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4:26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1

【关键词】急性心脑血管;院前急救;效果;体会

急性心脑血管类疾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中的常见急危重症,由于其发病较快且病情复杂多变,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若未及时予以救治将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减少该类患者致残和病死率以及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予以急救处理[2]。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急救组,同时选取同时段自行来院而未进行院前急救的心脑血管患者作为未急救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探讨了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急救组,同时选取同时段自行来院或家属陪同来院就诊而未进行院前急救的心脑血管患者作为未急救组,2组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病前均具有头痛、偏瘫、昏迷和抽搐等临床症状。急救组患者50例,女19例,男31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75.0±1.8)岁;有高血压疾病史19例、高脂血症疾病史11例、糖尿病史18例、三高病史2例。未急救组患者30例,女12例,男18例;年龄最小64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74.6±1.9)岁;有高血压疾病史13例、高脂血症疾病史9例、糖尿病史7例、三高病史1例。2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未急救组患者在家人陪同下自行来院就诊,未予以院前急救处理,来院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深入询问,并予以一系列检查以及进一步治疗。急救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处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急诊科医生接听到急救电话后立即询问患者或其家属患者具体病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脑血管类疾病),叮嘱患者勿活动,就地等待急救人员。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患者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心电图检测,及时判断患者病情。②医务人员务必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对患者鼻腔和口腔内分泌物进行清理;对于舌根下坠且鼾声较大患者放置入口咽通气管;对于抽搐者则置入开口器,以免咬伤舌头;对呼吸不规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此外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吸氧处理,确保患者吸氧充足;并根据患者病情予以药物治疗,如颅内压增高患者可静脉滴注250mL甘露醇(15%~20%),对于颅内压正常者予以静脉滴注250mL生理盐水;对病情严重患者需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心理辅导,以便降低患者和家属的紧张、焦虑心情,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急救人员的现场抢救。③实施急救处理后,在确保患者吸氧充足、呼吸畅通以及病情稳定后即刻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救护车接运送期间,要确保运动平稳,可在担架下面添加减震海绵,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到达医院后向值班医生和护士详细交代患者病情以及急救经过,以便为院内进一步的治疗奠定基础,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率。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救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0%和4.0%,未急救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3.3%和26.7%,急救组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未急救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脑血管类疾病是指由于心脑部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者出现血管破裂以及缺血性脑梗死,最后发生脑溢血[3]。临床实践研究报道,该病患者发病后,由于其脑干部位受压而移位,或者产生颅内高压,致使血管循环受阻,动脉血管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脏或脑组织缺血缺氧[4]。由于急性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病较突然,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对该类患者需予以积极地急救,特别是实施院前急救,对缓解病情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同时与未采取院前急救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急救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0%和4.0%,未急救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3.3%和26.7%,急救组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未急救组(P<0.05),与魏燕[5]等研究结果相一致。除了对急性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采取院前急救处理外,在住院过程中还需进行全方面的护理服务:①患者应保持卧床状态,室内保持安静,空气通畅,对于抽搐患者应时刻关注,以免咬伤舌头,同时还需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分泌物。②对并发脑血肿患者要做好积极预防工作,定期测量患者颅内压力,若颅内压力处于较高状态时予以静脉滴注浓度为15%~20%的甘露醇以及联合应用呋喃苯胺酸。③保持患者体内电解质、水和营养平衡,对于不能进食患者可通过静脉营养来补充水分和必须的能量。④定时测定患者体温,若体温较高,需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如风扇、冰袋以及乙醇擦浴等。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显著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急救人员对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时应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如有无呕吐、头痛和偏瘫等并发症),对病情快速做出判断,同时采取科学的、针对性的急救处理措施。为了避免患者来院期间病情进一步恶化,特别是颅内高压的控制情况,急救人员可对患者采取辅助用药进行治疗,如呋塞米和甘露醇等。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2

院内急诊科是涉及临床危、急、重症及时有效抢救治疗的一线科室,是降低院内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环节。分析和研究院内急诊病谱构成的规律,对院内急救的重点准备和指导预防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楚雄州南华县医院近三3年间急诊内科门诊就诊3332例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6~2008年在南华县医院急诊内科门诊就诊、在本院有详细记录的病历3332例,男1940例,女1392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除外小儿科、五官科、外科、妇产科的急诊病人。

