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8:42:12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而兴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具有双重影响。首先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并较为详细地阐述相关的理论要点。然后在分析河南省农产品贸易现状、主要市场、出口的贸易方式后,对河南省农产品发展中如何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相关理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原因谈起绿色贸易壁垒,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刚开始其实并没有“绿色贸易壁垒”这一专业名词,其相关的概念都被包含在技术贸易壁垒之中,所以绿色壁垒其实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2]。从其背景来看,以下因素加快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迫切需要改善环境。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健康,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世贸组织也在相关文件中指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2.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已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重创,为了重新崛起,西方各国开始考虑实行贸易自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GATT和WTO的运行,关税壁垒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受到了限制。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贸易壁垒应运而生[4]。发达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经济污染也给环境问题带来伤害。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国际社会不得不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其中WTO和GATT在对外贸易中也对环境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这些环保浪潮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绿色壁垒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的主导优势,由此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尖锐化。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快速发展的经济,不得不考虑从别的国家获取资源。另外,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便让检验不合格的进口产品限制在本国市场之外,因此使得绿色贸易壁垒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开来。

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总体现状

(一)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量在全国来说并不大,而且相对于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省来说差距较大。2006—2013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呈增长趋势,但相对于全省总出口额来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产品总出口额比率并不大,2006—2013年均未超过10%,这种趋势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随着河南省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的扶持,农产品出口速度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在2014年,河南省共出口农产品达93.1亿美元,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至2014年河南省新增8家部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总数已达17余家,位居全国第二。从出口种类来看,主要集中在香菇、蔬菜及其制品、果汁、禽肉等少数优势产品,而产量居全国前列的小麦、棉花、油料等出口量很小[5]。

(二)河南省农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6]。从2011年情况来看,河南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农产品分别达到7.12亿美元、1.47亿美元和1.13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6.25%、13.7%和10.51%,三大洲占河南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90.46%,而新拓展的市场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0%[7]。而三大洲都是绿色贸易壁垒比较盛行的地方,由此看来,河南省农产品还需向非洲、大洋洲等洲际国家开拓市场,加快农产品出口。

(三)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随着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比重仍然高于其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对技术和人才要求较高,而河南省生产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随着河南省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加工贸易方式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已逐渐成为农产品出口主要方式。自2008年以来,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的出口额增长迅速。出口额由2008年的15多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28多亿美元,并且超过了传统贸易方式。

三、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改善河南省农业生产技术,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并研制出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另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河南省并不普遍,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能形成统一的出口市场,限制了河南省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二)广泛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对绿色壁垒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同类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众多市场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而自愿组成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社会团体[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便纷纷要求进入中国市场,为本国农产品开辟国际市场,由此可见,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农产品的重要性。河南省目前虽然也建立了农产品行业协会,但目前只有4家,郑州市2家,南阳市1家,濮阳市1家。所以,加快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步伐,对于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转变农产品出口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发展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传统贸易方式。因此,农产品出口不注重对环保质量的检测,很容易因为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出口国家的检测标准而遭到出口国的绿色壁垒限制。而且出口初级产品的利润也较低,所以转变农产品出口方式,促使农产品出口向具有高附加值、高标准的加工贸易发展,对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十分必要。

(四)适应市场化潮流,开展绿色营销现如今,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人们比较关注的营销方式,也更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因此,开展绿色营销也成为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一个有效手段。企业可针对贸易国特定的绿色壁垒,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探索相应的绿色营销方式,研发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树立绿色形象,形成一个绿色营销体系[9]。在推广绿色品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加快农产品出口的步伐。

(五)做好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10]。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编制的环境体系管理标准,在制定环境标准时综合考虑了其他国家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使标准能在国际社会中普遍适用[11]。因此,实施ISO14000标准是对外贸易的“绿色通行证”。而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大部分是欧美国家,所以河南省企业必须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检验标准,使农产品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认证,这样才能使河南省出口的农产品检验能够通过发达国家严格的检验标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2]严艳荣,刘成群.绿色壁垒对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的SWT0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1).

[4]桑玉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胡红月.河南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6]何学松.后危机时代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2,(2).

[7]车.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J].中国商贸,2010,(4).

[8]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5).

[9]吕玉花,毛健.行业协会对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J].经济导刊,2010,(6).

[10]李晶.陕西纺织器材行业标准化战略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张建青.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与审计[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系部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班级国贸04-1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莱州市草编艺术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其它√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主要研究莱州市草艺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及其所在地人文地理优势,还有生产加工的过程介绍和改进建议,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前景观望,提出一些建议和发展方向研究。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介绍莱州市的人文地理环境

2.介绍草编艺术品的历史及文化底蕴

3.对其加工材料的来源做研究

4.对其市场生存能力做研究介绍

5.草编艺术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6.举例研究齐生产成本和利润

7.对其销售和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

8.分析与其他草艺品出口地(国)的产品对比

9.对其销售.加工流程做分析研究

10.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其生产销售的问题

11.对生产和销售提出改进意见

12.对草编艺术品的发展前景展望

3、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1.根据国内的一系列研究情况综合

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外贸企业已经在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对外贸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按照其宗旨和基本原则进行经济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履行谈判中承诺的市场开放的义务,将为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伙伴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市场准入机会。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享受国民待遇,投资环境将更为宽松、透明、稳定。这毫无疑问将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两面效应,后一点是我们尤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从中国加入WTO以后,不同的行业所受的影响各不相同,就中国外贸企业而言,“入世”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和中国法律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关。中国自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颁布第一部调整外国投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至1999年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用了整整20年时间。到2007年法律框架已经日渐成熟,总的来看,中国外资法已经与国际惯例接轨,朝更开放自由的方向转变或转型时期,中国的外资法的重大变革对中国的外贸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可占。

理论上讲外贸企业应具有进出口功能,但由于某一时期中国特定的环境因素,假如人民币无法完全自由兑换,政府的政策导向等,使得出口功能对中国外贸企业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大部分外贸企业无法自己生产产品出口,它们必须寻找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并组织出口。出口产业竞争力属于国际竞争力范畴,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按照迈克尔(E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状况、机遇和政府行为等6个因素。参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6个因素,我们根据海关统计数据,采用贸易竞争指数评价指标,对中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筛选评价。贸易竞争指数=Xi-Mi/Xi+Mi,其中Mi、Xi为某i产品的进出口额)。此指标主要反映一国(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某i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数值越大,竞争优势越明显。

统计分析表明:目前,中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外贸企业类型依然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所不同的是,我们将纺织品与资源性产品分开,得出基本相同的结果,存在的差异是,纺织品的竞争力要远高于其它产品,也高于资源性产品,但其竞争力呈下降趋势,这一点与国内的分析结果一致。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的化工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还尚无巨大优势可言,但必须看到,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要高于化工品及有关产品,而且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可能要高于其贸易竞争指数所反映的状况。因为在这些产品的出口额中,三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产品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企业作为中国机电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生力军,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这些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这些产品生产设备及零部件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相关进口额高居不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目前具有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产业依然是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但其比较优势在逐年下降;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还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其竞争力在逐年上升。在今后一段时期中,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产品的选择空间,很可能被继续局限在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2.国外的外贸政策及其企业的发展:(以欧洲国家为例)

欧洲大部分国家对外贸易采取全方位开放的自由贸易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商品的进出口基本上是自由流通,元配额限制。但是,部分国家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利益,在自由化贸易中也有些规定和限制,如:对农产品(肉类、牛奶及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花卉等)采取限制进口和生产补贴。特别是西欧国家对待不同国别执行没有区别的关税政策,为了鼓励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些采取低关税的税率政策。关税税率总水平很低,平均为5%左右,其全部互免工业产品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其他商品全部享受最优惠的低关税。

欧洲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也是世界金融重要中心,经济发展稳定,资金雄厚,政局稳定,这些因素使他们成了一个较好的投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本输出区域。

洲的许多外贸企业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十分慎重,不轻易签订合同,一旦签了合同,则视签了约的合同为法律,不会随意修改,并能很好地执行合同。他们的外贸企业在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做贸易时,首先做好充足的资信调查,以免上当;其次他们严把质量关,对产品质量要求严谨,一定会选择信誉好的企业;第三如果发生一些纠纷,他们则会严格按照合同及相关的国际法等解决纠纷。

同时欧洲政府为促进企业“走出去”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政府帮助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出口和鼓励本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做法如下:

(1).设立促进外向型经济的专门机构。例如1999年原联邦经济劳动局和联邦外经局合并,组成直属联邦国务秘书的经济总局(SECO)。该局对内提供政策咨询,对外代表国家、经济界和企业的利益,开展涉及投资和贸易的谈判,并签署相关协议。

(2).设立法律框架。为了争取更大程度的投资自由化,联邦经济总局积极与外国政府商签投资保护双边协议(目前已与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此类协议)。

(3).为企业提供出口风险担保和投资风险担保。出口风险担保(ERG)始于上世纪30年代,随着出口和担保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随之加重。例如自1980年起,瑞士对出口风险担保实行了改革,总体方向是建立出口风险担保基金,依照风险大小收取担保费用,以达到收支平衡。投资风险担保(IRG)主要用来赔付由于发展中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或战争等原因而遭受的损失,其作用近年来有所下降。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草编艺术品一直是以手工编制为主要生产方式,这也是其价值的所在,但由于是手工编制对其规格.质量都会有一定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希望得到好的方法解决。还有销售出口,方面经常会出现到期交不了货的情况,在此也想将这个问题完善。

5、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主要思路是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文献法、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6、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年(3月—6月)

3月1日-3月20日查询有关网站,选题并填写课题表;

3月21日-3月28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3月29日-4月3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填写开题报告;

4月4日-4月30日完成论文一稿;

5月1日-5月16日完成论文二稿;

5月17日-5月27日定稿;

5月28日-6月3日整理相关材料、打印、答辩。

7、参考文献

《企业经济》——张维新.让企业摆脱政策不确定性的困扰.2008年01期.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张平华.2004年1月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第15页.

