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4 19:48:20

专升本经济管理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继续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招收成人高考专升本。

一、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报考条件

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应具有专科毕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二、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招生专业

专科起点升本科:会计(业余2.5年),人力资源管理(业余2.5年),金融学(业余2.5年),工商管理(业余2.5年)。

三、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

专科起点升本科: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四、授课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采取业余学习的形式。授课方式为面授与网教相结合。业余学习的面授一般安排每周2个晚上和双休日的其中一天。上课地点: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校区。

五、录取

专科起点升本科严格按照由高分到低分的录取原则由中国人民大学统一录取(我院为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职院教育学站)。

六、毕业与证书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2

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概述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很明显地看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于这些问题和问题解决措施的讨论都比较简单,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有待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社会和政府都在为高校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高校以及教师的支持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制度能更加完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3

1、专业班级:严格按专业目录填写,如“会计学20xx-1”、“市场营销20xx-1”、“农林经济管理20xx”、“会计学专升本20xx”

2、实习类型:会计学、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毕业实习”,会计学专升本专业为“综合实习”。

3、实习时间:会计学、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20xx.11.17-20xx.03.29”、会计学专升本专业为“20xx.03.02-20xx.03.29

4、实习报告字数要求:5000字

二、实习日记要求

1、时间要求:

会计学、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分时间来写,具体时间为“20xx.11.17-20xx.12.28”共6周时间和“20xx.03.02-20xx.03.29”共4周时间;

会计学专升本专业时间为“20xx.03.02-20xx.03.29”共4周时间。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4

(一)通过会计计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计量经济效益成为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确定经济效益大小及升降可以为企业经营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前提,会计的核算、统计、监督等职能是企业价值尺度应用的关键。

(二)通过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企业会计工作是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成本控制来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会计工作职能的实现能够直接反映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促进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通过财务管理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管理是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资金运作及其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职能都都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也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在各项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二、财务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影响

(一)科学的会计反映能够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所谓的会计反映指的是财务会计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描述并确定其价值数量的行为。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经济活动中,企业应该尽量降低劳动消耗及占用,准确、科学的核算企业具体经济活动的状况,以便为企业决策活动提供相关经济信息。

(二)会计监督是经济效益提高的保障

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指的是会计通过认真审核日常会计凭证,来有效监督相关部门的经济业务状况,并研究分析其是否有违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情况出现。此外,会计通过清查盘点企业财产及物,来及时掌握各种物资的实际存储数目是否与账目相符合,从而对固定资产及物资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合理的会计分析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会计分析主要指的是针对企业相关业务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与分析。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具备一整套的合理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要知道,会计分析不仅结合了企业具体生产经营实际,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剖析。如若不然,只是一味单纯利用数字来分析数字,其永远无法得出企业经济效益真正变化的原因。

(四)会计指定的经济目标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

在对企业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时,合理、科学的考核评定体系十分关键,只有在一个既定评定规则的前提下,才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对企业经济指标的考核,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生产及经营管理状况,还能科学降低资金消耗量及资金占用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上述探索,我们得出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严格选拔财务会计人员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工作,其需要对日常的经济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对此做出及时的经济决策和调整,因此,财务人员的任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一定影响。对于此,企业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任用和选拔机制,对财务人员的学历、专业、证书等进行严格控制,使专业过关的财务人员加入到财务部门的团队中来。

(二)通过培训辅助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两大方面,因此,企业的日常培训也应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财务人员这两方面的素质上。首先,在专业素质的培养方面,企业经过加强培训,做好财务人员就职期间的二次教育工作,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是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得到提高的最佳途径,因此,使财务人员拥有良好经济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帮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部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必要步骤。明确的财务制度不仅是为财务人员在行为、决策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约束条件,也是保证财务人员工作效率的基础。当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也应分为几方面完成:第一,建立监管制度,确保财务人员的日常行为有法可循,互相监督;第二,建立激励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对表现良好的财务人员提出表扬,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同时对这种行为进行宣传,这种做法可以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5

【关键词】 无形资产; 异质型; 管理

过去依靠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企业必须主动转变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从低端、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转变为高端、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从主要依赖产品低成本优势转向依靠产品产异化的市场价值优势,从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即是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企业间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和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品牌、人力资本、客户满意度等无形资产的获得。无形资产的持续生成与提升就成为以动态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一、管理学角度的无形资产及分类

