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审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9 15:49:06

供应商审计方案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1

概括而言,物流地产项目开发全过程目标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主要有11个,本文将分为几部分逐一进行阐述。

一、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

物流地产项目的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契税、大市政配套费、供电、供水、供气、供暖配套费,以及其他政府规费等。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的数额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是否给予优惠和减免紧密相关。因此,拿地成本与相关规费是物流地产商在拿地阶段应该与政府相关部门商务谈判的重点。

二、产品标准化与成本标准化

物流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要走产品标准化的道路,物流地产的产品线将会实现全面精细化。物流地产商应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目标客户、不同市场需求研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线,并确定相应产品标准和交付标准,交付标准决定了与之相互匹配的成本投入,而客户敏感性分析又进一步决定了成本投入重点。因此,物流地产的产品标准化必然有助于推动物流地产的成本标准化。物流地产的成本标准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物流地产项目的产品品质、缩短物流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物流地产项目的成本标准化。

在物流地产项目的产品定位阶段,物流地产商应该通过目标客户分析和精确的客户敏感性分析决定成本分配的原则。只有进行有效的分配成本,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通俗地说,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

三、设计全程成本管理

物流地产商应该在物流地产项目实施前期确定项目成本上限,并在产品定位和概念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扩初及施工图设计全程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对于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至关重要。设计全程成本管理是指物流地产项目在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成本管控部门应当全程参与设计管理工作,全面推行限额设计,以避免因设计原因造成的无效成本发生。

(一)项目前期执行计划

物流地产商为了提高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设计单位的价值贡献(优化布局、动线、功能、预埋件等),避免在日后施工过程中大量涉及变更而造成工期延误和无效成本发生,应当尽量推行物流地产项目“一次性设计”。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在评审物流地产项目的前期执行计划时,应该特别关注专项设计(市政管网、绿化、消防等)单位的确定时间与建筑设计单位的确定时间的有效衔接,以避免因二者的不协同而造成无效成本,以及工期延误的发生。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做好各专项设计单位与建筑设计单位的有效搭接关系,处理好各专业设计的时间衔接,物流地产商应该在建筑设计单位确定后的一个月内确定各专项设计单位。

(二)设计任务书与限额设计

为了避免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职责出现“真空地带”,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在评审设计任务书时,应特别关注设计任务书中关于设计界面的合约规划,明确各设计单位的设计范围,以及与相关设计的界面划分,主要包括建筑方案设计与后续施工图设计的分工、建筑设计与专项设计的整合。另外,物流地产商应该编制各阶段目标成本,并明确限额设计指标,提供甲供及甲定乙供物料的品牌要求,签入设计合同。同时,物流地产商应该要求设计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概算,作为物流地产商评审设计的重要标准,超出限额设计则为不合格设计,需重新优化,达到限额标准方可通过。

物流地产项目在限额设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为常见的问题有两类。其一,由于物流地产项目开发周期方面的要求,使得物流地产商无法及时有效核算限额指标,最终致使无法实现限额设计。对此,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分阶段设计、分阶段提供设计成果,基坑支护提前设计并进行方案认证、试桩、先基础及底板后地上、标准层抽检、结构重点抽检等措施。其二,由于设计单位提供指标的准确性不够,导致限额指标超标。对此,通常的解决办法是物流地产商在前期就应该对设计单位进行充分考核,尤其是对其业绩及已实施项目进行考核,特别是重点考核设计单位类似项目实施经验,同时,还要指定设计专业团队。除此之外,为了实现限额设计,物流地产商还应该对设计成果分阶段组织人员集中核算,充分调动咨询公司人力,重点抽查限额设计。

(三)设计单位选择与清单设计招标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应该做好供方管理,除了要关注设计费及建筑设计的创意能力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物流地产商拟建项目的产品定位标准、设计单位已有业务饱有量及设计周期、设计单位在结构和机电设计方面的能力、设计单位在服务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和图纸质量等方面的市场口碑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方能做出正确的设计供方履约评估结论。另外,在设计费的洽谈过程中,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一定要向设计单位明确设计界面和分工职责。

物流地产项目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单位的招标,应该考虑采取清单设计招标方式,以确保实现限额设计。具体来说,物流地产商提供单价清单,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对单体设计计算出相关工程量,再根据物流地产商提供的单价清单编制设计概算,作为设计单位评标依据。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最经济的方案优先中标。

(四)设计启动

物流地产商为了缩短物流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应该将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工作提前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拿地前就启动。

物流地产商为了避免物流地产项目日后大量的设计变更,单体建筑设计工作的启动必须待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市场调研、产品策划、项目初步定位完成后方可进行。

(五)设计与成本的管理接口

1.设计评审和成本优化

物流地产商的技术研发部门应该负责设计评审工作,主要包括对设计图纸的技术部分和经济部分的评审。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参与设计图纸的经济性评审,并积极进行成本优化。

2.标准化建设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参照物流地产项目设计图纸的经济性评审成果,以及招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积极开展物流地产项目部品部件设计的标准化建设,为物流地产商提升设计管理和成本管控水平提供有力抓手。

3.产品技术标准和战略成果引进

物流地产商的技术研发部门和成本管控部门应该督促设计单位遵从国内外物流地产领域先进的相关产品技术标准,并尽可能在物流地产商战略供应商品牌库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或设备。

4.清单编制

物流地产项目工程量清单编制过程中,物流地产商应该关注、审核各专业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例如,机电安装与内装修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土建、机电安装、幕墙之预埋件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消防与空调的防排烟工作界面的划分和搭接等,以及设计的错、漏、碰、缺和重复问题。

5.设计交底

物流地产商应该在设计交底之前要做好施工图会审工作,尽量要在施工之前改正设计的错、漏、碰、缺,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变更费用。

6.成本预警

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积极参与设计图纸的过程评审,评审设计单位编制的方案估算、扩初概算,及时提出超支预警。

(六)设计进度控制

物流地产商如果能够确保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进度,则对有效控制资金成本、顺利开展招标采购工作,乃至按计划完成整个项目都会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来说,物流地产商和设计单位都可能造成图纸滞后。就物流地产商一方来说,如果其产品定位含糊或反复调整、报批不及时、决策滞后、招商要求改变、专项设计滞后等,都会导致图纸滞后。就设计单位一方来说,如果其设计方案不能满足政府和物流地产商的要求、设计进度滞后等,也都会引起图纸滞后。物流地产商的成本管控部门应该了解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进度并控制付款节奏,若发现图纸滞后,或为赶工期,不等政府批文就提前开展后阶段设计工作的,应该评估此阶段设计费用增加的风险,并及时提示风险。

