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3 22:00:52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1

一、全县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20*年来,县委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作、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大力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的意见》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经常持久地抓好作风建设,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领导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意识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比较坚定。调查中,接受调查的领导干部普遍认为,经济近几年来之所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键在于“发展”两个字。一些同志谈到,20*年初在县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三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后,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一些领导干部说,新形势下讲政治,就是要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这才是最大的政治。二是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读书充电更新知识的风气日益浓厚。调查中,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对建设“新*”充满信心。人气比较旺、人心比较齐,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打硬仗,保证了抗洪抢险、“枣食虫防控、秋翻冬灌等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身处知识爆炸的新时代,都有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危机感,求知欲望、更新知识的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股读书充电、更新知识的新风尚。三是权利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民主集中制建设日益加强。20*年以来,各级党(工)委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保障民主集中制实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凡属本乡镇本部门的重大决策、大额度资金使用、大的工程招投标、干部任免等都规定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大多数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按照民主集中制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有较强的全局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一些班子的“一把手”逐步积累起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和工作方法,善于听取班子同志的意见,较好地体现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一致的要求。四是廉政勤政和服务意识有所强化。各级党(工)委在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深化改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实施了民心工程、形象工程,开展了“千人下乡驻村”工作,广泛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和“民情日记”制度,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为企业服务、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机关干部为基层服务的态度、质量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我县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少数干部中还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学习主动性和针对性不够,不善于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个别干部心浮气躁,精神不振,思想消极,计较个人进退,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少数干部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深入思考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中有时偏重于求稳怕乱。具体表现在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时,不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大举措还比较少;少数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足于已有成绩,认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错,可以松口气了。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安于现状、求稳守成思想;另一方面也表明视野上还不够开阔,仍在以旧的思维看待新事物,小富即安,缺乏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三是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具体表现在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有时带有机械性,照本宣科,召开会议多,下发文件多,在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方面花的功夫还不够;个别时候还存在单纯靠行政命令去落实的现象,有的则盲目实行了“一刀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群众观念树得不够牢固,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部分领导干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比较少,存在电话调度、遥控指挥的现象;个别干部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仍存在距离,不愿意或者还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个别部门还存在特权思想,有时考虑部门和局部利益过多,忽略了整体和大局。

五是自身建设重视不够,干净干事还有差距。个别领导班子不重视防微杜渐,把吃吃喝喝视为平常小事;个别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个别领导干部也受到县纪委立案侦查和党纪政纪处分。领导干部的思想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机制上的也有体制上的。主观上,理想信念缺乏,对自身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深刻,淡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很好的群众观和权力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做好工作只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客观上,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些干部信息闭塞,不能很快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体制上,干部人事制度还给部分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干部留有混日子的空间。机制上,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细致、严格,有的现有制度执行的不够到位,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必须下决心整治。

三、对策与建议: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始终坚持积极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选拔自觉实践八个方面要求、具有良好作风的优秀干部。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考察考核,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在乡镇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各单位领导班子调整的干部考察中,要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表现情况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等,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作风状况。要加强对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考核和了解,注意从平时表现中了解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品质和道德境界,并作为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按照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条件选拔任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要认真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做到公道正派,严格按照政策和程序办事,自觉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二是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执行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制度,加大对各种违反制度、规定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情况的督促检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中央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对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秉公用权、服务人民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情况的督促检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情感贴在民心上、作风拧在求实上、成绩记在集体上;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情况的督促检查,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2

一、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改进审计机关作风,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公正执法的审计队伍,是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要公正执法。审计队伍作为国家的“经济卫士”,就是要严格忠实于国家利益,忠实于事实,做到铁面无私,敢于碰硬,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为名利所困,不为强权所惧,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人情所累。二是要求务实。这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也是审计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工作中,要力戒不负责任,作风漂浮,敷衍拖拉,效率低下的不良风气,要发扬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讲究效率,努力提高工作成效和审计质量。三是要令行禁止。要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坏作风。坚决反对部门保护主义,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四是要廉洁从审。要坚持为审清廉、两袖清风,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要虚心接受被审单位、广大职工、新闻舆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审计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途径

一是要紧密围绕依法审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依法审计、公正执法是审计机关行政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评价审计工作的根本标准。审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各项审计业务一道去做,保证和促进审计监督活动依法、公正开展。尤其要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审计人员。公正和效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更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品格和高尚的人格,以及对法律理想的执著追求。要加强以宗旨教育和公正执法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审计人员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消除特权思想,打牢秉公执法、勤政为民的根基。

