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18 16:56:19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1

关键词:音乐课 器乐教学 农村中小学 乐器

一、如何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组织简单器乐教学

(一)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器乐教学

目前一些农村中小学仍存在因为硬件、软件设施达不到而无法开展器乐教学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应当进行教学模式和思想的改变,用一些创新的器乐课程来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学校条件困难而不组织器乐教学,教师们应多思考如何组织简单的器乐教学?一方面要把传统的唱歌课加入器乐教学,欣赏课中加入器乐欣赏,这样从课程结构上综合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现有的教学乐器中取材、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举例来说,曾有一位小学音乐教师,他用一支破旧的竹笛,就能把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器乐课教出来,他把竹笛作为教具,为学生演奏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学习声乐,也可以通过他的表演学习到竹笛的演奏基本指法,在学生学会歌唱的同时,教师用竹笛为学生伴奏来辅助音高,矫正学生的音准。虽然这位老师并没有用钢琴、电子琴这种常见课堂乐器,但通过一支竹笛仍然可以做到器乐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所有物品巧妙构思组织器乐教学,例如:把家里的竹筒中装满沙子做成简易的沙锤;家里的碗、盘等同样也可以利用起来;包括家里结出的葫芦分成两瓣、水瓢等经过巧妙制作也能听见音响、敲击出节奏;竹子经过改良以后既可以变成吹奏乐器,又可以变成打击乐器。

(二)农村中小学器乐课可以借鉴的课例分析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老师还无法深切体会到怎样才能就地取材的进行简易器乐教学,在此提供一些优秀课例以供借鉴,虽然不是在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但是这节课生动的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灵活性,很好的示范了简易器乐教学对学习、感受音乐的作用。

这是一所偏远地区县级小学,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跟不上,学生的家庭状况也比较贫穷,但是学生对学习乐器抱有很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老师选择比较便宜的乐器竖笛和口琴作为教学主要乐器,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自制简易乐器。例如一年级的一堂音乐课《小乐手》,教师带领学生收集废弃的饮料罐,用饮料罐制作成沙锤,用笔代替鼓槌,用文具盒代替鼓或三角铁等等进行教学。在《母鸡叫咯咯》一课时,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如筷子、水杯、碗、勺子等,学生拿着乐器在老师的指挥下,开始进行节奏训练,有的负责打拍子、有的打二分音符、有的打四分音乐、有的打八分音符、有的打十六分音符、有的打切分音等,整个课堂歌声器乐声汇成一支优美轻快的乐曲,流淌在学生和老师的心里。在竖笛的教学当中,教师在上《茉莉花》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在课下自己预习搜集一些《茉莉花》的有关资料。通过让学生提前备课,学生对《茉莉花》就更加了解,在学习吹奏《茉莉花》时,音乐情感也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虽然在这所学校并没有钢琴、电子琴等教学乐器,但是并不影响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反而更加自发的参与制作、学习、演奏乐器的整个过程中来,能够体会到学习器乐带来他们的趣味。

这是在香港一所小学的一节音乐课上,上课的是一位男音乐老师,同学们发现今天的音乐课跟往常的不一样了,黑板上不是五线谱和音符,而是挂着四幅图,四张白纸被黑色的墨水晕染成了不同的图形,分别是一个大墨点、一个像大型的逗号一样带小尾巴的墨点、一个用弧线向内画圈的图案、一个用弧线向外画圈的图案。如下4图:

男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古琴音乐,先来听几段声音,听完以后希望大家能够想象一下,每一种声音跟哪一张纸上的图案能够对应呢”。老师开始拨奏,先用右手单音拨弦,余音很快就消失,干净利落,同学们纷纷用手指向第一张一个大墨点的图;老师弹第二个音时,同样右手单音拨弦,同时左手揉弦,余音慢慢散开,泛音上下盈动,同学们马上就能感受到这样的音响就像墨点在纸上晕开以后带着一个晃悠的小尾巴,又很快的找出了对应的图片;接下来第三个音与第四个音对比演奏,教师用先无名指自内而外的、连续摘四到七根弦,又用食指自外而内连续抹四到七根弦,所有的音如行云流水一般将音连成了一片,音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正是对应了那两张分别为自外而内画弧线、与自内而外画弧线的图片。在听完古琴的四种奏法,并且将音响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效果以后,教师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每人都自制一把“古琴”,我们一块儿来试试这四种弹奏方法”。这时,教师开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制作古琴,有的学生把橡皮筋的两头分别套在课本和文具盒上;把小橡皮或铅笔刀当做琴码支撑在绳子做成的“琴弦”下边,就能够顺利地“演奏”乐曲了。等到学生们把“古琴”都制作完成后,教师开始弹奏古琴,演奏到一半时会给学生提示,让每一位同学单独“演奏”拨、揉、滚、拂这四种古琴奏法,学生学习地有模有样,一堂“教”与“学”的互动器乐课就在这样的情境式教学中完成了,教师通过抽象的图画来演绎古琴的演奏方法,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在没有教学乐器的情况下,创设情景式器乐教学。

虽然上述课例有是农村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也有城市的音乐课堂,但教师只善于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把它们的音乐属性最大化,就可以作为很好的课堂乐器,运用现有的教学法创设适用于自己学校的特色音乐课程,才是器乐教学的关键。

二、如何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人人打击乐”的器乐教学

(一)打击乐器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最主要的乐器,由于农村中小学的一些环境条件因素决定一些价格较高的乐器不太能够进入课堂,但打击乐就不同,学生可以利用身边所有的学习用品来当做自己的乐器,例如:铅笔、文具盒、书桌等等。这样农村中小学的器乐课就可以进行,并且教师和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师利用打击乐器来完成器乐教学是更适合农村中小学课堂的。教师带领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只要能够通过震动而发出声音的物体和打击出音响效果的物体都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起来,例如:学生常用的铅笔、文具盒、笔筒、竹筒、双响筒、铁片、三角铁等等,通过学生自制打击乐器进行音乐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乐器构造、发声原理等知识,所以在农村开展“人人打击乐”让每个中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打击乐器的学习中来,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打击乐的学习,既掌握了节奏、乐理等音乐课基础知识,也使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精神。

(二)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人人打击乐”

老师们不要一味追求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要换个教学模式,利用器乐课堂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等等方式尝试建立“人人打击乐”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感性的音乐节奏感得到审美体验,而不是非得只学实物打击乐器才能学习节奏,教学的方式要灵活多变才能够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征,所以音乐教学要以声音的模仿、音乐游戏等感性方式进行最为有效。

例如:农村中小学若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开设打击乐课程。

1.身体乐器:让学生拍打自己身体的不同位置,会发出高低起伏强弱变化不同的音响效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编创不同的节奏动作营造声势效果,让学生以视唱练耳形式的模仿,教学步骤要先从最简单的节奏型开始,逐步加入胳膊、腿、等其他部位,难度根据学习进度逐步递增。

初期学习时:

学习一段时间后:

在一段时间的器乐课后,学生对于身体乐器慢慢熟悉,教师可逐步引入附点、切分等复杂节奏型、并加上其他肢体参与,不仅带领学生学习了身体乐器,也掌握了乐理知识。

2.运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法:在打击乐节奏的训练中,达尔克罗兹利用行走的几个状态解释了节奏的感觉。例如正常走路时候体现的是四分音符、小碎步的时候是八分音符、跑步的时候脚下的感觉体现的是十六分音符、原地转身的感觉是全音符等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继续开发新课程,达尔克罗兹为我们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思路,不必特意的模仿,可以作为一种借鉴的手段。

