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线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12 02:47:18

高校在线教育

高校在线教育篇1

[关键词]在线教育;高校教学;“互联网+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96

1引言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它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让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且多样化。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结合,基于互联网解构教育,弱化校园,强化教育的本质。在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模式上,对传统高校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按需索取、互动学习成为主流;教育管理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使决策更精准、科学。同时在线教育是一个整体协同的模式,要求教育信息化融合、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做到资源的共享、系统的集成,另一方面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1]

在线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我们不断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现有在线教育模式,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规律,透过现象捕捉趋势,展望未来。本文分析了在线教育的优缺点,由教学本身出发融入现有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在线教育模式可行发展路径。通过本研究深化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在线教育浪潮的理解认识,促进教育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2在线教育优缺点浅谈

现有的网易、腾讯、百度、慕课、新东方等在线教育平台网站各具特色。分析归纳发现在线教育的趋同化现象普遍,平台往往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整体得出优劣两方面。一方面,在线教育的优点集中,尤其是MOOC的不断发展使得平台社交化和交互性提高,而且大规模个性化让教育有了新发展。另一方面,在线教育自身有着一定缺陷,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者自身努力进行双向的挖掘;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

2.1优点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有着教育本身的使命。具有以下三个优点: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充分挖掘社交化与交互系统应用;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2.1.1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

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大学生在线教育主要目标就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努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并且学习者能够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缓解了时间、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通过互联网进行一种更为有效的、快速的、实用的、互动的学习方式。目前热门的MOOC技术是通过短小精悍和趣味性的创新设计,将系统知识碎片化,有利于繁忙的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点。[2]

这对高校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革新。在社会化媒介、移动设备和新的教育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情况下,紧跟时代探索结合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不可或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2.1.2社交化与交互系统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输出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教与学的模式面临着改变。所以,真实有效的互动产生的学习氛围和状态,是在线教育中重点组成部分。未来,线上与线下可能只是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针对大学课程中教师单调的模式,在线的课程设计可以更生动和人性化。应用智能化交互技术,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教师和智能型的在线参与并调控讨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智能化帮助。[3]

2.1.3因材施教的可能

在线教育完全可以基于标准算法、系统模型、数据挖掘、知识资源库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服务。全方位、个性化、持续的学习服务,让大规模个性化――“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不断优化的智能答疑系统和评价系统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教学监控能够采集各项学习信息,并生成模型、提出建议。学生可以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型及学习记录,全面跟踪掌握学习状态,为修正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教学内容提供了指示,使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动态调整更具科学性。[4]

2.2缺点

尽管优点众多,但是目前在线教育的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具体有着诸如学习动机单一、产品不标准、学习效果差、盈利模式模糊等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来源对于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2.2.1学习动机单一

大学生是在线教育研究的对象。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以及学生背景因素与在线学习体验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在线学习体验。偏向工具类的有道词典、扇贝、超级课程表等App的普及率相当高,相反,在线教育的主体视频课在大学生当中反响不大。谈及付费课程更多的也是偏向职业发展。其根源是大学生群体没有过高的应试压力和职业发展需求,而且认知兴趣普遍不高。

在线教育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需求和目标受众。针对功利导向,能加强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社会认证。具体可以设计多种混合的教育模式,提供给不同类型学生更加开放、灵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5]

2.2.2产品极度不标准

互联网让所有的信息开放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各个学科的顶尖课程资源。但实际上网络在削弱大热门的能力上作用并不大,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类软件控制了学习者的多数选择。所以,我们的选择常常不知不觉地被主流平台媒体所左右。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体验,也无法密集卷入消费,导致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市场选择区分产品。

平台间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筛选机制失效促使优质课程进一步分散、多数课程质量不高。并且大量线上平台都提供不了完善的视频管理系统来帮助在线教育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产品不标准现状会使今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2.3学习效果不佳

在线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客户端几乎无任何强制性,学习者可以随时地启动学习端口或者因为任何事务而离开网络端终止服务。这对于教育这种需要强制性安排的结果导向性产业非常不利。另外,学习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的学习效果分化明显让多数教学评估很难有满意结果。

国外著名的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联合大学有相关实验表明,在线课程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学校教学。而目前有些试图证明在线教育效果和线下实体教学不相上下的报告中数据统计错误的将有过相关基础的人纳入统计范围。这其中,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者的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学习者自身积极态度和技术双向结合。在线教育可以重塑学习模式,使学习科学高效,但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要能符合学习者情况。

2.2.4盈利模式模糊

教育类产品特殊性、公益性,与商业利润最大化在某些程度上出现了背离。用互联网解构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制,加强教与学互动,将改变人类几千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

