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艺课程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7 17:30:50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1

关键词:酒店专业 设置 茶艺课 意义

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中、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茶文化起源于上古神农氏,兴盛于唐宋,近现代传播到全球,讲究和静清寂陶冶身心,与咖啡、葡萄酒齐名为世界三大名饮。中华茶艺不仅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同时能体现职业教育修身立德,德技双馨的办学理念。所以,酒店专业设置茶艺课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塑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都必不可少。

一、茶艺可以弘扬时尚健康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漫长岁月,几乎从每一页历史文卷中都可以闻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深厚绵延的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

人们走进茶馆,不为解渴,而为宁静的气氛、高品位的娱乐,是最时尚的文化消费。在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用心体会精神的美。唐代刘贞亮曾有诗言:“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人心浮气躁,学习、工作、家庭等等压力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各种心理失衡。茶文化提倡的和诚处世、不分尊卑、奉献爱心为现代人灵魂的解脱提供某种出口。

另一方面,茶本身的保健功效也令现代医学惊叹不已。经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如咖啡碱,一般每150ml的茶汤中含有40mg左右,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抵抗酒精、烟碱的毒害。如茶多酚物质,在绿茶中的含量一般为干茶重量的15%~35%,可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抗衰老、抗辐射。如丰富的维生素B族、C族,在边疆少数民族生活中离不开茶饮,正是因为茶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维持消化系统正常机能。此外,多种矿物质如钙、镁、铁、锰,以及氨基酸等,都是健康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二、茶艺课培训提高学生新兴的就业技能

茶艺作为茶文化表现的具体载体,是当下新兴的服务项目,酒店专业增加的精品课程,可以拓宽学生就业技能和职业选择。但是做好一杯茶,使其成为艺术,让客人赏心悦目,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首先,茶艺是一种礼仪,不同于普通的商务礼仪培训,茶艺服务讲究的是清新淡雅,不卑不亢。比如服装不宜鲜艳,要与环境、茶具相配。春天要穿淡淡的衣衫,冬天要穿暖暖的小袄,着旗装改良或者汉唐风格的服装。

其次,茶艺注重手的保养和手势的柔美,茶艺工作要求从业者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手上不要戴戒指,最多带玉质的镯子,一定不留长指甲,更不能涂甲油,因为在泡茶过程中,客人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茶艺人员的手上,看泡茶的全过程。另外手的熟练操作以及动作柔美自然程度也会影响客人饮茶的心情。温壶、温盅、置茶、冲水、分汤、敬茶都需要长期坚持练习,除泡绿茶的水温需80℃外,其他茶类多需95℃以上热水,初学者被热水烫伤是经常的事。

最后,茶艺还是一种讲学,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温婉并且善于倾听。做茶过程中,茶艺人员要为客人讲解茶的名称和产地,沏泡的工具和步骤,以及品茶的技巧,及时解答客人询问。

三、茶艺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培训正是这种处世态度的继承,体现在就业教育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三十多年,各行业生产蓬勃兴旺,但是在金钱面前有很多人迷住双眼,不讲操守,没有底线。如果学校的毕业生不知敬畏,到企业不守制度,对客人的服务没有真心,那么职业技能培养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学茶艺,就是叫人把利益放下,把心放下,淡泊从容地面对世界。在一期一会中,珍惜当下的人、事,不强求过往,不辜负期望。通过茶艺课训练,学生塑造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德行基础。

四、茶艺课技能训练为学生开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茶艺服务可以跨界融入餐厅和康乐服务部门,也可以独立经营,茶艺师已成为高档酒店和一线城市的热招人才。学生通过茶艺技能训练不仅了解茶的制作与品饮,而且对诗词经典、历史风俗、养生保健、心理健康都要有一定涉猎。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经过国家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茶艺师的基本素养和职业技能,就可以为就业广开新途径,也可以为服务行业中这一朝阳项目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郑春英.茶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茶艺;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98-02

一、引言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二、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三、茶艺行业人才的需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茶艺人才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六、结语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4]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

[5]刘春燕,黄美莲.规范茶艺市场,提升茶艺人员素质[J].茶叶通讯,2005,(4).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3

关键词:茶学专业;茶艺课程;茶艺师考试;课程改革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68-70.