三、如何在设施不足的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器乐教学

首先,在农村中小学器乐课上,音乐教师必须要弄清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不是乐器为主体,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器乐教学目标和新课程学习,选择创新的教学方法。学校设施不足的贫困地区可自制乐器,创造性地组合各种乐队和器乐学习形式,如“锣鼓乐、自制打击乐展示会、身体乐器”等,以此丰富器乐教学。器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以掌握演奏技能为目的,要将器乐教学与识读乐谱、演唱、欣赏、编创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无实物乐器演奏创设情境式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乐器,基本的欣赏器乐作品。根据贫困地区的老师们来说,初学乐器的学生以自制打击乐为主,主要锻炼识谱能力,用简单的读节奏提高他们的识谱速度是关键。指导学生运用手指谱唱简单歌曲的乐谱比如《小星星》等。如果没有乐器或乐器很少时,可以搜集身边的自然音源,比如绳子、搓衣板、气球、钥匙串、书本、笔……分发给每一个学生一根绳子,音乐教师将班级作为一个大型的乐团,进行分组,然后老师教给他们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黑管、二胡、琵琶等乐器的姿势,同学随着老师的指导,将绳子套在自己身上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姿势,进行律动。乐器很少的地方,可以采用分组教学,一个小组一把或几把乐器,一个同学一个同学的尝试,当一个同学进行演奏时,其他同学都是裁判,对他的演奏进行点评。既学习了乐器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还有的老师在上器乐欣赏课时,融入舞蹈的元素,欣赏《小天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节拍、节奏,教师就创编了一套手部芭蕾舞,学生用手臂动作代替芭蕾舞演员的脚,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跟着节奏进行舞蹈,一堂生动的器乐欣赏课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器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于教师的创新精神。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2

关键词 器乐教学 音乐教学 乐曲 选择

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对于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器乐教学本身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音乐教育,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需求。运用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进行民族器乐和乐曲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模式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认识五线谱,练习唱歌,教学的方式很单一,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因为有些学校的条件有限,只能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器乐演奏,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器乐的演出比赛,没有将器乐的学习与音乐活动同步进行,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器乐演奏的技能知识。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当中,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把音乐教学当成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生演奏乐器,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欣赏、表现音乐。所以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真正的使乐器走进来,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器乐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表现音乐,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智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弹琴与绘画中,就要要求动作的精细,使大脑一种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当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演奏乐器时,使手指不停的运动,反应更加的敏捷,有助于智力的提升。这种锻炼能够使思维开阔、反应灵敏,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心理的角度上分析,当学生在演奏器乐的时候,美妙的声音能够促使荷尔蒙的分泌,提高大脑的分析能力,使记忆力增强,所以器乐的演奏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二、器乐教学的乐曲选择

在器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乐曲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器乐教学的器材中限制器乐的品种,由于长度或者难度等原因,不能使学生掌握乐曲主奏乐器的技巧,所以一些价值很高的经典的曲目不能进入课堂,同时在选择的时候还要避免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曲,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或者乐曲作为器乐教学的曲目,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过的歌曲作为选择的依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具有美感的乐曲更能够使学生增加表现的欲望,很容易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因此,在器乐教学中,不仅选择适合学生的器乐,而且还要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还与唱歌结合起来,在唱歌教学中的曲目,都是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他们的演唱,熟悉歌曲的曲调和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曲目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在配合自己的乐器表现出来,不仅能够伴奏,而且还能够进行独奏,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学生热爱器乐教学,热爱音乐。

三、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乐器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首先要将乐器普及化,将器乐走进课堂,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乐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器乐教学真正的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在选择的时候要选择简易型的乐器,要保证在学习和演奏的基础上,质量不会出现问题,才能符合音乐审美的需求。比如在选择二胡的时候要听音色是否优美动听,听音质是否纯净无杂质,发音必须准确,同时在制作上也要有一定的工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美感。在一些学校不注重这些细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器乐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在器乐教学中乐器的品种有很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适当的选取一些。在《音乐课程标准》中里面提到的打击乐器、口琴、风琴都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乐器,在普通的音乐教学中比较容易操作。在器乐教学中,要根据条件的限制,最好让学生学习一些简易型的乐器演奏,不仅方便携带,而经济实惠。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乐器,这样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器乐教学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有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使用多种器乐教学的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可以选择欢快的打击乐器,在强有力的节奏感下,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刺激,慢慢的参与打击器乐教学当中,所以可以选择适当的乐器去调节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教学的内容,而且在这种强有力的节奏感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一些乐器的辅助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器乐本身具有形式美,对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展现自我的欲望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器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记载了我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去欣赏体验传统民族音乐,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接触我国传统的民族击奏乐曲和吹奏乐器,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的音乐文化,继而培养他们的民族审美观和民族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黄书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06).

