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3 05:25:19

互联网发展规划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1

一、互联网影响下的职业变化

(一)传统职业与互联网结合

农业、工业、工商业等众多传统职业都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与影响,以致传统职业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并成为产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原则上,所有传统职业都可以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例如,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掌握大量的互联网技术,并开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与培训。所以,社会的转型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都迫使传统职业向互联网靠拢,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

(二)互联网催生了众多新职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众多新职业,例如程序员、游戏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另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企业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可供人选择的新职业也随之增加。在面对众多新职业的情况下,大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与辅导,否则新职业就成为大学生失业的主要领域。所以,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新职业,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问题,提高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率。

(三)职业的交叉性更加明显

互联网影响下,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整体系统中的一环。所以,这个职业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可能也会在其他职业中有所体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生应掌握最基本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及专业核心能力。也正因为互联网的参与,岗位与岗位之间的细微差异逐渐显现出来,并促使社会进行新一轮分工。因此,我们要积极认识职业的交叉性特点,从而提升自身能力。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与作用

(一)互联网思维凸显

互联网影响下,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更加明显。一方面,众多信息要求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及判断力,为大学生进入职业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创业心理逐渐引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弥补资金不足、社会资源不足的漏洞,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就业信息与渠道拓宽

首先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可第一时间了解某一行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从而为大学生进入该领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前提。其次,互联互通的网络具有及时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为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提供了信息来源,从而也为大学生应聘、面试、就职创造了条件。最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大学生可认识许多业内外人士,分享其成功的经验教训,这有效避免了大学生误入歧途。所以,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能快速收集就业信息,提前储备资源,这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三)规划的系统性更加明显

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将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在一起,为大学生成功规划未来职业奠定基础。例如,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让大学生充分感受职业发展,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压力,这对学生是否真正对该领域或职业感兴趣、能否持续进行这类工作进行了有效衡量,从而防止了频繁跳槽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从就业思维、职业规划到职业评估,互联网都可一应俱全地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使教师教学更加便利,学生对人生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增强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对枯燥,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仍然存在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被动局面。而互联网的积极参与迫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另外,互联网也为增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并使远程教育与指导成为可能。所以,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不断发生变化、轮转,也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及其他固定场所,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合理有效规划。尽管互联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积极影响与作用,但我们也要注意互联网对职业生涯规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影响,使之作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与职业竞争能力。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模式渐渐走进大学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在互联网设备的辅助下完成教学活动,将这一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课程规划对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介绍如下。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介绍

1.基本定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个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在此期间,个人需要对自身职业不断探索、不断适应及调整,并且还要对自我进行全面认知和了解,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并为这一目标不断努力[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即对目前的学习方式有效安排、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合理构想,在此期间,需要做好六项准备工作,分别为题目设定、明确职业方向、测评自身条件、分析就业形势、筛选就业路线、规划和实施[2]。

2.意义分析

首先,有利于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还会合理分配课余时间,这对学生三观形成、就业素质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促进高校持续发展。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针对学生就业规划有效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而且还能扩大招生规模、树立良好形象,这对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我国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

互联网+模式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它不仅能够实现丰富教学资源的储存,而且还能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多样性的教学课件,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在线答疑、在线互动,同时,还能对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平台化管理,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全面性、客观性评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互联网+模式下开阔设计思路、丰富设计作品形式、提高视觉设计创造性,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有效完成、高效课堂也会被及时打造,这对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具有积极作用[3]。从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可知,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适用性,将该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也会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模式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分析

1.构建云课程平台

基于互联网+模式,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聘请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视频教学,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与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吻合,进而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视频资料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介绍、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认知、职业发展方向分析、社会就业岗位了解、职业规划书的完善等[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通过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料,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的及时消化。学生登录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源后,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根据学生账号的登录频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网络云平台还开展了职业测评问卷调查活动,即根据学生对问卷的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想法,进而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就业建议,设计专业学生在参考就业意见的基础上做足充分的就业准备、明确就业方向[5]。

2.加强课程时效性

要想提高视觉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就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应对本节知识点全面总结,针对所讲内容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到板前陈述个人职业方向、全面展示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不仅能够提升视觉设计专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在观察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弥补自身作品的不足,并及时对职业规划做出调整,以此提高职业规划的匹配度[6]。

3.增设互动环节

设计专业学生在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能够借助云平台针对设计问题、设计方向、相关话题及时和教师在线交流,教师还能够通过邮件的方式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学生也能够对作业进行邮件上交。云平台聊天群的建立会再次扩大师生间的交流,师生交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友谊,保障了云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7]。

4.优化课程考核评估标准

互联网+模式下的云平台创新了课程考核标准,主要针对视觉设计学生进行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避免出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不仅有利于视觉设计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还有利于学生为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努力,这对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用互联网+模式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职业生涯规划习惯。此外,互联网+模式还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率,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持续进步,提高专业学生的视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古奋飞.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208-209.

