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8 16:50:16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招商引资;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招商引资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作用,迎合时展需要,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促使档案信息整合交融,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为需求者提供更大的便利,真正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由此看来,加强招商引资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化

招商引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在国家相关制度和规范约束下,遵循相应原则和标准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招商引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开展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不同因素之间的演变关系,明确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标准,在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招商引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转变传统观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内容,促使档案管理制度更加合理、有针对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对象、规划和发展方向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完善的招商引资的档案管理制度下,才能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活动有序开展,实现长远发展。

二、重视资源建设,强化监督力度

招商引资档案资源管理是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领导干部提高对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为档案管理事业未来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同时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从开发利用国家信息资源角度来看,招商引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放在突出位置,同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有机整合在一起,促使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加强档案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公众个性化信息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提高对传统档案实体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注重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立更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在网络条件下创建档案信息资源平台,为不同来源、不同形式以及不同平台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和支持,充分发挥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优势。此外,还需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库,统一数据格式和机读目录格式标准,确保数据库系统流通和交互功能得以实现,达成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在满足社会需要,基础上统筹优化,将信息化管理贯穿于各个环节,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尤其是一些政府行政部门,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尤其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统一,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活动持续发展。

三、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在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人员不仅是档案信息建设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在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此,需要制定更加统一、完善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实际工作力度,提升招商引资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在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从教育、鼓励和管理等多个角度开展工作,引导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掌握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储备,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拓宽视野,为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的支持,作为一种复杂的科学管理手段,促使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是保障档案信息化系统之间能够协作、信息共享的首要前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应该拓宽经费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为招商引资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条件,结合电子政务工作,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水平。

五、结论

综上所述,招商引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李鑫.招商引资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探析[J].黑河学刊,2014,32(3):123-123+125.

[2]王小良.探析招商引资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5,20(11):122-122.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2

论文关键词:商标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构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与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接轨,作为国家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益频繁的企业商标纠纷、诉讼,更使我们关注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构建。这对驰名商标档案的管理及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其在现代管理体制下的作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驰名商标诉讼举证的档案效应

商标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生机的部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更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

比如,原想利用别人在行业有名气的商标,来“装点”自己产品合格证,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不料被法院判决侵犯了他人的驰名商标,不仅要销毁印有“洛玻”字样的产品合格证,还要赔偿洛玻集团公司1万元损失,洛阳洛玻晶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老板至今仍后悔不迭。

据了解,2005年3月,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洛玻公司)发现,位于洛阳市白马寺镇十里铺村的一个生产销售玻璃包装用纸、书写纸、塑料薄膜的企业,其注册名称为“洛阳洛玻晶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晶华公司)”,其产品特效玻璃防霉纸和聚乙烯塑料薄膜的“合格证”上,均印有“洛玻”字样。洛玻公司遂于2005年3月18日向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认定“CLFG洛玻”商标为驰名商标并判令被告侵权,赔偿经济损失1万元。当然,商标权人被侵权后,其利润额的减少不能全部归究于侵权行为,因为利润额的减少还与市场本身的竞争状况、公司本身的营销策略、销售渠道、产品质量等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被侵权人应负有证明其利润的减少与侵权人的侵权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责任,如果举证不能,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侵权人的违法所得及权利人因侵权而遭到的损失均无法查清的情况下,法院只能依法酌定。又如,2004年12月15日,福州市中级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某涂料公司和福州个体户陈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在《中国知识产权报》上刊登致歉声明,向原告柒牌公司赔礼道歉;判决被告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原告柒牌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判决被告陈某在一切商业活动上停止使用“柒”、“QIPAI”、“SEVEN”、“柒牌”的商标标识。

案情其实很简单,被告生产的油漆使用了“柒牌”商标,而另一被告则销售了这一品牌的油漆。在服装商“柒牌”公司看来,自己的商标是驰名商标,被告在油漆产品上使用这个商标也同样构成侵权。事实上,“柒牌”案子仅仅是福建企业主们通过司法诉讼确认自己的商标是“驰名商标”的案件之一。

按照法律规定,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比般商标要大。认定为驰名商标,不仅可以打击跨类别的商标侵权行为,而且对使用驰名商标注册企业名称、互联网域名等特殊侵权行为也可追究责任。它甚至可以保护未在中国注册的国外驰名商标不受侵犯,同样,外国也保护未在其本国注册的中国驰名商标。

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条款中,明确规定对有关企业档案材料的保护。目前,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众多企业在知识产权侵权的纠纷中,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纷纷运用法律武器,通过法庭诉讼来解决侵权问题。在侵权纠纷的审理中,档案举证是诉讼成败的关键。法制的最大特点是讲证据,而证据除人证、物证外,最有效的是书证,而书证中最有力的就是档案。因此,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对书证的需求不仅数量增多,而且范围不断扩展,从而造成对档案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如案例中的“柒牌”公司,在法庭举证时,试图证明其产品在公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列举的证据包括中央领导视察“柒牌”公司图片、“柒牌”公司荣获各种殊荣的证书图片以及“柒牌”公司在全国各地专卖情况。这就是企业的档案资料,具有强有力说服力。正是通过此档案材料,法院认为,“柒牌”公司主要生产男装及相关配饰,2000年被国家公安部确定为九九式人民警察服装指定生产企业,影响范围遍及全国,为众多男性消费群体所认同。“柒牌”公司投入巨资,进行大量、持续的品牌宣传,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有1000多家专卖店,市场占有率高,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高,才赢得诉讼的成功。

