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端午 第7期

时间:2022-06-22 12:31:39

龙与端午 第7期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黎盘。”——陆游《归州重五》

关于龙舟赛的起源,有个深入人心的说法——为了纪念屈原。但闻一多有考证,认为此说并不正确。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祖先曾以“龙”为图腾(也有反对意见,认为“饕餮”才是最古老的图腾),但既然“龙”是远古图腾,而龙舟的出现也早于屈原。舟以“龙”为饰,理应与图腾观念有更紧密的联系及用途和(心理)价值,而不大可能出于某次实际的“救生”活动。

闻一多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许多古老民族的图腾一般都是具体的植物或动物,中国的图腾崇拜却不然,这些图腾都是幻想出来的产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们熟知的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超自然神灵。这与水旱之灾一直是困扰华夏生民大患可能有密切关系。诸如上古传说大禹治水表现的。因此,“龙旗”“龙舟”的出现 及其最原始的“功能”确实可能要从图腾、宗教观念中去寻找。

古代吴越地区以龙为图腾,吴越之民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祈求龙神来保护生命安全和避免蛇虫之害,每年五月初五这天, 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龙祭。将龙形纹饰在身体上, 把乘坐的木船刻划成龙的形状, 龙首高昂, 龙尾翘起,涂上各种色彩, 称为龙舟, 四角彩旗飞舞, 青壮年“着彩衣, 立龙首”,于急骤的鼓乐声中作龙舟竞渡。同时将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的食物, 抛入水中,供龙神享用。

闻一多认为,屈原汨罗江投河自杀与端午“祭龙”在时间上是个巧合。但仅仅是巧合,却又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后来纪念屈原的说法可以取代龙舟竞渡的原始功能——“龙祭”。

那么,又如何看待“龙祭”的这一变迁?

在此,古希腊“马拉松”故事可作一个很好的参照物。马拉松是进入现代奥林匹克殿堂的第一批项目,它现在已经成为风靡世界、高度商业化的运动,那个古希腊的传令兵也因这项运动的世界化而家喻户 晓。不过,按当初希腊人的想法,他们是希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永远留在希腊故土举办的。如果当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同意希腊人的提议,那么就不 难想象,现代奥运会决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力,马拉松跑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事实上,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欧洲,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现代奥运会这个媒介。龙舟赛与马拉松相比,在这方面正好成了一个反例。尽管今天也有所谓的“国际龙舟赛”,但实际上这项运动仅局限于华人圈,在国人的观念里,龙舟赛还是民族的。所以屈原与那个希腊传令兵比影响范围自然要小得多。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把一项民俗竞技活动纳入世界竞技 圈,是扩大影响力的最好办法。所以韩国人极力地把跆拳道塞进奥运会,而中国人也开始琢磨如何把武术塞进奥运会,这样还能多弄几块金牌哩。

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郡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瀚波飞万剑,鼓声劈 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 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权路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中唐节度使张封建《竞渡歌》

上一篇:李宗伟:明年世锦赛后挂拍等 下一篇:恶月·毒月·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