[2]王烨.让器乐教学走入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3

以前的器乐教学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对器乐的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清。二是器乐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定位不清。三是评价标准存在问题。通过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我们确定了我们器乐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将器乐与唱歌、鉴赏、创造等结合,通过器乐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在器乐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发挥器乐对学生学习音乐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教师自身演奏水平,让示范演奏吸引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师每次示范演奏,教室里都非常安静,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仿佛告诉老师快给他们一次愉悦的享受。当老师演奏流畅而充满感情时,学生会给予热烈的掌声。每一次演奏结束时,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拿出竖笛自觉地模仿。每一次的演奏我们都精心准备,将音乐的风格和情感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实践证明,我们的演奏给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极大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小小竖笛可以演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演奏结束后,同学们总会主动讨教演奏中的一些问题。看到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情形,我们的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感。

技能和内容融合,让技能始终为学生学习音乐服务。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去掉以前专门的器乐教学课,而是让器乐贯穿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实践创作教学中。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主要是用竖笛为歌曲伴奏,学生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用单音伴奏,让学生熟悉了指法,重要的是竖笛演奏已经为歌曲教学服务了。第二阶段,学生用和声为歌曲伴奏,主要是将器乐分为两个声部,每个声部的节奏简单,主要强调和声效果和对歌曲演唱音响的丰富。第三阶段,学生基本熟悉竖笛的演奏,就可以演奏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在欣赏教学中,主要用竖笛演奏一些音乐的主题,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和理解。在实践创作教学中,主要是发挥竖笛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程度好的学生演奏旋律,程度不好的学生演奏节奏型和声,连音阶都演奏不好的学生可以作为BASE声部,演奏低音。再加上其它打击乐器,这样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加音乐实践和创作,让学生学到的课堂器乐演奏技法真正为音乐服务。

二、把器乐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器乐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方面。我们在歌曲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中,始终发挥课堂器乐的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的了解、表现和对音乐的再创造能力。课堂器乐在歌曲的伴奏中,由于丰富了歌曲的音响,使歌曲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音乐,更是表达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把握歌曲的情感。程度好的学生通过对旋律的演奏,准确地帮助同学演唱歌曲,这样学生在课后就不易出现音准和节奏上的错误,器乐教学促进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中,有些音乐主题需要学生记忆,器乐的演奏不仅再现了主题的音响,而且学生在读谱和演奏中加深了音乐主题的印象,主要是随时都可以用声音再现音乐主题。在实践和创造活动中,器乐常常和打击乐一起创造出各种音乐场面。课堂上器乐演奏的旋律,使创造出来的场景音乐更具感染力,拓宽了学生创作空间,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手段。

在音乐汇报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将竖笛和歌唱、舞蹈、朗诵、表演等艺术形式结合,创编出了非常精彩的节目,孩子们将老师教他们演奏竖笛的情形编在节目中。最让我们欣慰的是,学生终于可以用手中的乐器发出的音响,去表达自己创作的音乐情景。学生的读谱和唱谱常常音准有问题,器乐都有固定的音高,学生可以通过吹奏音符或旋律,帮助自己找准音高和熟悉旋律。器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音阶的概念、建立和声的概念、建立伴奏的概念、建立独奏的概念、建立合奏的概念等。实践证明,将器乐教学与歌唱、鉴赏、实践与创造等内容融合,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4