病种与性别构成:就诊病人按病种多少顺序是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疾病、胃肠炎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其他类疾病、消化道出血。除中毒男性低于女性外,其他病种同序。而女性按病种多少顺序是:中毒、胃肠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肿瘤、其他类疾病、消化道出血。

年龄与病种构成: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就诊例数增多;而中毒疾病、胃肠炎、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就诊例数减少;构成比也随之而变化。肿瘤、消化道出血、其他疾病就诊例数变化不明显,构成比变化不显著。见表1。

本县基本概况:本县为全省农村山区特困县;人口20多万;是滇西的交通要道;距离州府30多公里;农村劳动力输出多,农村劳动力多数村寨为45岁以上年龄段和妇女;有中国“野生菌王国”之称。

讨 论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3例死亡病例就有1例死于心脑血管病,并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高血压下降幅度越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越多。心脑血管疾病是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等等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和累加的结果。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首要因素,因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进入21世纪,人们更多地追求健康,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医学从关注医疗转向更多关注预防,这既是发展所需,更是形势所迫。为了有效遏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中国卫生部十年百项技术推广项目于2004年正式启动,目的是提高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建议探讨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急诊医学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内科急诊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危重病人能否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立足于窗口,优质服务于社会:急诊医学是近年发展很快的学科,关键抓好院前急救、院内急救、EICU救治三环节。急诊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急救的成败。急诊科是医院直接对外的窗口,面对社会,服务于群众。急救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的形象,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示范,这样就要求急诊科医生知识广,有精湛的业务和过硬的技术水平,在诊治过程中具备快、准和显效明显。故要对急诊科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更新知识,才能符合时代需要,优质服务于社会,使医院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声誉。

开辟绿色生命通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急诊科应建立开辟绿色生命通道,使所有均能得到及时、精心救治和优质服务,使群众树立“有病即到急诊科就医”的思想意识,使患者对其诊治水平满意、放心。到急诊科就医的患者一般为危、急、重病人,如不及时救治则危及生命,若及时救治,急救费用或许不是急诊科乃至医院所能承担,故政府应相应可行于医院急救措施的政策。随着经济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急救网络,也是发展的必然。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3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 临床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80 cases of coma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summari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coma. Results: in this study, 80 cases of coma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after the rescue and treatment of 67 cases, positive, successful rescue of 83.75%, 13 cases died, 16.25%. In 13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at death, died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 total of 4 cases, accounting for 30.77%; followed by died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patients, a total of 3 cases, accounting for 23.07%; the patients died of poisoning were 2 cases, accounting for 15.38%;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1 cases, accounting for 7.70%; 2 cases died of other causes, accounted for 15.38%.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the cause of timely and accurate for patients, and to take active and effective emergency measures,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rescue of coma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Keywords: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coma patients; clinical diagnosi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02-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提高,急诊科逐渐受到了重视,急诊室接诊的患者逐年增加,危重患者也越来越多[1]。急诊需要医生快速准确的进行治疗,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医院内科急诊患者的昏迷情况,全面分析急诊患者的昏迷原因,从而提高急诊内科抢救患者的成功率[2]。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患者年龄12至89岁,平均年龄45.2岁。其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自发性颅内出血、大面积脑梗死63例,心肺复苏后17例。整理患者姓名、年龄和性别,收集患者既往发病史、发病时间、就诊和死亡时间、死亡原因。

1.2昏迷原因分析: 其中由于脑血管病导致昏迷的患者共26例,所占比例为32.5%; 由于各类中毒导致昏迷的患者共23例,所占比例为28.75%;由于糖尿病导致昏迷的患者共14例,所占比例为17.5%;由于器官疾病晚期导致昏迷的患者共7例,所占比例为8.75%;哟与感染性疾病导致昏迷的患者共6例,所占比例为7.5%;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共4例,所占比例为5.0%。综上所述,造成急诊内科病人昏迷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疾病、中毒及糖尿病。