《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D·钱德勒.云南出版社,2002.

《经济发展环境中的社会信用问题研究》——曾斌求,彭积龙.湖南省统计局综合研究社.

《品牌全球化之舞》——张冰.2008年04期.

《企业战略观念在中国的演变》——郑友林.2008年.

《2008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王长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李向阳.选自《求是》.

《产业竞争理论》——迈克尔E波特.

《经济学原理》——N格列高里曼昆(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出版.

《ManagerialEconomics&OrganizationalArchitecture》,JamesBrickley,McGraw-Hill,3e,2004

《InternationalEconomics》,Salvatore,JohnWiley&Sons,7e,2000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所在系(所)意见

负责人(签章):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东;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131-02

广东与东南亚毗邻,东南亚地区有众多的祖籍广东的海外华人,语言和生活习俗相似,从历史上看,广东与东南亚地区人文相近、地缘相通、商脉相连。20世纪70年代之后,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排头兵,优先发展了对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与此同时,更多的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建设。在国际经济秩序重新调整的历史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对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

2001年11月,在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东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举行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11月,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届时,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93%的产品关税将降为零,并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涵盖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经济总量达1.23万亿美元,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自由贸易。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广东的影响

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进广东东盟双边贸易的扩大

近年来,广东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速达21%,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137.65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26.1亿美元,增长近4.5倍。东盟目前已成为广东第5大贸易伙伴。尽管面临金融危机的压力,广东对东盟出口依然实现良好增长局面,2009年1月-9月广东对东盟累计出口总值实现3.5%的增长,其中单9月份增幅高达23.4%。

表12000-2008年广东与东盟进出口情况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商务部网站。

农业是中国和东盟十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也是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双方最早实施零关税的领域。东盟在农业方面,尤其是热带作物,具有比较优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步伐的加快,广东和东盟国家的水果贸易大幅增加,广东自东盟进口水果的数量从2003年的11.3万吨逐渐增至2008年的37.3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6.9%。2009年上半年,广东自东盟进口水果28.6万吨,价值2.5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5.9%和38.3%。各月份中除4月份进口同比有所下降外,其余月份进口量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6月份广东自东盟进口水果数量达到创记录的7万吨,增幅高达77.6%。

自贸区的建立将加快广东东盟的工业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广东的优势工业产品开辟东盟市场,扩大对东盟的出口,也有利于原材料的出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扩大技术输出和劳务输出。

东盟多数国家基础工业相对薄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对机电产品的需求量大,大部分属于中低档产品。广东的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化工等产品对于东盟出口有很大空间。东盟国家橡胶、木材、石油、天然气、煤等自然资源丰富,广东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因此,零关税有助于广东从东盟进口原材料。此外,东盟一些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关键阶段,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强省,有改革开放取得的宝贵经验,并且在一些高薪技术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在与东盟技术合作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进广东产业升级

东盟十国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与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印尼、越南、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经济技术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需求广,与之相比,广东工业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已经形成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进出口贸易机制,拥有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这些东盟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家,加大对东盟国家投资,加速广东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新加坡、文莱等沿海国家,石化工业和电子工业相对发达,经济实力较强。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的资源、能源、下游产品集群和来自新加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起向广东转移,广东企业可以采取互补性合作方式,学习其提升品牌技术,产品设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企业融资等方面的特长,实现自身国际化发展。

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进广东金融业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重要作用。金融和贸易是带动区域经济实现实质性联合的两个轮子。由于中国与东盟在吸引区外资金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区内一些国家并不注重资金流出与跨国跨区域的金融结算,金融服务效率还比较低,金融监管措施还不完善,金融合作层面不够深入。广东与东盟双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配套的金融服务业的支持,对广东金融业提出了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表示,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境内地区为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个城市,境外区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将稳步推进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今年,中国和东盟金融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地区性金融机制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人行将完善《清迈协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合作,在增加货币互换的基础上,推动货币呼唤机制的多元化,加强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多元化,促进资本的合理有序流动。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东面临的问题

随着广东东盟经济合作和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双边经济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广东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6.51亿美元扩大到2007年的154.6亿美元,2008年略有下降,至133亿美元。贸易逆差主要产生于农产品贸易以及广东具有优势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方面。

一方面,2003年实施的中泰水果蔬菜协议以及2004年实施的“早期收获计划”,均有助于东盟对农产品出口。2006年广东从东盟进口农产品14.1亿美元,出口3.8亿美元,逆差为10.3亿美元。另一方面,广东与东盟国家经济结构具有相似性,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出口存在着同构性,使双方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同质竞争。广东出口商品中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仍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的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

图12000-2008年广东东盟贸易逆差示意图

(单位:亿美元)

4对策与建议

(1)对受到东盟农产品冲击较大的地区和农民,广东应给予财政补贴并出台支农惠农政策,减轻进口农产品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布局农业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促进蔬菜、花卉、茶叶等竞争力较强的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出口,与东盟农产品形成错位竞争;按照国际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水果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东盟市场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很高,广东企业应积极争取主动、赢得先机,有效开发东盟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加大在纺织品、服装、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广东的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车辆、金属产品等商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向东盟投资降低出口产品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有效分散国际经营风险;注重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根据东盟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品的差异化。

(3)高度重视东盟在广东对外贸易战略中的作用。前期广东比较偏重开拓发展港澳,美国和欧盟市场,缺乏对临近东盟市场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广东高层开始注重于东盟的经贸合作往来。2008年9月,广东与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合作备忘录》,确定11个重点合作领域。2009年9月,广东召开30年来首次粤西工作会议,瞄准东盟市场,“努力把粤西为广东重化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合作发展的门户和桥头堡,支持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和重要城镇群,沿海经济带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2年,粤西将形成贯通珠三角、联接大西南、内部联通快捷化的大交通网络;临港重化工业形成规模,特色农业和海洋产业大发展。到2020年,粤西经济社会整体水平将追上广东平均水平,对东盟贸易区的辐射将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

[1]古小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读本[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2]郑一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东南亚研究,2005,(1).

[3]王娟.“10+1”进程中的泛珠三角与东盟金融合作机制构想[C].“泛珠三角面向东盟的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A],2006,(11).

[4]广东分署编委.“入世”五年广东对外贸易检测报告[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南方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我区气候条件也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0引言

近年来,江、浙等省在松树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松树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扩散迅速。辖区内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又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为其自然传播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周边邻省也已发生危险性病虫害。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同国内各城市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随松材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人为传入我区机会与日俱增,该松树危险性病害已成为威胁我区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若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防范,数百万亩松林必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全市乃至全省的松林也将面临毁灭性的危险,对林业和生态建设以及对外出口贸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把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列入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了把危险性病虫害的侵入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采取以下除治与预防措施:

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1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坚持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强化政府行为,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1.2具体措施:①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以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④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防止人为传播。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了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松林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松树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松林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松树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彻底除治。

3及时对森林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3.1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3.2营林措施。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到100%;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100%;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3.3化学药物处理。开始挂设天牛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16%虫线清乳油,名木古树每木注射16%虫线清乳油等化学防治松褐天牛。

4加强检疫检查执法力度

4.1对本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松林进行严格封锁,不准调运。

4.2加强检疫检查。国内外贸易交往日趋频繁,危险性病虫害传入的机率越来越大。为了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入,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或个人及厂矿,木材制品生产企业、建设工地、邮政、电力公司、发电厂(站),电视发射台及调入的松材制品、包装箱、机械设备、衬托、木质托架、电缆线圆盘、花卉、苗木等按监测办法(试行)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发现问题或可疑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5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社会经济发展,政府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显着提高,如表1所示,这引起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一般说来,对外贸依存度是否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贸易动态利益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刘光溪、陈泰锋,2004)认为,用传统的外贸依存度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开放度是不合理的,据此断定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过度显然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内贸优先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傅钧文,2004;荣民,2005)认为,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从出口角度看,这意味着生产要素、资源等大量涌向出口部门,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从进口角度看,这意味着大量优质、低价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企业和产品造成冲击。那么,我国农产品的外贸依存度是否过高了呢?我国农业应该如何定位,是“创汇”,还是“就业”,这是一个战略基点问题。对这一战略基点的把握,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宏观政策的制订。笔者认为,能否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的外贸依存度,必将对我国国际贸易战略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一)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的内涵