(七)一次性设计和专项设计协同

物流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除了概念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扩初及施工图设计之外,还包含诸如市政管网设计、消防设计等专项设计,为了有效避免各专业出图时间和细部的矛盾和错、漏、碰、缺,消除由此造成的设计变更和无效成本发生,物流地产商应该推行物流地产项目“一次性设计”。对于特大型物流地产开发项目,物流地产商应该在设计合同中就明确施工图设计单位为设计总协调单位,由其协同和整合各专项设计工作。

物流地产项目“一次性设计”要求各专业设计的启动时间、资料递交相互搭接,建筑施工图最终要能反映各专项设计、物流行业、主流客户的细化要求。物流地产商在编制项目前期执行计划时,应该要求专项设计单位确定的时间节点与主体建筑设计单位确定的时间节点相互匹配。在建筑设计单位确定的同时,或紧接着就要提醒相关部门及时准备专项设计任务书和“一次性设计”总体计划,并立即开展上述专项设计单位的推荐及招标工作。

(八)设计合同管理

物流地产商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合同开展物流地产项目设计合同管理工作,并且按照合同约定跟进相关奖罚。一般来说,设计合同管理主要管理四个方面。一是管好限额设计,要结合工程量清单,验证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方案是否在限额设计指标之内。二是要管好设计变更,在审核日常变更签证时,要找出设计错、漏、碰、缺造成的设计变更,统计由此造成的无效成本金额。三是要评估设计单位的履约能力,主要是设计单位的配合程度,以及设计单位对设计周期的控制能力。四是要监控好其他合同约定的违约事项,比如设计交图延迟、外立面效果不符等。

四、设计评审与成本优化

物流地产项目的设计评审与成本优化应该遵循四项优化原则。第一,物流地产商应该确保设计方案与项目定位相互匹配,考量设计方案是否与拟开发物业的产品定位、交付标准及地域特点相互匹配。第二,物流地产商应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以客户价值为中心,通过比较不同设计方案所带来的品质、效果、效益(租金或售价)、成本(物业管理、运营成本),兼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和部品,而不宜片面追求效果,或片面追求低成本。第三,物流地产商应该针对物流地产项目设计做到持续优化,在各阶段和各单项设计中,都应该持续开展方案优化工作。第四,物流地产商应该针对物流地产项目成本做到动态测算,要在各设计阶段的评审过程中全面测算成本,及时计算各项成本指标,测算项目收益。

(一)概念方案设计评审与成本优化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2

关键词 设计接口责任 总承包 合同范本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业主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试运行等核心工作交给承包商来组织实施。从实践来看,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典型形式是“设计一施工”(Design-Build)和“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根据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BIA)的预测,到2015年,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5%。

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譬如,项目责任主体单一,可以缩短项目工期,设计与施工顺畅的衔接,以及有助于业主提前掌握相对确定的造价等。但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逐渐推广,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设计接口责任问题。

一、设计接口责任问题

在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Design-Bid-Build)模式下,业主先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然后依据完成的设计进行施工招标,最后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由施工承包商完成项目的建造。设计工作由设计单位完成,施工承包商对设计文件中的偏差和错误不承担责任。

而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工作实际上由业主与承包商共同完成:

首先,业主完成概念设计,并将设计成果写入合同文件的“业主要求”中,向承包商说明工程的目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标准。

其次,承包商在投标阶段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完成初步设计,并将初步设计方案作为投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交给业主。

第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负责完成最终设计,并将设计文件提交业主审核,业主批准后再由承包商按照设计文件施工。

由此可见,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需要在业主前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并最终付诸实施。这就产生了业主与承包商如何交接设计文件、如何分担设计责任,即设计接口责任问题。具体可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若业主提供的资料中存在错误或分歧,承包商是否应当为此承担责任。

二是业主按照何种程序对承包商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批。

设计是龙头,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通过清晰地界定合同当事方在设计接口责任问题上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争议。由专业机构编制的国际知名总承包合同范本条文严谨、周详。因此对国际知名总承包合同范本中条款的分析、对比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设计接口责任问题。

二、国际知名总承包合同范本设计接口责任分析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英国合同审定联合会(JCT)、美国建筑师学会(AIA)、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BIA)以及美国承包商联合会(AGC)等多个知名的工程管理专业机构都针对工程总承包模式出版了合同范本。本文选择其中五个国际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

FIDIC于1999年出版的永久设备与设计一施工合同条件f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Plantand Design-Build,1999,以下简称FIDIC新黄皮书);

FIDIC于1999年出版的EPC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EPC/TumkeyProjects,1999,以下简称FIDIC银皮书);

ICE于2001年出版的设计与施工合同条件第二版(Designand Construct Conditions of Con-tract,2nd Editions,2001,以下简称ICE合同条件);

JCT于2005年出版的设计与施工合同(Design and BuildContract,2005,以下简称JCT合同条件);

AIA于2004年出版的业主与设计一施工承包商标准协议书格式(Standard Form of Agree-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9期ment Between Owner and De―sign-Builder,A141,以下简称A-IA合同条件)。

下面对这五个合同范本中关于设计责任的规定进行分析。

(一)对于业主提供资料中的错误或分歧的责任分配

1.FIDIC新黄皮书

FIDIC新黄皮书规定,如果业主要求中存在错误,且导致承包商的工期和费用受到影响,承包商可以索赔工期、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但需要满足一个前提,即该错误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经过仔细审核不能发现的(第1.9款)。承包商应仔细检查业主要求,并将发现的错误在规定的期限内通知工程师。如果该错误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提交投标书前应发现的,则不予工期和费用调整(第5.1款)。

可见,在新黄皮书中,业主需要对业主要求的全部内容的正确性负责,而承包商也承担着合理审查的义务。

2.FIDIC银皮书

FIDIC银皮书第5.1款规定,业主仅对业主要求定内容的正确性负责,如工程预期目的的定义、竣工检验标准和性能标准、承包商无法核实的内容等。对于合同中没有特别说明的内容,业主不对任何错误、遗漏以及数据或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承包商应负责工程的设计,并应认为在基准日期之前已仔细检查了业主要求,对业主要求的正确性负责。

可见,银皮书在责任划分方面采用了“排除法”,从而将更多的风险转移给承包商。

3.ICE合同条件

ICE合同条件规定,如果业主要求中的分歧导致了承包商延期,或施工方法的混乱,承包商是可以索赔工期、费用和利润的。但也需要满足一个前提,即该错误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时无法合理预见的(第5.1.c款)。

可见,ICE与FIDIC新黄皮书的规定类似。实际上FIDIC合同是由ICE合同演变而来,二者在此类问题上的责任分担理念是相同的。

4.JCT合同条件

JCT合同条件规定,承包商对业主要求的内容以及设计的充分性不承担核实责任(第2.11款),即承包商不需要扮演ICE和FIDIC新黄皮书中“有经验的承包商”的角色,不需承担审核责任。

如果业主要求中有不完善或冲突之处,应首先检查承包商的

建议书中是否对上述问题做出回应。若做出了回应,则应适用承包商的建议书,合同金额不得调整;若未做出回应,则应以变更的形式解决上述问题(第2.12款、2.14.2款)。

