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20 13:02:03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1

为响应市政府号召,我院积极开展了“一创双优”

暨师德教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此时,站在演讲台上,心情无比激动。方永刚、王生英、孟二冬等等这些教育界的楷模平凡的名字和他们一串串闪光的不平凡的事迹,深深地烙在我灵魂深处。让我时时魂牵梦绕,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愿穷我毕生的时间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去诠释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师爱的永恒。

有世界一流大学认为:“大学”之魂在于“大爱”。“大爱”之“大”,不止于学校对教师之“爱”,更应涵盖教师对学生之“爱”。而教师对学生之“爱”,则是一种以最大的热情躬身教育、爱人如已、爱生如子、身体力行的师道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切身教育和引导的一名辅导员,更应如此。

20__年我到学院担任政治思想辅导员的工作,在自己还没有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的时候,就成为了230个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们(来源:文秘站 )的“妈妈”,面对性格各异的他们,我信心百倍,尽量做好他们在学习上的严师,思想上的朋友,生活中的妈妈。我以为这样就足够了,然而一切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因为他们不只是一群孩子,他们更像是一群不羁的马儿,找到了自由的天地,但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当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后,我迷茫过,担忧过,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当我看着一学期结束后整个专业13个挂课的学生名单时,我慌了,作为辅导员,我清楚的知道,我不能完全把责任归结到学生身上,看着一些家长们在我面前泪流满面。那一刻,我在心里也流泪了。由此,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辅导员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今天,当我站在这里,回头看这几年的辅导员经历,我觉得现在的我成熟了很多。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母亲般的爱和责任感。当初因为我自己的不成熟,所以不懂得怎么去赋予学生们更多的爱和帮助,所以自己的工作走了一些弯路。而今天我真切的体会到:要当好一个辅导员,不需要有多威严,不需要有多懂得交际,而是一定要对学生心中有爱。

我不能忘记我们的一位辅导员王志强老师,在学生离校时,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去送他们,虽然她在学院时间不长,但却成为了学生最可依赖的哥哥;我也不能忘记我们的辅导员在学生每次评优评奖时为了给学生争取名额而争得面红耳赤……

因为有爱,所以才会有20__年6月26日那场我永生难忘的毕业典礼,在典礼上,当师生的泪水挥洒如雨,当拥抱毫不吝啬,当几百名学生齐声呼喊着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名字,这是怎样的一种令人震撼和令人深思的场面?看着一个个即将远去的同学们不舍的目光,我们的老师有的躲在角落里悄悄地落泪,有的忍不住掩面而泣,有的和同学们抱头痛哭。我站在舞台上,大声地、真切地告诉所有的同学们: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你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学生!”。每当我回想起这样的场面,看到这段视频,我总会涌出无限的感动和泪水。

和谐文明的菁菁校园,书声朗朗,墨卷飘香;我们学院作为济源唯一的一所高校,作为联合办学的一面旗帜,在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有人说过没有高校的城市是缺乏科学张力和人文力的。而没有了济源的辉煌也不可能有济职学院的灿烂明天。济职学院和济源同命运,共发展。作为学院教师,我们的前程注定与学校的未来密不可分,学院成功与否也关系着我们每个人更多的现实和长远的利益。学院的荣耀与强大是每一位师生共同的心愿和不懈的追求!作为辅导员,就让我们张开我们的双臂,用我们无限的爱,来拥抱我们的学生,拥抱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构建和谐济职学院,富强济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2

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穷则思变。

怎样才能改变?必须“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创新思想观念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观念创新的力度决定着跨越式发展的幅度。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历届市委、市政府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是分不开的。济源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得益于观念创新和思路创新。市十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济源的奋斗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创新思想观念,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克服僵化保守、故步自封的思想观念,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谋划新思路、实现新跨越,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向着更高目标、更高层次不断前进。

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作风,是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要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一要树立勤学好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二要树立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三要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实干谋发展,以实干促跨越,潜心研究破解各种难题的真招实招,拿出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政策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问题在一线解决,把改革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实到位。四要树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作风。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服从市委的领导,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推动济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高度珍视团结、处处维护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班子内部形成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五要树立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抵制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享乐主义,在各项工作中做到精打细算,严格把关, 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坚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提高,彻底去除阻碍我市发展大局的不良工作作风。如有的思想作风不端正,放松了党性锻炼和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个人利益至上,心态浮躁,追名逐利,官欲、权欲、私欲膨胀,拉关系、