外贸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如果分别用出口额和进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计算,外贸依存度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因此,一般来说,有关外贸依存度的计算就不同的角度和范围来说,有三种形式: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农产品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依赖农产品国际贸易取得产销平衡的程度(李应中,2003)。具体计算公式为:农产品外贸依存度=农产品进出口量或进出口额/农产品产量或产值。

应该说,农产品外贸依存度对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依赖和参与国际贸易、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研究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的总体比较

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27.4%,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尽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呈下降的趋势。作为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到底在哪里呢?笔者拟通过对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农产品外贸依存度所作的国际比较来具体地阐述这一问题。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不仅是世界经济大国,而且还是农产品进出口大国,它们生产和消费的农产品很多,进出口数额很大,也就是说,依赖国际贸易的程度很高。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有利条件构筑了美国和欧盟高生产率的农业。在总量上,美国和欧盟都是大农业生产国,多种农产品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了20%(凌海波,2005),对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出口是过剩农产品的重要出路。日本耕地面积只有504万公顷,农业生产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0%(韩喜平,李二柱,2005),绝大多数农产品都要依靠进口,是一个典型的农产品进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商品率并不高,参与国际贸易的数额较少。在我国,许多重要的大宗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至今仍不是农业强国,就出口总量而言,尚不及法国和荷兰。

(三)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的分类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市场交易的农产品,主要是粮、棉、油和一些特产品。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畜禽产品、水产品等较高档的产品,逐步进入市场进而扩大了交易量。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农产品运输、贮藏和销售条件显着改善,使得一些不易运输、容易腐烂的季节性产品,如蔬

菜、水果等也大量打入国际市场。笔者拟通过对谷物类、肉类、果菜类农产品的分类考察,具体地分析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状况,如表3、表4和表5所示,其中,谷物类包括大米、小麦、玉米、高梁等16种农产品;肉类包括猪肉、牛肉、鸡肉及其加工品等18种农产品;果菜类包括薯类、豆类、干果、新鲜蔬菜等130多种农产品。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棉、果、菜、肉、水产等多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已居世界之首,但是,从表3、表4、表5可以看出,农产品参与国际贸易的数量却非常有限,谷物类、肉类、果莱类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仍然很低。与贸易大国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农业自给自足的形态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直到今天,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仍未完全摆脱生产经营单元过于细碎、农产品商品率较低的自然经济格局。客观地讲,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这既表现在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很少的先天性资源不足,也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后天性劣势。

三、农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于世界各国调节自身的供需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一定时期内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更为充分地实现资源的最合理配置、满足多方面的国内消费需求。显然,尽可能地增加农产品的外贸总量,核心是出口总量,扩大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对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就业贡献。一直以来,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以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农副产品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据统计,每1亿元出口产品就可提供1.2万人的就业机会(尹丽萍,2004)。(2)增收贡献。虽然我国的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但是,肉类、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3)结构贡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资源优势、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要依托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使调整与优化的方向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保持我国农业结构在国际上的先进性。

四、结论性评述

综上所述,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处在一个迅速上升的历史时期。然而,就农产品而言,情况却截然相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商品率并不高,谷物类、肉类、果菜类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仍然很低,尚未完全摆脱生产经营单元过于细碎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扩大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对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尤其是对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产业倾斜政策,对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不够。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以及城市对农村的支持,是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的一个根本性战略调整。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和相关的条件。加入wto,不仅是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意味着我国农业保护和国内支持政策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应完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创新农民直接补贴方式,提高农业支持效率,使农业支持政策制度化;(2)应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发展农产品出口信贷,建立农产品出口专项资金,完善风险防范体系;(3)应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供农产品出口信息,设立农产品出口贸易机构,加强对外谈判交涉;(4)应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抓好培训和宣传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5)应健全农业经济中介组织。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税收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地区 经济 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的重要政策调控工具。在明确税收优惠的内容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根据国情制订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更好的经济 发展 服务。

税收优惠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支出形式,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法定基准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对一部分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免除或减少一部分税收。而一般认为,税式支出(taxexpenditure)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对基准税制的背离,给予纳税人的某种优惠安排。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税收豁免、税额减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税收递延、盈亏相抵、优惠退税、税收饶让、加速折旧等。从严格定义来讲,税收优惠的范围广于税式支出,但从实践来看,应使税收优惠尽量多的纳人税式支出体系,以便于对范围和数量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税收优惠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税收政策。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末即年代初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税收优惠不统一、内容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内容

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对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待遇的条款,其实质就是减免其优惠对象的税负,但方式多种多样,如对制造业的投资给予免税期和税收抵免,给予特定资产以加速折旧,对小企业按低税率征税,对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的税收待遇不同,对住房所有权的估算所得不征税,对无形投资的投资区分研究和开发支出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对现行的税收优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税收优惠币点转向“产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原有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转向“以产业优惠为王、区域优惠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对待,发挥了税收优惠在体现税法政策性上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明晰了国家产业扶持的重点。

2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三免三减半”

新税法将基础设施项目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由部分地区扩大到全国,适用对象由外资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听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 非营利公益组织收入免征所得税

新税法中新设了此项优惠,对各类非营利公益组织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所得税优惠。同时,严格规定非营利公益组织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防止偷漏税现象发生。

4 农、林、牧、渔业项目继续实行免征优惠

新税法继续实行税收优惠向农业产业倾斜的政策,统一了内外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所得免税政策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农、林、枚、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5 从事环保节能项目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

企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6 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力

在以产业优惠为重点的同时,新税法仍然保持了对区域优惠的关注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力。

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1 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国实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来,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吸引了一批外资来华投资建场,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

2 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投资方向

我国税收政策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社会需求总量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税收是消费和投资的一个变量因素,对个收入和支出增税将影响个人的消费支出;对企业收入和支出征税,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税收对需求总量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制订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增税的紧缩性税收政策,以控制需求总量;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经济萎缩时,选择减税和实行税税收优惠的扩张性税收政策,以刺激需求总量。

3 扶持补贴的迅速及时,增强政策效果

税收优惠形式的税式支出,是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同时实现的,减少了税收收入的征收、入库等过程,直接形成了财政的补贴,因此,较直接财政支出更为及时,减少了政策的时滞,增加了政策的时效性。在 现代 市场 经济 条件下,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投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要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但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所证明。劳动要素由于在广大 发展

4 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

需求、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通过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 企业 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中,如果出现总供给过大或过小的经济失衡,既可以通过控制需求来取得经济平衡,也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实现经济平衡。因总供给不足引起的经济失衡,通常是由于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某些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能源、 交通 、通讯等部门发展滞后;而其它一些部门,如纺织、机械、建材、钢铁等出现了供给过过大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就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调节供给,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税收优惠的政策控制途径

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实施成本。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消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有力的工具。在实际制定与操作中,应尽量发挥优势,控制劣势,在此方面,各国都普遍采用税式支出理论,将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建立 科学 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便深刻揭示其实质。oecd国家 计算 税式支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入放弃法、收入获得法和等额支出法。目前,各国对于税式支出的理论和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全面完善,对于我国而言,应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体系,管理和控制税收优惠,扬长避短,发挥更大效益。

税收优惠有效率是指税收优惠能显著地增加经济的产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大于由于税收优惠而导致的利益损失或机会损失。通常,直接投资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有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技术转移与扩散以及拓展新市场等。同时,也可能由于损害环境、耗费原材料、割裂地区经济等而导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地区的较大损失。只有当投资利益大于损失时,税收优惠政策才是有效率的。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投资的数量而牺牲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在制定优惠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该项政策的实施对本国的环境、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只有这样,税收优惠政策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税收优惠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支出形式,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法定基准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对一部分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免除或减少一部分税收。而一般认为,税式支出(TaxExpenditure)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对基准税制的背离,给予纳税人的某种优惠安排。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税收豁免、税额减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税收递延、盈亏相抵、优惠退税、税收饶让、加速折旧等。从严格定义来讲,税收优惠的范围广于税式支出,但从实践来看,应使税收优惠尽量多的纳人税式支出体系,以便于对范围和数量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税收优惠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税收政策。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末即年代初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税收优惠不统一、内容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新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内容

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中规定的对某些活动,某些资产,某些组织形式以及某些融资方式给予优惠政策待遇的条款,其实质就是减免其优惠对象的税负,但方式多种多样,如对制造业的投资给予免税期和税收抵免,给予特定资产以加速折旧,对小企业按低税率征税,对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的税收待遇不同,对住房所有权的估算所得不征税,对无形投资的投资区分研究和开发支出等。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对现行的税收优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优惠币点转向“产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原有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重点转向“以产业优惠为王、区域优惠为辅”,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所得税上的优惠对待,发挥了税收优惠在体现税法政策性上应有的积极作用,有效配合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明晰了国家产业扶持的重点。

2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三免三减半”

新税法将基础设施项目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由部分地区扩大到全国,适用对象由外资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听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3非营利公益组织收入免征所得税

新税法中新设了此项优惠,对各类非营利公益组织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所得税优惠。同时,严格规定非营利公益组织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防止偷漏税现象发生。

4农、林、牧、渔业项目继续实行免征优惠

新税法继续实行税收优惠向农业产业倾斜的政策,统一了内外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所得免税政策并实行统一的优惠方式。企业从事农、林、枚、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以及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5从事环保节能项目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

