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感染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19 01:59:53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1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源微生物污染,促发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口腔门诊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口腔内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而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中又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口腔内分泌物,易造成诊室空气、环境及诊疗器械的污染。如果不重视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很容易造成乙肝、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血源性和呼吸性疾病的传播,增加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意识和职业道德,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及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加强对手带菌的预防;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措施预防院内感染。加强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口腔门诊医源性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63-02

1加强医务人员意识及职业道德

医德与院内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防止院内感染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预防院内感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率。

2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

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感染知识的学习,使医务人员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必须使医务人员,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工作,视所有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进行处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3加强对手带菌的预防控制

患者的院内感染,通过医务人员、病人手带菌污染最为严重。除医护人员外,医院清洁卫生员由于要经常清理污物、医疗垃圾、手的污染更为重严重。接触传播是许多疾病重要的治病原因。手的污染常造成医院环境物品的污染,就要有效的控制预防手带菌。

4观念改变

口腔治疗中要解决部分医务人员传统观念,即认为口腔本身就是有菌器官,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概念不强,因此应加强对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引入标准预防概念,视口腔为感染源。接触病人诊疗时穿立领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应和洗手相辅使用,每次诊疗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均需洗手,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有研究显示,虽然病人是感染的直接来源,但是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途径则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用流动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消除率达99.5%。

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5.1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要求,制定适合本医院口腔科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5.2 制定诊室保洁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对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棉球、纱布及各种敷料以及注射器、手套、帽子、口罩、一次性诊疗器械等,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装入黄色包装袋中,对于针头、探针等锐器需按损伤性废物放入防渗漏、耐刺的锐器盒内,在包装袋和锐器盒外应当有警示标识,并标明科室、日期、类别,对于特殊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采用双包装袋双扎口。科室人员与专职回收人员严格交接登记手续后送焚烧站统一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制定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各项操作程序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4 定期监测,规范化管理

口腔门诊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设立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加强对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考核标准及奖惩措施,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口腔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管理体系。

总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诊疗过程中交叉感染发生的核心,工作中严格执行现有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案,加强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卫生习惯教育,增强行政部门的有效干预,可确保口腔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因素。

参考文献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口腔科感染;原因分析;控制对策

医院感染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口腔器官在生理及病理上都有一定特殊性,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各类药物及医疗器械在口腔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在促进口腔疾病有效治疗的同时,也使口腔科感染的发生率出现了一定上升,因此,为了促进口腔疾病的有效治疗,必须对其引起重视[1]。本研究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就口腔科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作以下相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资料均选自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口腔门诊中的24例医务人员,其中护士16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 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2名,每天接待患者50~120例,平均每天(80±14.8)例。

1.2感染因素及控制方法

1.2.1感染因素 ①医务人员手的污染。口腔疾病治疗都需在口腔内进行,医务人员的手会和患者的黏膜、唾液以及血液产生直接接触,有的医护人员对手的卫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操作前及操作后不注意及时对手进行消毒及清洁处理,有的甚至利用手套代替洗手,从而会使手部受到污染,此外,操作过程中手还可能会受到牙科中尖锐器械的刺伤,从而会导致交叉感染[2]。②诊疗器械的污染。人的口腔中存在较多微生物,当口腔器械和患者口腔发生接触后,就会很容易受到污染,而腔体器械的形状又比较复杂,当其受到唾液、血液及分泌物的污染后,消毒、杀菌及清洗就会比较困难,再次使用时,就会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③环境污染。据相关调查可知,口腔诊室中空气的合格率仅为61.2%左右,而门诊是患者就医的重要场所,对口腔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患者喷出的飞沫等具有一定致病作用的微生物,此外,室内空气不流通,诊室功能分区不合理都会使口腔诊室中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3]。④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口腔科虽然按照相关的卫生标准制定了相关的控制感染的措施,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有的医务人员没有对其引起重视,且相关负责人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使管理体系中相关条例没有得到有效实行,进而增加口腔科感染的发生率。

1.2.2控制对策 ①提高防范意识。?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预防感染的意识,此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务人员手部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以使他们时刻保持手部的卫生清洁,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口腔科的医院感染[4]。?让医务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戴护目镜和口罩,以对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头等所产生的气溶胶、飞沫等进行有效隔离,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及扩散。?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诊疗器械进行消毒,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②时刻保持环境清洁。?使诊疗室的通风状况保持畅通;?定期使用紫外线或药物对院内空气进行消毒,如每月定期对诊疗室内空气的消毒情况进行评价、检测,每天下班后,使用紫外线灯对诊疗室进行持续1h的消毒;?定期用紫外线或消毒水对地面进行消毒。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对口腔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相关负责人应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指导感染工作的开展,如制定严格的诊室清洁制度、洗手制度、操作防护制度等,此外,还应成立以科室主任为组长,以护理骨干和护士长为组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落实责任制,以对医院感染进行全部预防与管理。

