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范文

时间:2023-09-20 17:16:23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1

摘要:会展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客观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地理区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会展业的区位影响因素是不尽相同的。区分和确定这些区位因子的差异和属性,有利于展会举办方做出准确的区位决策,促进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

关键词:会展业地理区位;区位选择;空间尺度

作为会展旅游的核心,会展旅游的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会展举办地,举办地所追求的是会展旅游给居民和商业团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会展旅游的吸引力激励和鞭策着举办地去赢得会展市场,最富有竞争力的会展旅游举办地能够使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因此,会展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将影响到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所谓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区位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地理事物存在的地域内在规律。

一、会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尺度

区位(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orPositionin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重意思。所以区位与位置不同,它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含。地理区位这个术语是在区位论引入地理学后才开始使用的,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1]。由于地理区域存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因此依据地理区位因地理现象和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会展业也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它们关注的重点分别为会展业的地区布局(宏观)、地点布局(中观)、会议与展览的场馆布局(微观)。这些侧重点构成了有序的空间层次。

(一)会展地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宏观区位

从目前会展业的发展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的经济分析来看,会展产业带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密切相关[2]。发展地区会展业应考虑如下区域经济条件:

1.区域经济发达程度

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等都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我国城市会展业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崛起也充分表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会对会展产生强大的需求,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2.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开放程度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会展业,必须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在我国拥有“中国第一展”、并被誉为“华南会展之都”的广州,因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政策束缚少,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会展市场开放度很高。广州既有部级的广交会,也有纯粹的国外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

3.第三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达程度

会展业与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商业等行业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这些行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参展客商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国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城市产业发展起来的,如德国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法国巴黎的时装展等,因为只有特色的城市产业才能培育出特色的展览项目。

4.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旅游与会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会提高城市会展活动的吸引力,世界上著名的会展城市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米兰、新加坡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是阿尔卑斯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城市,人口100余万,是世界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每年1月末,世界经济论坛在这里召开年会,仅此一项每年就给达沃斯带了7000万美元的利润。另外,每年除有400多个大小会议在此召开外,还有70万游客前来度假。因此,具备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

5.政府的支持

会展旅游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积极考虑本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利的安排。除客观条件外,发展会展业还必须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都是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它们都把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参展商和观众。

(二)选择会展城市时考虑的因素:中观区位

会展旅游业的中观尺度主要是指会展举办城市的选择问题,该空间尺度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城市吸引力状况等因素。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发展会展旅游必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世界上最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近120个都在德国城市举行,与其地处欧洲中心、交通便捷密切相关。从城市看,2001年承办各种国际会议最多的10大城市,如巴黎、伦敦、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等,几乎都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我国的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会展旅游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2.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

会展业成本较高,无论举办何种会展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20世纪以来举办国际性会议次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在10000美元以上。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排行世界第九位。因而发展会展旅游的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城市。

3.完善的会展设施

现代化的会展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许多会展旅游目的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会展设施。纽约、底特律、米兰、伦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慕尼黑都有10万或20万m2以上的大型现代化展馆,汉诺威建有展出面积接近47万m2的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新加坡也有一个近10万m2的博览中心。

4.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

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武器,缺乏城市形象或城市形象不佳的城市很难向游客促销,也就是没有竞争力。发展会议展览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城市形象,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度和文化内涵则是营造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会展的举办就是冲着举办地的名胜古迹、美丽风光和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来的。

5.完善的城市功能

会展业对城市功能有极大的依赖性,没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通信设施等,一些大型会展活动,如世博会乃至一些交易会是不能举办的,要成功举办一些大型会议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只有提升城市公众休闲、城市娱乐、康体、文化、商贸、购物、交通、通讯、邮电等城市功能,才能吸引会展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者。新加坡发展会展旅游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净化环境等以吸引投资者和会展旅游者。

(三)选择会展场馆所时考虑的因素:微观区位

会展场馆选址对会展业的发展而言举足轻重。场馆一旦落成,也就决定了会展业借以发展的空间地理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它的相关配套设施、道路交通状况等等,就成为会展业的运行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甚至行业本身的发展。在会展场馆的选择的众多因素中,交通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对于那些正在选址建立会展中心的政府规划部门,选择好展馆的建设位置对展馆效益和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会展场馆,不仅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设施和服务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周边环境[3]。

其一,好的展馆应处于交通网络发达地区,四周交通便利、换乘方便,各种交通设施齐全,便于游客和参展者的参展行为。

其二,展馆地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其它行政机构服务区域,避免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或者妨碍其它公共事务。

其三,展馆附近应配有齐全的配套基础设施,如宾馆、酒店、商场、健身场所等等,为展会和旅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其四,展馆群体架构应呈现狭长、分散型,而非集中、聚集型,避免因展馆过分集中而带来的车辆拥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集散。这样既可以使观众有效参展,又能够发挥展馆优势,兴办品牌展会。一般而言,会展场馆多选址于城郊结合部即与上述因素的可实现性有关。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要避免庞大的会展活动所带来的周边交通问题,对展会的明确定位和对专业观众的区分,也是加强对展会控制、减少观众流动量,以及提高展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会展旅游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因素

具体到某一个展会的举办地的区位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会展场馆的周边环境及自身状况等因素[4]。

三、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

从理论上讲,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为会展预先策划阶段,主要是确定会展的时间和预算,并开始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中,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先决条件。例如协会执行委员会的新成员,可能会提出对这个过程的不同观点。过去的经验,尤其是最近一次会展的执行情况是未来会展地点选择的重要依据,比如先前已经制定的轮换使用会展地点的政策。预期的环境条件对会展的举办具有也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为数众多的地点选择因素都会对这个策划前的步骤产生影响,并进而在做出最后地点的决策时,能够看出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这个早期步骤中,其他竞争区位在准备候选地名单之前通过与协会的接触,就可以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决策过程。

第二步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调研和现场考察,收集能够满足最低要求的可能的会展区位和详细信息,对地点选择进行分析。对于重大的会展还可邀请候选的举办地的代表向协会介绍商务活动开展情况。另外,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后的建议。

第三步根据会展策划者或者选址委员会的建议,由会展主办方做出区位选择的决定。委员会的成员可能会对到底哪些地点选择因素更为重要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相竞争的举办地常常会不断地进行据理力争,还可能提出先决条件的问题。例如从吸引参展商或与会者以及获利的角度,会展的特定目标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2

郊区住宅大盘远离城市中心区域,项目选址通常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房产价值增长速度快,开发商以其独特的开发模式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收益,如重庆市的龙湖地产等。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着许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界定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1.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界定及特征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房地产商单独或者联合在城市郊区或者泛城郊地区进行开发的商品住宅。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1开发区域的限制房地产商进行房地产开发活动的区域必须限制在城市郊区.

