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7 18:01:31

大学生规划方案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曾雅丽(1963-),女,重庆人,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处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林楠(1969-),女,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东广州51064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59-02

新时期,高校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大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这一传统做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积极应对新挑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应运而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丰富了学风建设的内涵。然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医学、管理学中运用较多,目前虽尚未在职业规划教育领域中广泛运用,但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证实了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增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推广与借鉴。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状况及存在的教学问题

1.缺乏本土性。相对于国外,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晚,“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很多理论、内容与方法都是“舶来品”,本土化程度不够;而且由于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够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更多是以选修课出现,与此相关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更少,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的新式教学法也较为缺乏。

2.缺乏创新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程灌输为主,教与学分开,讲与听分割,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旧模式在教育者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职业规划课程作为一门新生课程,本土化进度较慢,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法。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大部分高校在讲授“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时,沿用的是旧教学形式,缺乏创新性。

3.缺乏实践性。“大学生职业规划”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较多运用到匹配理论、发展理论、决策理论、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性格代码测试等理论知识,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的课程。受课时较少、学生较多及教学量较大的影响,教师更注重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与社会形势发展联系不够多。

4.缺乏主体性。以人为本、教学相长本应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追求的教学风格。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环境变化大,部分教师因循守旧,忽视了教学主体性——大学生的身心新特征,特别是缺乏对“80末”“90后”大学生的了解与尊重,忽视新时期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风格,过分强调以“教”为主,未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启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案例教学法源远流长,苏格拉底、柏拉图在教学中采用“问答式”教学,被看成案例教学的起源。现代教育中最早启用案例教学是在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我国最早接触到案例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的一些领域有所应用,但由于起步较晚,仅囿于个别教师对某门学科教学方法的改进,未被看做一种普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案例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特征,成功促成了“四大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事实证明,把案例教学应用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可行的,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的价值特征。“大学生职业规划”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组织、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创新思维的一种启发性、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第一,鲜明的目的性。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职业规划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验证、操练、运用职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深刻领会、掌握知识与思维的目的。鲜明的教学目的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重在能力培养与思维开发以及课程重点——引导学生“知此知彼”都是一致的。

第二,灵活的启发性。职业规划教育注重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探索。与其相对应,案例教学也精心设计各式各类的案例和思考题,有的较为外露、显而易见,更多的是含蓄、显而不露,给学生去挖掘,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学习。因此,案例教学的灵活性是建立在以有虚有实的情景案例诱导学生深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的。

第三,高度的仿真性。案例教学重在“案例启发”。通过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展现大学生职业规划纷繁复杂的“迷宫”“陷阱”,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训练学生通过对信息和案例的搜集、加工、整理与归纳,最终获得与理论教学相关的理性认识的能力。

第四,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把课程设计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真枪实弹”地进行学习、实践,身临其境。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保障了理论教学的实效性,使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形成互动融洽的关系。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第一,有利于从重理论教学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转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固然重视理论的讲授,但理论往往是“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仅仅依靠“照本宣科”式教学,难以得到实效。案例教学紧密围绕理论知识,精心挑选具体、典型的案例,通过各类案例适当还原理论的“真实面目”,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学习、加深理解。如职业生涯规划人物访谈,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鼓励和要求学生通过寻找相关企业人士进行访谈,然后回到课堂上分享体会,这就是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最好结合。

第二,有利于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案例教学法体现了这一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开发方面的作用,但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侧重于以学为本、以教促学,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如在课程上,教师可通过学生在讲台上讲授案例教学思考题,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有利于从只传授知识到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并重的转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传统的学科有所区别的是,更看重学生自我探索,追求的是“认识你自己”,重视应变与创新。案例教学法一反以往“填鸭式”讲授,要求学生阅读、思考、讲解、辩论和表达,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到知识,学会创新,这也是案例教学独具特色之处,即在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并重,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潜力,实现了教学方法功能上的成功转化。

第四,有利于从单一的教学法到多样教学法的转化。案例教学是集多种教学法于一体的立体型开放性的教学法,从而将自学指导、作业练习、课堂讨论和知识讲授、学生讲说、辩论甚至现场模拟等多种方法糅合在一起,并运用投影仪、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采用情境变换等技术,发挥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教学优势。在进行职业规划教学时,要尊重“80末”“90后”的个性,这一代学生接触网络、信息、各类视频较多,是典型的“网络与影视”一代,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还可以加入视频案例和多媒体案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心理。