目前,全国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保护驰名商标专用权像“洛玻”、“柒牌”被认定为我国为数不多的驰名商标,就是要采取特殊手段制止各种仿冒侵权现象,保护自己企业的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的知识资本,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成果。企业档案工作必须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企业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努力做好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保护好企业知识产权档案,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职责。

二、构建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内容、结果,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它们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凭证作用例如,在产品申请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发生申请权纠纷时,产品档案中的技术协议书、委托书及相关合同文件往往能为纠纷的解决提供有力的证据,因为这类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是有关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的依据性文件,一般含有明确产品专利权属和其他权利的内容;产品设计计算文件、产品图样、产品装配试验的技术条件等文件是产品申请专利时证明其专利性(即新颖I.、创造性、实用性)的重要凭证,主要依据这些材料而编.制的说明书构成申请专利最基本的文件,发生有关该产品的假冒、仿制等侵权纠纷时,这些文件则是十分有利的证据;产品商标设计和注册的有关材料既是商标的载体,更是商标权权属的有力依据。

因此,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安全保管,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_项重要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应明确本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内容,特别是对驰名商标档案的保护。

驰名商标是企业形象的象征,是企业知识产权的集合体。驰名商标管理的基础是档案管理,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达到管理保护效果。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管理岗位,保证驰名商标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以及连贯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企业将此岗位设立在办公室、市场部、秘书部等部门,但这些部门较大的人员流动经常使驰名商标管理出现断层,同时,相关人员法律知识的匮乏又往往会给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一管理责任交由档案部门承担,或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驰名商标档案材料收集保管范围:根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6年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企业档案工作部门必须收集保管好“规定第5条”所必各的材料:即申请认定驰名商标应提交的证明文件: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3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年产量、销售额、利润、市场占有率等)及其在中国同行业中的排名;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在外国(地区) 的销售量及销售区域;该商标的广告情况:该商标最早使用及连续使用的时间:该商标在中国及其外国(地区)的注册情况;该商标驰名的其他证明文件。如浙江富润股份有限公司的“富润”商标,1999年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有效期为三年2001年该公司申请延续确认,集团档案馆提供了有关的大量档案,有;(1)“富润”商标注册证:(2)公司商标管理机构、人员设置情况及管理制度:(3)“富润”牌绢细丝针织衫、精纺呢绒面料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的证书、申报材料和产品照片;(4)企业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针织》杂志等开展形象宣传广告的合同、协议、发票、证明等材料:(5)历年来企业获得的省级以上荣誉证书:(6)历年来省级以上部分报刊杂志有关该公司的报道;(7)历年财务分析报告和产值、税利完成情况;(8)“富润”商标获得上级表彰的荣誉证书等;(9)客户汇编等等,涉及档案50多卷。由于提供的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完整,编研资料简明实用,为顺利通过延续确认考核,提高“富润”商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递增企业形象发挥了很大作用。驰名商标档案材料作为一种历史记录与凭证,能真实地反映商标的使用发展过程。因此,收集得越丰富,保管得越完整,就越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二)建立纸媒介的驰名商标档案及电子化的驰名商标管理数据库,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统一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建立健全制度,充分利用驰名商标档案驰名商标档案及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直接使企业对于自身商标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跟踪市场行情。管理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类,比如,可以按照产品线划分类目,同一类目下以商标名称建立卷宗;单件商标又可以按照商标本身特点设立档案。根据集中统一管理、便于利用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健全驰名商标档案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驰名商标档案与其它档案不同,它不具有机密性,可以公开利用。但不能因为公开利用而随意丢散,任意转借、撕拆、抽换、污损等。

在有些单位所保存的商标档案中,一无核准文件,二无注册证,只是保存着一份商标局发的核准通知书。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保证档案的完整,应制定借阅、利用、保管等制度。对一些不完整的资料应收集齐全。同时要编写《商标档案目录》,设立企业分类卡和地区卡,力争在各级工商局和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商标档案,并且充分利用商标档案,积极为企业服务,运用档案资料保护企业商标专用权,维护商品信誉和消费者权益。比如,洗涤产品类的“汰渍”商标,档案内容中就应注明该商标注册类别、申请时间、公告时间、核准注册时间、权力变动等。又如,海尔集团公司将企业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工艺及商标、专利等档案全部集中于档案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安全

