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能效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6 17:07:07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1

关键词:RFID技术 安全管理

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处在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重大和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各类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何确保安全生产,成为摆在国家和各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生产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不能根据安全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地做出科学决策来指导安全生产。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己成为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中能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分析RFID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 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利用无线射频传输技术来检索和存储数据的过程,当前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系统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RFID技术由阅读器、电子标签等部分组成,自动识别被识别的对象,电子标签利用祸合原件与阅读器进行射频信号的结合,依照时间的顺序完成能量和数据的交换。RFID技术在应用中主要依靠能量的转变而实现数据的交换,RFID技术在应用中所需要的能量依靠阅读器提供。在射频识别领域范围内,阅读器被激活后与电子标签相互作用,完成数据的转移工作。

2. RFID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企业安全管理一般包含一卡通管理(门禁考勤和停车场)、消防器材管理、消防设施管理、危险源危险品管理、电子巡更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等。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应用RFID技术能够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在采用RFID技术中需要利用企业的局域网和无线网络连接固定阅读器和移动终端读卡器与后台系统之间进行通讯。

3.RFID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门禁管理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当低频RFID卡靠近读写器时,读写器能准确地对其识别,并将其序列号发送给主控器和PC机,通过应用程序连接后台数据库获取与该卡号对应的用户信息。若该卡已进行注册,则通过验证并通知控制器开门,并记录卡号和开门时间,反之则禁止通行并告知持卡人离开。

门禁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串口通讯、服务器和用户终端五部分组成。读写器是系统的核心,其通过射频信号与RFID卡(电子标签)通信,完成读卡、存储和发送数据的工作,其可以独立工作,也可联网工作,文中采用RS232串口通信与服务器相连。在系统管理员授予权限的情况下,用户均可以查询、统计、打印管理系统的所有相关记录。

3.2停车场管理

采用RFID标签与车辆实体号牌进行唯一性匹配绑定,对存储空间进行信息分区,包括车牌信息区,车辆基础信息区,其他信息记录区等对于不同分区信息采用公开或AES加密处理,其中车牌信息区和车辆基础信息区一次写入后仅支持读取操作,其他信息记录区支持可读可写操作,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类型的信息使用需求。

车辆身份识别过程由读写器获取RFID标签提供的电子车标信息与卡口系统获取的图像处理信息进行匹配识别。识别信息可仅针对号牌信息进行模糊匹配,必要时还可提取车辆基础信息进行精确匹配,实现高准确度识别。

3.3消防器材管理

采用RFID技术,并结合网络通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仓储技术,实现了对消防器材领用审批、定期盘点、维修、报废、出入库自动数据采集、非授权出库报警;以及管理人员快速查询、统计、生成分析报表等。使消防器材的进出库的得到了有效管理和监督,使主管领导能够实时掌握仓库中消防物资的出入库情况。

3.4消防设施管理

RFID消防设施管理是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设施、消火栓、应急灯、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卡,此卡经过特殊生产制作,专门用于贴在金属表面,并可在室外经受风吹日晒、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的电子标签。维保(或检查)人员需用手持式PDA电子标签阅读器,扫描一下该标签,对该点的各种参数和工作状态进行现场采集和输入,完成后可通过在线或离线上传至服务器,然后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3.5危险源和危险品管理

   RFID电子标签可直接贴到危险品上或危险品存放处,RFID电子标签上可接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对危险液体或气体温度、重要包装温湿度的检查,标签上可接LED灯和定位器,实现对气瓶或包装的“精确实时定位”,并通过后台系统可对危险源危险品进行监控和管理。

3.6 RFID电子巡更管理

  电子巡更管理集日常巡视、RFID电子巡视点、现场拍照取证、GPS定位、电子地理地图信息一体化,实现同时多个区域的巡检到位管理、拍照取证、问题报告、安全查看等,同时对各区域巡检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系统通过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对多个区域的巡检工作的到位、频率、质量等进行实时监督检查。对于突发事件、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到场处理并拍照取证,自动检测漏点巡视情况并通过实时报告给管理人员手机。

3.7特种设备管理

通过RFID电子标签可将:特种设备基本信息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报告管理,特种设备实物资料管理,特种设备检验类型管理,特种设备检验人员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特种设备类型管理,特种设备检验预警等信息写入到电子标签中,只要登录管理系统或用PDA扫描电子标签就可查询或录入特种设备的相关信息。

3.8安全管理系统

    结合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开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痕迹化、常态化、精细化、有效化”。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一卡通管理(门禁考勤和停车场)、消防器材管理、消防设施管理、危险源危险品管理、电子巡更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报表功能等,可实时记录和查询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数据,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和效率,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做到“基础数据标准化、监督检查有效化、现场管控智能化、监督管控全程化、工作改进持续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文主要介绍了RFID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开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当前RFID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已开始受到重视,该文对RFID技术应用讲述的比较浅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游战清,李苏剑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0。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2

【关键词】 电能计量 标准化 技术 管理 人员及服务

电能计量是供电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纽带,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为电力营销提供公正、合理、可靠的计量保证,为电网经济运行提供实时、准确、可靠的电能数据,关系到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和公正,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管理水平。标准化计量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标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为此,要构建面向电网的电能计量系统,要实现计量的标准化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建立针对性强的计量标准化实施体系,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从电能计量技术层面、管理层面、人员素质及服务层面三个标准化建设方面谈谈个人观点。

1 电能计量技术标准化建设层面

要实现电能计量的标准化建设首先要从技术层面上提供支持,在技术管理上形成制度、方法和体系,以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1.1 着力提高计量装置精度,促进计量装置的标准化、规范化

(1)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计量器具和计量方法。电能计量装置必须满足计量规程要求,选择高精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电能表,采用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不与保护、测量回路共用,根据计量规程要求,开展计量点的改造工作,完善计量装置。目前我公司作为市公司新城区试点,集抄全覆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全部更换了原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计量器具,实现了远程集中抄表和计量数字化,我们正好利用这一契机来逐步提高计量自动化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标准化建设需要。

