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范文

时间:2023-11-14 09:42:55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 发展 智能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探究智能的实质,并以制造一种能以人类智能相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为目的。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一场思维科学的革命,它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科学的革命,同时它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人工智能是与哲学关系最为紧密的科学话题,它集合了来自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逻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机器人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在人类认识自身及改造世界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一直以来,对人工智能研究存在两种态度: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前者认为AI可以达到具备思维理解的程度,可以具有真正的智能;后者认为研究AI只是通过它来探索人类认知,其智能只是模仿的不完全的智能。

2、人工智能的发展

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冷落,这个时间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这个阶段是人工智能的起始阶段,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相继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例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LISP语言等。由于人工智能处于起始阶段,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缺陷,在加上对自然语言的翻译失败等诸多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同时在这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研究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对问题求解的方法过度重视,而忽视了知识重要性。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专家系统的出现将人工智能的研究再一次推向高潮。其中比较著名的专家系统有DENDAL化学质谱分析系统、MT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Hearsay-11语言理解系统等。这些专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实际运用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这个阶段伴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日本为了能够使推理的速度达到数值运算的速度那么快,于1982年开始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最终结果是以失败结束,但是它却带来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又一轮热潮。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的80年代末。1987年是神经网络这一新兴科学诞生的年份。1987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神经网络国际会议,并向世人宣告了这一新兴科学的诞生。此后,世界各国在神经网络上的投资也开始逐渐的增加。

第五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从曾经的单个智能主体研究开始转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不仅仅对基于同一目标的分布式问题求解进行研究,同时还对多个智能主体的多目标问题求解进行研究,让人工智能有更多的实际用途。

3、人工智能可否超过人的智能

那么人工智能可否超过人的智能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哲学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必定会产生质的飞跃。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从最初的简单模拟功能,到现在能进行推理分析 (比如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量变。在一部科幻电影中,父亲把儿子生前的记忆输人芯片,装在机器人中,这个机器人就与他的儿子死去时具有相同的思维和记忆,虽然他不会长大。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科幻电影中的东西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成为现实。到那个时候,真的就很难辨别是人还是机器了。

第二,有的人会说,人工智能不会超过人的智能,因为人工智能是人制造出来的,所以不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对于这个观点,我们这样想一想,起重机也是人造出来的,它的力量不是超过人类很多吗?汽车也是人制造出来的,它的速度不也远超过人类的速度吗?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智能和力气、速度一样,也是人的某个方面的特性,为什么人工智能就不能超过人类的智能呢?

第三,还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人制造的,必有其致命的弱点,所以人的智能胜于人工智能。我认为这一点也不成立,因为人与机器人比较,也可以说有致命弱点,比如说人如果没有空气的话,就不能生存,就好比是机器人没有电一样。再比如,人体在超过一定的温度或压力的环境下,不能生存,在这一点上,机器人却可以远胜于人类。因此,在弱点比较方面,我认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并不比人差,在某些方面还远胜于人类。

第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不单需要逻辑思维与模仿。科学家对人类大脑和精神系统研究得越多,他们越加肯定情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不是与智能相分离的,因此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突破可能不仅在于赋予它情感能力。

4、结束语

人工智能一直处于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其研究的理论和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计算机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今天,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教育等带来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庆祥:《人工智能》[J],《民营科技》,2010年第5期

[2]余汉铭:《浅谈人工智能》[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25期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2

1人工智能概念

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使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是人类科技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发展史是人们借助各种生产工具对第一自然进行改造,创造第二自然的历史。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生理机能和劳动对象间的矛盾问题,进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那么就必须要不断地对生产工具进行改变。人工智能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创造了多种复杂机器设备的基础上,延伸人类的手脚功能后,为了解决延伸思维器官和放大智力功能要求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而来的。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人工智能融合了计算机学科、哲学以及物理等多种学科,该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理论和实践有机相结合的产物。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类逻辑思维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技术延伸。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工智能逐渐同数学这门学科相结合,利用数学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人工智能的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

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升生产经济效益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终极目标。目前,许多的企业都认识运用科学技术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加大了生产方面的技术投入。电力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行业,担负了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可靠用电的重任,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在电气工程方面加大对自动化的研究力度。智能化技术是电力工程自动化中的核心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为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电气工程作为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都极高的设施工程,为了能够满足电网建设和改造的需求,相应地地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智能化技术基于自身强大的优势功能,有效地解决了电气自动化安全可靠运行问题。对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电气工程中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是个电气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电气工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监视和人工操作,根据变电站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动作;利用微机设备取代传统的电磁装置,实现了电气工程控制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利用计算机取代传统的电力信号,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准确度。

