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19 15:35:48

电子计算机专业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1

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的特点,利用电子信息类专业有限的实验条件,在传统的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操作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力求循序渐进,先通过对基础原理的验证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来加深对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逐步涉及难度较大的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

1.1验证型实验优化和整合传统的验证型实验,将验证型实验分为初级验证型实验和高级验证型实验。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基本概念如协议、数据帧和算法等,观察和评价网络性能指标。初级验证型实验主要利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截获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包,验证网络上数据包的基本结构,通过观察分析数据包的传送认识和理解协议的运行机制。高级验证型实验依托网络仿真软件进行,首先由教师给出实验的仿真核心源代码,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及关键部分的提示对网络仿真脚本做相应的修改后运行,利用网络仿真软件中的可视化工具观察网络协议运行过程的动画演示。在高级验证型实验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修改某一参数观察网络各性能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仿真结果,领会协议和算法的含义。以Wireshark软件抓取网络上的数据包为例实现初级验证型实验。该实验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低,配备网卡的PC机和局域网环境即可,操作系统Windows2000或者XP都可以。通过Wireshark软件抓取网络上的数据包,可以得到封包的详细信息[3],如物理层的数据帧概况Frame、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头部信息EthernetII、互联网层IP包头部信息InternetProtocolVersion4、传输层TCP的数据段头部信息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和应用层的信息HTTP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等。学生可以通过每层捕获的数据包清楚地验证数据包头部信息的嵌套,数据帧或包的格式,进而理解网络协议分层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而不是被动验证所学知识,可以用Wireshark捕获到的实验数据分析TCP/IP连接的三次握手情况,识别Wireshark截获到了三次握手的三个数据包。高级验证型实验中的网络仿真软件目前使用较多的有OPNET、Matlab、NS2和OMnet++等。由于NS2是开放源码的网络仿真平台,不需要额外付费,可以运行在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上,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各个层次上模拟网络运行,并支持目前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出现的大多数有线和无线网络协议,所以可选择NS2作为高级验证型实验的主要软件工具。以NS2为网络仿真软件的高级验证型实验的硬件配置要求比较低,配备网卡的PC机。如果现有实验室的PC机已有Windows系统,又想在Linux下运行NS2仿真,可在PC机的现有操作系统上安装虚拟机,虚拟机上再安装Linux操作系统运行NS2即可。在运用NS2做高级验证型实验时,重点是验证网络协议或算法的动态运行和变化过程。由教师给出TCL脚本实现对模拟仿真场景的产生和控制,并对关键控制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学生依据图1所示实验流程完成实验。在这个实验阶段,学生一般不具备独立编写网络控制脚本的能力,对NS2网络仿真软件使用不熟练,所以学生主要是观察和验证已有网络协议的运行过程,修改关键网络仿真参数,通过观看动画演示和分析NS2的跟踪记录文件,得到网络性能如何变化,深层次领会网络协议和算法。

1.2操作性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电子信息类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在传统网络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操作性实验,适当购置一些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硬件设备,如双绞线夹线钳、双绞线测试工具、小型路由器、网络检测设备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硬件实验,如网络线缆的制作与测试、网卡等一些常用设备的安装、设置及使用,路由器的设置、小型局域网的配置等。操作性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操作性实验包括3个步骤:①布线实验。主要是掌握双绞线的制作与连接,使学生明白双绞线与直通线的不同点,能够使用测试仪测试网线,制作出合格的双绞线[5]。②组网和建网实验。主要是掌握如何利用小型路由器、PC机和在步骤①做好的网线连接形成一个小型局域网。通过这一步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级联方法、理解冲突域的概念等。③测试和管理网络。主要是掌握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应用,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ipconfig命令等。对学生在步骤②中组成的一个网络运用基本的网络测试命令进行网络测试和管理。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常用网络测试命令通常都放在验证型实验中,学生实验的目的性不强,通常是把每一个测试命令敲一遍看看结果就结束实验,大约20分钟不到就可以完成,实验的效果不佳。将基本网络测试命令的运用放在操作型实验中,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布线和组网成功的网络进行测试,检查网络是否连接成功,如何通过命令修改网络配置等。这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比较浓厚,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操作性实验结束之后建议学生在家里组建自己的有线或无线小型局域网通过ADSL上Internet,也可以鼓励学生实验在笔记本上配置无线AP(接入访问点),手机接入WiFi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实验内容。