5.AIA合同条件

AIA合同条件比较特殊。AIA合同条件中没有“业主要求”的概念,业主审查设计―施工承包商的标准是“设计―施工文件”。设计―施工文件类似于FIDIC合同条件下的“合同”,由协议书、项目标准、设计―施工承包商的建议以及相关补遗文件构成。其中的“项目标准”是指对项目特征、范围等的规定,以及承包商建议并被业主接受的修改。

AIA合同条件规定,设计一施工承包商有权信赖项目标准中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权信赖业主提供资料(主要指现场条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除非业主已书面告知资料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A.1.2.2、A.2.2.6)。另外,设计一施工承包商应认真研究比较设计一施工文件、材料以及业主根据A2.2款提供的其他资料,开展现场测量,并将发现的任何错误、分歧或遗漏立即报告业主(A.3.2.4)。

可见,AIA合同条件虽然没有FIDIC新黄皮书和ICE合同条件中的措辞,但理念相同。A.1.2.2和A.2.2.6两款赋予业主承担自己所提供资料中的错误的义务,A.3.2.4款赋予承包商认真审查的义务。

以上五个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可以总结分析如下:

首先,在JCT合同条件中,承包商承担的责任最小,不承担审核业主提供资料的正确性和充分性的责任;而业主承担的责任最大,要为业主提供资料的错误或分歧承担全部责任。

其次,FIDIC新黄皮书、ICE以及AIA合同条件中,承包商应对业主要求进行审核,并尽到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认真审查的义务;而业主则需要对仔细审核后仍然无法合理发现的错误承担责任。

第三,FIDIC银皮书中,承包商承担的责任最大,业主承担的责任最小。除合同明确规定由业主负责的部分,其他全部责任由承包商承担。应该注意,这是EPC合同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业主采用EPC合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更多的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因此相对于DB合同,EPC合同中承包商介人工程的时间更早,承担的风险更大。

第四,业主应根据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合同范本,而承包商则需要综合考虑合同范本和自身的设计能力,做出均衡的报价。只有双方明确各自的义务,履行各自的责任,才能减少设计接口的争议。

(二)承包商提交文件的审批范围与审批程序

五个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均对承包商提交文件的审批范围与程序做了规定。

1.FIDIC新黄皮书

(1)承包商应按照业主的规定提交承包商文件供业主审核或批准;

(2)若无特殊规定,审核时间不得超过21天;

(3)工程师可在审核期内向承包商发出通知,指出承包商文件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地方,承包商应自费修改,并重新提交业主审核或批准;

(4)在工程师未批准或同意承包商文件之前,与承包商文件相关的工作不得开展,若工程师未能在审核期内发出通知,则认为承包商文件已获得批准;

(5)如果承包商希望对已送审的文件进行修改,应立即通知工程师,并按程序提交修改后的文件;

(6)任何批准或同意均不免除承包商的任何责任(第5.2款)。

2.FIDIC银皮书

由于FIDIC银皮书中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的设计责任,因此在设计文件的准备过程中有较大的自,并带来了两点变化:

(1)在FIDIC新黄皮书中,业主人员有权检查承包商文件的准备情况,而在FIDIC银皮书中则无此权利;

(2)在FIDIC新黄皮书中,承包商需要将承包商文件提交审核或审批,而在FIDIC银皮书中,承包商只需将承包商文件提交审核,无需审批。

FIDIC银皮书中,承包商文件审核的程序性规定与FIDIC新黄皮书相同。

3.ICE合同条件

(1)承包商应向业主代表提交必要的设计和图纸资料,说明工程的总体布置以及工程与业主要求相符;

(2)业主代表未同意之前,上述设计和图纸不得实施;

(3)如果业主代表认为设计或图纸不符合业主要求或合同规定,应书面通知承包商其理由,在承包商合理修改并重新提交之前不予批准;

(4)若承包商希望对已批准的设计或图纸进行修改,承包商应通知业主代表并重新提交;

(5)若业主代表未在合理期限内决定是否批准,承包商可以索赔工期及由此产生的费用(第6.2款)。

4.JCT合同条件

JCT合同条件在资料表1(承包商设计文件的提交程序)(Contractor’s Design Submission Procedure)中做出了专门规定:

(1)承包商应按业主要求或承包商建议书提交两份承包商的设计文件;

(2)业主在收到之日起14天内,或者在提交期限届满之日起14天内,给予A或B或C的评分(A评分代表承包商可按照设计文件开展工作;B评分代表承包商在按照业主的意见修改后可以开展工作,修改后的文件应重新提交业主;获得C评分后承包商不得开展工作,应认真考虑业主的意见,或者重新提交修改后的文件,或者发出书面通知);

(3)若业主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应视为给予A评分;

(4)若承包商不同意业主的意见,则应在7日内向业主发出书面通知,认为业主的意见构成变更。业主应在收到通知后的7日内决定坚持或撤回意见,若业主坚持原有意见,承包商应修改设计文件并重新提交;

(5)承包商遵守提交设计文件的程序,或者获得业主的评分,都不减少承包商保证设计文件与合同一致的义务。

5.AIA合同条件

(1)设计一施工承包商向业主提交审批的文件是指设计一施工文件中规定的文件;

(2)业主的审核应合理、及时,不得延误承包商的工作(A.2.3.1)。

(3)审核结果有五种,业主应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9期决定文件或提交的资料与设计一施工文件:相符,予以批准;相符,但需要对提交文件进行修改;不符,不予批准;不符,但在对工程变更后可以接受;不符,但在提交文件修改后可以接受(A.2.3.2)。

(4)业主的审查和批准不免除承包商遵守设计一施工文件的责任(A.2.3.4)。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对设计文件的审批范围与审批程序规定都比较明确,且通常有下列规定:

(1)若合同要求某些文件需经业主批准,承包商需提交业主审批。

(2)业主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审查,并予以批准或给出修改意

见。

(3)承包商在业主批准前或审核期满前不得将设计文件用于实施工程。

(4)若承包商希望对业主已经批准的文件进行修改,则仍需报业主审批。

(5)业主对承包商文件和提交资料的批准并不免除承包商的义务。

三、案例与分析

上述五个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都明确规定了设计接口责任,显示了对设计接口责任问题的重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仅仅按照合同范本的通用合同条件中笼统的规定难以解决设计接口责任问题,还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细化分析。

(一)业主提供资料中的分歧案例分析

某总承包项目,承包商在细化设计时发现业主提供的概念性设计与技术规程对部分房间的大小与技术要求不一致,承包商的报价是按照概念设计的要求计算的,而业主要求承包商按照技术规程的规定实施,从而引起承包商费用的增加,承包商就此向业主提出费用索赔。