针对现有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定论,这里也很难给出确切方案,但有些意见可以参考。教育的利益巨大,以致很多企业不惜跨行业介入。可是在没有彻底了解教育行业的内在规律甚至将传统电商手段应用的情况下,后果是让人失望的。没有实质内容和丰富内容的清晰盈利模式,只是一窝蜂涌来,各自为政,只会将在线教育的商业化泡沫越吹越大。对未来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学习项目,获得足够的经济规模是其商业盈利的关键。这一点,高校和企业都要给予足够关注。[6]

3未来大学在线教育发展路径

毋庸置疑,在线教育对传统的大学来说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面对高等教育,这是一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的模式。针对现状,未来大学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整合资源,构建综合资源库,打造系统化教学;提升学习者素质,满足需求到开拓需求;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交互等前沿技术;回归大学之本,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3.1综合资源库的构建

完备的资源库需要技术支持,必须保证高效的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业需要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联结网上优质资源又相对独立的、立体的、开放的信息资源中心。内容上采用强大的检索功能,多层次、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行信息的双向流动,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资源库中还需拥有智能个性化评价系统。它基于传统的试题库评价形式基础上。加入大数据监控等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评价,及时双向反馈,让教师更好地针对性教学。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高效学习、社交交互等需求,完善自身的技术实现教育系统化。致力于打造一个用户体验更加友好、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学习环境。

3.2学习者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互联网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过程当中。学习者是一个有自治能力的机体,提高自身获取有效信息、高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社交化的在线教育学习得游刃有余。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代,在线教育不再局限在满足需求上,它有能力去影响大学生,激发他们更多的需求。通过刺激学习者动机,促成学习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实现更富有强自制力和自我驱动的学习过程。未来在线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3.3大数据交互的发展

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优势,在网页设计、功能设置、用户使用体验等方面应用社交化。团队的规模和其内部的沟通对学习者长期、稳定的贡献非常有意义,成功的在线教育平台不应单单只有庞大的用户群,一定程度的互动、沟通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评估在线教育平台的社交化功能并研究该功能对学习者使用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对于提高学习者之间交互质量、集中学习精力等有积极影响。[7]

借助现在互联网的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沟通变得更加无边界。这将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

3.4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从高等教育角度上看,大学不仅是提供知识、培养人才,还是提高道德水平和批判思维的地方。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的使命从未改变。单纯依靠网上虚拟的教学,即便是技术弥补了多数弊端,仍然无法媲美真实的大学对于德育的局限。[8]所以现有的在线教育在大学生这块需要回归大学教学本源――育人、明德。

在多元化社会中,公民素质教育是未来发展之魂。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变得越来越物质化的趋势下,高校应该介入和在线教育形成优良互助的生态系统。重视认同在线教育地位,积极推动两者发展,让在线教育的未来走向“高校重视―加速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发展更加迅速”的良性循环中。[9]

4结论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教学革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与进在线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中来。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的未来所在,应该投入更多的注意。通过本研究,我们剖析了现有模式的利弊,展望了未来大学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让教育古老的本源和新时代的技术应用结合,打造互相促进的虚拟现实交织的生态系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线教育在今后将掀起更广阔的教育波澜。

参考文献:

[1]朱月翠,张文德.“互联网+教育”基本模型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12-15.

[2]刘彩侠,赵丽杰.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MOOC前景探析[J].继续教育,2015(9):36-38.

[3]陈会敏,毛蕊.在线教育运行模式的思考与启示[J].远程教育,2014(7):40-42.

[4]教育如何玩转大数据[N].中国教育报,2014-03-26.

[5]袁莉,斯蒂芬・鲍威尔,比尔・奥利弗.后MOOC 时代:高校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44-52.

[6]Carey,T.,& Trick,D.How online learning affectsproductivity,cost and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An environmental scan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B/OL].http:// www.heqco.ca/ Site Collection Documents/.

[7]劳杰灵.在线教育社交化倾向研究――以沪江网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5.

[8]郑金鹏,于晓明.学生发展理论视域下德雷克・博克高等教育思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27-29.

高校在线教育篇2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5-0027-04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s,OILI)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技术为依托,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培育和提高用户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1]。OILI既不受时空的限制,又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等特性,成为当前信息素质教育的趋势。本文以广东省80所高职馆为例,对广东高职馆的OILI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广东省80所高职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

1.1 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为2013年1—3月,以“中国教育在线”网站所列出的广东省80所院校为调查对象。在调查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有21所无网站或网页无法打开,最终调查样本为59所。主要调查内容有“在线用户培训”“在线教学课程”“在线参考咨询”“在线互动”“学术指南”“信息道德教育”以及“特色资源和个性化服务”7个方面,共计16项调查指标,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1.2 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OILI的形式多以FAQ、新生入馆教育、OPAC检索及数据库使用指南、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网络及学科资源导航、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课件和专题培训讲座等为主,这些也是图书馆开展OILI的基本形式。其实现的方法相对简单,一般通过文档、PPT、网页链接或视频完成,其中,有“本馆资源使用指南”的馆有16所,占27%;开展了网上新生入馆教育的馆有12所,占20%;提供“相关课件下载” 的馆有19所,占32%;有“网络资源导航” 的馆有28所,占47%,有学科导航的只有12所,占20%;在线参考咨询则以留言板和E-mail咨询开展得较为普遍,有28所,占47%,以QQ咨询为主体的实时咨询也较为普及,有18所,占31%。