三、构建体现“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特点的案例教学体系

1.遵循的两大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虽然鼓励有教无类,互动启发,活跃生动,但“无规则不成方圆”“有原则是为了更好的没有原则”。

第一,教师角色明确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教学法是新型教学法,学生是主体,但不代表教师就不重要,事实恰恰相反,案例教学对授课者提出的要求更高了,承担的角色更多了。一是充当主持人。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状态,并在案例教学中控制发言顺序和学习进度,通过适当穿插、点评、启发等,形成有序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讨论终结时,要进行主持总结,并提出新的讨论话题或课后思考,有始有终。二是成为催化剂。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催化剂一样,通过一个又一个提问或者过渡性小结,促进学生讨论分析不断走向深入;当学生对案例出现偏差认识时,要适当“催化”,给予穿针引线或者必要的纠正,让案例教学得以有序进行下去,最终通过催化剂的帮助产生预期的“化学反应”。

第二,教学适度原则。首先,案例教学运用要适度。案例教学法虽然发挥重要作用,但决不可以此取论教学。案例教学作为辅教学,应该在理论传授学习基础上和过程中运用,要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其次,教师角色扮演虽然重要,但也要适度。不能充当演讲者,长篇大论,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不能充当评论家,不能操之过急,吹毛求疵、评头论足,甚至频繁中断。最后,发言要适度。在教学实践中较常出现的有发言过少、发言过差、发言过多、发言过当四类问题,其中又以学生出现更多。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分寸。

2.操作流程。第一,精选案例,充分准备。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起点,案例决定成败。授课教师要集思广益,建立案例素材库,加强共享,要善于利用网络、书籍、报刊和各类职业规划比赛、简历制作大赛、历届毕业生就业的真实历程和企业单位反馈意见等多种渠道收集案例,职业规划教育涉及内容广泛,因此,需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精选、积累一批典型案例,为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要熟悉案例,做好时间分配计划,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也要及早向学生公布案例,对学生明确提出课程预习和相关准备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组建职业规划案例学习小组等。

第二,组织引导,加强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承上启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扮演各种角色,把案例展示出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辩论,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案例的讨论应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有些讨论如加上教师的活动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授“工作世界”时,曾组织学生就“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对这章节内容掌握程度明显比非案例教学班更有成效。

第三,及时总结,巩固效果。首先,教师对讨论进行简要小结,要肯定学生的态度,也要客观指出各种观点的分歧;其次,要对讨论中的重点难点和争议点进行补充;然后是阐述教师对案例的看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把由该案例引出的相关理论知识展示出来,让学生再次感知,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教学内容的巩固。如把职业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的案例和理论同时置于一个环境,让学生感受异同性,加深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方勇.案例法在《市场营销》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00(6).

[3]黄晓凤.将案例法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2001(2).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2

【摘 要】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文章针对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案例分析法的实用价值,并从案例挑选,案例实施,案例教学评价及案例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用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案例分析;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是我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中的重要专业课程,因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同时也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由于先期未开设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规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等相关课程,因此缺乏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储备。同时上述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均压缩成一章或一节且未设置实践环节,进而导致学生理解一些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很有难度。再加之教材中理解性、文字性的内容较多,所列举的国内外案例又较陌生,学生很容易感觉本门课程枯燥无味。另外因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时少而内容庞杂,教师大多采用以讲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是让学生易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在讲授本门课时,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属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的。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法”,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技法用于高级经理人及商业政策的相关教育实践中。20世纪80年代被我国引入到教育领域中,并逐渐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它通过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思考、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去分析和理解事物,提高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学的互动,使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案例,并通过共同的分析和讨论,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缩短规划理论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挑选

案例的优劣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败,所以挑选案例一定要认真严谨。获取案例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结合本专业特点,案例也可以是自己亲自参与规划设计项目,由于是亲自经历,更易于做到去粗取精、把握重点。总的来说,一个好的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熟悉

