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02 14:52:56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1

 

一.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生产经理xx、技术经理xx同志担任,成员由部门、车间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抢险组和后勤保障组。

 

1.指挥组由xx、xx组成。在第一时间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第一时间组织员工疏散,第一时间组织员工自救,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第一时间保证公司财产和员工财产安全,第一时间组织协调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抢险组:由20名员工组程: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组员由xx、xx、xx、xx、xx、xx承担危难工作,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

 

3.后勤保障组:由6名同志组成,xx任组长,xx为副组长,组员由xx、xx担物资装备供应,切实保证突发事件工作所需。

 

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措施

 

1.发生一般火警、火灾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当班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车间、部门和公司领导,逐级上报。火警火灾拨打119请求救援。人身伤亡事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或拨打120请求救援,但不管是哪类事故,抢险救护时都要先切断电源或采取防护措施后再组织救护,防止事态扩大。

 

2.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迅速向公司汇报,公司逐级向上反映。岗位人员拨打119救援电话请求援后,首先组织自救,使用现场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根据着火部位、性质也可用现场备用的防火沙、土、水进行灭火,电气火灾要用干粉灭火器,变压器、油罐等用水冷却时,人要远离,严防爆炸伤人,待消防专业人员赶到后,在专业人员指挥下配合灭火。

 

3.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发现人员要立即向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公司逐级上报后,还要通知医院工伤抢救小组,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若伤部位属擦伤、碰伤、压伤等要及时用消炎止痛药物擦洗患处,若为出血严重,要用干净布料进行包扎止血。若伤者发生骨折要保持静从事静卧。若发生严重烧伤、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若伤者已昏迷、休克,要立即抬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或按摩心脏,待医生到达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4.若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救援人员在救援时要了解中毒原因,迅速把中毒人员抬至通风良好处进行一般性抢救,并立刻送往医院抢救。

 

5.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同时停止设备运转,处理事故时,要有专业人监护。严格执行检修程序和停送电确认制度,防止打乱仗,冒险作业。

 

6.发生爆炸事故,要立即关闭爆炸源,若有人员伤亡,按人员伤亡预案救援。

 

7.发生各类事故都要保护好现场,待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三.注意事项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保证24小时开机,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随时准备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发生。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要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2

(一)做到防范于未然

档案工作是企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从某个角度来讲,档案工作是对资源信息的一种整合,在档案工作长期进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的话,带来的损失不堪设想。因此,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也倍受关注,应急预案的编制主要遵循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并且将档案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作为整个编制工作的重点,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档案工作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另外,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应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规范防范的手段、强化预案管理的流程,并不断地建立健全的档案工作安全预防机制,从而做到防范于未然,进而有效地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自然灾害、重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确保档案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

(二)重视对档案资源的保管

众所周知,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主要是为了保障档案资源的可靠性、安全性,从最根本的角度分析,档案资源应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档案资源出现损失的话,很难甚至无法对其进行修复。因此,在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中,应以档案资源的保管作为编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从企事业发展的角度上来分析,档案资源的损失是与财产损失并存的。因此,对档案工作编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管理,也成为当前企事业单位重点工作之一,必须要做好重大事故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重点预防工作,尽最大限度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将档案资源损失控制到最低。

二、档案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

(一)科学合理布局,构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档案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项信息的汇总,如,业务信息、人员信息等,一旦档案工作出现突发事件,可能会造成部分档案的损失,甚至会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必须做好档案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布局,以此来构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具体要点如下。

1.合理完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

通过对大量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尤其是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情况不同,应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也就是说,在编制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完善应急预案。另外,在完善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应详细阐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框架结构以及应急的基本流程。同时,要完善一些专项预案,主要指的就是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例如,针对自然灾害引发的火灾、地震灾害、水灾等,根据不同的灾害特点来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旦灾害发生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从而提高对灾害事故处理的有效性。

2.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体系。

通过上一部分分析了解到,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会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最终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然而,由于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多元化特征,因此,必须做好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其管理体系。如,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外延到点的管理方式,将对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管理落实到各个部门,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善性、适用性、科学性,这样才能避免或降低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统筹规划,完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构

首先,相关企事业单位应成立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机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编制的有效性,应成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机构来执行这项任务,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各自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应急预案进行风险评估、规划等。同时,对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审核,确保应急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其次,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的配备,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关乎到档案工作的应急预案编制,必须重视起来,为了提升应急预案编制的有效性,需要将各个岗位人员落实到位,将工作人员的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应急预案实施的有效性,而且,人员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应将自身的正能量充分地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有效性。最后,应建立合理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绩效考核机制。主要是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应急预案的预定期限等方面因素进行考核,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有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档案资源作为档案部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应积极做好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同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来完善不同方式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而有效地提升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将档案资源的损失降至最低。通过本文对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主要从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以及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点等内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有效性给予一定的启发。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3

内容摘要: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济转轨和政治转轨带来的不和谐因素的长期存在,这些都给应急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控、治理、消除带来巨大的风险。我国已经开始了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本文在分析我国应急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突发事件的特征和演进规律,探讨了中国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并通过对中国国情、应急事件特点和演化规律的了解,进而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系 不确定性管理 情境演化

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现状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资源短缺,处于多个气侯带上,受到多种气象灾害影响,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自然条件。另外,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转型期,贫富差异较大,社会矛盾突出,同时我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因素。一旦这些因素得到累积并扩散开来,将给我国各中心城市甚至更大的地域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我国已经进入了泛风险时代,因此在我国做好应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开始进行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较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制定和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纳入法制轨道,解决了非典防治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为依法抗击非典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2006年1月,我国正式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随后25件国务院专项预案、80件国务院部门预案和31个省(区、市)总体预案相继。至此,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快速延伸发展,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

