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06 11:32:23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98-01

培养社会所需的心理、行为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就是青少年阶段就引导他们的个性、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1]。现将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于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介绍如下,特别针对青少年意外妊娠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干预方法进行详述。

1 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分为5大类: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特别是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已开始成为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 [2]。造成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是多样的,具体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四个方面。

2 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心理辅导越来越重视,教育部早在1999年8月就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方针;在各大医院和人口计生服务中心也相继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心理辅导室等。我中心把青少年心理辅导作为一项重点项目进行了落实,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中也存在着不足。

2.1 取得成绩。构建“三二一”活动载体,拓展青少年心里辅导和治疗的渠道。“三”即三个室,精神文明展览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二”即两个中心,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活动中心;“一”即一个活动之家。

(1)精神文明展览室: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忆往昔、展未来。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大树新风。

(2)图书阅览室:提供生殖保健、自然科学、心理咨询等内容的图书,供随时阅览。

(3)心理咨询室:在尊重青少年的隐私的基础上,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服务。

(4)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通过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科学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育观;定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卫生保障水平;定期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引导青少年远离暴力、网瘾、毒品和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

(5)活动中心:活动中心配备健身器材,包括乒乓球、象棋、围棋、书画等活动设施,丰富青少年的娱乐活动,促进青少年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6)活动之家:融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娱乐为一体,丰富了活动之家的活动内容。利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面向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开办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2.2 存在不足。

2.2.1 缺乏具有医学心理学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目前,卫生服务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匮乏,理论水平参差不一,具体操作不够规范。从事心理咨询辅导的专职人员少,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尽快形成一支专职队伍已迫在眉睫,这也是我们今后将努力改进提高的地方。

2.2.2 人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存在误解与偏见,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的认识。由于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许多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却不知;或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和疾病,而不愿去看心理医生和接受心理咨询。大多数受访者缺乏科学的心理问题认知,认为看心理医生,则很可能被认为有精神疾病。这提示今后需要加强社会宣传。

3 青少年意外妊娠心理辅导干预

据北京市的调查 [3],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60年代的平均16.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3.7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的12.2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和青春期的心理冲突。其中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这两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甚至性冲动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下将详细介绍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青少年意外妊娠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

3.1 青少年意外妊娠原因调查分析。相关数据显示,年流产手术40%为未婚女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学生,在40%的手术中30%的未婚女性是重复流产 [4]。未婚青少年妊娠的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对盐城卫生技术学校650名在校学生和盐城技师学院550名在校学生调查,六成以上的学生未能从学校获取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而仅有30%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避孕方法,更多的学生是自行通过报刊、杂志、网络零散地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在性行为已发生的情况下,根本不懂得如何避孕及处理可能产生的后果;而一旦受孕后,也不可能及时采取恰当手段终止妊娠。

3.2 青少年意外妊娠的后果分析。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既然是手术,其并发症不可能完全避免和预料。跟据我们对盐城协和医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该院妇产科要求终止妊娠的青少年意外妊娠者(15~24岁),共248例,青春期有性行为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几率为1/8;盆腔炎发作1次,以后不孕风险为15%~25%;若发作3次,不孕风险上升到50%~60%,患有盆腔炎发生宫外孕的危险性较健康妇女增高6~10倍。值得关注的是早孕女孩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甚至连自己怀孕了都不知道。多数人对待流产很漠然,其中有不少患者还是反复流产,其中最多的达4次。可见关爱女性特别是未婚女性,指导科学避孕,避免非意愿妊娠及重复流产势在必行。因此减少青少年的非意愿妊娠是保障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内容。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2

[关键词]校外实践基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笔者在社会实践基地能充分利用独特的办学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心理健康的港湾。

一、提高认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认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为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素质是整个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心理上弱点的勇气,掌握有效调节心理的方法,自觉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为其他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实现德育、智育、心育的全面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需要。只有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的断乳期、成长的反抗期、发展的危险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需要。最近各地发生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让人触目惊心。我更加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心理教育的职责在于帮助未成年人顺利成长,并充分发展其潜能,使之能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能自我发展、人格健全。通过学习辅导,让他们学会学习;通过生活辅导,使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热爱生活;通过职业辅导,让他们学会生存;通过青春期教育,让他们顺利度过安全期;自我意识辅导,让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的现代人。

