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时间:2023-12-01 04:17:09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1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养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自觉整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地进教室;放学回家,每到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那么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不能自制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想玩的渴望。而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对学习有一种亲和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都与学习相关。其实这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在休息时,甚至在睡眠时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例如: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梦中看见了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二、基本原则

学习习惯培养,要立足教育,落到实处,重在训练,贵在坚持,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

(一)整体性原则。

所有学生都是习惯培养的对象和参与者,习惯培养的计划、实施、组织活动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落实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上,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要落实在教育环境上。

(二)主体性原则。

坚持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三)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时,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习惯培养训练活动。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习惯的养成规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养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教育,养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又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强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养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影响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养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养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更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2

“是在幼儿园。”

“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最主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是颇让人深思的,从幼儿园学到的最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说明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起作用。

柏拉图曾告诫过一个游荡者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过:“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这“不同”的基本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习惯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

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来谈谈习惯的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

1.养成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学习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学生的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因而学习主动、积极。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定计划的习惯。

2.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慢慢地使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

3.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

要训练孩子紧张而全神贯注的习惯,指导孩子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认真做事,尽情玩耍,不可一心二用。比如打扫卫生,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房间里的每一件东西摆放在合适的位置,然后清扫地面,最后还要把垃圾倒掉,房间没清扫完毕,不能去做别的事情,做的好要表扬,做不好要让他重做。

4.养成善于阅读的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看,阅读习惯会伴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阅读教材,更多地是指阅读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文史、常识书籍等。阅读又可分默读、朗读、背诵等。默读是个人阅读的最主要的方式,它主要是眼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一名低年级学生能坚持阅读30分钟,而不去吃东西或喝水,即可视为已形成初步习惯;朗读是学习教材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需眼口脑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背诵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

5.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习惯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书写不仅指写字,更指作文。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写字技能,高年级则还需作文。写一手漂亮的字,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孩子终身受益。

6.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一,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第二,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第三,养成作业清楚整齐的习惯。第四,养成自查作业的习惯,同时教给孩子自查作业的方法。正向法,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看有无错误和遗漏;反向法,从答案向前推,用相反的计算来验算;重做法,把题重做一遍看看同上次结果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认真查找问题出在哪里。第五,要养成及时、按时预习的习惯。

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的童年时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习惯转变为一种顽强的力量,让它帮助我们的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唯有那些养成良好习惯的人,最终才会实现自己人生的辉煌目标。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希望看到的。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让我们以此共勉。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3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要读的书。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坚持下去。坚持阅读,就会从书中获得乐趣。有了乐趣,就会爱上阅读。只有喜欢阅读,才有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把不明白的问题整理总结是非常关键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不曾学过的知识。例如生活,科普等各个领域,做读书笔记帮助理清思路的同时,又可以作为以后学习知识的重要法宝。

再次,要分清主次,有效率,学会精读和略读。书的种类繁多,自然也有好坏之分,我们不可能把每本书都读的特别精细。当读一本书时,我们要学会选取适合自己的内容,对自己有帮助的要精读,细读。如果所有内容都精读细读,反而影响效率,挥霍时间。

最后,要多做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懂得思考。多思考多总结,这样在读书时才能吸收的更好,才能培养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4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所以家长要有耐心,用一定的方法,坚持一段时间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下面从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向家长做些介绍。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般兴趣广泛,对新颖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可也容易消失。如对一种新玩具产生兴趣,只是短短的几天,过些日子就不再玩了。对学习更是如此,开始时兴趣浓厚、热情洋溢,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就忍受不了寂寞,厌倦了。

兴趣如同是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种子。当这一种子萌芽时,开始是弱小的,需要阳光、雨露,幼芽才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的学习兴趣刚萌芽时,家长如果能及时的肯定、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反之,家长不是鼓励、而是批评,或者听之任之,孩子的兴趣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大部分孩子看到邻居的孩子上学,也吵着要上学,要买书包,买学习用品。可见,一开始,孩子是向往学校,喜欢学习的。上学后,有的孩子保持了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却不喜欢了,什么原因呢?学习是辛苦的、枯燥无味,需要耐心、恒心、毅力。如果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觉得索然无味,那学习便成为一种负担、累赘。没有学习的兴趣,孩子无论如何也学不好。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书香门第、将门虎子,是有其道理的。孟母三迁,就是例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孟母不惜多次搬迁,选择了适合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了孟子的大好前程。一个花天酒地,玩牌成风的家庭环境,怎么可造就栋梁之材呢?孩子天天看玩牌,不学会玩牌才怪呢?家长如果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孩子必然会模仿做。家长自己在玩得开心、热闹,而孩子却在灯下孤独地写字、看书,孩子怎么能静下心呢?再说,喧闹的环境也不利于孩子学习。如果家长也能常常看看书,给孩子讲讲故事,不但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扉,而且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喜欢看书、学习。 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对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孩子买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学习用品,如写字板、画笔等。再为孩子设置一个小小的图书角,可以是一个的抽屉、一个小箱子,以供孩子放置学习用品,图书等,培养孩子爱书的习惯。孩子学习时,尽可能保持安静,不影响孩子学习。

2、创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天性好动,根据这一特点,家长要引导孩子把这一特点引导到学习上来。孩子做完作业后带孩子出去散散风、透透气,使孩子劳逸结合,而且可以在游玩中,使孩子亲近大自然,在游玩中,向孩子讲些自然常识,向孩子问些问题,增进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些玩具,拆些废旧的东西,养成爱动手的习惯,培养好问的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特点,作为父母的不要敷衍应答,而应该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最好能引导孩子自己通过观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习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成就感

