠正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良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尽量保持颈部平直。选择正确的睡眠体位和适当的枕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防止颈部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诊治。加强功能锻炼,定期活动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的疲劳。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坚持功能锻炼,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述疾病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

1.3 疗效标准[3]

痊愈:原有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能正常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痊愈+好转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

2.2 6个月后分别随访,治疗组102例,复发6例,复发率5.88%;对照组51例,复发12例,复发率23.53%。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是以椎间盘、椎体、关节突等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而退变本身又是不可逆的。因此,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症状及体征,延缓或消除病情的发展,尽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而不是消除退变[4]。笔者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配合出院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1]。医疗体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粘连组织的松解,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颈椎病不易根治,随时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正确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压力,而且还能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王和鸣主编. 中医骨伤科学. 第2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2265.

2 曾玉燕,陈丽兰.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与家庭护理指导.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888.

3 陈佑邦主编.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1版.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上一篇: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 下一篇:对制造业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