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素养范文

时间:2023-10-26 17:17:42

财经知识素养

财经知识素养篇1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及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世界各地都开始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尤其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更加对财经问题给予极度的重视和关注,财经素养也成为目前各个国家在教育领域持续关注的焦点话题。目前,美国、英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将财经素养教育列为本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2015年,我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产品的服务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金融素养的诚信、守信意识。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反观高中生在财经素养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值得我们对高中生财经素养进行系列反思和探究。

关键词:财经素养;高中生;理财意识;自我修炼;策略

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财经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开始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财经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已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日常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到了中小学的教育中。美国把理财成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从3岁起有细致的培养目标和计划,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5岁知道钱的来源;6岁懂得开始自己攒钱;8岁能够通过工作兼职获得一些赚钱的机会,并且可以把钱存到自己的账户;9岁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12岁制定并执行两周的开支计划,了解正确使用银行业务的术语;13岁到高中毕业,可以简单的进行利息计算,比较多种投资和储蓄方式的回报和风险,尝试进行股票、债权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这同样对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理财具有指导意义。高中生是学生群体中比较特别的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在财经素养方面还很欠缺,存在很多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应该积极地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加强对财经素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在未来能够具备独立理财和生活的能力,可以说提高财经素养对高中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帮助。

一、关于财经素养的概述

什么是财经素养教育?“财经素养”也称“理财素养”,将“财经素养”推广至全世界的OECD组织,在2005年就提出:相比父辈,年轻的一代不仅面对更复杂、更具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为医疗保险、储蓄投资等问题做出更专业、理智的决策。对于财经素养,各位专家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说,财经素养是一个涉及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仅单纯是金融方面的教育。财经素养是关于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以便在广泛的财经背景中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但是我们的父母由于所处时代背景及自身素养的局限性,以及指导信息的良莠不齐,很难为孩子们提供与时俱进的财经教育。可以说,财经素养教育一是可以改善我们对财务状况的处理技能,无论是日常的工作还是学习,培养的是我们对于财富的态度和理财的综合能力;二是助于我们应该当前的挑战与风险。随着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唯有具备了良好的财经素养,才能在财富方面做出很好的决策,才能形成更加理性的判断和思考。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财经素养,就会被动地接收一些金融信息,缺乏质疑精神,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走上一个个极端。

二、高中生财经素养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是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经济来源都是依赖于父母,由于父母对待孩子不同的态度以及家庭条件不同,因此每位同学每月可支配的零花钱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同学每月三千以上零花钱,有的则在200元左右,同学们每月平均零花钱在600元左右。只有极少数的高中生能够小部分的收入,但是相对来说金额并不多。其实,大部分同学对待零花钱的态度和家长的要求和态度有关系。有些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不允许超出消费范围,超支的话从下月零花钱中扣掉。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超出范围没有什么,只要在成熟范围内就可以。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没必要对孩子花钱方面做太多的约束。很多同学认为理财记账没有必要,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没有记账的习惯,一小部分偶尔记记账,但也不是经常性的。

(一)理财意识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对开支消费缺少规划,都是没有计划的花钱。以我们班为例,每月零用钱超支的同学占85%以上,仅有11%的同学有剩余,还有4%的同学全花光。理财意识缺乏时广大高中生普遍陌生的一个词语,但是这不能阻挡理财意识的培养。很多人将理财与按计划花钱或者是存银行等概念联系起来。实际上,理财属于投资再生和积累存储的元素。好多同学都认为钱就是万能的,而且很容易从家长那里得到,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安排;有的学生不敢花钱、有的学生有钱就有一切......但是却很少有人会想到怎样才可以让自己的钱变得越来越多。归根结底,还是普遍缺乏理财意识造成的。

(二)理财能力不高

大多数高中生不习惯制定消费计划,对于消费和没有具体的记录和盘算,只懂得花钱,不懂的节约勤俭的道理,在管理钱财方面有所欠缺,缺少正确的金钱意识,无法掌握花钱的技巧和门道。如,我们中国人在春节时,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小孩子也从长辈的压岁钱中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压岁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亲友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与希望。但是很多孩子在管理压岁钱的过程中,却没有想到如何来利用这一部分钱财,一旦有机会,就是大手大脚的花费,缺少正确的理财观念,就使得在花钱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倾向。

