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

时间:2023-10-25 16:51:37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1

【关键词】陶艺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的陶瓷艺术具有很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众多文明之一。陶瓷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只用在日常使用中,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深受大家关注和喜爱。如今陶艺教育越来越流行,已经被引进了除了艺术院校外的许多高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陶艺教育的重要性在得到凸显的同时,背后也有许多不足需要解决。

一、陶艺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陶艺教育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因此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陶艺教育,可以将自己的灵感融入到陶艺创作中,实现精神上的升华。而高校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展现能力,这一点正和陶艺教育的特点不谋而合。另一方面,陶艺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力。陶艺教育不是纯理论上的教育,有时要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感受和体会其中的乐趣和精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一旦创作出了能反映自己艺术观念的作品,那种成就感将是非常的美妙。

二、高校陶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陶艺理论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不足

如果陶艺作品没有文化的积淀,那么就只是徒有其形。但是在当前的许多高校中,为了急于求成地得出成果,往往都会忽略对陶艺文化理论的教育以及学生陶艺文化修养的培养。这种做法,表面上是成果丰硕,其实是舍本逐末。

(二)对学生的原创思维培养注重不够

创新是当前社会呼吁的一个口号,陶艺教育也不例外,尤其是这种艺术性质很浓的学科,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比较高,但是事实上,在陶艺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没有原创精神,只会机械刻板地临摹,这种作品做出来看似中规中矩,实则体现不出创新,弊端很多。过多的模仿,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原创力的迸发,和素质教育的思想也不相符合。

(三)陶艺教育过于商品化与行政化

陶艺作品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来交易。因为其艺术价值较高,因此价格也疯狂上升。当前市场上,陶艺家为了迎合市场行情,在制作陶艺时,陶艺作品的商品性和政治性质高于艺术性质,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陶艺家作为陶艺方面的领头人,如果这些人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有很大的偏失,学生也会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陶艺教育,最终陶艺这门学科将和艺术偏离。

三、陶艺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陶艺教育理论知识及文化素质的培养

大部分的实践课程都是要有理论做支撑的,理论知识能对实际操作具有指导作用。当前的高校在开展陶艺教育课程时,不要光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是要开设文学艺术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对陶艺的理论了然于胸。正所谓“胸有成竹”,只有心中有了陶艺的基本脉络和轮廓,那么从事实际操作时,才会随心所欲,对于陶艺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才能更好了解。创作的作品才更具有艺术性。

(二)吸收外国先进的陶艺教育模式,因材施教

在现代陶艺教育方面,美日等国家目前要领先我国,我们必须学会吸纳美日等国家关于陶艺教育的先进模式。高校在开展课程中,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进行不同的指导,不能一种模式施加到每个学生身上。比如对于绘画和造型较擅长的学生可以加强陶艺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是对陶艺很感兴趣的学生,就应该开设选修课堂,增加他们的艺术知识。而对那些对陶艺一片空白的学生,则要注重其兴趣的培养。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陶艺教育回归民族化、生活化

中国拥有几千年灿烂的陶艺文化。高校作为发展和传承陶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陶艺教育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陶艺文化,还要善于去接纳和传承陶艺文化,把发扬这项艺术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为陶艺作品拥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特点,我们在看待的时候,不能以片面的眼观去对待,要做到两个性质的综合,让陶艺作品既能回归生活,又能登堂入室。

参考文献:

[1]金文伟.我国古代陶瓷传授思想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

[2]李正安.陶瓷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秦锡麟.现代陶艺教育比较——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8.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2

关健词:素质教育;陶艺教学;审美品格;综合创造力

陶艺教学作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培养。这里所指的审美教育,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本文通过对中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的回顾,分析素质教育与陶艺教学之间的联系及陶艺教学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方法构建等方面来阐述陶艺教学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长期影响世界陶瓷的发展,世界对中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也是从陶器开始的,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wWw.lw881.com但是我国陶艺教育却发展缓慢,自上世纪初在湖南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校开始,我国陶艺教育虽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时至今日,国内开设陶瓷艺术专业的高校尚不足30所。国内的陶艺教育大致可分为专业性陶艺教育和普及性陶艺教育。专业性的陶艺教育多集中在全国各艺术院校和国内主要陶瓷产区,普及性陶艺教育主要分布在大中小学教育机构以及各个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面的社会人群当中。但从设计理念到公共艺术的介入以及陶艺教育普及率等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曾经享有的陶瓷大国美誉似乎风光不再。

发达国家的陶艺教育,虽也是在上世纪初开始发展,但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介入,国外的陶艺创作早已融入了当代艺术形式当中,陶艺以其在现代生活和艺术观念的独具表现,与其它艺术门类一起构成了当代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在大中小学各层次的教学上,陶艺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在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陶艺教育已进入大学、中学、小学课堂,陶艺创作和陶艺教育非常普及。在美国,有近500所高等院校可提供陶艺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由于陶艺和人们生活贴近,泥土与人们的亲密性,加之陶艺能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作观念和思维,大中小学都设有陶艺课程,社区学院和各种活动中心开设陶艺课程的就更多了,并且家庭式的陶艺作坊普及率很高;在日本,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美术都全面和完善地开设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的粘土、陶泥课;在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也都在幼儿、中小学当中开展陶艺教学课程,特别在韩国只要是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就会有陶艺专业。

而在我国,除少数专业院校四年本科教育有陶艺课程设置外,中学、小学陶艺课程设置一直都是凤毛麟角!但我们看陶艺教育为学校素质教育带来的生气,学生们不仅会从中学到陶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养性、静气、识史、追求完美、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行意志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陶艺活动符合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特点,又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勿庸置疑,逆转!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各类学校艺术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审美思想、审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化、具体化的凝聚。尽显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与把握美、创造美的能力方法与方式。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陶艺教学,让学生了解陶瓷文化,丰富学生文化视野,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为,中国陶瓷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不仅在于制瓷工艺,而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陶艺作为一门制作较为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及陶艺教学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极具趣味的学习过程,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能极大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和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这是因为,陶艺课程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在素质教育的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有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

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其概念古已有之。素质,一指事物是性质;二是素质品质、资质;三为心理学所指人的精神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素质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提高审美、强身健体、热爱劳动、培养创造力、发挥潜能,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综合教育。