2.2实现自动化的机器故障检测电气工程中的机器设备通常运行的时间比较长,基本上是不间断的运行,如果平时对机器设备保养工作不到位,一旦发生故障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位置。而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气工程的机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当机器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智能化装置能够及时对故障部位进行定位,并做好故障的详尽记录,方便维修人员快速针对故障制定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案。

2.3电气工程中控制系统自动化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大背景下,电气工程的发展必将会走资源优化配置的道路。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能够实现办公智能化。并对各种机器故障进行故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自动化。

2.4优化电气工程的产品设计电气工程是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所需要的产品种类比较多。就我国的电气工程而言,电气产品的设计往往是通过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完成,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持,使得产品设计过程中,工作效率低,设计质量不过关,使得电气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产品设计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计算方法对电气工程中所需要的产品的规格进行精密计算,解决了产品设计效率低等问题。

3结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和实现,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智能化技术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加大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加强对该项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对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意义重大。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3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2]董淳.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

[3]张亚力.简述数控发展的新趋势[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5.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4

【关键词】电子工程 运用 智能化技术

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当前科学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推广与运用已变得更为普遍。科技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助推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与推崇。而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电子工程中的运用,更是成为了国家与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子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其必然性,只有把智能化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电子工程有效运转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切实的推动我国电子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 智能化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1.1 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当前,智能化技术主要运用在一些高新技术的产业领域,如计算机领域、地理定位领域、精密传感领域等。去年,谷歌旗下机器人Alpha 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围棋大战,更是给大众打开了一扇窥探机器人智能化未来的大门。人工智能化的时代已经悄然的朝我们走来。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机器设备与人类智慧的紧密而巧妙的结合,让物理性质的机器设备,通过相应的计算程序控制,在运行的过程能够实现对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模仿,以机器的智能化运作来有效的降低机器运行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减少人为工作犯错的可能,让整体工作成效得到切实的提高。

1.2 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l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形成的,它具有在短时间内对信息数据进行高效分析与快速转化的能力,因而可以让传统电子工程的发展从以往以人工为主的操作流程,转变为以机器为主的自动化操作流程,让电子工程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智能化技术所具有的操作难度低、控制稳定性高的优势特征,可以让电子工程原本复杂的操作系统得到梳理与优化,降低电子工程自动化运作的操作难度,推动电子工程的更好更快发展。

2 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

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运用,可以使电子工程在性能上实现高效化的发展,在功能上实现多样化的发展,在操作上实现数控化的发展。总体来说,电子工程的智能化可以让电子工程的远程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拓宽了电子工程的未来发展空间。

2.1 加强对电子工程的故障诊断

对于电子工程来说,最容易给其的正常运转造成阻碍的一个问题就是电子工程设备故障的存在。一方面,电子设备的配置费用投入高,后期维护费用贵;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操作的精细度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操作人员的具备专业能力,一旦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人为的失误的话,就会给电子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坏。而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可以让这些潜在设备故障问题得到有效的预防与解决。以电子工程中的“变压器渗漏油”的问题为例,相关的操作人员需要对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对整个电子工程的运行流程进行相应的排查,通过智能化的技术采集与研究其渗漏与分解的气体,寻找到具体的故障点,然后通对具体的故障进行维护与解决,实现电子工程故障诊断的智能化处理。

2.2 实现对电子工程的智能控制

实现对电子工程的智能控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实现;二是电子工程远程化控制的发展。即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不但要实现电子工程运行的自动化,也是要让这种自动化的运行模式能够受到远程的控制,让电子工程的自动化运转变得更为精准,有效的弥补以往电子工程自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控制对象单一、人为操作失误较多等。以智能化电梯为例,它就是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来实现门禁对讲运行体系与电梯控制体系之间的有效互通,把两个控制平台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电子工程的智能化运作。首先,电梯乘坐者需要通过门禁对讲体系实现与拜访目标之间的有效沟通,让拜访者通过内部操作可以让电梯有效启动,其次,乘坐者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按相应的电梯按钮,把相应的乘坐信息输送到控制总台,然后电梯就会把乘坐者带到相应的楼层。其中电梯乘坐信息的输出与传送,门禁系统感应的非接触性处理,都属于智能化技术控制的范畴。

