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1 16:57:00

移动通信新技术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1

【关键词】现代移动通信;发展历程;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01-01

所谓的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相互进行的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在可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通信,具有显著的可移动性特点。移动通信包括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是可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进行的通信。所指的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移动状态中的物体两种。移动通信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通信要求,移动通信市场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所以,移动通信技术也快速的发展起来。

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对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介绍,第一代通信技术简称为1G,在20世纪80年起,因为其采用了频分多址技术和模拟技术,所以又被称为是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体是AMPS和TACS,代表是频分双工、频分多址制式,以蜂窝组网技术的应用来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我国所使用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主要以TACS为主的移动通信技术,每秒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2.4kB,即使传输速率足够快,但是由于传输带宽限制的原因,TACS的活动区域范围有限,只能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将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发挥出来,所以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不易得到实现。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弊端就显现的越来越明显了,下面列举一下它存在的缺陷,比如各制式不易兼容、频谱利用率低、低传输速率、保密性能低等。

1.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2G,起源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使用的是码分多址与时分多址的技术,所以又被称为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制式是CDMA和GSM两种,我国主要使用的是GSM制式。2G的传输速率是9.6kB~28.8kB每秒,不同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保密性极强,频谱使用率也较高。除此之外,还能提供很多其他的业务,也解决了异地漫游这个问题。因为国际制式缺乏统一,2G所具备的异地漫游,具有局限性,只能在统一制式的活动区域内进行。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传输带宽实现了增加,但是多媒体业务等高速率业务想要得以实现,第二代移动通信的数据仍存在一定的约束性。

2、现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

2.1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业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占据关键地位,所以,提供有效的多用户高速下行数据业务技术是未来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如今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完全满足这一需要,所以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且是唯一的趋势之一。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的主要构成是MIMO、H-ARQ技术,该技术能够将下行速率由8Mbps提升到20Mbps,MIMO技术能使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得到扩充,还能够将数据传输速率提升到14.4Mbps到21.6Mbps范围内,但是MIMO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会增加移动台和基站的复杂度。研究表明,配有四付天线的移动台的复杂度是单个天线的两倍,所以为了弥补MIMO的信道空间存在的缺陷,使MIMO的信道空间得到充分地利用,所以空时处理方案的BLAST技术便产生了。BLAST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多径提供的空间并行性大大的提高比特率。BLAST系统的使用条件通常是在信道极窄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但是如果接收端使用的是MIMO-DFE技术,在频率选择性信道等较一般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BLAST技术。

2.2 自适应可变速率调制技术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所要求的是要满足传输速率不同和质量不同的多种业务,还要具备灵活性,随时间和传播地点的变化而灵活变化,所以,根据以上要求,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要有较强的自适应调制传输速率的能力。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应该以确保传输的质量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传播条件进行有效地调整传输速率,这样才能将所用频谱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可变速率调制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调制可变速率正交振幅,又称VRQAM。它主要是振幅和相位相互联合构成的键控技术。电平数较少,每码元携带的信息比特数就较少,反之亦然,电平数若较多,其每码元携带的信息比特数便较多。另一个是可变扩频增益码分多址,又称VSGCDMA。它主要采用的是通过改变发射的功率和扩频的增益来对不同的业务速率进行传输。在对高速业务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应该以保证传输质量为前提,才能降低扩频的增益,此时要做的是适当地提高发射功率;但在对低速业务进行传输时必须要做的是在保证传输质量,适当增大扩频增益,同时还要降低发射的功率,避免多址干扰的出现。

2.3 IP技术

将来的移动通信网络会有一个十分完善的IP系统,该系统能使核心网得以IP化,更能使无线接入部分得到IP化。核心网的IP化考虑的主要内容是原有核心网的改动程度、改动后和兼容性以及改动的成本等。但是无线接入部分的IP化能够保证IP技术的相互协调,促进了以IP包为基础的统计复用技术的实现,同时很大程度上的降低了传输成本,实现了全带宽的利用度,真正促进和实现了语音和业务数据融合。

2.4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指的是研制出一个可编程的完全的硬件平台以及软件编程程序,所有的应用将通过这一平台中的软件编程程序得到获得。也就是说,即使是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移动终端也能够通过相同硬件平台上的不同软件而得以实现。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各种移动台及各移动通信设备之间的无缝集成,同时能够使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将使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有所改变,并加速无线网与有线网的相互融合,实现多种网络互联,增强网络的灵活性。

2.5 多用户检测技术

多用户检测技术简单来说主要是一种检测系统中的几个或多个平行传送信号的高效检测程序。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出发点是把所有用户的信号看成是有用的信号,不是干扰信号,以清除用户受到的多址干扰信号的方式,来促进提高频谱效率和增加容量。

