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1 00:29:43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1

1.1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很明显地看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于这些问题和问题解决措施的讨论都比较简单,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有待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社会和政府都在为高校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高校以及教师的支持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制度能更加完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环境工程;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1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都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一专题进行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不断克服面对大家讲课时的紧张情绪。1.1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在原有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等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开展专题讨论和互动教学。1.2实验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增加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验内容,新开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实验课程。生产实习企业增加啤酒厂、堆肥厂。毕业论文选题紧跟社会发展需要,研究论文的比例增加到约50%。增加创新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2.1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增加生态学、生物科学技术等可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方法与内容,突出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可分割性。加强环境工程前沿性知识的教学,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环境工程技术、安全生产与清洁生产中的环境工程技术、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中的环境工程技术以及流域水污染中的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部分强调公式推导与过程证明,采用节奏适中的板书教学,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提高。环境污染事故案例、环境工程设备的原理、安装、操作以及污水、固废、垃圾焚烧等具体工艺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突出设计原理,增强课件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强化视觉效果,使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主动性。实现板书与课件的合理结合,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专题讨论,学生自制PPT,走上讲台讲解,加强互动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热情。2.2实验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新开设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实验课程,增加实验的创新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紧跟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独立实验操作的技能。生产实习时深入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了解各种污染控制工艺、流程、污染物监测及污染治理和控制现状,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程序等,增加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于科研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一人一题。选题、开题、试验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改革的价值与意义

3.1理论方面适合我校目前的教学模式,能达成教师的共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采用本课程改革模式教学,不可否认它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和实用价值。1)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2)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在教与学中的有效应用,丰富了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本专业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4)通过研究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开课程,全面提高新开课程的教学效率。3.2实践方面随着此课题的深入开展,本专业教师技能得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得以全面上升,教师团结协作得以全面增强。1)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全面提高。利用本专业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研究水平。2014年以来,有多位教师获得了教学研究项目,包括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项目、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与实践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项目等。2)教学质量得以全面上升。本课题开展使教师更加注重专业发展,形成团队精神,使本专业走向创新发展之路。有两位教师撰写了教改论文并发表。本教学改革是在不断摸索与发展的实践中证明,它既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又能达到良好的长期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本课题研究中,教师们自制了许多课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力地促进了本专业的教学进程。3)教师团结协作得以全面增强。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们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课题的开展既融洽了同事间的关系,又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与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4改革方法的特色和成果

(1)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教学实践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文献研究法贯穿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吸收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完善该项目各阶段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课题的目标、内容、策略等进行分析。对实施的目标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划,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法是教师自制各种教学资源,并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确定改进计划并落实。行动研究法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试验、反思、再试验、再反思中,及时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完善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积极探索环境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经验总结法是对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进行及时总结,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2)本次教学改革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通过本次改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他们的学习热情、潜能、活动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已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外,本次教学改革还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加强了学生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维力和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了学习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贾建丽.特色专业课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8(16).

[2]田采霞.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0(18).

[3]刘启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4]李石,赵东风,赵朝成,吕俊.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8).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使之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1]。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更多的创新者和创业者,本文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为例,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经验。