关键词:器乐教学 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 学习情感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形式。在音乐学习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2]

一、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自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深化加强其音乐学习情感;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加强,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又将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学习情感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 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乐教学更加深入。可目前有很多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要素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我们强调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教学中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4]目前,许多器乐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当然,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器乐作品在题材、体裁等方面,比声乐作品更为丰富、广泛。并且用器乐表现音乐,由于脱离了歌词,相对于唱歌来讲,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众多,风格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器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

根据音乐学习情感的定义及器乐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器乐教学而言,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更谈不到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枯燥的技术练习、单纯的理性讲述等都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情绪。因此,要想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兴趣的动力来源,担负起培养学生兴趣的重任。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5

音乐教育哲学恰恰与此相反。它以哲学的观点,特别是以艺术教育观来研究音乐教育的基本方针、根本原理和指导原则。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音乐教育的价值”“音乐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的任务”“音乐教育育人目的”等问题。可以肯定的是,音乐教育哲学就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它从理论的高度引领实践工作的发展,就音乐教育哲学这一教育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而言,其学科价值对我国现阶段器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无论是其主旨思想,还是其主要内容均对器乐教学具有启发性作用,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器乐教育实践工作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大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有效地贯穿、运用于器乐教学过程之中呢?

笔者认为,以音乐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器乐教学特性为教学实践基础,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现阶段器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这将有利于器乐教学工作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

一、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为器乐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它解释了器乐教学工作的存在意义

当前很多器乐学习者,特别是器乐专业学生,甚至教师都对其专业的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对其专业选择犹豫不决。他们的潜意识中并不清楚器乐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传授(或学习)器乐演奏技巧,还是为了灌输一种音乐审美的理念或标准。有的教师或学生从事音乐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得奖项,或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奏会之后,却仍然对自己所从事的器乐演奏或教学工作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其内心世界仍然渴求社会各界对器乐演奏或教学工作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尊重。很多教师由于对器乐教育工作缺乏明确的理解,因此,他们很多人都往往只能依靠个人预感去指导其工作方向,支撑其工作信念。

产生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正是因为现阶段的器乐教育过程中缺乏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支撑。

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育工作的存在意义在于其深层次的人文价值,也在于其对人类社会音乐文化的丰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器乐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其自身并非一个单纯的音乐演奏技师,而是为创造本时代的精神文明成果的贡献者。由此可见,器乐教育并非社会其他领域的附属品,而是必需品。这一研究成果为器乐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力地肯定了器乐教育工作的存在意义。

二、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指导着器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当前诸多器乐教学课堂中,器乐教师往往会借助自己的演奏向学生示范教师本人对作品的理解,学生亦将教师的演奏方式作为模仿的对象。学生模仿得越像,教师就越发满意,如果学生不能和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便很难得到理想的成绩。应该说,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演奏技术的提高。然而,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的发展却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

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语言是器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借助这一手段向学生传授器乐演奏技巧,启发学生去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以此帮助其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提高。因为同一部器乐作品在不同环境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器乐演奏者无须反复去揣测数十年甚至百年前的作曲家的创作初衷,以求复制出与作品创作之初完全一致的演奏风格,也不应以某位演奏大师为蓝本进行模仿。这一举动的结果是导致同一部器乐作品将像机器一样发出同一种声音,令该器乐作品失去其时代。

显然,器乐教师的本职工作并非反复向学生示范某些乐段,告诉其应该如何理解音乐作品,而是应该“启发”学生,使其对音乐作品有着自己的理解,培养其音乐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器乐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借助器乐的演奏技巧恰当地表达出学生本人对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借鉴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在其制定器乐教育专业发展方针的过程中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从长远来看,要全面提升器乐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也需要借鉴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注: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音乐教育哲学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展望[J].交响,2001(1).

[2]曲真真.用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解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J].江苏社会科学,2008(1).

