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12-09 12:37:21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1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快推进全县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根据XX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和合理配置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的紧急通知》(X土领办〔2018〕X号)、《XX市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摸清本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底数和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管理,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完善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转运和处置的全过程规范管理,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二、工作内容

(一)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

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19张及以下病床)布局分散、产废收集困难的问题,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场所。以五个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现有医疗废物贮存场所为依托,负责收集和暂存辖区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的医疗废物;周转站(点)建设应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高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确保实现辖区城乡所有医疗废物收集全覆盖。

(二)完善全县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

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全覆盖。县级医疗机构应设立各自医废暂存点,基层诊所、卫生室等产生的医废由管辖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设立的暂存点负责收集、贮存。全县范围内产生的医废必须由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进行统一收集处置。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的管理

1.分类收集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配置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箱或周转箱;按照医疗废物的类别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分类予以收集,装入贮存箱或周转箱内;损伤性医疗废物不得混入感染性废物,针头等锐器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全部剪除并纳入利器盒;确保医疗废物包装物和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双层专用包装袋盛装医疗废物,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确保封口严密;医疗废物贮存箱或周转箱外表面,必须有警示标识并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须标明医疗卫生机构、产生日期和医疗废物类别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内容。

2.移交运送的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暂存点之间的运输问题,采取因地制宜、选取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包括:采用小型专用收集车上门收集;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移交;委托第三方机构收集和转运。收集、送交、转运时间不超过48小时。小型专用车辆应具备防雨、防晒、防遗洒等措施,并设置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定期消毒,此类车辆仅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疗废物暂存点之间的医疗废物转运,不得用于暂存点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之间的运输。

3.暂时贮存场所管理。各医废暂存点要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设完善医疗废物贮存场所,悬挂(张贴)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配置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容器和设施,张贴专用标识,设置警示标志,配置能储存一个月数据的电子秤,消毒设施等。明确专人管理,对本单位产生和其他基层医疗机构送交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盛装贮存容器,并分别做好医疗废物收集和转运登记记录;医疗废物移交后立即对贮存地点、贮存容器和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病理性医疗废物应当在低温或者防腐条件下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收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过程中双方必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标明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地点及经办人等,各种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为3年。

4.医疗废物运输的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当检查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的包装物、容器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但不得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对不符合包装和标识要求或者未盛装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包装、标识和盛装达到规定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因集中处置的医疗废物的包装、标识和盛装发生争议时,应当首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并及时报告XX县卫生健康局和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作出处理决定。

三、工作要求

(一)建全长效机制。

XX县卫生健康局、XX市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掌握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困难的问题,逐步建立符合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适时召开多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或联合监督检查,发现涉及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等安全隐患的,及时通报,依法查处,需移送公安部门的要及时移送。

(三)落实监管责任。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2

湖北省宜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 443300

[摘要]当前社会医疗保险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参保人员数量逐渐庞大,因此医疗保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则是医疗保险经办中最主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医疗保险工作中所记录的最原始的资料,是参保人参与医疗保险的凭证与依据,不仅对于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医疗保险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现在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将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意义入手,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 http://

关键词 ]医疗保险档案;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

引言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与参保人员也逐步广泛,包括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企业职工、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医疗保险不仅涉及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医疗保险工作是一大重点。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极具现实意义。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涉及面十分广泛,政策性与专业性较强,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包括了“医、保、患、药”四大方面。所谓“医”,就是定点医疗机构,即对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证、医疗费用清单与结算凭证等档案资料的管理;所谓“保”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指参保单位的基金征缴与支付资料;“患”是指参保病人,即病患的基本信息与个人账户信息;“药”是指定点零售药店,即要点的资格认证资料、药费清单等资料。“医、保、患、药”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是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必备资料,也是制定医疗保险制度的依据,因此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具有重要地位。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现代化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等问题亟待解决。

1.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档案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没有一个完善的档案资料数据库,因此在参保方面存在种种漏洞,为医疗保险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虽然信息化步伐逐渐加大,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硬件设施不完善,计算机、硬盘、服务嚣都没有达到标准;软件设施不规范,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存在种种问题;档案管理工作的互联网环境不安全,导致资料泄密甚至被篡改……这些都阻碍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缺乏现代化专业档案管理人才

医疗保险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医疗保险档案和各种医保方面的情况。当前医疗保险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现代化技能都有所欠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这影响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管理人员三个维度着手进行解决:

