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09 10:01:21

野外生存技巧

野外生存技巧篇1

把穷人打昏吧!波德莱尔写道。

谁是城乡居民印象中近十年来从改革中获益最多的群体?官员、演艺人员、私营业主名列前三甲,农民工、工人和农民名列最后三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007年的调查还显示,医疗、就业、贫富悬殊、等是当前中国的最重大社会问题――虽然两极分化和不公正的苗头已现,仍不能说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镀金时代。不是吗,尽管很艰难,我们在努力创造和谐。

目前,在程序正义、资源分配和社会保障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形之下,生存是一场博弈,成功是一次突围。芸芸众生如何活得更好?无他,唯野心、技巧、心灵鸡汤耳。

野心:野心――目标――计划――实施――成功(离开底层进入更高阶层),成功学链条的起点是野心,也是被形容为“穷人最缺少的东西”。

中国人心态向来是小富即安过日子,所谓大富大贵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垂名青史,对多数人来说不过像流着口水又吞回去的白日梦,大抵以“跳农门”、中举、入公门和结婚生子草草收场,把未遂的成功希望转嫁给下一代。

中国正值上行社会,机会多了起来,成功像是一场跑马圈地的运动,早到早得,多占多有;上升通道和成功野心一起被激活,活在底层的大多数及他们的第二代奔波在路上。又是一个调查:在7916名参与者中,92.9%的人希望成为富人,尽管他们认为富人兼具奢侈、贪婪和腐败。“我就是想混进富人阵营里去净化他们”,有参与者说――有野心的穷人才这么想,这么想的人跳出底层的概率很大。

技巧:借力使力是人之本性,跟厚黑学无关。就连从不投机取巧的许三多也会说:班……班长,俺们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汪汪汪。

城市“孔雀女”声讨农村出身的“水晶凤凰精英男”振振有辞,但她们太短视了,看不到底层生存逻辑:不断把工资寄给老家的父母、亲戚,利益反哺,能有效提升家族的生活品质、抗风险能力和教育储备金,避免贫穷在家族中的代际转移和被世袭,共享“知识改变命运”的成果。

又是一个调查(这年头调查真TMD多):中国内地只有16%的员工非常敬业,33%的员工部分或非常不敬业,68%的员工伺机跳槽(TOWBRS PERRIN2007全球调查报告)。跳槽动机有三:学习和发展机遇、晋升机会、有竞争力的底薪。跳槽及跳槽动机亦源于底层生存逻辑和技巧。

相对关系厚黑学、家族反哺和跳槽,成为一名机会主义者,是更常用的综合。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语),也偏爱机会主义者。谁是机会主义者?就是跑得比你快的人,许三多除外。

心灵鸡汤:如果要选和谐社会的十个和谐音符,《读者》必居其一。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掏钱消费这碗心灵鸡汤,由文化鸡腿、文学鸡胸、社会鸡杂、生活鸡油和艺术鸡粉调制而成,饱含真善美维生素和励志蛋白质。当然,师奶剧、漫画、现在多得臭了大街的励志书和成功哲学书籍,也是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让人们看到世间朴素的美好,品味平常生活的滋味,珍惜手头拥有的一切,激发勤奋工作的斗志。它是穷人的情感安慰,也可能是力量源泉。它令失败者摆脱沮丧、令平凡人获得生趣。要不然,高不可攀的富贵和成功、难以摆脱的贫穷和忙碌,分列在底层人群的眼前,可真叫人抓狂。金钱不能拯救底层的精神,但心灵鸡汤能。

野外生存技巧篇2

关键词:野外运动;课程设计;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71-03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在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时要“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野外运动课程的开设,使常规教学与野外实习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开展体育活动。运用特殊的环境和有效的手段,不但可以增强体育课的实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野外运动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设施与装备、评价方法等方面与常规体育课程相比都有很大区别。如何构建适合普通高校开展的野外运动课程,推动野外运动在高校的全面开展,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组织及评价方法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开设野外运动课程,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本课题组在充分参考日本野外运动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强调在自然环境下向学生传授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终身享受体育运动的教育理念,结合农业大学的专业特点,设计并开设了“中国农业大学野外运动课程”。将野外运动列入体育教学课程中,作为体育课的一项教学内容是我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次有时代意义的尝试,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野外运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及实践体会,供大家参考。

1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中国农业大学专业特点,通过设置野外运动课程,让学生了解在野外运动中事故、灾害等的发生及潜在危险,掌握安全开展野外运动时有关自然知识、实施方案的制定、防止事故的方法以及技能等,提高野外作业能力;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以及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目标

2.1基本目标

1) 拓展了空间和时间的体育课,能让学生体验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乐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2) 掌握有关野外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提高相关体能的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适应自然和挑战自然的能力。3) 提高身体在艰苦、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预防疾病的侵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标。4) 体验野外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调整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超越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2发展目标

1) 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修养。

2)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挖掘潜在能量,发挥自身的运动才能,积极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挑战自我。

3) 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 在具有挑战性的野外环境中表现出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 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

野外运动课程共36学时,1个学分,分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实践、野外实习等3个部分。各部分的学时数安排见表1。