(三)严格行政执法,为商标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不定期地开展档案执法、工商行政执法检查,加大对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对伪造、假冒商标档案,侵害企业商标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从而进一步增加对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的管理工作。围绕商标档案的利用和信息反馈,以及网上实时监控,开展确权、用权、维权工作:一是注册。增加注册、抓好商标总量,把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列为重点。二是引导。引导企业依法治档,依法实施品牌经营,对商标的选择、使用、管理和保护及时给予指导,规范企业商标使用行为,实施正确的商标战略。三是维权。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扫除障碍。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3

从当前社保档案管理运行的基本情况、现实需求来看,未来将向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1.社保档案管理网络化。

社保档案管理网络化是指在参保人员信息录入相应的信息系统后,其管理功能项两个方面拓展,首先,社保部门与互联网、移动网络运营商等合作,主动的向参保人员提供数据查询、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如在社保部门出台最新政策时,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向参保人员提供最新的信息咨询,再如在参保人员未按时缴纳费用时,通过短信形势催缴保费。其次,参保人员能够利用互联网、手机信息等方式主动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参保人员能够通过网络修改部分个人资料,即使工作单位变动等重大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提出申请,在审核通过后修改工作单位等信息,从而便于个人信息更新。

2.社保档案管理一体化。

社保档案管理一体化主要是从档案管理功能拓展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信息化带来的优势,延伸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使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社保工作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首先,利用档案信息化统计社保人员基本信息,分析参保人员的特征,为做好社保工作提供便利。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后,社保部门能够按照月份、季度、半年度、年度及时有效的监督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年龄特征、行业分布等,享受待遇人员的基本情况如享受待遇人数与水平等,从而可以为社保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其次,利用档案信息化提高社保监督水平,社保部门能够通过网络可以有效的监控参保人员个人缴费标准变化、缴费历史记录等信息,从而能够动态的进行监督。

3.社保档案管理“智能化”。

档案管理智能化是指通过预先设置既定的程序模块,能够将符合相应筛选条件的参保人员进行识别、汇总,并以一定的形式传递给管理人员。如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设置自动筛选条件,对超过预定时间尚未缴费、已经缴纳一定年限无需继续缴费的人员等进行筛选,并自动将相关的信息汇总后提交给监管部门。在社保部门受制于编制人员数量难以增加的前提下,参保人员的增多将使得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智能化则能够有效的降低工作强度,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加快推进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推进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从完善信息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完善配套系统,并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以达到既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又挖掘好、利用好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的目标。

1.完善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架构。

首先,要规范社保档案个人信息的基本内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标准的个人信息采集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中个人信息模块的通用性,为建立全国性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其次,要完善社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块,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一般而言,这种模块应该包括资金缴纳、待遇享受、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模块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整体,为信息管理提供便利。再次,要不断完善社保档案管理界面操作体系,对于参保人员可自行修改的内容,要便于操作,对于查询等内容,则要能够进行汇总,从而满足参保人员的基本需求。

2.完善社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配套体系。

首先,要建立社保部门-系统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合作体系,社保部门要明确自身的需求,系统开发商要根据需求开发出运行稳定、安全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而网络运营商则要不断的拓宽网络覆盖面,特别是当前的无线网络覆盖面,通过这种广覆盖为参保对象提供全面的服务。其次,要不断提高社保档案管理统筹程度,当前,社保档案管理统筹程度还较低,未来要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基础,推动档案管理全国联网。再次,要建立完善的社保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要建立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个人信息更改管理制度等配套管理体系。

3.要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

首先,要加大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包括档案管理专门人才、信息化专门人才,要积极培养各类复合型人才,帮助档案管理人才熟练的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帮助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了解社保档案管理的特点与需求,从而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延伸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功能,特别是要根据社保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参保人员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分析这些信息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社保管理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如通过挖掘参保人员年龄变化趋势,分析未来社保资金支出的压力,为社保机构提前做好资金安排提供参考。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传统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系统

引言

档案是各类单位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供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纸质档案: 是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如保存备查的公文图纸、账册、书稿、契约等。文件归档是指各单位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经文书部门或承办部门整理后,定期向档案室或档案人员移交的过程。(这里的文件主要是指纸质主文件)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服务对象是档案利用者。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是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孤本等状况与社会利用档案要求集中、系统、优质、专指、广泛之间的矛盾。