(三)理财教育力度不够

高中阶段,对于理财教育的力度不大,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理财方面的知识很少,对于学生存在的不合理花钱等问题,也只是简单教育和批评,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去理财,在理财教育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状态。整体上来上讲,大部分高中生的理财意识很薄弱,对社会上的一些投资理财的渠道并不清楚和了解。四是,消费机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中生的消费都是在饮食、学习用品、资料等方面,此外给同学购买小礼物、看电影、穿衣打扮方面也有很多的花销。通过了解,发现现在的同学花的最多的地方是在零食和电影上,其次才是交通和穿衣打扮上,学习资料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归根结底,高中生在进行消费时缺乏理性消费的意识。

三、高中生财经素养的自我修炼人的消费习惯

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不可逆性,甚至很容易向上发展,而不容易降低。比如一些人,收入水平突然下降后,消费习惯还是改变不了,这就形成了过度透支的不良后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很好地区分金钱的需求与欲望,从而实现一些目标和愿望,为未来能够理性消费、更好成长做好做准备。高中生如何理财?很多人都很疑惑高中生为什么要理财?理财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它包含范围很广,只要坚持良好的理财习惯,就能改善生活。基于对财经素养认识的深入,为了更好树立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提高其财经素养,通过一些调查研究和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和意识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树立和培养正确消费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加强消费意识的构建,培养良好的财经素养。作为高中生,要意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消费理财是人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重要内容,认识到树立良好消费理财观念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适度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不在生活消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一些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和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同学们学习关于理财的知识,使其能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和赚钱的辛苦,这样才能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此外,我们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理财目标。比如一年银行存款数实现5000元,每月节约零花钱400元,能够对现有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做出实际的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推动理财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定期翻看自己的理财计划,并且通过几期的对比,显示结果,以此来衡量自己与目标的距离。

(二)制订理财计划,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眼下,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物质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有个显著的提高,每个父母都是给孩子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和物质。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当今中学生也面临着极大地诱惑,这就给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经素养的对立面就是不良的消费习惯,比如在高中生当中比较盛行的冲动消费、和攀比消费。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出发,立足实际,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制定切合实际、有效的理财计划。第一,做好财务状况的登记。财务状况一般包括支出、收入、余额和资产等,一份合理、科学的财务记录是很必要的。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能够做到随记随学,平时的消费记录以及购物发票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和汇总,定期进行财务总结和预算,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对平时的大额支出认真考虑,分析利弊得失;了解平时的每一笔收入和花销,制定预算,严格执行。同时我们要及时关注和了解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话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此外,理财计划还可以与学习情况相结合,将学习目标与理财消费结合起来。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

(三)学以致用,将理财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在日常的实际理财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学到的理财知识,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将财经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还能加深对教材的印象,将高中数学学到的计算银行利率的方法,较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高中期间的政治哲学课程,体现的是时间和认识的关系,有助于帮助同学们对财经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学习的同时不仅体现了政治哲学中的关系,还加强了学生对财经知道的运用和理解,进一步明确和体现了高中素质教育和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科学合理规划时间,保证正常学习

高中生培养财经思维,是人生的一笔重要的财富。但是高中生的首要身份是学生,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在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高中生要始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不忘初心,分清任务主次,在业余时间把学习理财,把理财当做生活与学习的调剂品。有些同学上学期间只是专注于网店经营与股票投资等等一些事项,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可以说这是极其不明智的。在高中期间,要合理规划时间,认清自己,做好时间管理工作,能够在保证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加强理财经素养方面的学习。尤其是步入高三阶段的同学,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一旦学习与财经素养学习的时间发生冲突,就要适当调整,懂得取舍。

