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短信范文

时间:2023-11-21 12:45:43

情诗短信篇1

晚上下课,辛兰收到一张写有“绝密”二字的纸条。在和同学们回宾馆住处时,辛兰一直在想:有什么绝密呢?在一帮女生叽叽喳喳的间隙中,辛兰心里闪电式地作了各种猜测。待一切停当,躺在床上已是深夜挂零了。辛兰打开纸条,什么呀?大白纸上一段合唱用过的红歌歌词:我爱你,中国。明摆着一个恶作剧,辛兰不想再看,顺手将纸条扔到了一旁。

静下来,辛兰想到诗乙给纸条时强调说的一句话:不许给任何人看。辛兰又从枕头旁摸出纸条再看。怎么会是另一张纸呢,这时辛兰才恍然,纸条的背面还有内容:

“小妹,冒昧打搅了。你的出现使一个平静的水面荡起了涟漪,以至有一天晚上在梦里梦见你了……,只是梦里你和别人品着冰淇淋聊天,梦你的人在一旁凉着,似乎还带点醋意,呵呵。梦你的人好静、爱好文学。很想多了解你,希望有机会聊聊,至少给回个短信好吗?手机:”。

刚看开头,辛兰直生激灵打冷颤,反复看了几遍,直感觉语气不近不远不轻不重不咸不淡,倒也耐嚼。再想,自己早过涩苹果年龄,学生时代收到过不少楞头青们的小纸条,不会还有这等老套过时的游戏在自己身上发生吧。况且,自己刚过不惑之年,儿子高过自己半个脑袋,丈夫从谈恋爱直到今日对自己总是呵护有加,家庭分量在心中是有数的。因此辛兰对玩这等把戏不放在眼里。

这次学习是行业内计划统计系统专业升级培训,为期半个月,本周考试完就结业。虽说全班56人相处了10多天,除了与工作中有所交往的几位说说话以外,辛兰几乎没有与其他人接触过,这是性格使然。

辛兰是家中五朵金花中的第二朵。一群姑娘丫头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个个生性胆小,辛兰胆小数之最,特别是在生人面前从不敢先开口说话,因此总是显得特别温顺文静,以至生人多了头都不敢高抬。从小学到大学,如果教室外走廊上男生多,辛兰经常为怎么闯关去洗手间而犯愁。

辛兰对收到纸条一如从前,难免还是一个“怕”字直捣心头。心想,还是死办法一个,不理睬就是最好的回答。

第二天,辛兰留意观察了一下递纸条的同学,看上去年龄和自己大不了多少,胖瘦适中,相貌还算文雅端正,身材比较高大,有一种文质彬彬的书生气。

辛兰想,这人不象玩世不恭寻花问柳的爷们,初步感觉也算不上坏蛋。难道这人是离婚的单身汉,在找婚外情?转而又想,假如别人就只是想做个一般朋友,没有其他想法呢?既然别人给写信了,不回答就是不礼貌,更何况大家都是同行,不回信今后见面多难为情呢。柔弱的辛兰还是逃不过胆小心善这一关,一番左思右想,更熬不过自己的菩萨之心,深夜勉为其难地回了短信。

培训班开学第一天,诗乙从教室前面走向自己的坐位,无意间被一双明亮的眼睛扫视了一瞬间,这眼睛与搭配它圆润白皙的脸盘给人以极其深刻的美感,诗乙脑袋立刻受到一股强烈的震撼,整个神经系统就像被电击了一下,随之开始处于一种眩晕状态。之后老师在台上讲什么诗乙完全没听进去,脑海里不停地搜索,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这双眼睛。

在自己的坐位上,隔三排座位,只能看到支撑点缀那双眼睛的后脑勺,配置那双眼睛的其他构件被一蓬卷发遮挡着。那瀑布般的卷发无情地吸引着诗乙的眼球,卷发蓬勃的风姿不停的挑动着诗乙的心。诗乙强烈希望重新仔细正面看看那双透明的眼睛和那漂亮的脸庞。

这点不算高的愿望居然延续到学习结束都没实现。由于辛兰几乎不与生人交流,而且总是心无杂念目不斜视,诗乙看到更多的只能是辛兰的侧影和后背。上课时,诗乙总是心神不定,不断偷看辛兰的侧影,那轮廓集中了众多优美曲线,越看眼睛越离不开,越想越觉得那蓬卷发有无穷的吸引力。课间和回宾馆的路上,诗乙想接近辛兰总是难找到机会,就是有机会在仓促中也说不上话。

一天在学校楼梯口,辛兰下楼,诗乙迎着面上楼,诗乙乘机急速努力地细看这张漂亮脸蛋,同时眼球迅速瞅过美眉胸前两只跃动的小兔,难免心跳很快加速。诗乙一直盼望能有机会和辛兰说话,这一刻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放开,他一反平时胆小的常态,冒着胆子问了一句:

“你好,你是不是有个姐姐当老师?你们长得太象了”。

“我没有姐姐当老师,你肯定认错人了”。

辛兰没有正视问话人一眼,不待诗乙再发话,噔噔快步下楼去了。一问一答苍白平淡,留下诗乙在那里直觉寡味,半晌木呆不知所然。望着美眉的背影,那如风摆的窈窕身姿更增加了诗乙对这美人的向往。听这美人的声音使诗乙感觉是那么地富有糍性,那么地柔情。

按照诗乙的审美观,这女人从头到脚全是美的,透明迷人的眼睛,精巧标致的脸庞,白皙红润的皮肤,柔情似水的声音,温软多情的性格,窈窕阿娜的身姿,丰盈优美的曲线等等无不叫人心旌荡漾以致想入非非。

多少个晚上,诗乙脑海里不断闪现辛兰的影子,那回味也是美的享受,但总觉得不完整,很是盼望上着课,可以好好看看真实的美眉。自从见到辛兰,诗乙就一直琢磨如何与辛兰接触。其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是要到辛兰的手机号码。眼看学习就要结束了,而一旦培训完结,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辛兰的踪影呢。思来想去,诗乙想到了古旧套路:递纸条。苦苦思索了几个晚上,诗乙将头脑里理好了的内容打印在了一张用过了的旧纸背面。纸条准备好了,送出手拖了一个星期。

周一下午放学,辛兰推着电动车就在诗乙面前不远处,诗乙想搭话,可口腔舌头不听使唤,捏着纸条的手在发抖,最后眼巴巴看着那黄色的电动车如风一般带着一蓬卷发飘呼而去。过后几天,想和辛兰单独相处的机会与诗乙无缘。

周四晚上下课,学员快走光了,辛兰落了什么东西返回教室,一直盯着辛兰动静的诗乙乘机立马从教室外赶了进去,经过辛兰身边,诗乙在一阵紧张兴奋中将揣了多天的纸条递过去,同时四处张望,估摸刚才的快速动作不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辛兰随意瞟了一眼来人,无言收下纸条放进挎包。

纸条送出手,诗乙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下地。几天来,那轻飘飘的小纸条压得诗乙心里沉沉的。无数次捏在手心出不了手,回到家里只好将纸条放进鞋柜的旧鞋里,出门时再放回衣袋。诗乙害怕一不小心纸条被老婆发现,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送出纸条之前,诗乙一直苦于难以启齿,很是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找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同学要手机号码,而且培训学习十多天,尽管老师点名有人应答“到”,一帮女生挤在一片,名字和回答的人总是难以对上号,因此直到此时诗乙还不知道辛兰姓甚名谁。

给辛兰纸条后,从当天晚上九点直等到深夜不见音讯,诗乙情绪由极度兴奋慢慢转为低沉和后悔,在一阵漫长的等待中关了手机。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入睡,脑海里翻来覆去地重温纸条中的内容,怎么都觉得没有什么过分的言词,充其量也不过是想做个朋友而已,就是再丢脸也丢不到哪里去。以此宽心,诗乙心绪平稳了一点。

第二天,诗乙头脑里又冒出一串更为挠头问题出来。要是辛兰一不留心,将纸条让一帮女同学们看到,该会闹出多大笑话呢,假如辛兰把纸条扔在教室,被人捡去查看到电话号码如何是好呢,又如果辛兰干脆将内容公之于众,那底子不知会掉多大。想到此,诗乙心绪一阵紧似一阵,一摸额头,虚汗一层。诗乙整个晚上在一阵自我宽慰一阵虚汗中熬着。

早上起床,诗乙很是疲惫。开手机不一会,信息铃声响过,收到一段短信。

“你好,信看了,确实很感意外,更不敢相信你的感觉是真实的,既然是同行,业务上的交流不是不可以。”发送时间是凌晨零点二十。

这一刻,诗乙心里如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漫长的苦思夜等终于盼来一缕曙光。诗乙反复读着简短的信息,挨个挨个地检索每个字的含义,巴不得从文字之间的空隙里寻找出闪亮的金子来。尽管回信平和爽直,诗乙认为第一步已获得极大成功,寻到对方手机号码就是获得交流的绝好机会。

收到短信,诗乙立即回信,拇指迅速按键按出:“告诉”二字,这时班主任点名点到周诗乙,诗乙注意力走神,同桌同学推他说:点你名字了。诗乙延时多秒才回过神来,赶紧回答“到”,同时一慌神按了发送键。

这厢辛兰收到“告诉”二个字的短信一头雾水,要告诉什么呢?这让辛兰很是琢磨不透。

下课时,辛兰收到短信:“告诉号”。这才让辛兰破解谜题。辛兰想,上网聊天再正常不过,这同学何苦绕这大圈子呢。于是将自己的号及网名发了过去。

中午回家,诗乙在网上搜索了号,请求对方加为好友。晚上九点之后双双开始网聊。诗乙网名是紫光,辛兰网名为枫丹。

紫光:你好,能认识你我感到特别特别的高兴,我对你的印象相当再加相当的好!

枫丹:谢谢。不过呢,女人都有虚荣心,感谢你对我的印象。

紫光:我一见到你就想和你打交道。你真实名字?

枫丹:保密,难道你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遗憾。你的呢?

紫光:周诗乙,你姓?

枫丹:在学校听过这个名字,但现在才对上号,呵呵。我姓吴。

紫光:一见你,就感觉你很温柔喜欢安静,很讨人喜欢。有什么爱好?