本案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此项目采用FIDIC银皮书作为合同范本,则承包商要对业主要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因此承包商的索赔请求无法得到支持。

2.若此项目采用的是FIDIC新黄皮书或ICE或AIA合同条件,承包商可以对由于业主要求中的错误或分歧导致的费用提出索赔,但承包商应该证明,作为有经验的承包商已经认真审核业主提供的资料且无法发现此类错误或分歧。在本案例中,业主可以抗辩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当认真对比业主资料,在审查阶段完全可以发现概念设计与技术规程之间的分歧。虽然承包商可以提出自己的证据证明自己已尽到审查义务,但总体来说承包商的索赔请求难以得到支持。

3.若此项目采用的是JCT合同条件,业主应对业主要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在本案例中如果业主执意按照技术规定执行,则应支付承包商相应的费用,承包商的索赔应得到支持。

(二)设计文件审批程序案例分析

某总承包项目已完成招标并进入设计阶段,但业主由于某些原因不愿意继续开展此项目,因此对承包商进行刁难。主要表现在:要求承包商在短时间内将设计文件提交审核;要求变更设计标准;以不符合业主要求为名对一份设计文件多次批复;或者干脆不批复文件。承包商对此难以应付。

本案例可以分为四个问题进行分析。

1.审核期限。在上述五个总承包合同范本中,ICE和AIA合同条件没有对审核期限做出明确规定,FIDIC合同条件规定的是21天,JCT合同条件规定的是14天。实际上,由于设计文件复杂程度不一,业主的审核时间也不固定。因此在合同谈判时,承包商应就设计文件的复杂程度与业主进行沟通,并在合同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件来规定具体的审核期,这样更为合理。如果不能争取审核期限的延长,则意味着承包商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准备报批文件,因此承包商可以通过提高报价来预防风险。

2.业主审核次数。在实践中,还应对业主方审批的次数有所限制,否则可能造成一份文件反复多次审批,拖延最终批复的时间。在国际工程中,习惯将业主批复一次作为一个版次,因此在合同中可以规定业主最多批复的版次,以避免业主借审批设计文件之机拖延时间,反复增加工程量。

3.设计标准的选择。由于技术标准的选择对工程实施的难度以及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在合同谈判时对采用哪些设计规范和标准一定要慎重。若对某些规范和标准不能很好的掌握,或找不到熟悉此类规范和标准设计的分包商,应在谈判时要求采用熟悉的标准。若合同中对某些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则采用“良好的设计惯例”,在实践中此类措辞通常被认为是欧美国家的常规做法。

4.设计审批的争议。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承包商认为某设计方案符合要求,但业主有不同意见,拒绝批准该图纸或文件,从而导致争执。首先,若业主的审批人员不批准承包商的设计文件,应指出问题以及不批准的具体原因。这些原因应该是违反合同的某些具体要求,不批准的理由应该具体且有凭有据,不能单凭主观臆断。对于出现的问题,业主的设计审批人员有权依据合同否决,但不能硬性要求承包商必须采用某方案,否则其要求可能构成“变更指令”,导致承包商索赔。此外,业主应为此方案的正确性和恰当性负责,否则让承包商接受业主提出的设计方案并为之承担责任,对承包商是不公平的。其次,对于承包商来说,其设计应遵循合同的各项规定,不理解业主要求中的规定,单纯依靠经验完成的设计往往得不到业主批准。但另一方面,也不要被动地接受业主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若业主否决某项方案,而又不能提出合同的依据与合理的解释,则可以将业主的要求视为变更指令,有权提出补偿要求。若形成争议,按合同争议程序解决。

设计接口责任是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对国际知名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的相关条款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影响设计接口责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业主的要求、工程师的指示、国际设计规范要求、政府对设计的审查、国际惯例等。这些都可能对承包商实施工程产生影响。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明确区分这些责任并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比较困难,这也是设计接口责任比较复杂的原因之一。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3

医用耗材的管理过程当中,审核资质证件的工作量大并且责任重,加大了医用耗材资质文件档案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大多数的高值耗材会直接进入到患者的人体,价格往往较高,容易出现医疗纠纷。部分纠纷发生在手术结束之后若干年,这时需要追溯耗材的记录档案,因此,医用耗材档案管理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医用耗材;供应商;资质文件;档案管理

医用耗材管理服务质量同医疗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所以强化医用耗材管理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资质档案管理贯穿医用耗材的管理过程,是确保医用耗材安全使用的有效环节。及时收集、审核并且更新医用耗材及供应商的资质是保证采购合法公开的基本工作。

一、医用耗材档案建档

医用耗材的档案同设备档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设备档案能够采用一机一档的方式,也就是每台大型设备都单独建立档案,保存设备全部的档案资料,但是医用耗材档案无法建立单独的档案。在具体的工作当中,精细化建档管理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将供应商作为主线来建档。根据医用耗材供应商的特点,实施每个供应商单独建档的形式,供应商的医疗器械,或者是医用耗材,都归纳到同一个档案当中。

(二)关联更名的供应商。相当一部分的医用耗材供应商,尤其是高值耗材供应商,从自身角度出发,经常更名甚至成立新公司,一旦发生这方面的状况,就需要关联新老供应商,合并保存它们的档案,从而实现供货资料完整连贯。

(三)实时动态监控档案材料。设备采购作为单次性的采购,采购档案当中资料也是一次性的,但是医用耗材采购属于多次连续采购,因为大多数的医疗器械资质证照有一定的有效期,存在着证照过期的风险,所以采购档案当中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动态管理,使用有警示提醒功能的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资质证照的有效期。

二、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内容

医用耗材档案归档的内容,需要包括申购、采购、审批以及验收等环节各方面的资料,根据档案资料的时间,能够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采购之前的档案资料管理。首先是审批表单。审批表单的内容主要包括耗材的名称、型号规格、耗材生产厂商、中标编码、收费标准、医保编码、耗材用途、科室、负责人以及审批状况。其次是临床试用表单,试用表单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用耗材的名称、型号规格、商标名、试用状况、同类产品对比、科室以及负责人的签名。

(二)采购过程当中的档案资料。首先是供应商资质方面的资料。供应商资质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登记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组织代码证、厂家授权销售证书、外国企业代表登记证以及质量管理认证等。其次是产品资质方面的资料。产品资质资料主要包括产品认证证书、医疗器械注册证、消毒卫生许可证书、消检测报告、计量器具批准书、CE证书以及FDA证书等。再次是采购记录表单方面的资料。采购记录的表单主要包括采购询价单、院内审计报告,谈判确认表、承诺书、供应商对比状况、谈判结果、谈判过程以及谈判人员包括监督人员的签名。

