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2 17:45:53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1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心理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也日益增多,已成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1】。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剧烈疼痛,可放射至左侧肩胛部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有的病人可误认为是消化道疾病或胆道疾病而延误就诊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均有焦虑、恐惧、紧张、绝望的心理,并且发病3天内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7天内,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严重并发症一般均在发病几天内,故急诊心理护理极为重要。2008年至2010年,本院急诊留观心肌梗死患者68例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决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50~86岁,平均65.6岁;54例的患者出现焦急心理;10例的患者出现恐惧心理;4例的患者出现绝望心理

2护理

2.1焦虑心理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而焦虑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塞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塞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因此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疾病状况,进行简而易懂的健康教育,并向家属交代病情,争取得到理解与合作。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及疏导。在患者面前应表现镇静、自然和有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恰当运用共情、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指导患者用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或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松训练,向患者讲解平静的心境、乐观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54例经上述护理措施后44例的患者焦虑症状缓解,有10例患者因经济问题而焦虑症状不能缓解。

2.2恐惧心理的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常有心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感,产生恐惧的心理。此时除适当应用镇静剂,以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塞范围,还要求急诊护士要有稳定的情绪,较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突如其来的反应,不应手足无措,主动安定患者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言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患者恐惧心理,各种急救措施准确及时,动作轻柔,稳准快,以便病人放心,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放下包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以利治疗。对家属要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并告知在病人面前尽量不要表现出来,要鼓励安慰病人。另外帮助患者尽早进入病人角色,保持心理平衡。10例患者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后8例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有2例因梗死面积大而出现频繁心律失常恐惧未见缓解。

2.3绝望心理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异常敏感,感情脆弱,出现绝望心理,对此急诊护理人员应从心理上与其接近,以理解、同情、安慰、鼓励的目光对待患者,同时也可以握住病人的手,并轻轻的抚摩患者的肢体。并劝导家属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情绪的安宁,假如有的家属情绪比较激动,经劝说无效可以请出抢救室外,可以留比较理性的家属在病人身边,或者留病人比较信任的家属在旁边,以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耐心疏导病人,告诉他入院诊断及治疗都是及时的,要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恢复的。要掌握谈话技巧,解释治疗中的有利因素,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有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归。并且鼓励患者的亲属、领导、同事给患者以积极的情感支持。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多给患者以积极的暗示,消除患者的悲观心理,鼓励他们有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逐渐消除绝望心理,促进病情恢复。4例患者经过上述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约3例的患者绝望症状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因家属不积极治疗而放弃治疗。

3体会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尽一切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绝望的心理,使患者保持愉快平静的心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从而使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康复。总之,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临床治疗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齐英.急性心脏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1276.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2

关键词:妇产科;急诊患者;心理问题;不良情绪;护理

中图分类号:R816.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05-01

引言:妇产科急诊就诊的病患所出现的病症主要是与生殖器官有关,例如,妊娠、分娩等一些有关急症。这些疾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紧急、病症变化快、发展较为迅速,在受到外界与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心里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患者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1]。因此,急需对妇产科病患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原因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矛盾和纠纷。我院妇产科急诊于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360例妇科急诊患者,通过对其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到我院妇产科急诊就诊的360例病患,其中未婚54例,已婚患者为306例;按年龄区分,16~25岁患者共计113例,26~35岁患者为159例,36~45岁患者88例;城镇户口患者256例,患者中有104例是农村户口;小学文化以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患者56例,87例初中,103例高中,大学以及大学以上患者114例。除去134例是患有妇科疾病患者外,21例患有宫外孕,36例流产患者,34例急性盆腔炎患者,1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11例黄体破裂,18例妇科肿瘤;产科疾病患者有226例,其中116例正常临产,3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28例胎儿宫内窘迫,14例前置胎盘,3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就诊原因均为感到剧烈腹痛、阴道出血等,在就诊后30min~6h之间便得到确诊。

