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统一标准范文

时间:2023-09-18 11:30:28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1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有关协: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00-20XX,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基中,3.03、5.04、5.07、6.0.3、6.0.4、6.0.7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标准是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44号)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分会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实践经验,坚持了“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由我部于20XX年10月进行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修订是将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并,组成新年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体系,以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质量标准和程序。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和单位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内容和程序等;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检验批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案要求;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子单位和子分部工程的划分、涉及建筑工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见证取样及抽样检测。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必须与本标准配合使用。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产值统计;主要指标;影响因素;对策[Abstract] The valu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policy basis, basic index and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duction statistics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marke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lassification, production statistics data index,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quality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building enterprise statistics work.

[Keyword]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duction statistics; index;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2

一 前言

建筑业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前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掌握建筑业的宏观发展布局,以及经济发展步伐的调控,就需要建筑业在产值统计数据质量方面把工作做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受到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和企业考核监督政策的影响,产值统计数据质量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谎报、瞒报等现象还很普遍,数据统计的随意性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提高建筑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对于指导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帮助企业健康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建筑施工企业产值统计主要指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值统计主要指标包括:

1.建筑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其他产值是指建筑业总产值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值。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总包企业向分包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以及不能明确划分的施工活动所完成的产值。

2.竣工产值

竣工产值指建筑企业生产所形成的成品的货币价值。是建筑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后,经过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工程的全部自行完成的价值。是检查合同执行情况、产值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反映了施工企业完成的最终建筑产品为社会提供的效益。

3.建筑业增加值

建筑业增加值是指建筑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价值。增加值核算较总值核算在对企业管理影响方面有更准确的反应性。

三 建筑施工企业产值统计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1.建筑施工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建议删除,)存在问题主要有:

1)产值数据统计机构设置不完善,基础工作薄弱。有些企业不重视产值统计工作,统计人员兼职人员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对统计业务不熟悉,不能深入施工现场,统计数据随意性很大,使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2)统计制度管理不够完善,统计资料收集渠道不规范,造成统计不准确。产值统计由于在统计方法、数据上报流程等方面不严格,使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现状。

3)产值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统计数据的手段相对落后,手工、半手工操作,再加上统计人员不熟悉工程进度和合同要求,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工作效率低,可靠性差。

4)统计业务管理松散。缺乏对统计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认识,对待产值统计数据不严肃,瞒报、漏报、虚报现象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5)外部对统计工作的检查监督不利。企业内部管理和主管部门的监管,缺乏足够的执法力度,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

2.产值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企业异地施工,统计数据与登记造册地脱节,加上企业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统计数据不及时和不全面。

2)统计人员技术素质决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不同资质的企业内部的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达不到资质要求,统计数据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3)建筑业的流动性和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资料收集和上报的管理难度大,加上统计方法的落后,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4)市场监管不规范,招投标工作存在不正当行为,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逃避税费,人为造成统计的虚报、瞒报,使得统计数据不准确。

5)施工企业人员管理的流动性与项目转包、分包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产值统计数据的不准确。

6)建筑市场的竣工结算滞后现象,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不正常,造成在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增加值时差别较大。

四 提高建筑企业产值数据准确性的对策

1. 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对建筑企业的统计基础业务工作进一步规范,从制度上严格统计工作流程。

2. 完善统计考核检查制度,促使统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比对产值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3. 强化统计的科学手段,利用电脑和软件系统对产值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实行系统化管理,从统计的原始记录、数据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的全过程,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口径,包括范围、指标的取得渠道着手,保证原始信息数据采集中的真实性、准确性。

4.能加大检查执法力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企业内部和统计主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对不如实填报、弄虚作假的要加大检查执法的力度,用法律的手段,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5. 要想解决建筑业总产值统计不准的问题,必须要改变税费征收制度,不以统计资料为税费征收依据,使企业放下思想包袱,自觉的提供真实的统计信息。