英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曾说:“一个道德高尚的和知识渊博的人,尽管他是个优秀的人,甚至是伟大的人,但毕竟只能算是半个人。因为人们就像天生的聋子和瞎子一样,没有发现艺术世界中美的能力。所以在大多数人身上,审美能力正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的途径在于通过艺术素质教育的实施,公共陶艺教育作为大中小学的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内容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培养。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门类,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修身养性”早已为古人重视,“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精神的体现,而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开展综合素质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正式把陶艺作为教学内容列入其中。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中有“泥工”、“泥塑”、“陶艺”等部分。不过,劳技课程也将陶艺内容作为六年级一个单元的教学部分。这样,就出现了陶艺教学在不同学科的“碰撞”现象。学科属性模糊不清,教材编写形式单一,成为制约陶艺教育发展的因素。在国外,陶艺教学隶属“大美劳”的课程范畴,这门既注重工艺性又强调审美性的工艺美术课程,应该具有属于自身的课程体系,即整合美术与劳技的学科特点,建立偏重于艺术审美方向的课程目标与评价体系。

这是因为,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理想”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陶艺教学的过程是符合审美的知、情、意功能的,即审美知觉、审美趣味、艺术判断的结合统一。

陶艺作为一门对青少年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思维、综合创造力培养、提升的密不可分的学科,并且陶艺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非智力因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陶艺制作,学生能够获得充分运用创造力的机会。在陶艺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教育,又要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感受泥性和动手制作的实践活动,使眼、手、脑更加协调一致,加上个人的创造力,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而从欣赏课上所获得的系统的分析美的法则,以及从作品中感受到的精神力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非常有益。因此,在陶艺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关注欣赏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从全方位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陶艺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正如美国美学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言:“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

综上所述,陶艺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是否能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形成及发展,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个性和品质的完善,通过这种特定活动将知识和生活中的美和乐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3

关键词:钧瓷造型;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13-2

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要贡献。钧瓷艺术发展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开辟多彩釉的先河,具有丰厚而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许昌学院陶艺专业坐落在钧窑瓷区旁边,钧窑瓷区不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上千年的制陶历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有地域文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其中更为珍贵的是窑工们对陶瓷物质特性和人文品格的深透而独特的理解与把握。这一切,为我校陶艺专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陶艺技能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同时,近年来,密集的展览和活动使从事钧瓷陶艺创作者们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们的眼界和创作能力。 陶艺教育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材料意识。提高钧瓷造型设计创作教学的实用价值,朝着良性循环、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目前钧瓷造型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钧窑的发展现状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条件 钧瓷产自河南省许昌的禹州市,是中国宋代五代名窑之一。北宋时期,钧瓷在花釉瓷和青瓷的基础上创烧并崭露头角,铜红釉改写了青白蓝单色瓷的历史,在中国陶瓷史上开辟了多彩釉的先河,古语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五大名窑的发展也各有不同,钧窑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自身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形式。近年来钧瓷企业林立,发展势头迅猛,禹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美术陶瓷产区和最大的日用瓷集散地之一。钧瓷文化品牌战略的全面实施,使钧瓷成为了国家名片,也进入了世界收藏品的行列。但目前瓷区在钧瓷文化教育和钧瓷造型设计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是缺少钧瓷造型创新的设计人才。因此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所需求的人才,以壮大钧瓷文化的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主要突出两种教育特色,一种是以为企业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特色;另一种是以培养陶瓷艺术家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特色,但二者都存在着简单或全盘模仿西方现代陶瓷艺术教育模式的现象,这种模仿是危险的。倘若陶瓷艺术学科框架的构建忽视了我们民族陶艺特有的民族语言与符号,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陷入没有民族倾向和社会基础支持的困境。陶瓷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集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于一体的综合性美术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而严格的陶瓷艺术专业教育训练去培养从事陶瓷艺术专业人才或者专职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要求高校陶瓷艺术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估也要跟着突出东方陶瓷艺术特色这个大方向去制定,而不是迷失在了所谓的国际主流形式下。

(二)钧瓷造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专业建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去完善和调整。我们不能忽视每个瓷种都有它的独特性的现实,如景德镇陶院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它所处瓷区的瓷种表现非常贴切。钧瓷的独特在于他的窑变艺术,它的釉质非常厚且具有流动性,但是这也容易遮盖造型的细节。如何把这种窑变和造型设计完美地结合,需要不断去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自身造型发展的道路。因此,在钧瓷造型课程教学中就有了一个极大的难点,也无法借鉴其他瓷种造型方法。

虽然在这门课程中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更为迫切。对钧瓷造型设计来讲,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历史上看,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手工业生产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导致产品制作生产的流程有了严密的分工,设计的预见性和工艺性也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是钧瓷造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我们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教与学的环节当中,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①钧瓷造型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②学生创意性思维与具体造型设计的融合;③学生理解性地掌握钧瓷独特的造型方法;④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确立。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摸索出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而有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转变学习方法来解决。总地来说,只有这几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钧瓷造型课程的教学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内容,学生真正掌握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技能。

二、钧瓷造型课程教学所存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思考

(一)坚实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

坚实的造型基础是一切艺术设计的根本,它不仅只体现在二维画面的造型能力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其他诸多艺术形式尤其是三维艺术的形式美感、审美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这种能力和修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三维造型的思考能力。坚实的造型基础能力是学生进入钧瓷造型设计领域后,决定其钧瓷造型设计的审美判断能力的高低。因为站在一个很高的审美起点上的造型设计者和一位技艺精到但审美能力平庸的造型设计者相比较,其对艺术追求的目标和要求,是有天壤之别的。

学生造型基础能力的培养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应该多种方法并举。其中应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欣赏能力、理论素养进行综合培养,把看、做、分析与思考集为一体。通过造型欣赏与评价、造型改造与创新等教学环节辅以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意性思维的培养