[2]李青青.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指导课程开展与实践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49-150.

[3]唐玮.中职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周宪,孙杨.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J].艺术百家,2016(5):135-137+142.

[5]陈鸣.基于项目预约制的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107-108+114.

[6]向世前.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N].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5):35-37.

[7]刘红存,董伦红.可雇佣性开发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N].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85-88.

[8]曾璇,李敏,邵家声.大学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3(2):81-82.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3

通信产业网讯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规划》系统部署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发展主攻方向、重大任务、重点工程、优先行动等。《规划》提出,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红利充分释放。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的关键窗口期,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逐期,也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正因为如此,《规划》无论从战略定位、任务布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突出了信息化引领和驱动发展的先导作用。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之后,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集成电路实现28纳米(nm)工艺规模量产,设计水平迈向16/14nm。“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继“天河二号”后蝉联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互联网+”蓬勃发展,信息消费大幅增长,产业互联网快速兴起,从零售、物流等领域逐步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渗透。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79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取得积极成效,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作用明显。大中小学各级教育机构初步实现网络覆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中美互联网论坛。数字经济合作成为多边、双边合作新亮点。一批网信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年增速持续保持在30%以上。

同时,《规划》部署了10方面重点任务: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构筑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体系、支持善治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形成普惠便捷的信息惠民体系、打造网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拓展网信企业全球化发展服务体系、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4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规划;教育模式;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17-2

1 “互联网+”所创造的机遇

1.1 使教育模式得到转变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社会生产要素将会得到更为优化与集中的配置,同时,互联网与非互联网业务进行融合质变,便会使得需求结构与业务模式得到转变。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也会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创造之后,还会对原先传统形式的教育变革产生推动作用。

1.2 使在线课堂教育得以实现

“互联网+”的出现,将会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在线教育,做到对学生需求、教师专业特长的充分发挥。对于相同的课程与知识点,会有不同的教师对其提出讲解,并将讲解的食品录制在互联网之上,这时,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下载、学习与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所遇到问题做到一一解答,进而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做到真正满足。

2 “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

2.1 需抢占互联网教育阵地

目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生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向互联网当中,更多学生对互联网产生严重的依赖。对于教师来说,需在此背景下,做到不断学习互联网技术,能够在互联网平台,建立起自己的教育课堂。若是教师无法对互联网阵地做到有效抢占,那么学生在应用互联网的同时,便可能会遭受互联网上一些负面信息的误导,进而将其带入到错误的道路上,使其思想脱离正确的价值观,到时候教师再对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便难以进行,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2.2 需借助互联网完成学习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死读书已经成为历史,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完成学习过程。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学生将能够获取到各色各样的信息,学生在获取这些信息的同时,也会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面临这些形形的信息,大学生难以对其做到有效的分辨。对于教育者来说,若是对互联网技术不了解,便难以对其做到有效利用,进而难以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消息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了解,更难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思想状态做到实时把握。若是做不到这些,便会使得教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使得职业规划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2.3 需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借助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其教学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班级内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延伸到各个地方,在这个概念下,所包含的学生既有学生,还有家长、同行及广大社会人群。这对教师讲课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为他人答疑解惑、展示自身才能的同时也将接受众人的评价、监督、质疑甚至是批判。

2.4 需积极应对激励竞争

互联网技术必然带来学校聘用机制的变革,授课能力强的教师可能会受到多所院校的同时聘用,因为他不需要奔波于各所院校,只需在家录制好相关课程的视频供学生线下学习,到了上课时间,学生与老师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互动,这样在节约劳动成本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教育,使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然而评聘机制的变革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使整个社会教师的需求量变小,现有师资队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探析

