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27 17:42:14

花卉园艺课程

花卉园艺课程篇1

关键词: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30-3

0 引言

《花卉学》是农林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相近专业如林学、植保、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选修课。它以草本花卉和部分可盆栽的木本花卉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及应用等,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花卉学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岗位技能要求为主要目标[1]。但传统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差,从事本行业工作时上手慢,适应期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应与时俱进,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改革势在必行。

1 花卉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花卉学实践教学现状

由于高校普遍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故很多专业开设课程门数较多,导致专业课程虽然重要,但学时数严重不足。我校园艺专业花卉学课程即是如此,其课时为40,其中实践教学仅10课时,另外有一周(5天)实习,于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花卉识别及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等。花卉识别主要是对花卉种类的认知活动,教学时主要是结合理论课程分散式进行,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花卉基地现场授课学习。但由于学生较多,普遍出现一个任课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的现象,人多嘈杂,整个授课过程只有紧跟老师周围的部分同学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解,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1]。花卉繁殖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参与,但由于基地硬件设施或植物材料有限,有的实验如嫁接繁殖和压条繁殖,只能由教师操作演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课程考核中没有单独的实践考核环节,实验课无作业,来不来无所谓,实习完成后只需交一纸报告,很多学生就在网上下载,经过拼拼凑凑,或直接抄袭同学的,容易蒙混过关。

1.2 花卉学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多年的花卉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2.1 学时数不足,实验开设少 且因为是在春季一个学期内完成,导致学生只能亲身接触到春夏季开花使用的花卉,而对于秋冬季观赏应用的种类,老师只能在教室以图片展示,过目即忘,通常印象不深,影响了教学效果。

1.2.2 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而更新 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兴趣、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所掌握的实践知识、实践技能显得零碎,创新性思维训练欠缺[3],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不能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2.3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几乎都在校内基地进行,场地过于单一 学生既观察不到众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接触不到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利于学生对花卉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领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1.2.4 实践考核欠缺,形式简单,不够严格 学生易蒙混过关,无法真正检测实践效果、科学衡量实践教学的质量。

2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学时数

在教学计划中将花卉学课程调整为在一学年内完成,每学期学时数为27,其中实践教学为9,另加3天实习。这样花卉学课程总学时数变成54,实践教学为18,共6天实习。总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时数均得到了增加,而且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1/4 提高到了现在的1/3,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将课程拆分成春秋2个学期开设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其一可使学生亲眼目睹各季花卉的观赏效应,亲身感受其应用效果,能对各个不同时期应用的花卉种类都有感性和理性认识;其二又使学生接触和实践了花卉的周年管理环节。经过这样安排,我们传授给学生的花卉学知识是比较完整和全面的。

2.2 革新实验实习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实验项目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结合花卉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花卉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本课题组重新修订了花卉学实践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实验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相应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增设了如“花卉组培快繁技术”、“插花艺术操作”、“鲜切花保鲜液配制”、“水仙雕刻艺术”等设计性实验,和“穴盘育苗技术”、“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实习项目。这些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4]。

2.3 丰富实验教学形式,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形式一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完成一定的教与学的任务,由于在时间和场所上受到限制,所以无疑带有很大的约束性,导致某些实验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为此,我们尝试将花卉学的部分实验,如重点、难点较多且周期较长的“花卉栽培技术”、“盆花养护技术”等设置为开放性实验,即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花卉基地开展栽培实验或直接参与花卉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允许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实验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做其他实验;允许学生可以每人选择一盆自己喜欢的盆花带回宿舍进行养护,待课程结束后再交还。开放式实验的设置使得实践教学时间和场所得到延伸,变得机动灵活,既能弥补学时数不足的缺陷,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课堂。

此外,为了让学生掌握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提高科研能力,了解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我们鼓励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开展一些小科研。教师可以直接吸收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项目,也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等,提出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拟好开题报告,查找文献资料,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5]。如在花卉花期调控方面;鲜切花保鲜方面;花卉的扦插、嫁接、组培等繁殖方面;苗木移栽、无土栽培等栽培技术方面,园艺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也利于教师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产生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2.4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基地

目前,学校已建成一个较完善的花卉学教学实习基地,拥有组培和生理生化实验楼、智能化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盆栽花卉区和露地花卉区等各类设施,常年花卉种类和品种400余种,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校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常见花卉的识别、分类,花卉的播种育苗技术,小苗移栽、上盆技术,盆花换盆技术,扦插、分生、嫁接等繁殖技术,花卉各项管理措施等。通过现场教学,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实践操作,因为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印象深刻。利用校内实习基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花卉种类繁多,品种更新快,花卉生产和管理技术日益先进,学生仅在校内一个基地内所看、所学、所得的知识和技能非常有限,比如认识了很多花卉种类却看不到其实际应用效果,终究印象不深;掌握了简单的花卉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却没接触过真正的花卉生产和经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为使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城区花卉布置应用的调查、南昌市花卉市场调查、市民养花技术咨询等,另一方面,开辟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几年园艺系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管理机构、园林花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咨询、学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已达10多个,如春菊园艺场、南昌市四季青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成林花卉有限公司、江西金乔园林有限公司等,花卉学的实践教学场所从校内走向校外,为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提供了生产实践训练的大课堂[4]。

2.5 设立独立考试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3]。以往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缺少单独的考核环节,实验课后无作业,实习结束后只要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教师再据此简单地进行评分。在这样的考核模式下,学好学坏一个样,学生毫无压力,轻易就可蒙混过关,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设立了独立的实践考核环节,探索建立了一套全面、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践考核制度,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新的实践考核制度由5部分组成:花卉种类识别20%;实践操作技能40%;实验实习的态度和表现10%;科研和创新能力10%;实验报告和实结报告20%。从这5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验实习进行综合评分,严格把关,改变了以往学生实习前无需准备,实习课就能全部过关的状况[3],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3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展望