6. 企业完成产值的统计与财务结算收入要分开,合理的协调两者的关系,避免数据上报的人为因素,也避免了因结算拖延,单位不能上报竣工产值的无奈局面。

7. 装饰装修企业的统计信息要与票据管理结合起来,按照所开具的发票统计产值,消除了企业的顾虑,保证了数据的质量。

8. 对建筑监理人员的制度化管理,是提高产值统计数据质量的外部保障,提高监理人员素质,杜绝虚报、瞒报统计数字的施工单位钻空子,实行严肃的工程监理制度,才能保障产值统计质量。

9. 对施工企业人员工资福利报酬的统计按一定比例测算用工人数和当地的工资收入水平来推算工资总额,从而比较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分包企业也要进行全面的所有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数据统计。(这是劳动工资统计,建议删除)

五 结语

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的实现。由于建筑企业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因此,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对于提高国家财政的收入和社会协调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提高建筑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要求,必须在产值统计工作中重视数据的采集质量、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并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将建筑企业的产值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浅析施工企业产值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工程管理,2010.60

[2]王诗俊,建立统计台账提高统计质量,农村财务会计,2003,12

[3]周桂兰,浅谈统计数据质量问题,2009,4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3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ore remarkabl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other products quality, it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difference is the consequences, often more than any other industry more serious, the consequence is unimaginable. Therefore,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very early in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important project, quality first" the policy, calling on the whole of society for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cern. For many year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s always the most outstanding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V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

质量控制是指“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的部分。”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产品质量产生、形成的全过程中所有环节实施监控,及时发现并排除这些环节中有关技术活动偏离规定要求的现象,使其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及人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也就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建筑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建筑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和服务,令顾客满意,关键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和产品的质量必须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目标。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

建筑产品的质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程项目质量是建筑产业的生命,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因为建筑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从传统建筑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1.传统建筑设计及美学标准的局限性

随着自然环境危机对人类的警示,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在面临人类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和复杂的生态问题时其局限性就显现出来。面对当今建筑这样一个超越形式与功能的复杂系统,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由于缺乏对环境、生态和与建筑相关的自然的深刻认识,使得我们对建成的建筑及城市环境对外部系统大自然未能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其生态效益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微乎其微。

从生态出发的建筑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视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开放系统,是一个有人参与、受人控制的主动系统。其侧重研究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问题,而是建筑系统的能量传递和运动机理,其目标是多元的。

2.自然美学和生态美学

建筑,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在传统(自然)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显而易见,这种偏重审美的评判取向均是以人为衡量的标尺的,它为了人类而美。然而,实际上建筑并非只为人而美,它包含着自身的价值。汉斯·萨克塞指出:"物体的美是其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志,当然这是我们判断给予它的。但是,美不仅仅是主观的事物,它比人的存在更早。"

3.建筑审美的生态美原则

如若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去研究建筑审美的标准,那么生态美学的三个特征(或称原则)应是建筑评判的尺度。

生态美学的第一特征,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如果这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诸如因建筑的营造造成了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额耗费等等,那么这一建筑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坏力的,也就根本谈不上美了。

生态美学的第二特征,和谐。人工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使人工系统的功能需要与生态系统特性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态景观的和谐美。对建筑而言,和谐不仅指的是视觉上的融洽,而更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的第三特征,健康。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在争取到自然与和谐的前提下,创造出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设计的一个原则。"一个能使人类天性得到充分表现的环境,是进化的环境。"

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文化、政治全面高速发展与进步的21世纪,20世纪被部分专家、学者统称为“经济时代”。经济时代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基本主题和原则,如果背离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原则,就不得不被时代所抛弃和淘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表现在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建筑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如果他想继续站立于历史的舞台上,就必须以创新的模式寻求更深远意义的发展和进步。技术的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任何事物都只有遵守,而不能去背离。