钧瓷造型设计应该是时代需要的创意活动和创造行为。在陶艺专业一线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得不思考的突出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便是陶艺教学中设计思维的融入,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与现代始终是陶艺教学中的大课题。陶艺专业的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环境影响下的青年从来都不缺乏创意,但当面对如何具有创造性思维,如何将现代创意融入到钧瓷造型创作中时总会感觉到迷茫。相对于社会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思考如何在钧瓷造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迫切。它将牵涉到此课程教学多层面的思考与改革,牵涉到院校、教师、学生与社会应用等不同环节的诸多内容。通过寻找钧瓷造型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研究其与教学实践结合的途径,以此来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创意创造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现代陶艺的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性思考的过程。创意思维的融入从本质上说是对学生“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和培养钧瓷造型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在相关课程中加入现代设计内容的教学,以及开设专门的创意思维训练课程的方式来提升学生钧瓷造型课程中的创意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造型艺术其实是文化物化的产物,凭借着这种造型来记述文化所包含的信仰、行为、知识、价值。艺术类的学生入学之前只注重专业的训练而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学习,因此造成了对造型艺术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上的力不从心。无法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就说明有些学生在文化素养上的贫乏。只有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与修养,才能够准确掌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陶瓷造型风格,这一点对陶瓷造型的理解与表现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并不能在本门课程中得到解决,我们需要在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进行提前的规划,尽可能在钧瓷造型课程开始之前通过一系列的通识类课程和精选的选修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做好文化知识的积累。我们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依托于一门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的确立应该紧密围绕着培养目标,切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当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才发现学生并没有做好准备和积累,那么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这里,我们不能仅仅埋怨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而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真正使所有课程的先修后续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显示目标。

(四)确定教学中设计思想培养的核心地位

在当代许多从事陶艺设计与生产工作的民间艺术家,可能从未见过他们所塑造形象的原型,但他们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结合自己精妙的造型方式得心应手地去创造。在这里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摆脱客观事物的束缚,通过艺术语言,充分表现人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正是对这点的不理解,在束缚起自己本来奔放的思维。如果在教学中打开这个大门,并加强学生设计思维的锻炼,那么必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创造之路。通过设计思维的融入,能够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以不寻常的观念看寻常的事物,锻炼从杂乱中寻求秩序的能力,锻炼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设计思维的融入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深入、更合理、更周到,使设计思维在钧瓷造型创作中扩展开来,使钧瓷作品做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们在引导学生设计思维的融入时,应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创造性思维与陶艺的关系。让学生建立将创造性思维编织到陶艺设计中去的主观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融入,结合陶艺创作的原则与特点,让学生选择出恰当的方法,运用于钧瓷造型设计中,从而使其专业所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与消费需求。

三、 结语

几千年陶瓷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陶瓷艺术教育,它是继承和发扬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对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种种藩篱,依靠完善的高等陶瓷艺术教育体系来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因为保持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品格需要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培养出具有民族创新精神的陶瓷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克理.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4.

[2]王运玺.中国钧瓷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6.

[3]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4]罗虹,葛凌,黎典明.中国民族艺术与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5][美]帕特里克・弗兰克著,陈蕾,俞钰译.视觉艺术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2.

[6]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7]吕澎.20世纪艺术的历史与问题[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8]李绵璐.有形与无形――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论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4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坭兴陶 陶艺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63-02

数字化技术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必要手段,它以计算机的软硬件为基础平台,结合数字化信息手段,支持产品建模、分析、修改、优化以及生成设计文档的相关技术。最初计算机技术只是应用在科学方面的计算,但是随着各学科的交叉,计算机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产品设计中。

在陶艺设计上我们可以应用到的数字化软件有CAD、Photoshop、3DMAX、Rhin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各类图形技术为陶瓷艺术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空间,给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对传统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必将是未来陶瓷业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

广西有号称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而在广西区内借助钦州坭兴陶的平台开设陶艺教学课程的高等院校不在少数,除了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钦州学院等传统的陶艺教育发达院校外,各类综合性院校也开始涉足陶艺的教学。但是通过调研得知广西区内高校陶艺教学的手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技艺教学上,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陶艺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介绍,分析其在陶艺教学中的意义,从而为陶艺教学手段的丰富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V西区内高校陶艺教学现状

中国是陶瓷艺术的发源地,在古代我国有着非常灿烂的陶艺文化。近年来,在广西区内许多高等院校都将陶艺教学当成学生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甚至有些院校将陶艺当成一个专业来开设,如钦州学院的陶瓷设计学院开设有陶艺产品专业,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第四个工作室有陶艺侧重方向,其他的如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都是陶艺教学开展得较好的教学单位。笔者通过调研得知,在广西区内各个高校陶艺教学基本上还是在延用手工作坊的模式,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笔者对比了钦州学院陶瓷设计学院、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设计系等学校的陶艺人才培养方案,除了个别课程开设不同,其他的教学内容基本大同小异。总的看来,广西区内各所高校民族陶艺教学的指向性都是在传统手工技艺上做文章,这是沿袭多年来陶艺教学的传统。

二、数字技术指引下陶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数字化技术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手段,对中国陶艺制造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民族陶艺的教学模式。

从陶艺设计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技术可以使材料和设备大大简化;设计创意空间更加灵活、开阔,充分模拟现实,预视效果逼真;设计的变更与修改简捷快速;系列设计生成更方便;设计表达更简易且表现品质更高;图纸的生成更简单且更精确;方便修改,效率高,缩短设计周期;容易设计建档,共享简单;快捷传递信息,对外传播渠道更加广泛。

从陶艺教学耗材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设计技术的采用,在延续传统陶艺设计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了现代的陶艺设计模式,为实现陶艺设计的高效、稳定、低碳节能奠定了基础;其次,促进了陶艺教学基地由粗放型、低附加值逐渐向精细、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更能减少教学过程中对陶艺教学材料的浪费。

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角度来看,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无论是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各种内容都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在互通互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高校共享的文化资源,进而推动陶艺教育成果的广泛传播。

