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03 06:51:39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结语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04-03

21世纪,世界物流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立技术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我国已呈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逐渐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适应国际物流的潮流,必须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是实现现代物流系统化、国际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最基本的技术支撑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

1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在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贸易等现代商务活动,实现了商品交易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减少了商业的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电子商务过程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银行的发展,前“三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实现,而物流除了少数数字化商品和服务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外,大部分商品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物流来完成。物流是产品实体从供应地向接受地流动的过程,只有通过物流,将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需求者的手中。因此,物流效率是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当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通过互联网高速实现后,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将成为顾客选择企业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向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物流的运作方式。物流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实现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智能化和合理化。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并通过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实现。因此,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物流信息化市场近期呈现二元结构发展:即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和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业务的低端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实施物流作业活动和相关增值业务;条形码的应用为连锁配送的信息管理打下了基础,GPS车辆跟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刚刚起步,普遍采用的是电话跟踪模式。一些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了软件开发部门,外资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国内软件开发商开发了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提供了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初步条件。至今,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干线传输网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在基础信息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促进流程改造与优化、支持决策等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环节仍然相当薄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活动信息化程度还很低,不能打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信息化问题的根本所在,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导致配送决策的制定往往不是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不能最终实现合理化资源配置,缺乏适合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这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效率低下和服务水平低,运作成本高,作业速度慢,物流信息难以获得,让电子商务企业很难获得竞争优势。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其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影响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主要障碍及其分析如 下:

(1)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偏小,物流活动自营组织完成。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2)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环境制度有待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滞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和物流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作业工具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还未形成能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信息采集交换、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运行等缺乏统一、有序的技术规则。因而,导致物流资源严重浪费,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

(3)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足,还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形式轻实效”等倾向。国内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的投入只占其销售额的0.1%~0.3%,而国外一般占到1.2%~2%;国内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投入的硬件与软件之比为5∶1,国外一般是1∶1或1∶1.2,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

(4)信息化建设协调不完善,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目前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社会交换、开发与利用水平很低。物流信息系统工程复杂程度高和技术难度大,建设初期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实际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考虑技术引进和二次开发的关系。

(5)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受观念和条件的限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物流过程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管理、运输最佳线路等还处于人工、半人工状态,使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所提供的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依靠电话、传真、手工单证等传统物流手段,进行物流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极低。

(6)人才问题。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国家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专业技术研究和应用人才相当缺乏。我国极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学校的老师或计算机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缺乏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很难对整个物流系统流程做出合理的功能需求分析。另外,企业管理人员中较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严重缺乏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类型、多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系统性、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策略

4.1政府着力营造并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改善现行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企业之间毫无关联的局限,建立条块之间物流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协调,做到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又能优化增量配置的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则,并充分依靠市场活力、不随意干涉市场自我运行规律。相应地,各地方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引入竞争机制,整合、简化行政管理的手续,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制定恰当的价格和税收、市场准入政策及相应的法规制度,并与国际物流法律秩序保持衔接和一致。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做到市场竞争秩序的公平、公正、公开和统一,使整个产业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政府不仅要踏踏实实改善硬环境,加大基础设施与物流园区建设,而且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管理体系,促进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4.2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创造适合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物流信息化的应用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示范与领导,统一规划,在商业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现代物流建设中的共性技术等方面政府要予以经费支持。同时,政府应重点支持公益性的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特别是联结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政府及其他配套服务业的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如果企业规模较大、资金较雄厚,又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可自建经营网站;如果仅有零星业务,或者资金紧张、技术力量薄弱,或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或共用网站;还可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站。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建立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4.3建立一套科学且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

首先,政府要建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得好的,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奖励,并通过多种媒体向外界进行宣传,介绍他们如何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以改进当前的物流管理水平,做出更好的物流决策,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不但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较高的服务质量,还要激励他们有动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为自身与委托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要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特别是物流协会与信息监理部门)的作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应用人员建立一个好的考核标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等多种考核方式,对企业物流信息化有创新的人员给予奖励,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晋升职务、职称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激励员工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4.4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和强化培训机制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管理者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整体的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协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特别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物流领域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人才。同时,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强化物流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并将参加职业培训及获得资格证书作为信息化从业人员上岗的基本条件。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重视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促使员工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媛媛,罗立宁.技术创新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化[J].科技与产业,2006(4):41-44.

[2]董雷,刘凯.信息化进程与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6(5):17-19.

[3]梁登攀,赵一飞.我国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15-119.