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应急管理的大框架,但是,针对各种类型的应急预案并没有完全启动。主要是由于目前关于应急预案国家只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并且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发生频率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特定研究。所以应急预案不能落到实处。这也带来了应急预案即使制定了也是一纸空文、束之高阁的境地。因此,建立适合国情的,结合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预案是做好应急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部分地区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金融危机逐渐恢复之后的发展时期,应深刻理解应急管理的内涵和演进规律,结合我国特点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对保证我国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以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属于应急管理中事前管理的一部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涉及行业的重新调整、资源的重新布局,在此时考虑应急管理尤其是应急预案编制十分必要。

既然应急管理是基于情境的不确定性管理,那么作为应急预案首先应该是基于一定突发应急事件情境的,情境是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在突发事件中,情境是指决策主体所面临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态势(何婧等,2009)。情境的演化是动态和静态相关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情境演化分析不但要熟悉演化的进程和趋势,更重要的是解释导致演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因果制约关系,以为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截至到2006年底,尽管我国部分城市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提出了大量的突发事件情境,但是通过对应急管理内涵和演进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应急预案体系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

首先,预案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预案。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制定了135万多件应急预案,但事实上应急预案的体系还不完善。就我国而言,目前大的预案比较齐备如地震灾害,但是对于一般性的突发事件则没有。这也是下一步建立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所必须考虑的工作重点。

其次,应急预案的内容简单、残缺。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包含警戒线、实施要点、实施步骤的一整套方案,而目前多数的应急预案只有原则性的说明。预案对于组织构架的说明很详细,对于具体技术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这样一个现状,造成了现有的应急预案并不能直接用于突发事件的防护和救援。

再次,应急预案的操作性与情境性不强。应急预案不能太过于详细,因为它是未发生事实,并且中间不可控变量过多,使得过于详细的应急预案往往成为没有利用价值的空想文件。但是,应急预案也绝对不能太过粗糙,只会使得应急预案适合多数的突发事件而没有针对性价值。突发事件救援是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的,对情境估计不足或者考虑的较少,这样的应急预案必然是有偏差的。同时,应急预案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基于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的动态方案,而目前在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则很少这样去做,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工作基本是基于领导的判断而来。

最后,应急预案的修订程序也有所欠缺。《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规定,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境变化,实时修订应急预案。但是,针对这点并没有专门的规定而只有原则性的说明。例如,安全监管总局等六部委的《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各企业和相关单位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条件、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但是一直没有落实下来。

关于我国应急预案制定的政策建议

我国各级政府已经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几十种类型的应急预案,建设了一批专业的应急队伍,逐渐分层分级建立了应急资源储备库,在应急管理的相关程序和立法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是前期的应急管理工作也暴露了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应急预案内容的详细合适度还不够、专业的救援队伍还不充足、信息传递和扩散出现偏差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继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目前,我国应急预案在形式上比较齐全,但是其详细合适度和国外还有差距(张红,2008)。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应急预案内容比较详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应急预案内容。具体说来,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应急预案中应该有对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风险类型、可能遭致损失的人群及其期望损失有一个大概的总体描述和把握。例如,在H1N1这类卫生事件发生前,关于这类事件可能影响的人群、地域、危害等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二是所有应急预案都是要基于情境演化分析的,这就要求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必须充分吸取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生过的同类突发事件,设想出可能发生的情况。当然,情境不可能完全穷尽,应该结合应急事件的类型和分层分级来考虑情境和情境演化。

其次,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在制定预案之前成立一个应急预案编写小组,小组的成立、分集权形式、分工将对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应急预案编写小组成立之后,一要分析当前所处的情况,弄清楚某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防范、处置和恢复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风险,确定资源配置的原则。目标是合理配置资源,尽可能以较少的代价来减少、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手段来完成这一目标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对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和我国区位环境和资源有一些了解后,就可以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包括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量和时效等因素。

再次,应急预案既要反映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也要考虑公共部门的决策对其他受灾群体的影响;既要考虑在最坏情况下的应急防范,也要考虑基于一般概率水平的应急防范;既要考虑到社会效应,也要考虑到经济效应;既要有预警机制,也要有配套的紧急的处置机制。还有,某一类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光有应急管理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让专门的技术型应急管理人员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制定中来,可以有效提高应急预案的制定效果和效率,比如对于地震影响因素和前瞻性信息的合理把握和预测,将有助于救援的进行。由于国内对应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氛围,因此我国要使未来的应急预案有更多的指导价值,就必须依托在京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应急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只有基于灾难本身性质、演化规律、人们的心理反映、资源科学布局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得到很好落实,应急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最后,应急预案必须加入费用效益分析(CBA)的框架。费用效益分析是基于折现的效益和费用的量值大小来判断和评价公共部门或非盈利部门的项目和计划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国外尤其是美国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费用效用分析方法和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并应用到一般公共项目的评价中,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分析框架。应急救灾以人为本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做应急预案的时候,合适的考虑成本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突发事件的发生存在非人为因素。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减灾战略及其科技目标的议案,理清突发事件中的费用(包括防范费用、准备费用、处置费用和恢复费用等,费用是比较好识别和度量的)和效益(主要表现为损失的降低、应急成本的降低,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效益是相对较难识别和度量的),提高应急资源的利用率和应急管理水平。