1.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

(1)促进城乡居民医疗档案统筹发展

城乡居民医疗体系的建设时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与实现目标,因此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抛除旧的保障体系思想,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医疗档案统筹发展,使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医保档案可以进行对接,从而相互结合,互促互进。

(2)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数据库

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针对不同居民的情况来建立不同的档案资料,并建立参保居民的个人账户数据库,将参保居民的照片、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编号等数据真实有效地记录在案,使档案资料完整、完善、真实,以便于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与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欠缺则将阻碍医疗保险体系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从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设施建设与安全工作平台这三个方面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属于海量的数据文件,且文件的数量会持续更新,因此要选择高速的、大容量的硬盘作存储介质;为了稳定的备份档案文件,相关工作人员要以光盘介质存储数据档案;为了便于档案文件能迅速被调阅,网络平台要使用高速的服务嚣……这些都是硬件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加强软件施设建设

为了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规范性,相关的单位要使用自上而下、统一建设的方案进行软件建设。通过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一套界面美观、交互友好、便于管理、适合数据共享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

(3)创造安全工作平台

当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创建一个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封闭的、安全的管理环境来保护数据安全与资料安全。同时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调阅权限要严格分级,使调阅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自由调阅数据,以此排除安全隐患。

3.加强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

对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促使其不断学习,定期提升,举办培训班,增加培训交流机会,不断丰富其工作内容,开阔眼界,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环节中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切实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虽然新时期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备受重视,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大大影响到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医疗保险工作受阻,为社会保障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管理人员三个维度进行改进与提升,从而真正地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化,促进我国医保体系的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1]杨芳红.围绕“三大体系”建设,开创新时期档案工作途径[A].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庞晓燕.浅析新时期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山西档案,2013(S1)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 社保机构 医疗保险 改革

一、社保机构在医疗保险改革中的作用

(一)现行管理体制下社保机构的作用

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与传统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仅解决了传统社保管理职能混乱的情况,还促进了传统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现行的制度中,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与医保管理体制实现了统一管理;医保、社保业务都可以到社保机构进行办理。这使业务在办理的过程中更加公平、公正。办理机构的统一,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机构的管理成本。

第二,在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实行“五险合一”的制度。所谓的“五险合一”,就是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这五项保险合为一体,统称为“社会保险”,统一由社保机构进行管理。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保险费用的征缴更加方便,还有利于保险费用的筹集。对于医疗保险来说,“五险合一”以后,社保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医疗保险的缴费工资基数,从而有利于社保机构更好地对其实施管理。

第三,社保机构实施统一管理以后,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中的一部分,可以与医药服务部门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加强医药报销费用方面的控制。

(二)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疗保险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众多、种类繁杂,涉及的管理层面较大,业务量较多,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显然无法使管理的效果得到保证。从人员配置方面来看,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数量有限,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业务量,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疏忽与漏洞是在所难免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业务机构对其进行管理。社保机构在实现“五险合一”以后,编制人员众多,可以满足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在医疗保险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保机构的作用

(一)职责与层次的划分

通过对各个国家医疗保险改革的研究与文献查阅可以发现,从医疗保险管理的层级上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是利用宏观政策结合具体操作的管理模式,使二者形成相互制约的形式。而我国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则采用了政策与操作相分离的模式,将行政能与事业职能完全分割开来。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行政部门的作用来推动医疗保险的改革。具体如下:

首先,要确保行政职能与事业职能相互分离,社保机构要完全承担社会保险中的基础性与事务性工作。例如,资金筹集工作、管理工作以及医疗保险报销费用的支付工作。若要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确保医疗保险业务可以继续执行下去,行政管理部门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并且加强医疗保险业务的管理与监督。其次,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层次划分,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各级社保机构中的工作重点进行层次化的划分。区域内社保机构,主要负责当地医疗保险业务的管理;省级社保机构,主要对省内各区域的社保机构进行工作指导;部级的社保机构,则是对全国范围内各省的社保机构传达最新的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要求,对全国的医疗保险工作进行统一的筹划与管理。

