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4 07:48:15

新教师发展规划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1

一、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发展规划的含义

职业发展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青年教师由于其年龄、心理和经历特征,职业理想的不成熟性,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上的茫然与盲从,影响了他们进入职业发展期良好心理状况的形成。 因此,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青年教师确立发展目标,适应未来的竞争与社会需求;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年教师潜能;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成才,有利于高校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满足青年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实现终身教育目标。

二、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新思考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在做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与时俱进,把以下几个方面融入到教学、科研、技能、专业知识等职业规划的内容中。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那就是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如何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创造学、教育技术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

(二)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尤其重要。课程衔接是课程组织的一部分,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过程。课程衔接是连接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或学习经验,使它们之间相互发挥累积的最大效果以达成课程目标。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参照《决定》的相关内容,认真思考如何推进英语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从而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因素。“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专业知识且获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同时还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应用能力。《决定》中强调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内容,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认真思考如何取得国家承认的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取得国家承认的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各级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取得行业特许的执业证书,取得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合格证书等。比如,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则,考取“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等相关证书。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当今时代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决定》提出了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青年英语教师在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时,要思考如何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2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人,高职学院现有专职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1.青年教师思想意识超前,创新能力强,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使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强,容易与学生交流与探讨。2.学历层次较高,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具有“双师”身份,基础理论知识面广、观念新、知识结构更新快、可塑性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部分已成为教学科研中的骨干力量。3.参与意识强,上进心强,工作热情高、信心足,积极肯干,有开拓精神。4.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不过青年教师自身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1.实践教学经验明显欠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欠缺、教学手段少、知识贮备量不够等。2.缺乏足够的敬业爱岗精神,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马虎,很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兼职成了正业。处理不好家庭、健康与工作间的平衡,教师在工作中信心、成就感下降,从而产生职业倦怠。3.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待加强。主要反映在青年教师知识结构不甚合理、教学能力欠缺、科研能力亟待提高等。4.部分青年教师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5.拔尖人才与总数量不相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中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普遍较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的培养也十分缺乏,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少,在国内外进行学术访问、学术交流的更少。如今,对青年教师上岗之初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现在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创新素质有了更新、更为迫切的要求,而最根本的创新动力来自人的内在需求,来自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真正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对其工作真正感兴趣的人才更有可能取得创新成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在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主体意识。同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全面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利于实现这一条件。1.规划要符合个人,因人而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基本素质、目标追求、秉性个性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同样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教师的自身出发,做出客观的分析,扬长补短。2.规划要趋向平衡,从点到面虽然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个人的,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个人目标追求、特点、兴趣等情况制定计划,但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离不开学校的指导,职业生涯管理已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成长的手段,也已逐渐成为有远见的组织的总体上的平衡,关键性战略资产。学校对教师所规划的构架内容指导引领,这样教师的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密切关联,趋向一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显不同,因而学校之内也形成了协同成长的氛围。3.规划要追踪效果,反思汇总教师的成长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因此,职业规划需要调动教师发展自我的内需力。因此,高职院校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了解教师个人的追求目标,为其搭建方案运行获得成功的平台,为教师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规划。高职院校要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有计划的实效追踪,同时通过时反思和汇总,分析自己未能预期达成的原因,可以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重新合理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4.规划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有其阶段性的,在教师生涯的不同阶段,教师对职业的追求也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仅仅需要可行可实践的近期目标,同时要对长期甚至终生的职业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并随着不同的时期进行及时修改。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步骤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综合评价与定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角色,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正确、全面、科学地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学者将教师的职业角色分为三个层面:在教学层面上,教师要成为学生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在师生关系层面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在教师自我发展层面上,教师要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人们要想成功地扮演某种社会角色,必须首先形成职业角色认知,理解所扮演角色应有的行为规范。2.职业生涯发展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作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首先要了解本专业及其发展的趋势。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路线的设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路线的设定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分成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并对各个规划期及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作为不同的个体存在的,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个性、能力、兴趣不同,当他们即使是面对同一环境时所获得的现实机会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就必须在个体特征和现实机会之间取得平衡。4.高职院校要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指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行动方案,学校也要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离不开学校的指导,同时还需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个人努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定期聘请专家帮助教师认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巧,对青年教师加强职业定期培训,为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良好的氛围,建立有效的导向与激励机制,使教师体会到落实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来的进步与快乐,更深层次地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价值,从而使教师乐于从教、愿意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奉献自身的力量。5.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自我评价是行为主体对行为的自我检查与评定,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正视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及时更新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以保证自己的持续健康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应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始终。科学的自我评价应坚持客观性、全面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励性等原则,将组织,同行对自己的评价与自我分析结合起来。评价自己除了要评价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以外,学校还要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以便于教师理性、全面、科学地认识自我。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3