[4]宋杨.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信息化 技术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59-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在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为重要的地位,对信息的掌握关系着企业的胜败优劣,企业只有掌握充足的信息才能对当前的市场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市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领导的现代化意识,增强企业决策的准确性,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增强企业在现代化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及员工的基本素质

现代企业的管理离不开对信息的把握,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领导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对当前的市场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因此,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领导阶层可以更快地掌握下属的基本情况,同时,领导的意图可以得到更准确、更快速的传达。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开拓员工的思维,使其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在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更加科学和理性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信息化建设可以精简企业冗杂的工作机构和业务流程,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减少企业的直接支出,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都是在网络上进行办公,简单方便,减少固定资金你的占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相对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计算机等网络技术为企业的宣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网络的传播要快于以往任何的广告形式,从而使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优势更加明确地展现给客户,可以将自己的新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市场的快速反馈,对产品的缺陷做出最快的改进,缩短产品的上线时间,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最终也会在市场的发展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一)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成本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主动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保持头脑与时代的同步,只有切实把握当前的形势,才能统筹大局,对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

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投入,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仅顾眼前的小利而丢失长远的大利。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的大力保障,现代化的设备等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进行购置,因此,企业前期资金投入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要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企业全面的武装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二)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企业的整个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重组,依照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特点对企业的运作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运作模式,使企业的管理模式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紧密相关。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在企业运作方式重组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发展企业文化,塑造出一种比较能够反映企业发展本质、积极向上、科学奋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融入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用计算机等现代的信息技术去完善企业的文化,用企业文化去不断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信息化建设关键还是需要人为的推动,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要想更快地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对管理阶层及其它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给企业的发展找出一个准确的定位。

三、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改进落后的管理模式,加强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增强其现代化意识,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伍吉泽,驾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J],中国核工业,2011(07)

[2]曹玉书,开拓信息化建设工作新局面[J],施工企业管理,2011(07)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4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素质

(一)传统产业新型化。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集约高效利用资源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大增量,引导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比重,积极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煤炭工业围绕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目标,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继续推动煤炭资源整合,加快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煤炭企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合于薄煤层、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的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煤矿生产建设管理规范体系,强化煤炭行业基础管理。按照煤炭生产与市场需求、运力供给相协调的原则,有效调控煤种生产结构,实现煤炭生产与行业效益提升相统一。电力工业加快推进以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机组为主的大型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和微网建设,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钢铁工业重点发展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档精密不锈钢板带、不锈钢中厚板等优质高效的新产品,促进产品创新。农畜产品加工业继续巩固和持续扩大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小肥羊等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全面加强诚信和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新产品开发,全面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机械、煤物流、煤环保、煤安全、煤科研、煤信息等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输变电设备、农牧业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一批光伏并网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加快稀土、光伏、特种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终端产品,推广污水和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推动软件服务业、光伏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和消费类电子整机业快速发展。围绕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发展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服务营销、包装储运等生产业,引导工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拓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三)支柱产业多元化。尽快把成长性好的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学工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有色金属工业坚持大型、高端、循环发展方向,加快“探-采-选-冶-加”一体化产业链建设步伐,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全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化学工业重点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产业化进程,对已示范成功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项目,积极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加快推进氯碱化工、氟化工、有机硅化工产业发展。力争全年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21%以上。依托已形成的煤化工、氯碱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基础,开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提高加工深度,降低初级产品比重,大力发展延伸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

(四)两化融合深度化。发挥国家“呼-包-鄂-乌(海)”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的引领作用,加大财政投入,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扩大两化融合领域,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进程。推广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二、积极推进“双百亿工程”,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支撑能力

(一)加强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坚持向水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向交通沿线集中、向城镇周边集中和向落后地区倾斜的原则,遵循工业化、城镇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依托城镇布局园区,借力城镇发展园区,充分利用好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金融、物流、科技等生产设施,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开发区布局调整、整合升级、管理创新等工作,加强统计监测和运行调度,做好工业集中区和百亿元园区考核评价工作。继续推进一批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扩大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试点范围。再创建一批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取年内新增2个部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区数目达到7个。

(二)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围绕产业链条重构进行联合重组,鼓励源头企业与深加工企业就地配套、就地协作,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按照“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基础较好的加工制造企业并购重组矿山开采企业,组建自治区矿业集团。对列入今年重点培育的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优先考虑,在项目建设上优先保障土地、环保、水源、电力等生产要素供应,加快企业成长步伐。

