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

时间:2023-10-07 21:49:54

公有制经济企业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1

【关键词】 安徽省非公经济 规模 经济形态 障碍 促进 更好更快

近年来,安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趋势,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非公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它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快的省份,非公经济一定高度发达。我省非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截止目前,有31.9%的非公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其中已停产的占2.5%,0.3%的非公企业倒闭。同2007年相比,有41.7%的非公企业年销售收入出现下降有58.7%的非公企业销售利润出现下降。从外部因素来看,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情况不容乐观,52.5%的非公企业家认为“国内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是当前影响非公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1)多数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较高,46.7%的非公企业认为目前成本费用有所提高,12.2%的非公企业认为目前成本费用大幅提高。非公企业库存情况问题凸显,38%的非公企业库存增加,5.4%的非公企业库存大幅增加。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企业用工成本带来很大影响,33.1%的非公企业认为“劳动用工、五项保险等政策法规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较高,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盖,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更大。企业家反映: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成本一般增加20%左右,多达30%,少的也达到10%以上。

(2)流动资金依然紧缺。首先是贷款难,虽然国家已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省商业银行释放的流动性也比同期大幅增长,但主要流向是国有企业和长期贷款,非公企业仍然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其次是企业融资成本高,银行实行浮动利率以及贷款涉及的相关担保、咨询管理费用过高。在银行难以贷到款的情况下,县级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和农村信用社借贷,月息高达3分以上,融资成本难以承受。33.1%的非公企业家认为融资成本过高。导致资金紧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部分税收占款多。如企业反映:税收征收过程不合理,产品出库后就视为销售缴税,严重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造成了经营困难。先征后退的措施也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在废铜冶炼行业,先由税收部门征收17%的再生资源税,三个月后再将所征税收的70%退给企业,而实际上远远超过三个月。企业还普遍反映税务部门要求企业预缴税收,增大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

(3)税费仍有下调空间。64.1%的非公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税负偏重”,有的企业反映在已经缴纳水利基金的情况下还要缴纳河道堤防费用,该项费用是河道受益企业交纳,灵活性很大,不少地方已经取消。有的地方征收“副食品调节基金”,并且只征收民营企业,不征收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对税费负担反映尤为强烈,根据我省房地产商会调研报告显示:在有的房地产项目里,税费占成本的42.7%,占收入的23.3%。

(4)地区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呈现出皖中南发展水平高,皖北发展水平低的格局。根据调查显示,在发达的中南地区,合肥75%的非公企业超负荷运行或者正常运行,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芜湖94%的非公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而北方欠发达地区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近40%受到的冲击和影响非常大。

加快我省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宽松与否、政策落实和法律执行的力度。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营造关心、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好政策落到实处。重点开展对非公企业治乱减负工作,重点抓好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评比、乱摊派现象的治理和查处,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体制和环境障碍,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

(2)切实缓解非公企业资金困局。首先尽快落实国家关于取消信贷规模限制等多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规定,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向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开放民间金融,使民间融资合法化、公开化。大力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其次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贷款过程中的银行咨询管理费、融资担保中的登记评估、公证等费用给予适当减免或者补贴。再次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占用问题。禁止税收预先征缴,加快或改进税收先征后退的时间周期,改变产品出库后就视为销售缴税等占用企业资金做法,最后是扩大融资渠道。鼓励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扩大企业债券规模。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2

益民家具城目前尚属小微企业,经营者开办目的十分单纯,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短期就能获利,梦想做强做大。但是经营者并没有接受过家具行业系统的培训,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缺乏营销理念,企业文化素质偏低,在营销时总是盲目跟风,缺乏创新和个性特色。目前,石拐新区仅有2家家具店,有的时候,经营者看到别人的实木家具好卖,就舍弃原来经营的产品而转向实木家具,营销思想摇摆不定,这导致家具市场不光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营销手段也出现雷同,其结果可想而知。

2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政府需要转换姿态,实干兴区,从硬环境和软环境2个方面给予这样的小微企业指导。所谓硬环境就是指基建中为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的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经营场地等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所谓软环境就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具体帮扶措施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1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的渠道,保证资金链不断裂政府需要鼓励金融部门,比如各类银行多推出助力小微企业成长的金融产品,另外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制定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指导意见,建立再担保机制,能够形成上下一致的担保体系的建设,能够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水平,使更多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同时,政府还要抓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收集中小企业和小企业的信贷机构或者信用记录,能够形成一个收集、评价、公布机制,使社会上更多机构,便利查询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使更多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保障和调节。

2.2政府利用多种媒介帮助小微企业宣传产品或服务政府出面帮助小微企业和各类媒体打交道要容易很多,比如各大报纸、电视台、广播、网络,甚至微信平台等等。利用这些信息平台,政府要正面宣传企业发展历程,包括企业经营者,还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宣传帮助小微企业塑造形象,吸引更多的受众。政府要转变姿态,起到桥梁作用,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政府相关人员要从办公室走出来积极深入群众,向小微企业调研,宣传什么、怎么宣传都要和企业共同协商,找到小微企业所急所想,帮助小微企业的同时,就是为打造强区、强市做贡献。