2.6 智能天线阵列技术

所谓的智能天线是多组独立完整的天线相互组合成的天线阵列系统,能够将收发信机的多个输入与多个输出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提供一个综合的时空信号。与单个天线相比,智能天线能够对波束的方向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能够跟踪信号变化,以减小旁瓣干扰,使每个用户能够得到最大的主瓣。这样既能够使系统容量得以增加,SINR得到有效的改善,又能扩大小区的最大覆盖范围,降低了移动台的发射功率。

3、结束语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2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是无线电通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通过用户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的过程进行信息交流的模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也的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础措施。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使得当前通信技术不管从理论还是技术上都向着高水准模式出发,成为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和最快的发展前提之一。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早的移动通信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理论方式,是在90年代形成且逐步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的模拟通信技术,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而且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形成了一整套的通信体系。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2G通信技术,是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通信手段,其在通信的过程中是采用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是通过语音和数据信息的传递来进行消息传递的过程,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担包含了2G技术中的种种优点,更是在其优点之上客服了当前的各种限制方式和手段,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阶段我国应用最多的好事2G技术吗,对于3G系统的应用还不是太成熟,技术应用不太成功,但是在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方向早已成为当前人们研究和发展的重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传递,使得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多种因素并存的过程,是由图像传输和语音传输相互结合的综合发展过程。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由于其中各个关键技术的不成熟和相应设备的不完整使得其中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缺陷和因素,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方式。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a.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b.频谱利用率高。c.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d.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e.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f.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g.安全保密性能优良。h.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i.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j.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3.1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3.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3.3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3.4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4结论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3

提供破解MH370命运谜团线索的正是全球移动卫星通信运营商Inmarsat(国际海事组织)。除人道主义救援外,该组织也面向政府、企业及相关组织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通信,服务覆盖陆地、海事和航空。

强化在华业务

作为唯一在中国设有卫星接入站的全球卫星通信运营商,Inmarsat在华业务拓展的节奏张弛有道。在对中国市场了解接触,耕耘35后,近日Inmarsat正式设立中国首个据点――Inmarsat北京办公室,落户顺义空港工业园区。

这一举措的信心来自其年报上过去五年在华业务的两位数增长。为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Inmarsat也拿出了诚意和决心。据Inmarsat执行主席Andy Sukawaty介绍:“新建成的北京办公室将特别设立一个演示实验室,Inmarsat在全球范围内、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应用终端和解决方案,都可在此生动地向用户展示,并会适时开发适用于中国用户的解决方案。”

在Inmarsat北京办公室成立剪彩仪式上,具体负责Inmarsat在华业务推广、销售的两家合作伙伴――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MCN)和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CTS)也正式亮相。据了解,MCN被授权的业务范围覆盖陆地、海事、航空、政府及其他相关领域,CTS则协助Inmarsat全球卫星电话服务(GSPS)的分销,目前,近3万中国用户已经可基于CTS获得卫星移动电话通信服务,业务规模全球领先。

据Inmarsat首席执行官Rupert Pearce介绍,2013年12月Inmarsat已成功发射首颗Global Xpress卫星,今年计划再发射两颗Global Express卫星,这意味着卫星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展,相应数据传输速率也会进一步提升,未来将催生更多新的业务。

创新IsatHub服务

将于9月正式面向全球用户推出的IsatHub是Inmarsat的最新技术产品,能让用户在移动或固定网络覆盖以外的区域,基于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连接和语音、数据传输。

在此之前,Inmarsat曾针对媒体,为其提供在无网络信号覆盖地区的大数据流传输服务。随着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增长,Inmarsat面向更广泛的用户群推出了IsatHub服务。据Inmarsat 企业部市场开发总监Rob Myers介绍,这项服务最大的亮点在于可通过iPhone、iPad、iPod Touch、Android设备等各类智能终端实现接入,一旦接入IsatHub,用户可以获得上网、语音通话、短信收发三方面的服务。

这些服务基于软硬件实现,一是IsatHub硬件终端,尺寸不到标准笔记本电脑一半、非常便携,这个终端由连接卫星的天线和电池两部分组成,并且也支持电源连接。二是需要在智能终端上安装IsatHub控制应用软件和语音应用软件,前者是用来访问、控制IsatHub服务的,后者用于支持语音服务。

Inmarsat企业部战略与发展副总裁Drew Brandy表示:“用户使用IsatHub服务时必须下载这两个APP,由于IsatHub与卫星连接有一个专用语音传输通道,所以用户的通话体验会非常好。”

除了专属、高质量的语音通信服务以外,IsatHub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40/384kbps(发送/接收)。“发射新的卫星后,这一速率也会相应提升。” Drew Brandy补充说。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4

1 业务的承载

1.1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通过分组城域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或PON接入网实现接入。用户数据经过PTN或PON接入网传输上行至SR,由SR进行业务接入控制。PON接入网与SR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如图1所示。

1.2 小区宽带接入业务

小区宽带接入业务主要通过PON接入网实现接入。用户数据经过PON接入网传输上行至BRAS,由BRAS进行业务接入控制,两者之间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小区宽带接入业务如图2所示。

