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12-08 03:13:17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1

关键词:物资采购 成本 控制

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是石油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永恒课题,加强物资计划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源头,采购是物资供应降本增效的核心,规范采购行为,是降本增效的制度保证,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内部审计,是企业降本增效、增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建立合理储备、优化库存结构,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

1、控制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原则

1.1节约原则

节约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降低采购价格是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重要途径,但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物资采购价格问题,既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供应商的产品成本构成和利润情况,又要密切关注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规律与趋势,还要综合购方的采购策略、供应商的营销策略等各种经济因素,比质比价、科学压价、择优采购,追求同等质量与功能前提下的市场最低价,追求最佳的价格功能比,不能以缩短材料设备使用寿命、删减使用功能、降低质量等级、危及安全生产为代价,追求价格的最低。

1.2内控管理原则

严格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加大招标采购力度,按照内控程序编制采购方案,进一步强化采购过程的效能监察,做到物资采购公开化、透明化;加强采购合同管理,严把采购合同质量标准审核关,从源头规范采购行为。进一步优化完善物资信息、计划采购、合同管理、入库验收、库存管理、物资消耗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处理,及时完善厂商信息和价格数据库,提高市场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1.3责任原则

建立完善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真正把物资采购降本增效意识贯穿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促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石油企业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2.1转变物资采购理念

一是要树立总成本理念。不仅仅局限于采购价格成本,而是涵盖交易成本和产品使用全周期之内所产生的全部使用成本和费用。二是要树立专业化理念。每位员工都需要清楚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所需发挥的作用,从而制定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目标。作为采购部门,需要根据采购的流程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如:合同、内控、招标、供应商管理、物流供应等,不同的工作内容之间相对独立,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准和实践能力,通过自身专业化精度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总体采购水准的提升。

2.2强化物资集中采购,发挥整体优势

加强物资采购集中招标工作的精细管理,严控采购成本。从细化、精选、计划、评标四个方面强化集中采购过程的管控力度,细化就是把公司所需的各种物资分门别类细化到种类、尺寸、品牌;精选就是在众多供应商中优中选优;计划就是做好年度和季度采购计划,杜绝和减少临时性采购计划,形成批量招标采购;评标就是打破以往单一用户为主的评标方式和区域界限,由用户、采购部门及其他专家共同组成的评标委员会,保证评标过程的公正性。

2.3加强物资库存管理,避免盲目采购

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减少采购盲目性,提高采购准确率,以减少可能造成的物资超储积压。二是加强库存物资的实物管理和保管保养,定期进行盘点。

3、石油企业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具体措施

3.1加强物资计划采购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源头

物资计划是物资供应采购流程的源头,物资计划是物资订货、采购、验收和发放的依据,也是物资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深化物资采购的精细管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效率、减少物资积压损失的有效手段。

(1)加强需求计划管理。物资需求计划是物资采购工作的龙头,计划的准确与否关系物资采购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物资采购质量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计划管理,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率。不断加强与需求部门的协作,发挥需求计划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更加有效地保证供应,降低成本。

(2)加强采购成本管理。严格执行一级物资采购结果,全面推进二级物资集中采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加大了集中统一招标力度,将消耗量大、种类复杂、单价高、不易带量采购的物资进行合并归类,实行集中招标定商定价采购。将通用性强、不易预测需求数量的零散物资,集零为整,实行打包集中招标代储代销。

(3)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理。按照“谁采购,谁负责”原则,不断强化安全供应理念,强化物资出入库验收和质量检验制度,不断完善质检验收手段,加大验收力度,有效杜绝不合格物资进入生产现场。

3.2建立合理储备、优化库存结构是企业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

为了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库存管理,建立合理储备,优化库存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一是清查库存,摸清家底,其目的是让供应人员对业务范围内所管物资的实际库存有一个整体了解。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多方联系,调剂使用,提高积压物资的使用率,尽最大力盘活库存,降低资金占用;二是与用料单位进行对接和沟通,大力推行改代利库,鼓励生产维修单位使用和代用积压物资,千方百计降低库存;三是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在同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时,要求供应商回购工程剩余物资和库存物资,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四是对大宗常用物资如水泥、油套管、井口等同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既实现了“零库存”,又保证了稳定的供应渠道。

4、结论

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石油企业为降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制,物资供应部门应大力加强计划、采购、合同、库存方面管理,有效降低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赵艳.论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35.

[2]刘枫.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科学化探索[J].现代商业,2008,(24):74.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2

关键词:企业;集中采购;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1

引言:集中采购可以有效杜绝暗箱操控、等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采购成本过多,浪费贿赂等问题.在企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采购方法,丰富采购经验,这样才能提高采购工作成效,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当前企业集中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执行不得力

良好的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于集中采购工作也是如此,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才能够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引导人们的行为。但是现阶段,在一些企业中,集中采购规范执行得并不彻底,个别的部门还是会自行采购物资,总是会找出各种理由逃避集中采购。还有一部分企业,在谈判与决策分离制度方面,不能够有效执行,或者受到利益的驱使,将采购限额与标准提高,导致企业资金严重浪费。

2.操作程序不规范

在执行集中采购单采购的过程中,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另外,采购策划不细致,临时性采购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原有的计划被打乱,不仅影响了采购进度,也增加了很多花销。在公开招投标的过程中,投标单位不足,公开竞争条件不足,咨询价格的过程比较简答,不严谨,进行采购活动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也比价普遍。

3.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也比较普遍。一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内部会议通报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基本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另外,采购部门与会计、纪检缺乏沟通,在监督过程中,监督管理的作用体现不出来,监督合力被削弱。最后,集中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对纪检、内审相关部门检查规定,检查的方法缺乏合理性,监督管理不到位。

4.基础信息工作薄弱

一些供应商对信息收集工作不关注、不重视,因此并没有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即便是建立了,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没有建立一对一的供应商准入标准、办法,供应商生产过程不明确。现有的商品信息库,信息不完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信息查询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质量。一些企业在采购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完善,档案信息采集缺乏,比如通知书、定标文件以及补充合同等资料,这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质量。

5.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集中采购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把握采购流程和采购质量。如对货物、工程、服务等方面的采购标准了解,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对企业管理规定的了解。

二、企业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采购对策:

1.健全制度体系,保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运行

完善企业集中采购机制,首先需要针对现有的采购制度进行梳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完善现有管理机制,修订管理细则与相关工作流程,提升现有采购机制的可行性与规范性。修订完善之后的采购机制,将作为采购人员,采购行为的约束和准则,并能够切实减少各种采购风险与违规行为。然后,构建完整的组织架构,采购人员之间必须要秉持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原则,从而达到权利分流,切断贿赂的源头。最后,针对集中采购的项目范围,限额标准等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统一规范采购文件,健全采购内容,提高集中采购管理力度,规范采购行为。

