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07 10:24:27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日前公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办法是对中国证券市场创办十余年来,在证券发行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充分吸取了国际惯例的指导意义,并兼顾了中国证券市场处于成长期的现实,将成为影响未来十年的最重要的发行规则。

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与以往规则的主要不同之处

1、对发行证券的范围进行了扩展,附认股权债券横空出世

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范围拓展为股票、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公司债券。与以往相比,除了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外,管理办法还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发行附认股权公司债券。办法规定,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一期期末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15亿元的上市公司,可向不特定对象发行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

2、对证券发行的对象进行了扩展。上市公司可以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

允许上市公司向不超过10个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特定投资者可以是境内注册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持股前五名的股东也可以是定向再融资的对象,其他被允许的投资者还包括成立一年以上且认购前一年未经审计的净资产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的其他境内法人或投资组织,以及经国务院相关部门认可的境外投资者。

3、对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的门槛降低,但增加了其他相关限制性条件,并提高了增发的价格下限

上市公司配股不再有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但增加了对上市公司治理、规范经营、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和财务状况良好等限制性条件。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对稳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最近一期末的分配利润均为正数。不存在发行当年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情形等。另外《办法》规定,增发的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司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

4、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额度的相对比例,并增加了对控股股东配股数量的限制

《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配股总数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15%(以前这一数字是不得超过30%);增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公司上年度末经审计净资产额的50%(以前这一数字是不得超过公司上年度净资产的一倍)。另外办法增加了对控股股东事先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规定,不少于其可认配股份的70%。

5、配股权证重出江湖,意义重大

《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应当向控股股东以外的原股东无偿派送与拟配售股份数额相同的配股权证。并规定配股权证自派送之日起至行权截止日有效,上市交易和行使认股权的期间均不应少于五个交易日。

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指导意义

1、体现了监管理念的变化

从整个办法制定的原则和思路来看,对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管理将逐步向核准制过渡。《办法》第五条明确提出,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的核准,不表明其对该证券的投资价值或者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因上市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认购证券的投资者自行负责。

今后监管层不再充当为投资者进行“评审把关”的角色,而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行为是否合法、规范、有效上来。《办法》对上市公司运用股票、可转换债券和附认购权债券等融资工具进行再融资的条件、发行程序、信息披露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给出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措施。

2、体现了融资市场化的思路

从再融资的资格条件,到证券发行的价格限制等,均体现了由市场决定的思维。如规定,配股应当向控股股东以外的原股东无偿派送与拟配售股份数额相同的配股权证,并取消了关于配股的近三年净资产平均收益率的硬性规定,增加了“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等规定,由市场和投资者来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予以投资。再如,办法也没有对再融资间隔时间进行规定,但是规定了最近24个月内曾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如果发行当年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下降50%以上,则不得再融资。另外,关于增发的发行价格的规定,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关于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应不低于公告认股权证募集说明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和其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等。这些规定,等于是说增发和确定认股证行权价格必须以市价进行。

3、体现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思路

《办法》更加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对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一般规定等软性指标,如组织机构要健全,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财务会计稳健无虚假记载,无重大违法行为等;二是增加了配股时控股股东事先承诺认配的股份不少于其可认配股份70%的规定,避免控股股东操纵配股价格和配股行为等情况出现。讨论稿还规定,定向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认购的股份,36个月内不得转让。另外,办法规定,增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公司上年度未经审计净资产额的50%,以前这一数字是不得超过公司上年度净资产的一倍。

4、体现了证券供需双向扩容的思路

第一,《办法》扩展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的范围和对象。首先,《办法》允许上市公司发行附认股权的债券,既丰富了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时的工具选择,也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组合。

第二,《办法》允许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是在增加上市公司证券供给量的同时,增加证券的需求方,从而增加对证券的需求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层在尽量谋求供需平衡。

5、债券发行将是管理层重点发展的方向

允许上市公司发行附认购权的债券是管理层思路的重大变化。以往只要一提出发展直接融资,大家就认为是要发行股票,往往忽视了发行债券也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长期债券也具有准资本的性能。现在监管当局允许发行附认股权的债券,且将可转换债券的最长期限也由五年延长至六年,目的就是要利用和发挥债券特别是长期债券的准资本作用,并通过可转股或附认股权这样的创新来激活债券市场。

附认股权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融资特性,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到美国企业界青睐,20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发行的附认股权公司债风靡欧洲,欧洲、亚洲各国企业纷纷效仿采用这一融资工具。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迅猛发展,认股权证也受到了市场极大的欢迎,正是推出附认购权债券的大好时机。可以预料,证监会此次准备推出的附认股权债券必将大受欢迎和热烈追捧。

事实上,2005年国内债券市场取得重大发展。据初步统计,2005年作为创新品种的短期融资券的总发行金额达到了1500亿元。与此同时,随着短期融资券的迅猛发展,发改委迅速做出反应,在2005年512亿元的企业债发行额度告罄之际,又增加了700多亿元的发行额度,两批额度相加为1212亿元,是去年全年发行额度268亿元的4倍多。

三、《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对市场的影响

1、对市场的影响中性偏好

我们认为,开启再融资对市场的影响呈中性偏好。开启再融资虽然增加了市场的证券供给,但管理层已经或者将要采取一些措施增加需求,稳定市场。一是再融资发行量不会很大。据市场消息,2006年的再融资量为500亿元。我们认为,由于监管机构的思路转向重视债券融资,500亿元融资量中有一半以上的额度将以可转债或附认购证债券的方式发行。

二是再融资的发行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配股、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债券,特别是附认股权债券的发行,通过产品创新,可以大量吸引稳健型投资者加入市场行列,激活市场。