(二)加强重点工作的管理

在医疗保险改革过程中,社保机构要针对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效地促进医疗保险的改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若要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制定科学化的管理规范,明确社保机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规程与制度,以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标准,制定医疗保险业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其次,在医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社保机构要仔细分析医疗保险工作的统计报表,并将相关内容进行记录与总结,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医疗保障政策进行细致化的调整。最后,为了促进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改革,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加强各大医疗服务机构药品、器械质量的监督,并对其价格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使社保机构的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地展开。

(三)选择正确的工作切入点

对于管理工作来说,选准正确的切入点,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管理的效果,提升管理工作的水平,还能使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法,不仅可以改变原来的保险费用支付方式,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保险费用中的不合理支出,实现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合理化控制。由此来看,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对社保机构在医疗保险改革工作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只有改变管理方法,才会带动管理体制发生变革。如此一来,就更要强化相关项目付费制度的管理,确保医疗服务在工作中可以获得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

三、结语

在医疗保险改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社保机构引起重视,充分发挥社保机构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务必选择正确的工作切入点,准确地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并进行解决;明确岗位职责与层次关系的划分,促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作者单位为烟台市社保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晓东.探析如何完善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J].经济师,2015(08):

45-46.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医保管理 医疗质量 医疗费用 要点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全民医保目标成为我国医疗改革部门的工作重点。医疗机构承担着保证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落实医保政策等多项责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院的医保中心是医保管理的主要部门。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是医院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如何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将医保服务落到实处是医保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基于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医院医保管理的要点。

一、医保中心管理要点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

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控制问题是医保机构和定点医院之间存在矛盾的关键,因此,如何处理好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关系,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一项首要问题。沟通机构是定点医院和医保部门沟通的保障,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医院要建立和完善沟通机构。沟通机制是促进双方交流、建立互动的桥梁,定期的沟通能够减少矛盾的产生,提高互动质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医院履行与医疗保险机构所签署的服务协议时,常常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患者无法理解医保政策、报销中遇到阻碍、医保工作人员对于医保政策没有充分的理解等。针对这些问题,医院要进行收集和汇总,并且选择适当时机与医保机构进行沟通,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且采纳医保机构的合理建议,落实好医保政策,提高医保管理质量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二)建立和完善谈判机制

谈判的原则。首先,要保证医保管理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控制好医保管理成本,使运行体系得到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另外,还要将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发挥出来,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医疗费用。

谈判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谈判内容,专家的分析和研究表明,支付方式是调控供方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会直接影响供方行为。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费用会受到医务工作人员行为的影响,如果医务人员的行为受到了支付方式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就会在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费用上反映出来。因此,医院要选择科学方式,在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做好医疗费用的控制工作,实现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险的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费用支付方式是医疗机构谈判和医保经办机构的主要内容,整体购买是医保经办机构向医疗机构服务购买的主要方式,整体支付是医疗费用的制药支付方式。但是,按项目付费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单项购买,单项付费不能实现整体购买,按项目付费的方式的支付方式比较被动。因此,医保谈判要确定预付费的付费方式,还要确定按项目付费和按人头付费的总额预算。

然后,要确定支付标准,在做好疾病分类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医保付费标准。另外,医疗谈判还要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探讨,让医疗机构保证服务质量,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约束,很容易导致医疗机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情况产生,因此,医疗质量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医保中心在进行医保管理时,要将其放在首要位置。

二、临床科室的管理要点分析

(一)加强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

医院要加强对医保政策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让医保科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对医保政策有明确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可以通过发放医保政策宣传手册、定期开展医保政策学习课程、会议强调、开办宣传栏等方式,对医保政策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医院还要让每个临床科室了解医疗价格政策,让他们处理好医保费用支付和新项目开展之间的关系,在推进新项目开展的同时,也要控制好各个实施环节,将价格管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监督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落实医保政策

医保管理部门要对各个科室的医保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各个病区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沟通,了解医保工作的落实情况,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和实际需求,并且将了解到的情况向科室负责人进行反馈,帮助他们采取合理的措施,切实落实好医保政策。

(三)设置医保联络员

在临床科室和医保科设置医保联络员,能够促进医保政策的落实,每个科室可以选择两名或三名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医生和护士,组成本科的医保联络员,并且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说,医保联络员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和日常医保问题的处理工作,并且对本科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了解患者的具体需要,推进医保政策的落实。

(四)落实医保资金使用状况

临床科室要落实医保政策的落实和医保资金的使用状况,医保科则起着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要想实现医保政策的有效执行,保障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就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拒付医保的项目和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做好记录。要将医保拒付与各临床科室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并且采取合理对策改善医保拒付状况。

三、结语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医保管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医保管理部门要认识到当前医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提高医保管理水平,将医保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安民,鲜于剑波.非理性就医对医保费用质量管理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3,(20).

