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民俗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12 11:12:54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1

端午,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是“图腾的节日”“龙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吴越地区。端午节最主要的两个节目是竞渡和吃粽子。

地处于“吴根越角”的嘉兴,端午民俗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交战频繁,吴国大将伍子胥曾在这里屯军练兵,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嘉兴端午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纪念伍子胥。清初诗人朱彝尊在《午日吴门观竞渡》一诗中写道:“胜日衔杯罢,轻舟解缆初;尽传迎伍君,不比吊三闾。”可见嘉兴的端午竞渡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且规模不亚于楚地的吊屈原。

嘉兴粽子更是历史悠久,名声远播。不仅是端午节的名吃,还作为独具风味的方便食品,深受人们的青睐,号称“江南第一粽子大王”。

嘉兴端午习俗具有“吴越文化”“稻作文化”和“水乡泽国”的深厚背景,凸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绎,蔚为民俗文化的洋洋大观。

自1997年端午期间举办南湖民俗文化节起,嘉兴连续多年的节庆活动,都把挖掘传统资源、传承端午民俗作为己任,并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赋予时代新意。

在2001年起举办的南湖船文化节、江南文化节活动中,龙舟赛和群众性的裹粽大赛,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经典节目。2009、2010连续两年举办的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更是内容丰富、亮点纷呈。2009年举办了四大主题活动、十项群众性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2010年开始,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由文化部、浙江省政府主办,浙江省文化厅、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承办。去年的活动于6月13日至17日举行,参加的嘉宾、演员、运动员有7000人次,直接参与的群众达100万人次。嘉兴已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浙江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今年,嘉兴将继续举行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主要有五项主题活动和八项系列活动。五项主体活动是: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节仪式;2011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201l中国嘉兴南湖竞渡;2011中国嘉兴子胥庙会;2011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闭幕式暨踏白船表演赛。

八项系列活动是:“我们的节日’端午”宣教实践活动;摄影名家走进嘉兴端午采风活动;“过端午、到嘉兴”旅游活动;端午农民画展览活动;市民裹粽大赛;香囊制作展示活动;端午美食大擂台;全民爱国卫生运动。

今年的端午,嘉兴又将呈现给人们一个个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节庆场景。吴越文化背景下的嘉兴端午习俗将得到更为充分的挖掘和传承,嘉兴端午将进一步扩展其在全国乃至国际的影响,演绎出更为浓郁的中国味道。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2

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称之为“卫生节”。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我们在享受与传承端午节俗中,获得伦理教育、精神愉悦与生命的祝福。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我们尤其要感念祖先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生命与家国情怀为一体的节日,让我们的祖国与人民在仲夏时节平安吉祥

今年的端午节非同寻常。汶川大地震让中国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洗礼,山崩地裂,不仅没有动摇中国人坚强意志,中国人的万众一心,却让世界为之瞩目。在奥运圣火传递与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充分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温厚与崇高。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端午也不例外。从今年起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民间情感的一种尊重。

端午是中国传统大节,又名端阳节、天中节、天医节、香包节、诗人节、粽子节、龙舟节等等,从这众多的端午节名中,我们可感受到端午节俗的五彩斑斓。端午节历史久远,起源于先秦,夏至节令是它最初发生的时间依据,它最终脱离节令形成独立节日是在汉魏时期,真正成为民俗大节是在六朝以后。在千年传承积累中,端午节俗丰富,内涵厚重。中华各地虽然由于水土的不同、生活条件的差异,节俗各有特色,千姿百态,但总体上看,端午节俗可归为三大类别:避瘟保健,龙舟竞渡,追念屈原。

从端午节在今天的传承意义上来说,端午节有三大值得弘扬的主题,那就是关爱生命、激扬精神、眷念家国。

——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中国传统节日自古就重视对人的生命关注,如大年守岁的祈寿、重阳登高的求福等等,而端午节在关爱生命的主题上表现尤为鲜明。