三、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增强工业发展活力

(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构建科技创新的技术研发、实验检测、信息情报、成果转化的平台体系,打造开放式的科技合作模式。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研发平台。重点支持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自主创新促品牌建设,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二)推进工业节能节水。继续将节能评估作为项目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控制工业用能合理增长。继续组织实施一批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节能示范项目。全面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严格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加快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平台,落实国家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信息进行核查。建立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节能监察管理体系,全面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执法监察,逐步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扩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范围,并在现有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中择优培养部分园区和企业申报国家试点。继续做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已经列入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的单位和已经获得国家、自治区两级财政节能环保项目支持的企业,以及年耗能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自治区重点用能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落实国家“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十二五”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规划,以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为核心,实施重点工程,推进示范试点工作。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以深入开展“创新驱动成长,转型促进发展”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创新年活动为主线,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和集群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力。

(一)大力实施“三项示范工程”。一是加快实施千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和扶持1000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引领与带动全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 大幅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扶持创办2万户微型企业,带动就业10万人。充分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重要作用,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三是继续实施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重点支持500户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业领域发展,培育一批服务型中小企业。

(二)重点建设“四大支撑体系”。一是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枢纽”平台建设步伐,推进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窗口”平台和10个产业集聚区共享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全区统一的“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二是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健全完善研发、检测、孵化等创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培育壮大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三是建立中小微型企业分类统计与监测分析体系。按照新的划型标准,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信息管理制度,科学、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区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基本运行状况,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完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扩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综合运用免费培训、减免税收、奖励补助和资金注入等多种扶持方式,探索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进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平等互利合作,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各种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等服务。推进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继续开展送金融服务进旗县、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实现对所有旗县和园区的全覆盖。

(三)重点培育建设10个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在全区评定的自治区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中,选择10个基础设施较完备、综合服务功能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层次较高、孵化功能较好的创业基地,加大财政扶持、融资服务、用地指标优先、标准厂房租金补贴等扶持力度,作为全区重点培育建设的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引领和带动全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集群化发展。

(四)积极开展“六项联手行动”。一是联手广电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开展走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宣传行动。创新内蒙古中小企业“一频一刊两网”服务形式和内容,促进形成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大胆创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二是联手劳动就业、工商、税务、教育等部门,开展“圆梦内蒙古”创业行动。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强化创业培训,深化创业服务。三是联手发改委、各电信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翔计划”行动。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是联手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以及相关职业学院,把创业培训与岗位资格培训、企业招工与学院招生结合起来,开展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行动。五是联手工商部门,开展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行动。加强中小企业品牌创建指导和服务,为中小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对中小企业获得自治区和国家知名品牌给予奖励。六是联手统计部门,抓住国家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契机,按照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开展全区中小企业普查行动,摸清全区中小企业底数。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一)大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加快实施“宽带内蒙古”工程,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服务,提高网络速率和宽带普及率。加快我区数据中心建设和云计算产业发展,力争将我区列入国家数据中心规划布局,成为国家云计算产业和大数据中心的重要基地。扎实做好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电信、广电双向业务进入,推动数字电视宽带上网、手机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及云视听等新业务、新应用的发展,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

(二)提升电子政务应用和城乡社会信息化水平。按照“完善网络、突出应用、推动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建立一批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应用系统,推动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深化应用。进一步做好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指导。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服务民生。积极扶持农牧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继续实施设施农业工程,推进农牧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与我区特色产业结合的新模式。

(三)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协调。组织开展年度全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测评工作。做好全区重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调研、指导和检查工作。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做好自治区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接入、运行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检测预警云平台,对自治区、各盟市政府网站及政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云安全检测、监控、分析和预警。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5

Abstract: Eighteen big reports of the party put forward clearly, "adhere to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pth fusion, the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re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llowing and promo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fusion of subordinate enterprises talks about bit of superficial view.