新型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

目前,各行业的竞争都呈现出了白热化的态势,在“弱肉强食”的残酷时代背景下,如果你一旦沦为弱者,那么你只有忍受被“吃掉”的结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树立居安思危发展理念,行业到底要走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不是一两个施工单位就能够决定的,而是要靠整个行业来共同探索和研讨的。面对新型社会竞争机制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要坚持“技术效益型持续发展”的阳光道路,将施工技术与建筑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对于世界领先施工技术信息收集、开发手段、激励竞争、人才引进等方面,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自主技术创新路线,并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总结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4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法律法规;对比

[DOI]10.13939/ki.zgsc.2016.38.160

由于环保、节能等要求,我国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装配式工程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相对比而言,许多发达国家相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1]。因此,就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中体现出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可适当借鉴装配式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相关经验。

1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2]“十三五”期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重回重要的地位,国家将大力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随之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如:《CL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年)等,与此同时,一些法律法规也在筹备建设当中。[3]

1.2 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标准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致使许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因此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

1.2.2 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与传统式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许多特点,如:装配式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因此构件的质量需要纳入评估当中;装配式建筑中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必须考虑到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相关规定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装配式现浇建筑的评估。

2 相关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及其法律法规

2.1 美国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类。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美国建筑体系相融合、趋于完善。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的长期推广,美国的装配式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已逐渐完善,其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及一系列技术文件保证了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 日本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在此期间建造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经受了1998年阪神7.3级大地震的考验。

日本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为日本的装配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10)、《混凝土幕墙》(JASS14)等。

2.3 丹麦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丹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企业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部件。目前丹麦的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达到了80%,既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丹麦推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地处欧洲,欧洲的《欧洲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模式规范》(MC2010)等均为丹麦预制混凝土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3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路

3.1 确定并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作为行业准则,能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流程保持健康、高效,促进其发展。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国内外骨干企业、国内外相关专家,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性调查,并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和落实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标准规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此外,还需结合新的政策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3.2 确定并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能进一步保证相关标准规范的落实,并保证建筑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确定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来说刻不容缓。根据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以及随机性影响,从装配式的各相关阶段(设计、预制件制作、施工、验收等)进行质量考核,并符合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

3.3 完成装配式建筑规范与我国建筑体系的融合

完善的建筑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将会陆续有一些规范出台,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令这些规范与我国现有的建筑体系相融合至关重要。

所谓融合,首先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建筑体系不冲突,二者需在原则、实施、监督等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提出建议,保证最基本的协调。

除了保证二者不冲突以外,还要考虑这两者与我国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及国情的协调统一。二者都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阶段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改进,达到“随国情变、促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2]麦俊明,杨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展望[J].广东建材,2014(1).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5

【关健词】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系统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近年来智能化行业的行为有所规范,质量有所提高, 但是在本人多年的质量监管工作中, 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智能建筑的质量, 使得工程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智能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不能带给用户现代科技的生活便利, 还给用户造成投资建设的巨大浪费, 损坏行业的声誉, 从而制约和阻碍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不深, 重视程度不够

在许多人看来, 智能建筑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对其实质性的内容、作用并不十分清楚, 认为可有可无。另外, 少数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不会造成群死群伤, 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故对其施工质量不予重视, 认为好点差点无关紧要, 可以大着胆子在验收记录中签字, 质量控制也就形同虚设。存在着重视结构安全、轻视使用功能实现的现象。

1.2 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

目前建设单位智能专业人员缺乏, 在项目立项报批时, 建设目的仍不明确, 提不出具体的功能需求及标准, 定位不清, 对功能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缺乏规划设想。设计、图审机构缺乏建筑与智能化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部分图纸质量低劣, 设计不到位, 设计深度不够, 图审走过场, 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施工单位缺乏建筑与智能化施工的复合型人才, 尤其是总承包单位, 绝大部分工程没有配备智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中分建筑专业和安装专业, 智能监理工作基本由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承担, 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队伍中大多为给排水、暖通专业或强电专业, 智能弱电专业人员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 且愈来愈专业化, 现有的专业配置已无法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智能专业监理队伍迫在眉睫。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未配备这一专业的监管人员, 对建设、施工、监理、检测机构有失监管, 尤其对检测机构, 几乎处于空白。