端午节时间在夏历的五月五日,此时正值仲夏,暑热潮湿、毒虫肆虐,人们易感疾病,人的生存环境出现季节性恶化。传统社会人们称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人们为了祛除现实的健康危险与消解对死亡的精神恐惧,创造出了众多纾解身心的节俗保健活动,其中之一是采药。人们在端午节的正午上山采药,说这时阳气最旺,采回的药草治疗阴虚的病最有效。端午的药草最为人看重的是艾草与菖蒲,人们在门口挂艾,用菖蒲根簪发髻,艾叶、菖蒲煎水洗浴,五月以兰汤沐浴方法在《夏小正》中就已有记载,后来成为端午节俗之一。在北京旧时有端午捉蟾蜍入药的习俗,所以俗谚有蟾蜍最怕端午节的说法。保健节俗之二是香囊去秽。佩香去秽是古人看重的习俗,我们看屈原的《离骚》就能明白香草与健康的关系。在传统社会,医疗条件严重不足的仲夏时节,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时段,人们不仅要门口插艾,兰汤洗浴,而且随身要佩戴驱邪去秽的香囊。外绣吉祥图案,内盛香草的香囊在民间称为香包。端午送香包,就是送去生命的关爱与祝福。保健习俗之三是喝雄黄酒。雄黄酒在传统社会是端午节的保健药酒,传说它有驱避毒害的作用。白娘子就是在雄黄酒的作用下,现出了白蛇的真容。其实从今天的药理分析看,雄黄有毒性,雄黄酒是不能服用的。

无论如何,人们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体现在端午的细微节俗之中。所以现代社会人们一度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我觉得端午卫生护生的节俗在今天值得弘扬。

——激扬精神。人不仅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保障生命延续,同时人作为万物之灵长,还需要精神生存,精神是人的生存支柱之一。由于环境的恶劣与岁月的平庸,人们易于产生精神的疲乏与困顿,为了健全人类心灵,激发生命动力,人们发明了节日,以周期性的节日娱乐活动调剂个人与社会的精神需要。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激扬精神的民族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是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一项水上竞技活动,至今仍是民族体育的重要内容。前时香港龙舟传圣火的创意就来自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文化互渗与交融。其实在中国早期社会,端午节有两种趋向:一种是静养过节,人们认为夏至是阴阳二气变化急剧的时刻,在家隐居避免活动,这是早期社会主要的岁时避忌方式;一种是人们的活动应该顺从时气变化的需要,以人事助长生气,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端午竞渡上。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与生存能力的增强,人们的心态发生了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应对自然的变化,端午竞渡逐渐成为主要过节方式(南方尤其如此)。端午赛舟本义是扶阴抑阳,水神祭祀,后来演变为水上军事训练方式。水上的激烈竞技与对抗,不仅需要勇气与力量,同时强调团体协作精神。在龙舟赛中,龙舟参赛者精神昂扬、齐心协力,观赏者夹岸欢腾,船桨声、舵手叫号声、观众欢呼声,击浪拍岸,这是一年一度地民众精神振奋的良机,民族的勇武、坚韧、团结精神在端午节龙舟竞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竞技与观赏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

——眷念家国。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伦理的国度,中国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或隐或显的伦理意义。端午节之所以在中国成为民俗大节并延续千年,就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直接关系。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

自汉朝以来,各地端午纪念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楚地纪念屈原,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等,他们都有地方传说作为依据,也就是地方文化情感需要有这些先贤作为投射对象。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广大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屈原,屈原由地方先贤上升为祖国先贤,甚至是世界名人,屈原成为端午节期间被祭祀的重要的爱乡爱国人物。屈原在端午祭祀中的脱颖而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选择,忧国忧民的人道情怀、忠诚故国的高尚品质、纯美无瑕的人格魅力,让屈原光耀千载。中国历史上历经分裂与战乱,中国人民多灾多难,中国需要屈原这样的忠臣,正是有了屈原这样的民族忠臣,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不倒。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的爱国先贤,不仅来自民俗社会的朴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更应该是国家层面的祭祀,在诗的国度,对伟大爱国诗人的纪念其意义重大与深远。“多难兴邦”,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必定会受到许多磨难与挑战,我们注定需要培养屈原那样的对国家忠诚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3

