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铸就良好师德

时间:2022-09-16 02:21:39

责任,铸就良好师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责任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与时代内容。家庭需要责任,父母有一种责任是抚育,子女也有一种责任是孝敬父母;校园需要责任,教师有一种责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也有一种责任是奋发图强、立志成材;政府需要责任,决策者有一种责任是把握航向、勾画蓝图,实践者也有一种责任是把理想的蓝图变为现实。

【关键词】责任 师德

一、要有目标

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个人单独面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与自由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就容易出现随意性,“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实际情况中,当今有的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今天不高兴,让学生自习;明天喝醉洒,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就误了学生。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这种缺乏目标制约的教学是不乏其例的,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即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自己实际,制订有近有远、有小有大的目标,象登山一样,一石级一石级地往上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的成就,都要靠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二、从成绩中要质量

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一定要确立强烈的质量意识,这是《教师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以及蜡烛精神的具体表现。有了强烈的质量意识,可以调动教师潜在的诸多力量,会为当好教师、教好课、教育好学生而去刻苦钻研教学,注重知识更新,艰苦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育人。

三、要积累经验

1.自我积累。自我积累就是在自我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的自我认识、对比、评价,不断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寻求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 (1)写好教后记。课前虽然教师已精心备课,但到了课堂上都或多或少有变化,教师应及时把这些记录好,认真研究,重新设计,再到平行班里讲述,通过对比,取优去劣。 (2)写好作业批改记录。作业的好坏可直接反映出教学的好坏,通过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可反映出教学的不足之处,是教师教学反馈的重点。 (3)利用课堂提问。通过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无异义,也可通过学生问教师答,看教学中的盲区(学生有问题之处),这样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修正,取得宝贵的教学经验。

2.学习积累。学习积累就是教师通过学习刊物资料、听报告、听课、观摩录像课、利用网络等形式,不断从中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自我积累,学习积累是个体的行为,必然有片面性、不准确性,因此还要加强交流积累。

3.交流积累。交流积累就是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相互交流,不断积累经验,也就是现在大力提倡的“脑力资源共享”。这种积累往往全面。从正反面、深广度上都增强了认识,学习先进经验,经过信息加工,从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要学会竟争

竞争是无处不存在的。学校内,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科之间、科室之间,都存在着平等的竞争。开展各种类型的教改活动,是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的好形式,它使领导、教师、学生都认识到,为适应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把竞争机制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尤其要贯彻到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奋发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作为自己投身教学改革的内推力,驱使教师主动奋进,更新观念,坚持不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不断地超越自我,争取并保持教育教学的高效益。

五、要有创造、创新精神

要培养创新人才,需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式”;而要求具有创造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的氛围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思想状况等实际,不断地精心设计教学,改革教法,指导学法,创造新经验。但创设浓郁的创新教育氛围也并不是说说,做做就可以达到的,这需要教师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考验。

首先,教师要克服自身的障碍。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至深,不习惯学生质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大包大揽;而有些教师则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回答,不敢放手让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针对自己的不足,勇于冲破障碍,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教师要坦承自己的不足,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其次,教师要鼓励创新。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里安全”于“心里自由”。教师若态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赞成依赖于顺从,让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和报偿,学习的积极性生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可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只有这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学才能常教常新,课堂上才能充满活力,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何家庄小学)

上一篇:抓住一“点” 精彩纷呈 下一篇:不要让“自学质疑”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