二是要虚心接受外部监督,广纳善言,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党和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这是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机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各界监督,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把自觉接受监督当作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向人大汇报工作,通过政务公开把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广开言路,把听取社会各界的呼声和建议作为审计工作不竭的动力,促进作风建设,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是要不断加强审计机关形象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自觉把审计工作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部分单位的主要领导的审计结果主动向县委、纪委请示汇报,立足审计职能积极服务中心工作,靠出色的业绩赢得党委的重视与关心。积极主动向县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当好国家财政资金的“守护神”。要积极开展审计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公告审计结果,扩大审计结果的社会影响,还广大群众对审计监督的知情权。

三、加强和改进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是建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细化各项学习计划。使理论学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兴起政治业务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积极推动审计工作信息调研。第三要长期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四要根据审计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从学习制度、业务制度和审计信息等各方面细化、量化评分标准,并积极开展落实活动,年终进行综合评分、评优。

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作风管理机制。要建立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标准;要建立健全工作程序和规则。制订细化业务工作流程,使业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用制度来保障公正执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要建立量化考评体系。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评,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执行制度的有效机制。审计作风建设不仅依赖制度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制度的执行落实,否则制度将是一纸空文而乏力。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3

一、当前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要求不严,评价方式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脱节,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对学习政治理论兴趣不浓,学习方案不细致,学习时间难持久,学习内容不集中,把学习当成额外负担,认为又苦又累,枯燥无味,学得好不如关系好,厌倦学习。坐在办公室“搞”调研,很少或基本去基层和群众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看问题只看表面,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的措施对策既无针对性,也缺乏可操作性;调研情况不真实,调研结论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不但不能推动工作,反而误导决策。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没有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 (二)执行上级指令,落实工作任务效率还不够高。部分领导干部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缺少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不愿花功夫抓落实、抓督查。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处理问题,开展工作,缺乏敢闯敢干精神。在需要开拓创新的工作任务面前瞻前顾后,激情难调动,缺乏工作热情;上班时自由散漫,无视工作纪律,玩电脑游戏,打瞌睡,炒股票,工作效率低下。一些干部之间相互攀比车子、票子、房子、帽子。见人打官腔,办事搞拖拉等。

(三)外部因素的影响,工作作风受影响。首先,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少数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受到消极影响而无心工作。其次,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创先争优的意识,工作上得过且过;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还不够强。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缺乏真挚感情,对群众的愿望不上心,没有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慧民,为民、利民没有视为天职。对群众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个别领导干部在接访、走访活动中走形式、做样子,不愿深入百姓中问寒问暖,而是碰到问题绕道走,甚至敷衍了事。部分党员干部对待群众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没有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甚至有极个别人不给好处不办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四)作风建设考核难,监督难、生活作风出问题。从中央到地方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于工作实绩,作风情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给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并在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对领导干部事前、事中的教育和监督,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往往用事后处理的方法解决,使监督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很多干部对监督工作不够理解和支持,有抵触情绪,想方设法避之,千方百计抗之。

(五)廉洁自律要求还不够严。部分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风气影响,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健康、高雅的情趣,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高档次、高品质、高消费,挥霍浪费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恶劣影响和消极后果不可低估。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律意识较差,自我要求不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各种思想观念纷至沓来,部分党员干部受一些庸俗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发生了偏离,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膨胀,对自身的职位、责任和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没有慎待手中的权利,严守组织纪律。没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还存在上级监督太松,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群众监督太远,舆论监督太累等问题,监督合力还没有形成。三是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实到实处。对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精神激励、惩戒等机制和工资、津补贴制度等还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作用,搞“一锤子买卖。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一)深化作风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着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价值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让每位党员干部在学风上发挥表率作用,在工作作风上发挥关键作用,在领导作风上发挥凝聚作用,在生活作风上发挥标杆作用,在思想作风上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推进廉政文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营造弘扬优良作风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二)在转变作风和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昂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最直接转变作风的方式。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长期抓、经常抓。要把各种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快捷、有力、高效的监督合力。更要树立精品意识,干一件事情像一件事情,干一件事情成一件事情,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自己干了点什么事都说不清楚。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切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进度,真正实现老百姓愿望,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对待群众多动嘴,多动腿。作为社区基层的领导干部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大事限时办、小事不过夜,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结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直到见成绩、出效率。朝着“人人有保障、老者尤其养、病者尤其医、失业有所托”的方向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4