(三)采购之后的档案资料。一方面是入库验收表单。在医院收到医用耗材之后,需要严格履行验收手续,查验供货产品厂家、数量、规格型号、名称以及生产批号、灭菌批号等方面的内容,高值耗材还需要查验产品说明书、中文标识、标签以及条形码等。在查验结束之后,需要确保这些查验内容都填入到验收表单当中,并且需要验收人签名。一旦发生供货产品的包装或者是质量发生问题,产品的供货不及时以及供货数量不对,急需要退回货物给供应商或者是通知供应商限期整改,还需要填写不合格表单。另一方面是要合适应用反馈表单。在使用医用耗材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存在不合格问题或者是发生不良事件,需要使用科室填写反馈表单或者是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报告,反馈表可作为常规工作,每个月向科室发放调查一次,定期汇总。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生不良事件时及时把发生的问题反馈到医院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负责联络供货商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医用耗材档案开发利用

医用耗材供应商资质档案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只有发挥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精细化管理才有现实价值。建立医用耗材的资质档案之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一)为采购项目的审批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采用新品种的医用耗材之前,需要首先审核各种资质证照,确认合法性之后进行临床试用,采购项目审批环节提供上述材料,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为采购招标提供依据。医用耗材在进入医院的时候,院方应当同供应商展开谈判,查阅医院使用的同类产品档案,从而在确定供货方式、供货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争取优惠。

(三)为供方年检提供相关的依据。采购档案当中一方面保存供应商资质证照,另一方面还保存供货商本期当中的供货行为不合格表单记录,为供方年检提供充足的依据。

综上所述,医用耗材的资质档案精细化管理,可以解决当前医院耗材在流通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耗材的全程管理提供可靠的实现手段以及技术路线,有着比较高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对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叶秋 单位: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4

关键词:采购成本;控制;改进思想

1 引言

国内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许多医院面临巨大压力。采购成本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成本,采购成本下降将直接增加医院利润,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医院每年消耗性物资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控制好采购成本,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成本、增加利润、为患者提供更多实惠。加强采购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医院将减轻费用负担,提高服务质量。

2 医院采购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采购的预算机制

医院在年初根据需要确定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合理地编制对外采购业务预算。经批准后,将审核通过的预算下达至相关责任部门,并授权执行。但是医院的年度预算无法客观的反映出医院在下年度的资本性支出、经营与财务状况。

2.2 医院采购的决策机制

医疗耗材按照各病房的预计耗用量与使用期限加以推测,药品按照门诊数和住院量来决定,办公消耗性物资按照实际需求采购。对于临时需求,按照各部门规章要求申请采购。设备的采购根据科室需求,设备部门审核后,报请主管领导批准再行采购。

2.3 供应商和评价制度

供应商的选择是医院采购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目前该领域中选择供应商的方法有:招标法、协商法、直观判断法等。对于医疗器械、医疗设备、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物品的供应商,绝大部分医院尚未有效的管理,因此很难对供应商统一管理。

2.4 医院内部监管

医院根据内部验收制度规定,结合相关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或专职人员对物品组织验收。在验收时发现的异常情况,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置,并将结果汇报医院领导。

各医院其制度仍然无法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采购管理部门负责采购计划的制定与审批、制定付款计划、执行采购、验收货物等,没有分离不相容的职权。医院采购主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督,即使有也都是事后监督,作用微乎其微,不能行之有效地保护医院的经济利益。

3 医院采购中的主要问题

3.1 采购的盲目决策

不少医疗机构在采购过程中没有从单位需要和实际出发,采购前不进行足够论证,盲目决策,医疗资源被大量闲置,甚至出现严重负债情况,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决策性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尤其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严重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3.2 采购程序不规范

医院所需要采购的物资品种繁杂、数量也多,物资价值也不统一,使用部门又多,往往会发生混乱,出现采购程序不规范的现象。目前,医院的采购方式以政府主导的区域性集中采购为主,其次是政府采购和医院自行采购。由于医院本身的规模、招标的组织能力和经验、材料准备的充分性等方面因素,在招标过程中会带来一些混乱。而多种形式的招标,又导致医院使用产品的来源复杂化,大量成本都消耗在流通和库存环节。

3.3 采购监督不严

医院的采购工作受制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尤其是药物和医疗器械采购时往往指定厂家或品牌,这种限定品牌的采购通常注重使用的角度,却忽视了管理要求。逃避监督会致使失衡、冲突,各类腐败现象的出现。

3.4 采购费用控制难

供货渠道多样复杂,质量参差不齐,供应商的营销手段,使得价格眼花缭乱,尤其是独家医疗产品价格没有参考。另外,医疗机构承担着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任务,通常特事特办,忽略采购渠道,没有落实采购程序,致使非理性的大批量采购。

4 医院采购成本控制的改进思想

4.1 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

一方面可以规范医院的采购活动、提高采购工作效率、杜绝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同时还能防止采购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医院采购制度应明确物品采购的申请、各级负责人的批准权限、报价和价格审批、采购方式、采购流程、采购实施方案等。

4.2 重视供应商的档案管理

医院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供应商档案,档案内容要有编号、地址和详细联系方式,还应记载品质评级、银行账号、交货条款、交货期限等,档案未经审核前,不得归档。有采购需求时,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选择,档案应定期更新,有专人管理。要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各部门必须联合考核才能决定准入的供应商。

4.3 建立价格档案和评价体系

医院的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物品建立价格档案,对每次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和价格档案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必须进行全面说明。重点物品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医院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小组,进行分析、评价,整合原有的价格水平,及时再评价与更新价格档案。

4.4 加强采购成本的审计工作

应当审计采购计划和采购价格,可以避免不合理的采购造成的资金浪费和物质资源的闲置。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增强采购审计的效果,必须客观公正、质量价格相统一。要建立经济合同审计制度,以合同形式确立各方面的责任,使采购行为规范化,并对合同的合法性、严谨性及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审查,规避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次在医疗物资验收入库时严格把关,杜绝缺陷品或者伪劣产品获得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同时还应对购货发票、运费单据、入库单等进行严格审计。

5 结论

综上所述,医院采购成本控制的关键还是在于完善采购的体制,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与道德水平。 做好采购中的成本控制,医院能提高利润,增强竞争力,能更多的让利于患者,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朱胤,彭望清.高成本时代医院的营运成本控制方略[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1):67-69.

[2]郑大喜.公立医院的营运成本构成及其控制策略[J].现代医院管理, 2009,4:40-43.

