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登记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5 06:59:22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1

 

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是近年来税务部门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控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征管法》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省局工商税务登记信息对比软件正式在地税系统推广使用,工商地税业户登记信息对比制度逐步得到建立和完善,其遏制漏征漏管、减少税款流失的作用日渐显现,对征纳双方都加了一把锁。通过调查发现,各地普遍存在工商税务业户登记信息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业户登记量存在差距或登记内容不符。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工商税务业户登记信息误差原因分析

(一)、存在一户多证(营业执照)现象

一是业户为在银行开设多个账户而办理多个营业执照。国家为强化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对企业银行帐号实行一户一账号制度,即一个企业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经营账号,禁止多头开户。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如企业内部实行部分承包或部分私营、部分合资等,户中户现象较多,一些大型企业其内部分工日益精细化,在会计核算上采取分类或分部门核算,统一纳税的方式,企业为方便经营和便于资金管理,需要在银行设立多个户头,但在现行制度下只能通过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来实现在银行部门开设多个账户的目的。二是一些企业为获取优惠政策而办理多个工商执照,如假外资、假福利企业等,或为达到偷逃税目的而实施账外经营或多套账、明暗账,或为假公济私而办理多个营业执照,其实质还是一个企业。三是企业为贷款需要办理多个营业执照。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证,在金融业日益企业化、市场化的今天,没有担保很难贷出款来,贷款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尤其是一些非国有企业。一些企业便独辟蹊径,通过虚构企业,以互相担保的方式来骗取贷款或在企业在未还清旧贷而得不到新贷的情况下改换门面重新要求贷款,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一些大型企业,是造成企业一户多证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企业在办理多个工商证后,一般不会再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证,而是以初始税务登记作为税务管理的凭据。

(二)、工商部门注销登记不及时

表现在工商部门对破产倒闭或由于其他原因早已不复存在的业户注销登记不及时,长期挂账,即只增不减,长期累积形成工商注册存档业户多于实际存在户。其原因包括:一是业户停业或倒闭后,未按要求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工商登记手续;二是企业在重组、买卖后,办新不销旧;三是企业在其法人或经营内容发生变化后,不按规定变更工商登记,而是重新办理工商登记,旧证随意丢弃,造成长期挂帐。

(三)、工商登记税务登记衔接不到位

按《征管法》要求税务登记的注册、变更是以工商登记的注册变更为前置条件的,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两张皮现象。一方面工商税务在信息共享方面虽然迈出了很大步伐,但仍缺乏受制度约束的信息反馈或传递机制,双方在业户登记流程上并无有效的衔接机制,以当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水平,在没有税务机关的有效督促下,纳税人办理工商证后一般不会主动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证;二是由于二者执法性质和内容不同,在登记范围、管理要求上都有所不同,“两证”在办理流程和手续上缺乏相互制约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办各证的现象,这直接造成双方在登记户数和内容上的不同;三是工商税务工作特点和执法重心不同,造成了工商部门与税务部门难以在对工商业户管理方面形成合力。

(四)、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不到位

纳税人怠于办理税务登记是造成工商税务业户登记量差距较大的根本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只注重对税收执法或有关征税问题的宣传,对税务登记方面的有关规定宣传的少,业户对税务登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办理工商登记后不知道还需要办理税务登记;二是业户缺乏规范经营意识,而且其经营受多部门管理,各种证件手续、规费、手续费较多,业户对办理各种证件本能存在抵触情绪,往往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执法部门抓的紧就办,抓的不紧就不办;三是纳税人为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以不办证的方式来逃避税务机关的正常管理;四是就当前来讲,业户的纳税意识还较低,能够自觉办理税务登记的业户很少,其办证动力往往来源于税务机关的执法压力,查到就办,查不到就不办,给税务人员执法带来很大困难。对这些业户税务机关一旦监控不到位,就会形成税务登记漏办现象。

(五)、税务机关管理不到位

一是受任务因素影响,重税轻管思想在一些税务人员身上还存在,对税务登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把税收上来就行了,纳税人办不办证无关大碍,以至在日常管理中对纳税人不办证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在征管考核中存在重书面资料,轻实际管理的现象,而且分片管理还是当前基层征管的一种主要方式,管理人员所辖业户办证越多,意味着纳入规范化管理的业户越多,工作量越大。为提高考核质量,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力度,尽可能选择一些纳税信誉好的业户办证,以减轻征管难度,获得较好的征管“效果”;三是受关系税、人情税影响,个别税务人员存在好人主义,工作中执法不到位,致使一些业户漏办税务登记;四是受任务因素影响,对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现象不是采取积极的执法态度,而是纳入零散税或作为机动户进行管理,任务紧时管理则紧,任务松时管理则松,甚至把这些业户当成了调剂税收收入的“机动户”。五是不廉洁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一些纳税人税务登记的漏登。税务部门执法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业户漏办税务登记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农村业户特点影响

一是在农村地区,业户量大,规模小,税额小,零星分散,经营时间、内容和地点不稳定,变更频繁,加之基层管理人员缺乏,很难做到对其实施全面、有效监控和规范化管理,致使一些业户漏登或被纳入零散税范畴。二是当前农村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规范经营意识普遍较低,被动办证可以说是当前基层税务登记管理的一个基本特点,尤其在农村地区,能够自觉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较少,大多数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手续是在税务机关的压力下完成的。农村业户难征难管的特点直接影响着登记率的提高。

二、强化工商税务登记信息共享的举措

(一)完善工商地税业户登记信息适时通报制度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信息沟通的渠道。一是在业户新办工商登记或变更登记内容后,工商部门及时向税务部门通报,以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业户登记动态,同时税务部门要将有关情况向工商部门反馈,加强监控;二是双方在发现业户应办未办“两证”或涉证事项应变更未变更情况后及时向对方通报,以责令其改正。

(二)建立联合办公制度

一是不定期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证照管理;二是在两证的办理上开展联合办公,使两证的办理在程序、形式上形成一个有机联合体;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双方执法的协调配合,对符合政策要求但不办理税务登记的业户不予核发营业执照或吊销其营业执照。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2

答: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指企业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全国自2019年10月1日起,对新设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

北京市自2019年9月29日起,新设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新办纳税人在工商部门办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以后是否需要到税务部门进行登记?

答:新取得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企业,在取得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时已经视同办理了税务登记。

如果企业短期内无应税事项发生,不需要办理纳税申报或领用(代开)发票的,可以暂不办理报到。如果企业发生涉税事项需要办理纳税申报或者领用(代开)发票的,应先到地税局办理报到和信息补录,然后再到国税局办理报到。

3、三证合一新户报到有时间限制吗?

答:没有时间限制。

4、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后,如何办理变更登记?

答: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后,一照一码企业发生变更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1.变更基础登记信息。生产经营地、财务负责人、核算方式由企业登记机关在新设时采集,在税务管理过程中,上述信息发生变化的,由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变更。除上述三项信息外,企业在登记机关新设时采集的信息发生变更,均由企业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机关变更后将信息共享到税务机关,不需要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变更。

2.变更涉税信息。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中采集的除工商采集的基础登记信息以外的其他必要涉税基础信息发生变更的,由企业在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变更。

非一照一码企业发生变更仍按原有税务登记变更流程和资料办理。

5、三证合一之后,个转企如何办理?