[3]曹潘荣.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J].广东茶业,2011(Z1):25-28.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4

茶艺校本课程的设置

社会上对茶艺教育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茶艺教育就是认识茶的活动,只要让学生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及本校学生德育的实际情况,依托北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研发出版专著《茶道五千年》校本教材,它作为我国第一本针对青少年茶艺培训的教材公开在全国发行。教师们设计了大量开启学生人文素养意识和茶艺实践能力的有益活动,多维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完善自身品德的行为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开发茶艺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茶艺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茶艺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走进茶世界》《中华茶上下三千年》《中国名茶》《茶艺与茶道》《茶与健康》等六个模块。课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茶艺教室进行授课,并开展走进茶基地、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最终达成学生能够简述茶文化历史起源、指出中国茶区分布图、认识中国十大名茶、掌握简单冲泡不同形状的茶叶等课程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茶艺校本课程的实施

1.“体验式教学”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地方课程,学校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拓展茶艺课力度。在3-6年级共9个班的学生中,开设以传授茶艺、感知茶德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教学,通过漫画形式的茶德、茶史讲解,以逼真茶具的校园墙壁画为背景,以班级茶文化与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板报为运用载体,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氛围。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授课、个体观摩、亲自操作、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针对这门课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校园茶文化环境的熏陶、课堂茶艺技能的培养,多维度的实践操练等途径,学生提升了对茶艺的学习兴趣。

2.“参与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茶艺教育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全校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设2课时传授茶艺、感知茶德的茶艺与实践课相结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认真学习泡茶、品茶的技能,还搜集课外的茶艺技能,并将其适当加入茶艺课堂与同学分享课外所学的技能。学校为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的学生,成立的茶艺社团,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在茶艺社团中,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实践,收获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茶艺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品茶、泡茶技能为主,课下突出“以茶育德”的功能为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探究式课堂”发掘学生探究潜能

以茶为载体、活动课为平台、德育为核心,将茶科学、茶人文与品德课相融合,设置品德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程中六个模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国名茶,切身体会传统茶文化的优雅,进而形成自身道德行为方式。通过培养学生茶艺技能的知识,引领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品茶、赏茶的实践活动,以茶为纽带,使学生们走向社会、服务社区,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内化茶德,提升他们的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分工,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5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基于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课题的指导实践,针对西山农家采制茶与企业开展交流与研讨、赴杭州开展考察、进行中级茶艺师考证实践、积极开展茶艺表演等实践创新,取得系部对茶艺课程的重视,以茶艺表演参加院系重要活动以扩大影响,提高学生学习茶艺的兴趣和未来从业信心,并据此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团队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等三条结论。

关键词 :大学生;实践创新;茶艺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26-03

2011年6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4名学生成功申报并顺利结题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以采制茶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对其进行理论提升,有利于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也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实践

大学生实践创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完成课题,且实践必须有创新性。根据申报书要求,学生和笔者对框架目标进行了整体设计,共设计了5个项目。

如图1所示,制定出学生须完成的5个项目即:去西山考察采茶制茶,了解碧螺春的来源;到茶文化博物馆考察,了解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去社会茶馆了解茶的冲泡技法;参加茶艺师资格考证,获取从业资格;在各种场合参加茶艺表演,扩大项目影响,增加受益面。

这五个项目贯彻一个共同原则——立足实践、以学生为主体。

(一)西山农家采制茶考察

说到茶,苏州人首先想到的是碧螺春。2012年4月8日,课题组成员与指导教师等8人前往西山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茶的实践活动。活动中,成员体验了苏州碧螺春茶采制的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成员在各环节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绿茶的认知,为提高绿茶冲泡技艺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进行了爱自然、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与企业开展交流与研讨

在茶艺商业化开发上,环秀晓筑养生度假村内的挹翠堂是一处雅致的竹林茶苑,于2011年7月份开业。目前,它是苏州茶馆行业中档次最高的,翠鸟密竹,宁静雅致。这里不仅风景好,茶更好。每位服务员都经过严格培训,具有专业职业技能证书。2011年10月20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茶文化交流活动,见图3。