枫丹:我不温柔,那是你的错觉。运动、人称麻将婆婆、呵。你呢?

紫光:看小说、喜欢文学、音乐、跳点舞,也打点麻将。还是告诉我你的名字。

枫丹:吴辛兰。

紫光:辛兰好名字,不过呢,人更漂亮,穿衣服有一种高雅气质,很吸引眼球。

枫丹:不要夸了,也不要再说这些内容了,本人不感兴趣。

诗乙打了一串赞美的词准备发送,再看屏幕枫丹已闪了。诗乙一阵沮丧,高涨的热情被一阵凉风扫过。在诗乙的印象中,辛兰外表文静秀气,在女生中人气挺旺,说笑、唱歌、跳舞也很是活泼可爱。在培训中心举办的文艺晚会上,辛兰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轻盈那么挑动自己逸动的心。只是整个晚上不见辛兰与男生跳舞。

诗乙眼睛紧盯枫丹离线的头像,脑瓜里急速闪过二个思绪。辛兰如此气质非凡温柔可爱,皮肤白皙亮丽,她丈夫该多么骄傲多么疼爱这女人啊!配上这温顺漂亮女人的男人一定品位不凡,当是夫荣妻贵。自己不被辛兰看重,肯定是对方瞧不起自己。拟或这美人大有男人仰慕倾倒,凡夫俗子难嗅芳香。也很难说这女人没有情人。想到此,诗乙对自己无缘与辛兰做朋友深感忧伤和自卑。第二天上课,诗乙给辛兰发了短信。

诗乙:昨天上网怎么一会就下了呢?

辛兰:你聊的东西我没有任何兴趣。

诗乙:请你卡拉OK好吗?

辛兰:不会唱歌,我唱歌跑调总是跑到鸭棚去了。

诗乙:那请你跳舞行不?

辛兰:你请别人吧,我天天要带孩子没那闲功夫。

诗乙:有机会请你吃饭呢?

辛兰:要我单独和一个陌生人吃饭是不可能的。

诗乙接连碰到三个善意的拒绝,只好停止信聊。

培训结业后,诗乙多次打电话给辛兰,辛兰无意多说,每次通话都是简短而平淡。而上网几乎见不到枫丹。经过一番稍带苦味的请求,辛兰答应当天晚上上网聊一会。直到晚上九点多钟他们开始网聊。

紫光:你好,多天不见,特别想看看你

枫丹:我没有视屏

紫光:为什么对我这么冷淡,就直点说,是我这人各方面让你难以接受是吧?

枫丹:不存在冷淡一说。你是帅男很优秀。我们都是过来人,不应该存在非分之想。

紫光:没有非分之想。做个知心朋友嘛!

枫丹:男人围着一个女人转,有些东西就不要说的太明了,你说呢?我不是你想要做朋友的那种女人。

紫光:我也不隐瞒了,你文静秀气、温柔可爱,很有女人味,我喜欢你

枫丹:这样的话不要随便出口,也不是对谁都管用的。

紫光:我们做知心朋友多好嘛

枫丹:做朋友当然可以,你做哥哥应该最好

紫光:哥哥就喜欢你这个漂亮妹妹

枫丹:不过我是有条件的,诚心做哥妹我们就找几个朋友,当着我家里人,正式来个结拜仪式,好吗?同时做哥哥可以喜欢妹妹,但不能爱,这是底线。

紫光对这突如其来的一串话震懵了,半天不知回答什么好,过了很长时间才回答。

紫光:当然好啊,可我就是不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做朋友,我们做朋友是我们二人的事啊。

枫丹:既然做结拜兄妹,就应该是大大方方的嘛。

接下来枫丹闪了。紫光一阵激越情绪受凉风一吹,平时很是丰富的思维这一刻变得空白一片,发了一会儿呆,紧接着就傻了。符合人之常情,辛兰越是不理会,诗乙冥思苦想的思绪越是强烈,以至与日俱增。

人海寻缘,万千女人,诗乙感觉自己从未触过电,唯独这辛兰让人心仪,可这辛兰怎么就与自己一点人缘拟或情缘都没有呢。电话打过不少次,辛兰那头总是不冷不热,闹得诗乙没脾气。这天下午诗乙给辛兰拨去电话,不想辛兰作了如下简洁明快的回答:“以后没什么事就不要打电话!都很忙。”

不待诗乙回话,听筒里传来挂断的嘟嘟声。

辛兰老公名字赵亮,和辛兰在大学是同班同学。赵亮是班长,白净气朗,天资聪颖,男人质感突出,而且是学校公认的帅哥,追求的女生排成队,各年级讨好献殷勤的大有人在。偏偏辛兰不看好这所谓的美男子,也没有追的想法,而对众多男生追自己一概免谈。再说自己一介学生前途未卜,也不愿意在追求爱情上枉费精力,免得荒废了学业。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比如爱情,死追的追不到,不追的反而轻易上手。赵亮对追他的女生都不喜欢,心里早就相中了漂亮羞柔文静秀气、气质非凡心地善良的辛兰。当赵亮发出追求信号时,辛兰根本不为所动,几个月里赵亮接连写了十几封求爱信,辛兰都不理会也不回信,她认为这公子哥玩的是爱情游戏,一时倒很是害怕吃亏上当。

随着时间推移,辛兰静谧的心逸动了,她开始了初恋,而梦中的白马王子不是别人,正是不少女生追求的美少年。一来二去,最终辛兰爱上了班长赵亮。

正可谓好事多磨。大学毕业,当两家大人知道他们两人准备谈婚论嫁时,赵亮父亲认为两人工作不在一个地方,而辛兰过于漂亮,大有狐狸精的妖气太招人眼,又很是娇气瘦弱,唯恐日后担当不了赵家门风。一时闹得父子要断绝关系,最后赵亮干脆放弃工作赌气离开父母,直奔辛兰工作所在地。

辛兰父母是大型国有企业干部,他们觉得赵亮工作在小企业没有什么出息,而赵亮人气过旺,今后很难避免女人的纠缠,并且俩人工作又不在一起,今后自家女儿驾不住这小子,苦日子会没完没了。与此同时他们为辛兰相中了一个家庭条件优越、多年追求辛兰的男孩,哪知辛兰执意不从,寻死觅活非赵亮不嫁,直闹得父母对辛兰开打。

婚姻还真符合缘分一说。闹腾了一年多,俩人最终唱出了爱情的凯歌,有情人终成眷属,俩人婚后万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情爱,日子虽然平淡,可恩爱常伴左右。

辛兰对赵亮发过誓,今生今世绝不会爱上其他男人,绝不会背叛自己的爱人。赵亮同样对辛兰发誓,绝不会爱上别的女人。

辛兰为了赵亮为了孩子为了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爱。从结婚到今天,明里暗里追自己的高高低低的各色人物不算少,有狂热的痴情的,有送戒指项链的,甚至有从北京坐飞机找辛兰示爱的,辛兰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无论如何都不为所动。她认为一旦错出一步就是对自己感情的背叛,对丈夫的不忠。

在情人大有遍地开花之势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美人少妇投入了情人的怀抱。而辛兰外秀内刚温柔漂亮风度优雅,着实吸引了不知多少男人,工作生活中辛兰没少受骚扰。辛兰的心不说是静若止水,但她一直在努力地抵抗外界的各种干扰,不断巧妙地回避各种骚扰,从而保持自己纯真的身心,实乃难能可贵,让人感叹让人羡慕让亲人们赞赏。赵亮知道这一切更加心疼自己的女人。

诗乙完全被辛兰迷住了,自从见到辛兰自己的魂就被钩跑了,心里早已把辛兰当做梦中情人,成天想着辛兰,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

诗乙决心一定要向辛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虽然碰到了多次软钉子,他没有放弃,也不气馁,坚信自己会被辛兰所接受。周五下午下班前诗乙发出短信。

诗乙:很多邀请你都谢绝了,我能理解。今天是周末,约你今晚到广场散步总给个面子吧!

辛兰:碰到熟人怎么解释,不去。

诗乙:随便走走随便说说话嘛,没关系的,保证不会给你带来不良影响。

辛兰见诗乙如此坚持,心里矛盾重重,经过一番自我斗争回了如下短信:“假如晚上走得开,给你打电话。”

哇噻!见到这条短信,诗乙只恨腿上没带弹簧,在办公室连蹦带跳,兴奋的几乎不能自己。回短信手指直抖:“无论如何我都等着。”

骑车回家,诗乙如浴春风,一路欢心一路哼着歌,兴奋得饭也没吃二口,满心里在等手机信号。老婆问他心情这么好为什么不多吃点,诗乙说晚上要加班,很快就出了家门。

诗乙心情虽说是很兴奋,可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他想,辛兰若是托词不回电话,或者通电话又改口不出来呢,一阵长长的等待将是多么的扫兴啊。即使见面,又该从哪说起说些什么呢?诗乙独自散着步,表面看似平静,实际上心中是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时候看着广场上的时钟,诗乙有所心得,一如相对论所描述:急切等待的时刻时钟走得慢些,且是越急它越慢。

时钟指向八点三十分,诗乙耐不住了,心想今天八成白等了。正在犹豫是否该离开,握得发热的手机响了,诗乙如梦方醒,立即查看屏幕,不是辛兰电话而是一个朋友的。接完电话再看信息框,信息栏里有了辛兰的短信。诗乙确信这一短信是在接电话时收到的。

辛兰:你在哪?

诗乙:我在广场西南角舞池旁,你在哪?

辛兰:我在家,你等着。我来后,要是你找不到我,我就走人。

诗乙:好的我等你。

紧接着诗乙眼睛都不敢眨,死死盯住辛兰可能走来的方向。诗乙到底还是诗乙,足足盯了20分钟,终于望穿秋水盼来了辛兰的身影。诗乙急急地迎上去,跨了几大步,似乎觉得不妥,转而放慢脚步尽量保持镇静地走过去。

相互问好后辛兰问:“干什么呢?”

诗乙:围着广场走走吧。

辛兰:好吧,不过时间不能长。

诗乙:很想对你说,你的眼睛像猫眼,漂亮得我开始都不敢看,而且是亮晶晶的,好象能看透一切,但是又很温柔。

辛兰:是吗?过奖了,我不觉得漂亮。我认识你的第一感觉,你是老师,很帅,很有品位。身材呢,感觉舞一定跳得很棒。

诗乙:是吗?真是谢谢,谢谢。

辛兰:喜欢跳舞吧?