[3]刘芳.浅谈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J].商业会计,2005,18:p59-60.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5

【关键词】采购;风险;内部控制;管理

一、关于采购风险管理的理解

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在我国,采购业务流程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都是很重要的风险。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第7号中,对国内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风险总结如下: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客观来讲,这些风险的确是多数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中面临的普遍性风险。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采购管理中面临的风险远远不止上述这三个风险。在整个采购业务流程中,每个环节都面临各自的风险。一般企业的采购业务管理主要涉及编制采购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内部控制漏洞,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某企业采购款支付案例

如前所述,企业在采购业务管理的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风险。一般企业都会非常重视,从采购申请到入账,整个流程的内部控制设计都十分完善。但有些企业常常会忽视一个很细小的环节,尤其是对于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在采购业务会计处理这个环节,如果账务处理不规范,则容易导致采购资金支付风险。下面以某企业实际发生过的一个案例介绍如下:

该企业是一家能源行业的民营企业。采购款的支付一般需要相应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部会计审核,财务总监批准后支付,如果金额较大,还需要经过总经理,甚至董事长的审批。今年,该企业办公室负责总部办公楼的装修。合同签订后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装修公司预付款。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后,会计人员将这笔预付款记入了预付账款。之后,装修公司开来发票,原会计人员正好不在,另外一名会计人员对这笔发票进行了处理,记入应付账款,同时确认了一笔装修费用。在这之后,由于办公室的疏漏,或许是装修公司的故意行为,说首付款尚未收到,于是办公室依据发票金额重新申请了一次资金支付要求。当资金支付申请传递到财务部门时,财务部会计按照程序查询了该装修公司的应付账款余额,一查确实是所申请的金额,于是审批通过,款项打给了装修公司账户。

后来,审计人员在对公司年度供应商付款管理进行审计时,随机抽取到了这名供应商,通过查询这家装修公司的所有往来款项,发现其余额为红字,即从账面理解来看,公司已经打给装修公司款项,但装修公司尚未按照全部金额开具发票。审计人员之前已经了解到装修工程早已经结束,相关结算工作早已经结束。于是仔细一查,才发现公司多支付给了装修公司一笔预付款。

通过仔细查询原因,其实多支付款项的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在进行实际业务的账务处理时,只是简单的按照教科书的规定,支付预付款时,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确认应付账款时,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在后续审核资金支付申请时,没有查询该供应商的所有往来科目,从而让资金的重复支付得以发生。

好在由于事情发现得不算晚,审计人员立即联系装修公司,装修公司不得已将多收到的款项打回给了该公司。当事会计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无独有偶,笔者在另外一家公司也碰到过类似案例。该公司采用的ERP系统进行财务和业务的处理。该公司会计人员在处理付款请求时,在系统中只采用关键字搜索供应商,结果没有搜索到,于是便认为系统中没有,直接在系统中新增加了一名供应商。而实际上该系统中已经建立了该供应商的档案。于是,同一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档案,但会计人员没有注意到,从而按照新建的供应商进行资金支付的审批,也造成了资金的重复支付。直到过了几个月,另外一名会计因为业务需要查询该供应商的交易往来,才发现该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档案,通过合并才知道了这笔错误的资金支付业务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某一个细小环节的处理不规范,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在本案例中,财务人员经验不足,会计主管对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未进行仔细复核,从而导致事情的发生。实际上,在很多公司,财务人员都被要求不要同时使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这两个科目,要么只使用“应付账款”科目,要么只使用“预付账款科目”,就是为了避免同一个供应商在两边同时挂账。如果因为业务需要同时使用,则要求每次查询账务余额时,必须查询该供应商在所有科目下的余额,否则就会容易出现本案例中的情况。

基于此,很多公司非常重视供应商管理工作。在此,我们列举一些公司的常用做法,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1)供应商信息的录入和复核。现在很少有企业采用手工记账。对于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都会遇到供应商的新增业务。在第一次与某供应商发生业务时,财务人员需要在财务系统中新增该供应商,将该供应商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名称、地址、联系人以及一些其他基本信息录入到财务系统中。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确保供应商的唯一性,即确保之前确实是没有录入过,以避免同一供应商在系统中有两个主记录,这样必然会对后续的付款管理带来影响。第二是要确保供应商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一般建议在会计人员录入完成后,由独立于录入人员的其他人员对其录入的准确性进行复核,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并签字确认,留下复核痕迹。同时,录入所依据的最好是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的复印件,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定期对供应商信息进行复核。由指定人员定期,如至少每年一次,对系统中的所有供应商信息进行复核,确保系统中供应商信息的准确性。如果系统中的供应商信息较多,可以考虑对该年度发生过交易的供应商进行复核,而非对系统汇总全部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复核。对于某些特定行业,即使只复核发生过业务的供应商信息,可能工作量也很大,则考虑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

(3)严格限制供应商信息修改权限。很多公司对于供应商信息的修改权限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所有财务人员都有权限查看、修改供应商基本信息。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内部控制漏洞。我们建议企业应该重视,仅有负责供应商信息录入的人员具有修改权限,其余所有人均不得拥有供应商基本信息的修改权限。尤其是对于某些大型企业集团,供应商款项的支付是由系统自动根据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中的银行账号等自动链接进行付款的情况下,供应商基本信息的维护权限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极易发生资金支付风险。同时,为谨慎起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独立人员定期查看供应商基本信息修改的系统操作日志,以了解是否有异常的修改操作发生,如在下班后修改等情况。

(4)规范、统一会计业务处理。通过编制会计核算手册,对公司所有采购业务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规范,明确每一类采购业务的处理顺序和要求,要细化到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会计处理要明确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以避免本案例中描述的现象出现。财务主管在复核会计处理凭证时要严格、仔细复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立即改正。尤其是涉及到资金支付业务的凭证,更是要引起格外重视。

四、结语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6

供应商基础数据管理:这个包括供应商仓库验证、档案编号对比、经营范围对照、营业执照、质保协、组织机构代码证、GSP证、保健品证、食品证、医疗器械证等有效期对照,保证这些都完全一致并在有效期内。

供应商业务员管理:l一个供应商可能会有多个业务员,每个业务员的品种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可能都不一样,所以软件应该有独立的‘供应商业务员’设置模块。 l供应商为“经营企业”的销售员的品种授权,一般都是按经营许可证上的‘经营范围’进行授权的。也有个别是按‘品种授权’的。 l供应商为“生产企业”的销售员的品种授权,一般都是按‘品种授权’的。一般都存在“经营目录”。l供应商业务员的授权起止日期:采购订单必须选择供应商业务员,超期后,订单不允许审核。

供应商开户行管理:l一个供应商可能会有多个部门,部门间可能会独立核算,所以可能存在多个合法开户银行。付款时会要求企业付款到对应的银行账号内。 软件中,一个供应商允许设置多个银行账号,付款时可以按供应商要求,选择对应的银行账号付款。

供应商图片管理:供应商的图片资料一般分2类:备案资料、备案验证资料。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资料索取后,一般只需要备案,图片储存在计算机内只是为了方便备查。 供应商的随货通行格式、印章印模资料:收货人员收货时,需要验证供应商随货通行格式、印章是否与备案资料一致。如果发现不一致,及时通知质管人员查验、索取新资料。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7