1.3诊断与处理方法: 病人入院后详细向家属询问患者的病史,迅速判断、确认病人是否处于昏迷状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按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例如尿常规、心肌酶、血常规、血糖、心电图、电解质、肾功能、X线及CT等检查[3]。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例如洗胃、颅内降压、抗感染治疗以及葡萄糖注射处理。对于昏迷患者可以采用纳洛酮静脉注射进行基础治疗,对所有昏迷病人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有效保持保持呼吸通畅,对于呼吸衰竭病人可视情况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对患者的所有检查均和抢救措施同步进行,且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2结果

2.1临床结果: 本次研究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治疗,抢救成功者67例,所占比例为83.75%,患者死亡13例,所占比例为16.25%。

2.2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在13例急诊内科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多,共4例,占30.77%;依次是死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共3例,占23.07%;患者死于中毒的共2例,占15.38%;猝死患者1例,占7.70%;死于其他原因的2例,占15.38%。

3讨论

造成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方面与患者自身有关,患者病情危重,多种疾病交叉,就诊不及时,院前救治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患者昏迷;另外,这还与医院救治的及时程度、医院的医疗水平及相关基础设施密切相关,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治疗措施也与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相关。除此之外,患者家人急救护理相关知识也是影响急诊患者治疗的一个因素,如果急救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急诊患者昏迷。因此,提高医院急诊内科医生的治疗水平和知识水平,完善医院相关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强求急诊内科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

本次研究发现,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多,因此医院可提醒患者提升对心脑血管疾病病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患者平时也应加强心脑血管方面的关注程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该类疾病。医院提示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要经常体检,针对患者患有容易导致猝死的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杜绝引起猝死的高危因素。国内外有多篇文献报道尽早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减少猝死发生的非常有效的措施。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饮食以及劳作规律的改变,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因为缺乏相关的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应对措施,且无意识去监测、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该类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较高,因此社会以及政府在采取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率的措施时,应首要考虑在该类地区普及相关知识。

本次研究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治疗,抢救成功者67例,患者死亡13例。在急诊内科死亡患者中男性患者死亡明显要比女性患者多。另外,患者院前死亡也应该有所重视,提高人们对相关急救措施的认识十分必要。结合该地区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实际情况,医院应该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医院的急诊救治能力,使患者在急诊内科能真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的分析一直都是急诊医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准确分析急诊昏迷患者的病例资料,有助于提高医院急诊科抢救能力,更好的抢救急诊患者。

参考文献

[1] 李伟东, 曹翔, 曲修胜. 210 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 8(14): 51-51.

[2] 余坤城. 急诊内科抢救 120 例昏迷病人的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 中旬刊, 2011, 24(002): 580-580.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4

120急救应以创伤急救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现场急救作为重点,救护车装备、药械配备应与其相适应。

【关键词】 120出诊 疾病谱 外伤 脑血管病 老年人

120急诊医生,既不是内科医生,也不是外科医生,应该是一种独立的临床专科医生 [1]。120出诊疾病谱既含有内科、外科,也不完全等同于急诊科,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现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出诊6922例,其中男3324例;女2675例。有1045次空跑,未拉回病人(各种原因)。

1.2 方法:

将病人分成四个年龄段, 20岁以下为一组;21~40岁为二组;41~60岁为三组;61岁以上为四组。疾病谱按构成比排列为:各种外伤、骨科疾病、神经内科系统、心血管系统、各种急性中毒、各种原因死亡病例、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