诗乙:一般吧,现在不怎么跳了。现在请你跳舞?

辛兰:我感觉女人让一个男人搂着跳舞,别人肯定会说闲话的,再说我老公不在场,我是不会跳的。

聊了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诗乙把主题换了回来。

诗乙:我对你印象真的是特别好,我一见到你就觉得曾经在哪见过你,很想和你做朋友。

辛兰:做朋友当然好。你是很优秀的男人,也是很不错的专业人员。可我觉得我没亲哥哥,你做我哥哥蛮好,我呢,就做你妹妹。

诗乙是很敏感的,心里知道辛兰说这些话是在搪塞。但辛兰又说得有情有理,自己一时拿不出更妥贴的话语应对,只能唯唯偌偌嗯嗯称是。

辛兰一心想回避男女之间的敏感话题,很想让诗乙不再向错爱的方向发展。可诗乙有一股犟劲,感觉今天非说明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可。绕了一圈又回到自己的话题。

诗乙:你不光温柔漂亮,而且很有气质很有内涵,我喜欢你。

辛兰:喜欢是你的权利,这个我不能左右。但要我做情人是不可能的。再不要提这个了!

听到如此快言快语,又挑得如此明白,就象针刺到痛处一样,诗乙精神很是紧张,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过去想过的话题,现在也都长翅膀飞了。

辛兰本来就话语不多,接着相互找不着更好的话题。个中说了一些跳舞、锻炼、减肥方面枝枝丫丫的话题,最终不是说不下去就是相互扯不出兴趣。

诗乙说请喝冷饮,辛兰不同意,诗乙说吃烧烤,辛兰回答说吃了得癌。诗乙想不出新辙就冷场。

如此不爽,辛兰倒口语脆蹦:“我出来不能时间长,老公还在家等着的。走了!”顺手招来的士一溜烟不见了。

诗乙如从梦中醒来,对刚才发生的一切分不清是真是假,痴痴地在原地呆着,半晌才回过神来,随即漫无目的地走向远处的草地,坐在地上低头发闷,然后四仰八叉躺在草地上,眼睛向天发直。一轮朦胧缺边的月儿正爬上树梢。

情诗短信篇2

关键词:汉字 短信字谜 拆字

如今,手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通讯工具。手机短信也铺天盖地地涌进我们的生活。短信是用来传送信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但一些朋友喜欢发送一些短信字谜供对方猜测,以达到含蓄地传递关心、祝福之情的目的,这些娱情益智的短信字谜很受“拇指一族”欢迎。短信字谜成为了字谜家族的一位新成员。本文试简单地分析一下短信字谜的拆解法。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字谜的发展情况。汉字是以笔画为构形材料,以偏旁为构字部件,按一定规则,多层次组合在起来的,具有形、音、义相结合的特征,“它的结构十分灵活,可以拼、拆、增、省、改、换,集笔画成字,以字组字,字中有字,构造自如,魔方般地无穷变化”(1)。字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的娱乐、益智功能。南北朝鲍照创造了字谜,并以《字谜三首》为题作诗,这是中国字谜史上首次以“谜”字命名。从此“谜语”一词开始使用。我国字谜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文人墨客在猜谜过程中总结了许多方法,主要有别解法、析字法、会意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析字法,因为字谜是以汉字为谜底的谜语,而汉字是由一些基本部件构成,且多是合体字,一般能拆成独立表意的汉字或偏旁,制谜者通过运用一些特殊处理方法使拆分出的汉字或偏旁巧妙连成一段话。

短信字谜和一般字谜一样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提供猜谜者猜谜的题目,不同的是短信字谜的谜面一般以七言诗或五言诗为主,通俗易懂,内容贴切相关,一句诗是谜底中的一个字,谜面有几句诗,谜底就有几个字,这几个字最后连成一句表达关心、祝福的话。谜目是提供猜谜者猜谜范围,如“人名”、“国名”、“剧名”等。短信字谜的谜目一般是“打一句祝福(浪漫)的话”。谜底就是字谜的答案,短信字谜的谜底是一句完整的话,这为猜谜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即对于个别的诗句无法猜出时,可暂时放一边,等把能猜出的诗句解开后,根据语义自然可以将所缺的诗句解出。

那么,如何拆字呢?“所谓拆字,就是将一个固定的汉字拆分为几个汉字或偏旁,以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2)

短信字谜是利用汉字字形灵活多变的特点,把汉字或偏旁加以组合、拆解、离合、增损、变形、错位等,从而巧妙造出字谜。“析字法是中国文化中颇有特色的语言文字游戏手法,也是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重要内容”(3),析字法主要有组合、拆解、离合、增损、变形、错位等,起源于离合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指出:“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无论是采用组合、拆解,还是增损、离合或者变形、错位,都是以字形为基础的综合灵活的运用。根据利用谜面不同情况,将短信字谜的拆字方法分为两种。

一是直接解组法。即将拆分后的谜面的偏旁、部首、笔画直接拆解组合成一个汉字。在解组过程中,既要根据能否组成字来决定使用哪些构字部件,又要保证组成的字与其他的字连在一起能表达完整的语义。谜面中常用的暗示性词语有“有、来、伴、和、合、同、等、共、连、加、一起、无、去、出、半、离、分、省、节、少、尽、空”等。例如:

(1)天鹅飞去鸟不归 我 鹅―鸟=我

良字无头双人配 很 良―丶+双人=很

双木非林心相连 想 双木(木+目)+心=想

人尔结合是自己 你 人(亻)+尔=你

(2)原本有心花不开 愿 原+心=愿

偶尔有人来相伴 你 尔+人(亻)=你

悔时无心已有泪 每 悔―心( 忄)=每

吞下口去悄无声 天 吞―口=天

来者耳边轻轻诉 都 者+耳(阝)=都

缺少左边心相印 快 缺―缶+心( 忄)=快

东风带走一二点 乐 东―一二点=乐

以上两例在拆字时将谜面出现的偏旁、部首、笔画直接拆解组成汉字,例(1)将“鹅”去掉“鸟”就是“我”,“人”和“尔”组合就是“你”。例(2)“原”和“心”组合是“愿”,“缺”去掉“缶”换成“忄”是“快”,“乐”字从谜面本身猜比较难,但根据语义完整性,可以很容易推出。

二是间接离合法。谜面中不直接出现能组成谜底的偏旁、部首、笔画,只是对这些部件进行描写、解读,猜谜者须通过联想想象将谜面中描述的那些部件提取出来,然后组合成谜底。由于这种字谜,比运用直接解组法的字谜更曲折,更含蓄,更有艺术性,也更增加了猜谜的难度。所以,在短信字谜中往往是在直接解组的字谜中穿插一两句这类的字谜,毕竟短信是以娱乐消遣为主的。纯粹地需要运用间接离合法的短信字谜很少见。

(3)飞蛾扑火虫已逝 我 蛾―虫=我

学友无子留撇须 爱 学+友―子+ 丿=爱

偶尔留得一人在 你 偶+尔―禺=你

三言并没有两语 一

牛仔过河搭木筏 生 牛+一=生

仕别三日在这里 一

原来这字在界前 世

(4)悔意无心空对月 每 悔―心( 忄)=每

大哥头上有条疤 天 大+一=天

接受不离只作友 爱 受―又+友=爱

单身贵族尔相伴 你 人+尔=你

朝夕相对盼夕阳 多 夕+夕=多

情人别离影孤单 一

二人想逢在此处 些 此+二=些

以上两例有需要用间接离合法才能猜的诗句。例(3)中“三言并没有两语”和“仕别三日在这里”要浓缩概括成“三”去掉“二”(即两横)得出“一”,“牛仔过河搭木筏”要从“木筏”的形状抽象出“一”,然后和“牛”组成“生”,“原来这字在界前”需想到词语“世界”。例(4)“大哥头上有条疤”要将“疤”想象成“一”的形状,然后放到“大”的上头就是“天”,“单身贵族尔相伴”这一句中的“单生贵族”理解成人,所以得出“你”,“情人别离影孤单”一句联想到情人离开后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个人,因而抽象出“一”。

字谜短信使收信人在苦思冥想后恍然大悟,既感受到朋友的关心、祝福,又获得一种胜利感。汉字灵活多变,猜迷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某种方法就能猜出的,既要求猜谜者知道解谜的手法,又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所以拆解短信字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让国人了解文字,运用文字学的一个不错的机会。

注释:

①周春林.析字谜法及其类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9月.

②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出版社,2004,第98页.

③周春林.析字谜法及其类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9月.

参考文献:

[1]曹石珠.汉字修辞学.西安出版社,2004.

[2]翟鸿起.解谜一窍通.学苑出版社,2002.

[3]陈振鹏.实用灯谜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周春林.爱情短信谜语及其谜法.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9月.

[5]周春林.析字谜法及其类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9月.

情诗短信篇3

【关键词】 短信语言;丰富;特点

一、手机短信语言的丰富性

手机短信是我们传达信息与情感的重要媒介,我们需要转达的信息内容不同,想表达的情感也有所差异,传达的对象也会不同,因而手机语言也是种类多样,风格迥异的。

(一)短信的格式与语气随对象而改变

不同的对象,他们的职称、年龄、辈分等会有所不同,在发短信时,应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而来决定应我们短信的格式与语气。这样的短信才会合情合理,能够更好地表达我们想传达的信息与感情,从而也体现我们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如给领导发送有关工作的短信时,应格式正确,语言严谨。如通知经理开会,应写:

“经理您好,明天上午9点有一个会议,请您到时参加”。

而对于自己比较亲近的人,比如邀请好朋友出来玩,可以这样写:

“朋友,明天跟我出去玩怎么样,9点见,就这么说定了,明天见”。

这时,短信可以编辑得很随意,有时还可以用上调侃,诙谐的语言。

又如要给奶奶或其他长辈发短信时,我们写的短信语言要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不能冒出“亲”、“Happy new year”、“^-^”等这类表达,因为不同时代的人的语言多少会有所不一样,许多新兴的语汇或符号对于老一辈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无法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会引起沟通障碍。

(二)想表达不同的感情需要用不同的短信形式。

我们的情感是丰富的,想要表达对他人不同的感情,就需要用不同的短信形式。所运用的短信形式合理得当,想表达的感情就会更真挚,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与感受到我们的感情。

在母亲节给妈妈发短信表达对妈妈的爱是时,可以用:

“亲爱的妈妈:您曾用您的臂弯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而今,我也要用我日益丰满的羽翼为您遮挡风雨。妈妈,我永远爱您!”