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最为重要的在线信息素质教学网站及在线教学平台方面的发展方面则相对落后,仅有2所馆建有OILI平台或网站;而在国内外大学较为看重的信息道德教育方面,所调查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为0;另一方面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不同层次读者或对不同学科专业读者提供分层的专题培训。这说明广东省高职院校OILI教育在平台开发、信息道德及分层教育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有较大差距。

2 广东省高职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

2.1 网站建设力度不够,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

在调查的80所院校中, 59所院校图书馆主页链接内容稳定,但同时有21所高职馆的链接无法打开,占总数的26%,其中绝大部分是民办院校图书馆。可见,广东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数量相对较少,明显低于高校馆。在已建成使用的网站中,有少数院校的网站更新较慢,信息的及时性和新颖性不够。

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OILI实现方式较为集中和单一,一般为新生教育、图书馆简介和FAQ等传统服务方式的网络化延伸。在调查中,有12所图书馆网站只有基本的馆情介绍, 有的只有主页上的链接服务,但往往不能打开,形同虚设;多数馆提供给用户的在线学习主要是静态文本格式的浏览或下载,缺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的动态课件,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或激发读者的兴趣;有的课件仅是简单的文本堆积,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教育内容无视用户个体差异,一概而同。

2.2 综合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建设缺乏

综合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基于Web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本次调查将只简单提供PPT或PDF课件的教育形式不视作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综合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建设相对比较缺乏,在所调查的59所图书馆中,仅有2所有自建综合OILI平台或学习网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设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成学习、提交作业,是国内高职馆中建设较早且较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的专题学习网站除了提供基本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及在线实训,还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可算是比较全面的综合在线信息素质教学网站。

2.3 忽视信息法律与道德的教育

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教育,因此,OILI内容应包括知识产权、学术规范、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教育,使读者尊重知识产权,合理并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

而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信息道德及信息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所调查的网站中,没有一所图书馆有版权公告的相关信息,且均未明确涉及信息道德内容。在信息检索课程和新生入馆教育中,大多数图书馆只注重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信息道德教育和法律的教育。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中普遍存在注重技能教育、轻视法律道德教育的倾向。

2.4 在线交流互动性不足

高校在线教育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在线参考咨询; 支持服务

远程教育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之上, 综合利用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实现教与学时空分离的一种教学形式[1]。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和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实现了“因人施教”的教学思想。而这一形式的发挥离不开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特别是在线参考咨询的支持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远程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的方式也在不断的进步。

1.远程教育在线参考咨询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分离是远程教育最主要、最本质的特征,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在线需求是教师进行实时教导的前提和关键,只有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在线服务,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选择服务的途径与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达到远程教育的目的

1.1实时咨询的交互。传统咨询服务既有电子邮件咨询和电话咨询的动态交互,又有FAQ、学科导航的静态知识资源供学生浏览或检索,但时效性差,面对复杂咨询易丢失和错意重要信息,因此学生更需要的是与教师近距离的相互感知和交谈,使其更清晰的理解和解答自身的需求,克服在信息和情感等方面的孤独感。

1.2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资源是学生求知的物质基础,除了最基础的网络教学课程,全文文献也是学习资源的关键和核心,是影响远程教育的重要因素。根据Athabasca 大学图书馆调查的结果,远程学生最需要的是远程可获得全文资源服务,解决远程状态下的阅读问题。

1.3信息素质的培养。网络资源庞大而复杂,学生所需信息的集中性和专业性也比较强。如何敏锐地觉察信息需求,掌握有效而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完善信息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来增加在信息社会中竞争的能力是他们收获信息的保障。再者,用户在咨询实践中,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提问一个有质量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咨询人员查找信息的效率性和结果的正确性。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2.高校图书馆在线参考咨询对远程教育服务的支持

2.1实时咨询系统的建设。为满足学生对实时咨询的需求,完善远程教育的进程,图书馆积极建设实时咨询系统:

(1)Chat(文本交谈)实时咨询系统。最初开创实时服务先河并成为图书馆应用主流的是chat(文本交谈)实时咨询。它是通过文本交谈完成参考咨询的整个问答过程,同时提供同步浏览、页面推送和远程控制,帮助远程学生直观感受参考馆员的实时服务流程。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打字便可进行咨询,交谈的文本也可保存便于馆员了解学生的普遍需求和问题,用于自我培训和提高。但由于这种专业咨询软件成本过高且受交谈时间和网上速度的限制,Chat(文本交谈)实时咨询系统面临阻碍。