规划发挥先导作用

规划工作是一项先导性的工作,在幼儿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选择以规划来推进幼儿园发展,是基于规划对园所发展价值的深度认同与期待。科学的规划能够系统地分析幼儿园原有基础及所处环境,发现幼儿园的优先发展目标,使幼儿园由模糊发展变成方向明确、目的清楚、行动有序地发展,能够沿着科学设定的方向,通过切实的行动,一步步坚定地迈向预想的目标。

把规划的制定当做民主决策的过程 在幼儿园,规划是一种“参与式战略决策”,是民主管理幼儿园的集中体现。规划不仅仅是对于未来发展的目标设定,更重要的是,在规划制订过程中可形成广泛的参与模式、价值认同和行动引导。通过规划制订,吸引广大教师、管理人员、职工广泛地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幼儿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共同面对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共同谋划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期望目标和实现途径。

把规划的制定当做凝聚人心的过程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促进广大教职工思想观念、个人期望的充分交流,促进对于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吸收,促进每一个人在理解、认同幼儿园发展定位、目标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发展进行思考,形成内在的发展动力。这样,规划所制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就会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成为全园每一个部门、个人的行动航向标。同理,当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在幼儿园规划的指引下,确定发展方向、发展计划,采取积极的行动,就会形成发展合力,就会朝着规划目标较快地发展,从而实现和超越总体规划目标。因此,幼儿园发展规划是一种改进幼儿园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管理理念,是一种现代化的学校治理方略和发展模式。

把规划的制定当做发展的机遇 第一轮三年规划实施期间,我园有效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投入经费,改造设施,规范管理,内涵创新,综合办园水平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社会、各级部门及家长对我园办学质量的期待也更高。我园剖析当前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如何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破解幼儿园发展瓶颈.谋求新的发展平台,以满足社会、各级部门和家长对学前教育日益提高的要求,成为当前幼儿园发展的中心问题,决定着幼儿园发展的未来。我园地处老城区,2004年8月由三所小学的学前班合并办园,2009年9月独立建制,2011年8月移址扩大办园。我园一贯坚持“为政府挑担、为老小区配套、为打工家庭服务”的办园思想,以“阳光之心育阳光儿童”为理念,以“阳光教育”为特色,以“培育阳光儿童、打造阳光教师、成就阳光乐园”为目标,于2007年高标准创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为幼儿园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更重要的是,“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阳光精神已在教师群体中初步形成。但幼儿园当前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尚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日益提高的要求,基础建设的局限性也严重阻碍着幼儿园不断增长的事业发展需求。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10年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行,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规模大发展、质量大提高的新机遇,并赋予学前教育人以新的光荣使命。

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我园在认真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三至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江苏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前教育文件的基础上,针对我园发展现状,展开大量论证,确定了幼儿园在新一轮发展起点上的办学目标:建设管理科学规范、师资队伍优秀、办学特色鲜明、幼儿全面发展、社会声誉良好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

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必须首先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我园“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幼儿全面发展、社会声誉良好的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园”的办学目标.就是我们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进行综合判断与思考的结果,是幼儿园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制定规划的过程,也是凝炼重点建设内容的过程。经过反复研讨,我园将构建管理文化、打造“三度”教师、培养“三度”儿童、实施阳光课程、建设阳光环境等五项工作列为重点建设内容。

构建民主、融合、创新、智慧的阳光管理文化 以多样化学习形式开展“我的梦 南幼梦 教育梦”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全体教职工确立共同愿景下的正确价值观,强化共同愿景下的价值观教育。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一套合理可行、科学明了、操作有序的系列制度,深化机制的激励作用,让每位教职工拥有合适的发展平台。梳理管理经验,构建民主、融合、创新、智慧的阳光管理文化。

打造具有文化厚度、师德高度、专业深度的三度教师 ①“学习+反思”,打造具有文化厚度的教师。建立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教师博览群书、阅读经典,打造学习型组织。②“引导+激励”,打造具有师德高度的教师。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为人师表、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在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幼儿上有新的提升,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③“培训+研究”,打造具有专业深度的教师。加强园本培训与教研,分层次培养转岗教师,立足于岗位培训,拓展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多种平台,让每位教师都有“讲座”、上课”、“论坛”的机会,促使教师获得充分发展。

培育具有多一些温度、多一点亮度、多一份气度的三度儿童 我园把儿童的园本发展目标定位为三度儿童,并梳理了三度儿童的品质特征:多一些温度、多一点亮度、多一份气度。①在领域课程及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更多一些温度。②在阳光体育特色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体魄,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个性特长,更多一点亮度。③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懂得感恩、自主自信、宽容大度的阳光心态,更多一份气度。