[2]陈琳,袁波,杨国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精益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3,(09).

[3]李佳瑾,韩学鸿.在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博弈中医院医保管理要点探讨[J].齐鲁医学杂志,2012,(06).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医疗保险 档案管理 意义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400-01

引言

提起档案管理人们都不陌生,档案管理学是研究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并且通过工作实践探讨不同领域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一门新兴的档案管理业务,相比较其它领域的档案管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实际工作中不能生拉硬套其它领域的档案管理模式,必须根据医疗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找出符合实际的档案管理特性。

1、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涉及面十分广泛,政策性与专业性较强,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包括了“医、保、患、药”四大方面。所谓“医”,就是定点医疗机构,即对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证、医疗费用清单与结算凭证等档案资料的管理;所谓“保”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指参保单位的基金征缴与支付资料;“患”是指参保病人,即病患的基本信息与个人账户信息;“药”是指定点零售药,即药店的资格认证资料、药费清单等资料。“医、保、患、药”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是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必备资料,也是制定医疗保险制度的依据,因此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具有重要地位。

2、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实中,由于医疗保险工作的领导和员工缺乏对档案管理的深入认识,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混乱。

2.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虽然信息化步伐逐渐加大,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硬件设施不完善,计算机、硬盘、服务器都没有达到标准;软件设施不规范,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存在种种问题;档案管理工作的互联网环境不安全,导致资料泄密甚至被篡改……这些都阻碍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3医疗保险档案规范化尚未形成

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逐渐推进,我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已经初步的完成信息化。然而,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一个问题,即我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信息化档案格式,不同的省、市,甚至不同的医院都依自己的需要建立信息化档案。不规范的信息化档案建立的方式给未来整合信息化档案资源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如果两份格式不同的医疗保险档案资料要整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会出现丢失数据的问题。

3、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3.1高度重视档案管理

高度重视档案管理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使领导和员工都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具体工作中高度重视,做好档案管理中的每项业务,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2加强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

对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促使其不断学习,定期提升,举办培训班,增加培训交流机会,不断丰富其工作内容,开阔眼界,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环节中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切实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

3.3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欠缺则将阻碍医疗保险体系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从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设施建设与安全工作平台这三个层面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属于海量的数据文件,且文件的数量会持续更新,因此要选择高速的、大容量的硬盘作存储介质;为了稳定的备份档案文件,相关工作人员要以光盘介质存储数据档案;为了便于档案文件能迅速被调阅,网络平台要使用高速的服务器……这些都是硬件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加强软件设施建设

为了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规范性,相关的单位要使用自上而下、统一建设的方案进行软件建设。通过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一套界面美观、交互友好、便于管理、适合数据共享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

(3)创造安全工作平台

当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创造一个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封闭的、安全的管理环境来保护数据安全与资料安全。同时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调阅权限要严格分级,使调阅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自由调阅数据,以此排除安全隐患。

3.4完善信息化档案的标准

要让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实现,就要在全国的范围内统一一个科学的医疗保险档案建立标准,它必须要能准确地记录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参保的方式等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使用的字段必须是标准的、录入的格式必须是统一的、使用的标签必须是科学的。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工作,那么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根基会非常薄弱。要确保这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我国相关的部门要统一建设意见,督促执行过程、严格审核结果。

3.5加强管理,夯实基础,严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质量关。为此,要从社会保险档案的源头抓起。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账户管理、退休审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稽核等具体业务,做到一月一整理,一月一立卷。基金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凭证和各科室具体负责的统计报表、统计材料收集、整理、立卷,做到及时整理、随时立卷,按时归档。

4、结语

虽然新时期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备受重视,但是存在问题大大影响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医疗保险工作受阻,给社会保障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管理人员三个层面进行改进与提升,从而真正地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化,促进我国医保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芳红.围绕“三大体系”建设,开创新时期档案工作途径[A].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庞晓燕.浅析新时期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山西档案,2013(S1)

[3] 贾丽敏.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

[4] 张春海.浅析医疗保险档案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2(10):96-97.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6