1.3 WLAN接入业务

WLAN接入业务主要由AP实现无线接入,AP通过PON接入网或PTN连接至BRAS,由BRAS进行业务接入控制,PON接入网与BRAS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WLAN接入业务如图3所示。

1.4 IDC接入业务

IDC接入业务可根据其规模及实际需要选择接入点,主要包括直连城域核心路由器和直连CMNET省网汇接路由器两种方式。IDC接入业务如图4所示。

1.5 自有业务系统的接入

中国移动自有业务系统平台主要通过城域核心路由器直接接入。部分带宽需求大的业务平台,也可考虑直接接入省网汇接路由器。自有业务系统的接入如图5所示。

1.6 VOIP和多媒体会议业务

VOIP和多媒体会议业务主要通过PON接入网或PTN实现接入。用户数据经过PTN或PON接入网二层透传后上行至BRAS或SR,由BRAS或SR转发至CM?IMS接入站点。PON接入网与BRAS或SR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VOIP和多媒体会议接入业务如图6所示。

CM?IMS接入站点同时连接到城域网SR与IP专网(承载CM?IMS核心网),实现用户与CM?IMS核心网之间的信令转接[2]。

1.7 IPTV业务

IPTV用户主要通过PON接入网或PTN实现接入。IPTV组播源可在城域网内部通过SR或CMNET省网接入。组播数据由城域网组播树分发至BRAS或SR,然后经过PON接入网或PTN以二层组播方式分发至用户[3]。PON接入网与BRAS或SR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IPTV业务如图7所示。

2 码号与地址

中国移动城域网在规划和分配地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利用CIDR、VLSM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IP地址;按照业务和系统分配连续的地址空间,提高IP地址的使用率;私有地址的划分应严格遵循地址的使用范围,严格采用RFC1918规定的私有地址范围;本着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原则进行分配,并且要兼顾管理的简单性和灵活性。

中国移动城域网设备Loopback地址和设备互联地址由全省统一分配,设备Loopback地址和设备互联均采用公有地址[4]。

由于IPv4公有地址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需求,地址可用数量逐渐紧张,城域内需要为部分宽带接入用户分配私有地址。若存在使用了私网地址的宽带接入用户,则需要在城域内部署NAT。

针对有NAT部署需求的城域网,建议如下:

(1) 为了便于管理维护和安全监控,建议城域内NAT集中部署,可在城域核心路由器旁挂专用NAT设备(通常采用高性能防火墙)。为保证可靠性,建议NAT设备成对设置,并配置业务负载分担和冗余备份。

(2) 专用NAT设备通过IBGP向核心路由器通告NAT公有地址池对应路由,并从核心路由器学习城域内用户业务的明细或汇聚路由以及省网发布的缺省路由。核心路由器通过策略路由将城域内私网地址用户访问城域外部资源的流量引导至专用NAT设备,城域外部返回的需要进行NAT转换的流量可直接通过NAT公有地址池对应路由转发至NAT设备。

(3) 对城域内互联网用户访问城域内部互联网资源的流量以及城域内互联网用户之间的流量无特殊要求的,不进行NAT处理;仅对使用了私网地址的互联网用户访问城域外部资源的流量进行NAT处理,采用NATP方式,并针对特殊应用启用ALG功能。

(4) 专用NAT设备应配合日志服务器记录详细的地址转换日志,以满足移动自身管理和公安部对网络监督的要求。

3 接入认证

城域网用户的认证管理由业务接入控制设备(SR/BRAS)配合Radius完成。目前主要的认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PPPoE,一种是IPoE。PPPoE是一种采用PPPoE协议传递用户名密码并进行用户在线检测的认证方式,需要网络终端安装PPPoE客户端软件或用户网络出口设备支持PPPoE客户端;IPoE是一种采用DHCP或HTTP传递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IP方式进行用户在线检测的认证方式,通常不需要用户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5]。

PPPoE认证方式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可作为家庭宽带上网业务的主要认证方式;IPoE认证方式对组播支持好,不需要用户安装特定的客户端,可作为WLAN和IPTV业务的主要认证方式。在使用IPoE时,宜设置独立的DHCP服务器进行用户的地址分配管理,DHCP服务器可在城域内单独设置或全省集中设置。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和虚拟专线/专网业务通常不进行认证,直接基于接口或子接口进行接入管理;在确实有认证需求的时候,也可针对集团客户采用IPoE认证。

目前WLAN的Radius为全国集中建设、集中认证。针对家庭宽带业务,可由各省分别建设全省集中的Radius认证平台[6]。

为了兼顾宽带业务开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逐步建立面向多种业务的统一认证系统,由集团认证平台和各省认证平台组成,主要负责宽带和WLAN省际漫游用户的认证转接。