从高校陶艺教学环境来看,高校有机房与工作室、有性能优良的计算机设备、更有具备数字化技术操作技能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成熟、高效地完成教学课程,而且可以在创新与节能上做到进一步完善。可以杜绝走手工小作坊的老路子,能有效地将高校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陶艺设计教学上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陶艺设计隶属产品设计的范畴,按照常规的产品造型设计来看,一般都需要从“三视图”开始。传统的陶艺设计也需要绘制草图、三视图、效果图,但是在广西区内大多数陶艺生产厂家与陶艺教学单位,还都是在延用铅笔、钢笔绘图的方法,所以在陶艺设计教学上教师主要是从效果图绘制作为切入点。在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的当今,这种教学模式日趋显露出其弊端,直观性弱且修改起来繁琐,完全可以用数字化软件如CAD、Photoshop、3DMAX、Rhino来进行陶艺设计教学。首先,用CAD进行规范化三视图设计,标注好各部位尺寸并输出矢量图;第二步,根据矢量图运用Rhino、3DMAX来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并根据不同材质、釉色进行效果图渲染;第三步,运用Photoshop进行装饰贴图。通过这三个步骤来代替原有的手绘设计,在教学上更加便捷、直观,在辅导学生进行造型、尺寸、图案改正的时候不需要从头再来,只需要从软件作图的源文件来进行修改,而且可以进行多次的比较、调整、修改。

(二)陶艺行业认知教学上,聘请一线产品设计师与陶艺从业者进校教学

陶艺行业认知教学是整个陶艺教学模快的一部分,在陶艺行业认知课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哪些利益?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在这个环节一线产品设计师与陶艺从业者起到一个现身说法的作用,他们可以向学生阐明一个趋势: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品制造业必将走一条高效的发展之路。陶艺产品的实用价值与装饰、把玩、收藏价值决定了它的市场地位;从源头到终点经历了设计、制作、包装、销售等关键环节;而且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现代的陶艺制造企业不可能永久地延续传统的单品单量的工艺品制作模式。这种种的情况表明当代背景下陶艺产业的发展与市场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高校培养陶艺设计与制作人才也必将与这一趋势相结合,走一条快速、高效的教学之道。要走这一条全新的道路,陶艺教学就得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运用数字化技术创建全新、规范、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陶艺制作教学上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创新

陶艺制作上分两个部分:一是陶艺产品本身的制作;二是精品陶瓷产品的修复。在广西区内陶艺制作在塑形上依旧沿袭传统,即拉坯、印坯、浇灌以及手工捏塑等。3D陶瓷打印属于“增材制造”,无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生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这种成型方法是陶艺制作技术上划时代的革新,作为感知科技发展脉络的最前沿阵地,高校没理由不将其作为陶艺制作教学的新手段。90后的学生处在一个世界经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感知有着天然的优势,将传统的陶艺成型方法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这大大丰富了民族陶艺教学的手段。

在陶瓷精品修复上则采用传统的金缮修复法,这是一种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的修复方法,装饰性强。用金缮修复稳定无污染但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0天,而且只能修复较小残缺口,这是传统修复方法的局限所在。在沿袭传统陶瓷制作方法的前提下,陶艺制作教学上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势在必行,新时代的陶艺制作教学必须让传统制作技巧与现代3D打印技术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知三维扫描仪与陶瓷3D打印机的使用方法。三维扫描仪的功能主要是体现在精准数据的复制上,比如一件精品陶艺作品出现了较大的残缺口,从常规来看这件作品基本就视为废品了,有了三维扫描仪与3D打印技术后残缺的作品不再会被视为废弃品。我们可以用三维扫描技术对缺口进行数据的补缺填充;然后将补缺部分的精准数据进行材质打印;最后用黏合剂缝合即可。这样的修复教学方法可以和传统的金缮法相结合,既可以弥补金缮法大缺口难以修复的弱点,又可以继续发扬其环保、美观、装饰性强的优点。

四、教学改革的预期成效

发展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让陶艺教学不再只是沉浸在以往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一套老方法中,而是更高效、精准、更富有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意境。让学生学起来更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开发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传统的陶艺教学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过渡。在工业4.0的全球趋势下,陶艺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必将迎来革新,在数字化技术的指引下,陶艺教学改革也必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这可以让陶艺教学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

第三,数字化技术下陶艺人才需求的变化。数字化技术指引下陶艺教学的改革也将影响着陶艺人才需求的变化,让传统的手工艺人型的陶艺人才逐渐向科技型艺术化相结合的全面型人才转变,这将大大提高陶艺企业的生产力,为中国陶艺的腾飞奠定基础。

总之,陶艺教育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不仅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将科学与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必将引起划时代的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基金目】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钦州坭兴陶在现代家居软装中的创新”(KY2016LX496)

【作者简介】邓剑锋(1983― ),湖北赤壁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5

一、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教育意义

1、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曾表示,艺术比知识更有想象空间,利于拓宽人的思维,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知识的进化。在实际教学中,将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的逻辑思维相结合,进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文学艺术修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伴随他们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提高,文学艺术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居里夫人曾认为对科学研究与探讨的过程是对美的探寻,而实际上的确如此,理论的研究与技术的创造本身就极具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美的奇迹。而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是指对他们进行职业岗位的审美培养,使大学生热爱自己今后从事的岗位,通过文学艺术修养在岗位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的策略

1、开设文学艺术课程

文学艺术课程,实质是指鉴赏文学经典作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挑选优秀、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尤其是要将作品中的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对于文学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据学生与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以自由形式为主,最终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2、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主要是指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根据当代大学生现有实际水平编写科学适用的教材,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对人文素质类教材的编写,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加强对大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养。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

各高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营造积极有趣的文学氛围,开展人文艺术节、沙龙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歌唱等),社团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人文、艺术讲座(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等,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从中收获快乐与知识。同时,在校园环境中也可以营造一种文学气息,如在校刊、黑板报上可以开设文艺专栏,让有才能的学生在上面任意施展才华;在校园建筑中可以增添文学艺术形式,小桥、亭子等都能营造出文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

4、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提倡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对学生进行了文学艺术的理论知识的熏陶,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际应用能力,从实践中使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文学艺术修养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以展现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与人文魅力。

三、结语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6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教学创新 坭兴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77-02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因着一定的地理形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得以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语言、风俗、宗教、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等。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室内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特色化与多样性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基于地方区域经济特点和地域文化内涵,发挥院校自身的办学优势,突破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教学人才培养中的传统教学模式。本文试以北部湾陶艺为例,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钦州坭兴陶艺术引入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建立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