1.3设计型实验电子信息类学生一般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因此设计性实验是电子信息类学生计算机网络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掌握网络基本编程技巧。计算机网络课程通常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三和大四开设,此时学生一般都已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和Java语言,学生具备顺利掌握网络编程技巧的基础。设计性实验的主要内容是用Socket套接字进行网络程序设计,让学生能运用Winsock提供的API函数接口进行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网络程序设计,实现网络数据传输。通过该实验学生可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UDP及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TCP和UDP方式的网络编程模式。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性实验通常是侧重网络应用层通信的设计,即实现网络聊天程序,FTP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开发等[6]。电子信息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底层通信技术,因此其计算机网络设计性实验需要侧重网络底层的通信实验。针对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设计型实验主要包括3个部分:①基于Socket的异步串行通信设计。电子信息类的课程设计中会大量用到串口通信测试,可以让学生设计基于Socket的异步串行通信,通过这部分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串口通信的原理,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Socket编程方法。②基于原始套接字的通信设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进行硬件设计特别是嵌入式开发时,通常要对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和IP层进行开发,而原始套接字可以用来处理数据链路层及IP层数据。这部分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Ping程序,完成数据链路协议设计和修改等。③基于流式/数据报套接字的客户/服务器通信设计。这部分实验是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性实验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于TCP和UDP方式的网络通信设计,如设计FTP客户服务器程序。

1.4研究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主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自主研究实验,采取2~4人为一组的形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高级验证型实验中学生已对网络仿真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通过高级验证型实验学生能了解网络协议的动态工作工程,分析网络性能。研究型实验可以在高级网络验证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深入了解如何修改和设计自己的网络协议,并观察、测量和比较其性能的变化。以NS2网络仿真软件为例,图2给出了NS2的网络仿真模型,由上至下可以针对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分别展开研究。(1)在网络层上,重点研究动态路由。在有线网络环境中,研究动态路由的路由信息更新过程。以距离矢量算法的动态路由为基础,研究当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之间的差异。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在分析无线Adhoc网络路由协议(如DSDV、AODV以及DSR)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设计无线网络路由协议。(2)在数据链路层上,重点研究链路层协议。在研究以太网基本协议(如滑动窗口协议、停止等待协议、CSMA/CD协议等)的基础上尝试修改链路层协议以改善网络在某方面的性能(如吞吐量、延时、数据包投递率等)。(3)物理层上,重点研究无线传播模型和能量模型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不同网络环境设计不同的无线网络的上层协议。

2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有必要独立设课,规范实验教学,并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引入多种实验教学形式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实施,笔者完成了两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班的实验教学任务,对比没有实施上述实验教学的班级学生,发现这两个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掌握更加熟练。下一步,将重点考虑培养学生网络通信协议的独立开发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计算机教学;能力需求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对商务模式和商务规则的实现和创新。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如何把握计算机技术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比重;如何建立合理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如何准确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是电子商务专业教育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

1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体系的设计目标应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早期,鉴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模有限,电子商务专业中计算机教学的定位比较模糊,往往既要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本身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又寄希望通过大量引入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生具备部分从事计算机类或信息类岗位的能力,以便拓宽就业渠道。

但是近几年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求量和收人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类岗位逐渐成为该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相应地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也不断向电子商务行业本身靠拢;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这对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1]。

鉴于以上趋势,我们着手对原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将其教学目标向“培养学

生具备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的计算机技术和能力”转移,全面服务于培养电子商务行业人才培养,逐步淡化面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计算机技术类岗位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培养。

2 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避免过度强调和过度淡化两种倾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比重过大,一方面有可能造成电子商务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定位重叠,偏离了自身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对于缺乏工科背景的电子商务学生来说,大量引入程序设计、算法、数据库技术等内容,容易混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大学习难度,甚至造成厌学情绪。相反,忽略计算机技术,单纯强调商务理论的学习,则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薄弱,无法将商务规划付诸实施,即所谓的“纸上谈兵”。所以,过度强调或淡化计算机技术的教育,都会割裂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与商务的复合性,造成学生先天能力缺陷,不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2.2 以能力需求确定知识结构

不应简单粗放地将原有的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引入到电子商务专业中。而应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和业务的实际计算机技术与能力需求进行分析评估,进而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基金项目:天津商业大学“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点”(504-08TSZY07)。

作者简介:张波,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和数据库技术;潘旭华,男,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

2.3 避免照搬原有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很多计算机类课程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课程相同。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对计算机技术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知识范围及知识深度和广度并不完全适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必须对这些课程进行重新组织和设计。

3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能力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能力需求分析工作可以从分析电子商务行业各岗位主要职责和任务出发,结合电子商务基本业务流程,通过对每个工作环节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和对应专业能力的详细分析来完成。

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策划、实施、运营、营销四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又包括多项子任务,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业务

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施过程中的系统实施环节、运营过程中的网站管理和系统运维环节以及营销过程的网络营销环节。

3.1 系统实施过程计算机能力需求

系统实施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三个环节。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环节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根据电子商务策划方案向软件开发人员提出具体功能需求,在开发人员完成技术评估后,双方共同完成整体网站框架和功能结构设计。所以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员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要素,熟悉Web标准和Web可用性技术,掌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策略,以便能够和开发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并准确定义网站需求。