(2)通过计量监督与强制检定,加大对运行计量装置的比对和检验力度。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计量器具属于强制检定范畴。目前电能计量仪表由市公司计量部配送,那么对运行中的计量装置要严格执行计量监督,加大对电能表现场检验、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测试、互感器变比调整考核力度,发挥技术优势,提高计量精度。科学制定计量方案,按负荷的类别选择所需要的准确度等级,并在计量装置投运前做好试验调校工作,使计量装置的测量误差满足标准要求。

(3)加强各类计量装置的运行管理,根据规程对电能表和计量互感器进行周期校验和轮换。根据客户用电特征,推荐选用S级电能表和电流互感器,提高电能表轻负载的计量特性,降低电流互感器在轻负载时的误差特性。用准确度等级来控制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在要求的二次负荷范围内。在构成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各项误差中,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压降所引起的计量误差往往是最大的,压降过大,势必造成少计电量。为保证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处在合格范围内,一般采用计量专用回路、二次回路线径相对加大、缩短二次回路长度、尽可能采用接触电阻小的元件等方法,如果仍难保证,则往往采用电压固定补偿法或电流、电压跟随法来解决二次压降文题。

1.2 科学制定计量方案,加强计量选型定表的综合性分析,提高计量准确性

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及竣工验收是电能计量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电能计量装置选择不合理、安装不正确等,都将给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来较大影响。因此、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审查及订货、计量点及计量方式、计量器具的选用、计量器具的安装及竣工验收在电能计量管理全过程管理中至关重要。

(1)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审查、订货。电能计量工作专业性很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繁多,设计人员很难完全掌握,为从根本上保证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各类计量装置的设计方案必须经电能计量专业人员审查通过。电能计量器具(包括计量柜)的订货必须在上级认可的且具有相关资质的厂家签订供货合同,电能计量器具的各项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或电力行业标准的要求。

(2)计量点及计量方式的选择。计量点和计量方式的选择应严格遵循《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的相关规定,以减少因计量点和计量方式选择原因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计量误差。

(3)计量器具的合理选型及定位。合理选择电能表容量、额定电压、准确度等级等;合理选择计量用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选择非常重要,正常负荷电流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三分之二以上,对季节性较强负荷,采用多抽头的电流互感器,保证互感器在高精度范围内运行;按照规定选用二次回路导线和计量箱(柜)。合理选择计量点的位置,尽量靠近现场,减少互感器二次负载和二次回路损耗,提高计量精度。

(4)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及竣工验收。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通过审查的施工设计或用户业扩工程确定的供电方案进行。安装的电能计量器具必须是经上级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必须由供电企业(计量班)安装,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必须执行《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安装完成后应填写竣工单,整理相关原始技术资料,做好验收交接准备。

电能计量装置投运前应由相关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安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检查各种设备的安装质量及布线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核准相关的技术管理参数,为建立客户档案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验收内容包括技术资料、现场核查、验收试验、验收结果的处理。

1.3 电能计量装置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验

要开展计量点的综合分析,提倡计量装置的整体校验,通过开展综合误差分析,做好电能表、互感器现场的周期校验和周期轮换制度及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的周期检验工作。严格组织进行计量监督及定期校验,按相关标准对照执行。标准电能表和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每一年送检一次。凡检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和标准装置,不合格应停止使用,进行修理调整,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现场检验条件应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1.4 加强纵向联系,以得到公司计量部的技术支持,不断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

积极争取市公司计量部的专业技术指导、支持,不断学习,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为电力计量标准化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瞄准当代计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计量检测和计量管理的现代科技含量,结合供电企业实际,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2 电能计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层面

(1)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必须规范化,要以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技术标准为工作依据。当前市公司实施了电能计量的集中管理,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的、粗放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加强了公司系统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电能计量管理机制,促进了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大计量”的工作格局。作为进网直管时间不长的汉南公司要主动适应这种管理模式,按照上级要求规范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2)各项工作的开展效能处决于各部门各岗位的配合和领导的支持,作为营销核心业务的计量管理更离不开领导的重视。计量工作要注重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工作的配合、制约及衔接,对计量器具从选型、购买、配备、建档、检测、维护、检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采取闭环动态管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严格奖惩制度。在组织管理上,要建立公司分管领导连责,基层单位一把手直接管理的组织形式,把计量管理工作放在营销各项工作中突出位置上,以确保电网企业赖以生存的“秤”的准确性和计量装置的规范有序管理。

(3)计量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计量管理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轮换)制度”、“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等针对计量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制度,以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4)建立完善计量装置台账,加强计量档案管理。由于现在计量互感器和电能表是上级配送,计量柜有上级招标、自采和高低压设备配套的计量屏,计量设备规格型号多且杂,加上人员异动平凡,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计量档案,做到专人专责有序管理,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对计量管理中的各种记录、图纸资料、检定证书、使用说明书等建立台帐,并进行动态的档案式管理,随时补充更新数据,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便于进行综合分析。保证计量仪表的数据准确、可靠,为正常计量收费提供了有效的法定依据。

3 从事电能计量工作的人员及服务标准化建设层面

(1)加强电能计量工作队伍的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学习、运用、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更是级联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作为从事电力营销核心业务的工作人员,加强计量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培养一支掌握技术、精通业务的计量管理工作队伍,为计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智力和人力资源。

(2)履行电力企业社会化职责,与广大用电客户建立有效沟通。对广大电力客户开展电力计量咨询服务,广泛宣传电能计量的相关知识,使客户清楚计量检测工作程序和必要性,积极配合计量管理工作,使计量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同时,要提高社会计量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在供需双方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全方位的推行计量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3

为了更安全地使用核能,对核电站管道振动的研究越发重要。本文浅述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的处理方法以及管道振动带来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几点相关的建议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46-01

在这个能源缺乏的时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都要求更多的能源供给。与此同时,传统能源日渐减少且越来越不满足环保要求,而核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则越来越被各国重视,核电站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在核电站中,介质主要通过各种大小的管道来运输和做功。高温高压的蒸汽及水通过管道时会有紊乱、冲击及冲刷,从而引起管道的振动,有时甚至超出了设计工况。因此,为了使核电站管道系统更能够满足电站的整体设计运行工况,为了能更安全利用核能,核电站管道的振动问题,包括大管道和小管道,应该更引起我们的重视。