1.2方法

将360例妇产科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8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了强心理护理:①.妇产科急诊患者前来就诊时其情绪为严重的焦虑不安及恐惧,因此,护理人员为让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抢救,首先应通过镇定、沉着的进行抢救工作开始,忙而不乱,这样才能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为之后的抢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②.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注意倾听与换位思考,只有努力做到与患者感同身受,尽量去理解患者,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处理问题,同时,非语言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如前来妇产科就诊的病患,在进行医护处理使,应时刻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的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③.根据患者病因不同,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流产患者多有悲观情绪,应多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患者理解与呵护,并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迎接下一个小生命的希望;对于患有妇科囊肿患者,多出会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应多给予关心,并用自身所学的专业医疗知识为患者讲解病情,让患者充分认识自身病症,与抢救的医生积极配合,熟练云中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焦虑评分对比

(1)经不同护理方案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者为48例、一般满意者为95例,总满意人数为141例,占78.33%;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者为156例、一般满意者为22例,占98.89%。可见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恢复与预后

(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保持良好心态,与工作人员相配合,积极进行术后恢复,经统计各类患者经手术或药物治疗后恢复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更快,住院时长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患者在到妇产科急诊室就诊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如,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消极情绪,这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身受病痛折磨有关,加强了不良情绪对体内交感神经受的影响,患者本身在病理和生理上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出现,对医护人员的抢救效果有严重的影响[2]。所以,重视妇产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达到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护理人员运用较为科学的理论对急诊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良好护患关系,只有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有所改变,通过进行心理护理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这是作为护理人员服务于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3]。在对妇产科急诊患者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该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而一些患者出现过于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与病患交流、沟通,可适当利用肢体语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动作敏捷、细致、专业,这样才能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4]。在妇产科急诊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具备时刻应对突发事的能力,所以,必须不断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只有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及心理素质,才能在突况出现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心态[5]。需要注意的是,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注意文明用语的应用,要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使患者对诊疗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提升病患的应激能力,只有当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时,才能使缺血、缺氧、疼痛等耐受能力有所增强,争取更多的时间,让医生进行抢救,尽早缓解患者的痛苦[6]。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医护人员对妇产科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到有效的消减,护患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才能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时间,抢救的成功率可以明显提升,进而提高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蔚;;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之我见[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卷08期 ;165-165页

[4] 罗彩利;;急诊宫外孕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年27卷30期 ;32-33页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3

关键词:骨科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3-02

骨科急诊患者多为肢体受到严重创伤,由于发病多为突发性或是意外伤害,所以病人在思想上多数都没有准备。骨科急诊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流血、极度疼痛等症状,这就在无形中加剧了急诊患者的心理负担,存在相当一部分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忧虑过重、内心焦躁不安。严重的生理病痛会诱发出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而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所以积极建设骨科急诊患者的身心安全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骨科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症状

以患者至上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中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生理健康的康复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健康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利于协调医患关系,对于手术医治疗效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对于整个医疗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护理会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会提高患者内心的安全度,从而使患者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配合整个手术过程的开展。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内心的稳定性,更有利于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对骨科急诊患者进行心理做具体分析是骨科急诊手术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骨科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症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高度紧张、恐惧。骨科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多为突发性或是意外伤害,因此患者多对病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伤痛患者往往对病情缺乏客观性把握,会盲目加重对病情的认识,致使患者会加重自我心理负担。同时在短时间内医院环境与医护工作者对于患者来说都具有陌生性,这也会增加骨科急诊患者内心的恐惧感和紧张情绪。更有患者对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疼痛等过分害怕,也会增添患者内心的消极因素。

1.2焦躁、思虑过重。许多骨科急诊患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对自身的疾病手术做整体性认识,在其自我意识中会严重化自身的病情,更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术失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上。面对伤势患者缺乏乐观性心态,有的甚至会纠结于手术费用等多方面不利因素,这些都会使患者思虑过重,内心焦躁不安。

2要有针对性做好手术各个阶段的心理护理

2.1手术进行前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尽快排除骨科急诊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起医患关系,使病人能够迅速适应医院的环境与新的人际关系。医护人员要亲临病房对病人进行细致地了解,了解病历,对患者的基本概况做整体性了解。依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特点及伤势情况耐心、热诚地对其进行安慰与鼓励,及时向其阐明手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向其大体介绍一下有关手术的基本注意常识,解除其精神压力,努力获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者要切实了解患者的心声,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措施,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对待患者,使患者从内心深处信赖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2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心理护理。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进一步成为了患者心理上的依赖对象。手术室陌生的环境、手术医疗设备的操作声、患者暂时远离家人等因素都会增加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感,因此医护工作人员在这一阶段更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医护工作人员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的手术,使患者切实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对他的关心与重视。医护人员专业的工作形象会给患者心理带来稳定踏实的安全感。为了有效降低患者对手术与疼痛的恐惧感,医护人员可以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与患者进行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交流,分散其对疼痛的敏感度。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动作力度不要太大,时刻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服务要周到细致。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以及意愿要求,要对患者的疑虑与要求做耐心的介绍与细心的回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督导,尽量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放松的最佳状态。