2结果

根据口腔科的感染因素提出并实施相关的控制对策后,全体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得到了一定增强,且相关的操作也更具规范、科学,从而使消毒工作中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口腔科的感染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中的口腔门诊进行采样分析,卫生监测的合格率为100%,没有1例发生感染现象。

3讨论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感染的管理及控制是否有效,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WHO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作为医院管理质量中非常中重要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可知,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就是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医院感染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医院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5]。

根据相关资料及本研究可知,微生物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口腔科发生感染,因此,为了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必须结合其感染因素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如应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应使诊疗室中的环境保持清洁卫生,注意空气流通,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对诊疗器械进行消毒杀菌,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严格控制,使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腔科感染的发生率,并使医疗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冰,马海燕,陈素平.积极预警有效防范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3):114-115.

[2]付惠杰.血透室医院感染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7):102-103.

[3]关燕琼.口腔科器械污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医药前沿,2012,(32):117-118.

[4]王艳华.62例恒牙龋齿患者口腔HP感染分析[J].山东医药,2013,(27):117-118.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口腔科;院科级检查;医院感染

虽然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因日常饮食及生活作息的不规律,极易引发口腔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口腔诊疗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侵入性操作也随之增多、诊疗器械的使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等等相关因素,加之口腔科诊疗器械容易被患者的口腔血液与口腔分泌物污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因子[1]。倘若在口腔诊疗活动过程中,各项清洁、消毒、灭菌及隔离措施落实不严格,极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即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从而引发相关的医疗纠纷或事件,因此,口腔科对清洗、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为做好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保障医疗质量,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未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院级与科级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病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014年~2015年口腔科医疗护理人员职称、学历、人数相对无变化。

1.2院科两级检查 对照组按照以往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未制定科室自查具体内容及自查频次。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查找分析近3年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查找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文献,制定科室自查内容及每周自查制度,并在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记录本》予以实时记录;院级检查内容由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医院口腔科感染控制督查反馈表》,感染管理科院级检查每半月进行一次,并予以反馈口腔科[2]。口腔科根据院级反馈及时召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措施;院科两级分别每月调查100例就诊患者对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院科两级检查结果整理统计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3];院科两级共同制定《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题,每题10分,90分以上为满意。

1.4统计方法 汇总检查数据统一录入Excel文档软件,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消毒隔离措施、环境卫生学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科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科级检查合格率;对照组院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亦低于实验组院级检查合格率,两组组间比较P均

3 讨论

随着人民群众医学常识的不断提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识越来越高。因此,综合性医院门诊口腔诊疗活动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一直以来将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2015年科室层面及医院感染管理科院级层面采取院科两级强化检查督导模式,明确院科两级各自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共同查找感染隐患,强化培训考核,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做好个人标准预防,持续提高清洁、消毒、灭菌及隔离合格率[4]。从表1可见2015年度院科级两级患者就医满意度均随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的持续提高而上升。因口腔诊疗相关的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等直接关系到患者直观的就医体验度,这些检查合格率的提高,必然能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因此,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预防控制部门应当明确院科两级感染管理职责,细则检查相关内容,严格执行检查频次,持续质量改进,方能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玲娣,周国娟.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36-137.

[2]袁辉霞.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5,16(30):25-26.

[3]谢多希,陈耀宇.县级感控中心联合卫生监督所对基层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22):2050-2051.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口腔科;质量管理;院内交叉感染

多种疾病的传播途径都是唾液、血液,在口腔科疾病的治疗中,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会接触到医护人员的手套(手)和治疗器械,对之造成污染,不注意防范的情况下,进行下一例患者治疗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因此,为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加强口腔科临床质量管理,对治疗环境、医护人员、治疗器械及诊疗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有效地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2,3]。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慈溪市龙山医院口腔科收治患者的诊疗资料,分析加强口腔科临床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慈溪市龙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各60例。男74例,女46例;平均年龄为(31.15±20.0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0.00±21.1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1.25±19.15)岁。120例患者中包括龋病、牙齿发育异常、牙体损伤、牙髓病、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患者等,由于不同的疾病接受治疗。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质量管理模式,对口腔科患者进行诊疗。(2)观察组临床质量管理方法:在传统的临床质量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强管理力度,口腔科患者就诊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候诊、诊断、治疗,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之一是分隔开三个过程的区域,对于候诊区域要保持室内卫生,对地面和空气进行定时消毒杀菌。诊断区域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病症诊断时,患者会接触检查器械及检查座椅等,由于患者具有流动性,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污染物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对诊断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消毒杀菌措施,保证诊断室设施及空气清洁,每日用紫外线对空气及物体表面照射杀菌,采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台面、座椅及受污染的地面,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及时通风换气,消除治疗中可能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方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加强对医院口腔科的管理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需要口腔科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防护意识外,还需要了解并掌握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专业知识,并根据考核结果制订奖惩措施,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使之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对患者投入更多的责任意识,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及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操作时,必须戴医用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对有感染危险的治疗操作需戴防护眼镜,例如有血液溅出和(或)唾液气雾污染等,定期整理物品,及时更换工作服,必须穿领式工作衣,避免内衣外露,使用的调拌纸、头帽、口腔盘、三用枪头必须是一次性的,避免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时预防处理患者可能发生的咳嗽、喷嚏等对环境的污染,操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消毒。必须每天对口腔科候诊、诊断、治疗区域的地面、窗台、诊断桌的擦拭、消毒,对治疗器械必须每周进行擦拭、消毒,机套按时更换、清洗,出现意外情况,例如有血迹和(或)弄湿需要立即更换,对患者用过的痰盂血迹、痰渍等及时清理、消毒,进行口腔检查、治疗操作时,必须使用一次性的口腔包、一次性的漱口杯及一次性的注射器,对使用后的锐利器械按照规定放在装锐利器械盒子里,其余使用过的物品放入医疗垃圾袋内。严格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腔科所用设备和器械进行加强消毒管理,由于口腔科医疗器械的种类多种多样,构造较复杂,导致消毒难度增大,如果消毒不彻底或消毒方法选择不合适,则可能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口腔科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对非一次性用品使用后需要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消毒水浸泡,浸泡后在采用超声波振荡清洗机清洗,然后再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进行杀菌消毒。

