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税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0-30 11:27:32

财产税的特征

财产税的特征篇1

一、 世界各国财产课税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财产课税历史悠久,曾是各国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已开征并着手建立一套种类齐全、功能完整、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财产课税制度。从财产课税的实践来看,根据应税财产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动态财产税和静态财产税。动态财产税是对转移或变动中的财产课征的财产税,主要包括遗产税和赠与税。静态财产税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财产进行课税,是财产课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静态财产税依据其征收方式不同,分为综合财产税和特种财产税。综合财产税,又称为一般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拥有的全部财产实行的综合课征。这种财产税的应税范围较广,原则上包括纳税人所有或支配的全部财产。实行综合财产税制度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新加坡等。特种财产税,又称个别财产税,是对特定类型财产课征的财产税,主要包括土地税、房屋税、车辆税等。发展中国家一般实行以土地、房屋和车辆为课税对象的特种财产税制度。综合财产税和特种财产税虽同属财产税系,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税制设计、征管方式、课税对象和作用侧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课税范围较广、公平性较强、筹集的收入相对较多,但计征方法比较复杂,偷逃税问题比较突出。后者以土地、房屋和其它特定的财产作为课税对象,课税范围相对较窄,但不宜隐匿虚报,计征方法相对简便。发达国家由于居民的纳税意识较强,征管手段比较先进,征管制度比较严密,多选择综合财产税制度并普遍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而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有许多欠缺,多实行特种财产税制度。同时,还应看到,过去由于顾虑征管难度较大和税源较少等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但在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征了遗产税和赠与税,并取得了良好的财政效果和社会效果。可以预见,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发展中国家将会逐渐增多。

财产课税制度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呈现出许多以前所没有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财产课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复存在,但仍是一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课税是最古老的税收形式,曾是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课税的主体地位已被所得税和商品税所取代,在全部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财产课税收入约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0-12%,发展中国家平均仅为5-6%。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财产课税在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调节人们收入水平、促使闲置财产投入使用等方面,仍具有所得税和商品税说没有的功能和特点,它能有效地补充这两个税系的不足,如商品税不能对不动产、继承财产进行课征,所得税对不使用资产和未实现的资产增益无法课税等。因此,财产课税的地位比较稳定,仍然是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财产课税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财产课税具有税源分散广泛、区域性等特点,地方政府易于做到对本地区的税源实施严格监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同时财产税收入主要用于为本地区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形成“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许多实行分税制国家将大多数财产课税归为地方税。在发达国家中,无论是美国、德国等联邦制国家,还是日本、英国等单一制国家,大多数财产课税的税种归地方政府,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据OECD组织1990年的资料,在地方税收中,美国财产税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极为重视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并多把财产税划归地方管理和支配,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而且,随着地方政府权限的扩大,一些国家正逐步下放财产税税种的立法权,增加财产税税种、调整其税率。这不但保证了财产课税仍旧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而且使税源更加广泛,税收收入额有所增加。

3 财产课税多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且评估制度健全,并建立严密的财产登记制度和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以达到公平税负、税款的充分征收的目的。从各国财产税的实践上来看,财产税的计税依据大体有三种:土地面积、市场价值、其它价值(如帐面价值)。目前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税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一般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客观地分析,以市场价值为税基有三个优点:一是税基具有弹性,随着房地产市场价值的上涨,税基扩大,财产税的收入也将相应增加。二是市场价值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有利于实现税收公平原则。但以市场价值为税基要定期对财产进行评估,税收征管成本较高。因此,大多数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的国家都设立专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实行严密的财产登记制度,同时税务机关从不同渠道搜集有关财产税、纳税人以及市场的信息,注重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征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减少税收流失。

国外经验表明,发达国家都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多税种协调配合、功能健全财产课税制度。发展中国家虽受经济发展条件、税收征管水平等方面的制约 ,但大都已开征了多个财产税税种,财产课税制度将会逐步完善。各国在尽可能完善税制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财产评估制度,强化财产课税的征收管理,充分发挥财产课税制度的调节作用,成为地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当前,我国财产课税的特点是:税种少,税基窄,以土地面积或帐面价值为计税依据,内外资实行两套税制,财产课税收入未能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显然,这种财产课税制度已经不能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分税制和地方税体系的需要,与现行税制改革的“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原则也不相符合。因此,研究和改革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制度势在必行。

二、 我国现行财产课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产课税的税种少,税基窄,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税种严格说来只有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和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具有资源课税和行为课税的特点,在我国的税种分类中大多不将其归为财产税类中(对土地的课税各国一般归为财产税类,为方便比较,以下把这两个税种作为财产税一并分析)。1994年的税制改革虽把遗产税和赠与税列为征收范围,但实际上并未开征。税种少的同时,税基也窄,征收面不宽,比如只对企业拥有的房产征收房产税,而拥有的机器设备不纳税;个人自住的房屋不纳房产税;私人财产的继承和赠与都不须向国家纳税等。加之现行的财产税的税负普遍较低,使得财产课税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小,未能充分发挥组织收入、调节财产水平、公平财富的作用。

财产税的特征篇2

    财产课税制度是一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税制改革曾对我国财产课税制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但相对于所得税制、商品税制来说,财产课税制度改革的步子要小得多。目前我国财产课税制度在税种设置、税制设计、组织收入等方面有其明显的不足,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平、有效、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产课税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世界各国财产课税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财产课税历史悠久,曾是各国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已开征并着手建立一套种类齐全、功能完整、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财产课税制度。从财产课税的实践来看,根据应税财产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动态财产税和静态财产税。动态财产税是对转移或变动中的财产课征的财产税,主要包括遗产税和赠与税。静态财产税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间内拥有的财产进行课税,是财产课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静态财产税依据其征收方式不同,分为综合财产税和特种财产税。综合财产税,又称为一般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拥有的全部财产实行的综合课征。这种财产税的应税范围较广,原则上包括纳税人所有或支配的全部财产。实行综合财产税制度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新加坡等。特种财产税,又称个别财产税,是对特定类型财产课征的财产税,主要包括土地税、房屋税、车辆税等。发展中国家一般实行以土地、房屋和车辆为课税对象的特种财产税制度。综合财产税和特种财产税虽同属财产税系,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税制设计、征管方式、课税对象和作用侧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课税范围较广、公平性较强、筹集的收入相对较多,但计征方法比较复杂,偷逃税问题比较突出。后者以土地、房屋和其它特定的财产作为课税对象,课税范围相对较窄,但不宜隐匿虚报,计征方法相对简便。发达国家由于居民的纳税意识较强,征管手段比较先进,征管制度比较严密,多选择综合财产税制度并普遍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而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有许多欠缺,多实行特种财产税制度。同时,还应看到,过去由于顾虑征管难度较大和税源较少等原因,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但在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先后开征了遗产税和赠与税,并取得了良好的财政效果和社会效果。可以预见,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发展中国家将会逐渐增多。  

    财产课税制度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呈现出许多以前所没有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财产课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复存在,但仍是一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课税是最古老的税收形式,曾是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课税的主体地位已被所得税和商品税所取代,在全部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财产课税收入约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0-12%,发展中国家平均仅为5-6%。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财产课税在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调节人们收入水平、促使闲置财产投入使用等方面,仍具有所得税和商品税说没有的功能和特点,它能有效地补充这两个税系的不足,如商品税不能对不动产、继承财产进行课征,所得税对不使用资产和未实现的资产增益无法课税等。因此,财产课税的地位比较稳定,仍然是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财产课税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财产课税具有税源分散广泛、区域性等特点,地方政府易于做到对本地区的税源实施严格监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同时财产税收入主要用于为本地区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形成“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因此,许多实行分税制国家将大多数财产课税归为地方税。在发达国家中,无论是美国、德国等联邦制国家,还是日本、英国等单一制国家,大多数财产课税的税种归地方政府,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据OECD组织1990年的资料,在地方税收中,美国财产税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也极为重视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并多把财产税划归地方管理和支配,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而且,随着地方政府权限的扩大,一些国家正逐步下放财产税税种的立法权,增加财产税税种、调整其税率。这不但保证了财产课税仍旧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而且使税源更加广泛,税收收入额有所增加。                                                                                                

    3  财产课税多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且评估制度健全,并建立严密的财产登记制度和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以达到公平税负、税款的充分征收的目的。从各国财产税的实践上来看,财产税的计税依据大体有三种:土地面积、市场价值、其它价值(如帐面价值)。目前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税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一般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客观地分析,以市场价值为税基有三个优点:一是税基具有弹性,随着房地产市场价值的上涨,税基扩大,财产税的收入也将相应增加。二是市场价值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有利于实现税收公平原则。但以市场价值为税基要定期对财产进行评估,税收征管成本较高。因此,大多数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的国家都设立专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实行严密的财产登记制度,同时税务机关从不同渠道搜集有关财产税、纳税人以及市场的信息,注重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征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减少税收流失。  