2.3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为病人创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向病人详细解释疼痛的原因,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可采用止痛药物缓解病痛造成的心理压力。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可列举同类病情的康复例子,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同时要求其家人以及单位同事等常来探望,这对于稳定病人情绪,加快康复速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手术后随访

术后访视,手术室护士术后第二天到病房与患者交谈,了解病人恢复情况进行手术后康复指导,通过了解病人术中体会检查自己的工作,评价工作效果,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改进,通过加强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中护理工作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做到医、护、患三方满意。

4讨论

如果患者在术前能够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对术前接受心理护理和未接受心理护理的病患进行对比,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在术中,血压较低,出血量较少,且手术后恢复较快。术前的消极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手术期间的心理护理,会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为手术成功铺平道路。对于急诊骨科的患者的心理护理,着重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急诊患者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其信心,使之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2)通过术前讲解,使患者对手术和预后有明确了解,这样可以促进手术快捷圆满的完成。

(3)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这样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阮旭波.谈谈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年21期

[2]姚跃娟.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年12期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4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笔者将122例急诊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旨在研究心理护理对于急诊患者的重要性,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现将研究程序进行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122例,男女比例为72:50;年龄在22~76岁,其平均年龄约(40±5.03)岁;病程在0.5~24h,其平均病程约(6±0.12)h。其中,有58例患者为外伤,31例患者为急腹症,18例患者为中毒,15例患者为其他类型急诊患者。将122例急诊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均有61例,且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病程、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护理对策如下:①外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外伤类患者,其身体均受到了相应的刺激和伤害,加之伤口疼痛与出血,导致患者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针对这类型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作出反应,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处理患者伤口,予以快速止血和包扎。为了避免患者直视自身伤口,护理人员还应主动与之进行沟通,以此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和疼痛感,从而提升患者配合度。②急腹症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当机体患上急腹症类疾病后,其心理上会形成巨大恐慌,剧烈的疼痛感使之产生濒死感,因此在情绪方面的波动较大。这类型患者极易被激怒,在态度方面也会发生转变,不仅语生硬,而且动作粗暴。针对这类型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予以心理护理,防止其生命活动终止,使之急性症状得以有效缓解。针对患者家属,还需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使之知晓确诊之前禁止使用止疼类药物,以防具体病情被掩盖,不利于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理解以及在支持,使之形成治愈信心,从而提升治疗疗效。③中毒类患者的心理护理。中毒类患者可有分成两组,即自服毒和误服毒。?自服毒类患者的心理护理。自服毒类患者均有轻生的念头,引发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其心理状态大多较为狭隘,觉得自杀是解除烦恼的重要方式,对于抢救工作也保持消极态度。针对这类型患者,在予以及时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理解和体谅患者的心理与过激行为,主动关心和关爱患者,尽力取得患者配合,确保抢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误服毒患者的心理护理。误服毒患者因担心自身病情,在心理上会出现焦虑感和紧张感,针对这类型患者,需予以及时胃管洗胃、催吐等措施,并讲解治疗方法与效果,取得其信任后,使之以积极心态对抗疾病。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等进行对比。?疗效评定标准:以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抑郁情况、焦虑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研究对象在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

3 讨论

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起病重等特征,多是由于突然的发病或遭受伤害所致,且在治疗环节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以至于其心理层面出现明显的偏差。加之受疾病的困扰,就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1]。在过往的护理工作中,大多护理人员将护理重点放在躯体疾病方面,期望能够尽快解除患者躯体上的痛苦,最大限度挽救其生命,以至于许多患者在治疗环节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治疗依从性也始终停滞不前[2]。对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方面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需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与心理状态,以取得患者配合作为基本处出发点,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提升其信任感、依从性和安全感[3]。

在本次研究实践中,笔者将122例急诊患者视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经护理后,实验组研究对象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

经研究表明,给予急诊患者全方位心理护理,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与整体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训华.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10):5480.