1.3 功能需求不明确, 立项审批把关不严

除消防报警系统以外, 其他智能化系统未能与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同步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未经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评审; 施工图未经图审机构审查。图纸滞后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工程主体结构已验收合格, 智能化设计尚未完成,或者边设计边施工,更严重的是无图施工。 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施工依据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 更谈不上施工质量的控制。

由于智能化施工图的严重滞后, 涉及监测与控制节能的相关要求也就不能及时明确, 使得节能设计专篇中这部分内容缺失, 直接影响节能工程的实施与验收。

1.4 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上仍有少数无资质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 造成恶性竞争, 既影响正规企业获得合理利润, 又直接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技术进步。不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为突出, 如电话、电视系统,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存在不经过招投标承揽业务的现象。

智能建筑工程即使进行了招标, 由于系统繁多,专业分包单位多, 肢解发包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一个系统主干部分由一家单位施工, 分支及末端由另一家单位施工, 其中的衔接配合脱节, 缺乏系统的完整性, 并给协调、管理增加了难度。市场的无序竞争, 行为的不规范, 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低劣, 某些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建筑不“智能”, 成为一个昂贵的摆设。

1.5 总承包、监理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由于目前智能建筑分包工程大多数未纳入总承包管理, 加上总包单位无智能方面的管理力量, 不愿介入管理, 对智能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几乎不闻不问, 各专业工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统一部署, 各自为政, 甚至相互阻碍、推诿扯皮;由于无智能专业监理, 智能工程的质量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完全靠专业分包单位的自律, 从监管制度上即存在严重漏洞, 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人在历次优质工程的检查中发现, 有的工程土建、水、电、暖通都精心施工, 但由于智能化工程未实施统一管理, 观感质量明显差, 存在桥架、管路安装不平直、无支架、不接地,线缆敷设混乱, 接线不规范等严重缺陷, 甚至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 影响企业的信誉。

1.6 规范滞后不完善, 可操作性较差, 验收流于形式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相继出台, 对规范行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规范、标准的更新速度与技术发展速度未能保持一致,标准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某些条款可操作性较差, 使得规范的贯彻落实程度大打折扣, 第三方检测大多数工程未能执行。又由于智能建筑的设备较精密昂贵, 一般在土建、水、电、暖各专业基本完成后才安装, 调试工作相对滞后, 加上较长时间的试运行, 才进行系统检测。这势必延长建设周期, 而建设单位往往急于投入使用, 将智能建筑部分子系统甩项, 致使部分工程智能系统未完工、未调试检测即举行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另外, 验收组成员中往往缺乏智能专业人才, 无法发现、提出问题。电视、电话、网络等系统涉及不同的运营商, 他们相对独立, 各自为政, 其设计、施工、验收基本游离于整个工程管理体系之外。

1.7 维护管理跟不上, 影响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据统计, 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 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发挥正常作用的约有三分之一,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系统交付使用后, 维护管理跟不上。在一些智能建筑工程中, 智能化系统竣工投入正常运行后移交物业公司, 由于物业公司技术力量薄弱, 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复杂与高新, 系统运行维护困难, 有故障不会排除, 不懂得调整优化运行模式以实现节能等控制功能。还有个别项目干脆将智能化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使智能化系统发挥不了作用, 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上述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建筑智能化产品、技术飞速发展, 工程管理却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 解决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以建筑物为平台, 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 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 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 。通俗地讲, 就是通过IT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 设法让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智商”, 能像人一样“感知”建筑物内外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 。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智能建设规模、投资在不断增长, 比重增加, 一些具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如奥运场馆、世博工程不断涌现, 展现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 更是现代化的生活体验。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信息交互性、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96年发展至今, 建筑智能化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与我们息息相关。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以前看似高端的需求将变为常态需求, 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 人们会像对普通的水、电安装工程一样来审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 若仍停留在目前的水平, 则相关的质量投诉会不断增加。行业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变化, 未雨绸缪, 重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正逐步得到贯彻落实。要使建筑设备节能运行, 除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外, 还需通过对建筑设备的调节控制, 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来实现, 并通过对其用能情况的精确记录、分析, 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策略。上述这些, 需要运用BA 和系统集成技术, 而BA 与系统集成属智能建筑的两个子分部, 故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筑节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技术, 建筑智能化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需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予以关注, 以战略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建筑智能化系统所起的作用, 让建设、设计、总包、监理都来重视这块工作, 重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 使其真正运行起来, 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上有所作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让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了解熟悉建筑智能化产品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安装调试技术, 普及智能的相关知识, 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