向朋友传递祝福时,可以写:

“你被通缉了,以下是你的罪行:对朋友太好,有够义气,善良纯真,贴心又可爱……本庭宣判:一辈子做我的好朋友。”这样的短信,是不是很温馨呢。恰当的短信能增进人们的感情。

二、手机短信语言的特点

有人将手机短信看作是“披着文字外皮的生活口语”其特点既不同于一般的口语语体,又与传统的书面语体有着显著差别。手机短信的特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主要的几个特点。

(一)生动的修辞。短信除了传递信息之外,现在的年轻人更将它作为一种娱乐消遣,交流感情的方式。年轻人追求新奇,表达能力强,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主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顶真、排比、叠字、谐音等。如:

①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的笑容。(排比)

②您是火种,点燃了我们的心灵之火;您是石阶,承受着我们踏实向上攀登的脚步;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比喻、排比)

③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春节时轻轻的问候! (叠字、顶真)

④祝福向钱(前)看,钞票向厚(后)赚,龙年第一个月圆日--元宵节就到,在这风暖雨润的季节,在这充满柔情的日子,请接收我提前送出的祝愿:元宵快乐!(谐音)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出现了大量形象生动、文采飞扬的精辞妙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短信语言充满活力,我们的交流也充满了乐趣。可以说,短信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

(二)诙谐幽默的创造性语言。青少年总是追求创新,喜欢用些新奇的,创造性的语言。如:

①请你在桌子上放一个笔记本,然后把你的下巴放在笔记本上。好了,这就是我送你的笔记本电脑。

②你的生日快到了,送你一个大红包,我已派了一只母蚊子去了,你不要杀它,很快你就会得到“红包”了,不要客气啊,收着吧!

③送你一份元宵当晚餐,成分:真心、思念、快乐。营养:温馨、幸福。制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元宵节快乐!

这类创造性的语言,使表达生动幽默又不是温情,对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有趣味,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看一些这种幽默短信,会心地一笑,是自我放松的良方。

(三)新颖独特的符号。受网络的影响,我们在语言符号的使用上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吸收传统的语言表达,又推陈出新。中文文字、英文文字、数字、图标、公式、标点等各种符号杂糅使用,表达方式呈多元化,这样弥补了短信交际中面部表情、声音语气等情感交流的不足。如:

(^-^)笑脸(=^-^=)脸红了(*^__^*) 嘻嘻…… (o)啊!I服了You

(四)丰富的语体。手机短信语言也会受到传统书面语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就在传统语体上加载了新的内容,有打油诗、诗词、、歇后语类等。丰富的语体,让短信不再平淡无味。

①诗词: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等你电话。(古诗)

你沐一身晨露,送我一束玫瑰;你披一身阳光,送我登程去远方。如今,玫瑰依旧,人处两地,相思依依。(现代诗)

②谜语:脑袋摇摇,大路条条;耳朵扇扇,阳光灿灿;屁股拱拱,幸福统统;尾巴翘翘,开心笑笑;金猪哼哼,脚步铿铿;烟花晃晃,钟声朗朗。祝你除夕快乐!

③打油诗:梦,总是不够漫长,可是我们需要想!情,总是让人受伤,可是我们念念不忘!雨,下得再漂亮,但我们还是喜欢阳光!你,虽然不在我身边,但我从未将你遗忘!

短信语体是一种全新的语用范式,人们在尽情地享受其带来的优越性的同时,一些不规范、不健康、不文明的语用现象也在同时孳生,如不少黄色短信、诈骗短信以及各类格调不高的短信等,在污染我们的语言生活。在手机短信的使用人群中,18岁以下的也占到了不少的比例,这些不规范,不健康的语言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影响。因此对这个奇妙、神通广大、可又不是很保险的工具,需要好好利用,擦亮自己的眼睛,学会辨别。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编辑出更多有意思,有内涵的短信,不断丰富短信语言,以发挥它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柴静.浅谈手机短信语言的特点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5.2

[2] 傅远碧.试析手机短信语言的音韵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2

情诗短信篇4

关键词:生命意象;古诗十九首;觉醒

明代胡应麟《诗薮》中把“意象”作为学术用语用于评诗,他这样评价过《古诗十九首》:“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分析“十九首”的生命意象,有以下几点:

一、表示生命永恒的意象

1、“石”的意象

自然界中石头是永无衰退之日的,而它又以坚硬刚强存在于世上,石头是生命永恒的象征,《古诗十九首》中有许多石的意象,如金石,磐石借表示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明月皎夜光》中,诗人自浮华的星辰想到了自身,和友人们信誓旦旦的言语,坚定称同门的友谊“坚如磐石”,如今虚名尚存,而之间的感情却不复存在,用磐石来比喻,可是人世间有多少能够有它那么坚固无摧呢?

《回车驾言迈》中写道:人生不像金石那般可以拥有永恒的生命,如何能够长寿呢,最终都会有老的一天而已。诗人先是疑惑对于生命既然不能如金石长寿,那如何可以不枉费呢?后来回答道:要留一点美名在人世间,如此可算是不枉费此生了。

金石是不朽的象征,是永恒的意象,所以古人常借此来抒发生命的短暂及渴望生命的永恒。

2、松柏等植物意象

松柏自古以来就有长寿的意识,《古诗十九首》中也有很多处写道了松柏,以寄生命之永恒。

《青青陵上柏》中写道:“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山上面郁郁葱葱的柏树,万古长青。涧中磊磊的石块,永不磨灭。而天地之间人的生命,如匆匆过客,转瞬即逝,我们羡慕松柏的长寿,叹息人生的短暂,诗中将松柏生命之长和人生生命之短相比较,人事无常,有谁能够像松柏一样可以那么长时间的郁郁葱葱而不凋零呢?

《驱车上东门》中:“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墓”是作者的所见所感,松柏可以长生于世上,而人的这一世就譬如朝露,最终只能一去不复返。朝朝暮暮,千秋万代,人却最终逃脱不了生死轮回,往复不已,生命的永恒只能如美梦一般,不可得。

二、表示生命短暂的意象

生命短暂是古往今来诗人们共同吟诵的一个主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古诗十九首》中有许多表示生命短暂的意象,如飙尘,朝露,蕙兰,青草等。

如《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飙尘,是指狂风里被卷起来的尘土,用此来比喻人生的短促,人生在世间生活就如寄托一般,恍惚如飙尘寻不到踪迹,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作者叹道:“为什么不想着如何高踞要位而安享荣华富贵呢?”或许,这就是当时汉人对于生活的普遍希望吧。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才不枉费此生。

《明月皎夜光》中提到:“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朝露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是清晨的露水,而它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诗人感叹道生命易老,如此变幻无常。

《古诗十九首》中也有这样描绘野草的诗句,“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这里都是运用草的意象表现了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生命短暂,体现作者心中的感伤。

其实这些生物本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表现生命的短暂,人生的凄凉,只是由于它们的生命时节,它们的孤苦凄凉的生活环境和诗人当时有相似之处,从而引起了诗人的共鸣,将自己主观的情思赋予客观的物象。

《古诗十九首》中还出现了许多时节性的动植物,诗人借此叹老,表现生命短暂和清冷孤苦之感。如《明月皎夜光》中促织和秋蝉,他们叫声悲凉凄冷,用着最后的力气唱着生命的挽歌,作者在这首诗歌中选取这两个意象和人的生命做了类比,实为巧妙。

《古诗十九首》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此表示生命之短,比如惠兰花,比如郁柳。

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都有此意象。惠兰花,青柳本应当是表示美好的词,而出现在诗中却表现出来忧伤的情绪,诗人感伤惠兰花,如果它过了这个时节不能采摘,就要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枯萎,同样,青青柳色本身美好的事物,表现生命的旺盛,作者写道园中的柳并且在前面加上了郁郁二字,由柳树的繁茂而想到了自己的孤苦无依,将愁情由个人而扩大到整个社会。汉末时期的士人,只好接着这些细弱的事物悲叹生命的短暂,使读者读到这些事物便可以惺惺相惜,从心底发出共鸣。

三、表示生命及时行乐的意象

汉末时期,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已经被逐步冲破,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相对于寄托于神灵和来世,它们则更加相信今生的快乐是永恒。从《古诗十九首》中一些诗句也可得出当时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热衷,“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然后再追求功名利禄的途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坎坷,这就要及时解压,及时行乐。诗中主要表现为“酒”“曲”“药”这几种意象。

诗人离不酒,失意时借酒消愁,欢乐时饮酒庆贺,酒这一意象似乎有着矛盾的含义,但是无论是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还是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都是借酒的意象传达心中的感叹之情。《古诗十九首》中的酒有斗酒,美酒等等。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这句话写出主人公极尽享乐,古人们斗酒和今人不同,今人就在乎的是量,如果斗酒那么从目的到韵味与古时候相差甚远。古人“斗酒”虽薄,但是在乎它的娱乐性。故人不在乎是骏马还是驽马,只要可以让自带着自由的心去游玩则可,这里虽用斗酒和出游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隐藏着他们对于生命迷惘的质疑。

《古诗十九首》是衰世之音,其中不乏有“曲”的意象。《今日良宴会》中有描述宴饮笙歌的场景,德高望重的人则通过乐曲发表言论,懂乐曲的人则通过曲调听明白它其中的意思。曲的意象在这首诗歌中不仅仅表示的是及时行乐的生命态度,更是一种感情交流的工具,及时行乐虽然在表面看上去是很浮华,贪图享乐,腐败堕落,但是当我们细细品味这些诗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对于作者的这种态度而不满,想法,我们则心灵中和他们惺惺相惜,可以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到他们对于生命的留念,他们最纯真的生命渴望,以及他们心中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和悲伤。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作家出版社,1956年第一版