[2]冯艳会,王玉梅,初.循证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应激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04):127-128.

[3]谢妮.研究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07):4404-4405.

[4]潘秀琴,王淑平,张松勤.老年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263.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7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AMI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急诊PTCA加支架术,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其血液灌流,抢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成功率达90%以上。本文对2010年7月到2012年5月本病区收治60咧急性心梗发病6 h内,无手术禁忌症的病人实行了急诊PTCA手术,均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我院急诊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无手术禁忌症并有经济条件做PTCA的60名患者,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37~78岁。其中1例72岁男患,来诊时已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急诊植入支架1枚,现已出院,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术后护理

2.1术后由护士在电除颤器监护下护送患者回病房,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有效的氧疗可提高病人血氧饱和度,挽救低氧的心肌细胞,以利于改善症状,所以术后48-72h 应常规鼻导管输氧2-4L/min。为使造影剂尽快排出,并减少术后低血糖及拔管综合症的发生,应鼓励病人大量饮水,给低脂低盐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饱餐,保证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可静脉补充0.9%NS 500 ml,观察尿量。 PTCA及支架术后,都带外鞘管回病房,要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术后4 h~6h可拔除动脉外鞘管。拔除动脉鞘管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和用物。拔管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5―30 min,加压包扎,1.5 kg沙袋压迫6 h,严密观察砂袋、纱布绷带有无移位、渗血,保持局部清洁无菌。穿侧肢体平卧制动24 h,必要时抬高床头,一般为15℃,但不能>30℃。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如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末稍发凉,可适当减压,发现血肿应及时处理。拔管后1 h使用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阿托伐他丁钙片等。患者应用依诺肝素治疗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及皮下瘀血睛况,注射毕拔针后应垂直按压注射部位5―10min,防止药液外渗和出血。注射期间嘱患者观察有无血尿及牙龈出血,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2.2继续心电监测①加强术后监护: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连续6次正常后遵医嘱继续监测到平稳;严密监测过程中,特别是拔出动脉鞘管时,一旦发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不明原因出汗等症状时应警惕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②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的心电监护对发现恶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发生十分重要;③注意观察患者颈静脉充盈情况、有无下肢水肿、夜间平卧后咳嗽、发作性胸闷等心衰表现,并及时向医师汇报。急诊PCI术后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是室性扑动和颤动的先兆, 一旦发生室性颤动要做到分秒必争、积极抢救。

2.3卧位的护理:术后常见的非血管性并发症有腰背酸痛、下肢麻木,多是由于不适、长时间平卧所致,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干预。根据患者具体睛况,指导和协助其采取正确的变换,方法:健侧下肢屈膝,以足掌及双肘部、背部为着力点,抬起臀部。手术侧肢体水平移动,至患者舒适为宜。

2.4排便的护理:由于患者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卧床大便及既往多有便秘史。肠蠕动减慢,

是导致患者腹胀的原因之一。护士应沿着肠蠕动方向作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进食清淡容易消化食物和水果;必要时遵医嘱及时给予缓泻剂,低压灌肠治疗。避免大便用力。指导并协助患者卧床排尿,若自行排尿失败予以导尿术,严格无菌操作。

2.5心理护理:此类患者起病急,症状重,术前准备时间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及时解答疑问。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愉快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康复。

3讨论

急诊PTCA及支架术能早期、快速、充分持久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1RA),恢复前向血流,对IRA的开通率高达94%~100%。术后患者恢复快,卧床休息时间短,缩短了住院时间,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随着介入技术的日益发展,急诊PTCA及支架术已逐渐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要治疗措施之一。术后实施科学的护理,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和护理,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不断提高对个体病人的护理能力,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参考文献

[1]徐克,邹英华,欧阳墉.管腔内支架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21.

[2]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4.

[3]王苹,王青.经皮冠脉介人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5):465―466.