1.浅析核电站管道振动的影响

笔者根据科研和实践经验,对核电站管道振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要求、技术参数、常见技术故障和维修要点等进行了基本了解和重点介绍,为现代化的众多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的质量技术控制信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也在不断加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核电站建设的投入,创新和改进核电站结构的合理设计对确保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质量,提升核电站的整体性能,进而提高我国核电站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十分重要。

2.管道振动技术处理方案

2.1减震器的增加

减震器在核电站管道振动过程中主要是用于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产生的震荡,以及其在反弹时出现的路面的冲击。为了防止减震器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情况时,出现异常的现象,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控制人员应当适当增加减震器,吸震弹簧,适当控制弹簧的往复运动,以此抑制这种弹簧过度跳跃。在核电站管道振动过程中,除了要增加减震器还应当合理搭配减震器要与弹簧,使其硬度相搭配。[1]通过推广引震曲轴装置的使用,实现曲轴扭转震动的科学控制。减震器作为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减震器在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提升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减震器装置的自动校准装置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感应器、控制阀等部分。

2.2支架的增加

支架在核电站管道振动过程中是能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的构架。在进行流体输送或液冷核电站管道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支架设计不完善,会导致错误的施工手段和施工方法,核电站内部流体和外部载荷的作用会导致支架发生不同程度的剧烈振动,容易导致核电站的动应力水平严重下降,进而破坏了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严重影响了核电站管道结构的科学配置,容易导致核电站发生一些安全事件,破坏了核电站管道振动的应力。如果在核电站管道振动的回水管上增设H型支架,有利于通过增加支架的数量来实现核电站振动刚度的有效控制。由于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管路结构十分复杂,使得支架对振动系统的振动控制比较有利,有利于实现核电站管道振动过程中出现的补偿问题,防止核电站电桥电压出现不稳定。这就使得支架补偿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影响到核电站振动系统的试件材料,不利于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支架温度的合理控制,预试证明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补偿片支架的柱体温度能够迅速达到正常管道温度的有效控制,防止导线连接出现问题,实现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信号的稳定性,保障整个核电站管道振动测试系统的正常运行。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支架应用的广泛性,是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承受振动压力的主要构件,能够通过支架的顶梁和柱腿实现核电站管道振动的科学控制。虽然支架在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检定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但是技术人员应当对减震温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维修管理工作。技术人员应当根据支架的整体性能将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在实践中推广支架在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中的应用,对实现支架的有效监管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增加阻尼器

阻尼器是在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中,以提供核运动的阻力,耗减核电站管道振动能量的装置。利用增加阻尼器的方式来吸能减震是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运行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核电站管道振动能够通过阻尼器实现减振消能的目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核电站振动结构工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和多次的严格审查工作,并进果了科学家反复的推理论证,能够有效得使核电站管道振动在高空强风和台风吹拂的情况下防止摇晃等问题的产生。调谐质块阻尼器主要是利用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的摆动来减缓核电站的晃动幅度,有利于探查核电站工地预定地附近的地质结构。依据这些资料,为了增加核电站发电过程中振动出现的弹性来避免核电站强烈振动所带来的破坏,良好的阻尼器产生的弹性使得核电站振动系统在面临微风冲击时,能够抵消风力所产生的核电站振动。被动式的电磁阻尼器用于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使得其转子取得了较好的减振效果。这种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阻尼器的阻尼所产生的机理是被动的,并且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阻尼器的大小根据核电站的大小实现不同的振动控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总体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液压阻尼器在核电站的适用范围比较宽泛,对于核电站管道及设备的抗振动性具有较强的减震抗阻功能,有效控制核电站冲击性的流体振动,有效控制核电站管道振动低幅高频或高幅低频的振动。

3.对管道振动技术处理时的建议

技术人员应当重视核电站管道振动过程中,减震器、支架和阻尼器数量的增加。管道振动技术处理时应当完善减震装置设计的注意事项,比如对于核电站管道振动结构设计应当推广比较合适的消能减振设计方案,可以借鉴日本和美国的核电站管道振动设计经验,最好选择减振基本周期小于110秒的减振装置设计效果,提升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方案的整体价值。[2]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人员在进行核电站消能减振的过程中,应当将核电站结构假定为刚性,将振动视为一个时间过程,对核电站管道振动力的大小进行准确推定,并选取精准的减震器、支架和阻尼器数量来实现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的输入数据,实现对每一刻核电站管道振动反弹能力的细致观测。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人员也应当确保核电站高宽比的精确度,以期能够保障核电站消能减振技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讨论及发展

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人员应当综合分析减震器、支架和阻尼器的不同类型,综合考虑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消能减振的速度、位移、主轴部件的不同位置,实现核电站不同基尼数量的计算和确定工作,进而科学分布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的设计目标。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消能减振的实际要求和具体情况沿着减振的两个主轴方向进行减震系数的设置,提升核电站整体结构的消能减震能力,并根据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设计工程的强扩张性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消能减震受力体系。此外,要重视核电站消能减震设计的质量管理、设计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和投资管理这几个方面,积极引导核电站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人员不断提升核电站管道结构的消能减震设计技术,提高核电站管道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的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5 总结

综上所述,核电站管道振动技术的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利于为现代工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先驱性的引导作用。笔者对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指引,还有利于使核电站管道振动系统操作人员在大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4

【关键词】节电;技术;管理 ;措施;峰谷平

中图分类号: TD6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企业来说,做好节电工作即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用电既降低了线损、改善了电能质量、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下面从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两方面着手,谈谈节电的一些措施。

一、企业供用电系统的科学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大监管执行力度

1、没有良好的制度做基础,任何宏伟的蓝图必成虚幻。企业的能源应该进行统一管理,不仅要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细化能耗定额管理。制定出各部门各生产环节合理先进的能耗定额,对能耗情况认真计量,严格考核,切实做到节能加奖、浪费受罚,在此基础上才可建立一个能调动广大员工节能积极性合理制定和监督执行经济可行的严谨的用电管理制度。