2.规范集中采购工作程序

严格一句科学、合理、严禁的工作原则纪念性采购。首先,要做到相对集中,相同的采购项目必须要进行统一的筹划和安排,减少重复次啊狗的问题,优化采购成本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收益。要细致规划招标内容,定制相关规定,在招标顺序、内容以及相关合同放ian,要严格制定严格的标准。超标的供应商要严格控制,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商家的竞争意识,提高采购质量。构建完善的采购商品信息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方法,与企业所规定的相关法律保持一致。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资本,包括人力、物力与时间,提升物资采购效率。

3.加强监督管理,堵塞商业贿赂的产生渠道

集中采购工作是一项涉钱管物的重要工作,规范这项工作,必须建立集中采购长效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上要将人与岗、岗与事、事与责、责与利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各个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监督与社会外部监督。内部监督首先是建立和完善采购工作的考评制度。年初计划时将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对集中采购活动中发生的违规违纪和不廉洁行为要严肃处理,将责任落到实处。其次是加强监督检查,内审部门对集中采购工作事中事后可以开展专项审计,纪检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的全程监督,可以开展效能监察,重视采购中投诉反映的问题。外部监督主要是向社会公开集中采购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形式,不断拓宽集中采购的民主监督渠道和范围,广泛接受社会和职工的监督。通过内外部监督,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全过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将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使集中采购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在企业中,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是企业节约采购成本,提升采购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集中采购的优势,企业管理者应该客观分析当前存在于企业集中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更加完善,更加富有针对性的采购标准、采购制度,提升监督管理效力,确保集中采购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宋光君,张伟伟.集中采购成本分析[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01)

[2]李敏,杨义筝.论实施集中采购模式的几个重要环节[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2,(02)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3

要对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影响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应完善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建立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关 键 词政府采购;寻租行为;经济学分析;治理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政监督和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和政府贷款,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消费行为[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关于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时有发生。在经济学中,所谓寻租是指凭借政府权力优势和保护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资源流失和浪费。正确分析和认识寻租行为存在的原因,有利于有效防止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1、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表现

政府采购中寻租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最典型的情况是某个公司向决策委员会的某一个或几个成员行贿,使自己中标。这种情况很普遍,但是并不是唯一途径。政府寻租的另一个途径是,不告诉其他人有关项目采购的意图,从而使“朋友”得到合同。政府采购者还可以有意制造时间紧迫的气氛,以至于没有时间竞标,从而使“唯一”的可选方案被采用。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制定只有某供应商才能满足的技术细节,尽管有时候,这种细节要求是无关紧要的。在评估的环节,评估者由于得到了行贿者的好处,有意的向某些技术细节倾斜,得出有利于行贿者的评估结果[2].

2、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危害

寻租行为是一种社会交易成本极高的“负和博弈”,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负外部效应。(1)社会资源的浪费。首先,供应商为了获得供应特权或合同, 需要进行游说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为疏通层层关系而支出的礼品和金钱;其次,政府采购相关官员为使寻租者支付的租金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以及为了保护自身而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再次,政府为了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而进行反寻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源。(2)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经济效率低下。通过寻租活动获得供应特权或合同的供应商往往没有动力去改进技术,提高其商品、工程或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寻租活动的存在,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生产活动的低效率。(3)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信誉。政府采购相关官员的设租行为,腐化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正当价值观念,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给政府部门形象和信誉抹上了一层阴影。

二、政府采购中寻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带来的委托问题,在政府采购中同样客观存在。政府采购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委托过程。[3]纳税人作为政府采购资金的供给者,将政府采购资金委托给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政府,形成了纳税人———政府的初级关系。政府将采购资金委托给财政部门,形成了政府———财政部门间的二级关系。财政部门在其内部设置专门职能机构负责政府采购的管理和协调,并负责向采购人进行采购资金的拨付,从而又形成了财政部门———采购人的三级关系。采购人委托集中采购机构或其他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采购活动,从而形成采购人与集中采购机构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四级关系。最后,具体的采购活动是由具有专门知识的采购人员来执行的,从而形成了集中采购机构或其他有资质的机构———采购人员间的五级关系。

按照上述分析,在传统的政府采购过程中,一般会形成纳税人———政府———财政部门———购办———采购执行机构———具体采购人员这样长长的委托链。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是最终的代言人,链的另一端是初始委托人即政府采购资金的供应者———纳税人。在这个委托链中,作为初始委托人的纳税人实际并无行为能力,因为它既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决策、签订契约,也不能从中获得利益。政府采购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产生寻租的基本原因。

在政府采购委托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各级政府官员。官员是理性人,它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规,不折不扣地保证政府采购职能的实现。正是由于委托人和人不同的利益取向,天然地会产生委托人和人激励不相容的问题。相反,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采购执行人员、采购机构甚至采购监管部门和供应商的利益极易趋同,这是产生寻租行为的重要原因。

另外,委托人和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即由于政府采购的专业性很强,人特别是政府采购监管人员和执行人员,他们是政府采购方式的审批者和执行者,一般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私人信息,委托人除非付出很高的成本,否则无法获得相应的信息。由于搜寻有关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因此,在政府采购中委托人的决策往往受到提供信息人的左右。可见,这种信息不相容有可能成为人偏离委托人委托目标的现实表现。再加之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无限扩大且监管乏力,考核机制不完善,责任不能直接量化到个人等是产生寻租的直接原因。

三、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治理路径

1、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

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要制定大量的配套法规,如对供应商资格的规定、招投标中介组织管理的规定、评价标准和程序的规定、采购从业人员资格的规定、仲裁程序的规定等,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使得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包括政府在内,都能在法律程序和框架内追求自身的合理、合法的利益,以形成一种有度、均衡、恰当的社会机制,保证决策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建立全方位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可见,权力如果不被控制和监督,就极易走向腐败,无法避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因此必须对政府采购设置监督力量,政府采购不但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还要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形成有效而严密的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网。首先,在加强对集中采购监管的同时,加大对分散采购的监管。可以通过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建立分散采购项目申报制、公开信息、抽取专家、采购合同备案、信息报告、采购资金集中支付等制度和程序加以约束和牵制;同时制定和完善分散采购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分散采购行为的规范;其次,在组织机构和操作流程上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监管机制,实行监管、采购分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采购、付款、验收等环节相分离,逐步形成有关各方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再次,坚决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透明度原则,在信息公开、采购流程、采购结果公告、采购纠纷仲裁等实行全面彻底公开;第四,对集中采购机构,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严肃人员工作纪律,建立岗位考核体系。