三是增加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发行方式,扩张了潜在投资者队伍,增加了市场需求。

四是一个健全的市场本来就应该是功能健全的开放市场,对规范经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应该敞开大门,热烈欢迎。

五是管理层在开启再融资之门的同时,将会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进行对冲,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2、《办法》对再融资的条件要求明松暗紧,可积极关注再融资公司

《办法》虽然降低了配股关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对融资间隔的规定也取消了,但却相应地增加了一些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持续发展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和规范经营的规定。而满足这些条件的上市公司虽然净资产收益率暂时达不到要求,但其发展前景应该是有保障的。这样的公司,比那些目前净资产收益率符合要求但未来盈利能力可能下降的公司的投资价值要高得多。另外,对控股股东的配股数量不低于70%的限制,重新调整了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关系,使二者的利益协调起来了。因此,表面上看,再融资门槛似乎降低了,但从上市公司质量上看,其实要求是提高了。因此,投资者可对拟进行再融资的公司积极关注。

3、再融资方式创新,将会大大激活市场,投资者应高度关注创新品种

根据《办法》,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将得到创新,配股权证、附认股权债券等创新融资工具将获准推出。以往的实践证明,配股权证及其活跃,深受欢迎;目前权证产品也大受市场追捧。可以预料,即将推出的配股权证产品将会成为炙手可热的创新品种。附认股权债券,因为兼具债券和权证特点,既能取得固定收益,又有极强的投机性,既适合稳健的投资者,也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必然会受到包括稳健型投资者在内的广泛追捧,大行其道。

4、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对标的股票的影响

(1)配股:正面。主要原因是标的股票含权预期会提高其吸引力,投资者会积极购入标的证券以获得配股权证。同时,如合格机构创设该权证也会增加对标的股票的需求。另外,控股股东承诺认配的数量不低于70%的规定,也会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提高标的股票的吸引力。

(2)附认股权债券:正面。发行附认股权债券可获得低成本资金,提高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收益,从而提高投资者对标的股票的预期。同时,如合格机构创设该权证也会增加对标的股票的需求。

(3)可转换债券:中性。一方面增加了股票供给扩容的预期;另一方面,可转债是一种低成本融资工具,有利于公司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收益。

(4)增发:中性偏负面。因增发直接增加了标的股票的供应量,短期内会稀释上市公司业绩。但是,应当注意到,管理层优先扶持经营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够增发的公司一般而言资质不错。同时,关于增发价格下限的规定也减弱了对标的股票的冲击。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债券市场;商业银行;利率曲线

中图分类号:F83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5-0003-03

一、中美债市的结构差异

债券市场是通过债券和票据的金融工具将长期资金融通给借款人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深化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债券资本市场对于改善国内融资结构,减少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赖,消除对外部融资过度依赖造成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现象,增强一国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自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国内本币债市的发展,对于增加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发展和提高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部门的促进作用,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2004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为GDP的32%,同期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债券化比率分别是192%和163%;2005年我国债市发行量为41791亿元,市场规模为72172亿元。与资本市场发展先进的国家美国相比,除了市场规模的差异外,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美国债券市场结构还在以下几个万面,存在着明显差距。

(一)债券种类数量差异

由表1和表2可知,截止2005年9月末,按照债券发行主体分类,我国债券市场上的债券品种只存在着3种类型:财政部发行的政府债券(国库券)、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包括企业短期融资债)。虽然各发债主体由于发行债券的期限、发行方式、付息方式以及期限等债券具体条款存在差异,从而具体不同债券有不同的叫法和名称,但发债主体类型单一化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不同债券发行主体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差异,其融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政府债券主要为调控货币体系的整体流动性,金融债券为补充金融机构资本金,只有企业发债才对建立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间的联系通道最为直接。而从美国债市品种数量上看,债券发行人的种类要多得多,就官方发债主体而言,就有财政部(国库券)、地方政府(市政债券)、联邦机构(federaI agency,联邦机构债券)等;同时,主要为管理基础债券风险的衍生债券品种种类也很多,这些表外债券的发行人多为市场中介机构,这些债券的发行也并出于发行人的融资需求,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出于管理债券市场风险的需要。

(二)债券品种结构差异

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不但单一,而且分布比较集中。从发行人角度,我国债券市场只存在着3种类型,且基本分布在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上,企业债券的占比很少。由表1可看出,企业债券仅占了债券市场的2%份额,而国库券和金融债分别占了58%和40%的市场份额。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本就有限,因此,从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结构看,债券市场的一大融资功能是为金融机构自身服务的,金融债券比重大的结果是造成了资本在金融体系内部的循环,而非便利资本流向实体经济领域发挥直接的生产功能。我国债券发行主体的单一化和企业债券比重的过少,说明我国实体经济部门通过债券资本市场从金融体系融通资金的能力还很有限,债市的基本功能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比较有限。从表2看,美国债币的品种分布就比较平均,国库券、市政债券和联邦机构债券三者合计的政府债券市场占比为35%,抵押债券和公司债券两者合计的企业债券市场占比为44%,剩下的市场份额则基本上为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特殊类型的表外衍生型证券。可见,美国债市上的品种结构分布比较平均,企业债券占主要比重,表明美国债券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比较直接和紧密,对真实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自然也就较大。

二、中国债市结构单一化的原因

(一)缺少利率形成曲线

利率曲线反映了市场对不同期限资本时间价值的评判和未来经济走势的看法。与美国债市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品种单一、分布不均态势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利率非市场化和债券市场不发达造成的利率形成曲线(yieIdcurve)缺失。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由于风险较少,流动性较大,本身就是利率曲线的构成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缺少利率形成曲线,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发行影响较低,因而也容易发行成功。但单个企业和财政部、金融机构相比,大多发行规模较少,因此,没有利率曲线的定价参考作用,企业债券发行的难度大大增加。利率曲线对不同类型债券发行影响的不同作用,造成了我国债市品种较为结构单一和分布不均的根本性因素。造成我国利率曲线缺失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债币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资本市场不发达,货币市场不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两者间的发展不配套等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原因。