[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选作品选(中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情诗短信篇5

论文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抒情式短篇小说,瘫痪

20世纪60年代时,关于短篇小说的文类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之前零散的研究大都采用了新批评方式,因为这样有助于教学开展。然而,那种机械式地将短篇小说划分为有情节和无情节的方式掩盖了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

1964年,约瑟林(M. Joselyn)提出应针对短篇小说进行真正的文类划分,主要分为拟态的(mimetic)和抒情的(lyrical)两种。拟态的短篇小说一般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结构,有完满的结局;而抒情的短篇小说则在拟态的短篇小说基础之上,加入了诗歌的成分特点。(Joselyn) 艾琳·巴德施威乐(Eileen Baldeshweiler)也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式,她将短篇小说分为史诗式(epical)和抒情式(lyrical)两种。史诗式的短篇小说相当于约瑟林所说的拟态的短篇小说,由推理演绎的方式,利用人物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最终以明确的结果结束全文。艾琳认为“抒情”二字与史诗式的短篇小说相比,更强调主题和行文语气。(Baldeshweiler)这些短篇小说类型的分类方式大体上都基于重视情节的传统写作手法与重视抒情式风格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之间的区别。

抒情式短篇小说产生于19世纪后期,正值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登上舞台之际。抒情式短篇小说在创作风格上与现代主义文艺创作风潮契合,它颠覆了传统的史诗式的风格,注重人物内心的发展,摆脱了依靠情节发展的旧式框架。M. 约瑟林对抒情式短篇小说的诗性元素的分析十分精辟,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1)摆脱传统的按时间顺序的方式安排故事;2)利用纯粹的言语修辞手法,如语气、意象3)关注意识的增强,而非完整的情节4)仅用最简洁的方式达到高度暗示性,强烈的情感。(Joselyn) 总的来说,抒情式短篇小说轻情节,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波动起伏,故事结构以情绪气氛的跌宕起伏为主线;突出抒情的特点,采用象征、隐喻等言语手法,运用简洁而具有高度启发性的语言营造丰富的意象;使用开放式结局,摆脱传统具有决定意义的结尾方式,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

本文旨在通过细读詹姆斯·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阿拉比》,分析其抒情式短篇小说风格,探究詹姆斯在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创新性写作风格以及他精湛的文字技艺。本文将通过对该短篇小说的诗化分析,展现乔伊斯在创作短篇小说时达到了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协和。他利用诗化短篇小说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内心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男孩形象,反衬出这个瘫痪麻木的都柏林城。

一.淡化情节,关注人物内心发展

现代主义小说对人物精神情感的关注与淡化情节的写作方式源起于人们对复杂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因此这些作品通常从内心的角度映射出世间百态,以荒诞的、富于寓意的抽象表现方式,意图展现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乔伊斯这样说道,“都柏林那即乏味又闪光的氛围,它的幻影般的雾气、碎片般的混乱、酒吧里的气氛,停滞的社会——这一切只能通过我使用的词语的肌质(texture)传递出来。思想和情节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重要。”(戴从容 2005:11)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体现了这种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摆脱了传统的关注情节故事发展的短篇小说形式,淡化情节的完整性和逻辑发展顺序,将错综复杂的现代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李维屏教授所言,“《都柏林人》的构思与布局超越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模式。它是20世纪初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思潮彼此交融的产物,也是作者告别传统、向现代主义道路迈出的难能可贵的第一步。”(李维屏 2011:117)

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由十五个短篇小说组成,这些故事按照人一生的成长顺序排列。《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个故事,也是其中最受评论者关注的一部短篇小说。《阿拉比》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用诗意的语言断断续续地回忆孩童时的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经历,读者成为倾听者,直接参与到主人公的回忆片段里,与男孩一起体验爱情的美好神圣与现实残酷腐化。《阿拉比》看似一个男孩寻找爱情的成长冒险故事,然而,乔伊斯并没有使用传统的强调外部矛盾的历险故事文学艺术论文,而是利用男孩的内心情感波动和思维方式来发展故事。整个故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潮,也没有总结性结尾,体现了乔伊斯开创性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写作手法,也同时展现了抒情式短篇小说的文学魅力。

《阿拉比》中的男孩生活在瘫痪(paralysis)的都柏林城,年幼的他还未经世事历练,对一切事物都抱有美好幻想,拥有一颗追求美与艺术的心。男孩表面上敷衍的完成每天小孩的任务:念书学习、追逐玩耍,却时常在内心默默观察生活中一切美好浪漫的细节。他的艺术家气质与这座死气沉沉的城市以及城市里麻木不仁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男孩对周遭事物十分敏感,在他的眼中一些破败腐烂的场景变得诗意化,“我最喜欢最后一本,因为那些数页是黄的。屋子后面有个荒芜的花园,中间一株苹果树,四周零零落落的几株灌木;在一棵灌木下面,我发现死去的房客留下的一个生锈的自行车打气筒。”(乔伊斯2002:21)叙述者善于描述事物细节,如颜色,状态,声音等,如同在创作一首散文诗。从《阿拉比》抒情的文风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叙述者就像一位心思细腻的青年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位诗人,用心遣词造句,把埋藏心底的往事用诗化的语言一一诉说。

叙述者记叙男孩去阿拉比市集前焦急等待的过程时,没有情节结构,仅以人物内心波动来展现故事,明显体现了散文化的行文结构。男孩向曼根的姐姐许诺将会在阿拉比市集带些礼物回来后,脑海里面充满了“数不清的愚蠢的怪念头”,“但愿出发前那段乏味的日子一下子过去。”(ibid:23)接着,叙述者加快语速,连用五个“I”:“我要求……我问问题……我看着……我不能……我没有。”(Joyce 1974:540)随着节奏加快,人物内心的百感交集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等待的时间长度是相对的,也许平时男孩与伙伴们玩耍一会儿时间就悄然过去了,但是当男孩在相同的时间内等待去阿拉比市集时,“我坐着望了一会钟,滴答滴答的钟声叫我心烦意乱。”(乔伊斯 2002:24)在与时间抗衡时,眼前的一切事物都令人烦躁。这种典型意识流的心理时间与传统的时间比起来,摆脱了直观式抒情,“梦幻、映像、心理错觉交叉出现,给小说披上一层知性和幻化的色彩”,(李丽琴 2007:101)更增添了故事的节奏感,如同诗人直面听众表述内心。

在表现爱情这一复杂的内心活动时,《阿拉比》采用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从男孩的角度将爱情歌颂,用写意的手法描绘梦中情人——曼根的姐姐。“灯光从半掩的门里射出来,映现出她的身影。[……]她一移动身子,衣服便摇摆起来,柔软的辫子左右挥动”。(乔伊斯 2002:22)然而,涉世未深的男孩不敢直面爱情,连女孩的名字都不敢轻易提及,害怕惊扰了爱神丘比特,只能将胸中澎湃的爱情波涛化作崇高的信仰,“仿佛感到自己捧着圣餐杯,在一群仇敌中间安然穿过论文的格式。”(ibid:22)男孩犹如一名高尚的骑士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爱情的圣杯。这种对爱情的信仰使得男孩莫名流泪,甚至濒临崩溃,只能将感官关闭起来,直至失去知觉,不自觉地将内心那句歌颂爱的诗诵读而出:“啊,爱!啊,爱!”(ibid:23)男孩感官的相互交织激发了读者无限想象力,他将视觉变触觉感受:“这时,我的身子好似一架竖琴,她的音容笑貌宛如拨弄琴弦的纤指。”(ibid:23)男孩对爱情的幻想在感官的刺激下不断得到升华,读者也随着叙述者语气的强化产生共鸣。

《阿拉比》采用了散文诗式的结构,没有传统意义上情节的开始、高潮和结尾,全篇由叙述者零散的回忆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描写拼接而成。故事给出了模糊的时间和地点,将主要笔墨放在人物内心对外部事件的反映上,读者作为故事直接的倾听者,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些信息,从而顺利进入乔伊斯笔下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二.丰富的意象,诗化的语言

抒情式短篇小说注重用暗示、象征、隐喻等言语手法,并通过意象的拼接来传达个人体验。(李丽琴 101)这些言语修辞手法渗入叙述过程后增强了短篇小说的语言意境:“使传统的抒情从追求叙述节奏的音乐化、画面的色彩化、情绪的弥漫化转移到现代主义的‘陌生化’和哲理色彩的浓重化。”(ibid:101)

诗歌中的意象将外在物象与主观情意相融合,摆脱了现实中普通的形象,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几个简单的意象,经诗人几笔勾勒顿时可以成为一幅宏大景象。《阿拉比》篇幅短小,语句精炼,仅依靠文中丰富的意象的运用,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瘫痪的都柏林的画面。北里奇蒙德街象征了整个都柏林城,为了描绘这个瘫痪的城市,“blind”这个词多次出现。“North Richmond Street,being blind,” “An uninhabited house of two storeys stood at the blindend, detached from its neighbours in a square ground. The otherhouses of the street, conscious of decent lives within them, gazed atone another with brown imperturbable faces.”(Joyce 1974:539)故事一开始的这两个blind分别表示“死胡同”和“尽头”,均表示没有希望。短短的三句话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死气沉沉的街景,房子建筑毫无生气,邻里关系十分冷漠。正是在这种瘫痪的场景下,男孩艺术家的气质与周遭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语气也是抒情式短篇小说创造诗意意象的一个重要言语手法。叙述者面对这个麻木无情的社会环境时伤感低沉的语气与小心翼翼手捧爱情时的浪漫的语气相互交织,营造了丰富的意象。