3.1 借助互联网平台尽早开设职业规划教育

高职学生只有进入大学之后,方可接受到职业规划教育,从时间角度来说,开展时间较晚。对于欧美等很多国家来说,在高中时,便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但是对于我国来说,高中的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没有就业压力,同时受到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便使得在高中阶段,难以完成该门课程的开展。但是,当学生对自我与职业认识不足时,便会使其在选择专业时,存在严重的盲目性,甚至受到家长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在此背景下所选择的专业,很大程度上不适合学生,因此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产生各种不适应情况,造成学生对未来较为悲观。若是能够借助“互联网+”,将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提前引入到高中教育当中,一是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职业规划开展工作,二是不要过多的教育资源,从而有效节约社会成本。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较为轻松的根据自身需求,了解各个专业及岗位情况,使其能在对未来做到有效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专业选择与志愿填报过程。

3.2 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职业规划教育内容

对于教育来说,其核心便是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并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随时随地保持学习状态。然而,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仅仅是把互联网平台当作信息传播工具来使用。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有条件为学生创造数字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能够让学生做到终身、协作学习,进而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不断提升。比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就不能仅仅维持在理论学习上,理论教育的长期开展,会使得学生激情难以得到维持,从而丧失对创业的兴趣。同时,理论教育的长期开展,使得学生的热情难以得到释放,使学生的智慧难以得到运用与发挥。而对于学生来说,单凭自身力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所面临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压力过大,这时,当学生创业失败之后,便会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会一蹶不振。而通过网上模拟与在线互动系统的开发,能够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完成创业实践,并对创业知识做到充分的了解,在虚拟的实践中,完成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总结,为学生在未来真正的创业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3 借助互联网平台丰富职业发展路径

在传统就业体系来讲,职业发展的途径较为常见,通常也十分有限,这与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勇于表达大学生们的追求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互联网+”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资本力量+个人潜能+制造基地+……就会产生神奇的化学效应,需求关系的重构,产生大量新的需求,新兴行业成几何倍数增长,带来无数新的、具有吸引力的、划时代的朝阳产业,为学生提供许多新颖的、具有挑战性的就业岗位,在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整体的岗位满意度与留守率。

4 总结

“互联网+”的提出,给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完成对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的探索,需以场景学习资源入口、学习资源易于发现及获取、师生互动、智慧学习为基础,开创“互联网+”背景下,新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进而能够借助这一模式,来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侯文婷.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分析[J].高教学刊,2016(15).

[2] 冯瑛,王一帆,史亚丽.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必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3).

[3] 吴小春,刘颖,谢宝国.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高校辅导员,2016(01).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5

本文首先通过OLT节点在网络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城域承载网多专业协同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城域网技术发展趋势及承载的业务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域网多专业协同规划流程以及各专业协同规划的重点。

【关键词】城域网 协同 网络规划

1 引言

随着中国电信“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的实施,以及云计算、IPTV、互联网视频、LTE、大颗粒政企专线等新业务的快速发展,FTTX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宽带接入层应用的最优选择。

其中,OLT在FTTX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OLT上联城域网,接入层的宽带流量全部通过OLT汇聚到城域网,城域网域将有超过一半的流量来源于OLT。同时,OLT需要ODN的承载方可接入到每个宽带用户,OLT的承载的用户数量将决定光缆专业建设规模。另一方面,随着无线上网应用的不断推广,原有的基站传输设备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带宽需求,IP RAN技术的产生有效地支撑了无线数据网络,而IPRAN也是同时接入到城域网,并依赖原有的ODN进行业务承载组网,如图1所示,OLT、城域网、IP RAN设备、ODN、ODN节点之间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网络中的各个部分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只有协调好网络内部的需求关系,才能发挥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从而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因此,城域网络规划中,各专业协同规划,对于运营商提升网络综合投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图1所示。

2 城域网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IP城域网将成为城域内的最主要的多业务综合承载网络,承载包括互联网业务、互联视频业务、话音业务、政企业务和基站回传等业务。IP路由器设备将持续向大容量、多业务承载的智能化平台演进;IP城域网的CR设备将普遍为100G平台;城域网内接入控制层设备将普遍为40G平台,城域网内的带宽颗粒将普遍为10GE颗粒。

下一代MSE设备能够同时完成目前IP城域网中的BRAS和SR功能,能够同时具备PPPoE接入和IpoE接入能力,具备承载较大规模MPLS VPN业务能力;同时,随着业务和终端向开放式、融合的互联网平台演进,单边缘将成为未来IP城域网的主要业务接入模式。城域内的多种自营业务将逐步由封闭式形态转变至开放式形态,在单一平面上承载多业务网络效率最高、业务部署最方便。未来IP城域网将坚持在单一平面上承载多种业务,已有的第二平面将逐步融合至单一平面上,如图2所示。