关键词: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作风定成败,作风系兴衰。”当前,干部作风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好八项规定落实,下大力气改进作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对企业来说,领导干部是企业的中坚和骨干,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亲和干群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要想使广大干部保持优良的作风,必须从思想上入手,努力提高其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

首先,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推进企业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实现所在企业的科学发展,需要领导干部要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之风,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作风,才能凝心聚力,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才能准确把握和谐企业的基本特征,合理选择构建和谐企业方法与路径,从而担负起构建社会和谐的历史重任。

第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廉洁从业的必然要求。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抵御腐败、廉洁从业的重要保障。干部一旦作风上放松了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当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领导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还有少数领导干部的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群众戏称这些干部是“三手”干部,即“端着架子背手、纸上谈兵挥手、工作推脱甩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思想作风上,有的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缺乏以人为本理念,对群众意见不了解,对基层实情不掌握,对员工需求不清楚。

二是学习风气不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学以致用,学习工作相脱节。

三是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满足于一般化,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工作满足于开会布置,既缺乏具体指导,也缺乏督促检查。

四是在领导作风上,大局意识不强,个别领导干部组织观念淡薄,不遵守议事规则,带头做制度的破坏者,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五是在生活作风上,个别干部享乐思想滋长,艰苦朴素精神淡忘,追求奢华,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甚至,贪污受贿。

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任其蔓延,将严重影响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严重影响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三、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对策

1.切实加强教育,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注重在“灵”“活”“新”上下工夫。我公司在干部教育实践中,既坚持了过去开展的“中心组学习”“岗位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也开办了“网上课堂”“读书讲座”“红色之旅观与思”“读书主题月”新的方式,并采取了“学习学时积分考核”确保学习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多次强调:制度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性作用,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逐步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制定与完善“公司民主集中制实施细则”“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细则”“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制定与实施,形成了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强化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3.加强监督,扩展监督范围与内容,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监督是保障,要拓宽监督渠道,建立立体交叉的监督体系,一是强化上级的监督责任;二是增强班子内部的监督意识,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作用与实效;三是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认真落实厂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干部述职述廉作风评议制度,履行好广工员工的知情参与权、协商决定、评议监督权;四是第三方监督,发挥监事会、纪检、内部与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监督。

总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企业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认真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健全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常抓不懈,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2]钟纪岩.改进作风就是净化政治生态[J].党建文汇,2013(3,上).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5

一、以制度建设保证和促进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60年前的运动,开党的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统一之先河。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党的历史上“左”右倾错误及其严重危害的基础上,领导全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理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根源,而且注重从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方面研究问题,总结主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制度根源,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在全党的形成。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高度统一,合全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同志仍然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反复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同志指出:“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文集》第8卷第291页)他认为,只有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在党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才能调动党内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健全的制度确保优良的作风,可以说是从到执政初期我们党在党风建设的探索中的一条重要经验。>50年代后期直至“”的十年浩劫,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关键也是由于制度方面出了漏洞。“”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总结,特别注重于制度层面。他深刻指出,党内存僚主义等等不良风气,以至使党的优良传统破坏殆尽,“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切产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革履,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有可能重新出现。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改革对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可以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了新的境界。>在新历史条件下,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注重制度建设的思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他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今年5月31日,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精辟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即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针。>二、党风建设的任务和现状警示我们,关键在于制度>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核心问题是要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确保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都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但是无论哪一个方面,都要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强全党的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现实问题、指导新的实践的水平和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与时俱进获得制度保障,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受到制度制约。否则,某些制度和体制中的惰性和漏洞,就有可能阻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切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党遵循的准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的权力动作制度。权力运作制度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漏洞,就会直接诱发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党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也直接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也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和加强。只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活活动局面,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滋生。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关键位置上来。>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也迫切要求在作风建设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客观地讲,许多作风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上的弊端密切相关的。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得过且过,这固然与理论素养和精神状态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过程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平庸者缺乏应有的制约力,可以说,这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作风蔓延的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也与现行干部选任制度的弊端有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任领导干部的民主程序形同虚设,甚至根本不讲民主规则和程序,欠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很难贯彻到干部选任过程中去,这样,就容易导致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领导干部搞家长作风和自由主义,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较突出,这也与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贪图享乐等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就更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寻找原因,推动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将滋生腐败,就对的权力绝对地滋生腐败。以上分析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制度和体制上的问题相联系的,党风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三、切实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根本意义和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在“5.31”重要讲话中;同志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以制度建设促进党风建设的方向。>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在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包括:(1)民主原则。即人民群众按照民主程序对从事政治和社会管理理的人员进行选择和监督。(2)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同社会进步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生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科学民主程序。(5)法制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用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利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党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愿和民利的实现。这两个层面是相成、有机统一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同志深刻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自觉地、始终如一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贯彻到干部的选任过程中,以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二是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完善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现象。三是深化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权力运行中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权力,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既积极稳妥而又坚定不移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卓有成效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而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6