2.3将家居园区融入到石拐新区附近的工业园区内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的主要载体。由政府提供场地,拓展了家具行业的发展空间,也集聚了购买家具的消费者。以园区为依托,创新园区招商引资方式,鼓励家具行业强强联合,解决非公小微企业小、散、弱问题,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化。所谓强强联合,在家具行业可以这样举例说明,比如做门的企业可以与做套房家具的企业实行联合,让消费者在买门时便可以享受到优惠的套房家具,反过来也可行,推出一系列的联合优惠政策,共同抢占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在了解家具行业其他产品线时,可试探性转型,不要盲目转入完全不了解的行业,避免走入转型迷区。

2.4要重视非公小微企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将非公有小微企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纳入整体人才发展规划,在政府奖励、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业人才同等的政策待遇。内蒙古大约有50多万户的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已成为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岗位、扩大财政收入、推动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对非公企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转变思想,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职,并结合其他省区的经验,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办法,切实为非公企业提供便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

2.5严格执行国家扶持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针对失地农民实行创业补贴制度,依据地方财政,对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工在乡创业激励办法,全区、全市甚至全村每年评选一批创业先进典型,并给予表彰奖励。

2.6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按标准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定期联合大企业和高校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包括人文素养方面和创业意识培训,发挥创业培训的引导作用;将有创业意愿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政策范围,并按规定实行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市、县(区、市)两级建立由成功创业人士、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指导团,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另外,将各类培训信息通过手机终端服务商发送到非公企业人员手中。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3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研究制定并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抓紧修改完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按照文件要求,牵头制定有关配套文件,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的落实情况。加快破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陈旧观念,尽快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尽快完成《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完善并《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跨省区或规模较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管理办法》。三是研究制定《关于鼓励创办小企业的政策意见》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有关文件,指导全国中小企业培训工作。

二、继续实施创业、融资、培训三大工程

(一)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工程

大力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的工作,做好创业辅导服务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创业政策,积极推动创办小企业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网上服务公示,促进服务供需双方的对接。

(二)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创新,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

规范和扶持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担保业的准入制度、风险防范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行业自律制度,加强政府对担保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探索设立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在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的同时,合力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板的监管,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体系。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优化信用环境。切实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探索建立全国中小企业统一的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推动和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创新。组织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体系。积极推进并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工程。探索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

(三)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地开展培训,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广大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普遍接受培训,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使企业形成自主培训、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创新、信息、开拓市场三项服务,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一)加强创新服务

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在产业集群和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基本规范试点工作。

(二)加强信息服务,推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建设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将建立覆盖全国的、以北京总站为龙头、以省市网站为基础、以地市网站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大型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各网站间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互动,形成上下一致、形象统一的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务网。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

(三)加强开拓市场和国际合作服务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4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工会;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2011)014(C)-0079-01

一、十二五期间,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工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1、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能力,是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加强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中去认识、去把握,注重研究职工队伍发展和劳动关系变化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本领。

2、加强基层建设。要把工会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要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在工会组织体系、组织形式、组建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把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要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增强基层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夯实工会工作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要立足群众组织的特点,努力在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优势所在,也是工会作风建设的重点所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多到生产一线去,多到困难职工的家里去,以深厚的感情关心职工疾苦,反映职工呼声,为职工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4、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把工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认真听取工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工会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工展工作,为工会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服务职工、教育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二、创新民主管理模式,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切实履行好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民主是和谐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谈不上和谐。工会切实规范和完善职代会民主管理议事机制和厂务公开知情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等长效机制,并真正发挥其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在生产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企业和员工互动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和员工“互利双赢”协调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关系到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加强平等协商,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生硬的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消极防范也很难奏效。“堵”和“压”既克服不了员工的“不平衡心态”和思想意识,也形成不了企业和谐的氛围。

(二)不断探索民主管理的新形式,进一步完善和延伸职代会制度。一是建立“员工民主议事会制度”,保证职代会闭会期间作用的发挥;二是对职代会制度赋予实权,使员工代表充分行使民利,发挥员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建立民主管理联系卡制度,拓宽密切联系员工的绿色通道,全方位构筑企业与员工沟通的平台,形成上下联动、共谋发展的民主管理工作新格局。

(三)坚持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办事的透明度。规范厂务公开的程序、内容和形式,形成企业内部配套完善的监督体系。从生产经营完成情况、改革方案、选人用人等切实关系员工利益的内容进行公开,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和动员广大员工都来关注企业发展。

(四)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切实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在推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工会既注意充分反映员工的具体利益和实现利益,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引导员工“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员工意愿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把企业能够承受、符合企业发展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员工意愿,通过平等协商成为集体合同条款,对无法承受或一时无法解决的员工意愿,也纳入协商范畴。