中图分类号:F279.23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国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目前,信息化对于国外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上升到一级战略的高度。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企业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制胜的必要手段。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全新管理职位首席信息官(CIO)的诞生,改善了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企业市场需求分析的能力,优化了工艺和生产流程,保证了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的协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网上采购,使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0%,通用电气公司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2000年节省成本16亿美元;美国的飞利浦·莫利斯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了拥有2.6亿烟民的个人档案数据库;卡夫通用食品公司建立了3000万顾客的个人档案了数据库;从最初成为该产品或服务商的客户开始,通过档案管理产品和客户生命周期,分析客户使用产品周期和制定新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仅占总资产比例的0.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了10%。

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建设了企业内部网、财务管理软件、企业外部网站、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客服中心系统,但仍存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够高,应用系统独立性强,信息整合能力差,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而中小型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更低。目前在国内各种规模的企业中,信息化普及率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除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遗留问题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经验主义,不能与时俱进的以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信息化的作用,直接导致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能应用。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甚微,与发达国家大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比例的水平相距甚远,在规模、层次和总体水平上也都存在很大差距。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状态

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具有世界级的规模,不过仍存在设备落后、管理方式陈旧,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企业资源不能共享。即使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企业,也存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小,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程度低问题,急需优化升级。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制造车间数字化严重脱节,基本对立的发展模式,缺乏整体规划,设计研发加工本应连续的业务链,断点比比皆是。对于新技术盲目追求,没有从成本、产品和人员等多个方面考证新技术的有效性,造成新技术在使用中的名存实亡。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加快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统一企业网络基础平台,建立网络系统建设标准;信息管理代码标准;网络系统运行管理标准;制造与管理的数据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标准;软件应用评测标准;信息资源整合规范;ERP应用规范,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加快基础网路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网路平台,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设计与生产之间、生产与经营之间、经营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纵向互通、横向互联,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加快企业基础网络平台的建设

加快企业信息化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应用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积极推进企业协同设计、制造与管理集成化建设

积极推进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强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工作能力,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的信息共享。完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数据管理系统,加快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试验测试等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研制过程协同、工作流程集成,促进产品研制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数字化综合的集成应用。加快以设计制造集成、制造单元集成、企业资源管理集成、试验测试集成等为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科研、生产和管理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新工业体系的形成,促进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积极推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积极的推进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提高企业综合设计能力、制造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方法。加快CAD/CAM/CAPP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促进CAM/CAPP技术应用于数控编程及工艺设计上,提高数控机床(CNC)设备的应用水平,提高工艺设计及工艺管理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快完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系统,使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起来,统一管理,建立企业快速、敏捷、灵活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体系,系统的分析、预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为工程技术人员协同工作,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加快ERP与PDM、SCM、CRM的整合;加快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两个纵向垂直的(公司到成员单位)应用系统整合,实现内部结算和内部资金有偿调剂,人力资源合理配备。

加快工程设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融合

工程的设计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关系,工程设计与利用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关系,工程设计与服务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加快工程设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融合。

建设工程设计信息化平台。

建设工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及企业信息化管理模拟平台,可以促进工程设计人员掌握现有工程设计的前沿技术和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程度,模拟企业信息化管理状态,实现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验收后顺利的加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现工程运行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无缝连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建立工程设计项目数据库。

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建立工程设计项目数据库,推进工程项目设计、实施、验收的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项目主体数据库,方便工程设计者的查询;建立项目需求管理数据库,解决系统的分析项目需求、科学地分析项目需求,保证项目的科学实施;建立项目模型和项目功能模型数据库,要从项目的实际出发,对项目结构和项目功能等进行分析,要认真的描述业务过程、业务活动和层次结构,根据现行项目的中、长远目标,建立其逻辑关系,建立项目模型和项目功能模型支持项目设计和实施;建立项目元素数据库,明细项目单元,明确项目责任;建立项目设计指标体系数据库等,促进项目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项目服务平台。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6

企业相关人员应明确石油企业工程信息工程建设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需求,信息技术基础设备的功能及种类会对信息工程的建设进度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为基础加强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石油企业不能以自身的经济实力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导致企业的相关建设受到限制。边远地区及小型企业在实际运行中的高新科技基础设备较少,其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速度降低。基础设施是石油企业信息技术使用的第一前提,因此,石油企业在运行中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也可以确保企业员工可以有序、高效的完成自身的工作。管理工作在石油企业运行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工作情况及管理工作水平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管理人员可以按照相关的管理机制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为石油企业提高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短时间内企业无法快速的完成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及完善工作,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对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需求,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人员与生产工作的综合性管理,确保企业进行快速的发展。

2.3专业软件应用的需求

石油企业在实现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满足基础设施的建设后,还要根据企业中的业务往来情况及人员管理情况合理的选择软件应用,确保硬件设施可以通过软件应用发挥出其重要作用,使用基础设施及软件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及生产工作的水平,以此提高工作的质量,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型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工程信息化软件应用的重要性,并加强了相关工作的开发力度,使得软件应用更加贴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帮助管理人员使用软件应用处理企业中的相关事务,以此提高企业生产工作的高效性,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2.4数据库建设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数石油企业在发展中逐渐加强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数据库建立也是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及生产水平的方式之一,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企业在运行中使用传统资料管理的方式管理资料,只能实现对资料储存的目的,无法对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使其无法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建立信息化数据库,收集企业管理及生产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实现相关数据的利用。相关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工程信息化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并加强数据库开发与利用,要求数据库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3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3.1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统一和标准化运行