3、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采购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要制定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各级政府采购每年的采购量少则几百万元,多则数以亿元计,这么大的采购量,完全由少数人掌握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变成权、钱交易。据有关报道,南方某城市行政机关采购一批办公电脑,单价竟然高达25000元,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因此,除了要有相应健全的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求执业人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采购人员一旦丧失职业道德,势必会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损害政府采购形象,殃及采购工作质量等等。

4、完善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1)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采购项目是否完善、细致,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采购活动的质量。首先,要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要求各采购单位及时做好全年采购计划,详细列出年度采购项目和资金。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对无采购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采购资金,以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刚性,硬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约束。其次,优化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从预算编制入手,细化采购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4].(2)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一是继续深入推进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分离工作,逐步建立财政部门、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二是规范集中采购行为,优化集中采购程序和采购方式,在供应商资格审查、采购文件的制作、评标环节等方面尽量缩短时间,从而达到提高集中采购效率的目的;三是优化内部岗位设置,建立协调高效运转的内部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内部工作规程、人员工作守则、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并对每个采购项目实行量化管理,明确时间要求,从机制上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四是创新采购方式,积极推行协议供货制度。对于配置标准、价格透明的通用设备实行协议供货制度,可以有效减少重复采购、小批量采购的次数,提高采购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 媛,牟建江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79-80

[2]祁芳芝,薛良华 浅谈预防政府采购中的职务腐败[j] 经济师,2006,(2):254

[3]叶海瑛 政府采购委托的公私伙伴关系[j] 中国政府采购,2005,(9):55-57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4

关键词:基层央行;集中采购;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8-0077-04

一、引言

2003年1月1日我国颁布了《采购法》,人民银行总行于2004年9月10日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基层央行随后也相应制定了集中采购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这对于加强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规范集中采购行为提供了制度保证。特别是近年来,上级行加大对下级行的审计检查和执法监察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一定程度上从源头遏制了采购过程中的钱权交易和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和提高。但是,日前在对基层央行进行执法监察中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采取对策加以解决。本文从基层央行采购工作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出当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化水平的建议。

二、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现状分析

(一)集中采购工作逐步规范

人民银行总行《管理办法》颁发后,由于没有经验可借鉴,加之集中采购范围广、程序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基层央行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只能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经过四年多的摸索,目前基层央行的集中采购工作程序不断规范,操作方式逐渐成熟,工作经验日益积累,集中采购工作取得的成效已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和好评。一是建立了集中采购规章制度。目前,基层央行均制定了《集中采购实施细则》,部分还针对集中采购工作制定了集中采购议事制度、基建项目工作流程等,对集中采购组织岗位设置、岗位分工、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从制度上规范了集中采购的组织管理、范围、程序、验收、结算以及信息统计、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使集中采购有章可循。二是设立了集中采购组织机构。包括成立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及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采管办”),并设立了评审人员库。

(二)采购项目细化、限额标准明确

2004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每年都下达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总体来说,纳入集中采购的项目呈逐年递增趋势,内容越来越细化,限额标准更加明确。一是纳入项目增多。2004年人民银行总行集中采购项目只有5项,2005年将“电梯、货梯”纳入集中采购范围,2006年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集中采购项目将“基建工程钢筋、水泥等建材”纳入集中采购范围,2007年人民银行总行又将“监控报警系统主要设备”纳入集中采购范围。二是项目内容更加细化。2007年对分散采购制定了限额标准。三是适时调整限额标准。根据人民银行的实际情况,总行2006年将除集中采购项目外的单项或批量采购的限额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2007年对“货梯、办公家具、公务用车”明确规定了金额标准。

(三)采购工作程序周期较长

基层央行于每年年末都将提出下一年度的采购需求,并经过逐级审核后向人民银行总行管委会上报采购计划,以便于及时掌握各分支行的采购需求量并进行审核。但是,目前采购计划审核指标下达都在次年的6月份左右,而且《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工作规程”)规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应在35个工作日内确定中标供应商”;《招标投标法》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从采购申请立项、论证、计划、申报、实施和验收,至少需要近八个月时间,极大地影响了集中采购工作任务的完成,使一些急需、特殊的需求将无法按时得到满足。

(四)存在年底采购量“井喷”现象

从目前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情况来看。存在年末特别是十二月份采购量激增的现象。主要是部分基层央行由于多种原因。很难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结合全年业务发展情况,全面考虑、准确估计本年需求,并提供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预算和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集中采购预算编制水平不高。采购计划编制“头轻脚重”一方面增加年末集中采购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因受到时间、供货、发票开具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充分体现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

三、当前基层央行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集中采购法规制度尚待明确

集中采购工作是一项新业务,无论是法律本身还是配套制度、保障措施等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人民银行虽然出台了部分与之配套的采购制度和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法规和制度上尚不明晰的问题。如《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采购机构(部门)应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但并未规定对违反上述的行为处罚。第三十三条处罚内容不具体。如违反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将应集中采购的项目化整为零或采取其他手段规避集中采购的”,按规定是“应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经济、行政责任”,实际操作中,具体追究谁,承担何种经济、行政责任都不明确。首先是经济责任的种类不明确;其次是承担经济责任的金额不明确;最后是行政责任的种类不明确。

(二)集中采购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一是基层央行组织机构行使职权不均衡。有的采管会没有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很少有对集中采购管理和监督的工作进行记录,对采购计划外的临时急需性以及追加预算的采购事项,没有履行审核的职责。有的单位名义上有采管会组织,但在采购管理工作的实际运作中,则是以行长办公会代替采管会,采管会形同虚设。二是制度建立不完整。部分基层央行在制度建立方面重视不够,不同程度的缺少《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应建立的6项制度。三是没有严格执行总行集中采购项目及限额标准规定,部分项目未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四是管采未彻底分离,难以有效制约。部分基层央行未严格执行“财权与事权分离、管理与操作职能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集中采购各环节之间职责不分、权责义不明,协调机制不顺,给采购工作带来了摩擦。这是基层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采购操作程序存在不规范现象

一是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善。对集中采购工作缺少预

见性,采购预算编制过于粗糙,导致临时性采购需求增加,给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二是采购方式选择不符合规定。一些应该实行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实际却以邀请、询价、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三是公开招投标、邀请招标时采购单位不足规定数量,邀请、询价招标过程简单。四是合同签定不够规范。