1.3评价方法

十分满意:患者评分达到90分以上;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患者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测量结果资料使用(χ±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为8.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对降低感染率的影响

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多方面加强管理,切实做到有效降低口腔科疾病感染率,保证医疗质量。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郭秀芹、黄朝辉等人研究结果相似[4,5],这说明加强临床质量管理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率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患者安全。

3.2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临床质量管理的加强不仅仅体现在诊疗技术质量上,亦体现在医护人员对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观念的加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需要口腔科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防护意识外,还需要了解并掌握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专业知识,并根据考核结果制订奖惩措施,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使之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对患者投入更多的责任意识,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及诊疗过程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加强口腔科临床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具有较好的作用,有效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永,贾丽英,贾鹏.加强口腔科管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11):309-310.

[2]邹丽华.新形势下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11(16):19-20.

[3]XiWei,XIWEI.ProfessorandDirector,DepartmentofConservativeDentistry&Endodontics,GuanghuaSchoolofStomatology[J].EndodTopics,2015,32(13):111-112.

[4]黄朝辉,张利珍,王艳.口腔科门诊急诊手术交叉感染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8(17):6904-6905.

[5]郭秀芹.浅谈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2,11(1):147-148.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污染; 消毒; 院内感染; 控制;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24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141-03

【Abstract】 Oral outpatient hospital infection threatens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medical security,which has a bigger harm.Controling and preventing the oral outpatient hospital infe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oral medicine health development,and it is an obligatory duty of oral outpatient medical care personnel.Oral outpatient reasonable space design and improveing the disinfection equipment,reasonable personnel structure,the strict disinf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prevention principles and four-handed technique,always reflecting aseptic concept are the key to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dental clinic.

【Key words】 Pollution; Disinfec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shu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Qingshui 741499,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7.077

口腔门诊诊治范围广泛,需较多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材料,工作内容以各种口腔内的操作为主,大部分为侵入性操作,如果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或药物、材料、器械受到污染,易将病原微生物直接带入患者体内,传播各种疾病;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常受到牙科手机、洁牙机工作时喷溅出的污染液体及气溶胶的侵袭,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脓液及各种锐器,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可引起各种疾病,故口腔门诊日常工作中医患双方都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如何减小或避免这种风险,是口腔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1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1.1 口腔门诊诊疗器械消毒不合格

口腔诊疗器械在清洗、消毒、保养、贮存等环节,未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部分口腔门诊存在消毒死角,各种磨头、技工钳、蜡勺、雕刻刀、正畸专用器械、正畸带环、托槽、弓丝、牙胶尖、印模、模型、修复体等的消毒常不被重视。

1.2 诊室内发生的各种污染

发生在口腔门诊内的各种污染使各种病原菌广泛存在,污染了诊室内各种物体的表面及诊室内空气,病原菌扩散、进入人体的概率显著增加,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常见的污染情况如下。

1.2.1 医疗设备、器械的污染 牙科综合治疗机因机型种类较多,设计各有特点及缺陷。下挂式手机连接管易受到唾液、血液污染;基层单位多数手机无防回吸装置,手机及牙科综合治疗机气、水路系统易污染;机器内蒸馏水在加注时常存在污染情况;在基层,多无儿童专用牙科综合诊疗机,一台牙科综合诊疗机几乎适合于所有患者,其扶手易受唾液、血液污染;三用枪常难以卸下,难以彻底清洗、消毒,每看一个患者,即已污染;牙科综合治疗机各种开关极易污染;手机及洁牙机工作时的喷溅污染;高速手机卸针器多不注意清洗、消毒,多个患者公用,污染严重;口腔医疗器械消毒良好,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