(二)债市发展开放程度差异

债市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意味着债券发行门坎的降低,市场决定发行的成败:对外开放意味着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币的便当,它需要资本项目的开放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债市的开放与债币的市场化进程是直接联系的,债市市场化程度越高,债币的开放程度也就越大。债币对内开放要求发行进程中的备案制,而我国当前债券发行仍实施核准制,说明我国债市对内开放程度较低。比如,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虽然规定了企业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实行备案制,但融资余额仍须由中央银行核准;《证券融资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同样也规定有相同的内容,并且券商也不具备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时机选择,只能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安排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时间。由于我国资本项目的管制和资本市场的不对外开放,债市的对外开放更是程度较低。

(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资本化

入世使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加速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轨道。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增强我国金融机构抗击金融开放后带来的国际资本冲击和风险增加能力,依照国际惯例改善资本结构,我国各种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次级资本的发行力度。如为了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增加证券公司的流动性,我国与2004年颁布了《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为了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2004年9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了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我国与2001年颁布了《商业银行长期债券管理办法》。各种规范金融机构债券发行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出台,极大的促进了金融机构债券的发行速度,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2004年和2005年,我国政府债券(包括中央银行债)的发行量分别为44333亿元和69253亿元;同期金融债券发行为5123亿元和7117亿元;同期企业债券发行仅为326亿元和2078亿元。金融债券大多期限较长,可见金融机构重资本化和重组需要进行的债券发行,造成了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中金融债集中的一大重要原因。

三、发展我国债市的措施建议

(一)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债券发行市场债券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债市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增加稳定性,促进债市有效性的发展。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资深参与者,吸引其进入国内债券发行市场,不仅可以增加我国债券品种的数量,改善我国债券市场结构;而且由于国际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示范作用,可在规范我国债券市场运行,完善债市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除投资者多元化尤其是国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券市场的政策和管理障碍方面,起到一个“催化剂”(catalytic roIe)的作用。国际金融机构对新兴债市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从2000年到2005年,各多边发展银行(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s,MDBs)在24个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债券市场进行了534次债券发行,发行规模达52亿美元;中国也在2005年首次发行了国际机构债券,但数额仅为21.3亿元。要能有效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债券发行市场,除了需要完善我国的债市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在以下儿个方面下工大:公开、透明、健全的管理框架;完善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运转高效的结算安排体系;投资基础多元化,发展机构投资者;非歧视性的税收和汇率控制体系。

(二)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券市场

与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债券发行市场一道,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市,对于改善我国债券品种单一化局面,促进债市深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国机构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市可以起到增加我国债市流动性的作用,外国机构投资者的雄厚资本实力和在固定收益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可以在我国债市上发挥主要交易商和做市商的功能;外国投资者不但拓展我国债市投资基础,还可通过示范作用引入国外债市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当前我国债市对外国投资者是基本封闭的,阻碍国际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市的因素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资本管制、债市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债市管理体制不透明,财税体系不配套等。在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有效开放的前提下,外资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资渠道有限,只能通过QFII单一渠道进入。而我国QFII过渡设立的初衷,是允许国外投资者投资国内股票市场,目的是为股市“开匣放水”,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股票。截至2006年7月底,我国共批准了45家QFII,74.95亿美元外汇额度QFII共汇入本金约合人民币511亿元,基本上用于股票投资。QFII投资相对稳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只要我国能够开发出合适的债券品种,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市,应该难度不大。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券市场,对于改善我国债券投资者的组成机构,扩大我国债市规模,具有重要作用。

(三)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包括相关金融立法,完善监管和自律组织机构,培育债市发展的中介组织机构,如评级、法律、会计、审计中介机构,健全会计体系和信息披露体系等。债市发展带来债市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化程度提高要求增强债市运行效率。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包括健全的法律体系、严格的会计和审计标准,以及良好的政治环境。制度环境与市场纪律间显然存在着强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强的制度环境总是对应着强有力市场纪律约束;另一方面,制度环境完善总是可以增强市场纪律的约束作用。市场纪律(market discipline)包括市场监测(market monitor信贷已成为银行最重要的消费信贷业务之一。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促进银行市场体系的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姚玲珍,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06

2、《中国住宅金融报告》中信出版社2003-11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3

随着四季度以来陆续公布的PMI、工业增加值、消费和投资数据低位企稳,并呈现弱势反弹,展望2013年,经济基本面对债市的支撑作用可能将会有所减弱,而供需因素对债市的影响可能会有所加大。市场普遍预期,明年债券供给力度将继续加大,而券商资管和险资新规对债券市场供需面的影响则值得关注。

从供给端来看,2013年债券供给将持续加大。首先是高信用等级发行人的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的供给明显放量。其次是中低等级发行人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债务融资工具在债券市场筹资以替代成本相对更高的银行贷款。另外,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8年和2009年的银行贷款和发行的债券陆续到期,城投类发行人的债券供给量将继续加大。最后,各类非公开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和创新型债券的发行只数和发行量将比今年有明显的上升。

从需求端来看,债券投资主体是商业银行的表内投资账户,但银监会于今年6月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2年第1号)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要求更为严格,势必会影响商业银行自营账户的债券投资力度。