四、加强财经素养教育的意义

加强金钱教育,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成长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那么,为什么要加强金钱观念教育?金钱观念教育放大了可以称是财经素养教育和理财素养。相比父辈,我们年轻的一代不仅面对更复杂、更具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为医疗保险、储蓄投资等问题做出更专业、理智的决策。金钱带给我们诸多诱惑与风险,很多经济学家也就此分析过当今金钱观念的缺失带给我们年轻一代的不良影响。我认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不仅仅是加强金钱方面的教育,更是一个涉及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加强金钱方面的教育,一是可以改善我们对财务状况的处理技能,无论是日常的工作还是学习,培养的是我们对于财富的态度和理财的综合能力;二是助于我们应该当前的挑战与风险。随着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唯有具备了良好的金钱观念、人生观念,才能在财富方面做出很好的决策,才能形成更加理性的判断和思考。相反,如果我们缺乏这些必备素养,就会被动地接收一些金融信息,缺乏质疑精神,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走上一个极端。

五、结论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会和财富打交道,有的人因此发家致富,有的人却倾家荡产甚至失去生命,人们总结出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因素却往往被忽略,就是财经素养的教育……”北师大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讨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尹后庆这样说过。财经素养已成为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各界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这对于提升全民财经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了解,我国正在启动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整体教育改革,这当中就包括发展财经素养在内的核心素养,以更好地培养具有21世纪核心竞争能力的人才。在复杂的市场金融环境中,我们自身要加强对金钱的认识,才能在各个时期、各种环境,都需要对金融环境的需求和变化应对自如,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以在真实的生活中培养成健康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参考文献:

[1]邵帅.当代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探析[J].网络财富,2010

[2]陈晓红.青少年理财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8

[3]孙悦.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引导策略[J].青少年研究,2008

[4]陆茜.深圳高中生消费习惯和理财观念调查报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

[5]熊艳,曾婷.大学生与父母情感联系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财经知识素养篇2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 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市场动荡与理财专业人士的培养》,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9年4月

财经知识素养篇3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公务员之家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公务员之家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财经知识素养篇4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3302

财务管理专业不仅在我国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综合性院校也很常见。然而,目前从就业情况看,一方面是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从事的是基础的会计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所急需的财务管理人员却严重缺乏,反映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上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择业受限等问题。文章从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出发,对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层次定位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细化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用环境分析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主要表现为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企业筹资、投资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再者,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知识资本、网络财务和网络安全风险等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新的重要课题。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一部分企业自身规模和行业地位的提升,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较之前更加普遍和深入,这也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少是从海外引进,特别缺乏内地本土的培养。由于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必须经过市场的历练和经验的沉淀方能造就,不少企业开始进行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使得人才市场上财务管理人才需求扩大。

2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解决的问题

本科教育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其所输送人才的规格和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经济的发展。

2.1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层次定位

(1)“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专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自20世纪80年代,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国内高校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而也纷纷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近年随着高考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应用能力与学术能力是相相辅相成,“应用型”不是削弱理论教育培养的成分,不是只重视应用技术的学习。它不同于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具有财务管理职业敏感性和专业判断力,而且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技能、本专业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与中职、高职、研究生财务管理培养的关系。

本科教育的“应用”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强调的“应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生产、建设、服务一线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的人才,即具有初步执业技能的人才,培养的是操作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注重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对接,它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与中职、高职的“应用型”人才相比较,更强调掌握较为宽泛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更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不仅能胜任某种职业岗位,而且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技能,体现了全面性、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要求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3)非“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据了解,目前企业的财会类人员职位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财务,第二个层次是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活动,第三个层次是参与企业的对外投资以及资本运作等其他方面的高层次财务管理工作。虽然目前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非常短缺,但从地域上来看,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自己培养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主要原因是内地市场没有那么多适合新人锻炼的岗位。国内很多企业本身的发展并不十分充分,在人员的要求上也不需要资本运作等非常高级的财务管理人员,所以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企业平台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提升能力的机会。

脱离企业平台实践经验的积累,本科教育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只能是空谈。本科院校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合理设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层次的培养教育应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财务管理技术的训练,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从事基础性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专门财务管理人才,而非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