应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广度以及提高企业基于异质型的垄断程度获取高额利润的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定义,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提高企业异质型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能够带来或保证经济利益的、内生和外购的非货币性资产。

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定义应突出其内生性和对企业异质型提高这两点。对于无形资产,应该更多地从管理会计角度来进行研究,运用新的管理会计的方法促进无形资产的生成和提升。基于经营和管理层面的无形资产生成和提升比财务会计层面的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更注重这一逻辑,因为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否并不影响无形资产的存在,不能因为目前无法计量无形资产而影响无形资产的生成和提升,而无形资产的增加即为社会财富的增加。对无形资产的忽视和不适当运用将受到市场经济的惩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学分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明确无形资产是一种有价值的经营资源,摆脱实物管理和静态管理的旧规,可以使企业将无形资产看作和其他经营性资源及生产要素同等重要的资金来源来经营,以提高对无形资产积累和保值增值的自觉性。第二,赋予现代企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以新的内容。将无形资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时代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第三,从管理学角度认识无形资产,有利于弥补会计学意义上的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足,从而开阔视角评价和认识无形资产的功能和价值。第四,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中来,有利于无形资产的保护和资源开发,更有利于对无形资产的经营。

笔者认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学分类可以促进管理者从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基于异质型的垄断程度角度来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从而避免局限于会计角度分类的无形资产而疏于对本可以带来高额利润的非会计无形资产的管理而丧失竞争优势。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取决于包括非会计无形资产的广义无形资产。

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广义的,广义的无形资产既应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外购品牌等按照会计准则能够入账的“会计无形资产”,也应该包括企业方面的如资源型无形资产、经营性无形资产、知识型无形资产、观念型无形资产和权利型无形资产等商业模式按照会计准则不能入账的“非会计无形资产”,具体见表1。

二、对无形资产本体提升主要内容

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无形资产的定义是广义的,在无形资产体系中,各具体无形资产生产的时间逻辑和地位是不同的。

(一)无形资产的源头――异质型人力资本

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指因其横向异质和纵向异质而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能够提升企业异质型的人力资本。异质型人力资本可以分为创业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和市场型人力资本,这部分人在企业中以高级管理者为代表。在这些异质型人力资本中,技术型人力资本创造和提升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管理型人力资本提升企业商誉、关系资产、基础创造等无形资产;市场型人力资本提升商业模式等无形资产。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无形资产中所有其他所有无形资产的创造主体。

(二)无形资产的支流――专利等方面

不同源头的无形资产系具有不同的时间逻辑结构。在制造业中无形资产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生产的时间逻辑有两个:第一是在以市场型异质人力资本为主的企业中,首先获得关系资源、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然后通过管理型人力资本提升商誉和基础结构资产等无形资产,最后通过技术型人力资本获得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第二,在以技术型人才为主的企业中,获得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市场型人员提升关系资源和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最后通过管理型人才获得和提升商誉等无形资产。

(三)无形资产的主干――品牌

作为无形资产最主要的部分――品牌,是所有具体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中表现,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外在的主要因素之一。品牌的差异度、相关度和认知度大小又取决于专利和非专利技术、商誉、异质型人力资本、关系资产和商业模式等一系列相关的其他具体无形资产函数。

三、无形资产提升的范围逻辑

无形资产提升范围涵盖三个层面:第一是集团层面;第二是产业公司层面;第三是企业层面。这三个层面分别承担不同的无形资产提升要素。

(一)集团层面的无形资产提升

集团层面的无形资产提升更多的属于战略管理。集团制定提升无形资产的原则、政策和框架,确定无形资产的方向以实现对产业公司和企业的指导。集团要确定异质型人力资本、专利权等具体无形资产的提升的标准和方向。集团层面的无形资产提升主要以目标和结果管理为主,属于无形资产提升的宏观层面。

(二)产业公司层面的无形资产提升

产业公司主要负责集团所从事的某一行业的无形资产提升问题。产业公司要确定行业的异质型人力资本、专利权、行业品牌等具体无形资产的提升标准和方向。产业公司的无形资产提升要以贴近行业规律和提出行业特色为主,以过程管理为主,属于无形资产提升的中观层面。