(四)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一是采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办法》对内审、纪检的监督检查职责作了相关规定,但这些都是原则性规定,没有明确内审、纪检等部门各自的监督重点,检查的方式方法也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二是集中采购监管部门参与具体操作环节多,从宏观上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少。三是集中采购部门与会计、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相关部门缺乏经常的、稳定的沟通机制,协调配合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四是民主监督渠道不够畅通。职工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大部分基层央行在集中采购活动中,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公示,而对采购过程和重要环节公示的渠道单一、范围有限,以会议通报形式在中层干部范围公示为主,一般职工对采购工作知晓程度不高,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五)集中采购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基层央行集中采购程序相对规范很多,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一是采购档案归集不完整,对相关采购程序性资料收集不齐,不同程度的缺少中标通知书、定标文件、补充合同等资料。二是档案保管不合规。采购过程结束后,集中采购文件未纳入全行档案管理范围,部分采购资料分散在其它相关部门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后续管理不完善。基层央行实际工作中,采购物品入库后。由仓库保管人员按照行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直接通知有关部门开具领用单领取,而没有经采购单位组织进行验收,没有形成验收报告上报采管会,导致采购档案管理不完整。

(六)组织机构职能缺位

根据总行规定,基层央行都成立了采管会、采管办等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采购行为,明确工作职责。但独立的集中采购职能机构尚未建立,成员都是职能部门人员兼职。一方面,难以实现机构设置上“采管”的真正分离;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工作与采购工作关系上难免顾此失彼,实际采购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拖拉、效率不高的现象。独立集中采购职能机构的缺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中采购工作的开展。

(七)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集中采购工作是一个贯穿计划、采购、管理、验收等各环节的系统工作,在采购过程中,纳入集中采购的货物、工程、服务等项目批次多、数量大、种类杂,对采购管理人员在掌握集中采购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采管会、采管办、评审库的人员大多都是兼职,平时又疏于对集中采购知识、政策制度的学习,专业能力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集中采购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二是专业评审人才匮乏,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采购项目评审把握不准,影响评审工作质量。

(八)基础信息工作薄弱

一是缺少对供应商的系统管理和资格审查机制。主要是对供应商的信息收集工作不重视,部分基层央行没有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对供应商产生没有实地考察,对入围供应商的产生缺乏统一的准入机制,没有制定对供应商评价规则、标准和办法,供应商产生过程不清晰。二是没有建立“商品信息库”,往往是在采购任务下达后才匆忙查询,个人主观随意性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采购工作质量。三是尚未建立“评审专家库”。基层央行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每次招投标活动只能临时邀请一些有关专业人员作为评委参与评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投标的权威性,也严重影响了集中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九)参与竞争的供应商太少

一方面,有的基层央行从维修和售后服务等角度出发。不对外地招标公告,使外地的许多客商不知道招标事项,无法参与采购招投标;另一方面,有些外地客商虽然知道集中采购的招标事项,但出于招标规模、成本费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不愿参加投标,造成参加竞标的单位太少。特别是有的基层央行为了确保集中采购产品的质量,对某些物品采取指定品牌的办法进行招投标,而部分电子设备类产品的厂家都搞区域,这就使得外地供应商不敢来参与竞争。本地供应商则不用竞争就能中标,而其他品牌的相关经营单位都被排除在集中采购之外。另外对于定点采购,主要是确定的定点供应商数量偏少,不利于定点供应商之间开展有序竞争,对定点供应商的日常监管力度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容易使基层央行采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基层央行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以健全制度体系为重点,保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运行

健全的制度是防范各类违规行为或腐败现象发生的“天然屏障”,集中采购工作能否规范运行并达到效益最大化,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各项集中采购制度。一是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基层央行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人民银行总分行的制度办法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努力提高制度的完整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以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也才能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和案件的发生。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基层央行应建立独立的集中采购部门,改变目前采管不分的状况,使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管理者、执行者、使用者相分离;招标人、评标人、使用人相分离;采购、验收、付款相分离。使组织机构之间、参与采购活动的人员之间既要相互协作,又要相互制约,以分解权利,从源头上切断商业贿赂的触角,压缩和减少权利寻租空间。三是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明确各监督部门监督职责、监督内容和监督重点、监督方式方法和要求,使监督工作具有针对性,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要优化集中采购方式。根据基层央行采购工作特点实行“抓大放小”的采购模式,对基建维修、批量办公设备等金额较大、易出现腐败行为的采购项目,应严格实施集中采购。而对于采购数量少、金额小、时间要求紧的采购项目可以灵活选取采购方式,可采取协议供货采购或分散采购方式,这样,既可以缩短采购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减少采购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政府采购中心推出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和二次报价等采购方式,是比较便捷的集中采购组织方式,对基层央行有一定的适用性,建议纳入人民银行集中采购方式中,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五是要统一制定集中采购文件标准格式文本,对五种采购方式文件的编制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做到招标(谈判)文件、评标(谈判)报告、采购合同文本、验收意见书等采购文件格式统一、内容全面,达到以规范促安全的管理目标。六是要尽快建立集中采购区域性信

息网路系统,逐步实现集中采购信息资源共享。

(二)以加强思想教育为依托,增强采购人员拒腐防变意识

集中采购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作为管理层的领导者还是最终执行者的基层操作人员,若风险防范观念淡薄、防范意识较差,就极易形成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一方面要加强正面教育,深入开展党纪法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纪律作风等教育,引导采购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纪意识,做到自觉依法行政。另一方面,要开展警示教育,从发生在采购领域的各类案件中吸取教训,以案说纪、以案普法,做到警钟常鸣,使采购人员严于律己,自觉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切实杜绝集中采购中的腐败行为。

(三)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保障,堵塞商业贿赂的产生渠道

集中采购是一项涉钱管物的重要工作,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就是要建立集中采购长效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整套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而言,首先是建立和完善采购工作的考核和问责制度。将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人员评先争优挂钩,对集中采购活动中的违规违纪和不廉洁行为要严肃处理,落实责任追究。其次是加强监督检查,内审部门对集中采购工作事中事后要开展专项审计,把对本单位集中采购的检查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一年一审,对集中采购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将检查结果与部门和个人考核挂钩。纪检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的全程监督,重视群众和采购中投诉反映的问题,采取专项执法监察形式定期对集中采购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集中采购领域违法、违纪和违规行为的发生。外部监督而言,主要是公开集中采购信息。充分利用内联网、公示栏、行务公开系统、职代会、职工大会、工作通讯、报刊等形式,不断拓宽集中采购的民主监督渠道和范围,广泛接受社会和职工的监督。通过内外部监督,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将容易诱发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使集中采购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