跑门子、图升迁;有的学风不端正,忙于交际应酬,忙于吃喝玩乐,不重视学习,不认真学习新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更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缺乏理论武装和熏陶及知识滋养,导致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精神萎靡、志趣庸俗;有的工作作风不端正,宗旨观念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办事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服务中心工作不认真、不负责;有的一把手对班子和部属不敢抓、不敢管,揽功诿过,怕承担责任,机关纪律松弛、作风散漫,甚至工作浮漂、弄虚作假;有的领导作风不端正,不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独断专行,造成班子不团结、不协调、不和谐,权力脱离监督,重大决策不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往往因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有的生活作风不端正,一些干部品行不正、操守不严、贪图享受、生活腐化、欲望膨胀、趣味低下。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如果我们不警惕、不抓紧治理,听之任之,就必然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我们的各项工作,影响“两个率先”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济源”目标的实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和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性。

第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快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全国范围来看,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在想方设法优化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汇集,以抢占发展先机;同样,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都把环境好坏作为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营造一个政策优惠、管理规范、市场有序、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良好环境,不仅能直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为我市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使济源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集的“洼地”和外来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园”,从而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市面临的发展环境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和部门表现得较为突出。有些部门高高在上,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漠不关心,不能及时解决;有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依然存在,工作推诿扯皮,作风拖拉疲沓,办事效率低下,不按承诺的时限和标准办事,不按规定落实工作部署和工作任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乱收费、变相收费、多头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还不断发生封门堵路、断水断电、敲诈勒索、盗窃哄抢企业财物等违法犯罪现象,寻衅滋事、干扰破坏企业正常经营的案件不断出现。

因此,我们必须把优化发展环境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一要营造宽松开明的政策环境。制定好鼓励经济发展和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并认真落实。对上级的有关政策,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创造性地执行,既不能违反原则,也不能死抱本本,死搬教条。二要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完善审批方式,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按照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从严查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四要营造诚信友爱的人文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水平。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五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弱势群体的扶助救济工作,依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平安济源”建设,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认真做好稳定和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各类矛盾和安全隐患,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3

当我们学习看到**高管贪腐落马时,都十分扼腕。曾经他们经过刻苦的努力,换来了工作上的成就。但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诱惑下,放弃了曾经的信仰,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最后只能长期与冰冷的监狱相伴。这宛如从天堂坠入地狱,差别是如此之大,让人唏嘘不已。他们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老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一语道破镜子的真正价值。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看清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斜、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我作为党支部纪检委员,对贪腐、职务犯罪更应引以为戒,划清界限,绝不越过防腐防线。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着公司的经营发展,应该自觉地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今后要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觉悟,增强拒腐防腐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牢记廉政勤政,树立良好形象

作为**公司一员,站在自己的工作角度谈廉政建设,我认为应该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即: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模范的遵守纪律规定,自觉接受各种监督,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使个人利益必须在保证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来实现,并且加强自我约束意识。工作中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不勤政无以立业,不廉政无以立身。只有把这两条统一起来对待,才能经得起考验,树立好形象。

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推廉政建设

企业要发展,需要形成廉洁清正的氛围。因此,我们除了注重增强经营效益外,更应注重构建廉政的企业文化。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创新思维,多角度、全方面推进廉政建设。不仅干部中推广,也要开展大量的学习课宣传课,使每位职工做到廉政熟知于心,廉政操作在手。

四、加强廉政监督,做到警钟长鸣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案件常常发生于微小的疏忽或失误的瞬间。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应注重各个环节,特别是关键环节,要把好关,严格控制风险,降低各种风险发生。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4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黄 伟

马年元宵节刚过,县委及时举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封闭学习会。为期三天的学习会以专题辅导、集中学习、封闭自学、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等形式开展,先后听取了自治区党校杨耀教授关于《学习党章、维护党章、实践党章》和《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专题报告、学习了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在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研读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辅导材料。通过系统学、认真思、对照查,使我的思想认识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谈谈我对这次封闭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得到了教育

指出“三个必然要求”、“四个直接关系”、“五个进一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直接关系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直接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直接关系推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发展。要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有利于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问题。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问题即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严重损害党群干群的关系,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解决。()通过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但有助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从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

二、进一步领会了精神,明确了任务

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明确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正确方向,凸显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这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改进党的作风,集中解决 “四风”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诟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突出问题。