实施以常态、高效、活力为主题的阳光课程 阳光课程以新纲要提出的“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为总目标,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态度,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勇于展现自我的能力,培养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心钻研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①园本资源整合为课程。包括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环境资源等。社区有较鲜明地方特色文化,家长群体中有合适的指导顾问,教师群体中有开发和执教某课程的人才,园所周边有自然的课程环境,园所硬件设施能满足某门课程的需要。以我园的阳光体育特色课程为例,我园今年暑假对室外场地进行改造,在环境布置、设备添置、师资培训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准备,为课程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②经典活动定型为课程。基于培养“三度”儿童的“阳光体育节”“宝贝才艺秀”“六一文艺演出”是我园传承数年的经典活动,经过不断修正、润色,方案渐趋成熟。我们主要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环节和活动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化提升,定型为园本活动课程的主体内容。③特色项目提升为课程。我园特色项目为阳光体育,每天的晨间活动、下午体育游戏,是我园阳光体育的两个特色项目,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整理,形成了小、中、大三个学段较完备的教学资源,并经过课程化整合,形成三个学段的园本教材。④引进项目转化为课程。创生性课程无疑是最具原生态色彩和园本性特点的,但园本课程的构建也不完全排斥用引进的方式来弥补自身教育资源的不足。新一轮规划实施期间,我园将引进具有园本适宜性、文化相容性和价值取向的一致性的外来课程。

建设平安、健康、多元互动、凸显儿童体验的育人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幼儿园阳光特色文化理念为行动方针,努力建设一个平安、健康、多元互动、凸显儿童体验的阳光园所。

关注规划的动态过程

全员参与研讨,让规划体现集体智慧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幼儿园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集体研讨相结合,遵循“在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协商,在协商的基础上趋同”的基本原则,把制定规划的过程转化为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人心、汇集发展力量的过程。在分析现状、形成文本、实施规划等各个阶段都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各方对幼儿园发展的期待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办出高质量的幼儿园,幼儿园发展规划才能有力地促进园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注重目标的分解和落实,让规划体现高效执行力 规划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幼儿园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注重目标的分解和落实。幼儿园在建立了发展规划目标体系后,将发展目标进一步分解成年度目标,再将年度目标分解到每学期工作计划中,落实到幼儿园每个部门、每个人。整体规划,分项落实,责任明确,责任到人。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发展规划各项指标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不断反思与修正,让规划得以丰富和发展 规划工作的对象是未发生的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出现,所以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调整与改进。同时,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障碍,这时就需要有坚持做下去的定力,认准大方向,将规划执行到底。幼儿园发展规划是在讨论、制定、反思、修改、落实的过程中日趋完善的,与幼儿园工作同步螺旋式上升。

通过规划的制定和近期的实施,幼儿园各项潜在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各类创建目标如期完成。在规划的引领下,活动室与室外运动场地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已完工,阳光课程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让我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规划是幼儿园引领发展方向的行动纲领.是推进幼儿园整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规划的引领下,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必将实现我园优质发展的宏伟蓝图。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4

学校依托“构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团队;打造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的研究团队;形成团结和谐、身心健康的阳光团队”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小组,对学校已有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和调整,用制度文化的建设强化教师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形成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教师发展管理流程。流程包括自主管理、学校管理和评估反馈等多个环节。

对自身现状的准确定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自我发展基础诊断评估工作。首先由任课教师围绕自己的知识、兴趣、特长等,开展自身素质评估、成长环境分析、教学活动反思、成长历程反思等活动,形成教师个人发展基础诊断评估报告,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教师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使其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发展现状。

学校还聘请了市区相关专家开展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项目培训工作,帮助教师多角度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指导教师完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学校针对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反思活动,有效激发教师的动力,挖掘自身发展潜能,创造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校通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工作,探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个体因素的影响,探寻促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目标,学校采取了多种管理模式。

首先,学校采用“规划引领、实践为主、名师帮扶、资源引进”模式,促进教师的成长。规划引领:在学校发展规划大背景下引领教师开展个人生涯规划,让教师能够沿着自己职业生涯的预定路线有计划地逐步实现。实践为主: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听课、讲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教研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名师帮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优秀教师和区域内教育教学专家的资源优势,通过名师的“传、帮、带、导”等有效手段,让青年教师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资源引进:通过实施与名校结对,拓展教师的视野,借助名校的师资优势,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针对“青年教师、中年教师、骨干教师”三个群体采取分层推进的管理模式。学校对青年教师群体主要采取“集体研修”的活动模式,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汲取集体智慧、迅速成长;对中年教师群体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和“专家引领”的模式,目的是帮助中年教师克服“高原期”的为难情绪,突破发展瓶颈;对骨干教师群体主要采取“名师工作室”的形式,让骨干教师时刻对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做总结和反思,使他们的目标更远、更高,加快其成长的步伐。