2、制定的制度不是挂在墙上就完事大吉,最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实施。制度往往很健全,但是缺乏合理的监督和执行还是等同于没有制度和管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动用制度和智慧,逐渐培养职工的节能节电意识,从点滴细微之处凝聚出长效高利。减少水、气、电、热等能源的跑、冒、滴、漏,也能直接节约电能。

3、企业中全员行动节约原材料、做好生产设备保养工作。

(二)、实行用电负荷调整,严格控制高峰负荷

1、合理安排生产调整负荷,实行计划均衡用电,安排大型用电高耗能设备在低谷时运行生产,各工序间统筹合理安排,在企业节电技术措施多元化的基础上,巧用峰谷平用电值,既提高了变压器的负荷系数和功率因数,又减少了变压器和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

例如:现各大企业公司的冬季供暖工作均由电采暖加热炉替代了原来的燃煤、燃油锅炉供暖,虽然环保但电能消耗量必然加大。此时实行高峰让电,分解峰谷平值电量,严格控制高峰电力负荷,填补负荷低谷。不仅可以提高供电能力,也是节约电能的有效措施。以某企业电采暖加热炉冬季供暖实例:某日的用电量日消耗量1524.8度电。峰值消耗14.4度,平值消耗24度,谷值消耗1486.4度电。每天加热用电量控制比率为:峰值1%,平值2%,谷值97%。即:采用电采暖的加热系统在谷的时段大量用电加温提升炉水的温度,实行低谷时将锅炉内用水用电加热达到理想高温,尽量避开峰时用电,减少高峰电力支出,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利用率。同时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精确控制各楼层区域温度的均衡性,提高电能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实行经济运行方式,全面降低电力系统的能耗

1、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或加强运行管理。对负荷率低于30%的变压器考虑更换退出运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2、选用智能型节电器对变压器的功率因数电压电流进行自动监测及时补偿。降低铜损、铁损、线损大马拉小车等情况。

3、经济运行,合理调整变压器运行台数。根据用电的负荷情况适当调整变压器运行台数及容量。对于负荷系数长期偏低的变压器,应考虑更换较小容量的变压器。如果运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三台变压器同时运行,可以在考虑在低负荷时,切除一台或两台变压器,便可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失,以消除低负荷时的空载负荷过大造成的电能损失现象。

(四)、对各单位部门采用计划供用电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采用智能型电度表,定期监控检定电度表,及时更换计量不准确的电能表。使计量更加准确,减少电能计量误差。通过计量,严格考核,实行计划供用电合理使用和分配电能。

(五)、对供用电设备定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同时加强运行、维护、保养

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和节电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及时更换带病运行的供用电设备,经常检查供用电设备及供电线路是否有氧化、过热、断股、打火等现象。

二、企业供用电系统的技术改造措施 : (一)、以新型代替旧型高耗能型低效的供用电设备,以提高效率

1、变压器的节电技术主要可分为设计制造和生产运行两方面。设计制造方面的节电技术,是制造厂家的课题。采用新型电磁材料、新型生产工艺开发研制出高效节能变压器,用以更新改造低效耗能的变压器在生产运行方面的弊端。生产运行节电技术则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或加强用电运行管理,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2、建议尽量多使用新型节能高效能电动机,逐步淘汰旧型耗能的电动机。用Y系列(或YX等)电机代替各种高耗能电动机,可以提高平均效率降低噪声。

(二)电机的合理运行可以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1、电机与机械负载合理配套。

2、使用Y—节能转换装置。对于现有的定子绕组为形接法而长期轻载运行的感应电动机,可改为Y型接法运行。

3、用可塑性材料——(俗称CC材料)磁性槽泥改造旧电机。也可以将绕线式感应电机的转子绕组改成励磁绕组,同步化运行提高自然功率因数,节电效果同样显著。

4、对电动机采用先进的动态调节:如调压调速、改变极对数调速、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电磁调速、串级调速、液力耦合器调速、变频调速等措施,同样可以节能提效。 5、降低电机自身的损耗,提高电动机的机械效率,负荷率达40%以上。(三)、根据具体状况合理选择配电线路和供电范围及负荷,使变压器处于用电负荷的中心,避免供电线路过长。减少电压降,10KV供电半径应不超过15KM,避免供电半径过大。运行中配电变压器在三相四线制供电中,应注意三相平衡的原则,降低零线电流。末端电压降增大,线损增大则会增加电能损失。

(四)、及时的进行供电线路改造,降低线损。供电距离过大,线径过细的线路可能会因负荷的增加,而易发生隐患。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的供电线路必须及时改造,同时采取末端电容补偿,改善电能质量,达到节电的目的。

(五)、大力加装推广智能型节电器和电容容无功补偿器对变压器的功率因数、电压、电流进行自动监测及时补偿装置,保持功率因数在0.9以上,确保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六)、在企业园区应大力推广节能灯、太阳能LED光源的使用。

【结束语】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利润最大化,能源管理工作的好坏则是成败的关键之举。降低能耗节电的集中系统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是一点一滴细微之处不断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过程,如果企业依据科学管理和大胆技术创新中更加重视细节、放眼未来,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从发电、输电和用电各个环节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企业的飞速发展和辉煌的进画上浓重的一笔色彩!

