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5 16:35:35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骨折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6-02

由于骨折及手术创伤等诸多因素,使得患者存在剧烈疼痛,加之治疗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这类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对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55.6±6.7)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58.4±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想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增进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摆脱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心理,进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良好心态,缓解和消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情绪障碍。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手术成功或病情稳定等正面信息,并详细解释术后留置导管、引流管、监护仪器等医疗用具与设备的目的。另外,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谨慎小心、亲切温和、耐心细致,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认真的回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②创设温馨的病房环境。医院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较大,因此,术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设温馨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觉在自己家一样,保证患者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洁净,避免病房内的视觉效果影响患者情绪。同时,指导患者适当放松心情,如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以此分散患者注意力;还需要限制患者家属亲人的探访次数和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及嘈杂的环境对患者情绪的影响。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和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向其讲解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如骨折发生病理、骨折后的生理变化、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相应的效果等。同时强调术后积极配合治疗及适当锻炼对康复的积极意义。④争取家属的支持。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家属亲人详细讲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的原因,鼓励患者家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指导患者家属熟悉日常与患者交流、接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家属的一些言行举止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利用良好的心态感染、感化患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S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现结果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 )

从上表中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折是骨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多因突发性事件所致,患者均伴有剧烈疼痛、乏力、多汗、头晕等症状,易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另外,焦虑及抑郁会影响骨折患者的愈合及生活质量,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影响骨折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因素主要表现为:①骨折疾病检查及治疗的费用较高,很多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抑郁;②因自身认知能力不足,使得患者在面临手术及治疗时充满紧张、恐惧、态度消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而引发抑郁;③自理能力与患者抑郁症状密切相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会有无用感、内疚、怕拖累家人,易产生消极的抑郁情绪;④同时,不良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态度也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的症状。因此,针对上述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的情况,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骨折的症状、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及自我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思想动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争取家属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刘兰芝.80例骨折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357-358

[2]黎金梅.护理干预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分析[J].工企医刊, 2013(3):217-218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ICU;心理护理;家属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86例ICU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ICU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体会,为改善患者及家属心理负面情绪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ICU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7例、女性患者为39例,患者年龄在19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1±1.08岁,疾病类型:大型手术后患者3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27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11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6例ICU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ICU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ICU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ICU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情况(DAS量表 [1],对口腔科恐惧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价,总分在10分以内为无焦虑,总分在10至13分范围内表示轻度焦虑,总分在14至16分范围内表示中度焦虑,总分在16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ICU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研究组口腔科恐惧患者经护理后大多数患者未出现焦虑或仅出现轻度焦虑,而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轻中度焦虑情况,少数患者甚至出现重度焦虑;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3.95%,且P

3 讨论

ICU患者心理护理体会:ICU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进行绝对休息并防止不必要的人员流动而造成交叉感染,因此ICU病房实行无陪护管理,家属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探视,使患者与家属无法得到及时的沟通和鼓励,或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以及过分担忧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 [1]。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将要实施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关心及照顾,及时满足患者日常需求,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并介绍临床成功治疗病例,给予患者适当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ICU患者家属心理干预体会:本文研究可知,两组发生护患纠纷原因均为患者家属对护理效果不满意。由于ICU患者大多病情较重,且患者家属无法及时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因此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积极汇报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讲解临床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家属对临床治疗信心,为患者家属提供良好的病房外环境以及热情的服务,缓解患者家属紧张、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ICU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蒲成英.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 02(2):411-414.

[2]杨红.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1, 32(3): 152-153.