[4]Waite KA,Eng C.Protein PTEN:form and function[J].^m JHum Genet,2002.70(3):829―844.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6

【关键词】:输液患者 护理对策 心理需求

输液室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一个患者最密集的、流动最快的、种类繁多的,患者因疾病的痛苦表现出高度焦虑、紧张、恐惧的特殊的混乱区域,在输液室易于引起患者和护士之间的矛盾,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多患者对医院的投诉。在这种环境下,心系患者、为患者着想,更好地满足门急诊输液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更有效合理的护理流程是输液室门急诊急需解决的课题。

1 资料

在300问卷调查样本中,患者年龄0-3岁31例,其余年龄段患者269例,护士6位,护理工龄最短1年,最长19年。在300例问卷样本中,264例问卷调查满意,36例问卷调查不满意。不满意的问卷调查中,因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不满意21例,因护士的服务态度不满意5例,因等候时间、环境条件不满意10例。

2 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2.1年龄

问卷调查患者年龄0-3岁的31例中,因小儿头皮静脉注射难度大,费时长,其中18例(占婴幼儿患者比例58.1%)因护士没有做到“一针见血”,重复穿刺导致患者因疼痛而造成紧张、恐惧等心理,进一步使患者儿茶酚氨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造成穿刺难度加大,穿刺失败,患者进一步紧张、恐惧,穿刺进一步失败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不满大大加剧,问卷调查100%不满意。针对输液室门急诊的难度大的、花费时间长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工作设立专门窗口,在注射室配备各种例如迷你型听诊器、血压计、注射器等玩具转移婴幼儿的注意力,再由专门护理工龄10年以上的的技术高超的头皮静脉注射护士,处理难度大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工作。使小儿头皮静脉注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5%以上,更好地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降低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投诉率。

2.2 服务态度

因没有面带微笑,没有准确地为患者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药品的功用,不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等,造成患者不满意。通过对护士进行职业心理以及抗压、调压能力培训,制定规范用语、规范服务,要求护士严格按规章制度对患者服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整个输液过程中,脸带微笑,表扬和鼓励患者,降低患者的消极、失望、恐惧等心理情绪,告知患者药物的用途、注意事项和输液过快会引起的局部不适反应、药品本身会造成的不适反应及应对措施等,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赖度。通过规范的护士服务流程,让患者感受到护士不是简单地完成注射工作,而是护士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在全方位、全过程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满足患者对输液过程的心理需求。

2.3 等待时间、环境

患者等候输液花费的时间为:患者到达门急诊输液室后,护士取药时间,加上护士配制药品时间,加上护士给病人穿刺时间。因等候时间不满意的10例,均存在护理工龄短的护士因配药时间长,一次穿刺不成功的临床现象。因长时间的等待和对多次穿刺的失望、疼痛、惧怕等消极情绪造成患者极度不满意。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合理安排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配药,对低年资护士加强配药基本功训练,使整个配药时间压缩至3分钟内。通过提高配药速度,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来降低患者焦虑、烦躁情绪。同时安排固定的输液室护士,使输液室护士成为一个专业的、固定的“打手”。在固定专业护士的基础上,培训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培养护士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输液室护士成为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神”护士,快速高效地处理输液室注射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协调人员配置,在患者高峰期,增加在岗人数,合理调配人员分担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因疾病的痛苦而难熬的等待时间,满足患者的急需输液的减轻痛苦的心理需求。

3 结果

新护理流程执行3个月后,随机选择30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在300问卷调查样本中,患者年龄0-3岁39例,其余年龄段患者261例,护士6位,护理工龄最短1年,最长19年。在300例问卷样本中,295例问卷调查满意,5例问卷调查不满意。不满意的问卷调查中,因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不满意3例,因护士的服务态度不满意0例,因等候时间、环境条件不满意2例。

3.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由41.9%上升到92.3%,表明针对重、难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岗位设立单独窗口,固定高技术护士能够显著、有效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3.2 对护士的服务态度不满意由5例减低到0例,表明通过微笑服务、规划的护理流程等加强与患者沟通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3.3 因等候时间、环境条件不满意由10例降低到2例,表明加强护士的职业技能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因疾病而痛苦的等待时间,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4 讨论

门急诊输液患者对医疗的心理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成功完成输液的阶段,随着医疗的不断进步,患者不再单纯接受医疗机构的治疗计划,而是注重对整个医疗过程的心理感受。患者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过程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门急诊输液护士需做到穿刺技术上精益求精“一针见血”,“微笑”尽善尽美地为患者沟通服务,准确可信地为患者解释药品功用及所有反应,让输液患者心理上感受到护士可信可靠。

参考文献:

孙影 儿童静脉输液负性情绪和疼痛的影响与分析 现代护理,2005,11

吴晓慧,刘薇群,李佩珍等 以ISO90001和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管理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7

1.1方法:对照组均予以常规干预和护理,观察组均在常规干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1.1支持干预:护理人员要始终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举止稳重,热情接待,态度真诚、和蔼。在接待急症患者过程中,要善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以亲切的目光、良好的言行举止、娴熟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在抢救、治疗中始终坚持做到稳、准、快,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已被重视,取得患者的信任,切实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1.1.2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年龄段的不同以及病情程度的差异予以不同的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治疗的方式、效果,疾病的发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形成合力。该类患者会有紧张、悲观、失望、恐惧的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要引导患者养成乐观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围绕病情进展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克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要强调患者配合检查及准确回答病史的重要性,让其懂得只有尽快明确诊断方能止痛,否则单纯止痛只会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及治疗。

1.1.3健康宣教: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其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可以灵活应用幻灯片、图片、影像资料以及一对一等多种教育方式,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健康问题,向患者、家属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确保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护理或者家属协助护理,明确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摄入的食物中,要控制好盐分以及脂肪的含量,避免刺激性辛辣食物的摄入,有烟酒习惯者禁烟禁酒。

1.1.4手术护理:积极为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做好关于手术的解释工作,使其明确手术的操作过程。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尤其是关注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反应、胸痛等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对应处理。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弹力绷带包扎,防止切口出血。针对个别焦躁不安、难以配合的患者,可以对其上肢进行约束。

1.1.5用药护理:为患者讲解药物的基本知识,包含药物的种类以及服用剂量等,使其明确药物的基本治疗效果,端正用药观念,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出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并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1.1.6止痛护理:引导患者接受止痛和镇痛治疗,根据其具体的疼痛情况调整用药量,对其疼痛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严格按照医嘱并严格遵守三级止痛法进行止痛治疗,从非麻醉性止痛药开始,无效时逐步升级到强麻醉性止痛药。坚持做到按时、按量给药,同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配合。

1.2心态状态评价[5]: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对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和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具体包括焦虑、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五个方面。各项均为五级:O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较严重、4分为严重。

1.3疼痛程度评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疼痛划分标准分为五种程度:①0度:不痛,患者不存在任何疼痛感;②Ⅰ度:轻度疼痛,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可以耐受,疼痛不具有持续性;③Ⅱ度:中度疼痛,具有持续性,影响患者休息,需要应用一般镇静止痛药物;④Ⅲ度:重度疼痛,具有持续性,患者难以耐受,必须使用药物镇痛,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感;⑤Ⅳ度:严重疼痛,具有持续性,患者同时具有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较大变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结果应用χ2或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心理状态评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恐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情况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0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Ⅳ度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总体降低。

3讨论

应用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急诊患者因为发病急、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等显著特点,导致患者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严重。在本研究中,进行综合干预后,两组患者SCL评分比较,观察组五个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针对急诊患者节进行支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其健康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接受治疗。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具有针对性、个体性、全方位性。在急诊观察患者中,均在不同程度方面希望获取健康知识,文化越高,其需求越大;年龄越大,则越重视保健知识。因此,要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等具体情况,开展疾病相关信息的宣教。积极开展急诊患者的疼痛干预,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强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处理培训,积极迅速地应对突况。本研究结果表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5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1]。中医学素来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通过学习中医学关于情志方面的论述,并将其运用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及抢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有的放矢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就诊时的安全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危为安,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过激,超过人体本身正常的耐受限度,才会使人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1]。中医学素来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通过学习中医学关于情志方面的论述,并将其运用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由五脏之精化生,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精、气、血、神等方面异常。心病还需心药医,《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提出了很多办法,如“移情、疏导、暗示”,“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悦情志”,结合五行生克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情志失常使肺腑经络、气血阴阳、形体百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如癫、狂、不寐、奔豚气、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症等。中医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但中医护理有极为丰富的情志护理经验,情志护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

情志活动是由五脏之精化生,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精、气、血、神等方面异常。心病还需心药医,《黄帝内经》中就对情志护理提出了很多办法,如“移情、疏导、暗示”,“审其忧苦,避其诱因,随其所喜,解其郁结,调悦情志”,结合五行生克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思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情志失常使肺腑经络、气血阴阳、形体百骸受损而引起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如癫、狂、不寐、奔豚气、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症等。中医情志护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理护理,但中医护理有极为丰富的情志护理经验,情志护理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恶性精神状态,使精神因素成为促进疾病矛盾转化的积极因素。