1.2开发规模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在郊区进行的商品住宅开发活动都可以称为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必须有一定的规模限制,通常情况下,构成大盘开发的基本条件开发规模至少应为数千亩.

1.3房地产商扮演双重角色

房地产商除进行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活动之外,还必须承担一定的城市基础设

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经营责任.

1.4房地产商实力雄厚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规模决定了房地产商必须拥有雄厚的实力,开发主体既可为一个独立的房地产公司,又可为多个房地产公司的联合体.

2.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重要意义

2.1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经济大发展。随着城市中心区域的快速发展,原有城市发展模式已不能承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城市开始采取离心扩散式的发展模式,主动向城市郊区扩展。一方面可以摆脱城市中心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压力;另一方面,城市郊区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城市规模得到了不断发展。城市郊区住宅大盘的开发使房地产商积极的介入到城市开发的过程中来,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在建设郊区住宅大盘的同时,也承担了城市郊区部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带动城市郊区经济、商业、交通业、房地产业的发展.

2.2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中心区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心区的土地价格变得十分昂贵,房地产商进行住宅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很多城市的中心区域已经变成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再加上拥挤的交通环境,已经很难建成宜人的居住环境。此外,现代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以上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房地产商将目光投向了地价低廉、环境优美的城市近郊区.

2.3有利于城市规划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开发有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开发往往是在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筹划之下进行的,在规划过程中。规划部门必然会考虑其与发展规划中的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布局相吻合,且与城市工业、商业及其它产业的调整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也必然呈相辅相成的关系.

2.4对于房地产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房地产开发商面对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机遇,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力,抓住机遇,适时转型。房地产开发商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增强其竞争力.

3.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3.1市场定位及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市场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市场价格定位;(2)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目标客户定位;(3)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经营属性定位;(4)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规划设计定位;(5)住宅大盘的建筑结构设计定位;(6)住宅大盘的建设方案设计定位.

3.2开发模式影响因素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项目是一种大规模、多功能、规划性的综合性房地产项目开发,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根据已有的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经验分析,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运作模式可分为两种模式,即开发商单独进行开发模式和多个开发商联合开发模式.

3.2.1开发商单独开发运作模式。

开发商单独开发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广州市的祈福新村项目。在这种模式中,开发商可以在项目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但由于开发商独立承担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建设也加剧了自身的负担,开发商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一个项目中,也减少了其它项目上获利的可能性。就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状况而言,几乎很少有开发商愿意采用这种开发模式.

3.2.2多个开发商联合开发。

在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开发规模巨大,使很多的中型房地产开发商无法参与,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实力不足的问题,这就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实行联合开发变为可能,也为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联合介入郊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提供了机遇。采用联合开合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广州市番禺区的“华南板块”。但这种开发运作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开发商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不利于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整体开发建设.

3.3相关政策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政策因素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城市规划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产业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土地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城市土地决定、规定、意见、通知等。土地政策成为影响房地产开发最直接的风险因素。具体来讲,土地政策对城市郊区住宅大盘开发风险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取得方式和年度土地利用指标等三个方面。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各项建设而预先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的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施的过程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在制定和调整城市规划的时候就要全面考虑,使城市规划体现出其宏观性、整体性、长期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也要及早预测当地城市的规划目标,选择到增值潜力较大的区位。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利率和汇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三大政策.

3.4区位选定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子、设施因子和位置因子三个因素.

3.4.1经济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影响因素中的经济因子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居民的收入水平、区域经济居民的消费水平等。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房地产区位价值的不同,因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内居民可以享受到更高的个人收入、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更高的生活质量.

3.4.2设施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选择的独特之处是十分注重社会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其完整性。具体是指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周围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娱乐设施、医疗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

3.4.3位置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项目如何选址将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利润和居住着的经济效益或生活满意程度。其中,位置因子是影响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区位选取的关键因素,主要反映在项目选址地的发展状况,交通便利状况,项目选址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3.5经营管理影响因素

经营管理是郊区住宅大盘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开发商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的将所建房屋出售出去,并回收资金获得投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将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风险、财务风险、时间管理风险、沟通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和内部决策与管理风险等。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营销策划影响因素、物业管理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4.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具体措施

4.1准确的确定项目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对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营销具有关键作用,开发商要做好住宅大盘开发的市场定位工作。对于市场价格定位,要制定出合理的租售价格,一方面要维持开发商既有的利润水平;同时,也要为购房者所接受。开发商必须明确住宅大盘建成后的市场目标客户,只有判断好目标客户,才能获得预期目标。为此,开发商要认真分析该区域人口构成比例,合理预测市场需求分析,开发相应的建筑市场。对于住宅大盘的方案设计方面,一方面要符合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要求,保证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的质量;同时优化建设方案,做好住宅大盘项目开发的具体实施建设;此外,还要根据预测的目标客户类型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4.2选择适当的开发运作模式

选择适当的开发运作模式也是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风险规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实力和郊区住宅大盘项目的建设规模。在郊区住宅大盘开发过程中,如果住宅大盘的项目并不是超级巨盘,而且房地产开发商具备足够的实力对项目进行单独的开发建设,那么开样的降低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加快了郊区住区的配套设施完善和建设。此外,开发商对住宅大盘项目的选址离城市不宜过远,或者选择发展不成熟的区域,避免开发的住宅大盘项目避免成为一座“孤岛”,而需要与城市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绵带.