答:个转企在工商进行的是变更处理,因此税务也应是变更处理。个转企需要通过变更登记模块中税务登记表类型项目,由适用临时税务登记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表变更为适用单位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表。

6、三证合一后,一般纳税人税务登记证件上还需要加盖一般纳税人戳记吗?

答:主管税务机关在为纳税人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时,纳税人税务登记证件上不再加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戳记。

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对后退还纳税人留存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表》,可以作为证明纳税人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凭据。

文件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4号)

7、老户三证合一后,国税系统何时可以直接录入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就可以办理业务?

答:存量企业取得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后,即可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识别号变更、税控系统重新发行等换证事宜。

此处的存量企业是指北京地区2019年9月29日之前已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

8、对于三证合一前注册的纳税人,因公司名称变化取得了三证合一的新营业执照,但用之前就购买的税控设备开发票时,应该盖原发票专用章还是新发票专用章(原发票专用章名称不对,新发票专用章识别号不对)?

答:已换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存量企业,原发票专用章可继续使用,并保留原法律效力。

此处的存量企业是指北京地区2019年9月29日之前已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

文件依据:税总函〔2019〕645号

9、纳税人在三证合一变更税号后,如何开具红字发票?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税法,法定期间,指定期间,顺延期间

    一、税法上期间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

    期间在一般意义上说,指的是从某一特定时间起至另一特定时间止的时间限度。期间原本是诉讼法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1]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和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和日期。期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期间仅指期限;广义的期间包括期日和期限两种。诉讼法上的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进行诉讼行为的日期。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刑事诉讼法对期日均未作具体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多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的具体情况和法定期间的规定予以指定。为了实现公正和效率的统一,诉讼过程既需要时间保障,又需要时间限制,时间不仅是诉讼进展过程的标志,也是设计诉讼其他制度必须考虑的因素。正因为如此,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刑事诉讼法均设专章规定了期间制度。

    事实上,在现代法治国家,期间制度不仅是司法机关司法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重要法律制度,而且在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国家职权行使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方面,期间制度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以国家政权体现者的身份,强制地向纳税人无偿征收货币或实物所形成特定分配关系的活动。[2]税收征管是指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法和政策以及有关制度的规定,为实现税收分配关系,促使征纳双方依法行使征税权利和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而对日常的征收和管理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和工作。[3]税收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课税要素法定和征税程序法定则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纳税期限是课税要素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征税程序是征税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职权行为,为保证税收征管程序上的公平和效率,各国税法都毫无例外地规定了严格的期间制度。

    所谓税法上的期间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机关,以及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税收当事人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过程中,完成某种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时间限制。

    与诉讼法上的期间制度相比,税法上的期间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范围上的特定性。税法上的期间制度是税法规定的在税收活动中所应遵守的时间上的要求,它贯穿于税收活动的全过程,超出税收活动范围的则不在此列;2、对象上的特指性。税法关于期间的规定有两种对象,一是对征税机关履行税收征管职权的时间上的要求,二是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当事人履行某种行为时间的要求。3、效力上的强制性。税法规定的期间,除除斥期间以外,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征税机关和税收当事人都必须切实遵守,除税法明确规定可以依法宽延以外,不得违反,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如罚款和滞纳处分。等。

    税法上设立期间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确保税收活动及时、正常进行,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节约资源和减少税收成本,从而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收缴,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2、有利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时行使税法上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严格遵守税法期间,还是征纳主体行为协调一致,税收征管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税收活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征纳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相互衔接,期间制度是税收活动顺利进行的时间保证。4、有助于税收征管的严肃性和维护税收法律的权威性,是税收法定主义的具体体现。

    按期间的性质划分,税法上的期间制度主要由法定期间制度、指定期间制度和顺延期间制度等组成。

    二、我国税法上的法定期间制度

    税法上的法定期间是指税法明确规定的税收活动的期限。这种期间的开始是基于某种税收行为的实施或税收法律事实的发生。税法关于各种税收活动的期间有具体而明确的制度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税务管理环节的期限制度

    税务管理活动中的期限制度主要由税务登记期限,帐簿凭证设置期限,发票的缴销、开具和保管期限以及纳税申报期限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1、税务登记期限。税务登记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三种情况,税法对每种情况都规定了明确的期限。例如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第15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受到申报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可见,我国税法在设立税务登记管理中,不仅规定了纳税人的期限,而且对税务机关核发税登记证也规定了明确的期限,这也是《税收征管法》修订以后新增加的内容。此外,现行《税收征管法》还就变更和注销税务登记的期限作了明确规定。例如《税收征管法》第16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9条规定“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的纳税人,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第10条规定“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登记。”

    2、账簿凭证设置和保存期限。我国税法规定,除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设置账簿的个体工商户外,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都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设置账簿。例如《实施细则》第17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按规定设置账簿。”;第19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第20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实施细则》第23条对账簿凭证的保管期限也作了规定。“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当保存10年。”此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至少要保存15年;私营企业的会计凭证、账簿的保存期限为15年,月、季度会计报表为5年;年度会计报表和税收年度决算报表要永久保存。

    3、发票的领购、开具、保管和缴销期限。发票不仅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财务收支的法定依据,也是税务机关据以计税和进行税务检查的重要依据,发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领购、开具、保管和缴销。发票管理中的期限制度是发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1993年12月23日财政部的《发票管理办法》和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明确规定了发票的领购、开具、保管和缴销期限。例如《发票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在领取税务登记证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第23条规定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开具;此外,《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第6条还特别规定了各种具体情况下专用发票开具的时限,并规定,一般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时限开具专用发票,不得提前或滞后。发票应当按规定期限缴销、保存和销毁,《发票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的同时,办理发票的缴销手续;第30条规定,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对保存期满的发票,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4、申报期限。所谓申报期限,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或者应解缴税款的期限。申报期限一般是在税务机关依据不同税种法和纳税人的不同特点,确定的计税期间之后的一个合理的时间。如《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16条规定,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和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十五日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因此,申报期限因税种和纳税人的不同而分别设定的,特别是由于纳税人情况千差万别,税法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期限,在税收实践中,申报期限的具体确定,税务机关有一定的自由决定权。

    (二)税款征收环节的期间制度

    1、  计税期间

    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或者税务机关依据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纳税人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期间。纳税期限有按期纳税、按次纳税两种计算方式,这实质上就是指税法上规定的计税期间。如《增值税暂行条例》第23条规定“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或者1个月。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纳税人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十日内申报纳税。”可见这里的纳税期限实质上就是指计税期间。

    2、  纳税期限与税款的缴纳期限

    纳税期限是税法要素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税法中关于纳税期限的规定,含义并不明确,学者的理解差异也很大。一些学者认为,纳税期限也称为纳税时间,是指在纳税义务发生后,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可分为纳税计算期和税款缴库期。[4]而另一些学者认为,纳税期限,即缴纳税金的期限,如按月纳、按季纳、按年纳等。[5]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征税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纳税期限分为按次征纳和按期征纳两种。并且认为缴库期限和申报期限是与纳税期限先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这里作者实际上是将纳税期限理解为计税期间的。[6]事实上,纳税期限这一概念在税法上在不同场合的使用至少包括有以下三层涵义:一是指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即纳税人发生应纳税的行为,应当承担应纳税义务起始时间。这是计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交纳税款的基础。二是指计税期间,三是指税款缴纳的期限。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4