在系统开发环节中,电子商务专业人员主要起到配合辅助作用,具体开发工作应由计算机、信息管理和软件工程等专业人员完成。

3.2 运营管理过程计算机能力需求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过程包括:商务运营管理(品牌管理、库存管理、交易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管理等),网站管理和系统运维等方面[2]。其中网站管理是电子商务人员的主要运营任务,需要了解信息安全加密技术,熟悉页面设计等网站视觉技术,并且能够读懂、修改HTML等编程语言,掌握数据资源管理技术、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等。系统运维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软硬件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安全等内容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可用。通常如果采用虚拟主机或主机托管等

方式,这些工作会由ISP供应商的维护人员负责;如果主机自主维护则一般由企业的IT部门来负责。系统运维的大部分工作并不需要电子商务人员进行直接参与。

3.3 网络营销过程计算机能力需求

网络营销包括营销分析、营销策略设计、营销实施、营销评价四个环节,主要由电子商务专业人员负责开展。其中在营销分析和营销评价阶段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有可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知识;营销实施方面由于必然会涉及网络广告和搜索引擎营销等内容,所以必须熟悉页面设计和多媒体等网站视觉技术,并且能够读懂、修改HTML等编程语言,掌握关键词分析和链接管理等网络营销专用技术[3]。

3.4 其他计算机能力需求

对于小型企业开展“鼠标加水泥”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学生自主创业等情况,主要受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系统开发等环节也需要电子商务

人员来负责,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除熟悉页面设计技术和HTML等编程语言以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平台开发技术,这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开发效率高、技术难度低、行业应用广的平台型技术,如Shopex、Ecshop、Magento等[4]。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如表1所示。

4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除重点参考计算机能力需求分析结果之外,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和各种电子工具开展的新型商务活动。这类活动和计算机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因此除各类专业技术外,学生还应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了解网络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业务未来技术能力需求以及学生在结束本科学习后进一步深造的需求。所以,Xml、Ebxml、Web服务、SOAP、智能、网格计算的新型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也应在课程涉及。

在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所以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

5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实践课程体系设置

考虑到电子商务“重在商务”的特点,以及该专业对商务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综合要求,计算机实践教学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将其融于统一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在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原则一:围绕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能力需求,

紧密结合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情况,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

原则二:重点体现商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完全覆盖电子商务专业所需的商务和计算机两类基本能力,避免学生存在基本能力缺陷(只会商务规划或只会网站建设)。

主要实践环节对应的商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目标如表3所示。其他计算机能力的实践训练可分别在对应课程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中体现。

6 结语

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研究成果已逐步应用于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专业定位,使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能力和专业岗位的结合度更高。通过跟踪调查,学生整体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电子商务行业就业比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以上教学研究成果是基于电子商务行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展开的一次探索。今后,面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更新,如何建立高效的课程体系更新机制,满足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曦. 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议[J]. 时代教育,2010(5):289-290.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74.

[3] 胡勇,徐耀铛,周建文. 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J]. 教育研究,2008,31(3):234-236.

[4] 潘旭华,尉斌,张波.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5):16-19.

Research on the Computer Curriculum of the E-commerce Major

ZHANG Bo, PAN Xu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orm the basic business processe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this paper analyses detailedly the specific computer ability demanded by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stablishes a complete ability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in computer. Targeted on the talent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this paper, on the bas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ability demand, redesigns the computer curriculum of the E-commerce major, refines and optimizes its course arrangement and teaching content. Now through the initiativ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curriculu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6402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就与计算机联系密切,所以,大部分院校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限选课或者任选课。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也成为了各学科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其中计算机网络与电子信息专业的关系最为密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应用计算机技术等一些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的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其中,许多大学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软件的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该加强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实践方面的能力。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间的差异

大学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而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都存在差异,所有每个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各不相同,其中,有的同学已经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各种操作,有的仅仅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男生与女生之间,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和兴趣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来说,男生比女生对计算机更感兴趣,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的学习中,前者掌握情况较后者者好,而后者更偏重于基础原理和一些概念的掌握。所以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安排,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2.2 枯燥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理论,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缺乏互动等问题,如通信基本理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刚开始进行讲解,面对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很容易失去对整节课的兴趣,不利于教师对后面内容的引导、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3 教材编写更新速度慢

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教材的编写更新,因为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易导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最新的网络技术存在差异,造成教学内容的滞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经常关注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并将新的知识及时溶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新的网络技术知识,方便他们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3 思考

3.1 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中之重。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的肯定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作用,也能够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是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既要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多是从事与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如通信、软件开发等等。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能力的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电子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2 计算机教育的持续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而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与计算机联系密切的专业,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并不断持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本专业的专业课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结合,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融合,课与课之间注意衔接,避免重复,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课程的整体水平,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教育的持续性。

3.3 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改革教学方式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颠覆,而是讲授时要讲究合理性,比如说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原理就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在讲解时,对于基本概念的重点部分要突出,层次要分明,对于基本概念,如网络协议,要讲解清楚;对于非重点的部分,可以笼统的讲述,不要过于复杂,过于复杂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利于其它部分的讲述;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采取教师简单讲述,学生课后自学的教学方式,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如应用层中的一些内容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有些内容,如路由器的配置,就可以采取实验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能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又能增加学生的兴趣。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并加强实践这一环节,因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一要根据课程,适当增加上机以及实验的学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二要增加设计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对问题分析并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以及现实需求。