4.5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案

房地产营销一直就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担负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以独特的主题策划为中心,综合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在消费者和开发商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使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直达消费者.

现阶段,只要房地产企业认清形势,房地产策划能有效地整合房地产项目资源,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增强项目的竞争能力,以赢得自己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余凯,《我国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温伟,《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联合投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3]刘瑞光,《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4]姜石良,《居住郊区化与大都市郊区住区开发—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5.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3

摘要:高速铁路作为目前国内蓬勃发展的交通系统,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将加速城市之间各种要素的流动。对于渭南市而言,随着高铁的建设,城市空间将呈现“北跨、西进”的发展格局。论文阐述了现实需求状况下,高铁建设对渭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渭南市;高铁;城市发展方向

一、渭南市城市空间发展背景

渭南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西北黄土高原东南缘,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南地区在周、秦、汉、唐属京畿之地,是古代长安的东大门,交通发达,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沿海、华北与西北、西南互通的重要交通要道,距省会西安 60km。

渭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重要商品粮基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655.5 亿元,仅占陕西省的8.2%,位于陕西省第六位;市辖区GDP占全市比重为17.53%,远低于陕西省其他市。同年渭南市户籍人口543.18万人,占陕西省省总人口的14 .4%,仅次于西安,位于陕西省第二位;市辖区人口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7.2%,在陕西省及周边地区中位列靠后,形成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特征,这与渭南城市是区域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符。总体城镇化水平为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其中临渭区人口为95.79万人,城市化率为40.6%。从城市化率发展来看,渭南市即将进入城市化发展加速期,城市空间规模扩张势在必然。而现状城区对市域辐射能力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渭南城市所出的地理位置造成,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渭南城市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对城市整体用地发展带动不足。

二、渭南市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

渭南市现状城市空间形态由于渭南、南部塬地的限制,现状形成了沿陇海铁路、高速公路东西向分布,以工业园区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格局。根据已有研究和经验,高铁的建设将给设站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城效应、文化效应及政治效应[1]。在快速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同时,由于城市交通区位的改善将使城市获得跟多的发展机会。随着区域中心城市西安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转移部分以劳动密集为特点产业的开始,大西高铁、郑西高铁的建设使渭南城市有条件成为这些产业的落之地,加上站点周边形成的以第三产业为特征的站点直接影响圈,渭南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在高铁建设的影响下必将发生变化。

要研究城市发展方向应从城市现状布局结构的生长方式及规律入手,综合评判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动力因素,它主要包括:用地自然条件因素(用地形态和地貌现象、地基承载力、地势与地下水埋深、土壤肥分、用地条件、植被绿化条件、坡度高程)、交通条件因素、现状建设条件因素、其他条件因素(区位优势、开发心理、土地本身经济效益)等,最终确定城市发展方向。

根据渭南城市现状建设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向东发展:从现状建成区(以原渭南市化工厂计)东侧边缘向东约1.7公里处存在由山体和渭河挤压形成的狭窄地带,南北距离仅有1公里左右,且被西潼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等交通线路切割,没有发展空间,不适宜发展。

向西发展:是历来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向之一,但发展空间不足,从现状建成区西侧边缘(以崇业路计)向西1公里即到临潼区零口镇行政边界,只有少量建设用地存量。鉴于现状城市空间骨架已经拉开,现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适合填充式发展。

向南发展:南部主要是台塬地区,并且受到西潼高速公路、陇海铁路、西合铁路以及310国道等交通线的阻隔和切割,用地支离破碎,难以利用。向南发展还造成道路、供水等各项工程投资量大,而且破坏了南塬的生态环境,因此不适宜发展。

向北发展,地势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城市用地拓展空间充足且利用成本较低,渭河宽2公里的河道对于城市空间发展而言门槛较高。但现有三座平均间距在2.5公里左右的桥梁,按照跨河城市发展的一般经验,满足每2公里左右有一座跨河大桥可基本满足两岸的交通联系需求,故在一定时期内现状桥梁可基本上满足两岸交通联系需求。可跨越门槛向北发展。

因此对于渭南城市而言,向北跨越、向西填充的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分析高铁建设对发展方向影响因素的影响,确定对渭南发展方向的影响。

三、渭南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的作用

渭南高铁的建设将会影响渭南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产业发展选择、城市人口增长,同时站点设置在主城区北部,渭河南岸,站点周边用地条件良好促使它成为市域服务中心。因此对于渭南城市而言,这些因素将直接作用于城市布局,从而对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具体体现在:

第一:渭南城市产业用地主要布局现已成规模的工业园区,主要位于西部和渭河北部平原上。也就是说高铁建设带来的产业将布局在这些区域,而之前在城市发展动力机制中已明确提出产业用地的布局一直是渭南城市空间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因此随着产业用地的布局,未来城市空间将向西、向北发展。

第二:渭南高铁站点设置在渭河南岸,主城区北部,站点周边地区现阶段处于未开发状态,依据国外高铁建设经验,站点周边将发展成为市级公共服务中心。而渭南城市空间将沿渭南两岸展开,渭河将成为渭南城市的内河,使渭河由“门槛”变身为渭南城市良好环境的创造主体。因此,站点的布局将成为城市向北发展的有力跳板。同时站点位于高新区的西北地区,站点周边形成的以第三产业为特征的城市功能将很好的解决现有高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的局面,为城市产业向西填充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创造条件。

第三:从区域角度分析,随着高铁建设、关中环线、西咸北环线以及渭蒲高速的建设,城市跨河向北发展顺应了中心城区与市域北部五县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渭河以北地区将成为渭南中心城区与市域北部各县市联系的重要空间节点,为了渭南城市在区域中影响力的提高,向北发展已成为一种需求。而高铁建设、西潼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和310国道构成的东西向陇海铁路经济发展带和渭南城市与西安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城区西部地区因此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

综合各种发展条件,向东、向南发展存在用地条件的限制;向西发展虽然存在行政区划的限制,但还存有发展空间;向北虽然存在渭河的天然门槛,但在高铁建设影响下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在高铁建设影响下渭南城市发展空间以向北、向西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