一、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北部湾陶艺文化的必要性

这里的北部湾陶艺是指广西钦州的坭兴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它是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沉淀、升华的地域文化成果,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审美价值,如何把钦州坭兴陶艺术运用在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近年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各类院校竞相开设相关专业,从表面来看,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但事实上,由于教学体系如出一辙,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课程设置非常相似,每年大量的“同质化”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而一些体现地区文化创意的新兴产业对特色专业人才却又出现“用人难”的现象。

目前,坭兴陶艺在高校课程中的运用不多,主要集中在广西一些高职院校中开设,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钦州学院等院校,这类院校在教学上注重传统陶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以及课程的不断突破和创新,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地方经济与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教学的道路。

(二)课程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是趋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就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由此可见,注重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地域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内涵的建设,成为现代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一个区别于传统室内设计表现手法、具备自身设计特点的成功案例不仅要满足其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时要具备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征。

坭兴陶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原料到制作工艺都非常独特,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多次获得国内外各项展览评比的大奖,产品远销东南亚、美洲、东欧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近年坭兴陶行业发展很快,产品不断适应市场,有坭兴陶企业250多家(含作坊、大师室),其中工商注册182家,从业人员已达8000 多人,年产值达4亿多元。同时,政府不断加大推动坭兴陶产业发展力度,大力进行制陶产业的招商引资,促使制陶企业茁壮成长,为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坭兴陶产业总值不断提升,围绕坭兴陶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对此,应抓住这一机遇,依托陶都钦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陶艺资源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把坭兴陶文化引入到艺术设计课堂中来,创办特色专业,顺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坭兴陶艺在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课程中的介入不仅可以推动坭兴陶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高校现代艺术设计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三)室内设计与坭兴陶艺结合的方法

古人云:“室无瓷不雅,人无瓷不贵”,可见陶瓷艺术在室内空间的装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秦汉时期,“瓦当”就已经运用在建筑装饰中,这也是比较早期的陶瓷艺术应用于环境设计的典型案例。在陶艺文化比较普及的现代社会,建筑师和陶艺家一起合作,使陶艺进入建筑领域,是促进室内设计蓬勃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室内设计不仅注重功能与实用性,还必须满足人们对居住美的要求。陶瓷在装饰表达上有平面、立体、抽象、具象的表现形式,同时,陶瓷艺术品的色彩变幻莫测,既有天然的泥质色彩又有偶然的釉料窑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天然的陶土色泽、纹饰、花色、造型、工艺性、艺术性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装饰艺术效果,为室内环境氛围的营造增注入丰富的装饰语言。

目前,陶瓷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瓷砖、陶器陈设、卫浴产品来表现,基于此,我们还可以从陶瓷室内陈设设计、陶壁饰品、陶瓷家具、陶瓷装置等方面进行拓展,使其能更好地与室内环境相结合。

二、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坭兴陶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课程内容

在室内陈设装饰环节,引入陶艺设计内容。在继承传统陶艺手法的基础上强调创新,创新陶艺在室内装饰中的形式:(1)墙壁装饰,如陶瓷版画、刻画的陶盘、压印的陶板、陶瓷浮雕等通过悬挂、粘贴、镶嵌的形式丰富墙面装饰效果。(2)顶部装饰,如以室内空间顶部陶艺灯具设计为主展开装饰形式研究。(3)地面装饰,如各种形状和图案的地面拼贴形式。(4)空间陈设,如通过创新陶艺家具、器皿、屏风、隔断等形式做带有主体性的作品陈设。

(二)创建实训基地

实验教学条件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可与专业对口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教学实训中心的“厂中校”、“校中厂”模式,实现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联系的目的,培养出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市场要求的专门人才。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陶艺实训中心配置有拉坯机、修坯机、抛光机、电窑等专业设备,有力地支撑了实训教学工作,实训中心除了满足室内、装饰、产品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还为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陶艺选修课、举办陶艺创作协会的条件。

(三)创建包豪斯作坊式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高校陶艺教育可在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教学工作站的基础上创建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经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在陶艺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开展陶艺专业技术学习,学习与实践内容兼顾到陶瓷材料、陶艺技艺、现代陶艺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等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通过展开知识的扩展,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作品的创新能力,达到教学凸显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特点的目的。

坭兴陶作为地方陶艺,初学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掌握其独特的工艺技艺与制作流程,我们可聘请行业专家、民间艺人和技艺大师为特聘教师,成立大师工作室,走进学校开展课程教学与研究。我国第二代陶艺教育工作者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施于人教授非常重视向民间艺人学习,曾多次聘请民间艺人到校内授课,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了传统技艺和现代装饰相结合、美术基础和陶艺专业相结合、艺术创作和产品设计相结合、理论修养和陶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这是我国陶艺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丰富和完善教学团队,依托行业专家的技术指导、技术合作、资源共享、联合研究等方式,推进人才专项培养和产品技术的创新,将行业新思路、新观念带入课堂,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出具有扎实工艺技能的专门人才。

(四)以赛促教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课程结合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以赛促教”,实现“教 、学 、做 、赛”一体化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积极关注并参与学院、省级、部级举办的各项专业比赛,如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优秀毕业设计奖、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等奖项,通过结合具体的赛事,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坚持奖励保障机制,促使学生提交比较完整及富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作品的竞争筛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思,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五)创业创新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投身创业提供了有利平台,对于能够通过课程项目转换成研究实物的陶艺设计类专业则更为有利。将北部湾陶艺与室内设计结合起来,设计专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研究、比赛中创作出的设计成果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可通过大学生创业园的形式将成果展现出来,以陶艺产品制作、休闲娱乐、成果展销等形式建立一个以“坭兴陶文化”为中心的创新产品体验区,将设计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室内设计相关行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和坭兴陶文化的传承。

总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分布、地域资源、文化和经济环境等差异性显著,市场对室内设计行业的实际需求也有不同的侧重,所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培养适应市场一线岗位需求、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办学环境优势等因素,制定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创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志奇.中国当代设计需要“和而不同”[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8)

[2]舒湘汉.对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J].装饰,2006(4)

[3]姚岚.窑火凝珍陶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4]张玉山.陶艺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完善结合[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5(7)

[5]蒋炎.包豪斯的作坊训练与现代手工艺教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2)

[6]钟莲生.论我国的陶艺教育思想[J].陶瓷学报,1996(6)