参考文献

[1]刘介才 工厂供电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5

一、系统构成

集中抄表系统主要包括载波电能表、集中器、通讯网络、管理计算机及管理软件等构成。集中器下行以电力载波方式与载波电能表进行通讯,集中器定时读取电能数据并自动存储。上行利用GPRS、GSM或CDMA网络与上位管理计算机通讯。管理计算机与集中器通讯获取各电表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处理。

1.主要配置、功能及规格。①集中器。载波集中器是远程抄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抄表系统的中心环节,连接上位中央管理系统和下位多个载波电表或采集终端,负责抄表过程的控制以及抄表数据的接收、存贮与传送。载波型集中器通过GPRS、GSM或CDMA网络与上位计算机通讯,接受来自上位计算机的指令,与载波管理软件交换数据、接收指令,并上传抄表数据。下行以220V电力载波通讯方式对所管理的电表进行通讯,进行实时抄表、冻结抄表以及继电器操作。

集中器按照管理计算机的设置,定时启动抄表程序,读取电表、与各采集终端连接的各个电表或附表的当前累计数据并进行保存。集中器为每块电表保存基本数据。集中器支持点抄操作,即操作员可以在管理计算机一侧通过管理软件界面,直接选择某块电表,读取其当前表底数据,获得人工临时抄表数据,并可以此进行故障检查。一台电表集中器可以管理同一台变压器下的单相、三相电表,每台集中器最多可以管理1000台电表。分管不同台变的多个集中器可以同时连接到同一个节能管理系统中。在同一个网络中,可以连接多台集中器同时工作,构成大型自动化抄表网络。集中器根据系统数据的有关约束信息,如果在直接抄读数据无正确响应时,将自动搜索中继路径,搜索成功后将保存路径,并通过中继路径抄表;自动中继对表或终端的约束包括其相序、所在分支线路编号、是否在同一表箱内、是否为同一个多表模块。集中器时钟芯片具有电池保护,可以根据设置的冻结日期自动对所管理的电表进行表底数据冻结保存,作为每月结算日的表底依据。

一个集中器管理的电表,通讯地址应唯一;集中器月冻结表底数据的时间跨度为一次巡抄的时间。上位机通过管理软件可直接与集中器进行通讯,集中器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合法命令后,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指示灯同时闪亮一次,表示接收命令正确并同时进行相应的操作。

不论集中器正处于何种状态,都会优先响应上位机的通讯和执行上位机发送的命令。当集中器与上位机通讯结束并执行完上位机发送的命令后,重新返回与上位机通讯前的状态,集中器只有在进行了正确的数据库设置下载和电表下载后,才能保证抄表工作的正确。因此下载数据库时,要保证电表数据设置正确。如果发生数据库修改,应及时更新集中器数据库,保证上位管理数据库与集中器数据库的一致性。集中器具有点抄功能,根据上位机指令点抄电表数据、控制继电器状态;如在通讯过程中掉线时,管理软件将自动进行重新拨号操作。

②单相电子式载波电能表。电能计量由专用计量芯片的计量单元完成。由载波微处理器构成电能计量、载波通讯接口、显示驱动、继电器控制的主控部分。其工作原理见图1所示。

主要功能:a.电能计量功能。计量芯片精确计量正、反向有功电能功能,反向电能按正向电能累计,有效杜绝反向接线窃电。电能计量线性好、动态工作范围宽。断电后,所有存储数据不丢失,能保持10年以上。

b.电力载波通讯功能。用于电能表参数设置及电表底码的设置、抄读;可进行电能表继电器的操作;通信速率:同步通讯,500bps;通信距离:500m(每两个接点之间);具有4级载波中继功能、扩展通讯距离。

c.电能脉冲输出功能。有功电能量脉冲输出,用于校表、采集电能量;无源隔离型输出端口。

d.断电控制功能。具有载波远程断电、送电功能。

③三相电子式载波电能表

主要功能:a.计量功能。计量芯片精确计量正、反向有功电能功能,反向电能按正向电能累计,有效杜绝反向接线窃电。反向指示,反向LED点亮时为电能反向状态。电能计量线性好、动态工作范围宽。断电后,所有存储数据不丢失,能保持10年以上。

b.电力载波通讯功能。通信速率:同步通讯,500bps;编程内容包括电能表地址、标准转数及电表底码;可进行电能表继电器的通、断操作;自动抄表系统可以抄读当前底码、标准转数;通信距离:500m(每两个接点之间);具有4级载波中继功能、扩展通讯距离。

c.电能脉冲输出功能。有功电能量脉冲输出,用于校表、采集电能量;无源隔离型输出端口。

二、通过集抄实现功能

系统所有数据汇总和功能实现可以通过中心处理系统主要由中心处理工作站以及相应机构来完成。中心处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最终组成部分,根据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电力管理提供多项服务。主要功能为:

1.远程抄表。集抄管理中心实现定时实时远程抄表,保证结算电能表的及时和准确,与电力营销网相连后可随时进行电费收取、票据打印、报表统计等操作。

2.电费回收。集抄管理系统可利用采集终端的信息功能,向用户发送相应催费信息,增加电费催收的途径;可利用负荷控制功能,对违反电力法和不按时履行缴纳电费义务的,限制用户继续用电。集抄管理系统还可通过预付费电能表提供预售电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电费回收的力度。

3.电能计量及用电秩序管理功能。集抄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户端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在线监测,为电能计量及用电秩序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集抄终端通过数据接口,连续(循环)将电能表数据传送至中心处理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对掉电、断相、失流、逆相序、编程计数、时钟偏差等异常工况自动报警,同时记录事件和相关数据;为用电异常分析提供依据,开展负荷跟踪对比等综合数据监测分析功能。

三、系统优越性

1.安全性。本系统网络分为两大部分:即下行载波通讯网络、上行通讯网络。载波网络由低压电力线承载,通过低压电力线以载波方式在电表和集中器之间传送数据。电力线载波现在采用了工频传输方式,即50Hz工频信号经过零点技术,再加上采用独特的电压变化跟踪技术,以及独特的算法,可以消除各种强干扰电器对电力线产生的干扰,具有抗干扰强,纠错能力更强,性能稳定,误码率低等特点。同时,由于采集器本身带有中继功能,通过中继抄表距离可以达到2000~3000m。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100的抄表成功率。

2.经济性高,实用性强。上行通讯网络用于集中器与管理计算机之间进行通讯,采用GPRS、GSM或CDMA网通讯网络通过交换机接入管理计算机系统。从集中器传回供电部门利用了现在比较成熟的移动网络,通过GPRS/GSM方式把数据上传。对移动信号较弱的地方,不同网络之间可任意切换,保证信号稳定性和快速性。不影响载波的使用,并且借鉴了负控的做法建立了集抄的主站。有了主站以后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并且可以通过主站对系统远程召唤和表计设置。这样除了设备故障,一般的维护都可以在远端进行。 每月通过主站与营销系统的接口把数据导入营销系统进行电费结算。为了保证营销系统安全性,数据不是直接写入营销系统,而是先放到一个中间表。集抄用户只能访问中间表,数据确认后由营销系统负责从中间表取数据。