城域网原则上归纳到省级结算中心。城域网只负责计费信息的采集,不支持结算。具体的计费信息和计费方式参见相应的业务规范。城域网采用多个系统进行网络计费和结算,包括时长、流量、QoS等级和时间段等多种形式。主要功能划分如下:BRAS和SR收集用户上网时间、流量等计费统计信息发送给Radius服务器;Radius服务器处理用户上网计费统计信息后,生成用户话单发送至BOSS系统;BOSS系统完成后续结算处理[7]。

4 网络质量

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是指数据包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能,是对各种性能参数的具体描述,其网络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延时 ——指网络数据在两点间传输时的时间间隔;包丢失率——指在网络中传输时,可允许的最大丢包率;误包率——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报文出现错误的百分比。

城域网的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为[8]:端到端(不包含接入链路)的总延迟不超过30 ms;端到端的抖动不超过20 ms;端到端的包丢失率不超过1%;端到端的的误包率不超过0.1%;网络协议必须能够支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传输。

中国移动城域网应通过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合理配置网络带宽来提供基本的QoS保证。随着城域内高价值业务的逐步开展(比如IMS业务、高价值集团客户业务的发展),城域网应提供基于DiffServ为主的QoS技术来实现高价值业务的QoS保证[9]。

5 设备要求

核心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功能要求:支持GE、10GE、2.5G POS/CPOS、155M POS/CPOS等物理接口;支持IPv6或可通过软件升级方式支持IPv6;支持基本的网络协议,如TCP/IP、OSPF、IS?IS和BGP4等;支持DiffServ、E?LSP等QoS功能;支持MPLS;支持静态组播配置和相关组播路由协议;关键部件,如主控单元、交换网、电源、总线等,实现冗余备份。所有板卡支持热插拔功能;支持不间断路由转发(None Stop Forwarding,NSF)、Graceful Restart等功能。

核心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6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至少达到480 MPPS;在最坏的情况下,1 518 B长度及以下的IPv4包时延小于200 μs(不包含因拥塞丢弃的报文);单板FIB表容量不小于100万条;BGP peer不低于1 000个,可容纳的路由(path)数不低于1 000万;系统必须支持至少1 000个IGP邻居,OSPF、IS?IS路由20万条以上;整机标签表容量最少支持50万;系统应至少支持100万条L3 MPLS VPN路由,提供4 000 VRF;对于L2 MPLS VPN,每设备应至少支持1 000个连接;路由器应最少支持8 000条TE隧道从该路由器发起,同时支持1 000条TE隧道经过该路由器。

城域网业务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功能要求:支持FE、GE、10GE、2.5G POS/CPOS、155M POS/CPOS等物理接口;支持IS?IS、BGP?4、OSPF、RIP等路由协议;支持用户的接入认证,包括IPoE(DHCP或Web Portal)等;支持对接入用户的权限控制和计费处理;支持IPv6或可通过软件升级方式支持IPv6;支持三层MPLS VPN及二层MPLS VPN;支持DiffServ、E?LSP等QoS功能;支持MPLS OAM和Ethernet OAM功能;支持静态组播配置和相关组播路由协议;支持网管功能;关键部件,如主控单元、交换网、电源、总线等,实现冗余备份。所有板卡支持热插拔功能;支持NSF、Graceful Restart等功能;具备抗DoS攻击能力,支持uRPF;支持流量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分析和监测。

业务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2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至少达到180 MPPS;在最坏的情况下,1 518 B长度及以下的IPv4包时延小于200 μs(不包含因拥塞丢弃的报文);设备整机(IPoE)并发数要求不小于6 400,单板并发数要求不小于1 600/1 600;用户接入的成功率不小于99.99%,用户接入认证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1 s(不包括漫游用户);单板FIB表容量不小于100万条;BGP peer不低于1 000个,可容纳的路由(path)数不低于1 000万;系统必须支持至少1 000个IGP邻居,OSPF、IS?IS路由20万条以上;整机标签表容量最少支持20万;系统应至少支持100万条L3 MPLS VPN路由,提供4 000 VRF;对于L2 MPLS VPN,每设备应至少支持32 000个连接;路由器应最少支持8 000条TE隧道从该路由器发起,同时支持1 000条TE隧道经过该路由器;支持的MAC地址数量应不小于128位。

宽带接入服务器应满足所有SR的基本功能要求,并增加以下功能要求,支持用户的PPPoE接入认证。

宽带接入服务器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2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至少达到180 MPPS;在最坏的情况下,1 518 B长度及以下的IPv4包时延小于200 μs(不包含因拥塞丢弃的报文);BRAS整机(PPPoE/IPoE)并发数要求不小于64 000,单板并发数要求不小于16 000/16 000;用户接入的成功率不小于99.99%,用户接入认证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1 s(不包括漫游用户);单板FIB表容量不小于50万条;BGP peer不低于500个,可容纳的路由(path)数不低于500万;系统必须支持至少500个IGP邻居,OSPF、IS?IS路由10万条以上;整机标签表容量最少支持10万;系统应至少支持50万条L3 MPLS VPN路由,提供2 000 VRF;对于L2 MPLS VPN,每设备应至少支持16 000个连接;路由器应最少支持4 000条TE隧道从该路由器发起,同时支持500条TE隧道经过该路由器;支持的MAC地址数量应不小于64位。