城市规划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所以应该选择学生所在的城市或熟悉的城市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具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陌生城市的发展历史与现在不熟悉,因此不容易产生亲切感,进而会丧失注意力。

1.2 新近

案例是近期发生的,学生的关注就会很高,对于早期发生的范例,学生会感到很陌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3 趣味

案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最好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密切联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活跃课堂气氛。

1.4 典型

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概括相应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原则,让所学理论知识尽可能体现在案例分析中。

1.5 创新

案例具有启发学生多视角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设立的问题具有引导性和创新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案例实施

教师在按上述要求准备好案例后,在教学中还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具体实施:

2.1 案例引出

案例引出——这是课堂实施的第一步。通过教师用精辟的语言组织来介绍案例,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基本概况、基本的设计步骤与方法、设计的切入点以及为何从最初的方案走到现今的设计成果等,学生对比充满了好奇,非常感兴趣。

2.2 由例导理

通过案例来导出课堂知识点,并紧扣教材讲解基本理论、原理、思想和方法。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任务书,布置课下作业。

2.3 课堂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考验教师综合把控能力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调

研结果展开分组讨论并由学生代表发言,集体交流,也可以在案例分析后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认真交流与探讨。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课程内容与案例的相关性,正确把握案例的特殊性与理论知识普遍性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分析案例。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组织者、主持人、导演的角色,把控全局,同时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如遇学生意见分歧大,讨论激烈时,要及时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反应平淡时,要抛出问题,引出争论,而学生没有反应时,要善于打破僵局,给予点拨,当学生讨论偏离正题时,要正确引导。对有些同学较幼稚或偏激的意见,不要立即做出批评,否则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也不能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要有耐心,多进行交流和沟通。

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必要时可做简要记录。最初的发言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当大家讨论到一定程度,对意见比较等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进行重点讨论,对于讨论过程中引申出来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忽视,这可能是学生以往学习过程中的盲点或漏洞,应及时予以纠正和点拨。

2.4 总结评析

教师作总结归纳,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在总结发言时,要从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思路出发,并不断提高深度,引导学生多层次思考问题,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 案例教学实例

3.1 案例一:结合贵州民族大学老校区校园规划建设,分析高校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目的是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施工设计,也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衔接最为紧密的一个规划层次。而高校校园规划正是近几年全国大学城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为了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我们以贵州民族大学老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围绕校园功能分区,校园建设空间规划、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校园环境及景观设计等内容进行调查与思考,一些同学通过分析、归纳老校区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能分区不明确,建筑形式太单一,道路交通组织不完善,人车混行状况明显,人文环境气氛不足等,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一些同学通过前期分析研究,认为大学校园规划必须首先满足学校使用者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人性化尺度和空间,营造人文环境,并以贵州民族大学老校区为例,撰写“大学校园——我的梦”的优秀调研报告。

3.2 案例二:结合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宿舍区,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居住区实际上是有四大物质要素来构成,即住宅建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系统和绿地景观。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生活方便、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将上述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组织与布局。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贵州省山区,缺少一定的生活体验与社会体验,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于是我们以贵州民族大学教师宿舍区作为调查对象,组织学生对宿舍区的规划布局形式、住宅空间结合、公建配套、道路交通组织及绿地规划设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以访问形式收集一些老师对宿舍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学生以为宿舍区的住宅组合形式比较单一,可识别性不强,公建配套不足,车辆随意停放,绿地面积不够等。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加深了学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三:结合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干户苗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分析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

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未设置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在讲授本章基本理论后,布置学生课下查阅、收集有关西江苗寨的资料。在案例分析课上,首先教师对西江苗寨保护规划的编制思路和内容进行精心的讲解,并配合图纸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的理解案例内容,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①规划中保护范围划定的依据是什么?②苗寨历史建筑利用除了规划中提到的方式之外,你认为还有何途径?③规划中建设高度的控制方法是否有合理,为什么?④试分析贵阳市的特色要素。由于学生曾在西江苗寨美术写生,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对以上问题的

析与讨论,学生对城市遗产的保护规划的方法和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4 案例教学考核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对学生的考核,它是反映学生学习进步和学习效果的手段。针对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教师角度来说,可以将学生课前准备、实地调研、课堂参与讨论情况等作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的讲,主要根据学生掌握案例内涵的程度,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事物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学生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本人对案例学习过程的反思,总结自己在其中的成长情况。