每个学期末,学校领导小组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阶段目标落实的评估工作,评估包括教师个人评估、小组评估和学校领导评估三个层面,将教师的实际情况与职业规划相比较,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帮助教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修改和调整,逐步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辩证思维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4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大批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厦门二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运用辩证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坚持内外因结合,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事物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厦门二中位于美丽的鼓浪屿岛上,有着110多年的办学历史,曾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6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殷承宗、陈佐煌等音乐家。近些年来,由于诸多的原因,学校的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学校的办学质量下滑。教师超编、年龄老化,老师们心态犹如恬静的鼓浪屿,平和淡定,钻研拼搏意识相对不足,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都不够,学校发展受到影响。

2006年,福建省实施高中新课程,2007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做了重大调整,2008年学校高中部整体搬迁到五缘湾,办学规模扩大,一批新教师加盟,这些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宁静。利用高中新课程推进的有利契机,学校领导积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因,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调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对于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在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前,很多教师不清晰也不思考自己处于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采用怎样的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希望外界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怎样的帮助等问题。因此,表现在工作上,常常是被动地听领导安排,以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为目标,没有多少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当工作不满意或遇到挫折时,往往归咎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力。结合教师状况和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学校从四个方面指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我是谁?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梳理、盘点。第二,我在哪里?客观环境的分析,包括学校的变化、高中新课程的要求等多方面。第三,我要去哪里?确定自己努力发展的目标,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第四,我如何去那里?制定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并落实到行动中。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的过程,它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教师心中有了明晰的奋斗目标,理性思考自己的发展,有了成长的紧迫感,有了成长的目标与不断进取的动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包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从外部支持的角度,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利的发展平台来帮助教师提高职业素质的过程,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因,是必要条件。

厦门二中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实行教师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尊重;搭建学习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空间;积极为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各种条件。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给骨干教师成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搭建最稳固的平台,力求教师主体式发展。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关心教师生活,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在时间、资源等各方面保障教师专业成长,从物质和精神多方面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完善提高。

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等,增强了教师的自我意识,克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现象”,为教师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教师把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的目标有机结合,积极主动参与、自主谋求发展,实现自主成长。在厦门市举办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各项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量的积累,着力打造名师、培养青年教师,分阶段实现教师发展规划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为抓住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机遇,重振厦门二中的雄风,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制定了《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07~2011年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建成一支具有较强事业心,良好师德修养,有先进教育理念,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合理的师资结构的一流师资队伍,提出新的五年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258”名师目标:即两名特级教师、五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或培养对象、八名市学科带头人或市级骨干教师。学校创新骨干培养机制,建立骨干教师承担课堂教学示范、青年教师导师、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或案例研究的责任制度,让他们在示范与指导中提高课堂教学与反思能力、通过课程开发提高课程执行与开发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的培训和进修,以落实、实现名师培养目标。一批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带领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厦门市乃至福建省享有一定的声誉。我校现有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组成员6人,市教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3人,厦门市名师讲学团成员3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还有一批在培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学校获得厦门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集体,5位老师被评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个人,语文组被评为先进教研组等等。

随着高初中分设,二中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近两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加盟,给二中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修订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对新教师实行“双师制”培养,即给每名新教师配备2名指导教师,1名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和1名德育工作指导教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在教学、教育方面迅速提高,做合格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新教师指导方案》,在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班主任工作,新课程专题,教学基本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让新上岗的中、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材、胜任新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与竞赛制度、加大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力度,提高其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缩短成长周期,加快成长步伐。定期进行新教师培养经验交流会、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交流学习,鼓励、帮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新教师成长迅速,在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频频获奖:在厦门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八个;在厦门市德育论文评选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16项,在班会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实验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对于学校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分阶段逐步实现。

按照学校五年规划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确定了五年教师专业成长要达到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确定每一年度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措施与途径以及检查落实的具体办法。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依据学校规划和自身实际制定职业生涯的五年规划、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扎扎实实地积累、锻炼、提高。比如,对于新教师,我们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帮助,新教师见习一年期满后,教育教学上要达到“入门”, 教龄满三年后,要达到“胜任”, 教龄满六年要达到“成熟”,在此基础上,再向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方向努力。

事物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正不断探寻其中的规律,力求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N].新华网,2010年02月28日.

[2]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N].新华网,2009年10月11日.