3.1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占多数,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思路、方法、步骤去做,懒于思考,懒于动手,渐渐地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实践教学改革后,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开放实验中,学生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择实验项目,自主安排时间,随时在基地进行实验。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3.2 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就业能力。新的实践技能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参与每一个实践环节,通过参与各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自觉应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管理,不仅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小科研、小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跳出书本的束缚,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4]。从近几年毕业生求职和毕业后反馈的信息看,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上岗后角色转换快,能很快独挡一面,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同学有很强的创业精神,自己开花店或花圃,成立花卉公司、园林公司等[6]。

3.3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时,或开展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花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且受教师的影响还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某些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设计及操作,因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例如,在花卉组培快繁综合设计实践中,第一环节培养基配制必须完成,第二环节才能利用第一环节的成果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而第三环节的生根培养则必须利用第一环节的培养基和第二环节的试管苗。这样环环紧扣,使学生增强了责任感,改变了以往对实验的盲目性及应付态度[3]。

3.4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践教学改革使得花卉学教学中加重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改变了以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花卉实践和科研,或与学生一起参加生产实践,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还能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利于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技术,从而使教学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4]。实践证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7]。当然花卉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实践教学途径和渠道,为花卉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祖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婷,胡亮,彭志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112-114.

[2] 李魁军.论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270-271.

[3] 孟艳琼,束庆龙,等.“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1):73-75.

[4] 宁云芬,黄有总.《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32-133.

[5] 张秀华.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4):47-48.

[6] 王彩云,包满珠,胡惠蓉,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83-85.

[7] 谷颐.高校《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4):104-106.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园艺专业《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XJG-07-3-16)。

花卉园艺课程篇2

摘要花卉栽培学是高职院校园林、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该文在分析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花卉栽培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21-02

花卉栽培学是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花卉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各类花卉的应用,也要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求索创新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才能保证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园艺、园林专业高级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花卉栽培学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学习热情。

1花卉栽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不够精深,与生产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花卉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不断有新的花卉种类、新的生产技术(如容器育苗等)、新的栽培繁殖方式(避雨栽培、全光照喷雾繁殖等)、新的应用方式(如水体美化、室内香化等)等出现[1],然而花卉栽培学课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对这些新生事物体现不够。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部分重复,且理论教学内容过于大而全,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讲述内容过多,使学生无所适从。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园艺类或园林类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明了,不够精深。

1.2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更新

在花卉栽培学课堂讲授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相对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可在相同的时间内明显增加信息量,还可展示传统教学手段中难以表达的内容,提高课堂讲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2-3],这本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优势,然而近50%的学生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感觉比较被动,理解时间较少,多数学生反应不过来[4]。

1.3对实践操作技能重视不够

一是不少高职院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场地有限,设施陈旧落后,实训基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二是生产经验丰富、实践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严重缺乏。三是训练时间太少,很少考核测试,练好练坏都通过,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即使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大田实践也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状况。花卉专业学生认识的花卉种类不多,花卉生产过程中整地、施肥、播种、移栽、水肥管理、整枝、修剪以及诊断、治病等技术掌握程度不够。

1.4传统实训模式存在弊端

大多花卉栽培学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同一个教师,实验课内容大多是验证式的。通常是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方法,并演示,学生操作,束缚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且实验内容是各个栽培环节的分割,大多缺乏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学生无法完成整个生产流程,知识不够系统。

2花卉栽培学教学改革措施

2.1合理安排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尽量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也可根据其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查阅相关的专业期刊、学术文献和新闻报道,参考相关花卉学书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其他高校的相关精品课程,自行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花卉栽培学讲义,准备与多媒体课件相配套的电子教案。

通过教研组讨论和集体备课的方式修订教学大纲,既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又保证知识点的相互衔接,例如花卉栽培设施在设施园艺课程中是主要内容之一,在花卉栽培学中这部分内容可以剔除。

在教学内容上教研组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的形式。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即花卉识别模块、花卉繁殖模块、花卉栽培模块和花卉应用模块。每个模块设定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应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花卉产业的现状,及时补充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进展,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例如,在花卉栽培模块,增加现在实用的容器栽培技术的介绍,在花卉的繁殖模块,增加全光照自动弥雾扦插繁殖技术等。

教学中理论知识以够用、适度为原则。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及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当地花卉生产的主流品种进行精讲,学习其栽培繁殖方法及应用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用技能体系,可避免造成学生什么都会点,又什么都不够系统明了的局面。

2.2改革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质量

2.2.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调节教学节奏,理清授课思路。同时注重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适当插入花卉栽培视频,但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2.2.2学生自讲与讨论课形式相结合。授课形式采用教师主讲与学生自讲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每人讲3~5 min。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记忆,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培养学生的口才,促进全面发展。同时可根据学习进度,开设1~2次讨论课,增加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2.2.3把部分课程设在园艺教学实验地,进行实地讲授。如:花卉识别及修剪、嫁接等课堂的内容安排在园艺教学实验地讲授,教师讲授起来轻松,学生也容易听懂,且不易忘记。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建立配套的教学实践基地和教学设施,以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学生校外实习观摩的机会,以提高花卉栽培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训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具体项目,相应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如增加“穴盘育苗技术”、“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习项目,将课堂实训内容延伸到基地项目教学中,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花卉基地开展栽培实验或直接参与花卉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

4注重考核方法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花卉栽培学课程考试多采用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实验操作、课堂表现)占30%或40%,期末闭卷考试占60%或70%的考核方式。为充分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研组将期末闭卷考试改为过程性考核。根据花卉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模块和任务,设计独立的实践考核环节,新的过程性考核制度由4个部分组成:花卉种类识别占20%;集体和个人实践操作技能项目(繁殖和栽培)占50%;花卉应用和创新能力占15%,实验报告和实习总结报告占15%。从这4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验实习进行综合评分,严格把关,改变以往学生上课听听,最后背背,就能全部过关的状况,大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

5参考文献

[1] 王彩云,包满珠,胡惠蓉,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83-85.