二、加强调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

我通过心理测验、问卷调查和教育实践,分析出来基地实践的中小学生大致存在这样的一些心理问题:(1)社会压力。东部城区的快速发展,引发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心理负荷加重。(2)学业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3)同学的竞争压力。同学之间的攀比,生理差异,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不良情绪反应。(4)考试的压力。 (5)家长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必须的,为孩子创造条件是必要的,但做得过分只会让孩子感到压抑,适得其反。(6)教师的原因。个别教师的行为失范、偏激个性和不良情绪导致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7)有的学生自我概念差,自卑心理严重、自我肯定不足,容易产生挫折感,导致行为退缩,害怕人际交往等心理问题。(8)青春期综合症。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如果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产生心理问题。(9)数码网络的影响。有的学生整天沉迷于数码虚拟世界,上网成瘾,导致体质下降,交往减少,心理脆弱。

三、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一是团体辅导活动。依据心理教育目标和要求,针对学生实际,通过案例、游戏、故事,应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培养他们自信、自省、自我认同、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个案咨询帮助。个案咨询主要在心理咨询室由专职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为个体学生提供的个别辅导。通过倾听、积极关注、情绪宣泄、心理分析、行为训练等方法,帮助那些行为有异常、学习方法存在障碍、情绪反应不良的学生。三是电话或来信咨询。设立校园心理热线,实行定时服务,咨询教师轮流值班,咨询室外设心理信箱,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四是家长心理辅导。主要侧重于家庭教育心理策略和家长本人的心理疏导。辅导形式包括讲座、团体训练、讨论会等。

近年来,我们基地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有效帮助了一些学业失败,行为失控,心理失衡的青少年学生。二是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基地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不断增加和改善咨询室的硬件设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基地的品牌课程。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座、联合办班、奖励自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等,提升心理辅导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知识的理论素养,普及了一些心理知识,形成了一些教育特色,总结了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专家推崇,促进了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校际协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聚合效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中常常面临这样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发展存在着校际不平衡。城区校发展较快,偏远校相对发展较慢。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偏重于学校,忽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无法在源头减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诱因和家庭诱因。三是个别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四是专业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仍然短缺而且素质不高,并且缺乏严格科学的行业规范做指导,没有区域性的健康教育研究协会做指导。

社会实践基地在办学特色、办学资源和工作内容上比全日制中小学有更加有力的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联合参加实践的学校,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促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发展。通过成立基地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机制”,快速实现“三个推进”。“三个机制”是依托政府支持,以教育为主,联系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和团体,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席会议机制,联动投入机制和联合服务机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全方位关心,全天候关注,全员关怀。“三个推进”是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的优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区域学校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共识,建立一支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运作机制,最终形成全员、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科研,科学实践,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操作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

[3]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3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家庭结构的影响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 Elman)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1条标准中第一条就是具有适度的安全感。完整的家庭结构,家庭的和谐美满、子女间的相互关爱都会给予孩子安全感,而那些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的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使他们没有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这类学生在生活中性格呆板、忧郁、孤僻、伤感、自卑,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

2.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生在经济上比较窘迫,而家庭经济水平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人际关系因素

中学时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和纯洁,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则不同,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因此期间必然免不了带有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处事不顺,往往会造成学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心态,心理压力日趋增加。

(三)情感因素

感情上的需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多数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个体生理发展已经接近完成,而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会产生“要求他人尊重与尊重他人”,“渴望被爱和害怕受到伤害”。“融入集体和保持自我”等矛盾。

(四)就业因素

当今,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无奈,这种现状在大学生心里形成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霾。f临近毕业的学生因为处处碰壁而心灰意冷,除了要承受来自求职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是21世纪之后的事。尤其是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于指导各高校开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未能落到实处,主要表现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方法不当。

四、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思考

目前,许多高校往往把辅导员定位在“政治辅导员”和“生活辅导员”,部分辅导员也是这样定位自己并据此开展日常工作。但是,要想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仅凭单一的思想教育和简单的管理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应该把辅导员定位为“心理辅导员”,并根据这个角色定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建工作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是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是学生就业的引导者,其工作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使得部分辅导员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创建一支有能力、负责任的学生工作团队来协助自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极为重要。而且,辅导员只有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观瞻全局,才有可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对策。辅导员可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帮助下,创建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并在每个教学班选拔一名心理安全委员。二级心理辅导站干部和心理委员皆由学生来担任,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施以援手。体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拓宽宣传渠道,普及心理知识