【基金项目】201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立项课题“钦州坭兴陶在现代家居软装饰中的创新形式”(KY2016LX496)

【作者简介】冀海玲,女,广西柳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系讲师、工艺美术师。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7

[关键词]锔瓷;金缮;传承;创意设计

[Abstract]Curium porcelain and gold repair are two traditional repairing crafts, which carrying the cherish the venerable and WABI philosophy thought. Through field survey about Chinese curium porcelain and gold repair, we found that the two traditional crafts have rebirthed today, which bring us useful exploration and inspiration in two field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Curium porcelain; Gold repair; Inherited; Creative design

瓷器易碎的特性催生了使器物突钪厣的锔瓷和金缮工艺。现代人对于破碎的瓷器大多是丢弃,走街串巷的锔匠吆喝着“锔盆、锔碗、锔大缸”已成为民俗文化记忆。曾流行于达官贵人中的“锔活秀”随着封建王朝的终结一度消失在战乱之中,锔补、镶扣、金补(陶瓷补金)、蜡补、复烧、随色、做旧等皇家陶瓷修缮工艺难寻踪迹。近年来,文物收藏之风兴起,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备受关注,文化创意产业欣欣向荣。自锔艺和泥金彩漆等传统手工艺申遗成功,锔瓷和金缮又重回人们的视野,二者皆承载着“惜物保福”和“骷琶姥А钡恼苎思想,将残缺的具有艺术价值或个人情感的古物进行修复和艺术加工,使器物得以重生和升华。在追求个性、文化多样性的时代,锔瓷和金缮逐渐步入创意定制的设计空间,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在现代得以华丽重生。

一、锔瓷无痕与金缮尽美

锔瓷是一种在陶瓷上钻洞,再用金属锔钉做搭扣使残器得以卯合的修复技术。修复步骤主要包括对位成器、钉位点记、打窝钻孔、锔钉锔瓷等几个环节1。由于瓷器的硬度非常高,金属无法在瓷器上打孔钻眼,“金刚钻”和“锔钉”的发明也就成了锔瓷形成的必要条件。著名的歇后语“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说得就是锔瓷行当。中国锔瓷用到的金钢钻主要有山东的皮钻、河南的弓钻和河北的砣钻,这三种金刚钻,钻头相同,只是形状与操作方法有所不同。锔钉一般是用金、银、铜或铁做成的两脚钉,还有具有艺术特色的,被称之为“花锔”的镂空钉、雕花钉、镶钻钉等。各地锔钉大同小异,在锔瓷过程中的使用基本一致。锔瓷有粗活和细活之分:粗活是为普通老百姓修补破损的碗、碟、盆、缸等,所用的金刚钻较大、单一,锔钉为清一色的铁钉,工艺略粗,以耐用为主;细活是为大户人家修复观赏瓷或紫砂壶,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1]之别,注重艺术价值,工艺要求精致。历史上出现的“锔活秀”表明了锔瓷手艺开始向锔瓷艺术进行转变,“干粗活”的锔匠与“干细活”的锔艺师繁荣着整个锔瓷行业,锔瓷由此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采用锔瓷修复后的器物牢固耐用,像笔洗、茶具等容器可做到滴水不漏,被称为“锔瓷无痕”[2]。

“金缮”,是用天然大漆将瓷器碎片黏合,快干的时候在瓷器表面敷以金粉或金箔,或用金进行绘画的一种修复工艺。其所用的粘合剂生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具有防腐蚀、耐强酸碱、耐高温、防潮绝缘等性能。从字面上看,金缮中的“金”意为黄金、金色,缮为修缮、修复,意即用黄金或金色之物来修缮残缺,其工艺流程大致有拼贴配补、打磨髹漆、金绘或贴金等环节;从工艺角度来看,金缮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工艺的部分工序;从考古及博物馆学角度看,金缮是修复瓷器、紫砂、玉器、象牙、竹木器等文物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读性、相容性和可逆性;从美学角度看,金缮追求“骷拧钡纳竺廊の丁!鳌币馕简陋,“寂” 意为寂静,“骷拧笔且恢衷谌毡玖餍械墓勰睿其强调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在残缺中发现美,在寂静中发现古物呈现的岁月之美。这种哲学观或许可归结于岛国资源缺乏,常遭地震等自然之灾所带给他们的命运无常之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处于瓷之大国的中国人对于兔毫、油滴、木叶天目之淡然,而日本人将曜变天目供奉为国宝。填补、髹漆、阴干、打磨,用金细细地描绘,甚至还要耐受大漆的过敏症状,金缮需要极大的忍耐力和漫长的等待,类似于绘制唐卡的修行之举。胸怀一颗惜物之心,用世上最贵重的东西来修复残缺,装饰、美化、升华至一个新的艺术境地,可谓“金缮尽美”[3]。

锔瓷善于修复陶瓷的裂缝和冲线等缺陷,由于需要打孔,会对器物造成二次伤害,但修复后的器物结实耐用。金缮适合修复陶瓷的缺肉、飞皮等缺陷,但金漆粘合部分遇热水可能会破损。现代陶瓷艺术修复师经常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以扬长避短。

二、锔瓷与金缮的历史概说与现状

(一)锔瓷的流变与现状

锔瓷是随着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行业,是中国陶瓷文化的衍生部分。锔瓷行当起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可见于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锔匠做活的场景,一般认为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纵览中国陶瓷史,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瓷器在古代曾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且不说唐代秘色瓷、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明代青花瓷以及清代皇家之珐琅彩,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瓷质餐具出现了裂痕也不忍丢弃,而那些不慎打破的传家之宝或有纪念性、寄托情感之物都会请人加以修复或进行艺术加工,锔瓷行业曾经繁荣兴旺。明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闻札记》中曾对瓷器修补有所记载。日本江户时代的《蚂蝗绊茶瓯记》记载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政寻求中国匠人修复南宋龙泉窑茶碗,因对其凸起的、如蚂蝗绊般的锔钉不满,改用金缮工艺来修复的故事。清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清宫廷陶瓷修复修缮工艺包括清洁、打磨、镶扣、胶粘、蜡补、金补、锔补、随色、复烧、做旧等10种,可见在古物收藏兴盛及注重文人审美的时代,锔瓷等陶瓷修复技术是一种为贵族服务,被人欣赏的高级工艺。晚清民国战乱时期,由于物资非常匮乏,锔匠们走街串巷,挑着担子,对老百姓的日用陶瓷器物进行修补。