【关键词】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43-02

思想作风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总和,也是人们在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表现出来的基本取向、风格和特点。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要解决好“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问题,就需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推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创新工作。

一、树立新理念,突出时代性

理念是思想和行为的先导,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思想,从而触发不同的行为。因此,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首先就是要使领导干部紧随时代的发展,树立新的理念。

(一)树立权为民所赋的新理念

领导干部手中都拥有或大或小的权力,只有把权力的来源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正确地使用权力,权力也才能造福于人民。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方而出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于自己手中权的权力没有认识清、认识透,经常以为自己的权力是领导、上级部门给的,只要对领导对上级机关负责就是了,这种错误观念就驱使部分领导干部凡是不唯书、不唯实,只唯上,只要上级领导和机关高兴就行,对下欺得群众怨声哀道,对上瞒得领导不亦乐乎。权为民所赋指明了权力的来源和基础问题,即政府的权力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授权,领导干部只有对人民负责,才算是正确行使了权力,才是权力源于人民,用于人民。

(二)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新理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党根据不同阶段群众利益诉求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紧紧抓住群众利益诉求的时代性特征,从广大群众所思所盼的切身利益出发,把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获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为民务实清廉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总体要求,是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彰显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立场,强化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行为指向。领导干部要在新时期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新理念。

二、注入新内容,强化时事性

内容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承载,丰富多样的内容能够吸引人的眼球,而枯燥单一的内容往往容易使人处于麻痹或者困顿状态,产生视觉疲劳。社会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只有将即时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学习研究,才能使领导干部的思想跟上时展的步伐。

(一)围绕重大事件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社会事件表现的是社会现象,是思想付之于行动的体现。当前,我国己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突发期,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都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都或多或少的制约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这些社会事件表而上都是由个别问题引发,但最终处理的结果往往都是部分领导干部牵连其中,受到党纪政纪甚至国法处理。受到处分的领导干部往往又都是对群众的利益和诉求麻痹大意,熟视无睹而产生的。因此,将即时发生的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内容及时进行案例分析、学习,可以使领导干部在学结的同时进行自我剖析,在找出问题的同时,认真进行整改,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二)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思想作风建立在思想上,体现在工作生活中。领导干部要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就必须把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思想建设的一部分,使白己的日常行为能够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符合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标准。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升白己工作业务水平,熟知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明白一定时期内工作的重点的措施,同时还要对区域范围的基本情况有多了解,以能够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性事件。

三、采取新方式,注重实效性

方式方法是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途径,对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能够否收到切实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方法能够起到起事半功倍的效应,反之则会事倍功半。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方式应着眼于领导干部喜闻乐见,同时又具有触动灵魂的方式来开展。

(一)体验式引导

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评价某一事物,从而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是一个激活的过程。定期组织领导干部以普通干部身份到基层一线轮岗,察民情、体民意,切实了解一线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基层群众的生活疾苦,既可以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又可以通过接触基层群的生产生活,提升对工作和岗位的认知度。

(二)典型性教育

典型性教育主要是通过确立正反而比较突出的事例,从正而引导和反而教育,来对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进行引导和规范。典型性教育的重点是事例一定要具有典型性,不要杜撰也不要拿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大做文章。要突出以区域范围内众做周知的人或事进行案例分析,在分析时要客观,正而的事例不忽略其负而性,反而的事例对其正而的政绩也要正确对待,这样才会使得案例真正具有说服力,使人容易接受。

(三)警示性教育

警示教育主要是通过组织领导干部参观、体验看守所、监狱,让其身临其境感受高墙内的生活或是到法院旁听关于腐败案件的审判过程,让其从内心感受到警钟长鸣。开展警示教育,针对性强,可以避免无的放矢,空洞说教,案例具体实在可见,示范性强,震慑力大,教育与案例紧密结合,以案说纪,深刻剖析犯罪根源,印象深刻,说服力强,可以帮助提高领导干部的“免疫能力”,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四、建立新制度,彰显针对性