1.2.2 口腔科专用药物及材料的污染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医护人员用已经污染的双手或器械取出或调拌药物、材料,引起药物、材料及其外包装的污染,如失活剂、氢氧化钙、CP、FC等药物及正畸材料的污染问题,未引起广大口腔医护人员的重视。

1.2.3 医护生活及办公用品的污染 医护生活区未单独分开,生活区物品易受到喷溅物、气溶胶等污染物的污染;医护人员在进行口腔操作时直接接打电话,拉抽屉、开门窗等;戴着污染后的手套开处方、写门诊病历等,污染了办公用品;许多口腔门诊只有一个普通水龙头,既清洗污染器械,医护人员又洗双手,水龙头开关污染严重;抹布及拖把未按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分开使用,造成污染。

1.2.4 口腔门诊医疗垃圾污染 医疗垃圾未按有关规定分类、贮存、销毁处理,污染周围环境,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健康危害。

1.2.5 诊室内空气污染 口腔门诊诊疗区、候诊区未分开,布局不合理,诊室空间小,缺少通风换气装置,洁牙及普通的牙科治疗产生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气溶胶污染诊室内空气[1];部分口腔门诊牙科治疗机痰盂污水排出管道欠通畅,血液、唾液等各种污染物残留,经空气挥发,污染诊室空气。

1.3 医护及清洁人员职业暴露

口腔诊疗需很多尖锐器械,在清洗、消毒、包装、使用、销毁等环节上,难免出现意外刺伤,易引起院内感染。

1.4 忽视口腔门诊院内感染

对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投入,人员、设备、器械、材料短缺;口腔医护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无菌观念淡薄。

2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途径

2.1 接触途径

接触途径是各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途径,引起的后果较为严重。各种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通过医护人员双手、器械或药物等进入患者体表、体内;医护人员、患者或家属双手触及诊室内污染物,将污染物带给自己、同事、或家人等,产生医护之间、医患之间、患者和家属之间或更广泛的交叉感染。

2.2 呼吸道途径

高速手机及洁牙机工作时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通过呼吸道可进入人体,使人体致病;部分患者或医护人员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污染了诊室空气,病菌进入他人体内,引起相关疾病。

3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

3.1 病毒性疾病

比较常见的有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各型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艾滋病等。

3.2 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相关疾病

结核病,各种化脓性感染,破伤风,念珠菌病,梅毒等。口腔门诊院内感染引起的各类疾病中,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特别是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我国是世界上HIV感染及AIDS迅速增多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口腔患者中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比例将逐年增加,在口腔领域,艾滋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溅到皮肤、黏膜上的血液、唾液以及气雾中的微生物间接传播。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在10%左右,口腔医护人员HBV感染率保守估计为25.8%[2],说明口腔门诊中医患双方接触乙型肝炎病毒的概率非常高,很容易传染乙型肝炎。

4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4.1 做好口腔门诊消毒、灭菌工作

4.1.1 严格执行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制度 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杜绝一次性器械反复使用;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消毒;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的器械必须达到灭菌合格,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必须达到消毒合格[2],杜绝一次性消毒外包装材料的反复使用;成形片、玻璃板、调刀最好高压灭菌,杜绝一片玻璃板、一把调刀使用于所有患者;要注重放置银汞合金材料的小布块的消毒;修复管理正畸技工室物品: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每次使用后均置于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5~10 min后,流动水下清洗干净,晾干,放于清洁容器中保存备用。

4.1.2 口腔诊室内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被污染的表面必须每天清洁、消毒,遇到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一般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特殊问题表面可依据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达到可靠的消毒效果。

4.1.3 诊室内空气的消毒 每天开始工作前及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消毒各一次,每次30 min,消毒时紧闭门窗,消完后开窗自然换气10 min,人员方可进入。

4.2 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有效控制感染源

口腔门诊内发生的各种污染,特别是口腔诊疗器械、设备、材料、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是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根源,控制污染源,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4.2.1 口腔医疗设备、器械要改进落后的设计理念,杜绝因设备缺陷引起的各种污染,三用枪、医师座椅升降手柄、牙科椅升降开关、手术灯开关等部位,一位患者使用后多已受到污染,应及时清洁并用消毒抹布擦拭,有条件的口腔诊室,这些部位可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一人一用即更换,可增加患者就医安全;避免给牙科椅、医师座椅套布质护套,因其易污染,难以常规擦拭消毒;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日趋规范,但在使用环节上易出现污染,要加强无菌观念,出现污染及时消毒或更换污染器械;要重视各种磨头、技工钳、正畸专用器械等的消毒工作。

4.2.2 口腔科专用材料、药物由专人保管,使用时应由护士取出、调拌,杜绝材料及包装的污染,发生污染,应及时废弃或消毒处理;失活剂、氢氧化钙等药物使用时常与牙髓组织接触,易进入血液循环,更要加以注意。