3.可扩展性。系统中集中器与表计通讯采用先进的载波通讯技术,稳定可靠。当计量点增加时,相应地增加表计的数量即可完成自动抄表系统的扩展,不涉及重新布线,扩展成本低。

4.经济性。通讯网络的建立,应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也可充分利用现有通讯网络,节省投资。第1环节,从电表到采集器采用表计485口通讯,由于可以从表计485口直接把表计读数取出,可以保证采集的数据与表计绝对一致。而数据采集直接寻找表地址,使得换表后可以自动检索到新表进行资料更新,各表数据线可采用串联的方式,布线更加简便。

四、经济效益分析

1.提高企业线损分析能力。集抄系统提供了即时抄表、定时抄表和冻结抄表等功能,冻结抄表就是专门为线损分析设计的,可以保证抄表时间的一致性。这样低压台区的线损分析就十分精确的,而且系统还提供了异常报警功能。因此集抄系统应用在“高线损台区”分析和反窃电工作中会十分有效。

2.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自动抄表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员工的抄表收费时间,达到减人增效效果。同时可减少车辆及其他费用的支出;对用电设备的不明损坏或者误差问题;或者漏抄、错抄、估抄等。而电力稽查人员又不是时时刻刻的去现场,不能早发现这些直接会导致电能量减少的事件;而自动抄表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实时在线监测行为,可以有效减少这类问题;提高了用电稽查的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运行自动抄表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抄表的距离,可以有效提高抄表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同时对减少了抄、核、收各个环节人为因素,对于杜绝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及规范电工行为方面意义重大。

3.减少违规行为,规范客户的用电行为。日常用电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偷电或收电费难的问题,出现这类问题时,用电稽查人员常常很难处理。如果运行自动抄表系统,可以实行实时监测用户的用电行为,如果有异常用电行为或用电事故,主站会自动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责任人,这样责任人第一时间可以知道用户的用电情况;可以有效防止用户违章用电行为,达到一种威慑的效果。

4.提高电能数据的抄收及时性和准确性。自动抄表可以实现准备时间自动上报数据的功能,而电费结算和线损分析对抄表的结算日电量又很重视。自动抄表可以准确实现这些功能。有效的提高了抄表的时效性、准确性。

5.提高了用电管理的管理先进性能力。运行自动抄表系统是将电能计量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系统。它克服了传统人工抄表模式的低效率和不确定性,能够体现管理的效率和经济发展情况;过去都是人工抄表,人工计算、人工稽查,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技术手段,可以降低员工的日常劳动强度,可以为员工提升系统抄表方面的知识技能;提高了员工的自身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了电业局整体人员的素质。提高用电管理的先进性,推动了电能管理现代化进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集中抄表技术水平、集中抄表的投资成本、抄表的效率、可靠性和准确度、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能计量集中抄表技术发展较快,在选用产品时,应选用较为成熟的产品,避免重复投资,从而使电能计量集抄技术真正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6

关键词:供电计量 标准化 管理

一、供电计量工作技术分析

通常情况下,电力计量可以分成低压计量与高压计量,也有利用互感器接表进行计量及直接接表计量技术。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常用的计量技术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微处理器和模数转换进行的实时处理计量技术,这种微处理器和模数转换技术所使用的电能表功能非常灵活,是当代电力计量与多功能电表的重要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计量内存容量非常大、计量信息处理的速度快,能够获得很多有用的电能参数,它常用于计量精度较高的关口电量。然而,这种方法也存有一些缺点,因为电力市场发展及企业研发能力存在差异性,该计量技术对处理无功电能、谐波分量等方面有一定影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第二种是运用通用型的计量芯片来计量电力的技术。现阶段,很多供电企业都经常利用通用型的电力计量芯片技术,该技术对于有功电能统计具有运行稳定、技术成熟和容易开发的优势。所以,它在中低端的电能计量设备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因为器件本身功能具有一定限制性,利用通用型芯片技术制作的电能表在计量无功电能与谐波电能方面比较困难。

二、供电计量的标准化管理

电力计量要实现标准化管理,必须构建有针对性的电力计量标准化体系,这种标准化体系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即: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服务与人员标准化。

1.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是站在供电企业的管理角度对电力计量实行标准化的管理。管理标准化具体含有几点工作:第一是将法律作为依据,一切工作依据法律展开,加大法制工作的宣传力度,真正贯彻《电力法》、《计量法》法律法规,把这些法律法规当成是供电企业电力计量工作的行为准则,真正做到依据法律管理电能;第二是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具体有计量管理技术相关规范、计量标准定期检查制度、计量标准技术管理制度、计量工作现场管理制度等,要对电能计量工作的所有环节都制定标准,保证计量设备仪器可靠准确;第三是电力计量工作要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构建行政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管理的形式,将电力计量方面的管理工作置于重要位置;第四是定期强制性的检验电能计量仪器仪表,加强计量仪表的检定工作,无论设备仪器是否正在运行,都要依据相关检查流程规范强制进行检定,对经过现场校验发现不合格的计量仪表仪器,必须送到指定的计量站对其进行全指标试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强制要求用户换新,与此同时,要给所有计量表都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统一归档管理,从而减少用户由于计量数据不准确受到的损失;第五是还要注意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工作,重视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制约、配合,计量仪器和计量设备的选购、配置、维护及检查检测所有环节都进行闭环动态化的管理,将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制定奖罚分明制度;第六是制定档案管理方面制度,建立计量档案,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中图纸、记录、证书及资料的管理水平,并建立对应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确保资料准确,从而利于整体分析电力方面各种数据信息,确保仪器可靠性和准确性,给正常的电能收费工作提供依据。