3.1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有关野外运动的概述部分为1学时,内容有开展野外运动应遵循的原则、野外运动的计划和准备、开展野外运动时的安全对策等;要求学生了解野外运动的意义、种类,开展野外运动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开展野外运动的计划、准备和安全对策,以及野外运动中易发疾病、损伤以及事故的急救措施等。远足、爬山、野营运动部分4学时,内容有开展这些运动时应遵循的原则、详细的计划和准备、以及远足、爬山、野营运动的技巧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开展远足、爬山、野营活动的原则和制定计划的方法,以及野营的技巧等知识,为今后能够安全顺利的开展野外实习打下基础。定向运动1学时, 内容有概述、种类、锻炼价值、地图读解、指北针的使用、定向运动训练方法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读解地图、指北针的使用方法,为今后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野外实习打下基础。

3.2基本技术与实践部分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有绳节的打节方法、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远足运动的技巧、爬山运动的技巧、野营的技巧、野外炊事、野外游戏、自然观察的设计与实施、救护练习等。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各种技巧、方法,以及创伤现场的简单急救技术等,为今后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野外实习课打下基础。

3.3野外实习内容主要有爬山、远足、校园定向、户外游戏、野营、野炊、篝火等。在野外实习课中,除要求学生掌握远足和野营技能外,还要求学生根据专业特点,与所学过的有关动植物以及土壤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开展一些既有趣又有锻炼价值的野外活动,如:植物观察、鸟类观察、土壤观察、绘画与摄影、标本采集、采摘等等。

4教学设计

在野外运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习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制定教学策略,以优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4.1创设情境野外运动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常规教学和野外实习。常规教学以理论课和校内实习课的形式在教室、操场进行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校内或学校附近的环境,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的模拟学习环境, 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野外运动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安全顺利地进入野外实习课打下坚实的基础。野外实习课是在常规教学课的基础上,在野外环境中进行的提高学生野外运动能力的训练课,是对学生野外运动能力的综合考核,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等时间进行。

4.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野外运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录象等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教学信息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4.3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野外运动的内容广泛,但课时有限,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以及需要扩充的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引导、提供资料(包括参考文献目录、学习光盘名称、相关网址等)。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定的要求,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5教学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野外运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检验,使教学设计工作不断得以修正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运动课程效果的检验,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本身的内容和要求,还包含学生从其他信息通道所获取的知识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5.1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评价时突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野外运动理论、基本技能、策划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学习态度等。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初拟指标体系,经过试评后,再根据试评的信息进行分析,优化指标体系,最后在评价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指标的取舍替代,修正和完善评价标准。

5.2评价方法及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参与对每个学生的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评价,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教师组织和指导评价过程,提供评价单,及时纠正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5.3考核内容和成绩分配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的考核方法。

6课程保障

1)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团队精神培养。2) 野外实习课在分组练习时,每一个小组都安排一位教师处理紧急情况,以确保实习安全顺利进行。3) 野外运动课程所需要的集体装备由专项资金购置,个人装备由参加者按要求自己准备。4) 为每个参加野外实习课的学生和教师加入保险。

7实践效果

7.1实践情况

我校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上野外运动课,至今已有近210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实践、野外实习等3个部分。学生先学习基础理论、野外生存基本技能,然后在校内模拟野外环境进行实习。待基本技能熟练之后,再进行野外实地实习,内容有:爬山、追踪长走、20 km长走、校园定向、户外游戏、野营、野炊、篝火、自然观察等。

在教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适时应用野外游戏、体验自然等活动,以体现野外运动的休闲娱乐功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感情和协作精神,培养团队精神。野外运动课程把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抛开学习的压力,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受着青山绿水,沐浴着日光浴、空气浴,享受了披荆斩棘的滋味,缓解了精神压力。

7.2学生评价在课后的调查中,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1) 课程新颖、有趣,希望再开设高级课程。2) 体验了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挑战了自我,增强了野外及独立生活的自信心。3) 增强了责任感及团队精神。4) 培养了环保意识。本课特别强调环保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野外实习活动结束后,将垃圾焚烧,深埋;不能烧的垃圾必须带回统一处理,让营地恢复到原来的面貌。5) 野外实习时间太短。6) 课程内容应再丰富一些。

8实践体会

1) 领导重视和支持。野外运动课程对环境的要求特殊,且上课形式与一般的教学不同。因此,要开设该课程必须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该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和体育部对该课程的设置特别重视,不仅拨给了专项教学改革基金,而且在课程安排时间上也给予了积极配合,使我们的野外运动课程得以顺利完成。

2) 必要的经费支持。野外运动课程开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经费用于硬件建设以及实习等。上课时可以采用学校投资与学生自费相结合形式来满足上课经费的需要。学校投资主要用于装备、设施等的采购、部分野营用品的租借、购买救护用品和药品以及支付部分交通费用等;学生自费主要用于食宿、保险及部分交通费用等方面。

3) 在小学期集中或春季学期上课。野外运动课程易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安排在春季学期上课,天气越来越暖和,有利于开展野外活动;在小学期集中上课有利于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2] 日本野外教育研究会.野外活动[M].日本杏林书院株式会社,2001.

[3] 筑波大学大学体育研究会.大学体育教本[M].日本不味堂出版,1977.

[4] 日本野外教育研究会.野外活动教材[M].日本杏林书院,1988.

[5] 佐野豪.野外教育[M].日本泰流社,1980.

[6] 爱知大学名古屋分校体育研究室.体育技术教本[M].日本学术图书出版社,1998.

[7] 李凌.试论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户外运动――中日高校课程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4):36-38.