制度建设是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保障,没有严格的制度就没有管理和行为的规范,思想作风建设也就失去其外在的约束力。

(一)实施群众监督举报制度

在党政机关一般都制定有监督举报制度,来监督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方而出现的问题,但由于领导干部在机关内处于领导地位,掌握着一定的人事和财政权力,可以说是抓住了一般干部的命脉,因此,实行党政机关内部监督,初起看来,似乎有助于监督和矫正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但实际上能起到的作用基本微乎其微。而广大的人民群众与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冲突,这就为群众监督举报制度的设立提供了可能。但由于两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群众参与监督举报的积极性也可能因此而受制约。通过开展有奖监督举报形式,对勇于监督举报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群众进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使群众的监督举报与群众的利益有了直接的联系,从而可以更深层次的激发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更可以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二)健全思想作风预警制度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7

(一)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难度增加。一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会不良风气、价值取向等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影响和冲击。二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机构分设后,基层央行部分干部职工对职务级别和福利待遇盲目攀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态浮躁。三是央职能调整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业务的发展,各项业务工作考核项目和内容增加,职工心理压力增大,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难度。

(二)重业务工作、轻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在基层央行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一是少数领导干部认为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对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业务管理、机构设置等不再行使监管和审批权,滋生腐败的土壤在减少,因而对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有的干部职工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党组织和领导的事,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存在事不关己的旁观心态。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应从思想上树立人人有关,人人有责的自觉性不够,甚至错误地认为进行责任追究会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开展。四是一些部门领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存在安排部署多,深入落实少的情况。

(三)纪检监察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多年来基层央行人员呈递减趋势。纪检监察岗位人员大都年龄老化,缺乏年轻的、具备较高素质和较强综合能的纪检监察人员。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日常工作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而出现纪检监察工作跟不上业务工作发展步伐的情况,与案件防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难,“贴近业务、防范风险”要求高。一是多数纪检监察干部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是查案子、反腐败的认识局限,而积极探索和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新思路、新办法的不多。二是对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往往被动贯彻的多,而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细化,主动贯彻实施不够。三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民银行的日常业务相关知识的要求愈来愈高,业务系统更新愈来愈快,这就给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贴近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二、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实行党政齐抓共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要坚持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业务主管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格局。基层央行要贯彻落实这一《实施办法》,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行,加强防范;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明确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加强本单位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行政领导班子综合责任目标管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二)立足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思想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础,针对当前影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利因素,加强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从创新政治素质教育机制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一要坚持经常性地对基层央行党员干部和员工进行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金融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宣传教育,使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在思想上增强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的自觉性,正确行使权力、规范权力运作,不,不以职谋利,正确处理好权责利的关系,调整好心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廉政宣传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是增强基层央行干部职工法纪观念,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保持干部职工队伍纯洁性的重要途径。要运用全国的、金融系统的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对干部职工进行正面教育,激励他们勤政廉政,不断进取;同时,要运用直观、形象、具体、有震撼力的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从中吸取教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任务和员工不同思想状况,灵活选择不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筑牢思想防线,形成“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氛围。四要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在先,查防并举”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要根据基层央行的工作特点,制定各种有效防范措施,加强人防和技防工作,做到以人为本,防范在先;以防为主,查防并举,着重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基层央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搞好结合,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为业务工作“护航”的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一岗双责”涵盖了方方面面,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较好地发挥了为业务工作“护航”的作用。为将“护航”作用发挥得更充分,必须适应职能转换的需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基层央行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要求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五同”,即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二是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相结合。进一步修改、充实、完善对各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内容及标准,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和要求分解到各项业务工作中,责任到岗到人,建立起涵盖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机制。三是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基层央行年度目标考核相结合,定期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情况自查、自评和考评工作,班子成员要自觉落实所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定期向党委(组)汇报。党委(组)要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取得较好成绩的部门及个人,按照年度目标考核给予表彰奖励,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努力营造一种人人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你追我赶的积极氛围,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为业务工作“护航”的作用,保证基层央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提高素质,增强纪检监察人员的整体合力。纪检监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成败。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编制及激励机制,确保纪检监察队伍稳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坚决把好纪检监察人员进出关,将懂法律、熟悉金融业务、品行好、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二是狠抓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善于管理”的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对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单位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培训对象不能仅仅只是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应是全员培训,包括一般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工作要坚持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有计划、有规划、有安排。三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除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知识外,还要努力学习中央银行业务,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执纪执法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人员还要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积极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了解分析情况,研究政策,总结经验。