(2)IM(Instant Messaging)咨询系统。为弥补Chat(文本交谈)实时咨询系统的缺陷,高校图书馆又积极探索,开始利用便捷、成本低廉的IM(Instant Messaging)咨询系统。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4月正式推出IM咨询服务(MSN 和QQ) [2]。随之流行的还有可嵌入桌面或Web页面的小工具Widget和IM Widget。学生只需要一个账号,便可开始和咨询馆员进行交流。

(3)LibraryH3lp。它是针对IM咨询软件的不足,并集排队、轮班、登录和报表功能于一身的实时咨询系统。与免费的IM相比,它的特色在于可以允许多个咨询馆员同时在线,并可在多个部门之间转发,不影响用户的咨询进程,并实现了与短信服务的集成。这个系统的研究给学生带来的将会是更方便更安全的使用。

2.2 助学咨询馆员的设置。具有图书情报工作“专才”的助学咨询馆员既充当咨询答疑者的角色,又扮演学习支持服务者的教师角色。作为咨询答疑者,助学咨询馆员熟悉和了解馆藏和网络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提取途径,能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育专业数据库,使其具有适用性、时效性和新颖性,完成全文传递的工作,而且服务意识较高,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指导培训学生的能力。作为学习支持服务者的角色,助学咨询馆员掌握学科动态,能协助教师一起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站和课程主页,建设好文检课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创造出一套集网络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于一身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助学咨询馆员制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长期建立,科学管理程序的实施都将有助于提升远程教育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

2.3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图书馆的在线咨询服务尽可能采用一切手段,随时随地对远程用户进行在线信息素质的教育。

(1)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协助技术。现代远程协助技术可允许助学咨询馆员远程操作用户的鼠标解决共同浏览问题,操作过程实时显示在用户的界面上,一边聊天一边演示,如同馆员在现场亲自示范,采用页面推送技术可将动态网页、PDF等格式的文件推送到用户的浏览器界面上。助学咨询馆员还能在用户询问的过程中鼓励用户进行自我求知和探索,助其突破思维定势。

(2)建立网站或借助图书馆主页。高校图书馆建立的专门的教学网站设置了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和网络课程、数字信息资源使用培训等培训内容供用户在线浏览和课件下载,数字图书馆主页的在线指南和FAQ也可以让用户进行查找。

(3) 发挥Blog和BBS的作用。Blog和BBS具有知识共享和交流的特点,咨询馆员通过整理和相关专业信息,设置学习交流园地、虚拟课堂等栏目,传播检索经验和技巧,将自发的、无序的个人行为有意识的转化为一种有组织、具有合作精神的群体行为,潜移默化地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2.4 图书馆自身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功能的强化。

(1)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的合作化。信息资源量在不断增加和变化,远程学生的需求和咨询量也在急剧增加,学科交叉、地域差异、文化背景等的复杂性也带来了信息需求的复杂和多样性,单个图书馆很难做到24/7咨询服务,为强化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的功能,更好的发挥在远处教育中作用,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合作化的形式。图书馆进行联盟,建设一体化的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甚至是跨国界的联合发展。图书馆与远程教育机构的合作,服务项目如根据远程教育机构的需要为当地学生建立保存本书库;提供多媒体学习环境等。通过这种合作,高校图书馆可以获得合作方的资金援助,强化自身参考咨询服务的功能,同时提高了图书馆在教育界的地位。

(2)在线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实时咨询系统功能的好坏,各项工作和技术的到位都会影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师和馆员应利用在线参考咨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对服务的运行进行调控并作定期的评价以此保持原有状态使其不发生偏离,减少消极因素对服务质量的影响,达到某种预期的新状态,从而保持咨询工作和远程教育的稳定性。如中国科学院研究并设计的“分布式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就包括系统使用指标、服务水平指标、咨询队伍指标、用户满意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和30个四级指标。在评价指标建立后,对每个具体的指标设置加权系数进行最终的评价。或者将每个指标按“优、良、中、差”分成四个等级,每个等级按质量要求给出评价标准,并赋予相应分值使之量化,再根据指标权值和等级标准分值计算出数字参考咨询各项工作程序的质量得分,最后作出质量总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为俊.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图书馆[J]. 图书馆论坛.2005,(4)

高校在线教育篇4

[关键词]高校 群众路线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98-03

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的十做出的战略部署,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发展的加速期,高校的健康发展事关重大。高校既是承担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同时,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其特殊性。在高校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师生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解决以学风(广义上的学风)为核心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性