野外生存技巧篇3

【关键词】数字填图;软件系统;注意问题

数字填图系统(RGMAP)自1999年在青藏高原、东北、中南等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已应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量估算等多个领域,成为野外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具[1~2]。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实现了地质填图工作的无纸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者的对数字填图系统的熟练程度不够,会在各个环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借助传统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补充。本文所指的数字填图技术依靠的软件分为野外在掌上机运行的的RGMAP与室内计算机上运行的桌面填图系统DGSInFo(DIGTAL GEOLOGICAL SURVEY INFOREMATION SYSTEM)。

1.野外数据采集

笔者在刚开始进行数字填图工作时,由于对掌上机操作不熟练,认为完全依靠掌上机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在进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时,需要借助野外记录本来记录点上与路线上的描述,回到室内再在桌面填图系统中录入。对于刚接触数字填图的同行们,笔者建议不要完全依赖掌上机,一定要结合野外记录本以及纸质的地形图来进行路线地质调查,这样效率会更高,操作起来也比较习惯。并且笔者建议在野外的路线调查中,每个组都将地质界线也画到纸质地形图上并且标上岩性,这样回到室内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汇总到一张地形图上,从而方便技术负责来进行连图工作。

2.室内剖面数据整理

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我们测制了许多剖面,在投影到PRB库时发现与实际剖面位置存在较大的误差,查看了我们的测制过程和数据采集都是正确的,最后我们发现仅剖面的开始位置是按起点坐标所投影的,而之后的每一导线都是按照导线的方位角来投影,由于野外所测得方位角不可能那么精准,这种人为偶然误差也是必然存在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累加效应”势必使得整个剖面位置与实际位置发生偏差。这里就有个问题了,我们输入的每导的起始坐标软件根本没有用上,所以笔者建议程序作这样的改进,不知道对否与可行否:在投影剖面时候,将导线方位与每导的起始坐标都考虑进去,然后来确定每导所投影的位置。我们分析后建议程序作这样的改进:适当增加剖面投影时剖面位置控制校正坐标值,当然这样的控制校正坐标点越多剖面位置较精确,建议程序改进增加的坐标点数目由用户根据剖面偏移情况自己增加来控制就更好了。我们在处理这种误差的时候是选择了依据每导线的坐标,然后对剖面信息库中的每一个导线的方位角修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将每一个导线起点的坐标输入到excel中,输入结束以后,另存为“文本文件(制表符分隔)”格式;

2)打开mapgis ,投影变换—P投影转换—U用户文件投影转换;

3)打开第二步(2)所保存的文件按指定分隔符设置用户投影参数与结果投影参数(两者一样)

4)设置分隔符号:选中Tab键;将导线号与每导坐标分隔开;;

5)点图元参数:子图号;宽度;高度;

6)改写X、Y所在的列数;

7)投影变换;

8)将投影的点文件打开,量方位角;

9)打开需要校正的实测剖面,修改剖面信息库中的每一导线方位角,进行剖面信息总库浏览与更新;

10)在野外总图库下进行剖面数据投影,查看校正效果。

3.室内路线整理

3.1当在路线小结与检查框中prb多级质量检查打不开时,提示当前图幅的检查记录文件(check.wb)不存在,需要将野外手图里的note文件下的check.wb复制到所在的图幅prb库中的note目录下,就可以打开prb多级质量检查从而进行互检等内容的操作了。

3.2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一条路线上的点过多或错综复杂,那么我们需要把这条路线(L0001)上的一部分点给挪到另外一条路线(如L0002)或几条路线上,这就需要一些小技巧来处理了,具体操作如下:

1)新建一条路线:L0002,然后已经备份过的L0001野外原始数据文件夹改成L0002,并将文件夹里面的后缀名为.cdt、.map、.pry的这三个文件名改成L0002;

2)此时将名为L0002野外原始数据导入桌面系统,导入之后可以将不需要的点删除,只保留L0002所包含的点;

3)修改设计路线,使之与L0002上的点相匹配,用线上移点比较方便。

3.3在室内整理路线的时候 需要在自己电脑中新建一条路线才能导入进来或者从设计路线的电脑里将野外总图库考进自己电脑中。

3.4无法导入照片

以下两种情况可能使野外照片无法导入:①照片数码序号之间是否为英文半角格式的“,”。②操作有误,数码序号过长、录入错误。

4.实际材料图及地质图的制作

1:2.5万投影到1:5万总图库时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法:当利用数字填图系统将四幅1:2.5万的图幅投影成1:5万图幅时,此时要注意:①和路线有关的点文件,如地质点(GPOINT.ET)、地质点标注(GPTNOTE.WT)以及照片点、采样点等,他们的大小均变成原来的一半,此时可以用统改点参数来处理,但需注意的是:产状点不可以统改点参数,因为产状符号都是有旋转角度的,否则会将所有产状点均统改为同一个角度。②地质代号发生错位及重叠,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手动来挨个挪位,这点是一大繁琐工作。③需要连接1:2.5万图幅之间拼接处的地质界线及地质面,使之成为一整体。

5.结论

运用数字填图桌面系统(DGSInFo)及野外数据系统(RGMAP)来进行填图工作比传统的手段方便多,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解决方法与实用技巧,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于庆文,李超岭,张克信等.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2003,28(4):370-376.