情志护理方法

情志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志惟心所使,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以“心”为中心而整合,心是肝脾肺肾等其他脏腑的中坚和最高主宰,故“心”为神藏。《内经》中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发病,各脏有伤,然以心为主。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志惟心所使,也就是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活动是以“心”为中心而整合,心是肝脾肺肾等其他脏腑的中坚和最高主宰,故“心”为神藏。《内经》中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志为喜,喜则气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七情发病,各脏有伤,然以心为主。

焦虑-释疑以松心畅气:急诊科面临的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患者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常由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2]。根据患者存在的顾虑的原因,讲述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避免因心存疑惑而沉默寡言、气机不畅。

焦虑-释疑以松心畅气:急诊科面临的多数患者是那些突发性疾病患者,患者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不明确,因而产生焦虑。焦虑情绪常由紧张、焦虑、担心和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2]。根据患者存在的顾虑的原因,讲述有关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避免因心存疑惑而沉默寡言、气机不畅。

易怒-畅情以养心调神: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多“急、危、重”,其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脾气暴躁,患者及家属对外产生攻击态度甚至攻击行为。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怒伤肝,悲胜怒;暴怒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以,情志异常既可作为直接导致身心疾病的病因,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环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可见无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延年益寿;有病之人,喜乐有度,可早祛病容,胜于服药。因而要协调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使其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怒易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调达,病则早日痊愈。

易怒-畅情以养心调神: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多“急、危、重”,其心理上难以承受,自制能力下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脾气暴躁,患者及家属对外产生攻击态度甚至攻击行为。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怒伤肝,悲胜怒;暴怒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以,情志异常既可作为直接导致身心疾病的病因,又可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环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可见无病之人,喜乐有度,可延年益寿;有病之人,喜乐有度,可早祛病容,胜于服药。因而要协调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言谈举止上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使其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可告知患者及家属怒易伤肝,会加重病情,应节怒以养肝,肝气调达,病则早日痊愈。

悲忧-调心以安心定神:这类情绪常见于慢性患者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或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悲忧者可出现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悲忧过度可使肺气抑郁,使气体交换受阻,可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忧伤肺,喜胜忧”,运用语言开导,可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在护理上应多与患者沟通,采取闲谈、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过程,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指导,使心神稳定,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留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防止意外发生。

悲忧-调心以安心定神:这类情绪常见于慢性患者及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由于对疾病或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悲忧者可出现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悲忧过度可使肺气抑郁,使气体交换受阻,可出现咳嗽、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忧伤肺,喜胜忧”,运用语言开导,可使患者心情愉快,精神愉悦。在护理上应多与患者沟通,采取闲谈、聊天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疾病过程,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指导,使心神稳定,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留心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防止意外发生。

思虑-静神以舒心静志:静神使患者舒心静志,稳定动乱的情绪,克服悲观、孤独、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使精神内守。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思伤脾,怒胜思”。“思”指思虑、空想以及猜疑,乃至于精神抑郁。思虑过度会暗伤心血、消化不良、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等。运用情志相胜法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刺激,引其发怒,然后再用语言开导法、暗示法进行耐心、认真开导,以情易情,转移注意力。

思虑-静神以舒心静志:静神使患者舒心静志,稳定动乱的情绪,克服悲观、孤独、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使精神内守。中医学认为“思则气结,思伤脾,怒胜思”。“思”指思虑、空想以及猜疑,乃至于精神抑郁。思虑过度会暗伤心血、消化不良、头晕目眩、怔忡心悸等。运用情志相胜法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情志刺激,引其发怒,然后再用语言开导法、暗示法进行耐心、认真开导,以情易情,转移注意力。

讨 论

讨 论

中医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心理、生理上的最佳状态。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思考,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中医的情志护理方法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心理、生理上的最佳状态。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思考,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使得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1 陈志.中医情志护理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运用[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1):57-58.

2 李丽红.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作用.中国临床与康复,2003,6(3):11.

2 李丽红.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作用.中国临床与康复,2003,6(3):11.

上一篇:旅游市场营销战略范文 下一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