除了定期开设心理讲座,辅导员还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心理知识。通过学校的宣传橱窗、宣传板;利用院报、系刊转载心理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网站、论坛,院系网站、班级博客、QQ群,只要是学生喜闻乐见方式,都可以作为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的渠道。

(三)关注重点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刚刚入学的新生、家庭贫困的学生、临近毕业的学生,还有谈恋爱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容易敏感的学生,都应该成为辅导员重点关注的对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时刻留意上述学生的心理状况。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4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第十九小学 551700)

【摘要】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本文提出了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一些有效的、常规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心理辅导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戚家,不能同长辈进行有效沟通,在情感上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有的则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从社会适应方面看,很多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响,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针对问题,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提供一些参考对策:?

一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各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要请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教师对科任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四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于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还要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开设亲子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五是采用小组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内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小组辅导方式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而个别辅导,则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因此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绝不能忽视对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赢得未来,我们要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去重视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引导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乐乐的成功大道。

参考文献?

[1] 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 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10?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5

关键词:高师 公共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公共心理学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素养、从教技能和心育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诸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调、严重脱离教育和生活实际等问题,始终是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此谈几点体会。[1]

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1.提升未来教师职业能力的需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专业一直比较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和心理学之教学应用的培养,忽视了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理解不准确,更谈不上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方法。走进基础教育后,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这些教师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更谈不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如此普遍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高师公共心理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专职心理辅导员的职责,也应是每位任课教师的责任,任课教师还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有学者就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2]

2.适应基础教育实际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民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趋向多元化,这对处于未成熟期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然而,长期以来,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注重于心理学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不关注和解决中小学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致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我校往届毕业生的座谈会上,许多师范毕业生提出曾学过的心理学课很难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排上用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心理学教学严重脱离中小学教育实际所致。为此,公共心理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让师范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悦纳自我、发挥潜能的技术方法,知晓如何引导中小学学生有效解决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心理学教学对接基础教育实际,提高心理学教学的实效性。[3]

3.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在社会适应、人格和事业发展方面最易产生心理困扰。虽身体上已经成熟,大学生在心理上并不完全成熟,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还缺乏完全适应的能力,心理韧性和抗挫力相对较差。一旦生活突变或遭遇挫折,心理的弱点便暴露无遗,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如,一些学生因体相不佳、社交困难等感到苦恼和焦虑,不敢面对现实,陷入自卑和偏激而难以自拔。为此,许多大学生十分希望公共心理学课能在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所帮助,为心理素质自我提升、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等方面提供更多适用的知识。然而,以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主干,添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部分内容的公共心理学内容体系,未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 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能为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注入活力。[4]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重在理念和方法

1.准确定位,目标融合

许多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薄弱主要表现在自控弱、社交困难、情绪易波动、适应能力差等方面。为此,公共心理学教学必须树立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公共心理学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善学善教、育心育人的未来教师,带有一种理想色彩。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不是强迫学生达到某种理想境界,而是视学生为社会现实中的活体,以普通人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让他们全面、现实地认识真实自我,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要融合两种目标,使之既符合教育目的,又贴近社会生活,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5]

2.案例教学,体验为主

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助人与自助的能力,其教学必须兼具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倘若学生只会记忆一些抽象的心理健康概念,完全偏离了教育初衷。为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沿用传统讲授法,而应采用以典型案例研讨为主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案论理,以理解惑,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可以领悟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提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心理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课堂将活起来,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还应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体验式教学,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公共心理学课程环境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亲身体验交流分享内化应用”五阶段体验程式,协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3.创新模式,三助为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学生、团体和教师的力量融入教学过程,构建学生自助、朋辈互助和教师帮助的“三助”教学模式。

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其价值在于,可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具体的途径和形式有:自助式心理探究、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激励等。实践证明,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效果良好。[2]

朋辈心理互助是指大学生相互给予开导、安慰、鼓励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类似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活动,促进互助者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青年大学生喜欢向同龄人敞开心扉、倾诉心声,因此,朋辈互助能使助人者与受助者保持完全接触,通过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帮助心陷困境的同辈恢复自己的理性和认知能力,缓解过度情绪,重拾自信,恰当应对。同时,助人者也提升了同学友谊质量,提高了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有利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培养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3]