结语:“十二五”期间,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工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任务,要想取得实效,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制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划,有组织、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引导员工克难奋进,整体推进企业“十二五”目标与工会工作的创新,坚持把工会的建设同关注民生结合起来,同贯彻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同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推动广大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结合起来,创优争先,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王作华.创新思维科学谋划实现工会宣教工作新跨越[J].中国职工教育,2009,(08).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5

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地委、行署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交流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表彰奖励全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区)局、乡(镇)场、非公有制经济10强企业、优秀企业家,认真分析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地委、行署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重点,并做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突破口。推动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预计完成22.2亿元,比2000年的9.0亿元增长146.7%;2005年实缴税金预计完成7100万元,比2000年的3066万元增长131.6%。非公有制经济的税金由2000年占税金总额的18%,提高到2005年的29%,提高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由2000年的19837户增加到2005年的35000户,增长76.4%;从业人员由2000年的47639人,增加到2005的86000人,增长80.5%。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我区经济增长中最具有活力的增长点,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区GDP的??%,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区经济增长??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比上年增长6.8%,来自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达4.9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大户拉动作用明显。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仅为600户,仅占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的2%,却集中了从业人员24920人,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从业人员的28.9%;产值实现80400万元,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的36.2%,税收实现3400万元;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税收的47.8%。

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木材减产、林区下岗职工不断增多,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已达86000人,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独木支撑的林区经济向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原始的木材粗加工企业已被新兴起的绿色食品开发、北药加工、特色养殖、生态旅游、木材精深加工等产业所取代,形成各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2005年,在全区600户非公有制企业中,木材加工企业仅为132户、占22%,由“十五”初期的75%下降53个百分点,非林非木产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购买、兼并、参股、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5年全区有??户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注入资金??亿元,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亿元,安置下岗职工达??人。

4、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十五”初期,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为零,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达到48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80%以上,仅松岭一木雪条棒厂2005年出口创汇就高达150万美元。

5、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一些发展好的县(区)局已占到重要位置,如:加格达奇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县域经济GDP的比重超过30%,税收占加区税收的46.2%;漠河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达到?%,税收占全县税收的?%。在加区、漠河县有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经成为立县、立区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

6、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产品不断上档次、上水平。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依托科技,坚持产学研结合,走“校企联姻”之路,先后与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已开发出29项新产品并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均填补了国内和省内空白。仅2005年新开发了11项新产品,如:大山科工贸大豆多肽9种功能食品、绿源蜂业芪蜂胶囊、富林公司珍宝胶囊、兴安有机食品公司黑尔康源软胶囊,还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创办了3所非公有制企业科研机构。

7、积极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营造了政策环境,在2003年颁发《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减轻企业负担力度,为了避免“三乱”发生,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还向企业印发了《非公有制企业收费明白册》,对19个部门145项收费标准向企业公开,加大了扶持力度。积极开展了银企对接活动。各经济部门积极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十五”期间为非公有制企业协调各类资金近1亿元;还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全国和全省人才招聘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仅2005年非公有制企业招聘各类人才就达近100人。

8、加大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力度。推行了《地级领导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大户制度》。地委出台颁发了《地级领导干部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大户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全区有20多名地级领导与26户非公有制企业结成包扶对子,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人大地工委主任张进运同志多次深入到被包扶企业筑安集团,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帮助谋划开发新产品。政协地工委主任禇凤同志深入到盛业粉煤灰科技开发公司帮助企业协调建厂选址的问题。行署副专员李廷祥同志帮助被包扶企业松岭一木雪条棒厂,解决了出口退税问题。管局副局长徐守乐同志深入被包扶企业大山科工贸公司帮助解决新上项目的难题,从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非公有制企业家们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地委、行署向这次会议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尽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成绩取得是在基数低的情况下获得的,但必须看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目前,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化、机制性的障碍依然存在,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融资渠道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个别部门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有相当一些人办理非公有制事务远不如办理国有企业事务那样理直气壮,坦然从容,而是冷淡消极,缩手缩脚,必须尽量躲着点,防着点。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和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政策,但在一些县(区)和部门中仍然存在着对这些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一些政策够用不管用,流于形式,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玻璃门”,看着是打开的,实际进不去。三是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主要体现在创业的门槛高,新设立企业程序复杂;其次是创业税收扶持力度小;再就是自主创业缺乏信贷支持力度,还有相当一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还存在着重国企轻民企的思想和求安稳怕风险的保守观念。四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主要是缺乏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员工培训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我区有相当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五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仅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足5000万元,实际缺口达3—5亿元,融资难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按照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抓好政策的落实;唤起全民发展热情、不断加快规模扩张;健全和完善服务化体系、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实现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性的新跨越。