一、传统的档案管理

(一)传统档案管理的历史

我国的档案管理伴随着文明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文》中记载,“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所谓“中”意为“薄书”“凡官府薄书谓之中,薄书犹今之案卷也”。商代的“史官”是商文化、文字、书册的统领者,是王命大政的决策、记载、下达及掌管者。即“史官”是当时神权的代言人和文化的垄断者,同时他们又是商代档案的形成者与管理者。其中闻名于世的商代甲骨档案,包括:占卜刻辞、卜事刻辞、记事刻辞、表谱刻辞等四类,是我国现存最早、较系统的官府文书,是揭示商代历史最丰富最直接可靠的原始材料,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材料独特、数量繁多、年代久远的档案,同时亦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鲜明佐证。档案管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步。在档案管理方面值得载入史册的有:第一西周的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领先于世界的一种管理制度。而“金文档案”又是我国历史上继商代甲骨档案之后又一种特有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第二秦的文书档案制度的制定是在全国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得以实施。并且其文书档案工作紧密围绕巩固发展专制的封建皇权,从而大大促进了古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程。第三宋代的文书工作制度日益完善,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约束,文书和档案工作也有了初步分工,两方面的工作都有了较大发展。另外宋朝建立了专门用于保管皇帝的诏令、谱系、典籍、诗文等档案的帝王档案库。两宋时期共建了十一座皇帝档案典籍库,分别收藏各朝皇帝的档案。这也是档案机构发展的一个标志,一个转折点。宋朝代表档案保管工作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架阁库的普遍设置。架阁库不仅是档案保管装具的变革,也是宋代各级政权机关保存文书档案的专职机构,同时也创立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它开创了广泛意义上普遍保存文书档案的途径,是中国档案史上的重大变革,也是现代机关档案室的基本雏形。传统档案管理历经两千多年。

(二)传统档案管理的方式

传统档案管理的流程:档案的产生(点收、立案、编目、整理、保管、清理和应用)-档案分类(分类、编案)-档案编目-档案排序(来源、全宗和原始顺序原则)-档案描述层级。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什么是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始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基础上。中国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档案的生成方式变成了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必须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有很大差异。这需要档案工作者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使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依托新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纸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建立数据分阶段处理机制,研发自动生成功能。建立纸质档案相关电子数据的导入接口和上传功能。建立档案网络查询功能,创新档案利用手段。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

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整个文件管理,包括规范各业务系统的文件管理;构建完整的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支持档案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包括:采集、移交接收、归档、存储管理、借阅利用和编研等等,同时逐步将业务管理模式转换为服务化管理模式,以服务模型为业务管理基础,业务流和数据流建立在以服务为模型的系统平台之上。档案管理系统,为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档案管理系统既可以自成系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档案管理和网络查询功能,也可以与本单位的OA办公自动化和DPM设计过程管理,或者与MIS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网络。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档案信息化,可远程服务,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应该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样才能使信息发挥最大的作用。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给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带来显而意见的效果和收益。

1.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录入后,可以方便地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2.检索查询方便。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部门管理员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4.有效的提供服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技人员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的二次利用和开发,提高了研究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使档案管理的职能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而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中心。

三、结束语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5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档案不仅要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更需要为城市未来规划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以城建体系为载体的商业群面临着可能存在的同业激烈竞争,这必然导致商业体的极化效应。极化效应会造成城建体系的大面积空置,反过来也会加速弱化商业体的影响力。因此,必须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这种情况,以避免极化效应中的负效应———回波效应。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本信息来源和可靠支撑,必然要更新理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从基础城建信息管理扩展至以城建体系为载体的商业活动信息管理,切实发挥城建档案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发展;城建档案;极化效应;体系创新

一、城市发展与城建档案

1.城市发展的极化效应。城市发展本质上是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工作和生活文明度、便捷度和舒适度的体现。城建体系是城市发展的物理空间,是人类进行各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建档案应该瞄准城市发展方向,满足城市发展的各类信息数据需求并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但是,目前城建档案的信息维度、数据刻画和服务定位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无法承担经济活动的预测,属于典型的前瞻性缺失。对于城市发展,这种前瞻性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中心化严重,即极化效应过于突出,使得城建体系的功能耦合偏离,单极型城市商业圈成为普遍现象[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间的经济结构差异不断扩大,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东部地区的纽约等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发展主要桎梏于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城市的发展不协调,尤其是城市内部区域经济和城建体系发展的不协调更加突出。现代城市理论把城市对周边地区带来的文化辐射、经济影响称为中心城市的影响,而这些受影响的区域被称为城市影响区。依据影响的强度,可以被分为核心区、直接腹地(直接影响区)、间接腹地(间接影响区)和过渡带(过渡地区)[2]。这种影响范围,是空间距离的负函数,是经济总量的正函数。而所谓极化效应,是指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发达地区越富,则落后地区越穷,造成了两极分化。具体来说,就是随着产业的迅速膨胀,对其他经济活动进行了吸引和拉动,从而趋近于增长极化的过程。极化效应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通过目标区域的极化增长,形成主导产业的空间集聚能力,从而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吸引力的过程。在增加区域向心力的过程中,吸引了经济、文化等相关要素的流入,随着要素的集聚,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状带动,最终促进其经济发展。2.城建档案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方案、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不仅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和历史,反映了城市建设中的艺术、文化、理念甚至精神等元素,还是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建筑物建设、公共设置配置等关乎到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材料[3]。现代化的城建档案不应仅仅停留在记录城市的建设信息,还应为城市发展与优化提供及时有效的多维度、多层次信息数据支撑。其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建档案要为城市建设提供最新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城市建设历史数据,城建项目的前沿信息等方面的动态信息数据,为实现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其二,城建档案部门要通过更新理念、转变方式、优化设备设施和信息化手段,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提供便捷、精准的信息数据查询与利用;其三,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使城建档案部门在为城建部门提供数据信息的同时,参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探讨和决策;其四,城建档案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经济因素,以有效应对极化效应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可见,构建完备的城建档案管理体系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对接对城市的未来与发展十分关键。实现城建档案的信息化,是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必由之路。当前关于构建城市电子档案馆、档案电子化等研究和实践较多,主要做法是通过对过去纸质、胶片、照片等档案进行扫描,形成数字化的储存方式,构建计算机与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档案[4]。但是,大多城建档案主要在检索与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对于城市建设与规划仅仅发挥了信息化的辅助作用,并未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准确的与动态的提取,没有做到多视角、多层次、有深度的横纵向结合,难以满足数字化与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城市发展的极化效应和城建档案数据体系的建设思路