师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教师为大学生提供课堂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发展性心理辅导。

课堂心理咨询是指将心理咨询融入课堂教学,是一种受欢迎、实效好的新型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堂上解答大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可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二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辅导,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学不仅仅是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对日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具体操作是,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先由大学生梳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扰的心理问题,然后收集、分类这些问题,最后通过三种方式予以辅导。一是对普遍关注的典型性问题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辅导;二是对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在课堂上公开解答;三是对个别性的心理问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4]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适应与发展的助人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心理困扰的成员提供理解、支持的气氛,在这种安全的氛围里,成员会尝试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用于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一般由辅导教师引导,重点放在大学生共同关注或可能共同遭遇的心理问题上,常用的方法有讨论、分享、交流和体验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反思,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发展性心理辅导致力于培养健全人格和开发心理潜能,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各自心理发展历程,妥善解决心理危机,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目前,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过去,此类问题主要是通过心理的成熟来自己解决,但如今,发展性问题在数量上日趋增多,在性质上日趋复杂,仅靠自我成熟的途径已很难加以妥善解决,因此,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向。

三、要加强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

近些年,公共心理学教材虽内容有所取舍、体系有所重建,但仍未能适应当前我国学生心理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需要。为此,组织相关同行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尝试性建构,形成《教师教育心理学》一书,2012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本校2013级、2014级师范专业共3000多名学生中试用,师生普遍反映较好。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该教材,要以“高师公共心理学‘理论、实验、咨询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为题申报了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并获立项资助。在近两年教学实践、课题研讨和基础教育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正着手修订《教师教育心理学》,力争在反映教师教育、心理学最新成果的同时,渗透实践性取向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突出教材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整个教材分为基础编、教学编和育人编三编。基础编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教学编和育人编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教材主要部分以 “双主线贯穿”的方式组织,教学编以善教善学工作为主线,育人编以育人育心工作为主线。[5]

课程内涵建设说到底是任课教师本身的内涵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关键。为此,对学校公共心理学任课教师进行了系统性培养和培训,主要从三条途径进行。一是实践培养,即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任课教师经培训后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二是科研提升,即在学校层面指定若干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作为教学改革项目由公共心理学任课教师承担;三是校校合作,即本校公共心理学教学团队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组团,做学结合、共同研究、分享交流。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J]. 大众心理学,2000(4):12- 15.

[2]王希永.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05(2):26-28.

[3]于娜,杜天骄,李艳波. 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J]. 西北医学教育,2008(5):990-992.

[4]王瑶. 将心理咨询引进课堂教学实践[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2-104.

[5]唐芳贵.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实践性的视角[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31-134.

作者简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6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46 — 0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必要,重要,紧迫,复杂,影响深远。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该最为重视的课题。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才。高校辅导员首先要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工作能力,其次,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大学生缓解、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形式

(一)影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产生原因看,“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即内因和外因。外因是产生问题的条件,内因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某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外因和内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某一个体是否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严重性。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除了遗传因素以外,主要是其过去成长过程中各种外在因素长期的累积效应,所以外因随时问推移可以转化为内因。”〔1〕从产生的种类看,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1.个人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人的身体因素,具体的方面有身高、胖瘦,体型,相貌,气质,谈吐,礼仪等。往往是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容易诱发大学生心理疾病。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指,家庭的结构、经济实力、社会背景、社会地位、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行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家庭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3.学校因素,学校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 ,大学生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这个环节中牵扯的因素多而杂。大学是个变化的环境,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高的不断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语言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把握学习规律能力、经济自理能力、合理利用网络避免成瘾能力等。

4.社会因素,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实的社会环境重要角色之一,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成长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是社会思想变化的代表,同时大学生也最容易受来自社会思想观念的冲击。这两者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心理极为敏感,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因人而异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共有的心理问题不同。