6月1日至11月10日,根据省地税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皖地税[1999]149号)的统一部署,淮南市各级地税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精心实施,把握进度,注重质量,认真扎实地对全市所有应办理地方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进行了全面换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11月10日,全市已换发税务登记证件16021户,其中国有企业515户、集体企业1124户、股份合作企业104户、联营企业7户、有限责任公司422户、股份有限公司187户、私营企业148户、其他企业35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2户、外商投资企业17户、个体工商户13426户、其他4户。另外,全市共换发注册税务登记证391户、清理出漏管户448户、清理出税额9.98万元。在全面换证的同时,我局重点加强了征管资料规范管理工作,切实完善了税收征管基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这次税务登记换证工作,是国家税务总局为了加强税源管理,适应国家对经济类型重新划分的需要而采取的统一行动,也是我省今年地税工作实现十个新突破之一,更是我市加强税源管理,突出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挖掘税源增长潜力,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市各级地税部门高度重视这次换证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精心组织落实,确保高效、优质、全面、如期完成换证工作。

----精心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在接到省局文件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具体的研究部署。在转发省局文件的同时,根据省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认真讨论,精心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下发了《层转〈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的通知》,对整个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工作作了详细的规划,明确了换证的时间、方法、步骤、政策的原则和工作的要求。

----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加强换证的领导工作,市局成立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局党书记、局长王东学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张新华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局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征管科。各分局、县局也都按照市局的要求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统计和文字材料上报工作。机构的健全在组织上和人力上保证了换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召开动员会议,具体部署落实。市局专门召开换证工作会议,会上副局长张新华传达了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的文件精神,并对我市换证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局长王东学强调了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这次换证工作是一项全国性的工作,是我市加强税源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细化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挖掘税源增长潜力,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的重要举措。要求:各级地税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格按照省局的要求,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抓好、抓细;要加强宣传,严格按照政策办事,讲究工作方式,注意工作态度,防止工作简单化、随意化。

会后,各单位根据省局和市局的指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在认真做好组织收入和其他税收工作的同时,合理安排,统筹规划,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全面开展换证工作。

广泛宣传、政策引路

税务登记换证工作是国家为了加强税源管理,适应1999年国家对经济类型重新划分和调整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为了能使广大纳税人充分认识换证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换证的方法和程序,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和依法办理地方税务登记意识,消除他们消极和抵触的情绪,促使其主动更换或办理税务登记证件,为地方税务登记换证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局上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层层动员。

一是市局与市国税局联合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滚动播发换证公告,并于6月25日和7月12日在《淮南日报》上刊登了两期换证公告,向全市所有纳税户公告地税和国税部门换发税务登记的意义、时间、程序及违章处理等;二是市局印制了600张公告(大张)和8000张宣传材料(小张),由各分局在主要路口,集贸市场繁地段,各办税服务厅广泛张贴、散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三是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换证突击检查中,市局邀请市电视台、报社的记者跟踪报道,营造换证声势。

各分局、县局分别根据各自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税收宣传栏等广泛深入地宣传税务登记换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省局、市局有关文件精神,并重点宣传了税务登记的政策规定及违章情况的处理。直属分局在所辖户矿务局主办的《矿工报》上刊登换证公告及有关换证文件精神,向矿务局下设的五十多户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直接宣传,利用电力系统的有线电视和广播广泛宣传办证、换证的重要性及换证的时间、程序等方面的要求,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潘集分局出动宣传车19车次,在辖区11个乡、镇的17个集贸市场和170多个村庄之间巡回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换证氛围;凤台县局在宣传中注重实效,印制了《凤台县地方税务局换发(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通知书》5000份,发到每个固定纳税户手中。毛集分局、新集分局等基层分局(所)利用当地的有线电视台、有线广播播发换证公告、发表广播讲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次换证工作,涉及面广,具体操作业务性强,难度大,在换证之初市局加强了对税务机关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市局组织各分局业务股长进行了专门的换证培训。认真学习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和市局文件精神,对换证工作的程序、方法、具体要求、违章处理及税务登记表格内容的填写等重点业务内容的政策规定进行全面讲解。各分局也按照市局的要求,对换证工作的具体经办人员进行了培训,使其切实掌握办证要领和具体要求。

三、加强部门协作,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各单位在实施换证过程中,一方面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国税和工商等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市地税局与市国税局加强换证工作的联系和配合,联合换证公告,定期通报两部门办证进度和情况,加强资料传递和核对,实现资料和信息共享,防止了漏征漏管;田家庵分局和潘集分局等单位从工商部门取得了工商经营户登记底册,与税务登记管理底册进行核对,从中找出我们税务登记中的不足之处,推动换证工作深入进行。

四、精心实施,稳步推进

在换证实施阶段,全市各级地税部门根据省局和市局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换证程序,精心实施,稳步推进。

----逐户清理,全面换证。为了促使纳税人全面更换或办理新的税务登记证件,保证换证工作顺利完成,我局采取纳税人主动申请更换或办理税务登记证件和地税部门上门清理督促其更换或办理税务登记证件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所有纳税人全面实施换证。为此,市局在换证公告中要求所有应办理或应更换地方税务登记的纳税户必须在8月31日前到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或更换税务登记证件,对逾期者将按规定给予处罚。为了保证纳税户在规定的期间前主动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维护纳税人的利益,各管理分局在强化换证宣传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督促纳税人主动换证。田家庵管理分局逐户电话通知分局1400多户纳税户依法换证;谢家集分局对电话通知不到的纳税户,采取直接上门换证的方法,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由于宣传到位,督促有力,纳税人主动换证率达到很高的水平,截至8月25日,全局换发税务登记证件8770户,占本次换证16021户的54.7%。

8月31日后,各管理分局对仍然没有换证的纳税户采取逐户上门清理的方式,严格督促其换发税务登记证件。潘集分局为了保证纳税户能及时、全面换证,加大了对边远地区纳税户的工作力度,采取逐乡、逐村、逐片、逐户清理的方法,督促纳税人换证。

在这次换证中,我局加强了对无固定门点的零星分散的纳税户(如:大排档、流动摊点、出租房屋的居民等)的简易登记工作,采取边清理、边发表、边登记、边发证的方法帮助纳税人及时更换、办理税务登记证件,既减少了工作环节,又方便了纳税人。在换证中全局共办理简易登记户1913户,弥补了以往登记中的薄弱环节。