2.2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 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有几十个子系统, 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建筑设备及建筑结构等多门学科, 科技含量高, 必须要由专业人才来实施才能确保其质量。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并培养了部分毕业生, 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班, 人才缺乏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等各有关单位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 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 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这一行业中来。目前已设立机电工程专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但专业划分还应细化; 另外应设立智能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让具备智能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智能监理工作。或让目前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接受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培训, 考核合格, 方可承担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若这一设想能得以实施, 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目前智能工程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2.3 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强化图审报批程序

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 需要统筹兼顾, 协调配合。因此, 建筑设计必须与智能化设计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报批建设项目的把关, 在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 建设单位应在立项报告中明确拟建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 立项报告获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 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评审中, 应将建筑智能化的内容纳入评审范围, 不应忽视;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 合格后方可实施。力求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结构、水、电、暖同步设计, 同步审批。使智能化设计质量通过制度、程序上得到控制。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 则应由原设计单位重新出图并由建设单位重新报审, 同意后方可实施。

2.4 规范市场行为

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需招标的项目, 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投标, 在引进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方面做一些工作, 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设计、施工的发包必须考虑系统的完整性, 不得肢解发包, 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只有先规范市场行为, 质量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建设、监理应加强对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

2.5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协调, 明确总分包关系。智能等专业分包工程应纳入总包管理, 签署总分包管理协议, 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总包单位应对整个单位工程质量负责, 分包单位对分包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负责, 总包对分包应实施有效的管理。总包、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 配备具有智能专业建造师上岗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 并到岗履行检查、验收等职责。监理应加强对智能工程质量的监管, 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 监督检查验收程序的落实, 即分包自查、总包核查、监理验收, 合格并在相关验收记录中签字盖章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实现层层把关。

2.6 完善规范和标准体系, 加强监督, 使验收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第5.0.4条规定, 智能建筑作为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 纳入了工程质量验收体系, 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是单位工程判定合格的前提条件[3] 。因此, 只有智能建筑工程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系统检测, 智能建筑和其他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才能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对竣工验收条件是否具备把关, 不具备条件不应申报验收。智能专业设计人员应参加竣工验收的检查, 建设单位还可邀请业内专家作为验收组成员, 以充实检查力量。

检测机构应客观公正, 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水平, 树立自己的权威性, 合理收费, 提高服务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智能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 施工图的报批审查情况, 变更认可情况,施工、监理人员的到岗履责情况, 工程实体质量及资料, 竣工验收等内容进行监督;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 对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 并责令改正。标准、规范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修订和补充, 地方政府也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标准, 完善规范体系, 提高可操作性。改进评优办法, 建议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检测结果作为评优的前置条件之一。加强优质工程评审中智能化内容的检查, 智能化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评优。

2.7 加强物业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才引进, 培养一支熟悉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运行维护队伍;制定系统操作规程、操作员责任界面、交接班制度等;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做好系统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护, 使系统设备的运行保持正常水平。

3 结语

总之,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需要在提高认识、人才培养、优化设计、规范市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 多管齐下, 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使之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伯银,赵济安,邵民杰,等.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王 波.建筑智能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25-70.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6