野外生存技巧篇4

关键词高校素质拓展体育课

一、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要在这种大氛围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是未经受挫折教育的一代,很多还是独生子女,在处处受到呵护的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机会接受吃苦教育,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普遍脆弱。这些都将导致他们走入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很快的融入工作环境,使工作和生活遭受挫败,甚至影响到自身职业生涯的成败。

(二)素质拓展的起源与发展。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便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外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目标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湖海大川等自然环境,帮助企业和组织激发成员的潜力,增加团队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提升团队生产力的目的。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1995年走进中国。短短几年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

(三)素质拓展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素质拓展训练由于其活动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对帮助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并不断强化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既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健康教育与生存技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其最突出的设计,在于以体验学习循环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游戏和挑战高难度的户外体验项目,透过分享讨论,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生存技巧等在活动之中融会贯通,令每一位学生亲身体验,从体验中得到学习,在分享感受和观察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由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1、素质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素质拓展教师首先要具备包括品质、智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等方面在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现:

(1)文化知识底蕴: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捕捉知识、更新知识的素质,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基础;

(2)户外活动经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包括野外生存能力在内的户外活动经验,能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够给学生正确指导;

(3)组织协调能力:应具备清晰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拓展项目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

2、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分类

(1)按场地设施进行分类。(1)高空项目:空中单杠、空中断桥、天梯、独索、空中独木桥、飞夺泸定桥(空中索链桥)、浮云桥、凌云飞步、勇往直前、空中相依、缅甸桥、合力桥、攀岩壁(勇攀高峰)、空中绳林桥、速降、速滑、绳网。(2)场地项目:逃生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有轨电车、孤岛求生、飞行转轮、依存共渡、雷阵、智闯敌营、激流勇进、穿越沼泽、穿越弯桥、巧过网阵、跨越高网、跨越巅峰、悬降塔、网攀架、梅花桩、金字塔、夺宝奇兵、人生棋盘、障碍台。(3)野外项目:露营、野炊烧烤、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神秘拼图、崖降、峡谷探幽、登山、定向探宝、模拟探雷、洞穴探秘、峡谷穿越、高空滑索。(4)水上项目:抽板过河、水上梅花桩、浮桶架桥、水上单索、跨越大峡谷、水上拉练、水木囤、勇渡天堑、借力索、山盟海誓(同心锁)、溯溪、扎伐、划艇、飘流溪降。(5)室内项目: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

(2)按参与方式来分类。(1)个人项目:空中单杠、断桥、飞夺泸定桥、水上滚桶、水上拉索、勇攀高峰、速降、速滑等。(2)集体项目:信任背摔、空中相依、水上三人行、人体多米诺、盲人方阵、有轨电车、孤岛求生、依存共渡等。

3、素质拓展场地设施的建设

(1)根据地理优势来考虑场地设施。合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开发设计拓展训练内容,突出地方特色。在水资源比较多的南方院校可以偏重水上运动项目的开展。例如将水上列车、太空行走、同心协力、滑行索道、巧过网阵、丛林绳桥、荡绳过桥、水上浮木桥等项目组合;在场地比较充裕的院校可在校园内建设空中项目器械组合,例如,将断桥、合力桥、空中单杠、空中相依、丛林绳桥、飞夺泸定桥、攀岩、天梯等项目组合。(2)根据资金投入情况来考虑场地设施。资金投入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综合型拓展训练器械设施组合,将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同时进行。反之,则可优先考虑室内项目如雷阵(狭路相逢)、盲阵(盲人方阵)、交通阻塞、连环手、盲人摸号、木头的体积、囊中失物、齐眉棍、人体多米诺、铁钉、橡皮筋、牙签游戏、圆球游戏、筑塔游戏、荆棘排雷等项目。此外,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建立基本的拓展训练器械设施,如背摔台、梅花桩、穿越沼泽、孤岛求生等项目。

4、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组织形式。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素质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作为一门必修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

5、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之前做好必要的理论知识储备。理论课必须包含:1,素质拓展的基本知识。例如在野外项目中,由于环境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在进行实际拓展训练之前,必须介绍有关野外生存技能方面的知识及其伤病的自我急救与互救等。2,实践课后的体会交流与总结。经过素质拓展训练,每个人的体会深度和角度因人而异,通过交流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另外,在野外项目中,如野外生存、峡谷穿越等,还必须做好必要的体能储备以及素质拓展的心理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要将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合理搭配。个人项目的目标一般包括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可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包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等能力。集体项目的目的是使一个小组作为整体面对各种挑战。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促使他们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协作精神,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6、素质拓展训练效果的评定。根据美国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唐.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益评估模型,他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效果层(effect)。即分别是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接受程度、由学习而改变行为或习惯、因行为改变而产生具体结果。

(1)拓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拓展训练的困难度决定了练习者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程度,通过努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训练能较好的培养拼搏精神,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促进训练对象具有正确评价自我的能力,有利于自我观念的形成。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展训练的团队项目,如信任背摔、空中相依、三人行等强调相互协作与信任的团队精神。在训练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依赖,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实现双赢,才能使自己取得最大的成功。因此拓展训练能很好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结论和建议

1、拓展训练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引起广大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快完善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素质拓展师资培训的力度。

3、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展,既可作为选修课,也可作为必修课,或者分阶段的进行,先开选修课,等条件成熟,再开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对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行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86~88

2.杨勤.定向拓展训练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2007;(3):118~120

3.邓罗平.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7;(2):94~95

4.王晨宇.拓展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4)

野外生存技巧篇5

关键词:ESP;语步;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80-03

体裁分析主要有三个研究学派,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American New Rhetoric Studies),专门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学派(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及澳大利亚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Australian School/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梁,54).其中,ESP学派主要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倾向于运用语言学方法来分析语篇的体裁特点,都采取“语步和步骤”分析模式。前者主要研究学术语篇,目的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科研论文的体裁规约。后者主要研究职业语篇的语言及语篇构建策略,包括结构、词法及句法特点。新视野大学英语是郑州大学英语读写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中的阅读技巧部分介于科研论文与职业体裁之间,有学术因素,但又似某种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旨在向学习者介绍某种阅读技巧如何使用,其中涉及一些推销这种阅读技巧的语言策略,可以说更倾向于Bhatia研究的求职信、产品说明书之类。