但我们对明年债券市场的需求也不必悲观,因为证监会和保监会在10月中旬集中出台的一批新规,大大拓宽了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和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不仅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脱媒化”进程,也将弥补部分表内债券投资需求的缺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监管机构放松了行政审批,券商理财计划、保险资管投资债券的范围进一步被拓宽。以保险资金为例,之前大部分投资于存款、利率债券、公开招标发行的高等级信用债券,而新规出台之后,在符合投资评级要求的前提下,几乎可以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所有品种的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保险资金在提高其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将加大债券市场的资产配置比例。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机会主义;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

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首先对于机会主义行为进行阐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损人利己。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导致交易成本提高,随着交易的复杂,交易成本提高越大;机会主义行为赖以生存的空间在于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在理论上是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在地方政府的辖区内,作为微观主体的辖区内居民和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口和资产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微观主体的跨区域流动成为约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主要条件。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与企业,地方政府在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降低土地价格、更多优惠政策等方面展开竞争。而这些措施的推行,都需要充足的财政支持。在税收受到限制的状况下,发行债券成为地方政府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出于提高微观主体满意度的目的,地方政府普遍存在有扩大债务的倾向。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进一步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居民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十分困难。当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督流于形式时,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将符合尼斯卡兰模型,即官员预算最大化和官员效用最大化。地方官员出于效用最大化的目的,而极力扩大公共支出以创造设租与寻租的机会,直接推动地方公共支出的增加,也催生了大量地方债务的产生。地方政府官员在获取政绩和租金的双重动力驱使下,积极扩大预算支出规模,通过举债支持大量的公共工程建设。在缺乏必要监督的条件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兴建公共工程,会成为地方政府官员获取政治租金和经济租金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适用于所有地方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的初创

1994年中国启动分税制改革,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从行政性分权向经济性分权的根本转变,但也造成事权重心下移、财权重心上移的客观事实,地方政府承担较多的公共管理事务,由此产生较大的财政压力。这时,学界与政界均开始思考地方政府债券相关问题,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最终被推上历史舞台。为在金融危机时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公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初创的发行管理制度包括《关于做好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有关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付办法》、《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等。根据以上通知办法的具体规定,可以将初创的发行管理制度体系概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央行政审批制度。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中指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政府作为中国地方政府公债发行及偿还主体。但该《办法》也强调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必须经由国务院批准,并将地方政府债券具体的发行管理交由财政部进行。依据以上制度,中央政府凭借行政审批的手段完全主导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管理。二是中央财政信用担保制度。《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后,由财政部统一安排还本付息。考虑中国财政制度安排中,不存在关于地方政府破产的规则和条例,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负有“最后偿债人“的责任。因此,在地方政府债券偿还问题上,中央财政部为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提供了实际的信用担保。三是依赖国债渠道的招标制度。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主要通过招标发行和定向承销进行。根据每年颁布的《地方政府债券招投标和考核规则》,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招标规则与国债的招标规则并无实质性区别。可以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基本依赖于已有的国债发行渠道。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基本描述,概括性的表示出初创期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体系。初创期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体系属于典型的行政控制模式。该体系有两方面较为突出的市场表现:其一,行政控制模式保障地方政府获得较为稳定的资金供给。中央政府通过利用已有的财政部国债发行渠道,辅以中央财政的信用担保,顺利地代为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债券,为地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筹集到必要的财政资金。显示在金融市场低迷期,行政控制的模式特有的稳定融资能力。其二,行政控制模式制约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深入发展。财政部代为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依赖于原有的国债发行渠道,中央政府的信用担保则导致地方政府债券的信息公开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一直处于停滞阶段,这使得大部分投资者远离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一个交易低迷、缺乏足够的流动性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阻碍了一级市场规模的扩大。

三、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的发展

自2009年首次发行之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缓慢,每年发行规模始终保持在千亿人民币级。但2014年新的《预算法》通过,扫除了限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制度障碍。2014年9月,国发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地方政府性债务整治将依据“修明渠,堵暗道”的基本原则。由此,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央政府陆续出台《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从而确定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两个债券品种并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在《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完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机制。可以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完成了以下重要发展:一是部分审批权力下放。2011年财政部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地区有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财政部给予10个省市自发自还的发债权;2015年初实施的新预算法明确我国政府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到预算管理之中,同时赋予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权利,地方政府债券全面进入“自发自还”的新阶段。二是产品结构的多元化。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按资金用途和偿还资金来源不同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是为缓解资金紧张或解决临时经费不足而发行的债券、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其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发行期限有1年、3年、5年、7年和10年。专项债券指为筹集资金建设某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以地方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其列入基金预算。发行期限包括1年、2年、3年、5年、7年和10年。以上改变表明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得到了更好匹配。三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2014年,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首次明确地方政府债券采取信用评级,并公开披露发债主体的经济、财政情况、债务数据等。2018年12月底,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并强化信息公开监督等。四是放宽承销商限制。初创期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完全依赖于荷兰式招标,承销商范围限定在国债承销团成员内。该规定对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效率及降低发行成本非常不利。随着专项债券的出现,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除公开发行外,增加了定向承销方式。承销商资格也扩大放松至合法的金融机构。经过发展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体系。为了响应地方政府和投资者制度的需求,中央政府有条件逐步下放了部分债券的审批权,丰富了债券品种及结构,建立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一系列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市场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债券品种。

四、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变迁的展望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绝不意味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及地方政府举债监管的放松。而是在新《预算法》颁布之后,中央政府逐步构建起了一整套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在地方政府去杠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券以其较高的透明度逐步取代了其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但自2016年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的持续下降,也揭示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与需要。在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前提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进行以下改良:一是扩大发行主体范围,赋予四级地方政府同样的发行权力,满足基层地方政府融资需求;二是明确信用担保制度,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和使用办法,使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有据可依;三是丰富发行方式,逐步接轨国债,扩大银行柜台交易范围,从根本上扩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贾康.关于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

[2]谢平,邓晓兰.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管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基于SSP范式[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刘飞燕,薛洁.机会主义行为视角下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J].现代商业,2014(6).