1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建设历程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诞生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中,覆盖专业广泛,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仓储物流、资本运作等26个专业有效整合,形成网状仿真综合模拟实验。学生在仿真商业环境中,感性而相对自主地构建上、下游行业协同,促进供应链、生产链、流通链高度整合。通过体验式综合实验教学,强化了学生对产业环境、企业经营决策、企业管理、竞争对抗、业务训练等专业技能的认知,有效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2]。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依托三大平台建设,即“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仿真教学场所平台和自制实验教具平台。首先,“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该平台模拟真实的商业社会,将制造业与服务业、供应链、生产链、流通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协同,高度整合。在这个仿真社会中,学生将遵守政府与市场规则,履行标准工作流程,发挥专业技能与创新潜能,实现个人、组织、社会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其次,仿真教学场所平台,该平台是开展跨专业综合模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验室,这里与其说是教室,不如说是学生角色扮演的工作场所。学生可以在自己组织的办公区一起办公,也可以穿梭于不同组织之间,办理业务或开展商务合作,还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集中召开对内、对外会议。最后,自制实验教具平台,该平台是西南经济大学实验教学团队共同研制的各种系列教具,这些教具陪伴学生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始终,这里不仅有标配办公用品,还有业务推进所需的各种文书、证明、单据、账薄,以及验钞机、练功钞、工作胸牌……学生在仿真模拟运营期间,也会自制更多个性化的实验教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的课程建设,起步于2014年春季学期,教学团队由实验教师、行业专业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学生实验助理共同构成。课程建设初期,以选修课的形式推行与完善,期间经历了实验平台的多次优化与升级;教师团队的若干次选拔、培训与再提升;一批批学生建议的积累与践行;一场场行业交流会的研讨、探索与提高,最终于2016年秋季学期,《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成为该校各专业创新创业必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 创新的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不再以传统的“验证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而是强调“任务驱动性、体验性”综合仿真模拟实验,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过程、重反思总结”的全新实验教学理念。

2.1“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全面颠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

首先,教师需要积极适应角色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需要努力扮演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景的创造者、学习热情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学习过程的帮扶者角色,为学生搭建能力提升的“脚手架”。通过引导学生自觉决策和创造性实验,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行为。再者,学生需要积极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在跨专业综合实验课内模拟经营体验环节,每个学生扮演企业管理中的不同角色来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发现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制定完成任务的策略和计划,确定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以及协作方式,从而达到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素质提升的目标[3]。

2.2“重体验过程”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彻底革新学生学业考核模式

“重体验过程”的核心是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模式,重视学生参与模拟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将知识性考核转变成态度、能力、业务知识应用等多维度考核。比如,在课程动员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教师会通过人才招聘会的课程设计完成分组管理。首先,鼓励学生自荐成为政府机关、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制造企业、贸易企业等行业的负责人,通过即兴限时制作招聘海报和求职简历,随堂开展人才招聘会。招聘会结束意味着分组任务完成。此教学组织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创作海报能力、撰写简历与面试技巧的能力,学生在招聘与求职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人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现状。再如,在行课中,模拟经营是跨专业综合实验的核心环节,每位学生,在8-12个季度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都有特定的职业角色,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教师将每个季度的成果给予及时、全面的评价和奖励,如季度利润奖、季度大富豪、季度生产大亨、季度销售大亨、季度纳税先锋、季度纳税大户、季度信用评优、季度福利最优组织等。最后,在课程总结期,教师会安排学生在小组内部匿名打分、开展感动人心小故事会分享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控、反思与总结。“重体验过程”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创新实验,参与创业活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全面发展,在团队中荣辱与共。

2.3“重反思总结”的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将深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综合能力提升

“重反思总结”的核心是每个关键实验环节都会要求学生书写活动体验和反思总结,通过反思感悟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综合能力提升。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养成撰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在参与综合模拟实验过程中的经历的困难、总结的经验、取得的成就、收获的感情,强化学以致用,干中学、学中用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师也会组织优秀日志分享、“同行”业务交流会、明星“员工”经验分享会、期末“工作”总结展示等活动,将学生的反思总结多渠道、多形式地展示和分享出来。“重反思总结”的实验教学理念,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更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文字表达、逻辑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

3 创新的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以学生为中心、重体验过程、重反思总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逐步探索出“丰富教学资源、畅通师生交流、全面考核评价”的全新实验教学方法。

3.1“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灵活、自主学习的需求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现已覆盖了网上实验平台、教学场所、实物教具、课外微视频教程、网上开放教学、课外学习小组多种形式。丰富、灵活的实验教学资源,很好地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能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与移动场景之间无缝切换,既能满足学生系统化的长时间学习需求,又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堂内,学生通过网上实验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场所、实物教具,积极开展协同业务合作,以时间进度为单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业技能的理解,拓宽学生学习、工作的专业视野;课堂外,学生会受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的影响,利用微视频教程、网上开放教学、课外学习小组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向,为下一次课堂内的创新创业表现做出积极、充分准备。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非常利于提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度和质量。