    国外经验表明,发达国家都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多税种协调配合、功能健全财产课税制度。发展中国家虽受经济发展条件、税收征管水平等方面的制约      ,但大都已开征了多个财产税税种,财产课税制度将会逐步完善。各国在尽可能完善税制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财产评估制度,强化财产课税的征收管理,充分发挥财产课税制度的调节作用,成为地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当前,我国财产课税的特点是:税种少,税基窄,以土地面积或帐面价值为计税依据,内外资实行两套税制,财产课税收入未能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显然,这种财产课税制度已经不能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分税制和地方税体系的需要,与现行税制改革的“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原则也不相符合。因此,研究和改革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制度势在必行。                                                                                                                  

二、 我国现行财产课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财产课税的税种少,税基窄,影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税种严格说来只有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和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具有资源课税和行为课税的特点,在我国的税种分类中大多不将其归为财产税类中(对土地的课税各国一般归为财产税类,为方便比较,以下把这两个税种作为财产税一并分析)。1994年的税制改革虽把遗产税和赠与税列为征收范围,但实际上并未开征。税种少的同时,税基也窄,征收面不宽,比如只对企业拥有的房产征收房产税,而拥有的机器设备不纳税;个人自住的房屋不纳房产税;私人财产的继承和赠与都不须向国家纳税等。加之现行的财产税的税负普遍较低,使得财产课税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小,未能充分发挥组织收入、调节财产水平、公平财富的作用。  

    2、内外两套财产税制,不符合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统一、公平、公正的原则。目前,我国对内资房产征收的是房产税、对土地征收的是土地使用税;对外资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对土地征收的是土地使用费(不由税务机关征收)。两套税制在征收范围、税(费)率、计税(费)依据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种内外有别的税收待遇,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违背了我国现行税制改革的初衷。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税制,因此,研究、出台统一的内外资房地产税制,是完善我国财产税制的重要内容。  

    3、财产课税集中的收入少,未能确立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体地位。我国的财产课税与大多数实行分税制的国家一样,属于地方税收,由地方政府负责征管和支配。但由于税种少、税基窄、税负低、税源零散、征管难度大,使得财产课税收入较少,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只能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补充部分。加之财产课税的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税种的设置,税率的设计过于统一,缺少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税收自主权,导致地方政府征收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反过来制约财产税的正常发展。  

    4、计税依据不合理,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不够,征管漏洞较大。以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作为财产课税的计税依据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这也是各国普遍采用的计税方法。市场价值反映了土地、房产作为经济资源的价值,它不仅包括土地的级差收益,而且包括土地、房屋的时间价值。在市场经济下,任何土地、房产都有一个时间价值,市场机制越完善,这个价值就越容易体现,越容易得到认可。但是,我国当前是以土地的面积和房产的原值或租金作为计税依据,不能反映土地的级差收益和土地、房产的时间价值。同时,为调节土地的级差收益,采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税率的方法,结果造成税率档次设置不合理,并且随意性大,操作起来缺乏客观标准。不仅如此,税率一旦确立,长期不变,造成财产税收入的增长与房地产增值的脱节。我国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私人财产登记制度,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房产、土地、户籍等有关管理部门与税务机关的协作配合不够,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造成财产税税源的大量流失。   

   

    三、 完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  

    

    鉴于我国现行财产课税制度的税种设置不全、比重过低、税制不完善、征管方面等问题,改革和完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规范和增加财产税税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财产的私有化程度已有所提高,财产税的税源增加,税基扩大,应适时增加财产课税税种,适当调整某些税种的征收范围,调整税目税率。由于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征管水平较低等原因,我国的财产税制宜采用按不同财产分别课征的个别财产税制,而不是综合所有财产课征的一般财产税。我国财产税制应包括的税种有:房产税、土地税、不动产税、车船税、契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2、提高对财产税制的重视,提高财产课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经过改革开放后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分配悬殊问题也日益显凸出来,这一方面使财产税的税源增加,税基扩大,增加财产课税收入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征收财产税更为必要。因此,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重视财产税制建设,从增加税种,完善税制、加强征管入手,适当增加财产课税收入。  

    3、健全税收立法,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财产课税有关的税收立法要尽早出台,使税收法规健全,规范和指导各税的征收管理。强化税收征收管理,完善税务稽核、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堵塞税收漏洞。同时要建立严密的财产登记制度和有权威的财产评估制度,加强税务机关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机制。  

    4、有关财产课税制度的设计。(1)完善房产税的设想。首先改革内外有别的房产税制度,对外资征收的房地产税改为与内资统一的房产税,内外资一视同仁。其次,扩大税基。房产税是我国财产税制的主要税种,我国现行房产税的征税范围虽从城市扩大到农村,但对城乡居民住宅免税。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私人拥有的房产将会不断增加,应在一定条件下,对私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房产课税,扩大房产税税基,税率可适当从低。再次,建立和完善房产估价制度。房产估价历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国的房产估价刚刚起步,估价制度很不完善。要注重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房产专门估价机构和一支富有实践经验专职估价人员,提高专门估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对房产评估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房产评价方法体系,为房产税的计征提供科学的依据。房产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税务部门,提供相关的税务资料。最后,房产税宜采用地区差别比例税率。房产税属于地方税种,但中央政府对房产投资规模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在税率的制定上有中央政府确定税率幅度,各地依据本地区的情况和房屋等级最后确定税率。这样既保证中央有一定的宏观调控权,又能体现和照顾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  

    (2)完善土地税的设想。从加强对土地的取得、占用和转让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改革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全国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征收一般土地税,征税范围从城镇扩展到农村。农村收益水平低、负担重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各种摊派、清理各项收费以及改革现行农业税制,在保证农民总体负担水平不变或略有下降的前提下征收一般土地税,且规定较低的税率予以照顾。这既有利于统一我国的土地税制,又有利于规范农村收益分配关系。税率的设计上可在现行按照土地位置标准基础上,同时采用土地用途标准,使前者起到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后者达到调节土地使用结构的目的。其次,扩大契税的征收范围,保护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权利。除要对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购买房屋,城镇职工征收契税外,对承受出让、转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包括外国人、华侨购买房屋、承受出让土地使用权也征收契税。这样有利于保障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稳定的出让、转让秩序。同时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目前有的地方为吸引投资,竞相降低出让价格,征收契税有利于保护国有土地资源。最后应适时开征土地闲置税和土地荒芜税。从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耕地出发,适时开征土地闲置税和土地荒芜税极为必要。  

    (3)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调节高收入。首先尽早及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从完善税制、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鼓励勤劳致富等方面考虑征收两税都极为必要。从国际惯例来看,不仅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陆续开征了两税。我国尽早开征,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保障了我国的经济权益。其次在税制模式上选择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制。我国的遗产继承无需经过法院的认定,继承人可自行分割交接,同时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短期内无法提高。基于这些实际情况,我国宜选择总遗产税制和总赠与税制,即对被继承人的遗产总额征收遗产税,对赠与人的财产征收赠与税,既保证税源可靠,税收收入及时,又简便易行,适用于我国的征管水平并为纳税人所接受。再次,课税对象范围应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以超额累进税率并规定适当的起征点,合理确定扣除项目,如设丧葬费用扣除、遗产管理费用扣除、债务扣除、捐赠扣除等。最后,制定有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征管措施。任何管理与个人财产相关的部门,未有税务机关开列的遗产税和赠与税完税证明或免税凭证,不得办理任何转让遗产的手续。各有关部门有义务为税务机关提供查证遗产的资料和情况。  

主要参考资料:  

    1、曲顺兰,《国外财产课税的比较与我国财产课税的完善》,《涉外税务》1999年第5期            

    2、彭龙运,《外国财产课税制度》,《中国财政》1999年第6期  

    3、王裕康等,《OECD国家财产税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税务》1999年第2期  

财产税的特征篇3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恭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养殖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龙头”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九十年代末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生猪出栏数年年增长,沼气人户率越来越高,水果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产量一年高过一年.然而,农业特产税收的增长却极为缓慢,这与生态农业的增长比例极不协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负责全县农业四税征管工作的县财政局,自1998年秋季开始,着手改革传统的征管方式,力争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农业四税征管办法,以求减轻财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征管效率,节约税收成本,防上税收流失.