[2] 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3] 王茹华,王彦宏,吴瑕,等.“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0):129-130.

[4] 袁龙义,费永俊.《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67-269.

花卉园艺课程篇3

论文摘要:园艺花卉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已经从过去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逐渐向生产企业单位过渡;同时,大学生就业层次高与就业困难现象同时并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花卉专业实践课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实践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真正到企业实践机会不多;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加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深入花卉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并与相关花卉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进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园艺花卉专业实践课是培养园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加以应用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广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花卉的繁殖方法、种类识别、整形与修剪、花期调控技术等内容,每项内容又包括多个单元,共涉及35项田间操作与实践技能。经过几轮的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花卉行业发展情况和完善园艺专业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结构方面看,有必要对园艺花卉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艺花卉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态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园艺专业的学生地位、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情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园艺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已经从过去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逐渐向生产企业单位过渡。由于用人单位逐渐以企业为主,而企业从本身的效益出发,尽管对文凭有要求,但更为看重的还是应聘者具有的特殊才能和实际能力。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人才是不经过再培训就能立即发挥作用,且能独当一面的熟练技术人员。因此,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也将成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

同时,大学生就业层次高与就业困难现象同时并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低在其求职的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园艺花卉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多数是一些生产企业,这就需要毕业生能为生产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花卉生产企业的花卉销量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从影响销量的因素看,其中以花卉产品的质量最为重要,因此,就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花卉生产从种植到收获所需的全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每个生产过程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此外,还需了解花卉市场热销的花卉种类及花卉的流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为花卉生产企业打开局面,成为受欢迎的园艺花卉专业人才。

(二)毕业生和在校生能力素质的现状

从目前毕业生的状况上看,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对花卉专业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缺乏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实际应用能力较差,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花卉市场流通情况了解不多,对花卉生产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从在校生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知识不够扎实,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弄明白,无法在实践中运用。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但是缺乏各科知识之间的联想、合理整合和综合运用,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则不知所措,难以实现知识的转化。如在进行一二年生花卉播种时,有些学生则不知选择什么样的土壤,实际上这里涉及到的知识包括植物学中的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和土壤学中不同土壤质地的性质的问题。这说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花卉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

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在实践教学前,指导教师把实践教学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及报告格式等讲得一清二楚,学生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指导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独立性较差。学生养成了不分析、不归纳、不总结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践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真正到企业实践机会和增加见识的机会不多

当前的实践教学主要在学校教学基地内完成,学生对于花卉专业知识的眼界较窄,对花卉市场行情和花卉生产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学生就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增加才干和能力。只有具备在人才市场中较强的竞争力,与就业人才市场接轨,才能避免造成毕业生就业时摸不着就业门坎,无法满足人才市场要求的情况发生。如果学生对社会生产企业有所了解则能对学生学习、就业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三)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许多院校花卉专业实习基地的规模都比较小,学生人均实习操作面积不够,分组循环操作次数有限,使学生动手操作的连续性受到限制,有些内容达不到熟练操作的效果;实习基地的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如学生在进行观赏植物扦插繁殖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喷壶洒水、扣小拱棚和覆盖遮阳网的方式,与目前生产单位大面积的扦插繁殖方式不相协调;实习基地的花卉种类不够齐全,仍以一二年生草花为主,缺乏多年生草本花卉及木本花卉,满足不了实践课所安排内容的需要,制约了实践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园艺花卉专业实践课多数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往往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多,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专业技能不是很高,因此在给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和指导过程中,常常会讲解和示范的不够到位,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如在进行观赏植物的移植、嫁接、分株等实际操作方面,由于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和生理特点,如果操作的不正确则会影响植物的成活,这样便会使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因此,提高园艺花卉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三、花卉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上,教师可根据所做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网络等寻找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某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教学。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又可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教师给出答案,并做出相应的强调。由于植物的种类和特性不同则在各方面的管理上存在着差异,如对不同植物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则是行不通的,会造成前功尽弃,因此,花卉专业学生学习要细心仔细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目前在实践课上沈阳农业大学花卉专业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促进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

(二)增加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各种渠道,增加经费投人,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设施比较完善的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平台。还可与一些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使学生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利于就业和创业。开展以“责任田”为中心的专业课实践教学,让学生从花卉的繁殖开始到成株及种子的收获全程由自己栽培管理,分小组进行,小组中的学生可互相合作,遇到问题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这样可使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勇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积极性,充分掌握花卉的生长发育习性、形态特征及繁殖方法。

(三)深入花卉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与相关花卉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

安排一定的学时到花卉市场进行参观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及流通情况,可开阔视野,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从目前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完善当前花卉专业实践的现状情况看,一个是要掌握花卉市场的花卉流通渠道、多销量受人们喜爱的花卉种类、鲜切花和盆花的采后处理方法,另一个是要掌握现有花卉生产企业的规模、设备、技术力量等。这就需要学生多了解市场,多了解生产企业。只有掌握这些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实践课中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教师带领学生多走出去,多了解花卉行业发展状况,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参与到生产等实践性的工作,接触本专业相关应用的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扩大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把单纯地从课堂上学习转变为将课堂学习与向整个社会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很容易发现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回来后可能学得更好更符合实际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为毕业后真正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安排任课教学方面,应严格把关,严格要求,选派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优秀的骨干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青年教师担任实践课程之前应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地反复练习,并且应通过见习、助课、管理基地、到花卉市场及生产单位实地考察等途径,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了解能力。在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定期地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到精益求精,以保证有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较好、技能娴熟的师资队伍。

(五)进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进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用综合评定取代一次性以实习报告形式考核的方式,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方法。首先,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核方法,试题形式多样,占50%的成绩。其次,教学实践的实习报告记录每次实习的地点、内容、试材、操作步骤、心得体会,占40%的成绩。再次,平时考核占10%的成绩。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