案例:石家庄市某大学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家里、宿舍里普遍安装的宽带网络兴趣较大,因此,教师通过实践为学生讲解互联网的构建、路由器的配置等问题,并指导学生关于利用子网掩码怎么建立宿舍的虚拟子网,以及如何使用网络管理工具优化网络性能等一些技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对宽带网络这节课与另一节普通教学方式的课程进行对比,前者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后者。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实践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并积极参与其中,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3.4 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才不会使专业课的教学无法进行,并与计算机应用的差距增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本专业的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样能较好的发挥计算机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3.5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网络安全也面临着威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网络病毒的存在,如熊猫烧香,黑客的猖獗,都让人防不胜防,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泄露、钱财的损失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网络安全的技术网络技术,还要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注意自身网络安全,尽量避免受到网络攻击,但是也不能主动危害他人的网络。

3.6 重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内容

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已经共存为一体。而且,现在的电子产品的系统多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融合的应用,而且在产品升级中,往往升级的也是软件版本。因此,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软件与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并注意融合。

4 结语

如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渗透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各个课程中,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更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使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更成熟,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代妮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4).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硬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与许多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设计等)关系密切而又相对成独立体系的特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计算机专业知识构架和培养人才质量。电子技术知识点多且碎,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加上很多学生电学基础较差,因此在学习电子技术的过程中,因无法掌握电子技术的学科特点和规律而无法入门。为了提高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近几年教学成果和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对电子技术教学总结了初步的教学思路。

一、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当前适用于独立学院的电子技术类教材类型贫乏,选择余地不多;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作为基础课课时量有限,重点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尤为关键。电子技术教学的目的一是要为后续专业课打下牢固的硬件基础,二是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与电子联系密切的专业课有单片机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在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内容选材上需要注重专业特色,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以及讲授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比较容易地接受知识,掌握课程要领。电子技术起初是分到两个学期。上学期72课时,选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下学期72课时,选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这样下来学习理论知识的课时太多,学生反而有些倦怠。从05年起电子技术课时重新做调整,安排在一个学期,共72课时,先后选用林婕、杨旭业主编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寇戈、蒋立平主编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第二版),并在该教材基础上增加了与计算机专业紧密相连、与电脑硬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如555时基电路在延迟电路与定时器、报警器、自控开关、玩具与休闲电路及其他电子电器中的应用。在电子器件制作中,要求学生每人应用555定时器制作简易变调电子门铃。如编码译码器在电脑显示屏中的应用,半导体数码管―LED数码显示屏,显示器件为7段码数码管,适于制作时钟屏等,是显示数字的电子显示屏。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思想,从以学科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独立院校学生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电子技术的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是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理解感到困难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多举例,尽量用白话语言表达清晰,帮助他们理解加记忆。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应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析并总结规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提出问题,采用课堂讨论、集中评讲或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弥补他们基础不足。由于电子技术涉及的电路结构复杂,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和保证绘图的准确性,采用多媒体是有必要的;同时,多媒体更能展现出电子电路的整体性及电流的走向性,还可以放映一些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因此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只能适当不能过度,必须配合适当的教学内容使用。电子技术中有很重要的逻辑推理比重,课堂讨论非常重要,而多媒体方式在深入讨论问题时就难以发挥作用,传统的板书则在这方面更为灵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精选的教学素材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

三、树立典型、区分特例、重视电路功能的分析

在电子技术中电路特别多,同一类型电路也是多得数不胜数。所以要树立典型的电路让学生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规律,然后举一反三。如:在讲解放大电路时,以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绘出直流通路,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集-射电压);绘制交流通路,转变成微变小信号模型,分析电路的动态参数(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然后在此基础上变换信号源的输入端和负载的输出端,就有了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另外两种组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再变换核心管子为场效应管,就这样举一反三。这也就要求学生掌握每个规律外的一些特例。比如场效应管和三极管的不同之处,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而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电子技术是以电路为基础的,通过电路结构分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电路的本质,掌握电路的规律,归纳总结和记忆大量的电路结构和功能。

四、注重实验与理论相联系

实验教学是电子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电子元件的物理性及其综合应用,理解和巩固电路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技能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技能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因为社会需要“学则能用”的高素质人才,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较短时间内能独立工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想全面提高电子技术教学质量,一定要重视电路实验与理论课相联系的教与学。利用理论课的学习来解释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电子电路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基本上都包含了二极管、三级管等比较容易损坏的电子元件,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实验质量,进一步做好实验前的讲解及演示是十分必要的。可采用多媒体来更好的辅助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将实验所用器件图片或照片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说明,既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又可以对前面所学内容 (关于实验元件)进行复习。其次可将电路连接方法和顺序以课件等方式进行逐步演示,使学生动态了解实验电路连接过程,还可以将已连接好实验器件电路在不同方位拍照后将数码照片给学生演示,以达到学生可以立体地多方位地了解正确地连接方法,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仪器的损坏,也可解决现场给学生演示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或方位不同造成的一知半解的情况。

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开太多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或动画来演示实验。还可以举一些生产或生活贴近的例子,如学生经常使用到的功放,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总之,架接好实验与理论的桥梁,使偏爱理论或偏爱动手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座桥梁能在学生脑海里建立了,才有可能实现“学用互通”。

五、小结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树立典型、重视电路结构的分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区分特例,加深学生对电路结构本质的理解。通过构建实验与理论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电路,对所学内容加以应用。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符强.对独立学院特色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4):29-30.