[3]程振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设计/名师工程书系〔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6.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6

2011年,全市教育事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为载体,以深入宣传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狠抓工作落实,为“十二五”开好局奠定扎实的基础。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本地户籍幼儿入园率达到97.9%,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24%,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2%,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2%,普职比达到1:1,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8%。

(一)抓规划制订,明确各类教育发展目标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们按照“十二五”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认真制订各类教育规划,分解工作任务。市里先后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和促进教师流动等三个文件。对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县、市区教育布局规划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制订完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教育人才发展规划和开发区教育规划等。

(二)抓薄弱环节,重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以提高学前教育公益化水平为突破口,积极破解入园难问题。2011年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暨幼儿园建设现场推进会,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并在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教师培养和民办幼儿园补助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市、县和乡镇三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51所,学前教育公益化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继续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新增省一、二级幼儿园48所。

(三)抓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1年年初,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今后五年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作出部署。先后召开推进均衡发展、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现场会。制定《市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评选办法》,以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全市教师从城镇调入农村的有210人,其中担任校级领导的有79人,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有1300多人次,农村教师上挂学习的有200多人。校安工程完成35万平方米,标准化学校新增97所,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达标率提高到98%,校园网建成率达到85%,义务教育均衡度指标达到0.74。教师在省教育资源网的访问量已达到35万人次,全省第一。启动实施“名优学校反哺计划”、“学校助进计划”、“民工子弟学校共进计划”等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制度,得到省厅主要领导的肯定和《中国教育报》的宣传。

(四)抓教育服务,提升教育与经济贴近度

2011年,中职免学费范围从原先的三大类扩大到全部专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中职免学费教育。

加强职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调整工作。专题开展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调研,召开“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培养区域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民主恳谈会,协助市直高校制定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方案,启动大石化项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前期工作。市直高校新增生物制剂技术等4个专业,撤销旅游管理、会计等8个专业。中职学校新增核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等11个新兴专业布点,撤销35个传统专业的不合理布点。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实行市级统筹管理,医药化工等11个省示范性专业实行全市统筹招生,同时开展市级精品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评选工作。

推进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工作。促成学院与金融企业开展校银合作,举办金融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共签约900多人次。市直高校获国家专利23项,85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提高经济效益5600多万元。组织开展“千名中职教师进企业”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深化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加强社会培训工作,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与社会培训人数达到1: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市直高校本科、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4.86%、96.18%、99.14%,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达61.4%、64.6%和64.45%,均创历史新高。

深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举办市第二届高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和市第八届中职师生技能大赛。14位高校师生获国家职业资格技师证书和“市技术能手”称号。中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均获得一等奖。新增1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1000多万元奖励扶持。

(五)抓中心区教育,加快提升开发区教育品质

专题调研加快市区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认真编制市区教育布局规划,推动中心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召开开发区教育发展务虚会,深入研究开发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制订了“十二五”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开发区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深化开发区学校的教学督查工作,深入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加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教师培训工作,新增市级名师5人。学院路小学今年秋季建成并正式招生开学,拟建的文华小学已完成图纸设计工作。

(六)抓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申报的3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和遴选确定的40个市级试点项目均已开题研究。在全省率先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积极构建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组织实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完成《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启动实施自主式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评出第六批市级名师名校长79名。加强特色学校等建设,扎实开展“两体一艺”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市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田径、球类、武术、朗诵、书画、歌舞等比赛,均获得好成绩。成功承办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入全市高中学校教学调研和业务指导,2011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较去年明显下降。

2011年,我市教育事业在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教育装备水平还处在落后位置;择校热择校贵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前教育公益化程度较低,“低、小、散”现象较为突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教师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等等。

二、2012年教育工作思路

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公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学校特色化、市区教育一体化,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7%以上,普职比保持在1:1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左右。

(一)坚持两个为主原则,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学前教育以公益化为主,加快公益性幼儿园建设,争取建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占比达到90%以上,鼓励村集体兴办公益性幼儿园,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0%。出台公益性幼儿园收费指导标准,落实学前教育困难补助政策。坚持办园以规范化为主,扎实推进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大“低、小、散”幼儿园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水平,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5%。

(二)抓好四项机制建设,争取全面通过县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为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和考核制度,强化县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切实降低“择校生”比例,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费。切实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教育装备配置,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和多媒体配置比例,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以校长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对象的教师交流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三)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内涵。推动地方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两体一艺”和大课间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特色示范性高中建设”活动,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高中质量动态跟踪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开展常态化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探索普职教融合发展,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提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出台《市中长期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开展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深入实施新教师培养期制度,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切实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四)开展三项行动计划,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以增强服务、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行业自动对接的专业设置机制,基本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专业体系,提高教育与产业的契合度。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启动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特色专业。着力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提升高校的咨政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百千千”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百名教授学者下企业”、“千名中职教师进车间”和“千名技师进校园”活动,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争取新增省级及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3所,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3个,省级骨干专业、新兴专业、特色专业4-6个,夯实职业学校和高校基础能力。全面推进社会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构建区域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平台。

(五)谋划市区一体布局,提升市区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完善市区教育布局规划,推动新建、迁建高中资源向环绿心布局,促进市区教育资源向环绿心区块集聚。完善市区民办教育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出台开发区“十二五”校网布局规划,积极做好学校建设的相关工作,及时启动文华小学和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办学的前期工作。深入实施开发区教育品质提升工程,继续加强开发区优质师资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工作。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7

Abstract: The college is trying to reform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eople-oriented is the focus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n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i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group,then it put forward some utility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on architecture.