3 城域网业务承载多样化

近年来,城域网的业务类型和流量规模迅速增加,对城域网的网络架构提出更高的要求;IPv6、100G IP和传输链路、MSE、BRAS集群、OTN二层汇聚、IP RAN、GPON等新技术发展也为城域承载网架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在城域网总体网络架构进一步向“大容量、少节点、扁平化”的方向发展的基础上,研究细化城域承载网目标架构,推动现网逐步向更加合理的目标架构平滑演进,成为当前城域网网络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要规划出合理的城域网目标架构,必须对城域范围内的IP、传输、接入等各专业网络进行统筹考虑,协同规划。

3.1 互联网业务

互联网业务是城域内主要的业务类型,互联网流量仍然是IP城域网中流量占比最大的流量。随着“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的推进,今后城市区域将全面提供20M及以上的接入能力,用户平均流量可能出现突发性增长。在规划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3.1.1 用户规模

包括公众客户和政企专线客户;主要用于城域网流量预测及ODN光缆纤芯预测。

3.1.2 用户平均流量

包括公众客户和政企专线客户。主要用作城域网设备、OLT设备的带宽规划,流量预测是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参数;为保证目标网规划的前瞻性,在规划流量时,定义两组数据,分别对应保守型的流量预测和激进型流量预测。后续网络规划时可同时参考这两组流量预测数据。

3.1.3 流量流向

城域内的互联网业务仍然按照直上直下的汇聚型规划,本地业务流量规模预测在10%以下(进入CR流量占进入BRAS流量的90%)。对于城域内部署有IDC的本地网,IDC流量和普通用户的流量分开规划和计算,IDC流量只直接占用CR资源,城域内IDC流量全部为城域内用户服务。

3.2 互联网视频业务

互联网视频业务是指通过中国电信自营CDN平台分发的视频业务(未使用中国电信自营CDN的视频业务,纳入普通互联网业务规划),包括IPTV业务、互联网视频业务和未来的互联网电视业务。

在规划时,对IPTV业务和互联网视频业务分开规划。确定目标网架构下各种视频业务的用户规模、用户行为特征和节目码率特征。自营业务的CDN需求满足包括IPTV业务和互联网视频等全部自营视频业务需求,采用融合平台满足需求。

(1)用艄婺#包括IPTV业务、互联网视频业务等。

(2)用户行为和码率。

(3)CDN需求,可参考本地网已有CDN节点流能力,根据用户规模情况,计算CDN节点总的流能力需求与节点数目需求。

(4)视频业务在城域内的命中率,城域内部署了区域中心和POP点的,按照POP点命中70%,区域中心+POP点命中95%计算流量。

3.3 话音业务

未来的话音业务将全面向IP化转变,未来的IP化话音的主要类型应包括FTTH/E8-C话音业务、SIP终端话音业务和软终端话音业务。本地网可根据这三类业务分开描述。由于话音业务的流量较小,在容量规划时可暂不考虑用户侧流量。

BAC设备是未来城域内话音业务的主要终结网关,在目标网规划中,应根据话音用户规模和BAC设备容量,计算并规划城域范围内的BAC设备数量和部署位置。

3.4 基站回传业务

LTE基站增加了X2、S1接口,要求承载网能满足基站多归属连接及基站间连接需求,本质是要求具备点到多点间通信的能力,现有MSTP无法满足该需求,LTE网络将采用IPRAN技术承载,其核心层直接与BSC或者IP城域网相连,因此这部分的业务流量在网络规划中应加以重点考虑。

3.5 政企业务

对于大颗粒业务(GE以上),应引入OTN承载;小颗粒业务,建设IP RAN的本地网,由前端部门逐步引导本地组网型大客户业务由MSTP向综合接入网迁移。对于专线业务竞争激烈的区域,大客户业务可继续采用MSTP承载。

4 城域网多专业协同规划流程

城域承载网多专业协同规划工作中,重点需要在接入网、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层和传输网之间进行协同规划,规划总体流程和主要成果如图3所示。

根据用户和业务需求预测,对OLT现有布局进行优化,并对每个OLT节点的上联链路进行规划;根据CDN的结构和CDN节点部署情况,业务接入控制层节点数有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两种思路:集中式部署与CDN同局址,分散式部署接入控制层节点数较CDN节点多。按照该两种思路确定接入控制层节点数两套方案。

结合OLT节点布局和OLT上联链路,针对每套方案确定每个接入控制层节点对应的OLT节点组(原则上不同OLT节点组流量需求在同一量级),以及接入控制层局点设备上下行端口配置。在统筹考虑IP、OLT、政企客户等对传输和光缆的承载需求,进行传输、光缆和业务接入控制层的协同规划,得出业务接入控制层物理位置、OTN规划方案、光缆规划方案。