结论

尽管应急管理被提上了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于应急管理预案编制的研究还不够,其存在的最大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应急事件的作用机理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二是在特定的突发事件背景下,具体的救援参数很难确定,利用规划模型求解时,不确定分布的或然率很难确定;三是应急背景下的资源管理在实施应急管理之前的预案制定阶段很难确定和分配;四是掌握精确的实时信息很有必要,但是目前还很难做到。另外,通过对应急管理预案编制的系统分析,也会引起我们对于应急管理运营层面的关注,如怎样设置应急管理的管理结构和体系、突发事件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配置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中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EB/OL]. 省略/yjgl/2005-08/31/content_27872.htm,2006 1 1

2.何婧,刘娟娟,胡娉.非常规突发事件进程演化模型的构建.第四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2009.12

3.张红.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缺陷与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2008(3)

4.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06.12

5.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解读《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EB/OL].bjyj.省略/yjya/yajd/t331304.htm. 2006 2 26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4

高校突发事件预案的制定离不开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全面认识,因此研究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我们必须先深入理解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和实际状况。

(一)高校突发事件概述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作为当前社会的重要事业型组织,在正常的教学科研过程中,也存在着突发事件的危险。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二是突发性政治事件;三是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四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五是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特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内群体利益日益多样化,高校突发事件相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新特点。

1.偶然性几率加大

高校学生由于人生观世界观并未成熟,做事难免偏激,加之在社会进步过程中,矛盾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爆发起到导火索的作用,以至于高校管理者不知道突发事件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也就是说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难以预测的。

2.群体性概率增大

任何一类突发事件都必然要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使其产生心理压力和变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不安也属正常。而当前不少高校突发事件还存在少数人以宣传鼓动等方式操纵的行为,更是增加了这类事件的群体性概率。

3.行为的破坏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

4.状态的失衡性

事件的发生,会使师生学习生活处于不稳定状态,常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会失去作用。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与功能

针对以上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功能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即时接警与通知

要明确24小时报警电话,建立接警和事故通报程序,并准备好所有的通知对象及电话名单。接警人员还应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强度和危害等信息并立即向领导报告事故情况,以及可能的应急响应级别。

(二)明确指挥与控制

预案应明确现场指挥部的工作程序、指挥部的职责和权利、指挥系统、启用现场外应急队伍的方法、事态评估与应急决策的程序、现场指挥与应急指挥部的协调、学校应急指挥与外部应急指挥之间的协调。

(三)发出警报和紧急公告

事故可能影响到其他人员甚至是学校周边企业或居民区时,应及时向公众发出警报或公告,告知事故性质、自我保护措施、疏散时间和路线、随身携带物品、交通工具及目的地、注意事项等,并进行检查,以确保公众了解有关信息。

(四)安排人员疏散与安全避难

对人群疏散所做的规定和准备应包括:谁有权疏散命令;需要进行人群疏散的紧急情况和通知疏散的方法;有可能需要疏散的位置;对疏散人群数量及疏散时间的估测;对疏散路线的规定;对需要特殊援助群体的考虑。此外校外疏散与避难虽然由政府进行组织,但学校必须事先做出准备,包括向政府提出疏散的建议。

(五)进行事态监测

为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抢险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必须对事故的发展势态及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在该应急功能中应明确:由谁负责监测与评估活动;监测方法;监测点的设置及报告程序。

(六)提供医疗与卫生服务

明确责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各项责任落实到基层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治疗。

(七)做好善后处理

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人员伤亡情况等及时向家长、媒体和公众公布。此内容应明确信息审核和批准程序,指定新闻发言人,举行新闻会,准确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以消除恐慌心理。在突发事件处理善后工作结束后,学校应建立突发事件资料库,将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处理方法及其效果、经验教训等详细记录,并总结经验教训,为高校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管理水平及预防和有效解决新的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三、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决定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效果。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高校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缺乏系统性、操作性、时效性与协调性。

(一)应急预案制定缺乏系统性

预案的系统性缺乏表现在对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和应急能力建设缺乏系统的认知,导致预案制定过程不够科学,内容表示相对简单,都只是一般的管理要求,这直接造成各类突发事件专项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预案层次不清。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缺乏操作性

应急救援和协调机制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很多解决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确,保障措施单一。很多高校内部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构,而且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或是救援人员欠缺应急能力和救援知识技能,这方面的培训也少之又少,难以满足应急实践操作性的需要。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缺乏时效性

应急预案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变动的情况,应急预案的演练情况以及各高校人员、技术和外部环境等不断的变化的实际情况,全面及时地评估补充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而有些高校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年份距今已有5—7年,后从未进行过修订和完善,完全无法适应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和办学实际。

(四)应急预案的制定缺乏协调性

我国高校已有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几乎都是由某一个高校或是某个相关行政部门自行制定的,基本没有几个相关联的部门联合制定其预案的情况。实践证明,高校各级部门和学生组织相互联合制定的各级各类的应急预案,对应急活动的开展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秩序。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的完善对策

通过对于应急预案制定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以上情况发生,从而更好的进行预案制定。

(一)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应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人员的保护与救助。

(二)坚持防控结合,贯彻预防为主

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提高防范突发事件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研判,争取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失控和混乱。

(三)坚持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

当前我国高校的分布市区化、郊区化,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当中宿舍楼的结构、疏散通道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来制定适应自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不仅要调研和学习兄弟院校当中良好的经验,还要因时制宜,充分的结合学校园区的实际情况。

(四)坚持通力合作,加大协调力度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频发,高校安全工作复杂化程度也逐步加深。一个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和拥有的调控手段非常有限,应以地方政府为龙头,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应急预案的编制。通过教育、公安、卫生、消防等多个主体协同高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能有效避免因职权不明、权限交叉导致的相互推诿。只有实现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依照应急预案构建起机构完备、指挥协调高效、纵向协调管理、横向畅通交流、覆盖全地区范围的应急组织体系,才能确保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序应对价值的真正实现。