关键词: 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城镇化;教学改革

Key words: architecture;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urbaniz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95-03

0引言

在当代“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席卷全球,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形态,而且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满足人们的生存、行为、精神和发展等方面的需求。高等院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己任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发展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当代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据国家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到2008年中期,世界城镇化水平平均已超过50%,而中国城镇化水平也已到44.9%。中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一方面反映我国的国民经济还较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体现我国城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不足,城镇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城市在建设中不顾历史文脉、周围环境,一味标新立异的建筑随处可见,缺乏处理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关系的专业人才是主要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及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建立完善的教学法体系。具体指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浓厚兴趣,掌握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技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仅以建筑学专业必修课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加以阐述。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等方面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人们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新的规划理念、思潮和设计方法不断地涌现。而汇集其精华的城市规划原理课是应用性较强的建筑学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学科范围广泛,知识更新频率较快。因此,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教材,应根据形势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

1.1 全面了解城市规划学科的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的理念几经演变。教师应掌握国际及国内城市规划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变化,并将其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例如: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的“周礼・考工记”,现代城市规划、建筑思想的典范“田园城市”和“光辉城市”,当代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等知识。

1.2 及时更新城市规划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概念、理论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涉及范围很广,它的很多内容基本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且,多数概念、理论始终处于发展之中,需要逐步的完善、调整。任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根据学科的发展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所讲授的内容。如教材中列出的城市规划的作用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在2003年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的参考用书中记载的是“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城市建设发展上看,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以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操作而得以实现的。通过分析可能看出后者比较科学、合理,学生易于理解。

1.3 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的编制与设计城市规划的编制与设计可以拓展建筑师的知识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也是本科建筑学教学大纲的重点之一。城市规划编制与设计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否顺利地走向社会,成为设计、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主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仔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利用powerpoint 、CAD、Photoshop等软件进行教学,讲解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各个层次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等。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理解、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种认识方式也是符合认识论的基本规律的。

1.4 增加和补充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城市规划管理是建设项目的组织编制、设计、建设和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系统工程上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及保障系统等。具体指根据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使用和各项布局,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组织、协调 、引导、控制和监督,使土地资源系统和各项建设的空间关系形成合理的结构,使城市建设能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若将学生培养成了解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理论、编制方法,还应懂得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内容虽然不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宽他们的就业空间,为社会培养规划建筑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5 正确处理好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规划不仅与建筑学、环境学、市政工程、土木等息息相关,而且涉及城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地理学及信息技术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应有所涉及,尤其是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及环境变化对城市生态的影响。高等院校应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定的预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和子孙后代造福。

1.6 加强城市规划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城市规划原理可分为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两大部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教”进行设计的,大纲内容突出了课程的知识点,对于学生通过学习所应取得的规划技术,运用技能要求虽然提及,但在实际理论教学中,往往是知识传授为主,技能训练少甚至无,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内容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今后应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课程大纲要明确规定学生学的时间与老师教的时间比例。教师课程活动讲解不得超过2/3,应留1/3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和进入政府或企业部门进行实践等。

2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在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传统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教育活动。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和创新。

2.1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法体系如何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话题,更是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重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法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潜力,给学生广阔的知识及发展空间是有效的措施之一。城市规划是灵活的、立体的、网络化的知识,依赖于广阔的信息来源。教师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及实务案例等多种资源,并且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达到启发式教学、形象化教学的目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及其他渠道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信息量,参与教学的各个阶段,展示自己的知识才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2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二维平面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三维立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使教师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重点突出,学生易于吸收、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规划设计课的教学,在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三维建模的特点,结合简单的动画,可以使设计理念感性化,及时对不理想的建筑单体造型、建筑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以达到舒适、安全、幽雅的环境效果。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规划区域鸟瞰图,使抽象的设计空间变得真实,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2.3 加强建筑及规划模型制作的训练力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规划设计的二维表现,甚至以表现的好坏来判定一个设计作品的优劣,而忽视规划模型的制作,或只作为最后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将制作规划模型贯穿于设计课的全过程,是国外规划院系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例如: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建筑学专业的设计课均需制作模型,欧美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的教学更是秉承包豪斯的传统,从未放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国内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设计课也非常重视制作设计模型。通过制作设计模型可以直观地反应规划意图和空间结构关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空间想像力。