1.城市发展的极化效应与城市规划、城建档案建设分析。1957年,冈纳•缪尔达尔(KarlGunnarMyrdal)在其经典的理论作品集《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中提出,“扩散效应”(Diffusioneffect)和“回波效应”(Returneffect)是造成世界范围内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差距和区域内经济体发展不均衡的两个主要效应因素。城市增长极一方面可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即扩散效应;另一方面会促进各生产要素向增长极回流或聚集,对周边落后地区造成障碍或不利影响,即回波效应。我国以长江三角、珠江三角为中心打造的经济区就是典型的增长极和极化效应的经济现象,是极化效应负效应———“回波效应”的有力证据。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呈现不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现象。城乡和区域经济差距吸引了大量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这是典型的中心城市极化效应带来的后果。人力资本缺乏的城市不断从经济落后地区争夺人口红利,而人力资本富集区域粗放式经济发展,构成了区域的经济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应极化效应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生产要素,扭转资源累积带来的低端产业迟滞,克服极化效应对中心城市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就必须通过城市规划导向和建设项目的功能耦合,实现产业调整和推动城市发展。目前,我国现代城市理论多用于区域经济的宏观研究,鲜有聚焦城市发展的极化效应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基于城建档案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就有必要结合城市发展极化效应,有针对性地探讨城建档案的建设与发展思路。2.商业行为与城市建设项目在经济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商业贸易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行为又依托于城市中由建筑物构建的场所。建筑物作为商业活动的空间,其作用和价值与依附的商业体性质、功能以及建筑本身的规划设计有紧密的联系。暂且将城市中商业建设项目设定为零售综合体和餐饮、娱乐、文化服务综合体两种,具体分析商业行为与城市建设项目的关系。如下:假设城市内有商圈M,其内部有零售综合体X,餐饮、娱乐、文化服务综合体Y,两种构成城市的商业存量。经济总量采用商业收入(BV)来衡量,运用新古典主义消费者行为分析后,如下图所示。图2-1中,FG表示附着于建设项目的企业存量,AB表示新的建设项目,BV-1和BV-2表示不同等级的商业现金收入。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存量的增加,商业圈M的商业价值由BV-1逐步转变到BV-2。当零售业的商业价值不发生改变时,餐饮娱乐商业体的增加导致了商业收入的变化,如AB`表示。就是说,整个M的建设项目因为Y行业的增量带来经济总量的增量,但对X(零售)行业并未发生影响。从城市发展的极化效应角度分析,城市人口总量一定的情况下,M的流量增加,势必带来周边直接腹地和间接腹地的流量聚集,即产生了M的极化效应,对于非M区域产生了回波效应。将问题聚焦于商业区域内部。如果将X和Y视为同一类型的企业零售价格,将AB、AB`、FG视为消费者预算线,则AB`作为原始收入水平,变化会带来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双重变化,这是在双方消费量均可变且存在相互替代作用的情况,经典理论会得到二者消费量均发生变化。但当一方综合体内仍有其他功能可以满足消费者非X、Y类型需求时,则会导致上述二者无法有效替换,必定存在一方流量和收入减少,另一方则增加。这就导致了M的商业体分化,并有向极化效应的中心区域发展的趋势。可见,商业行为与城市建设项目规划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商业规划和商业项目建设。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商业规划和城市建设项目需要重点分析附着于建设项目的商业体的极化效应与回波效应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城建档案也随之应该更新理念,创新模式,升级为符合城市发展客观需要、为城市建设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信息。3.城建档案数据体系的建设思路。为适应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城建档案建设除城建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和利用外,还应该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利于商业规划和建设的经济数据。城建档案的经济信息数据建设,应当按照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基于城市个体活动行为轨迹,提供日常人流信息和建设项目的访问节点信息;二是基于城市商业活动,提供企业对建设项目的日常使用信息;三是基于商业建设项目的公共配套设施,提供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布置和使用的相关数据,为商业建设项目的公共配套规划决策提供服务。(1)搜索引擎的搜索数据。搜索引擎的城市建设项目检索信息,是基于搜索引擎(包括地图引擎和网页引擎)的城市建设项目搜索,是城市建设项目的感官描述、概况简述、使用情况概述的总体抽象,提供项目自身的使用和项目内商业活动的表征,具有典型的对标特征。(2)城市出行的LBS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基础数据的采集,更多需要基于移动端的需求平台进行采集。城市中的个体定位数据,可反映城市中不同区域的人动频繁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中不同区域商业建设项目的使用频度。通过LBS数据可以分析判断城市的活动中心,对商业项目规划分析具有重要价值。(3)物流信息的采集数据。随着交通、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也随之发达起来。物流数据,不论是企业物流亦或是商业物流,均是对主体的一种活动刻画,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数据。物流的流向、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描述了个人或企业活动的频繁程度,也反映了城市建设项目的使用程度和效率。(4)注册地信息的采集数据。在经济学领域,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具有外部性,外部性可能带来企业的聚集效应。聚集效应可反映在区域内企业注册数目的变化上。通常,随着企业注册数目的上升,同质化企业会越来越多,继而不断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因此,企业注册信息也是反映商业活动密度的重要数据,为城市规划和商业项目建设提供重要参考。(5)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客流数据。人们的经济活动会通过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不同的交通方式穿行于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穿行密度、频率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建设设施的使用情况。把城市中市民采用不同交通工具进行日常通勤的数据称为客流数据,出租车的客流数据可以使用浮动车GPS数据配合出租车计费表的乘客状态获得,公交车与地铁的客流数据则可以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刷卡记录进行收集。(6)城市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数据。城市的生活设施建设是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供给社会共享的各种服务型设施,如公园、广场、学校、医院、菜市场等。在生活配套设施周边,通常是大型住宅区或商业、贸易聚集区。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基本数据,对于描述城市的发展,预测城市变革和城市未来区域定位都具有重要意义[5]。以上内容构成了基于个体活动的城市建筑档案体系,其框架如图2-2所示。