通过封闭学习,我对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和认识,对自治区、市委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目标要求、主要内容、重点、切入点、方法步骤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中央提出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也是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具体来看,就是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来“照镜子”;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来“正衣冠”;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来“洗洗澡”;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来“治治病”。我想,只有借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切实让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风有所转变,广大人民群众感到变化、感到满意,才能充分地证明我们完成了任务。

三、进一步端正了态度,坚定了信心和方向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不知道“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问题,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党员干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锻炼自己,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走群众路线。

围绕在视察内蒙古时重要讲话和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在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将牢牢把握好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环节步骤,在方法上,一是在“着力做实”上下功夫。从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注重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在“着力做细”上下功夫。“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从工作的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深入研究工作当中存在哪些思想问题、作风问题、机制问题,深入研究如何寻找改革创新的结合点、如何理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着力点。三是在“着力做好”上下功夫。紧密围绕实际工作,积极查找作风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认真整改。

我将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坚持把活动的主题和总要求贯穿始终,坚持把反对“四风”贯穿始终,坚持把整风精神贯穿始终,坚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结合工作实际,就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感觉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为民”,说的是党的宗旨问题;务实,讲的是思想和工作作风问题;清廉,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突出这个主题,不断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干净干事、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力求解决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作风漂浮、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等突出问题。

二、抓好前期调研工作。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面主要做法、基本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了解不同类型党员对群众路线教育的需求。结合实际,将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制定与促进中心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注重活动推进的方法。注重分类指导,增强针对性。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让活动更灵活、更有效益;坚持典型引路,让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有目标,少走弯路;坚持督查促进,让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绷神经、高度重视,确保活动符合群众需求和期望。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5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遗豫常至于亡身。古之如此,现在亦是如此。前不久,在公司举行的一次技术比武中,一位电焊工人自恃技术过硬,但在比赛中被裁判当场判为不及格,单位领导让他回去后认真学习操作规程。究其原因,原来在焊接的时候没戴手套和防护镜,而他却说没事,不会伤害到别人,试想,一个不对自己负责的人,能对他人负责吗?能对企业负责吗?当前徐矿集团公司党政领导本着关爱职工的生命安全,为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开展了职工岗位行为规范教育活动,要求每个职工必须学习岗位规范、规范操作的规程,使他们把“规范”二字刻骨铭心,真正把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意识入心、入脑,常打安全预防针,彻底拉紧安全工作这根弦。

从某矿新闻媒体上,我看到,职工岗位行为规范教育这项活动已经深入广大职工的内心。在矿务集团有这样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多年来含辛茹苦拉扯几个孩子长大成人,直至参加工作,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家庭里,母亲深深知道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在母亲的督促和检查下,他们全家人每天一起学习规范上岗材料,有读、有写,互相谈体会,母亲从切身体会教育子女,诉说岗位规范教育的重要性。我看了以后很受感动,也深深感受到此次规范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虽然我是在辅助单位工作,但甚至被不论是采煤一线,还是辅助单位都要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犹如煤矿生产的一盏明灯,引领煤矿的安全生产,如果不能牢牢遵守制度,按照规程生产,就无从谈起煤矿的安全。

我是一名教师,虽然远离煤矿生产,但各种血的事实告诫,谁漠视规范,谁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一组组数字,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自己深感责任的重大,一俟不敢马虎,认真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徐矿集团教师岗位行为规范,将各种规范要求烂熟于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教学工作,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严格按照规定举行,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用自己的言行带动身边的同事,使我们的教师成为一支品牌过硬的品牌队伍!我们共同用爱心、恒心培育矿工子女,让那些在外进行创业的矿工们安心、放心,为徐矿集团的双二百亿宏图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注定肩负着许多责任和义务,你们的安全就是我们的幸福,你们的安全就是我们的期盼。为了自己的人生,为了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的父母,为了需要你们抚育的子女,为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为了不给亲人留下无尽的痛苦!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规范操作、注重安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共同乘着集团公司的学习春风,树立为徐矿双二百亿立功的雄心壮志,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牢牢抓住安全这根弦,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化企业,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康,让规范教育与我们同行吧!再创某矿集团新的辉煌!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班主任; 班集体; 学生; 平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16-01

何谓平行教育,就是把学校――班集体――班主任――学生平等起来,对等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近些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投入资金扶持职业教育,力图振兴职教事业。因为职业教育的兴衰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关系到社会,关系到国家,关系到未来的重要举措。