(五)建立防控组织,强化信息沟通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首先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沟通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保障校内与校外的信息沟通,从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校内沟通包括校内相关管理部门组成应急处理小组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掌握、校方发言人以及校园广播电台、校园内部网络、BBS、微博和专门的咨询电话等对师生透明的事件的基本事实和进展情况信息两方面,通过这一举措一方面校方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并处理突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广大师生的积极配合有效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

外部沟通指高校在面临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应及时与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如教育主管部门、交通安全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组成有效的应急措施体系,同时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以便获得社会的认同和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及时编制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高校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预案的编制、评审以及和宣传,有利于高校各方了解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相应的应急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各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升风险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任和平.高校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应急救援,

[4]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邹东升,简敏;校园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张英红;;高校危机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0期

[7]卜荣华,姚本先;初探学校危机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5年22期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5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是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充分借周边兄弟镇的成功做法,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我镇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要求各村(居)委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并切实开展预案演练、评估工作。

二是分级负责,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为了确保有效控制和依法、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好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镇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重新进行了梳理,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调整了组织领导,镇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亲自负责,各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镇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三是强化监督,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努力加强对各村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坚持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近年来,我镇针对各个时期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组织了有关领导、干部和应急专业人员开展了相应的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共组织演练防火演练2次,学校安全演练1次、食品安全演练1次),同时按照这些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做好有关人员、物资准备工作,为这些应急预案在一旦发生相关突发公共事件时得到迅速起动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镇认真做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期间的值守应急工作,特别是在6月底因连日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时,各级、各部门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应急预案全面启动,抢险人员冒雨施工,全力以赴将暴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镇未发生因雨情引发的伤亡事故,农户、居民情绪稳定,日常生活迅速恢复正常。

二、下一步打算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6

第一条目的与原则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应急预案,是组织、指导、协调全委应急工作的总体部署,是规范委内各科室、代管机构和委属机构的基本程式。预案坚持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反应快速、运行有序、分工负责、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及时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协调工作,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二条编制依据

依据《国防法》、《防震减灾法》、《价格法》、《传染病防治法》、《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省发展和改革委综合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第三条应急工作范围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急工作包括:

1、按照省政府、市政府要求,做好经济领域突发或异常情况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阶段应急措施的制定;

2、重点做好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预警预报、情况监测预报;

3、遭遇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恐怖事件时,协调重要物资的应急生产、应急采购(进口)和应急调运等;

4、监控粮食、棉花、药品、医疗器械和重要物资等国家应急储备资源,必要时提出动用国家、省或市储备建议并按国家、省或市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5、提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状态恢复阶段经济社会政策建议。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应急预案,主要规定应急状态下协调经济运行、重要物资供应和恢复阶段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指挥机构、应急响应基本程序等基础性内容,是我市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制定的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是综合应急预案支撑性程序文件,对特殊工作要求分别做出具体规定。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第五条组织机构

作为市应急指挥体系组成部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应急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委主任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有关科室科室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各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设在经济运行局,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六条职责

应急协调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预警、预防、缓解、应对和恢复各阶段工作,实施全过程管理,形成集中决策、统一指挥的快速高效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职责:根据市委、市政府指令,领导全委开展各项应急工作。对各职能科室的各类预测预警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并报告市政府,根据市政府决策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应急机制的基础建设和日常管理。汇总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紧急状态时经济运行管理的建议;综合管理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生产储备、社会储备;提出煤、电、油、气、运及粮食、棉花、药品和国家、省、市应急储备重要物资及重要原材料的应急调度措施建议;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协调和集中采购(包括紧急进口);建设并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物资储备与调度系统网络;负责应急专项资金管理和相关信息报送。

各专项工作组职责:各科室根据工作职能分工和应急工作需要,服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在应急响应状态下,分工负责重要物资和商品储备、市场价格监管、经济政策调控、产业政策协调、新闻等有关专项应急工作。

第七条应急机制运转原则

一、资源共享。为适应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时间、类型、程度和范围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对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管理的相关资源要及时沟通情况,保证应急调用及时有效。

二、分工协作和效率优先。在现有机构和职责基础上,按照应急工作总体要求明确应急分工协作关系,实现应急工作与现有科室职能分工的有机结合,体现分工负责特点和效率优先原则,发挥全委应急协调整体优势。

三、协同配合。在全市应急体制中,参与事项积极沟通配合。建立应急预案联系制度和应急信息沟通机制,建立与市卫生局、市工信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县(区)和重点企业的信息传递渠道以及预案备案制度,开展交流和培训。

第三章监测预警机制

第八条监测预警信息

完善各类经济信息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做好宏观经济、市场价格、经济运行动态(煤电油气运)等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出监测预警报告。

一、报告内容。监测预警范围内的异常现象、异常原因初步分析,动态趋势判断(消失、持续、扩大),预防措施建议。应急状态时的监测预警重点报告事件原因、主要过程、已产生的影响和损失,有关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当前事态受控制程度和发展态势预测,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建议等。

二、报告程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科室按分管领域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监测预警情况、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有关重要信息。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及重点企业等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可以直接报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关于异常情况报告或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分析判断,评估措施建议并协调落实;继续跟踪动向,重大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组织提出预防处置的有关措施建议。领导小组根据监测预警报告以及办公室的建议,综合判定事态性质和程度,确定响应级别,发出预警信息,采取预防缓解措施。