花卉园艺课程篇4

[关键词]花卉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50-02

花卉学课程是园林、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构建园林、园艺专业知识体系的一门骨干课程,也是开设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苗圃学等课程前必修的先期课程。花卉学课程的研究范围较广,包括花卉的分类、生长生态习性、栽培管理及养护、园林应用等方面。通过花卉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充分掌握园林花卉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以及花卉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1]近年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本课题组对花卉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花卉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花卉生产实践发展不同步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迅速。作为园林专业基础课的花卉学课程,部分教材编写时间较早,很多内容更新不足,缺乏一些花卉产业发展的前沿信息。花卉学教材中花卉的栽培和繁殖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产业发展、花文化及花卉欣赏方面的知识较少,因此学生掌握的花卉学专业知识也就不够系统和完善。

(二)教学方法单一

花卉学的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感观性,更加生动直观。但是多媒体教学同样存在了一些弊端,一些学生反映上课时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过大会造成记录时间短,理解时间较少。因此,教学课堂上学生们都忙于记录笔记,没有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2]另外多媒体课件内容主要为文字和图片,虽然比传统的板书更为形象,但是制作形式较为单一。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花卉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花卉学中的实践环节包括花卉识别、花卉繁殖、花卉栽培、花卉应用等环节。[3]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4]主要存在问题有:第一,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目前花卉学实践教学的形式多为花卉的识别,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经验丰富的,实践技能高的教师指导学生。第三,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该学科实践教学多集中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的一周之内。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思考和理解。

二、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

(一)调整教学方案

针对于教材落后,以及专业发展的需求,对花卉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首先将花卉学教材中占有较大内容比例的花卉的栽培和繁殖章节进行了缩减,增加花卉应用及花卉产业方面的内容,从而确定了理论――栽培――应用三大板块的内容格局。理论学习是花卉学课程的基础,具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才能深入学习和更好的发展。[5]园林专业的课程较多,课程体系间联系密切,花卉学的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与其他课程有所重复。这就要求园林花卉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6]通过教研组的讨论研究,将花卉学与苗圃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等课程相结合。例如,“花卉的繁殖”一章中的无性繁殖方式,这一部分内容在苗圃学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在花卉学中可以缩短课时,简单介绍,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苗圃学学过的内容。“花卉的应用”这一章节可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紧密结合。而梅花、杜鹃、山茶、桂花等木本花卉内容在园林树木课程中会有详细讲解,花卉室内装饰应用部分是插花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花卉学实践课安排也由原来的集中授课,改为整个学期的授课,根据季节的变化,制订相应的实践课内容。将实践课的内容与花卉学栽培理论内容充分结合。例如,4月份可以进行一年生花卉的播种实验,5月份可以进行花卉的嫩枝扦插繁殖,学习完播种繁殖之后,进行采种实验,选取已经开花结实的植物进行种子的收集处理。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合理调整花卉学的授课内容和知识点,避免了课程有时相互重复和脱节的现象,同时又突出了难点和重点。

(二)多种教学手段

目前花卉学教学基本上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信息量过大,内容相对单一等问题。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该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使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同时,多媒体课件应跳出传统的文字为主的模式,增加大量图片和视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问、演示及讨论。例如在讲完花卉的分类之后,让学生总结各类花卉之间的异同点,并能够对校园的花卉进行分类。花卉与众多人文地理知识、诗词、典故等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诗词或典故,特别是很多花卉名字的来源的小典故,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讲解鸡冠花时,读诗“秋光及物眼犹迷,著叶婆娑拟碧鸡。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只欠一声啼”,让学生猜出是鸡冠花。在每一章结束的时候,选取一个讨论专题,作为该章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化,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上课时老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讨论,并对整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花卉学教学还应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学习花卉生长发育与环境内容后,可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分析调查,记录校园里花卉的生长情况,选取几种花卉与学生探讨其生长发育情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习一些设施、栽培、繁殖等教学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大棚、温室、田间进行讲解。例如,对于花卉栽培设施中应用较多的温室知识,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温室,给学生详细讲解不同温室的构造及主要应用。通过各种现场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较为直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很好的消化和理解。

(三)加强实践教学

花卉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生产实践和教学实践。生产实践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给学生布置草花栽培的实践活动。具体做法是学期初每位学生领取一个穴盘,进行一年生花卉的播种实践,然后进行移栽上盆,等到苗子长势稳定后移栽到实习基地继续进行养护管理,一直到花卉开花、结实为止,该生产实践基本上贯穿整个学期,要求学生从配土、播种、上盆、换盆、栽培和养护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全部自己完成。学期结束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花卉生长情况进行详细汇报,老师进行点评,并以此做为实践成绩的一部分。和课程学习内容相对应,结合生产实践的时间,5月初安排花卉的扦插、嫁接繁殖实践,选取合适的插条和接穗,要求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详细操作并定期管理,最后进行成活率的统计和分析。学习完种子繁殖章节后,进行采种,要求每个学生收集3-5种不同的种子,并且按照每种种子的特点完成种子的清洗、干燥、储存等作业。

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校内的教学实践和校外的教学实践。校内的教学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校外的教学实践以参观、观摩为主,主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主。可安排学生到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学习先进的花卉生产技术、花卉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花卉在园林上的应用以及花卉产业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同时聘请当地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传授生产实践技术,假期鼓励学生到花卉企业实习。结合当地花卉产业情况进行实践学习,如河南地区在4月中下旬带领学生到洛阳参观牡丹,了解牡丹的生长习性、应用、花文化以及牡丹产业化的相关知识;9月可到开封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12月可到鄢陵学习腊梅相关的产业知识。另外,学校和郑州植物园、绿博园等相关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可定期到这些地方进行学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三、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理论教学的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走,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调动了课堂气氛,课间也有学生继续提问,和老师探讨相关知识。课件的改革及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加强,成绩也有了提高。

通过实践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学生通过播种、扦插、嫁接等一系列花卉栽培实践,能够自己分析花卉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 注 释 ]

[1] 袁龙义,费永俊.《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67-269.