3.2“畅通师生交流”,强化学生互动、反馈学习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非常重视学生自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畅通交流”成为必要的教学保障。为保障“畅通交流”,可以做出如下设计:首先,重构教室,让教室桌椅摆放形式更加人性化,学生重构后的教室里自然形成互动,使讲座报告、小组合作、混合学习,自由交流,灵活穿梭。再者,可以为每个班级建立一个QQ群,群主由助教担任,负责课堂外布置任务,解答疑惑,收集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改进。学生可以在群中自主安排工作、协调任务、开展合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等。第三,对每阶段教学活动和作业,教师应给予及时、正式、公开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的努力方向,启发学生更多的创意来源。最后,教学设计可以增设组织文化建设活动。长期教学实践和课程调查显示,这些组织文化建设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提振学生学习、工作的动机和态度[4]。

3.3“全面考核评价”,引导学生重视细节、全面发展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全面评价”的考核方式是“五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个人表现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履行岗位职责考核与特别贡献考核相结合。通过评价指标库建立评价方案,从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与沟通交流、经营决策、经营业绩、管理制度、业务完成情况、公司绩效、资料管理、部门或公司经营报告、实习报告、业务处理情况、出勤率、提交书面材料等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参加跨专业实习课程的学生成绩由团队业绩考核评分和个人业绩考核评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团队业绩得分占40%,个人业务得分占60%。团队业绩满分100分,根据团队业绩考核指标各项得分计算加权平均数,每个团队的考核得分乘以40%为团队成员的团队业绩得分。团队业绩得分转化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绩,应根据个人在团队中的综合表现、贡献大小等确定个人分配比例,据此计算团队业绩的个人得分。根据个人业绩考核指标各项得分计算加权平均数,即为个人业绩考核得分,满分为100分。个人业绩考核得分乘以60%即为个人业绩得分。最后计算每个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即个人实习成绩=团队业绩考核得分*40%*个人分配比例+个人业绩考核得分*60%。

针对学生参与仿真实验的机构不同,考核方法有差异,具体如下:仿真企业学生团队业绩评分=团队精神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分工协作、沟通交流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经营决策20%(学生个人与团队评分)+管理制度10%(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评价)+业务完成情况10%(学生团队与教师评价)+公司绩效考核20%(会计师事务所设计指标体系综合业绩评分,教师审核评分)+资料管理情况10%(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仿真企业学生个人业绩评分=实习日记10%(教师评价)+实习报告20%(教师评价)+提交书面材料15%(所在公司评价、教师评价)+业务处理情况25%(教师评价)+所在公司综合评价20%(所在公司评价)+出勤率10%(教师与根据考勤记录评价)。仿真服务机构学生团队业绩评分=分工协作、沟通交流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综合评价)+综合决策能力20%(学生个人与团队评分)+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15%(学生团队评价与教师评价)+基本业务完成情况20%(学生团队与教师评价)+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20%(会计师事务所设计指标体系综合业绩评分,教师审核评分)+资料管理情况10%(学生团队评价、教师评价)。仿真服务机构学生个人业绩评分=实习日记10%(教师评价)+实习报告20%(教评价)+实习项目完成及成果提交情况20%(所在公司评价、教师评价)+业务处理能力30%(教师评价)+服务单位满意度10%(所在公司评价)+出勤率10%(教师根据考勤记录评价)。

4 结束语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加之不同教师的教学经历不同,不同学生的专业方向有别,更增加了课程的个性化差异,也更利于培养优秀的个性化人才。随着国家对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旺盛,应在多元中定方向,在多元中谋共识,最大程度地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5]。

参考文献:

[1] 蔺伟.高校创新幸实验室建设路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238- 241.

[2] 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位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17(3):1- 5.

[3] 张金山,孙晓放,赵容.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17(2):55- 56.