一、全面清查,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工作基础档案

1.市卫生监督所在5月10日前对本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摸清辖区内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基本情况,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建立和完善监督工作基础档案,为下一步规范管理打好基础。

2.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并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把辖区内按城区(道路)、乡镇(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执法工作,具体分解到相关科室(分所)和每位卫生监督员,确保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增加对二级、一级医院、民营医院和卫生室(诊所)的监督频次。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工作重心细化,加大对重点片区、重点对象、重点环节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二、严格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确保医疗服务安全

1.严格医疗机构审批程序,按设置规划做好医疗机构准入工作,认真及时开展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工作。

2.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把好医疗技术准入关。加大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监督力度,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级别、类别规范开展医疗业务。

3.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规定。

三、继续开展以打击非法行医为重点的专项检查,进一步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一)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打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打击隐藏在宾馆招待所或居民区及“走街串巷”的无行医资质的“游医”、“假医”和医托。

(二)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对外出租、承包和打着医疗机构的幌子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

(三)严肃查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重点查处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

(四)严厉打击药店内“前店后诊所”的无证行医行为。依法查处“坐堂行医”或以“义诊”、“医疗保健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的医疗活动。

(五)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妇(男)科诊疗活动和其它未经审批擅自开展超范围诊疗的违法行为。

(六)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卫生监督。

(七)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行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使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在强化执法的同时,对屡打不改的“钉子户”,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条款,及时将案件移交公安部门。

四、突出重点,依法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一)依法开展对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监督,规范执业行为。对民营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推行“五统一”管理(机构名称与单位门牌统一、医疗机构监督信息公示统一、医疗文书统一、资料管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使全市医疗机构服务规范化,管理统一化、正规化。

(二)定期对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和医护人员持证上岗进行监督检查。

(三)强化对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全市消毒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根据市疾控中心监测的结果,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单位,要及时依法进行处罚,确保卫生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四)严格医疗废物处置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对全市各医疗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是否设有管理部门或人员;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等重点环节管理及登记造册记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情况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五、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卫生监督

以放射诊疗防护为重点,对开展放射诊疗医疗机构所有放射诊疗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机构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情况和卫生防护工作情况等。

六、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临床用血单位监督检查

重点对采供血机构、临床用血单位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订及责任的落实,检验人员的配备及检验设施、储血发血条件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七、加强医疗广告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医疗广告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7

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今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动员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回顾总结去年上半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二是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安排部署今年筹资工作。

一、全县新农合工作的简要回顾

去年11月底,我县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县。在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早在年8月,全县就成立了县、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办公经费和人员编制等问题。目前,县合管办核定编制6人,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年安排启动经费17万元,去年预算安排工作经费10万元。

(二)加强调研,制定方案

年10月,县人民政府组成考察团到云县、宣威市进行新农合考察学习,借鉴外市县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组织开展基线调查,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试行)》等规范性的管理文件,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特别是在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上,严格把关,认真落实。

(三)加强培训,熟悉政策

年11月28日至29日召开了全县新农合启动会暨业务培训会,12月1日至7日各乡镇相继召开动员培训会,各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加强了村医的培训力度。县乡村共进行新农合相关政策、知识、业务培训42次,参加人数达2500人次。

(四)加强宣传,做好筹资工作

县委、政府始终把宣传动员工作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一是各乡镇先后抽调了250多名基层干部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动员;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县电视台于每晚黄金时间滚动播放《致农民朋友的信》,连续播放40天,制作新农合电视专题,在县电视台《关注**》上连继播放两周;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截止3月10日,全县医务工作者、通讯员在市、县报纸及网络上刊登新农合进展消息14则;四是向农民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五是创新宣传方式,由县合管办与教育局联合行文,把新农合有关政策带进课堂,让学生知晓、了解新农合相关政策,使农村学生向其家长进行家庭式宣传,动员其家庭积极参合;六是县合办编制《合作医疗信息》12期,及时宣传报道筹资工作进展情况及新农合相关政策;七是设立咨询电话,共接受电话咨询80人次;八是在主要街道、路口、人群密集的地方制作永久性宣传牌10块,制作各类宣传标语150多条;九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组成新农合宣讲团到“三村”点宣传新农合政策。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动员,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和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使农民由原来的“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在筹资工作中,我们坚持向参合农民开俱票据,帐钱分开管理,资金专人保管,实行当天收缴,当天上交。为管好、用好农民的“救命钱”,取信于民,根据《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县合管办设立了专职会计,独立建帐,实行帐钱分离管理,封闭运行,强化监督,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结合政务公开制度,各乡镇、村每月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一次,确保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督委员会对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定期检查,监督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为加强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相继制定了《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度》、《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职责》和《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办事规范有序、内部监管有力、工作与管理透明高效。县合管办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定点医疗机构有关工作制度上墙公布,统一运行、规范管理,制作全县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相关表、证、册、处方、台帐,严格痕迹管理。全县共审批定点医疗机构97个,其中县级2个,乡级14个,村级81个。自实施以来,县政府组织政府办、县合管办、民政、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多次深入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新农合工作督查、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基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年-年国家安排了我县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9个、村卫生室建设23个及县医院住院大楼、保健院业务用房、孟定疾控分中心业务大楼建设等,总投资995万元。乡村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条件得到了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我县还积极开展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年全县开展乡村卫生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共有155人参加学习。去年选派了25名县级医务人员到乡卫生机构服务一年。