改革开放后,制瓷业迅猛发展,供大于求且物美价廉,致使残器大量丢弃,锔瓷行业由此日益萧条,锔瓷工艺濒临灭绝。21世纪初,随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上日程,锔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在古玩市场,锔瓷品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特殊印记的文物(图1)。从前默默无闻的锔瓷艺人出现在网络新闻中,参加民俗手艺、民间绝活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到高校讲学等等。王振海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是原宫廷造办处御工山东巧工王神手的第五代传人,4岁起跟爷爷学习家传锔艺的24样、72种、136道绝活,11岁开始承袭祖业(图2)。锔艺申遗成功后,王振海先后在内地,到台湾、英国、德国等地讲学,并举办展览,以此传播锔瓷文化和传授锔瓷技艺。湖南卫视、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等媒体对其事迹有专题报道。他说:“锔艺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过千锤百炼凝聚的艺术精华,用来消除破碎、抚平裂纹、缝补伤感、修复懊悔、缝补断代、修复遗憾。锔艺是艺人与残瓷的对话,残瓷只是载体,锔艺是过程,锔艺为即将逝去的器物注入二次艺术生命,造就残而不残、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另外锔艺也是一项非常环保的行为。”[4]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锔瓷的设计产品也开始繁荣与流行。江朝文传承祖父的手艺,注册“玩瓷片”锔瓷商标,店面开在景德镇陶艺街,是最早带动景德镇锔瓷行业复兴的一位。江朝文说:“30年前,许多年轻人向往城市缤纷的生活,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锔瓷曾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危机,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并在文化复兴的当今,加以创新发展。”随着景漂现象的出现,景德镇留下了大量艺术家和手工业者制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破损的作品,以往的丢弃现象在减少,象“玩瓷片”这样的锔瓷工作室渐渐出现(图3)。景德镇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工业城市,从宋景德年间建镇至今一千多年来,地下保存了大量的陶瓷碎片,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垃圾。景德镇“忆千年”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采用传统锔瓷工艺,对陶瓷千年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成功将“工业垃圾”转变为“文化珠宝”,专业开发以古瓷片为载体的文房用品和首饰创意定制,已成功步入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市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引入,还有人研发了锔瓷机器人,锔瓷不仅得以重生还得以“升华”。

(二)金缮溯源及现状分析

很多人认为金缮属于漆艺范畴,因其修缮瓷器所用的粘结剂为天然大漆,技术手段和髹漆无异,只是金缮的目的是修缮瓷器等残破器物。据最新的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在8000年前已出现髹漆工艺,唐代的“金银平脱”一般是在漆器表面贴金银片,著名的有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金银平脱”。明代《髹饰录》记载的“补缀:补古器之缺……”,明确提到用大漆修缮古器旧物。清代《景德镇陶说》记述“粘碗盏法”和“粘官窑器皿法”两种古瓷器修复技术。《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清宫廷陶瓷修复工艺的金补即陶瓷补金,是将金粉与漆调和后对陶瓷断裂、缺失处进行补配,或在漆修补的基础上再在陶瓷破损处撒、贴金粉金箔的修补工艺,这应该就是日本所称的“金缮”。清宫档案中还有用大漆修补瓷器的记录,如“乾隆十一年……总管刘沧州交均釉飞脊花觚一件。传旨:着用漆补好,钦此”。从审美取向来看,由于深受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这种修复工艺最终在日本发展成型,名为“金缮”。宁波泥金彩漆工艺是中国濒临失传的传统漆艺之一,2006年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艺角度来看,金缮其实是泥金彩漆工艺的部分工序。泥金彩漆工艺泥料以大漆、陶土、瓦灰、贝壳灰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合,练制成高密度且具有坚韧性的修补填充材料或堆塑漆泥,并在缺损面上雕塑各类装饰形状图案。泥金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古人用植物汁液调和天然金粒涂在石器表面以作装饰。历代文献对其皆有相关记载,如唐代崔涂《过绣岭宫》诗:“古殿春残绿野阴,上皇曾此驻泥金。”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封禅》言:“树石九F,泥金八幽。”《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载:“ 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 宋苏轼《永裕陵二月旦表本》言:“岱岳泥金,未讲升中之礼;荆山铸鼎,遽成脱屣之游。”等等。

当今,中国人更多接纳与欣赏的是金缮所传递的惜物之心、残缺的崇拜及骷琶姥АM跎捍戳⒌慕鹕晒ぷ魇颐为“漆息”,意为“以漆养心,万物同息”。她说:“冷静地接受残缺且真诚地修补,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不只是修补,而是成全了一颗惜物之心。物件和人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磕磕碰碰,这些伤痕造就了现在的你,物件破碎后通过金缮修补,也会留下一份独家记忆。选择用昂贵的金粉装饰并非为了掩盖器物的缺陷,而是接受这份不完美并将其美化,使器物拥有新的生命力。”“一善门”金缮工作室是由一群90后的年轻人创建的,主要从事器物修复和工艺教学。“一善”取自古语“日行一善”,善是初心,缮是作为,“行善心,修缮器”是宗旨。目前工作室的修凸ひ罩饕有金缮、银缮和漆缮。工作室的主持人说:“我们欣喜于遇见的每一件器物,或珍贵、或平凡,就好像遇见每一个人,也倾听,也诉说。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件器物,存善念,行善待。修缮器物的同时,亦是对自心的修行。”“一善门”梅琳玉讲述了她为著名陶艺家安田猛修复作品的故事,这件金缮之作成就了惜物之心,保留了一份美好的记忆(图4)。“木匚 ”金缮工作室由漆艺专业出身的曹明健创建,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除了做金缮,还致力于现代漆器的设计与制作,开创性地将漆器与瓷器设计相结合(图5)。