5 案例教学效果

笔者在通过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现实性坚强的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转变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氛围,以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和完善,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丽等.案例分析法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71-172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物流设施规划;应用建议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创立,随后在哈佛大学的法律及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得到成功运用,该教学方式进而在全球教育界得以迅速普及。案例教学法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真实情景进行描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分析与探讨,形成规范完整案例,进而分析解决问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诸多优势。例如,推动教学理念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及实践能力。

物流设施规划课程涉及建筑规划、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等多个学科与领域,由于涉及的学科与知识点众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很难做到让学生系统性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尝试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一、物流设施规划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特点分析

物流设施规划课程属于物流工程专业最为核心的课程之一,是在物流工艺流程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一个经济、便捷的物流系统以保障企业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的高效运行。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生产系统的组成与平面布置、设施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搬运与仓储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等。

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综合性。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想构建一个完整可行的方案,必将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才能够完成。第二,实践性。其中,物流设施布置的主要方法以及系统运行效果的检验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过程得来,解决物流系统中多种问题的方法来源于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第三,知识更新快。无论是从种类看,还是从技术方面看,物流设施与设备都属于发展极快的行业,技术与设备更新频繁,导致该课程的教材很难跟上最新科技成果的发展速度。

鉴于物流设施规划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仅以课堂讲授的形式传授理论知识,势必晦涩难懂且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做到真正掌握知识。而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堂上结合真实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现实中的物流设施和物流系统有个整体的概念和把握,为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物流设施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物流设施规划课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无论是在何种学科的教学中,只要引用了案例教学法,就要求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真实、形象、贴近生活,以便于学生能够对知识形成更深的理解,案例展示的实际问题要与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相匹配。具体到物流工程专业的物流设施规划这一课程中,能够直接供教学引用的案例非常少,所以要想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精心选择与准备案例。对于案例的选取,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新媒体或者杂志的报道,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案例;由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属于社会中的真实事件,如果直接引用到课堂的教学中,可能无法与其中的理论知识相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对搜集来的素材进行加工,将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部分内容进行突出展示。二是通过对类似专业的案例进行筛选,得到能够应用于本课程中的案例,例如,物流经济地理、工业建筑设计等相关课程。然而,应注意到这些案例通常展示的是其他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如果直接引用,势必无法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因此,也需要教师进行系统地设计与改编,确保所用的案例与课程内容相吻合。

从物流设施规划这门课程的要求出发,课程组做出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目的在于通过案例设置来展示本课程特点,使学生体会到利用数理方法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估以选择最佳方案的思维。例如,在对本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设施布置规划进行教学时,为了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选取了一个典型的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案例,主要讲述配送中心不同别商品的存储、分拣、分货、包装、配送等各环节物流流程与衔接关系。为了体现物流设施规划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理顺物流工艺流程进行初步规划之后,再考虑各部分的物流量大小,分析各作业单元之间搬运距离和强度,进而将计算出的物流强度与前面的非物流关系密切程度来设定各作业单元的相对位置,按照密切程度高的作业单元靠近布局,反之,应按隔一定距离的原则完成设施布置规划。其他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辅之以相应的案例展开教学,例如,在设施选址问题中,可以分别以仓库、货运站为例展开教学,在物料搬运系统分析部分,以某公司货物配送中心分拣库的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为例展开教学。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将教材知识运用到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上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物流设施规划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如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安排参观学习。由于物流设施规划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初,应安排学生深入物流企业现场进行认知实习,了解物流工艺流程安排、设施设备布局、物料的存储、库内搬运、仓库选址等,熟悉各种叉车、堆垛机等搬运设备的用法,认识托盘、大中小型货架、储物容器等物流设备,使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形成直观认知。安排参观学习时,应提前将重点要观察学习的项目以任务书的形式下发到学生手中,参观实习后要安排讨论环节,以确保参观学习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对案例的理解。教师在安排案例教学之前,应将事先制作好的案例发放到学生手中,由于案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拿到案例后往往会认真研读,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了解,查询资料,进行适当的讨论,并要求若干代表进行发言,从而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对案例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了确保学生分组讨论的效果,在本课程的第一堂课中,就应该把学生的分组工作做好。在课下,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小组内每个学生明确分工,各自查阅不同的资料,然后共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再次,案例的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时间范围之内,对各小组探究的案例展开交流,这是案例教学最为关键的一步。各小组选派出一名代表,将本小组的讨论成果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小组代表通过PPT讲述本小组的主要观点及问题的解决办法,小组内其他成员对此作出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积极对这一小组答辩结果中的问题进行提问,讨论完毕后,教师针对本节课引用案例的讨论结果作出总结,对学生探讨问题的结果以及学生的努力程度等进行点评,并且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不良状态,鼓励与肯定学生中呈现出的积极因素。

