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时间:2023-10-02 16:18:30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1

关键词:职业道德 素养 原因 对策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低下,不仅制约着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而且影响着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探究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缺失的原因,探索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对策,对中职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缺失的原因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缺失有着深刻的社会、家庭、学校原因。

1.社会环境

一是长期以来“重学术,轻技艺”“重文凭,轻技能”的社会风气已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二是现代社会诚实守信观念淡薄,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

2.家庭环境

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备受家长的宠爱,习惯了“钱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活也找不到我”的日子,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这导致他们在校期间经常迟到、旷课、早退,就业时遇到工资低、岗位艰苦、条件不好的企业就不去就业。二是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和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学会嗥叫”,西班牙的一句谚语道出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有的学生家长动辄满口粗话和脏话,不知道尊重他人,缺乏接人待物的礼节,子女长期受其影响,在学校也表现出种种不良言行。

3.学校环境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做到知行统一、自律和他律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目标。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只注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概念、基本要求、特点、作用等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教育实践,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尤其缺乏对学生跟踪服务,不能实现信息反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知”与“行”相脱节、他律与自律相脱节,可以说这是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沟通能力不强、缺少礼节、没有职业理想的主观因素。

二、提升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对策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只要学校和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1.树立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风尚,为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一是各种媒体要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奉献社会的事迹,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学生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熏陶,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是加强公民的诚实守信教育,教育全体公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兑现承诺、讲求诚信,提高诚信水平。这样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环境接轨,将逐步使学生养成讲求诚信的良好习惯,坚定职业理想。

2.开办家长学校,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接轨

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学生家长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子女教育问题。这样使学校与学生家长就学生学习目的、职业理想、接人待物礼节、诚实守信、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达成共识,争取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办家长网络学校。鉴于中职学校学生家庭大多都有电脑和互联网的优势,学校可以利用QQ、网上微博、电子信箱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将学校活动安排、学生学习和思想道德等情况通报给家长,共同商讨学生教育问题,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和完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一是组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制。成立由学校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职业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合作企业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既解决了实习期间学生无管无教的问题,更在职业道德教育层面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

二是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运行机制。中职学校要根据工学结合的需要,建立起工学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让学生践行职业道德理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是创新职业道德教育评估机制。学校要建立与完善职业道德评估内容、标准和方法,可以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评估标准、评价方法纳入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之中。这样使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要求零距离对接,通过创新职业道德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2

【关键词】 提高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素养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09-02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要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并且要不断提高其会计职业技能,为社会经济组织的有关各方面提供出良好的服务。所以,作为会计人员要通过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不断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必要的会计职业技能以及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以充分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及完整。

(二)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德、能、勤、俭等几方面的素养。通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升自我的思想认识,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工作中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同时,会计人员要坚持原则,不断提高自我的防腐能力,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各经济组织的有关主管部门领导也要积极引导会计人员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为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清正廉洁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样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要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出良好的有效服务。通过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公信力,塑造出会计职业活动的良好形象,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标准,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切实遏制行贿、受贿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及现象,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会计人员的责任心、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特征

作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事务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标准。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及国家制定的有关会计制度,能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同时,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并运用所学及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特征:

(一)原则性。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特征,作为会计人员,要能够及时地不断熟悉、领会、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政策观念一定要强,并且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原则不仅会使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管理权,对各种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浪费行为及不正之风进行有效的遏制和抵制,确保会计人员自身不会因时时与钱打交道而沦落成为一个丧失原则、只认钱不认方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者。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按章办事,不、不损公肥私、不贪赃枉法,以切实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会计人员要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表现,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原则。促使会计人员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行为举止,不断提高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

(二)服务性。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作为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标准,遵循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不断调整好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维护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人员在面对各种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时,如何明确树立起服务意识,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是非常必要的。会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在从事会计的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要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真正为经济组织提供出良好的服务。