欣赏完优美的环境后,成员还兴致勃勃地与茶馆高级茶艺师相互切磋茶艺冲泡技法。首先,茶艺师冲泡了红茶金骏眉作为迎客茶接待学生。学生身处雅致茶室,细细品尝名贵红茶。后来,茶艺师又冲泡了乌龙茶。

在高雅茶艺氛围影响下,成员大胆地现场展示学校所学台式乌龙茶冲泡技法。通过企业和学校两位茶艺人员的表演,大家发现挹翠堂茶艺师们茶艺冲泡技法与自己在学校所学存在异同处。不同点:手法上差距较大,企业比较注重效益、重茶汤品质,学校则是侧重表演性和观赏性。共同之处:一是冲泡流程基本类似;二是对茶艺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同。

这激发了成员对不同技法的学习热情,大家总结研讨两者优缺点,并很快学会了挹翠堂茶艺冲泡手法,学生茶艺服务技能得到提高。

(三)赴杭州开展考察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为了了解更多的茶文化,2012年6月5日,课题组成员赴杭州对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青藤茶馆展开调研。在茶叶博物馆,除了能欣赏到专业的茶文化展示外,还能拓宽视野,感受浓浓的茶文化氛围;在青藤茶馆,了解到了社会茶馆的功能与运营。

(四)中级茶艺师考证实践

对职业院校来说,行业从业资格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日渐走俏。目前,苏州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茶艺或相关课程,社会上也有一些专门学习或培训茶艺的机构。旅游系是苏州市茶艺师技能鉴定点,为提升学生竞争能力,课题组提出开展相关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证活动。

为备战考证,除了每周两次社团练习外,课题组要求成员对茶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感性基础上,而要对其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精神有着充分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故每天中午都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茶艺培训,教学生泡每一种茶——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以使成员掌握茶艺冲泡基本技能,更多感悟茶文化精神。

2012年5月8日,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旅游系首届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技能考证活动,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五)积极开展茶艺表演活动

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校内外的各类茶艺表演活动。2012年4月,参与了旅游系会展专业展示会的茶艺表演;2012年5月,参与了院礼仪风采大赛的茶艺表演活动;2012年6月,参与了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茶艺表演活动。

定期开展茶艺汇报表演活动,有助于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活动热情,使成员学以致用,提高茶艺活动在全院的影响。

项目收获

(一)系部对茶艺课程的重视度提高

“调酒与茶艺”是2010年我立项建设的院级精品课程。但在实践中发现,调酒和茶艺的实践训练内容有矛盾的地方。茶艺是我系最有特色的一项实践活动,在2007年学院评估时在全校做过汇报表演,2011年全院领导参加了茶艺公开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经费限制,学生茶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未受到充分重视。但通过这次课题取得了如下成果:

首先,提高了茶艺在学生中的受益面。2012年,2012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茶艺师列为学生毕业所需资格证之一,并延伸到旅游管理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为今后提高大学生茶艺水平打开了一扇大门。

其次,组织实施了茶艺师考证活动。2012年5月8日,我系首次组织茶艺师资格证考试——这在苏州市也是首次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我系茶艺活动在苏州市的影响力。师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全年级就有40多名学生和5位教师报名参加茶艺师考证。

(二)以茶艺表演参加院系重要活动,扩大影响

定期开展茶艺表演活动,可使学生在活动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超越自我,个人的审美情操得以提高。在以往的表演活动中,学生只注重茶艺表演流程的完整性,忽视了舞台观赏性。经过几次活动展示后,学生在服饰、妆容、音乐、茶席布置以及茶具搭配等方面都加强了学习和实践:学生会为每次演出挑选切题背景音乐、设计舞台灯光效果;为自己精心化妆,准备得体服装。

总之,学生会尽力让每次表演展现出自己最美一面,让每次表演都能获得观众认可。

(三)提升了学生对学习茶艺的兴趣和未来从业信心

项目的完成加深了学生对茶叶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了自身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原有的茶理论知识相对比较零散,不利于学生提高茶艺服务实践能力。