本文试图结合这两种语步分析模式初探该部分的语步构造。所选语料较小,选用了第一册的第一到第六单元这六篇阅读技巧部分,但已基本可以分析出这一部分的语步,希望能对教材编写者有所启发。

一、语步分析

Move1标题(必要)

Move2指明阅读技巧(必要)

Step1本单元阅读技巧的背景介绍(可选)

Step2本单元要讲述的阅读技巧的名称(必要)

Step3此阅读技巧的重要性、必要性(可选)

Step4具体阐述该单元阅读技巧是什么内容(必要)

Move3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必要)

Step1举例(必要)

Step2备注说明该例是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的(可选)

Move4小贴士、建议、呼吁(可选)

Move5练习(必要)

二、每个语步的具体分析

1.第一个语步很必要,用红色字体标明,告诉学习者本单元要学习的阅读技巧,这与阅读技巧该栏存在意义密切相关,该部分旨在教会学习者如何使用某种阅读技巧,若不知其叫什么,根本无法谈及如何使用,所以必须存在。

2.第二个语步具体阐述该阅读技巧。先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要讲什么内容,然后再具体介绍,该语步基本遵循这一原则,有时有些出入。第二单元中“The ability to...facts...opinions...is a crucial reading skill.”先向读者表明这项阅读技巧是什么,同时说明了该阅读技巧的重要性。第一单元中先说“experienced readers know...meaning of unfamiliar words through contextual clues”,说明了该项阅读技巧是什么,并说明掌握该技巧是高水平的读者必备的一项技能,即重要性。发现同一语步的几个步骤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有时,会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第四单元“A paragraph is...As you read a paragraph...key idea that each sentence presents...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注意到编者并未一开始直接介绍本单元的阅读技巧“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s in paragraph”,而是先说段落的构成,然后衔接上个单元的阅读技巧“key ideas in sentences”,才引出本单元是要介绍如何找段落大意,介绍了一些与该单元阅读技巧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五单元采用相似的模式,先说第四单元讲了什么,然后不足,转折之后才引出本单元的阅读技巧是找主要的细节。其实也是先介绍了背景知识。发现这个步骤有些单元有涉及,有些没有,也就是说,这一步骤可选。具体阐述某项阅读技巧这一步骤不可省,是必要性步骤,是核心步骤,若不知该阅读技巧的具体内容,那么该部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核心意义,无法向读者介绍。且这一部分着墨较多。第一单元主要讲如何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词的意义,列举了六种语境,可见着墨较多。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步骤可选,且前文说明,有时该步骤可与其他步骤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位置不固定,可靠前,也可靠后。

3.第三个语步用举例法告诉读者如何使用该技巧,着墨偏多,是核心语步,因为不是仅知道该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读者如何使用。秦秀白(1997)指明体裁分析要力图回答的四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语篇的范式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阅读技巧这一栏要教会读者使用该阅读技巧是其交际目的。编者先举例,然后加注释阐明该例中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第一单元的阅读技巧由多个小分支构成,第二种语境是指上下文中有例子来暗示某些词的意义,在指明该语境后用括号中备注的形式阐明其如何通过举例体现“adversity”的意思,还指明了该种语境常用的词“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including”等。发现这六篇都采用了举例法,是必要性步骤,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如何使用该技巧。但备注是可选的。因有些技巧较简单,无需用太多话语来进一步阐释。第二单元在讲什么是“facts”时,举例后并未加注解的原因就在于读者参考上文facts的定义,很明显就可以看出这个例子就是一个fact,不需赘述它为什么是fact。但是因有些句子里既有fact又有opinion或者看起来既像fact又像opinion,编者在举例后就说明了为什么该句比较具有迷惑性,哪部分是fact哪部分是opinion,因较难理解,所以用了较多笔墨来阐述这一点。

4.第四个语步是可选的,涉及到小贴士、建议或者注意事项之类,外加呼吁性的话语。第一单元该语步由两句话构成,“There are other ways to help you find out word meanings in context.Please try and use the skills in your reading.”,第一句指明该文有不足之处,提醒读者注意本文不全面。第二句是呼吁性话语,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学会使用介绍的阅读技巧。第二单元的该语步“The most difficulty...may arise...when...So critical reading involves careful examination of your own beliefs as well as...”先说辨别事实和观点会遇到的最大困难,然后指明批判性阅读很重要,希望读者学会不要携带个人主观情感去辨别,编者事实上在讲一个小贴士,希望读者注意到这一点,防止以后会犯错。有时,该语步是空缺的,如第六单元。编者先举两个例子,然后加注释说明该例如何体现阅读技巧,就没有下文了。也就是说这个语步是可选的,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有的,只是形式较多样,可能是贴士、建议、注意事项或呼吁,也可能多种混合在一起。

5.练习该语步中的练习题是围绕该阅读技巧设计的,不是任意设计几道题目,着墨也偏多。需由实践检验读者有无学会该项阅读技巧,按照文中提供的阅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做练习,检验是否学会了该阅读技巧。做对了,证明使用的效果还可以,基本掌握了,但若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就需读者自己想明白或老师协助读者发现问题,重新思考巩固文中的介绍,进而掌握该项阅读技巧。

