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怎么办?

时间:2022-10-09 11:03:47

2016年是云计算在中国快速落地的一年,尤其是公有云和混合云的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9月7日,由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AWS中国(北京)区域正式商用。从2013年底宣布M入中国市场以来,AWS在中国一直采用有限预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现在,AWS终于可以挺直腰杆。未来,AWS在中国的业务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3年AWS刚宣布进入中国时,就有人在喊“公有云市场的狼来了”。如今,“狼”真的来了,中国本土的云计算厂商将何去何从?

好在中国的云服务市场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市场空间足够大,云服务商只要定位清晰,有自己的特色,就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AWS、微软、IBM的云服务都已经在中国落地,但这并没有对中国本土的云服务商造成想象中那么大的冲击,以阿里云、腾讯云、首都在线、青云、UCloud、华云数据等为代表的中国云服务商也在快速扩展,其中阿里云在规模上拥有优势,并且已经大步走出国门。

国外云服务商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通常会有一些水土不服,它们要了解和熟悉中国的法律规定、行业监管要求,布局数据中心资源等。相比国外云服务商,中国的云服务商“近水楼台先得月”,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具有完善的资质、比较好的数据中心布局,并且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勇于创新,足以与国外云服务商分庭抗礼。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云服务功能的全面性、技术的领先性,以及云应用的某些观念上,中国厂商和用户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那么,这种差距该如何弥补呢?

实践出真知。首先,无论是中国厂商还是用户,必须更多地实践,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差距,不断丰富云服务的功能,加深对云应用的理解。

其次,保持开放的心态,紧跟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的趋势,加快对最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不断完善现有云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差异化的服务。同时,中国云服务商应该敢于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掌握技术的主动权,这不仅是实现安全可控的需要,更是在与国际厂商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前提。

再次,加快云计算相关标准的制定,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国内服务商和用户的云计算应用水平。2016年12月28日,第六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了1项国家标准化成果、1项联盟标准、3份白皮书。另外,中国的可信云服务认证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自2013年推出以来,可信云服务认证覆盖的云服务业务形态日渐广泛,通过认证的云服务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这为我国云计算信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云计算应用必须向行业纵深发展,找到最迫切需要借助云计算进行业务转型升级的典型用户,在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便在更多的行业中进行成功经验的快速复制,从而促进云计算的普及。

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会更热闹。

上一篇: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下一篇:高校网上预约无等候报销体系内在原理及运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