[3]曾红. ICU患者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 05(9): 107-108.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3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人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及人流综合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心理干预对人流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状况,降低人流综合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人流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人流综合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67-01

基于人流的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心理干预对人流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人流综合症发生率的影响,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人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人流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4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2—2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1±1.32岁;患者受教育年限分布在11—18年之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52±1.23年;就诊时焦虑评分分布在8—13分之间,平均焦虑评分为10.32±0.24分;分析患者手术次数,25例为首次手术,19例为经次手术;对照组患者为4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1—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4±1.28岁;患者受教育年限分布在10—19年之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95±1.31年;就诊时焦虑评分分布在7—14分之间,平均焦虑评分为11.25±0.31分;分析患者手术次数,26例为首次手术,18例为经次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及手术次数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均实施常规检查。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依据手术方法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组换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的成员主要为心理医师、护理人员及产科专业医师,全部医护人员均进行统一培训[1]。

1.2.1认知治疗。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手术前,对患者讲解孕期知识、人流知识以及实施手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其中,人流知识主要指选择人流手术方式、手术过程、术中正常反应、注意事项、人流手术的安全性、人流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及手术疼痛等方面的认知。护理人员还应指引患者正确对待实施手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充分了解自我保健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减缓或者是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进行积极的、耐心的解答[2]。

1.2.2行为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肌肉放松训练及松弛疗法等,减轻或者是避免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

1.3统计学处理。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

2结果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为2.27%(1/44),对照组患者出现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为15.91%(7/44),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显著差异性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基于患者对人流手术没有充足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人流手术时,她们常常担心手术疼痛、出血、感染、子宫穿孔及手术失败,或者是担心手术后不能正常生育等,进而出现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甚至会出现人流综合症[4]。

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实施人流手术患者的焦虑状况及降低人流综合症发生率,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如,采用心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术前30分钟焦虑量表评分为(10.59±2.24)分,术后3天焦虑量表评分为(5.82±1.78)分,出现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为2.27%(1/44);但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前30分钟焦虑量表评分为(14.86±3.51)分,术后3天焦虑量表评分为(8.84±2.64)分,出现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为15.91%(7/44)。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同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其可显著降低患者焦虑评分,降低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P

参考文献

[1]张帼卿,王庆一.认知干预对人工流产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08):1547-1548

[2]李秀珍,康美华,王定清.无痛人流术术前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04):261-262

[3]华新桂.心理护理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情绪与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0):126-127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妇科;门诊手术;舒适护理;疗效

在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精神症状,对手术效果会造成不良影响[1,2]。因此重视对该部分人群的及时对症处理,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4]。舒适护理(comfort care,CC)措施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措施之一,其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我院妇科于2009.6-2012.6对34例患者采取CC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8例在我院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8-41岁。观察组:34例患者,进行CC措施;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应用CC措施。于产妇入院后热情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主动向产妇讲解相关妇科疾病的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在沟通中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不良情绪给予疏导和安慰。在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协助患者取得舒适。手术后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并对患者随访1-6个月。

1.3观察指标:(1)统计两组不良情绪、满意度等临床指标。(2)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无: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中至重度:70分>标准分≥60分;极重度:标准分≥70分。(3)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P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情况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无抑郁14例,轻微至轻度抑郁12例,中至重度抑郁6例,极重度抑郁2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无抑郁8例,轻微至轻度抑郁8例,中至重度抑郁7例,极重度抑郁11例;观察组患者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无焦虑15例,轻微至轻度焦虑11例,中至重度焦虑5例,极重度焦虑3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无焦虑7例,轻微至轻度焦虑9例,中至重度焦虑6例,极重度焦虑12例;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2.3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4例患者中,满意26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34例患者中,满意16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为64.7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在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由于病情及心理原因,容易产生不利于手术的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研究显示,在对于妇科接受门诊手术的女性患者进行处理时护理人员也起重要作用,对该部分患者辅以适当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和情绪有着重要的意义[5-7]。而CC作为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抑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本组资料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妇科门诊手术女性采取CC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和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建红.舒适护理及健康宣教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4-55.

[2]孙花,徐艳萍,赵菊芬等.舒适护理与访视制度模式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75.

[3]王佳.舒适护理在外阴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73.

[4]何小倩.舒适护理对腹腔镜下高龄妇科手术患者手术配合生活质量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14-1415.

[5]谭晓艳,许超,刘晓虹等.个体化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44-46.

[6]张桂芳.舒适护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81-182.

[7]李传姣.舒适护理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6):1807-1808.