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阿拉比》意象,赋予叙事语言高度启发性。“blind”一词出现了3次,首先作形容词,修饰北里奇蒙德街死气沉沉的气氛,又作名词表示百叶窗。男孩不敢直面女孩,只能通过百叶窗的眯缝看到女孩的身影。男孩的动作象征了都柏林人麻木的心使得他们无法看清世界,男孩眼中的爱情也如死胡同一般,毫无希望。男孩乘坐的通往阿拉比市集的列车经过了一个名为“Westland Row Station”的车站,顿时一群人涌向车门,想要挤进车厢,却被列车员拦下,因为这是一班直达市集的专列。这个车站寓意深刻,与T. S. 艾略特的诗歌“Wasteland”《荒原》相呼应,象征了整个爱尔兰民族面对民族危机毫无斗志,长此以往变得空洞麻木,如同一群没有理想的空心人,一副思想瘫痪的状态,因此他们无法登上列车,只能徘徊于荒原中。题目“Araby”是“Arab”的古代名字,在文中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东方色彩的市集。男孩将这个市集看作实现美好梦想的地点,然而实际上,阿拉比就是一个充满欲望的黯淡无光的地方,进门要付钱,里面弥漫着钱的响声,没有想象中阿拉伯式的集市,却只有毫无生气的爱尔兰人和正在调情的英国人。阿拉比象征着当时被英国统治之下暗无天日的爱尔兰民族文学艺术论文,英国女人冷冰冰地声音与仿佛出于“责任感”似的询问,使得懵懂的爱尔兰男孩毫无防备,不知作何反应。

因此,《阿拉比》表面上看似是一首爱情颂歌,充满诗意的意象;但是,将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与当时爱尔兰国内风起云涌的民族运动结合起来看,《阿拉比》其实是一首激励瘫痪的民族积极斗争的抒情式短篇小说。

三.启发性的语言,开放式的结尾

抒情式短篇小说如同诗歌,通常语句简短但却句句精辟,寥寥几行字就能表现出宏大的场景。叙述者在文中回忆了许多场景,没有像传统叙事那样给出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却将回忆生动展现在读者脑海里。男孩将爱埋藏在心底,终有一天压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情绪,躲到已故教士家的后客厅内,在漆黑的雨夜里肆意歌颂爱情。“我听到雨密密麻麻泻在土地上,针尖似的细雨在湿透了的花坛上不断跳跃。”(乔伊斯 2002:23)雨滴仿佛变成了锋利的针尖在男孩和读者的心里到处乱撞。此时,男孩蜕变成一位诗人,把感官隐蔽起来,双手颤抖地合在一起,默读出爱的诗歌。叙述者用几句描绘内心挣扎的抒情诗句,反衬出这个瘫痪麻木,压抑爱情的社会。保守的社会传统如同针尖般刺向每一个爱情萌芽的角落,抑制人们的思想发展。《阿拉比》借鉴了散文诗简洁的写作手法,如此精辟的行文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美的赞颂的主观抒情,更进一步探索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富有高度启发性。

艾琳指出抒情叙事关注人物内心情感波动变化,拥有开放式结局,旨在引发读者自己去领悟文本内在的含义。(Baldeshweiler)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创作注重叙事留白,把某些重要问题悬置,为读者留有足够空间,让读者参与叙事构建的过程。《阿拉比》中男孩怀抱着对爱情无限美好幻想来到阿拉比,却处处碰壁,最终失望地走出漆黑一片的市集,“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播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乔伊斯 2002:27)到底男孩的愤怒源于何事,乔伊斯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正如同诗歌中充满寓意的语言一样,情绪迸发,却不道出原因,留给读者空间去思考。通过运用开放式的结局,读者可以从《阿拉比》中获得更多共鸣。这篇短篇小说以警钟式的姿态呈现在当时瘫痪麻木的都柏林人面前,让人们进行自我反思:面对民族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利,爱尔兰人仍然生活在麻木不仁中。每一个爱国的爱尔兰人都应该从男孩的顿悟中感受到压抑的“痛苦和愤怒”。

四.结论

《阿拉比》表现了乔伊斯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手法,脱离了传统直观的抒情和叙事方式,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由一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叙述者向读者娓娓道来那一段关乎祖国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往事。《阿拉比》作为典型的抒情式短篇小说与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不同,它不遵循时间顺序来发展故事,采用散文化行文结构,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它无需使用写实风格的语言来传达世间真理,仅仅简洁的几句充满意象的话语就可为读者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它没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结果,开放式结局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阿拉比》中诗歌般的语言精炼而寓意深刻,通过对男孩内心浪漫气质的刻画,反衬出都柏林人在面对民族失去独立的权利时如同置身于荒原般瘫痪麻木。乔伊斯笔下这位在荒原中歌唱的诗人,用他抒情的诗歌警醒爱尔兰民族,积极参与当时爱尔兰民族运动。

参考文献:

[1]Joselyn, M. “The Grave as Lyric ShortStory.”[J] Studies in Short Fiction, 1.1

(Fall 1964): 216-221.

情诗短信篇6

1、主持的议程安排和时间控制符合安息日聚会的程序

安息日聚会主持议程依次是问安、默祷、圣经短讲、唱诗、祷告;散会主持流程依次是证道总结、唱诗、祷告、宣读主祷文、默祷。默祷时间在20--50秒左右,圣经短讲时间大概5-10分钟,发声祷告人数在3-5个人左右,圣灵特别感动的时候除外。聚会主持时间大概在15-25分钟。散会主持的证道总结是根据证道所用时间的长短合理调整,如果证道时间过长,则证道总结时间要短些,反之可以适当延长证道总结的时间。散会发声祷告人数在2--3个人左右,有圣灵特别感动的情况下可能有更多些弟兄姐妹参与祷告。

2、聚会默祷和散会默祷的必要性

默祷是信徒在集体聚会场所个人与上帝天父、与我们的主交通,是灵里的交通,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聚会默祷能够预备心灵,把属世的重担和忧虑交托给上帝,让自己的心在基督里得自由释放,打开心门领受真理的浇灌。散会默祷可以把领受的真理的感动,向上帝表明自己的意愿和心志,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同时把自己更多的感动和负担交付上帝,祈求带领和引导。

3、《历代愿望》、《使徒行述》等怀师母的著作作为圣经短讲的主要内容

上午聚会的圣经短讲是参照《历代愿望》、《使徒行述》的内容,符合上帝对安息日会的旨意。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上帝在末世拣选怀爱伦师母等信徒组织成立的教会形式,以盼望和迎接基督复临为主要信仰目的。怀爱伦师母的一生也是上帝特别拣选和带领的一生,见过许多异象,在圣灵感动下写了许多属灵高度很高的书籍,是基督复临信徒灵命增长的“灵粮”。《历代愿望》、《使徒行述》等著作说明解释了《圣经》的真理,便于信徒学习和领会,没有和《圣经》冲突的话语。

圣经短讲也可以针对教会的特别情况选用《圣经》话语来引导和带领信徒的心思意念。

4、唱诗诗歌的选用

聚会唱诗所唱的诗歌一般选用与“圣经短讲”的主题有关联,散会唱诗所唱的诗歌一般选用与证道主题有关联,能够起到圣灵的再次感动和圣灵更深进入的作用。

5、发声祷告使信徒互动

发声祷告在有些教会是没有的,全部由台上人员祷告。安息日会的聚会接受圣灵的引导,让灵里有感动的信徒发声祷告,表达感谢和赞美,把主的圣名高举,宣告对上帝的顺服和感化。祷告的内容有对圣经短讲的感动、有对主耶稣一生的回顾和纪念、有对个人和教会的交托和祈求,有对上帝圣名的认识和宣告,等等。也有个别信徒祷告失态影响气氛或撒旦进攻捣乱的情形,主持人马上带领会众唱诗缓和气氛,靠主的力量来得胜促进聚会的进展。

主持人接在信徒后面祷告,应该总结大家的祷告,也要宣告上帝的作为,最后要祈求上帝对证道(圣工)的带领。祷告词语自行预备或按圣灵感动而出。

6、证道总结能够提炼要点升华主题

主持人的证道总结要能把要点提炼出来,总结完善,同时修正一些理解上的歧义,并且把主题升华,提高信徒对真理的正确理解,带领大家属灵的渴慕和追求。比如,有一次证道的主题是讲“鸽子”,证道人讲了许多鸽子的品质和特征。主持人总结是时候,就站在上帝的角度,呼召大家从鸽子的高品质中,对比人犯罪后的品格败坏,以及权柄的失去。本来是看管万物(包括鸽子),可是却落到“罪的工价乃是死”的下场。这样就把主题升华了,达到了证道的目的。

在新的一年里,深圳南山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同工愿意在上帝的祝福和带领下,柔和谦卑,接受从上而来的智慧,更好的做好主持圣工,把荣耀归给上帝。为此,主持人在灵里追求方面需要提高的要点有:

1、多读经祷告、提高灵命成长,具有对属灵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具有基本的圣经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持人对真理的明白要高过证道人,因为证道人是从一个主题来讲道,而主持人面对的是不同征道人各种主题的总结归纳和提炼。

2、多唱诗歌,能熟悉更多的诗歌,并且唱准唱好,便于选择合适主题的诗歌。

3、提前一周预备“圣经短讲”的内容,反复默祷,祈求上帝赐下真理,得着从上而来的浇灌。圣经短讲的主题依据怀师母的书籍,内容最好能解决信徒遇到的问题,释放他们成长道路的绑捆,帮助大家属灵的成长。

4、愿意追求圣洁,离弃罪恶,祷告上帝赦免犯下的过犯和不义,以一个洁净的身心走上圣讲台,蒙上帝喜悦和看顾。

5、多参加体育活动,勤于锻炼身体,祷告上帝赐予健康的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来主持。

今年以来,驾校各级领导认真贯彻本校的经营战略,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安全培训,使驾校的各项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作为一名教练员,在工作上服从校领导的安排,与教员同事团结协作,认真带好学校安排的每一批学员,在校领导的支持及同事的相互帮助下,圆满完成了这一年来的学员驾驶培训施教任务。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校规、维护职业信誉、维护集体利益、提高自我职业责任、忠于职守;在校领导的组织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热情接待学校安排到我车上的每一批、每一位学员,对每一位学员做到公平、负责、耐心答问,特别是对待一些接受能力较缓慢的学员更是做到耐心细致地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员都能掌握驾驶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

我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每一次学习和业务培训,能够遵章守纪、安全驾驶、文明行车,规范管理。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力所能及的了解、学习本行业的相关法规、制度,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帮助他人为乐事,以教育科学而自豪,赢得了学员的信任和支持。我积极倡导廉洁之风,诚信承诺的制度。当学员提出一些问题或反馈建议,我都会全力的处理和解决,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规范化管理理念。