发展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发展的贡献目标:“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由占全区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7%,提高到52%;实现税收额占全区地方财政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就业人员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目标:出口创汇额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目标:年营业收入(产值)1亿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增加到3户;非公有制企业的省内知名品牌由目前的??个增加到??个;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要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个以上,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税收实现7455万元,同比增长5%;从业人员达到9.1万人,同比增长2.5%;非公有制企业户数??户,增长2%。根据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要举全区之力,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体规模,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1、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企业队伍。我区要抢抓国家省出台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有力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乘势而上,要在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企业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好生态保护、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基层服务和配套的非公有制规模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林区自然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精深加工企业;要利用好漠河口岸开通,以及建设中俄黑龙江大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施跨国经营;要坚持“校企联姻”科技兴企的好做法,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非公有制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激发全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热情。动员和引导民间储蓄用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一次性投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政府将给予20%的项目匹配资金支持。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过程中允许非公有制企业优先进入.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尤其是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科技人员领办、创办非公有制科技企业,政府部门要为其保留工职5年;要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退伍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林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增加就业人员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地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对确定为地区非公有制工业园区的要加大投入,给予资金支持。“十一五”期间全区要在加区、塔河、漠河建立3个工业园区,以资源为纽带,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我区还有37户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没有退出竞争性领域,要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将其尽快地改造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我区将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方案》制定政策,明确步骤,强力推进。我区在国企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通过改制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有大山科贸有限公司,原由一户不足500万元资产的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成为6000多万资产的大豆精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即可生产,达产达效后可形成年加工5万吨大豆的能力,实现产值1亿元,利税2000万元。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促其尽快转制,即可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又可以形成一批新的培植财源建设的非公有制企业。

3、要采取以商招商的形式,努力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区的丰富的林上林下资源优势,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积极引进省内省外先进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带动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哈尔滨盛兴集团等非公有制企业已经落户我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壮大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4、积极扶强、扶壮非公有制“龙头”企业。要积极引导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产权多元化集团。我区将组织制定《全区非公有制龙头(骨干)企业考评方案》,重点评选那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吸纳就业多的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对评为龙头(骨干)企业的实施挂牌保护,并重点给企业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促使企业进一步壮大实力。对年产值(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地区中小企业局将其载入网站,分别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开通服务直通车,实行服务跟踪服务。

(二)迅速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实现理念、科技、制度、营销创新。

要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就要坚持“四个创新”。

1、坚持理念创新。由于我区从计划经济圈子走出来比较晚,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影响很深,所以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念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必将决定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

2、坚持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分额,要继续坚持走产学研之路。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实施“校企联姻”,要把大兴安岭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北药开发等产业做强做大,要积极引导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进军,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不断促进现有产品升级换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要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在哈尔滨人才资源聚集地建立科研中心。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可设立科研机构使之形成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3、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区非公有制企业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名义上改成了有限公司,但内部组织结构未变,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投资者与管理者合一,一个人说了算,家族式管理盛行。所以非公有制企业要改革其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完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大力推进股份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制度创新之路。

4、坚持营销创新。我区有相当一些产品是很受市场青睐,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营手段和宣传力度,导致一些好产品走不出山门。所以不断创新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拓展市场空间对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借鉴和学习省内外市场营销经验,通过中小企业网站开拓全国市场,建立市场营销快速反映网络体系,完善市场营销战略。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省政府决定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我区也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三)迅速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力,打造和培育产业集群。

目前,我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还存在着缺乏专业特色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少,产业带动效应和积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分散缺乏集群效应。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坚持“四个集聚”。

1、以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全力营造产业化骨干企业发展集聚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服务,综合运用金融,财税、土地政策措施推进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聚。

2、以大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建立完善大项目储备库和组织实施机制。加强产业集群项目的调研,按照市场缺什么项目补充完善什么项目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一批产业配套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整合产业集聚的配套项目体系。对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尽可能给予贷款保证,各级担保机构应优先为各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担保。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在我区落户。

3、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建立和完善加格达奇区、漠河县、塔河县3个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配套水平,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入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地直各部门为园区服务意识,计划、土地、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对产业集群项目主项审批资金补助要优先办理,把工作重点落实到入驻园区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服务上来。

4、以人力资源促进产业集聚。要积极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要采取“校企联姻”等方式,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做到用创业精神鼓励人才,用事业发展激励人才,用物质奖励吸引人才,大力开展熟练技工的培训,培养一支综合技能较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对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要进行表彰奖励。

(四)迅速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要使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提高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这也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1、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对非公有制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通过中央党校、省、地、县四级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企业经营者到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和招商活动;还要组织优秀企业家到南方优势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尽快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2、要正确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积极为企业员工交纳社会保险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起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光荣,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可耻的良好风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质量、财会、金融、劳动保护、统计等方面的规定,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正确的引导,使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

3、要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以德治企的理念,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不断提高企业信用等级。鼓励企业打造诚信品牌,对信用等级高的非公有制企业,政府各部门在融资担保、技术改造、立项、招投标、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4、要积极倡导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凝聚力量鼓舞人心。通过企业文化的感召力来影响企业职工爱岗敬业,发扬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漠河北极木业总经理郑光林坚持用企业文化鼓舞人、教育人,在企业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其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地委、行署号召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区人民,切实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要确保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在落实当中,还存在着“中梗阻”现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着不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这次国务院新出台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省委、省政府也相应出台了26条实施意见,我区也出台了实施意见。一定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将这些政策和意见认真落实到位。一是加强政府服务,促进政策落实。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解决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推进政策落实。各级督办部门要把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省政府已对各市(地)下达了督办要点,所以我们更要督办力度,组织专项检查,督促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和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加强民主评议,强化政策落实。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一至两次对政府职能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和管理、服务情况的民主评议,将评议意见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政策的落实。