(四)以加大培训教育为手段,提高集中采购队伍素质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5

论文摘要:根据高校物资采购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目标与原则、法规与制度建设、监控体系、采购方式等的论述,探索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一、注意制度和法规建设,实行责任制

制度化、法规化建设是高校物资采购的重要基础,它使高校的物资采购规范在国家的法规和学校政策下存在及运行。反之.如没有一套完善的物资采购组织与管理的政策与制度,物资采购将无法达到目标,采购行为将难以规范。该制度和法规体系建立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在学校统一布置下,依据国家法规和学校实际,组织有关资产(物资)、财务、审计、监察、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调研和充分讨论达成共识,以利各方面政策的协调。(2)学校应制定物资采购的政策性文件和配套的实施细则。从宏观的角度,高校的物资采购应置于学校的系统规划下,从立项到资产运行等采购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内容涉及目标与原则、立项与采购、采购的监督与保护、资产运行与处置等;从微观而言,应把重点放在立项、采购、合同签订与验收和售后眼务上;从文件配套上,要在政策指导下的文件出台后,分别制定公用行政物资、图书、医疗、基建工程及后勤产业等系统的物资采购细则等。(3)政策上应体现强制与限制性的特点:如实施对采购及各部门的限制性,对采购方式的限制性,采购不同限额的限制性运行条件,物资采购必须的强制性监督要求等。高校的物资采购属政府采购和集中采购的行为范畴,决定着其强制性与限制性贯穿采购的全过程。

高校采购的重要性、政策性要求克服经济上软约束与责任间接和非赢利的特点,应该建立各环节的责任制,包括人员责任、立项采购合同责任、验收服务责任、物资管理责任、审计监察责任等,并建立各目标责任制。有关人员在物资采购中、、行贿受贿的,应追究其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并根据国家法规和学校政策,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二设立专门机构,实行职业化管理

设立专门机构,实行职业化管理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保证。高校的物资采购,应实施专门物资采购机构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及使用单位参与的系统化运作,以形成专门人员为主,技术人员、使用者为辅的采购队伍。在学校领导下,形成评委决定的物资采购职业化管理和专兼结合的工作思路。

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应以.‘供管结合、服务为本、优质优价、创造市场”为指导。通过成立专门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学校采购的组织、制度、程序、办法等,建立适应学校需要的采购体系;加大集中采购的力度,实施归口管理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负责全校各类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发挥批量采购与零星分散采购的优势,发挥集中与专业化采购的主渠道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高效优质、及时供应的服务;维护学校利益和当事人利益,建立采购监控与责任机制;负责物资采购信息收集进而创造市场,提供咨询服务;办理物资采购中物资提运,办理各种手续等业务。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单一采购的专门机构可以适应所有物资采购形式,成功的采购组织结构应该是各专门机构为主,技术和使用部门为辅,相互配合来组织特定的采购需要,满足特定的采购目标。当前高校的物资采购专门机构。可在资产物资的归口部门设立物资采购中心,也可以在其他资产(物资)分管部门设立,物资采购的工作可以在资产(物资)、医疗、产业、后勤、基建、图书等部门组织下实施规范采购。

保证精干的专职人员,形成有良好的采购技术与商务活动能力的专业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的相对稳定的采购队伍。高校应形成专职人员、评委群库、专业技术人员群库及使用人员等多层次的采购人员结构,专业人员其岗位涉及经济、技术、教科诸多方面,处理的人事复杂,故要具有以下几点素质:(1)对高校教育事业的了解和热爱;(2)有一定的学历,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有灵活应变能力和经济活动能力;(3)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4)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自律,勤政廉政,这点十分重要。

三建立有效的物资采购的监控体系

建立运作有效的物资采购监控体系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是实现采购目标的要求和保证。应建立的监控机制包括:(1)财务监控机制(2)审计监控机制(3)监察机制(4)技术监控机制。建立监控机制要注意坚持几个方面要求:(1)对物资采购当事人依法规强制性实施监督,而对当事人也赋予了一项强制性的义务,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2)各监控部门要依法规实施监督,监督和处罚均应“依法实施”,不能变相行政干涉,不能没有法规依据和违反程序。(3)正确行使本职权利。高校的物资采购涉及的监控部门多,不可能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监控,各部门要十分注意各自的职权范围分别负责监督,而不能越俎代庖,让当事人’‘无所适从”。(4)注重时效性。物资采购有明显的时间效益,不允许监控部门搞、‘文山会海”、搞“层层审批6实践中,各监控部门如何行使职能又提高办事效率,这点是急需研究的。

四对物资采购进行明确规范

对高校的物资采购进行规范是主要管理形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规范:

(l)全过程的程序规范:基于物资采购的意义和实践表明,程序规范应包括立项—采购计划—采购—合约—验收—付款—物资建账—物资运行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则和约束力。当事人不得随意改动;

(2)组织形式的规范:当前高校的物资采购应该是处于监督下的归口和分管专门采购部门、专门人员为主实施集中采购。零星分散采购以使用单位、技术人员为主.专门人员辅助的。从而形成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组织格局:,今后应逐步加强集中采购的力度。通常将批量大、高价值、高风险、政策要求强的实施集中采购,对低价值,低风险、时效强、各种指标明确的产品实施分散采购。但如何运用集中与分散的混合控制,发挥双重效益仍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3)时间规范:各环节应有一定的运行时限,各部门在规范程序运作下,应有明确的时限承诺,以确保运行时效;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6

【关键词】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实施效果

1、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的创建

1.1统一思想,契合企业战略

为平稳顺利地推进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的创建,公司应专门组织成员企业开展专题研讨,全面分析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利弊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深入讨论,企业上下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实行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是符合企业公司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跨国企业企业”战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整体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高端供应商,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1.2领导重视,指导思想明确

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企业公司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必须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范、有序、有力地开展,并以二十四字箴言“坚持正道,遵从规则,注重操守,规范运作,增效降耗,体现服务”作为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原则。为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体现民主决策,企业公司成立了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招标领导小组,成员由企业公司领导,采购单位主管领导,企业公司相关部门领导组成,为整个管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决策保障。

1.3设立机构,搭建两级平台

企业应组建企业公司设备物资采购中心,并明确其管理职能为负责企业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并直接组织进行大型设备、大宗物资的集中采购招标。与此同时,各子企业(改成公司)的设备物资部或资产管理部相应作为本单位的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和招标工作。