2 结果

不按年龄组,整体排列:外伤占第一位,1232例,占总数20.5%;骨科疾病占第二位,1131例,占总数18.9%;神经内科疾病第三位,1046例,占总数17.4%;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四位,623例,占总数10.4%;各种急性中毒第五位,326例,占总数5.4%。死亡303例,占总数5.1%;呼吸系统疾病190例,占总数3.2%;消化系统疾病106例。占总数1.8%;其它杂病1042例。占总数17.4%。男女之比为1.24:1,男性略多于女性。按年龄组比对:一组446人,其中男236人,女210人。男女之比为1.12:1。 外伤第一位,占绝对优势,共136例,占本组30.5%;骨科疾病第二位,共40例,占本组8.9%;急性中毒第三位,共20例,占本组4.5%;心血管系统疾病12例,占2.7%;消化系统疾病12例。占1.8%;死亡7例,占1.6%;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1.3%;其他杂病,包括:低血糖晕倒、癫痫抽搐、高热抽搐、腹痛等,216例,占48.4%。二组1392人,其中男882人,女510人。男女之比为1.73:1。外伤第一位,共542例,占本组38.9%;骨科疾病第二位,共287例,占20.6%;急性中毒第三位,共166例,占11.9%;神经内科疾病第四位,共52例,占3.7%;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五位,共41例,占2.9%;死亡25例,占1.8%;呼吸系统疾病15例,占1.1%;消化系统疾病11例,占0.8%;其他杂病250例,占18.0%。三组1857人,其中男1054人,女803人,男女之比为1.31:1。本组骨科疾病第一位,共410例,占本组22.1%;外伤第二位,共392例,占21.1%;神经内科疾病第三位,共317例,占17.1%;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四位,共239例,占12.9%;急性中毒第五位,共128例,占6.9%;死亡71例,占3.8%,消化系统疾病35例,占1.9%;呼吸系统疾病23例,占1.2%。其他杂病243例,占13.1%。四组2304人,其中男1152人,女1152人,1:1。神经内科疾病升为第一位,且占绝对优势,共674例,占本组29.3%;骨科疾病第二位,共394例,占本组17.1%;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三位,共331例,占本组14.4%;死亡200例,占8.7%;外伤162例,占7.0%;呼吸系统疾病146例,占6.3%;消化系统疾病52例,占2.3%;急性中毒12例,占0.5;其它杂病333例,占14.5%。各年龄组出诊人数之比:第一、二、三、四组,分别为:1:3.12:4.16:5.17。第四组人数所占的比例,是总人数的38.4%。

3 讨论

3.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青、中年组,各种外伤是占第一位的,到老年组脑血管病上升为第一位,与当前疾病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是一致的,另外,老年患者的出诊比例也明显大于中青年组。 

3.2 我院是一个以骨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以上统计材料中,骨科患者的比例较高。

3.3 出诊患者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需要现场急救和担架转运的特点,其疾病谱也不同于急诊科病人。而且老年病人所占的比例较高。

3.3 根据资料分析,120急救培训应以创伤急救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现场急救作为重点,救护车装备、药械配备应与其相适应。针对性的培养专业的急诊医护人员,提高正确处理和抢救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和治愈率。[2]

参考文献

[1]李继光,黄建群.关于急救医学模式的探讨.中国医院管理,1996,16(8):21.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5

【关键词】 内科昏迷;急诊抢救;护理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2-02

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死亡率高,有报道显示,死亡率高达25%左右[1]。昏迷是意识障碍较严重的一种,其发病原因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中毒、外伤等引起,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是救治昏迷患者的有力保证。本文选择114例昏迷患者,初步探讨对内科昏迷患者有效的急诊抢救相关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科昏迷患者114例,男性65例,女4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8.69±10.54)岁。心血管疾病14例,脑血管疾病52例,急性中毒9例,感染8例,低血糖16例,癫痫4例,中暑4例,肝性脑病5例,不明原因2例,分别占12.28%,45.61%,7.89%,7.02%,14.04%,3.51%,3.51%,4.39%,1.75%。

2 护理方法

2.1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外急救及护理 首先,急诊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要立即出诊,并根据电话内容做出相应预案;其次,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对昏迷患者所处的环境做出迅速判断,包括有无高热、农药容器等,并询问家属疾病发生进过;再次,迅速使患者脱离所处环境,观察生命体征,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最后在途中转运时要保持患者状态稳定,避免二次打击,并根据病情实施心电监护、吸氧等初步护理措施。

2.2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内分诊 对昏迷患者实施正确的分诊,其意义重大。首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在急救车到来后,立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观察、询问、触摸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大致判断,根据有无生命危险分别安排到不同的急救室;其次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询问患者及家属疾病发生经过,有无诱因,既往史等,同时对患者进行仔细查体,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最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经患者送到相关科室或进行相关治疗。

2.3 内科昏迷患者的院内急救及护理

2.3.1 保证气道通畅 院内抢救的第一步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呼吸骤停。具体的做法是使患者平躺,松解衣领,使头部充分后仰,面部偏向一侧,同时要防止舌头后缀,在必要时要进行器官插管或者切开。充分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同时要进行血氧分压的检测,及时调整氧气流速。