一、树立平行教育观念创新平行教育思想

(一)对班级的管理中,原有的一些做法是采用外在于学生的教育模式,班主任、科任教师是施教者,传授者,而学生呢,始终是一个被动的群体,要去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要求和教导,无法意识到师生之间是何等的交互主体关系,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无参与权,无发言权,处在一个被动的层面上。忽略了学生集体是如此强大的教育力量,也忽略了学生集体的参与应是促进学生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比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参与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是完全内化的,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对班级的教育中应充分调动集体的力量去使学生接受教育,得到好的教育,并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有意识的去建构一种平行教育模式,但首先必须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平等的作为前提。班主任不再是主体,而是作为课堂上,班级中的一员,是学生的亲密合作者和交流着。在这样的模式下,班主任,科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同学之间的平行影响可以得到大力地发挥,学生群体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心智和潜力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开发和挖掘。

(四)作为班主任要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搜集职教行业中的一些优秀的管理经验,开动自己的脑筋,拓宽自己的思维,引进一些先进方法,新的思想,鲜活的管理水平,灵活有效地运用到自己所管理的班级中去,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这样,你才是可行的,是有价值的,最棒的班主任。

二、建立平行教育班集体发挥班集体能效

(一)集体是平行教育影响实施的前提,学生群体还不能算作一个集体,班级群体也还不能算作一个班集体。班集体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的共同活动为基础,以民主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为纽带并促进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高度凝聚力的共同体,这样的班集体才是有力量的集体,也是最有效的实施平行教育影响的班集体。

(二)班集体的建设不单单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学校校长、学生科长、教务科长、科任教师乃至全校教职员工的重要工作。作为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的学生,班集体是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阵地,是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三)班集体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学习关系,亲切的生活关系和思想的共荣及友谊的共存,荣誉的共享。虽然班集体规模看起来是否不大,人数也相对较少,但是对整个学校教育和影响却是巨大的,不可小视的,他们的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地青春气息,将会孕育和萌发出一股生机勃勃地新生力量。

(四)作为一个健全有力量的班集体,首先需要明确集体一致的目标,其次应当有一个高度权威性的领导核心,再有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学风,严明的班纪班规,最后应当有共鸣的思想和相容的心理,让集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这样才算是一个切实有力的班集体,才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上进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高效有力地班集体风貌。

三、教育中集体和个人的平行关系

(一)集体是个人的教师,而个人是受制于集体的,同时,还必须遵循集体的原则,为集体去服务,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教育中,班主任可以把集体作为对象,在教育集体的同时也教育着个人。在对某一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也同时要考虑到能够产生对集体的影响。

(二)在对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学生的抽烟、喝酒、逃课、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等坏毛病,要进行批评教育,首先采用单独谈心、平等对话,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然后还可以通过周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集体讨论和评析,说明清楚,哪些是不良习惯,哪些是优良习惯,该怎么做才是一名好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去界定,这样,能够启迪那些存在着问题,犯了毛病的同学去自我修正,做到严于律己,去对集体产生好的影响。

(三)班团干部在班集体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你能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纪律,勤奋好学,积极领导和带领全班同学勇于上进,管理维护好班集体。学生个人也会乐于支持和拥护你们的。同时也愿意与班团干部一道搞好班级中的一系列工作,如文化活动、文体活动等。维护好班集体荣誉,共同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都会全力为振兴班级多做出一些贡献。

四、平行教育时机的把握和掌控

(一)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努力把握好平行教育的时机,让平行教育更好更快的普开,譬如,赏识学生,赞扬学生,勉励学生的各项成功之举,这是十分重要的平行教育的内涵所在。因为,每一次赏识的目光里,每一番赞扬的话语中,每一句勉励的情感内,无不说明了师生之间情谊的交融,它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催化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上进,奋发图强,勤于思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二)教育的艺术在于不断地传授知识,不断地探寻和追求理想的境界。要学会唤醒、激发、鼓舞学生的沉睡心灵,要敲开学生的心扉,让阳光普照学生的一生,这样班主任就能在平行教育中把握好机会,掌控好平行教育的尺度,运用自己的才华和经验,去一点一滴地触动学生的心脾,溶化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有效地产生巨大的动力去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的生活绚丽多姿,光芒四射。让平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真正在中职教育中意义深远。