[4] 侯双霞.创新幸实验教学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浅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5(7):85- 87.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生物统计 实际 经验 教学

生物统计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它是关于生物科学试验的设计、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的一门科学[1]。该课程是林学、农学、中药栽培学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是将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2]。由于生物统计课程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因此,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容易对该课程产生畏惧情绪。另外,由于生物统计要求建立起基于概率的统计推断思维方式,这往往需要同学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领会。再加上该课程要求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因此被公认为是生物科学类专业最困难的课程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升生物统计μ教学效果是生物统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与基础数理统计学相比,生物统计不仅要通过事物外在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规律性,而且要根据专业知识去解释现象,并阐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规律性[1-3]。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面对繁多的公式和试验设计方法无所适从,难以提起对生物统计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解课本中理论的同时,如果能结合专业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经验、选取令学生印象深刻的的例子将对生物统计的教学效果有较大提升。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包括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三个方面,提升生物统计教学效果。

一、结合专业知识选取例题和习题

笔者在浙江农林大学给林学专业学生讲授“生物统计”课程。使用的生物统计教材是四川农业大学明道绪主编的《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3]。我们在讲清基本原理、思路和方法后,在举例时尽量结合专业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如给林学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参考了续九如、黄智慧主编的《林业试验设计》,所举例题均与林木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生化和森林资源调查等有关。

此外,在中国期刊网上收集一些与林业试验相关的文章作为课堂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试验设计、数据分析进行剖析,并对由此得出的结论进行探讨。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引用这些例子时适当选取一些在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存在纰漏的研究报道,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统计理论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生物统计理论与应用有了具体的认知。

二、结合实践经验讲解理论知识

笔者在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统计教学的时,首先会了解所教专业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和相关的实验、实习,挖掘其中可以为生物统计教学所用的例子,充分利用学生试验和实习经验讲解生物统计的知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以笔者所教授的林学专业的学生为例,该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生态学,在生态学实习中有一个关于种群分布格局的调查。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指种内个体在其生存环境空间中的配置方式,是由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关系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的。通常种群分布格局可以区分为几种类型,其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即均匀型,集群型和随机型。方差/均值比率法是测定种群分布格局类型的方法常用方法。根据Poisson分布的定义,如果S2/ =1,则种群完全遵循Poisson分布;如果S2/ >1,种群趋于集群分布;如果S2/

同时,这个例子还可以应用于t检验中解释表面差异与实际差异。对个样本进行比较时,必须判断样本间差异是抽样误差造成的,还是本质不同引起的。如何区分两类性质的差异?这正是显著性检验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同学在实习过程中会发现即使在相同的地点针对相同群落调查,不同组/人之间所测量的值并不一样,而事实上能使S2/ 这一比值恰好等于1的几乎没有。因此要求用t检验来解决误差的问题。利用生态学中的相关经验公式来判断这一比值在多大程度上与1接近可以推断其近似等于1。从而理解“通过从试验的表面效应与试验误差的权衡比较中间接地推断处理效应是否存在”这一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三、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由于学生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的积累还不多,因此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在讲“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时,在讲解清楚理论的同时,需要特别强调其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例如,直线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是处理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方法,在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时要考虑到生物本身的客观实际情况,譬如变量间是否存在直线相关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直线相关,求出的直线回归方程是否有意义等,必须由生物科学相应的专业知识来决定,并且还要用到生物科学实践中去检验。如果不以一定的生物科学依据为前提,把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料随意凑到一块作直线回归分析或相关分析,那将是根本性的错误。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出一组小树的生长量和一组小孩身高的生长量,相关分析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针对这一例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在相关性分析中的重要性,避免出现以数字为游戏的伪科学,让生物统计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1]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生物 复习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85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初中生物课程来讲,教师利用复习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践行新课标要求是一个明智且有效的做法。为了使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教师需要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实验考查两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重要地位得到提升,如何顺应教育改革需要,提高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和学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复习课是生物课程教学的主要部分,从现代课程教学策略制定的角度来看,复习课是很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途径,但是从目前的复习课教学现状来看,不少学校的复习课并没有发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而依然采用传统枯燥的复习方式。

传统生物复习课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复习内容重复简单。不少知识点学生已经复习了很多遍并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但是在复习课,教师依然把这部分内容列为复习课的必要内容,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同时也不具备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复习兴趣的优势。其次,复习形式单一。不少老师认为,复习课只有巩固已学知识的作用,而忽视了复习课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往往采用单一的复习方式,例如划定课本上需要熟练牢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背诵记忆,或制作复习教案,让学生利用复习课不断做题巩固,导致学生在长期机械式重复一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导致生物教学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