一般而言,成本控制大体可分为事前成本预算制定的控制、事中成本预算执行和调整控制、事后预算差异分析总结控制。同时,也应考虑到房地产行业成本发生的特殊性。房地产企业成本大体可分为土地成本、前期费用、工程成本、营销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六大部分,其中,土地成本和工程成本所占比较比重较大,合计可达80%—90%,土地成本因政府控制价格使得压缩空间较小,而工程成本、营销成本因涉及因素复杂使得压缩空间较大,前期费用也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因此,工程成本控制是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应关注前期费用和营销成本的控制。下面将对上述六大项成本的控制要点进行详细解说。

1.土地成本

土地成本的控制要点应重点关注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合作方的尽职调查,保证土地成本支出的可行性,同时也应关注一些市政费用的支出。控制要点控制什么

怎么控制

投资决策

可行性研究

深入调研,收集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决策

组织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进行项目论证

公司领导层决策

新征土地

征地费用

建立科学的土地评估体系

投标评审,确定合理报价

争取政府优惠

拆迁安置费用

在法律范围内尽量控制费用

市政费用

自建部分按照公司工程管理体系控制。政府部分按规定或与政府协商办理

合作开发

合作能力和诚意

合同洽谈

开展尽职调查,减少操作风险

合作方式、分成比例的选择以双赢为目的

付款总额、付款时间上选择利于公司利益的方式,尽量延长付款时间和增加付款次数

2.前期费用

前期费用包括报批报建费用、勘测费用、设计费用等,其本身成本支出并不多,但其间决定了工程成本可能高达80%的成本支出,因此,该阶段除了关注前期费用本身的支出更应关注规划方案的确定,材料设备的选型。控制要点

控制什么

怎么控制

报批报批报建费用

开展社会公关,争取政策优惠,合理提高容积率

设计单位采购

采购策划

制定采购方式选择规则,明确各类设计应采取的采购方式

根据各类供应商进场计划制定采购计划,提前准备,为招标采购争取更多时间空间,对直接委托项目严格审查

名单建立与入围单位选择

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可试用供方名录和不合格供方名录,不合格供方不得入围,外来单位组织严格资格预审通过方可入围

入围单位由公司高层确认,尤其供方名单外单位由更高级领导审核

招标文件

严格招标文件审核,由招标小组评审确定招标文件

供方选择

招标项目由招标小组对投标方案评选打分确定供方,遵循技术标书优先经济标书

议标、直接委托项目由部门会签、分管副总审批确定供方,名录外单位由总经理审批确认供方

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

设计任务书

要求设计输入充分,收集项目概况、规划要点、产品定位报告、成本测算等资料

概念性方案和方案设计方案

尽可能的采取招标方式选取方案,采取直接委托形式也应提供3个以上的方案供选择

组成评审小组,对方案进行评审、确定,分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最终审批

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

设计成果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节调整

设备选型方案提前确定

扩初设计

扩初设计要求

限额设计,制定扩初设计限额和成本控制建议并组织评审会通过

扩初设计评审

组成评审小组,对方案进行评审、确定,高层审批

成本概算

根据扩初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因素对建安成本作出概算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要求

采用限额设计,制定施工图设计限额和成本控制建议并组织评审会通过,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费用

施工图评审、会审

严格评审,确保图纸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

互审互签,明确修改意见,设计洽商

施工图预算

关注预算与概算的差异

3.工程成本

工程成本是房地产企业的重中之重,在施工阶段应重点关注采购成本的支出和工程变更成本的支出。控制要点控制什么

怎么控制

材料进场计划

订货时间、供货时间

考虑招标采购和签订合同时间、运输周期、验收及安装周期,保证与工程进度相配合

施工单位和材设供应单位采购

采购策划

制定采购方式选择规则,明确各类设计应采取的采购方式

根据各类供应商进场计划制定采购计划,提前准备,为招标采购争取更多时间空间,对直接委托项目严格审查

名单建立与入围单位选择

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可试用供方名录和不合格供方名录,不合格供方不得入围,外来单位组织严格资格预审通过后方可入围

入围单位由公司高层确认,尤其供方名单外单位由更高级领导审核

招标文件

严格招标文件审核,由招标小组评审确定招标文件

供方选择

招标项目由招标小组对投标方案评选打分确定供方,遵循技术标书优先经济标书

议标、直接委托项目由部门会签、分管副总审批确定供方,名录外单位由总经理审批确认供方

材料设备供应

选型

在扩初图确定前确定材料设备

数量和质量验收

多方共同确认货到现场数量

注重外观质量、投入使用后的质量验收

设计变更

论证

设计部门统一收集设计变更的信息,组织相关进行设计变更论证

审批

设计变更由预算部门测算,根据变更额度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才能进行变更

现场签证

签证的必要性

项目现场工程师审核签证,认定确需发生

预算复核

预算工程师对签证工程预算进行复核,确保合理低支付

审批

根据预算额度大小分级审批

复查

组织复查施工单位签证执行情况

付款

工程款支付

按合同、按工程进度付款

材料款支付

预付款额度控制,保修款控制不低于合同额5%

4.营销成本

营销阶段的操作会直接影响物业管理等后续服务的支付,因此,在此结算除了关注营销本身所产生的费用控制,还应有营销管理的长线考虑。控制要点控制什么

怎么控制

营销方案

营销预算

促销方案

合理确定营销预算并进行动态控制

在预算范围内,制定最有效的产品推广方案和销售政策,方案超预算时进行例外管理,严格审批

推广方案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

现场费用

现场宣传资料、包装费、模型、展销费等

制定费用支出标准

建立超额审批制度

销售合同

合同样本

严格执行合同样本审批程序,请专业法律人员出具意见

销售补充条款及承诺

合同审核,尤其对有关补充条款、设计变更的承诺、保修期和质量补偿的承诺重点审核

客户交房

交房日期、保修期、质量补偿

晚交房原因分类处理

与施工队洽商延长保修期

交房验收协议

广告公司、媒体采购

广告公司的资质

媒体的有效性

加强营销类供应商管理,严格执行公司采购流程

广告、媒体投放后评估分析

5.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日常行政管理费用的支付,可考虑提高全民节约的思想意识,以责任成本和成本支出标准的形式进行约束,而财务费用则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利息支付上,需要公司加强资金管理,增加资金控制的计划性。控制要点控制什么

怎么控制

行政费用支出

成本标准体系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成本费用支出标准

严格按费用支出审批程序执行成本费用的审批

考核标准

考核部门行政费用支出,费用控制作为部门考核的指标之一

资金运作

资金运作

融资管理

集中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沉淀

做好财务预测,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减少利息负担

税务成本

税收筹划

公共关系

收集国家税收政策信息,进行税收筹划,争取合理的低税务成本

供应商审计方案篇8

摘 要:明确公共采购合同订立程序及相关事项,有助于提高公共采购合同的签约效率,有助于推进订立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公共采购合同订立,一般经过信息、供应商遴选、合同草案起草、合同审定、合同签订、合同签章、合同生效和备案等步骤。