[8]苏润霞,黄俊彦,蔡惠凤等.舒适护理在妇科门诊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32-33.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焦虑评分;服药依从性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糖尿病无特效药治疗,难以根治,因而患者在临床上容易伴有焦虑、抑郁状况,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调查所有患者焦虑状况,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护理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总计60例。纳入标准[2]:①均为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②排除合并重要脏器疾病与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9岁,平均(62.48±5.39)岁;病程3~15年,平均(7.48±2.33)年;Ⅰ型糖尿病23例,Ⅱ型糖尿病37例。

1.2方法

对60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共20个条目,各条目0~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重度焦虑>70分,中度焦虑61~70分,轻度焦虑50~60分,无焦虑<50分。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对于存在阅读困难患者经其家属阅读后根据患者意愿。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当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实际病情等开展有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②用药指导:为患者讲解定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同时要避免因用药过量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并向患者介绍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以树立患者治疗信心[3]。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为(36.22±10.33)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52.16±16.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中老年;心肌梗死;焦虑;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发病率随着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而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中老年发病率最高。由于AMI病情危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康复治疗效果。我院通过对中老年AMI患者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老年AMI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排除陈旧性及亚急性期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及药物依赖患者[1]。男52例,女28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5.3±9.5)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49例(61.25%),下壁梗死19例(23.75%),广泛前壁梗死12例(15.00%)。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中老年AMI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分析 因AMI属于严重到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疾病,因此,患者十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特别是AMI发病初期,患者由于经历出汗、气促、压榨样的胸前区疼痛及强烈濒死感,而产生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迷茫、焦虑、紧张、恐惧心理,其次,由于患者是紧急入院,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自身疾病知识的缺乏、经济状况、社会支持、预后等因素的影响,均导致焦虑、恐惧情绪进一步加重。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AMI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3.1常规护理 对患者心电图动态、血压、心率、面色等变化给予严密监测,为避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少食多餐及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为避免由于用力排便而致心脏负担增加,诱发心律失常,指导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若需必要给予缓泻剂。

1.3.2环境护理 因AMI发病急、疼痛难忍、病情危重,患者对治疗不抱希望,因此,首先需要给予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病室环境,避免不良刺激而导致患者产生或加重负性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自己所掌握的AMI知识,积极与患者沟通,取得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陌生恐惧感。

1.3.3心理护理 AMI患者由于疼痛剧烈、病情危重,伴濒死感,常常会诱发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有效的安慰、关心,询问其饮食、休息及病情变化情况,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其存在的各种疑问给予解答,若患者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时,需给予及时干预,介绍成功救治病例,使患者消除负性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治疗[2]。

1.3.4健康教育 制作并发放AMI相关知识手册,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AMI发生、发展、转归,同时可请专家及成功治疗的AMI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使患者能够对疾病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减少焦虑等负性情绪,正确理性认识和评估自身病情。

1.4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评价量表(SAS)对患者焦虑进行评分[3],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满意度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1.5统计学处理 SAS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依从性、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对符合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33.1±4.5)分、满意度(92.50%)、治疗依从性(9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焦虑紧张是AMI重要的危险因素,会诱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休克、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等,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破裂、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医院环境的陌生、自身疾病知识的缺乏、经济状况、社会支持、预后等因素,而患者大脑皮层因过度焦虑、紧张,会引起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导致内分泌功能和内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致防御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下降,由此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负担均加重。

随着近年来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这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对基础护理强化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专业护理,以优质护理来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尤其是AMI患者,由于病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焦虑心理的产生,护理人员在使患者身体得以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关心干预,并通过对患者焦虑因素的评估,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使患者焦虑得到有效降低或消除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能够使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进而早日恢复健康[4]。

本研究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其干预后SAS评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中老年AMI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桦.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10-11.

[2]景芳,熊日成,邓小玲.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多器官多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25.