[3]蒋玲玲.试论音乐教育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戏剧之家,2012(7).

[4]BennettReimer.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6]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来源:艺术教育 2013年6期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6

关键词:电脑音乐技术 配器法 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配器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常面临一个问题,即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因为在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学生大都是非作曲专业,在入学之前也基本没有接触过相关的配器知识,理论基础差,亦没有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想“学懂”配器理论与技巧,首先要掌握精准的记谱技术,又要对作曲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还要形成对配器音响的听觉概念,这对于没有任何作曲和配器基础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太难了。往往学到最后,教师教得失去了信心,学生学得失去了兴趣,导致配器课的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电脑音乐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广泛运用到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音乐,即以电子声学为基础、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学术性现代电子音乐。①而电脑音乐就是将音乐这一抽象艺术和电脑这种高科技工具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和创作方式。目前,它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纳,它产生的不同于传统音乐技术的效果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它的作用。电脑音乐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极具魅力的形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影响。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已普遍使用电脑音乐技术来辅助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配器课程中,使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教学更显示了其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断地冲击并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配器法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首先,配器这门学科对音响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就很难达到。学生要学好配器,就必须听到相对应的音响效果,而在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中都没有完整的乐队编制,就算在乐队编制比较全的情况下,每堂配器课都要组织数量这么大的乐队进行现场演奏来满足学生的视听要求,也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学生学习配器课,听不到音响效果,就难以理解配器理论要求,学生学得糊涂,教师也教得费力。教师教授配器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只能依靠黑板、粉笔、书本、钢琴完成,配器法教学基本就成了单一而枯燥的“讲”,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音响效果,感受不到配器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学习了配器的理论和写作技巧,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在课后,很快就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忘记了,这样,配器课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配器课对谱例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能满足。在配器课中,教师需要通过对谱例的分析和讲解向学生传输配器的理论原则和要求,同时,也需要通过唱谱例与音响效果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明晰配器理论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书本上的谱例来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看谱例和老师的讲述来理解配器原则,不能直接、直观地通过教师的示范、对照说明,准确领会教师的意图。如果教师想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讲述谱例的内容,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将谱例画出来,这样一来,既浪费了课堂时间,谱例的清晰性也难以保证,同时也打破了课堂的连续性。

另外,在课后的复习及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配器课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首先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学科,这需要学生在理解配器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具备较全面的音乐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本来就处于懂与不懂的边界上,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学习,但是,只是通过课本和难以搜集到的音响资料,学生很难准确掌握这一复杂的知识,容易走弯路,也容易遗漏课堂所教内容。

二、电脑音乐技术在配器法教学中的运用

普通高校中,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基础。在进行配器法的课程设计时,不能按照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学生标准来要求,在普通高校中,配器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乐队写作的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配器法的基本原则,能将这些原则运用到简单的乐队编制配器中。基于以上目的,笔者在配器法的课堂设计中,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了Cakewalk、Cubase S×、Sonar等作曲软件和音色采样软件Gigastudio为平台,将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配器法课堂中,进行数字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每学期都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Cubase S×是一款集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频录音、音频混音于一体的音乐工作站软件系统②,这款软件为无数音乐工作者和录音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音乐享受。Gigastudio是一个声音采样处理软件,是播放乐谱时能发出各种乐器声音的软音源。

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配器法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运用Cubase S×软件将课堂所需的谱例制作出来,之所以在配器法教学中选择这款软件,就是因为它是一款专业的、功能强大的音乐工作站软件系统,方便在制作课堂软件时进行音乐制作、录音与编辑等。使用Cubase S×制作出谱例要在备课阶段完成,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Cubase S×具有较强的乐谱功能,能够满足教学中的乐谱演示功能。制作的乐谱只有能够进行实时播放时,才能达到它的数字化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在这时,就需要Gigastudio软件来提供乐谱播放所需要的乐器声音了。配器课中所需要的乐队主要是交响乐中的管弦乐队,因此需要在Gigastudio中选择一套优秀的管弦乐音色。笔者在教学中选择的是Vienna Ochestra中的Giga音乐,它包含了管弦乐中绝大部分乐器的各种音色,而且音乐品质较高,并且在软件中能够随时调节乐器的混响、合唱效果,也能调节乐器的声像位置,具有一定的现场感,适合在配器法的教学中使用。教师在制作谱例和选择播放软件时,必须要保证播放效果的真实性和优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给乐队配器的实际效果。