2.4 在理论课中强调引入案例分析和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开发项目的极少重复性。目前,城市规划理论学说仍不严密、不完整。因此,城市规划项目的案例分析和研究(Case Study)就显得十分重要。城市规划原理等理论课教学应该借鉴工商管理MBA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说明城市现象和问题,总结规划设计经验,让学生加深课程基础概念及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相关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教师出示一个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各抒己见,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也比较好。

2.5 在实践课中加强对规划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城市规划原理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要想透彻的理解课程内容,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对学生来说,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分析和预测是必须掌握的技能,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状况的分析与预测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搜集相关城市近20年人口、经济与用地等相关数据,上机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分析和预测,最终做出人口金字塔图、GDP趋势图等图件成果,并根据分析数据,撰写文字报告,这一部分实践课主要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通过该部分的实践,提高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教学改革,光从教师“教”的一方面进行改革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要从“学”的一方面也进行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听、记的听课方式,由单方面的接受知识变成双方的互动教学,增加语言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抓住教师给予口头表达的机会,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另外要多动手,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上,学会编写一些小文章或者方案介绍等,学习做一些电子的演示文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要求学生加强在课外的多方位的知识吸收,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已千变万化。因此学生不仅要看课外书籍,还应从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课程师资队伍的改革

近年来,各地建筑规划院系片面强调师资队伍的学历文凭,教师基本是由博士生、硕士生组成。他们大多数一直生活在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高校建筑学本科教学目的是为城市建设培养合格的建筑师,而目前检验合格建筑师的标准是通过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即国家承认其已具备履行其岗位职责与业务活动所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场地处理及环境设计占很大的比例,建筑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才能通过国家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成为合格的建筑师和专业教师。

3.1 让年轻的专业教师下基层锻炼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社会,迎接时代的挑战,就必须走出象牙塔,高校的建筑规划院系应与设计、管理、建设单位密切联系,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及时输送给社会,并将实践经验反馈给学校。担任建筑学专业课教学的教师需要经常到研究所、设计院、各委办局、施工建设现场等进行锻炼,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开始尝试,效果不错。学生反映经过实践锻炼后的教师讲课生动、观点明确、例证翔实、案例分析透彻,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改变了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这种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3.2 鼓励专业教师进修,学习和参加注册师考试要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就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就应积极鼓励并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教学进修与学习。让他们在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先进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鼓励支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参加注册师(注册建筑师或注册规划师)考试。通过注册师的考试,能促进教师认真学习建筑及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了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查、实施、监督和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同时这也是让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3.3 邀请校外专家来校授课和作演讲等建筑学、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具有多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对城市和建筑的历史发展、开发建设、空间环境的改造等认识是一笔可观的知识财富。邀请专家来学校讲学,讲解一些建筑、规划建设方面的实例,分析其成功的经验、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途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学科认识的理想化,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合理,走向社会后可以很快地承担社会赋予的重任。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的压力。

3.4 积极鼓励人才有序流动要解决好我国当前建筑规划教育工作存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多学科背景和“杂交优势”的师资队伍。在现阶段,我们应结合国情,积极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教学合作,特别应积极鼓励人才的有序流动。逐步改变我国建筑规划院校师资“近亲繁殖”的普遍现象。

4结语

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迅猛而持续的发展。中国在21世纪将又快又好地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全国各地的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按科学规划逐步完善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建筑物,构筑物和生态及环境保护设施,日益改善城镇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争取早日进入小康社会。未来城镇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将向城镇集中,经济发展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城镇的发展。因此,在未来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城镇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需要许多知识全面,能力扎实,学有所用,勇于挑战的建筑、规划方面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所以,建筑学专业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4]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新教师发展规划篇8

关键词:战略管理思想 高校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88-02

目前,不管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来说,都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快的高质量的发展,而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必须依靠很多资源的支撑,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是其中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所以打造一支职业道德高尚、关注世界高等教育前沿、具有现代创新性思维,勇于进行教育创新和科研创新的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国外很多高校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运用战略管理思想,通过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规划来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本文从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中,尝试找到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进行管理的方法。

1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1 教师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脱节

高校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因此管理的重心必须是学术管理,而教师作为学术研究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育人,同时还必须进行学术钻研,维护高等教育理念。但是国内高校在对教师队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也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高校依旧采取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部门具有很强的官本位意识,缺少服务意识,管理手段落后,只是行政管理,很少对教师的自我发展的考量,对教师的关心与了解程度不够。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忠诚度,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1.2 管理模式具有高度的行政化

上文已经分析到,国内高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通常都是采取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化程度较高。不管是组织机构设置还是相关制度的制定等方面都莫不如此。这样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在当前这个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形势下已经不再适用,其弊端和问题逐渐开始暴露出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产生了影响。管理模式行政化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组织的地位而忽略了教师的主体性;过于注重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教师的个人发展;过于注重管理的外控性而忽略了教师的自主创新。