在教学工作中也是我进一步得到学习的过程。所培训的一位甚至每一批学员都有他自己接受学习的特点,我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员采用不同的传授方法,这样把其中的经验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技能传授水平。这些经验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加强学员的管理,严格学员的纪律。道路驾驶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及安全操作规程;场地训练时,提前做好安全操作规程的宣讲以及做到及时提醒,避免意外的发生。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上车是师徒,下车是朋友,一视同仁,让学员在轻松友好的环境氛围中学习。

车辆是教学工具,自己首先带头爱护设备,带领学员搞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保持车容整洁,技术状况完好,收管好随车物品,并组织本车学员对车辆常见故障诊断、排除及车辆例行保养作业的实践指导。

情诗短信篇7

《晚间新闻令人胆寒》是美国作家蒂姆・高特罗的一个短篇小说,讲一位嗜酒的火车司机,在火车发生事故后害怕背上酒驾的罪名而逃逸的故事。作为一个多年来驾驶着同一列车走着同一条线路的火车司机杰西,自己也搞不清楚什么原因导致这辆载满易爆丙烷气体的火车失事了。也许是因为他喝酒,也许是“某个车轮的轮缘爆裂”或“某段路轨发生断裂”。杰西在受惊害怕下,下意识地选择了逃跑。他原本是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消消酒气,然后再回去说明情况。但这一跑,推倒了他人生的多米诺骨牌。经过晚间新闻的层层播报,他上了头条,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在媒介的推波助澜之下,大家对他失踪的推测版本越来越多,他的罪名也一步步地升级。最后连他的家庭背景,婚姻危机及他小时候的照片都翻了出来。恐怖的晚间新闻将他逐步塑造成了一个危险的犯罪分子,甚至惊动了SWAT(美国特种武器战略部队)。杰西躲在汽车旅馆,每天看着新闻里的自己,晚间新闻塑造出的那个“杰西”让他大惊失措,也将他逼入了绝望。在戴上手铐的那一刻,他感慨地说,“我觉得自己像是两个不同的人。”

是的,一位是常年跑同一条线路的经验老到的火车司机杰西,一位是媒体塑造的嗜酒如命的“危险犯罪分子”杰西。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短短的几天时间,他的形象发生了如此大的颠覆。两者的形象,反差又何其之大?比起火车事故带给他的害怕,晚间新闻制造出来的威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你把一块石头投入池塘的时候,你就制造了涟漪。”这是神父在杰西决定自首前对他说的一句话。这是令人玩味的一句话。在这个资讯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到底是谁在向池塘投入石头,谁又在制造涟漪?

这些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陆续被“姚贝娜”、“庞麦郎”“余秀华”三个名字刷爆,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谈论他们。尤其是引爆网络的余秀华,随着媒体的持续关注,已经成为了2014年最为疯狂的公共事件。不仅大学教授在转发她的诗歌,连清洁工阿姨、农民工也加入了进来。余秀华是谁?脑瘫、湖北农村妇女、女诗人、中国的迪金森……这些如此不谐和的标签杂糅在一起,并画上等号,足以让网络疯狂。他们不仅仅是在关注她的诗歌,更关注她作为诗人的身份――农妇、脑瘫、婚姻不幸者和她的私生活以及那首著名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些和诗歌不相干的才是媒体的兴奋点。他们一次次地围绕着这些东西去发酵新的兴奋点。恐怕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余秀华自己的想象。她相继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上了中央电视台,去了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诗歌朗诵,出版社纷纷争着出版她的诗集……这已经不是她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事实很多人是通过“脑瘫女诗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知道她。作为一个优秀女诗人与生俱来的异质,则被遮蔽掉了。他们关注的已经不是诗歌,而是带着诗歌的噱头制造出来的娱乐八卦。即使是在诗歌朋友圈里,余秀华也变成了一种很具攻击性的武器。他们动辄将余秀华挂在嘴边,“你写的还不如余秀华的”“人家脑瘫也比你写得好”。

平心而论,比起之前在网络上爆红的“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余秀华的诗歌有着良好的语言和艺术天分,甚至有人将她誉为中国的女诗人“迪金森”。在余秀华在微信朋友圈走红之前,我从湖北作家陈应松的朋友圈分享了余秀华的诗歌。那是我第一次阅读这位陌生人的诗歌。她的诗歌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新鲜感。那是她尚未走红,关注度仅限于文学圈内。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后,全中国的媒体都在围绕着这位女诗人展开疯狂的报道。蜂拥而至的记者每天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着她,以至于她不得不向记者自嘲,“一来记者就死兔子”。这个时候的余秀华恐怕和高特罗笔下的杰西有的一拼了。

情诗短信篇8

摘 要: 本文对美国女诗人的艾米莉·迪金森的《但愿我是,你的夏季》进行文本细读,揭示这首诗歌体现的爱情观,内容与形式的良好结合,带给读者“从匮乏中生出丰裕”的体验,以及领略到的迪金森简单生活孕育出的瑰丽的诗歌想象。

关键词: 艾米莉·迪金森 《但愿我是,你的夏季》 爱情

一、引言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生活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生前默默无闻,鲜有人知,死后随着美国现代诗歌的兴起而声名鹊起,尤其是近些年来她成为了美国与世界文学史上愈来愈受人关注的女诗人,获得了非常高的声誉。迪金森一生深居简出,仅作过一次外出旅行,28岁之后未曾出过家门,以至于她的生活囿于居住的庭院之内,几乎没有平常的生活琐事和太多交往的朋友。由此,她被称为“阿默斯特的女尼”,至今研究者们也未找出她离群索居的原因。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孤独的女诗人,创作出多达1775首诗歌。除了当时的时政之外,这些诗歌涉及生活所见所闻的方方面面——自然美景、世间万物、人神爱恨、生死永生、悲欢离合、宗教信仰等等。诗歌对于迪金森有着特殊的含义,她曾在信中说:“如果有一部书能使我读过之后浑身发冷,而且没有任何火能把我暖和过来时,我知道那一定是诗。如果我有一种天灵盖(top of my head)被人拿掉的感觉,我知道那一定是诗。这是我对诗的唯一理解,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理解吗?”①无疑,在迪金森眼中,诗歌是能够带来强烈内在感受的语言文字的组合,而这也许正是她的诗歌想要实现的目标:给读者的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让他们领略到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尽管生前仅有7首诗经过编者修改后发表,也没有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但迪金森一生笔耕不辍,便笺上、卡片上,甚至小纸片都留下了她的文字,表达着她时时刻刻的思想与想象,诗歌是她表达自我,以及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同样,尽管没有经历过爱情,爱情却是迪金森诗歌中的一大主题。阅读她的爱情诗,读者会体会到爱情的甜美与痛苦,爱人的执著与忘我。迪金森正是这样一个矛盾体,贫乏的生活体验与丰富的诗歌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许正是“匮乏中生出的丰裕”。本文主要探讨《但愿我是,你的夏季》(Summer for Thee,Grant I May be)所展现的爱情,其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及它带给读者的“从匮乏中生出丰裕(Sumptuous Destitution)”②的强烈体验。

二、如夏日般美好的爱情

根据史料和学者考察,一生未嫁、鲜少出门的诗人,并没有可以考证的爱人或婚姻对象。在其与屈指可数的几位男性的书信中,也无法找到确凿的情爱表达的痕迹。然而,尽管如此,她的传记作家大致认同,迪金森内心有过对爱人的向往和憧憬,这也许是她内心世界的秘密与爱情诗歌的源泉。实际上,这样一位感情经历很少的诗人,写出了高达300多首爱情诗歌,超过了其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在这些爱情诗中,迪金森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与丰富想象,用独特的意象、真挚炽热的感情表达着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为爱情献身的精神。阅读《但愿我是,你的夏日》,读者禁不住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不断地回味感慨:这样一位出世的诗人,如何能够将世俗的感情表达的如此深刻熟稔、深入人心。

迪金森笔下的爱情是美妙的,值得献身与期待的。《但愿我是,你的夏季》诠释了这一切。在第一个诗节中,诗歌发言人如此说道:

Summer for thee,grant I may be但愿我是,你的夏季,

When summer days are flown!当夏季的日子插翅而飞!

The music still,when Whippoorwill

我依旧是你耳边的音乐,

And Oriole-are done!当夜莺和黄鹂精疲力竭。③

虽然第一行没有提到一个“爱”字,虚拟语气与直接借喻让读者感受到诗歌发言人的心意,她毫不掩饰地向爱人表达爱慕之情,诉说着想要成为爱人“夏季”的想法。同时,选择“夏季”作为喻体,诗歌发言人似乎在暗示,自己的爱情可以让爱人如沐夏风,身心舒畅地享受夏季蕴含的一切美好。随后第三行中,尽管没有本体,只有喻体“音乐”,读者可以读到第二个借喻,发言人说,即便夏季不能持久,“我依旧是你耳边的音乐”,萦绕不绝。且心中的爱情可以使发言人忘记辛劳,为自己的爱人献上最甜美、最持久的歌声,即使最擅长歌唱的“夜莺和黄鹂感到劳累”停止歌唱时,她的歌声也会余韵悠长绕梁不绝。“夏日”与“音乐”这两个比喻在迪金森的简短的四行诗节中占据了主要位置,突出表现了诗歌发言人为爱情献身,为爱人付出一切的急切和直白。言辞之间毫无犹豫羞怯,也毫无矫情忸怩,凸显出发言人感情的真挚与强烈。迪金森展现的不是李清照笔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少女,而是思想成熟、敢于追求的女性独白,而是真挚、大胆、坦坦荡荡、毫不狎昵的爱情宣言。

在第二个五行诗节中,诗歌发言人的主观追求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她宁愿为爱情献身的精神助她与死神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发言人爱情的魔力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人无法忽视。

For thee to bloom,I’ll skip the tomb

为你开花,逃出墓地,

And row my blossoms o’ver!让我的花开得成行成列!