[4]申学锋,赵云旗.财税改革40年大事记[J].中国财政,2018(12).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5

    在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4.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我国将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需要投资约2万亿元。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部“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六大主要目标,制订了农村公路建设“五年千亿元”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了车购税等专项资金外,通过市场筹融资的需求很大,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方式创新,适时、合理、经济地筹集资金,成为交通基础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债券融资

    (一)债券融资的新特点

    近几年来,企业债券市场发行制度出现了新的、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用途有了新突破。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发行10年期50亿元浮动债券,首次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突破了现有债券资金仅限于基建或技改项目的规划。二是利率的确定更具灵活性。2001年广东核电债券发行时, 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路演询价”的方式,由投资者直接向主承销商报盘,确定自己在不同利率档次上的认购量,最后由主承销商根据认购的倍数和利率确定主债券利率。三是债券期限有了新突破。2001年第四期50亿元三峡债券采用10年期浮动利率和15年期固定利率两个品种发行。四是计息方式有了新变化。1999年发行的三峡债券采取了每年支付利息的方式,成为第一只附息式企业债券。当然,为了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品种的丰富、优秀主体的进入等发行制度方面仍面临着加快创新的需要。

    (二)债券融资的主要产品

    1.企业债券

    (1)发行条件。《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千万元;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筹集的资产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40%、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

    (2)发行规模。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发债规模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30%。

    (3)监管部门与报批程序。中央企业的申请材料直接报发改委核准,地方企业的申请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部门转报国家发改委核准。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核准发行企业债券915亿元,其中交通行业219亿元。

    2.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5月颁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向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短期融资券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65天,发行融资券的企业可在上述最长期限内自主确定每期融资券的期限。短期融资券对银行向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发行,只有银行向债券市场交易,短期融资券不对社会公众发行。

    (1)发行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最后一个会计年度盈利;流动性良好,具有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发行融资券募集的资金,用于本企业生产经营;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近三年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没有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形;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募集资金的使用偿付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2)发行规模。对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融资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之和的40%。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发行短期融资券4000亿元,余额3000亿元,最小规模5亿元以上。

    (3)监管部门报批。企业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应当通过主承销商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备案材料。

    3.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债券)

    (1)发行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期末净资产额的40%;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最长为六年。

    (2)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除符合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公司最近—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期末净资产额的40%,预计所附认股权全部行权后,募集的资金总量不超过拟发行公司债券余额。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

    二、结构融资

    1.资产支持证券

    (1)基本含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流动性差的资产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包装,使得该资产在可预见的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保持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信用增级,提高其信用质量,出售给特殊目的的载体(spv),然后由spv创立一种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证券产品,并将该产品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

    (2)基本框架如图1。

    (3)主要步骤:一是发起人选择拟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通过捆绑组合构建资产池;二是设立特殊目的的载体(spv);三是发起人将资产组合转移给spv;四是信用评级;五是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增级;六是证券设计与销售;七是现金流管理和偿付。

    (4)优点和特点:以适当的资产为支撑,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拓宽新的融资渠道;期限灵活;规模较大;有可能成为表外融资,优化财务结构;目前募集资金使用没有限制。

    (5)基本交易结构如图2。

    (6)案例: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这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由证监会主导下的第二单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广发证券作为计划管理人设立“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向合格投资者定向发售计划份额募集资金,专项计划成立后,广发证券用募集资金专项投资于东莞控股所有的莞深高速一、二期公路收费权中,自专项计划成立之次日起18个月内合计为人民币6亿元的收益权。中国工商银行为该6亿元资金提供无条件的不可撤消连带责任担保,实现了信用增级。基本结构如图3。

    2.信托产品

    信托产品是基于《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法规进行运作的一种金融产品。基本原理是受托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其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处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抵销;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承担支付信托利益的支付;信托财产不属于信托公司的固定资产,也不属于信托公司对受益人的负债;信托公司终止时,信托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3.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

    基于《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范围主要包括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保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1)交易安排: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等5方参加的委托——运营——受益——监督投资计划的机制。

    (2)投资载体:受托人可以是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

    (3)托管人制度:实行委托资产与受托人的隔离。

    (4)独立监督人制度:独立监督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是法人,他们将对项目受托人的投资行为、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独立监督,并提交报告以及列席受益人大会和出具书面审核意见。

    (5)主要条件:自筹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6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项目方资本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3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已经建成的项目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对未来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

    (一)可行性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一是2006年我国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产业基金试点;二是相应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产业投资资金(试点)管理办法》即将颁布,修订后的《合伙法》可望2007年实施;三是国内已有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的先例,如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中科招商、联想投资等;四是完全符合现国家计委《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指引办法》的三大投向之一,该办法规定产业投资基金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

    (二)特点

    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在资产规模上成为最大的金融产品。据统计,1999年投资基金在资产总量上一举取代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第一大金融产品,基金的数额达到了7000多只。美国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基金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2.投资基金成为美国民众一种惯用的金融投资工具。

    3.投资基金的出现,对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投资基金对公司加强内部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5.基金管理公司越来越专业,越来越集中,形成一批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6.基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7.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

    (三)优点: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6

在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4.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我国将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需要投资约2万亿元。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部“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六大主要目标,制订了农村公路建设“五年千亿元”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了车购税等专项资金外,通过市场筹融资的需求很大,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方式创新,适时、合理、经济地筹集资金,成为交通基础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债券融资