2.2与会计学专业的关系

我国会计学专业的设置远远先于财务管理专业,这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向企业划拨资金,企业的投资也由国家计划和控制,这使得企业面对的投资、融资等资金管理问题很少,资金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企业资金的核算和内部资金管理。这个时期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附属于会计学专业。企业真正有自主经营权,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财务管理开始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社会需要大量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这才逐渐从会计学专业里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学科。可见,财务管理专业来源于会计学专业。我国不少高校受师资力量限制,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设置于会计学系部,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偏会计”现象,财务管理专业缺乏清晰、合理的定位。

我国理论界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归结起来——主要有4种观点:一是大财务观,主张理财包括会计;二是大会计观,主张会计包括理财;三是财会管理观,主张理财和会计相互融合;四是理财与会计独立观,认为理财与会计虽有紧密联,但界限相当分明。

现在从理论上看,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从实践中看,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是两种不同的工作。

2.3专业特色

目前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普遍定位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看,毕业生可从事的具体行业的界定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所有单位,定位不够清晰明确,过于宽泛。

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不同的行业文化特质。专业人才一般都成长于一定的行业文化中。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要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的行业结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地方各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之间要寻找共性和差异,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使得专业建设逐渐切入行业,浸染行业特色,在专业设置、课程计划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行业针对性,让学生一入学就以特定的行业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习并熟悉该行业的历史发展和地区分布,感受并习惯不同的行业文化,以此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性。

3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以及本科人才实践性的要求,在国家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和要求下进行一定的调整,突显应用型实践能力强、职业能力强的优势特征。

3.1知识目标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体系,具有扎实的会计知识、较为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相关法规和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2能力目标

要受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进步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

3.3素质目标

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学生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适应商业环境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不断创新、持续发展,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财会教育,2011,(7).

[2]曾富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现状与思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0,(4).

财经知识素养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25-02

财务人员是各企业及组织的核心人才,而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则是财务人才培养的“摇篮”。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基础,决定着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根本源头。因此,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十分迫切且重要。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综合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学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系统指标(石素霞,2012)。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财务管理学科发展历程和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高校管理方面的因素。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现展的素质要求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

1.部分财务管理教师知识体系较陈旧,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能不过硬。当前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更新,信息以裂变的速度改造和发展,这要求教育人员要适应知识的发展和改革,对新知识不断接纳与吸收,形成开放、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但目前,财务管理学科教育人员的知识结构还属于封闭结构。所谓封闭结构是指,知识内容保持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结构(颜萍,2006)。许多教师的知识体系仅局限于教科书的经典内容,而成熟的教材内容往往需长时间的检验,知识虽经典,但陈旧与之后成为这种教学封闭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与时时变化的情况。例如,一些财务案例一成不变地使用多年,案例特点有时已经不适应社会实际,教育人员并未及时补充新案例,已经跟不上财务的实务发展,更谈不上研究的前沿了。这很难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人员,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2.一些财务管理教育人员工作中墨守陈规,满足于单纯的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学术创新意识。未来的各项工作中所需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而教育人员应当首先具备这样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自己新颖的思维及认知意识来感染和带动学生。这种创新意识最重要就是体现在学术理论方面,因为教育者除了教学以外,另一职责就是理论的研究,研究与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因为研究过程的艰苦、取得研究成果的困难,一些财务管理学科教育人员,放弃了学术理论的研究,只把财务管理当作操作层面的行为,这是很浅薄的。

3.部分教育人员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对工作敷衍了事,不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随着高校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教育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意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特别是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的核心地位,若从业者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企业必然会出现危机。但一些教育者仍不注重个人言行,不能以身作则,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工作敷衍了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观的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缺乏重视。

4.很多财务管理教育人员未能适应信息化、系统化的财务发展趋势,缺乏网络财务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人至今尚未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与数据统计应用技术和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一大部分财务管理教育人员缺乏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高意识,从而导致整体学科的知识体系建设与学术研究发展都与其他专业产生了较大差异。