4.2.3 医护办公用品表面常易受到污染,医师给患者开处方及书写门诊病历时应摘掉手套,常规洗手,避免污染电脑、各种检查单、笔、门诊病历等;医护生活用品的污染,生活用品应放置在独立的房间,可避免被污染,医护在诊疗患者时,应杜绝接打电话,既不尊重患者,又污染了电话。

4.2.4 未经特殊处理的医疗垃圾按要求毁形、分类,妥善安全放置;手术摘除的人体组织应分类无害化处理,做好各类医疗垃圾的移交及记录工作;口腔门诊内应设立专门的污染器械清洗区及医护人员洗手区,水龙头应采用感应控制开工或脚踏开关控制开关,消除因传统水龙头开关污染而引起的污染物的扩散;抹布及拖把应清洁区及污染区分开使用,做好标记,避免混淆,并定时消毒。

4.2.5 诊室每天要通风换气2次,每次20~30 min,患者及家属应在候诊区候诊,减小科室空气污染和被感染的风险;有条件的单位,接牙可设立单独的房间,技工喷砂、打磨室应有相应的通风及保护措施。

4.3 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所有临床医师提出,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遍性预防措施,即假定所有患者都有潜在的传染病而在诊疗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只有这样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口腔医师及患者的安全[3],口腔门诊患者数量众多,难以短时间内逐一排除哪位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且在伦理上、制度上也不允许这样做,故可将每一位患者均按有潜在传染病的患者对待,医护人员采用常见传染病患者诊疗时的防护措施,适当提高防护级别,可基本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对于已知的传染病患者,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患者在实施口腔手术前,应常规简单清洁口腔,并用3%双氧水、0.2%碘伏漱口,可明显减小口腔内的细菌,减小患者术后感染及菌血症的发生;口腔医师及护士患有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有可能对患者易造成感染时,应暂停工作,积极治疗。重视职业暴露伤的预防,完善职业暴露伤发生后的各种应急措施。

4.4 普及四手操作

口腔门诊工作以各种临床操作为主,目前多提倡四手操作[4],即一个医师和一个护士相互配合,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小或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私人诊所、甚至部分公立医院口腔科都没有专业的口腔护士,口腔门诊医师既做手术,又当助手及巡回护士,不仅污染了手套,又污染了口腔科专用的药物、材料,使患者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院内感染必然要发生。国家应尽快制定强制性标准,规定口腔门诊必须按医师及病人数量安排一定比例的口腔专业护士,口腔医师门诊日常手术时按主刀医师要求对待,杜绝口腔医师双手污染,明确医师及护士岗位职责,将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医护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种关于口腔专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安全,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4.5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要投入相应的医疗设备、器械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科室布局及人员结构合理,要专人监督、管理院内感染业务,还需要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配合,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工作,明确奖惩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水平;口腔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工作,绝不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应在医德医风及法律层次上认识院内感染问题[5],真正考虑患者及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院内感染风险,要换位思考,提高认识,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患者可以信赖的口腔医护人员。

口腔门诊院内感染重在控制和预防,其核心是做好口腔门诊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规范各种临床操作,减少或避免各种污染,防止各种病原微生物进入医患双方体表或体内,减小或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口腔门诊合理的空间设计、严格的器械消毒、管理制度、口腔医师和护士的密切配合、时时刻刻落实的无菌观念是控制和预防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因口腔门诊就医引起的院内感染纠纷日益增多,注重和加强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是口腔医学健康发展的必然步骤,是口腔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和使命,做好口腔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不仅保护了患者的就医安全,又保护了医护人员,同时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医患关系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顾红政,曹卫平.牙科手机高速旋转形成的气溶胶与医院感染关系研究[J].口腔生物医学,2011,2(3):145-146.

[2]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7-361.

[3]李刚.口腔诊所交叉感染消毒防护[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10):474.

[4]刘彩云,贺维,徐晓明,等.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122-123.

[5]李秀兰.浅谈医德医风与院内感染的关系[J].新疆医学,2008,38(5):117-119.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

近年来,口腔诊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口腔医务人员的手、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并造成空气污染[1-2]。为准确掌握中卫市沙坡头区口腔诊疗机构医源性感染和消毒灭菌管理现状,加强口腔诊疗机构监督管理,于2015年4-9月对21家口腔诊疗机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沙坡头区21家口腔诊疗机构,其中市级以上综合医院5家,设有口腔科的乡镇卫生院7家,个体口腔诊所9家;设有5张以上口腔治疗椅的5家,5张以上的16家。

1.2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及消毒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调查表,由专门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卫生监督员按调查方案要求,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口腔诊疗机构现场检查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及落实情况、消毒间设置及消毒设施、清洗设备、水枪、酶洗液、灭菌物品存放、灭菌器材配置及使用情况。随机抽取三级口腔诊疗机构中从业人员各20人,共60人,调查其消毒与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培训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消毒管理情况