最后,结合设施规划软件形成规划方案。物流设施规划课程具有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达到提出设计方案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最佳的结果是学生能够提交设施规划方案的图纸。因此,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最好能引入Flexsim等系统仿真软件,通过布置任务、建立物流运作模型、模型运行仿真与修正等方式,形成完整的物流设施规划最终实践教学成果。

(三)课程的考核

对于学习成绩的评价和考核,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反映,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由于物流设施规划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与设计成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程的考核评价制度也应该随之改变。在课程考核打分时,应将学生出勤率、讨论发言的次数、各组讨论方案的科学性、作I完成情况、最终设计成果完成效果等几个方面都考虑在内进行赋分。对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分数量化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案例讨论的成绩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小组整体的成绩,是对学生小组的案例分析准备情况进行量化,对于同一小组内成员,该成绩都是相同的;另一部分是小组内学生个人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每个学生动脑筋、查资料,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不再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将晦涩难懂的复杂理论融入案例,教师点拨,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关键知识点,只有这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到锻炼,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与

职业,2007(15):118-119.

[2]周剑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

程的案例教学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z1):151-153.

[3]王致民,向号,郑义等.设施规划与

物流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254-256,266.

[4]马成林,李洋,肖生苓等.问题驱动

法与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物流与设施规划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242-245.

[5]刘铁男.物流管理专业的“设施规划

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规划[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88-189.

[6]唐秀英,杨琳琳,陈立畅等.《设施

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物流技术,2015,(4):294-295,307.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4

关键词 高职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79-02

1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背景

生涯规划是对个人从事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模式进行的长远规划。它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包含学生时期的规划及退休后的规划,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成长成才。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业、职业、事业三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指导,敦促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使学生具备规划意识和生涯理念,增强学生知己知彼的探索方法,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提升综合素质[1]。

高职学生无论在生涯觉醒、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决策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传统的生涯规划形式无外乎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学生被动接受,听过就忘,没有亲自实施,效果极差。采用团体辅导进行生涯探索,可使学生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一改被动规划的陋习,优化了规划的效果。

2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原则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单元设计上要遵从实际具体的原则。“方案设计要结合实际,具体可行,掌握团体的目标和性质,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力、偏好及带领风格,也要考虑成员的特性。”[2]同时,要遵循系统化、口语化、体验式原则。各部分之间要循序渐进,连贯性、易操作,语言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切忌生硬苦涩,使学生从内心上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构思

1)要明确团体辅导的名称和目标 确定一个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名称很重要,诸如“成功,从职业规划起航”“放飞梦想”“生涯大探险”等。

2)确定团体目标,使成员在经验分享与互动中得到温暖与支持;协助学生明确生涯内容与空间,探索个人生涯发展任务;协助学生评估个人兴趣、性向、能力、个人特质价值观;学习生涯决策技巧,帮助学生如何作决定;拟定生涯计划,整合个人资料,学会生涯规划的技巧;通过谋职演练、参观活动,帮助学生探索个人择业潜力及工作适应方式。

3)明确设计思路。根据团队目标设立团体规划的基本思路,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寻发展目标,每一步骤可有若干单元组成,一个方案可包含若干个单元。各单元之间循序渐进、互为铺垫,形成生涯规划的有效环节。

4)要明确团体的性质和教师。根据生涯规划的要求,生涯团体的性质必须是结构性强、封闭的、稳定的成员[3]。团队辅导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实操训练,对辅导对象有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团体规模一般控制在30人以下。团队学员可以通过公开招募,也可通过课堂、心理普查筛选,根据团体成员的困惑、问题进行适当的分组。场地可选择咨询室、室外均可。