知识能陶冶人的情操。孩子天表扬,家长要多表扬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一句表扬,:“你进步了,懂事了。”“多聪明、妈妈一说、自己一下就会了。”“字写得多工整,图画得多好啊!”长期的鼓励、表扬,即使再笨的孩子也会变聪明了,因为孩子乐于动手、动脑了。不断的表扬,让孩子能从学习中感觉到成就感,孩子就能体会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就会产生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陪伴孩子学习。孩子在读书写字时,家长在旁边看看书,孩子会觉得不孤单,小孩子的耐力是有限的,有时会贪玩,这时,家长鼓励、督促一下,能及时改变孩子的习惯。而且可能的话,你还可以辅导孩子的功课,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出作业的不足之处,及时表扬他的进步,以增强其信心。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养成;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其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具体知识,而是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习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有细致观察。作文的写作需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学生只有细致观察周围的生活,耐心寻找和发现事物的更替、变迁,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等,才能激发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写出言之有物、感人至深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最重要的是从生活、学习中入手,引导学生处处留心。

(三)质疑发问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要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四)定期日记,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语文能力尤其是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三篇日记,写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定期交给我进行语言语法上的修饰、修改和润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教师要有耐心

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绝不能半途而废。

(二)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学生的行为习惯常常受到教师的影响,有时教师说千句话不如一个行为来得彻底。如果教师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怎能要求学生呢?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

(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让学生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对此心中有数,并制定好应对策略,一旦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脱盗罚这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学生顺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在保证。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辅助和支撑。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6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培养对人的一生是何等的重要。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越为重要。一方面,学习习惯一经形成就变成了个体的一种需要,然后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习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当动力定型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爱学”、“乐学”、“会学”,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

然而,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简单事情,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兴趣为出发点,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利用兴趣法

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例如:讲解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又如:在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画彩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中的美――在雨后,带领幼儿去观察天边出现的七色彩虹,感受自然天成的色彩美;再如:教幼儿学画曲线,直接让幼儿绘画,孩子们会觉得没意思,而教师让幼儿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动,孩子们高兴地模仿波浪、蛇、水草、爬虫……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动听的音乐、色彩明亮的彩带、美丽的舞蹈动作,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画出的曲线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二、大胆实践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规律,结合一日活动中及各学科教学特点,从小事抓起,打好基础。一是在课堂上,教师抓住每一个活动环节,促进幼儿多想、多说、认真听、细心看。幼儿说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出是“怎样想……”就是要求幼儿知其然:二是提供机会,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体验法、实践法、操作法,引导他们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插一插,养成爱探索、勤实践的习惯;三是抛砖引玉,激发创造。教师抛出问题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幼儿创新的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时创设“爱”的氛围,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提问、交流合作,使幼儿产生积极学习态度。如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发展性思维,好的学习习惯,不满足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

三、细微入手法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绘画、写字的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他的作业也很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了。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画、写。因此在幼儿练习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时要坐端正,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要要求幼儿遵守书写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所以说,幼儿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有目的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循序渐进法

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中班,要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理解图片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习惯等。

五、持之以恒法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失意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六、榜样示范法

正确地树立榜样,在各种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幼儿做出某种良好的学习行为时,如专心认真听讲、动手能力强、积极动脑、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应适时给予表扬,使幼儿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动力,促使幼儿的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对幼儿所表现出的错误行为,通过严厉的批评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以筑起防止违规行为的心理防线。但注意:批评要适时、适度、适量。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时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比如:给孩子提出早睡早起、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取放自如等等要求,成人首先要做到。此外,除了做好幼儿的表率,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还要适当地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进步,使幼儿对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家园同步法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7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一辈子平平庸庸。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想有效地利用时间,就需要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高中阶段同学门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第一、一心向学的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第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专家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同学们也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专心致志,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二是全神贯注不溜号。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第三、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8

初中数学; 养成; 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07-01

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儿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儿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儿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儿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将、玩游戏机或保龄球,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后进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自学习惯应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抓起。首先使学生能初步看懂教材的内容,找准学习的目标和听课的方向;再利用例题的示范,解答教材中的大部分习题,并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通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拨、启发,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读书的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开始阶段,教师应为学生编制阅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照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圆周角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回答出,我们是分几种情况证明圆周角的基本定理,为什么要分这几种情况证明,这几种情况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等等。当学生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材,形成预习教材的良好习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达到善于提问。最后,当学生学完一节一章后,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籍,制定阅读计划,丰富知识,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处处思考、时时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观察数学图形要"观思"结合,听课要"听思"结合。做完题后要反思,不懂的问题要长思,概念规律要深思,关键知识要细思。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观察做到有序性、全面性。第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如观察教具演示和数学实验,观察数学模型、函数图象、几何图形。通过以上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力。

3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出富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方案,用批判性思维、怀疑的目光审视整个教学、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提出反面意见,在问题讨论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争辩,在作业中发现学生不"循规蹈矩"的创新解法要给以表扬。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因"怀疑真理、异想天开"而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学生向前人挑战,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迷信,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培养善于总结的习惯

上一篇:早上好的优美句子范文 下一篇:赞美老师的古诗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