汇聚层交换机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2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

6 结 语

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集有线、无线与广播通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并日益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当前正处于通信网络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型期,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是通信技术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通过以上对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承载与接入技术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移动网络会有更深的认识和期待。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5

关键词:5G;移动通信;趋势;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82-02

近些年来,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相关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很多技术上的革新,已经从2G、3G技术发展到现在应用最广泛的4G移动通信技术,且这个过渡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几年而已,这就充分地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随着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未来4G技术也将会推出历史的舞台,这就催生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5G通信技术也会很快地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为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支持。世界各地都对5G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使相关的科研人员更好地研究5G移动通信技术,文章将围绕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分析进行探讨。

一、5G技术的特点分析

5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较4G移动通信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要想更好地去理解它,就必须对它的相关技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5G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特点如下:

1.在5G移动通信的技术背景下,不仅高度重视对推进技术的改革,还对用户的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地注重移动通信技术的实用性。

2.在5G移动通信的技术背景下,更加重视从体系架构上实现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对于2G、3G、4G移动通信技术来说,它们更加重视的是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和信道编译码等技术的发展,但是,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中,不仅高度重视以往通信技术的一些关键性技术的研究,还更加重视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研究。

3.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来说,它们更加还重视的移动通信的覆盖面要更加广阔,对于室内通信没有足够的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室内移动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5G移动通信技术重点的重视的技术,有了以往覆盖面广泛的基础,5G移动通信技术将优先发展室内通信技术。

4.对于5G移动通信技术来说,会有更多的高频段频谱资源应用,但是,高频段无线电波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其穿透能力不足,所以,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中,一些穿透力强的技术将会受到重视。

5.在5G移动通信技术的背景下,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将会进一步的降低,通过技术手段,运营商可以根据整个网络的流量使用情况,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分配,不仅降低运用成本还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二、当前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要求的提高,5G通信技术将很快成为新的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预测,5G移动通信技术在2020年左右,将会成为新的通信技术标准,将会构成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往的2G、3G以及4G移动通信技术都在各自的时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他们的技术发展轨迹来看,5G技术应该比它们有着更加明显的突破,其利用能效和利用效率应该会有非常显著的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的移动通信标准,其各方面的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当下的使用要求,但是仍然在传输质量、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一定缺陷,某些技术层面的用户体验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进行5G移动通信技术研发的时候,要对其他通信技术高度的重视,使它们能够和5G技术科学整合起来,为世界构造更加先进、更加实用的移动通信网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在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这种突破性的发展为未来5G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比较以往的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将会更加地重视整个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提高,随着各种智能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将会用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应用于5G移动通信技术中,5G移动通信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会更高,能够对数量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快速的传输和处理,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中,将会更加地重视用户体验问题,以往的通信技术存在着信号不稳定、速度慢等问题,这都将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尽量地去提高用户的使用要求。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移动网络也会更加的完善,移动信号的覆盖面将会更加广阔,室内的信号也会更好,这对于构建良好的无线移动网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5G移动通信在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还高度地重视运营商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模式,实时地对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合理地分配各种通信资源,降低一些不必要的能量损耗,这样就能大大地降低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5G移动通信技术的背景下,网络通信的整体环境将会更加科学、合理,这就会带动一大批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而要支撑这些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移动网络,这也将会是衡量5G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标准之一,5G移动通信技术继承了4G移动通信技术覆盖面广的特点,同时又高度重视室内的移动通信信号问题,这就基本上实现整个通信信号的全方位覆盖,这将会为移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强度的技术支撑。

三、5G移动通信技术关键技术探讨

为了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突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5G移动通信高度重视技术上的革新,尤其是在无线传输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拥有更多改进,针对无线传输相关技术上,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引入了一大批新技术手段,下面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1.对于5G移动通信技术来说,超高效能高密度型无线网络与无线传输相关技术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之一,科研人员对这项技术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技术是否能够尽快地进入到实际应用领域,面临的问题是高维度的信道建模和估计同时,随着科研人员对全双工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必然会对移动通信在频谱利用方面产生巨大的帮助作用。

2.在5G技术研究中,相关的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在体系结构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也将会是以后的无线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之一,当下,扁平化LTE/SAE体系结构应用得非常广泛,它的发展使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科学地被整合在了一起,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5G移动通信技术背景下,将会更加重视可编程、智能化与高密度,这对于网络拜访路由所带来的负载降低将会有重要的帮助,会使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移动终端的访问量非常大,但是,通过调查以后发展,其访问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或者一些当下流行的热点,因此,5G网络会结合CND相关技术成为提升网络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潜在有力手段。