(一)债券融资的新特点

近几年来,企业债券市场发行制度出现了新的、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用途有了新突破。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发行10年期50亿元浮动债券,首次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突破了现有债券资金仅限于基建或技改项目的规划。二是利率的确定更具灵活性。2001年广东核电债券发行时, 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路演询价”的方式,由投资者直接向主承销商报盘,确定自己在不同利率档次上的认购量,最后由主承销商根据认购的倍数和利率确定主债券利率。三是债券期限有了新突破。2001年第四期50亿元三峡债券采用10年期浮动利率和15年期固定利率两个品种发行。四是计息方式有了新变化。1999年发行的三峡债券采取了每年支付利息的方式,成为第一只附息式企业债券。当然,为了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品种的丰富、优秀主体的进入等发行制度方面仍面临着加快创新的需要。

(二)债券融资的主要产品

1.企业债券

(1)发行条件。《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千万元;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筹集的资产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40%、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发行企业债券前连续三年盈利。

(2)发行规模。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发债规模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30%。

(3)监管部门与报批程序。中央企业的申请材料直接报发改委核准,地方企业的申请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部门转报国家发改委核准。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核准发行企业债券915亿元,其中交通行业219亿元。

2.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5月颁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向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短期融资券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65天,发行融资券的企业可在上述最长期限内自主确定每期融资券的期限。短期融资券对银行向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发行,只有银行向债券市场交易,短期融资券不对社会公众发行。

(1)发行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最后一个会计年度盈利;流动性良好,具有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发行融资券募集的资金,用于本企业生产经营;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近三年发行的短期融资券没有延迟支付本息的情形;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募集资金的使用偿付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2)发行规模。对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融资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之和的40%。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发行短期融资券4000亿元,余额3000亿元,最小规模5亿元以上。

(3)监管部门报批。企业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应当通过主承销商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备案材料。

3.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债券)

(1)发行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期末净资产额的40%;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最长为六年。

(2)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除符合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公司最近—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期末净资产额的40%,预计所附认股权全部行权后,募集的资金总量不超过拟发行公司债券余额。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

二、结构融资

1.资产支持证券

(1)基本含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流动性差的资产进行一系列的组合包装,使得该资产在可预见的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保持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信用增级,提高其信用质量,出售给特殊目的的载体(spv),然后由spv创立一种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证券产品,并将该产品出售给投资者的过程。

(2)基本框架如图1。

(3)主要步骤:一是发起人选择拟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通过捆绑组合构建资产池;二是设立特殊目的的载体(spv);三是发起人将资产组合转移给spv;四是信用评级;五是对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增级;六是证券设计与销售;七是现金流管理和偿付。

(4)优点和特点:以适当的资产为支撑,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拓宽新的融资渠道;期限灵活;规模较大;有可能成为表外融资,优化财务结构;目前募集资金使用没有限制。

(5)基本交易结构如图2。

(6)案例: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这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由证监会主导下的第二单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广发证券作为计划管理人设立“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向合格投资者定向发售计划份额募集资金,专项计划成立后,广发证券用募集资金专项投资于东莞控股所有的莞深高速一、二期公路收费权中,自专项计划成立之次日起18个月内合计为人民币6亿元的收益权。中国工商银行为该6亿元资金提供无条件的不可撤消连带责任担保,实现了信用增级。基本结构如图3。

2.信托产品

信托产品是基于《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法规进行运作的一种金融产品。基本原理是受托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其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处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抵销;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承担支付信托利益的支付;信托财产不属于信托公司的固定资产,也不属于信托公司对受益人的负债;信托公司终止时,信托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3.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

基于《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的规定,投资范围主要包括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保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1)交易安排: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等5方参加的委托——运营——受益——监督投资计划的机制。

(2)投资载体:受托人可以是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

(3)托管人制度:实行委托资产与受托人的隔离。

(4)独立监督人制度:独立监督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是法人,他们将对项目受托人的投资行为、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独立监督,并提交报告以及列席受益人大会和出具书面审核意见。

(5)主要条件:自筹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6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项目方资本金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30%,且资金已经实际到位;已经建成的项目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对未来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

(一)可行性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一是2006年我国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产业基金试点;二是相应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产业投资资金(试点)管理办法》即将颁布,修订后的《合伙法》可望2007年实施;三是国内已有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设立的先例,如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中科招商、联想投资等;四是完全符合现国家计委《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指引办法》的三大投向之一,该办法规定产业投资基金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

(二)特点

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在资产规模上成为最大的金融产品。据统计,1999年投资基金在资产总量上一举取代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第一大金融产品,基金的数额达到了7000多只。美国投资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基金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2.投资基金成为美国民众一种惯用的金融投资工具。

3.投资基金的出现,对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投资基金对公司加强内部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5.基金管理公司越来越专业,越来越集中,形成一批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6.基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7.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

(三)优点:

1.资金运作的专业化。通过每个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在对投资基金的筹集、资产评估、收益分配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形成效益较优和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

2.资产管理的专业化,通过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的长期运作,形成相关基础设施领域具有稳定性和高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专家团队。由于克服了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弊病,不但能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在基础设施使用后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3.广大投资者能够通过基金参与具有稳定和较好收益的基础设施投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也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与和谐。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发展可为养老基金等需要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提供很好的投资工具。

4.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持有能长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通常可以基金自身上市来为基金的初始投资者提供流动和带来可观的上市溢价收益。