1.4建章立制,规范有序工作

1.4.1精心撰写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招标管理办法和采购中心实施细则。设备物资采购中心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制订企业政策性文件,明确集中采购管理和招标工作的规范流程。设备物资采购中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并借鉴外单位经验,制订本公司《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招标管理办法》和《设备物资采购中心集中采购招标实施细则》

1.4.2建立合格供应商库,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在子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的基础上,设备物资采购中心广泛收集供应商信息并进行了认真详细地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库并随着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逐步扩大合格供应商的种类和数量。

1.4.3建立全面、专业、权威的评标专家库。为开展好设备物资集中采购评标工作,通过子企业的推荐和引进系统外的行业专家,设备物资采购中心建立专业知识丰富、结构合理的专家库,为评标工作的科学、公平、公正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进而为科学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5上述办法和制度是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纲领,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为全企业统一、科学规范地开展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1.5统筹规划,两级平台互动

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是既要体现企业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战略,又要尊重子企业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因此,设备物资采购中心对两级集中采购管理平台的管理额度,评标和定标阶段的工作流程都要进行统筹安排。

1.5.1企业集中采购管理平台在管理额度分级的同时,按照“两级集中,动态分流,提高效率”的原则进行分工协作,有机互动,高质高效地完成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招标任务。

1.5.2由经济和技术方面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进行评标工作,其中采购单位派遣的代表人数大于整个评标委员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不超过整个评标委员会人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其余评委由采购中心从评标专家库中选取或从其他相关单位聘请担任。实际工作表明,这种双制衡机制有效保证了评标过程和结果都能够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原则。

1.5.3、定标工作是整个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最核心的环节。为确保定标工作既科学民主,又能充分反映采购单位的意见,设备物资采购中心创新地将定标工作分成三个步骤进行:首先由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招标领导小组中的采购单位成员书面签署定标意见,然后再由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招标领导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根据采购单位意见和评标委员会意见综合定标,最终以设备物资集中采购招标领导小组多数成员的定标意见为准。

1.6科学实施,持续改进完善

设备物资采购中心高度重视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并致力于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持续改进完善。

1.6.1在采购招标方式的选择上,设备物资采购中心根据采购单位和使用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采购产品的不同特性,科学合理地利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多种招标方式进行集中采购招标,确保了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

1.6.2、在资源共享采购和补充采购的谈判中,设备物资采购中心积极贯彻“量增价减”原则,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管理平台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为采购单位争取到了更好的价格、交货时间、付款方式和售后服务条件。

1.6.3、在大宗物资的采购招标过程中,设备物资采购中心根据物资供应周期长,价格变动频繁的特点,指导采购单位制订科学合理的调价原则,保障企业利益,防范了采购风险;根据物资供应地域性强、采购金额大的特点,就近在采购单位所在地开展集中采购招标工作,同时加强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工作,为采购单位选择到了综合实力强、履约表现好的合格供应商;根据钢材供应商习惯于多次报价且通过公开或邀请招标方式不容易取得较低价格的实际情况,主动采用竞争性谈判招标方式,通过面对面交流,多回合竞争,促使供应商最终报出了令我们满意的低价格,为采购单位节约了可观的采购资金。

1.6.4针对融资租赁等新的采购方式的出现,设备物资采购中心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强调风险防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采购工作既顺利实施,又风险可控。

2、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实施效果

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的创建和实施为企业公司的各类投资项目,采购到了性价比高的关键设备和大宗物资,有效控制了投资概算,保障了投资收益。

(1)通过集中科学评价和决策,各子企业树立了既不盲从国外进口品牌,也不一味选择低价的理念。企业设备配置逐步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集中,进一步优化了企业设备资源的结构。

(2)通过集中采购招标和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评价,一批综合实力强,业绩突出,诚信守诺的供应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合同履约率达到100%,有效防范了采购风险。

(3)通过集中采购招标严格规范的招投标程序,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将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将廉政建设和企业、社会的监督机制相结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规范招投标市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3、结语

总之,集中采购制度把发生在企业外部所谓“暗箱操作”采购环节,纳入到企业内部进行监督控制,把采购管理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最大限度地堵塞企业物资和资金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带来建设资金的节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煜.施工企业齐聚京城共商设备物资采购管理新模式[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32(5)

[2]浅谈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7

集团采购管理办法一一、总则

(一)、为规范本集团及下属生产企业的采购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集团下属各生产企业的采购活动。

二、采购原则

(一)、严格执行询议价程序

凡未通过招标确定供应商价格的物品的采购,每次采购金额在20xx元以上,必须有三家以上供应商提供报价,在权衡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资信、客户群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并与供应商进一步议定最终价格,临时性应急购买的物品除外。

(二)、合同会签制度

固定资产的采购合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如生产管理部、质量部、财务部、审计部、生产企业总经办、设备维修部共同参与,调研汇总各方意见,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签约。属集团采购的项目,应报总裁批准。

(三)、职责分离

采购人员不得参与物资和服务的验收,采购物资质量、数量、交货等问题的解决,应由采购部根据合同要求及有关标准与供应商协商完成。

(四)、一致性原则

采购人员定购的物资或服务必须与请购单所列要求规格、型号、数量相一致。在市场条件不能满足请购部门要求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及时反馈信息供申请部门更改请购单作参考。如确因特定条件数量不能完全与请购单一致,经审核后,差值不得超过请购量的5%-10%。

(五)、最低价搜寻原则

采购人员随时搜集市场价格信息,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库,了解市场最新动态及各地区最低价格,实现最优化采购。

(六)、廉洁制度

所有采购人员必须做到:

1、热爱企业,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努力提高采购材料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治观念。

3、廉洁自律,不收礼,不受贿,不接受吃请,更不能向供应商伸手。

4、严格按采购制度和程序办事,自觉接受监督。

5、工作认真仔细,不出差错,不因自身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

6、努力学习业务,广泛掌握与采购业务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及市场信息。

(七)、招标采购

凡大宗或经常使用的材料,如原、辅、包材料、零星且繁杂的物资、办公用品、中药材等都应通过询议价或招标的形式,由生产、质量、财务、审计、采购、总经办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定出一段时间内(一年或半年或一季度)的供应商、价格,签订供货协议,以简化采购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价格随市场变化较快的材料,除缩短招标间隔时限外,还应随着掌握市场行情,调整采购价格。