[2] 刘会超,姚连芳,王少平,等.农林本科院校《花卉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100-101.

[3] 薛梅.园林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98.

[4] 孟艳琼,束庆龙,汪天,等. “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1):73-75.

[5] 陆万香.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45-248.

花卉园艺课程篇5

论文摘要:通过对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划分其工作领域,进而得出其工作任务与工作行为。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形成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品生产技术、草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园艺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插花技艺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九个项目课程。在教学中,要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与工作态度。

一、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特点

中职园艺技术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园艺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园艺生产、运输、加工、营销、服务与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的该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蔬菜生产、花卉生产、果品生产、食用菌生产、草坪生产、组培苗生产、园艺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园艺产品营销等。职业资格主要有劳动部的中级果树工、中级花卉工、中级蔬菜工、中级绿化工等。

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该专业的毕业生应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生物学特性;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园艺作物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机理;理解园艺作物产后生理及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原理;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了解组培苗的生产规程;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在生产一线岗位上,能熟练操作常见的园艺作物栽培养护机具并进行简单的维护;能识别常见的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品种;能从事本地区主要蔬菜、花卉、果树、草坪、食用菌栽培和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及一般的销售工作和园艺作物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二、当前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现阶段大部分中职校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宽基础”部分由三大平台组成:普通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其中,普通文化基础平台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等,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广适性;专业大类基础平台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植物遗传学等,是园艺大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在不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实现园艺大类各专业之间转移提供可能;专业基础平台包括园艺植物保护、园艺设施、园艺机具等,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共适性知识、技能和职业情感奠定基础。“活模块”部分是建立在“宽基础”平台上为突出和强化果树、蔬菜、花卉等某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若干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就业意向和兴趣选择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如果将现阶段这种课程结构置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及园艺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背景下审视,就会发现其对基础平台通用性的过分强调直接导致了课程灵活性与应用性的削弱,因此很难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可见,要更好地兼顾专业定向性和就业适应性,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施及评价

(一)职业能力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据此,我们把园艺技术专业岗位整体的工作过程作为分析对象,把工作领域分成日常生产准备、生产工具操作、繁殖、生产过程管理、园艺产品的收获、园艺产品包装与贮运、园艺产品加工七个部分,再通过对胜任每一部分工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相应技能要求的分析,得出工作任务与工作行为。

(二)课程教学分析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的相关性、每个工作任务的教育价值以及课时分配均匀原则,在行业专家和课程开发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合并,形成了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品生产技术、草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园艺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插花技艺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九个项目课程。在课程结构体系设计上,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横向专业课程门类划分的方式分配项目课程课时,最终形成园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安排。

(三)课程实施

改革后的课程实施不再是遵循自上而下的线性路径,而是动态建构和生成的过程。为突出岗位技能目标的培养,我们把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中涵盖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和审美、心理、体质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项目课程的教学则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逻辑严密性,强调培养学生胜任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与工作态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在教学内涵上的整合。

(四)课程评价

花卉园艺课程篇6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策略;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31―04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网络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的开展,以及广东省“151工程”的实施,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相关文献比较丰富。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从1999年到2008年标题含有“专题学习网站”的文献达215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以设计开发某一个专题学习网站的文献为主;关于专题学习网站设计方法、设计策略的研究很少,仅有5篇。这些对设计策略的研究也缺乏对该策略的应用效果分析;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效果研究很少,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效果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检验效果。如《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1]、《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效果评价分析》[2]、《基于专题网站主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效果分析及启示》[3]等。

从以上对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加强专题网站设计策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笔者结合广东省“151工程”建设实践,提出了一种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策略即“自主学习设计五策略模式”(下文简称为“五策略”模式),其含义为:专题学习网站采用了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设计教师导学模块、设计清晰的导航策略、生成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等五策略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有效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效果。[4]笔者根据“五策略”模式的设计思想,结合“南方花卉”课程的特点,采用随机进入式自主学习设计方法,开发了由基本知识、花卉生产技术、花卉新动态、花卉病虫害、名花趣事、在线检索、在线咨询、自测评价、自由讨论区共九个模块组成的“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

本文旨在对“五策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往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讨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模式、应用的效果,本研究旨在验证笔者所提出的“五策略”模式这种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策略的效果,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 研究过程、方法、工具

1 研究方法和目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方法。《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是以“五策略”模式思想为指导开发的一个专题学习网站,在本研究中,被调查者利用该网站进行学习之后接受问卷调查和访谈。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试验研究,探讨“五策略”模式的应用效果。

2 样本

第一阶段随机抽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系2004级学生的30位学生作为样本;第二阶段是随机抽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非园艺专业的学生共45人作为本阶段的样本。同时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老师和专家31人进行了调查。

3 过程

(1) 文献研究阶段

文献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目前我国在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以及专题学习网站应用效果研究的研究方法等情况,为本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2) 问卷与访谈设计阶段

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

由于“五策略”模式仅仅是一种设计策略,对学生而言,他们能够理解、能够直接感知到的是《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因此,我们在设计问卷和访谈的时候,将问题设置成了能够体现该策略的具体的某个模块(在《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中,学习目标模块体现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导学模块体现了“建立教师导学模块”的要求,自我评价系统体现了“规范的自我评价系统”的要求),而不是直接问“五策略”模式有没有效果这种让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教二年级学生对网站结构与资源、对自主学习设计的认同程度、学习效果与作用等方面的态度。

访谈提纲分为五部分,分别了解知识结构体系、学习目标设计、教师导学模块、导航策略、自我评价系统等设计方法对学生学习提供了哪些帮助。

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完成后,先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试用,并请3位教育技术学者给予了意见和建议。试用完成后,根据试用意见对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了修改后定稿。