(四)案例

2006年12月30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作为国内第一只大型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正式挂牌,开创了我国直接投融资的新模式和新渠道。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由全体出资人以契约方式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60.8亿元。出资人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邮政局储汇局、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以封闭方式运作,有偿期十五年,对企业进行股权类投资。基金主要围绕国务院对天津滨海新区定位进行投资,同时支持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投资重点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其他项目。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委托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作管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由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股东与基金全体出资人共同发起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秉承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理念,致力于建立运作规范、治理完善、管理科学、风险控制强的现代企业制度。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由交通银行托管。基金托管人的引入,对于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建立相互制衡的运作模式,防范基金投资风险,保证基金资产安全完整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上述投融资方式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形成的结论是:经过改革开放和金融创新,我国人民币资金充裕,不论是银行资金还是居民储蓄资金、保险资金,资金存量持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我国现在并不缺资金,缺乏的是良好的投资渠道。基于这一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应着重从两个方向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政府宏观政策机制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用好车购税、养路费等交通专项税费政策,并以交通专项税费运期收入和交通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为基础探索建立交通行业信用体系;建立良好的友好型、优势型的市场化筹融资环境,不断创新融资手段。为使交通行业能够融到足够的建设资金,融到低成本的建设资金,应积极推进信托、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搭建交通行业市场化筹融资平台。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7

作者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公司融资方面的研究,在《会计研究》、《投资研究》等著名刊物上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等省部级课题4项,获江西省第6次中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江西省第1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各一项。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可分离债券又称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它是指上市公司在发行债券的同时附有认股权证,该权证持有人将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间内按约定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2006年11月13日,马钢股份作为首家尝试这一融资新品种的上市公司,成功发行了55亿元分离交易式可转债。截至2008年2月29日止,陆续有20家上市公司已实施或拟实施可分离债券融资,其中发行量最高的中石化可分离债券融资规模高达300亿。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可分离债券正发展成为大型上市公司后续融资的一种重要工具。

一、可分离债券的特点

(一)捆绑发行、分离交易

可分离债券与普通可转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债券与权证的可分离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附认股权公司债券中的公司债券和认股权分别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件的,应当分别上市交易”。在传统的可转债中,债券持有人不能同时享受债权与股权。债券持有人在转股前仅获取债券固定利率带来的收益不享有股权,转股后债权即被股权取代,不再享受到期还本付息的权利。而可分离债券中的债权与期权是同时存在的,二者捆绑发行,上市后即可分开交易。可分离债券的持有人实际上同时拥有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及行权期内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债券与权证捆绑发行、分离交易的组合特征,正是该金融产品的最大特色之一。

(二)一次发行、两次融资

可分离债券作为一种介于债券与股票之间的混合证券产品,赋予了上市公司两次筹资的机会:一次是发行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属债权融资;一次是认股权证持有人行权期内行权,属股权融资。如果债权融资部分完成后,企业经营业绩得到市场认可,债券所附的认股权证就很可能会被行权。以此方式,企业可以轻松地实现一次发行、两次融资的效果,这也是可分离债券区别于配股、增发及普通可转债的一大特点。

(三) 票面利率低、债券期限长

可转换债券是用期权价值补偿普通公司长期债券的债性,以获取较低的票面利率。可分离债券则把普通可转债的股性分离出来,分离交易的结果扩大了期权的市场溢价,加大了对债性的补偿,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票面利率。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可分离债券仅有“期限最短为一年”的限制,对于债券期限的上限则没有要求,这也为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分离债券寻求长期资金来源创造了机会。

(四) 发行限制严、投资风险小

《办法》中对发行可分离债券公司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包括:“公司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等。对发行资格的这些严格限制决定了通过发行可分离债券进行再融资的公司均为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较好、负债率较低的上市公司。该办法还规定发行可分离债券的公司必须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若改变了公告募集资金的用途,可分离债券持有人与传统可转债持有人一样被赋予回售权利,这样大大降低了投资者风险。

二、上市公司可分离债券融资的优势

(一)融资规模大

虽然《办法》对可分离债券提出“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的要求,但由于附有认股权证融资,在考虑了到期行权效应后,可分离债券的融资总额大大规避了这一限制。遵照“预计所附认股权全部行权后募集的资金总量不超过拟发行公司债券金额”的要求,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债券最终实现的融资规模将是发行普通可转债或长期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的1~2倍。

(二) 融资成本低

一方面,由于嵌入了股票的看涨期权,可分离债券的利率要低于相同信用级别的普通公司债利率,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享受低利率长期债券融资的优势,减少了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债券融资与权证并行,如果发行公司的业绩增长,股价上升,上市公司通过认股权证行权可获得二次融资。因此,可分离债券只需要通过一次审批,将为上市公司带来双重的融资效应,比债券与权证分别发行的融资方式节约了更多的发行成本。

(三) 行权价格保护

普通的股权融资,股票发行价格不高于其市场价值。对于一些成长性公司而言,目前发行股票的价格较低,对老股东不利。而可分离债券由于有债券利息的固定收益及到期还本付息的保障,附送的认股权证较易被投资者接受。出于对原有股东权益的保护,可分离债券所附每张权证的行权价格通常不低于公司股票在发行募集说明书公告前20个交易日的均价。也就是说,可分离债券能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发行认股权证且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行权价格保护了老股东的利益。

1.资本有效利用

上市公司利用配股、增发等股权融资手段筹集资金存在的另一问题是资金一次募集完成,不能配合项目的开发周期到位,资金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而上市公司可分离债券融资可通过对债券金额、利率及行权期等条款的合理设置,使所筹集的资金配合项目开发的使用需求分次到位。只有当项目运行有效、公司业绩良好时,行权才有可能,上市公司也才能成功地实现二次融资。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同时也优化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2.缓解冲突

公司治理中存在着股东与经理人的问题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可分离债券必须按期还本付息,该偿债压力减少了经营者对公司自由现金流支配的随意性,降低了成本;而可分离债券成功行权对公司业绩提升的依赖可使大股东更加关注上市公司股价的成长性,有效防止“掏空”行为,进而缓解股东间的利益冲突。