二、初中生物复习课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引入专题式复习模块

在课程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同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专题复习模块是构建知识脉络图的主要途径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的效率,改善复习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以“人”为关键词设计“生物圈中的人”的专题,从人的食物来源、人的内部构造、人的能量来源等角度分析人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该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构建关于“人”的知识网络图,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够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复习效率,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绘制知识专题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思考知识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境

复习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是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因此部分已经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老师需要在开展复习课之前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将容易理解的知识点简单重复带过即可。同时,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需要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增加复习课难度,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复习的时效性,教师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适当遵循为考试服务的原则,所涉及的问题情境要以学生学业考查的形式为主,例如选择、填空、分析说明等,同时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历,设置一定的情景,在丰富问题内涵的同时,增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程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神经系统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雪后大家到操场上打雪仗,当你的手捧着雪球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自己的手比刚拿起雪球时温度升高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的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是他们很容易忽视的生活实际,当老师通过问题的方式将这一生活常见现象表述出来后,学生会对问题的解释充满兴趣,纷纷从神经角度或内分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大大改善了复习课的气氛,提高了复习效果。

(三)强化实验复习课教学

初中生物是理论知识和探究实验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强调基础知识复习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强化实验复习课教学,发挥实验复习课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养成以及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对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要求包括:熟悉实验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不少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尊重这一要求,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动手操作的作用,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

为了提高实验课复习效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不当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完成自主实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探究实验的概念和过程,并学会实验计划的制定方法,在进行实验之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在完成实验之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探究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分析试验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不断重复实验与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巩固对实验步骤的记忆,培养良好的探究实验素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复习课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改变过去落后的复习课授课模式,本着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发掘学生思维潜力的目的,丰富复习课授课内容,提高授课方式的科学性,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实现生物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黔江区2014年度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14―01―027)]

参考文献

[1]杨丽芹.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05.

[2]吕炎.初中生物学业考查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校 职业精神培养 框架思考 五化并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01

Abstract Improve the five-year career spiri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raining effectiveness, in term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or "five measures for education", namely "culture system, the target level, measures of refinement, strict examination, summarizing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pattern or framework, or is the key.

Keywords fiv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career spirit cultivation; framework thinking; five measures for education

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从哪里来?就实践的经验教训来看,培养系统化、目标层级化、措施精细化、考核严格化、总结科学化构成的“五化并育”格局或是破题关键,本文基于实践思考,阐述“五化并育”的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框架。

1 培养系统化

培养系统化,主要是指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是多部门、多学科、多主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育人事业。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作为经济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依存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大系统,脱离了特定大系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①其职教模式的系统工程特质值得借鉴。就当下国内五年制高职校的办学体制而言,学校、企业、社会(家长、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是显性系统要素,各方人、财、物及育人理念、育人制度、育人策略、育人方式等相互激荡、相互融合,幻化生成关于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最宏观的育人生态系统,我们的现实主体――学校领导、系部领导、企业负责人、各科教师、各专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就在这个系统里面“载歌载舞”。

预设国家政府的政策法规既定、社会行业的氛围导向既成,就学校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可能性及可行性而言,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系统化表现为:一把手校长团结带领分管校长及校级部门负责人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协调一致地决策、督导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工作,力戒“事务主义”地偏离职教初心;系部一把手主任团结带领系部分管主任及专业教研组、教研室、工作室负责人立足实际、讲求实效、团结一致地执行、落实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工作,力戒“本位主义”地切割职教初心;学校系部校企合作部门及负责人团结带领团队战斗人员认真负地开展突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校企合作活动或项目工作;学科教师就自己的学科教学自觉主动的挖掘资源、创新办法、坚韧不拔地落实有关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班主任团结学生家长教育班级学生脚踏实地、珍惜机会、点滴进取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及人文素养。这样一个系统,忌讳的是目标模糊、立场摇摆、形式主义、得过且过。