----优化服务意识,提高换证效率。在换证过程中,各单位讲究工作方法,注意改善服务态度,在坚持原则,坚持政策对纳税人换证的同时,优化服务态度,尽可能把工作做到细而又细、准而又准,使他们感到这是国家法律要求他们办证,不是增加他们麻烦和负担,让他们知道这是税务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是在给他们提出难题。田家庵分局舜耕所为了促使纳税人主动更换税务登记证件,外部抓宣传,内部强管理,增强优质服务意识。在换证过程中,讲究工作方法,注意工作态度,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并想纳税人所想,在征收期,派专人在征收大厅设点换证,给纳税人提供最大的便利。此举受到了纳税人的一致称赞,也进一步提高了换证的效率;潘集分局在换证过程中始终把纳税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对老弱病残、身体不便和边远地区的纳税人换证时,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帮助其及时换发税务登记证件。

----务求实效,确保质量。在换证过程中,我局务求实效,在注重换证进度的同时,坚持四个“严格”,确保换证的质量。首先,严格责任。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市局严格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管理部门负责税务登记表格的发放、辅导填写、收集工作,为了保证所有纳税户全面、如期换证。市局要求各管理分局采取划片包干,专人负责、谁发表、谁收表、谁统计的一条龙换证办法。征收部门负责所有纳税户税务登记证件打印和纳入大厅缴税纳税户证件的发放工作;其次,严格资料审核。市局要求各分局(所)具体换证经办人员要辅导纳税人填表,在收回资料和上报时,基层所、分局要逐级认真进行审核,对资料不全、项目填写不准确的税务登记表,征收大厅有权拒绝接收;第三,严格发放,督促亮证。为了保证已办理或换证纳税户及时领到新证,全市各征收服务厅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打印新证。为了防止部分单位只收钱,不发证的现象,保证所有税务登记证件发放到位,市局吸取了以往办证工作中的经验,设计了《税务登记证发放簿》,要求各单位在发放时,必须逐户登记,并由纳税人签字。针对部分纳税户虽然按规定换发了税务登记证件,但是亮证经营意识较差的情况,各单位结合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督纳税户依法亮证经营。凤台县局和田家庵分局在发放税务登记证件时,自带锤、钉,帮助纳税人直接将证件挂在墙上,既方便了纳税人,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征收厅在发放登记时,一再叮咛纳税户一定要亮证经营;第四、严格考核验收。我市各级地税部门在换证中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逐级加强对各级部门换证工作的考核验收。市局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和各单位岗位责任制直接挂钩,有力地督促了各单位全力以赴,实施换证。凤台县局结合省局和市局文件精神,制定了《凤台县地税局关于对换发税务登记证件工作进行验收考核的标准》,验收考核后对换证工作较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并根据考评分数设立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较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扣除返还的换证经费。

----抓好突击检查、及时进行调度。根据省局的要求,我市对税务登记换证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在这次突击检查中,我局全局行动,全面检查,全市共抽调294人,组成82个检查小组,对全市应办理地方税务登记的15454户纳税人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未办证户434户,未换证户515户,清理漏征税额0.075万元,出现并处理抗拒办证或检查纳税人62起,罚款1.24万元。市局集中听取各单位突击检查的汇报,通过检查市局切实掌握了全局换证工作的基本情况,发现了换证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及时指明了我局下一步换证工作中急待加强的地方,推动了我局的换证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确保换证工作质量,实现换证工作新的突破提供了保证。

----坚持七个结合,突出税源监控。我局按照省局的要求和当前税收工作实际,在全面实施换证工作的同时,重点结合七个方面工作,突出税源监控。

第一、把换证工作同个体工商户税款重新核定和调整定额工作相结合。根据省地税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税款的个体工商户进行重新核定和调整定额的通知》要求,凤台县局、集贸分局、各管理分局结合这次换证工作,加强领导,精心实施,严格程序,把握政策对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税款且税负偏轻、定额偏低、管理偏松的个体户和其他业户统一重新核定和调整定额。全市共重新核定户数3992户、调整定额户数3735户,与原定额相比调高户数3727户、调幅达27.69%、调低户数8户、调幅达12.13%,调整后月税款增加43.11万元,通过调整定额进一步公平税负,强化管理。

第二、把换证工作与清理漏征漏管户相结合。根据近年来纳税户的变动非常频繁的特点,结合这次换证工作,各单位对纳税户特别是个体工商户进行一次再清查,认真核对户主、经营范围,防止纳税户改头换面继续经营。在清查中,全局共清理出漏管户448户,清理出税额9.98万元。谢家集分局对一些长期停歇业却没办理任何手续和原办理注销、变更手续又重新经营的户数进行了全面的核实,清理出14户漏管户,注销了23户已确实停业不干户;凤台县局在换证中采取“数门鼻子”的方法,对所有个体工商业户进行了全面的再清查,清理出漏管户270户。

第三、把换证工作与完善征管基础相结合。为了进一步规范征管资料管理,完善征管基础,市局要求各单位结合换证工作,建立完善的分类型、分区域、分行业、分户型的纳税资料档案。为此市局专门设计了《淮南市地税局税务税务登记换证情况分户统计表》、《税务登记管理底册》、《个体工商业户税务登记管理底册》、《简易登记户清册》等表格、底册,并专门设计了软件,各单位在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同时,建立了详尽的征管资料档案。凤台县局结合换证工作要求各分局(所)做到四个“一本”,即登记一本(《税务登记底册》)、记录一本(《税源摸排底册》)、建立一本(《税收征管台帐》)、健全一本(《税收征收清册》);田家庵分局是今年我局确定的标准化分局试点单位,按照市局的要求,分局充分利用这次换证机会,在换证的同时,加强了征管基础资料的整理。田家庵分局专门研究制定了全面加强征管基础工作的十项规章制度,并设计了24种税源管理台帐,为创建标准化分局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把换证工作与房屋租赁业税收专项检查相结合。

为了加强房屋租赁业税收管理,我局于5月20日起在全市开展了房屋租赁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把这项工作抓深、抓透,市局领导把握大局,根据现状,及时调度,要求各分局结合换证工作,在前一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分局之间的配合,做好协查、追查和税款入库工作。经过各分局的共同努力,全面自查,严格的检查,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目前,全市共清查出房屋租赁户1238户、租金收入1818.99万元、应征税款316.27万元、已入库税款81.39万元,同时,房屋出租税源基础资料档案也相应建立起来,为今后搞好房屋租赁业税收征收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五、把换证工作与巩固地税普通发票大检查的成果相结合。普通发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单位在上门督促纳税户换证时,继续深入开展地税普通发票检查和宣传工作。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监督和使用地税部门发票的积极性,我局在饮食业定额发票第一期公开抽奖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分别于7月29日和10月29日又举行了饮食业定额发票第二和第三期公开抽奖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六、把换证工作与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集工作相结合。各单位结合贯彻省地税局皖地税[1999]129号和皖地税[1999]61号文件精神,督促纳税户在换发地方税务登记证件的同时,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出具社会保险登记证件副本,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如不能出具副本的,将名单上报市局,由市局转市劳动局,由其采取进一步措施,以此推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和管理工作。由于措施得力,近几个月全市养老保险基金征收入较以往收入大大增加。

第七、把换证工作与征管改革工作结合起来。今年全省农村征管改革试点单位潘集分局芦集所、凤台县局城郊分局、顾桥分局结合换证工作,对应进入大厅纳税的固定个体工商户,认真进行清理、摸底,并填制有关表格,督促其到大厅申报纳税,进一步深化了征管改革。