[3]陶希东. 高铁时代中国大都市圈发展战略重建研究.现代城市研究 2010.06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4

一、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省市的中原经济区,是一个文化相连、经济相关、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要求。然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现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笔者对中原经济区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划分,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就是指中原城市群所覆盖的地区,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9个地级市。该区域土地面积为5.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1%;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数为4 15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8%。该经济区位于中原经济区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100公里以内;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钼矿等储量居全省前列,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全区75%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聚集此地,区位优势显著。2011年中原城市群的GDP总量达到15 908亿,占全区GDP总量的40.2%,年均增长12.2%;人均GDP由2004年的12 639元增长到38 333元,增长了3.03倍,与结节区和周边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见表1)。从相比数据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高于其他两个区域,这表明核心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两个区域,并具有明显优势。

二)中原经济区区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笔者对中原经济区内部区域的划分,区是河南省除中原城市群以外的9个省辖市,包括豫北地区的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豫西豫西南地区的三门峡市和南阳市,黄淮地区的驻马店市、商丘市、周口市和市信阳市,土地面积10.7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 252万人。该区域主要以平原为主,农业发展条件优越,虽然在豫北和豫西豫西南有比较丰富的油气、煤炭和有色金属资源,但在广大的黄淮地区,矿产资源比较匮乏,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中原城市群区域相比,该区域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比较低。2011年该区域GDP总量为11 324亿元,人均GDP为2 561元,分别为中原城市群地区的71.2%和56.2%。尤其是黄淮4市,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相对落后,导致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黄淮4市土地面积为5.6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0.3%,总人口近4 00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6.8%,然而,2011年黄淮4市GDP总量仅为5 419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比重为13.9%,人均GDP为13 548元,仅为核心区的33.9%。

(三)中原经济区周边区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笔者对中原经济区区域的划分,中原经济区周边区指河南省以外包括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山东省的菏泽、聊城,山西省的运城、晋城、长治,安徽省的亳州、淮北、阜阳等10个地级市。这些城市由于分属不同的省份及所处区位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相对较大,但总体上与区发展水平相当。2011年,该区GDP总量为5 540亿元,与区5252亿元的规模大体相当;人均GDP为22 332元,也与区的人均21 561元相差无几。然而,就该区内部城市来说差距较大。2011年该区GDP规模最大的城市是河北的邯郸市,达到2600亿元,是最低安徽省淮北市534亿元的4.9倍。分省份比较(见表2),2011年山西的运城、晋城和长治三市GDP总量为3 109亿元/人,人均GDP为30 752元,而安徽的淮北、阜阳和亳州三市GDP总量为1 892亿元,人均GDP是12 995元,仅为山西三市的42.3%。

由表2可以看出,周边区不同省份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总体而言,山东的聊城、菏泽二市与河北的邯郸、邢台两市在发展水平上与区相当,而安徽的阜阳、亳州和淮北相对落后。

二、影响中原经济区区域间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在区域经济经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复杂的社会、自然状况决定了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很多,笔者主要从地理区位因素、科技及人力资源因素、产业结构效率因素和区域经济政策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区位差异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5

一、城市地理考察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地理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观念,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书本知识,使学生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加深对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的理解、检验和掌握,进一步丰富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以及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能力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选择当地城市作为学生地理考察实践的主要对象具有三个方面明显的优势:一是内容的综合性。城市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它的形成和发展既有社会人文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城市地理考察实践的内容不仅可以覆盖中学地理的大部分内容,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科目的内容,例如,历史、政治等。二是实践活动成本低,现实性强。现在大部分高中段学校集中在城市,学生每天都接触城市,具有城市的大量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地城市实践,比到远处的农村、山区成本低,对时间宝贵的高中段学生来说也更节约时间,效果也会更好些。三是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从目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活动要少而精,要有效果,对城市中学生而言,地理科目的城市地理考察活动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二、城市考察内容的拟定

1 城市的一般特征及其经济地位。

城市的规模及等级;城市与所在经济区及其他城市的联系,城市在经济区和城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辐射范围;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部门;城市行政的作用及其辐射范围;具有全国意义的和表征城市特征的历史古迹。

2 城市的地理和历史因素。

城市名称的由来及城市产生的时间;城市形成的因素;对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例如,行政中心的转移,铁路和运河的修建,特区的开辟等);城市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通常我国城市历史分为:鸦片战争前,抗日战争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等阶段);城市职能的历史变化;在城市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上,城市内部中心的转移及转移的原因。

3 城市的现代职能。

(1)城市的工业职能。重要工业部门及其种类;城市主要企业布局的因素;原料、能源的来源;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与劳动素养;工业发展的运输条件及主要运输线。城市拥有的特殊手工业部门及其种类。工业职能数目及其在全市职业人口中的地位。

(2)城市商业职能。在当地或者全国的地位;商业、贸易的类型;主要货源;商业中心区的等级、类别、阶层;主要商业中心区,各商业区的分工与协作;自由市场与定期市场的数目、种类;定期市场和自由市场对城市商业的调节作用;商业职业人口数目及其在全市职业人口构成中的比重。

(3)城市的运输职能。城市与天然通道(河流、湖泊、海洋、谷口等)的关系;通向城市的主要运输设施(铁路、公路、通航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意义;高峰期城市运输问题及解决途径;主要运输干线的货源及其流向;运输业职业人口数目及其在职业人口构成中的比重。

(4)城市文化旅游职能。①城市的文化职能,包括研究机构与高等学校数量、规模和布局;中学与小学的数目与布局;文化设施(戏院、影院、图书馆、文化宫、书店等)的规模、数量与布局;城市拥有的特殊纪念物(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寺院、古墓、古碑等)的数量、规模以及其在全国和地区的意义。②城市的宗教职能,寺庙和种类及其职能,在宗教中的地位和影响。③城市的旅游、疗养职能,包括城市拥有的旅游、疗养职能形成的因素,旅游、疗养设施(古纪念物、古寺庙、自然风景区、疗养温泉等)在全国和地区的地位;旅游、疗养职能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历年城市旅客数量,旅客的结构;发展旅游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从事文化旅游业的人数等。