第九条异常情况判断和响应

本预案重点对涉及经济运行调节,应急生产组织,重要储备动用,价格干预和价格紧急措施实施等应急情况做出程序规定。特定异常情况在相关预案中另行具体规定。不可预见异常情况及时补充提出。

一、粮食、主要副食品供应方面:粮食、主要副食品(含食用油、肉、蛋、禽等)供应紧张或出现市场异常波动,涉及数个县(区),在较大范围内出现群众大量集中购买或粮食、主要副食品脱销等事件的处置,按照《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省粮食应急预案》、《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二、煤电油气运方面:煤电油气运突发性供应困难,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受到明显影响的情况,按《省煤电油气运调度协调应急预案》执行。

三、市场价格方面:当粮食、药品、化肥等重要商品(与群众生活及生产密切相关对价格异常波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消费品)个别品种价格在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大幅度上涨,可能对群众特别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情况,按照《省粮食应急预案》、《省药品储备工作预案》、《应对突发价格异动事件加强监管工作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医药用品方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物化学恐怖袭击事件、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对医药用品提出紧急需求的情况,按照《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省药品储备工作预案》执行。

五、物资储备方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社会安全事

件,以及初级产品、成品油料等物资严重短缺或过剩时,按照《省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执行。

其他方面的异常情况识别原则,根据需要和单项预案内容及时补充提出。

第四章应急响应程序

第十条应急响应级别和启动条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急响应状态设为两种模式:一是一级警戒应急响应(全市应急状态)。适用于达到严重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启动条件为: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突发性、破坏性很强,严重威胁多个县(区)甚至全市范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县(区)或有关部门应急措施已难于控制事态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全市性应急措施(启动总体预案或专项预案),成立统一指挥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即动员全部力量,采取多种综合及专项应急措施。实施一级警戒应急状态时,启动全部应急指挥系统,并视需要增加新的专项工作组。二是二级警戒应急响应(预警准备状态)。适用于较重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启动条件为: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已对个别地方产生较大影响,扩散态势尚不明朗,县(区)或部门已采取相应措施(启动县区预案或部门预案);领导小组根据有关县(区)或部门报告或监测预警信息,研究认为有继续扩散的可能性,在市委、市政府做出明确决定前,需要办公室有关成员加强监测预警分析,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应要求采取配合支援措施或准备采取应急措施的情形。实施二级警戒应急响应状态时,主要启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专项成员。

第十一条应急指挥工作流程

应急协调领导小组遵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组织执行交办的重大应急任务;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在职责范围内做出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重要决策。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的特点,会同有关方面及时向市应急办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包括灾害或事态情况,预测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提交相关预案及对策建议等。根据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办公和通讯系统,实施24小时值班,建立工作联系网络。必要时提出动用市级储备建议,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报市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和实施应急物资以及煤炭、电力、油料等紧急调运(调度)。根据需要组织重要物资应急生产和集中采购(包括进口),办理有关费用的预算、结算事宜。

领导小组成员根据领导小组的决策和指令,结合具体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的特点,按照快速、有序、准确高效的要求,分别做好职责分工范围内的有关专项任务落实工作。迅速编制储备物资或商品调用方案,落实品种、规格、数量和具体单位;迅速明确市场价格监控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商品,派出检查或执法队伍,依法果断处理价格违法事件;迅速分析突发事件对宏观经济以及重点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提出财政、税收、价格、投资、贸易以及产业政策、运行调节等不同层面的调控措施建议;提出群众特别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群应急生活保障政策建议。各有关科室必须及时把握和报告专项工作进展动态,保证全委应急协调机制高效运转和应急保障任务如期完成。

第十二条重点专项工作

一、新闻。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委办公室负责新闻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并协助有关科室提出新闻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接受采访或信息。

二、交通运输协调。在应急响应状态下,根据应急工作对运输的紧急要求,交通运输专项成员负责重要物资紧急调运的综合协调工作,确保应急物资在规定时限内运抵目的地。

三、市场价格监管。市场价格监管成员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提出价格管理政策,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并组织实施;依法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价格干预措施等价格违法行为。

四、其他专项工作。根据应急工作需要,领导小组可以要求有关科室参加或组建专项工作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中的特定工作。

第五章应急工作保障

第十三条应急信息、技术与法律保障

建立应急指挥调度计算机网络平台,整合、衔接现有监测、预警及储备管理等系统,形成精干高效的应急指挥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科室结合应急工作需要,加强与有关部门以及有关行业协会、相关重点企业的信息沟通,及时收集、跟踪动态信息。建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急工作专家数据库,为各项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支撑。

第十四条应急资金与后勤支持保障

将应急工作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应急措施研究,编制应急预案,开展相关应急教育培训、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管理、应急调度系统建设等。应急响应期间所发生的储备、采购(进口)、征用、补偿和赔偿费用不足,按实际需要额向财政部门申请特别应急专项经费(在紧急情况下,有的企业为服从国家应急需要,经济上受到损失后应给予相应的补偿)。应急响应期间应确保所需物资供应,保证所发生的储备、采购(进口)、征用、补偿和赔偿等费用及时到位。特别紧急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可行使紧急征用权。

第十五条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应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应急工作中擅离岗位、、失职渎职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要及时做好应急指挥相关后勤支持保障工作。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名词术语

一、本预案所称应急,是指为避免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紧急状态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冲击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采取有效预防、缓解、应对和恢复措施的全过程。

二、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市的经济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三、本预案所称紧急状态,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及其连锁反应在社会经济领域突然产生的大范围急剧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已经或极有可能造成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紊乱,危及经济社会安全,必须由政府采取非常规措施迅速消除、抑制、缓解全社会所遭受的破坏性影响,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的情形。