三、极化效应视角下城建档案建设的机制创新

极化效应的核心是通过推动城市中心发展,从而拉动整个城市经济。城建档案本身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依靠城市核心或中心区的发展,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依赖相关数据信息的支撑,相关的数据信息需要科学的收集、处理和管理。可见,构建健全的城建档案体系,推动城建档案机制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协同发展机制。在极化效应视角下,城建档案建设需要提升自身的战略牵引力,需要提升对经济发展和辐射的影响力。首先,城建档案建设需从战略协同机制的高度出发,强调发展战略、发展思路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把城建档案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纲要,城市发展建设必须考虑到适应性与迭代性。其次,在规划城市核心区域的同时,还需要规划周边及配套设施的战略协同[1]。城建档案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构建战略协同机制,以强化战略牵引力。(1)强化发展战略、区域战略、周边战略的协同。城市档案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思路必须综合城市战略发展的需要,合理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着力以城市核心区域为牵引力的战略规划。(2)城建档案与产业发展战略相互配合。通过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共同制定,城市建设与城市产业有效融合,形成政策与发展纲要相互结合的基础。通过城建档案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必须与发展战略相互配合,将交通设施、产业项目、生态发展进行综合考量,通过产业发展、城市承载能力,进行优化配置。2.空间优化机制。空间的距离、布局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项目的分布与功能是否重叠[2],城市规划必须考量空间优化机制,充分考虑地质、地形、地下管网、功能分区、建筑经济等因素,建立合理的空间优化实施方案。空间优化的控制主体主要是城建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建档案主管部门的横向融合,让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建档案资料对于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力度,进而影响到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化。3.城建档案信息主动聚集机制。城建档案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关的建设信息与数据是根本和关键,而相关信息与数据的采集涉及到众多的行为主体和管理部门,打通这些部门信息管理的沟通环节,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归口管理,是保障城建档案信息全面、及时、真实的路径保证。具体可从打通交通、人事、工商、城建、土地等主管部门甚至相关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的信息沟通,强化档案主管部门信息管理的主动权入手,为城建档案的收集、储存、信息化处理等管理提供畅通渠道,保障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有利于对城市规划建设、建筑单体、市政配套设施等的基建档案以及城市中的人力、交通、企业、土地利用等状况进行动态的信息管理,形成要素聚集机制,实现极化效应视角下城市建设和发展必要的城建档案信息数据的统一归口管理。

参考文献

[1]蒋建峰.张家港市档案局启动“智慧档案馆”项目建设[J].档案与建设,2014(10).

[2]周明华.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档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J].档案与建设,2012(11).

[3]田雷.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5(1):60-64.

[4]陈静,韩海涛,田伟.大数据时代智慧档案馆构建探析[J].北京档案,2015(1):25-27.