1.不适应。这种问题在低年级学生中较普遍。首先由于多种原因没有独自生活经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一旦脱家庭,生活自理出现问题,随即产生心理障碍;其次,多数学生经历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后,学习方法已形成一定的模式,对大学的学习规律把握不准,表现出不适应大学学习。再次,相对于中学,大学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时间大幅增加,由于学生自我管理时间能力不足,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表现出不知所措,虚度光阴,久之,易产生负罪感即心理问题。最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人际沟通方面也对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沟通起来易产生障碍、摩擦。多数学生会表现出不适应,心理上很容易受到挫伤。

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心理矛盾有些学生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不肯轻易向外人展示真实自我的同时,又渴望别人能理解自己、渴望别人能与自己作“心灵交流”。这

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无所寄托,产生孤独感。”〔2〕

3.压力逐渐增大。(1)学习压力。在上大学之前,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终极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学校、家庭时刻关注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负担远小于中学阶段。致使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主要靠自觉,一系列的变化往往使得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无所适从,学业期望难以达到,学习压力增加,进而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烦躁等情绪,严重者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2)情感压力。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层次、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来自全国的同学,老师开始进入学生的交际圈。这一时期的学生渴望获得新的友情、师生情和爱情等,但因缺乏经验,以及在新形势下成找起来的90后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其一,情感需求不容易在短期内获得满足,容易产生孤独等心理问题。其二,在感情发展过程中,易遇到不同的障碍,困难。如失恋等。但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因缺乏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可能发生极端事件。(3)生活压力。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渴望在经济上自立。虽然学校有奖勤助贷等资助政策,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同时由于年龄的增长及角色的转换等原因。攀比心理和虚荣心逐渐滋生,这使得部分学生希穿得体面,吃得像样,异性和恋人面前花钱大手大脚,生活压力很大,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4)升学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多数大学生对以后的职业没有明确的方向,少部分学生有考虑前途和就业问题。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对将来事业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对未来工作考虑较少的学生在最后一年由于环境限制,工作升学双重矛盾使得他们成为心理问题高发的对象。(5)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大学生怀着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来到大学,他们往往会不切实际的对身边的人和事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现实。一旦遇到某种挫折,他们往往会失望、困惑、沮丧,这些心理矛盾长期得不到指导和疏通,容易引起心理疾病。

总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骤雨时期”,其生理发育极为迅速,正趋于成熟。表现为体形变化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生理变化特点对其个性的影响;情绪、情感方而的易变性使其心理处于动荡状态。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与合理的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等。”〔3〕

二、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确保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高校辅导员作为此项工作的执行者,其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处在一线,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了解比较深入;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力量,他们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多数高校专职辅导员是从毕业就直接从事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与大学生年龄差距较小,在生活,学习,工作、知识背景等方面与大学生有着相似之处。他们与大学生有着相似或相近的世界观、价值观,较容易进沟通交流。一般情况下辅导员都是从一年级开始接手新生,一直带到毕业,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对于任课老师更加全面深入。同时高校辅导员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他们能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因此,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 新形势下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所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做出处理,以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主要的应对措施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做为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执行者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研究方法等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了解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理论并联系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相关规律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有关心理健康方而内容的定期培训,从心理专业方而给予一定指导,逐步建立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辅导员的资格认定体系。”〔4〕总的来说是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具体工作可从以下个方面出发:

1.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2.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仅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不行动。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3.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分清层次,重点把握,大学生群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因此做工作时要分清层次,抓住重点。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顺利有效进行。

4.与学校一道共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最终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好健康成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核心主体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可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以下工作:

1.可对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系统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为处理可能以后会出现的问题做准备。

2.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心理健康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关心帮助,发现问题即时上报。

3.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处理简单心理问题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成长成才。

〔参 考 文 献〕

〔1〕任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J〕.思想政治工作,2009,(05):106-109.

〔2〕刘天娥.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52-55.