关键词:建筑节能;施工;验收;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12+.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鞍山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工程是鞍山市的重点工程,也是2013年举办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主要比赛场馆。建筑面积53308.15m2,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座位:39750个。建筑结构形式:地上:看台部分为现浇砼结构,看台罩棚为钢结构桁架,地下:静压式预应力砼管桩。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鞍山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工作。

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阶段的准备工作

(1)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工作。

(2)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节能法规文件及相关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掌握《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3)施工现场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

(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编制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

(5)结合我们采用的建筑节能材料、设备,对建筑节能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实际操作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

(6)工程开工前首先明确建筑工程归档范围。严格按照《辽宁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及《辽宁省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指南》进行填写形成资料。

(7)施工前做好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子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进行。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一致。

(8)开工前将单位工程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分部分项划分,并结合建筑节能工程具体情况。

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阶段的工作

2.1体育场节能工程概况

2.1.1围护结构节能工程概况:

(1)外墙保温材料:非承重墙利用180+120厚粉煤灰烧结空心砖外贴60厚复合酚醛保温板。框架外露部分采70厚酚醛保温板,无地下室外墙采用60厚聚苯板紧贴墙基外至散水下800深。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处,不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隔墙处均作保温,做法为喷涂27厚超细无机纤维

(2)门窗:中空LOW-E玻璃玻璃,门、窗框为铝合金断桥技术。

(3)看台雨棚:至下而上为金属穿孔屋面、吸音棉(50厚)、无纺布、钢丝网、玻璃丝保温棉(100厚)。屋面为铝板。

(4)看台下屋面顶棚:板底95厚超细无机纤维棉。

(5)地面保温:垫层下地面周边地面(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在垫层内需加做40厚挤塑板保温层, 挑檐板、窗口、檐口、窗井处做好保温。

(6)外墙分隔缝、变形缝处同时做好保温。

2.1.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工程概况:

(1)空调通风设备均选高效节能产品,全空气系统设计双风机,新风系统设计热回收装置。

(2)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运行(变速调节风机转速)。

(3)楼宇自控系统(BAS)将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包括冷热源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进行分散控制、集中监视和管理,实现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监视和管理,从而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对机电设备的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和人工成本的目的,并能方便地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

(4)电气照明:通过控制室实现照明区域控制,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2.2 建筑节能施工与控制

2.2.1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际有关标准的规定。

2.2.2现场配制的材料如保温浆料、聚合物砂浆等,应按设计要求或实验室给出的配合比配制。当未给出要求时,应按照施工方案和产品说明书配制。

2.2.3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使用时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及施工技术方案

2.2.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对于采用相同建筑节能设计的房间和构造做法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件。

2.2.5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作业环境和条件应满足相关标准和施工工艺要求。

2.2.6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见表2。

表2分项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3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

3.1当建筑节能验收内容包含在相关分部工程时,应按已划分的子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进行验收,验收时应对有关节能的项目独立验收,做出节能项目验收记录并单独组卷。

3.2建筑节能工程的各检验批,其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各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并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⑵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⑶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

3.3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规定

⑴分部所含的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⑵质量控制质量合格

⑶规定的各项实体检验合格:

外墙体节能构造实体检验合格

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合格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合格

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式合格

3.5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主要包括:

(1)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洽商;

(2)主要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验报告、见证实验报告;

(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必要时应核查检验批验收记录;

(4)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构造现场检验记录;

(5)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外窗气密性现场检测合格;

(6)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漏风量测试记录;

(7)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

(8)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记录;

(9)系统节能性能检验报告;

(10)其他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资料等。

4 小结

(1)建筑节能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分部工程进行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规定属于强制性条文。

(2) 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将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密切结合起来,构筑完美的闭合环路,才能实现综合节能目标。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所以其施工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1 规模庞大,工期成本高。高层建筑体量大,建筑面积达数大,所需投资往往比较多,这样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压力体现在工期成本高,一旦工程延期往往会急剧提高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1.2 基础埋置深,施工难度大。由于建筑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而深基础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风险大。