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主体――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内部组织构成的复杂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高校内部组织构成方面有着独具的特点,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组织总揽学校工作全局,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组织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作为高校存在基础的学术权力组织在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高校以学术委员会代表学术权力组织,学术委员会主要是由大学教授和专家代表组成学术审议评议机构。另外,高校正在深化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民主管理机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作风建设活动的复合性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在实践,重在行动,重在解决问题,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坚决纠正“”,所以开展作风建设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在高校开展作风建设的特殊性在于高校的作风具有多元性,具体来说作风与教师群体的教风、学生群体的学风、管理人员群体的工作作风和一所高校传承已久的校风都是分不开的。所以在高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复合而又要求各有差异的过程,这也带来了高校作风建设活动的复杂性和现实困难。

(三)参与对象认识上的多面性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师生在认识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比如部分党员干部、师生认为高校不是政府机构,在校园里都是教师,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哪有什么突出的“”问题和问题?还有的党员干部、师生有自我陶醉、自诩清高的倾向,认为高校就像象牙塔,社会上复杂的“”问题和不良风气与高校人员没什么关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占用大家时间,纯属多此一举。

二、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利于稳定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高校是思想活跃的师生和各种思潮的汇集之地,历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西方敌对势力试图不断渗透,推行“西化、分化”图谋的首选对象,特别是当前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途径的开放性,各种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论调和观点有加速蔓延的趋势。所以开展群众路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帮助高校师生认清形势,形成广大师生合力,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工作机制和方法途径,把高校建设成为传播和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阵地是当务之急。

(二)事关高校育人工作

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为直接的功能,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血脉相连。但是,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同学间致命冲突、部分教师学术浮躁和造假、部分管理干部的现象让人对高校的育人工作表示担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可以让党员干部、党员师生自省、自查、自我批评、自我完善,又可以让广大师生提意见、查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想实现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就必须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高校办学事业和服务师生成长成才的全局性实践中去。

(三)促进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剖析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高校同样有其生存土壤,要想切实解决“”问题,高校需要联系办学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高校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把握好办学方向、凝聚好师生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

(一)注重学习教育

虽然高校的全部活动以知识为连结,高校师生的学习状态似乎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但随着高校介入社会的深入,师生受到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多,高校的学习风气开始淡化和虚化,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变少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首当其冲的是注重学习教育,建立明确的师生学习教育制度,把高校建设成为一个人人善于学习并且持之以恒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其中以学习知识为主;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不断更新的知识,更应促使学习成为适应教学和研究生活的常态;高校管理人员同样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如此才能适应总是变化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场域。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学生的学习始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则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常学常新。

(二)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群众路线要想在高校落地生根,必须有稳固的制度规范来支撑。高校是育人的场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群众路线以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狠抓的制度完善、制度建设坚持下来,通过制度保障建设,形成高校办学管理按既定原则、既定制度和标准办事的良好风气。正如孔子所说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高校作为办学机构,长久的历史传承使其形成了较为严谨的制度规范,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梳理的情况来看,制度完善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增强制度规范的刚性和执行力才是重点所在,杜绝和消除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现象的任务还很艰巨,还要向着“一条规定就是一条红线,一项制度就是一道防线”努力,最终形成制度面前没有特例,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长久机制。

制度规范建设除了坚持制度的刚性,还要注意通过奖优惩劣弘扬正气,激发广大师生的昂扬锐气。对于吃苦实干的师生要不吝表扬,让刻苦辛劳的师生不吃亏,让默默无私奉献的师生受到尊重;同样,也要建立问责制度,对乐于享受、工作漂浮、精神状态差的师生要通过惩罚机制进行鞭策教育,切实营造制度管人管事、弘扬正面典型、问责负面形象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实践落实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的主旨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向群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空洞的口号,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高校群众路线的实践和落实更要从“常态”和“长效”两个方面下功夫。正如所强调的,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优良作风坚持下去,要持久养成,常有效,见长效。高校实践和落实群众路线除了更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向群众学习方面更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高校实践和落实群众路线要更多地把高校师生关心的问题解决好,把高校事业发展好,把学生培养好,把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的科学研究完成好,为社会服务好,根本的立场在于为师生谋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

(四)强化群众监督和民主公开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高校坚持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还离不开群众的监督,当然高校师生是知识型群体,自身监督意识很强,作为高校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否则很容易与群众脱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高校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既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又有利于建立起群众与党员干部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还有利于建立起党组织(党员)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双重机制,增强群众监督的有效性。

高校师生的民主意识比较浓,所以民主公开作为保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应当着重在决策民主化、作风民主化、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决策民主化是高校内部权力构成中党、政、学术权力交叉的现实要求,作风民主化是高校师生群体的知识化和多元化对柔性管理的现实要求,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高校民主管理的现实要求。

(五)突出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论语・子路》中早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名句。确实,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解决“”问题,什么样的高校领导决定了带出什么样的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决定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好的作风是通过严格的制度、措施抓出来的,更是高校领导干部带出来的。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要始终坚持正人先正己,努力做到身体力行和带头践行,在政治思想、管理工作、教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从而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四、结语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党是否有生命力,关键看能否坚持好群众路线。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更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坚持并养成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把群众路线当作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的“生命工程”和动力站来维护,必定会带来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桑玉成.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构建长效机制[J].学习月刊,2014(2).