本文分析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一到六单元阅读技巧一栏的语步。标题语步是必要的,红色字体的名词性短语构成,一目了然,夺人眼球,容易引起读者注意。指明阅读技巧语步中有些步骤可省,阅读技巧名称和阅读技巧具体内容这两个步骤是必须的,具体内容这个步骤着墨较多,文章旨在教会读者使用某种阅读技巧,首先肯定需要明了该阅读技巧究竟指什么,背景知识介绍和重要性必要性都可选,经常使用一些偏正向和褒义的词语向读者表明该阅读技巧很重要或很必要。第三个语步是如何使用该阅读技巧,整体来说不可省,是必要的,因为介绍阅读技巧的目的是要指导读者如何使用,若不说明使用方法,整个语篇都是失败的,所以着墨偏多。每个单元都有举例这个步骤,很必要,但注释或备注可选,主要取决于该技巧的难易程度,较难时加注解更易理解。第四个语步是小贴士、建议、注意事项或呼吁性话语,是可选的,但大部分情况下是存在的。只是可能出现其中一项或几项。第五个语步是练习部分,不可省,因为测评该项阅读技巧最终还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练习是实测。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2]梁文花,康淑敏.“体裁理论”三个主要学派的比较研究[J].外语研究,2012,(1),54-60.

[3]秦秀白.语篇的体裁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7:6-11.

野外生存技巧篇6

关键词:钢琴演奏;情感因素;技巧化

钢琴演奏中情感因素的技巧化是指演奏者在演奏时带入自身情感,将个人感情融入到钢琴演奏中,达到情感与技巧合二为一,演奏出动人的,并且富有技巧性音乐的目的。而这一目的之所以能够达成,除了演奏者自身要具备感情之外,还需要演奏者能够控制自身感情,通过控制钢琴来同步传达演奏情感,从而感染受众。简单来说便是,钢琴演奏需要情感与技术的融合,演奏者只有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并应用技巧来对钢琴进行控制,才能做到融情于曲,感染和感动受众。而演奏者应该如何融情于曲,合理控制演奏情感呢?下面对这一问题做出详细论述。

一、我国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有人将钢琴称作乐器之王,它的演奏细腻而动人,演奏者可通过钢琴演奏来表达情感,反映出演奏者及谱曲情节中人物的心理感受,抨击人的内心。所以钢琴被视作一种美学、艺术作品。我国甚至还为其设置了专门的钢琴教学课,将其纳入了音乐系基础性学科范围中。分析我国现阶段的钢琴教学状况,发现国内高校现行所采用的钢琴教学体系都是从国外借鉴、学习过来的,在教学时从“哈农”开始,将“哈农”视作钢琴教学的基础,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深练习和教学难度,从浅显入门到深度教学,使学生能更好、更牢固的掌握好钢琴知识。这种教学体系是正确有效的,一方面,钢琴本就是舶来之物,所以借鉴国外教学经验,模仿国外教学体制很有必要;另一方面,现行的教学体系提倡从浅显到深化,这与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相似,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钢琴除了是一门学科之外,它还是一种艺术。艺术是有情感、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实施钢琴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情感的变化,将情感和演奏手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我国钢琴教学质量。

二、钢琴演奏中情感因素技巧化的培养

上述内容提到钢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有情感、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务必要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演奏技巧中,合理控制演奏情感,创作出动人的、能够感染观众的乐曲。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情感因素技巧化,其实就是演奏者对自身演奏情感的控制手段。一首完整的钢琴曲子,如果演奏者不带任何情感的将它生硬弹出,难免会显得沉闷、死板,而如果演奏者融入自身感情,并利用演奏技巧将情感表达出来,对观众的感染以及心灵的触动就深一分,获得的效果也更好。

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想要利用钢琴演奏技术和技巧来表达情感,弹奏出动人的曲子来感染观众,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其次是加强技巧练习,使自己能够拥有纯熟的钢琴演奏技术;再次培养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这三项工作中第一项——提高个人素质的涵义是,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自己都要注意素质的培养,尽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对钢琴和音乐的理解、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音乐思想上的学习等等,演奏者只有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才能在钢琴学习和钢琴演奏时更快体会到音乐的内涵,更好的对音乐进行处理;第二项工作——钢琴技巧训练,指要了解音乐的理念、曲式、怎样去作曲、配合什么乐器等各种方面的技术。如果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缺乏了这些技术的了解与认知,那么演奏出的音乐就不会打动人,反而有时会显得特别难听,在其中存在很多问题;第三项工作——艺术表达能力培养,指培养钢琴学习者了解音乐艺术的形式,并且要求其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现在,很多学习钢琴的学生,对于艺术形式的培养极度不重视,很多都是认为“我是学钢琴的,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因此,他们很大程度上不愿意学习钢琴的技术理论知识,以及钢琴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并不 全 面,为 了 能 够 演 奏 出 更 美 更 好 的 音乐,就需要了解各种文学知识、美学方面等各种类型的艺术,从而是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以及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众所周知,不管是西方国家古典艺术作品还是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其创作的根本就是来自对生活的看法、感受,对生命的感悟等。

情感因素技巧化的培养,当然离不开对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这些训练主要体现在演奏者所演奏的曲目上,我们在挑选钢琴音乐作品的时候,不一定要选择难度技巧极高的,但一定要选择一些风格、水平和层次多样的曲目,演奏者要熟悉更多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内涵的作品,迅速抓住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再用熟练的技巧去弹奏出动人的情感。有了这些不同种类曲目的积淀,会让演奏者拥有更完美把握作品的能力。我们知道,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创作思维、演奏方式、曲目内容和两方的古典钢琴音乐是大相径庭的。