财务管理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诸多不足的现象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客观层面上,首先,财务管理作为专业学科,发展历史较短,教学体系及组织形式在多数高校中还尚处于探索阶段,教育人员多从其他学科的任职经历中进行尝试,经验不足,因此,教育水平上有所缺陷。其次,由于财务管理属于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成果的应用程度较理工学科明显有一定差距,因此,造成了学术体系上的发展较为缓慢,也使某些高校及教育人员对财务管理学术研究主观上重视不足。另外,在财务管理的行政教育人员方面,有些部门尤其是领导层长期以来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财务行政人员的素质缺乏必要的考核,相关财务专业制度建设缺失或起不到应有作用,教育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形同虚设。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教学技能、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多方面的辅助能力以及端正的思想态度等。财务管理教育专业性较强,对教师及其他教学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职业素养和专业敏感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有着较其他学科更高的要求。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应该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更是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教师及行政教育人员作为专业学生的导师,更应恪守自身职业道德标准。关于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和遵守的道德规范,较少形成规范的书面制度,多是不成文的行业约定。职业道德的内涵十分宽泛,具体包括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秉公办事、客观公正、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财经制度等。教育人员应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时刻向学生灌输遵循职业道德的思想,并体现在自身的实际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学科特点要求教育人员具有多方面能力,包括财务分析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及快速判断能力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现代财务管理教学工作对教育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深入。除此之外,现代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也要求教育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要求教师等教育人员爱岗敬业、工作严谨与有较强的责任感等。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综合素质提高途径

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1.加强财务管理学科前沿理论的持续学习,保持知识体系的先进性。知识的先进性是教育人员的第一要务,只有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加以深化与创新,做出有贡献意义的理论成绩。为此,财务管理教师的继续培训应该做到重点培养与全面提高相结合,重点持续学习所教授科目,全面提高通用财会知识水平,为全体教师提供综合性、立体式的发展平台。开辟多种渠道,进行财务管理教育者的在职培养,例如组织外部高校交流、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或进行产、学、研结合教育,不断深化知识层次,重组和优化知识结构,使之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实践知识。教育者用前沿的知识指导学生,使学生可以站在更广阔的角度上思考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才能得到“青出于蓝”的培养效应。

2.加强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的实践性能力的提高。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较好的理论基础,更要熟知现代会计基本操作、金融常识、经济法规、财政政策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只有教育人员真正从事过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从具体经验角度给予学生最确切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教育人员要使职业生涯更有意义,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学生,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应遵循教师及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实事求是,保持财务管理教育人员的良好的社会形象。从教育人员本身的职责上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和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成为财务管理专业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宋小萍,2007),因此,需从教育人员自身做起,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教育。

4.除教育人员自觉努力外,高校层面应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建立自上而下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之与自下而上的自发提高相结合。规范的制度是解决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人员,或者说所有教育人员综合素质不足的根本途径。高校领导层要把提升财务管理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当作目前关注重点,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建设一套具有长远目标的发展机制,才能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度应考虑全面,涉及教育人员的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可包括教育人员录用机制、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考核体系、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及科研成果及学生评价奖惩制度等等。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制度,来提升财务管理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合来看,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同时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教育人员自身积极主动提高自身各项素质与能力,同时也需要高校制度上的支持,以及其他配套辅助方案与措施的建立和完善。希望各方共同努力,盘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资源,提升教育人员综合素质,创造出财务管理学科的良好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玉珠.提高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2]石素霞.论高校财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问题[J].市场论坛,2012,(9).

[3]宋小萍.谈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

[4]谢敏.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意义与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

财经知识素养篇6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育 中职财会教学 作用分析

随着教育制度的变革与深化,素质教学方面更加的受到关注,目前我国许多学校都将素质教育班上教学课堂,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不同专业,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各有侧重点。近年来,随着在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为此,本文就中职财会教学对素质教学相关工作做了一下的研究与分析。

一、运用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

在大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和社会化现代建设的背景下,对于广大的职教人员来说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更加要求职教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国家的财务制度、法规能否贯彻执行与财会人员道德职业素养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直接关系到国家资金、财物能否正确的使用。为此,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提高,指导学生要遵守有关的国家法律。教师可以利用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违纪案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找出错误,进行探讨、研究,并将其改正;也可以在正面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倡导学生坚持原则,引用勇于和违法乱纪的行为斗争的例子。如:将有关销售时可引用某些单位将“现销收入”记入到“应收账款”中。告诫学生不能将账户的错误记录挪用公款。