(三)企业层面的无形资产提升

企业主要负责各行业具体产业子公司的无形资产提升问题。企业要实现异质型人力、产品品牌等无形资产提升,企业的主要工作是通过专利等无形资产把产品和服务做好,通过异质型人力资本把产品和服务概念塑造好,通过品牌等无形资产建立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良性关系。企业层面的无形资产提升要以制度执行为主,属于无形资产提升的微观层面。

四、无形资产提升的管理逻辑

(一)通过战略管理提升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提升与战略的五个关键要素是愿景、可持续性、有效传递战略流程、获取竞争优势和利用企业与环境间的联系。无形资产提升使得企业获得以显著方式超越目前环境的能力,即实现企业愿景;无形资产提升也是企业具有可持续性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其本身也是一个有效传递战略的流程,以保障企业能够正确决策。所以说,无形资产提升是战略管理的保障因素。

(二)作为企业核心资源的无形资产必须成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主线和重点

在企业落实企业战略的业务计划中,企业应以提升异质型人力资本、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为主线,将无形资产提升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在部门和关键岗位职责中嵌入无形资产提升的内容,以突出其岗位的重点,强化并壮大企业核心价值。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无形资产提升应该成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

对无形资产的主体、范围和管理三方面的逻辑理清和辨析非常重要,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体系对承载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和特征的主要资产的兼容。这种兼容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价值,对促进企业向现代化管理战略目标迈进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苑泽明,刘静,张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2).

[2] 李经路.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评述――基于无形资产经营视角[J].财务与金融,2011(1).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6

摘要: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专业批发市场进行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市场的经营者不断探索市场升级的方法,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已经初现效果,主要体现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关键词: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分析本文通过对专业批发市场硬件设施的升级、经营模式的升级专业化程度的升级这几个主要升级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专业批发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仍然存在市场规划不合理、经营模式不成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合理规划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减少市场损伤;引进多种交易模式扩大电子商务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完善交易模式;完善专业批发市场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市场档次等一些解决措施。

一、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拓展市场生存空间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主体和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虽然专业批发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其生存空间仍然受到挤压。一方面,生产公司更加注重商品营销,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以扩大直销比例;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实行店厂对接直接向厂家下订单,减少流通环节。专业批发市场面对这样的境地,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改变经营模式、建立市场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拓展生存空间。

(二)流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流通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而科技、信息和服务则是流通产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因而,我国在发展流通产业时必须增强现代观念,提升专业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批发市场作为流通主体处于中介地位,直接关系着流通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只有实现专业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通过对市场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才能进一步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

二、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状况

(一)硬件设施升级

1.市场规模升级。近年来,专业批发市场快速发展,这对市场规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将专业批发市场向城市外圈搬迁,建设大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市场规模升级的一种方式。这种升级方式既可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不足问题,又可以满足批发市场发展的需求。市场规模升级后的专业批发市场更具竞争力,同时能带动周边产业群的进一步发展。

2.基础设施升级。专业批发市场对基础设施升级,主要体现在:第一,统一规划经营场所,完善消防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在市场内增设卫生服务点,保障市场内的卫生环境。第三,在市场内部或周边建设卫生达标的餐饮设施,服务市场。第四,在市场周边建设物流园区,提升市场商品流通能力,改善市场内的交通环境。

(二)经营模式升级

1.专业批发市场+展会模式。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批发市场利用其现有的资源优势及广泛的影响力,在市场内举办展会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采购商和生产商,促进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专业批发市场与展会相融合的经营模式被全国许多地区所应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是这种模式的先驱,2012年举办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达163.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3%,其中,外贸成交额15.83亿美元。1专业批发市场与展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加快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批发市场的专业化进程提升专业批发市场的档次,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专业批发市场+电子商务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专业批发市场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优势不复存在,并且在信息的获取与方面的成本相对越来越高。对于专业批发市场而言,通过电子商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专业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相融合的模式,是实现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种经营模式可以把分散的交易双方复杂的交易程序,转化为集中化、规范化的运作。临沂商贸城同阿里巴巴合作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市场商户建立网店,集聚壮大专业化电子商务经营,打造“网上临沂商城”,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增强临沂商城的核心竞争力。

(三)专业化程度升级

1.经营范围专业化升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的专业化需求,进一步促进批发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许多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范围处于不断升级改造中。批发市场逐渐由综合性向专业性发展,越来越多的批发市场只经营一类或几类具有相关性的商品。市场的经营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质量、市场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市场布局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如广州专门经营服装的白马服装批发市场,一些专门经营经营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等。