3.在5G通信技术中,滤波器组的多载波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该技术对于于频谱效率问题、多径衰落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地提高了整个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其他方面的技术难题,科研人员应该对滤波器组的实现算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相关的研究单位对于5G移动通信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根据当前的进度,5G移动通信技术大约在2020年左右会开始商用,5G移动通信技术一旦技术成熟,正式地商用,那么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要求的提高。当前,5G移动通信技术依然处于研发的状态中,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现在已经进入了攻坚的阶段,其关键的技术要求、使用要求等指标将会逐渐地确立,5G移动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结合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也将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5G移动通信技术中,进一步地实现5G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为运营商降低运用成本,提高利润,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曹淑敏,邬贺铨.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05):551-563.

[2]彭景乐.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相关关键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4,(20):52.

[3]蔡志猛.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2):41+43.

[4]李章明.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15,(04):44-46.

[5]孔令兵.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5,(04):124-125.

[6]薛晓勇.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5,(19):115.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6

 

1 宽带化

 

1978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不到40年,移动通信从1G到4G,从窄带到宽带,从话音通信走向移动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改变了世界。

 

移动通信40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1978—1996年的20年,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2G,从模拟到数字,移动通信走向个人化、数字化、小型化、公众化,移动通信开始全球普及。这阶段可称为移动通信个人化时代,它奠定了移动通信的基础技术和产业,1G、2G建立的以集中控制为核心的蜂窝网络结构和以广域移动为核心的传输技术架构至今并没有大的改变。

 

(2)1996年以宽带化为特征的3G标准开始制订,开始了移动通信宽带化的进程,20年来,移动通信技术从3G到4G,传输速率大幅度提高,移动通信走向宽带化、多媒体化、IP化、多层接入化,移动通信成为了移动互联网。这阶段可称为移动通信宽带化时代,这阶段技术发展目标明确,提高无线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成为了3G、4G技术的核心目标,无线传输速率的提升成为了3G、4G划代的核心标志。

 

今天,我们开始了发展5G的进程,5G是新时代的开始还是老时代的延续?何谓5G?5G的标志又是什么?

 

2 移动通信将走进智能化时代

 

移动通信从话音的应用走向移动互联网应用,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要求新一代移动通信要有海量数据容量、更高信息传输速率、海量的连接、高能效、高可靠短时延等,要满足这样的需求,移动通信从网络到无线传输都需要大的变革。移动通信发展到4G,无线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己逼近香农极限,再大幅提升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已很难,已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蜂窝网络一体化的体系结构,也越来越难以承载未来的需求,移动通信必须要建立新架构,开始新变革。

 

新架构和新变革的核心是移动通信需从宽带化走向智能化。

 

智能化就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从蜂窝网络走向协同异构智能融合网络,即以智能业务分流为目标,建立多种移动、无线接入与有线网的统一架构和新型结构,建立统一智能接入协议,从多种接入网络协同、异构演进到接入网络融合统一,建立新型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小区体系结构,建立Licensed和免Licensed两种频谱管理模式的混合组网结构。

 

智能化就是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从提高传输速率走向提高传输能力,从针对比特传输走向针对业务传输,实现智能化传输与控制。系统能针对不同业务自适应地采用不同的传输技术,将传输技术与业务需求高度结合,实现业务与自适应传输的跨层智能化,大幅度提高系统信息有效传输能力和系统容量。

 

智能化就是要实现移动通信技术与智能计算、云存贮、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实现结构性的系统创新,终端、基站、网络设备高度软件化、可配置、可重构、自组织、自适应。

 

3 5G开启移动通信智能化时代

 

经过了近3年5G愿景、需求、潜在技术的研究,中国在2015年发表了《5G无线和网络架构白皮书》,明确了5G发展的技术目标和路径。2016年,5G将启动标准化进程,5G将开启移动通信智能化时代[1-2]。

 

3.1 5G无线技术的架构和发展路径

 

5G无线技术的架构和发展路径如下 :

 

(1)5G空口技术路线可由5G新空口和4G演进两部分组成。5G空口技术框架应当具有统一、灵活、可配置的技术特性,通过关键技术和参数的灵活配置形成相应的优化技术方案,来满足5G典型场景差异化的性能需求。

 

(2)4G演进将在保证后向兼容的前提下,以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技术框架为基础,在传统移动通信频段引入增强技术,进一步提升4G系统的速率、容量、连接数、时延等空口性能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5G技术需求。

 

(3)5G新空口由工作在6 GHz以下频段的低频新空口以及工作在6 GHz以上频段的高频新空口组成。5G低频新空口将采用全新的空口设计,有效满足广覆盖、局部热点、大连接及高速等场景下体验速率、时延、连接数以及能效等指标要求。

 