(八)探索创新,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化农村卫生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面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实现了农村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夯实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全县正在启动的“药房托管”工作,将实现城乡药品同质同价,切实降低药品价格,让参合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是对建立稳定、有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方式作了有益探索。除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直接收费外,采取了滚动式缴费、村主任和村医入户随访动员收费、民政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合等多种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卫生主动、部门互动、三级联动”为一体的筹资工作路子,筹资工作时间短、进度快、参合率较高,大大提高了筹资工作效率,降低了筹资工作成本。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今年试点的情况来看,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对建立新农合制度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实施方案还不够完善,筹资难度还比较大,基金管理及运行安全还存在隐患,乡(镇)经办机构编制及工作人员尚未完全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我们要认真吸取和借鉴,避免走弯路。

(一)地处边疆,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支柱单

一、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多数群众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县目前有11万贫困农民,约有5万多贫困农民无法缴纳每人每年10元参合资金。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新事物,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服务系统工程,由于筹资工作中宣传动员时间短,农民群众接受政策还有一个理解、认识、接受的过程,部分农民群众还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合作医疗政策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三)从检查、督查情况来看,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重视不够,缺乏对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影响工作良性发展。特别是乡(镇)合管办机构不健全,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四)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药费用得不到有效控制,看病贵问题依然还很突出。

(五)从今年督查的情况来看,全县今年筹资金工作进展不一,快一点的乡镇(勐永镇)已经基本过半,慢一点的乡镇基本上是等着人家上门来交,一个乡镇交了几十个、百来个,甚至不到1%,由于态度和方法的问题,进展很不平衡。导致全县的进展很慢。

三、准确把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及今年的筹资工作

经过半年的试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减轻广大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缓解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为切实做好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当前及今年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我提以下几点意见: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把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卫生行政等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把试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及时研究新情况,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眼光,解决新的问题。各乡(镇)要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责任制,做到领导负责,严格执行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广大农民切实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来。

(二)明确目标和原则要求

一是明确目标。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是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的县,按照农民个人筹资10元,省财政补助2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的筹资标准开展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助资金,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常见疾病的诊治。同时,将少量慢性病、地方病和住院分娩纳入到大病统筹。适当扩大受益面。

二要坚持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筹资机制,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推行新农合制度,一定要坚持“自愿、互助、公开、服务”四项原则。自愿,就是在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和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坚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尊重农民意愿,注重运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因势利导,决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和硬性摊派。互助,就是要坚持互助共济的性质。公开,就是要坚持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的管理和办事制度。重点是基金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做到规范操作,加强监管,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服务,就是要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和审核报销工作,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让农民受益,得到比较满意的服务。

(三)加强宣传动员力度,积极做好筹资工作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大宣传动员的力度,大力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媒体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参合农民受益者的现身说法,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利益,特别是要将各级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积极组织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今年度的筹资工作,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做到早动员、早安排、早落实。县、乡合管办要加强对农民参合资金的管理,要指定专人、指定地点、分片收缴,并按时将所收缴的农民参合资金及时足额上交,确保资金安全。各乡(镇)要与县民政局、县残联进一步核对、核实辖区内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户数和人数,并采取相应措施,让所有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县合管办要加强筹资工作业务培训,指导、协调好筹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乡(镇)合管办和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整个筹资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具体实际工作,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落实,要迅速组织精干队伍开展今年筹资工作,务必于10月31日前完成90%以上参合率,确保本乡(镇)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全县今年度筹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四)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认真落实保障经费