一、恭城县加强农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加强对农业税收的征管,恭城瑶族自治县财政局决定实行“主动申报,集中征收,征查分离管理”的征管模式—申报纳税制度。并且制定了实现申报纳税的长远规划,将申报纳税的实施分三步走:第一步,即1999年开始的试行阶段,对水果、木材等大宗应税农业特产品实行可由生产者也可由收购者在装车前申报缴纳税款,对主动申报和被查验征收实行两个不同的征收标准,以此促进纳税人主动申报缴纳税款,达到使购销者养成主动申报纳税意识的目的。第二步,在实现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农业特产税的征管方式,由原来的购销者或生产者申报纳税过渡到完全由生产者申报纳税,采取发放申报卡到农户的方法,切实实现水果等大宗农业特产品在生产环节纳税的目标.第三步,在特产税过渡到由农户(生产者)直接纳税后,对各农户实行税源档案建档,将特产税的征收管理实行如农业税一样以户籍管理,全面实现特产税的规范化、法制化、电算化管理.为积累改革经验,使这一工作稳步推进,他们首先选择莲花镇进行试点.经一年的摸索,恭城瑶族自治县财政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9年秋季,他们在全县对莲花镇的做法推而广之。其主要做法是:

(一)规定统一的申报纳税人。从1999年1月开始实施申报纳税制度,实施初期以收购代扣代缴申报纳税为主,即全县统一规定水果特产税以经纪人或果商在收购过程中主动申报纳税,代扣代缴为主、稽查征收为辅;木材特产税征收以林政站发放给农户的砍伐证为依据,由农户主动申报,出售林木时由林业部门代扣代缴和稽查征收相结合。

(二)制定全县统一的水果销售管理办法和特产税征收计税标准。县工商部门和县财政局联合下发《加强全县水果市场管理和农业特产税征管的通告》,以规范全县水果市场秩序和加强水果农业特产税征管,维护果农和客商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县水果生产和销售,不断增加财政收人。

1.水果销售经纪人必须到所在地乡镇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无营业执照而从事经纪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经纪人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经纪人或果商在每次从事经纪活动或收购水果之前,应到当地工商所登记,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管理费和农业特产税流失的,从严处理.同时必须到当地财政所办理申报纳税手续,及时缴纳税款,对确实不能预计收购数量不便计算税款的,应登记经纪人的工商营业执照号码及果商的身份证号码,领取纳税申报卡,收购完毕后凭申报卡到当地财政所缴纳农业特产税,对主动申报纳税及持有申报卡的经纪人或果商按规定计税价格和数量征收税款.

2.凡是外县进人本县各乡镇之间运购水果异地保鲜的必须在水果进仓前到当地财政所申报登记,对持有农业特产税税票的由财政所核销,由当地财政所开出完税证明书,如实际外运数量超过票证数量的由当地财政所补征,对不按规定办理申报手续的,当地征收机关按实际数量和市场价格征收税款,如有偷税行为的,按有关税法规定给予处罚。

3.对在县内收购农业特产税应税产品不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的经纪人或果商,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税收人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国务院第143号令)第五条“农业特产税的应纳税额,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收人和规定的税率征收”,即按实际收购数量及实际收购单价计算征收。对不服从管理,不积极协税并以暴力威胁阻碍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和税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经纪人或果商,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追缴其拒缴的税款并处以拒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另处工商管理费的二倍以下罚款外,并依照刑法第202条的规定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税收重点稽查,成立涉税中队.开展税收稽查,成立涉税中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税收秩序,维护税法的尊严,防止税收流失,扼制偷、抗税行为,保障财税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申报纳税征管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经请示县人民政府同意,恭城县财政局会同县公安局于1998年10月成立涉税案件侦察中队。涉税中队在县财政局、公安局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请示、汇报、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令办事。主要任务就是协助财税机关侦察涉税案件,依法打击偷、抗税违法行为;打击殴打、报复财税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依法惩治以暴力方法阻碍财税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该县涉税中队成立至今,全体干警工作认真负责,查处了农业特产税涉税案件54起,追缴农业特产税款7.8万元,处以滞纳罚金8.4万元,依法惩治了偷、抗税分子54人,有力地打击了涉税违法行为,而且对那些对偷、抗税行为存在侥幸心理的个别人员起到了震慑作用,使税收征管人员有了安全感,为税收征管人员大胆地开展税收稽查提供了保障,保证了特产税“源头控管、主动申报、依法纳税、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农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加强农税征管工作,不断提高农税征管法制化、规范化、文明化水平,保证农业特产税申报纳税的顺利实施,防止税收的流失,提高税收征收完成率,促进全县财政收人的稳定增长,必须加强财税机关内部管理,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1.确定目标要求。县财政局把县人民政府每年下达的农税收人任务,作为全县农税征管工作的主要目标.然后再把农业税收总任务分配到各乡镇财政所,作为对乡镇财政所及财政所干部职工的考核目标要求.

2.确定考核内容.对乡镇财政所主要是根据县政府下达给各乡镇的税收任务来进行考核,包括:

(1)农业税收收人完成情况。

(2)票证和税款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旧管和工作纪律情况.

(4)工效挂钩的实施情况.

3.落实考核办法。县财政局根据考核内容,制订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

(1)实行各项指标量化综合计分分档考核.

(2)以各乡镇财政的决算数据为依据.

(3)年终后20天内,各乡镇财政所以书面形式把上年度实行农税工作目标管理总结和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材料上报到财政局.

(4)财政局农税股会同有关股室,根据各乡镇财政所的农业税收收人决算及其他有关材料对各所进行考核,并提出对各所的考评意见,报财政局批准后,对各所予以奖惩.

4.制订考核评分标准。财政局依据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制订了考核评分标准,即采用基本分与加、减分相结合的办法,各项考核指标达到基本要求的为100分:完成农业税收收人任务指标的得基本分50分(其中:农业税20分;农业特产税30分),完成当年农业税收收人任务指标超过或低于一个百分点相应加2分或减2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票证和税款管理不出现失误的得基本分25分,违反一项规定的减扣1分,对出现贪污、截留、挪用税款的,实行全所一票否决制,取消获奖资格并给予处分;按时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报表、资料报送准确及时的得基本分15分,反之相应减分;没有违反组织纪律和财经制度的得基本分10分,反之相应减分。

5.实行工效挂钩和风险抵押。对全县各乡镇财政所农业税收征管工作实行工效挂钩。

(1)将县政府年初下达的各乡镇财政所的农业税收任务与工资、奖金及其他补助(扣除燃料费和农税津贴)挂钩,按劳计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各财政所在册干部职工每人每月交纳工资的20肠作为风险抵押金,完成任务的退回风险金,反之,风险金则充作单位经费,不再返还。

(3)把特产税收任务分配到人,完成任务80%一89%的,领取扣除风险押金后的工资;完成90%一99%的领取工资和补助;完成100肠的,领取工资、补助和奖金并退还风险抵押金。完成农业税收当年任务96叫、历年尾欠40叫以上的才准予领取夏粮入库加班费.

(4)超额完成特产税收任务的,每超一个百分点加奖20元,上不封顶,年终奖励实行上浮5%一20%不等,在册千部职工完成特产税收任务80%以下的,按所完成任务的比例比照领取工资,第二年待岗试业,每月发200元生活费,如再不完成特产税收任务80叫以上的,作自动离职处理;对临时工则解除其临时用工关系.

(五)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实行申报纳税必须要增强纳税人税法观念和纳税意识。恭城瑶族自治县在实行申报纳税制前就采取多种形式来宣传申报纳税和税法:召集水果经纪人和果商召开座谈会;印发各种资料、传单分发到农户手中;书写张贴标语到各村委;利用好日开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利用电视、广播开展媒体宣传;在进人该县的主要路口、各乡镇交叉路口和醒目的地方树立永久性申报纳税宣传广告牌;建立申报纳税服务点,实行24小时农税人员申报服务制。总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使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得以提高,经纪人或果商也基本能够主动申报纳税。

二、实行农业特产申报纳税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行农业特产税申报纳税制,制定相关的内部稽查管理措施和政策,加强税收稽查,成立涉税中队,加大宣传农业特产税申报纳税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使农业特产税申报纳税征收管理模式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税收收人因此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99年1一4月份,恭城县完成农业税收收人386万元,占全年农业税收收人任务的36.39%,比上年同期增加250万元,增长183.8肠;完成农业特产税收人377万元,占特产税全年任务的53.8%,比上年同期增加242万元,增长179.3%.2001年,恭城县实现农业“四税”1074万元,占年度预算任务的106%,比上年同期增收81万元,增长8.15%,其中农业特产税为76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3肠,比上年同期增收76万元,增长11叫。

1.统一了标准和尺度,避免了“人情税”和“关系税”。征收以水果为主的农业特产税,全县根据各个不同时期水果市场行情,制订统一的计税标准和处罚尺度,在全县范围内统一执行,对县内县外果商一视同仁.谁违反县里统一标准和尺度,收关系税、人情税的,一经发现,除补足实征税款与规定标准税款差额外,还要处以应收税款1一2倍的罚款,并取消责任人及责任人所在财政所评奖资格和所有奖金,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收人情税和关系税以及各乡镇之间相互降低税率抢税现象的发生,防止了税收流失。