1.3 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高。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这一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作业空间非常狭小,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必须有效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1.4 工期长,冬雨季施工难以避免。高层建筑体量大,施工周期也长。因此,施工过程中冬雨季恶劣天气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作业环境更加恶劣,风大、温度低都给结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1.5 功能繁多,系统复杂,施工组织要求高。现代高层建筑往往功能繁多,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系统也就非常复杂,除了建筑结构外,还包含强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这些系统的施工,对总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2.1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也是其控制的重点。“三线”主要指:(l)垂直度的控制;(2)轴线的控制;(3)标高线的控制。

2.1.1 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1.2 轴线的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 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1.3 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2.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而混凝土的强度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制约和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偏高、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由于高层结构的时常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往往形成混凝土裂缝,而裂缝一旦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对结构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以及施工缝、后浇带防水,抗渗应有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由于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应力,以至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缝,因此混凝土内、外温差必须控制在25℃以内,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

2.3.1 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

2.3.2 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2.3.3 掺加适量缓凝剂,使泵送混凝土的放热高峰相对延迟,峰值降低。

2.3.4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2.3.5 混凝土的表面蓄热保温。

混凝土的防水有自防水和外防水之分,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防水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检查现场的施工方法和质量。外墙混凝土的抗渗重点检查墙身与底板交接施工缝处是否加设止水措施,加设的止水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2.4 高层建筑钢筋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大,框架、剪力墙节点多,且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错综复杂,钢筋布置很密,而这些节点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应当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施工之前,必须严把钢筋的质量关,绝对按设计要求标准、规格进料,材料质量要经化验,以化验单为依据,不合格品一律不准使用。要加强自检、互检、抽检工作,对绑扎完毕的钢筋,一定要与设计图纸相核对,不得有任何误差。

2.4.1 高层建筑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相邻钢筋接头的距离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要求,同时重点检查直螺纹接头的形式检验报告,每验收批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级别的性能要求。

2.4.2 重点检查剪力墙洞口的加筋和连梁的配筋及钢筋的锚固长度,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框架柱核心区箍筋的加密位置,顶层框架柱、梁的边角,节点钢筋的锚固,当建筑工程有转换层等重要部位构件时,钢筋绑扎成型后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3 结语

建筑质量统一标准篇8

关键词:质量 建筑节能 必要性保温系统

建筑节能如同建筑安全可靠性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与设计和施工有关也和原材料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检测有关。国家早几年已经推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尽管有监管部门和工程监理人员存在,仍有许多建筑未按节能建筑设计标准设计。2007年10月1日起,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全面执行建设部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为了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一致,《规范》将建筑节能工程作为单位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来进行划分和验收,将节能工程设计文件执行力、进场材料设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系统调试与运行检测四个环节作为施工和验收的重点。《规范》体现与其它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相同的特点,即以工程控制为主,现场检验为辅,实现建筑节能全过程控制,从而保证其实体满足设计标准要求的目的。换言之,以后新建建筑是否节能将严格按照《规范》的内容进行验收。

1 建筑节能施工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建筑主要从外墙、屋面、门窗等方面提高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密封性,达到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的目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建筑设计施工图,结合其特殊性,制定施工方案,设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点,严格按操作程序施工,保证必须的施工周期。质检人员应从材料购进、施工各工序、隐蔽工程验收等把好质量关,并做好记录。

2 建筑节能检测的必要性

简单来说,建筑节能就是要“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和“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率”。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3年便制定了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急剧膨胀,新建建筑不仅在建造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在较长的使用过程中还继续消耗大量能源,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1/3。2000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全国范围内的建筑节能工作力度。然而,现实却不然,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多数设计人员的建筑节能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对新的建筑节能规范和标准理解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现象,为了确保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必须通过相关的检测,来实施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监督。