〔3〕王建新.试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成长〔J〕.西北成为教育学报,2010,(01):43-44.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鲜事物充斥著现代人的生活,物质生活的丰富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使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每个社会成员成就幸福人生的基础要因。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拥有较高知识水平,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尚未稳固,具有理论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矛盾,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老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心理辅导的职能日益凸显。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效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监督排查,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学生素质差异性逐渐拉大,辅导员职能的日益丰富和辅导员责任的重大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负担,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仅会影响个人的健康水平、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状态,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提高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稳定性,给予辅导员物质保障,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适当的安排工作,做到张弛有序,为辅导员从客观上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应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压力的疏解及心理问题的排查。在学校现有条件下为辅导员安排心理讲座,定期进行辅导员心理状况量表测试,让辅导员及时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变化,尽早做好自筛自查。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档案,帮助有困难的辅导员,时刻关注辅导员的身心需求。再次,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辅导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并能够通过自我的调节来增强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

二、在辅导员专业队伍中实施心理辅导分工

问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辅导员要想成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是重要保障。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养专业化以前,由于辅导员对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知识所知甚少,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起到辅、监督性的作用,不能起到咨询性和治疗性的作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利于辅导员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而辅导员队伍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会对辅导员进行分模块的专业化培训和进修,标定辅导员职业入职门槛,使辅导员重视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生配置辅导员的比例为200∶1,平均一位辅导员老师要负责200名学生,处理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辅导员老师还负责社团活动、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说工作量是比较重的,辅导员工作呈现的状态则是广泛而略缺精专。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完善辅导员分专业培训,使辅导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个人兴趣选择自身发展方向,这无疑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辅导员在分专业培训和发展方面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每个学院都拥有至少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不仅解决了本职工作,还可以更好的规划自身的职业方向,亦可以为学院全体学生服务。

三、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确保学生的在校安全与德、智、体全面发展。辅导员通过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与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优势,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健康监督,根据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与日常行为表现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同时,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时,应尽量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思考学生问题,打开敏感的神经,细心捕捉学生情绪和表达上的细微变化,尽力避免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不能抛开教师的身份,用劝说者和教育者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学生则会产生防备情绪,难以打开心扉。辅导员在对学生尽心心理咨询时应做到共情共感,像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一般去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敞开心扉以包容和开阔的心态来面对学生阐述的种种想法。运用心理咨询提问的技巧,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排解心理问题。

此外,与学生进行朋友间心与心的交流、加强与校外专业心理辅导工作合作、让辅导员参与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邹海贵,彭仲生.试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4).

[2]周涛.论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10).

[3]万弋琳,项鑫.探索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赤峰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作者简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篇8

淮安,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它因河而兴,因漕而盛,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培育出了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金巾帼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建安七子陈琳,汉赋大家枚乘、开国总理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江苏省淮安市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规范化和特色化,以科研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打造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德育品牌。

重普及,常态化

“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心理课啊!”“老师,我们学校什么时候再搞心理剧表演啊?”……放学路上,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心理老师总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学校组织学生将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编成了心理剧,组织学生不定时地在校园内演出,让孩子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教育。这样的故事在淮安许多中小学校演绎过,演绎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淮安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主任侯一波对记者说。淮安市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活动开展为辅助,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工作的重点,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常态。

2008年,淮安市教育局教研中心指导的省级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实践研究》进入准备阶段,在淮安市教研室主任魏惠和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主任侯一波的带领下,项目组老师多次走进校园,开展听课、研讨、调研、讲座等活动,2012年该课题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年度精品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下,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开发了《心苑》《心理自助餐》《心育》《让阳光洒满心田》等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45种。全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开展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的全面普及。

以清河中学为例。学校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心海导航》《学习心理与方法》,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心理学》,把心理课排入课表,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态调节等方面的技巧,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定期举办讲座: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高中学习生活,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帮助高二学生解决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帮助高三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更轻松自信地投入学习。

淮安市广州路小学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融合,学校要求所有学科老师在备课时适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语文课中,当讲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环节时,教师充分利用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数学课,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应用题中;美术课,教师引导学生用明亮的色彩,画一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图画……这样不但使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般自然,更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打好了底色!

楚州中学不仅编写了《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悦》等学生读本,还开发了《中学生心理建设读本》教师读本,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兼顾教师的成长。

此外,市教育局每年定期开展“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千场宣讲”活动,上百位心理健康教师及志愿者走入区县、社区、学校、通过对教师、家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普及,营造积极进取、热爱生命、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建设,规范化

组织机构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是让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重要保障。2010年,淮安市教育局除在各个学校按统一标准设立心理咨询室外,还与文明办、关工委、团委、妇联、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合作,建设市级和区级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走进淮阴区的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感统训练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试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沙盘室、在线服务室一应俱全。中心设在学校内,以学生为主,同时接受社会人士的电话咨询,既提高了利用率,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如今,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已成为孩子们课堂之外的心灵栖息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绿色”空间。