(5)城市的行政及政治职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级别、数量与布局;主要行政机构的影响范围;行政设置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行政机构的发展及其职能的扩大;城市内部行政区的划分;行政机构人数及其在职业人口中的比重。

4 城市的物质外貌。

城市物质外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地理位置(靠海、河、湖、或者近山口,位于高原、低地等)对其外貌形成的作用;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外貌的影响;矿产的状况及其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气候特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例如,南方的遮阳、北方采暖设施等);雨量多少对房屋建设的影响;风向对企业、居住区及绿化带等的影响;城市的水文特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水源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不利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和改变城市外貌的意义;城市的历史发展对其外貌的影响:城市的古迹对城市外貌的影响;城市的现代职能对城市物质外貌的影响;城市房屋建设的特点;城市职能小区的物质外貌的差异;城市街道的布局及其对物质外貌的影响;城市物质外貌的深化及其因素;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物质外貌的基本特点。

5 城市的职能小区地理。

城市的职能小区的数量及其划分的依据;各区在全市的地位和作用;各区值得注意的对象(如博物馆、剧院、历史建筑物、寺庙、大商业中心等)及其对各职能区的影响。

6 城市的郊区。

郊区的范围及性质;郊区自然景观特征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市郊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及联系形式;城市化的进展与市郊的收缩和变化;市郊与城市间的物质、能源、信息、人口的流动形式与规模及其形成的因素。

总之,城市考察的内容,要与中学生的特点、地理教材的结合点、当地城市的具体情况、城市发展远景与规划等因素相结合。

三、城市地理考察实践的方法

由于考察实践目的和要求不同,城市地理实践有以下两种方法:

1 综合、整体地考察。

如果选择城市作为实习重点,时间又有保障,就可以把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全面地、综合地进行考察。考察步骤如下:

(1)请专家作报告。请有关专家作报告,全面了解城市的情况。报告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请政府有关部门,例如,计委、城建局等部门的有关专家报告。他们掌握的资料多,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趋势等都能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有些问题不一定

能满足我们经济地理考察的需要。第二种是请当地的地理学家作有关城市地理的报告。其内容多与专业结合密切,但是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往往不如第一种报告深刻。所以可以把两种报告结合起来。

(2)鸟瞰。为了大致了解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及社会经济环境,登高鸟瞰城市全景是十分必要的。制高点的位置要适中,登上制高点以后,应能了解城市全貌,在制高点观察全市面貌时,要随看随讲,组织讨论。要有详细的城市地图、望远镜、照像机等,对照城市地图进行观察并应将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地段随时拍照。鸟瞰城市应注意观察如下问题:第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注意城市的自然位置,城市所处的地貌部位(平原、山地、盆地、台地等);城市是否有河流通过,是否依山傍水;城市植被与气候的特征;城市与相邻地区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城市的交通位置,与车站、码头、机场的关系等。第二,城市的物质外貌。从制高点上观察城市街道的宽窄,放射的状况,建筑的形式,建筑物的高低,等等。第三,城市的职能小区。从制高点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城市职能小区的差别,尤其是物质外貌的差别。因此要注意观察职能小区之间的界线标志;各小区物质外貌特点的差别及其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注意各小区街道的放射状况、走向与宽窄的差别与对比;绿化率的差别。第四,城市规划。从制高点可以观察城市规划的主轴、街道与建筑物的布局等,并可以看到城市发展各阶段城市规划的差别。尽管鸟瞰一个城市,所看到的东西不可能很多,但是,对于从总体上、宏观上把握一个城市的特征,这种现象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鸟瞰是认识一个城市的好方法之一。

(3)实地考察。在请专家作报告和鸟瞰观察的基础上,要对城市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这是城市考察最重要的一环。因城市问题复杂,可以小组分工考察。每个小组既要分担一个总的、一般性的问题。也要分担一个小区的观察任务。各组考察的成果,最后要互相交流,使每个小组对城市都能有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可以让考察活动更有效果和意义。在城市实地考察中,将城市职能分区、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现状等问题作为重点。每个城市再以重点职能进行调查。例如,考察唐山市时,可以煤炭开采业及其有关职能作为重点;考察杭州市时可将其旅游商业、贸易职能作为中心;考察鞍山市时,可以’工业职能,尤其是钢铁工业作为重点,等等。

2 专题考察。

专题考察指只选择该城市的几个重点专题进行考察。例如,在上海可以选择以宝钢为首的钢铁工业布局,以金山石化总厂为首的石油化学工业布局两个专题进行考察;在桂林可以重点考察旅游资源;在唐山市,可以重点考察研究它的煤炭工业。专题考察,要注意选择考察对象最突出的问题,对已选定的问题考察要深入,同时应作出专题总结。

四、总结交流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6

一、农业

1 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为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劳动力、历史因素等。

2 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但其影响程度不同,在对农业区位进行合理选择时,首先需判断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对主导区位的判断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看农业的生产类型,如观光农业、城郊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是市场;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如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看农业生产特色,如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看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因素,而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源成为灌溉农业的主导因素。其次,需要综合其他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如果地域空间太小,还可从地价的高低和单位面积产值、需水量、产品运输的迫切性、占用土地的多少及环境的需求等进行分析。

二、工业

1 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及政策等。

2 工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首先,看主导因素。不同的工业对区位的要求不同,这就产生以某种区位因素为主导的工业部门,共概括为五种指向型工业,在以主导因素进行工业布局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的区位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具体来说:原料地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强;交通运输条件始终有较强的吸引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通选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其次,在对工业区位进行合理选择时,还要看到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体现在:国防需要、国家政策、社会效益、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环境因素: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河流有污染的,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三、城市

1 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有自然资源和交通(始终具有吸引力)、军事和宗教(影响减弱)、政治;而科技、旅游、边贸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新因素。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2 城市区位的合理选择。首先取决于自然环境是否利于建设。其次,看促进发展的条件。矿产丰富的多形成矿业城市、工业城市;交通便利:水运发达的一般在河口、干支流汇合处、河运起止点形成城市;陆运发达的一般在交通枢纽、公路、铁路沿线形成城市;而行政、政策倾向、科研基地建设、旅游资源开发、边境贸易活动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分析时需全面考虑的区位因素。