学生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后,能将书本理论知识形象化,使知识更加便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性知识。这样,完善了有关绿茶部分理论知识结构,十分有利于日后学生对碧螺春茶的推介和冲泡。

学生原来对茶艺只是出于爱好,现在通过课题实践活动,学生了解到了茶艺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良好的就业前景,茶艺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还将为学生未来就业和提升生活情趣发挥作用。

结论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题进行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于推进课题的完成至关重要。

在课题进行中,学生提出项目任务,教师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结题时,学生独立完成了五个报告:采制茶叶综合实践报告;有关茶艺社团杭州调研的研究报告;茶艺表演实践报告;有关茶艺社团中级茶艺师考证的研究报告;有关茶艺社团与挹翠堂专业交流活动的研究报告。

(二)依托团队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优秀学生团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建设好学生团队对大批创新人才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首先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核心领导人,能担任核心的人首先要了解团队成员,理顺成员间的关系,规划团队的任务。

其次,团队之中还必须有若干个精英,在团队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各自的特长和兴趣。

小组负责人同时担任古兰茶艺社团社长,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与组织能力,品学兼优,喜欢钻研与探索,对课题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课题组成员兴趣广泛,喜欢不断创新与挑战,工作认真踏实负责,对学习和科研有极大的热情,善于独立思考与创新。成员基本都是茶艺社团成员,都有三次以上茶艺表演经验,拥有较为扎实的实践能力,对本课题十分感兴趣。

(三)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

培养创新人才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教育以实践为基点较之一般高校更为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对理论创新缺乏兴趣,加之理论知识功底不深,如果以一般高校基础理论层面上的理论创新作为重点和基础,往往起不到很好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较快地在实践教学中学到新东西。从学校师资力量而言,高职院校往往也具有很多具有良好工作经验的教师和一定基础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些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创新条件。

参考文献:

[1]袁志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过程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2(21).

[2]杨天平.科学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J].高等教育研究,2010(5).

[3]王永利,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11,(2).

[4]朱昌平,通过团队建设促进IT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5]王应解.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 师资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061-01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因为缺乏自己清晰的定位,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一直处于模糊和不断修正阶段,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习实训的设计与安排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虽然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没有形成理论性、系统性和标准性的东西,缺乏指导性。培养出的人才偏理论学习,在职业能力方面欠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企业因没有参与到学校教学,招聘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人才进入企业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再培训,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教育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人才教育领域的现实境况。传统的学徒制可能更多的是用于某些手艺的传承,而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在教育形式上强调“师傅”教“徒弟”,而且对职业教育在既定教育目标下的课程、评价和培养环境等诸多方面做了革新。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它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3.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短缺现状

重庆茶产业一直是农业的支柱。调查显示:一方面茶叶种植和加工环节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当地的农民,经过短期操作培训后走上的工作岗位,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和质量标准意识。另一方面,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据重庆市茶叶协会人才预测分析报告预测,未来5年重庆市需要更新的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检验的技术人才分别在3.9万、2.7万、1.6万、0.5万人左右,而目前重庆市中、高职院校中仅有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茶叶生产过程中用工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另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对接产业,满足用人单人需求。显然,建设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尤为关键。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长年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并把它作为重点骨干专业来建设。学校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软、硬件条件,分别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再通过不断的资金投入、设备更新、教学改革及资源整合,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一定能建成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

1.专业定位教明确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以“面向市场,面向茶行业,培养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检验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行联合办学模式,产、教、研融为一体。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强化内部管理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从2007年至今连续8年招生,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重庆及其它西南地区,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2.培养模式有特色

学校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云岭茶叶有限公司)结成校所联盟(校企联盟),依托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技术优势及基地优势,校所合作共同打造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制定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321”工学交替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定专业特色,有较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辐射力。2012年6月甘宝青获得手工制茶(红条茶)一等奖,王凤获得手工制茶(卷曲形绿茶)一等奖,杨万超获得手工制茶(卷曲形绿茶)三等奖。2013年6月杨海燕、范文碧分别获得手工制茶(手工卷曲形绿茶、乌龙茶)二等奖;代娅琴获得手工制茶(手工扁形绿茶)三等奖。