2.3.2 建立液体通道 静脉通道的建立对于昏迷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抢救成功与否。昏迷患者往往血管条件较差,应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必要时建立2-3个静脉通道,开始时可用生理盐水维持。

2.3.3 迅速对症处理 在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后,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对症处理:休克、循环血容量不足时要迅速扩容;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进行调整血压、调整血糖、强心、利尿、纠正酸中毒、降温、降低颅内压等对症处理。

2.3.4 查明病因 生命体征稳定后,要迅速查明病因,可行血糖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CT等辅助检查予以确诊。但是,急性中毒时,要根据中毒种类及中毒药物,在急诊科立即实施洗胃或高压氧气吸入或血液灌流等对因处理。

3 结 果

内科昏迷常见原因为心脑血管意外、中毒、代谢性疾病感染等,对其院前处理正确率92.11%(105例),院内分诊正确率93.86%(107例),死亡率为20.18%(23例)。

4 讨 论

4.1 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 内科昏迷患者病情复杂,基础疾病较多,并且起病快,要求医疗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有效判断及处理。由于存在交流障碍,在短时间内医护人员只能通过经验及对症处理。因此对昏迷患者的救治直接体现了就诊科医疗水平的高低[2]。

4.2 内科昏迷患者的护理路径 本研究中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最短时间内对114例患者进行救治护理,其死亡率为15.79%,低于有关报道的数据[3]。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本着效率第一的原则[4],将医疗资源合理优化,将多个部门进行统筹。首先是接诊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做好记录并安排人员出诊,出诊人员在院外进行有效的初步处理,以保证后续的抢救;再通过正确的分诊处理,时患者最终得到合理救治。

综上所述,内科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降低内科昏迷患者的病死率,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黎明.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64-66.

[2] 史静,马宪荣.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8(35):8645.

[3] 陈小红,张巧琴,俞继芳,等.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处理[J].护理杂志,2008,25(10B):47-48.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6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院前急救

急性心力衰竭为急诊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如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救治,会导致患者死亡,危及生命。此疾病是因为心脏疾病导致患者心肌出现收缩力降低,回心血量无法完全排出,从而导致供血不足。患者可出现气促、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等临床表现[1-3]。为探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措施及效果,2011年2月-2012年6月笔者对所在医院急诊收治的5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的5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35~74岁,平均(58.5±8.1)岁;发病时间5~30 min,平均(14.8±4.6)min。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左心衰竭,48例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4例高龄患者症状不典型,年龄62~79岁。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12例患者为情绪激动导致,14例患者为过度劳累,26例患者为感染诱发。所有患者均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疾病,16例患者合并有心瓣膜疾病,34例患者有糖尿病,47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32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评估疾病等综合措施进行急救,并安全转运到医院进行急诊就治。所有患者均快速出诊,3 min出车,到达现场时间为9~26 min,并由医师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紧急急救。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并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病史情况。如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紫绀、冷汗淋漓、端坐、三凹征、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听诊肺部有哮鸣音,心尖部可听到奔马律,且有心衰疾病病史,可初步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及调整,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如有必要可进行吸痰治疗。给予患者强心、利尿、镇静、止痛、扩张血管药物及激素等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疾病情况,并转移患者送往医院。转移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给予针对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等情况给予患者应用3~10 mg吗啡,以降低患者的心脏负担,控制其躁动等情况,如患者双侧肺部均可听到水泡音,应给予患者应用20~40 mg速尿药物,改善其肺部水肿情况;如患者双肺部哮鸣音明显,可给予患者应用氨茶碱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患者低脂低盐饮食、吸氧、卧床休息等治疗,并给予患者应用抗感染、逆转心室重构、扩血管、利尿、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并积极治疗控制患者的合并疾病[4-7]。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综合措施急救,均顺利到达医院。50例(96.2%)患者救治成功,2例死亡,死亡率为3.8%。50例患者经1周综合治疗后血NT-proBNP检查结果为(2940.2±2457.3)ng/L,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查结果为(46.3±9.5)%,心率为(71.2±11.5)次/min,血压控制良好。3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到2级,12例患者心功能改善到1级。患者呼吸困难不明显,双肺湿啰音消失,浮肿消失。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为临床比较常见的急性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很大,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此疾病是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导致患者的心脏不能正常地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脏,致使患者的心搏出量降低,导致出现肺静脉淤血的状况发生,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多为快速异位心律、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严重心瓣膜狭窄、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疾病导致,患者临床表现为有濒死感、烦躁不安、紫绀、冷汗淋漓、端坐、三凹征、呼吸困难等,听诊肺部有哮鸣音,心尖部可听到奔马律,且有心衰疾病病史[3-9]。