由于我国的跨境较广,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并且石油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石油企业中各个分部之间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企业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无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石油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制定统一的生产管理标准,便于企业管理相关生产事物。在生产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化网络,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确保企业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可以协调发展,以此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3.2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

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中应根据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及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建立数据中心,收集企业内部的生产与管理信息,并且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在完成储存任务后加强对信息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库的分析及时的发现企业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优势及不足,并经过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相关的不足,确保企业生产及管理工作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可以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石油勘探及开采活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确保企业快速的发展。

3.3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石油企业相关人员在工程信息化建设中,为满足建设需求应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合理发展。信息化建设则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作出决策提供一定数据基础,确保相关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数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社会对石油行业的要求作出科学的决策,帮助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及发展计划,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在决策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参考各种企业数据,还要在多个不同的决策结果中选择最优方案,以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4优选优配选择专业性的软件

为满足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选择专业性的软件处理生产及管理工作中的事物,以此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相关人员要全面的了解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情况,并对相关软件进行评估,以此提高软件使用的科学性。另外,石油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开发软件,以此来提高软件的专业性,加快我国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3.5整合建立规范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

石油勘察及开采现场所涉及到的人员较多,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整合监理规范高效的现象数据采集模式,以此提高数据库中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效性。相关建设人员应建立勘探开发源头数据采集系统,确保石油勘探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实现数据的上传及查看,以此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工作。相关人员应进一步提高数据采集系统工作中数据采集工作的质量,确保工作人员可以现场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此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创新化建设,然而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是将重点放在了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忽视了业务流程的再造及重组方面的管理创新。因此,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不得不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及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传输,最大程度的加快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传递速度,确保企业的重要资源信息能够及时保存并得到充分利用,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系统、全面、有效的信息数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主要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及时为企业保存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建立区域网,可使各个部门之间快速建立衔接,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快企业资金的运转速度,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

2.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将企业的原始信息数据存入到计算机中,一系列相关操作流程都由计算机智能化完成,一方面减少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漏洞,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3.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奠定了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动企业供应链的建立与发展,从而加强社会化信息的流动。

4.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对信息资源数据的结构及出处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与人工操作相比,信息化模式更能够降低错误,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信息管理手段中,会频繁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信息管理环节中,不易发现这些问题,即便察觉到也不能立即进行处理和解决。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操作流程,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之能够及时的解决和应对各种问题。企业可利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对生产控制系统进行创新和改造,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和技术革新。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还能巩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各部分、各环节的管理革新。最后,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研发电子商务技术,建立电子商务操作平台,建立和完善销售管理体系和运输管理体系,带动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和改造,完成企业创新管理目标。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建设的有效方法

1.加强企业各层级部门人员的参与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管理水平的创新,首先必须保证各层级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管理环节中发挥着领先作用,领导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忽视,会导致企业信息化宣传、计划及布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同时,企业管理层面的人员必须对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分工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各职能部门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因此,必须得到领导的决策和认可、管理层级的积极拉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建设。

2.切实处理企业相关的现实问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企业发展的现实角度出发,及时处理企业现实问题,进而突出实际效果。首先要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分阶段进行,针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其次,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营销战略、产品质量、采购环节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必须重点关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这些环节中,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拓展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着重强调企业的生产及研发技术、产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几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推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

3.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

当今,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管理基础不稳固,经营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上,经营方向不明确,管理方式单一化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重视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必须加快企业的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以企业的管理创新为发展根本

企业的企业的信息化也是另一种角度的高度专业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的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在选择咨询公司时必须充分考虑其资质水平和业务经验,确保能够处理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及流动不合理、人员能力得不到发挥等问题。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将企业的管理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地位,避免出现以厂商为主导的盲目跟风现象,也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供应厂商,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分工与合作项目方面的工作,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项相对复杂而繁琐的系统项目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各环节的积极配合,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采用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此,将二者有效的串联起来,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鹏.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财经界,2013(14).

[2]兰晓莹.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4(9).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问题 对策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二)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五)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五)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六)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上一篇:科学技术观时代意义范文 下一篇:资产证券化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