2011年学校茶艺表演在才艺比赛项目中荣获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第一名,并受邀参加当年的全国第八届中职文明风采颁奖晚会。2012年继续荣获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第一名。2012年5月重庆永川第五届青少年活动比赛中学生茶艺荣获两个单项二等奖一个团体二等奖。2013年学校受邀参加了重庆市永川区“战旗杯”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2013年10月参加第三届重庆市茶文化艺术节荣获最佳解说奖、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奖项。2013年“中泰风情园杯”永川区第七届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中长嘴壶茶艺荣获“最佳组织奖”。同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成果展中,荣获“茶艺表演第一名”,制茶比赛“第二名”的佳绩。

腾讯网、凤凰网、永川网和永川日报等媒体对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茶艺表演做专题报道。

3.实训基地教完备

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建立了总价值247.6万元茶叶生产与加工实训基地。有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实训室7个,其中名优茶加工实训室4个,用于学生手工制茶和机械制茶实训;检测实训室2个,用于学生茶叶及其他农产品检验、检测实训;茶艺表演训练室1个,用于学生茶艺技能训练。建有能开展工学结合与顶岗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2个,有较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4.专业师资建设教雄厚

通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及校本培训等,该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农业推广硕士7人,研究生比例高达83%,“双师型”教师17人。每学年聘请茶研所、云岭公司、重庆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等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讲课,有力地提高了专业的声誉和质量。

近3年,教师获得各项教学竞赛奖项部级1项,指导学生参加中职技能大赛获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优秀奖1项,区级优秀奖1项,近两届“文明风采”大赛中指导学生获部级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0人次、优秀奖10人次,市级一等奖14人次、二等奖24人次、三等奖23人次。参与制定部级教学标准1项,申报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视频公开课2项,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专业教材6部。近2年在国家公开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核心3篇。主持、参与国家科研课题10多人次。

综上所述,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具备了一定软硬件条件,具备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7

关键词:中职茶艺教学;中职英语茶艺教学;培养

加强职业教育在学校中的普遍运用,是在教育改革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茶艺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生活礼仪的茶道来说,其修身养性之道,一直为国人所感,至于外国人,我们要以文化感世人,就要真正使茶艺、茶道走向世界。所以在中职学校中要在教学中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授课中的培养,用不同的授课形式,真正的技能与技术将学历教育相结合。在教育中最优地配置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核心能力在茶艺教学中的加强

1.职业联系未来发展

在教授茶艺的同时,教师也不要单单只在茶艺的教学中去全课教授,在授课之中穿插茶文化以及茶文化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深层次、多层次地对茶文化进行剖析解读,并在解读的同时往届毕业者示例真切地去展现现在茶文化以及茶道运用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茶道艺术的精髓之外,更能在未来的市场和经济生活中给自身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和企业发展中,都一直在强调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建设。从核心职业能力来说,不论是从事哪一门、哪一行,核心职业能力都要能够与之匹配和相互适应,它属于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基础能力。而作为中职类院校来说,在培养适应岗位的特定能力的同时,核心能力的建设也同样在我们高职类院校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在普通教学中,虽说各行各业都有相对需要的个性特征,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之中,在特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较为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总结思路在茶艺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使学生正确地对待这门专业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正所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像上文所说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专业发展方向之外,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茶类在国外的一些发展状况及历史。

因为在茶道的授课中我们更多谈的是茶艺的推广,在推广中,对外推广是十分大的趋势,甚至是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茶艺教学中,有一部分采用的是英语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要的不单单是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更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完美地契合,在授课中不只是简单的单词在中外称呼上的转变,最好在俗语、谚语上的引用、转换。这样就不仅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加强对茶道的兴趣,更能在茶水的流淌中加强对知识的了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在茶艺的学习中,因为是一种文化推广活动,所以在茶艺的学习中不单单要注重的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多的还是要注重在校外的实践活动,这也是把茶艺教学引向重点的关键。