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原则为争分夺秒稳定患者的疾病,平稳送往医院给予针对性地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前期应电话沟通患者家属,指导其进行前期的急救措施,给予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并正确摆放患者等。前期的正确急救措施会为抢救争取时间,以保障患者生命。本组所有患者均快速出诊,3 min出车,到达现场时间为9~26 min,这也保障了对患者的急救效果。医疗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首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评估,早期对疾病进行诊断,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治疗措施以急救,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等。本组患者应用综合措施进行院前急救,均顺利到达医院,经治疗50例(96.2%)患者救治成功,2例死亡,死亡率为3.8%,50例患者各项指标均表现正常,血压、心率等情况控制良好,心功能均有所改善,3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到2级,12例患者心功能改善到1级,这表明给予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可有效提高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组患者运送途中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其针对性药物治疗。本组患者死亡率均低于相关文献报道[9-14],这表明早期综合性院前急救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治疗争取时间。

综上所述,快速出诊,沟通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早期急救,采取综合有效的急救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为治疗争取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S].2010:8-10.

[2] Cynthuia M B, Pasqualina S, Robert M, et al. Physiological, pathological, pharmac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hemat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BNP and NT-proBNP[J]. Clinical Biochemistry,2008,41(4-5):231-239.

[3] 陈其凰,张玉霞,蒙钟宁.50例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76-1577.

[4] 廖清高,隋敏生,郭旭武.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J].中国全科医学,2001,8(9):64-66.

[5] 谭建新,关永东.吗啡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安全性[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5(5):29-31.

[6] 郭华林.不稳定型心绞痛院前急救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Z1):58-59.

[7] 陈言智,严国胜.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9(22):41-43.

[8] 覃香.急性心力衰竭院前急救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39-42.

[9] 韩维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23):61-63.

[10] 王建民,白红.急性心力衰竭52例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20-23.

[11] 刘君思,范锦.4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82-83.

[12] 陈其凰,张玉霞,蒙钟宁.50例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9):64.

[13] 宋淑华,霍光,范珍川,等.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8):55-57.

[14] 关紫云,叶镱,蔡阳林,等.院前早期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96-98.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7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治疗

昏迷是急诊内科常见的急性、危重症,其也是严重脑功能障碍的疾病,昏迷患者大约占内科急症总数的3%~5%,病死率高达20%,其涉及专业及学科也比较多。并且由于昏迷患者无法向医护人员提供病史、配合检查,所以对诊断和救治带来许多的困难,因此,临床及时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方法治疗对提高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详细进行分析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病原因及临床救治措施,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40例昏迷患者,其中有130例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7~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75例患者为轻度昏迷,81例患者为中度昏迷,84例患者为重度昏迷。将精神抑郁状态或瘫病性假性昏迷的患者排除在外。

1.2急诊急救措施

1.2.1急诊诊断

如果患者有明确的中毒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则大多数情况下昏迷是由中毒导致的,比如,如果患者身上有酒精气味,则为酒精中度,中毒着多维青壮年男性;如果患者的瞳孔呈针尖样、大汗、身上有大蒜样气味,则为有机磷中毒。如果患者起病急,并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则昏迷是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夜间睡眠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时间,脑出血的发病多在活动中忽然昏迷、偏瘫,具有较为迅速的病情进展,一般情况下在2个小时之内达到高峰,对患者行脑CT检查常能发现阳性[1]。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大多发生在混杂服用降糖药及接受胰岛素等治疗的患者身上,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和较为复杂的病情,常伴有体内药物蓄积和重要脏器代谢功能减退。如果患者服用药物的方法不当、药量控制不当、体质虚弱、过度饥饿等,常会出现低血糖,这时如果身边的人没有相关防治低血糖的常识,没有将糖水等食物及时提供给患者,那么患者的病情就会恶化。如果昏迷的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医院医护人员应该详细询问其昏迷前的用药及饮食情况,然后常规检查患者的血糖,而不能盲目地让患者使用胰岛素等。除此之外,昏迷还可能由肝疾病、肺性脑病、中暑、溺水等引起,诊断不困难,重在及时抢救。