(3) 教学试验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上网学习,采用随机进入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利用《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课程内容。学习前,教师介绍本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利用体现了“五策略”模式的网站模块;通过教师简短介绍和必要的演示后,学生上网开始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4) 问卷调查阶段

学生学习完后,研究者发给学生调查问卷表,并采取当场收集问卷的方式。对园艺系2004级学生发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有效率100%。对非园艺系学生发调查问卷41份,收回41份,有效率100%。并在课后各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5)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

数据统计分析阶段采用Microsoft Excel对所有的问卷进行编号,分类,统计和处理。

4 测量工具

(1) 访谈:通过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五策略”模式的看法及应用情况,并进行分析。

(2) 态度量表:用问卷调查参与试验的学生对“五策略”模式及其效果的态度倾向,并对问卷加以处理分析。

三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我们对所有的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并重点分析了园艺系学生试验的调查情况,结果如下:

1 对园艺系学生试验的结果

(1)知识结构体系

对《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结构体系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6.7%)被调查者认为网站整体划分比较合理,结构比较完善(见表1);子模块下的知识结构划分也很合理的(见表2)。

(2) 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所有的(100%)被调查者均表示在进行新知识学习之前,浏览过学习目标(要求),并且认为阅读学习目标可以明确该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对学习有帮助(见表3)。

(3) 导航策略

有80%的学生认为本网站的导航清晰明了,方便自主学习(见表4)。 本部分还具体调查了导航策略中翻页导航的效果,受调查学生均认为翻页有利于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见表5)。

(4) 教师导学

学生认同教师导学模块对他们的学习有明显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此项调查的得分率达0.79(见表6)。对视频点播导学策略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学生都认为视频点播实录能很好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他们的认同率达到100%(见表7)。

(5)自我评价系统

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认为形成性练习对他们巩固知识,加强对内容理解是有帮助的(见表8)。在问及对自我评估模块对学习的指导作用的时候,被调查者都认同通过自我评估模块能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能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指导,认同率达100%(见表9)。

(6)对自主学习设计的认同程度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本网站的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是持肯定态度的。86.6%的受调查者认为网站中自主学习方法的设计能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见表10),并且有66.7%的被调查者认为采用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法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能很能好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见表11)。

2 对教师和非园艺系学生调查的结果

第二阶段我们抽取选修课《花卉文化》班植物保护专业14人、经济管理专业11人、农业学学8人、食品工程专业5人、信息工程专业7人等非园艺专业本科生45人进行教学试验,并以课堂发放问卷,当场收集问卷的方式进行,发调查问卷45份,收回45份,有效率100%;同时为扩大调查样本,提高调查的信度,在本次调查结束之后,开展了后续研究,对教师进行了研究调查,抽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信息工程系、园艺系花卉研究中心的教师31人进行了调查,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共发31份,回收31份,有效率100%。经数据分析,发现对教师的调查与非园艺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园艺系学生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3 对学生访谈的结果

在课后按照访谈提纲对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五策略”模式的设计方法都很感兴趣,认为“五策略”模式对他们利用网站资源进行自学很有帮助,希望我们能建多些类似专题学习网站。

4 效果分析

通过与学生访谈以及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看出:园艺系试验学生对“五策略”模式设计方法是感兴趣的,并认为这种设计方法能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站的结构是完善的,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保证;学生对学习目标、教师导学、形成性练习、自我评估等模块对自主学习的帮助的认同率普遍比较高。

四 结论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五策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 在网络应用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五策略”模式能够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很好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理解;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2 在农林学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值得推广应用

本研究的教学试验研究表明应用“五策略”模式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能够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习效果,值得在农林学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推广应用。

3 推动了我校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建设

笔者提出的“五策略”模式,还促进了我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我校根据该模式的思想,建设了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除了调查中使用到的《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还建设了其他4个网络教学网站,分别是《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普通昆虫学》学习网站、《生物化学》教学网品课程网站、《普通昆虫学》学习网站、《生物化学》教学网站、《农业气象学》教学网站。其中《农业气象学》2007年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二等奖、《南方花卉专题学习网站》获2006年国家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三等奖、《农业昆虫学网络教学课程》荣获2006年省级高等教育组网络课程三等奖,这说明“五策略”模式也得到了广大评审专家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余红.尹睿,基于专题网站的开发性学习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12):41-45.

[2] 杨丽全.王惠珍.肖灿华,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效果评价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3):60-62.

[3] 谢意红,基于专题网站主题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效果分析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3-44.