2 目标层级化

目标层级化,主要是指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体系,而非单一鹤立的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鲜明特征是层级性,即由基础性目标、专业性目标、职业性目标组成的,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而抽象的螺旋上升样态。这样的目标体系与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具体环节相联系,是一个“自然生成”的实践体系。

首先,人文素养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从而成为更高基础的具体培养目标。五年制高职学生已经接受了9年义务学校教育及初级广泛的家庭社会教育,累积的人文素养及行为习惯不可避免地成为职校生活的素养前提。五年制高职校继续存在、虽有所损益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及德育管理工作,抱持良好愿望打造职校生应该具备的更高层次人文素养及行为习惯,成就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基础性目标。其次,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化培养目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划标志――专业理论、专业实训、校企合作、技能竞赛――使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理论课教学、专业实训课教学主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则进一步强化或初步检验淘选这种素养和能力,综合成就的是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特色专业性目标。最后,敬业美德或敬业精神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终极目标。学生经由常规德育、常规教学的确定性教育培养,再经由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的非确定性磨砺锻造,其中行为习惯、素养、能力反复熔化、几经融合,最终使学生参差不齐地具备了“职业人”资质,这样的一个结果,就职业精神培养而言,成就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职业性目标,也是职业学校能够达到的职业精神培养的最高目标。

3 措施精细化

措施精细化,主要是指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案举措的制定和落实要精心细致,本着实践精神和实践原则,在做得到的范围内,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预期效果、每一个方法手段,都尽可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精细化的哲学依据是实事求是及实践第一。

不忘终极目标,着眼具体目标,措施精细化主要表现为:(1)常规德育环节以学生人文素养外化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主要工作目标,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学生常规管理中、学生干部培养使用中、德育活动开展中等,都应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方案可行、过程可控、效果可期。(2)常规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及专业能力为主要工作目标,在学科教学资源挖掘方面、在学科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在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面、在课堂教学效果估测评价方面等,在充分尊重学科教师首创精神的前提下,都应有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评判,要摒弃“我们这里只负责专业教育”②的态度和做法。(3)校企合作合作环节以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检验和实践提升为主要工作目标,在相关活动的组织开展中、在学生企业实习的组织安排中、在校企联合办学的进退取舍中,要努力做到教育宣传到位、组织实施严密、管控分歧有效、权益保护有力、效果评价及经验总结客观公正。(4)技能竞赛环节以学生职业精神全面展示和升华为主要工作目标,应该在承认“精英化”培养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较高标准地组织实施。在赛前、赛中、赛后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各个工作细节中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规范、预期及意外管控,要思考到位、规划到位、落实到位,要努力克服随意任性的工作安排或工作指导。

4 考核严格化

考核严格化,主要是指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效果检验要立足长远、不忘初心、坚持原则、坚守标准,要敢于并善于做“恶人恶事”。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具有明显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就得有点滴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对待效果检查或验收,就得有严肃严格的态度和作风,就得做到“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具体而言:(1)常规德育考核的严格性,主要是对学生的德育考核结果要严肃对待、严格按标准执行奖惩,对于德育考核不合格或问题严重的学生,学校、系部、班主任、家长要协商一致地“治病救人”,杜绝不了了之、无原则迁就或“徇私枉法”。(2)常规教学考核的严格性,主要是对学生在校常规学习效果的严格考核或评价,关键是探索实现切合实际的“教考分离”,杜绝“自行出卷、自行考核、自行阅卷、自行评判”的无效考核模式。(3)校企合作考核的严格性,主要是基于严肃、公正、透明的校企协议,由校企双方(最好引进第三方甚至第四方,比如政府、行业协会、家长等)栏窨己搜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成效、问题等,作出带有继往开来性质的客观评价,杜绝“无考核”或只交材料的“无效考核”。(4)技能竞赛考核的严格性,主要是基于“精英化”教育培训的现实考量,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地考核参赛学生的过程行为及思想觉悟,严格执行退出机制,杜绝以“大赛成败论英雄”或“一个奖牌遮百丑”的评价恶习。