(二)要积极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资金不足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增强银企间的互信合作。要积极为银企之间牵线搭桥。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对接合作机制,推进银企互信合作。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同时还要督促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自觉强化信用意识,避免逃废债务的发生。二是不断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进一步完善地、县两级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的信用担保体系,简化担保程序,开展担保贷款等业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财务部门要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基金。2006年计划安排300万元,还将继续逐年增加投入。积极建立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要对那些信誉很好、经营稳定、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内的非公有制企业,经担保公司审核,实行即保即贷。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资金注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针对性地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具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学习南方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组建互金融组织。要千方百计吸纳民资,充分利用我区的高额民间储蓄资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三)要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在行政监管中出现的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利益问题,应该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管行为。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依法监管,不得违反行政执法的标准、程序、权限,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严格控制各类专项检查,限制重复检查,对“三乱”等违法违纪行为,对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和等行为,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二是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名誉、人身等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机制,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受理中心。开通投诉热线电话。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一旦受到侵害,要及时受理,公正处理。各级司法部门在受理非公有制企业案件中要依法秉公办理,杜绝久拖不决、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四)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要调动全区人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激发全民自主创业的热情。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那种敢担风险和勇于拼搏的自主创业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者和从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依法生产和经营的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履行纳税人义务的奉献者。努力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要对发展速度快、交税数额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奖励,对其中的突出者要实行重奖,增加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企业家的比例;邀请非公有制企业家代表参加各级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政府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为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提供地级医疗服务待遇等等,真正使非公有制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6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17-03

改革开放30年来,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首府优势,抢抓机遇,优化环境,强化措施,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为促进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全市经济活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户数、固定投资、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成为首府呼和浩特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掀起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使得民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坐正席、唱了主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2年6月,呼和浩特私营企业已达到2.7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9.7万户,注册资本达到了700多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贡献的税收也占到70%,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非公有制企业成为新注册企业主体

从2010年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来看,呼和浩特市新注册各类企业29 992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9户,私营企业4 264户,个体工商25 578户,外资企业21户,新注册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市各类新注册企业总量的99%以上,成为全市各类企业户数增量的主体,发展势头迅猛。

(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以私营企业集团为核心的骨干企业群体。2010年,呼和浩特市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136.7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246.6亿元,比上年215.4亿元增长14.4%。其中,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1 000万元的有1 206户以上,在1 000万―1亿元的有1 348户,超亿元的企业有64家。私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私营企业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低层次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由因陋就简、小打小闹向规模效益型等高层次拓展,由分散型经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已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企业集团,如内蒙古金河集团、奈伦集团、巨华集团等呼和浩特市重点支持的民营企业。

(三)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非公有制经济经营领域涉及到高科技行业、现代服务业、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典当和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行业。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已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计算机和软件业等各种类别和各个行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相当比重。呼和浩特市已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最聚集的地区之一。

(四)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状态良好

以阜丰集团、金河集团、巨华集团等本土工业企业为代表,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稳定、顺利。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民营经济界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1998年抗洪救灾、2008年抗震救灾中,踊跃捐款捐物2亿多元,表现出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五)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

具有科技领先、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抗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使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机构,向高新科技方向发展。呼和浩特市认定84家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年度销售收入达到109.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60%―80%的39家,81%―90%的7家,91%以上的38家。这些企业科技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在10%―15%之间,最高的达到56%左右。

(六)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作为城市现代化重要标志的服务业在呼和浩特市比重已超过60%,呼和浩特市已成为内蒙古乃至西部省会城市中服务业比重最高的城市;近两年一大批股份制金融机构相继进入呼和浩特市;以非公有制资本占主导的金融、房地产、餐饮业非常活跃,2010年全市商业零售额达745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各项存款突破2800亿元。呼和浩特市连续数年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各项存款增速第一。

(七)房地产业发展强劲

全年房地产业投递300亿元左右,成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的重要支点。以巨华集团为代表的本土地产业企业继续领跑呼和浩特市房地产业。2010年,企业房屋销售额25亿元。金宇集团在土地挂牌中举拍72次,以高于标的数倍的价格摘得呼和浩特市烟厂地块,并联合周边地块约400余亩,打造呼和浩特市南区商业中心。知名非公有制企业奈伦集团联手另3家非公有制企业,在中国最好的海滩――三亚市海棠湾(号称国家湾,世界第二家七星级酒店旁边)征地200余亩,兴建国际标准酒店、公寓群,该项目轰动了海南省。筹备多时的三亚内蒙古商会成立。