(4)5G高频新空口需要考虑高频信道和射频器件的影响,针对波形、调制编码、天线技术等进行相应的优化,满足极高容量和极高用户体验速率需求。

 

3.2 5G网络技术的架构和发展路径

 

5G网络技术的架构和发展路径如下:

 

(1)5G网络是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更加灵活、智能和开放的网络系统。5G网络将呈现出“一个逻辑架构、多种组网架构”的形态。

 

(2)5G网络架构包括接入平面、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5G网络的部署包括边缘接入网、城域汇聚网和骨干网3个部分。

 

(3)在基础设施平台方面,5G网络将通过引入互联网和虚拟化技术,设计实现基于通用硬件的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从而解决基础设施平台成本高、资源配置能力不强等问题。

 

(4)在网络架构方面,基于控制转发分离和控制功能重构的技术设计新型网络架构,提高接入网在面向5G复杂场景下的整体接入性能。简化核心网结构,提供灵活高效的控制转发功能,支持高智能运营,开放网络能力,提升全网整体服务水平。

 

4 5G是智能移动通信1.0

 

移动通信己是巨系统,且庞大无比。巨系统的变革和演进是长期的过程,移动通信智能化的进程仍将建立在个人化和宽带化的基础上,驱动力源于需求与技术双驱动。移动通信实现高度智能化将比实现宽带化复杂无数倍,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5G是移动通信智能化迈出的第一步,是智能移动通信的1.0。

 

5G若能在无线空口技术上实现按需自适应统一、灵活、可配置,满足5G典型场景差异化的性能需求;在网络架构上实现更加灵活、智能、高效和开放,呈现出“一个逻辑架构、多种组网架构”的形态, 则5G将在移动通信智能化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开启移动通信智能化的新时代。

 

5G的愿景很宏伟,当2020年5G商用时,仅是移动通信实现高度智能化迈出的第一步,5G以后还有6G、7G等,智能移动通信1.0后还有2.0、3.0、4.0 ,智能化的进程会比前两个20年更长。

 

迎接移动通信智能化时代的挑战,我们通信人任重道远!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对策

1.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新特点

在信息化的今天,中国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地网络接入,在虚拟化社区中彰显自己的个性。用户也希望自己能积极参与服务中,为其他用户提供或者分享一定的自己的新内容,同时也要求移动运营商必须确保服务质量,将一些特色服务融入到通信移动环境中。这些新的应用是多种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设计人员的一个新的预期,所以在面对这一新趋势时科学家需要设计一个新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这就需要在移动通信网络体系中整合新的特色服务,更新移动环境。“新应用,心服务”是当前多元化网络媒体服务背景下技术研究人员面临的新挑战。为使网络技术环境井然有序,我们需要新的移动通信系统作为载体。

移动互联网数字化的特点技术主要分用户服务、移动新媒体服务数字化、融合网络业务、以控制和监督为主体的内容服务等方面,而且,新媒体服务所带来的社会化体验将成为移动网络用户的一种新体验。同时,多网融合势必导致移动终端融合(主要是操作系统的融合)。此外,移动网络监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激增将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习惯性的意识形态。

2.数字化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技术是指将计入、任何对象,在任何地方可以安全地、公平地、快速地将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网络通过移动信号连接,从而增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能力。

2.1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按照无线通信技术的一般理论来说,无线网络无论何种制式,均可以实现网络全覆盖。然而,从成本控制,网路节点维护,网络安全和稳定等方面来说,这样做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相反,为实现网络成本控制前提下的稳定交融系统,我们可通过技术转化,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之上,设置一个融合多种通信协议和技术的混合系统。同时,在这种混合系统中,根据自身的使用偏好和地区比较优势,用户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接入方式作为实时网络通信的最佳方式,从而达到使接入网络的用户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利用率最大化。这样一来,不仅网络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需求的用户接入网络,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

2.2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移动宽带调整技术

与传统的2G/3G通信技术承载的声音和数字信号的接入方式不同,4G网络采取的是多用户分组的方式,因此需要更高的带宽,更大的网络通信容量来满足实时网络信号承载的多媒体信息传播。不仅如此,作为基本技术,如智能天线技术,分布式天线技术,OFDM,MIMQ,以及OFCDM等,传输信道的有效配置更好地提高了有效带宽。

2.3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控制与监管技术

从根本上说,网络秩序的维护主要指的是用户可控。而这种对用户的控制主要的保障主要来自网络运营商和政府,其根本目的是净化网络环境。由于网络是虚拟空间,传输的是电子和模拟信号,所以,IP便成为了辨识网络行为发出源的唯一标示。因此,政府与运营商互相配合,制定严格的IP监管制度能有效遏制网络不良言行,减少负面网络传播效应(如谣言等)。

3.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对策

由于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年限较短,起步较晚,因此在发展规模膨胀的同时也因技术革新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发展网络技术通讯的时候应全方位考虑各种网络制式和现有网络技术,取长补短的同时也应该从以下两点进行改革创新。