2.品牌建设专业化升级。专业批发市场的形象不仅仅是商品的品牌形象,也是市场内的信誉状况、商品质量、交易规模等的综合体现。专业批发市场的品牌建设最能实现市场整体形象的提升,目前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品牌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中众多商户优势,打造专业批发市场的整体品牌,从而形成规模与信誉优势。第二,专业批发市场提供品牌推广方案,加强品牌展示,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第三,专业批发市场提供品牌策划与维护的解决方案。

三、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出现的问题

(一)市场规划不合理。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用地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用地与城市功能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这些使位于城市内圈的专业批发市场向外搬迁成为必然。市场外迁既可以对市场进行转型升级,又可以缓解城内用地矛盾。但是,在专业批发市场外迁过程中市场规划存在不合理因素。这些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旧市场承接不及时,商户安置工作不到位。第二,专业批发市场搬迁以市场为单位出现“一搬就死”的现象。

(二)经营模式不成熟。长期以来,专业批发市场内都是利用传统的现货面对面的模式进行商品交易,虽然近年来新型经营模式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时间较短,发展还不成熟。以“电子商务+批发市场”模式为例,专业批发市场内大多数的商户只是小范围的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的其他功能没有充分利用。同时,市场内的电子信息系统还不完善,致使市场信息与获取不及时影响商品交易的最佳时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专业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经营模式还仅处于起步阶段。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批发市场在转型升级上做了很多工作,但都集中在如何扩大专业批发市场的影响力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对市场内部管理的提升有所忽略。专业批发市场的内部管理体制将直接影响市场的发展方向,而目前我国的专业批发市场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现代化的需求。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准入制度不明确,商户档案管理混乱。第二,售后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的售后服务人员。第三,专业批发市场内管理方式落后。第四,市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均衡,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样薄弱而不科学的市场管理体制了影响了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步伐。

四、进一步促进我国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市场建设。结合实际是专业批发市场进行转型升级的前提,是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顺利进行的保障。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不能一味追求规模化、大型化,要建设具有专业化特色的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搬迁升级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就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全面综合考虑,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专业批发市场搬迁“一搬就死”的情况。具体而言:一是,专业批发市场要先建后搬,做好商户的安置工作。二是,做好搬迁规划,分块搬迁。

(二)引进多种交易模式。未来的专业批发市场应该是经营主体组织化、交易模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具有多种功能的规范化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应该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建设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扩大电子信息的使用范围提升商品交易额;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降低信息和获取成本拓展专业批发市场的生存空间;提高市场经营者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交易的意识,培养经营者利用网络进行交易的习惯增加电子商务的使用量。

(三)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健全是专业批发市场升级的保障。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场个体经营者实行档案登记和资质审查。第二,建立商品售后服务系统和消费者投诉机制,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三,健全市场运作规则,用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通过电子网络监控经营运作状况。第四,专业批发市场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档次。今后市场管理部门要改变坐收租金只管安全卫生交通的职能,大力挖掘自身的服务功能,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升级专业批发市场。

参考文献

[1]路艳红,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以会展业助推义乌小商品市场功能升级为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3)

[2]许啸尘蔡仲芳,关于会展业与区域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中国城市经济,2011

[3]朱反击,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商贸城,中国市场,2012

注解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7

工程招投标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建筑经济管理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中主要针对建筑经济管理在招投标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为招投标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建筑经济管理;招投标;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使得科技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尤其是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不可获取的行业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招投标是开展工程施工的核心环节,在建筑市场经济越发激烈的现在,只有做好招投标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这其中,建筑经济管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经济管理在招投标中的重要性