2.实行申报纳税制,正确处理好征纳关系,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实行申报纳税税制前,在销售或收购水果时很少有人能够主动到财政部门自觉缴纳税款,即使是财税征管人员主动“登门”收税也有部分税款难以征收。实行申报纳税制后,虽然也还有极少数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抗税现象仍有发生,但是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税法和申报纳税制,加强征管力度,加强重点稽查,打击惩治极个别偷、抗税分子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纳税人的主动纳税意识,使纳税人由被动纳税变为主动纳税,绝大部分纳税人都能主动地到当地财政部门自觉申报纳税,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征管人员主动“登门”而难收税的问题,从而确保了财税征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了财政收人的稳定增长。

3.增强了农税人员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申报纳税、工效挂钩、风险抵押、任务到人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增强了财税人员工作责任心,改变了过去那种“吃大锅饭”,征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避免了过去那种村级网络中村干乱开税票,甚至把税票随意交给收购者自己开票、丢失税票、挪用税款现象的发生。

4.提高了税收征收率,减少了税收流失.实行申报纳税前,由于全县没有统一标准和尺度,没有实行财税人员工效挂钩和风险抵押责任制,税收的随意性大,征收率不高,导致了部分税收的流失。申报纳税前的1998年征收水果特产税每五吨车收360元,每车按实装7500公斤,0.6元/公斤计税,征收率只有8%;现在每五吨车收税840元,每车按7500公斤,1元/公斤计税,征收率达到n.2%,比申报纳税前提高了3.2个百分点。从而减少了税收的流失。

三、实行农业特产税申报纳税管理还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恭城县实行特产税申报纳税制,推进了农业特产税征纳方式的创新,这一机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财税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农业税收收人的大幅度增长,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可由收购人申报纳税,这就转移了纳税主体,容易模糊水果生产者纳税意识.根据国务院农业特产税管理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农业特产税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农业特产税”.而恭城县现行的是把水果农业特产税征收全部转到收购环节,税收全部由收购者代扣代缴,忽视了水果生产征收环节.易使水果生产者产生水果特产税与己无关,而是收购者交税的混乱思想,为此,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完善特产税由生产者申报纳税,收购者收购申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2)由于实行申报纳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税源调查和建立税源档案基础工作的建设还较差。恭城瑶族自治县目前实行的特产税申报纳税管理办法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在开展税源调查和建立税源档案的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搞税源调查、建税源档案花费时间长,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开展特产税源调查和税源档案建设等基础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而进行税源调查,建立税源档案是实行申报纳税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开展广泛的税源调查,掌握全县水果生产静态和动态情况基础上,建立健全税源档案,才能有效地促使和监督果农自觉申报。因此必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加强税源调查和税源建档基础工作。建议全县统一行动,由县财政局抽调人员,在税收征收闲暇季节,组织各乡镇财政所干部大力开展税源普查工作,利用各财政所现有电脑设备,建立各乡各户水果生产销售特产税税源微机档案,使特产税申报纳税管理更加完善.

(3)县里下达征收任务没有全面考虑各乡镇的税源分布情况,而是单一地根据各乡镇1998年特产税完成数递增17.37对,出现任务的苦乐不均现象。水果种植面积、挂果面积宽、产量大的乡镇,完成特产税征收任务相对容易,而水果种植面积、挂果面积少、产量小的乡镇要完成全年的征收任务就比较难.因此建议今后县里分配特产税征收任务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全面考虑各乡镇的具体税源情况而定,以避免政策服从于任务现象出现。

财产税的特征篇4

各国的土地税制,是一个包括许多税种的复杂体系,既有中央税,也有地方税;既有财产税,也有所得税;既有个人税,也有法人税。此外,还与遗产税、继承税、赠与税相联系。总的来说,各国的土地税制是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制度。土地包括农业用地、住宅用地、经营用地、林地等。各国的土地税制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保有课税;(2)土地有偿转移和增值课税;(3)土地取得和无偿转移课税。

一、土地保育课制的国际比较

土地保有税是一定时期或一定时点上对个人或法人所拥有的土地资源课征的税。课征土地保有税的目的在于平抑地价上涨,确保土地保有的负担公平,降低土地作为资产保有的有利性。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对土地保有课税的范围、税种设置、计税依据、税率设计以及征收管理等,差别很大,特别是许多国家的土地税是作为地方税税种,即使在一国之内,各地方之间也不一样。

(一)课税范围

各国对土地税的课税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土地税,把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均包括在土地税之内。(2)狭义的土地税,只是单指对土地的课税。

(二)税种设置

各国对土地保有课税的税种设置,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情况:

1.合并在其他财产税中征收

由于土地与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都属于财产的存量,目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这些财产合并在一个税种中征收,合并征收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并在一般财产税内征收,一般财产税是对有选择的几类财产综合课征的一种税。如美国、新加坡等的一般财产税,把土地等不动产和动产合并征收。

(2)合并在不动产税内征收。由于土地是一种主要的不动产,如加拿大、法国、英国、荷兰等,都把土地归入不动产税内征收。加拿大不动产税的税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土地,另一部分是建筑物和其他不动产。法国不动产税的征收对象分为已建筑土地税和未建筑土地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差饷税相当于不动产税,对拥有土地、房屋、其他建筑物等不动产的所有人课征。

(3)合并在财产净值税内征收。财产净值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拥有的全部财产的净值。财产净值是从财产总额中扣除纳税人债务后的余额。印度、挪威、秘鲁、墨西哥等国,都把土地合并在财产净值税中征收。

(4)合并在房地产税中征收。房地产税是土地税和房屋税的总称。因为房屋往往附着于土地之上,密不可分,有些国家和地区将土地与房屋合并在房地产税中征收,如泰国对房屋及其占用的土地征收房地产税;巴西对城镇土地连同上面的房屋建筑物征收城市房地产税。

(5)合并在其他税种中征收。日本的土地保有税由地价税、固定资产税、城市规划税和特别土地保有税等4个税种组成,其中固定资产税和城市规划税2个税种是对土地与其他不动产合并征收的税种。固定资产税,是把土地、房屋及折旧资产等固定资产作为课税对象,其中土地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城市规划税是为了确保城市、特别是城市规划事业所需资金而课征的税。课税对象是位于被指定为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市街化区域内的土地和房屋。法定纳税人是此类土地和房屋的所有者。城市规划税与其他土地保有税的区别在于,它是专门用于城市规划事业或土地规划整理事业开支的目的税。而固定资产税和特别土地保有税则属于普通税。

2.单独设置土地保有税税种,分别课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把土地保有单列税种征收的国家和地区大约有30个,所用税种名称也多种多样。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巴西,一直征收土地税,包括对农业土地征收的农村土地税,对城市土地及房屋建筑物征收的城市财产税。印度的州政府对农业耕地征收土地税。我国台湾地区有地价税,还有荒地税、空地税、不在地主税(即土地所有人离开土地所在地达到一定期限),这些税都是带惩罚性质的特殊性土地税,都是以地价税为基础加增若干倍征收的,而非经常性的土地税。泰国对所有土地征收地方发展税。韩国征收综合土地税。新西兰的土地税,是对非农业用地征收,由土地所有者缴纳。日本的土地保有税税种,除合并在其他税种中征收的固定资产税和都市规划税外,还有单列税种征收的地价税(国税)和特别土地保有税(地方税)。

(三)计税依据

各国土地税的计税依据,基本上可以分为从量计征和从价计征两种。

从量计征的土地税,是按土地的面积、土地生产物的产量课征。这种从量计征的土地税,因为计征简便,税额确实,在古代曾被普遍采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级差地租的扩大,如果再按土地面积或生产物的产量征收,不但有失公平,且不合理。所以,近代各国已少采用,以从价计征取而代之。

从价计征的土地税,是以土地的价值或价格为课税标准所课征的土地税。1873年首先由加拿大始征,后来各国相继仿行。从价计征的关键是土地的计价。各国的土地计价方法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是根据土地的估价课征,也有少数国家按年度租金价值课征。美国的土地税一般是根据专门机构确定的“估定价”为标准课征。德国的应税财产价值也是根据“估价法”确定。瑞典财产净值税中土地等不动产的净值由官方评估确定。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估价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包括每年公告一次的“公告现值”和每3年公告一次的“公告地价”,税务机关按“公告现值”征收土地增值税,按“公告地价”征收地价税。日本作为国税征收的“地价税”,对土地的价额是以征税期的“时价”计算的。作为市町村征收的“特别土地保有税”(保有部分)的课税标准为该土地的取得价格。

(四)税率设计

各国土地税税率的形式较多,总的来说,有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两种。有少数国家对农业土地实行从量定额课征。

美国、德国、日本等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对土地课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美国的税率由各地方政府逐年自行规定。德国对个人和公司分别适用0.5%和0.6%的比例税率。日本的地价税税率为0.3%,特别土地保有税税率为1.4%。新西兰的土地税税率为2%。

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税率:

1.根据土地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税率。

有些国家和地区,对不同用途的土地采用不同税率,农业用地低于城市用地,工业用地低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低于营业用地,宗教、社会福利、教育、体育用地低于其他用途的土地。如我国台湾地区地价税税率,分为一般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种,对限额内的自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保留地和公有土地均实行优惠税率。公共设施保留地税率为1%,公有土地税率为1.5%。菲律宾、牙买加、利比里亚等国,也按土地的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税率。

2.根据土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税率。

美国包括土地在内的一般财产税的税率,各州都不一样,一般在3%-10%之间。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等地的税率比其他地区要高。丹麦依土地位置的不同,将税率定为l%——5.5%,首都哥本哈根的税率最高。

3.根据土地开发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税率。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不动产税税率,原则上是17%,新开辟地区为11%,但对供应不过滤水的地区为16%,无水道的地区为15%,新开辟区为9%。新加坡为了适应经济开发政策的需要,原将全国地区分为发达地区、半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3类,采用不同的税率,分别为36%、18%和12%。从1984年起修改为全国23%的统一税率。

4.对空地或闲置土地,采用较高税率。

如日本对闲置土地的所有人征收特别土地保有税。奥地利征收闲置土地价值税。我国台湾地区对私有空地(所谓空地是指已完成道路、排水及电力设施,而仍未依规定建筑,或虽已建筑但建筑改良物价值不及所占基地申报地价15%的土地)按该宗土地地价税的3——5倍征收。对空地或闲置土地课征较高税率,目的是为了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

发展中国家的土地税多数采用累进税率,这主要是因为累进税率对限制私人占有土地数量有重要意义,在土地公有情况下,可防止土地盲目占用和浪费土地资源,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巴西的农村土地税实行22个级次(从0.2%——3.5%不等)的累进税率。泰国的土地发展税税率按土地中间价值大小,课以一定税额,分34个级次。我国台湾地区的地价税税率,按地价总额和土地用途不同,分别适用基本税率、累进税率和特别税率:凡地价总额未超过累进起点地价的,适用10%的基本税率;超过累进起点地价的,按超倍累进税率征收;对某些用途的土地如名胜古迹占地,适用10%的特别税率。韩国综合土地税税率比较复杂,分为一般税率、特别税率和个别税率3类:一般税率适用于法律规定的作为一般课税对象的土地,一般税率和特别税率都设有9个级别,最低级次的税率分别为0.2%和0.3%,最高级次的税率分别为5%和2%;个别税率的应税土地为旱田、水田、果园和森林,税率为0.1%;工厂厂址、牧场、电力公司用地、土地开发公司出售、出租的土地,税率为0.3%;高尔夫球场、别墅、娱乐用高档设施用地的税率为0.5%。

(五)征收管理

土地课税的征收管理权限,多数国家归地方政府,只有少数国家的少数税种作为中央税或中央、地方共享税。土地课税由于作为课税对象的土地其位置固定不变,不会发生税基的地区转移,而且税源分散和纳税面宽等特点,由地方征管便于掌握和控制税源。所以许多实行分税制的国家,都把土地课税归入地方税体系。如美国,土地课税是财产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财产税则是美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把直接涉及土地课税的税种划归地方税体系。日本现行土地税制,除1992年1月1日起开征的地价税属于国税,由国税局负责征收外,其余有关土地保有税种的收入分别归道府县和市町村地方预算,属于道府县的有固定资产税和不动产取得税,属于市町村的有特别土地保有税、都市规划税,土地税在日本地方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巴西涉及土地的征税,实行联邦、州和市3级划分税种分别征收的体制,3级政府都有相应的征收管理权限:土地税(农村土地)归联邦政府征收,收入的80%归当地政府;动产税(城市土地)归市政府征收;不动产转让税归州政府征收。

二、土地有偿转移和增值课税的国际比较

对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增值额课征的税,称作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可分为土地有偿转让增值和土地定期增值两种。前者是土地买卖或交易时的价格超过其原来入账时价格的增值部分;后者是指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土地因地价上涨而形成的增值部分。在土地的增值中,有一部分是土地的自然增值(指这部分土地增值并非是土地所有者私人劳动或投资得到的,而完全是由于社会发展、土地需求的增长而形成的),这部分增值有人主张应该全部归公,以体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并限制土地投机,抑制土地兼并。土地是一种资本资产,对资本资产的增值所课征的税,实质上是属于资本利得税的范畴。

(一)课税范围

土地增值税的课税范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包括对土地及建筑物增值的课税,如我国现行的土地增值税和意大利的不动产增值税。另一种是只对土地的增值课税,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增值税和韩国的土地超额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土地的增值额,一般包括土地转让时发生的增值额和土地非转移定期发生的涨价形成的增值额。德国、英国、日本原先实行过的土地增值税,对以上两种情况下的增值都课税。意大利现行的不动产增值税的课税对象,也包括这两个部分的增值额。我国和日本等国的现行土地增值税只对土地转移时发生的增值课税。韩国的土地超额增值税,只对纳税人拥有的闲置土地或非营业用地的增值征税。在日本,对个人和法人的土地转让收入,分别课征:对个人的土地转让收入课征的税种,由个人所得税、个人事业税和个人居民税3个税种构成;对法人的土地转让收入税,由法人税、法人事业税和法人居民税3个税种构成。

(二)课征方式

许多国家对土地转让或定期增值的收入,同其他收入一样征收个人所得税和法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课税方式,可分为两种:

1.综合征收。就是把土地增值收入归并到一般财产收益中,统一征收所得税。美国、英国等国的土地转让收入并入个人或法人的综合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和法人税。加拿大将土地转让收入的四分之三计入所得,进行综合征税。法国对持有期只有2年以内的短期土地转让收入与其他收入一起合并征税;超过5年的长期土地转让收入用五分五乘方式征税。

2.单独征收。就是把土地增值收入从所得税中分离出来,单独课征。日本对个人的土地转让收入的课税,核心是单独计算,分离课税,对法人的土地转让收入,在1991年以前,是并入法人的全部事业年度收入课征普通法人税的,在1991年的土地税制改革中,进一步强化了对法人土地转让收入的课征,对超短期土地转让收入按67.5%的税率实行分离课税,不再与其他法人税综合计算,从而使法人企业在其他收入出现赤字时,无法用土地转让收入予以弥补。德国、意大利两国,除非投机买卖,原则上不征税。

(三)计税基础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基础是土地的增值额。土地有偿转移的增值额是土地的售价减去其原价(原来购入价或取得使用权的支付价)和各项成本费用以后的余额。我国台湾地区以每年政府公布一次的“土地公告现值”为计税基础,纳税人按公告现值的80%——120%申报纳税。对不发生转移的土地,定期估价一次,按增加价值课税,允许扣除为增值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

(四)税率设计

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基本上分为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两种。

1.比例税率。

韩国的土地超额增值税,实行单一的比例税率。日本、法国等对土地转让收入的税率,因土地持有期长短而设计高低不同的差另比例税率,土地持有期长的实行轻税率,短的实行高税率。如日本,对个人的土地转让,分为长期转让、短期转让和超短期转让3种,“长期转让”是指自获得土地所有权至出让土地的时间超过5年的;“短期转让”是指持有的时间2一5年的;“超短期转让”是指土地拥有期在2年以下的。对这3种长短不同转让收入分别实行10%——20%、40%和50%的不同税率,以抑制土地投机,合理分配土地的增值。日本对法人土地转让收入除征收普通法人税外,另征附加税,如从1973年起,对法人的土地转让收入,在普通法人税以外,对拥有期在5年以下的短期转让收入,加征20%的法人税。1987年规定,对土地拥有期2年以下的超短期土地转让收入,加征10%——30%的附加税。1991年,对5年以上的长期转让收入,也实行了加征10%的附加税制度。

2.累进税率。

有些国家和地区按照土地价格增长幅度采用累进税率征收。当土地转移时,不论土地面积大小,涨价数额多少,一律以超过原价倍数累进课征。如我国台湾地区现行土地增值税税率,按土地涨价倍数实行3级超额累,进税率,具体计算为:土地涨价总额超过原规。定地价或前次转移时申报现值但未达100%者,就其涨价总额按税率40%征收;超过100%而未达200%者,就其超过部分按50%的税率征收;超过200%以上者,就其超过部分按60%的税率征收。在计征土地增值税时,对以前转移时申报的土地现值,都按物价指数进行调整,以体现税负公平。意大利的不动产增值税是将房地产从买入到转让时的价格上涨部分作为征税对象,按照价格增长幅度采用累进税制,按3%——30%的税率征收。价格上涨部分是指地价超过基准价格的部分(具体征税标准和税率见表1)。

表1:

─────────────────────┬───────────────

征税标准

税率

├─────────────────────┼───────────────┤

20%部分

3%——5%

20%——50%部分

5%——10%

│超过基

50%——100%部分

10%——15%

│准价格

100%——150%部分

15%——20%

150%——200%部分

20——25%

200%以上部分

25%——30%

─────────────────────┴───────────────

三、土地取得和无偿转移课税的国际比较

土地取得税是对个人或法人在通过购买、接受赠与或继承财产等方式取得土地时课征的税,分为因购买、交换等有偿转移取得土地时课征的税和因接受赠与或继承遗产等元偿转移取得土地时课征的税两种情况。

(一)有偿转移取得土地时的课税

韩国对购置不动产所取得的土地设立不动产购置税,按所购项目价值2%的标准税率课征,或按购置不动产的年度分期付款额的比例征收。

日本的土地取得税制除了赠与税和继承税外,还有不动产取得税和特别土地保有税(取得部分)。不动产取得税是由都道府县对取得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的个人和法人课征的税,不论有偿、无偿包括买卖、交换、赠与、捐赠、实物出资、填地等原始取得或继承取得的土地与房屋,都是不动产取得税的征税对象。土地取得税的免征点是10万日元,征税标准是购买时的价格,标准税率为4%。学校、特定医疗法人、道路等一定用途购置的土地不征税。特别土地保有税(取得部分)由市町村征收,目的是抑制土地投机性取得和促进已取得土地的有效利用,内容包括保有课税和取得课税两个部分。

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都设有“登记许可税”,在土地所有权转移书立登记凭证时,按土地的转让价格计算纳税。有些国家和地区对土地等不动产在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双方订立的契约,对不动产取得人征收契税或印花税。契税和印花税表面上是对契约征税,实际上是对不动产取得者课征的税收。

(二)无偿转移取得土地时的课税

对土地等财产无偿转移时课征的税,称为财产转移税,包括遗产税、继承税和赠与税。广义的遗产税包括对财产继承者继承的财产课征的税和对死者遗留的财产课征的税。赠与税是对财产所有者生前赠与他人的财产课征的税,是遗产税的补充税种。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配合方式,各国的做法不同,包括两个税种课征制度的配合和两个税种税率的配合

1.两个税种课征制度的配合。国际上通常有3种方式:(1)单一税制,即在遗产税、继承税和赠与税3种税中,只设立其中一个税种,如新加坡、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在财产转让税制中只有一个遗产税,而没有继承税和赠与税;英国是将一部分生前赠与财产归入遗产额中课征遗产税,不单设赠与税;伊朗、冰岛、马来西亚只设继承税,未征收赠与税;加纳,秘鲁只征收赠与税,不征收遗产税。(2)分设两税,并行征收,这种方式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既征遗产税同时又征赠与税;日本、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均实行继承税和赠与税相结合的制度。(3)分设两税,交叉合并课征,即对生前赠与财产除按年或按次课征赠与税外,在财产所有人死亡后,均将生前赠与总额(或受赠总额)并入遗产总额(或继承总额)中一并课税,原先已纳的赠与税额准予扣除,如意大利、新西兰等采用这种方式。

2.税率的配合方式,有两税分设税率和两税合一税率两种做法,如美国联邦的遗产税和赠与税,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英国的遗产继承税,从1988——1989年度起,税率由超额累进税率改为统一的比例税率;德国按被继承人与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赠与人与被赠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设计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日本对继承税和赠与税分别设计税率表,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

主要参考资料:

(1)尾崎护(日)《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税制》(中国税务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

(2)孙执中主编《战后日本税制》(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3)《税务研究》1998年1——12期。

财产税的特征篇5

(二)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有利于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经济发展观,公平观已被多数人认可。国家一方面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充分发展,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另一方面又主张采取措施,防止贫富两极分化,从而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目标,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是实现此目标的措施之一。

(三)开征遗产税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与完整。税收征收权是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有关的国际条约的规定,遗产税的征收一律采取属地主义原则,即由遗产所在国征税。由于世界上多数国家均开征遗产税,所以,中国公民到外国继承遗产,都要按照遗产所在国法律缴纳遗产税。而我国未开征遗产税,外国公民在我国继顾遗产则不需纳税,这既损害了我国国家利益,又不符合国际交征中平等互利原则。开征两税,可避免此种情况发生。

(四)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有利于完善我国税制结构,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功能,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通观世界多国税制结构,遗产税赠与税是税制结构中重要的税种。通过征收两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功能,从而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尤其我国公益事业经费严重短缺,通过此税调节,可广开经费来源。“征收遗产税是美国社会慈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联邦法律规定,无偿捐赠给医院、学校、展览馆、研究所、教堂等机构的钱,都可从遗产税中扣除。”因此,“美国巨富们纷纷把钱捐给公益慈善机构,或以自己名字命名设立基金会,这种作法已成为富人减税和出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我们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捐助慈善公益机构巨资的行为豁然释怀。在日本因其遗产税负最重,最高可达应税遗产的70%(1988年前最高税率达75%),因此有三代之后无继承遗产之说。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之女田中真纪子,因继承其父私邸交不起高额税负,只得宣布放弃继承,把私邸出售给社会公益机构,即作为社会公益财产交给社会。从以上美日两国遗产税实例看,“遗产税的确是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最重要的不可缺少法律,也是调节个人资产所得非常有效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能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的理论根据

遗产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据史料记载,早在埃及、古罗马时代就开始对遗产征税,其作用主要是将征收的税金作为老弱士兵的养老金。近代的遗产税制,始于1598年荷兰开征的遗产税,此后,欧洲各国先后建立了遗产制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开征遗产税,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开征了遗产税和与之配套的赠与税。如英、美、日、法、德、意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有遗产税赠与税制度。

为什么要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呢?西方学者提出了多种课税的理论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国家共同继承说。此种观点认为,公民之所以能够积累大量私有财产,是国家保护和实行优惠政策的结果。所以,公民死亡后,国家有权通过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获得财产。

(二)均富说。该说认为,征收遗产税赠与税,目的是合理调整社会财富分配、占有关系,防止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出现极端的两极分化。

(三)能力说。该说认为,继承人取得了遗产,就增加了纳税能力,自然应当纳税,并且要依继承遗产的数量不同征收不同的累进税。

(四)溯往课税说。该说认为,有人生前逃税,故在其死亡后,应当用征收遗产税来追缴其应交的税款。

(五)交换说。该说认为,国家为继承人提供了遗嘱的验证,故应为此交纳一定的补偿费用。

(六)没收无遗嘱的财产说。该说认为,被继承人依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遗产,这是允许的。但遗产超过一定限额,并且为了鼓励其继承人独立奋斗精神,国家应课征遗产税。同时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则国依法课税则最为合理。

通观上述观点,虽各有一定道理,但均不免遍颇。比较看,将国家共同继承说、均富说、能力说综合起来更能够揭示遗产税本质及其社会意义。

三、遗产税赠与税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遗产税赠与税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界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如“遗产税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对继承遗产所征收的,以遗产取得人为纳税义务人的一种税。”“遗产税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对其遗留的应纳税财产依法课征的税金。”“赠与税指自然人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时,依法对赠与财产应课征的税金。”本人认同后一遗产税的界定。因为从严格意义讲,并非死者的全部遗产都要纳税。纵观国外及我国台湾的遗产税制度,都有免税遗产范围和不计入遗产的财产之规定。如前所述捐赠给公益事业和国家、公益法人的财产不计入遗产。国家通过遗产税鼓励人们把遗产捐给社会;免税财产指法律规定起征点以下部分和继承人享受可免征遗产税的财产。美、日、法及我国台湾对此均有规定。

关于赠与税的概念界定,我认为,应将特定时期的赠与财产作为课税对象。不能把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赠与的财产作为课税对象,避免税负过重、课税不合理。因此赠与税指自然人在特定时期内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时,依法对赠与财产应课征的税金。这里特定时期应不包括赠与人死亡前短期内的赠与。如我国台湾“遗产与赠与税法规定:被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前三年内对于继承人及其配偶所为之赠与依法视为遗产,不作为赠与财产征税。”对此,我国立法可以借鉴。

各国为何要征收赠与税呢?其理由主要是为了防止被继承人以生前赠与财产方式而逃避遗产税。因此赠与税是遗产税的补充税。正因为赠与税是为了防止当事人规避法律而设置的税,所以税率较遗产税重,同时多数国家的两种税由同一部法律规定。如美国,1916年开始征收遗产税,但后来发现人们为了逃税,纷纷生前将财产赠与继承人。为此,美国国会于1924年通过了开征礼品税的法律。1976年美国实施税制改革,把两税合二为一,称之为遗产税。日本1950年的《继承税法》其内容就包括继承税和赠与税。本人认为我国在开征遗产税时同时在一部法律中规定征收赠与税,其目的与他他国家一样。

遗产税赠与税具有以下特征:

(一)遗产税是一种直接税。依照税负能否转嫁,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指税收负担直接由纳税人承担而不能向其他人转嫁的税。反之则是间接税。遗产税的纳税主体就是遗产取得人,依其取得遗产额纳税。赠与税则由受赠人取得受赠物后纳税。“日本规定赠与税的纳税义务人为受赠人。而我国台湾则规定纳税人为赠与人,但法律又同时规定特定情况下,如赠与人行踪不明,或赠与人愈规定期限尚未缴纳,且在境内无财产可供执行,则以受赠人为纳税义务人。”

(二)遗产税赠与税是一种财产税。财产税指以纳税人拥有或取得的财产数额为征税对象的税。两税的客体均具有此特点。

(三)遗产税是一种从价税。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为计征标准,根据一定的比例计算税额的税种。因遗产税赠与税是以应纳税的遗产或赠与财产的实际价值为计税标的,故为从价税。

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已具备现实基础。因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里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个人财富增加量很大,为了避免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有效利用税收资源,适时开征遗产税财和赠与税,这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玉敏.继承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李正信,赵文斗,邓克堂,石坚,杨明柱.国外遗产税什么样[J].财政与税务,2001,(1)

[3]刘隆亨.中国税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郭明瑞,房绍坤.继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财产税的特征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为(D)

A.生产型B.收入型C.发展型D.消费型

2.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中,的税类是(A)

A.商品税类B.财产税类C.资源税类D.所得税类

3.我国增值税的计征方法是(C)

A.加法B.实耗扣税法C.购进扣税法D.减法

4.在下列税种中属于对行为课税的税种是(C)

A.增值税B.消费税C.印花税D.土地增值税

5.征税范围为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的经营行为,这是我国商品课税中的(B)

A.增值税B.营业税C.消费税D.所得税

6.现行营业税是按(A)设计税目和税率的。

A.行业B.产品C.地区D.纳税人性质

7.我国消费税没有采用的计税方法是(C)

A.从价定率B.从量定额C.超额累进计征D.复合税率计征

8.以下增值税类型中最有利于激励投资的是(C)

A.生产型B.收入型C.消费型D.发展型

9.营业税不属于(A)

A.直接税B.间接税C.商品课税D.流转课税

10.以下更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的是(B)。

A.分类所得税B.综合所得税C.比例所得税D.都不对

11.我国消费税是在对商品普遍征收(A)的基础上选择某些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征收的。

A.增值税B.营业税C.关税D.都不对

12.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D)

A.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B.比例税率和累退税率

C.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D.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13.所得课税的缺陷不包括(A)

A.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B.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

C.累进课税方法会一定程度压抑纳税人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D.计征管理较复杂,需较高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遇到困难

14.以下不属于我国财产课税的税种是(C)

A.房产税B.车船税C.资源税D.契税

15.我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D)

A.所得课税B.财产课税C.资源课税D.行为课税

16.房产税属于(B)

A.一般财产税B.特别财产税C.财产转移税D.都不对

17.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般是(C)

A.33%B.27%C.25%D.18%

18.关税属于(A)

A.流转税B.财产税C.行为税D.资源税

19.按照课税环节可把商品课税分为(B)

A.全额税和增值税B.单环节税和多环节税

C.从价税和从量税D.都不对

20.商品课税的特征不包括(D)

A.课征普遍B.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C.主要用比例税率D.税负难以转嫁

二、判断题

1.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也是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类型。(F)

2.我国的增值税和消费税都是价外税。(F)

3.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F)

4.开征资源税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T)

5.一般而言,财产税课税比较公平,但其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T)

6.不同类型增值税的收入效应也不同,其中形成财政收入最多的是收入型。(F)

7.我国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中可按应纳税额减征30%的是劳务报酬所得。(F)

8.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属于综合所得税。(F)

9.增值税的特点是,在对一种商品多次征税中避免重复征税。(T)

10.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包括内外资企业,但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T)

三、名词解释

1.商品课税

2.所得课税

3.财产课税

4.资源课税

5.行为课税

四、简答题

1.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

2.增值税的特点和优点。

3.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

4.所得课税的类型及评价。

5.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

五、论述题

1.增值税三种类型的涵义及我国增值税转型的内容和意义。

财产税的特征篇7

开征物业税乃大势所趋

现行房地产税收问题多

首先,税费名目繁多,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目前, 在房地产开发、流通、保有环节中,主要税种有耕地占用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等十多种, 收费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税种繁多、重复征税及税基税率不合理、以费代税、以费挤税等问题众多。无序的收费严重扭曲了政府分配关系和分配行为,削弱了政府公共收入形式的规范性,阻碍了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见表)

其二,税负结构不合理,重流转,轻保有。北京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二税)占房地产税收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9年约38%下滑到2007年的27%;上海保有环节的税收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只是从绝对数值上来说,比重更低,2007年仅约15%,若考虑房地产领域的所有税收,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负则更低。从国外经验看,房地产保有税负在房地产税收中占主导地位,如日本约占61%。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房地产流转税制,降低房地产流转税负,提高房地产保有税负,把课征重点从房地产流转环节移向房地产保有环节。

其三,房地产税收财政贡献低,难以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尽管我国房地产税费名目繁多,但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并不大,上海房地产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还不到20%,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反,我国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很大。此外,虽然房地产税收多为地方税,税率和税基更多地由中央政府决定,缺乏必要弹性。受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地方政府征税的积极性并不大。

现有房地产税费体制改革乃大势所趋。总体思路是精简税费科目,减轻开发流通环节税负比重,提高保有环节的税负比重,而这一系列改革的关键就是征收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开征物业税利好多

第一,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投机,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政府根据每年的评估价在持有环节按年征收,意味着政府直接进入了收益环节获取购房者的部分红利,并且税率根据房价与公共财政情况每年不同。根据每年市场价格评估,税率每年调整公布,计征税额大小取决于持有物业的当年估价和公布税率的乘积,即政府每年都会根据市场价格取走物业增值部分的红利;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政府要抑制投资,可能会提高税率,增加保有环节的成本,成为红利获得者,投资者的风险系数大大增加。除非房地产进入显而易见的涨价轨道,否则,购房投资者将三思而行。

在国外,物业税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地方财政收入,尚无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成功案例。但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整体还是卖方市场,房地产需求的释放程度直接决定着房价的走势。征收物业税后,投资、投机需求被大幅压缩,甚至改善型需求都会受到一定影响,房地产回归消费本色,有利于防止房价的泡沫化。同时,征收物业税后,税种繁杂、计税依据不合理的现象将大幅减少,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减少金融风险,降低购房门槛,限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回顾我国物业税相关重要事件发现,物业税“空转”试点正是地产商大幅圈地、地价加速上涨之时。政策时点的选择表明政府打击投机力量,不希望房价快速上涨的立场。房价上涨除了会打击成交量外(而成交量才是贡献财税收入和增量GDP的关键),还将影响民生和稳定。

第二,有利于支持地方税收,理清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抑制短期地方政府行为。以美国为例,房地产税是州以下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排除季节性因素,房地产税(财产税) 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如果扣除联邦和州的转移支付收入,约占50%。因此,改革现有房地产税制,将房地产税逐步培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税源,是开征物业税的一个重要目标。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日趋困难,中央财政支出中用于补贴地方财政数额逐年增加,补贴地方比重由2000年的46%增加到2008年的63%。据统计,全国2800多个县(市)级政府以上是赤字。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是其主要原因。培育地方财政收入的主体税种,是调整和规范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当务之急。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到“物业税”和2009年5月国务院提出研究开征物业税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即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中央政府感觉到政府财力紧张,需要开辟财源。以前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高,2007年为51304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达27749.16亿元,增长了35.6%,中央政府“不差钱”。但2008年发生了经济危机,全国财政收入为6.13万亿元,只增加了19.5%。2009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企业效益下降,财政收入来源明显减少。近几年支撑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一些特殊因素在2009年减少或没有了,财政增收的难度加大。同时,为振兴经济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4万亿中央投资以及各省的大幅投资支出,使政府感觉“差钱了”,但2010年还得持续大规模投入,中央政府压力大,财税部门压力大,征收物业税被再次提出。

房地产税收具有区域性、税基稳固、财源充足、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应当成为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源支柱。但目前房地产税收在地方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偏小。美国财产税(物业税)占地方政府收入比重约为30%。而在北京、上海,房地产税收占地税收入和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15%。

第三,开征物业税有利于调节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制定不同税率,对居住豪宅和拥有多套住房者课以重税,对一般居住者确定一定条件的免征额从而减少征税,对特别贫困家庭居住劣房者实行免税政策,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征收物业税将使持有物业成本提高,有效抑制投资投机需求,房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韩国政府对住宅和商业用地都根据物业价值征收累进制税率。美国财产税(物业税)的征收也充分体现了社会财富二次调节的特征。从财产税占收入比重来看,收入最富有的新泽西州也是税负最高的州,达到6.75%;房价和收入都在倒数10名之内、收入仅比最穷州高15%、房价仅比最低州高20%的路易斯安那州税负最轻,只有0.37%。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国在实施财产税时候不仅考虑到财产价值,更考虑负担的可承受力和公平原则,富人多征,穷人少征,确实有调节社会财富的作用。