2.3 提高对电子工程的管理精度

以往在使用电子工程的自动化运作功能所进行的产品研发,往往在样式和质量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较难实现对产品设计的修改。但是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的引用也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遗传计算法”是以前电子工程最为常用的减少产品设计时间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应用模型来实现电子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工程产品生产的精度与速度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运用深度的加强,高速CPU芯片与多级CPU控制体系的出现,给我国电子工程的集成化发展提供了可能。首先,高速CPU芯片的存在,让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算速度与运行机制变得更为快速与便捷;其次,大型LED显示器的出现,让信息的展示变得更为详细与清晰,同时LED数据信息的可移动性,让海量电子工程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得以实现。当前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在“产品封装”过程中的运用最为普遍,封装技术的全程自动化,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科技时代,我国电子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控制过程死板、监控力度不足等。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具有其必然性的特征。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的加快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步伐,才能让电子工程中故障诊治、智能控制、精度管理的智能化运作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滕飞,申翔君.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04).

[2]王欢.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

[3]高萍.浅议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

[4]陈凯.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6(17).

作者简介

艾杰(1981-),男,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现为张家口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员、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工程。

作者单位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5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

0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了人脑的工作方式,并且在机器设计中加以运用,通过机器劳动代替人类工作,大大减少了人类的工作量。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借助于计算机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广泛应用,其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比如:电气试验分析、电气系统运行以及信息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出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因此,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较好。

1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

早在1956年就已经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人工智能技术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在相关研究领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几乎可以涉及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采用三种控制方式,专家系统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对机器的感知、思维和行为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体现出人类对机器的控制,使电气自动化控制显得更加完善,人工智能终究是以人的智能作为基础的,其不可能超过人的智慧,需要在人类的控制下才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智能控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于由电气设备代替人类,去进行一些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确保工作精度.

2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分析

人工智能控制器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中,能够确保数据估计的一致性,即便使用特殊的驱动器输入一些未知数据,人工智能控制器依然能够进行判断,然后准确评估。该优势特点是使用简便,这是与传统控制器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工作人员,也能够以实际的语言、信息和数据作为基础,对人工智能控制器进行快速操作。此外,能够根据实际速度、响应时间等参数信息,对自身进行及时调整,以便提高自身性能。在控制对象方面,还能够有效处理动态方程,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对象进行精确掌握,在实际控制过程中,无需提前准备被控制对象的基本模型。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中可以使电气设备对变压器、线路等依赖性降低,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

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评价

3.1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

电气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有机融合科学设计以及经验知识,才能够确保设计的产品更加科学实用。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气产品设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传统设计方法,从人工设计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转变,使产品的设计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产品的设计质量,优化了产品性能。

3.2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

电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是相关实际问题就很难解决,甚至于很难查找和判断,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电气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于电机和发电机的故障诊断方面。电气设备经常出现一些未知故障,通常故障问题比较复杂,使用传统的诊断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效果不明显,但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效率,提高故障诊断精度,主要原因在于其有效结合了专家系统和模糊理论。

3.3运行过程的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看好,并且随着人们对自动化技术要求的提高,该项技术将在电气自动化中广泛应用。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工作非常复杂,技术含量也很高。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控制电气设备,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三种控制方式进行有效结合,例如:专家系统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具有的突出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

4总结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控制中的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小了电气设备工作存在的误差。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快速发展,其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很广,技术含量较高,对其加以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方便设备故障诊断,解决了传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电气设备运行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QINJie,LINLiang-zhen,.ProgressofJournalAdvancedTechnology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Energy[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02).

[2]刘建廷.浅析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188.

[3]张桂青,冯涛.可重构智能化电器硬件设计平台及其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09).

[4]陈薇.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09):229.

[5]张亮军.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3).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6

1. 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3.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董淳. 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 2006.