5)结果评价和调整。要了解活动的效果,看是否达到团队辅导的初衷,改进不足.需要对过程进行跟踪,主要通过学生现场表现、参与度等及时反馈,通过学生的感悟、评价,指导者的意见建议和跟踪辅导来进行。

6)对方案的评估。通过心理测量对团队辅导方案进行鉴定,对受训的学生进行训练前测和训练后侧,了解学生参训前后心态变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也可对参训学生和未参训学生进行对照分析。

4 具体方案和单元目标

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遵循职业类型理论、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人匹配理论、社会学习论、特质因素论等理论,从组建小组到活动结束,使学生亲身体验团队的形成和活动的整个过程,如表1所示。活动以团体方式进行,聚会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5学时,共四周六学时,以此来增强学生探索自我、挖掘潜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5 某一单元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一:接龙、模仿秀、松鼠与大树、微笑握手、连环自我介绍、滚雪球、事业与我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由于组员初次见面,互不认识,比起一般的自我介绍,这一活动能够较好地让大家互相熟悉。

2)方案目标。

①单元目标:增进组员之间相互了解;组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组员对他人的分享作有效的回馈。

②具体目标:接龙、模仿秀、松鼠与大树、微笑握手、连环自我介绍、滚雪球增强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信任的氛围;组员之间相互支持、反馈。

3)具体操作。

①每人写胸卡,注明班级、姓名、专业。

②热生从接龙开始,以活跃团体气氛,并用非语言形式促成成员交流。

③快速相识:两人组自我介绍;四人组介绍朋友;八人小组连环介绍。(为什么参加此次活动?有何期望?上大学的目的?)

④回到大组,各自介绍自己的朋友。

活动二:团体契约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经过大家的自我介绍和熟悉后,大家对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建立契约,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2)具体操作:

①活动前准备好A4纸和笔;

②组长鼓励组员主动发表自己对本组的相关要求和对团体的期望;

③组长结合组员的发言,整理归纳团体规范。

活动三:生涯联想问卷调查填写,讨论生涯规划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由于大学新生以前很少对自己的职业做过系统的思考,通过本问卷,使组员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系统思考,进而更好地指导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2)具体操作:

①活动前准备好问卷和笔,对活动作必要的说明;

②大学生为什么要生涯规划(大学生活要有目标,要有效率;提高个人抉择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③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出回馈。

活动四:幻想交流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通过上述活动,大学新生对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畅谈自己的大学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

2)具体操作:

①对活动作简要说明;

②组员分享自己对职业规划的看法,分享这一思考过程的感受;

③其他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出回馈。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5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polytechnic schools have a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 from research universities. The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moderately innovative ability. We discussed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from aspects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 useful attempt for the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6

论文摘要村镇规划作为一门规划类的专业方向课,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将具有典型性的村镇规划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村镇规划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等地理学类、城镇规划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涉及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规划与开发的现实问题,是一门政策性、综合性、现实性较强的专业课。伴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积极贯彻农业土地流转政策,以达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与此相对应,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村镇规划课程的开设日益增多,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开展也得以深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日益提升。

    案例教学作为管理学等学科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为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创设一种特定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或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在该案例或场景中自主分析、比较、决策和总结,最终实现对现实案例的最为直观的感受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达到将典型案例与课堂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1村镇规划课程的特点

    村镇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规划类专业方向课,以农村各级居民点的方方面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村镇规划的任务、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与工作方法、规划内容与技术经济层面的分析等;了解村镇规划领域同城市化、城市发展等政策方面的紧密关系,学会利用村镇规划专业知识进行基本的实践,为后续规划类课程的开展奠定原理与实践的基础。

    村镇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均比较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1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城镇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蓝本,虽然在具体工作层面有条条块块的分工,但是在总体规划层面,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因此,村镇总体规划涵盖了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决定村镇在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工程建设、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发展方向。村镇规划课程的综合性也体现于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1.2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强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层面有很多,例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公共中心等;而就村镇规划与建设领域而言,其涉及的学科又具有独特性,例如村镇用地布局、村镇道路规划、农宅院落布置、公用设施规划、旧村镇规划、古村镇改造、村镇环境保护与村镇旅游资源开发等。