花卉园艺课程篇7

关键词: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138-02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研究花卉分类、生产设施、繁殖技术、花期调控及花卉应用的一门学科,是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研究的范围较广。根据社会对花卉专业人才实际的需要,针对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园林花卉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有效地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实习基地较少 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我校在教学计划中,理论课为51学时安排的相对较多,实践教学环节有9个学时的实验和1周的教学实习。花卉的种类繁多,繁殖时间不一样,生长周期不一样,要求的条件不一样,栽培措施不一样,显然不能按生产的需要进行实习;再加上实践教学基地有限,生产设施不能满足花卉生长的需要。校内的实习基地,只供一般的实验和基本的实习使用,很难满足高档花卉及年宵花卉的生长要求。校外的实习基地,受到交通、教学安排、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也难真正的发挥实习的作用。还有花卉的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切花实施栽培等技术含量高的栽培形式,在花卉学的实验实习中难以开展,或者是走马观花地在校外的生产现场看看,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1.2 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花卉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花卉与花卉业与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断有新的花卉种类及品种出现,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应用形式产生,如花卉的发展动态和切花栽培、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垂直绿化、节日用花等新知识、新技术及应用形式,在花卉学教材及教学大纲中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很难从教材当中获取这些新的应用知识和发展动态,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做出重新调整和补充。还有教师只埋头钻研教材,在讲台上教学,也造成新知识的匮乏,实践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业务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必须具有精通专业知识、懂生产、懂技术、懂市场的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设计合理的与实践紧密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花卉生产和花卉业的需要,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1.3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 园林花卉学这门专业课教学时数偏少、知识量又大,在教学方法上不够多样,这也是大学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仍然采用以教师传授为主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学方法不灵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上已经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不再是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生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使用中也发现存在一些毛病:如上课学生忙于看课件、记笔记,无暇思考;课堂气氛沉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易产生思维惰性,反正课下可再看老师的课件,不必课堂上学懂,而拿到课件后,由于信息量大,也只是草草看看,不求甚解,不了了之;长期以往就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还有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容易产生依赖性,一次备课多次使用,按套路讲课也使思维受限,师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形成互动,导致教学过程较机械呆板,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2 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并应用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必须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由原来的5∶1比例变为3∶1的比例,安排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每一章理论课后,即3学时理论课学习后,有1学时实践教学,以使理论联系实际,以利掌握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例如,进行花卉种类的识别、整地作畦、播种、繁殖(有性种子繁殖,主要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等)、温室盆栽管理如上盆、换盆、移栽以及生长中的管理与养护等关键教学内容,多安排实践教学时间甚至可按1∶1比例安排实践。通过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的以及操作示范,学生就可以较好的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多渠道多形式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形成长期合作形式,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利用学校和老师的关系和影响力,学校出资或学生出力的形式,与企业、个体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关系,这是花卉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在校外基地参加生产实习,不但开阔眼界,增加企业文化知识,还能系统地掌握花卉生产技术,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了踏实肯干、开拓创新、合作进取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从事花卉专业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2.2 合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多功能教室上课,已成为现代的主要教学模式。许多花卉图片、先进生产技术、课件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花卉、欣赏花卉、了解花卉、了解生产。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如在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同时,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等,改变以前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针对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课堂上学生忙于记笔记无思考的现象,利用校园网或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将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关键技术操作及有关问题、作业、文章、网址上传,学生也可把好学习的材料、发现的问题、学习的感受上传、可以与老师对活等交流,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知识等与网络平台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观看视频材料,如关键技术或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结论,相互交流。还可把现场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提问等过程及时录制下来,之后再回放加深印象,因为是视频里和学生自己在现场学习状况,有些问题回答虽然不完全,但学生会非常用心观看视频,掌握相关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 在花卉学教学内容上我们做了尝试性调整。针对花卉生产的特点,增加了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如常见花卉的栽培与养护,温室设施栽培技术;对花卉前沿部分进行讲解,如花卉无土栽培、花卉控制栽培、花卉周年生产等。另外,将一部分理论知识在实习课上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们规定时间将温室栽培的盆花带进宿舍,自己进行栽培和养护管理,或者自己联系到温室观察和操作,并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到时间把学生栽培和养护结果作为考察学习成绩的依据。这样让同学对整个栽培环境和技术有个全面的和详细的了解。也从中体会到园艺师辛苦和技艺,又体会到花卉产品的精致和美丽。

在教材的选用上,尽量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现在我们选用的是包满珠主编的教材园林花卉学,这部教材基本上满足教学的需要,是一本较好的教材。但在新技术及新应用上还是有一些不足,可根据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编写花卉指导教材,在教材中增加新的有关花卉生产技术、花卉的应用等实验实习内容。这样可填充了原教材中不足的部分,同时满足教学需要,也提高学生对花卉生产新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刘贵锋,等.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02,149-250.

[2]李保印,等.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81-82.

[3]王彩云,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83-85.

花卉园艺课程篇8

【关键词】延安城区;园林花卉;色彩设计;花卉配置

园林涵盖多个方面,具有形态、色彩、声响和味道等多种美学特征。园林具有愉悦人们生活的功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切具有欣赏价值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皆可以统称为园林花卉。姿态优美,花香郁馥,园林花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随着人们对于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质量、景观美化和生活情趣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园林花卉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色彩的设计是园林花卉最重要的一部分。园林花卉的不断发展,色彩设计系统也渐渐完善。

延安市地域气候概况。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绿化覆盖率达到39.97%,绿地率达38.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64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按36平方公里,人口按40.5万计算)。

1.延安园林花卉植物的现状应用

从狭义上来讲,花卉只是人们观念中理解的观赏的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而广义上,一切具有欣赏价值的,人工加以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可以称之为花卉。

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园林花卉植物少之又少,冬季色彩更是单调。据统计全市常用的色叶木本花卉有83种,占本地能够生长良好品种的31.6%,其中阔叶乔木应用36种,占本地能够生长良好品种(93种)的38.7%;常绿乔木8种,占本地能够生长良好品种(15种)的53.3%;常绿灌木3种,占本地能够生长良好品种(6种)的50%;落叶灌木41种,占本地能够生长良好品种(149种)的27.5%;藤本4种,占本地能够生长良好品种(10种)的40%。常用的草本花卉种类胜多,但花期较短,冬季必须在温室内保护越冬。能够在延安市区露地栽植的花卉品种(包括变种)可达到156种,其中生长良好的品种就有148种。延安市目前园林花卉植物品种的应用少而单调,扩大应用品种的范围和潜力是很大的。通过科学的选择,把一些树姿美、抗性强、生长好的植物品种应用到色彩斑斓的园林美景中去,是延安市园林设计、施工、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市区绿化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城区色彩斑斓、郊区森林成片、干道花团锦簇的园林多彩格局。

按照一定的技艺和以美学欣赏为基础,培育出来的花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花卉种类繁多,而且其范围也在日益增大。据调查,延安市园林植物种类共计142种,分属于68科137属。外来物种较多,物种多样性比较低,而且藤本植物应用较少,对垂直绿化的重视不够,以后的绿化工作应在这些方面多加完善。用于城市绿化的花卉,种类的增加,更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观赏价值,观花、观叶、观芽、观茎、观果和观根等,种类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比如观花的植物有牡丹、月季、红王子锦带、美人蕉、鸢尾、一串红等,观叶的高山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小龙柏、小蜡等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2.以乡土植物为主,实行适地适树和引入外来花卉植物相结合