1.2.2急救措施

挽救患者生命、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将昏迷患者的无治疗期尽量缩短。心源性昏迷的死亡率较高,原因是患者多发病突然、无治疗期过长、最佳抢救时间被错过等。心室纤颤是心源性昏迷的主要原因,美国心脏学会表明,如果在1分钟以内对患者进行电除颤,那么将能够获得高达90%的抢救成功率,最佳抢救时间应该是在心脏骤停5分钟以内[2]。本组中12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发生在院前,死亡原因是从发病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超过了20分钟,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患者没有得到身边人的必要急救,造成抢救机会被错过。因此,医院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将急救知识详细讲解给大众,比如,向大众介绍心肺脑复苏术的基本生命支持阶段。与此同时,医院急诊配置的抢救设备、医护人员的抢救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效率,因此要求医院急诊医生应该对气管插管、呼吸机、洗胃等急救技术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熟练应用。在正确诊断了昏迷患者之后,应该给予及时合理的处置。

2.结果

2.1病因构成

病因 例数(例/%) 年龄(岁) 男女比例

颅脑疾病 52(21.7) 63.5+/-17.1 47:41

各类中毒 88(36.7) 41.3+/-8.4 23:29

代谢性疾病 40(16.7) 57.2+/-11.3 23:17

心血管疾病 37(15.4) 60.8+/-7.9 27:10

其他 23(9.6) 42.3+/-6.8 16:7

2.2急救效果

经过急救,54例患者好转,146例患者稳定,28例患者恶化,12例患者死亡。

3.讨论

通过上述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本组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急性中毒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6.7%,其中急性中毒最多的为酒精中毒和有机磷中毒,在急诊前,首先询问陪同患者就诊人员昏迷患者是否有中毒过往史,特别是在诊断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观察患者的皮肤、瞳孔,辨别患者是否具有特殊的大蒜味的表现。及时确诊并给予救治措施进行治疗[4]。并且本组资料显示,颅脑疾病也是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临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有脑出血、低血糖以及脑梗死等,其中颅脑疾病昏迷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常常伴发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如果患者昏迷,则提示我们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发生,因此作为急诊医护人员,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对可能造成患者昏迷的各种病因及并发症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检,迅速找到病因[4],然后运用合适的急救设备和熟练的急救手段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为挽救患者生命、提升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颅脑疾病和各类中毒是导致内科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给予患者稳定生命证、对因对症等急诊急救措施能够促使患者病死率的显著降低和医院抢救成功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锐先.王秀杰,董广涛.急性重度昏迷的病因与急救临床分析(附413例病例报告)[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01):57-58.

[2] 高明峰.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2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20):85-87.

[3] 余坤城.急诊内科抢救120例昏迷病人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120-122.

[4] 再娜里汗,赵永胜.216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综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9):53-55.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8

关键词 急诊就诊患者 疾病谱 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民的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急诊就诊患者的疾病谱亦随之发生改变。各种急、重症患者抢救已成为院前院内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急救质量,就必须了解急诊就诊患者的疾病谱及其演变,为此,分别对张掖市2001~2009年9年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01年、2005年和2009年院前急救的15 717例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集就诊患者2001年16 231例,2005年20 343例,2009年23 145例,共59 719例。

方法:每位急诊就诊患者均接诊医生或接诊护士填写1份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急救年、月、日、时、分,患者主诉、急诊诊断、就诊科别等。

统计学方法:将调查表内容全部输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急诊就诊患者的性别分布比较:3年中急诊就诊患者均明显增加,男性均多于女性,女性比例无明显变化,见表1。

急诊就诊患者的性别分布比较:在18:00~20:00时为高峰,2001年共3658例;2005年共4563例;2009年共4960例。2:00~4:00时为低谷,2001共1072例;2005年共1673例2009年2178例。其他时间段8:00及12:00各为一个小高峰,高峰及低谷时间段各年无明显变化,见表2。