三、采购程序

(一)、供应商的选择和审计

1、原辅材料的供应商必须证照齐全,具有生产产品的合法证件。变更原辅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过送样检验、小试、中试,征得生产、质量部门同意。必要时,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备案。

2、对于大宗和经常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采购部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供应商的生产管理状况、生产能力、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供应商档案,做好业务记录,会同企业生产、质量、采购部门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估和审计。

3、固定资产及零星物资采购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进行询议价程序和综合评估。供应商为中间商时,应调查其信誉、技术服务能力、资信和以往的服务对象,供应商的报价不能作为唯一决定的因素。

4、为保证原、辅、包材质量的稳定,供应商也应相对稳定。

5、为确保供应渠道的畅通,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于生产运营所必需的商品,应有两家或两家以上供应商作为后备供应商或在其间进行交互采购。大宗商品应同时由两家以上供应商供货,以保证货源、质量和价格合理。

6、对于零星且规格繁杂的物资,每年度根据部门预算计划统计造表交采购部门,向三家以上供应商询价,经有关部门及采购部门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签订特约供货协议,定期结算。

集团采购管理办法二资源简介(以下内容从原文随机摘录,并转为纯文本,不代表完整内容,仅供参考。)1、采购总则

1、1为规范集团公司采购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内各分公司的商务采购活动。

2、采购原则

2、1、严格执行询议价程序进行采购,必须有三家以上供应商提供报价,在权衡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资信、客户群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并与供应商进一步议定最终价格,临时性应急购买的物品除外。

2、2、大宗材料、特殊材料或技术要求比较复杂材料的采购,必须经过工程技术部、生产部、销售部和客服部参与,调研汇总各方意见,经公司领导审核批准方可实施采购。材料采购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相关部门不得找理由拒绝。

2、3、采购人员必须参与货物和服务的验收,采购货物质量、数量、交货期等问题的解决,应由采购部根据合同要求及有关标准与供应商协商完成

2、4、采购人员采购的材料或服务必须与采购单所列要求规格、型号、数量相一致。在市场条件不能满足采购部门要求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销售、客服或工程技术部供更改采购单作参考。

2、5、所有采购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廉洁制度:

2、5、1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努力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2、5、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治观念。

2、5、3廉洁自律,不能向供应商伸手。

2、5、4严格按采购制度和程序办事,自觉接受监督。

2、5、5工作认真仔细,不出差错,不因自身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

2、5、6努力学习业务,广泛掌握与采购业务相关的新材料及市场信息。

3、采购程序

3、1供应商的选择

3、1、1供应商必须证照齐全,具有相关资质及履约能力。

3、1、2对于经常使用的材料或服务,采购部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供应商的管理状况、质量控制、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供应商档案,做好记录,会同客服、销售、生产、工程技术部门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估和审计。

3、1、3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进行询议价程序和综合评估。供应商为中间商时,应调查其信誉、技术服务能力、资信和以往的服务对象,供应商的报价不能作为唯一决定的因素。

3、1、4为确保供应渠道的畅通,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应有两家或两家以上供应商作为后备供应商或在其间进行交互采购。

3、2采购程序

所有的材料或设备的采购,如没履行以下相关手续,采购部有权拒绝采购。

3、2、1工程材料或外销成品所用材料须由合同当事人将所需材料报各公司采购助理。由采购助理与合同当事人确认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及技术要求后填写采购申请单发财务部,财务部在确认收到客户订金后将采购申请单电子版发采购部,采购部在收到采购申请单,销售合同复印件后方可进行材料的采购。采购申请中如果没有填写项目编号/合同编号,应退回。

3、2、2固定资产及大型生产设备的采购,由各使用部门报综合管理部统一申请。报请总经理审批后交采购部门采购。

3、2、3车间零星物品采购,由各使用人员据实填写采购申请单,由生产厂长审批,最后交采购部门采购。

3、2、4工地急用或零星材料,由工地项目负责人或安装单位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直接就近采购,事后报采购部备案。

3、2、5采购询价、综合评估、会签合同,由采购部门协调工程技术部、财务部及销售或客服部共同完成,报公司领导审批。工程技术部、使用部门负责采购物品的适用性,财务部门负责预算控制、合同付款条款的审核,综合管理部负责合同风险条款的审查。采购部负责合同条款的谈判,付款申请、索赔、采购档案的建立,市场信息的收集。同时,与供方和生产厂家联系货物接送的时间、方式、到货情况、质量反馈及确认售后服务事宜。

3、2、6采购过程中发生变化时,销售部或需求部门出具采购变更申请,由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交采购部执行。

集团采购管理办法三为了严格管理和控制公司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规范公司的采购管理行为,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一、比价采购管理的实施原则:

公司的比价采购管理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决策民主化;

(2)操作透明化;

(3)权力分散化;

(4)采购规范化;

(5)效益最大化。

在此基础上构筑全公司的比价采购管理体制。

2、公司实行集团公司和各分公司、子公司三级管理的比价采购管理模式。

具体分工办法如下:集团公司成立采购管理办公室,由公司总工程师分管领导,与各分公司的采购管理部门按采购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分工管理。集团采购办公室具体负责经办由集团集中统一采购的材料物资如:各分公司、子公司共用的白糖、香精等大宗常用原辅材料。

(3)提出制定和调整采购物资控制价格的建议;

(4)对供货单位和价格有否决权;

(5)检查处理违反公司比价采购管理制度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3、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市场信息及时提供价格建议;

(2)严格控制和执行比价采购小组确定的采购价格;

(3)自觉接受比价采购管理小组的监督,按程序开展工作;

(4)建立价格信息网络及台账;

(5)采购人员随时注意市场价格的变化,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比价采购管理小组。

4、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

当比价采购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比价采购管理小组无法裁定的,上报公司总裁,由总裁依据公司比价采购管理的实施原则进行裁定。

四、比价采购管理程序

1、由各物资使用部门在保障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前提条件下做好采购计划,并建立健全计划管理工作,将物资采购计划与财务预算管理统一起来,以公司预算为前提和依据,按月制定采购明细计划,按比价采购的分工上报各级比价采购管理办公室,经比价采购管理小组批准后方可进行比价采购。

2、采购部门在采购前,必须先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然后由比价管理小组召集有关成员,集体研究,对所采购的物资货比三家,进行综合评价,统一意见。坚决杜绝采购中的权力行为和个人行为。采购部门根据研究的结果,在比价采购办公室审核备案,办理采购物资价格审核单后具体执行。