2.技术标准化

要使电力计量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必须要保证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支持,也就是在技术管理方面形成制度体系与制度方法,进而满足各标准要求。首先,要加强计量仪器选型方面的整体分析,提升计量工作准确性。仪器选型分析主要是在已选定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分析其定位、接线及选型,最大限度的提高计量精度。具体就是要正确接线,接线方式和计量方式要根据电力系统不同情况进行,要注意将计量误差降至最低,合理定位主要是合理制定计量点位置,如果计量位置远离现场,就会增加二次负载与二次回路的损耗,进而会降低计量精度。合理选型就是科学制定电流互感器变比;其次,要提升计量仪表仪器的精度,使计量管理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仪器仪表精度最主要的是提高电能表精度,在硬件方面提高和改善计量工作标准化管理。技术方面必须进行改造,有顺序的淘汰技术较落后的产品,拒绝国家已淘汰或禁止使用的电能表,加大力度改造计量技术,实现远程抄写电表和计量数字化,不断提升计量工作自动化水平。加大计量工作的检验力度,计量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计量监督标准进行,充分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计量精度,可以依据符合类别选择精确度级别,投入使用前做好调校工作,使计量仪器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3.服务与人员标准化

服务与人员标准化是指供电企业在服务方面和人事管理方面要进行规范,从而提升计量管理标准化程度,这方面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含有如下几方面:第一,要加强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工作,提升计量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和运用与计量人员具有紧密联系,计量人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技术素质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要提升计量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技术素质,使他们推动管理标准化向前发展;第二要加强计量队伍建设工作,保证计量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可以从人力资源和智力两方面为整个计量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第三要重视服务标准的具体实施,加大标准实施力度,推进服务标准化。具体要明确制定各项服务制度、营业室服务、维修服务、业务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服务标准;第四是注意对电力用户开展计量咨询服务,向人们宣传电能计量方面的有关知识,让广大用户了解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及程序性。

三、小结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7

关键词: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机器人

概述

城市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电缆井内巡视管理存在空白,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井内电缆接头温升情况,与电缆沟内温度、湿度变化。对电缆线路运维缺乏一手资料。

1 当前世界研究水平综述

管道机器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道检测设备,在操作人员的远距离控制下,沿管道内行走并实时连续的拍摄、显示出管道内图像,直观清晰的反映出管道内故障点的状况,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的弊端,提高了诊断精度,加强了对管道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及时有效的完成了对管道的检测与维护、维修任务,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2 机器人基本设计

本项目采用变位履带式机器人底盘设计,变位履带式移动机构通过改变履带的位置或履带的机构形式以达到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使用传统机器人视觉界面集成红外干涉投影技术使之可以完成机器人前方3-5米范围内的高精度三维空间扫描,进而勘察电缆沟的布置与空间情况,并提供精确的空间测量数据。

视觉传感器作为管道内部状态的检测装置,是管内作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与图像处理器协同工作的方式,配合广角镜头和照明系统,获取管道内部情况的数字图像。通过CAN总线传输及JPEG编解码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查明管道堵塞、错位等异常现象,排除电缆敷设的隐患;并且监测土建残渣的位置,以便开动清扫器进行清扫。

3 机器人研究方案与性能指标

本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装置、空间采集、传感器平台、总线通信和机器人本体结构几大部分组成。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电缆排管监视的应用场合和具体功能要求,建立系统整体设计模型;(2)着重讨论视频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可行性;(3)红外干涉投影照明设备的硬件设计与实现;(4)基于CMOS彩色数字图像传感器及高性能图像处理芯片的摄像头模块的设计与硬件实现;(5)基于ARM7TDMI的JPEG图像处理与显示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6)多传感器集成平台的设计开发;(7)分析JPEG图像压缩算法的原理,编写图像采集部分的程序;(8)编写软件解码程序,将JPEG图像数据解压成RGB数据;(9)掌握CAN总线的通信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通信协议,设计软件完成图像数据及控制命令的高效传输;(10)完善管道机器人性能,完成产品的制作和生产。防水实验及拉力试验,验证机器人工业性能。

本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结构组成,管道机器人要在管道这样的极限环境内完成作业任务,其移动载体的性能是关键。通过对江苏地区电缆排管的疏通及牵引拉线施工过程的分析,为满足对管道的检测、清扫等作业任务的要求,所研究的电缆管道机器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自定心性、较高的越障能力、良好的通过性、大驱动力输出和水下作业等特性,这样才能保证机器人在管道这样的极限环境下圆满的完成预期的作业任务。电缆管道机器人主要由三维扫描摄像模块,车体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手持控制其模块四大部分组成。

本项目机器人用于电缆管道探巡、铺设拉线和管道清理工作。

机器人三维扫描摄像模块可同时实现数字影像采集与三维空间扫描工作。使用时,将清扫器安装在机器人尾部,将机器人摄像头朝前放入电缆排管一端入口,将电缆及牵引绳挂在清扫器后部,接通电源,电缆的电源芯线负责为机器人提供24V电源,操作者通过手持控制器,遥控机器人前行、后退或停止,并可以在液晶屏上监视到管道内的图像,并开动清扫器清扫管壁。如果不使用清扫功能,也可以不安装清扫器,直接将电缆及牵引绳挂接在清扫器尾部,接通电源进行操作。机器人由大功率微型电机驱动,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具有足够的牵引力穿越长度1000米的电缆管道,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和弯道通过能力,能够牵引重量大于10kg的线缆,实现电缆敷设拉线功能。采用增力臂结构设计,使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管径并防止颠覆;采用微观动、静密封技术,防止微观泄漏;密封防水,满足能在水深1米中穿行的要求;用高性能的抗腐蚀材料,防止机器人在带有酸或碱性的水介质中腐蚀。

手持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发送命令给车体控制器,控制前后电机的前转,反转和停止。可以非常方便的移动机器人进行相关操作。