[2]寇戈,蒋立平.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07.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5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专业 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素质拓展课中包含一门电子商务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扩充计算机专业相关行业的知识能力复盖,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扩展能力和就业广度。本文提出了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课程改革的原则与思路,并介绍了本院计算机专业两年来电子商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内容。

近年来,我院计算机专业一直秉承以信息产业为背景,注重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办学理念。因此,一直非常重视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且在专业课程的教改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开始,我院对计算机专业的素质拓展课电子商务课程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与实践,确立了如下所述的具体的改革原则与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课改的前提定位准确

谈到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定位,往往只是将其定位在对专业相关行业的了解,和知识面的扩充层面上,这样的课程定位把素质拓展课的方向带入到了概论性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只是围绕着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讲个一知半解。这样的课程定位导制了课程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十分不明显,老师教着吃力,学生学着无趣。前此年的电子商务课程也处在这样一个状况下,由商务专业的老师讲讲概念了事。而素质拓展课的课程定位远不应仅仅如此,定位的重点应该是扩展专业相关行业工作能力,增加就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明确了课程定为的前提下进行的。以计算机专业能力为基础,以商务基本理论为指导,将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培养学生电商网站的规划设计能力,自主网站创业设计具有个性特点的网上商店能力,已经成为该门课程教学的准确定位。同时由于课程的重要情,虽然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已在11级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将电子商务课程提升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2.课改的原则与思路

(1)根据专业特点改革教学

据我校多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从事或涉及到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人不在少数,自主创业开网店的大有人在,这表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网站网页设计及网络应用综合能力,因此我们的毕业生在电子商务行业中,有着网络相关技术上的明显优势。计算机专业的电子商课程学时较少,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好该课程有关内容,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由于电子商务课程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B2B电子商务”、“B2C电子商务”和“C2C电子商务”。而当前社会,各类电商技术在网站和网页的设计中都已较为成熟,因此将电子商务网络操作技能和其所应用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与调整,从而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电商操作能力和技能。

(2)根据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

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也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实际电子商务活动的案例分析,授课时不宜过细地讲解商务理论与概念,主要突出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应用特性,强调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电商活动的关系。而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个人网店的建设也日益繁盛,也是现今年青人的购物方式之一,自主创业的各个网店的设计与建设,自然也成为教学的重点。

(3)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应加强技能教学。加之本课程的总课时不多,要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各类电商活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方法。应加强课程实践,提升实验课的效果,开展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及操作实践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根据现代教学方式改革教学

现代教学方式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视频等的播放,可以把电商界的风云人物请进课堂,现身说法,让必要的电商的理论变的更为生动,容易上人接受。

3.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1)教学内容整合与修订

在2011年,我院就开始了电子商务课程调整,课程负责人撰写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包括每个知识点的授课设计。配合大纲的调整,教材的选取鄙弃了原来的经济类专业电子商务概论式的教材,选择清华大学新版的电子商务实训类教材。2012年,课程授课地点移至多媒体机房,在每次课教学中加入了技能操作练习,课程告别了多年的纯理论教学。在实验部分,增加了各种模式电子商务活动的网站模拟建设,要求学生能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完整C2C网店。

(2)教学模式改革

从2011年起,电子商务课程就开始了多媒体教学,经过的实践取得了有效进展。到2012年,我们在课程教学计划又加入了电子商务模拟仿真实验室。于是,电子商务课程有了内容完善、质量高的多媒体实验,有了教学技能好、结构稳定的师资,教学效果大有改善。在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改革:①任课教师由原来的聘请经济专业的老师授课,改为计算机专业专任老师授课,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虚拟现实的电子商务网站操作贯穿全部教学;②加大了实验学时的比重,加入综合性电子商务活动设计,综合电子商务设计要求学生每人独立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设计。

(3)课程模拟实验的使用

从电子商务概念、网络基本应用能力,到B2B、B2C、C2C等基本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模拟实验中都做了详细的操作训练。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网上操作技能的训练,操作步骤简明扼要,为学生今后走进电商企业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4.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由于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的课程,所以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校外实习期间,计算机专业尤其是网络方向的学生更多的实习岗位与电子商务相关。学生找工作的视野也开阔了许多,从原来的认准计算机专业岗位,到敢于去其他计算机相关岗位应聘。