三、上市公司可分离债券融资的风险

基于可分离债券的特点,其作为创新融资品种的优势对上市公司而言极具吸引力,然而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一)发行风险

可分离债券的成功发行有赖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资信的认可及债券发行条款的合理设置。发行时机是否恰当、利率设计是否合理、行权价是否经过科学论证都将直接影响可分离债券发行对投资者吸引力的大小。发行时机选择不当或发行要素设置不合理均可能导致发行失败。

(二)偿债风险

相对股权融资而言,债权融资所筹集资金的使用风险较大。传统的可转换债券在转换为股票时可转债的总数减少,公司的负债同步减少而股本增加。可分离债券的债权与股权是分离的,即使行权也不会减少负债总额。可分离债券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届时上市公司将会有一大笔现金流出。倘若公司在发行可分离债券后项目运行不良或经营管理不善,到期高额的还款义务将造成巨大的财务压力,引发偿债危机。

(三)行权风险

可分离债券的权证部分行权时,相当于上市公司向持有权证的投资人增发新股。在权证存续期间内,尽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经营业绩,其股价仍不可避免地受整个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因而,可分离债券的期权价值受股价波动的影响也将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此外,与普通可转债不同,分离交易式可转债没有认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也不设赎回条款。如果发行后股价下跌,行权价不能修正,上市公司将面临无法行权的威胁,进而造成项目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并可能导致到期无法偿债等严重后果。

四、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债券融资应注意的事项

随着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不断上市,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可分离债券融资的发行行列,这一创新融

资品种很可能后来居上成为继定向增发之后备受推崇的又一主导再融资手段。然而,在客观评价上市公司可分离债券融资行为的基础上,要保证其顺利进行,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择资信良好的公司发行可分离债券

一般而言,可分离债券融资是凭借上市公司的信誉来发行的,因此,这一融资方式较适用于固定资产规模大、现金流稳定、偿债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大规模筹集资金时使用。通过行权达到二次融资的目的是可分离债券的最大特点,因此,相关机构在对发行可分离债券的公司资质进行审查时,应认真考核、严格把关,选择资信良好的上市公司,以增大其保障行权的可能性。

(二)发行可分离债券要合理评估风险、选择适当时机

到期能否顺利行权是判定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债券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最终依据。认购权证持有人不行使股权,发行人也就不能成功募集到所需资金。行权的关键在于权证到期前,股票价格是否超过行权价格,改善经营业绩是确保融资成功的前提,选择发行时机也十分重要。上市公司在发行可分离债券前,应当首先对债券及股票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论证,正确评估公司的成长性并进行盈利预测。一般而言,选择在公司成长性较强、证券市场处于低谷但即将复苏时发行可分离债券比较有利。

(三)合理设置可分离债券条款的要素

上市公司应在对未来股票做出合理估值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投资计划等各项因素,合理设定可分离债券的发行规模、票面利率、债券期限及行权价格等条款。例如,上市公司可以综合考虑其总体战略目标及拟投资项目的周期来设定债券期限,利用债权融资筹集首期项目投资款,利用股权融资所筹集的资金作为项目投资的二期投入并为到期债券的还本付息准备资金,以提高资本使用率。同时,可以通过适当延长债券期限,争取所投资的项目在债券到期前能够产生部分收益,那么即使在受股市影响不能顺利行权的情况下,投资项目所获收益也可以缓解部分偿债压力,降低财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合理设计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规避风险。例如,在回售条款中可以规定较短的回售期和较低的回售价格;在赎回条款中可以规定明确的赎回条件,即当股票市价达到或超过转换价格一定幅度时公司有权赎回转债。在这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适当放宽对其的法规限制。

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篇8

扩充银行间债市业务范围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从内地方面讲,办理外币固定收益证券的托管、跨境结算和组织办理相关的资金结算及国际业务,是中央结算公司当初开办时一项鲜为人知的法定的经营业务。早日启动这项业务,对适应快速增长的中国债券市场,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中央的精神,在有关政策放松管制的背景下,扩大与境外托管机构结算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区域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网络,便于多币种的跨境发行和交易结算就成为中央结算公司业务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选择。此次两地债券结算系统的成功联网,不仅为内地经批准可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增加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同时也扩充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业务范围,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对提升该市场在亚洲债券市场的地位也将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

加大金融合作力度推动亚太地区债市发展

香港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银行体系,但债券市场规模有限,功能也不够完善,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使得香港的债券市场在亚洲地区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发展债券市场,就成为提升香港金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为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CMU自1990年设立以来先后与欧洲清算银行Euroclear系统、明讯银行Clearstream系统、新西兰债券结算中心ACLNZ系统、韩国债券清算中心KSD系统实现了联网。这些联网让海外投资者在安全稳妥的环境下投资香港债券市场,从而扩大了投资者的范围,充实了投资者的基础。

发展中的内地市场同样是金管局的主攻目标之一。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讲,内地与香港此次在金融领域的成功合作,完全可以视为前不久两地签署并正式实施的《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一个有力补充,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为投资者增加直接接触国际资本市场的渠道

从投资者角度看,内地金融机构如果要开设此项业务,可委托中央结算公司为其办理托管结算及其资金清算业务。

从流程可以看出,内地金融机构投资CMU债务工具不仅手续简单,而且效率也高,通常一天即可完成所有交收手续。在整个债券结算过程中,中央结算公司只是居间扮演一个结算的角色,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纯粹结算的技术性质的通道,具体的债券买卖交易由其会员金融机构自已通过电话等方式完成。

上一篇:远程医疗服务解决方案范文 下一篇:蓝莓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