由于延安市为植物区系过渡地带的特性,决定了市区的园林花卉品种只能是适应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品种。为了扩大种源,积极引入一些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植物品种,是增加植物品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中,在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前提下,大量引入外地植物品种,才能更好地筛选出优良的园林花卉品种来。如:尹家沟广场、双拥大道、师范游园、王家坪转盘、罗家坪广场等2个广场、6个游园,栽植牡丹、山丹丹花、红叶小檗、美人蕉、高山黄杨、月季、鸢尾、红王子锦带等苗木206600多株,其中鸢尾、红王子锦带、美人蕉,首次在延安落地生根。通过近几年延安城区广场、绿地改造,进一步提升了现有绿地的色彩绚丽的景观效果。符合新品种引进、花卉植物大量入城等办法,搭配原有主要树种彰显绿地多彩的改造效果。延安市继续巩固提高园林苗木引种驯化试验,今年我市引进石楠球、紫叶矮樱、水腊、梅花、牡丹、紫薇、紫荆、红王子锦带、红枫等9个品种15845株苗木进行培育,其中50株梅花挂牌、900株牡丹套袋,在宝塔山上、师范游园等市区重要地段安家落户,不仅丰富了苗木品种,而且提升了园林花卉色彩景观效果。

3.延安城区花卉设计色彩艺术

园林花卉在设计时,通常是根据建筑或周围环境风格的特点来设计某一色彩为主调的花卉,构建出一个特殊的场景氛围,让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粉色的设计配置,能突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的氛围。粉色有黄粉色、蓝粉色等冷暖两极的多种粉色形式,但是花卉中冷暖两端的粉色相搭配效果通常不尽如人意。

延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受制于季风环流,因此粉色植物较为少一点,因此色彩搭配上尤为注意。在以橙色的主调的色彩设计中,搭配较为困难,一般是大量配置阔叶植物,但延安地区阔叶植物较少,因此搭配上要注意找到合适的搭配方法,一般用浅橙色和暗橙色与紫蓝色和蓝灰色叶搭配。绿色永远是富有生命力的代表,是庭院中最为常见的颜色,当然,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绿色的重要性是其他颜色所不能相比的,绿色是大多数花色的完美陪衬色。再次是红色,红色与其他色彩搭配体现不同的色调。但是红色也要慎用,比如在安静恬淡的环境中,不宜全用红色。白色为冷色调,花卉丛中点缀些许白色,花卉会显得清新而富有生气,平衡也不会遭到破坏。黄色既有冷色调又有暖色调,合理搭配好黄色,可以活跃气氛,令人感到愉快。同时,蓝色和紫色的搭配也要用心,两者搭配好,会营造一种轻松浪漫的氛围。总之,花卉的色彩主要有植物的花色来体现,植物的叶色,尤其是少量观叶植物的叶色也是不可忽视的。最后,应用补色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起到活跃色彩的作用,给场景带来活力。在各种色彩的搭配上,补色的应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忽视。

3.1色彩与心理

搭配与使用的不同,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冷暖、远近等等。不同的色调带给人的感觉不同,有的令人兴奋,有的给人以清新宁静、深远之感。暖色调表达愉快及热烈的气氛,因此,要烘托此气氛,暖色调为首选。冷色调创造宁静雅致乃至肃穆的氛围。假如空间较小,进行花卉设计时,色彩种类不宜过多,最好以冷色调为主。不同的色彩带来不同的感觉,是进行花卉设计的重要参考标准。纯净的颜色使人有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比较暗淡的颜色会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因此,色彩也能影响人的心情,合理的色彩搭配给人心情一种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不可忽视。

3.2色彩与体型的配置

花卉的色彩设计中,体型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根据设计的不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姿态的花卉,另外,各种花卉的特点也要充分体现出来。体型与色彩的结合,能使得花卉的色彩的表达上更加淋漓尽致。花卉体型的选择上要多加注意,选择合适的线条,选择合适大小,在空间内体现花卉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例如,宽度上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过宽丧失了美感,造成浪费,也不便于管理,过窄又不容易体现群落的景致。因此在园林艺术中色彩设计搭配体型设计,才会体现完美的效果。园林花卉的色彩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体型设计唇齿相关。

4.花卉色彩设计中的花坛

花卉植物最常见的应用方式便是花坛,花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花卉的特点,再者,花坛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根据不同的环境对花坛进行色彩设计,选择合适色彩的搭配,能够在保持观赏价值的同时,也能保持植物的统一性和安全性,使之具有自我防御的功能。

其次,大面积的建筑群中最为常见的是条形花坛。条形花坛通常用来使色调统一,使环境和谐,同时以这个为前提,局部灵活处理,构建出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图案。而且,花坛一般来说,都是立体的,园林的图案和色彩美都能充分的表达出来,体现现代化都市的特点。立体的色彩设计也较为困难,但若是合理安排,制造出来的效果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最后,简洁明快和流畅线条也是花坛设计中尤为重要的,与此同时,结合现代艺术,结合一定的艺术手段,是花坛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花卉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有外来物种,因此在选择时要经过充分考察,植物的多样性丰富为选择提供了更大的余地,但同时也要注意食物链的利害。

5.结语

花卉的色彩配置的色彩设计艺术,应该以科学、有效、系统的理论为指导,加大科学投入,培养优秀人才,加大林业科技攻关和增加课题研究,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而同时色彩设计上也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符合周围群众的需要;同时,有机结合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美化环境,带给人们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科]

【参考文献】

[1]温婷婷.解析园林花卉配置的色彩设计艺术[J].现代园艺,2013(08):102-103.

[2]王钰.园林花卉植物色彩及配置艺术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4(21):112-113.

[3]张华.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创新探讨[J].中国园林,2011(10):122-123.

上一篇: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范文 下一篇:生物燃料的优缺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