1、实现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建筑市场中,招投标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竞争形式,尤其是国内建筑市场,几乎都是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建筑工程承包商。招投标同时也是确定工程合同价款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也涉及到了诸多内容,例如投资成本、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等[1]。在这一阶段中,其质量的体现对于之后工程的施工与竣工、结算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对招投标呈现出非常高的重视程度,甚至会在招投标过程中调动企业其他经济管理资源。当前阶段,我国对于招投标阶段所使用的主要是国际市场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制标人员针对一些不宜标价的工程量清单要进行检查部署,以免施工企业钻空子,出现压价的现象。此外,针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应用到的设备以及材料供应商进货,都要运用招投标的形式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经过多方调研以及检查之后,保证设备与材料供货商的资质与业绩,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抓住主要矛盾,合理控制施工成本,进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2、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专业性,提升中标率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筑市场对施工企业管理与科技等方面的要求也得到了提升,施工企业本身的实力与规模、效益十分显著。建筑企业工作的机会不断增加,即参与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中进行招投标工作,当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加,但是需要掌握的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之间的竞争[2]。进行招投标工作时,不仅要了解投标策划,提高招投标决策水平,为企业选择适合的投标项目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要具备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掌握建筑招投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要了解金融业、贸易行业等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制定出体现专业水平的文件,同时这也是实现企业中标率提升的关键。此外,全面提升建筑经济管理水平、投标专业性,也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招投标工作主要是交流、讨论投标企业所提供的施工方案,从多套方案中选择一套最为适合的,进而实现合作共赢,按照施工工期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施工。对于编标人员而言,也需要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充分了解施工项目,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的难点,对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等进行了解,以投资者利益为前提对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拟定与之相适合的解决对策,如此一来便会在多个投标企业中占据优势。最后,投标书中的商务部分,也就是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报价的有效方法进行确定。对于招标书内要求的施工工艺选择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工程量付款的工程量清单,能够有效提升单价,固定环节的工程量清单单价是不能随意进行变更的;可以尽早结账收款的项目,需要适当的提升其单价,例如土方开挖项目以及一些基础性工程等,如此可以有效实现企业中资金的周转;针对后期施工的相关项目,单价则要按照实际情况尽量降低,比如安装以及装修工程等。此外,也可以运用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等,进行二次报价,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招投标中建筑经济管理应用的几点措施

1、加大组织制度建设力度

当前阶段,我国资源形势以及气候情况不甚理想,经济市场也相应出现了改变。而建筑行业作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非常多的挑战与机遇。虽然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规模已经实现了非常大的提升,然而对于建筑经济管理基础理论以及技术等相关工作而言,依然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性人才。一些建筑企业中所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机制缺乏创新性,无法满足飞速变化的招投标需求[3]。为了对招投标的顺利完成进行保障,并且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效率,作为企业,需要积极对企业内部的建筑经济管理制度与组织机构进行创新。针对现行制度中与招投标情况不符条款要及时进行调整,并且设立专门的机构,分析现阶段招投标实际情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而为今后招投标工作提供参考。

2、加强对成本测算以及辨别技术的认识

现在的建筑市场中竞争趋势非常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线生机,其最为主要的便是控制成本,对工程质量提供保证。我国建筑市场中的一些企业在招投标中所使用的成本测算以及判别技术缺乏创新,致使出现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为了对工程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进而最大化的利用资金,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务必要加强对成本测算以及辨别技术的认识,提升专业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添加报价分析法、审核漏项法以及专家判别法等诸多新型技术,从而真正提高建筑施工的招投标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招投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才能更高的开展后续施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运用建筑经济管理非常关键,既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证,有利于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杨飞.建筑经济管理中招投标的重要性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250.

[2]马静越.招投标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262.

[3]徐蓓.招投标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建材科技,2016,(03):143-144.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现代人事;管理措施

伴随着知识经济步伐加快,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无法与时代保持同步,因此,为了适应行业的需要,协同企业的变革,企业建立知识经济下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本文首先分析知识经济与认识管理的内在联系,然后简述人事管理体制适应知识经济变革的必要性,接着详述新模式下管理工作的突破点,从而为企业的整体改革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策略。

一、知识经济与人事管理的内在联系

至现阶段,人们一共经历了三个经济时期,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与前两者相比,知识经济的特殊性在于:(1)此形式的理论根基为知识和信息的形成、发展和使用;(2)此形式的依托高、静、尖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独有的特征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各类知识的积聚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阅读、使用和传递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输出,不断更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人们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时代变革中关键、核心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微软公司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公司的员工数量约为几千人,经计算,其人均工作空间为5平方米左右,虽然微软公司的总资产量只是通用公司的5%,但是微软公司年均产值高达通用汽车公司年均总产值的4倍。由此可见,人才在公司的重要性。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聘符合企业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人才,如何设立福利待遇,保障人才的权利,如何管理人才工作,设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如何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一系列人才管理工作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进,知识经济下,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提升任务,从而紧跟国家、时代改革步伐。