五、沟通信息、加强监督指导。为掌握税务登记换证工作进度和总体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换证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分、县局认真做好税务登记资料报送工作,从7月8日起,各分、县局每15天向市局征管科报送一期换证情况统计表和文字材料,及时向市局汇报换证工作的最新进展,市局换证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稳步扎实地进行,市局审时度势,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加强监督,具体指导,发现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六、全面总结,积极整改

从10月20日起,我局换证工作进入总结整改阶段。全局认真回顾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全面总结换证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认真的整改,

----换证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换证工作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第一、摸清了地方税源,提供了决策依据。通过换证工作,市局切实掌握了全市纳税户的基本状况,摸清了地方税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分配税务任务,调配征管力量,加强税务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第二、加强了税源管理,突出了税源的监控。结合换证工作,市局调整了个体工商业户的税负、加强了房屋出租的检查和管理、完善了征管基础,建立了税源台帐,清理了漏征漏管户,深化了税收征管改革,全方位突出了税源的监控力度,加强了税源的管理工作,为强化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挖掘税源增长潜力,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增强了税务登记意识,提高了征管质量。通过换证工作,纳税户的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和亮证经营意识大大增强,目前主动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和咨询的纳税人络绎不绝,我局的税务登记率得到了很大的增长,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第四、建立了税务登记底册,完善了征管的基础。在换证的同时,各单位建立了完整的税务登记底册,弥补了以住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强化税收征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通过检查发现我局在换证和日常税务登记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有的单位换证工作抓得不紧。通过市局深入到各单位检查、了解和全省统一组织的换证工作突击检查,发现有的单位换证工作较慢,个别税干工作责任心不够,把换证工作安排给协税员。

第二、发证工作不到位,亮证工作有待加强。由于计算机的问题,影响了部分地区税务登记证件的打印工作,再者个别单位对发证工作重视不够,溥衍了事,目前部分地区发证工作不到位,有的虽然税务登记证件已发,但亮证率不高。

第三、存在未按市局统一要求换证的现象。个别单位存在未按市局的统一要求换证的情况,存在有的将固定业户税务登记证件办成简易登记的现象,有的单位税务登记证直接盖分局或税务所章,没有按要求盖市局章。

经过换证,我市地方税务登记户数较98年底略有减少,与工商部门的工商登记户数也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滞缓,大量纳税户停业注销。其中田家庵管理分局注销企业107户,找不到人的非正常户120户;集贸分局八公山、蔡家岗等地大量个体工商户关门不干,洞泉路由于正在修路改造,致使150多户纳税户停业,无法找到人。

第二、改制、撤销、合并现象较多。直属分局由于淮南矿业集团、田家庵发电厂改制,淮南发电总厂撤销,减少纳税户数17户。

第三、部分纳税户税务登记意识淡薄,认为只要缴税就行了,办不办证,无所谓;个别甚至存在“查到就办,查不到就算”的侥幸心理;有的纳税人不需要从地税部门领取发票,因而办了国税务登记以后,也不到地税部门办理登记;有的则直接抗拒办证。

第四、税务登记管理方式落后,对不办登记户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税务稽查部门在税务检查时,很少检查纳税户是否办理税务登记。稽查力度和处罚力度不够,而且在检查中存在重企业,忽个体的现象。另外,有的单位对未办证或未换证的纳税户税务机关抱着“办上证就行,处罚算了“的态度,给纳税户造成不主动办证也没事的心理,影响了纳税户主动申请办证的积极性;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在税法宣传中各级地税部门往往重视依法纳税宣传,轻视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宣传工作。

第六、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工作联系制度未能坚持。虽然从上到下,制定了很多文件,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信息传递制度,但实际执行中却未能切实执行,税务部门上门请求支持时,经常出现婉拒的尴尬场面;另外工商部门营业执照数字中的水分较大,在我们实际调查中,大量的经营户早已不干,但在营业执照底册中却不给注销;上级工商部门每年给下级部门下达个体工商户增长幅度指标,基层部门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只好采取应注销不注销的方法,这也是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户数与个体营业执照户数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

----针对换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日常税务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局认真研究措施,积极进行整改:

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版权所有

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税务登记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税务登记管理方面的工作力度。对至今仍未按期完成换证任务和换证存在不足的分局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税务稽查部门在今后的税务检查中要把税务登记办理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对应办未办的纳税户严格按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各级地税部门要狠抓税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建立严格的内部责任制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规范税务人员管理,增强税务人员的责任心。

第三、各单位要集中对现有的“难缠户”、“钉子户”等拒不缴税和拒不换证户进行认真、彻底的清理、整顿,本单位无法清理的,将各种资料备齐后,集中移交稽查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停歇业户管理和非正常户的认定工作。在严格审核和严格审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审批户的跟踪管理工作,加强监控力度;对非正常户的认定要严格按照市局规定的政策和程序办理,要健全各种认定资料,市局将适时对各单位报送的非正常户进行抽查。

第五、进一步加强同工商、国税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工作。真正建立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资料信息传递制度,形成地税、国税、工商部门管理合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5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其规范程度直接体现税务执法质量的优劣,但税务行政处罚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对林口县国家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情况进行调研,以此对现今的税务行政处罚管理模式提出继续深入宣传贯彻落实《税务行政处罚基准》,加强税收征管系统中对一般程序的税务行政处罚操作的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

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税务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其规范程度直接体现税务执法质量的优劣。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型政府的时代大背景下,税务行政执法逐步得到规范,税务行政处罚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就当前的税务行政处罚的现状而言,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税务行政处罚管理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都赋予了税务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而税务行政处罚有三种:罚款、停止出口退税权、收缴或停止出售发票。从日常的处罚情况看,税务机关大多采取罚款的处罚方式,很少采取另外两种方式。实际税收工作中,从税务机关内部具体行使税务处罚权的部门看,可以是税源管理部门、稽查部门、评估部门、办税服务厅或其他业务科室,有的可以对外独立行使处罚权,有的作为内设机构必须以本局名义行使处罚权。从税收征管系统中违章案件登记方式看,可以自动登记,也可以手工登记。在实际税收征管中,林口县国家税务局的违章案件登记绝大多数都是系统自动登记,如在催报环节产生逾期未申报违章案源登记,在催缴环节产生逾期未纳税违章案源登记,在办理开业登记时产生逾期登记违章案源登记等等。在发现其他违章行为时,可以进行手工登记,如发现企业未按规定开具发票,发票丢失或未按规定缴销发票等违章行为,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手工发起案源登记。从林口县国家税务局2013年处罚总体情况看,发生违章共计613条,其中逾期未缴纳税款29条,逾期未办理税务登记28条,未按规定缴销发票4条,逾期未申报552条。以上案件中,一般程序6条,简易程序607条。待处理(在限改)的共337条,执行完毕的共215条。