为了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淮安市拟定 “淮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鼓励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各项评比及考核中。以楚州中学为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考核和文明班级评比中,并制定《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试行意见》,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督查)小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清江中学在德育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班会、团队活动等渠道渗透,学校构建“三全”(全员额、全过程、全方位)“三自”(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身完善)“一心”(心理健康)的“三三一”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和年级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各个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在淮阴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最醒目的位置写着这样一句“心灵鸡汤”:

阳光,温暖、母爱。教师,就像母亲;教育,就是阳光。爱会快乐,爱有梦想。向上,自然的润泽,自主地成长,体验着不一样的进步与成功,分享着一样的幸福!

在这些美好字句的积极心理暗示下,相信学生和教师们都会以“天天阳光,拔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天!

郑梁梅高级中学则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在生命发展中心场馆内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设备,以学生喜爱的科技体验方式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此外,学校开设了心理阅览室和心理社团,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说一说:我成长,我快乐;议一议:小烦恼,共商讨!‘童心童语’心灵小广播又开播啦!今天我们又会听到哪些故事呢?”每周三的下午,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校园内就会响起这稚嫩的声音。广播站开设以来,每次广播内容均由师生共同策划,将学生身边的话题用儿童的话语演绎出来,让小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这所学校里,“心语信箱”深受孩子们喜爱。学校在每个楼层设立“心语信箱”,当学生有困难、烦恼或是产生心理问题时,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向心理老师咨询,老师在两天内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通过“有声和无声”相结合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如空气般自然。

重师资,专业化

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淮安市教育局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两个方面入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系统培训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00余人。在师资力量紧缺的情况下,打造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有兴趣、有热情的优秀心理健康教师。

“未成年人经常会遭受身边重要他人甚至是陌生人的言语伤害,轻则会自尊心受到伤害,重则会走上不归路。”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符月梅老师是淮安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她是一名英语老师,同时也是一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一次自护情景剧的排练场里,她亲眼目睹了语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这引起了她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幼崽,柔软、脆弱、敏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符老师说。2012年,符老师带领2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义务开设了“乐老师”热线,在“心晴小屋”里值班,为有心理困惑或烦恼的学生、家长、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热线开通以来,已成功咨询七百多例心理问题。五本厚厚的辅导记录,承载了电讯的回音,老师们的辛劳和满满的爱。

吴建飞老师所在学校有很多学生是新市民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来自家长和家庭,学生家长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差,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吴老师利用每周六的时间,为学生家长开设主题讲座,针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习惯养成、如何看待学习成绩等问题与家长们面对面探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和谐的亲子关系。

为提高教师们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淮安市定期组织教研、培训、观摩研讨会,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如今,淮安市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班主任沙龙等已经成为心理教师的“加油站”,老师们在这里交流、探讨、学习,互相进行心理疏导,在提高育人能力的同时,更提升了职业幸福感。

重创新,特色化

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许多考生和家长变得脆弱不堪。学生小璐从今年3月以来,就得了“考试恐惧症”,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她,遇到考试就会情绪不稳、发挥失常,有时还会失眠。面对这种情况,小璐和她的父母主动拨通了淮安市“安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求助热线,经过几次耐心的沟通和辅导,小璐从“考试恐惧症”中走了出来,以平常心来面对高考。

现如今,学生和家长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咨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广大师生、家长从忌讳到羞羞答答地处理心理问题,再到坦然面对问题,得益于淮安市“四早”工程的宣传和推广。“四早”即早预防、早发现、早教育、早干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主题班会与团队工作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等方式,构建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立体支持系统,打造了淮安市“安老师”心理服务的品牌。据调查,全市学生对“安老师”的知晓度已达到90%以上,它已成为淮安市师生和家长的贴心朋友,“安老师们”通过电话引导广大学生,在面对人生挑战时,能够从容面对,面对失败和伤害时,能够自我调节!

在此基础上,淮安市建成了“淮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实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化,帮助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心理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教师、学生和家长随时可以进行学习、测试、咨询,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

又是一年高考季,本应“热闹”的“安老师”心理服务热线却格外安静,老师们接到的咨询电话较往年减少很多。这一改变让他们兴奋不已!

上一篇: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学校管理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