(三)社会性。会计人员的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会计人员能否提供出符合质量要求且有助于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会计信息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以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廉洁自律、公而忘私,为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明确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注重培养和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思想道德觉悟,以身作则,并能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来影响到更广大的会计人员队伍,给会计人员更好地履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及工作环境。要知道,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是依靠广大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而营造出来的良好工作氛围,代表着一种公开、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所以,要通过定期及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会计人员及其责任人不断学习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地履行《会计法》中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并使之制度化、科学化及规范化。促使会计人员努力学习并掌握有关的会计职业技能,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服务质量。

(二)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体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评价和奖惩规定等。要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履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失,增强会计人员自省、自律、自重的意识。作为会计人员只有真正地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地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规章制度。通过建立起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净化会计人员的队伍,并且不断加大会计法律、法规监管的范围及力度 ,同时,必须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及应承担的责任。强化外部监督机构的管理功能,作为工商管理、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等部门要切实维护起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作用。通过大力宣传和弘扬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并加大惩处及鞭挞极少数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其不道德行为的力度,形成一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光荣、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可耻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要建立起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通过严格的考核、评比及竞赛活动,对坚持原则及严格履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会计人员要及时地加以表彰奖励,对违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对严重违法的行为要诉至法律并绳之以法。从而不断地激励会计人员自觉地履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标准,以进一步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总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依靠每个会计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并按照会计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需要,牢固地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让"爱岗敬业"的精神深入到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切实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浅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3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3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三段式研究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专业技术水平只是评价人才的一个方面,道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是其能够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社会的一个必要素质。对高职生来说,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等可能不具备优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只能从道德方面提升。因此,对于任何人,都应该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

道德,是法律之外的另外一种约束力。对高职生这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说,他们更加应该具备过硬的道德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要求。然而,对职业道德方面,更多的是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高职院校要想通过教学来提高其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是很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道德行为相关的课程或者将其融入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这门学科中,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形式并不重要;第二,为高职生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学校也应该明确其教学的目的,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其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学校的重视,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让学生他们了解自己专业或者今后从事行业的一些特有的道德标准,比如会计专业,他们对财务的管理需要极强的道德素养来完成;第三,通过实习教学来让学生自己体验其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这种培养的效果极好,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该行业的道德标准,与教师的讲解相比,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促进职业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根据我们对道德的认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好坏不仅与其自身的修养有关,与外界的环境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能够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转化为其个人道德品德,能够达到固化其道德认知。对高职院校来说,在培养其学生职业道德时,一定要坚持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结合道德教育的特点,教学工作者应该明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只是教育的目的,而真正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构建道德体系。他们自己对道德的认知可以帮助其自主地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实现自律的效果。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般表现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两个方面。外显行为是可以明确观察到的,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其道德素养,这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方式。然而,内隐行为就是无法观察到的,至少是很难被别人发现的一种心理,这种行为的存在给道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他们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教育工作也很难进行。其次,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对于高职生来说,他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因而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也非常有限,其未来可能受到的社会诱惑也不明确。因此,只有学校提前帮助他们认知社会,明确培养其职业道德的目标,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不与社会脱节。与此同死,良好的环境也有助于学生自我身心的培养,这就说明学校良好的范围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熏陶作用。

三、促进学生自由自觉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好的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要想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自然要求教育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通过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平时的一些小事看似不重要,但是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这就要求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这也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即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或者没有开展过,导致其道德教育工作始终没有成效。第二,加强学生的信念教育。职业道德的养成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由自觉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具有足够强的信念,让学生自己自觉地坚持其规范的行为,是将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自然行为来认知,而不是将其作为自我约束力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生这类人才来说,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义不容辞地应该帮助其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当然,通过以上所述,通过三段式的教育工作,即使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困难,但是至少为学校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作者:郭学霖 单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袁家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J].基础理论研讨,2015(31):478~479.