Pray gather me-请采撷我吧——

Anemone-秋牡丹——

Thy flower-forevermore!你的花——永远是你的

即使为爱情引吭高歌的夏季已经过去,美好的恋爱季节无法避免地要走入“坟墓”,走进秋季,发言人也不愿与夏季一样消逝。实际上,死神并不能阻挡发言人倾诉并固守爱情,而发言人的爱情能超越时光与死神的束缚。“我”会“逃出”(skip)坟墓,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秋季炫丽绽放的花。喻体“我的花(my blossoms)”再次引领读者看到诗歌发言人的执著。同时,发言人强调,这花朵是特别“为你”(For thee)绽放的,“我的花”就是“你的花(thy flower)”,并且“永远是”(forevermore),直到永恒。这无疑是在表白,诗歌发言人就是为爱而生的,“我的(my)”一切,甚至生命都是为你、为爱情献上的。此外,虽然这里诗歌发言人毫不掩饰地表明愿意为了爱人献出一切,她与张爱玲的“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是不同的。发言人的奉献并没有贬低自己卑微祈求的意味,只是对选择的执著,并不会让读者感到任何的屈尊俯就。

与迪金森其他诗歌类似,这首诗非常简短,只有两个诗节九行诗。但这首诗没有使用大多数诗的赞美诗体④,没有在每个诗节的第二行与第四行押韵,而是在每节的第一行与第三行使用了中间韵(internal rhyme)。第一节第一行中thee与be押韵形成关联,揭示了诗歌发言人“成为”(be)“你”(thee)的义无反顾。第三行中still与Whippoorwill押韵,使“still”成为双关:夜莺“寂静无声”(still)时,我“依然”(still)唱着情歌。同样,第二节第一行中bloom与tomb押韵又对比鲜明,“花开”(bloom)的繁盛让人忘记“坟墓”(tomb)的阴郁,从而摆脱死神;而第三行的me(我)与第四行的anemone(秋牡丹)在很多版本中是一行,形成中间韵。这宣告着诗歌发言人为爱情做出的最后选择,“我”(me)就是“秋牡丹”(anemone),没有区别。此外,两个“为你(for thee)”都在第一和第二诗节的第一行,位置突出,引人注目,既是结构上的平行,又是意思上的重复和强调,将发言人为爱人付出的意愿表达的更清楚更震撼。

诗歌发言人了解时光的变迁,万物的泯灭,爱情的结束。可是,即便爱情不能永恒存在,诗歌发言人仍在暗示,它会以其他形式延续下去,并且会永远留存曾经的痕迹,这就足够让人欣慰和心向往之了。这种守护爱情的坚定信念是“迪金森将失去心爱对象与期待最终相聚融合在一起的努力”,⑤也是迪金森对待爱情的态度:美好的爱情是值得奉献一切的,因为她相信,爱情终将回归,爱人终将相聚。

三、匮乏中生出的丰裕

《但愿我是,你的夏日》以简洁的语言跳跃的思想邀请读者运用想象填补空白,这正是从匮乏中生出丰裕在读者方面的实践。比如,在诗中,诗歌发言人爱慕的对象“你”一直处在幕后,简短的九行诗没有给读者任何“你”的信息。可是这种缺失却使读者禁不住对“你”浮想联翩,想象着“你”的魅力与美好,这也许正是诗人所期待的效果。同样,诗歌发言人将自己的爱情比喻成“夏季”,却并没有提及二者的相似之处,这种留白为读者留出了想象空间,邀请读者参与到诗中的爱情,从而产生共鸣与联想。此外,这种缺失引发的想象与诗歌的形式互相配合互相推动。这首诗将第一人称“我”与第二人称“你”作为诗歌的主体,阅读时读者会领略到两人对话的即时感,感受到发言人在诉说自己鲜明的主张、炽热的感情,与个人主观的思想,而不是客观实在却冰冷的真理。当然,“我”也许不是迪金森本人,但这种第一人称的表达却拉近了读者与诗人以及发言人的距离,便于读者深刻体会诗中的爱情,并从通感中引发更多共鸣。无疑,以上正是从匮乏中生出丰裕的实际事例,由于不了解“你”与“夏日”的详细信息,所以可以向更美好的方向设想。威尔伯指出,迪金森认为“她的匮乏是美好的”,正如她的一首诗这样写:“只有失败的人才知道成功的甜美。”这种矛盾的组合恰是最和谐的存在。⑥

此外,诗中发言人的语气轻快,将“你”置于朦胧之中,一方面让读者充分想象“爱人”多么美好,一方面运用沉默暗示着更多的内容。比如,读者无须知道“你”是否英俊潇洒,是否学识渊博,是否配得上发言人的爱情,甚至是否愿意接受这份爱情。同时也在暗示,发言人自己也不在乎爱慕的对象是否才高权重,贫穷或富有,甚至是否同样爱她。读者在填补缺失信息的同时,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发言人为爱情奉献的精神,表达爱慕之情的意愿,以及享受心中爱情的轻松快乐。威尔伯提到,在迪金森后期的作品中,迪金森已经将诗中的爱人变成一个“纯粹的象征,一个遥远的精神快乐的象征,且已经汇集到对天堂的想象之中了”。⑦这正暗合了她在这首早期诗作中对爱慕对象的塑造,一幅简笔画引发出更多美好的想象。

参照迪金森的一生,可以认为匮乏中生出的丰裕是迪金森内省的必然产物,而诗歌正是迪金森倾吐内心秘密的渠道。乔伊斯·卡罗·奥茨曾说:“前无诗人后来也很少有诗人(在这方面,后来的诗人里尔克最接近她,也许叶芝和劳伦斯与她也有相似之处)像迪金森一样,她揭示的是内心深处最微妙的秘密:她坦白了那些在社会中连她的狗都会感到尴尬的情感(意译了迪金森对汤姆森·温特沃斯·希金森的一句话,这解释了迪金森不愿与绝大多数人为伴的原因,他们闲扯的‘空洞无聊的话题’让迪金森感到不快)。”⑧正如奥茨所言,诗歌对迪金森有特殊的意义,诗人是她非常喜欢的职业,最珍视的身份。她曾写道:“既然要来清点,我来评判,/首先是诗人,然后是太阳(I reckon-When I count at all—/First—Poets—Then the Sun—)。”⑨综上而言,迪金森看重的也许是诗人可以利用文字来表达思想,运用诗歌来揭示内心世界,以及利用言辞释放内心秘密、舒缓心理重压的身份。事实上,在《但愿我是,你的夏日》中,迪金森大胆直白地表达了日常生活中无法吐露的爱情,短短两个诗节中,两次强调“为你(for thee)”,三次运用借喻,“为你”成为“夏季”、成为不绝于耳的“音乐”、成为“供你”采撷把持手中的“秋牡丹”。即使时光会让爱情流逝,爱情终结于坟墓,诗歌发言人也会毫不犹豫地“逃出”坟墓,无视死神,用炽热的热情点燃新的生命,成为成行的秋牡丹。这个“你”可以是某个确定的对象,也可以是迪金森想象中符合一定标准的佳偶,但无论是谁,在诗歌中,借发言人之口,迪金森都不用再掩盖,而是可以大胆地将心中的爱恋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直白佐证了,现实中爱情的缺失、爱情体验的匮乏是迪金森爱情想象的沃土。没有生活中的匮乏,就没有丰富的诗歌想象。

四、结语

简短的诗篇,明了的含义,炽热的感情,《但愿我是,你的夏日》虽并不为众多研究者关注,但是它的格律简单,朗朗上口,意象鲜明,深受广大普通读者的喜爱。阅读这首诗歌,读者很容易领略到诗人语言的精炼和比喻的精妙,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爱人的执著,体会到诗歌发言人的奔放和直白。尽管简·唐纳休·埃贝魏因认为,从迪金森的人生经历出发来阅读她的爱情诗“往往是对迪金森诗歌的一种误导式的理解”,但他也承认,这“却总是禁不住让人想要做出的尝试”,⑩不可否认迪金森的生活经历或多或少会映射在她的诗歌中。总之,《但愿我是,你的夏季》首先以其意象的转变和语言的跳跃,引发读者以诗歌为基础的无尽想象,从读者的角度实现了匮乏中生出的丰裕。其次,回顾迪金森的人生,可以说正是由于没有经历过世俗的爱情,诗人才会有对于爱情大胆瑰丽的想象,正如她虽深居简出,而诗歌的体裁和内容却几乎包罗万象一样,这恰恰反映了诗人“从匮乏中生出的丰裕”。

注释:

①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Ed.Thomas Herbert Johnson and Thoedora Van Wagenen Ward.Cambridge,M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472-473.

②钱钟书翻译该短语.引自Wilbur,Richard.Sumptuous Destitution.Emily Dickinson.Ed.Harold Bloom.Broomall,PA:Chelsea House Publishers,2008:9.

③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Ed.Ralph William Frankli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22.本文英文译文除特殊标注外为笔者自译.

④狄更生的诗常常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这通常称作赞美诗体。

⑤Cooley,Carolyn Lindley.The Music of Emily Dickinson’s Poems and Letters:a Study of Imagery and Form.Jefferson,NC:McFarland & Company,Inc.,2003:9.

⑥Wilbur,Richard.Sumptuous Destitution.Emily Dickinson.Ed.Harold Bloom.Broomall,PA:Chelsea House Publishers,2008:16.

⑦Wilbur,Richard.Sumptuous Destitution.Emily Dickinson.Ed.Harold Bloom.Broomall,PA:Chelsea House Publishers,2008:17.

⑧Oates,Joyce Carol.(Woman)Writer:Occasions and Opportunities.Michigan University:Dutton Adult,1988:164.

⑨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Ed.Ralph William Frankli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242.

⑩Eberwein,Jane Donahue.Dickinson:Strategies of Limitation.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85:23-24.

参考文献:

[1]Cooley,Carolyn Lindley.The Music of Emily Dickinson’s Poems and Letters:a Study of Imagery and Form.Jefferson,NC:McFarland & Company,Inc.,2003.

[2]Dickinson,Emily.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Eds.Thomas Herbert Johnson and Thoedora V.Ward.Cambridge,M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Ed.Ralph William Frankli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4]Eberwein,Jane Donahue.Dickinson:Strategies of Limitation.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85.

[5]Oates,Joyce Carol.(Woman)Writer:Occasions and Opportunities.New York:Dutton,1988.

[6]Wilbur,Richard.“Sumptuous Destitution.”Emily Dickinson.Ed.Harold Bloom.Broomall,PA:Chelsea House Publishers,2008.

上一篇:哼情歌范文 下一篇:我读懂了作文范文