第十七条与县(区)应急预案的关系

县(区)有关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制定本辖区经济领域应急预案时,可以参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应急预案,明确衔接关系,完善相关应急机制。

第十八条预案管理与更新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7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这是我市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建设,提升基层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继去年8月份以来,我市召开的第二次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以来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我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前,与会代表参观了思明区和莲前街道办在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图片展。刚才,思明区政府围绕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通过参观与听取经验介绍,相信对与会同志能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为抓好这项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刘市长对应急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会前,亲自主持市政府常务会,专门听取汇报并提出要求,今天又在百忙中亲临会议,等一下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要按照刘市长的讲话要求,结合各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去年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表现在:

(一)应急管理机构基本建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刘市长为主任的市应急委员会,下设应急办,依托在市政府办公厅,并在市政府总值班室加挂应急管理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做好应急值守、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以及应急管理协调等工作。各区也已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全市37个镇(街)已按照要求建立了应急领导小组;有138个居委会(社区)成立了应急工作机构,其中思明区和湖里区所有社区均已全部成立。市政府还发文成立了10个市级专项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同时,在各专项应急预案中均就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做了进一步明确。

(二)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在去年召开的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划分,进一步明确了需完善或制订22个专项应急预案及75个部门应急预案。到目前为止,22个市级专项预案的编制已基本完成,部门预案除5个正在编制外已有64个完成编制印发,6个正在审核修改。各区总体应急预案已重新修订印发,区级预案189个,镇(街)级应急预案74个,社区(村)级应急预案235个。企业、学校也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有14所普通高校制订了45个各类预案,68所普通中学制订了157个专项预案,12所职业中学制订了42个专项预案,232所普通小学制订了573个预案,经抽样调查有60%左右的企业制订应急预案。

(三)应急体系专项规划加快编制。为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一规划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已初步完成了《厦门市“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讨论稿)的编制,并多次进行论证。为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可操作性,还按照四大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分别由市民政、卫生、安监、公安部门牵头组成四个组对规划再次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待《“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正式下发后,有关指标统一调整修改后,将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审定后组织实施。

(四)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加强。继续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武警、边防、预备役民兵等队伍的骨干作用,加强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加强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由公安特警、武警、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战斗队伍。去年8月市政府依托市消防支队成立了“厦门市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同时还组建了四个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市直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专业分别组建有市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医疗卫生应急队伍、森林防火应急队伍、海洋环境预测应急队伍、机场应急队伍、通信应急队伍等。安监、水利等部门还建立了应急专家队伍。此外,31个市直部门参予了110社会联动,并将社会联动机制向区级延伸,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的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了突发公共事件,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五)应急监测预警及指挥系统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了地震、气象、海洋灾害、水文、森林火灾、传染病疫情、社会安全事件、市场价格异常、粮食安全预警信息、大型桥梁、战备物资储备等监测监控系统。建成了公安、水利防汛、公共卫生、环境事件、港口安全、海事安全、人防、林业、民航等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厦门市公安指挥中心完成110、119、120等“三台合一”的整合,实现了全市报警、求助、投诉一个中心,一台对外,统一调度,一级处警,建立起一个统一、高效、权威、实战、快捷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六)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也是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防患未然、平战结合、加强储备”的原则来落实应急保障。目前,主要应急保障有防汛物资、防火抢险物资、卫生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储备以及其它一些应急物资储备,水利、海洋、海事、港务、海警三支队等还配置一批应急船只,为有效处置海上应急突发事件提供了交通保障。同时,近几年来,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为各专业应急机构提供资金保障,添置应急装备、设备等,从而有力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七)应急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各区、各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宣传和应急科普教育,一些单位还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应急讲座培训、印制居民应急手册,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应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常识。与此同时,注重开展应急演练,两年来,我市先后组织有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航空救援、地震、防空疏散等各类应急演练几十次,检验了各有关应急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反应和协调能力,提升了应对的处置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市政府办公厅于今年9月还专门下发了《2007-2010厦门市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具体目标要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与上级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分析我市公共安全形势,虽没有发生重、特大事件,总体态势平稳,但公共安全形势依然是严峻的,表现在,一些影响安全生产和环境安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在各个领域各个安全生产环节上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有的还比较突出。近年来,我市安全生产事故呈上升趋势(今年前三个季度,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增长11%)。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各种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一些矛盾纠纷的对抗性进一步加剧,可能引发的潜在隐患不少,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和繁重。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大,今年来已发生四起公共卫生事件,再加上厦门所处的地理位置,其自然灾害(如台风、风暴潮等)潜在的威胁也不容忽视,今年台风虽没在厦门正面登陆,但防抗台风、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仍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点工作之一。二是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构还不完善。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但人员没有到位。一些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尚未将此项工作当作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个别基层单位对上级部署的任务马虎应对,有些任务不能及时有效完成,个别部门的应急预案至今还未能按市政府要求完成。三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尤其是学校、村(居、社区)、企事业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日常应急管理工作投入不足,基层应急能力与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基层是预防、发现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现场、第一关口。因此,立足基层,依靠群众,夯实基础,是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抓住了基层也就抓住了根本。我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厦门为目标,依靠群众、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广大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围绕这一目标,下一步从七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一)要有一套务实管用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基层的应急预案要切合实际、真正管用,千万不能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我们讲预案进基层,关键是要进到群众心里去,体现在应对行动上。一要进一步扩大预案覆盖面。9月份市政府办公厅已经下发了《关于印发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的通知》,对基层应急预案作了规范,各基层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把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好。所有街道社区、镇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要求,最迟在明年3月份之前,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并报所在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二要注重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要结合隐患排查,从实际需要出发编制预案。基层预案就是行动方案,要职责明晰、简明易懂、一目了然,明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该怎么做、做什么、谁来做。预案一定要量身定做,特别是村(居、社区)的预案不需要长篇大论,关键要把任务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发生事件谁该做什么要非常清楚;企业的预案要根据企业的特点,从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环节入手编好预案,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加强对基层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三要做好预案管理和衔接工作。各区、各有部门要积极探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切实管理好、衔接好各项预案。要在实践中不断检查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不实用、不科学的就要及时修改,不断完善。