[3] 张亚力. 简述数控发展的新趋势[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5.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7

计量测试仪器是人类认识、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现代社会,人们把人、管理、原材料、工艺装备和计量测试技术列为工业生产的五大支柱。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计量测试仪器列为信息学科和信息产业,从政策上给予支持。计量测试仪器的工业产值不高,但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可以肯定,计量测试仪器将在国防建设、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计量测试仪器的基本概念

(一)仪器仪表与计量测试的关系

传统观念上的仪器仪表是实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量的数值化检测的装置与设备;而计量测试的概念,包括测量与计算(即测量信息处理)两方面的内容。仪器仪表与计量测试,前者着重于对测量原理、方法、工艺及其实现过程的研究;后者则着重于利用前者实现对被测量的观测,以及对观测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得到最佳观测结果。前者为后者提供手段,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广阔的应用领域,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范畴

近年来,仪器仪表与计量测试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仪器仪表在测量过程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仪器功能仿人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从广义上说,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仪器”、“仪表”、“计量”、“测试”的范畴,它包括以单片机为信息处理核心的“智能仪表”、以PC机(或工控机)为信息处理核心的“自动测试系统”和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基于多传感器智能检测的“专家系统”,是一切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核心的智能检测设备的总称。

随着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过去许多依赖人工操作的测量过程和依靠手工计算的测量数据分析、加工、处理过程逐渐由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取代。过去许多人类无法观测的领域和参数,都可以由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实现。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已经成为集测量信号自动采集、测量量程自动调节、测量过程自动控制、测量结果自动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设备。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发展,使仪器仪表与计量测试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很难有明显的分界线。

二、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特点

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最主要特点便是智能化,即智能检测。所谓智能检测,应当包含采样、检验、故障诊断、信息处理和决策输出等多种内容,具有比传统的“测量”远远丰富的范畴,是检测设备采用现代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模仿人类专家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结晶。

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充分开发、利用计算机资源,在人工最少参与的条件下尽量以仪器设备(尤其是软件)实现智能检测功能。因此,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具有以下特点:

(一)测量过程的软件化控制

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可实现自动稳零放大、自动极性判断、自动量程切换、自动增益调节、自动报警、过载保护、非线性补偿、多功能测试和自动巡回检测。由于采用了计算机,上述过程采用软件控制。测量过程的软件控制可以简化仪器系统的硬件结构,缩小体积,降低功耗,提高仪器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二)测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智能化数据处理是现代计量测试仪器最突出的特点。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可以利用计算机十分方便地由软件实现线性化处理、算术平均值处理、加权平均值计算、数据融合计算、快速傅立叶变换、相关分析、模糊信息处理和其它估计算法,快速、便捷地进行各种信息处理,提高测量精度,获得和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观测信息。

(三)高度的灵活性

现代计量测试仪器以软件为工作核心,生产、修改、复制都较容易,功能和性能指标更改方便,通用化程度高,组建、安装便捷。而传统的硬件检测设备,生产工艺复杂,参数分散性较大,每次更改都牵涉到元器件和系统结构的改变。

(四)测量速度快

高速测量是计量测试仪器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所谓检测速度,是指从测量采样开始,经过信号放大、整流滤波、线性补偿、A/D转换、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目前,高速A/D转换的采样频率在1GHz以上,常用的32位PC机的时钟频率在500MHz以上。此外,高速显示、高速通信、高速存储、高速打印、高速绘图设备也日益完善。这些都为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条件。

三、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信息化时代必将为智能检测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将向着高可靠性、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采用新型信息处理方法

近年来,新型信息处理技术,如数据融合技术、模糊信息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等,在现代计量测试仪器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提高了系统的计量性能。例如,热处理炉温度自动测试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可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从而提高热处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对于随机干扰因素较多的被测对象,利用传感器重复观测,通过基于参数估计的数据融合处理,可以提高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二)高智能化发展趋势

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将在社会生产、军事防御、科学实验和人们生活的各方面获得广泛应用。计量测试仪器的操作将越来越简单,用户修改性将越来越强。提高计量测试仪器智能化的方法主要有:

(1)采用高智能化语言;

(2)发展虚拟现实技术;

(3)采用新型计算机;

(4)采用智能部件和新型器件;

(5)各种高新技术交叉渗透。

(三)通用化与标准化发展趋势

为便于获取和传输信息,实现系统更改与升级,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十分重要。目前的接口与总线系统较多,随着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可望制订全世界通用的几种统一接口与总线系统标准,或者制订几种互相兼容的接口与总线系统标准,以便于系统的组建、更改、升级和连结。由于采用通用化、标准化设计,现代计量测试仪器将易于实现分散使用与大范围联网使用。现代计量测试仪器还可以与其它非检测性网络连接,获得其它系统的信息,为其它系统提供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观测、估计、判断与决策结果。