二、素质教育对财会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财会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是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道德素质的高低更是至关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培养显的特别重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整体环境发展较快的期间,在国民经济中新旧产业以及相关产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替换,这样对于就业者在个人能力与个人素质、素养方面有了更大的要求,当加入WTO之后,市场方面的开放对于就业者要求也随之加大。成了当务之急。更因其在会计规范体系统一、理论上的才重新塑造。有关结构的更新完善。与此同时,对于中职财会教学以及更高的财会教学有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财会教学中落实与实施素质方面的教学,培养出有更高的素养和个人能力多样的财会人员成为现在的主要任务。

三、财会教学中素质教育策略

贯穿整个财会专业的特点,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开展和进行,在大的环境下各行各业对职工的要求发生变。就职人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兼具这职业的道德精神。一个国家的财务制度、相关的法律、能否贯彻执行与职业道德的素质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直接国家在财产方面是否可以正确的运用和管理。因此,这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要求教师结合专业的特点,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道德素养。

采用多种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兴旺与否,决定着在现在以至未来积累的竞争环境中是否有主动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案,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品质和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提升良好的创新能力,经过模拟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的工作中,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的运用和转化,通过实习,让学生得到规范、准确的技能动作、培养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借助专业的模拟学习,指导学生在现实工作中要如何去填写有关的业务如:支票、办理银行业务等。这样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马上进行实务操作。

结合所学,培养学生的主观动手能力和知识的运用。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很普遍。其是针对学生的主观能动力查,并且知识运用的能力低下。这便要求教师要和教学的内容紧密的连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调查,经过调查时间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掌握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温故知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利用财务知识,培养理财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近年来众多的企业经营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亏损和面临破产的可能。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理财不当所致。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在做好本职的情况下记录好账本,更加重要的是善于理财,更要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因此,教师有义务对学生的理财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当前的整体财会环境对投资方面的风险收益均衡观念进行细致的讲解,告诫公司企业在投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风险与收益等等。例如:某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购买股票和债券,需提供其购买的相关证据,让学生独自理解、设计和解析出相关的风险和收益,从中选取出最适合的参考方案,这样学生能够深刻的意识到在理财的重要性和理财在众多的企业中的关键作用等,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在未来的财会领域中成为优秀的理财大师。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财会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素养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努力的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能力强的财会人员,是中职财会教学的当务之急,毕业后才能就业单位得到认可,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罗朝霞.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探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0)

[2]刘爱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1,(18)

财经知识素养篇7

【关键词】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经济法》课程;作用

一、会计诚信与高职会计诚信教育

1、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历年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它包括四层含义: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正确;严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现代会计之父、会计教育家潘序伦将诚信概括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孔子说:“会计,当而已矣”。虽然对会计要“当”有各种解释,但会计必须守诚信,会计报告必须真实可信,应当是合理的解释之一。前国务院总理朱基同志指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些精辟的话语,都强调了会计要守诚信及其重要性。

2、在现行体制下,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包括必要的政治素质、会计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会计诚信教育就是要把一定的会计诚信原则、会计诚信规范和会计诚信观念灌输到受教育者意识之中,使之形成良好的会计诚信品质。是指将会计诚信与诚信教育予以有机结合,是一项基于财会专业技能培养的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将会计诚信作为从事会计职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进而培养掌握财会知识技能和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与品质的财会人才。

3、近年来,职业诚信缺失尤其是会计诚信的缺失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于专业教育,而对会计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或者没有安排有关会计诚信教育的课程,或者只将会计诚信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放在次要的位置,缺乏必要的考核力度,无法引起财会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这样做的结果是,财会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意识,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因此,完善职业诚信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财会专业学生只有从法律视角和经济视角两个角度去考虑事情,才能引导和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而会计工作更加离不开法律作为指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来加强高职院校会计诚信教育。