12届计算机2班毕业生王同学,在一年来的顶岗实习期间,一直从事上海林凯工贸有限公司的电子商务工作,由于勤奋肯干,专业技能过硬,对电子商务操作有相当的基础,从最初的杭州分公司的一名电子商务网站美工,一步步做到上海总公司的电子商务项目策划及运营。在实结中,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经过这次实习生涯,我充实了在校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方面, 最后一个学期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使我爱上了这个行业,在就业心态上我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前我总想找一份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通过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自己完全可以在计算机相关的很多行业中一展身手。一年来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同为12届计算机2班毕业生卢同学,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影响下,一走出校门实习,便开起了属于自己的淘宝网店,马上就把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在他的实结中有这样一句话和这样一句话:“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是比尔·盖茨在十多年前的预言,现在正逐渐在我身上成为现实。经过不泄的努力,其经营的网店现在每天交易额都稳定在千无以上。

5.小结

在全球信息化的影响下,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成为商业竞争的焦点,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和理论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有巨大的需求。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有着得天独后的技术优势。因此,如何培可以从事养电子商务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扩展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课程是一个新的挑战。经过我院近年来的该课程改革,侧重于对学生电子商务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 电子类课程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Electronics Courses

QIAN Shansh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s,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currently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pect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will be applied to the project teaching vocational teaching computer science electronic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its core curriculum reform efforts, put forward specific implementing rules and methods. Make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in the field of software features and hardware electronic curriculum combines knowledge, while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closely linked, and ultimately achieve more conducive to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targe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professional; electronic courses; project teaching

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项目课程要求教学规范,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上。

目前,高职院校具有学生理论知识有限,电子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理论难度大且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现状。对于需要学习电子类课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比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学生,此类课程更是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因此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子类课程的信心。

电子技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电子相关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计算机和模拟/数字电路实验箱为工具,设计者在proteus软件平台上实现逻辑电路图的绘制,电路的模拟和仿真,然后在电子实验箱上实践验证模拟结果。下面以该课程 “组合逻辑电路”章节中“交通信号灯故障报警电路”的设计为例,简述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 项目目标的确立

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做好课前准备,要明确项目需达到的具体目标。教师项目的确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担当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由教师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掌握项目包含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要明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项目内容要小而精最好能在2~4个学时内完成;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自信心。

出于以上考虑,此次课程设计了这样一个项目任务:交通信号灯故障报警电路。生活中每一组信号灯均由红黄绿三盏灯组成,正常工作情况下,任何时刻必有一盏灯点亮,而且只允许有一盏灯点亮。当信号灯出现其它状态时,电路发生故障,这时要求发出故障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前去修理,试设计符合要求的组合逻辑电路。由于这样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兴趣非常浓厚。

2 分组制定计划及自主学习

在项目教学法执行过程中,学生要做到熟知项目教学流程,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形式工作,自行组织完成项目全过程:收集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同时工作要主动,使得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本次项目计划4个学时,以两名学生分为一组,分组时注意将基础牢固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以先进带动后进。这样既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完成项目,又能促进团队合作。

3 项目的实施

3.1 明确项目目标和要求

教师简单向学生介绍本次项目的内容、特点、目标要求、考核标准,并向学生示范设计过程并演示项目结果。明确本次项目目标是: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和设计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列出电路真值表,写出最简逻辑表达式,并画出逻辑电路图;进一步熟练使用仿真软件得到实验结果;进一步熟练操作使用数字实验箱验证仿真结果。

3.2 回顾项目中用到的以往知识

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建立在以往项目知识的掌握上,因此需要回顾本次项目用到的重点难点以往知识。针对本例,主要回顾电路真值表和逻辑电路图的概念、如何化简逻辑表达式、基本逻辑门的图形符号与真值表、仿真软件与数字实验箱的操作和使用。

3.3 讲解和示范新知识与新技能

本例老师需要重点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分析与设计方法。由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会根据选择的逻辑门不同,而绘制出不同的逻辑电路图。因此,老师可以随机选用若干逻辑门,带领学生制定实施步骤,示范一遍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过程。本例作者选用非门和与非门来实现功能。

3.4 学生分组自主实施项目

本项目可由选择不同的逻辑门而形成不同的组合逻辑电路,实现相同的电路功能。为了每组成员能够多设计几款电路图,鼓励每个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之后,每人独立完成一份逻辑电路图的绘制并在仿真软件上观察结果,最终小组共同协作在数字实验箱上验证仿真结果。这样既能避免后进学生的偷懒心理,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各组学生进度适时地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3.5 项目验收与评估

项目实施完成后,应该对每组学生的成果进行验收与评价。验收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代表在数字实验箱上现场演示项目结果,并对自己小组的电路图的设计理念进行解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在验收完成后统一总结集中讲解。

由于每组学生的项目成果总有优劣的区别,而每组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公平评价,因此需要根据现场验收结果给每组学生进行评分。这样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鼓励他们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3.6 项目总结