3.1制度创新是关键

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上层建筑的支持。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如果要从技术上进行根本的革新必须在政策和制度上得到相应的支持。如2015年年底国务院总理明确表示要以“互联网+”技术带动科技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尽一切可能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所有服务,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数字化移动技术的游戏规则变革也就是说,政府或行政部门在相关制度上做出向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有利的方向倾斜的政策,势必会导致移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几何式的衍生价值,带来边际利益的最大化效应,实现中国“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的飞越。

3.2资源整合是重点

变革便意味着资源重组,并在重组的过程中重新洗牌。这在移动通信产业中也不例外。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势必会影响到这个产业中的每一个利益分配者。有些制造商和运营商因管理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无法跟上社会的潮流,迎合大众口味而丧失市场。因此,政府需要在健全制度的前提下出台有效的资源整合方案,将具有混合网络特征的4G市场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这样资源整合的效益才能最大化。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通信方面。

参考文献:

[1]白岩,周海燕,王桂艳.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情报,2005(10): 第148-150页.

[2]贺晔,翁诗环.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04): 第42-44页.

[3]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营业事业部.中兴TD-SCDMA网络翻频翻扰操作指导书[R].广西: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2.

[4]牛一,宋美玉.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综述及展望[J].移动通信,2013,5.

[5]张玉龙,李志峰,赵勋.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展望[J].信息通信,2013,2.

作者简介:

移动通信新技术篇8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移动化沟通和交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其技术本身也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于移动终端用户通信需求进行满足,并且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用户数量剧增的形式,新的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二、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推进了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并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4G通信技术逐渐在2010年时投入到全球范围内应用于商业使用,并且现阶段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应用成果,整体用户数量稳步上升。现阶段4G技术发展面临着市场方面和技术方面两大问题。当前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中,2G和3G产品的推广已经具有一段的时间,并且用户群相对稳定。3G产品进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并且部分地区3G网络建设仍然没有处于一个完善和成熟的阶段,整体4G的市场化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在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在面临诸多限制的市场发展形式,4G网络的建设也层层受阻。此外,4G的整体通信资费水平较高,成本因素也制约了用户的认同,这是当前4G技术市场化应用中所应该关注的内容。在技术层面上,4G网络传输速度要想达到高速标准,就必须通过20MHz的宽带系统来实现,而当前我国运营商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其带宽需求。现行达到LTE-FDD和LTE-TDD技术其时间上与4G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不同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技术上的差距和不足需要长期的完善和改进。

三、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

4G移动通信技术其本身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有点,并且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全面、辩证、客观地对待不同特点,抓好优势,认清不足和劣势,真正的将这一项新技术的特点进行发挥,更好地实现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传输速度,其最大下行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4G移动通信技术也具有了较强的灵活性,并且数据传输的过程也相对稳定,可以满足消费者绝大多数的网络互联需求,是的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但是,在4G移动通信技术各种优势收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4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不够统一,并且不同的通信系统不兼容,很多消费者在进行利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过程中,覆盖区域、系统容量和信号强度等问题也都制约了4G移动通信技术最大速度的发挥,并且4G终端设备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这都是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限制和制约条件。

四、现代化4G移动通信技术的展望

在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需要被重点关注。由于4G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来对于整个系统入侵,可以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出现和研究的时间较短,我国对于4G移动通信技术安全方面的研究和相关措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第一,要完善相关安全机制。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对于其安全管理目标和相关安全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创建具有前瞻性的4G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二,密码安全。在安全管理中,密码是用户保护自身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在4G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对于无线公钥的基本设施进行完善,并且对于相关认证机制进行创建,集合不同的安全服务需求和安全特征,设置合理的密码体系。

第三,新密码技术。现代社会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新技术和新终端的应用,对于密码形式和密码技术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密码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新兴密码技术和识别技术应用于4G移动通信技术中,可以提高整体密码的安全防护能力,更好的保障数据资料传输的可靠性。

第四,透明化的安全体系。安全防范措施要与4G网络进行良好的整合,并且安全中心要与整个4G网络系统相互独立。安全中心要将自身的接口吉祥鸟开放,并且支持加密和鉴权等功能的实现,对于4G网络内部的工作者具有足够的透明性。

第五,人性化的安全细节。4G移动通信技术要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实际安全需求,并且给予消费者自主选择安全保密级别的权利。相关安全参数和安全管理方式的设置,要采用默认与个性化设置结合的方式,让消费者自主地掌控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六,综合化发展。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当前4G移动通信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的改进,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的落实效果。在4G移动通信技术试运营的过程中,要对于其中暴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创新管理形式和管理技术,提高4G移动通信技术落实的可操作性。在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上,要制定一个全国化的管理规范,为整个4G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上一篇:电磁辐射产生的原因范文 下一篇: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