二、税务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行政处罚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裁量基准》自2013年2月1日施行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处罚的随意性,使处罚标准在法定范围内又细分为若干额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在实际贯彻执行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存在未按处罚基准规定执行的情况,如:林口县富朋煤炭经销公司2013年7月逾期申报超过限改期限45日以上,依据《处罚基准》规定“限改期满45日以上的,对企业处以1000-2000元罚款”,应最低处罚1000元,而市场管理所仅罚了50元。再如林口县龙爪镇庆丰石业加工厂2013年11月逾期未申报,税务机关下达的限改期限是要求其在2013年12月24日前改正,企业实际改正日期2013年12月17日。依据《处罚基准》规定“对逾期未申报的,在限改期限内改正的,不处罚”。该户在限改期限内办理纳税申报,不应处罚,但市场管理所却罚款20元。

(二)税收执法人员对行政处罚的操作不熟悉

很多执法人员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员对《行政处罚法》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界定不清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的处罚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处罚操作时,经常需要在法规科指导下完成或为其代做。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因为操作流程较复杂,也使很多执法人员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面临执法考核系统的监控,当出现问题时解决起来非常麻烦,加重了执法人员的畏难心理。由于执法人员在税收征管软件中的操作错误,次日在执法考核系统中带出监控信息,为避免考核过错,经常不得已只能由法规科在税收征管系统中采取非正常删除违章案源的办法,再帮助执法人员重新进行违章操作。

(三)适用于处罚一般程序的标准过低

近年来,由于税收起征点政策的陆续调高,以及一般纳税人门槛的降低,使纳税人享受的便民政策和税收优惠越来越多,而《行政处罚法》规定“对个体户处罚50元以上,企业1000元以上,适用一般程序”已与当前税收形势不适应。

(四)《处罚基准》对未按规定变更税务登记的处罚过重

对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处罚基准》以逾期30日为界限划分处罚标准,逾期30日以下,并处2000元罚款,逾期30日以上,处1万元罚款。即使在限改期限内改正了,逾期也最少处罚2000元。在实际中纳税人很难接受,觉得处罚过重。而且处罚基准对逾期变更登记的处罚,没有区分个体户与企业,对个体户而言,处罚过重。

(五)征管改革按事设岗的要求与CTAIS中的处罚实施部门相矛盾

自2013年税收征管改革按事设岗后,税源管理部门职责发生了变化,如林口县国家税务局所有关于开业登记方面的核查都由林口县国家税务局朱家分局负责,所有发票核查业务都由林口县国家税务局龙爪分局负责。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纳税人逾期办理开业登记时,如果处罚额度较小,办税服务厅办理登记时可直接按简易程序处罚,但如情节较重,达到一般程序处罚时,因办税服务厅没有调查实施和执行送达文书权限,只能由林口县国家税务局朱家分局进行,那么就出现矛盾。因为按征管改革职责划分全县所有纳税人的逾期开业违章处罚操作应由林口县国家税务局朱家分局负责,但操作时,税收征管系统却要求只能由纳税人所属税务机关进行处罚。比如,大厅受理一户林口县国家税务局古城分局所属的逾期开业登记户,按《处罚基准》应处罚1000元,应适合一般程序。因办税服务厅没有权限实地调查核实,只能由管理分局进行调查并处罚。

(六)税收征管系统不能合并处理

在一个年度里多次逾期未申报,在CTAIS中体现多条违章记录。在实际工作中,CTAIS中的每笔同样的记录都需要单独处理,不能合并。这样针对每条记录的分别处罚,在执行上增加了工作量,也没有实际意义。特别是非正常户解除时,如果不针对每一条违章记录分别处罚,次日税收执法考核系统就会显示过错。

(七)出现在征管系统中的违章记录无法采取行政处罚

由于纳税人走失而无法联系被认定为非正常户,或纳税人拒不接受处理处罚等情况。以2013年林口县国家税务局逾期未申报未处罚为例,2013年逾期未申报552条,待处理(在限改)的共337条,执行完毕的共215条。待处理的情况大多数由于以上原因无法结案。在林口县国家税务局2014年9月由省国税局疑点数据库下发的疑点数据中,通过林口县国家税务局核查后,就有这种情况,使得这些违章记录一直在系统中长期悬而未决。

三、规范税务行政处罚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深入宣传贯彻落实《税务行政处罚基准》

《税务行政处罚基准》自2013年2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使税务机关针对不同违法行为,根据轻重程度,按处罚基准对号入座,有章可循,对减少处罚的随意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认真做好《裁量基准》的宣传工作,需要主动向纳税人宣传讲解有关事项,努力争取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在各地国税局办税服务厅的显著位置公示《裁量基准》,自觉接受纳税人及公众的监督。应持久贯彻实施下去。严格遵守《裁量基准》规定,依照违法事项不同情形的处罚标准,对纳税人做出公正、合理的处罚决定。

(二)加强税收征管系统中对一般程序的税务行政处罚操作的培训

税务行政处罚经常发生,但很多执法人员不会操作。国家税务局各管理分局出现年龄偏大,不懂计算机操作,处理业务时经常找人代做,有时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建议国税系统内各局法规科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培训中向执法人员讲清楚,征管软件处罚流程中哪些地方是执法考核系统所监控的,在操作时谨慎进行,防止次日执法系统提示出错。

(三)提高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标准和听证标准

《行政处罚法》自2002年实施以来,已有十多年了,对处罚程序的界定应重新划分,适当提高一般程序处罚标准。建议对个体户一般程序标准由50元提高到300元,企业由1000元提高到5000元。听证标准个体户由2000元提高到5000元,企业由10000元提高到30000元。

(四)因地制宜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罚操作办法

1.简易程序处罚遵循“谁登记、谁处罚”的原则

税源日常管理岗、一窗通办岗均可进行处罚登记。对个体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适用简易程序的,税源管理分局或办税服务厅均有权自行发起违章案件登记并进行处罚。

2.规范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所涉及各环节的具体职责

在违章处罚实际工作中,有权处罚的部门应与税收征管系统保持一致,建议仍由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实施调查和文书送达。对个体处以5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适用一般程序的,如果是办税服务厅发起的违章案件登记,办税服务厅应按纳税人所属税务机关及时传递给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调查核实。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调查完毕后移交法规科审理。法规科审理完毕后,再由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送达处罚决定书,在系统中做回证销号。

3.先处罚后受理增加强制监控功能

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业务,应先通过税收征管系统“税收法制综合查询”模块查看其是否有违章记录在案。对没有违章记录或已结案的,再受理其业务。如逾期办理开业登记的,办税服务厅可先录入基本信息,先进行违章案源登记,根据情况进行简易程序或一般程序的处理。在违章案件未结案前,暂不核准发放税务登记证。对于注销税务登记证,纳税人违章记录必须全部结案后,方能注销,而且CTAIS对此进行了强制监控,否则无法注销。建议增加对其他情形的强制监控,待所有违章案件结束后,再办理相关业务。

(五)对同一纳税人的多条违章记录进行合并处罚

在税收征管系统中,经常出现同一纳税人出现不同属期的同类违法行为或同一纳税人在同一属期不同税种的违法行为的情况,针对多条违章记录,为简化工作流程,建议可合并处罚,按总的罚款金额,对其中一条违章记录进行操作,而对其余几条记录做结案处理。如果次日执法考核系统提示其他几条记录未处罚,则可以通过无过错申辩调整来解决。