三、锔瓷和金缮重生的有益探索

(一)锔瓷和金缮利于环保

瓷器的坚硬、耐磨和易碎等特性导致了破损的瓷器永远不可再生或降解。瓷器垃圾坚硬锐利且很难处理,与人类争占着大自然的有效空间。金缮和锔瓷修复瓷器生命,在缺陷中寻找美,将垃圾变成另类的艺术品,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瓷器垃圾的产生,为环保作出了贡献。笔者曾带领学生收集一些因有缺陷而被作坊丢弃的陶瓷商品,针对其缺陷采用金缮等手段进行二次创作。由于瓷器的不可降解性,大量的残瓷废弃物存造成环境污染,锔瓷和金缮赋予了残瓷的二次生命,是一种绿色环保、变废为宝的手段(图6)。通过调查发现,这一修补方式引起了许多商家的关注,有些瓷器商家采用锔瓷的方法对有少量缺陷的产品进行了补救,以此降低重复生产的成本。陶瓷文物修复多采用环氧树脂等化学材料作为粘合剂和配补材料,对文物和人体存在一定的危害,而金缮修复主要使用天然生漆,调和蛋白、糯米粉、黄土粉等作为粘合剂,以大漆、陶土、瓦灰、贝壳灰等材料作为修补填充材料,这样的黏合剂和配补材料没有化学污染,天然环保,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相容性、可逆性、可读性等,即对修复师以及文物几乎没有危害又符合国际文物修复的道德准则。如在大英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使用金缮修复的瓷器。

(二)锔瓷和金缮是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

锔瓷和金缮都是基于残瓷的二次艺术创造和再加工,锔艺师和金缮师历来都是根据主人的要求进行创作,以求锔钉或金绘部分与器物更加和谐美观。近年随着收藏热的到来,古瓷片因存世丰富、学术与艺术价值较高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珍稀瓷片,比如宋五代名窑、元青花、明清官窑龙纹和款识等瓷片卖到数万不等,经过加工设计成戒指或扣子等也成了价格不菲的奢侈品。为迎合普通大众的需求,设计师采用锔瓷工艺将古瓷片设计成各类生活用品,比如扣子、胸针、首饰、U盘等,一些商家设有网络销售平台或线上与线下同时销售,这些跨越时空、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品慢慢流行起来。“忆千年”古瓷标本首饰首创中国人文珠宝,“木匚”工作室以古瓷为标本,将锔瓷和金缮相结合,设计与制作出既承载文物信息,又具有文化底蕴和时尚气息的优秀作品(图7)。

锔瓷和金缮的方法、理念也启发了当代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锔瓷和金缮将是瓷器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美国陶艺家南茜收集世界各地的瓷片文物,采用传统金缮工艺创作了表达经济全球化的现代陶艺作品《全球陶瓷船》。台湾艺术家陈高登传承知物用物、爱人敬天的惜物哲学,将传统锔瓷工艺用于现代器物修补,创造了融合锔瓷艺术之美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设计作品(图8)。陶艺家周先锋是特殊教育学院的教师,曾拜锔瓷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振海为师,采用传统锔瓷工艺创作了陶艺作品《修复―心》,表达对残缺的赞美。

(三)锔瓷和金缮的重生将引领一种文化时尚

金缮就工艺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工艺的部分工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一样是研究民间技艺、经济发展、文化特征的活化石。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对物品的循环利用、对资源异常珍视的态度。古人崇尚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接触了事物,才能获得真知[5]。锔瓷和金缮也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感悟,成功修复破损物件的过程,就像是自我修行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古器物收藏热的兴起,人们一边玩味古老器物承载着的历史痕迹与经年之美、历代使用者的往事和体温,一边研习这些古老手艺,手工技艺、文物鉴赏的能力与对人生的感悟一同增长与提升。

锔瓷采用的锔钉金扣和金缮中残缺部分的贴金,是在用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来面对残缺,以此对残缺器物进行装饰与美化、升华及涅。现代人身上大多有一份浮躁,蕴含“惜物保福”的锔瓷,承载“骷琶姥А钡慕鹕桑此类文化媒介之物俨然成为现代人

修身养心以及与社会交流的纽带。

结语

锔瓷和金缮在现代不仅得到重生,成为艺术品修复与保护的方法,同时积极参与现代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最终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了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消费物质到消费非物质,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抑或感觉与品位,锔瓷和金缮成为了“修身养性”、“格物致知”、“惜物保福”、“骷琶姥А钡任幕符号的媒介,@种媒介将引领一种珍爱资源、绿色环保、去除浮躁、沉静养生、增进文化素养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时尚,并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两大领域带给人们有益的探索和启发。

注释:

1对位成器:将破碎的瓷器摊开对位,找碴,对缝,用胶纸在对合成形的瓷器里面粘复,使瓷器基本恢复原有形状。钉位点记:按照瓷器的形体结构与破碴、缝隙的位置计算锔钉的张合位置及位点,加以标记,计算出所需锔钉数量、样式来配合瓷器原来的形状和花纹图案。打窝钻孔:根据标记好的钉位用金刚锥打两个小窝再用金刚钻钻孔。钻孔时必须双腿双脚上下与金刚钻的拉伸同时运动,钻出倒燕尾孔。

参考文献:

[1]王文权.论民间传统锔瓷艺术[J].作家,2012(6).

[2]滕逸骅.锔瓷无痕 金缮尽美[J].第一收藏,2014(8).

[3]王振海提供的高校讲座手稿.2011.06.

[4]俞惠,杨植震.古陶瓷修复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篇8

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比如,有的人尽管穿着高级的名牌衣服,但他的内在涵养不高,整体效果也显示不出美的效果;有的人礼仪语言的表达很动听,即使他着装很俭朴,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美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

大学生社交礼仪的内在修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伦理修养。

伦理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达到一定的境界。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伦理是礼仪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嫉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得高。

(二)文化修养。

风度是人格化的表征,是精神化的社会形象,它是人们长期而又自觉的文化思想修养的结果。有教养的人大都懂科学、有文化。他们思考问题周密,分析问题透彻,处理问题有方,而且反应敏捷,语言流畅,自信稳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吸引力,让人感到知识上获益匪浅,身心上愉快舒畅。相反,文化修养较低的人,缺乏自信,给人以木讷、呆滞或狂妄、浅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觉地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才能使自己在社交场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潇洒自如。

(三)艺术修养。

上一篇:儿童医学科普教育范文 下一篇:民间艺术文化传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