企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实行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6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力

在以产业优惠为重点的同时,新税法仍然保持了对区域优惠的关注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税收优惠上的一定自力。

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1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国实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来,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吸引了一批外资来华投资建场,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

2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投资方向

我国税收政策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社会需求总量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税收是消费和投资的一个变量因素,对个收入和支出增税将影响个人的消费支出;对企业收入和支出征税,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税收对需求总量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制订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在总需求过度而引起经济膨胀时,选择增税的紧缩性税收政策,以控制需求总量;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经济萎缩时,选择减税和实行税税收优惠的扩张性税收政策,以刺激需求总量。

3扶持补贴的迅速及时,增强政策效果

税收优惠形式的税式支出,是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同时实现的,减少了税收收入的征收、入库等过程,直接形成了财政的补贴,因此,较直接财政支出更为及时,减少了政策的时滞,增加了政策的时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投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要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但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实践所证明。劳动要素由于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无限供给和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也不会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因此,投资形成的快慢,将构成经济增长的首要约束条件。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

需求、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通过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中,如果出现总供给过大或过小的经济失衡,既可以通过控制需求来取得经济平衡,也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实现经济平衡。因总供给不足引起的经济失衡,通常是由于供给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某些部门,如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通讯等部门发展滞后;而其它一些部门,如纺织、机械、建材、钢铁等出现了供给过过大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就要通过调整供给结构来调节供给,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三、税收优惠的政策控制途径

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实施成本。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消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有力的工具。在实际制定与操作中,应尽量发挥优势,控制劣势,在此方面,各国都普遍采用税式支出理论,将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便深刻揭示其实质。OECD国家计算税式支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入放弃法、收入获得法和等额支出法。目前,各国对于税式支出的理论和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全面完善,对于我国而言,应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体系,管理和控制税收优惠,扬长避短,发挥更大效益。

税收优惠有效率是指税收优惠能显著地增加经济的产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大于由于税收优惠而导致的利益损失或机会损失。通常,直接投资给一个地区带来的利益有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技术转移与扩散以及拓展新市场等。同时,也可能由于损害环境、耗费原材料、割裂地区经济等而导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地区的较大损失。只有当投资利益大于损失时,税收优惠政策才是有效率的。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投资的数量而牺牲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在制定优惠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该项政策的实施对本国的环境、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只有这样,税收优惠政策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8篇

德化青白瓷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瓷器产品之一;

德化明代创制的阶级窑是最早被外国移植成功的窑炉技术的先祖;

德化白瓷是最先被欧亚各国作为本国学习标本试烧成功的先师;

在自宋代以来的千年时空中,德化瓷以其难以想象的巨大体量和完整的先进生产工艺,提升和改善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生产和物质生活,推进了世界物质文化的进步;

以明清德化白瓷为代表的中国瓷艺产品,成为几百年来世界性的传统文化艺术珍品而广为传承和笈藏。

最早和持续历史最久的中国外销瓷窑系之一

最早开始外销瓷的专门生产和国际运销

德化窑系不仅最早参与了外销瓷贸易,而且是重要角色。始于北宋的成规模的中国外销瓷贸易,其生产地以东南沿海的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各窑系为主。散布在亚非等外销瓷贸易接受国的中国瓷器遗存中,都有德化窑实物,有的地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且与中国的德化窑址出土器直接对应。至南宋时期,泉州港的地位提升,更使得德化窑系产品的出口量大增,元朝政府更加鼓励对外贸易,至元十四年在泉州设市舶司,更使身处泉州当地的德化窑系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主力。有学者考证,“宋代以来外销瓷的一大部分,是从泉州登舟发舶的。到了元代,泉州便扶摇直上,升为世界贸易大港,陶瓷由此外运,数额更大”。那么,位于泉州境内的德化窑及漳州、晋江等窑就承担了泉州的刺桐港的外销瓷贸易的主要生产任务。被欧洲人称为中世纪四大游历家之一的摩洛哥人伊宾·拔都他(亦译伊本·白图泰)于元至正七年游历中国,约在当年的夏季到达泉州(依张星琅先生说)。拔都他的《游历中国记》中说:“中国瓷器,仅产于剌桐(即泉州)、兴克兰(即广州)二城,乃得诸地山上之土,燔烧而成者。……中国人将瓷器转运出口,至印度诸国,以达吾故乡摩洛哥。此种陶器,真世界最佳者也。”此说虽有偏颇,但显示了德化为代表的泉州诸窑在元代外销瓷中的影响是何等的巨大。他还说道,他在印度港口所见,中印之间的贸易船只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中国的大船可载一千水手和随船士兵,每船皆有四层,公私房间极多,以备商客之用,厕所秘房,无不设备周到。而所有中国的船舶,皆造于刺桐及兴克兰二埠。以此进而推之,元时期的外销瓷贸易,很大份额也在泉州地方经营。

以东南亚为例,菲律宾专家庄良有先生说,“在菲律宾所发现自北宋至明的福建瓷,数量可观,其中以德化白瓷为最”。他发现,菲律宾发掘出土的北宋青白瓷,和德化碗坪仑遗址下层遗存一致;南宋遗存则大致与碗坪仑上层遗存有对应关系。元时期的遗存大致和德化屈斗宫遗址的遗存相对应。颇有意义的是,菲律宾出土的元时期白釉花卉纹四系瓜棱形罐(元一类罐)和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收藏的“马可·波罗罐”完全一致(庄文《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2002),这类资料也见于J.M.ADDIS《菲律宾出土的中国瓷器》(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ll Society 37卷)。虽然这类器形在德化屈斗宫地层中还没有见到,但据徐本章、苏光耀、叶文程先生证实,在碗坪仑窑址采集到相似的瓜棱形“罐形壶”标本两件,肩部和腹部印莲瓣纹和卷草纹,与菲律宾出土的标本完全相同(《考古》1979年第2期)。以上三个地点的信息证实了意大利这件被史称为由马可·波罗从泉州带回去并被欧洲所尊崇的珍品,的确是元代德化白瓷。欧洲大陆的历史传说,穿越千年时空,竟然和东南亚和中国的现代考古发现相拥抱,诉说着他们来自同一个的故乡——中国德化的故事!

最早输出窑炉技术

制坯和窑炉技术在世界的传播,也是德化瓷的一大历史贡献。就目前所知,除德化窑以外,还没有发现中国各大窑系的这类资料。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予以观照。

德化白瓷外销的同时,瓷器制作技术工艺也传播至东西方世界,促成了各国制瓷业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和世界陶瓷文化的交流。宋代德化窑盛行的伞形支烧窑具,使用高12厘米、直径8厘米左右的黏土柱,支撑一个直径40厘米左右的圆盘,圆盘中心又立一柱,柱上再置圆盘,形如多级伞状,如此层叠直至窑顶,高度可达2米左右,每层圆盘的四周放置粉盒、碗、碟之类的小件器物。这种窑具后来传人日本,提高了产品的装烧产量。明代德化由一个个像馒头的窑室单独砌就而又相互串联的阶级窑,也在明末清初传人日本,成为日本“串窑”的始祖,使当地瓷器的烧制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7世纪左右,欧洲瓷业处于萌芽时期,工艺技术直接师从德化白瓷,并于18世纪初首先试制成功。首先是由德国麦森的匠师柏特格(Johann Friedrich Bottger,1682-1719年)根据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1670-1733年)的指令完成的。柏特格1715年左右仿制德化白瓷,成功制作了两件,一件是圆柱形烛台,上饰浮雕图案,丝毫未杂入以往流行的繁琐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另一件是五英寸的小型笑弥勒坐像。在柏特格的仿制成功以后,欧洲各国掀起了模仿德化白瓷的热潮,德国的制瓷工匠被各国聘请去,传授德国消化的德化瓷胎釉和窑炉技术。英国的“弓”瓷器工厂和切尔西工厂根据英女王的指令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后仿制德化白瓷,上饰葡萄、李子等浮雕图案。法国的科得和钱蒂雷工厂、丹麦的哥本哈根皇家瓷器工厂,都吸收了德化窑的工艺技术烧出白瓷产品(朱培初《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

站在这种角度看,是明清德化白瓷引导和照亮了十七八世纪欧洲瓷业的诞生和发展之路。德化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平凡之土为高贵圣洁,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友好往来的伟大桥梁。

规模巨大的出口量

德化瓷既是出口贸易历史最长的,又是在出口瓷中占到很大分量的,加之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大量德化瓷实物,因此德化瓷的出口规模是巨大的。目前还没有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历史上外销瓷贸易的总数,但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单体案例,感受到德化瓷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巨大贡献。

世界各地海域古代沉船的发掘中,几乎都有德化瓷现身:

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宋代沉船,出水大量宋代德化窑产品;

1975年在韩国新安发掘南宋商船,出水1万多件宋代瓷器,其中一部分是德化窑产品;

1984年荷兰商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海域发掘“哥德马尔森”号沉船(属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52年沉没),出水瓷器14万件,内有大量德化白瓷和青花瓷;