(六)加强税务行政处罚的管理

纳税人违反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法规定处以相应处罚,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纳税人理应接受。虽然处罚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惩戒和教育。但是如果对已经生效的税务行政处罚长期不执行,税法会被纳税人一再漠视而再犯,也不利于税收工作。为达到惩戒教育目的,促进处罚的执行,建议可采取《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限,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收缴或停止其发票”。待处罚案件执行完毕后,再解除这项限制。而这项权力在实际中税务机关往往被忽视,在税收征管系统中很少运用这项功能。

(七)对非纳税人原因造成的违章不予处罚

《处罚法》二十七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非纳税人原因造成的违章行为,这些是《行政处罚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没有规定的。如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逾期申报在CTAIS中产生的违章记录,而不予处罚在《处罚法》中又找不到对应的条款。建议在实际税收工作中对非纳税人原因造成的违章记录,不进行行政处罚,直接做结案处理。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6

服务小组企业服务制度

为进一步搞好优化服务,推进“创税企零距离”的进一步深入,建立和完善起新型的征纳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国税新形象。经研究,决定建立为企业送服务制度。

一、服务对象

国税纳税人、代扣代缴义务人。

二、服务方式

1、定期到企业开展一系列税收服务;

2、根据企业需要,随时下企业搞好服务;

3、根据上级布置,联合有关单位人员下企业做好各种服务;

4、向纳税人公布服务热线。

三、服务内容

1、赠送各种税收宣传资料;

2、举办税法知识讲座及各类培训班;

3、开展税收政策咨询;

4、搞好纳税辅导和财务辅导,帮助企业加强税收财务管理;

5、建立税企对话制度,为企业出谋划策;

6、及时反馈纳税人对国税部门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四、服务要求

1、每半年组织一次纳税人参加税收知识培训;

2、对每一户新办企业开展一次纳税申报、税款计算辅导;

3、对新认定一般纳税人的网上申报进行实地操作指导;

4、对重点骨干企业及时赠送各种与其相关新政策,法规宣传资料;

5、随时接受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咨询;

6、应企业的要求帮助企业建帐建证对企业进行财务辅导。

服务大厅岗位设置

岗位:发票发售窗口、专用发票开具及门征申报窗口、文书受理窗口、税务登记窗口、防伪税控认证窗口、值班长违章处理窗口

岗位职责:

税务登记岗:负责受理包括开业登记、变更、注销、停业登记以及税种登记等工种,该岗位主要职责是:

1、根据纳税人提交税务登记开业申请,受理、审核相关资料、表格,对符合规定的,核准登记并制发《税务登记证》(正、副本),收取工本费。(商贸企业税务登记应按权限上报审批后办理)

2、根据纳税人提交税务登记变更申请、受理、审核相关资料、表格,对符合规定的,核准变更登记,属变更“税务登记证”内容的重新制发《税务登记证》(正、副本),收取工本费。(涉及跨注册地址、跨行政区或变更、行业变更、注册经济类型变更应按权限上报审批后办理)

3、根据纳税人提交的税务登记注销申请、受理、审核相关资料、表格,属个体工商户的,当场经税款征收岗、发票发售岗审核后,办理注销手续,属企业的,按规定上报审批后办理。

4、负责外来经营报验证,遗失税务登记补办。

5、根据纳税人提交的行业申请,受理审核相关资料、表格,经税款征收岗、发票发售岗审核后,办理行业手续。

6、根据纳税人提交的办理《办税员证》、《临时办税员证》申请,受理审核相关资料,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办理并制发《办税员证》或《临时办税员证》。

7、根据纳税人申请,经审核相关资料,对符合规定的,开具《固定业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单》、《金银首饰购货(加工)证明单》。

8、根据新办或变更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情况,按纳税人《税种登记表做好税种登记工作。

9、负责税务登记验换证工作。

文书受理岗:负责受理各类需审核上报或审批的涉税文书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受理审阅纳税人填报的表格是否符合要求,送验的文件、证件及有关资料是否齐全。

2、负责受理涉税文书的移交。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7

1.1对税务登记的影响税务部门实施税务登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较为全面地掌握纳税户及企业的总体分布情况,为科学、合理分配税收管理力量而提供准备。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其贸易活动的具体地点并非能够确定的物理位置,而主要发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纳税对象仅需依靠电脑、网络适配器、电话便能形成虚拟的网络商店而展开贸易、交易活动,无需进行营业登记。而现行的税务管理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贸易形态的企业需要实施税务登记,进而导致税源较难控制,造成漏征漏管的现象。另外,当前大部分电子商务公司普遍存在着多头开户的现象,既违反了我国金融管理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影响了税收部门的税务管理。

1.2对税款征收的影响基于电子商务为贸易媒介的交易活动能够实现与其他子公司的内部联合交易,并通过双向配合而人为地随性抬高或压力商品交易的价格,以转移定价为主要方式,实施原材料及商品价格的转计。由于网上配合交易具备一定的隐蔽性,税务部门无从查实,进而导致税款流失。同时,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税收保全及强制执行等管理措施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若纳税对象采取网络化、电子化的信息经营方式来经营自身的智力成果,并配合海外银行账号设立,并通过自身所开发的软件与程序实行贸易活动,便会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

1.3对税务检查的影响税务部门要实施有效的税务检查,首先需确定相应的检查对象。然而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对象及地点的模糊性,导致税务检查人员无法掌握准确的税务信息,影响了税收管理的落实。同时传统的检查主要依靠查询相关部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纳税资料等来进行,并不适宜于无纸化的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纳税检查。另外,随着当前网络支付系统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交易货币流量的不可见性,导致相关税务部门无法掌握纳税人的实际货币流量,在很大程度增加了税务检查的难度。

2提升对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2.1实现税收征管的网络化为迎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构建网络化的税收征管体系,首先需要加快税务系统内部网络的建设,构建完备的税收管理资料库,建立系统化、分层化的税务征收、管理的网络,设置权限规定。其次,构建电子商务网络认证管理中心,实现税务部门与电子商务网络认证中心、结算中心的网络化。强制要求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的贸易双方,通过管理中心来完成交易活动,并于管理中心实名登记网络营业企业的相关信息。同时建立电子商务结算中心,规定各类电子商务交易的款项支付必须以结算中心为平台进行结算。另外,还需实现税务部门与纳税电子商务户的网络互联,及时反馈税务信息,以方便税务部门的有效监控与管理。

2.2强化对电子商务的税务征管工作,严格税务登记管理实现税务管理的基本前提便是做好税务登记工作。在掌握完备的登记资料的前提下,才能有效避免税务的流失。将电子商务企业的认证资料传递于相关工商管理部门,并督促以电子商务为贸易渠道的个人或企业进行税务登记。同时深化税务部门的保密工作,完善保密条例,维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纠纷。针对纳税人交易网站变化等问题,必须及时更新登记资料,同时税务部门还需强化网络稽查,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

2.3完善税款征收的方式为进一步提升电子上午税收管理效率,税务部门还需完善税款征收的方式,构建三方合作的电子支付纳税系统,联合税务部门、结算中心与银行,减少智能化软件手段偷税的发生几率。同时与有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税款预支账户,设置中介支付机构。另外,也可由银行机构实行网络税款代收,有效降低税收管理的成本,提升税收管理的效率。