(八)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区外一大批商贸流通、商业地产界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呼和浩特市发展:海亮广场、万达广场已建成营业;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将进驻。维多利集团辐射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赤峰、乌海、锡林郭勒盟等周边盟市,并拟斥资20亿元进行本市维多利商厦北扩,形成区域性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集团。

(九)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

与2009年底的71.3万从业人员相比,2010年呼和浩特市增加了8.6万从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吸纳社会从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随着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实施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一大批知识分子、复转军人、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海外归国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找到了新的创业就业岗位,优化了从业人员结构。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50%以上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0%的技术人员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其中不乏硕士、博士等高级专业人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实现税收大幅增长

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较前5年平均增长水平大幅攀升,由2006年缴纳的55.46亿元提高到160亿元,增长近3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旗县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实际上,县域经济就是靠非公有制经济做支撑的,为地方财政收入做主要贡献的,县域经济实则就是“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十一)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明显提高

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比2009年的1 019.2亿元增加180.8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经济总量70%,同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随着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的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大幅提高主要是来自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既是2010年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友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突出特点。为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呼市各有关部门和各旗县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各个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一)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工商局进一步放宽了企业名称核准、企业住所权属证明和注册资本金缴付方式等条件。在发展旗县区非公有制经济方面,进一步放宽了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组织的条件。工商部门和市政府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制定了联合审批办法,设立联合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全程“一站式”服务。各有关部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缩短前置审批时限,企业注册登记更加快捷高效。

(二)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审批收费

呼和浩特市政府取消或停收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收费标准,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过去的708项减少到如今的217项,涉及地税、公安、环保、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过去在呼和浩特市办理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开工涉及近20个部门、48项审批服务事项、238项审批要件,办理时间需494天。目前,通过并联审批,在审批要件齐备的情况下,从本地摘牌后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只需60天。呼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实行了严格的收费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全面推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杜绝了不合理收费。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呼市财政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市金融办和各相关单位,制定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由政府引导组建,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组织其他投资机构以联投的形式投资于拟上市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四)确定并支持重点非公有制企业

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对全市320个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定期走访、重点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促进企业由产品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财政局对获得驰名商标企业给予奖励。市工商联建立了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后备库,确定了重点培育企业。按照“优选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市金融办和相关部门选择了规模大、效益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上市需求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提供多层次培训和配套服务。

(五)鼓励支持各类社会人员创业带动就业

呼和浩特市政府围绕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实行部门联动,延伸拓展政策,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扩大就业岗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行普惠性政策,将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由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扩展到城乡全体求职者;实行扶持性政策,将自谋职业鼓励政策由正在享受失业保险的人员扩大到所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行援政策,将工资性补贴政策由公益性岗位扩大到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各类用人单位。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工人可以采取高自考与技能培训课程相互承认的办法,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城乡所有劳动者均可享受免费创业培训,对创业成功人员,根据其带动就业的成效,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六)外引内联工作加大力度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积极对外开展联络,两年来积极协调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为呼和浩特市基本建设融资30亿元;带队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为“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招商招展工作,“民交会”期间所到的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共派出10个代表团来呼和浩特市参会参展,为“民交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宣传了呼和浩特市,提高了呼和浩特市及自治区的知名度。到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同10余个城市结为友好商会,异地商会、同业商会异常活跃,在呼异地商会、同业商会已达40多家,成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中一大特点。

(七)旗县区加大对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和服务力度

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县域特色经济在呼和浩特市已基本形成。各旗县区政府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旗县区经济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层层落实了领导责任制,明确分工与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按照任务目标进行考核。旗县区各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企业开发建设的重大项目,从加快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支持,促使项目早开工、早见效;对企业市场开拓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搭建招商引资、信息传递、科技服务、人才保证等服务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三、制约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发展的要求和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民营经济占地方总经济量的比重均超过80%。可见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一是发展还不够充分。二是实力不够强。呼和浩特市非公经济多集中在建筑、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和专利,三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尚未彻底破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还不到位。具体如下:

(一)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主要是对国务院、自治区下发的有关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贯彻落实不够全面到位。个别部门、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二)非公有制企业受融资困难资金不足的困扰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是融资难问题,许多企业想扩大生产、开展企业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往往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由于融资渠道少、信托门槛高,加上手续烦琐,非公有制企业除了资产作抵押可贷到少量资金外,很难从其他渠道贷到款,一些企业找到项目,常常遭遇资金制约的尴尬,放弃项目或退出经营。

(三)非公有制经济总体势力仍须加强

尽管呼和浩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70%,但仍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80%以上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呼和浩特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主体数量、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四)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企业多数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领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产业关联度不高,配套能力差,产品档次偏低,缺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而许多私营企业为家族式管理,现代经营理念、法律意识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有待提高。

(五)个别税费收缴偏高

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反映,现行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收取收缴比例较高,企业赋税较重,要求减轻负担。

(六)非公有制企业人才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培养人才能力不强,加上受待遇偏低影响很难引进和留住人才;二是受家族式经营观念影响,外来人才很难得到重用;三是政府对人才培训工作以及鼓励和引导人才缺乏力度。