五、平行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持续和发展

(一)当今中职教育事业阳光普照,生机盎然,隆隆兴起的姿态已显现出来。国家和政府对双困学生十分重视,对农村学生、边远学生,开展了助学金教育,免费生教育。无疑是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支持,让中职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一缕缕阳光,看到了充满了热情和信心的希望,这就有力地促进了中职教育地可持续性的发展。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7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双主体的线型结构,而是一个三主体的立体结构,是教师、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这3个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协同运作。在最高层面上,教师居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基础层面上,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发挥着主动作用;在中间层面上,班级集体既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对班级成员实施教育的主体,发挥着主力作用。

课堂教学的三主体结构规定并规范着课堂德育的结构和运作模式。

班级集体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是班级授课制的必然产物。集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走进课堂,开拓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将教学活动置于一个生动的社会心理环境之中,使整个课堂教学布满新的活力。与个别化教学相比,3个主体在人际关系、心理和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教师方面

1.人际关系。教师教学和交往的对象不只是个别学生,主要是班级集体,师生之间的那种单一的线型关系已退居次要地位。

2.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上产生一种新的内在需要,即期望集体能以良好的风气对班级成员施加积极影响,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将以整个集体的实际需要为目标,个别化的反馈调节只是集体教学的补充。

(二)学生方面

1.人际关系。学生交往的空间和内容得以扩展,不仅有同教师的纵向交往,同时还有同集体的横向交往。

2.学生心理。学生普遍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义务感和寻求尊重的欲望,这种情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他们学习活动的内驱力。3.学生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不仅要受到教师的直接调控,同时要受到集体规范的间接影响。

(三)集体方面

1.人际关系。集体参与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接受着教师的教育,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往影响班级成员,同时也发展自身。

2.集体心理。集体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班级成员认同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3.集体行为。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铸造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塑造着学生的个性。

面对班级教学的三主体结构,教师在实践中坚持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已成为一种必然。运用这一原则的实践模式就是在教育学生个体的同时也教育集体,在教育集体的同时也教育学生个体。具体操作是:在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注重强化其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传播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对集体进行教育的时候,注重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班风、学风、考风的道德价值和每个成员为实现集体的教学目标应做出的努力。实践表明,只有正确地处理班级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整体控制与个别化的调节反馈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三主体的协同运作。

集体,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实施集体教育的主体。

哲学研究认为,实践的主体因其不同的社会结构可以划分为4种形式,即: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集团主体是指以一定的集体、团体、群体形式进行实践活动时所形成的主体”[2]。集体作为集团性主体,在实施集体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主力作用,具体表现在其吸引、推动、协调、激励班级成员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所发挥的能动作用,不是任何一个教师和少数学生领袖所能代替的。这种主力作用本身是一种非凡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就是集体力”[3]。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集体力是由集体自身创造出的凝聚力、驱动力和同化力结合而成的。

1.凝聚力。这是指集体对其成员产生的一种吸引力或向心力。这种凝聚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它能满足多数成员的多种心理需要,如求知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和创造的需要等等。

2.驱动力。这是促进集体发展和班级成员个性发展的内动力。它主要是通过集体目标的激励、舆论的推动、社会助长、榜样示范、人际之间的互动等发挥作用,产生驱动效应。

3.同化力。这主要是指集体的良好班风对消极因素具有一种转化作用,也是精神生命体具有的“吐故纳新”的机制。集体正是通过无形的群体压力、模拟、暗示、认同、感染、从众等心理现象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使集体的期望、信念、规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班级成员的人格结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产生同化效应。

在教育实践中,凝聚力、驱动力和同化力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也是集体所以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的心理机制。正是由于集体的积极参与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产生两种主要的功能:

1.熟悉功能。同学之间的交往,非凡是合作型的交往不仅可以使学生间不同的聪明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网络得到“互补”,而且能促进他们的道德感的加强。

2.社会化功能。实践表明,班级学生人际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方式,归根结底是其社会关系类型结构和班级文化的反映。班级文化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的总和,对学生的社会观点、社会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影响。

正是由于集体在教学中具有熟悉功能和社会化功能,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改革才产生了许多力求发挥这两种功能的教学模式,如“非指导性教学”、“合作教育学”、“探究发现教学”、“社交教学法”等。

班级集体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学习实践中,学生以教材中物化的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为对象,“主动学习、主动熟悉、主动接受教育内容,主动接受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4]。同时又以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班级文化)为对象,主动地吸收、选择,然后内化并塑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这正是主体的客体化和客体的主体化的双向过程,从而体现学生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现学生主体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