急诊就诊患者的年龄分布比较:80岁以后,2001年患者最少(29例),2005年33例和2009年45例,10岁以后各年龄段急诊就诊患者例次,2005年明显高于2001年,2009年明显高于2005年。2009年急诊就诊患者例次,最多出现在20~29岁和30~39岁,分别为5091例次及4453例次,最少在80岁以上年龄段(45例)。2001年及2005年高峰期年龄段及低谷期年龄段无明显变化,见表3。

急诊就诊患者前6位疾病的构成比较:创伤绝对值增加显著,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脑血管系统绝对值增加显著,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中毒绝对数值减少,所占比例降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各年绝对数值及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规律,见表4。

讨 论

3年中急诊就诊患者(包括院前急救)均较前明显增加说明: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患病率增加;②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医院的急诊科已经成为人民健康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急救人员的水平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生命和生活质量。急诊就诊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急诊就诊患者例数又呈增加趋势。

在时间分布上3年中,院前急救低谷均发生在2:00~4:00时,18:00~20:00时为急诊就诊患者高峰。另外,8:00时及12:00时各出现了另一高峰。时间分布显示,急诊患者就诊高峰时间基本均是于上下班高峰期及晚饭后4小时内发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①交通事故、饮酒后打架和摔伤等创伤病例增多;②酒精中毒病例增加;③饱餐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这一结果表明,一定要加强对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注意控制饮食,保证饮食后行为的安全性。医院急救工作者应根据这一时间分布适当调整急救力量,以保证每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又不浪费急救资源。

在年龄分布上,3年中院前急救患者总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最少均出现在80岁以上年龄组。20~3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高峰在20~29岁,从疾病谱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急诊就诊患者(包括院前急救)的主要病种。创伤中交通意外占主要比例,分析原因为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交通工具的增加和人员流动频繁,使得交通意外伤害逐年明显增加。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交通规则,酒后驾车是发生交通意外的重要原因。作为农业城市,摩托车是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由此发生的交通意外占重要比例,这是一个特点。加强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可影响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中年发病高健康意识的加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延迟疾病的发生。医务工作者仍需要不断提高就治能力,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

表1 3年中就诊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表4 急诊就诊患者前6大类疾病构成比较

从性别差异分析,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大;从年龄分布分析,青壮年、中老年比例大。男性尤其是青壮年男性是工农业生产、建筑及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急救患者中青壮年(20~50年龄段)排第1位,主要因为青壮年是社会生产的主力,活动范围大,加之一些不良的行为如酗酒、斗殴等,主要病种为创伤,所以成为急救的主要人群。这个年龄段社会活动多,生活压力大,患病率增加。

3年中急诊就诊患者疾病系统或大类排序前6位均为创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毒性疾病。各个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增加趋势,但是增加程度不同,创伤增加显著,所占比例上升到第一位,其他系统疾病按比例均有下降。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创伤患者明显增多。急诊就诊患者疾病分类和疾病谱排序演变具有以下重要实际意义:①疾病谱可作为制定院前急救工作者和培训方案、细则的依据。要以疾病谱中排列在前的诊断作为院前急救医生培训的基本内容。②创伤逐渐跃居疾病谱首位,提示医院逐渐成为院前院内急救工作和研究的重点。加强对止血固定包扎搬运的培训,提高对于创伤的综合抢救能力。③要加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中毒的研究。儿科、妇产科和五官科患者也占一定比例,儿科冬春季节呼吸系统疾病较多,夏秋季节消化系统疾病较多,要注意对相关疾病的学习,总体上要加强医院的急救力量。急诊就诊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往往并不单一存在某一系统的疾病,急救工作者在无相关检查的情况下,准确判断病情,为患者争取抢救机会,或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条件。同时,根据疾病谱的特点重点培训并适当安排急救力量。急救工作是一具有社会效益的工作,而经济效益不显著,单靠现有医护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足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更需要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增强技术力量,以使医院的急救工作(包括院前急救)最大程度地服务社会,呵护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潘爱群,马福来,等.1998~2006年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探讨.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0):952-953.

2 阮海林,杨春旭,丁爱国,等.6646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20(8):1689-1691.

表2 急诊就诊患者时间分布比较

上一篇: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与应用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的科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