1986年开始的瑞典“哥德堡号”商船的发掘,持续了十年。这条船隶属于瑞典东印度公司,它于1745年1月11日从广州满载中国货物启程回国,同年9月12日沉没于哥德堡港区。据唐纳利(P.J.DONNELLY)说,船上载有福建德化瓷商品;

1999年荷兰商人米歇尔·哈彻在印尼一侧的中国海海域发掘中国清代“泰兴号”沉船一艘,除去残损的65万件,获德化瓷器35万件,由斯图加特纳高拍卖公司悉数拍卖;

200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掘的“南海一号”南宋商船沉船,出土大量外销瓷器,其中德化瓷占大宗,

2005年福建平潭海域“碗礁一号”沉船的发掘,出水清早期德化窑系的青花和五彩瓷器1.6万件;

2009年南澳海域“南澳一号”明代商船的发掘,出水大量德化窑产品。

根据有关资料推断,德化瓷的外销量也是巨大的:

欧洲对华贸易中最早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与德化瓷生产关系十分密切的贸易公司。根据该公司来往信函统计,估计在1602至1682年的八十年中,有1010万件中国瓷器被运往欧洲等地销售。这其中很大部分应是德化产品;

根据英国资料,172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哈雷孙号(Harrmon)从厦门港运载了十余万件瓷器回国。其中肯定是以德化窑产品为主。

最深层次交流的世界文化融合

德化瓷与世界陶瓷艺术的对话和交融,是很少见到的文化现象,理应引起文物学界和美术学界的探究。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德化瓷不间断地巨量地被输送到欧亚和世界各地,必然会对接受国的文化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感染和共鸣。同时,作为生产地的德化,也必然会被接受国的固有文化影响、感染进而去吸收它。

首先,是大家经常讲的,中国生活用瓷器输往外国,大大提升了接受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程度,改善了生活质量云云。这点自不多言。单就德化瓷所带来的双方的文化共鸣和吸收,我们深究一下。

世界各地对德化瓷的深爱,原因何在?简而言之,一是德化瓷的润白细腻的胎釉效果,使得爱好洁白的欧洲等地人民在文化传统习惯上产生了心理共鸣;二是德化瓷的突出的圆雕、贴塑和模印艺术,使得爱好个体形象展示和雕塑艺术的欧美等地人民在艺术追求和审美习惯上产生了精神共鸣;三是德化瓷雕塑艺术中的来源自然、本自善良、追求美好的艺术特质,使得热爱自然、崇尚美好、追求自由的欧美等地人民产生了思想情感共鸣。

比如,德化白瓷的统计数字显示,在人物造型中神佛造像作品采集数据854件中,观音像就占到552件,占造像的64.6%。相比其他造型,观音像的类别也是最多的,艺术成就也是最高的。其原因,一方面是明中期以来中国南方汉传佛教中观音崇拜的流行(这和观世音道场普陀山邻近闽南有关);在欧美方面,则是唤起了天主教的流行中对圣母形象的感受和膜拜,这是德化观音雕塑在欧洲流行的宗教共鸣和审美需要。不言而喻,观世音和圣母的造型和情感感染效果,都有很近的相似之处。德化的生产者肯定接受到了欧洲的信息,他们或是迎合这一需要,或是欧洲商人带来了圣母的形象资料,在明末清初,观音像中的送子观音和观音童子这两种形象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及至康熙时期,干脆就来样加工,产品脱观音形象而完全成为圣母形象。德化观音的这三段演化,过程完整自然,历时两百年上下。中国的瓷艺家,是何等的伟大!可惜留下姓名的只有十几人。

再如,大约明晚期的德化雕塑作品中,有一部分的主题来自于世俗生活,例如“窥春”,表现的是明代一对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屏风后面一位胡须长者掩身窥看的情景,令观者忍俊不禁。这是何等的自然天生,何等的市井真实!这类雕塑作品,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看中,成为长期的订货。因为,这种开放自然、人性流露的雕塑,受到欧洲人的喜爱,作为家中的艺术摆设而进入他们的生活。而且,这种产品在进入他们的生活之后不久,就慢慢地生出了变异——三位明代服饰的男女主人公,竟然变成了荷兰人模样。这样的产品,当然还是我们那些德化的瓷艺家生产的。

以上这样的现象,在德化瓷产品中还有不少。在这里,瓷艺作品和相关产品的使用中,显示出与生活用瓷不同的现象,即:后者作用的是贸易接受国的生活质量和习惯,当然不免也附带一点审美效果;而前者则是直接而正面地以其艺术身份介入贸易接受国人民的心理层面、精神层面和思想情感之中。其深度的融合之后,又有力地返回到生产国和生产者,影响和感染他们的心理、精神和情感。这样的结果,绝不是任何外销产品都可以做到的。德化瓷的千年成功外销以及艺术成就的世界公认,成为中国罕有的被世界公举的文化财富,皆肇始于德化瓷至深的本性和她真正做到了和世界的共鸣、交融。

细细想来,前述三点,恰好是德化白瓷能够千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精髓所在!而且是具体的实在的存在。只可惜国人从未深思。这样的共鸣,难道不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上下追索而生成的普世价值的物化和体现吗?美之为美,一定是千百万人不大自觉的社会活动所自然汇聚成的大潮,而言之为普世共识,因此这既是人为产生的,又是不可以以局部个体的意愿而扭转的。

最广泛为世界接受和笈藏的艺术财富

德化瓷以其超高级的文化艺术成就和超越国别和民族区分的艺术共识,在各国人民中产生心灵共鸣,独立命名予以尊崇,成为各国精神文化的财富。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为包括景德镇等各窑系的外销瓷中所仅有。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真正高尚的文化艺术产品,绝不会包含侵略性,也不会带有任何形式的局限,而是在潺潺流水和斗转星移的自然时空之间,被世界人民发心认同和喜爱,进而永恒传世的。

德化瓷在世界的传布,始自她被外销之时起,就被视为艺术品。随着时间推移,偏于实用的那些产品被慢慢消耗,积淀下来的则是艺术价值相对高的艺术作品,或者是最能体现德化胎釉和窑炉技术特征的实用品和观赏品这两种。自三百年前,她们就相继被各类收藏机构笈藏,甚至每一座世界最高层次的艺术殿堂里都有她,包括国内众多博物馆。

世界各地收藏至今的德化瓷,种类繁多。

按色釉区分,主要脉络是:宋代为青白釉和白釉,无纹饰或采用模印花纹装饰;元代至清代为白釉,无纹饰或采用模印花纹和贴塑装饰;明晚期至清代为五彩、青花、粉彩和描金装饰,偶见紫金釉、黑釉。

按器物用途分,主要是雕塑和装饰艺术品、生活用品两大类。生活用品的外销数额占最大份额,延续年代贯穿宋至清;雕塑和艺术品则主要是明中期以后至清,明早期以前少见,对我们当下了解和收藏德化瓷更有实际作用。

雕塑作品是德化瓷中最具艺术成就的类别,也是价值最高的一类。主要类别有佛教造像、道教和地方神祗、中外民间生活等。

佛教造像中,佛造像分坐像和立像,有汉传和藏传两种风格,坐像以藏传风格为主,立像大多是汉传风格。以阿弥陀佛(接引佛)为多见。

传世数量最多的是观音菩萨造像,也分坐像和立像,包括休闲作观音、持经观音、如意观音、鱼篮观音、白衣观音、善财观音、不二观音、渔女观音、坐岩观音、立岩观音、立云观音、持莲观音、渡海观音、立龙观音、坐莲观音、立莲观音、送子观音、观音与善财童子、净敏观音、骑狮普贤菩萨等。此外藏传佛教风格的有十二臂观音(准提观音)坐像等。坐像和立像之外,还有山形设计的普陀山观音及童子的群像造型。在明末清初,由送子观音造型演化出圣母、圣母与圣子及圣母抱基督遗体造型,亦偶有所见。

佛教题材的造像中最具雕塑气势的是达摩和罗汉造像,精品甚众。达摩作渡海立像,和观音一样,有一些出自何朝宗和他的后人之手,属于德化雕塑的顶级杰作。还有弥勒佛、布袋和尚等。也是有坐像、立像和山形背景的十八罗汉群像。清中后期出现四大天王立像作品。达摩立像在清早期演化出基督的圣心立像。

各种狮子圆雕作品和狮形香插、孙悟空(小乘佛教的一位神祗)造型生动,大多具有明代风格。

道教和地方神祗范畴造像中,最早和最优秀的是文昌帝君和文武财神坐像作品,其中有的是明代何朝宗等大师所制。其后作品题材涉及真武大帝、玄武大帝、西王母、姜太公、老子、朱熹、魁星、李白、刘海、八仙人物、和合二仙、关帝骑赤兔马、鹤鹿同春以及闽南地方神祗福德正神等。

民间生活雕塑则更是五花八门,妙趣横生,有戏剧人物、乐舞人物、仕女、家庭生活、山中棋奕、泛舟、莲藕、南瓜、梅树、烟斗以及猴、狗、猪、鸡、鹦鹉、马、牛、猫、大象和太平有象等动物圆雕。