(二)要有一个健全的应急组织体系。从目前我市基层应急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基层的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整体发展不平衡。市政府办公厅于9月份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单位回去后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有必要再次强调,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在基层应急管理中担负着重要的组织、协调职能,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领导机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办事机构及职责,指定专(兼)职工作人员,可以与现有机构(如党政办等)相结合或合署办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各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在应急管理中所负的责任,接受属地政府的统一管理。特别是高危企业一定要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建立“日常有人管、遇事有组织、处置有队伍”的工作机制。

(三)要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一支基本素质好、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各镇(街)、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都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支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应急队伍,组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要注意充分整合现有各种力量,包括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部队、物业保安、协管员等几支基层队伍力量,同时吸纳一些专业人员和相关有救援经验的人员参加。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配备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教育、严明纪律,使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四)要有一套科学的应急科普宣教机制。各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厅于今年9月份印发的《2007-2010年厦门市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实施意见》,认真做好应急科普宣传工作。社区、乡村要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受众群体,不断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的预防、自救和互救能力。对外来务工人员、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要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作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对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今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该法共有七章(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附则),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各区、各有关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并做好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五)要有一套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开展隐患排查是促进应急管理从被动防范转向源头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要逐步建立健全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如实评估、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一是排查要全面。要针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不同特点,对本区域、本单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刚才,大家参观了图片展,思明区将辖区地质灾害点、各种风险源、应急资源等清楚地标在图表上,直观地体现了其分布状况,便于全面掌握辖区的实情,这种做法值得推广。二是评估要深入。风险评估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组织实施,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隐患、危险源等可能或潜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并按照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原则,落实防范措施。三是整改要有力。要把整改工作贯穿于隐患排查的全过程,根据不同种类隐患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四是监管要到位。对重点隐患,特别是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火灾隐患点和危险品仓库、高危行业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等,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监管人员,制订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

(六)要有一套健全的信息报告制度。信息报告是应急处置的重要一环。许多突发事件的预兆和苗头性信息,第一发现人往往都是普通群众。要着力培植基层信息员队伍,针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部位设立安全员、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要加强对基层信息员的培训,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简洁,体现一个"快"字。同时,要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区政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要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决不能有迟报、漏报或瞒报行为发生。市政府办公厅于2月份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意见》,各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好信息报告制度。

(七)要有一套快速反应的先期处置机制。基层单位和居民往往是突发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是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最快捷的应对者。实践经验表明,加强基层组织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全面提升社会危机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害影响的有效途径。基层是绝大多数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现场,距离近、情况明,集结应急力量快。因此,各基层单位接到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先期处置要落实一个“快”字,迅速集结有关应急资源,一边先期处置,一边向上级报告。这样就能做到“见事早、行动快”,做好先期处置,就有可能将多数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整个事件的成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有效防止事件升级或扩大。

三、精心组织,切实把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落实工作责任。《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明确了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进行先期处置。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新形势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更高。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区、镇(街)及其派出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对工作;要充分整合辖区内的各种应急资源,建立起配合有力、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在落实责任上下更大的功夫,充分发挥现有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明确其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职能和任务,进一步将任务明确、细化、责任到人。同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处置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以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要强化日常管理。就是要将应急管理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关键是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从监测预警、应急值守、信息搜集、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化解隐患等方面折射出日常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不是要求每个基层单位要增加多少编制,而是要紧紧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把应急管理工作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要把应急管理融入到防灾减灾、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宣传教育、群众工作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等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基层政府的应急指挥机构,可以和相关机构合署办公,担负起日常应急管理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一旦有突发事件,就可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要创新工作思路。基层应急管理是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政府一项全新的工作,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其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就会有差异,工作中要注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自身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谋求发展,不断探索最适合自身特点,最有利于推动工作的新思想、新途径、新方法。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篇8

(一)档案应急管理原始资料积累阶段(1949—1979)。

新中国建立伊始,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档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较为重视,先后成立了地震局、水利局、气象局等专业性的防灾减灾机构。档案领域也先后出台了部分文件并成立了相关机构以加强对相关基础性档案工作的管理,为应对各种社会灾害提供档案服务。如1962年6月22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管理城市基本建设档案试行情况的报告》,1963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办法》,并责成地质部施行,1950年成立中央军委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联合资料室(气象档案馆的前身),1952年成立了地质资料司(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前身),1956年10月成立了国家测绘总局资料馆(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前身)。这反映了档案部门提升服务社会应对处置各类灾害能力的早期探索,客观上也加强了对地质、气象、水文、城建、卫生等相关领域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使得档案资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记录和延续,为日后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原始档案资料。

(二)社会应急管理体系框架形成及档案部门应急工作的萌芽阶段(1980—200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档案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档案工作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本建设档案工作的通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办法,这保证了我国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也使得档案部门应对灾害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在此社会背景下,包括测绘、煤矿、卫生、交通等各部门对如何加强自身档案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建设,提升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水平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务实的探索。国家档案局在2006年制定的《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提高档案馆、档案室抵御自然灾害和危及档案安全的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具备安全保管条件。建立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确保档案信息数据安全”[1]。