[3]吴玉霞,吴鹏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技巧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2(1):79.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胸痹;中医护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3

胸痹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与冠装动脉硬化、心绞痛等疾病关系密切,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轻者气血不畅,重者胸背彻痛,呼吸不畅,不能躺卧。该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且伴随疾病的折磨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患者预后质量。本文旨在分析胸痹患者的中医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状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8例胸痹患者视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介于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7±8.27岁。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医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例胸痹患者视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介于3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8±9.17岁。经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进程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存在的问题

首先,饮食和治疗不协调,针对不同中医辨证类型的患者,临床治疗措施与饮食要求不尽相同,故应根据患者的中医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其次,护理人员未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过分强调患者需卧床静养,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并引起患者的逆反心理,导致患者医嘱遵从性下降。此外,未给予患者睡眠护理导致部分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导致患者精神状态较差。

1.2.2改进措施

第一、中医有云:脉道不通,气不往来。控制胸痹患者的饮食不节习惯对于提升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胸痹患者不宜食辛辣、难消化的食物,宜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第二、中医有云:辨证施治。对于不同类型的胸痹患者宜采用不同的卧床休息措施,对气虚两湿型以及痰湿中阻型患者,以静卧为主,护理人员协调患者的生活起居,适当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对气滞血瘀型、情志不遂型,可以取半卧位,并逐步增加活动量。所有患者均给予穴位按摩护理。

第三、中医有云:心静则养神,神静则元气固。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区环境,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措施让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来访宾客明白环境对于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性,降低说话分贝,维持一个安静的病区环境。另外,控制病房的环境的温度及适度,保持环境的舒适性,并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进行通风,保证病区环境舒适性。此外,还应控制病房光线强度,保证房间既明亮,又不刺眼。最后,可以根据“闻香治病”的中医原理让患者使用枕等保健枕,保证睡眠质量。

第四、中医有云:以心医心之法,乃是最妙上乘。故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对治疗和护理的需求,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抚慰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升预后质量。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确定的评价指标分为焦虑自评分以及医嘱遵从性评分,焦虑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分量表评定(SDS),由护士长依据患者的平时表现评定患者的医嘱遵从性,从低到高依次为1~10分。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 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D表示,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47.48±6.12,47.48±5.28;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2.97±5.17,43.01±6.23;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后(P

3讨论

现阶段临床认为胸痹是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1]。因而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也应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对过往案例的分析发现了过往护理中的问题,并给予了针对性护理,舒缓了患者的情绪,加强了患者的医嘱遵从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爱荣.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对胸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 2012,05(03):224-225.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 高血压;综合护理;临床研究;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23-02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包括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且此病绵延不愈,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对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本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临床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来本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8~83岁,平均(60.4±2.3)岁。所有患者治疗与护理前舒张压均大于90 mm hg,收缩压均大于140 mm hg,符合199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疾病。

1.2 方法

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血压监测措施,若发现患者血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脉搏等,出现异常也应及时给予纠正治疗与护理。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进行服药,因此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且由于部分患者生活节奏较快或较混乱,因此易出现不遵医嘱服药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时刻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若患者发生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应及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护理。

1.2.2 护理干预措施 高血压患者由于对自身病情不了解,或过度担心相关并发症出现,因此心理易造成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4],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给予患者适当自信心[5],从而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每日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5 g以下[6],并少食甜食以及脂肪较多食物,可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食物中含有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补充适量膳食纤维以预防便秘发生。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有助于对体重的控制以及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从而使患者体内血压维持稳定。运动量应适中,不应剧烈,可根据自身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时间,增强患者体质。

1.3 临床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血压监测,计算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指导患者护理前后均填写:(1)焦虑自评量表(sas)。此评量表主要用于评量患者对于焦虑的主观感受,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2)抑郁自评量表(sds)。此评量表主要用以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护理结果提示,所有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对比分析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焦虑与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柏秀芳. 时间护理在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8):1707-1708.

[2] 刘海燕. 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1,8(5):590-592.

[3] 刘力生,龚兰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高血压杂志,2010,6(7):112-113.

[4] messlinger k,suzuki a,pawlak m,et al.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cie in the modulation of dural arterial blood flow in the rat[j]. br j pharmacol,2010,129(7):1397-1400.

[5] 邹新花,赵瑞英.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9,18(5):382-384.

上一篇:产学研项目申报方案范文 下一篇:词汇学知识点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