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属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非公有制企业在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急需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加快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级各部门要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方面的工作,让社会了解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提高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破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观念。要通过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成效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总结交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表彰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先进典范,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让非公有制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更加坚定创业的信心。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政府要在鼓励全民创业的同时,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筑公平竞争平台,让非公有制企业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真正落实非公有制企业的“国民待遇”。二是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坚持非公有制经济“非禁即入”的原则,拓宽发展路子,鼓励引导非公有制资本参与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开发利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撑:政府牵头建立科技信用体系,发展担保信贷业;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投资公司及引进外资银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种专业科学技术机构、银行金融、信用担保及社会各界,帮助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的融资难等问题。四是从资金上扶持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扶持发展前景较好、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名牌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政府要逐年安排资金,认真落实经济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知道管理,当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参谋,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事务。同时,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

(三)抓好政策落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组织专门力量对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一次检查,抓好政策的落实,用好政策,发挥政策效应作用。同时,要不定期对全市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和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调研督查,畅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高速公路”,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改正各种越位、错位行为,纠正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规定和做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三是组织一次税费收取检查,通过检查取消不合理收费。并对土地使用税和土地闲置费收取情况进行一次调研,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制定适应呼和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收取标准。

(四)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自觉性

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增强办事透明度,坚决实行“一条龙”审批、“一个口子”收费、“一个窗口”受理投诉的办事程序,加强对软环境的整治,强化队伍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主动做好服务,促进依法行政。要牢固树立不干预、多服务的思想观念,做到多指导、不添乱,多服务、不设障碍,多支持、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仿冒、制假等违法行为,切实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水平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7

一﹑加入WTO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有许多限制,虽然逐渐放开,但至今仍有许多限制。这给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带来了一些不同于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在产业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国有企业垄断的产业和部门以外的产业和部门存在和发展。这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完整的畸形的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分布。1998年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约占四分之一,其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32﹪﹑第二产业47.8﹪﹑第三产业50.84﹪。在这些产业和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分布与国有经济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没有了非关税保护﹑大大降低了关税税率﹑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在我国处于弱势的部门,例如,农业﹑汽车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电信业等,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强大竞争。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很低,所以它受的冲击可以不计。(关于农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一般都认为农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实际上,除土地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都是农民自己所有的,究竟如何认定农业经济的所有制这里不谈)。而在我国居弱势的其他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受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冲击比国有企业小得多,而在那些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则完全不受冲击,这自然是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多少还是有的。在我国处于强势的部门,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部门﹑家用电器制造业部门﹑商业和餐饮业部门﹑建筑业﹑各种非金融服务业部门等等,正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多的部门,它们受到的冲击较小。相反,在加入WTO后,外国的市场对我国的产品也更加开放了,那些我国具有强势的部门将可扩大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非公有制经济也将获益。而且,在与有些国家的协议中就明确规定在从该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中我国国有进口企业的进口额将逐渐降至50﹪,也就是说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从事农产品进口,而且其进口额应占到一半。因此,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使得它受到加入WTO的不利影响较小,而得到的好处则更多。这只是概括而言。实际上,当然还得按部门仔细地分析。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方面,在非金融服务业的有些中介服务业,如独立的律师﹑会计师服务业,在部分涉外业务上非公有制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在规模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很小,大企业很少,规模大有利于经营的一些部门,在与国外大企业有竞争的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处在不利地位,例如,在零售业方面,外国的一些很有实力的大型商店﹑超级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商业,包括非公有制商业,构成了威胁,我国的非公有制商业规模很小,直接与其抗衡是很困难的。但是,非公有制商业正因为其规模小,可以广泛分布,灵活经营,外国大型商业企业不可能取代它们。

在技术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低是其很大的弱点,在那些技术水平有决定影响的部门,如制造业部门﹑新经济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如果说我国加入WTO,在利弊权衡上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的话,那么,与国有经济相比,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利更大,弊更小。

二﹑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面临的形势﹖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呢﹖这里提出几点。

第一,扬长避短,有进有退

不同的非公有制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产权明晰,机制灵活﹑机动性强,决策快,利益的激励和约束强,短处是许多企业的规模太小﹑实力弱﹑技术落后﹑管理差﹑信息不灵。如上所述。而在不同产业和部门,它又有其强势和弱势。在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时必须扬长避短,有进有退,主动地进行结构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应主动退出没有竞争力的部门,或者调整经营的方向。如果是生产汽车的话,在加入WTO后,那些不具经济规模的众多小的汽车厂继续生产汽车必定会遭淘汰,它们不应存侥幸心理,继续生产,而应及早退出,或转产其他产品。在那些具有优势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应乘机发展,有能力的企业应努力扩大国外市场,目前国有经济正在对其布局从战略上进行调整,将要从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机会。在竞争性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具有优势,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也比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原则上,在国有企业退出中非公有制企业应以不同方式进入。这对我国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形势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弱,即使在国有经济将退出的领域,在短期内非公有制经济也难以替代国有经济,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也难以具备能与外国大企业竞争的实力。但总的说来,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这些领域将更有利于应对,而且早让其逐渐替代比晚让其替代更有利。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应向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军。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应对加入WTO后在这方面的激烈竞争的需要,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经营机制比公有制经济更适合于从事风险大﹑发展快﹑企业淘汰率高﹑创业成功后回报也高的新高技术产业。