动手能力也体现在对“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了解。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以及茶叶制作的方式。在茶品制作中,与做茶师傅多交流,在听取其经验体会的同时可以对自己心中的疑问、难解与工人探讨,以便加深对茶品的了解,进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实。

3.重视学生的自我发挥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对茶的表象形式以及沏、泡中学生也能有所了解和体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茶艺的基础性操作演示后,就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也不单单是对茶艺的简单模仿,更多的是在结合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学生对茶品的体会后,自主的创新与在基础性茶道上进行大胆、别出心裁的改变,使之茶道的艺术能够真正融入人的性格之中,在茶道中反映一个人的个性所在,正所谓“合茶性,顺茶理”体会出茶的不同韵味。

在现在国际生活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更注重人才的素质,而茶道人才更是我国向外推广和展现自身文化的体现。在英语教学下的茶艺学生,更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对茶艺传授的我们来说,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始终贯穿一个宗旨,为了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就是教学的成功。教学求新,希望以后能在教学中取得新突破,让学生在茶艺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孙琳.公共职业培训另一种路径的选择与拓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3]郑春英.茶艺概论:教育部规划教材.中职学校茶艺教学发展思路论文,2006.

茶道茶艺课程培训篇8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板块内容,因此进行酒店管理 专业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其常规职业技能,还要结合服务对象的品质要求,丰富教学内容。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反映了国人的精神本质,目前茶艺教学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学相结合,通过物质表象挖掘精神内涵。目前在对酒店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饮茶、 欣赏茶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正常需求。因此,很多酒店陆续开办了 茶馆、茶室等品茶场所,人们可以在酒店的品茶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茶艺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向专业化、体系化发展。受市场需求影响,目前多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先后设置了茶艺课程,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置,重视茶艺课程价值,从而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开办茶艺课程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首先,有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酒店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推崇西方的"洋派"作风,以美国、欧洲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为榜样。但行业告诉我们,目前多数酒店品牌都在做本土化的尝试,在中国的门店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这也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新的阐释。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并不缺少应有的中华美德。茶艺教学结合传统哲学思想、美学理论与伦理学,涵盖学科门类繁多,不乏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代师生势必成为继承与发扬的集大成者,通过茶艺教学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传输中国传统文化可谓顺理成章!

其次,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知礼性格。中国素以礼让为先,自古便被奉为礼仪之邦。茶艺活动最为注重待人接物的礼仪形式,茶艺的精神境界也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文明知礼,对宾客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作为饮茶的客人,通过饮茶和观赏茶艺表演让茶精神去约束自己,让自己能够获取茶的精神品质。而作为服务者,茶艺表演者,更应该懂得如何是待客之道,服务的规范性直接与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紧密联系。这些也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用心体会的服务之道。庄晚芳先生曾有言:"茶艺是通过一种饮茶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酒店管理专业相较于其他非服务类的专业更加重视礼仪的培训与习惯养成,因此,茶艺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第三,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中国茶文化素有"和、敬、融、理、伦、性"六方面的涵义,对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十分到位,最为关键的是讲究为人处世要和谐、要团结、要敬人。茶艺教学可以把一些沉溺网络虚拟世界的大学生拉回到现实课堂中,鼓励他们积极与人交往。通过茶艺教学利用实践课程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茶文化,让他们产生共同的兴趣爱好,积极增进同学的感情交流,这一方面正是茶艺教学有助于锻炼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今后毕业走进社会打下处世基础。而一项完整的茶艺演示往往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往往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如课程开始前的茶具准备、茶叶配置、场地安排等工作,茶艺节目中也需要主泡、辅泡甚至才艺展示同学们的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练习或表演结束时,又需要大家协同合作一起完成茶具的收拾整理、场地的打扫等。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特别要求更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而茶艺课程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全方位、高品位的服务更是当前现代化服务行业的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化发展要求较高的专业,无论是其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还是相关社会要求,都需要酒店管理专业重视人才培养内涵。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技能主导培养要求。新的职业化人才培养要求影响下,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需要从业者做好简单的日常服务工作,同时也要不断深化自身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服务内涵。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茶艺课程设计有效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使其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砝码"。

上一篇: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范文 下一篇:文物拍卖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