针对计算机专业电子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项目教学法将某一电子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有独立进行实训的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学习的范围。学生需要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同时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了课程魅力。

随着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来使学生达到掌握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在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计算机专业的电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2] 黄灵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创新[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07(4).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创业能力 专业嫁接

一、专业嫁接的背景

1.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及渠道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广泛覆盖和普及应用,使电子商务在信息社会中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平台。由于其具备的宽口径、高平台的运营优势,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将电子商务作为获取创业“第一桶金”的渠道。

社会经济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且主要需要多样化、综合性的人才。电子商务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大后方”,计算机专业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专业之一,应该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繁荣的电子商务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2.地理区位与人才需求的双重优势

浙江省是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业态最全的省份,杭州市是全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地处义乌,比邻浙江杭州,既有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地理区位优势,又与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大量人才需求契合。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渴望通过“触网”实现创业、走向就业,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层面,是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重要举措。

3.专业嫁接势在必行

当下的电子商务,其行业格局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存关系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企业网络的规划与组建到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再到网站的运行与维护,以及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相关岗位,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直接参与。而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参与方――买家、卖家、物流、金融等全部用网络连接在一起,其交易过程对网络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其网络信息安全和维护成为该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两个专业的相互关联性,促进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模块的融合。

然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定位的局限性,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对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宽度。而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的趋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希望既能发挥本专业特长,又能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创造价值、体现优势,因此积极利用信息化经济时代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在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让学生具备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势在必行。

二、专业嫁接的途径

1.重构专业定位

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大,这无疑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机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存在知识盲区,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创业产生了一道知识的屏障。因此,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构计算机专业定位。

计算机专业定位应该以是否具备系统性和有效性为标准,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的知识和体系,具体而言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网店管理人员、网站维护员和网上业务员,二是注重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的专门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网站制作、网页制作和各种广告文案的策划执行等。为此,应该科学细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领域,按照培养一般网店工作人员和专门技术人才的两个方向,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专业细分定位。

2.嫁接课程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重视专业化的技术培养。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就要扩大专业建设内涵,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实行专业课程嫁接。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多样化课程模式构建。一方面,在继续教授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同时,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调整,按照“学生需求本位”,设置计算机与电子商务融合的方向、网络开发的技术性方向等;另一方面,延展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面,有选择地挑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递进规律,将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内容合理安排进计算机专业课程表。

其次,课程内容以电子商务岗位和电子商务创业的具体需求为导向,配置针对性和综合性强的内容。在调研学生利用其平台创业最需要的综合技能后,有针对性地将该行业所需的技能以课程内容的形式呈现,让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能同时跟进,学习与创业最相关的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等电子商务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两种专业知识碰撞的过程中,学会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再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为主,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必然涉及不同专业教学方法的应用。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具体特点实行“混合式教学法”,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拓展实践模块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学会的综合技能,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模块的内化,更重要的还有创业必需的其他一些技能: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将理论活用为实践的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锻炼只有在实习阶段才能由理论变成现实,良性、完善的实习过程才能使学生零距离过渡到创业阶段,尽最大限度降低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初期的沉没成本、机会成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因此,首先,应扩大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将“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变成“理论内化为能力,以实践检验能力”的过程。在电子商务行业内进行网络运营、网站安全维护、网站广告设计等实际步骤,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还可养成以创业能力为诉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次应拓宽学生的专业实习渠道,注重实践中创业能力的塑造和强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能够塑造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创业的愿望和创新的思维变成实际行动,在前期获得实战的成就感。在校内实训中,通过给学生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实践环境,以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校外实习中,需满足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训练的目标,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实习,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弄清知识在应用中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真正的“理实并重”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阶段,尤其应重视从范围和层次上做出改进:在范围上,突破原有的技能型企业和岗位的“圈子”,将学生能够实习的范围扩大到电子商务行业,保证学生学到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有一个实际的“练兵场”;在层次上,将实习过程阶段化,涵盖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层级,重在层层递进。

4.创新培养模式

将“供给为主要导向”变成“构建供给与需求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满足市场的供给,又能体现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市场供给方面,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的行业,网络与计算机技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计算机专业要培养可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网络安全、网站维护等岗位技术支撑需求的学生,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不仅要求多样化就业,而且有创业诉求。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最需要能力的锻炼,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到核心能力逐级养成:基本能力是针对某一行业一线工作的通用知识技能,专业能力是能满足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代表性知识和能力,核心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特定岗位所必需的专有能力和技术。通过逐步培养,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领域实现理论与能力的有效对接。

三、小结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过程中,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培养综合性实践型技能人才”为最终目标,不仅意识到计算机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而且以实际行动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前面。学校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在学生心中树立“人人可创业”的意识;在日常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又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多样化技能锻炼平台,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练能力、长本领;并且通过专业课程建设革新、师资融通等方式,积极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要素相结合,使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得以优化,打好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基础;还通过“集约式”培养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无形能力和综合专业知识融合的有形能力,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扫清障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一个新台阶,使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前景更加广阔,越来越多创业成功的实例相继涌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法)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2]高魏,孙秀玲.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思考[J].才智,2012(6).