[5]王理达,王芳,张少彤.基于SMART模型的智慧城市综合评估框架[J].电子政务,2013(4).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6

一、建立、宪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然后选择供应商,并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请购单上;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附上三个以上的书面报价等,以供财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稽核。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重点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核。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要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归档供应商。

3、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4、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货比三家,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并提出奖惩措施,对完成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任务的采购人员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采购成本下降任务的采购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对其惩罚的措施。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虽然不能完全杜绝采购人员的暗箱操作,但对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成效。二、降低材料成本的方法和手段

1、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采购成本。如果企业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率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往往能带来较大的价格折扣。此外,对于进口材料、外汇币种的选择和汇率走势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如去年我公司从荷兰进口生产线,由于考虑了欧元的弱势走势,于是选择了欧元为付款币种(我公司外币存款为美元),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

2、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价格会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情况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注意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如我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聚碳酸酯(PC塑料),去年年初的价格为2.8美元/公斤,而到了八九月份,价格上升到3.6美元/公斤。如果采购部门能把握好时机和采购数量,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3、以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对于大宗物料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实行竞争招标,往往能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最终得到底线的价格。此外,对同一种材料,应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使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4、向制造商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向制造商直接订购,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制造商的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会更好。另外,有条件的几个同类厂家可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以克服单个厂家订购数量小而得不到更多优惠的矛盾。

5、选择信誉佳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合同。与诚实、讲信誉的供应商合作不仅能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的交货期,还可得到其付款及价格的关照,特别是与其签订长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惠。

6、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收集。一个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达到一定水平,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如有条件,企业可设专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定期形成调研报告。

三、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

1、估算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成本。我们以前的采购管理只是过多强调公司内部的努力,而要真正做到对采购成本的全面控制,仅靠自己内部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对供应商的成本状况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谈判中占主动地位。可以通过参观供应商的设施,观察并适当提问以获得更多有用的数据;甚至为了合作,明确要求供应商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以估算供应商的成本。在估计供应商成本并了解哪些材料占成本比重较大之后,可安排一些使自己在价格上有利的谈判,并尽可能加强沟通和联系,即与供应商一起寻求降低大宗材料成本的途径,从而降低自己企业的材料成本。进行这种谈判,要始终争取双赢的局面。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就不能在谈判中把供应商遇到赔钱的地步。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档案信息商品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人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也在逐步的提高。而信息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领域,它的发展程度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信息资源,其质量的优劣,对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而作为信息之根——档案信息而言,其内在的质量以及管理方式的优劣,则是维系信息产业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为此,只有最大限度的保障档案信息的质量,科学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才能为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当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日益催生信息产业的发展与转型,而其中的信息商品化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信息的商品价值被不断凸显,信息不再是普通的、廉价的媒介资源,而日益成为带有商品属性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稀缺资源。因此,人们对于信息商品的开发愈加重视,力求实现对信息资源内含价值的深度挖掘。而只有依托于科学的信息管理方式,才能实现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进而推动信息商品化的发展。

一 、信息商品化对于档案信息特性的基本要求

(一)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要求

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决定着信息自身商品价值的高低,也就是说经过各种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而形成的各种信息,要做到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以便对今后类似事物的开发与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这种指导一旦作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它将直接或间接的决定这个实践活动成败。由此来看,信息内容的客观真实与否,决定着其自身商品价值的高低。

(二)档案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信息的时效性,贯穿于档案信息管理者对特定信息源的综合管理直至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而相应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必然能够顺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满足特定的社会利用需求。实际上,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关决策依据,降低决策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它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空,对某个特定的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参考和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旧的认识很快就会被新的认识所替代。而这种信息一旦过时,很快就会失去它原先存在的价值。由此可见,信息的实效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的提供真实、准确的档案信息,而这就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业务要求。

二、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提升自身档案信息管理与信息分析的能力

档案管理就是要不断的把独立的机构、组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原始记录,进行严格的收集、整理,然后进一步对其中记录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提炼,总结归纳出对此领域的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的信息内容。而将这些信息,通过市场机制源源不断的提供给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应用于他们今后的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一方面要深入社会实践,亲身参与、体会社会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洞察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劳动,整理、分析、加工制造出对社会有用的完整的档案信息产品,进而提供给社会,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社会利用需求。

三、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有效的推进档案信息商品化市场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对各种信息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以及对档案信息重视程度的提高,从而对档案信息商品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自主创新,这同时也为信息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并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而由此,这就必然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只有档案管理工作者利用其本职工作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信息市场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才能够有力地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所以,由此来看,档案管理是档案信息商品的生产基地,是档案信息商品的加工厂,只有它才能够为档案信息的商品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长期以来在本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本人认为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重管理,轻分析”的问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期所遗留下来的档案管理程序及规则,虽然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但往往只是把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视为重点,而极大的忽视了对这些档案资料的科学分析以及加工提炼,忽视了其对本单位及对整个社会的长远价值。实际上,档案实体管理是基础,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才是彰显档案工作创造性价值的关键。只有将存于档案及相关资料中的那些具有价值的信息,充分的挖掘出来,充分的加以利用,才能够真正体现档案管理的重大意义,才能够真正体现档案管理的价值。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篇8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也在不断地改革,这就让医院医疗档案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可是,社会大众使用的医疗档案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多。为此,医疗机构针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和提升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对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医疗档案管理的意义,然后针对于当前医疗档案管理模式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项对策。