波兰著名音乐学家卓娅菲?丽莎说过“表演的本质就是将无声的艺术作品,乐谱文本进行音响化的实现,是赋予音乐作品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演奏者要能透过乐谱及作曲家所处的年代与环境去分析和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意趣。

三、熟练技巧的运用才能产生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它不像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来的直观可见。对于演奏者来说,想要准确无误的诠释作品的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又给音乐艺术带来了某种神秘色彩,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演奏者必须掌握纯熟的技巧才能精确的演奏这些乐曲。如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贯穿全曲的半音阶快速滚动是本曲最大的特点,它让听者很容易的就想象出了漫天飞舞的野蜂,在广阔尤垠的土地上或者田问欢快的舞动,表现了大自然无限的生命力,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作曲家形象。但这样所有美感和想象的产生都来自于演奏者的双手,如果演奏者的技术不过硬。将速度最低不能低于160的这首曲子演奏的只有80的速度,那么我们听到的可能将是C大调行板的曲子,如同钢琴换指练习曲一样,也就不可能让听者产生野蜂漫天飞舞之感。仅仅是速度的改变就产生了如此大的情感转变,可见技术在演奏中的重要性。让每一个音符在音乐的进程中都能清晰可辨,如珍珠落地般灵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当演奏者掌握了这一系列的演奏技巧,那么每当演奏这些类似的曲目时都会游刃有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其在演奏时只有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利用纯熟的演奏技术将其表达出来,才能创作和弹奏出优美的、富有情感并且能打动人的乐曲。只有这样的演奏才算是成功的演奏。

参考文献

[1] 付蕾. 关于钢琴踏板技巧的规范使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3)

[2] 王培伋. 论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完美统一[J]. 肇庆学院学报. 2010(06)

野外生存技巧篇7

关键词: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积件系统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课堂教学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为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这其中CAI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CAI课件的专用性、对教材的依赖性和不可重组性,人们试图从中进一步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善的教学系统。此时,CAI积件作为新的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始在课堂上应用,并以其方便直观而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积件是对我国CAI领域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长期的探讨与反思后提出的,是发展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思路。因为“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的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从课件思想向一种更灵活的适应于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情境的方向发展。”我国教育理论界基于当今世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从我国古代的《易经》中的哲学理念得到启发,提出了“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的思想。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它不只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简单叠加,而是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其中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源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和多种有效途径;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有力工具。积件系统的结构可分为5层:积件系统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两部分组成。(如图1:)

2.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CAI积件辅助教学系统目前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已经很广泛,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有老师在游泳、武术等项目中运用CAI积件系统教学。取得了好的效果,对体育理论课课件与积件的开发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定向越野作为近年来进入大学体育课堂的新兴项目。早已超出了它作为体育项目的竞技功能,而是通过其健身性、娱乐性和户外运动的特点而延伸到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当中。因此,定向越野教学不再是以前那种固化了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系统。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正朝着终身化、社会化、个性化、生活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定向越野教学中已明显滞后,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资源共享的优势,对定向越野技术进行实况展示与针对性分析,才可能在教学中收到好的效果。

3. 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构建

定向越野是运动员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独立完成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点并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赛程的运动,它可训练人们识图、用图能力,野外定向能力并锻炼人们的奔跑能力,是一项娱乐性、实用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可以提高个人的野外生存与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也把定向比赛比喻为一个人同时在进行马拉松和国际象棋比赛。近年来这项运动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以很快的速度在校园得到普及。

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是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两大部分构成。其中积件库由实库层、虚库层和环境层组成。虚库层包括资料呈现方阵库和教学策略库。环境层是指网上环境资源库,即以网上资源作为定向越野教学积件资源的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实时调用信息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图2:)

3.1定向越野教学资源适用积件系统

定向越野教学资源丰富,就知识层面而言,地图比例尺、等高线、地貌、图例、地物、检查点、磁北线等每一方面的教法都可以自成体系,并且可以用动画、图像、文本、语言等不同方式呈现;就学生能力层面而言,动作的讲解示范、课堂组织、地图分析、方向辨别、野外实地练习等各有内涵;都可以构成定向越野所需要的积件系统。也可以把已有的定向越野课件中的素材经过重新分离、补充整理、系统还原,纳入积件素材库或积件微教学单元库。从而实现定向越野教学资源的共享,发挥教学积件的系统功能。

3.2定向越野教学场地条件的制约有利于积件系统功能的发挥

在定向越野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场地的不固定性,定向地图的使用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制约,一张好的定向地图如果连续设计三条不同的路线来教学,随着在该场地上课次数的增加,则这张地图对学生新鲜感可能会逐渐下降,而通过积件系统,对定向技能、地图成图原理、路线选择原则进行详细介绍或对所拍摄的教学比赛资料和图片等加工处理后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播,通过视听并用,有利于学生迅速建立较完整而清晰的运动表象。

3.3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教学素材广泛,可解决外场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利用CAI积件系统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辅导学生更好地“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定向越野教学中,每个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区别,有的教师采用先熟悉地图,掌握地形学知识入手,有的教师则是先进行图地对照,实地定向,再介绍定向技巧。由于积件系统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多样化的素材,因此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自由组合教学素材,积件系统能为学生学习定向越野知识和技能提供文字解说、录像解析、定向示范、图例示范、路线选择原则等的动态演示,有助于促进学生感知和理解定向运动,迅速建立起清晰、稳定的运动表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定向知识和定向越野技能,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3.4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为定向教学远程教育提供便利

由于定向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地区之间竞技水平发展不平衡,尤其在高校的全面推广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在国内很多高校教学资源贫乏、信息短缺,还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虽说国内很多省市都将定向越野列入了大学生运动会比赛项目,但真正接触这项运动的很多高校教练员也只是通过短期培训班来掌握定向越野知识,靠自己从实际带队或体育课教学中积累相关经验。因此,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构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与同行交流的广阔的创造空间,势必将促进定向越野教学水平的提高。

4.结论

4.1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积件系统的功能,把定向越野知识,定向技能、识图技巧,越野技术通过积件系统进行演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卓越的效能不仅能满足定向越野教学的需要,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定向越野的兴趣。

4.3定向越野教学积件系统的开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提高我国定向运动水平,普及和推广定向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强.对积件概念的理解[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 04.3.