[3]黄韬.通过网店创业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J].科教文汇,2012(36).

电子计算机专业篇8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4

信息产业目前正在向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方向迈进,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于信息产业中占领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电子计算机科技人才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之源动力,是我国向电子计算机科学领域高峰攀登的主力军,这便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电子计算机科技人才指出了紧迫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本人就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建设形式和课程体系实施了研究,着重阐明了专业办学期间的专业办学的指导思想、专业定位、特色及其专业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创新等诸多问题,对于地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大学生从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多,而是供需矛盾表现于结构性失衡。对以培育具备应用型人才为主导的高等院校来说,更是存有既不能够使学生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够培育学生熟悉的运用能力之问题,从而导致了顾此失彼、真正效果短板的局面。[1]

1.1 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社会对电子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强烈,信息时代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人才。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电子计算机技术人才培育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逐渐显露出来。具体表现于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只是意味死记硬背,实践运用能力不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针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而另一方面大批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没有办法找到工作。充分反映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适合新形势下社会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的新需要,我们一定要对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门类实施教学改革。在高校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高校教育教学顺应时展的紧迫需要。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期间的主要矛盾

按照以往对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的认识,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系相关算法之学问,培育的人才一定要具备开展算法分析与运用的能力。此是一项以专业学术发展与分析探讨为导向的培育形式,在此形式下,学校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淡化应用技术的强化培育,培育的人才偏向于学科类型、学术类型,缺少独立克服化解问题之能力;对电子计算机开发和管理工具以及手段的运用不熟、经验不够、缺少对实际事物的抽象反应力。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是追求职业化为目标的培育模式,要求培育的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并且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

1.3 导致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专业定位同社会发展相脱节

高校在电子计算机科学理论探究和知识推广层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对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方面却略显得比较单一。

(2)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计算机专业课堂设置依旧按照多年以前的专业设置方法,没有与电子计算机科学发展和电子计算机运用发展同步俱进。

(3)实践环节缺乏

当前大部分高校以课堂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当作实习实践的主要环节,此实践环节存有学科片面性、同企业运用脱节、缺少系统的、完整的、具体的实习实践环节。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部分属于擅长理论类型的教员,教学十分任务繁忙,没有时间从事运用项目的开发科研活动,缺乏实践应用本领,没有能力在电子计算机应用方面为学生指出更好的指导性见解。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今条件下,电子计算机技术仍处在理论学习和推广期间,发展情势趋于缓慢,理论学习有利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发展。随着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计算机已运用到生产生活领域的诸多方面,社会需要求是大批的计算机运用技术人员,企业需求具有实践经验,并且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能亲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大学毕业生,而高校培育的依旧只是大批理论类型、研究类型的电子计算机人才,由于在培育阶段缺少真正的实践本领及实习环节,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能力发挥方面上还很缺憾,而且已不能适合信息化社会对电子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当摒弃以往的教育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建构以市场为指导、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探求新的人才培育模式。

2.2 改革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

高校在掌握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应当依据社会需要的应用目标设置不同的电子计算机应用教育方向,例如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软件开发技术等;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紧密结合应用目标选取教学课程,选取应当有所偏重,有所摒弃;把教学课程分解为公共必、选修课;专业必、选修课,针对专业必、选修课,必须做到相应的课程构架环节,课程构架内容应当与时俱进,根究企业时展运用的需求,并且依据课程的要点,促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能够立即融入实践环节,并使其在掌握课程应用目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2]

2.3 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基地

高校专业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此门专业课程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掌握该门课程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能把学习理论课程的研究同实践能力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电子计算机专业运用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兴趣,在另一方面,企业运用项目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度和时间的局限性,给学生也指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在学习动力和压力的驱使下,有效锻炼了广大学生的实践亲自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克服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合作的团队互助精神。[3]

2.4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具有相关实际运用开发经验,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能够深入掌握课程的要点,并且根据具体运用实例实行讲解,在实践实习活动课中,能把运用项目的问题研究得十分透彻,条理清楚,方便学生理解和把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可以在学生专业技术方面、就业方面等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扶持,而且也确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典型标杆。电子计算机专业系一项实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使培育的高校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就得提升电子计算机技术动手亲自实践的能力,高校必须改变以往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体系内容,积极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建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双师型的高校师资队伍。[4]

3 结语

在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人才培育理念上,不仅要遵守因循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人才培育规律,而且应当不断拓展对广大学生创新理念及应用能力的培育,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门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育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本领。

参考文献:

[1]谷川,王爱民.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

[2]王璐,赵琳,吴进保.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3]王育坚,居阳,袁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13.

[4]黄安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2010.

作者简介:徐琪(1984.2-),女,湖南岳阳人,助讲,本科学士,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上一篇:出游策划范文 下一篇:生活部部长竞选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