1.3课程内容实践性强

    村镇规划课程内容在理论性层面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更要重视其实践性强的层面。该课程与具体的村镇规划与建设行为紧密相连,理论层面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规划建设实践工作的总结,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选取上,选择典型性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实例,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夯实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4课程理论内容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作为我国于2007年新颁布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规划设计的各项细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着重考虑对国家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解。但是,国家标准的内容作为一种行政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不够生动形象,如果将具体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例和《镇规划标准》的条款相结合进行教学,既可以加深对“国标”的掌握,又会对具体的案例有直观的体会。

2案例教学法在村镇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2. 1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在村镇规划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为:首先选取某地区的特定村镇,将该村镇作为规划与设计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资料与图件;然后明确该区域规划的任务、内容、原则与基本方法,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统计年鉴等多种方法自主收集规划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己经具备的规划原理和相关方法来解决案例中的现实问题;最后,引出该区域已经通过或己经实施的具体村镇规划方案(含文本与相关图件),与学生自行得出的初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最终达到使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运用水平得以升华的目的。

2. 2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是否得当是该方法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对比性。在规划类课程中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典型性村镇规划方案的选取上。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注重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特征的村镇规划方案和抽象概括、难于理解掌握的规划基本理论相结合。例如,选取典型性的南方村镇与北方村镇进行对比,选取沿海和内陆地区、平原和高原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等有代表性的、可进行对比的案例,从而使学生在习得基本理论的同时,对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地理要素对规划、布局和建设产生的现实影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2)案例应具有时效性与新颖性。纵观某一城市或区域历年的规划方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城市规划领域,时效性和新颖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很多村镇规划的理念与决策和时代特征以及国家宏观政治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因此,案例的选取应选择时效性强、能够反映近期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典型性案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城镇规划政策敏感性层面的认识和理解。

    3)案例应侧重于现实科研项目。由于村镇规划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教材等资源相对缺乏,而教材内容又略显滞后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时,要侧重于将教师自身从事的相关在研项目,特别是本区域的项目,来弥补教学中教材的相对滞后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对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此来促进日后的规划工作和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

2. 3案例教学在村镇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在选取典型性的、优秀的村镇规划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可选用引导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例如,教师手中己有备好的某村镇规划的实例,包含文本和图集(选取自近年来全国村镇规划方案评比中的获奖项目),但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该实例并不提供给学生,而是将该村镇的基础情况通过图、文、表格、统计数据的形式出现,待学生了解该区域基本信息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穿插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和启发。经过约一节课的讨论后,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现实方案,与学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与讲评,总结优点,分析不足,达到使案例教学升华的目的。在充分对比讨论之后,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将文字部分的撰写和规划图的编绘工作完成,使整个案例教学形成一个闭环。同时,这也是一个完整的制定村镇规划方案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

3结论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7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系统方法

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自我分析、环境因素分析、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在自我分析和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是指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行动和措施争取职业目标的实现。反馈评估是在执行实施方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职业目标的界定。

一、自我分析

人贵有自知之明,生活的一项使命就是了解自己。自我分析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客观评价自我。自我分析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文化素质、能力特征、性格特点、身体条件,总结出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其次应从横向上将自己与同区域、同专业乃至同龄人进行比较,分析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求职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自我分析,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

二、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和成长环境、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环境四个方面。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只有顺应各种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

家庭和成长环境在个人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父母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人际关系和教育方式等对孩子的职业选择起到直接或简介的导向作用。社会环境包括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主流价值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宏观上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力量都能够影响个人有效决策的制定。行业环境分析包括企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国际和国内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等。企业环境受行业环境的直接影响,企业环境分析包括企业实力、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领导者的素质和价值观等。

三、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自我分析和环境因素分析之后进行。首先需要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明确自己是向专业技术方向、行政管理方向或是自主创业等方向发展,不同的方向所需能力和素质各不相同,今后发展的路径也各不相同。其次,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人生目标,分别为1-2年、2-5年、5-10年,乃至人的一生。人生母线的实现必须经过实现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渐进达到。