课堂德育寓含、渗透、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并不是说它没有其独立性,它除有正式的课程(指学科课程)外,并且始终保持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它不仅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内容结构,而且有自己非凡的方法、非凡的目标、非凡的途径和非凡的功能。实践表明,课堂德育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学生、集体三主体的协同运作及其多种途径的相互配合。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学课堂德育三主体协同运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人格影响

教师的人格,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的展现。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完美的人格,一直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理想的教师人格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在智能方面,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深厚的教育科学素养和较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品格方面,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和优秀的心理品质。非凡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怀有一种真挚的爱。这种爱在于它是原则性、教育性和广博性的统一,是由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交织凝聚而成的一种教育情操,具有强烈的感化、引动、调节和激励的功能,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教师人格的影响,是教师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对学生心灵的感召、感动和感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我们说,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种教育性不只是指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而且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对学生、对集体的态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教师的人格正是通过这些外在的现实真实,自然地、多层次、多侧面地影响着学生。

(二)教师的课堂治理

课堂治理不仅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所必需的强制性手段,而且是一项“育人工程”,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施调控的过程。“对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的调控,集中反映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5]。教师的治理既要从严治教,又要有民主作风,要善于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集体的尊严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考风;同时,须注重调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教师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影响力。此外,治理者要注重把非强制性影响力与强制性影响力结合起来,即使是严厉的批评也要讲究艺术。课堂治理是教师、集体、学生主体作用协同互动的过程,因而教师要着力调动集体和学生自我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良好个体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的社会传递

教科书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社会要发展就必须通过这些载体将人类创造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课堂教学是实施这一传递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实施这一社会传递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集中表现在对教材中的各种文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使其合理变异与“再生”,从而达到“文化增殖”与“活化”,然后力求运用最佳的方法和手段使这种传递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上的社会传递,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它还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实践表明,在如何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上,历来是教育改革所触及的敏感区,也是不同教育思想和不同教育流派形成纷争、对抗与碰撞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课堂社会传递过程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集体的人际交往

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是教师、学生和集体三主体进行交流、沟通、相互作用与彼此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各种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来实现的。这里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指体势、表情、目光、距离等。集体的人际交流能把集体的期望、规范、价值观、信念、态度等通过有声或无声的语言进行传播和扩散,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凝聚、驱动或同化效应,从而发挥德育功能。良好的班集体中,对课堂上出现的非道德行为,同学们会用语言、或用表情和目光表示他们的不满和厌恶,构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有的学生就会在这种压力之下改变态度。课堂上同学中一旦有发现、创造、互助、合作等积极行为时,同学们就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和赞赏的目光,形成一种“社会助长”。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是一个催人上进的团结互助的社会心理环境。课堂上气氛和谐活泼,能为师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心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就不会感到孤独、苦闷和失望,进而熟悉到自己的价值、尊严,树立起上进的信心和勇气。实践表明,集体中的人际交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五)学生的内在激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除教师和集体的影响外,其内部的心理动因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只是智力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生活。学生在课堂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离不开这样一个内在的激励机制:学生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新知,或解决了某一新问题,或者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赞扬的时候,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兴奋、喜悦的情绪体验就会转化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从而提高其抱负水平和精神境界。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获取知识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进一步发挥出来,其爱好、动机、情感、意志等诸多非智力因素就会被激活、开发和强化,进而成为直接推动主体产生新的认知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因。这种情境下的学习再不是被动的死记硬背,而是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是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统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是智育过程与德育过程的统一,是良好思维品质与道德品质的协调共振。因此我们认为,这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课堂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生气制。

课堂德育三主体协同运作的途径,也是课堂德育主体作用发挥的渠道。这里的协同运作是由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班级集体的主力作用和学生个体的主动作用的协调同步,形成合力,产生系统效应。实践表明,课堂德育的三主体的作用不是并列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决定性的要害因素。因为教师不仅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同时还是“教学过程的操作者和设计者”[6]。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都是教师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延伸。教师的主体作用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落实到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而三主体协同运作的实际效能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心理的健全、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上。教师、学生个体、班级集体三主体是一个整体,协同运作于教育实践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是一个整体,实现于教学活动中;知识、能力、人格是一个整体,包容于教学目标中。我们只有整体地熟悉和整体地把握它们的结构,才能更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更有利于发挥课堂德育的效能。