Cubase S×和Gigastudio两款软件的完美结合和运用,可以制作出一堂优质的配器法课件。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将谱例和音响紧密结合,教师教学时可以将配器的原则和方案通过制作的谱例展示给学生,同时通过音响的播放让学生体验配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习题训练

学生自己进行习题训练是学习配器法中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亲自进行配器练习,只是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往往会眼高手低,貌似会了、懂了,到自己做时,就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学生进行课堂上或者课后的习题训练,都可以通过前文提到的电脑软件来完成。

学生利用音乐软件进行习题训练时,可以在编配时听到音响效果,如果效果好,则可以将这一配器原则牢牢地记住并反复聆听,加深印象,如果自己编配的音响效果欠佳,还可以在音乐软件上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时进行调整。另外,利用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软件上进行配器练习可使非作曲专业的师范类学生绕开自身欠缺的记谱技术和乐器法知识,而将精力更多地放在配器法上,这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本学科的要点,不再受其他专业性较强、较复杂的学科的负累,从而将配器法学得更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电脑音乐技术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便捷性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领域展现了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配器法是音乐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配器法的教学中,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将电脑音乐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教育领域,也是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本文为2007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拓展应用研究》,立项号:2007144)

注释:

①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32.

②张火,卢小旭.电脑音乐制作――软音源使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2.

参考文献:

[1]张火,卢小旭.电脑音乐制作――软音源使用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沙汉昆.旋律写作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32―34.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器乐教学 课堂

一、 国内外器乐教育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对学校器乐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它们对于各国器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际器乐教学领域,影响较大的有日本著名的铃木教学法,他认为才能是人们在后天通过教育环境所刺激、培养而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如果采用类似训练母语的方式来训练其学习小提琴等乐器,都会成为音乐家,学习乐器对提高人的音乐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还能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它在国际上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2.国内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一直把唱歌教育模式作为基础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器乐教学及其研究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直到1992年,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才开始规定器乐学习可以使用儿童打击乐器、简易的民族乐器和口琴、竖笛等。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2000年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开始把音乐实践置于音乐教学的重要位置,提出了重视音乐实践、增加器乐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到,器乐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还确定了器乐教学在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二、 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积极贯彻执行新世纪国家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它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这对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校园有着重要作用。

2.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能更好地优化音乐课程结构,促进学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还能培养一批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音乐教师。

3.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综合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还能积极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的具体对策

由于高职学生人数较多,要在短时间内普及器乐教学进课堂还有一定困难。因为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较少上过音乐课,更谈不上他们有任何乐器基础。基于现状,可以通过开设公选课的方式把渴望学习乐器的学生编成一个班进行试点教学。通过阶段式教学实践反馈,如果成效显著就可尝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普及和推广。

1.掌握基本的识谱技能

由于简谱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加上我们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简易乐器如竖笛、口琴等乐谱也是用简谱记录的。因此,学生要具备简谱识谱能力。这对学生更好地感知乐器、熟悉乐器、学习乐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大都在18岁左右,基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可安排先从基本乐理和视唱练习入手,用音乐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器乐学习实践。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在初学时的浓厚兴趣,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外名曲的谱例让他们练习,等他们唱会以后,再把相应的音像资料播放给他们欣赏,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掌握识谱技能的同时,还能学习到音乐欣赏的相关技巧。

2.强化正确的演奏方法

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是学习、演奏乐曲和表达情感的技能基础。它能让器乐学习之路变得非常顺利。因此,教师要重视演奏方法的训练,还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和进度。