为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各乡(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一是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卫生财政、民政等有关职能部门及参合农民代表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二是各乡(镇)要按照要求,尽快落实经办机构和人员编制,认真落实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三是要成立有参合农民代表参加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督,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人员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合管办建设,建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效率高、作风硬的管理队伍,确保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实施。县乡两级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能,使管理干部全面把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要点及内函,熟练掌握开展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步骤和监督管理程序,使经办机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就医环境。要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和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严格执行诊疗规程,合理检查,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要积极推行“药房托管”工作,千方百计为农民节约医疗经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使参合农民真正受益。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尽快充实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力量,并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逐步实现县级网上审核报销,切实提高效能。通过计算机管理,减少手工操作,降低管理成本,并能动态掌握县、乡、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各乡(镇)、县合管办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县、乡合管办配置计算机和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八)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加强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一是要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暂行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二是要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合作医疗基金封闭运行,做到“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管帐不管钱、银行管钱不管帐”。三是要便民利民,做到县、乡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按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县级合管办对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出院病人病历和补偿情况进行入户核实;乡(镇)合管办对村、乡两级门诊病人的处方和减免情况进行入户核实。

(九)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机制。一是要继续探索农民筹资缴费办法,建立群众自愿、方便、安全、低耗的筹资机制;二是要继续探索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办法,建立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费用补偿机制;三是要继续探索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建立质优、价廉、规范的医疗服务运行机制;四是要继续探索农村药品流通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农村药品供应机制;五是要继续探索贫困医疗救助办法,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捐助的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机制。

同志们,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县与全市、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全面建设和谐而努力奋斗!

医疗管理工作要点篇8

煤炭行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在保障煤炭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增强煤炭企业的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的劳保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日益突出,企业的医疗费用负担越来越重,现行制度已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因此,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节约医疗资源、控制费用支出、减轻企业负担的新机制,是煤炭行业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1996〕16号)精神,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部制定了《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以加快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步伐。

各煤管局(厅、公司)、直管矿务局(公司)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要报部备案;改革进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向部报告。

附: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1996〕16号)精神,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改革的目标是:从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煤管局(厅、公司)或矿务局(公司)为整体,建立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煤炭行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与国家将要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平稳接轨,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煤炭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

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为煤炭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有利于减轻企事业单位的负担,有利于转换煤炭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方式要与煤炭工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及职工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合理负担。

(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职工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要与个人对煤炭工业的贡献适当挂钩,以利于调动煤炭行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四)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促进煤炭行业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有效地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五)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煤炭部按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本行业的医疗机构,并在不断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医疗机构合理的补偿机制。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包括:煤炭部直属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多种经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统筹对象为上述单位的所有职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

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用人单位缴费:原则上暂按上一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7%以内提取,具体比例,由各煤管局(厅、公司)或矿务局(公司)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医疗需求和经济负担能力自行确定;超过7%的,须经上一级煤炭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用人单位缴费来源:企业职工从职工福利费中开支,离退休人员从劳动保险费中开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从单位预算内资金中开支,差额预算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及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从单位提取的医疗基金中开支;煤炭施工企业从概预算中开支。

个人缴费:先按本人工资收入的1%缴纳,由用人单位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工资增加,逐步提高。离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

(二)个人医疗帐户和统筹医疗基金的建立

1.职工个人缴纳的全部医疗保险费和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暂定为50%),划入个人医疗帐户,专款专用,用于支付个人的医疗费用。

单位缴费划入个人医疗帐户的部分,以本人工资(退休费)为计算基数,并根据按年龄段确定的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计算划入具体人员个人帐户的数额。职工(退休人员)按年龄分为45岁以下、45岁至退休、退休后三个年龄段,年龄档次越高比例越大;具体比例介于65%-135%之间,由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提前退休人员,按职工年龄档次相应确定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