1、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3、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4、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5、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6、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7、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8、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9、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10、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2、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13、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14、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16、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17、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1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9、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20、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21、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

22、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3、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

2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25、赛龙舟比赛真是有趣极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有了这些活动而显得更加有意义了。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认同;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前言:

近年来,相关学者对于端午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范围也空前广泛,并与现实的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提起端午节,人们都会联想到汨罗江,而“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这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观赏性、娱乐性以及艺术性巧妙的融为一体,凸显着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

1汨罗江畔端午节发展源流

公元前278年,深受世人景仰的伟大诗人屈原纵身投入汨罗江,从此诞生了端午节。端午节又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时至今日,端午节依然备受世人重视。汨罗江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的龙潭山脉和江西省修水县。每年一到端午节前后,汨罗江畔就会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包括土家族、苗族、壮族、侗族、汉族等等。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屈原的名字却依然深深的镌刻在这片大地上,而端午节历经了风雨的洗礼流传至今,其习俗也被酝酿的更加浓烈醉人。

1.1艾叶洗澡

在端午节这一天,当地的人们都会用新鲜艾叶来洗澡,艾叶有的是从集市上买来,还有的是从山上采来,而这一习俗的起源是《离骚》中:“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不可佩”大致的意思就是千家万户都需要佩戴艾草,而不能佩戴兰草。

1.2喝雄黄酒

端午节需要喝雄黄酒,这也是当地的一大习俗。在端午节当天的午餐桌上,不管是男女老少,都需要喝上一小杯雄黄酒,就连小婴儿也需要在眉心点一点雄黄酒。而雄黄酒据老一辈的人说,还具有驱除百毒的功效。

1.3包粽子

端午节当日的包粽子习俗也是当地一个重要习俗,而包粽子习俗对于现代人们来说也并不陌生。当地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市镇,包括汨罗、归义、长乐等等,每年临近端午节,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镇就开始躁动,街上也开始排起了长长短短的队伍,连平时生活很节俭的老大爷也不例外,一筐一筐的包子被买回家。而汨罗江两岸的女人们应该是最忙碌的,她们需要煮粽子、包粽子、采粽叶、洗糯米,场面十分热闹。

1.4赛龙舟

在端午节的当天,十里八村的男人们也会集聚于此,开展一些关于力量的比赛活动,划龙舟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江面上迅速聚集了很多的龙舟,包括“青龙”、“红龙”、“黑龙”、“白龙”等,比赛的时间并不长,伴随着一声号响,船手们紧锣密鼓的向前飞驰,大家齐心协力,挥洒着自己的力量和汗水,只有底气十足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而汨罗江两岸更是集结了很多看热闹的观众,当地的人们对于龙舟的感情尤为浓烈,很多外地的人们来到此地,都会被当地人的热情所感染。

2005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间到了20世纪80年代,"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而汨罗市近年来也成了祭祀组、赛龙舟组、火炬传递组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每年一到端午节,日本、香港、台湾等媒体,都会争相报道端午节的盛况,很多的外国电视台,也在报道端午节的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

2.1传统文化保护不当

首先,早在2001年韩国就已经为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做着一系列的准备,在民众的强烈反对中,我国政府也试图通过一些手段和措施平息民众的反对声音。当我国还在研究端午节发源地的时候,韩国就可以开始通过其他国家的名义,对端午节的文化进行标注,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我国对于端午节文化保护不当所造成。全国各地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努力的保护着各地的风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但是,却并没有进行集中保护,同时,也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当全世界都在关注"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的时候,我国就应该意识到,不论在任何条件下,端午节文化的都应该属于中国。