5 城域网与其他专业协同

如何设置接入控制层设备物理局点,参考接入网OLT局点情况和上联电路需求,综合考虑不同布局模式下的光纤/传输资源消耗情况,选择最优的物理局点。可以对不同布局方案进行比较和综合成本分析。

如何确定IP城域网设备的带宽颗粒,主要聚焦在接入控制层设备。上行带宽选择10GE电路为主,根据局点设置情况和上行总容量需求,对光纤和传输系统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统计,与传输专业共同确定规模;下联带宽颗粒应以GE或是10GE为主,城域网专业提供各业务接入控制层的BRAS/SR节点资源以及汇聚交换机资源情况,供接入网专业选择OLT上行配置类型及归属节点。OLT专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确定新增网元节点,并向城域网专业提出上联设备与端口需求。城域网专业再根据现有设备情况,如端口利用率、槽位使用情况以及承载用户现状,向OLT专业提出反馈,对于部分存在承载用户数过高,设备端口紧缺情况的设备,建议改接到另外一台上联设备;或根据OLT专业提供的业务及流量预测情况,建议采用通过交换机汇聚或直联业务控制层设备。城域网专业可根据实际电路数量与接入专业、传输专业共同确定。

如何确定CDN节点布局:总的目标是希望可以实现区域中心+POP点命中城域内95%的业务流量。与CDN专业沟通,尽量从CDN的角度出发选择其在城域网内的分布范围;在IP城域网CR设备扩展性收到影响时,推动CDN节点分布式部署。

6 传输专业与其他专业协同

传输网络是多专业协同的底层基础承载网络,需要向上满足IP城域网、接入网等多专业的承载需求。在其他专业传输需求输入下,传输专业应根据波分、光缆现状和传输网络的新技术应用,如OTN部署等,制定目标网络架构。

传输及光缆专业向IP城域网专业提供中继层OTN节点分布情况,中继光缆资源情况,供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节点选择参考。同时,根据光缆传输的造价对比,为城域网选择最优的承载方式。

传输及光缆专业根据PON和IPRAN网络提供的节点分布情况和上行链路需求情况,设置汇聚层OTN节点,制定网络拓扑,并在光缆和OTN间选择最优的承载方式。

积极跟踪OTN端口汇聚功能的应用,与数据、接入专业协同,以提高链路利用率、减低综合建设成本为原则,研究在OLT上行链路GE-10GE端口汇聚功能应用的可能性。

7 结束语

城域承载网是由OLT、城域网、IP RAN设备、ODN、ODN节点之间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只有做好各专业协同规划,才能有利于周边专业围绕数据网络节点布局提前做好资源规划和储备,才能把握整个城域承载网规划的方向,为运营商的网络规划提供正确的指引。

⒖嘉南

[1]李章明,李树盛.围绕OLT的多专业协同规划[J].电信技术,2015(03):74-78.

[2]陈乐.城域承载网网格化协同规划方法研究[J].电信技术,2015(10):7-11.

[3]邵昱瑞,王忠勇.关于光分配网(ODN)的规划浅析[J].科技信息,2010(23):77.

[4]赵慧玲.全业务运营商下的网络演进与融合[J].信息网络,2009(05):5-12.

作者简介

余君(1982-),男,安徽省黄山市人。工程硕士学位。现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技术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线传输通信、IT项目管理等。

作者单位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 重要性 工作思路 落实

党建工作是我党工作和活动的科学指导,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党建工作自身的内在要求。当前互联网+成为了知识社会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

一、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与之结合的必要性

(一)党建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互联网时代特性愈加突出,互联网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党建工作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就要在信息化的方向做出努力。借助于互联网加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符合时展要求的,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对党建工作的提高是具有助益作用的。

(二)党建工作方式和内容创新的必然要求

党建工作长期以来在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上都缺乏创新,这也影响着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有效性。通过“互联网+”在工作方式上将会有显著的改变,新时期党员的个性化更加突出,在学习上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而“互联网+党建”的模式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提供党建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学习方式上也更加灵活多样

(三)“互联网+党建”模式有利于党建群众基础的扩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党员群众掌握和运用网络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新发展党员中,他们更加熟悉网络的方式获得各种资讯,因此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当前的党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新时期党建工作还面对着一个问题就是,党员的地域流动性较强,通过“互联网+党建”模式有利于实现党员管理的全面性,有利于党建群众基础的扩大,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也是具有基础性作用的。