3、各类物资采购不论签订合同与否,都按此程序办理。

4、对于价格低、采购量不大且不经常使用的物资,暂不按比价采购程序管理。但必须事先经过比价采购办公室确认。

5、在比价采购工作中,要逐步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为此,公司要求,只要具备条件,各分、子公司对大宗物资的购置及其它经营活动所需物资都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司总部比价管理小组将指导和配合企业的招标活动。

6、对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采购的材料物资,分别付款的管理办法。由公司采购部门统一进行采购统筹管理,各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别进行付款。对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物资采购计划实施网络化的适时管理,在保障生产经营前提条件下,以最近的距离和最短的采购时间统一要求供货商配送物资材料。由各使用单位按照约定的付款期限进行付款。

7、对集团所属分公司及集团总部所需办公设备、办公用品、清扫用品以及劳保用品,统一归口到公司采购办公室进行集中采购,在货比三家的基础上实行定点采购,以取得规模采购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五、采购部门要建立物资采购分类流水台账,详细记录供货单位的全称、商品名称、规格型号、质量标准、价格、付款条件、联系电话 及联系人等情况,随时备查。

六、违反比价采购管理处罚规定:

1、不按比价采购程序进行采购的;

集中采购管理细则篇8

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考核办法》的规定,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监察、检察、审计部门协助,必要时可邀请采购人、供应商、专家评委等人员参加。

二、监察部门应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同时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考核工作实施监察。

三、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全面综合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实行百分制。根据考核内容和日常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量化打分,考核总分达不到60分的为不合格,60分至79分的为基本合格,80分至89分的为良好,90分以上的为优秀。

四、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年度综合考核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考核通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于半年或年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对集中采购机构半年或年度考核通知,明确考核时间和要求。并在考核开始前15天以文件形式通知集中采购机构。

(二)自查自评。集中采购机构接到考核通知后,按照考核要求认真整理有关资料,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自评,在7天内形成自查报告,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三)检查考评。考核小组对集中采购机构提供的自查报告和相关考核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对照考评内容进行量化打分,并在考评工作结束后形成书面考核意见。

(四)出具考核报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考核小组的考核意见,综合采购人、供应商、专家评委的反馈意见以及日常现场监督的具体情况,作出正式考核报告,并填写《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表》(见附件1)。考核小组在作出考核报告前,应当与集中采购机构交换意见。

(五)公示考核结果。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考核报告和《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表》报送同级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抄送集中采购机构,并公布在湛江市政府采购网上。

五、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工作考核(占总分15%)。

1、机构建设情况。标准分为2分。

集中采购机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工作热忱,内部协调合理,记2分,否则,不记分。

2、岗位设置。标准分为4分。

(1)建立了岗位工作责任制度的,记2分;没有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度的,不记分。

(2)工作岗位设置合理,操作环节权责明确,形成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的,记2分;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形成内部制约机制的,不记分.

3、人员技能。标准分为3分。

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要,且从业人员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占在职人员总数60%以上的,记3分;达到50%的,记2分;达不到50%,记1分。

4、业务培训。标准分为2分。

每年开展培训两次以上的,记2分;未达两次的,不记分。

5、档案管理。标准分为4分。

(1)有政府采购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的,记2分;没有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记分。

(2)归档资料真实、完整、及时,且保管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记2分;不符合要求的,每一项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二)操作程序考核(占总分35%)。

1、执行采购方式。标准分为5分。

按照经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采购方式执行采购活动,改变采购方式及时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记5分;擅自改变采购方式一次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2、编制采购文件。标准分为7分。

制定的采购文件科学、细致、严谨,没有因采购文件错漏导致质疑、投诉的记7分;每出现一次质疑扣0.5分,出现一次投诉扣1分,扣完7分为止。

3、采购信息。标准分为8分。

应当的采购信息(含招标公告、更改事宜等)全部在湛江市政府采购网上的,记8分;每缺一次扣1分,扣完8分为止。

4、组织采购活动。标准分为4分。

采购活动组织周密、秩序井然,受到各方好评的,记4分;采购活动组织出现混乱,导致采购失败的,一次扣1分,扣完4分为止。

5、公示中标结果。标准分为4分。

应当公示的中标结果(含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全部在湛江市政府采购网上的,记4分;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4分为止。

6、督促或组织签订采购合同。标准分为3分。

在规定时间内督促或组织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记3分;延期一次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7、采购资料备案。标准分为4分。

按规定将采购文件、采购合同等有关资料按时、真实、完整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记4分;漏项、缺项或者迟报的,每次扣0.5分,扣完4分为止。

(三)工作质量和业绩考核(占总分30%)。

1、遵纪守法情况。标准分为4分。

考核期内没有

通报批评或违纪违法记录的,记4分。每发现一起扣1分,扣完4分为止。2、工作效率。标准分为8分。

(1)工作效率高,没有相关投诉的,记6分;出现一次因效率低投诉记录的,扣1分,扣完6分为止。

(2)及时退付供应商投标保证金的,记2分。违规一次,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3、工作效果。标准分为9分。

(1)按时完成采购项目委托,记5分。在服务承诺的工作日内,标书提交采购办备案的记5分,每拖延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2)考核期内所有采购项目的实际采购价格低于采购预算和市场同期平均价格的,记2分。采购价格超预算或者采购价格高于同期市场平均价格的,每一例扣1分,扣完2分为止。

(3)投诉案件比往年有所下降的,记2分。投诉案件比往年增加一例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4、服务质量。标准分为9分。

采购人、供应商对集中采购机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和质疑答复等满意度达到90%以上的,单项记3分;达到80%的,单项记1.5分;达不到80%的,单项记零分。满意度以《集中采购机构年度考核征求意见表》为记分依据(见附件2)。

(四)廉洁自律考核(占总分12% )。

1、廉洁自律制度建设。标准分为2分。

建立廉洁自律制度的,记2分;没有廉洁自律制度的,不记分。

2、廉洁自律表现。标准分为10分。

从业人员廉洁自律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的,记10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每人次扣2分,扣完10分为止。

(1)接受采购人或供应商宴请、旅游、娱乐行为的;

(2)接受礼品、回扣、有价证券的;

(3)在采购人或供应商处报销因公或者因私费用的;

(4)向供应商或其他人员泄露应当保守的采购秘密及其他商业秘密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良行为。

(五)报表统计考核。标准分为8分。

政府采购季报表和分析报告报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的,记10分。迟报、漏报、虚报或缺报一次的,扣1分,扣完8分为止。

六、对违反本细则的集中采购机构和相关责任人,除扣分以外还要按《考核办法》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上一篇:毕业设计设计成果范文 下一篇: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