(三)档案自身安全体系建设迅速发展及面向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探索阶段(2008年以后)。

在此期间,档案部门对各类突发事件对档案资源造成的危害高度重视,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档案的容灾及灾备能力,确保档案安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社会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形成档案的收集积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2008年5月国家档案局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各种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2]。2008年8月国家档案局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和解决档案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维护档案工作正常秩序,确保国家档案资源的安全[3]。2010年5月,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建立能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2010年4月玉树地震事件中,国家档案局了《关于加强青海玉树震区档案安全保护和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震后档案安全保管保护,同时提出要积极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将抗震救灾工作急需的档案资料主动提供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从青海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发生后档案局的两份通知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档案部门的应急服务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玉树地震中档案部门不仅仅提出了保护档案的安全,同时也强调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发挥档案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是档案部门两项并重的工作,建立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参与对各类社会突发事件的救助应是档案部门当前和今后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档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我国各层级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档案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档案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国家档案局是档案部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地方各级档案局是各地区档案部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可成立包括应急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机构、应急支持保障等部门,工作中承担档案部门应急管理的政策、规章和规划的制订,负责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运行机制、应急法制建设,协调指导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工作,并指导下级档案部门应急管理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协调和督促检查相关应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情况。

各级档案局及其下辖的各应急管理机构应建立档案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包括档案、计算机处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内的相关专家组成档案应急管理专家组,为档案部门应急管理提供相关决策建议,必要时直接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二)提升档案应急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

1.加强档案应急资源的收集。档案部门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档案应急服务意识,加强对各类社会突发事件的调查研究,调整和明确规定各领域内的档案归档范围,确保交通、民政、城建、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等重点部门相关档案归档资料的完整性。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风险意识普遍提高,建立了各类风险隐患预警档案,档案部门应抓紧将这部分档案接收归档。在加强对各类与应急管理相关档案的接收与征集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提前介入到各类突发事件中,对突发事件中相关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和控制。将包括突发事件本身的信息、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各应急部门制定的各项紧急处置方案、紧急处置方案的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等所有与突发事件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全面及时地收集、移交和接收。通过以上工作,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档案应急管理部门就可以利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相关档案信息,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应对处置,同时还可借鉴以前发生过的类似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支持。

2.建立档案应急管理的信息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整个档案应急管理体系的信息综合平台,负责档案信息在整个应急工作中的采集、管理和实时传递,为档案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各类信息支持。档案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建立各类基础数据库系统,内容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基础信息库,以往档案部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库,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专项、部门等应急预案库等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系统即可成为各地档案应急指挥机构的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信息保障作用,提高档案部门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应急管理响应工作的效能。在建立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时,应确保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并从技术和制度的层面上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保证数据库内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档案馆体系的调整改革。我国目前的档案馆体系是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和众多专业档案馆网并存的状况,这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档案馆模式存在档案资源分散,服务功能单一等诸多不足,多头管理的体制造成了档案部门在应对各类社会突发事件工作中的效率低下,限制了档案部门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中作用的发挥。档案部门要打破原有的档案馆管理模式,建立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馆新模式,实现档案工作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档案部门可参照安徽“和县模式”,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建立“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各主管部门配合的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监管体制,变专业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国家档案资源[4]”。建立科学流转的新机制,确保各类专业档案移交到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提升国家综合档案的应急服务能力与工作效率,真正实现档案应急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三)制定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各类预案,加强平时的演练和培训工作。

为提高档案部门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应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的总体、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体系,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适用于跨本级档案部门所管辖区域的或超出事发地下级档案部门处置能力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各级档案局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各级档案局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并结合各部门职责制定的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

档案部门可结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及国内的各种灾害纪念日等,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通过实践的应急演练,对各类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档案信息系统运转的有效性、档案应急管理体系响应的能力等进行全面检验,可锻炼档案应急队伍,提高人员对突发事件快速应对效率,结合档案部门内部机构及档案部门和系统外单位的联动协调机制,切实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可通过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制作《档案工作参与突发事件灾难的启示》等新闻纪录片,印发《档案工作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指南》、《面对社会危机时档案人怎么办》宣传材料等形式多样的工作,加强档案应急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此外,举办档案应急管理的培训班,加强对档案应管理体系、档案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建设、档案应急管理法制等各项专题内容的学习。

(四)建立和完善档案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随着社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践的开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内的众多应急管理领域内的法律法规。档案部门近年来也加强了突发事件相关立法工作,2011年6月14日,国家档案局对1992年的《档案法规体系方案》进行了修订,并要求各地区、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立法权限和程序,制定符合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其中在“需调研论证的国务院部门档案规章”4部规章中,列出了《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办法》、《慈善捐助档案管理办法》和《损毁档案的赔偿办法》等3项与突发事件相关的档案规章[5],但总体而言,档案部门应急管理立法工作明显滞后于社会应急管理领域的实践,这使得档案部门在参与各类社会突发事件时无法可依。档案应急工作机构应加强对社会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在完善档案法律法规工作过程中,将档案部门参与社会突发事件的机制纳入到相关法律中去,对突发事件状态下档案机构、社会组织、个人的权利和法律责任等做出具体规定,用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制约,为档案部门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同时需注意档案应急法规在横向上与社会其他领域应急法规之间及纵向上下层档案法规之间的协调配套,使档案部门参与社会突发事件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规范有序地开展。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1CTQ032)、江苏省档案局科技项目“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应急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1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项目“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SJD87000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

[3]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中国档案报2008(10).

[4]李学香.新时期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5]国家档案局关于《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的通知.

上一篇:森林防火责任状范文 下一篇:学校级部管理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