二、新时期“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思路分析

(一)明确“互联网+党建”的内涵

“互联网+”模式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代表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互联网+党建”成为了党建工作发展的新方向,对其理解也应当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理解。实际上政府工作中先前已经尝试了电子政务公开、微博认证等平台上的信息化举措,当前提出了“互联网+党建”是要将党建信息化建设系统化,全面的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大体思路

首先,我们当前所强调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探索,在实践中要与传统的党建工作做好配合和衔接,新模式的探索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党建工作方式和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开展更加丰富的党建工作,同时也要保证线下党建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例如定期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进行党性实践教育,对于不能参加的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远程教育。

其次,“互联网+党建”可以在党建资讯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上来提高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性。党员在文化程度、行业领域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党建知识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此可以利用互联网满足不同的需求,甚至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专题,提供在线辅导,创造互动性的学习氛围。

再次,为“互联网+党建”做好完善制度保障的前提工作,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党建工作的一次改革与创新,相应的制度也应当不断完善,只有做好制度保障才能保证“互联网+党建”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各党支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党建制度的完善。

三、落实“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对策

“互联网+党建”工作在确定了基本的思路基础上,还要落实具体的措施,以下笔者对落实“互联网+党建”这一全新工作模式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系统性规划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化快,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结合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做到不被技术牵引,因此有必要在技术利用上做好规划。“互联网+党建”工作重点是在工作思维上的转变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党的理论宣传、扩大党员参与党建的广泛性,在系统规划中也要以此为基础,确定长期的远景规划,规划中明确“互联网+党建”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各党支部要以远期规划为指导开展有效的互联网党建活动。

(二)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协同协作功能

传统的党建工作有专门的组织部门和机构负责推进实施,在推广“互联网+党建”模式的新态势下,要做好相关工作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进行资源整合,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党组织系统以及地域等进行系统内科学的整合和协调,例如以省作为范围划分,在高校系统内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党建网络平台和APP客户端的开发,将党建内容与平台之上,提供交流学习、资料分享的平台。

除了在部门机构上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还要在内容上进行协同,突出对党员的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开展,因为互联网提供的平台下,党员以用户的身份不但需要学习,更有着自身的一些需求,例如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也是需要党组织关心的,“互联网+党建”要结合这一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及时关注党员的困难,为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更加信任党和忠于党。

(三)建设层级管理,加强党支部之间的沟通

党组织在层级上有党支部、各级党委,上下级之间的管理分明,但是在不同层级之间以及同等的层级之间缺乏沟通,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党支部之间的沟通会更加便捷,上下级之间的上传下达也会更加快速,党建工作管理上会有很大的进步和优化。

(四)提高党建队伍的互联网思维

在“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中,相关的党务工作人员要迅速建立起互联网思维,要与时俱进的跟上党建工作的步伐,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这就需要我们h组织要有针对性的对党建工作者进行专题性的业务培训,党务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在学习党的政治思想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互联网业务能力,掌握技术应用、及时的进行党建信息的更新,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

四、结语

互联网不但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在党建工作中需要与互联网相结合,既要改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思维方式,又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党建工作方式和内容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不断扩大群众基础,保障党建工作的持续上升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敏,郑伟光.互联网+党建:新时期高职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经济社会,2016(11):218-220.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京津冀;山东半岛经济区;城际快捷交通;国防安全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调整)》,山东省“三纵三横”快速铁路网构架和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快速铁路交通圈将付诸建设。到2020年,山东省将规划建成城际铁路1530公里,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以周边主要市县为节点的快速交通网络。另一方面,2015年11月26日,交通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 - 2020年)》获国务院批准。按照规划,京津冀城际快速铁路覆盖区内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城,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在全区域内实现“交通一卡通”大格局。

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个区域城际交通网规划,如果结合国务院2015年《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批准的山东德州“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定位,就会发现,此次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暂时还没有把已纳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山东德州包括进去。这样“沧州-德州”区区110公里的城际“断头路”成为京津冀城际快速交通网与山东省城际交通网之间的“肠梗阻”。另外聊城-邯郸的城际“断头路”也成为京津冀城际快速交通网与山东省城际交通网之间的另一段“肠梗阻”。这两段“肠梗阻”明显是山东半岛经济区与京津冀协同区实现强强联合、协同发展的美中不足。沧州到德州只有110公里,聊城到邯郸也只有153公里,再加上山东省现有的优越交通条件,与京津冀特有的区域便利,打通京津冀与山东城际快捷交通网之间的两段“肠梗阻”,实现两大城际快捷交通网对接和互联互通是完全可行的。将山东省城际快捷交通网与京津冀城际快捷交通网通过山东德州与河北沧州、山东聊城与河北邯郸对接(见图),实现京津冀鲁城际快捷交通两网互联互通,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一、实现两个城际快捷交通网对接的重要意义及优势条件