5 总结科学化

总结科学化,主要是指五年制高职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既要有实践探索,也要有理论思考,要重视针对性科学研究,围绕“合规律、合目的、合利益”三原则进行经验总结或教训反思,推动职业精神培养“从经验型向科学型、从专门化向专业化”③转变。合规律,即符合职业精神培养的教育逻辑;合目的,即符合职业精神塑造的“初心”;合利益,即符合最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诉求。

首先,要进一步增强总结意识。无论是职业精神培养的哪一个方面、哪一个环节,总会有好的做法和经验,也免不了会有失败和教训,后续的培养工作必须在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前行,没有总结会迷失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事业健康发展的科学逻辑。其次,要进一步鼓励总结行为。对职业精神培养的总结免不了要说长道短、扬长避短,免不了要与传统培养惯性相冲突,不能因为害怕丢面子、伤感情或惹是非而回避总结,也不能避重就轻、似是而非或无关痛痒的瞎总结,应该实事求是、正大光明地进行科学总结。第三,要进一步提升总结能力。总结是需要技能技巧的,总结能力或本领是需要不断提升的。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总结能力突出表现为:对总结时机的把握能力、对总结角度的选择能力、对总结方式的创新能力等。第四,要特别关注总结效能。总结不是为了做事有交代,不是为了做事留痕迹,更不是为了各种创建准备验收材料,从根本上讲,总结是为了更好更快推动后续工作。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总结,必须保持清醒的、一贯的提高后续培养工作效能的良好愿景,坚决摒弃好高骛远、天马行空、与当下及未来实践缺乏足够相关性的总结习性或做派。

注释

① 励效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济解释[J].职业技术教育,2016(13).

② 刘德恩.日本人的职业精神从哪里来――日本职业学校的考察与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3).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7

    交通工程专业是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出行需求的提高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培养掌握交通工程基础、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工程等基本理论知识,适应现代交通产业应用与发展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我国交通工程专业刚刚兴起,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具体归纳如下:(1)理论体系复杂.教育部将原来的“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交通工程”、“道路交通防治工程”3个专业合并为新的“交通工程”专业[5],涵盖领域进一步扩大,研究内容也日益广泛.本专业主要依托于道路工程、汽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方向,其构成体系复杂而广泛,涉及到了道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环境学、动力学、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目前,学科已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包括交通规划理论、交通安全技术、交通管理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等;(2)研究成果不足.现阶段,我国的交通工程研究主要侧重于交通流参数、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方面,对区域交通控制以及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投入的资金和人员配备也是较为薄弱,高科技应用较少.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拥有较完善的科研设备和长期不断探索积累的经验,交通工程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这些国家在社会经济结构、出行方式特征及道路交通状况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不宜直接套用其理论研究成果,而是要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消化吸收,逐步引用过来;如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先后刊发了四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CapacityManual),是我国学习借鉴外国交通工程知识的最好材料;(3)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交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包括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对本专业涉及的道路交通进行设计,设计成果科学实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交通工程有很多交通组织和控制的工程案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交通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运用交通模拟技术仿真交通现象,开展简单的交通工程案例分析.交通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如交通渠化、交通管理、交通信号控制及视频设备安装时,施工现场要配备懂得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具备施工管理能力的人占有较大的就业优势.多数用人单位需要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而有实践经验的本科生则凸显了其竞争优势.因此,顺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建立道路设计与交通设计相结合、道路工程与交通管制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交通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为生产、生活及文化、旅游、科技、教育服务的[3],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先导,“交通先行”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一些旧城区中心区域高峰期间交通拥堵近乎瘫痪,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因此交通工程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将交通问题提前考虑并规划.