[2]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4):67~68.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实习实训 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的效果是否良好,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实习实训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文章从职业道德的内涵、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实习实训过程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实习实训是高职高专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评价高职高专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实习实训的效果是否良好,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注重引导学生对本专业技能的训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实习实训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与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要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②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职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熟悉职业、体验职业,明确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才能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变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

1.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是道德教育性的体现。所谓德育的教育性,是指德育的教育价值属性。正如赫尔巴特所指出的:我不承认有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里的教学指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等,着眼于帮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教育指的是对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③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任何教学必须具有德育的因素,没有无道德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德育。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因此也应具有德育的因素。众所周知,实习实训的目的是在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中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因此,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应该是实习实训的德育的主要因素。

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有利于实习实训过程的管理。德育具有规范性的功能,在实习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实际上起到了抑制不良的职业道德形成,同时促进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的作用。学生一旦将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目标时,在实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完成各项任务,不会出现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相违背的行为。这样就有利于管理。

3.实习实训阶段是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皮亚杰认为:促使人由自我中心向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转变的关键是人的社会交往,人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观念。从这里可看出,社会交往和合作对于道德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让学生在相应的职业社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交往和合作。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处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下,真正地开展职业工作,才可能形成职业道德。此外,实习实训是学生从一名学生向一名职业技术人员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将来他们参加工作有极好的引导作用。相反,如果这个时期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所以,校外实习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

三、加强实习实训期间的职业道德的措施

1.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由于德育机制具有抑恶和扬善的作用,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正面教育,是指利用相关行业的一些积极的素材作为榜样来教育学生,让学生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例如,师范生在实习学校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或者指导教师要经常拿往届实习生中的佼佼者作为榜样,正面教育学生,使师范实习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所谓反面教育,是指利用相关行业的一些消极的素材作为典型来教育学生,例如,对于师范院校实习生,带队教师或者指导教师要经常拿往届实习生中的黑点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和表现是不应该出现的,从而在实习过程中禁止出现类似的现象,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做好周密的计划。实习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不应搞突击和强化,而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为此,实习过程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做好周密的计划。比如,在制订实习计划时,首先要详细地规划好实习过程中所开展的各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活动的形式;其次,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以及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最后,将这些内容合理地渗透到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

3.发挥德育对象的积极性。要适当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因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是个体对理想职业的憧憬和追求,有了职业理想,职业才可能转化为对于个体生命有神圣意义的“事业”,才可能真正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嘶以,在实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强职业理想教育。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呢?职业理想教育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如果说理想教育是通过教育学生选择自己钟爱的职业作为理想目标,职业教育是通过对学校培养方向与目标进行价值论证,以及对学生的正当性、适当性选择进行确证引导的话,那么道德教育则是通过直接提出敬业的道德要求来实现的。职业理想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起自己敬重和钟爱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不仅要让学生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的道德教育。它要告诉学生,自己确定的理想,自己选择的职业,自己要敬重它、热爱它,要以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职业。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不仅是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使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爱岗敬业,无论作为职业道德要求还是基本道德要求,都是职业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职业理想教育以其对职业的道德要求,实现着培养敬业精神的功能和职能。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请企业或本行业相关人员介绍本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前景,介绍本企业或本行业的优秀人才,让学生认识到从事现在的职业是有前途的,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将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进而主动地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所以,要引导学生将现在所从事的职业作为自己将来的理想职业。

4.挖掘有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隐性资源。所谓隐性资源,是指对职业道德教育表面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条件,如企业的环境、文化和管理制度等。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环保、卫生搞不好,居住环境又很差,学生就会有失败感,就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相反,一个环境优美、设施优越的企业环境,易于鼓励学生的士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样的道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在选择实习实训单位时,要注意选择一些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比较浓厚,管理体制比较人性化和民主化的企业。

5.对待实习学生,要实行特殊的管理制度。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实习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工厂的技术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对他们要进行特殊的管理。一律按学校或企业的管理模式都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因为,要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本职业,如果这一点不满足,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就成为一句空话。而要让学生热爱本职业,首先必须使学生对目前所从事的岗位或职业有好感,必须让学生觉得这份职业很适合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实行特殊的管理方式。目前,很多学校在实习时,完全把学生当做工厂的员工来看待,管理完全按工厂的模式进行。由于学校生活和企业生活相差很大,完全按企业的管理模式,学生很难适应,如很多学校实习生一到企业马上实行白班和夜班制度,而且每天工作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学生吃不消,部分学生因此而讨厌所从事的职业,这样也就不利于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在实习这样一个过渡期,要对学生实行特殊的管理方式。