从17世纪末期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人物造型,大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定制商品。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雕塑,从各种角度展示出欧洲文化和物质生活的样式,且极具幽默情趣和生活气息。德化瓷的这类艺术创作,是激发欧洲持续几百年的瓷艺人物雕塑的肇始者,所以被他们代代心手相传珍藏至今。

德化瓷的生活用品在国外的留存数量也很多。遍及各国的海捞青花瓷器是最普通的。被他们珍藏的德化瓷生活用品,还是集中在明清生产的白瓷上。

宋元时期的各类青白瓷、白瓷,器形有军持、印花卉粉盒、罐、花口瓶、马可·波罗式四系罐、炉等,存世量不多,极为珍罕,大多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很少见到流通。

入明以来,数量和类别激增。择其要者列下。

明代以来至清早期的各式香炉,是生活用品中价值最高的。一方面炉是文化生活的必备文物,类似礼仪之器,大多继承了《宣德彝器图谱》的最典型器形,所以艺术成就最高;其次,德化瓷艺家把德化瓷的优点在炉体上施放到极致,跟清雅神交于一体。所以这类作品超越了生活用品范畴,而介入了人们审美意境的精神层面,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记得几年前一家国际大拍卖公司的一件簋式炉估价几百万元人民币。

源自明代器形的,生产于明晚期至清中期的各种瓶类立件,也是德化精品。例如雕螭龙的盘口瓶、杯口瓶、蒜头瓶、活环瓶、琮式瓶、双联瓶、象耳筒式瓶、铺首瓶、合卺瓶等,还有仿商周青铜觚的作品,从明中期连绵至清晚期,深受各国藏家喜爱。

壶和杯、爵,其样式堪称一绝,流传数量较多,应是出口数量大的原因。据说因德化的茶具和福建的茶叶,引发了东南亚、西亚、中亚和欧洲的饮茶风尚。故这类器具在清早期之前,就是完全中国化的样式。这一时期的茶壶和茶杯上,尽情地展现着德化瓷艺家的娇柔细腻婉约莹润的质地和线条之美,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分。其中还有一些器身上有瓷艺家信手刻画的诗句、签名,更加可贵。

文房用具有笔筒、砚台、印盒、印章、水丞、笔洗、笔山等。其中笔筒和印章颇受各国青睐,爱尔兰还有人专门为德化瓷印章撰文著说,在许多博物馆都有收藏。德化瓷笛和瓷箫很罕见,仅在中国、日本和法国等地博物馆存有几支而已。据说瓷笛笛声凄婉动人,胜过竹笛。

结语

在总体评价德化窑系对外销瓷的贡献和地位的基础上,我对中国外销瓷的定义及研究路径提出以下粗线条的思路:

——诚如美国学者甘雪丽(SHIRLEY GANSE)所说,中国外销瓷,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和文物考古的概念,在国内和国际,其内涵都处于模糊状态,有待厘清(甘雪丽《中国外销瓷》2011)。

——中国外销瓷的概念,不应局限在克拉克瓷、欧洲皇室来样订烧的纯外国样式等类的出口瓷这样狭小的范围内。这是不科学的,人为切割了一个宏大而又漫长的历史事件,会给开展深入研究制造诸多障碍。

——中国外销瓷的历史,是以先进的制瓷技术和高级的物质文化产品作为物质载体,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进步提供巨量的动力的历史,所以,这个载体中的文化特征,在前、中期必然是完全的中国式样的。把这部分排除在外销瓷概念之外,显然是不可以的。

——中国外销瓷的历史,又是遵循中外优秀文化相互融合、从陌生到共鸣、从相异到趋同的历史法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交错的,是双方因素互相影响的过程,而不是一道命令那样明了可断。

——中国外销瓷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敞开胸襟、广纳百川去吮吸世界优秀科学文化、丰富和提升自我的历史。这也是外销瓷这一历史事件的一部分,尤其是中国,应该更加重视和继承。

——探究和判定中国外销瓷的历史价值,不应停留在创汇层面,不应停留在对外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层面,不应停留在完成人家的来样加工订单后,我们赚取劳动和资源代价的层面。这样的研究结果过于浅薄和局部,远未进入内里。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9篇

>> 从保护生产力看网商城市 网商城市的“清明上河图” 2009网商城市竞争力排行TOP100 京东商城网购投诉50起 国网电子商城运营模式 中国经济优秀人物(部分) 刘强东“京东商城”的网购传奇 网购问题突出 京东商城频遭投诉 校园网上商城订单处理部分系统分析和设计 福布斯排行:全美最宜经商城市 “市场商场化,商城市场化” 关于构建新型城市农产品商城的研究 美国监控中国部分城市 “淘”时代,商业银行登陆网上商城 淘宝商城价格血拼 红海吞噬平板电脑网购生存空间 我国化妆品网购商城的直复营销策略分析 谋求“大平台”发展京东商城悄购网银在线 飞牛网引入第三方卖家打造飞牛商城 PTN/OTN传输技术在运营商城域网中的应用探析 “网”住城市品牌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部分优秀网商城市 部分优秀网商城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本刊展开的这次“2009网商城市竞争力排行”调查发现,上海、杭州、广州名列前三。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得益于先天性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以及后天努力所打下的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策推动,这三个城市挑起了“网商城市”的领军大旗;而北京、深圳、厦门、成都等城市虽然觉醒稍晚,但紧追其后,表现出强大的电子商务潜力;除此之外,也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网商城市,如宁波、桂林、烟台、东莞等,将当地多年积累的原有商业优势与电子商务完美融合,并冲破了传统经济体系的局限。它们将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产业突围之路。

上海

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考验着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对于中国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而言,尽管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危机的影响,但市民对于网络购物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B2C、C2C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同比增长128.5%。其中,上海2008年的网络购物更是独占鳌头,抢占了多项第一――交易总额第一,达到160多亿元;人均年度购物消费额在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平均为2200元。

在一个个“第一”的背后,是上海电子商务对网民生活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网商的快速成长。从2002年到2008年,上海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逾10倍。小到买几本图书,大到交易工业原料的订单,上海的电子商务不但拉动个人消费,也促进了企业间的贸易,成为了经济危机下的“耐寒”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758.17亿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B2B交易额占到交易总额的92.95%,而B2C、C2C交易额占比虽小,但增速高达36%。

据悉,目前上海市重点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有20%通过网络销售实现。特别是宝钢、上汽、烟草等大型企业,已将主要的客户业务转至各自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的中小型企业里,也已有超过11万的用户加入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以较低成本租用这类平台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近日,艾瑞咨询和淘宝网联合的《2008年度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淘宝网创造了57万个直接且充分就业岗位,这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总和。而根据报告数据,这57万人中有19%来自上海。也就是说,2008年上海每新增5个就业岗位,就有一个淘宝店主。

对于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网商城市而言,上海市在监管网商方面的规定,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人性化的特点。《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将B2B、B2C的网商列入重点监管对象,而C2C形式的一般销售者,目前采取自愿办照的原则;对C2C形式的规模较大销售者,则逐步引导,规范其经营行为。这样的规定无疑更好地调动了网商队伍的积极性,网商这一逐渐崛起的商帮,正在为上海这座繁荣发展的国际大都市增添别样的风景。

杭州

“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地处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众多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民间资本富裕,同时也是中国市场体制转型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这些因素都为电子商务在杭州的立足尊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5年4月,马云创办了杭州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在这之后,不计其数的电子商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2004年初,马云提出“网商”这一概念,标志着网商时代的正式开启。而有着电子商务天然土壤的杭州,也因网商这一特殊群体而焕发新的活力。

杭州是国内网商集聚的中心。数据显示,浙江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而杭州又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一方面,杭州汇聚了一批以阿里巴巴、网盛科技等为代表的、服务全国甚至全球企业的电子商务企业集群,以2007年为例,杭州市就已实现电子商务服务收入25.44亿元,约占全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业务收入的六分之一;另一方面,杭州电子商务应用十分广泛,涉及B2B、B2C、C2C、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而网商也不仅仅是从实体经济拓展到网络商务经济的传统企业,还包含了千千万万从事电子商务的个人。

很多人曾经疑惑:“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为什么会扎根在杭州,而没有转移到上海等国际化大城市?”阿里巴巴负责人多次表示,网商愿意在杭州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环境宜业,杭州的政府“非常真诚地为我们服务好”,是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早在2003年,浙江就率先鼓励“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攻关,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被纳入了“十一五”规划。此外,杭州市还将出台一系列针对网商的税费减免以及现金奖励等扶持政策,为网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除了重视自身电子商务的发展之外,从2004年开始,杭州每年还以东道主的身份举办网商大会。期间,国际大买家、国内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投资机构、银行等商业机构,以及不同肤色、操着各国语言的数万名商人,从世界各地齐聚杭州,共同探索电子商务的发展之路。杭州这座催生了网商群体的城市,日益成为全球瞩目的电子商务之都。

广州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邻近港澳、珠三角经济发展圈的核心位置,拥有着发达的陆、海、空运输系统和物流优势;作为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广州市各类传统专业批发市场近千个,其中不乏覆盖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商品物流采购批发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广州外经贸进出口总值819.5亿美元,增长11.5%,其中出口429.6亿美元,增长13.4%,进出口贸易总值实现连续6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这些强劲的商业优势,成为了广州电子商务应用的雄厚基础。