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要利用SWOT分析法对自我进行分析,评估自己的优劣势,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形成目标方案。目标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基本状况和职业目标两大部分。另外,SWOT分析法知识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过程中一项比较实用的分析技术,要实现制定生涯目标的最优化,仅凭此种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法,最终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目标。

四、制定实施方案

所谓“知易行难”,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很难实现,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制定的实施方案也各异,因此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突出个人行动方案的适时性和个性化特征。

完整的实施方案应该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教育培训安排、实践计划等内容。根据职业生涯的短期、中期、长期乃至人生目标分别制定相对应的阶段性实施方案。方案制定后,要严格实施。

大学阶段处于职业生涯的早起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知识能力储备和职业选择规划,因此,大学阶段的实施方案应围绕学习这个主题来进行,细化到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安排,使大学生活始终处于有目标、有方案的“可控、可测、可调”状态下。

五、反馈评估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态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行之有效,必须不断地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与修正。反馈评估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职业生涯进行反馈评估,要抓住以下要点:

第一,对职业生涯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第二,在实际操作中分离出新的规划需求,及时补充更新;第三,关注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寻找突破方向。修正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调整、阶段目标的调整以及阶段实施方案的变更等。

总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状况,结合环境因素,不断进行反馈评估,及时修正职业目标和实施方案的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为大学生提供走向成功的技术与方法,它可以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时间,实现低资源浪费,高目标达成,从而出色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组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概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邢宝君,周志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导论.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炜,黄跃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大学生规划方案篇8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 职业兴趣 把握机遇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的一门重要课程。笔者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一书共由五个单元、十四课、四十五个章节、十四个案例故事、三十四个读读想想和温馨提示等构成。笔者从教多年,认为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面。

一、注重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进行案例教学,案例大多以中职生为原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用教材为例,共提供了348个贴近中职生的案例故事,绝大多数案例的主人公是中职生,这些案例故事分课首案例和文中案例。全书每课都从课首案例开始,以“心海导航”“人生启迪”引出本课的内容。例如第二单元第二课课前案例——从“舞蹈仙子”到小有名气的“画师”讲述了从小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小雨,中学毕业后进入一所中等艺术学校学习舞蹈专业,由于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训练,舞姿非常优美,被同学们称为“舞蹈仙子”。但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使“舞蹈仙子”不能再跳舞,小雨有过短暂的伤心,但没有迷茫,在职业生涯规划老师的建议下她转修美术,自己的天赋、灵性、用心、刻苦和执着,使她成为动漫城小有名气的“画师”。通过这个案例引出课程的主要内容:兴趣及其培养、性格及其调适、能力及其提高等。这样的案例和温馨提示紧扣当前实际,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二、防止把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以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获得职业和适应职业为主要工作内容,职业指导自20世纪中叶由美国提出以来,在法国、英国、中国等各国相继得到了推行。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2008年才颁布教学大纲。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指导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是就业、创业指导,而且结合就业、创业指导,强调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及所学专业确定自己今后的职业目标,为达到目标制定自己的短、中、长期规划,并为达到目标而完成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职业指导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切记不可把职业生涯规划变成单一的职业指导。

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具体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但是通过教学,我们发现在课堂中多数学生都不能给自己的职业兴趣一个确切的定位,甚至许多学生对他们本专业毕业后能从事什么职业、去什么行业发展都不知道。为此,教师必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进而用于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兴趣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减少学生厌学现象,增加学生就业稳定率。在职业兴趣测试方面,可以推荐美国人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进行自我

评定。

四、教学生如何把握发展的机遇

笔者认为,正确把握机遇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一个重点。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人一生只有七次机遇,一般的人能把握住三次机遇,能把握住四次机遇就能脱颖而出,能把握住五次的人必然是生活的强者。但是,能否发现机遇则需要直觉,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做人诚实守信,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要通过教学告诉学生,抓机遇不是被动的,要通过相应的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发展的动向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制造机遇,把握机遇。

五、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个人风格、个性特征、能力,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行业环境分析、职业生涯专业及学校环境分析、职业生涯家庭环境分析,制定出适合学生的短、中、长期职业目标的总体规划,学以致用,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上一篇: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范文 下一篇:街道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