四、交通

1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

2 交通运输网区位的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网的区位包括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的区位。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主要有公路和铁路线,在对铁路线和公路线进行区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做到趋利避害,更重要的是注重经济、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主要有港口、汽车站、航空港。在对其进行合理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

五、商业

商业的区位因素。商业是以产品交换来获取利润的,商业的区位选择,要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因素等。商业区位的合理选择。商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印象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六、旅游

旅游的区位因素。旅游的区位因素主要有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力、旅游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旅游区的区位开发条件评价。旅游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旅游业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外汇收入、满足人们的休闲求知需求以及增进理解、扩大科技文化交流等。由于旅游业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被称为“无烟工业”,所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中处于支柱地位。对于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考虑众多的因素。

在我们高考地理的区位条件分析中,主要涉及以上几种区位。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但是在做题时需注意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我们从自然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对于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分析方法是类似的,所以在平时的做题中多加练习,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丽江市古城区一中)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7

关键词:学科渗透培养人文综合素养

在历年高考中,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试题无论是合卷还是同堂分卷,但三科联系密切,多以地理学科素材为载体,挖掘政治、历史学科元素进行能力立意并综合考查测试。高中地理教学是目前高中文科综合中难度较大的学科,同时也是较适合进行跨学科渗透教学的一门学科。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达到新课程标准,积极培养高中生人文综合素养,笔者认为通过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辩证思维以及分析历史与现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是较有效的途径之一。下面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予以说明。

文科综合中结合校本教材,通过乡土人文地理渗透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有关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了解家乡经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前景;可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能同现实中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树立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的远大志向。同时还可以让高中生明确地理学科不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具有鲜明突出的现时性和实践性特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笔者目前所在的是一所随着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乡村中学逐渐演变发展为的城市中学。过去,它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是遂宁市城区主要的蔬菜、鲜花以及乳畜品供应基地,并临国道318线南侧。现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校就位于部级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B区的腹地,周边逐步发展建成纵横交错的交通干道、新兴工业区和众多安置小区、高级住宅区。因此,我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这一区位优势条件,积极开展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探索。

案例一:农业与工业的区位选择及发展变化

我主要设计了下列实践活动与思考问题,然后师生互动交流:

调查了解学校附近主要的人类生产活动方式,近年来发生过什么显著的变化?

(过去:以发展城郊农业为主,种植蔬菜、鲜花,养殖奶牛等。现在:以发展工业为主,并成立创新工业园区。)

调查本区过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和现在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有哪些?

(主要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方面有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方面有市场广阔、交通便捷、政策支持、历史悠久。主要工业区位因素:自然方面有土地平坦且面积大、水源丰富靠近河流下游;社会经济方面有市场广阔、交通便捷、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地的区位选择受到什么影响及发展变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本地的区位选择由农业区位发展变化为工业区位。)

案例二: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

我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区位及其变化,分析说明其历史和现状,结合现实情况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深刻体会认识城市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文化城市化,进一步明确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反过来城市化又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充分认识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意义。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又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等。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探究城市化问题的合理解决途径,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城市化,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打造城市生态湿地,绿化美化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这是遂宁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所必经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篇8

[关键词]城市旅游;定位;战略方法;天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4-0019-05

伴随着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时代演进,城市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那种由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大生产驱动经济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整体上看已经弱化,消费经济时代城市本身及其文化表征已成为一种可以生产并进行交换的商品。而城市旅游正是这样一种商品,它将为城市这个特殊的企业开创新的竞争天地。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城市看到了城市旅游的价值,却难把握其对城市发展的战略要义;总是急于开发某些具体的旅游资源,却忽略了城市旅游整体定位的长远意义;往往跳过或者简单通过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思考,直接进入定位的技术过程。就目前已有的很多关于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同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价值,但是研究内容主要都集中于城市旅游定位的技术层面,缺乏对城市旅游定位战略本身的战略性思考,而这种战略方法恰恰是定位城市旅游过程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天津是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速度却不那么尽如人意。实际上,天津也不乏旅游开发的投入,但因为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偏差而导致旅游产业的合力一直难于聚焦。因此,以天津为例探讨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方法问题,无论对天津还是其他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天津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误区

(一)忽略城市旅游的战略价值

之所以要强调城市旅游,尤其是站在一个城市发展的角度讨论城市旅游,其目的不在于将城市的旅游功能置于其他城市功能之上,更不是要单纯地发展城市旅游业,而是要培育“城市旅游力”的战略视野和发展思路。城市旅游是服务于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旅游的定位应该为城市发展定位服务。天津目前“近代中国看天津”或者“渤海明珠,魅力天津”的旅游品牌难以让市场切实地联想到“北方经济中心”和作为直辖市的城市战略高度。

(二)多元化的定位思维

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将定位称之为“聚焦”。因为只有聚焦,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才能不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产生累积效应,无论面对多么激烈的竞争,都能保持最初的优势并不断壮大。城市旅游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范畴,如果没有聚焦的意识,或聚焦出现偏差,就很容易在机会面前误入歧途,自誉为是“多元化”的定位战略,实则早已偏离了定位的轨道。“近代中国看天津”是天津最近几年着力推出的旅游品牌,但是其所包含的12个旅游主题板块并未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结果,天津不得不去寻找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等市场机会。天津城市旅游在游客心目中的特点变得越来越模糊。

(三)资源依赖型的定位思维

根据很多地方性旅游图书的介绍,天津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但是根据真正到过天津或住在天津的人的体验,天津却可能是一个旅游资源贫乏的城市,因为天津缺乏让人心动的旅游吸引物。天津有很多旅游资源,但真正拥有市场价值,甚至可以给天津带来竞争优势的旅游资源非常匮乏。然而,面对如此现实,天津旅游还是难以放下对资源的依赖情结,仍然寄希望于在现有旅游资源中找到天津城市旅游的最佳定位。于是,天津一直在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却又一直难以给出有竞争力的城市旅游定位。