6.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要通过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职业道德因素纳入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评定中,从而促进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标体系》应着眼于实习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通过职业素养的提高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通过引导实习学生在职业行为中践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理念和规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切实提升学生进入职场、服务社会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职业道德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7个一级指标:一、组织管理;二、环境建设;三、职业观念;四、职业态度;五、职业技能;六、职业纪律;七、职业作风”“19个二级指标:领导工作、活动组织、检查评比、工作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理想、职业操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文化素质、职业培训、技能考核、纪律规定、纪律执行等”和“70个三级指标:道德规范学习、职业道德宣传、先进典型示范、道德规范认证、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成绩评定的依据,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5

当今社会,职业道德建设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任,以培养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因此,职业道德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实践党中央关于提高高职教育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其职业道德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课题。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所需人才应是具备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文化知识薄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思进取,觉得在高职读书没什么前途,对自己今后就业悲观。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学习、提高技能;勇于竞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诚服务、文明生产;讲求质量、注重信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等。不同职业会有不同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但以上基本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是各种职业道德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因此各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鉴定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魂”的高技能人才。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道德行为是大学生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这也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会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需要,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教育内容。

1.注重规范日常管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规范日常管理抓起,从一言一行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应严格日常管理,注重养成教育。一是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二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管理中,从新生入学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尤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组织新生参观专业教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的优势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2.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良好品质行为

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品德修养方面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内省”。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没有体验过生活,不理解生活,所以,也享受不了生活的乐趣。我们就是要通过职业生活实践,让他们来认识到职业,了解职业生活对从业者职业道德的要求,找出自己的行为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差距,进行省察检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内省”要让学生善于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要让学生敢于面对敢于自我批评和检讨;更要让学生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同时为学生寻找学习的榜样,各行各业的职业标兵以及表现突出的人物。通过宣传这些人的事迹,让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应向先进人物学习,激励和鞭策学生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做到“慎独”,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激烈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凭借自己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而出类拔萃,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注重开展校园活动,拓展综合职业素质

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特殊的、重要的载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推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应通过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深化学生职业道德认识,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促进职业道德的内化。同时,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价活动,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化增加积极的内、外压力,提高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重视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入,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企业文化对员工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优秀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加深对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4.注重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优秀职业技能

一个从业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他所拥有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信念才有用武之地。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而知识和技能是要靠日复一日的钻研和训练才能取得的。对不同专业类的学生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有所不同。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应进行“忠于科学、热爱专业;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积极竞争”的良好从业品质教育。对商务类专业学生,主要应进行“热情服务、文明待客;买卖公平、以义取利;诚实守信、维护商誉;精通业务、繁荣市场”的良好从业品质教育。对珠宝类专业学生,要进行“爱岗敬业、维护形象;优化服务”的良好的从业品质教育。

5.注重社会实践载体,强化职业道德素质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学生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素质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贡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中有意识地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义务感和良心感。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走产学融合的办学思路,为各个专业安排了相应的实践企业。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锻炼,培养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我们还注重在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中,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事一定岗位的工作,让其在实践中独挡一面,以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职业道德习惯。与实习单位员工同等要求,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通过习惯养成而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渗透到思想意识中去,进而转化为爱岗敬业、精业勤业的实际行动。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运用到实践中,落实到职业道德行为中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6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职业道德教育;创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而目前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存在着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往往还存在简单地由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理论课程来代替;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在教学中没有把职业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有的教师甚至还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觉得学生只要学到职业技能即可,不需要在专业教学上讲授与该专业无关的知识,从而导致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学生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本文试图在新形势下对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探索,提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挖掘和提炼各专业中的职业道德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同时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长期、反复的熏陶进而养成职业道德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一、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注重以德育人,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切实提高成效,如果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脱节,毕业生的认知与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就会出现错位,就容易造成企业用人方面的职业道德风险,对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在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防范患于未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行业诚信的品质;另外教师在专业技能教育中贯穿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一批业务过硬、品德高尚、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职业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学校各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建设情况,建立专业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标准,要求各专业教师找准专业知识与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把专业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技能所蕴涵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使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考虑职业道德教育原理,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学,同时专业团队积极组织编写专业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建设一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它对校风的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教师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将对专业的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在职业学校中具有职业道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是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效果的保证。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工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穿插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到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熟知度,激发他们爱专业、学专业的热情。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紧紧依靠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加强德育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化管理,使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践结合,通过工学交替、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良好的从业心理和宽广职业视野,从而用职业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教学实践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