1、《经济法》课程的性质决定其在会计诚信教育中的重要性。《经济法》的课程目标有三个,一是学习能力目标,二是职业能力目标,三是职业素养目标。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在专业领域中运用经济法律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形成处理经济纠纷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经济法》课程对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学习《经济法》课程,可以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总称;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法律行为,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在相应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就会自觉地遵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可能违反法律,甚至主动违法。而目前会计行业存在着的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执法环境差等现实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而且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要使财会专业学生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会计人才全面发展,就必须强化《经济法》课程在财会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地位,加大《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的力度。财会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责任,使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工作时意识到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权限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

3、《经济法》课程可以引领建立会计诚信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忽略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系统教育。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可以通过《经济法》课程做引领建立会计诚信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为会计诚信教育奠定理论基础。首先,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可以作为会计诚信教育的理论基础,这是将法律教育与会计诚信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会计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其次,开设职业道德课程,主要内容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为基础,从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树立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不拘私情、一心为公的信念;再次,通过财经法规课程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教育他们以法律知识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能够以法律为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尊严;最后,通过诚信辩论、讲座等形式强化学生们的正确会计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

4、通过具体学习《经济法》中的会计法、税法等知识,可以实现法律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互为补充。高职院校为加强财会专业法律教学的针对性,有必要根据财会专业的特点,对现行的法律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经济法课程讲解中应重点介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在公司法、证券法的讲解中应重点介绍与会计相关的法律规定。通过将法律教育与会计诚信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会计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武艳君.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诚信教育问题[J].才智,2011.

[2]罗明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诚信教育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0.

[3]张福忠.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J].知识经济,2012.

[4]黄亚宇.基于职业面向的高职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块的探索与实践[J].法制博览,2012.12.

[5]谢宏.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程《经济法》项目,2013.01.

[6]桂步祥.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

作者简介:

财经知识素养篇8

关键词:会计学;卓越会计师;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48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9日

一、地方本科高校“卓越会计师”角色定位与能力框架

(一)角色定位。面向国内大中型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面对具备“卓越”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培养熟悉最新会计法律法规,能够独立承担行业会计业务,具有系统的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财务预算与决策、审计与税收筹划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创新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

(二)未来职业体现

1、毕业目标:0培训就业;

2、1~3年内目标:达到企事业单位财务骨干、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的能力与素质;

3、5~10年内目标: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能力框架。卓越会计师应遵循“知识体系――岗位技能――卓越能力――执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基本框架进行分层交叉培养,层次划分如下:第一层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层次――会计分工岗位知识;第三层次――财务管理岗位知识;第四层次――综合会计业务运作能力;第五层次――创新创业能力;第六层次――会计执业能力和会计职业素质。

二、基于“卓越会计师”理念的培养方案设计

卓越会计师应按照校内校外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即实行校内“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校外“执业能力+职业素质”的“3+2”培养模式,是指校内对学生按照“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三方面进行阶梯型培养,同时在校外以“社会精英会计人才”担任的社会兼职实践教师在其所任职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执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其中,“专业认知”包括学科基础认知和会计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包括专项会计岗位运作能力、财务岗位运作能力、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专业创新”包括创新、创业能力两部分;“执业能力+职业素质”是指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和会计职业能力素质。校外培养部分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主管或中级会计师职称以上企事业单位的“精英会计人员”作为校外兼职实践导师,安排学生在兼职教师所在单位进行真实业务的处理,由校外兼职实践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执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走向社会即能成为合格会计员工投入工作。

(一)强化理论知识体系基础,构建职业性“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包括语言类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理论类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等);人文素质类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体育等)。

2、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类课程;经济学类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法律类课程(经济法、税法等)。

3、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等。

4、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程、模块方向课程以及任意选修课程。其中,模块方向课程是在会计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构建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能力模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行业会计模块,课程可设置非盈利组织会计、银行会计、酒店会计、医院会计等;会计控制模块,课程可设置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审计案例等。

5、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包括应用写作、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等。

(二)建立“教师-会计师”有机结合的“双证型”师资队伍

1、基础理论课程由“双证型”优秀校内教师担任。优先聘任具有全国会计师职称证书并且具有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校内专业导师”。

2、扩大“双证型”教师数量,提升“双证双师型”教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应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培训,或者参与联合企业会计业务操作,提升任课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强化任课教师的会计实践背景。