然而,广州为数不少传统商业市场是由广州特殊的地缘和传统商业文化自发形成,档口小,店面经营缺少配套物流等问题导致此类市场普遍缺少长远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那些没有品牌效应、没有经济实力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受到重创,而电子商务则成为了成本最低、最便利快捷的销售平台。

按照《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送审稿)》,广州将打造“网络商都”,建设亚太电子商务中心。例如,从今年起3年内,广州将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和重点应用,如加快发展塑料、建材计算机、茶叶、服装、化工、电子元器件、花卉等网上交易市场,建设支付、物流、信用等电子商务公共支撑平台,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电子商务品牌;此外,由阿里巴巴投资建设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工程,计划于2009年年底在广州建成,届时将帮助广州市1万家中小企业开展国内贸易电子商务。

北京

虽然在电子商务领域没有成为发起者,但北京以其得天独 厚的商业背景和后发优势迅速跻身于网商城市的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北京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了企业总数的30%,电子商务营收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88.9%,占居绝对主体地位,其中IT业、批发零售业和工业是当前北京市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行业。

四大门户网站之中有两个盘踞在北京,百度也在2008年突入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文化核心城市的北京,其网商特质越来越明晰起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北京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年均30%的增速高速增长,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深圳

深圳是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其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一直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之首,深圳似乎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天然土壤。而2008年活跃于深圳地区的“山寨”企业,又掀起深圳电子商务的新高潮。

目前,深圳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居全国之首,电子商务成交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譬如说深圳本土『的伊果网在东欧市场几乎相当于一个俄语版的阿里巴巴,而鲜花类网站占了全国的1/3到1/2。在金融危机面前,深圳将增进对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来帮助当地外贸加工型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广东省委书记与阿里巴巴马云的会面似乎在暗示:未来广东将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布局,而深圳无疑就是这场新“运动”中的排头兵。

厦门

似乎是2003年的“非典”才让老百姓感觉到了电子商务,但其实早在1999年9月1月,全国第一个电子商务获准试点就在厦门诞生了。

透过美丽的风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厦门是一个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林立的城市,公路、港口、民航等物流基础设施十分发达,仓储设施也规模化,电子口岸已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物流系统已实现全满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物流体系之上,厦门政府不遗余力的完善着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通过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改善电子支付环境等有效手段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其首推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模式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厦门目前7万多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因此在这次的金融风暴中,政府加大了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以求在网络上为中小企业开辟驱寒的“第二战场”。

成都

“2007年,我们将在全国设立10个中心,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成都。”阿里巴巴马云的一番话向世人彰显着成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力和潜力。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成都处于亚太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经济辐射力相当广泛。电子商务刚好弥补了成都地缘深陷的“先天缺陷”,推动了成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化。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增速最快的城市,成都当地的许多企业已不满足将产品卖列国内,他们迫切希望打开一条国际通路。阿里巴巴在成都成立的客户发展和服务中心刚好顺应了成都众多中小企业业务拓展的诉求,帮助中小企业直接跨入世界采购链。  在成都企业电子商务化的过程中,不能不提的还有作为成都“声谷”的呼叫中心。以电话咨询为主要方式的呼叫中心拉近了企业和客户的距离,提升了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为成都电子商务的开展拓宽了道路。

青岛

是青岛的海尔,还是海尔的青岛?不论这个问句成立与否,海尔都已成为青岛的城市名片。除此之外,海尔还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公司,率先推出电子商务业务平台。在海尔之后,青岛的中小企业纷纷打起了电子商务牌,以求能跟上海尔的节奏。

据统计,青岛是网商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仅2008年上半年,青岛人均网上购物额达到966元人民币,总额突破8.5亿,成为电子商务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与其他知名网商城市类似,青岛网商城市的建设也得益于强大的物流系统,高度的宽带覆盖率,政府的支持和牵引更成为青岛发展电子商务的强大动力。

面对全球经济低谷,青岛市外经贸局为帮助青岛市外贸中小企业冲破危机,联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扬帆计划”,通过相关资助,把这些中小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青岛加快电子商务信用认证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的有序发展营造更为积极、健康的环境。

大连

大连的电子商务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大连的朝阳产业一一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依托的。以软件产业国际化为发展方向,以大连软件园为核心基地,大连这个“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在加强信息技术开发和外包的基础上,把完善大连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和电子商务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作为下一个侧重点。

在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大连软件园在应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等产品和服务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链条上不仅包括IBM、HP等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研发机构,东软、中软、信雅达等软件企业在这里设立了面向东北亚地区市场的出口基地,其中还不乏本土中小企业。大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信息技术基础为大连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国家商务部和大连市政府将合力引导东北亚电子化贸易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拓展。毫无疑问,在全球压缩成本的前提下,电子商务将成为大连对抗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

南京

与其它工业基地不同,南京作为国家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中小企业一直是拉动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南京市高速发展的信息软件产业、物流业,以及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地理优势,使得南京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9月22日,江苏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南京新城科技园签署协议,宣布建立国内首家电子商务产业园。

南京市政府在积极研究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的规范标准、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对外来合作伙伴敞开了友好的大门。2009年初,阿里巴巴建设的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落户南京,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南京周边数十个城市、近百万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运算需求,并以南京为中心,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软件产业的发展。

在全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南京高调宣布了发展电子服务业的计划,电子服务业是电子商务的升华,除了包括电子交易外,还包括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新媒体应用、数字教育、电子医疗等方面。

桂林

虽然只是一个有着560万人口的小城,但桂林在旅游业如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游客接待量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5亿元,并预计2009年将达到百万亿元。

骄人的旅游业绩是桂林发展电子商务的中流砥柱和不竭动力。作为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城市,桂林在电子信息方面的产值历年来均超全省一半。经过多年探索,桂林逐渐走出了一条与旅游优势密切结合的电子商务之路。

2000年3月,185邮政客户服务中心的对外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桂林向电子商务迈出了第一步。自同年10月被信息产业部(工信部前身)批准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以来,从“建设‘数字桂林’网络平台”口号的提出,到实现“一站式购票”的“驴妈妈桂林票务中心”业务的推出,再到以介绍民族景点与民族文化的全流程电子商务网站和“网上选景,网上定线,网上组团”的网络自助游的日益火爆,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在桂林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为桂林“旅游胜地”的城市名片增添了夺目的色彩。

宁波

作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浙东地区商贸中心城市,今天的宁波拥有着近万家进出口企业,而其中绝大多数都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这种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特点让宁波成为了诸多电子商务网站纷纷抢滩的热土:阿里巴巴现在已经视宁波为其电子商务的重要市场;慧聪网在宁波当年注册当年盈利;中国制造网以及专为中小企业从事SaaS服务的神州数码也看中了宁波这块沃土。

宁波是一个港口型商务城市,这为其带来了在制造业产业环境、区位交通以及物流等多方面外在的经济优势,而这无疑也是成功发展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水平和人才优势,以及当地政策的大力支持,都大大促进了宁波电子商务的发展。

如今,宁波正全力打造“中国行业网站总部基地”,以吸引更多电子商务企业的落户,为众多中小网商遮风避雨。当中国互联网中心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逐渐向浙江转移,宁波义不容辞挑起了电子商务基地的大旗。

东莞

提到广东东莞,人们会想到“东莞制造”这个时髦词儿。作为中国最大的轻工业制造基地,东莞一度创造了制造业的奇迹。然而这场金融危机却让这个拥有“世界工厂”美誉的城市饱受摧残。此时,电子商务对于传统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产业转型的作用更为突出。

三大国际机场、四大铁路、五大港口以及密度居全国第一的公路,让地处广州、深圳黄金经济走廊中间的东莞拥有了极为便利的交通网络。交通决定物流,畅顺的物流环节成为东莞发展电子商务的有力保证。今年2月,东莞市政府明确了该市的目标定位:建设以信息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和珠三角新型物流城市。  扎实的商业基础,发达的物流,政策的支持,为东莞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尽管如今经济形势严峻,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网站依然纷纷加速在东莞的市场推动。此外,拥有政府背景的东莞国际电子商贸平台也已成立。这些都就将大大促进东莞网商的活跃程度。

烟台

如果说交通是宁波的优势,旅游是桂林的符号,那么山东烟台的魅力便是两者的结合。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烟台,濒临黄海、渤海,北望大连,南接青岛,与韩国、日本隔海相邻,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宜人的气候,神秘的蓬莱仙阁,醉人的葡萄美酒,使得烟台拥有着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众多的美誉。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风险;农业企业;产业产业化;风险管理;云南省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承担“领头羊”角色。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变化动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进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是现实而重要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界定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的创新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特征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尽管从农业部至省、市、县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会出台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监测标准,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能力强、技术研发能力突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紧密”等特点。

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2014年1―12月,受云南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资助,由云南农业大学与北京光华管理学院共同承担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研究”项目组先后对云南省11家农业龙头企业采用问卷调查和会议座谈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为了解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资料设计

