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交易与“集中清算”

时间:2022-08-28 10:10:29

集中交易与“集中清算”

三级清算置于法人结算系统中最符合分工、业务、技术及未来发展的要求

所谓“集中清算”的说法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准确的。我们认为应定义为“集中登记的结算与存托”(以下简称集中结算),集中清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弄清集中交易与“集中登记的结算与存托”的联系与区别,可以从市场分工、内部控制、技术特点、未来发展4个方面分析。

市场分工

证券市场运行依赖于三类组织:

■ 承担交易功能的组织,在我国就是证券公司与交易所;

■ 承担结算功能的组织,分别是登记结算公司和证券公司;

■ 资产存托组织,主要是登记结算公司和证券公司,随着保证金交由银行存管,银行开始成为交易资金的存托组织。

与市场分工相对应,在证券公司内部,营业部、自营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交易的执行;结算部门负责登记、清算、交收以及资产存托。而集中交易与集中结算的关系,可以用出纳与会计的关系作浅显的比喻:

出纳:跑各家银行;

交易:走各种“通道”处理委托订单;

会计:对处理后的单证进行记账和分析,结算记录订单执行结果并进行分析。

此外,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的分离,也是因为交易与结算的功能有本质的区别:集中交易系统要对外连接不同的交易所;集中结算系统则是对外连接不同的登记结算公司、基金公司等。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一个普遍的、基本的手段是业务执行部门(个人)与业务监督部门(个人)的相互独立和互相制约。反面的典型例子是导致巴林银行一夕倒闭的“里森事件”,最幼稚且最致命的就是里森身兼新加坡分行交易负责人和清算负责人 (详见本刊2004年第6期《流程漏洞,制度蚁穴》)。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是谓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它无法完全规避风险,而是谋求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金融市场与金融企业的这种特点,决定了金融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在风险控制与管理上的要求不同:金融企业在风险控制与管理上最大的要求是“及时性”。故金融企业不仅与工商企业一样有“前台”、“后台”,金融企业还有“”(参见本刊2004年第5期《结算:险些被管理遗忘的角落》)。

“”主要是对具有“及时性风险管理”要求的业务进行控制,例如证券交易、外汇交易这些价格可能激烈变动的业务。“”比“后台”的监督更及时,特别是对证券流、资金流的风险监察。因此,交易运作部门、集中交易与结算部门、集中结算这几个系统必须分离。只有这样,集中结算系统作为“”之一才能发挥及时的管理控制作用。

在实现集中交易后,营业部修改数据的“行为风险”可能就转移到了电脑部。再打个比喻,银行对现金库的管理要求是双人管库,但还存在库房钥匙被另一人盗取的可能,也可能二人同时作案。怎么办?以不定时的查库来制约。集中交易系统的超级用户口令有可能被窃取,也有可能几人共同作案,这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将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怎么办?用结算部门以结算系统的数据来控制、防范修改集中交易系统的数据。

在实施集中结算后,必须有客户账户级的清算和存托数据。由于结算每天都做,因此比查库更频繁。集中结算系统中还包含了财务系统所没有的证券资产存托,它可以弥补财务管理的空白。

结算部门作为相对独立的部门,负责与交易相关的资金、证券的交收,使结算部门履行其完整的登记、清算、交收、存托及其管理职能。这符合证监会“客户资产独立存管”的要求,也是业内酝酿“客户资产独立存管”者不约而同地将独立存管的职责赋予结算部门的原因。

技术特点

集中交易系统核心功能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交易处理功能:多渠道、多市场、多产品、多币种的交易;二是通道管理功能。在这两方面中,券商相对最重视交易过程的处理。

首先,对系统要求高效。从客户委托的受理多路径转到交易所,再转到各个市场主体、各个市场的交收系统、交易系统,这中间对数据转换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系统技术的核心特点就是高效。

其次,多种多样的接口转换要求系统可靠性要高,要非常稳定。因为交易系统出问题,几分钟就能给市场造成巨大影响。

再次,冗余性要大。证券交易系统跟银行系统不一样,它的峰值处理要有很大的冗余。银行系统一旦宕掉,客户还可以排队。而证券交易不行,几秒钟后它的价格可能大变,所以交易系统就要求解决如何高效、可靠地运行。

集中结算系统的核心功能是清算和交收的管理,它要同时友好地支持多渠道、多市场、多产品、多币种的结算,还要支持各种费率和资产登记存托的管理。其间,相对最重视交易结果的管理。

相对于集中交易系统,集中结算系统强调以下几方面:

首先,更注重批处理能力。要能够集中处理数量庞大的各种数据:客户、账户、证券品种、数量、费率、资金等等,及时提供分析数据供管理之用;

其次,更注重准确性。证券的统一登记托管,证券和资金交易的清分核算、权益、挂失、冻结、解冻,交易后过户的处理,复杂的多方对账机制,都要求不差毫厘;

最后,更注重灵活性。或许,未来不同市场的交收周期都是不同的,比如说,T日到N日交易的,就需要分类以后做过户,对不同交收周期的交收过户作不同的控制。这就需要多样化的记息、记费管理等等。

交易系统最关注的无疑是交易指令传送的实时性。结算系统则相对更关注大量数据集中处理的准确性。与此相适应,集中交易系统的数据库要求实时处理及并发处理的能力强,集中结算系统要求大数据量集中处理条件下的批处理能力强。因此,两个数据库的设计要求不同,只能以两个库来分别处理不同性质的数据。既然如此,架构在一个系统中并不合理。今后再分,只会徒增投资。

未来发展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对多层次的市场,迎来场内、场外多产品的情形,业务和服务的同质化也将逐步消除。衍生产品和券商自有产品的出现,利率、汇率的自由化,将导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更为复杂多变。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能力,将决定金融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未来证券业的IT系统是延续历史,以交易甚至是委托交易为核心,还是适应未来,以支持风险管理为核心?或者说是以“前台”为核心,还是以“后台”为核心,这不仅仅是系统规划和投资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未来券商经营管理目标与战略的抉择。

我们预见,集中交易系统将面向多市场,实时处理各种产品订单;集中结算系统则真正成为“集中登记的结算与存托系统”,集产品、客户、账户登记,多产品、多账户的清算交收,自有产品和其它产品的存托为一体。结算部门作为独立的内部“登记结算公司”,作为发挥内控作用的,应该完全脱离财务部门或是电脑部门(参见本刊2004年第5期《结算:险些被遗忘的角落》),并且将“清算部”、“清算组”正名为“资产结算存管部”,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职责,所谓名正才能言顺。

实际上,目前的法人结算就是一种集中的结算。在法人结算以前,券商与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的结算在营业部进行;实现法人结算后,因为没有集中交易的原因,三级清算才会分散在营业部的交易系统中。因此,当实施集中交易后,三级清算必然集中。

问题的分歧在于:三级清算是仍然延续分散交易的历史,将其置于集中交易系统中,还是适应前后台分离制约的管理要求,将其置于法人结算系统中?技术最终是支持业务,为业务服务的,而不是相反。所以,集中交易后,三级清算置于法人结算系统中最符合分工、业务、技术及未来发展的要求。

上一篇:呼吸统一开放的空气 下一篇:谁对经济预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