[2] 周良书,朱孟光.建立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J].前线,2014(1).

高校在线教育篇5

首先从理论层面看,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内容主要是以党的总章程《》为依据,对青年学生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历史、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组织构成,以及入党程序等方面的教育,这是必须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经历90多年的成长钙的流失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不重视,也是各级党校理论教育的关注点,理论精神食粮的摄入是党的有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在新常态下群众路线正是获取钙质食粮的重要途径,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是新常态下刻不容缓的教育内容,只有走群众路线,解决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新常态下党的事业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如何以高职院校党校理论教育为依托,将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方法等融入进去,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真正成为党员及党员积极分子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实效性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其次从实践层面看,高职院校是有为青年集聚的场所,更是党的后备力量的集散地,据现实有关统计数,全国新发展的中共党员中,约40%以上源于高校。共产主义事业是千秋大业,青年是保证这个伟大事业持续发展和最终胜利的承前启后的一代。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培养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青年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方法、工作方法,价值取向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强化教育培养出来的。“要抓早字”、“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新常态的客观要求。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认识论、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组织原则和价值取向,把这些意识融入到党校教育中,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新常态下的现实之需。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危难之际,是青年大学生的觉醒,把无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世界为之震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以责任的担当为己任,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涌之中,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而探索,中国的富强让世界为之感慨。当今中华民族正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广大青年大学生正以中国梦为向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勿以言轻而不敢呐喊,勿以位卑而不敢忧国”担当意识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创新,让世界为之惶恐焦虑。“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越要增强忧患意识。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更是党的生命线。在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把这个总开关把控住,这是高职院校党校党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党在新常态下对各级党校教育的现实要求。

2.群众路线融入高职院校党校教育的途径需要在新常态下不断探索创新

首先,将群众路线融入到高校党校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之中,将党课作为党校教育的一个载体,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出发,把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目的的“灌输”进去。让学员在理论学习过程接受认识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敬畏群众,在敬畏群众的过程中树立起自己是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不会自然形成,必须通过理论的灌输和引导,并且不断持续的过程才能变成自我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灌输虽说是一种古老的传授理论方式,但我们要让她在群众路线融入到高职院校党校教育的实践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因为灌输过程本身就贯穿着深刻的群众路线的涵义,对灌输的理论内容进行进行很好的梳理,就会在灌输的过程中强化学员的群众意识。其次,结合学员的特点将群众路线融入到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实践之中。好的内容需要合适的方法去落实。群众路线无论作为一种认识论、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组织原则,还是价值取向,都是一种社会化的更高要求,方法不当就会空洞无用。可操作,好使用,能推广的教育方法的探索过程,就是落实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央党校、地方党校他们教育的对象和我们高职院校党校的教育对象有很大的区别,结合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会达到预期的实效,使高职院校党校真正成为学员成长的平台,成为学员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塑造坚定的支撑,把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方法尽早有效的植根于青年的学员的思想意识和生活实践中。习惯会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会成就人和事业,相反会毁掉人和事业,这也正是党在现阶段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所在。把群众路线融入高职院校党校教育之中,为高职院校党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解决问题方法是一个大问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第三,开辟学员践行群众路线的渠道,全国各高校党组织十分重视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高校各方面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是最灵活最接地气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本质上就不只是理论上的问题,更注重的是实践过程和渠道,所以只是从理论上融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解决实际过程中的作风、方法、和落实。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较比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群众路线融入到党校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迈开脚步,走出屋,动起脑,通过参观访问有针对性的了解社会,通过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利用网络知识提升能力,通过社会偶像的树立,在群众路线融入到高校党校教育,会让学员明白我是谁,到哪去,从哪学,为了谁等人生思考。思考过程会帮助学员做对人、做好人、做有价值的人。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恢复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3.总结

总之,群众路线融入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在新的常态下拓宽了高校党校教育的维度,把党校教育与学院的教育功能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校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员在学技能、学做人的基础上,提升做人做事的高度和境界。

高校在线教育篇6

关键词: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 ;党员干部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方针,这是新形势、新情况下高校党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密切联系群众,改进高校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引下,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并积累相应的经验。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

所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本质上就是在实践中实现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与运用。在内容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二是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三是深化群众路线实践;四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内容。这一活动在本质上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体现了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新形势下群众的工作能力,在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将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解决掉。