结合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及云南农业企业特征,项目组编制了《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调查问卷》,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产权属性、龙头企业级别、产业类别、固定资产规模、企业人数、产品单元、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模式、产品流向等信息;第二部分是主要调查受访对象的特征,以选择题型的方式征集受访者的管理层级、所属部门、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等信息;第三部分是企业风险管理运作状况调查,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形式,从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工作流程、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理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八个角度共计30道题目测量样本企业的风险管理态势。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项目组对样本企业发放了140份《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为87.14%。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编制了“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对所回收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调查问卷》第三部分进行可靠性Cronbach’s Alpha系数检测,克隆巴赫系数为0.947,说明本问卷的信度良好。

2.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统计。出以企业保密要求,接受调研的云南省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名称省略,分别以字母A至K表示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对调研样本企业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涉及到林业、茶叶、蔬菜、渔业、牧业等行业,以省级龙头企业为主要调研对象,私营企业占总调查样本的一半以上,主要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企业产品包括蔬菜、肉类、林特产品等,产销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样本企业符合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普遍特征,样本具有代表性。

3.受访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统计。参与样本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的企业人员共计121名,通过统计,了解到接受调查的企业人员中,以一般员工为主,占47.1%的比重,中基层管理者合计接近一半,高层管理者最少,仅占受访者的5%。来自市场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人员较多,约占48%,受访员工的工作年限以工作满十五年以上和一至五年的员工群体居多,约85%以上的受访者具有大专及以上的受教育程度。

(三)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识别

虽然关于风险的定义尚无一致结论,但普遍认为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包括风险表现和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的风险指的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扮演“排头兵”角色,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风险,还具有异质性特征。根据来自龙头企业、农业主管部门、企业高管和农户的访谈,其风险表现及重要性主要由以下六类组成:

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给龙头企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农业生物灾害风险、农业地质灾害风险和农业环境灾害风险。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自然灾害风险直接影响龙头企业的原料来源,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首要风险。例如2013年冬季云南省大面积遭遇雪灾,直接导致蔬菜、花卉、茶叶、咖啡等种植类作物如减产甚至绝收,同样使畜禽类龙头企业面临饲料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连带风险。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因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给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带来的影响,包括成本上升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原料不足风险、销售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等。

(1)成本上升风险。随着物价上涨、企业用工成本高,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成本高、利润空间薄弱的困境,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

(2)销售风险。龙头企业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过程中,无论是渠道建设、销售网点、销售人员素质还是物流配送系统、营销策略选择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制约农产品的销售。以云南B企业为例,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产品主要出口日本,企业为了缩短在途运输环节,实现保鲜保质目标,特地自建冷链渠道,缩短原产地至零售终端的配送周期。

(3)价格波动风险。价格是影响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由于价格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在调研中,云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致表示原材料、产品价格的波动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市场风险因素,无论是蔬菜、茶叶还是咖啡产业都普遍存在。某些时候当某类农产品价格上浮波动,还会增加农户违约风险,影响企业预计产量。例如在云南I企业调研时,了解到随着当地产紫米的价格上涨,很多农户单方违约,选择到市场上直接销售,增加企业紫米产业的原料收购难度和收购成本。

(4)汇率变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农业产业化进出口企业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云南G公司,主营水果与蔬菜出口业务,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影响企业的出口额,成为进出口企业的重要风险。此外,进出口国家的政治局势,也可能成为企业的潜在风险。例如2014年6月,由于泰国国内反政府示威活动越演越烈,导致云南与泰国的水果进出口贸易受阻,影响进出口量和进出口额。

(5)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是指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导致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给龙头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消费者重视,一旦企业发生食品安全危机,往往很难在市场立足,品牌形象、企业美誉度也会随之受到重创。如从事畜牧产业的云南J企业,为了防止与企业合作的散养户在饲料中随意违法添加各类剂,企业高度重视;对于食品加工类的云南F公司采取企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检验环节克服食品安全潜在危机。

3.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因国家的货币、财政、行业、地区发展等宏观政策等发生变化或是法规出台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来的影响。例如某些地方政府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会带来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成为政策风险。2013年,云南Y市政府推行了公路相邻距离的农户需拆换改建蔬菜花卉大棚,推动蔬菜、花卉产业升级的措施。恰逢2013年冬季雪灾,农业企业本身遭遇了自然气象风险,尚未改建大棚的现实又加剧了蔬菜、花卉等产业的减产,导致农户怨声载道,纷纷指责政府政策的不合理性。又如在M县调研中,了解到当地政府的产业规划不科学,拟把紫米作为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扶持,但由于耕地面积制约、气候条件限制,紫米产业的产量很难与具有自然资源禀赋的西双版纳等亚热带雨林气候区的紫米产业相媲美,不具有比较优势。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因素所引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控制的风险。其中违约风险是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调研中了解到,违约方更可能来自农户。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的主要方式是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由于合同对农户的约束力不是很强,加之农户出现违约行为时,农户自身的违约成本也很低,企业很难与处于弱势方的农户采用法律手段来追究违约责任。所以,违约风险会影响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此外,在对茶叶、林特产品的龙头企业调研中,还了解到林地产权的纠纷也是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之一。

5.疫情风险。疫情风险是指由于畜类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爆发的疫病导致企业经营的风险。对于畜牧行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疫情风险直接导致企业的出栏量锐减,产品滞销。在云南J企业调研时,为防范疫情风险,企业探索建立了一套疫情预防、处置应急机制。

三、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云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尚未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在调研中了解到,受调查的样本企业普遍具有风险管理意识,也认同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企业普遍未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表现为:

1.企业尚未制定全程化风险管理制度。目前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存在着管理零星化、关注事后控制,局限于碎片化修补,尚未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制度。没有制定完整明确的风险管理制度,当发生风险危机事件时,企业的风险管理流程的工作效率会受阻。

2.尚未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设立专职岗位。受调研的样本企业普遍表示,企业中并未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专职岗位,部分企业认为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承担了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说明样本企业在风险管理中组织职能发挥是缺失和滞后的。

3.设立专项风险管理基金未常态化。设立专项风险基金是企业推行全程风险管理、全员参与的资源保证,在调研中了解到一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尚未建立专项风险管理基金,往往是风险危机事件发生后,再调拨基金用于补救,专项风险管理基金设立的非普遍性和非常态化也间接反映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

(二)参加农业保险规避自然风险的效能有限

农业保险是农业企业规避自然风险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在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农业保险的保费额度低,如水稻、甘蔗等种植类作物的保额仅每亩300元~500元不等,导致农户和企业参与投保的积极性低,这也影响了农业企业参保的覆盖率,以参加农业保险规避自然风险的效能有限。

(三)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策略欠缺

衍生金融工具是企业作为风险理财的重要策略,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金融远期合约对企业而言,其风险特征各异。在调研中了解到除了橡胶行业、林特产品等少数企业外,应用金融互换、金融远期合约作为规避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的策略选择在样本企业普遍不足。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密切相关,缺失了制度和组织的支持,其效能有限。

(四)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风险管控技术落后

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管理成本远低于企业事后风险控制。在调研中了解到农业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自动化发展滞后,投入资源比较有限,普遍未建立风险管理专门模块,风险评估主要依赖经验及常识进行定性分析,缺乏量化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先进技术应用欠缺。

四、强化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

通过对样本企业风险管理的考察,尽管由于企业规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同,各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化、规范性发展也不均衡,对风险的评估和排序存在差别,但整体梳理,强化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

(一)政府层面

1.拓宽信息渠道,定期监测行业风险报告。政府加强对云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管理指导,农业主管部门整合信息,定期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预测分析、自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行业调控政策措施等资讯,利用新媒体力量,拓宽信息渠道。政府主管部门推进与行业协会、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定期监测行业发展态势,预测行业风险趋势,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对话机制。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惠民功效。针对目前农业保险在企业风险规避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展农业保险的惠民功能,提高保险公司投保积极性,企业与农户参保积极性,提高投保赔付额度,使农业保险真正成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补充手段。

(二)企业层面

1.制定风险战略规划,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企业是风险管理的主体,企业高管要把风险管理提升至战略高度,结合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规划,进而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实现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全过程性管理,还要发挥全体员工在风险管控中的作用,实现全员参与策略。在此基础上,企业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设立风险管理专项基金,健全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专项风险管理基金,有条件的企业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并引入专业人员提升风险管控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资源保障上、组织职能上,体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善用定量工具识别、评估风险。针对企业风险预警“短板”,企业需要加大信息管理系统投入,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增加风险管理模块,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借助企业内外资源平台,利用风险决策矩阵、模糊决策模型、风险层次分析、因子分析等识别龙头企业风险,量化风险预期损益值,提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4.运用衍生性金融工具。企业拓宽运用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远期合约等衍生性金融工具,甚至协同外部专业机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作为规避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辅助手段。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的视野下,云南农业企业面临的发展滞后、企业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弱势将会面临更加多重的挑战,只有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才能整体提高云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陈秧秧.COSO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简介[J].财会通讯,2005,(2).

[3] 王东.企业风险管理的分析框架:演进与趋势[J].金融发展研究,2012,(6).

[4] 徐剑.企业动态联盟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秦嵩.全面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容量决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6] 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李辽宁.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风险与管理[J].管理世界,2012,(5).

上一篇:服装贸易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出口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