[2] 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3] 扶健华,等.对我国定向越野运动员注意特征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6.5(23):32-37.

[4] 杨巧英.浅析体操CAI积件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及构建机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5] 林化君.论语文教学积件系统的建构机理及应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基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2TYN7090290)

野外生存技巧篇8

作者:杭艾 单位:仰恩大学体育教研部

农林牧相关专业以及理工类诸多学科专业,如地质、测绘、采矿、安全、土木工程等,常常涉及户外工作,户外取火、取水、野营、打绳结、伤口处理、识别方位等野外生存技能非常重要.因此,野外生存技能的培养也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往往这些技能的教育和实践锻炼是其专业课设置忽视或未能实现的方面.拓展训练突出体现人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自我挑战、野外生存等能力.依据拓展项目特点,结合管理、心理、地质、测绘、采矿、农林牧等专业,将公共体育拓展课程设置为管理特色拓展课程、心理特色拓展课程和户外特色拓展课程.普通高校拓展课程的目标管理特色拓展课程是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设置以管理因素为主的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体验团队协作、组织、信任、沟通的重要性和操作性,旨在达到培养学生领导、判断、协调组织、计划控制、人际关系处理等能力,使其成为心理学教学的实践课程或延伸实践课程.心理特色拓展课程目标是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设置以心理因素为主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挑战自我,挖掘自身潜能,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培养意志坚定、果断勇敢的心理品质,注重团队协作,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增强心理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使其成为心理学教学的实践课程或延伸实践课程.户外特色拓展课程目标是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设置以野外生存基本技能为主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野外作业相关的宿营、取火、取水、穿越、攀岩、识别方位、伤病处理、求救等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户外作业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成为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课程或延伸实践课程.普通高校拓展课程的内容管理特色拓展课程内容主要以团队协作项目为主,包括雷阵、电网、缅甸桥、渡河、信任背摔、七巧板、罐头鞋、翻叶子、齐眉棍、毕业墙、齐心协力、盲行、盲人方阵、孤岛求生、信息传递等拓展项目.心理特色拓展课程突出以个人挑战项目为主,如,高空断桥、攀岩、速降、天梯、高空抓杠、缅甸桥、合力过桥、高空演讲等,并以部分体验沟通、思维、协作的拓展项目为辅,如,盲人方阵、信任背摔、雷阵、电网等.户外特色拓展课程内容主要以攀岩、速降、高空抓杠、高空断桥等高空项目的体验和保护操作,以及穿越、宿营、取水、取火、伤病处理等野外生活和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普通高校拓展课程的评价公共体育多元化拓展课程并非采用以往以一次考试定成绩的传统.拓展训练课程体现了项目布置-体验(项目操作)-团队分享(总结与点评)-理念升华的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学生自评、互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参考学生在拓展项目操作中的表现、团队分享中的自我认识以及拓展竞赛的表现,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多元化与综合性的教学评价.

普通高校开展拓展课程的意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总书记“四个统一”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拓展训练体验式教学优势拓展训练采用课程设计-项目布置-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的课程模式,属于典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引入或创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受教育者在亲历过程和情感体验中构建知识、产生情感、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使学习和认知过程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拓展训练特定的情境起到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使大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易使人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适应能力.拓展训练多元化功能拓展运动通过身体参与的形式,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勾肩搭背操、集体仰卧起坐、松鼠和大树、有轨电车、挑战150等与体育游戏相似,充分调动身体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空断桥、天梯、高空抓杠、毕业墙、攀岩、定向越野等更需要充沛的体能作为前提.因此,拓展课程同样具备一般体育项目提高身体机能的作用;七巧板、毕业墙等项目可以使参与者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凝聚力,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巨大的团队力量;通过盲人方阵、孤岛求生、信急传递等项目,让大学生体会到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意识到沟通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拓展训练的项目操作和分享过程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交往的融洽性和亲密感;雷阵、荆棘取水、交通堵塞等项目能启发参与者勇敢地去尝试,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实现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目地;信任背摔以及高空挑战项目,可以克服心理障碍,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此外,拓展项目能实现个体在适应环境时能力、情绪、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的整合,使大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实现认识社会、感受社会、适应社会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需求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各类专门人才.社会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下,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缺失成为其就业的主要障碍.大学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因此,高校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等,以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长期以来,传统体育教学较难贯彻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的要求.拓展训练内容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能够全面地涉及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五个领域,即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高校公共体育开展拓展课程,能够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课程结构的完善.将体育课内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开发拓展课程能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开发.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开发自然环境资源,能提高学生的野外作业和生存能力;(4)拓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方式的形成.全面体现评价体能、运动技能、态度、情意、合作精神等多领域,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综合评价形式。

上一篇:民国故事范文 下一篇:五方杂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