在技术结构方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已刻不容缓。

在规模结构方面,在有些部门需要发展一批规模大的有雄厚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固然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小有其具有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长处,但要与庞然大物的国外大公司竞争还是困难的。无论是占领国内市场还是扩大国外市场需要有一批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去竞争,单靠国有大企业去应对是不够的。

第二,学习规范,改革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将进一步与国际经济接轨。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学习WTO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结构﹑贸易政策审议和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其基本协定和附加协定﹑协议,与我国签定的双边协议,承诺清单等。这些协定﹑协议和承诺清单就是各会员单位之间经贸交往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了解和学习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按这些规则行动,不致违规,另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用这些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对非公有制企业来说需要按照这些规则来对照自己以往的行为,对那些不符合的地方,应切实纠正。自然,在任何经贸交往中都必须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得有假冒行为。

为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制度需要加快改革。不谈那些中小企业,不少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也需要改革其产权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长的很大了。但是至今它们的产权归属仍是一笔糊涂帐。许多企业戴着「国有﹑「集体的红帽子,但国家﹑集体从来没有投资。由于产权错归,民事主体错位,经常发生法律纠纷,并造成误判,引起许多损失,障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加入WTO后,这个问题不解决,带来的危害更大。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激烈竞争,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来改进管理,这样才便于发展并便于与外国企业交往。

第三,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为应对加入WTO后的形势,固然要靠各个企业自身的努力,但单凭一个一个非公有制企业的实力要对付国际庞大的企业是困难的。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应该发挥协会和商会的作用。我国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商会。为此,全国工商联应能给非公有制企业以必要的帮助。例如,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士提供关于WTO的培训。提供有关的法律谘询,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利益受到外国的损害时,以各种方式维护其利益。

三﹑给非公有制经济国民待遇

公有制经济企业篇8

经济法对现代企业商务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法的特点决定的。经济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经济法产生的背景环境。如果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活动滞后,则无需颁布特定的经济法进行制约和规范。相反,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混乱,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从而为经济法的产生和存在创造了前提。第二,经济法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与控制国家经济较快较好发展。面对竞争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更需要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从而保障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第三,经济是经济法的核心要素。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形式共同构成了经济活动的主体。例如:复杂的经济关系、庞大的经济资源、众多的经济主体。经济法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引导经济主体的发展。第四,经济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现代企业商务管理的综合作用很强。经济法对横向和纵向的经济活动都具有影响。第五,经济法涉及的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例如:惩罚、要求补偿、禁止、限制等。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借助经济法的强制手段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二、经济法在现代企业商务管理中的运用

方式经济法的运用方式是国家干预经济基本方式的一种体现。市场机制中存在很多不足,国家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加强对市场经济的控制,从而矫正和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经济法就是国家实现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的调控的体现方式。经济法就是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从而协调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冲突,促进社会平衡和有序发展。

三、经济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发展,经济法在现代企业商务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法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经济法的调节。

(一)经济法在企业公司制改造中的作用

在改造企业公司制的过程中,离不开经济法的调节作用。第一,企业公司在改造公司制度的过程中会面临股份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的企业股份权过于集中,影响公司的规范运行,这是公司制改革中常见的问题,这就需要经济法进行调节、处理。《公司法》针对企业在公司制度改造中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涉及范围广,包括: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形态、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步骤和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模式等多方面。第二,通过运用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股权不平等问题。股东可以运用经济法来维护自身合理利益。《公司法》对公司同股同权问题有明确的相关规定,这一规定有利于维护股东的合法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第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经济法进行监管。公司企业制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以及监事会之间是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如果一些企业的管理结构出现问题,经济法也可以对其进行监管,完善企业管理水平。

(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中体现的经济法运用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公司中很容易被混淆,这有可能导致私人企业中管理混乱,甚至导致企业资产受到损失;在国有企业中,也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了保护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利益,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利用经济法明确规定和管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从而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经济法应用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之中

面对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企业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在竞争中取争优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存在利用非法手段剽窃同行竞争企业核心技术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维护公平竞争环境,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限制和管理。经济法中对企业技术专利的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运用法律的形式,强有力的保护了企业的合法商标和著作权。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出台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的法律,有效实现了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经济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它也面对着许多问题。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法对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责任和利益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对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运行,维护好交易双方的利益。

四、结束语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经济法对市场经济体系的有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经济法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在制定和完善经济法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从长远考虑,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有利于维护有序的经济秩序。

上一篇:防溺水开展情况总结范文 下一篇:传染病防控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