(四)历史索取型的定位思维

天津是一个拥有600年历史的城市,既有深厚的古代漕运文化,又凝聚了近代的鲜明历史。因此在大多数天津人的眼中,天津的旅游资源就是老城厢、海河、近代租界地、大沽炮台等历史遗迹。天津城市旅游定位实际上就是天津历史遗迹的定位,哪个阶段的历史遗迹有规模、有文章做就定位于哪里。这样,由于天津城市旅游过于追捧历史,不仅难以为城市未来的历史留下财富,而且容易被历史所局限。

(五)空间凝固化的定位思维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功能地域为载体的,它指以一日为周期,城市的工作、居住、教育、商业、娱乐、医疗等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它以城市建成区为核心,还包括与城市建成区存在密切社会经济联系,并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地域。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地域在不断扩大,城市旅游的空间范围也因此处于频繁的动态变化之中。可见,城市旅游的定位必须有时空发展的战略视野,不能局限于当下的城市空间,否则定位就仅仅能满足其短期的发展需求,而难以创造长远的战略价值。这一点也是目前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旅游定位时所普遍忽略的。

以上误区比较具体地反映了天津城市旅游定位的误区,同时也较为典型地展现了城市旅游定位目前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表现为定位的策略失误,其实根本的缺憾则是在定位的战略理解和方法层面。

二、城市旅游定位的基本方法论

(一)城市旅游定位的双核驱动

“定位”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名词解。作为动词,它是一项战略性的市场营销工作,斯坦利・帕洛格将其定义为“确定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品质,从而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现其有别于竞争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内含利益)”。作为名词,它指的是企业等主体“旨在使自己的产品在目标顾客心目中所要占据的地位,也就是说,在目标顾客心目中所要树立起的形象”。动词是过程,名词是目标、是结果。“品质”和“特色”是自己主观的行为,“地位”和“形象”是市场客观的心理反应,要想使两方面相统一,必须将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否则定位过程和定位目标就会背离。因此,科学的定位必然依赖于本体与外部两个核心系统的驱动。

城市旅游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对于城市旅游的定位而言,本体驱动是整个城市的个性发展,外部驱动是城市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城市旅游定位既要立足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又要关注市场,服务于现实或潜在的市场需求。否则,单纯埋头于城市发展战略而忽略市场会使城市旅游的发展失去市场动力;而过分执著于需求的满足却偏离城市发展战略时又会使城市旅游丧失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价值。因此,只有将城市发展和城市旅游市场需求融合,才能为城市旅游进行科学定位。

(二)双核驱动的时空分析法

正如卡西尔所言:“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联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 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城市旅游定位也无法脱离时空一体的分析方法。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都在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只有于时空的变化中分析城市内部、消费者自己、城市与消费者之间内在的联系,才能找到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旅游要素,进而对城市旅游进行科学定位。

1、城市发展的时空分析

(1)植根历史,谋划未来

城市今天的发展植根于昨天,又必然地指向明天。如果没有细细研读历史就忙于探求今天的发展,那么今天的城市就好像没有根系的树苗,即使装扮得再华丽也只是昙花一现。同样,如果没有准备承担明天的责任,而只是急切于今天的成功,那么今天的城市就好像仿制的流行商品,总在追赶却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城市既要挖掘历史的脉络、文化的根基,于时间的逻辑演进中把握历史性的统一,使城市旅游有据可依,又必须有对未来的责任感,不光索取历史,还要有为后代留下更辉煌资源的使命感,在战略方向和目标的指引下实现有的放矢地长远发展。

(2)立足今天的城市空间,筹谋明天的城乡发展

从空间上来说,城市与乡村有割不断的地缘联系;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城乡一体化正在加速;从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来看,城市不应该放弃乡村,只顾自己发展;而从资源的互异和市场的需求来看,城市与乡村优势资源的互补性正在逐渐显现。城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基本背景,否则就是框定绝对界限的城市空想,城市旅游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城乡的发展前景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天津的城市旅游不能局限于市区,而要立足于市区、滨海区、郊区、县之间的空间互动。

(3)把握城市的关键要素,塑造城市的个性魅力

城市发展是多元要素的统一。城市发展涉及经济文化环境等元素,城市旅游的魅力也来自这些要素,但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能彰显城市旅游的优势。必须将这些城市元素进行提炼、组合,才能构成城市的独特魅力,从而为城市旅游的发展创造条件。天津有近代历史资源、有滨海地域条件、有生态城的前沿项目……城市旅游必须找出最能代表天津的要素或要素组合。

2、消费者需求的时空分析

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段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需求是不可掌控的。一方面,不同消费者可能因某些相同的特质(如文化背景、职业背景、生活地域等)而具有相近的需求偏好和消费规律。如果能够把握和认识这种规律,挖掘不同市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由此及彼地预测更多的市场动向。另一方面,同一个消费者的需求会在时间维度呈现出历史统一性。通过由古及今的逻辑推演。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因此,根据空间相似性和历史演进性来对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就可以主动地把握市场、引导需求。

3、城市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时空契合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要素,但并不是所有要素都能成为城市旅游的激活点,都能承载城市旅游的定位。只有那些能够以与众不同之处激活现实或潜在的市场需求,能够在当下或在未来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要素才能承担“定位”的战略重任。也就是说,城市旅游定位既要重视历史的赋予,又要勇于开拓,对后辈的历史负责,不变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动态把握,其抉择的关键就是城市真正具有什么样与众不同的要素或要素组合。

三、城市旅游定位的要素提炼方法

从根本上说,城市旅游的定位来源于城市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双核驱动。但这二者的驱动力是通过城市旅游要素作用于城市旅游定位的。每一个城市的城市旅游要素都会在双核驱动下面临调整,以便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激活要素,为城市旅游定位提供直接依据。