四、结束语

计量测试仪器是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驾齐驱的高新技术学科。现代计量测试仪器技术的进步,是多学科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的综合体现。创新是计量测试仪器行业的灵魂。人类的任何进步和任何需求,都有可能促进计量测试仪器技术的发展。因此,现代计量测试仪器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决策人员,应当敏捷地捕捉到能够促进现代计量测试仪器技术进步的信息,加快行业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计量测试技术手册编写组. 计量测试技术手册.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6.

[2]滕召胜,罗隆福,童调生. 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Jone P Bentley.Principles of Measurement System.Longman,1983.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篇8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媒体行业;应用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1-031-03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1.005

本文著錄格式:任鼎.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的智能发展之路[J].中国传媒科技,2020,01(01):31-33.

导语

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形态经历深刻变革,媒体行业正处于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在此大环境下,探索媒体产业升级的新方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媒体行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云计算(计算能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日渐成熟,人工智能进入新的爆发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的实际应用成果使媒体工作者逐渐意识到数据是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基石,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媒体进一步融合发展和体现媒体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可以预见的是,媒体行业必将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革命性突破,开辟崭新的数据驱动业务的智能媒体时代,引领媒体融合的未来。

1.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在媒体行业应用

人工智能是一个融合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脑神经学和社会科学的前沿综合学科,可以使计算机在某方面代替人类实现识别、认知,分析和决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处理、语音处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一系列的相关技术与理论,并具备对海量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处理、存储、检索以及深度智能挖掘分析的能力。

人工智能落地应用需要满足极大的条件,比如充足的数据、一定的规律及确定性。因此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处理、智能语音处理、知识图谱等方面,通过与内容生产(语音识别、智能翻译、AI自动写稿、AI视频自动生成、AI虚拟主持人等)、内容审核(内容风险智能识别、视频多模态标签识别)、内容分发(内容标签、用户画像、智能推荐、智能问答、智能检索、广告智能分发)等实际业务生产环节深度融合,推动媒体运作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变革,为媒体向智能化发展赋能。

1.1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自然语言处理的内容包括:关键词提取、摘要生成、分词、实体识别、主题分类、情感分析、议题提取、事件提取、言论观点提取、关系抽取等,并且整体的实现方法从词典规则匹配、统计学概率计算的方法,转变为当前主流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智能分析算法。

在新闻稿件入库存储过程中,结合新闻要素和特性构建知识标签体系,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对图文音视频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实现新闻自动分类和自动打印,深度挖掘数据加工价值,并通过智能检索功能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想要的新闻内容,以提高数据存储和检索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1.2计算机视觉处理

传统报业以图文稿件为主,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长视频、短视频、直播、AR等特色产品成为融媒报道新手段,媒体呈现出资讯视频化、直播常态化的特点,图片、音视频数据越来越成为媒体单位重点需要挖掘分析的对象,因此计算机视觉处理成为目前行业内重点突破的方向。

计算机视觉处理涵盖实现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和动作识别等图片内容分析的能力,基于深度学习进行大规模的数据训练,对图片、视频进行文字、人脸、物体、场景等多维度分析,自动分类并智能识别相关内容,输出结构化的标签体系,同时可自动截取关键帧及精彩片段。

计算机视觉处理在媒体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包括内容智能标签体系、内容智能审核等。以媒体内容监测为例,人工智能使得非结构化媒体数据特别是图片、音视频数据采用机器审核成为可能,通过数据集的训练建立智能审核模型,针对敏感元素进行追踪,精准高效识别文字、图像及视频中涉政、色情、辱骂、违禁、垃圾广告等违规内容,并进行标注和报警,便于后续过滤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减少了人力投入,防御了内容风险。

1.3语音处理

语音处理主要包括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是通过大规模的训练,将音频信息转化为机器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文本信息,语音合成通过大规模的数据训练使机器能够仿真发声。