3 建筑节能工程检测的内容及分类

节能检测作为检查验收的重要手段,用来确保节能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除开设备系统(热源系统和采暖系统)外,节能检测重点围绕材料,构件,围护结构(通常指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面、窗户、阳台门、外门以及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和户门等)进行,检测的参数主要是这些材料构配件的传热系数值。传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K表示,单位为W/m2・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越小,则隔热保温性能越好。K值的测量分为实验室测量和现场测量两种。

3.1实验室与现场检测

与常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一样,建筑节能工程的检测分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两大部分。实验室检测是指测试试件在实验室加工完成,相关检测参数均在实验室内测出;而现场检测是指测试对象或试件在施工现场,相关的检测参数在施工现场测出。

3.2型式检验与抽样检测

从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来分,建筑节能检测分进场部品构件材料、保温隔热节能系统及组成材料的型式检验(简称型式检验)和现场抽样复查检测(简称复检)以及现场监督检查检测(简称监督检测)。

型式检验是建筑节能部品构件材料、保温隔热节能系统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必要条件,进入施工工程现场的企业应具有检测参数齐全的有效型式检测报告。由于建筑节能工作大量推广时间不长,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供应等各层面的相关人员对建筑节能技术、节能系统产品认识普遍有待提高。在这期间,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督尤为重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定期与不定期对建筑节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可以及时纠正设计环节中出现的不足、杜绝施工阶段伪劣节能产品混入施工现场,避免产生“豆腐渣”工程。

4 建筑节能检测项目

在夏热冬冷地区,只有公共建筑才较多采用集中采暖空调设备来调节建筑室内舒适状态(即室内温度和湿度等)。从检测内容来看,按国家和地方现行建筑节能工程竣工验收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检测主要是对建筑围护结构各部件(建筑外窗、屋面、建筑外墙等)、组成各部件的保温隔热系统和系统各组成材料的检测以及采暖空调设备运行效果节能性的检测。

4.1建筑节能实验室检测项目

4.1.1建筑节能材料及产品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的检测

(1)保温隔热板(块)材料的检测;

(2)保温隔热浆体材料的检测;

(3)粘结层及保护层材料的检测;

(4)玻纤网、腹丝、锚固件的检测。

建筑节能材料及产品、保温系统组成材料的型式检测,需按其相应产品标准或技术规程全项目检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现场抽样,则需复核保温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强度、收缩与稳定性、粘结层及保护层材料抵抗外拉力的性能、增强材料抗拉能力,现场复检项目,详见表1。

4.1.2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试验,即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有关试验

(1)耐候性试验;

(2)抗风压性能试验;

(3)抗冲击性能试验;

(4)吸水量试验;

(5)耐冻融性能试验;

(6)热阻试验;

(7)抹面层不透水性试验;

(8)保护层水蒸气渗透阻试验。

4.1.3建筑外门窗的检测,即建筑外门或外窗的有关检测

(1)抗风压性能检测;

(2)水密性能检测;

(3)气密性能检测;

(4)外窗保温性能检测。

4.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项目

(1)保温板系统中板材粘贴面积及粘贴强度;

(2)保温浆料系统中保温砂浆厚度及粘贴强度;

(3)硬质泡沫聚氨酯保温系统中保温层的厚度;

(4)固定锚栓件的抗拔强度;

(5)外墙面砖粘贴的粘贴强度。

4.3特殊情况下需进行建筑工程节能性现场检测

当对保温施工质量有怀疑或采用保温材料无相关产品认证手续,无验收标准时或保温材料无热功性能检验报告,保温体系无型式检验报告时,需在建筑节能保温系统施工完成后进行现场检测。检测内容如下:

(1)构件或复合构件传热阻的测试;

(2)自然条件下内表面温度的检测。

5 结语

目前,建筑节能测试技术尚不全面,也不完善,有些方法还比较原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现场检测对工程本身有破坏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和手段。在节能检测工作中,应多总结经验,研究更好的、更适宜的建筑节能测试技术,服务于建筑节能工作。

上一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