二、高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1.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在响应“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号召。在党的十会议上,提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高等教育发展新任务。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尚未完全实现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难以满足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了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应先解决 “为了谁”的问题,教育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制定政策与展开工作时必须优先考虑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盼;为了使得开办的教育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工作是好是坏还得看人民的满意程度。应使得每一位党员都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牢记于心,每一位党员都应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行动自觉,从而提高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视度与执行力,这些正是高等教育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

2.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实现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师的行事作风及其道德水平的影响。现在许多老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们勤勤恳恳,给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由此可见,现在老师的道德水平还是普遍较高的。不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影响下,也不乏有道德沦陷的老师,他们受金钱利益的蒙蔽而辨不清是非曲直。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自己找”、“互相帮”、“上级点”开展,借此除去教师队伍不良习气,清理教学环境,以求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

3.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生源质量却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的教学也开始出现较大的问题。为此,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表示,高等教育应推进内涵式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此之前,还应稳定好“外延”。高校应该从身处一线、手握重权的党员干部开始,对党员干部的作风进行整顿。党员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党在人民心中形象的好坏,以及学校自身的健康发展环境的建立,都直接受到党员干部作风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抓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机会,借此对学校内部的风气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消除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实现以作风促党风、以党风带校风、以校风育学风的良好局面,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要加强工作的有效性与务实性

一定要从有效性与务实性的方面切实开展工作才能够让活动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从而逐步实现教育活动的常态化,成为党建工作的常规状态。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活动原则

党的先进性不仅应该体现在理论方面,更要体现在实践方面,对于老百姓来说,党的先进性就应该体现在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只有真真正正地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同与拥护,也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我党的先进性,只有群众喜欢了、拥护了,我党才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3.要具有针对性开展活动

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不可忽视普遍教育,要通过对主要矛盾的有效解决来提升党建工作的具体质量,要通过加强普遍教育来进一步扩大活动开展的具体覆盖面。笔者认为,党建工作的主要矛盾还是应该放在真抓实干、勤勉务实、党风廉政与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此次活动的中心问题也应放在这里。

四、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1.以身作则,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精神

“风正则百官皆守,风不正则百弊俱生”,干部的作风问题不仅体现了党的宗旨,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因此,党组织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切实树立“服务群众”精神。在工作中,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努力维护班子团结,对党组织提出的工作要积极配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在对于群众的界定中,要认识到,高校的师生员工才是高校的群众。在高校开展群众活动,就需要以高校的师生作为主体。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有充实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领导班子,以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的组织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以实现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关乎党的生存的重大问题,作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冲在领导的第一线。不仅如此,还需要成立相关的督导组,对于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监督和辅导,确保活动开展的方向性。最后,还需要做到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与当前高校日常工作的结合,以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议题,以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契机,破解长久以来存在于日常工作管理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才能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3.立足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党组织如果想要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就必须确保活动的各项内容都立足于实际,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群众对问题的反映情况,把提高群众服务能力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中国政法大学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其为改善工作作风,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取得实际效果,从而全面启动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建议工作,为此还特地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对征求意见建议的主要内容、形式等作出明确要求,学校还设立了解决“”问题的电子邮箱和专用电话,并且,其学校各阶层领导为此进行了相关调研,积极参加相关研讨会。实际开展活动的时候,要将党组织的思想理论作为教育重点,充分融入到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切实通过开展活动打牢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4.务求实效,抓好宣传培训

高校要把握住当代开展群众路线的要求,以时代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扎实肯干的作风积极推进群众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宣传作为突破点,以培训作为着力点。以宣传作为突破点,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让活动深入人心。宣传的主题应当是“为民服务清正廉洁”,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校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以培训活动作为群众路线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培训活动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各个高校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相关的培训内容。但是总的来看,培训的内容无外乎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当下的实践,这一切,都要以党的十作为理论指导。通过抓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化理解群众观念,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群众路线的能力。

5.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机制倾向于行政化,容易出现权力扩张,从而造成“”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应建立完善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以确保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常、高效地进行,形成长久有效的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机制。为了听取更多的群众声音,应确保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性,各大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基层联系制度、领导走访制度、情况通报会制度、教代会制度等,还可以借鉴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设立相应的电子邮箱和专用电话。应强化高校职能部门服务的工作意识,使之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教职工,一切依靠教职工”的管理理念,为此,应针对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相应的高校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问责制度。此外,还应完善考评机制,督促高校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工作,制定考核激励办法,对其阶段性工作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再结合评价结果进行人事变动,让高校党员干部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显其能、竞争上岗,从而调动高校党员干部参与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快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彬.探索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4