关键词:公共采购;合同;订立程序

程序化和规范化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工作的内在要求,强化公共采购合同订立程序的管理已经成为一项客观需求。

一、采购信息[1]

采购信息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的首要步骤。采购活动的法律制度、政策、招标公告或采购公告、中标公告或成交结果、供应商资格条件、评价方法和标准、投诉处理决定、司法裁决、信息统计等采购信息能否平等、高效、及时地传递到所有符合相应资质的供应商手中,直接关系到公共采购合同授予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关系到公共采购合同竞争水平和采购效益的问题。采购人应及时采集公共采购的各类信息,交付信息机构进行,以有效、便利地进行信息递送。

实践中,采购信息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采购人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设定合理的资格条件,但应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不可人为设置“歧视性壁垒”,不可提出品牌需求。第二,加强信息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第三,对于涉密的采购信息,应积极进行“降密”和“去密”处理,最大限度地公开项目的采购信息,从而确保所有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供应商参与到项目采购之中,避免寻租和垄断的滋生,杜绝“电子行业”和“行业电子”等问题。

二、遴选供应商

遴选供应商是直接关系到采购合同授予是否公正的一个关键环节[2]。评标委员会或谈判小组须依据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客观因素,对参与采购的供应商资格、报价、能力进行评审,并向采购人提出评审报告,提出候选单位建议,列明候选单位的优先顺序;采购人根据评审报告和候选单位建议择优确定供应商,并将成交结果通知所有参与单位。

供应商遴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方面,供应商参与采购的基本资格和条件必须完全具备。《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和《装备采购条例》等明确规定了供应商参与采购的基本条件,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要求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等条件。同时规定,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对供应商规定“特定要求,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审查。”

另一方面,为了保障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对供应商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评审工作的统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在招标文件或采购公告的同时,应明确并公开遴选供应商的评审标准。评审标准由一系列评审要素和评审指标组成,通常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技术因素,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专业人员技术掌握和运用程度、制造能力、专业设备数量和制造能力等;二是管理因素,包括供应商的管理制度运行情况、质量管理控制系统运行情况、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三是价格因素;四是履约保障因素,关键衡量其能否及时有效地履行合同,能否及时进行维修保障;最后,对供应商信誉、保密等方面也要设定严格的评定标准。

三、谈判起草合同文本草案

无论采取招标,还是采取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等哪种采购方式,都要通过后续谈判明确合同条款。一般来讲,公共采购合同文本一般由采购人组织起草完成,并与供应商共同协商和阅签。

谈判起草合同文本草案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事无巨细,详细写明所有协议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纠纷的产生,为合同履行、检验验收、交接交付、纠纷处理等日后工作提供便利和依据,合同双方需将所有谈判达成的意见明确写入公共采购合同文本草案之中。第二,掌握并熟练运用谈判技巧。第三,组织合同专家参与谈判和合同文本的起草工作。公共采购合同涉及技术、价格、法律、社会实践等领域的知识,因此,为了提高谈判和文本起草的效率,应组织技术、价格、法律和谈判等专业人员组成谈判小组和起草小组,而且应保证专业人员人数不少于小组的三分之二。第四,保证合同文本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审定合同文本草案

由于公共采购关系到公众和社会利益,所以公共采购合同文本必须按照特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查。实行公共采购合同文本审定制度,是采购主管机关(部门)行使管理职责的具体体现,对促进竞争采购,提高合同订立质量具有重要的监督和把关作用,采购合同文本的审定内容主要包括合同草案文本的法律依据、供应商的资格条件、技术状态、经费和价格以及其他合同条款[3]。

审定公共采购合同文本草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严格落实全面性审查和真实性审查要求。一方面,严格把握审查内容的全面性。如装备采购合同法规要求:“装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对装备采购合同草案文本的法律依据、供应商的资格条件、装备技术状态、经费、价格以及其他合同条款进行全面审查。”另一方面,严格审查文字内容的真实性、供应商资格的真实性以及供应商遴选过程的真实性。文字内容不真实,违背采购人真实意图和公共利益的,应立即进行改正;供应商资格不真实的,以及选定供应商过程不真实的,应当取消相应的成交通告,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签订合同

采购主管机关(部门)审定并批准合同草案文本后,公共采购合同订立业务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公共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方面,合同签订说明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要约和承诺已经达成一致,公共采购合同至此宣告成立。但是,由于公共采购合同关系到公众、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要求经过双方、尤其是采购主管机关(部门)的签章后才能获得法定效力。

另一方面,公共采购合同签订主体要适格。公共采购合同签订主体适格就是要求代表采购人和供应商的签订主体要具有法人资格或委托授权。

六、合同签章

合同签章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合同生效的法定程序。《合同法》第44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同时《装备采购条例》规定,“装备采购合同经装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确认后生效”,即“签订的装备采购合同报总部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军兵种装备部装备采购业务部门审定,并由装备采购计划部门在合同文本上加盖合同管理专用章后生效。”借鉴装备合同经验,为了充分维护社会和国家利益,维护合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除装备合同以外的其他公共采购合同也应经过采购主管机关(部门)的签章确认[4]。

七、合同生效

合同生效是公共采购合同订立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最具实质意义的环节。公共采购合同具备了法定的生效要件,即具有了法律效力,便对采购人和供应商产生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公共采购合同效力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生效日期。合同生效日期应以盖章日期为准。第二,公共采购合同文本地位。公共采购合同生效前形成的协议、纪要、文件,凡与合同条款有冲突的均无效,相关内容应以合同文本的约定为准。第三,公共采购合同的无效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公众、社会和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公众、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当事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签订合同的。合同确认无效后,合同双方应当相互返还非法取得的财产;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过错一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八、合同备案

《政府采购法》第47条规定:“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合同自签订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应当将合同副本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装备采购条例》第41条也规定:“总部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军兵种装备部应当在装备采购合同生效之日起15日内,将装备采购合同报总装备部备案。总部分管有关装备的部门、军兵种装备部应当对装备采购合同订立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设立合同备案法律制度的目的,一是通过备案制度便于采购主管机关(部门)对公共采购合同订立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强化合同订立过程的管理,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5]。二是通过合同备案,可以及时了解公共采购合同的订立情况,采购经费的控制情况,以及便于采购经费的及时拨付。三是便于其他供应商了解、查阅和掌握采购合同的有关情况,为社会监督提供便利。总之,实行公共采购合同的备案制度对促进合同订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公共采购合同订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红军,王春光.论公共采购信息制度的完善[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7,(5):46-47.

[2] 马海涛,姜爱华.政府采购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2-128.

[3] 白海威,王伟,夏旭.装备采购合同管理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5,(2):6.

[4] 李红军.创新合同管理 提高公共采购效益[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8,(6):49.

上一篇:护理质量优秀案例范文 下一篇:简述德育的途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