语音处理可以运用于素材采集环节和采编环节,基于语音转写技术,快速实现音视频转化成文稿进行二次编辑,提高编辑人员原本整理语音稿件的工作效率。

1.4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的基础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知识深度推理技术,本质是结构化的语义知识库,是一种由节点和边组成的图数据结。不同实体通过关系相互联结,构建关联关系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实体—关系—实体”三元组,以及实体及其相关“属性—值”。构建知识图谱的目的是获取大量有关联的、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知识结构,并使计算机具备了从“关系”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典型应用便是智能搜索引擎、智能问答等。

2.人工智能推动媒体智能化发展

在数据驱动业务的智能媒体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形势,媒体单位在智能化建设方面需要构建自身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生态体系,基于媒体的数据打造具有针对性的人工智能系统,提升媒体业务应用与人工智能融合度,并打造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建设模式。

同时媒体单位更要意识到人工智能距离接近人类学习、思考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因此人工智能目前最好的应用方向是以媒体生产环境作为突破口,帮助媒体实现内容升级和用户体验升级。

2.1人工智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机器自动生产新闻,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采取人机合作的方式实现了新闻瞬时反应、快速生成,解放新闻工作者。这种编辑方式相较于人工写稿具有高时效性和真实客观性的优势,大大降低了部分新闻领域的人力投入,并将解放的人力投入优质原创内容创作中,实现整体创作氛围的良性循环。机器人写稿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大数据采集的新闻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并把加工好的媒资数据和各类内容模板组件,自动灌入智能生产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生产内容,实现新闻的快速编辑生产,这个生产过程尽量减少人的干预。

2.2人工智能重塑新闻生产智能化流程

人工智能以技术力量驱动生产业务变革,为选题策划、素材采集、内容编辑、审核、绩效考核和运营管理等环节提供智能化服务。优化存储、简化编辑、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在前期的选题策划中,大数据技术可以从海量内容中筛选出大众关注的热点和线索,并快速精准地确定选题。

在内容生产环节中,基于语音转写技术,快速实现音视频转化成文稿进行二次编辑。在图文稿件生产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根据新闻产品的主题要求,自动适配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形成相应的图文专题库,辅助新闻生产,并可根据编写的稿件内容自动推荐库中相关度最高的新闻素材供采编人员浏览,帮助编辑人员快速定位到有价值的信息。在视频稿件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数据算法快速智能化剪辑并生成智能字幕,再经过专业人士的加工和完善形成完整的成品,也可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体素材,经过视频编辑、语音合成、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生成一条富媒体新闻,辅助新闻生产。

在新闻的内容审核环节,可以对文字、图片、音视频进行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容审核,精准识别涉政、涉黄、涉暴、涉恐和敏感人物等信息,有效管控业务违规风险。

在新闻的分发环节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精准掌握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偏好,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实现千人千面。在新闻的传播环节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对信息真实性进行核查,有效防范可控制假新闻的传播。

2.3構建人工智能中台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媒体行业20年,长期服务于中央、区域、行业媒体及大型政企单位,作为我国媒体融合进程的有力推动者,见证并参与了媒体行业的技术发展及产业转型,我们深刻地理解技术给媒体带来的巨大影响。媒体单位只有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赋能媒体应用,创新新闻创作、形式,方能引领媒体融合的未来。

媒体单位以底层大数据平台和智能服务的基础设施平台为支撑打造人工智能中台,将业务应用所需的底层算法模型下沉至中台,以达到复用、组合创新、规模化构建智能服务的目的。同时发挥媒体的优势联合行业内顶尖的技术公司打造智能生态体系,在为上层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的前提下打造前瞻性的创新应用,赋能媒体产业升级,打造智慧媒体。

结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深入新闻媒体内容制作传播的整个流程,从新闻选题、内容采集、新闻生产及分发,每个环节都有人工智能的助力,极大提升了编辑工作效率,解放了编辑劳动力,帮助创意新闻的生产。

人工智能仅仅只是开始,未来,随着5G正式投入运营,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媒体与物联网结合,打造多元化的人机交互智能体验,构建万物皆媒的媒体生态。同时,更需警惕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以智能推荐为例,人工智能建立了一个强化人类学习的闭环,基于手机用户的使用行为及状态进行内容推荐,在过程中通过强化用户接收到的信息来潜移默化影响用户的观点和行为。算法的背后是人,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算法的缺陷是价值观的缺陷,因此媒体需要强化正确价值观主导下的技术驱动,赋予新型主流媒体媒体的正确方向,为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课堂笔记语文范文 下一篇: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