    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根据交通工程专业的鲜明特点,我们逐渐认识到有必要提升学生工程能力,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对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长春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以及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学生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学生、单位及相关教师的反馈信息,将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高超的教师业务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教学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锻炼,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或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指导实践的能力.交通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表现为与其他学科紧密的联系性.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矛盾仍将突出,培养一批能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是摆在培养单位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障[3].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是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校内实验室、计算机房、科研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工厂、培训中心,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将实习基地与学科建设、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互利合作,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又解决了学生能力的提升问题.完善实践教学手段交通工程是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实验是交通工程学科理论知识获得检验的最好方法.结合单位需求与学校自身特点,应合理设置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增加选题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本专业设计的兴趣;实习包括交通工程实习和公路勘测实习.在交通工程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实地交通调查,分析交通现象;通过图表总结交通运行规律,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交通问题;通过公路勘测实习,能够培养学生选线、测量、理论计算,以及动手操作测量仪器的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实践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规划、交通系统分析和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中,与统计学、经济学、控制信息学等学科交叉,形成一定的内在联系.各高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实现网络教学和课程资源共享,也可交换教学计划,实行教师交叉教学,共享阅览室、图书馆,联合举办学术讲座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6].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科研项目,教师在本专业有了更全面的思考、更深入的研究,将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洞悉学科前沿研究动态,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考[3].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支持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允许学生走弯路、走错路,不断在摸索中前进.广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各类专业竞赛倡导学生广泛参与,在国家、省市等组织的各类竞赛中,各高校之间相互交流技术问题来共同提高工程能力.现在,国家和地方推出了很多针对于交通工程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如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吉林省的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学生参与.

    结语

专升本学习经验总结篇8

    一、加强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效果明显。因此,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的教学中,要加强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

    问题教学法是指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一般的思路就是:首先提出问题,接着思考并讨论问题,然后经过相互讨论找出答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举例说明:在教授多级CSTR串联的计算和优化时,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求解串联体系的转化率。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已经讨论的结果来寻求答案,最后老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个过程,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深化了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认识。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实践中的实际案例来分析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其教学过程一般为:首先进行案例的描述,接着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解决,老师在此过程中设置悬念,然后再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后就行方案的剖析。举例说明:讲授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这章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学会根据所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以及如何解决实际的工程操作以及设计问题。

    二、加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

    对于化学反应工程这门学科来讲,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结合。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深入学习其理论知识,并能通过实验学到更多的实际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对于学校来说,要针对化学反应工程这门学科,来增加硬件设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比如学校可以配备如下实验装置:固定床反应器、多釜串联反应器以及流体床反应器等等。这样在讲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在实验装置上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这个过程,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深入了解,同时也强化了其动手能力。另外,老师可以阶段性地给学生设置一些设计实验课程,让学生经常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不仅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解决其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科发展的前沿

    化学反应工程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量也在不断的增多。所以,在教授化学反应工程学时,要密切联系学科发展的前沿,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水平的一种创新方法。目前,化学反应工程发展呈现如下趋势:第一,考察现象的时空尺度向两级发展,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各种试验仪器的快速发展,观察事物的尺度也变得越来越小,这就让我们更加容易了解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时空考虑的尺度逐渐增大,并开始在更大范围考虑诸如可持续性发展这方面的问题。第二,研究重点从各类大宗化学品逐渐向各种产量较少的专用品方向发展,这也是近年来大宗化学品不断饱和而导致的。而我国还没有完全完成从各类大宗化学品向各种产量较少的专用品方向发展的转变,不过也在逐步变化中,多种小产量、高附加值的专用产品越来越受重视。第三,随着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各种相对困难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比如非线性分析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变成可能。这些疑难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利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发展。第四,对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科,已经由过程导向性学科向产品导向性学科发展,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目标也有追求时空效率和物能利用的最大化向以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可控化方向拓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该课程,必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科前沿知识。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要想提升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水平,教师水平的提高必不可少。教师自身修养如果上不去,其他教学方面配套再完善,也无济于事。为了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和化学化工相关专业知识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订短期培训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自身素质的培训。第二,各个学校之间加强学科联系,老师之间应多沟通,多观摩学习,多切磋,寻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与方法。第三,促进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让老师有机会进入工厂参观与学习,深入了解企业的一些基本运作模式,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这些方面的提升,不断地加强老师的能力,对于课程的教学也是非常有益的。

    五、开设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定期开设与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相关的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可以是一些前言知识也可以是一些实际的生产实例。在讲座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专题讲座这一形式,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强化理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是提升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上一篇:二年级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