(一)力促山东德州融入京津冀“快速交通一体化”,就可以通过正在规划设计的“石-德-济”城际铁路网实现京津冀与山东城际轨道交通两网的快捷通达和两区协同发展。德州作为山东的北大门和联接京津冀的枢纽,国务院已经给其确立了“一区四基地”的功能定位,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一部分。这是实现山东省半岛经济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得机遇。一是可以通过正在规划设计的“石-德-济”城际铁路经石家庄实现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网与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两网横向互通,并实现京沪高铁与京广高铁两条纵线的互联互通。二是可以通过“德州到沧州的城际轨道建议线”实现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网与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两网南北互通,并以此与黄骅、天津、唐山、秦皇岛和东北地区形成快捷通达的交通网。三是可以通过正在规划研究的“聊城-邯郸-长治”城际铁路经邯郸实现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网与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两网横向互通,并与石德济线形成东西双线与山西、甘肃、宁夏、京广等地区形成横向快捷通达的交通网。实现城际快捷交通网两网对接互通,则可以夯实两区互动与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再考虑到“天津-黄骅-滨州”的沿海城际构想,则可以形成两网之间的“两纵两横”互联互补,实现两网的全天候“无障碍联接”,这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二)对接京津冀“快速交通一体化”是进一步突出山东德州特有交通优势、发挥山东全省交通优势、发挥地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保障。山东省是全国交通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按照规划完成全省地市间城际交通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实现城际快捷通达的省份。德州作为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优势,借力与京津冀区域便利及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不仅可以助推德州快速发展,使德州摆脱欠发达,也可以通过两区对接互动,实现山东省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德州如果失去这次融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机会,不仅会大大弱化德州的交通特有优势,阻滞德州的发展,也不利于山东省发展优势的进一步提升。

对接京津冀“快速交通一体化”,还可以利用“聊城-邯郸-长治”城际铁路,打造一条东起济南、西到兰州,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横向铁路客运大通道。聊邯长客运专线建成后,还可以与济青客专连起来,真正成为了一条省际高速铁路。聊邯长加上济聊青高铁横跨山东、河北、山西三大省,盘活了京津冀、山东半岛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开通后,将很大程度促进三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让更多的山东信息、文化,在我国东、中、西部得以快速扩散和传播,更好地带动辐射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对于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三)融入京津冀城际快捷交通网,突出并发挥德州交通优势,也是应对日益严峻生态环境要求、快速改善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2015年11-12月京津冀及山东境内发生严重雾霾天气,12月10日,德州市政府领导因雾霾天气原因受环保部约谈。今后,由于京津冀协同区生态环境标准日益严格,一些传统工业项目在重大活动、特殊期间停产消污将常态化。2015年的环保部寻访中,聊城就有大量企业不得不停产消污。山东德州、聊城如果再允许排污企业大量存在,这些企业可能会面临大投入却长期停产的局面,投资资产回笼、工人长期停工工资等压力,使得这类企业成为严重社会包袱。因此,对接京津冀城际快捷交通网,有利于倒逼德州、聊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注重发挥交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改善山东空气环境作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他们对传统工业(污染工业)的依赖,消除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潜在不利因素,使他们彻底摆脱欠发达。

(四)实现山东省与京津冀城际交通快捷网互联互通,有助于增强国防基础,提升中央战区的作战能力。快捷铁路交通在现在战争与国防建设中的作为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中的战略反击形式可以有效防范敌方的精准侦测和“先发制人”打击,大大提升我方二次反击能力。实现山东省与京津冀城际快捷交通网互联互通,将大大提升中部战区的机动打击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战略回旋空间,相当于延伸了中部战区的拳头。通过“两纵两横”实现两个快捷交通网互联,也将增强东部战区、西部战区与中部战区的快速策应能力和联合战力。

(五)山东省优越的现有交通条件,与京津冀特有的区域便利,使两网对接、实现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山东省是全国及京津冀周边交通最为发达的省份,又是海岸线较长、沿海交通设施较为完善的省份。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进行简单互联提升就可以快速形成交通优势和社会综合效益。两网互联互通也将使京津冀进出口通道和进出口能力实现倍增。