【关键词】

医疗档案;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1 加强医疗档案管理的意义

第一,针对我国医疗档案管理对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管理医疗档案对档案信息进行简要分析,方便了解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现状、整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效率、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等,主要是方便医疗机构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水平、完善服务等提供了很有代表性的参考资料。与此同时,我们呢对医疗机构档案信息的整理与运用,可以找到疾病发生的规律,可以为医学研究以及疾病预防工作提供了参考,从而提升了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学水平。

第二,针对我国医疗档案对社会医疗保障模式建设的影响。现在,为了改善我国民生问题,已经推行了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商业性的疾病保险也慢慢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不管是哪个医疗保障制度还是商业性的疾病保险这些河段都是以医疗档案为根基的,怎样有效地保证就医人员的自身利益?医疗档案是保证就医人员自身利益的主要根据。所以,为了让医疗保障模式健康可靠地发展,我们要积极地探索新形势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

2 我国医疗档案管理模式现存的问题

2.1医疗档案管理模式与医疗机构新体制不相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医疗机构也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与更新,让医疗机构逐渐的走上市场化这条道路,让医疗机构逐渐的从事业单位慢慢的变为市场经济的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以及就医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医疗档案的数量也在逐渐的提升,这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且艰巨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医疗机构的医疗档案管理环节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导致医疗纠纷经常发生,就医人员不能查看自己的医疗档案,所以,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平衡。在利益面前,医疗机构为了保护自身的毅力随意修改就医人员的档案内容。

2.2 医疗档案实体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化

医疗档案的形成是需要多个部门对病史记录描述而成的,需要有诸多工作人员,例如门诊、住院处、各级医师、医疗档案室等工作人员,在这些环节中,每位工作人员都要仔细的对待,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可是,现在我国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质量不稳定现象仍让人堪忧,档案管理质量责任还没有明确,例如,在医疗档案形成的过程中,各级医护人员的报告收集黏贴的分工不明确,这就导致了医疗档案不明确,以及黏贴错误等,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对医疗档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不到位,将医疗档案管理置于“盲区”,给医院腾出擅自修改档案的时间。目前,医疗的哪敢管理中医疗档案的确实和损坏是首要问题,医疗档案管理者对医疗档案质量控制不到位,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2.3 对医疗档案信息利用不到位

就目前而言,我国医疗机构只注重档案管理质量与内部管理,没有将社会效用放在眼中,这就将医疗档案放置在封闭的状态。现在,我国医疗机构没有将档案信息利用起来,对医疗档案信息编妍和统计资料利用不合理,没有结合医疗机构和实际情况的资料,没有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研究成果。除此之外,还应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工作,例如大规模的传染病,为公众提供可靠信息,减少破坏作用,可是,现在医疗机构对这一功效仍需要继续研发。

3 构建“三位一体”医疗档案管理模式

3.1 要对医疗档案管理制定相匹配、统一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档案的质量,我们要对医疗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于医疗档案管理部门协商制定对应的要求,并对档案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要求达到标准化。医疗档案管理应该着重于档案的真实性,同时,制定统一的归档制度,质量检查体系,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2 设立“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医疗机构应该与当地的档案行政部门进行协商,要以地区为单位建立医疗档案管理中心,主要是对各级医院的医疗档案进行管理实现统一管理,其中对大型医疗机构的档案尽心管理,让档案资料更完善,实现再利用的二次价值;也可以对专科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进行控制;新型民营医疗机构以及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档案也被纳入档案管理中。所说的“三位一体”的档案管理模式是运用数字化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等,建立数据信息库,运用搞笑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医疗档案管理应该引进先进的档案保管设施,为档案管理创建良好的环境。在形式显,我国医疗档案管理要建立全新的管理模式,进行开放式管理,管理人员要建立医疗档案信息网络,提升与合作单位的交流,从未扩大医疗档案信息的资源,为医疗机构和公民提供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着重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利用,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月报的形式对档案进行分阶段的整理汇编,为提升医疗水平和工作水平提供保障。

3.3 “三位一体”的医疗档案管理要建立和完善严密的监督机制

想要建立和完善严密的监督机制,就必须拥有完整、规范的医疗档案信息监管系统,这就需要根据级别创建相对应的监管体系,对医疗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对独立的医疗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监督管理。与此同时,独立的医疗档案管理中心也应该与对应的行政部门进行流程监督,让第三者相互监督,形成循环体系。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的改变,社会大众对医疗的需求也在逐渐的提升,导致这医疗档案管理接受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国医疗档案管理要丢弃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将开放式和科学化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为我所谓,为了提升医疗档案的管理水平,我们要提升档案管理硬件与软件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医疗档案的质量,提升医疗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让医疗档案在最大程度上服务社会大众与医疗事业。

【参考文献】

[1]周勇,罗敏,龚玉荣.新形势下健康医疗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9,07:621-622.

[2]周敏,董晓建.医疗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人民军医,2012,06:576-577.

上一篇:医疗保障方案范文 下一篇:医疗设备供货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