三、专业课教学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一)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成效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中全渗透,推动了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同时结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各专业中落实,促进了各专业教学全面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意识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有成效。

(二)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壮大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力量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程中全渗透,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从自身做起,提高各专业教学“管教管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成全校各专业教师全员关切职业道德教育,全员参加职业道德教育,壮大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力量。

(三)建立了学生的德才观,职业观,为就业打下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程中全渗透,专业课程中讲技能的同时讲授职业道德知识,技能与职业意识相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德才观,职业观,帮助学生克服重技能、轻品德的偏向,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校在各专业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最终体现,既提高了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缓解学生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提高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缓解企业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各行各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学校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缓解社会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对职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文件.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法律素质

高职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肩负非常特殊的责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当代高职学生实现,所以当代高职学生的素质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未来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除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其它素质,其中就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如果这些方面的素质跟不上,将来在社会中往往会吃亏上当。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就应注意培养高职学生这些方面的素质。

我国出现的“苏丹红第一案”等,让我们认识到,在职业生活中需要道德和法律的引导和约束,从而社会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人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参与社会活动,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最美导游”文花枝和“最美学警”李博亚给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高职学生是国家各行业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掌握职业生活相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培养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鲁迅说过,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人们在职业生活中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也同样需要职业道德来维护。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一)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调节职能:从业人员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2.维护职能:本行业的信誉。

3.促进职能:本行的发展。

4.提高职能: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法律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都是对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们行为的调节与约束,但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对人们的自律,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则更多体现为社会对人们的他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二、职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

(一)职业生活中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对于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职业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育包括:树立职业的理想;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根本;自信是法宝;积极心态;行行出状元;点滴做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一)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职学生要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1.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职业道德认识是反映人们对各种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只有对职业道德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职业活动总的各种现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2.陶冶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会积极影响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

3.磨练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意志是指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力量。道德意志坚强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意志薄弱的人易受诱惑,经不起考验,容易丧失道德理想。

4.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习惯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特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对一个人的事业有关键作用,也可使每位从业者各司其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二)增强职业法律意识

1.要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法律

这些法律主要包括《民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

2.要学习和了解具体的职业法律

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并此学习和掌握与自己未来之夜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将来顺利从业奠定基础。

3.抓住职业法律内容的重点

(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按规矩办,按要求办,按程序来。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点滴积累,认真对待一切,不马虎,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形成规律。比如,康德80年如一日,五点准时起床,十点睡觉,准时步行到学校,准时散步。给学生强调“生物钟”的好处。

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培养职业情感,学习先进人物,进行自我反省,养成自律。

(四)良好职业法律素质的养成

广泛学习相关法律,比如《公务员法》,《劳动法》等。高职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面临跟用人单位签合同。作为高校教师,很有必要在学生中针对劳动合同的重要规定,展开专门讲座。以学习《劳动合同法》为例,学生必须掌握如下要点:(1)劳动合同的订立;(2)劳动合同的内容;(3)劳动合同的变更;(4)试用期的规定等。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8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1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高职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1 这是适应国际社会人才评价标准变化的客观要求