21家口腔诊疗机构中,14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置了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其中4家机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均为市级医院。10家机构制度不健全,其中市级医院1家,占10%;乡镇卫生院6家,占60%;个体诊所3家,占30%;7家机构未建立制度,其中乡镇卫生院1家,占14.29%;个体诊所6家,占85.71%。

2.2清洗消毒设施及使用情况

2.2.1清洗设施配备情况:21家口腔医疗机构中,市级医院各清洗消毒设备配备齐全,乡镇卫生院次之,个体诊所设备欠缺。所有机构中,快速卡式灭菌器配备率高,其中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均为100%,个体诊所为88.87%。水枪及酶洗剂配备率低,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配备率分别为28.57%和22.22%,超声清洗设备配备率分别为57.14%和22.22%,2.2.2口腔高危器械的灭菌情况:21家口腔诊疗机构中,14家机构的医疗高危器械全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6家机构部分器械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部分器械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1家机构仅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市级医院高危器械全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而乡镇卫生院相对于个体诊所,其灭菌方式以压力蒸汽灭菌为多,占71.43%,见表2。2.3消毒与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培训情况:随机抽取三级口腔诊疗机构中从业人员各20人,共60人,了解其是否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学习过《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61.67%的从业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并学习过《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所有调查者均认为自己需要更多消毒知识,其中市级医院从业者受职业防护教育及口腔消毒规范培训合格率最高,达90%;乡镇卫生院次之,占70%;个体诊所的受教育及培训合格率最低,仅为20%,

3讨论

3.1消毒管理情况

本调查发现,14家机构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设置了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其中4家机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均为市级医院;7家机构未建立制度,以个体诊所为主,占85.71%。故今后工作中,应该加强卫生管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强化监督医院感染标准化操作。通过将工作流程形式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步骤,使工作流程简单化和具体化,从而规范管理。编制全区个体诊所医院感染标准操作流程文件,应包括诊室环境、医院感染管理操作流程、洗消间医院感染管理操作流程、包装间、口腔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3.2清洗消毒设施及使用情况

21家口腔诊疗机构中,市级医院各清洗消毒设备配备齐全,乡镇卫生院次之,个体诊所设备欠缺。清洗消毒设施配置率低,以个体诊所为甚,而这种低配置引起诸多安全隐患,最终会导致口腔诊疗院内感染的发生[3-4]。无相关机械清洗设备、水枪及酶洗液,不能有效去除精密、复杂、管腔类器械内部的血液、体液等有机污染物[5]。器械灭菌方面,市级医院均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乡镇卫生院以压力蒸汽灭菌为主,而个体诊所多使用混合灭菌(部分器械使用压力蒸汽灭菌,部分器械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部分机构在配备物理消毒设施的前提下,依然采用消毒剂浸泡器械灭菌的方法。采用消毒剂灭菌机构,可能会出现器械未达到消毒灭菌时间即使用的现象,有少数机构存在在化学灭菌过程中加入待消毒器械现象,都直接影响到消毒效果[6]。消毒后物品没有专门存放场所,易发生交叉污染。

3.3消毒与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培训情况

市级医院从业者受职业防护教育及口腔消毒规范培训合格率最高,达90%;乡镇卫生院次之,占70%;个体诊所受教育及培训合格率最低,仅为20%。个体诊所成为口腔治疗感染知识盲区。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标准不断推陈出新,而个体口腔诊所在开展消毒隔离工作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操作随意性大、不规范等问题。个体口腔诊所由于规模小、条件差,游离于主流体系之外,培训极少参加,成为知识更新盲区,甚至出现使用消毒剂浸泡后再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等错误操作。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把重点放在乡镇及个体等基层机构,加强消毒设施建设,保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口腔诊所必须设置专用口腔清洗室,配备必需的设备,如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水枪等。规范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器械清洗规范、消毒灭菌方法正确、灭菌过程规范、消毒物品严格管理[8]。同时,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对口腔诊疗机构医护人员消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宣传消毒法规,加强监督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消毒人员应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消毒人员培训应采取制作视频培训课件、现场实地观摩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8]。此外,通过建立医院感染培训平台、感染控制管理现场教学方式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吴建书,李松辉,何县利.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15-2616.

[2]吴晓泵,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0-3221.

[3]黄雁虹,江勇,贺佩兰.口腔科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113-115.

[4]范雪兰,张红岩.控制口腔交叉污染的管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2010,24(3):284-285.

[5]顾爱萍,冯萍,茅挺,等.39650例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苏州医学,2007,30(2):3093-3094.

[6]甘和平,何静怡,仇伟,等.上海市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170-172.

[7]唐天明,俞萍,陈杰.上海奉南区口腔诊疗场所卫生质量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5,12(27):795-796.