2.个人医疗帐户的本金和利息为个人所有,只能用于本人的医疗支出,可以结转和继承,但不得提取现金和挪作他用。个人医疗帐户当年结余基金,可按城乡居民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一部分相对稳定的沉淀基金,可按同期城乡居民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3.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费用划入个人帐户后剩余的部分,作为统筹医疗基金。统筹医疗基金,原则上由矿务局(公司)社会保险机构管理,集中调剂使用;煤管局(厅)社保机构可从中提取不超过5%的比例作为省级医疗保险调剂金,用于平衡所属单位间的医疗负担差异,抵御医疗风险。部社保机构按此比例,相应提取直管矿务局(公司)的医疗保险调剂金。

(三)医疗费用的支付办法

1.职工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医疗帐户支付。个人医疗帐户用完后的其余医疗费用,按年度计算,在本人年工资收入5%以内的部分,全由个人支付;在本人年工资收入5%以上的部分,由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个人负担的比例分段确定:5000元以下的部分,个人负担10%;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个人负担8%;超过10000元的部分,个人负担2%。

2.退休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医疗帐户支付。个人医疗帐户用完后,直接由统筹医疗基金支付,但个人要负担一部分;个人负担比例为职工分段负担比例的一半,即分别为5%、4%、1%。

3.在个人帐户支付之外,全年累计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超过本人上年度工资(退休费)总额的一定比例时(暂定为20%,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超出部分从统筹医疗基金中支付。

4.国家认定的甲类传染病等特殊病种,或实施 计划生育手术及其后遗症所需医疗费用,由统筹医疗基金支付。

5.工伤和职业病的医疗费、直系亲属半价医疗费、独生子女医疗费、卫生防疫费、医疗行政管理费、医务人员工资及各种津(补)贴、职业性体检费,以及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医疗设备的购置与维修等费用,不列入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可按现行办法继续执行。

(四)医疗机构的配套改革和内部管理

医疗机构的规划、基本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维修,应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立管理体制,理顺投资关系,明确主管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规范资金供给的范围和方式,并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投入。

实行定点医疗和定点购药。医疗保险机构会同卫生部门,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审定。审定定点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煤炭系统现有医疗抢救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并使之进一步巩固发展完善。允许患者持定点医院医生开具的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

根据国家和煤炭部的有关规定,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卫生部门会同社会保险等相关部门,制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医疗诊治技术规范和合理的、分档次的医疗收费标准,可报销药品目录等,以加强对医患双方的有效制约,促进医疗单位改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

医疗保险机构应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有关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范围、项目、费用定额等内容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超出规定范围的医疗服务和药品,其费用不能在个人医疗帐户中开支,医疗保险机构也不予支付。

积极试行医疗服务平均费用定额结算支付等办法,采用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床日费用、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管理,节奖超罚。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经主管部门批准,要合理调整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和医疗收费标准,适当增设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收费项目并调整这类项目的收费标准,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降低药品收入在医疗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要分别管理、分别核算。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制定与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与引导医疗行为,做到合理诊疗,优质服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品销售单位的服务情况和收费标准进行考核检查和监督。

(五)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经办。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使用原则,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各项开支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医疗保险基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要确保基金的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的社会化服务水平,简化费用报销、帐户结算等手续,为职工提供方便。

建立由财务、审计、工会等部门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医疗保险监督组织,定期审查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运营和管理、服务等情况,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四、改革的其他有关政策

(一)对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实行特殊优惠医疗政策。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其医疗费用由统筹医疗基金支付。允许各单位对上述人员在每月给予适当的医疗补助费的基础上,实行个人承担部分医疗费用的办法,但个人负担比例应低于退休人员的负担水平。

(二)对因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多而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其所在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予以救济或补助。

(三)发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和商业性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以满足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医疗需求,但要坚持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的原则。

五、组织领导与机构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具体运作过程中,难度很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

(一)煤炭部和煤管局(厅、公司)、矿务局(公司)分别成立由党政领导及社保、卫生、劳资、财务、审计、 人事、工会、离退休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并组织制定本单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二)部、省局、矿务局三级社会保险机构作为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相应吸收卫生、财务、劳资部门人员成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办公室,隶属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2.组织制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医疗诊治技术规范、可报销药品目录等基本医疗服务的有关规定;3.负责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和管理;4.监督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5.政策咨询、宣传,纠纷仲裁及其他相关配套服务工作。

(三)各煤管局(厅、公司)、矿务局(公司),要根据本意见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本着“保障基本需求,节约医疗资源,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尽快制定医改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抓紧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报煤炭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上一篇:中华高等医学教育范文 下一篇:儿童的安全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