当今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知识的作用,在知识的背后还有人的品行。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在经历了“智力取向”、“能力取向”阶段后,已向“品行取向”的阶段发展。这一根本性变化反映出了21世纪品行、能力、智力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其中品行是核心,能力是支撑,智力是基础。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非常注重学生的品行,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适应世界潮流,顺应社会变化,准确把握社会人才的需求趋势,深刻认识人才品行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1.2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职业伦理精神作支撑。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是一种竞争力,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水平最终要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形象,转化为其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业道德良好的行业、企业,其社会绩效往往更好。因此,高职教育应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和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养成忠于职守,敬业乐业;业务精深,优质服务;协同合作,遵纪守法;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道德品质。

1.3 这是高职教育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包含了能力和态度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因此,高职教育在坚持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强调人格本位,全面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1.4 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在人才市场上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表明,社会对于求职者软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软实力,是指诸如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办事能力等,是一个人应对各种社会关系、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相对于技术能力,其职业特征不明显,但是却以无形的内在素养显示着一个人应对社会的能力,能够作用于一生,因此也被称为关键能力。从表面上看,软实力表现为一个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但支撑行为的深层因素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文化修养。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软实力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其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职业意识,增强职业素质,提高软实力,以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

2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立业先要守德。高职学生虽然各有不同的专业方向,走上社会将从事各种不同行业的工作,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协作精神的教育。

2.1 敬业精神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从业人员的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往往通过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具体地表现出来,是否敬业成其首要表现。敬业精神是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国力强盛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建立良好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是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重要综合素质之一。但是,当前一些高职学生,在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上,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敬业精神缺失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稳定发展,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迫切需要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其次要立足现实,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引导学生变就业竞争压力为敬业乐业动力,珍惜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再次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总之,在职业活动中,充满热情是敬业的前提,追求完美是敬业的关键,讲求奉献是敬业的根本,这应成为高职学生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

2.2 诚信精神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人才,高职学生的诚信素养如何,对各行各业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道德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发展的迅速、竞争的激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行为。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对高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对诚信问题认识存在偏差,诚信信念迷茫。诚信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诚重在主观的修养和要求,具有真实和不自欺的特点;信重在客观的要求与反映,不欺诈和守诺言是基本要求。诚于内,信于外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全方位开展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再次要坚持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诚信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它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他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教育学生讲诚信,培养诚信意识,重在教育学生把对诚信的追求内化为坚定的信念,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职业道德修养。

2.3 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强调指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一是会做人,二是会做事,三是善于合作,会与人共事等。现代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和细密化,技术和产品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彼此协调、互相配合、合作完成,因此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协作精神受到普遍关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倡导协作精神,要求从业者具有集体协作、团结协作、精诚协作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协作精神,才能富于责任感,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乐于、勇于、善于协作,才是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教育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必须强调对学生进行协作精神的教育与培养。教育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共处、合作,学会理解与沟通,学会利他与宽容,学会协调解决矛盾,培养乐于协作的精神,树立勇于协作的理念,锻炼善于协作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3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高职学习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通过高职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准备阶段。如何更好地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3.1 强化理论学习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良好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学习科学理论和道德知识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要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思想基础。高职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品质高尚。其次要大力开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主要对高职学生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五个方面基本规范的教育。再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渗透于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要求,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将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习惯。

3.2 重视社会实践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

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中的亲历、观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的实践、实习环节,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训练。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训练和职业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也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大,为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将职业道德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变道德他律为自律,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自觉践行职业道德。

3.3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企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功能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高职院校在创建富于特色、底蕴深厚、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应拓展视野,关注企业文化,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和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特别是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组成部分的企业伦理,对企业和个人均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以及辐射功能。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把先进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荣誉、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职业纪律等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升华,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4 进行自我教育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目的是让学生将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职业道德素质,并养成职业行为习惯,这是一个从外部强化到内在自觉,再由内修到外化的过程,道德活动的主体是个人,锻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离不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更容易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觉的行动。在校园舆论宣传上,引导学生从先进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为社会献爱心,为师生义务服务等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充分认识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从事高职教育和管理者的责任,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是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11

[2] .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2005,11

[3] 周济. 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2006,11

上一篇: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下一篇:提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