校外导师同校内专业导师结合,共同完成专业技术课程讲授、专业认知、岗位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指导。形式可分为两种:①企业教学顾问。应能举办会计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为学生及时介绍会计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②企业兼职教师。能担任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并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三)构建“双导师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校内“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校外“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重点部分,在实践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培养通过“双导师制”来实现,一方面在学校由专业教师通过课程实验和综合模拟实训等对学生进行专项会计岗位能力、综合财务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由聘请的校外兼职实践导师在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两方面相互配合,旨在培养拥有卓越理念的“卓越会计师”人才。主要按以下思路和流程进行:

1、校内“专业认知、专业技能、专业创新”培养体系。校内培养由校内导师完成,包括基本认知能力训练、专项会计岗位运作能力训练、综合财务管理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1)基本认知能力训练。重点解决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缺乏认识和职业体验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制造、服务、运输等行业的基本构成单元、会计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模式的认知,理解会计业务和财务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基本特征,了解会计的基本岗位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卓越”理念(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学科基础认知。通过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理论课程学习和实验课程学习完成。学生应系统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应用于企业经济事务认知中;②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要求学生在认识、了解、定位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基础上,对自己大学四年乃至毕业后3~5年的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能够初步形成“卓越理念”(卓越追求+卓越能力)。

(2)会计岗位运作能力培养。通过对制造、服务、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会计业务的岗位训练,使学生了解每个会计类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操作内容,并能熟练模拟每个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这部分能力的训练结合会计主干课程例如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税法等课程的学习来完成,可与相关课程的开设学期同时进行,按照出纳、往来结算、成本核算、审计、报税等会计岗位所需的专项能力要求分项设计实验内容。这些实验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进行持续的不间断岗位能力训练。

(3)财务岗位运作能力培养。通过对制造、服务、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企业财务管理的岗位训练,使学生了解每个财务管理岗位的方法体系和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为培养企业未来“卓越会计师”打下良好基础。这部分能力的训练按照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本运作等岗位,结合财务管理学课程实验、管理会计学课程实验、财务岗位分工实训、ERP企业经营实战沙盘演练等完成。

(4)综合会计业务能力培养。针对“卓越会计师”培养要求,按照企业会计主管岗位的要求,采用仿真企业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会计资料,让学生以会计主管的身份进行会计岗位的分工、工作权限安排、建账,对整个年度的会计业务进行相应处理,最终进行年终决算,提供年度财务报告。这部分训练旨在通过对制造、服务、商业等基本行业中一个典型企业会计系统的综合运作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各行业会计信息系统整体运作管理的方法体系和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财务管理能力,为培养企业未来“卓越会计师”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主管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即了解并体验会计主管运作企业整个会计工作的过程。

(5)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创新设计旨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或者某产品供应链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设计、某公司创业计划设计等。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通过专业创新创业设计和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等各种形式,由学生自选作品、自组团队、设计作品,可进行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例如酒店出纳工作流程)、企业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创新设计(例如医院药品采购业务流程),也可设计某产品供应链运作流程战略和财务管理流程(例如某食品企业某食品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回款等一系列流程的创新创业设计),也可全面设计某公司创业计划,模拟企业从注册创建到实际经营运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2、校外“执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将学生分配给校外兼职实践教师,在企业相应的特定会计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训练。具体岗位如出纳;稽核;资本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核算、会计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等。具体做法: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主管或中级会计师职称以上企事业单位精英会计人员作为兼职社会实践教师,安排学生在兼职教师所在单位进行真实业务的处理,由兼职社会实践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会计执业能力培养。通过校外导师对学生的会计实务处理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通过校外导师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法规和制度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处理,从而解决理论知识和前沿的脱节问题,使学生在经过企业实习后切实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并形成对未来会计实务处理的综合业务能力。

(2)会计职业素质培养。通过校外导师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并遵守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从业人员与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政府等各方面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作为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姚丽琼,王菁华,梁旭雯,王浩林.“卓越会计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2.8.

[2]邓学衷,姚俊俊.基于创新学习的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探讨――以长沙理工大学“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财会通讯,2013.7.

上一篇: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范文 下一篇:社区康复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