[8]杨海龄,吴建军,张鸿斌.浙江省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情况回顾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4):342-347.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口腔诊疗感染;细节护理;常规护理;控制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也越来越倾向于注重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方面,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和观念发生明显变化[1]。口腔门诊在医院门诊部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其就诊患者不断增多。现代口腔诊疗技术虽然较为先进,但是由于诊疗修复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容易给患者的口腔带来潜在的感染风险[2]。要降低口腔诊疗感染的发生率,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意识及具备严格的感染质量控制措施。细节护理模式是现代新型的护理模式,注重护理细节,加强各个环节的预防措施,按照护理操作规范严格实施,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口腔诊疗[3]。本研究采用细节护理措施对我院口腔诊疗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口腔科接收的患者270例,其中男155例,女115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41.0±2.9)岁。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35例,男75例,女60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41.0±2.5)岁;对照组135例,男80例,女55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41.0±2.8)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2.1加强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意识建立系统、规范的制度控制医院感染,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认真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医疗服务,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认真的工作习惯。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内容主要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消毒技术规范,并且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对细节护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1.2.2改善口腔科诊疗环境口腔科诊室不仅是口腔检查的空间,还是治疗的场所。因此,人员流动量较大,容易引起空气浑浊,对诊疗室的环境造成污染。为了保持诊疗室的干净整洁和卫生,规定除正在诊疗或治疗的患者外,其他候诊或陪诊人员不能进入诊室,以减少室内人员流动。设定每天早上、下午上班前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各1次,每次1h。每位患者治疗结束后更换牙床套,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牙床操作台、推拉手、接水槽及各治疗连接管后再用清水擦拭,医师工作台、诊疗室地面每天上班前用消毒液及清水先后擦拭。确保室内通风条件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降低病原菌的浓度,避免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舒适、无菌的诊疗环境[4]。1.2.3注重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及灭菌后器械的摆放口腔诊疗器械存在多个腔隙,并且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应当根据诊疗器械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清洁,同时注意保护诊疗器械,切忌使用腐蚀性液体浸泡诊疗器具。制定严格的消毒灭菌流程,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对器具进行清洁消毒,坚持一人一用一消毒[5]。诊疗器械清洁干燥后用纸塑密封包装,注明灭菌时间后高压灭菌,有效期为半年,凡打开包装超4h后即使未用亦必须重新包装并高压消毒灭菌后再用。器械按种类及型号大小分类并按消毒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放置以方便取用,避免翻找磨擦引起外包装破损,每日检查每件器械纸塑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对有破损重新包装灭菌,确保各种灭菌用品无菌。1.2.4加强口腔诊疗感染的防范意识禁止与口腔诊疗无关的物品进入诊疗室,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手套及穿工作服,接触每位患者前后按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注重手部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牙床操作台用贴膜覆盖,牙床治疗台及治疗照灯推拉手套上治疗时拆下的手机头、洁牙器的纸塑包装套,平时收集好这些纸塑包装套,每次治疗结束撤离包装套及外贴膜并放置到加盖的垃圾桶,以免治疗时患者的血液、唾液飞沫对推拉手柄及操作指示台的污染。严格执行一人一套灭菌器械及用品,一次性物品用后分类置入加盖的容器,手机头、牙挺、牙钳、针头等非一次性物品立即转移到清洗间清洗,避免留置在诊疗室造成空间污染。每位患者在使用口腔器具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手部以免被器具所伤[6]。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一共包括4个级别,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的评估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态度、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的意识等。护理效果评估内容包括口腔黏膜完整度、牙龈肿胀程度和感染的情况,一共3个级别,优、良、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口腔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护理优良率达到92.59%,口腔感染率为1.48%;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为81.48%,口腔感染率为3.7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明显更高,口腔感染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牙周病容易导致患者的心血管组织受到感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证明,血液疾病的发生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7,8]。社会文明的进步促使人们改变自身的口腔保健观念,现代人口腔健康意识显著提高,也导致口腔科患者明显增加。过去临床诊疗技术是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忽略对相关诊疗护理流程和制度的完善,致使患者治疗效果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给患者的身心和经济均带来损失。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护人员所承担的风险明显提高,目前口腔诊疗感染已经对医疗质量产生严重的干扰,医护人员必须提高对自身工作风险的意识,注重诊疗卫生及无菌操作,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的安全程度。细节护理模式是现代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从护理细节入手,注重每一个护理环节的工作实施,充分体现出现代护理人性化的特点。在口腔科细节护理中,注重口腔诊疗室的消毒和清洁,确保诊疗器具无菌,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纯熟的专业操作技术和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细节护理还注重制度执行的监督,要求口腔诊疗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落实每一个细节,通过监督反映落实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细节护理对我院口腔诊疗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优良率达到92.59%,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为81.48%,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8.5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8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细节护理措施应用于口腔诊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在控制口腔诊疗感染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洁英.细节护理对控制口腔诊疗感染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71-72.

[2]刘丽.细节护理对控制口腔诊疗感染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4):160-161.

[3]胡学兰.细节护理对控制口腔诊疗感染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刊),2014(11):296.

[4]吕惠.细节护理对控制口腔诊疗感染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6,3(2):85-86.