1.3 运行机制效能与其“战略性”不匹配

在管理学理论之中,机制指的是管理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同时通过相互制约和影响让管理机体运行和发展的过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能否体现出高效能,符合战略性的特征,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息息相关。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常常会受到宏观管理体制的束缚,很难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性的协调,加之由于发展的历史阶段限制,在微观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还不能够达到系统协调和规范有效,制度不配套的问题经常存在,如体现在政策方面的矛盾以及运行方面的矛盾。

1.4 教师评价的观念、方法不科学

一方面,很多高校都采取的奖惩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奖励或者惩罚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偏向于对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情况以及学生教育情况的量化考核,但是却缺失了对教师综合素质以及潜在能力的定性分析;另一方面,目前对高校教师的评价理念相对来说较为混乱,有时过于注重管理目标,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其作为“人”的特殊性,有时又一味的注重以人为本,忽略了教师能力与业绩的管理。因此从这两方面来说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评价观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对高校提高自身整体的科教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会有很大影响。

2 战略管理思想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2.1 要切实做好战略环境分析工作

战略环境分析一般来说是针对高校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区域环境以及高校内部环境而进行的。在进行战略环境分析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要认识到战略环境分析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的掌握高校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会对高校教育带来那些影响。比如说高校教育的模式、层次等有哪些实际需求,对于这些需求,高校的战略资源拥有什么样的供给水平,即是能够给予高校多少动力来应对这些需求,高校如何来进行战略资源的配置规划,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从而为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战略目标选择指的是在明确战略环境分析结果的条件下,决定能够达到何种目标或者运用何种思维方式、措施、方法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2.2 要考虑战略管理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我们只有首先制定好有效的规划,才能够通过落实规划内容来实现高校自身发展的目标。所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制定规划之后不能够束之高阁,而必须要让其贯彻落实,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战略环境的变化时刻关注,努力收集各类信息,做到及时反馈修正,从而让制定的规划能够切实的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产生推动力,保证高校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比如说与美国教育战略规划类似的,具有详细条目要求来指导实施和进行对照评价,确保规划中各个任务目标、方法之间能够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例如说规划的最终效果可以和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绩效相挂钩,通过高效的实施评价来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成效。基于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必须要从整体上进行全面把握,从规划的制定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应该确保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流程,而不会顾此失彼。

2.3 对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要有系统认识

一方面应该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到高校自身战略发展规划之中,从而整体思考、促进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到国家、省市相关的发展规划之中。相关责任人必须要认识到,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高校本身乃至于国家省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高校或者省市区的社会发展功能,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本身乃至于省市区规划发展目标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思考,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全局性的认识,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审视。

2.4 要积极借鉴他国、他校的经验方法

对高校来说,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手段可以从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借鉴,而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战略资源去重新进行探索。比如说我们可以借鉴耶鲁大学的成功经验,在传统中进行创新,在主动改革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虽然国外其他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方法是根据他国他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和规划的,但是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是可以相通的。国内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可供利用的方法论较少,所以各个高校都应该根据自己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不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最终才能够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从而帮助高校打造一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高校的生存发展。

2.5 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战略性理论指导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必须要依靠战略管理思想的理念、理论作为指导,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更新,从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从操作方面上进行协调,从管理流程上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也是高校的必然选择。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战略管理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一大进步,其重点在于实施战略性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其实践系统的建设,而实践系统本身具有的与高校特定环境相匹配的特征,从而让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活动得到实践系统的有力支持而不断提升其效能。因此在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应用战略管理思想和理论,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是高校人才战略的应有之义。

2.6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其他措施

首先,必须要构建提升高校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机制。组建一支业务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这才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对高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高层次教师队伍的培养,让高校内部组建一个梯次结构科学、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骨干群体,从而最终实现高校高层次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

其次,必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中的核心力量,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构建高层次教师队伍战略为导向,将眼光放在全国甚至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之上,结合高校自身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实际进行同步对比,从长远性全局性发展性的战略眼光来制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方略,从而不断增强高校的竞争意识。

最后,必须进一步健全教师队伍激励机制。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性发展必须要注重把实践发展和理论方法融入到所有的发展结构与目标过程中去。制定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激励机制,树立鼓励劳动与创新创造的鲜明导向,同时积极的引导教师投身到高等教育创新与科研创新中,从而为高校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3 结语

战略管理的理念最先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引入教育界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国内对此的相应研究也比较少,战略管理思想的适用性也需要时间来检验。国内高校管理者必须要充分认清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趋势,准确把握高校定位,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全面规划,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上,积极应用战略管理思想来指导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高校竞争力,推动高校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颖.浅谈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档案,2012(6):19.

[2] 郭飞军.“人本”思想在高校人事管理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49.

[3] 周莉.高校教师成长理论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南方论刊,2012(2):68.

上一篇:有的人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燕子妈妈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