对高职生来说,训练手型和指法等基本功是学习乐器演奏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旨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手指按键位置,能够在演奏中保持一种相对放松,活动自如的姿势。手型和指法的规范更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高难度演奏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强调正确的演奏方法外,还要明确指出每首作品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要重视基本技术方法的训练,并把自己的情感理解凝聚到对乐曲的反复练习中,这样才能较好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揭示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3.增加合奏合作技能

为了持续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老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旋律感较强的中外名曲给他们练习,熟练后,让他们尝试着在课堂上做合奏练习,引导他们注意倾听合乐的整体效果,久而久之,能养成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同学担任演唱声部来配合他们进行训练,并提出以乐队作为伴奏和歌手作为伴唱的不同训练要求,引导他们感受演奏力度上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演奏效果,让他们学会在思考中、合作中和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另外,老师可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校园文艺活动,让他们有机会面对公众展示自己,并在观众的关注和掌声中进一步增强学习乐器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即兴应对能力。

结论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篇8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器乐教学;手段;方法

1器乐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意义

器乐教学,就是在音乐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习用乐器来演奏音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莫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

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学方法亦不例外,关键是应找到它的优势,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才能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讲授法确实是有着适用学生范围广、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和使学生直接感受教材内容的优势,但同时也容易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误区,把讲述简单处理为满堂灌,使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时间,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认为是“别人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难以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敢于批判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国的音乐教学大纲在近几年中也逐步加入了器乐演奏这一内容,并且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各个学段演奏教学的内容,其中“演奏”被列为音乐表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演奏教学不仅与音乐表现中的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息息相关,而且跟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也难以分割。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形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

2合理规范器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艺术一直以来都是追求自由的,艺术家希望能够进行自由的创作和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和内容不拘一格。但是高校的器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家的创作,可以有所越界。高校都有规范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目标都是以明确的教学大纲作为依据。但是有极少数高校的器乐教学内容过于懒散和自由,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材,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的想法为学生制定学习内容,这必定会有缺陷,有不合理的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器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同时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发现教师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使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肯定与认可,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鼓励与指引,这些做法都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器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器乐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人才发展培养模式,必须进行转变,才能给器乐教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带来生命活力。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更要有专业的音乐教学技能,对音乐的美有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上,除了给大学生传授乐器的理论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传达音乐世界里面所流露出的情感与人生态度,教会学生如何理解音乐的意境,体会音乐创作者在音乐里寄托的情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可以不局限,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这也是音乐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戏剧,参加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举办小型的音乐比赛、弹奏乐器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获得技能,还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器乐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器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3综合性高校器乐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除了物质上的追求外,人们又逐渐向精神文明的追求转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音乐正是艺术最好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传达出精神生活的内涵。因此,在很多普通高校中,绝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对器乐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富有激情和热情,学生也是兴趣十足。但是,仍存在一部分高校,其器乐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存在多处问题。

部分高校在器乐教学的内容和课程安排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高校把音乐教学开设成选修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抑制了器乐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器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器乐教学基础设施和软性条件的建设方面,少数高校由于专业音乐教师的缺失,或者现有的音乐教师专业技能有限,再加上器乐教学资源的短缺等,都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器乐教学的发展。另外,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也是器乐教学的最大阻碍之一。

普通高校开设器乐教育专业,主要目的就是学生通过乐器理论知识的学习,练习乐器,进而达到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对艺术有感悟能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把音乐当作生命一样对待,认为音乐也是有生命的,就像是我们流动的生命,它有着跳动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每一个旋律都能传达出不同的人生意义。真正理解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通过身心感受到的愉悦,可以最直观地体验到音乐表现出的独特意境与深刻内涵。因此,高校开设器乐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对音乐美的鉴赏力,树立高尚的生活情趣追求,对人文精神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但是,目前各个高校的器乐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器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4结语

上一篇:艺术与文化创意范文 下一篇:插花入门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