集中教育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学习型集体 情感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实施要本着“三个面向”的基本方向坚持素质教育。体育也是如此。当前体育教学大纲的再次修改标志着体育教育要针对学生身心来实施教育学手段,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之中,何谓全在素质教育目标?我认为其包括三个方面:健全身心,完善道德,锻炼“参与能力”。然而如何才能将上述目标付诸实际,如何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实际体育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我借助“学习型集体”这一组理念赋予了传统的集体教学思想以时代的新思维,力图使之得以重视。

1.学习型集体的构成

学习型集体活动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习型集体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运动知识、运动技能及兴趣组成一个学习型集体;可以按照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个好来组织一个学习型集体;也可以把一个教学班或一个小组甚至是班内的几个要好的朋友组织为一个学习型集体;若在灵活运用时还可以将讨论或总结时观点一致的几个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型集体。总之,凡是在教学之中出现,并且其内部目标指向是有利于学生进行社会学习,且为多个学生构成的学生团体即可以称之为学习型集体。但是,应该严格界定的是:学习型集体必须具有一致的心理指向和目标志向,不论这种指向是自发、诱发或是强加的。因此学习型集体应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特征:成员之间必须积极交往并且在课上学习之中表现出相互依赖;拥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并且在实践之中人人参与,有为达到共同目标而付出努力的表现;以一不定期的协作结构进行交往,并且在实践之中相互影响。

2.学习型集体对于体育学科德育渗透的具体功用

体育课上的学习型集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中自发集体是实施德育的基本对象,如果将其转化为学习型集体后,就成为了德育实施的基本组织形式。正如集体对其成员的影响一样,学习型集体一方面作用于学生的个体意识,使之相互团结,另一方面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与习惯,使之相互协作、正当交往,从而指正他们品德的发展方向。学习型集体有以下的德育因素。

2.1在学习集体内部学生亲眼看到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切实体验到参与集体“学习”活动的乐趣,促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完善集体意志的迫切需求。意识到个人的表现也许会影响本集体的成败而集体的成败对于个人也有很大的影响,由此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尊重和服从集体的意向,投入集体“学习”,并逐步形成集体主义的思想。

2.2学习型集体提供给学生以开阔的存在空间,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同时与教师、同学共同活动,别人的言行直接引起学生心理活动,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之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完成对自身的超越,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是一种正向促进。

2.3幻想是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前奏,是形成意志的一种动力。学习型集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幻想,使之指向集体活动,指向集体发展的前景;使得集体内部生机勃勃、奋发向上,进而使学生在奔向集体“学习目标”的活动之中更加强化对集体的关心与热爱。

2.4在参与学习型集体的学习活动中,与同伴积极协作、尽力配合的过程对于学生个体的角色、意识是一个强化过程;个体自身在集体之中的定位过程对于学生自我认识、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品德来说是有利的。

3.学习型集体是“学生主体教育”的基础

学习型集体在体育教学之中为我们开拓了对待学生主体的几种态度指向。

3.1亲密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型集体的出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作,明确了集体内部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师生简单的教授关系转变成为引导与主动追求的新型师生结构。

3.2在学习型集体内部,成员之间从相互依赖与协作发展到自发形成了初步的集体分工,再到以一定的分工为基础进行基本协作。在上述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主体具有了能动地独立学习的活动机制。这将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高效、能动的新机制,使得体育教育、教学进程迈向新的时代。

3.3学习型集体的社会心理学特征是:具有人人有份的学习目标。拥有这样一个目标,全体成员就会在十分自觉地积极参与和一致奋斗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同时非常重视个人进步与集体的成就。教师一旦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主体,其主要职能自然就指向了侧面帮助与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变牵拉式的教学为指引――实践式的教育实施。

3.4学习型集体的存在,使得对于传统教育教法中存在的那种师生之间影响、迁移的情况会有所改变。教师主要精力会集中地投入于对学生集体内部目标的指定,教学更加集中于学生主体对于体育和相关教育因素的理解和认同;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目标选择―方法实施―目标达成”的体育练习专题指导;集中于进行体育文化的专门渗透。

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系统,教学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将其转化为学习型集体,就成为德育实施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多元反馈教学法运用在高校体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2):94-95.

[2]于素梅.体育教学中教与学“主动”与“被动”的逻辑定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5):87-88.

[3]李迎春.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6):100-102.

[4]聂方.“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上一篇:素质拓展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亮剑精神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