牵引绳单元由牵引涤纶绳和绕线盘等组成,主要用于收放牵引绳,辅助电缆敷设,并且可以在事故时,将机器人从地下排管中拉出来。

整套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系统包括:电源变换技术、微电机驱动及其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导航技术、数字图像监视技术、密封技术、爬坡技术和穿越水道技术。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机器人能牵引一定重量(大于10kg)的线缆;(2)机器人能依靠自主动力穿越长度大于125米长的PE材料的电缆管道,电缆线轮上装有计数器,可以看出机器人爬行的距离,机器人的最大爬行速度不低于0.1m/s;(3)机器人能适合φ150~φ500mm宽度的电缆沟;(4)具有图像监视功能,摄像头宽视角能够监视管道正前方及管壁,图像象素不小于800×600,摄像头可拆卸;(5)图像可以以数据的方式通过无线CAN总线实时传输,彩色图像12帧/秒;(6)可以实时采集三维空间数据,进行精确测量,精度达到3cm;(7)可测量电缆接头温度,采集环境温湿度,精度达到0.01℃;(8)机器人能可爬至少20°以上的坡度,能适应管道不大于5度的弯曲度;(9)机器人能越过局部变化、坡鼓高度在20mm以下的坡鼓;(10)机器人能在水深不大于1米的环境作业;(11)具有抗腐蚀、防水、抗颠覆能力;(12)体积小、灵活性好;(13)具有安全回收措施;(14)实现5小时自主供电,无需外部电源支撑。

4 本项研究结论

本电缆通道实景可视化多功能作业机器人的成功研发推广将使电缆线路的日常运维做到可视化、参数化,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对电缆线路的管理水平。同时,在曾设电缆施工作业时,本机器人可代替人实现拖绳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水平,提升了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丽等.机器人仿生学研究综述[J].机器人,2002,24(2):188-192.

[2]王丽慧,周华.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

[3]张捍东,郑睿,岑豫皖.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系统仿真学报,2005(2).

[4]谢文彬,杨建国,李蓓智,宋立博.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制[J].机械工程师.

电器能效管理技术篇8

【关键词】农村电网;节能降损;技术措施

引言

农村电网是我国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网状况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降低农村电网损耗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的电网装备水平已经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是,部分农村地区的线损率较高,部分地区的线损率甚至超过20%[1]。不仅给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不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从技术角度浅谈现代农村电网节能降损的措施。

1.农村电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农村电网多采用10kV、35kV供电,农村供电系统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复杂恶劣、供电半径大、分支多、负荷率低且变化大、功率因素低的特点[2]。这一特点导致现代农村电网系统主要存较多的问题。一是电网供电半径设置不合理,导致线路迂回曲折,供电半径大于实际需求;二是设备运行时间长,并且老化严重,导致设备损耗过高;三是电网保持三相负荷平衡的能力不足;四是电网功率因素较低,导致无功补偿不足;五是变动的负荷导致供电设备不匹配,导致能源损耗。在管理上,由于资金缺乏,老化线路长期得不到维修,设备存在较为严重的电能泄漏和损失问题。另外,由于监管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偷电和窃电行为得不到有效地遏制,造成线损严重。

2.农村电网节能降损技术分析

2.1 变压器节点降损技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配电变压器类型。由于农村变压器在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反而存在较高的铁损。因此要选则更加高效的非晶态高效变压器,如硅钢变压器。虽然非晶态高效变压的成本较高,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非晶态高效变压器在降损方面带来的效益不仅可以弥补成本,还能为配电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其次,选择容量合适的变压器。农村综合用电的变压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用电需求。如季节性较强的农业排灌变压器,其负荷应为平均负荷的2倍左右。针对用电负荷存在较大的峰谷,可采用“子母变”供电方式,再根据能耗最低的原则选择容量不同的变压器[3]。

第三,选择正确的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必须在确保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低于500m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另外,应首先考虑地势较高、方便进出线和交通运输的场所。

最后,选择正确的运行方式。如果变压器运行存在昼夜负荷变化较大或者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的情况,也需要采用“子母变”的供电方式,再根据以上三个原则选择正确的变压器和正确安装变压器。例如农业排灌专用配电变压器,它的季节性更加明显,因而闲置时期应该让变压器从高压侧断开,以减少损耗。

2.2 加大无功补偿力度

第一,对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可在变电站10kV母线上加装集中补偿装置,如补偿电容器,提高无功补偿力度,平衡无功。

第二,在低压侧采用集中补偿的无功补偿方式,可就地平衡部分无功功率。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还能满足符合变动对最低补偿的需求,避免在轻载情况下发生过度补偿。

第三,选择线路长且负荷大的10kV线路上加装并联电容器,分散补偿功率;补偿容量应为配电变压器空载无功总功率的1.2倍左右进行补偿[4]。

最后,还可以通过增加动力用户无功补偿的方式。新增的动力用户在设计阶段就应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另外,还要重点针对小容量动力用户进行无功补偿,常用的补偿方法为随机补偿。实现无功可以采用就地平衡方式,就能起到较好的无功补偿效果,有效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利用率,降低损耗。

2.3 配网重构技术

配网重构技术以最小网损为目标,其目的在于改变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组合状态,使配网的线损达到最小。但是以最小网损为目标的配网重构技术需要建立在配网呈辐射状、电压降落要求和变压器容量允许、满足馈线热熔的基础上[5]。配网重构的算法多种多样,如早期的潮流模式算法和支路交换法,再如当前的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算法,配网的重构都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约束。一是节点电压约束。任意节点的电压都必须处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得出现较大的偏离。二是支路电流的约束。每个支路流经的电流不得超过上线。三是网络拓扑的约束,当配电网重构后,网络需要呈现出辐射状连同方式。四是变压器容量的约束。变压器的实际负荷值不得超过变压器最大上线。

3.结语

变压器节点降损、加大无功补偿力度和配网重构等方式多是从技术层面加强节能减损。但是,通过对农村电网系统存在的问题来看,造成线损率高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技术原因,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是线损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损的基础上,电力企业还需要对电网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皆备的人才队伍负责农村电网系统的管理。只有管理和技术措施双管齐下,才能全面做好农村电网节能降损工作,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国家、企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迟晨林.浅谈农村配电网节能降损技术措施[J].供电企业管理,2013(04).

[2]张文斌,赵维,熊星,陈新和,薛超,王福润.基于三相负荷平衡控制的电网节能降损技术[J].农村电气化,2014(08).

[3]冯森贤.关于对10kV电网节能降损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9).

[4]辛永,梁英.农村电网综合节能技术解决方案[J].农村电气化,2011(01).

上一篇:审计调整方法范文 下一篇:酒桌文化与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