高校在线教育篇7

一、MOOC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刻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了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积极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较之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应该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进行教育技术的选择,从而使传统的高校教育形式不断优化,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教师普遍还存在教育观念陈旧的问题,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一直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状态,因此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刻和具体,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是高校教育实践中可有可无的。同时这些教师在实际应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教育素质,从而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出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欠缺

教学素质是高校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的教学素质不高,并且缺乏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要想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有效发挥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显然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所以老师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应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时候,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技巧,能够熟练操作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并且具备一定的搜索知识。但是从当前的高校教师实际情况来看,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的并不多,即使有些教师了解诸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样的教育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高校教师要想适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趋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育背景下,要想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积极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切实发挥教育优势,优化现有的教学形式,形成全新的高校教育发展体系,所以在教育技术充分发展的环境下,对于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由于许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中走出来,因此依然会按照之前的教育方式开展高校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对于资源的整合还一直停留在之前的状态,这显然不能符合当前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在资源整合能力方面还需要积极提升。

(四)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和设计能力不强

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一般是通过在线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完相应的知识点之后,高校教师再通过一定的课堂活动设计,有效检验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完成知识的深度学习,实现预期的高校教育发展目标。但是要想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就需要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需要在此过程中积极运用各种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开展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活动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不能很好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设计水平有待提升。

二、MOOC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硬件设施落后,无法适应MOCC的基本要求

由于MOCC属于一种在线教育课程,因此在高校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就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撑。但是一些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思想观念还比较传统,因此对于在线教育方面的硬件设施也不够关注,从而导致硬件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基本教育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是因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全新高校教育形式,而高校的教育设施基本都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状态,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加之高校的教育和管理重点并不在硬件设施之上,因此导致教育设施滞后于时代发展,满足不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育需求。

(二)教师缺乏应用MOCC的实践意识,没有形成应用教育技术的良好氛围

实践应用是有效发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育作用的前提条件,如果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缺乏对于MOCC的关注,那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作用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一项调查显示,在当代高校教师的观念之中,对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持积极教育态度的还不到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这对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应用的时间不长,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目前也没有较为成熟的教育经验可供参考。所以高校教师在应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时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掌握基本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以乐观积极的教育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教师对此持消极态度。

三、MOOC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MOCC得到更好应用

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健全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是促进MOCC得到更好应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高校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足够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积极作用。对于高校的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教室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硬件设施,高校应该积极进行更换,确保其能够满足MOCC的基本教育需求。同时积极更新自己的在线教育资源,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完善信息化教学系统。

(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冲击下,要想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教师就应该积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寻求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接受全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但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许多教师会形成思想上的惰性,不愿意进行全新的教学尝试,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应该积极在完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方面多下功夫。高校可以把MOCC教育实践纳入到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之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育实践,并且将其作为考核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鼓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

(三)转变教育角色,提升现代教育意识

教师的主观因素对于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意识,就无法在实践中跟上MOCC的发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意识,转变自身教育角色,通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应用,逐渐将自己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提高独立学习能力,促进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四、结语

高校在线教育篇8

拓维信息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进入教育领域,而是作为一家为教育提供服务的校讯通企业,目前拓维信息的校讯通业务已经涵盖湖南、广东、安徽等十几个省,用户高达千万,这为其直接切入教育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2010年,拓维信息在校讯通的基础上开始布局在线教育,先是研发出“微校”,这是一款可以覆盖PC端和手机端的产品,可以直接展现教学内容,目前已面向省内幼儿园、中小学进行试点推广。

2012年,拓维信息通过收购进入线下教育。2013年,公司进一步确定“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线下创新学习中心”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有移动端的微校,而互联网教育立足于名校资源平台,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用名校的教学服务。今后,名校资源也可作为内容模块导入微校端。这些名校资源包括长郡中学、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南宁二中,名校资源提供了名校试题试卷等产品,目前名校资源的推广还主要在湖南地区。

浏览名校资源网站,可以看到其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平台,平台内容上按学科分为名校试卷和名校课堂,名校试卷又分为同步试卷、单元测试等等产品,名校课堂也有每门学科的教学视频。

2014年拓维信息开始规划B2C平台模式。计划打造教育内容发行平台,孵化教育排行榜、答疑+难题本+社交的平台模式、错题本+数字试卷扫描系统等产品。

互联网为主,线下为辅,拓维信息线下的培训学校集中在英语、数学、作文三大创新学习中心品牌上,一方面,线下实体可以为未来线上教学和营运提供实战经验;另一方面,线上和线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拓维信息以后的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

拓维信息目前涉足手游和教育信息两大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拓维信息的IT背景或为以后的教育O2O布局提供有利的互联网思维和IT经验。拓维信息2013教育信息方面2亿元的收入主要来自校讯通,这意味着其教育产品的收入规模和利润非常有限。

上一篇:初中课题探究范文 下一篇:考核与绩效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