(五)加强防范,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途径。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应结合央行职能转换后新业务的开展,积极探索、完善监督方式,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行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履行职责、岗位风险控制实施有效的再监督上来,积极探索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监督检查的新路子,并采取随机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检查的综合作用,不断提高监督效率。一是要结合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后的业务要求,依据法规制度和上级行有关规定,对不适合业务需要的制度规定进行全面清理,剔除过时的制度。二是要将监督重点放在要害岗位人员和重要环节上。结合基层央行业务变化后的风险点,及时调整监督的重点和内容,增强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重点是加强对违反财经纪律的监督检查。三是建立岗位风险防范责任追究制。纪检监察、人事等职能部门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等有关法规,围绕风险防范这个核心,严肃查处和追究各种岗位风险责任事故。对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风险防范和控制不当而酿成较大风险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促进内部管理不断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内控机制不断完善,使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篇8

一、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论是乡镇还是村队、站所,一些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片面地认为只要把经济发展搞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不出问题就是没有问题”, 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有的干部认为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束缚他们的手脚,就是整人,存在应付和抵触情绪,忽视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2、存在职能混淆,角色不清。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后,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由于党委主要领导对主体责任理解不透,对党政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抓的不紧,有些党政领导干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纪委的工作,与分管领导、业务部门关系不大,只管自己的业务;对“一岗双责” 认识有偏差,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划线不清,党委缺位失责,纪委大包大揽,致使纪委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变为了纪委冲锋在前,党政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没有履好职,尽好责。

3、部署多督促少。乡镇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能够做到及时贯彻落实、安排部署,由于对党政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的不紧,致使党政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检查督促、跟踪落实不到位,而纪委由于人力有限,近年来各类信访问题层出不穷,对村队、站所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督查不到位。如:对党员干部落实学习教育的监督检查不到位,致使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三重一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四务”公开不及时,导致群众上访问题不断。

4、监督机制不完善。民主监督功能发挥不够,监督停留在表面。大部分乡镇自2012年村队成立了监委会,表面上看对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重大工程招投标、集体资产处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有人监督,能够公开、公正、透明。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监委会不愿监督,也不履行职责,发现问题上报不及时,甚至睁一眼闭一只眼,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5、纪律松懈、执行不力。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冷暖不闻不问,冷漠视之,办事拖拉现象较为突出。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中不是积极主动地找事做,而是消极被动地等事做,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且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滞后,拖拖沓沓,应付了事。

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探索

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新形势下,通过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剖析,我们应以教育、制度、监督、领导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深化、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坚持教育监督并举,源头防治腐败

一是关口前移强化教育,提高廉洁意识。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与廉洁文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效能监察、惩防体系以及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二是强化监督,促使权力正确行使。坚持对新任支部书记、站所负责人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强化节日期间党风党纪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突出抓好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教育,关注人、财、物等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的监督。

(二)强化制度建设,发挥规范效应

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健全制度是重点,强化落实是关键。

一是完善村民委员会议事规则,落实“四议两公开”,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重大建设工程的承包、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的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等,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策,充分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是健全镇村两级财务监督制度,乡镇、村加强财务制度建设,细化监管机制,严格审批权限。如老沙湾镇制定下发了《老沙湾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12项规章制度,村级财务实行两支笔并且要求要有会议记录,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方可报销,严格实行党政正职四不直接管制度。

三是细化镇村两级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公开制度,实行决策、执行、监督过程全公开,突出公开重点,细化公开内容,将政务、财务、基层站所事务公开工作作为基层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责任追究。

四是加强机关纪律建设,转变机关作风。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完善制度,源头治理,及时修正不符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强化规矩;追踪检查,增强日常检查督促,严格落实。

(三)强化组织领导,突出统筹协调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要划分责任、狠抓落实。

一是明确责任清单,强化责任落实。党委和纪委要找准角色,定好位置,明确主体定位和职能定位,实行党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好党委在领导、教育、管理、督导、示范等方面的责任,落实好纪委“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突出主责主业要求,强化监督职责。

二是构建镇、村两级信访网络机制,定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中。

上一篇:机械原理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