[5]谭文宏,牛林,崔蜜,等.浅谈口腔修复生产实习教学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196-197.

[6]谭文宏.从护理角度分析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C].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347-350.

[7]赵树红,张晓洁.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的因素与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75-276.

[8]窦娟.口腔诊疗中医源叉感染的护理控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5):411.

口腔感染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口腔诊疗 感染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067-02

当前,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重要课题。无论是国内或国外虽然已对院内感染加强了各种预防措施,但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比率却一直居高不下。目前院内感染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科室,如口腔科门诊,其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尚在探讨之中。口腔门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且多数传染病可以通过口腔就诊过程传播,故控制口腔科门诊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断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各个环节,防止污染与污染扩散是控制门诊感染的一个重要任务。

1 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1.1 口腔门诊的环境污染

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病人密集在有限的空间内,极易造成院内感染,有口腔医院调查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14%。病人咳嗽喷出的带菌飞沫,口腔治疗使用的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产生的水雾飞溅(水雾中不同程度地混有病人的血液!唾液及龈沟液),还有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都是构成诊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1.2 口腔诊疗自身的特点

口腔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操作大多数在口内进行,包括唾液、血液在内的体液为多种病原体的载体,如HBV、HIV等,且口腔门诊病人中,多数其口腔粘膜因病变的原因或治疗中操作的原因而使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导致了高度的易感性,易于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1.3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不严密

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频繁接触患者的诊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手套未作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手套。医护人员的手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这些极易造成感染的传播和病毒的扩散。

1.4 口腔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尤其是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因手机及其附件包括机头、机头内的涡轮腔、水气管道等,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的内腔中,如消毒不彻底往往导致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此外根管治疗器械、拔牙钳、牙挺、凿子、手术刀、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和正畸治疗器械等也是传染疾病的工具。

2 预防和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诊室和空气消毒

净化及消毒是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每天保持空气流通,同时使用湿式清洁,避免菌尘飞扬,做好各诊室的清洁卫生。每天用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后开窗通风。诊室的工作台、灯手柄及开关、痰盂、地板每天使用有效氯含量5g/L的速消净擦拭或消毒二次。

2.2 加强隔离措施

由于慢性传染病不可能通过问诊或口腔检查确定,因此应按“标准预防”原则,即假定每位患者均有血源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在诊治过程中一律按严格的防止交叉感染原则进行。

2.3 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感染的预防: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每3~6个月进行胸部X线检查、肝功能及经血传播的病原抗体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和动态观察健康情况,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和鼻咽部带菌检测以防其成为感染病人的传染源。

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及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如果被疑有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或其他瑞其次上,立即注射抗HBVIgG(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保护率至95%。

在口腔诊疗操作中带手套和口罩,防止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唾液溅入口咽部及手的皮肤破损处。防止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被锐器刺伤,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应立即放耐刺的容器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口腔科病人,在诊疗操作前采集有关病史及必要的检查,以了解病人的其他健康情况。妊娠期牙科工作人员尽可能避免与风疹、麻疹、疱疹、肝炎、病人接触,或戴双层手套、口罩及保护眼睛。

2.4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2.4.1 一般口腔器械消毒灭菌 使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针、拔髓针、牙周刮治器、洁牙器等小器械使用后先用2%戊二醛浸泡30min,再用清水冲洗擦干。分类包装采用小型高温蒸汽灭菌器灭菌。拔牙钳、牙挺、非一次性弯盘、探针、镊子、牙龈分离器、牙凿、骨凿、持针器、剪刀、玻璃调板、剔挖器、取模托盘、银汞充填器、金属雕刀、三用枪等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浸泡30min,清洗擦干分类包装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口腔检查器材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吸唾器、漱口杯、注射器、手套等,使用后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min,浸泡的容器要加盖,初消后由供应室回收集中毁形分类装入黄色塑料袋再装入专用密封桶定点上锁放置,每日由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特种医疗垃圾回收公司上门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禁止回流市场。

2.4.2 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的消毒灭菌

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较难消毒。治疗完毕将水汽开关开启,冲洗水汽系统1s,用2%戊二醛棉球将钻针周围的残垢擦掉,将钻针卸下,然后将手机卸下,再用2%戊二醛棉球擦拭手机外部,用清水冲洗擦干,从管口喷入牙科手机清洁剂,袋装封口注明灭菌日期, 再放入小型预真空高温蒸汽灭菌器,接通电源,启动消毒器,选择程序及灭菌温度和时间。

2.5 预防措施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是目前口腔科器械灭菌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我院为适应临床需要,口腔科购置小型速效压力蒸汽灭菌器,经检测,临床使用后污染的手机、吸唾器、车针、扩大针经压力蒸汽灭菌135℃,作用10min后器械上附着的细菌均被100%杀灭,化学指示卡完全变色,生物指示菌片培养全部阴性,HbsAg抗原性全部灭活。

3 讨论

上一篇:高三语文学科分析范文 下一篇:微观经济学的需求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