二、以京津冀鲁城际快捷交通双网互联互通实现两区强强联合与协同发展

(一)国务院给予德州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区四基地”的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 - 2020年)》的获批,为打通京津冀与山东省快捷交通网之间的“肠梗阻”、实现两网互联及两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撑。沧州到德州只有110公里,这个距离与北京到石家庄距离(290公里)相差无几,远远小于北京到邯郸(443公里)的距离,所以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打通这区区110公里的通道,就完全可以实现两个城际交通快捷网的互联互通,相对于带来的综合效益而言,这个投入完全是事半功倍的项目。

山东省应当全力以赴,积极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力争通过德州融入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的方式,打通这最后110公里的梗阻,实现京津冀与山东省两网的互联互通。

(二)力促“聊城-邯郸-长治”城际铁路早日建成。山东省应当全力以赴,积极配合河北、山西两省,早日完成山东省内的相关工作和任务,打通这153公里的梗阻,实现京津冀与山东省两网的互联互通。

(三)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两网”互联互通后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做好推动发展方案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在国务院对京津冀城际快捷交通布局初步批准的前提下,以及表象上主要是对山东发展更有利的情况下,要得到国务院支持,必须能够让国务院充分了解两网对接、互联互通对京津冀协调区、山东半岛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战略大局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京津冀协调区的战略意义有个明晰的掌握,且对京津冀建设投资布局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或过多增加中央投资负担。

由国家相关部门对接国防战略规划机构,为两网互联融入国防安全功能。

作者简介

互联网发展规划篇8

现在,浙江移动、浙江联通已经推出了在长三角区域统一漫游费的“商旅卡”套餐,浙江电信推出可在长三角漫游(账号、密码)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站在行业管理的层面,下一步,浙江管局要鼓励长三角区域各电信企业应推出更多的针对的特定业务和资费方案,业务范围更加拓展,要涵盖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等。

目前电信重组正在进行之中,重组完成后将发放3G牌照。对此,浙江管局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针对3G宽带无线接入特点,进行移动业务转型,由话音向数据信息服务转变,鼓励各电信企业推出更多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3G业务。二、积极开展“三网融合”,鼓励各电信企业依法开展互联网视听服务业务,推出手机电视视频等重点业务;三、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业务能力最强的长三角电信运营企业,在3G业务发展中,不但应相互交流借鉴,而且应积极走出去,吸收和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且适合长三角需求的3G应用业务。

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一体联动、协调发展、电信强区、合作共兴。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信区域“生态圈“。

浙江电信:五举措应对一体化

在浙江电信看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通信运营商间竞争的重心已从客户竞争转向业务和服务竞争,必将带来服务一体化的竞争。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只有那些更能把握客户通信需求,并及时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业务和服务的信息服务运营商,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目前,浙江电信已着手制定长三角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争取相应的的政策支持和区域协调管理权限,并将逐步建立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协调机构,其一体化的具体举措和思路包括五方面:

第一,在整个长三角的区域内,通过实施业务开发和推广联动,逐步统一服务的种类和水平,扩大品牌效应,进一步减小通信资费的区域差异,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跨区域服务。

第二,通过业务平台的合作建设、游戏的增值服务的互动、媒体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实施价值链整合联动,进一步推动跨区域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

第三,区域网络规划和建设进行协调考虑、统一规划;提高网络资源的共享程度;通过采购和谈判联动降低建网成本;加强新业务开发和测试的区域合作,可以考虑搭建公共研发体系平台。

第四,建立长三角区域通信企业内部关键事件或重大活动的联动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国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形象。

第五,加强互相之间的管理知识、经验的学习和企业全方位的交流,建立知识共享平台。

浙江移动:落实长三角“十一五”规划

在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的相关思路和中国移动集团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早在2005年,苏浙沪三地移动公司就已经联合开展了长三角“十一五”区域规划,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区域信息化联动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主体思路。为了进一步推进落实这一目标,2006年长三角移动又在“十一五”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长三角区域2007~2009年滚动规划,明确了推进一体化的关键举措和相关工作计划。

中国移动打造“一个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并且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一个移动”战略围绕打造“一个中国移动”的总体目标,树立并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合理和有效的统一、集中、标准化和共享为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中国移动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以便更好地向用户提供无差异、标准化的全程全网信息服务。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范文 下一篇:固定资产投资调研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