2.2“废旧立新”原则

其次,与韩国、日本不同,我国的很多主流分子在创建现代思想体系的过程中,通常都是本着“废旧立新”的基本原则,并非是借鉴传统来创造新文化。如果把这种思想与相关的政治运动相结合,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必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摧残,甚至不能保存其原有的完整形式。而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加以保护。我国与韩国相比,在Υ统文化的保护和重视方面,还远远不及,不管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还是站在普适性的立场上,我国都必须要以神圣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来保护和重视传统的文化遗产。只有具备了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能力,才能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做贡献。

2.3明确民族文化身份

最后,明确民族文化身份也很关键。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明确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共存文化遗产、路线文化遗产以及边疆文化遗产都应该进行优先的考虑,并进行登录和申报。在世界遗产唯一性的引导之下,重点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同源性共存,辩证分析源流与源头之间的关系,抓住文化语言的主动权。传统文化的根基十分重要,需要加强保护,在经济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依然要保持自我,绝对不能丧失本国的文化之根和文化身份。“端午节申遗”事件就应该给我们敲响一个警钟,可民众的觉醒,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各种“保护运动”以及“新闻事件”,从而激发了我国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可与此同时,更应该做的其实是反思,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关心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总结:

通过对汨罗江端午节发展源流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的端午节风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也成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加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世界文化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研究――以秭归屈原故里端午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04:65-70.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5

去香港看赛龙舟

多家旅游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应节的旅游线路产品以休闲为主,部分线路还增加了学习包粽子、观看龙舟赛、体验少数民族端午习俗等民俗元素,受到了游客的追捧。

其中最热门的当属香港大澳“龙舟游涌”,其独特的仪式每年吸引了上万内地游客观看,去年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今年端午节假期期间,还有厦门海峡两岸龙舟竞渡、杭州西溪湿地“龙舟盛会”、广东湛江海上龙舟等龙舟赛供游人观看。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端午期间,由北京出发前往香港的线路预订数量较平时增长2倍左右,预计香港各景点将在暑期迎来今年最大的客流高峰。芒果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香港酒店的预订率已达七成,涨幅达20%。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凸显

途牛旅游网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表示,端午节旅游线路的多元化及丰富度不断增强,端午节旅游市场日趋走向成熟化,部分优惠特价线路及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线路将成为市民出游的首选。例如,北京出发的“桂林-阳朔双飞4日游”线路,在端午节期间的行程中安排游客学习香包的制作方法。香包,古称香囊,其制作和使用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而演化到近代,香包则较多用于端午节的赠品。佩戴香包,已经成为我国端午的一种民俗。这一将民俗与旅游结合的方式,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

考后游成端午旅游新亮点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端午旅游市场和去年端午节出游遇冷的形式大有不同。去年端午节正值高考前,而今年端午节则迎来了毕业生大军,不少家长趁着难得的三天假期陪同“准大学生”出游,以放松备考的紧张心情。“例如,端午节期间北京出发的‘厦门-鼓浪屿双飞3日游’线路,游客预订数量较去年端午节相比增长150%左右,该线路还精心安排了游客前往厦门大学参观的行程,满足了不少家长和考生的需求。”途牛旅游网工作人员举例道。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6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端午节习俗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端午节习俗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端午节习俗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端午节习俗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端午节习俗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端午节习俗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7

1、2019端午节是06月07日。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来源:文章屋网 )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篇8

2019年关于端午节班会方案一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动地点:

高二(3)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

2.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

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高二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良好的状态进入高三。

2019年关于端午节班会方案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主持人: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度佳节。

二、了解民族文化

1、端午话习俗。 ①、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②、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③、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④、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2、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

三、游戏活动

撮五彩线 ①、准备好各自的五彩线。 ②、同桌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 “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同桌合作把各自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限时2 分钟。

四、与诗共舞

1、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2、诗歌内容 ①祭屈原 ②端午节诗词 七律.端午 老舍 ③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④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1、观看录像

2、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辅导员讲话:xxx

上一篇:支架式教学策略案例范文 下一篇: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