3结束语

总之,针对电阶段电子商务中税收管理存在的诸如税源无法控制、税款流失、交易货币流量不可见性等缺陷,税务部门需及时采取措施,从实现税收征管的网络化、严格税务登记管理、完善税款征收的方式等方面出发,构建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提升税务管理效率。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篇8

一、及时做好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是收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登记并据此对纳税人实施税务管理的一系列法定制度的总称。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登记主要包括:开业登记、变更与注销登记、停歇业登记。纳税人如果忘记这一点,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改正外,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因此,及时做好税务登记不仅可以使纳税人免受处罚,而且有时候还可以为某些纳税人带来实际的税收利益。

(一)开业税务登记。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二)变更与注销登记。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或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1、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后,遇到下列情况应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改变单位名称或法定代表人;改变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或经营地址;改变经营方式、经营范围;改变经营期限、开户银行及其账号;改变工商证照等。

2、纳税人发生停业、破产、解散、撤销以及依法应当终止履行纳税义务的,应在申报办理注销工商登记前,先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三)停歇业登记。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业户定期定额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定期定额纳税人发生停歇业时应在停业前7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停歇业审批表》,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方可停歇业,停歇业时间超过15天的,可相应调减纳税定额。纳税人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停歇业时间,应在停歇业期满前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延期。若想提前营业,应在期满或恢复营业前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复业申请,填报《复业申请表》。由此可见,对于较长时间停歇业的个体工商户来说,如果其实行的是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则按时进行停歇业登记可以节省部分税款。

二、发票管理要规范

发票是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的付款凭证,管理好发票不仅可以用于列支、抵扣税款,免受税务机关处罚,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作为一种证据,有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发票日常管理做到位。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逐栏、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存根联按照顺序号装订成册。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擅自损毁。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五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当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时,应当同时办理发票和发票领购簿的变更、缴销手续。

(二)商业零售企业开票对象有限制。商业零售企业只能向购货方为一般纳税人的单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索取专用发票的购货方必须持有一般纳税人戳记的税务登记证(副本),未能提供证件的,商业零售企业一律不得开具专用发票。违反上述规定的,税务机关一经查出,可依据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取得第三方开具的发票不能抵扣税款。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之规定,在货物交易中,购货方从销货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或者从销货地以外的地区取得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或者申请出口退税的,应当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处理,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追缴税款,处以偷税、骗税数额5倍以下的罚款。

(四)免税产品销售也要开具发票。有人认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明确指出销售免税产品不得开具专用发票,就是说只能开具收据。其实不然,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销售商品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因此,无论经营产品是否属于免税产品,均应开具发票。销售免税产品可领购、使用普通发票,开具收款收据的行为属于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发票管理办法,应予以处罚。

三、及时申报缴纳税款

依法纳税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要求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而且要求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合理合法地征收税款。

(一)及时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特殊时期如减免税期间,还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并按税务机关的规定报送减免税金统计报告。同样面对亏损,纳税人也应按时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因不可抗力或财务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情况等原因,导致不能按期申报,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但是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批准了延期申报不等于可以延期缴纳税款。批准延期申报,只是税务机关同意其延期进行当期的纳税申报,但应比照上期缴纳或税务机关核定税款预缴税款。如办理延期申报后没有按规定预缴税款,纳税人就会被加收税收滞纳金。

(二)及时进行税款缴纳。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及时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符合规定享受减税、免税的纳税人应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报告,认真填写减免税申请表,并按规定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章程、基本情况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经规定的减免税审查机关审批,方可享受减免税优惠。多征税和少纳税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法律的要求。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税务机关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因此,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后,应尽快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

四、做好税务风险管理

(一)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支持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根本条件,规范的做法是由企业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应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全面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二)做好事前与事中控制。将风险消除在潜在阶段才是最好的风险控制。随着税务机关执法力度的加大,建立一套完整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显得极其重要,可以做下面的工作:1、分析业务流程,明确面临的税务风险。企业的各种销售、采购、特殊业务等流程决定了其适用税种、税率和纳税方式等。2、定期稽核企业财务和税务。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发现企业面临的税务问题,从而将税务风险控制在葫芽状态。包括:稽核销售、收款业务流程;稽核采购、付款业务流程;稽核相关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相关税收优惠的利用稽核和特殊税种(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的稽核。3、在年度结束前稽核企业税务。可以在年度结账前针对稽核发现的问题进行账务调整,尤其是对企业所得税。

(三)正确处理税法与会计的差异,降低税务风险。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税法和会计准则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当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税法主要保护的是国家利益;会计准则主要通过对核算主体的核算对象、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等方面的规定和约束,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核算主体能最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达到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主体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目的,其价值取向倾向于保护企业和与企业有利害关系主体的微观经济利益,因此,两者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甚至会相冲突。但税法规定,当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同时,必须按照税法规定来进行调整。

(四)聘请税务顾问,寻求专业支持。防范税务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求专业化的支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主动寻求专业支持,就是聘请税务顾问。中国注册税务师是纳税人聘请税务顾问的最佳选择。在纳税人按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聘请税务顾问,帮助纳税人对各项纳税事务进行全面把关和有效筹划,减轻税收负担,实现涉税零风险。

(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税务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利用税法合理地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节约税款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多咨询、多了解与自身有关的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方面的,做到利用政策心中有数。利用税法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在与税务机关打交道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只有对税务机关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降低税务风险,特别是在一些税法规定较模糊的税务问题处理上,多请教税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沟通与联系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

五、正确应对税务行政处罚

(一)搞清楚处罚的原因。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纳税人在收到税务机关《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后,应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1、处罚程序是否合法。对于税务行政案件,税务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一般要经过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执行等程序,处罚程序如果不合法,则处罚结果无效。

2、事实认定是否清楚,各项证据是否成立。

3、适用法律是否准确。

4、处罚是否适当。首先,处罚有一定的数额限制;其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

(二)充分行使辨解权并要求听证。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议有异议的,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自己的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因此纳税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申辩,不用怕税务机关加重对自己的处罚。在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或者对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10000元以上罚款,以及作出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的,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组织听证,税务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纳税人不要忘了听证权,听证也不会加重行政处罚。

(三)申请行政复议与诉讼。根据税收征管法之第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税法规定,申请人应在得知税务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税务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出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此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不能对税务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被告负举证责任;期间,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四)请求赔偿。国家赔偿法规定,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给纳税人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失的,自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2年内,纳税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税务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两个月内不予赔偿或纳税人对赔偿金额有争议的,可自期满之日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为了保障赔偿请求人的权利,国家赔偿法同时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不得向其收取任何费用;对于当事人取得的赔偿金不予征税。

(五)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但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必须如期缴纳,否则,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总之,依法纳税是纳税人的应尽义务,也是纳税人的应有权利。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打交道应该做到不卑不亢,遵守相关税法,服从税务机关的征管,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做好日常纳税相关工作,构建和谐的税务关系。与此同时,掌握并利用好法律的武器,特别是税法,加强纳税管理,降低涉税风险,正确应对税务行政处罚,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销售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防火安全知识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