Tips:

什么是物业税?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各国房地产保有税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的称“不动产税”,如美国、加拿大;有的称“财产税”,如德国、美国、智利等;有的称“地方税”或“差饷”,如新西兰、英国、马来西亚等;中国香港则直接称“物业税”。

物业税大事记

2003年10月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

2003年11月 “中国财税论坛2003”传出了中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七大方面内容,物业税被列为其中之一。

2004年1月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刘昆在全省工作会议上透露,广东省将试行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但此后便了无消息。

2004年4月 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停止个人住宅期房转让政策,征收物业税又开始初露端倪。

2005年1月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说,物业税正在做模拟测算,估计不久将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首批进入试点地区的城市包括北京、重庆、深圳。

2005年2月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高层齐聚国务院新闻办,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国房地产税收政策研究》报告展开研讨,就即将启动的“中国房地产税费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会后国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推行的不动产税在初始阶段可能不涉及个人住宅,但最终将覆盖城乡所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不动产。

2005年7月 《物权法(草案)》中提出,国家将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一旦付诸实施,必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不动产普查和登记活动,实际上也就为不动产税纳税对象的确定,及不动产价值评估所需资料的收集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为不动产税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2005年11月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中国财税论坛2005”上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深化税制改革,其中包括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稳步推行物业税,并相应取消相关收费。

2006年1月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副司长束克欣透露,国土资源部正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不动产税的征收办法,2006年是这项工作关键的一年。

2006年1月 国家税务总局官员王力表态,开征物业税条件尚不具备,物业税最早“十一五”后期出台。

2006年10月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正在对房地产改革和推进物业税进行研究,并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模拟评税的试点工作,为物业税的开征积累经验。第一批北京、辽宁、江苏、深圳、宁夏、重庆6省市试点消息传出。

2007年3月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两会期间作财政预算报告时提到“研究开征物业税的实施方案”。由于消息人士透露,国税总局此前已在几个城市开始物业税的模拟试点,进行“空转”,所以市场中有观点猜测,也许一段时间内物业税就会全面开征。

2007年10月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负责人马方明表示,物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其开征等事宜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来决定,国家税务总局只是执行机构,不可能自己制定征收时间表。

2007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局人士表示,根据约定俗成的立法程序,先要由相关部门提出立法议案,才能进入立法计划,“目前(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仍没有物业税方面的立法议案。”

2007年10月 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批准安徽、河南、福建、天津四省市为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地区,至此,包括首批的北京、辽宁、江苏、深圳、宁夏、重庆,已有十省市开始物业税“空转”运行。

2008年2月 北京市地税局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物业税“空转实”的申请落空。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6月份开征物业税不太可能。

2009年5月 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等问题。

2009年8月 备受各方关注的物业税开征被写进《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年)实施方案工作安排表》。至此,深圳成为首个把开征物业税提上官方日程的城市。

财产税的特征篇8

所谓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遗产的涵盖范围不仅仅是现金与存款,还包括房产、厂房设施等固定资产,在国外也叫死亡税。 遗产税最早产生于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出于筹措军费的需要,埃及法老胡夫开征了遗产税。近代意义上的遗产税始于1598年的荷兰。继荷兰之后,英国于1694年、法国于1703年、意大利于1862年、日本于1905年、德国于1906年、美国于1916年都相继开征了遗产税。我国早在北洋政府时期就开征过遗产税。1938年10月,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遗产税暂行条例》,并于1940年7月1日正式开征。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于1950年通过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要开征的14个税种,其中就包括遗产税。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此税并没有正式开征。改革开放后,遗产税的征收问题重新浮出水面,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将遗产税列为国家可能开征的税种之一。

一直到现在,关于我国是否征收遗产税的事儿,一切都没有定论。然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却早已开始了遗产税存废的争论,瑞典、塞浦路斯与意大利等已正式废除遗产税,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遗产税的实施,“最受伤”的是大部分中产阶层,因为富豪大都可以通过不同方法,生前就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去,这就导致政府资产流失。另一方面,取消遗产税显然有利于投资环境,而有钱有能力的人,更倾向于移民至无遗产税的国家,使得自己的财富能够传于子孙后人,这就激发了各国税务制度上的竞争。比如香港取消实施了约9 0年的遗产税后,虽然政府的税收收入一时略受影响,但境外投资的流入,增加了香港的股票及土地物业的价值。同时,香港逐渐成为亚洲的资产管理中心,带来金融、会计、法律等相关行业的愈加繁荣,为港人带来更多的生意和就业机会。于是,新加坡紧随其后,于2008年取消遗产税。

美国 2010年曾停止征收一年遗产税

1、征多少税?

美国遗产税的起征点比较低,为遗产的价值超出65万美元,征收37%的遗产税(65万美元的遗产不征税)。而一旦遗产的总额达到300万美元以上,税率就高达55%。

2、征谁的税?

遗产税的纳税人是遗嘱执行人,赠与税的纳税人是财产赠与人。征税对象是死亡者遗产总额,包括财产价值和财产权益。遗产总值一般按死亡时的财产市场价格确定,赠与财产价值按赠与发生时的市场估定。

3、有无免征?

遗产税的扣除有:债务扣除、丧葬费用扣除、遗产处置期意外损失扣除、配偶间转让的婚姻扣除以及慈善捐赠扣除。赠与税的扣除项目主要是捐赠和配偶之间赠与扣除。

4、有无特殊例子?

抵免分两个部分,一是统一抵免,允许每个纳税人从应纳遗产税额中减去一定量的抵免额;二是税收抵免,允许从应纳税额中减去向外国政府缴纳的遗产税额及向州政府缴纳的遗产税额。

日本 先基础扣除,在进行纳税

1、征多少税?

将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因继承或遗赠而获取的财产部分,减去被继承人债务及丧葬费用,形成课税价额。再将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课税价额合计起来,作为基础扣除,将其余额乘以适当的税率,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应纳遗产税总额。最后将应纳税额按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课税价额分配,即为各自的应纳税额。

2、征谁的税?

以财产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在日本是否拥有住所作为居民的判定标准。征收对象包括继承财产和视为继承财产。继承财产是指因继承或遗赠而取得财产。视为继承财产,是指那些在法律上不属于因继承或遗赠而取得的财产,但却是因被继承人或遗赠人死亡起因而产生的财产和权利,主要有保险金退职津贴、信托受益权、与人身保险契约有关的权利等。

3、有无免征?

遗产税扣除项目有:债务扣除、丧葬费扣除、配偶继承扣除、未成年人继承扣除、短期内连续继承扣除等。抵免主要是已纳外国的遗产税的税额抵免。

4、有无特殊例子?

如果因赠与而获得财产,那么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取得赠与财产价额,并单独设立税率。

意大利 遗产税和赠与税采用总分遗产税制,两税配合

1、征多少税?

税率分两种,一是适用遗产或赠与财产总额的;二是由非直系亲属关系的继承人或受赠人缴纳的。继承人或受赠人是直系亲属或配偶的,所纳税率低于第一种。

2、征谁的税?

一是遗嘱执行人和遗产管理人(含赠与人);二是继承人或受赠人。分别适用不同税率。征税对象包括死亡后留下的遗产总额和赠与人赠与的全部财产。

德国 亲疏关系不同,税率不同

1、征多少税?

税率按被继承人与继承人或受赠人,赠与人与被赠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设计不同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2、征谁的税?

遗产继承人和受遗赠人。赠与税的纳税人包括赠与人和受赠人。居民纳税人须就其在境内外继承遗产或受赠财产纳税。非居民纳税人只就在德国境内的因遗赠继承或受赠而得到的财产征税。财产征收对象是因继承而获得所有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和某些财产权利。赠与是指很少或根本不考虑报酬的转移以及为某一特定目的的转移。对这种转移而得的财产课赠与税。

3、有无免征?

死亡人或赠与人的配偶享有基本免税额250000马克和额外免税额250000马克。每一个子女可免税9万马克,每一个孙子女免税额为50000马克。丧葬管理费用和死亡人债务允许扣除。慈善公益捐赠全额免税。

4、有无特殊例子?

允许居民纳税人抵免已缴纳的外国遗产税和赠与税,但规定最高抵免额外负担不超过按德国税率计算的国外财产的应纳税额外负担。10年之内由同一赠与人向同一受赠人赠送的财产要累计一起课税,以前已纳赠与税额外负担允许抵免。

全球已经停止征收遗产税的国家

加拿大1972年

澳大利亚1978年

以色列1981年

印度1985年

新西兰1992年

埃及1996年

塞浦路斯2000年

意大利2001年

瑞典2005年

香港地区2006年

俄罗斯2006年

奥地利2008年

上一篇:混凝土施工处罚条例范文 下一篇:施工经济保证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