二、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以固定的模式和考核指标对员工实行考核,严格实行上班下班准时打卡制度,请病假调休假需经各领导、各部门层层审批签字机制等行政化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经济体制下,强调以人为本,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人情温暖,充分考虑人的特殊需求和基本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维系和能力提升。企业只有营造员工一家亲的理念,切实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理念,将企业人才牢牢凝聚在公司中,形成企业的人才财富,进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进行人事管理中,企业很有必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课、业务技能讲座等人才潜力开发课程,此培训机制,一方面减轻员工自身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公司专业实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不仅要重视人事管理体制的升级改进,还应协同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等,实行公司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落实科学管理方式,提升公司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重点

新型体制下,如何做好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优秀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以及人才的维系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还可加强员工工作满意度。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60年提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其中,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与技能等方面的总和,在基础基础上该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论点:第一,较之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第二,提升与优化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人力投资属于教育投资中重要内容。较之于物质等硬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更为广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属于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与,作用是不仅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便于企业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人力资本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舒尔茨以此为根据自己所著的“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文章中指出,人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五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工作能力,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能力,四创造能力,五是应对非均衡能力”。

我国的著名学者李忠民将人类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能力、开展特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1990年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致是42.2美元,而人力资本的占据了24.7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中占据高达59%的比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以及日本,他们的人力资本分别是15.3美元,31.6美元,47.9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相比,前者的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率更高。然而,直到20世纪末期,以上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1978年至1995年间为2.4%,而后下降至1.0%,预测今后的二十年劳动增长率依旧保持下降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率下降,但是依旧处于较高的增长率,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力资本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不仅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应该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保障居民身体状况。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我国在基础教育政策推行现状下:首先,应加强中高等教育资源投入。

提升国民整体教育层次,适应全球化战略需要,配药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推行储备大量人才军;其次,我国应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针对高精尖行业,如:国防、医疗等,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研究资金,实现尖端、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最后,我国应加大单位员工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杂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企业应该提供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提升的途径。如:将企业员工定期送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加专业知识课程学习,通过定期汲取新知识养分,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应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更新知识库,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员工应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或者虚拟课堂培训班,扩大员工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不做时代掉队人。

2.优化工作环境

知识经济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优质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工作过程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可通过如下几点,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创造。

(1)建立双向选择制。将人才选入企业之初,企业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选拔过程,这对人才的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出啊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人为管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心意企业工作,这不仅埋没人才,也令企业丧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知识经济体制下,科学合理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令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绩效的考核,通常是主观性、随意性居多,没有具体的细则框架描述,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奖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离开企业。在新型模式下,企业应该融合互联网技术,设立一套智能人才管理评价系统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科学的条款,对员工的行为逐一评分,定期考核,实现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加强员工技术技能提升意识,为企业中高层输送人才,强化企业管理实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现创收。

3.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诸多实例证明,企业设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一方面,引导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制度可促使企业员工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度,提升自身技能实力,从而与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所匹配,不被淘汰;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的确立,能客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岗位责任感和归属感。

4.确立人才保障制度

优秀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为企业利润的创造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吸引人才进入公司,更应思考如何将优秀人才留在公司,防止人才外流。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为优秀人才提供保障,向他们提供归属感,为他们生活琐事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面招牌,同时吸引着企业外部人才到企业任职。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融合互联网等科技新技术,建立企业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职责之一。企业要实现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化、新型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不仅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主动变革,也需要企业政策的相关扶持,还需要国家提供一个宏观变革的大背景。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优化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和确立人才保障制度,完善企业人事管理结构,提升人事管理质量,明晰人事管理流程,合理评价人事管理结果。全流程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从“引人才”到“留人才”,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管理建议,结合互联网发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人才管理方式,从而保障企业人力资源实力,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实现企业利润增长。

参考文献:

[1]范静如.浅谈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中外企业家,2016,04:178+185.

[2]马红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04:64-65.

[3]王韦韦,裴钦.小议知识经济视野中的现代人事管理[J].商,2016,07:21.

[4]张冰英.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上中旬),2014,23:252.

[5]程勇.探析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75-76.

[6]杨璐鸿.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探索[J].商品与质量,2016(34).

上一篇:电工安全培训教育范文 下一篇:机电工程实践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