(一)提炼城市文化

在这个迈向体验经济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正在不断地牵引着人们好奇的神经,城市作为文化的一个巨大载体,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只可惜,城市的文化天生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而且天生有精华也有糟粕。为了使城市居民及外来旅游者对城市文化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积极的认识,使城市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得到最大的释放,一个城市应该依循以下原则对其城市文化进行凝练和提升:

(1)文明性原则

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及健康生活的动力。只有具备文明性的城市文化才能创造持久的感召力。

(2)时代性原则

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同时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的,城市文化只有把握住文化的时代性,才能够把握住当前社会的文化脉搏,迎合甚至激发当代的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为游客、为社会服务。

(3)根生性与开拓性原则

文明性与时代性是两个基本的原则,文明性使城市文化不偏离文化本质;时代性使城市文化不偏离现实需求。根生性与开拓性是一对辩证统一的操作性原则。根生性强调要认真研究城市历史和城市传统;开拓性强调要有世界的、未来的眼光,要有为未来留下些什么的使命感。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

(二)创造资源引爆点

面对不同的旅游资源,旅游者内心的需求强度不同,有的旅游资源此生必去;有的旅游资源只会顺路造访;有的旅游资源途经路过都不愿驻足游览。可见,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存在差别。对城市旅游而言,只有那些具有绝对吸引力的独特旅游资源、拳头型旅游产品才可能成为拉动城市旅游的引爆点,使游客有动力进入该城市,进而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全面的城市旅游。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优越的资源禀赋,并不是每个城市的历史都得到市场的垂青。自然将美景赐予了桂林、大连,历史将故宫留在了北京、秦始皇陵兵马俑留在了西安,这种财富让天津这样缺乏显性优势资源的城市望尘莫及。然而,每一个城市都公平地拥有创造优质人文旅游资源的机会。古人从无到有为后人留下了财富,今天的人又怎能只把古人的遗迹坐吃山空。那些有魄力的城市应该勇于开拓,化腐朽为神奇,成就城市未来的辉煌。

(三)发掘城市经济支点

城市文化隐含于城市之中,城市经济则彰显于城市的方方面面。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着那些追逐经济利益的人、学习经验的人、对经济成果好奇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这个城市,更多的人有机会完成城市旅游。以天津为例,从一直以来商务旅游的市场偏移,到今天的滨海新区发展机遇,经济发展为天津城市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提炼资本。

以上关键要素都具有拉动城市旅游发展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同时具有这些要素。每一个城市应该认真研究自己的优势要素,而不是盲目模仿竞争者;应该仔细揣摩自身优势要素所拥有的激活点,而不是草率决策;应该慎重培育自己的激活点,而不是昙花一现。

四、天津城市旅游定位的战略构想

(一)立足城市战略,明确城市旅游的市场机会

国务院在批复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中表示,要将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天津城市旅游应该紧扣天津的城市定位,在找准施力点的同时挖掘城市旅游的市场机会。其中,经济可能成为天津旅游的重要杠杆力,经济发展所牵引的商务市场大有潜力;而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人们追逐的永恒主题,其市场机会和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为天津城市旅游带来了历史性的机会。

(二)提炼城市文化,塑造吸引市场的天津个性

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文化,都孕育着文化,是文化的不同最终成就了城市的个性。但是真正能够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并给以准确的表达,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难的。尤其是那些外来的旅游者,他们很难做到对每一个目的地城市都深入全面了解,因此他们对目的地城市文化的感知会受到城市自我宣称的文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看天津”是天津最近几年着力推出的旅游品牌,这种品牌设计的初衷可能并不是要对城市文化做出诠释,而只是对天津部分旅游资源的一种定位。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品牌设计本身已经将天津城市文化与近代文化建立起了联系,同时也将天津与近代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联系在了一起。面对国内市场,那段不光彩历史的遗迹可能不会对人们有多大的吸引,相反,人们可能更想要在今天去超越、改变那种文化;面对国际市场,这段文化对他们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尚是一个等待市场检验的问题,况且其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他们常见的、不稀罕的。基于这样的城市文化要素,就难以产生积极的市场吸引力。因此,应该根据所挖掘出的市场机会,结合前面所提到的文化提炼原则,对天津城市文化进行重新提炼,塑造吸引市场、与城市定位相统一的天津个性。

(三)打破依赖思维,创建城市旅游的优势资源

在天津已开发的旅游资源数量中,人文旅游资源是天津的资源重点。从天津旅游资源的质量来看,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人文旅游资源则是天津的短板。基于惯常的思维定势,人们往往会把天津旅游景点缺乏吸引力归咎于低质的旅游资源,但是历史并没有创造旅游资源的责任。对于一些知名旅游城市而言,祖辈当时的创造并没想到会成为城市今天可以变卖的旅游资源,但客观上却成就了后人。城市对于历史的赋予应该心存感激,而在感念历史恩惠的同时更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去为未来创造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以期留给后代有价值的资源,这是城市旅游定位中的历史责任。因此,天津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打破历史依赖思维,改变坐享祖宗遗迹的想法,立足城市发展的定位和市场特点,用开放的思路去创造旅游资源本身、创新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城市发展做贡献。

(四)发挥空间优势,实现城市旅游的战略目标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经济发展带来了鲜活动力,也为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契机。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城市边缘,与天津市区之间是大片的城乡接合部及乡村区域,这种天然的地理结构为天津城市旅游推动城乡一体化提供了积极支持。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从陆海空的交通线路来看,外来者可以绕过天津市区直接进入滨海新区。而且随着滨海新区生态城的建设,假如说在其他区域没有相应调整,那么那些乡村乃至天津市区都会因为生态新城的出现而变成一个灰色地带,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可见,如果不能找到最佳支点,充分发挥空间优势,那么滨海新区就仅仅是个小区域的经济机会,其对天津城市旅游的辐射作用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天津城市旅游需要在天津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之间做一个互益的融合,在滨海新区的时代契机与天津市区的文化底蕴之间做一个互益的结合,在发达城区与落后乡村之间做一个互益的融合,充分放大空间优势,实现城市旅游为天津整体城市发展服务的战略目标。

(五)累积“有容乃大”的城市品格,凸显城市旅游的战略高度

上一篇:对乡村振兴的设想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